论语十则的详细学习及见解

合集下载

《论语十则》读后感范文(三篇)

《论语十则》读后感范文(三篇)

《论语十则》读后感范文《论语十则》是一本被广泛阅读和讨论的经典著作,作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孔子。

通过阅读《论语十则》,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孔子的智慧和思想的深邃。

《论语十则》是孔子的言行录,它记录了孔子的言行举止以及他对于人生、教育、政治等方面的思考和观点。

这本书的内容分为十则,每则揭示了孔子不同的思考角度和价值观。

其中,我特别被第一则所震撼:“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于学习和教育的热情和坚持。

他认为学习是一种持续的过程,无论是学习知识还是学习做人,都需要不停地努力和进取。

同时,孔子也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他坚信通过教育可以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这让我深深地反思了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另一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第五则:“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于人性的理解和对于自我认知的重视。

孔子认为,一个智慧的人是能够洞察他人内心和真实面貌的。

而更为重要的是,一个智慧的人也应该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

只有真正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发挥自己的优势,并且避免自己的缺点和过失。

这让我深思自己对于他人和自我的认知,以及如何改善自己的个人发展。

通过阅读《论语十则》,我不仅对孔子的学问和智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自身进行了一次深层次的思考。

孔子的思想和观点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启示,让我意识到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对自我的认知和提升的迫切性。

同时,我也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改进。

总而言之,阅读《论语十则》给予了我许多宝贵的思考和启迪。

我将把孔子的智慧带入日常生活中,努力学习和成长,同时也重视对他人的认知和人际关系的建立。

我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持续的学习,我会取得更好的成果,并且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论语十则》读后感范文(二)《论语十则》是一本关于儒家思想的著作,作者通过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举止,展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价值观。

阅读这本书让我对儒家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深受启发。

论语十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论语十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第一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对学‎习就要象对‎远方来的朋‎友一样.别‎人对自己的‎不理解,要‎不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孔‎子说:"学‎习后按一定‎时间去复习‎,怎么不感‎到愉快?有‎志同道合的‎人来,怎么‎不开心呢?‎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怎么算‎不上是有修‎养的人呢?‎"‎第二则是‎为人处世,‎时刻反省自‎己以达到忠‎,信,仁的‎目的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 huán‎)不习乎?‎” (《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第三‎则是学习方‎法,强调人‎会忽视一些‎东西,需要‎我们通过成‎长慢慢来弥‎补。

不要轻‎视这种进步‎...所以‎我们要经常‎回顾(故)‎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得从中‎获得新的知‎识与体会。

‎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第‎四则是学习‎态度,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法适从‎;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让学业‎陷入困境。

‎”‎第五则‎是学习态度‎,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孔子说:‎"仲由,我‎教给你的东‎西知道了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

论语十则中论述学

论语十则中论述学

论语十则中论述学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论语》是中国古代学者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录,是儒家学说的重要经典之一,其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智慧。

在《论语》中,有关学习的论述称为“论述学”,对于如何学习以及学习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下面就从《论语》十则中选取相关论述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立志:《论语》中有一则是“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5.11)。

这句话强调了人应立志为仁、为道,即使面临生命危险也不会放弃。

这反映了学习的重要性,只有立下远大的志向,才能有动力去学习、去努力。

二、勤奋:《论语》中有一则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1.1)。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坚持和勤奋,只有不断地学习和练习,才能取得进步和成就。

勤能补拙,只有勤奋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三、自律:《论语》中有一则是“自行束脩,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14.26)。

这句话强调了自律的重要性,要求自己守规矩,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只有有自律的人才能有自控力,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

四、虚心:《论语》中有一则是“吾日三省吾身”(2.4)。

这句话强调了要不断地反省自己,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建议,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才能不断地进步。

五、恒心:《论语》中有一则是“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14.6)。

这句话强调了要有恒心和耐心,不要担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而是要努力了解别人,以便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六、弘扬美德:《论语》中有一则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5)。

这句话强调了要保持冷静和谦逊,不要因为别人不了解自己而生气,要以礼待人,以道德榜样来影响他人,达到教化的目的。

七、尊重师长:《论语》中有一则是“子欲学而时令是非,且成德”(17.8)。

这句话强调了要尊重师长,虽然要有独立的思考和判断,但要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尊重他人的意见和看法。

八、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论语》中有一则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7.22)。

这句话强调了要善于从身边的人中学习,不管这个人处境怎样,都会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学习论语十则心得体会(精选19篇)

学习论语十则心得体会(精选19篇)

学习论语十则心得体会(精选19篇)学习论语十则篇1最近我读了一本书那就是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着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我这书让我读的费饮忘食。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我觉得孔子说的实在是太对了!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平时学的知识通常过了一到两个月就会不记得,让我想起了学完之后要复习。

如果不复习,获得了再多的知识也没用,到了毕业后,就差不多忘光了。

有一次,我考试时忘记了复习,结果考出来的成绩不太理想,这件事不就是孔子说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吗?学习贵在坚持,“温故而知新”不可半途而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通过“温故”学到新的知识。

论语这本书让我们懂得了非常多的道理,让我们后代的影响非常大。

学习论语十则心得体会篇2《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的经典,是儒家思想的代表著作。

根据文字学家的考证,“儒”字兼有象形、形声、会意三个方面的特点。

讲他是象形,是说“儒”的甲骨体画的就是一个人在沐浴濡身,表示修养身心,洁身自好;说他是形声字,是说“儒”字从“人”取意,“需”表示近似的读音;是他是会意字,是因为儒字的左偏旁的人表示人类,右偏旁表示需要,合起来的意思是:儒家的伦理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

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是“仁”。

《论语》涉及到求学悟道、礼乐规范、治国安民、为人处世、人际交往等诸多方面,但都是为实“仁”这一道德规范服务的。

谈到学习,孔子认为学习可以改变人生和命运,他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一切靠个人后天的努力。

围绕学习,孔子对学习的态度、方法、心情等提出一系列的经典理论。

谈到人际交往,孔子倡导自爱和爱人,极力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号召人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惩恶扬善,助人为乐,明辨善恶,多交益友。

谈到思想修养,孔子首先主张人应该有坚定的志向和远大的人生目标,要追求真理,清心寡欲,仗义疏财,勤俭节约,廉洁自律。

《论语十则》分析

《论语十则》分析

《论语十则》分析(一)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大意:君子不会致‎力于饮食及‎居住环境上‎追求安饱,努力勤快地‎做事而且谨‎慎地说话,又能主动地‎向志向行为‎高尚的人请‎求教导指正‎,这样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的人了。

分析:此章在谈论‎为学所该有‎的精神与态‎度。

1.“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虽看似安于‎贫穷的行为‎,但其原因并‎非安贫,而是乐道。

而其所乐的‎是何道呢?所乐之道有‎二:一是因为其‎志在学习及‎其所带来的‎乐趣,所以无暇顾‎及追求物质‎上的安饱,亦即学而篇‎首章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之意;二是因为不‎取不合义的‎利,故乐自义来‎。

除此之外,“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亦还有一层‎较为消极的‎意义即是:注重追求物‎质上的安饱‎,便容易因陷‎于物欲而失‎其应有的向‎学之志。

拓展:论语中另有‎三章与这“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的意境相似‎。

《述而》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说:吃的是粗食‎,喝的是冷水‎,弯起手臂当‎作枕头,这样的生活‎也有它的乐‎趣啊。

至于那些用‎不合义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不‎过像是天边‎的浮云一样‎)。

《雍也》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孔子说:颜渊的德行‎修养真不错‎啊!一竹筐饭,一瓜瓢水,住在破旧的‎巷子里,一般人都会‎对这样的生‎活感到忧愁‎,颜渊却能持‎续地保有他‎的快乐。

颜渊的德行‎修养真不错‎啊)。

《里仁》篇,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孔子说:读书人嘴里‎说着要立志‎追求人生的‎大道理,但却又认为‎简陋的衣服‎与粗糙的食‎物是为可耻‎,如此之人是‎不值得与他‎讨论任何东‎西的)。

论语中另还‎有两章也可‎感觉到学习‎的乐趣以及‎求知的急迫‎。

《述而》篇,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论语十章原文及翻译及解读

论语十章原文及翻译及解读

论语十章原文及翻译及解读《论语》十章的原文和翻译如下: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习后及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是君子吗?” 解读:这三句话分别谈论了学习、交友和修养。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真诚?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 解读:这三句话分别谈论了尽责、诚信和好学。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知识时,如果有新的发现和理解,就可以当老师了。

” 解读:这句话强调了反思和学习的重要性。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翻译:孔子说:“只是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疲倦而不能得解。

” 解读:这句话强调了思考和学习的相互依存关系。

5.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翻译:孔子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 解读:这句话强调了诚实和真实的态度。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翻译:孔子说:“看到有德行的人,我们应该效仿;看到没有德行的人,我们应该内省自己。

” 解读:这句话强调了向他人学习的态度和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一个人可以当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的优点来学习,看到他的缺点就改正自己。

” 解读:这句话强调了随时随地学习他人的优点和改正自己的缺点。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翻译: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而道路遥远。

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奋斗到死才停止,不是很遥远吗?” 解读:这句话强调了读书人应有的责任和决心。

精选《论语十则》读后感(精选20篇)

精选《论语十则》读后感(精选20篇)

精选《论语十则》读后感(精选20篇)精选《论语十则》篇1这天老师教我们论语十则,我没一边读老师又让有的同学说意思,尤其是读到这一句让我深受感悟。

读到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

意思:温习学过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凭借这一点就能够当别人的老师了。

我感受到:只要学习学过的知识你就比别人学的多了,做别的事也要这样做,你就懂这方面的知识了,就比别人学的多了。

精选《论语十则》读后感篇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里讲的是如何调和“学”和“思”的矛盾。

作为一个理科的学生,我觉得我对这个问题有相对深入的理解。

只学而不思,不易发现别人的错误,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

就像读《论语》,买一本书回来,刷刷几下读完,即使过目不忘,学到的也是别人的东西。

思而不学,则会进展缓慢,而且容易钻进牛角尖出不来。

这时如果能够参考一下以往人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则很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荀子也说过“吾常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所以,孔子告诉他的弟子,在学习中要把握好“学”和“思”这对矛盾。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

像“父母在,不远游。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

三十而立……”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

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

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

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

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

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论语十则心得20篇(完整)

论语十则心得20篇(完整)

论语十则心得20篇(完整)论语十则心得(通用20篇)论语十则心得篇1《论语·卫灵公》中有这样的一段记载:“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子贡问他的老师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作为终身的行动准则,孔子说,那就是宽恕、原谅,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如果现在的人能够按照孔子所说的那样去要求自己,我相信很多事情是万万不能发生的,比如暴力强拆,又比如抢劫,当然,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情都不会发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

”我们应当从自身做起,不论社会地位是卑贱,还是高贵,我们都应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十则心得篇2《论语》这部书,教给我们很多为人处世的方法,做人的规矩、道理,这些办法通过于丹的白语化,用许多浅显的故事,而变得懂俗易懂,看起来很朴素的语言,但在原则中透着一些变通,更简单的说:它告诉我们的是为人处世的原则。

自古就有一部《论语》治天下之说,中国的统治者也有很多人用此治理天下。

在今天这个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现实生活中的处处不合时宜,让每个人都难免会感到有缺憾事和不如意感,也许我们无力去改变事实。

而通过《论语》的解读,可以改变我们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之中的缺憾和苦难,如何在工作中把这种缺憾转化为动力和力量,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实。

人生百年,孰能无憾?人这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不如意的事情。

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还要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我们中国人传统的道德理想,《在论语》中孔子谈理想时,并不认为志向越高远就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内心定力与信念。

无论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实现所有理想的基础,在于找到内心的真正感受,一个人的内心的感受永远比他外在的业绩更加重要。

论语十则读后感

论语十则读后感

论语十则读后感《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被誉为儒家学说的重要典籍。

通过阅读《论语》,我深刻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启示。

以下是我对《论语》的十则读后感。

第一则:孔子的教育观念《论语》中强调了孔子的教育观念,他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塑造人格的关键。

他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提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理念。

这启示我要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第二则:仁爱的重要性《论语》中强调了仁爱的重要性,孔子认为仁者爱人,以仁为核心的品德是人们应该追求的目标。

这启示我要做一个有爱心、关心他人的人,用仁爱的态度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第三则:言行一致的原则《论语》中强调了言行一致的原则,孔子认为言行不一致是一种虚伪和不诚实的表现。

这启示我要做到言行一致,言出必行,言行相符,做到真诚待人,言行一致。

第四则:尊重他人的观点《论语》中强调了尊重他人的观点,孔子认为不同的观点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这启示我要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尊重他人的观点,不轻易否定他人的观点。

第五则:孝道的重要性《论语》中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孔子认为孝道是儒家伦理的核心。

这启示我要尊敬父母,孝敬长辈,做一个孝顺的子女,用实际行动践行孝道。

第六则:修身养性的重要性《论语》中强调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孔子认为修身养性是儒家学问的基础。

这启示我要注重自身的修养,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做到言行合一,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第七则:努力追求卓越《论语》中强调了努力追求卓越的精神,孔子认为人们应该追求卓越,不断提升自己。

这启示我要努力追求卓越,不断超越自己,不断追求进步和完善。

第八则:诚实守信的原则《论语》中强调了诚实守信的原则,孔子认为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这启示我要做到诚实守信,言出必行,信守承诺,树立良好的信誉。

第九则:谦虚谨慎的态度《论语》中强调了谦虚谨慎的态度,孔子认为人们应该保持谦虚的态度,不自大、不傲慢。

学习论语十则心得体会3篇_学习心得体会_

学习论语十则心得体会3篇_学习心得体会_

学习论语十则心得体会3篇《论语》是儒家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翻译也一直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学习论语十则,希望大家喜欢! 学习论语十则心得体会范文1《论语》是儒家学派的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的言行。

其中不少言论颇具哲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论语十则》主要讲了两个方面:一是讲学习方法及态度的;二是讲思想修养方面的。

这十则教给了我如何处世待人以及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的是:学习了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不学习就会有害。

小学学古诗《枫桥夜泊》时,其中有一句“江枫渔火对愁眠”老师给出的解释是:江边的枫树伴着渔家的灯火,带着思想之愁我难以入眠。

可是我发现:枫树“性恶湿”,不宜生长在江边。

我又查阅了一下,发现“江枫”还有一种说法为:“江边的枫树”且当时就有一座桥名曰“枫桥”。

因此,我认为江枫应采取第二种解释。

我将我的想法告诉了老师,老师说:“现在大多采用第一种解释,而且这两种说法处于争论之间,还是选择第一种更为妥当。

”老师还夸我善于思考、探究呢!既然“学而思”如此有益,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说的是:碰到了寒冷的冬季,这以后才能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我们正应像松柏一样坚韧不拔,无论何种境地都应坚贞不屈、高风亮节。

文天祥面对着敌人提出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诱惑,义正言辞地加以拒绝,忍受着敌人残酷的严刑拷打,宁死也不肯背叛自己的祖国。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表现得大义凛然,毅然地吼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们应当像他一样坚贞不屈,不畏艰险的环境,保守自己的节操!我们应勇于挑战困难,像松柏一样在寒风中挺立!《论语》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哲理启迪着我们的心灵,它告诉了我们如何为人处世,修身养性。

有人说过:“人做好了,世界也就做好了。

”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完善自我,让这个世界更加和谐。

学习论语十则心得体会范文2在学习班里,同初一预备班的学哥学姐们读到了初一上册的课本,其中,《论语十则》这篇文章勾起了我浓厚的兴趣。

学习论语十则心得体会

学习论语十则心得体会

学习论语十则心得体会《论语》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是儒家学派经典之一,内容包含丰富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对于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学习《论语》,我收获了许多心得体会。

以下是我对《论语》中十则讲话的个人理解和感悟,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1. 学而篇:“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过于关注别人是否了解自己,而应该更加重视自己是否了解别人。

要关心他人的需求和感受,尊重他人的独特之处,才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 为政篇:“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这句话教导我们要追求内在的自律和进步,而不是只追求外在的物质利益。

作为君子,要做到行动敏捷,言语谨慎,力求追求道德和品质的提升。

3. 八佾篇:“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孝敬父母,不要常常远离他们。

在外游玩时也要有规划,不可肆意妄为。

孝顺父母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道德责任,是我们作为子女应尽的义务。

4. 泰伯篇:“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孔子曰:‘君子义以为上。

’”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的优秀不仅在于勇敢,更在于有正义的行动和思想。

君子应当用正义和道义来衡量自己的行为,做到义无反顾地追求真善美。

5. 雍也篇:“君子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这句话强调了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奉献精神。

作为君子,要尽力为父母排忧解难,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与朋友交往中要讲信用,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6. 阳货篇:“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崇尚真实本质,追求做事情的根本原因和目的。

只有坚守底线和价值观,才能坚持正确的人生道路,使我们的行为和内心相一致。

7. 述而篇:“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这句话表达了对于不同品质的人的理解。

知识使人清楚明白,能够不被迷惑;仁爱使人无忧无虑,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勇敢使人勇往直前,不畏惧困难和挑战。

《论语十则》读后感(精选25篇)

《论语十则》读后感(精选25篇)

《论语十则》读后感《论语十则》读后感(精选25篇)《论语十则》读后感篇1《论语十则》主要讲两大方面:一是方法和学习态度;二是讲有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

《论语》使我懂得如何处世待人,教给了我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其中有几句论语,我受益非浅。

“温故而知新。

”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它的意思是:温习旧知识后,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

我对这句话有较深的体会:我时常会拿起小学时的课本来复习,每次复习后,就会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体会,有时还能发现一些以前不曾注意的新的知识,由此可见复习的重要性,何乐而不为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讲的是处世之道。

意思是:自己所厌恶的事,就不要施加到别人的身上。

不是吗自己不喜欢的事或物,怎样能够强施到别人身上呢举个例子吧:开学时,要发新课本给同学,如果她/他发现有一本课本缺了个角或有破损,就立刻发给了别人,这就是错误的做法。

我们就应学习鲁迅先生,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

如果人人都能学习鲁迅先生,这世间该多么的完美,多么的和谐啊!“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才会明白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读了这句话,可想而知,松柏是多么坚韧不拔,是那么经得起恶劣环境的考验。

我们不正需要这种精神吗不论在如何恶劣的环境中,都就应坚强不屈,高风亮节!抗战英烈吉鸿昌,应对着敌人的酷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烈士罗学瓒在狱中坚强不屈,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共产党员贾起应对国民党的严刑拷打,但他沉着冷静,英勇不屈,严守党的秘密……这些烈士,他们这种坚强不屈的品格,是多么令人肃然起敬!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免不了要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是我们决不能退缩,就应坚强应对,鼓起勇气战胜困难,勇往直前!透过学习《论语十则》,使我明白了:学习要讲究方法;遇到困难,就得去克服它;还懂得了处世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十则》读后感篇2有句话说得好:”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范文一】伟大的先哲孔子创造出了伟大的思想体系儒家学派,这个学派的核心书籍就是《论语》。

其中的十则就是《论语》中的经典之作,它体现了儒家的核心价值观,耳熟能详,影响深远。

下面我将对这十则进行详细分析。

第一则:“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这一条可以说是有关待人接物的准则,表现出孔子对待友谊的看法。

他认为朋友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分国界,不分种族,只要是好友,就应该心怀感恩,互相尊重和帮助。

第二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一条强调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禁止伤害。

不管是语言上的伤害还是行动上的伤害,都是不可取的。

因此,我们在做事的时候,不仅要考虑自己的感受,还要兼顾他人的感受。

第三则:“不为五斗米折腰”。

这一条是表达了追求自由平等、发挥自己才华的想法。

五斗米是古代非常重要的农业产品,许多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在这种商品上卑躬屈膝地进行交易。

孔子认为,做为一个有志气的人,不应该因为物质利益而放弃自己的原则。

第四则:“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 意思是说,做事要有计划,不能轻易妄动。

这种方法能够充分体现出一种不急不躁的态度,这种态度是做事的关键。

第五则:“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 做一个好人,就要做实实在在的事情。

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为自己量身订做的“本”而努力。

只有将基础工作做好了,才能做出更高层次的成就。

第六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一个人要学习,就必须要懂得思考,一个人如果不思考,那么就很难达到学习的效果。

学问不仅仅是读书,还要有思考,有灵性。

第七则:“有教无类。

” 这一手是表达孔子对平等教育的追求。

孔子认为,一种优秀的教育,应该是面向全社会的,不应该有阶级分化,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平等教育的目标。

第八则:“三人行必有我师”,意思是说,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另一个人的老师。

只要是具有深厚知识并能够教导有为的人,都可以成为其他人的老师。

不要小看自己,也不要贬低他人。

第九则:“国之大事在孝。

论语十则内容简要

论语十则内容简要

论语十则内容简要论语十则是指孔子的言论和教诲,下面我将以人类的视角来描述这十则论语的内容。

1. 为人处世:孔子说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告诫人们要以善良的心态对待他人,不要做出自己不愿意接受的行为。

2. 学习与修养: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他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并鼓励人们不断地学习和修养自己。

3. 为政治国: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他认为君子应该以正义为准则来治理国家,而小人则只追求个人利益。

4. 人际关系:孔子强调:“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他认为与朋友交往是一种快乐,也是人际关系中的重要一环。

5. 教育与培养:孔子说:“教无常师。

”他主张教育应该是一个终身的过程,不仅仅依赖于老师,而是每个人都应该主动学习。

6. 修身养性:孔子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认为个人修身养性是治理国家和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

7. 心态与情感:孔子说:“君子不器。

”他强调一个人的品行和内在素质比外在的才华更为重要。

8. 尊重他人:孔子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他主张人们要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而不是自负自大。

9. 谦逊与谦和: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他提倡人们要虚心接受新知识,不断学习进步。

10. 勤奋与毅力:孔子强调:“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他认为人们应该勤奋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见识和能力。

以上是对论语十则的简要描述,这些言论和教诲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具有深远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我们应该以这些智慧为指引,不断提升自己,做一个有道德修养、善良宽容的人。

《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一、孔子谈人的修养:《论语》中的一则教导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不应该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是应该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足。

因此,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不断学习和进步。

二、父母的教育责任:《论语》中的一则教导说:“吾不如老人之明。

”这句话告诉我们,父母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他们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智慧,我们应该虚心向他们学习,并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论语》中的一则教导说:“身正不令而行,与人易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自己先做到身心正直,遵守道德规范,才能对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与人相处也会更加顺利。

四、谦虚的美德:《论语》中的一则教导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不应该追求权力和地位,而是应该注重自己的行为和品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立足于社会。

五、修行的重要性:《论语》中的一则教导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告诉我们,单纯地学习而没有思考是没有意义的,同样,只有思考而没有学习也是危险的。

我们应该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

六、尊重他人的观点:《论语》中的一则教导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告诉我们,尽管别人可能不了解我们,我们也不应该因此生气或愤怒,而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意见。

七、友善待人的重要性:《论语》中的一则教导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这句话告诉我们,高尚的人注重道义和正义,而庸俗的人只追求个人利益。

我们应该学会关心他人,用友善的态度对待每个人。

八、言行一致的原则:《论语》中的一则教导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不应该纠结于别人是否了解自己,而是应该了解他人,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只有这样,我们的言行才能与他人相符,并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九、与人为善的原则:《论语》中的一则教导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告诉我们,拥有朋友是一种快乐。

论语十则读后感

论语十则读后感

论语十则读后感第一则:学而篇第一《学而篇第一》让我真正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持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知识才能取得真正的快乐与满足。

而孔子在接下来的对话中又告诉我们学习应该注重实践,要结合实际去运用所学的知识。

这段话让我深思,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理论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二则:为政篇第八《为政篇第八》让我认识到了一个好的领导者应该具备的品质。

孔子说:“子曰:‘君子不器。

’‘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这告诉我们一个领导者要有仁爱之心,要懂得关爱他人,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与拥护。

同时,一个好的领导者应该有正确的政治道德,不以私利为所动,而是要以全局和长远的利益为考虑。

这段话让我深感一个好的领导者应该具备的品质是多么重要。

第三则:让我更加了解了孔子对于教育的思考。

孔子说:“教:无定乎方,无教乎伦。

”这句话让我深思,教育不应该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孔子还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他们提供正确的引导和指导。

这段话让我更加认识到了教育的价值和目标。

第四则:孔子强调了谦虚和谨慎的重要性。

他说:“谦恭而无礼则侮,勇而无礼则乱,勇而无谨则暴,谨而无信则败。

”这句话告诉我们谦虚是一种美德,要懂得尊重他人,不要傲慢自大。

同时,要做事情要谨慎,不可躁进,要有分寸和度量。

这段话让我认识到了谦虚和谨慎的重要性,它们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底线。

第五则:《里仁篇第四》让我更加明白了仁爱之道的含义。

孔子说:“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懂得什么是正义,而不仅仅追求个人的利益。

而小人则只追求个人的利益,对于正义和公平没有太多的关注。

这段话让我认识到了仁爱之道的价值,它需要我们懂得关爱他人,为他人着想,而不是只关注自己的利益。

第六则:《先进篇第二十八》告诉我们要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和毅力。

《论语十则》的所有意思。

《论语十则》的所有意思。

《论语十则》的所有意思。

《论语十则》是指《论语》中的十个重要条文或格言,这些条文是论语孔子思想的精髓,包含了丰富的道德、教育、政治等方面的意义。

下面是《论语十则》的意思解析:
1. 为政第三:这一章述说了孔子对于政治的理念,强调了政治人物应具备的品德和能力。

2. 学而第一:这一章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从善教育的必要性,也强调了孟子的观点:“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3. 子路第五:子路追随孔子学问而问道,孔子给出了对子路的鼓励和启示。

4. 述而第十三:这一章凸显了谦虚的重要性,人们应该虚心向别人学习。

5. 弟子规第十六:这一章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长和师长应该起到榜样作用,以塑造孩子的品德和行为。

6. 先进第十五:这一章强调了人际关系与道德的重要性,诚实、宽容和正直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

7. 虚谷第十六:这一章探讨了友谊和忠诚的主题,以及诚实和忠诚对于维持良好关系的重要性。

8. 由管子第十九:这一章强调了领导者应具备的品德和领导能
力,领导者应以身作则,关心他人,服从道德。

9. 兑子第二十:这一章探讨了如何正确地实行仁义礼智诸美德,以及如何与人相处和解决问题。

10. 鲁哀公第二十二:这一章描述了鲁哀公和孔子的对话,强
调了君子应对于君主的忠诚,也强调了前期的心态调整和准备。

综上所述,《论语十则》所包含的内容涵盖了学问、政治、道德、家庭教育、人际关系、领导能力等多个领域,具有深厚的思想和哲学内涵。

中国文化研读之《论语》十则

中国文化研读之《论语》十则

中国文化研读之《论语》十则《论语》是一部古代中国的经典著作,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它收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了孔子教育学生的思想和方法。

《论语》的内容涵盖了政治、伦理、教育、礼仪等多个方面,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从《论语》中选择十则进行研读,并分别探讨其思想内涵。

1.“君子不器”(《子路》),这一章节讲述了一个有关孔子对人的评价的故事。

孔子认为,一个君子应该懂得宽容,不应该以器物的好坏来定义一个人的品德高低。

这说明孔子注重的是人的内在品质和道德修养,而非外在的物质和表面上的形象。

这对于今天的社会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提醒。

2.“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颜渊》),这一章节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一个人只有在其个人生活和职责履行得到满足后,才能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探索更高层次的事物。

这一观点有助于我们明确自己的优先次序,并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阳货》),这一章节讲述了一个关于学习的故事。

孔子认为,了解一件事情并不如热爱它,热爱它也不如从中获得乐趣。

他强调通过对学习内容的积极投入和享受,才能真正获得知识的价值和意义。

这对于现代人来说,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路》),这一章节中,孔子强调了交往中的相互理解和尊重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人不应该过分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是应该关注自己是否能够真正了解他人。

这对于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和促进社会和谐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这一章节中回答了一个关于学习的问题。

孔子认为,学习并非一劳永逸的过程,而是需要不断重复和巩固的。

他以“其道光明,其事虽小,不容则入,不出则守”来比喻学习的过程。

这对于今天的学习者来说,也提醒了我们要善于反复学习,不耐烦的心态不利于知识的积累和掌握。

6.“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路》),这一章节回答了关于怒气的问题。

《论语》十则赏析解读

《论语》十则赏析解读

《论语》十则赏析解读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赏析】本章重点提到对于君子的道德要求。

孔子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他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

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这是值得借鉴的。

【解读】自古以来,许多人沉迷于物质欲望,欲壑难填,为追求名利而不择手段,迷失自我,成为金钱的奴隶,终日处于痛苦之中,不得自由,精神受到束缚。

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知足者常乐”,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人生除了一定的物质需求外,还需要有精神追求,学习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追求真理,奉献社会。

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一代知识分子,为了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不惜舍弃国外优裕的生活、工作条件,冲破重重阻碍,毅然回国,为我国的火箭、核弹研制作出了杰出贡献,受到全国人民的尊敬。

反观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形形色色的贪官,一旦掌握某些权力,不是想着怎样为人民服务,而是投机钻营,图谋升官发财,贪得无厌,将贪污财物转移出国,稍有风吹草动,便蒙混出逃,即使暂时躲避了处罚,但已身败名裂,为人民所不齿。

所以,孔子主张人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做一个正人君子,利己利人,利社会利国家,这个思想在今天也是值得借鉴的。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赏析】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则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

这里所编的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卫灵公》。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hǎn)》)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第一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1)子:先生,指孔子。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

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

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5)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

(6)乐: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

缺少宾语。

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拼音:yùn,生气,发怒。

(9)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补充词解释:而:连词。

(可译为并且)例:学而时习之。

转折。

(可译为却) 例:人不知而不愠。

亦(yì):同样、也是。

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

自:从。

知:了解。

本段理解: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

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

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

“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第二则:为人处事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重点字词解释:(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

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

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xǐng):多次反省。

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

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三:泛指多次。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

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

以诚实之谓信。

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意思是:真诚、诚实(5)传不习:传(动词用做名词),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

老师传授给自己的。

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补充词解释:吾:我。

日:每天。

三:多次。

省:检查,反省。

为:替。

谋:谋划。

忠:尽心尽力。

信:诚信传:老师传授的知识第三则:学习方法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重点字词解释:注:本章的“温故而知新”有两解。

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我以为合并这两种解法,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期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

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

也有学者以为作“温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适,因为按字面上解释,仅做到吸收古今知识而未有领悟心得,只像是知识的买卖者,不足以为师。

所以我们就来看看“师”的意义。

在论语中师字一共见于14章,其中意义与今日的老师相近者。

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

而:连词,表顺承,就知:领悟。

可:可以。

以:凭借。

为:作为。

另外词解释:温故知新(成语):请注意不是温故而知新【解释】:温:温习;故:旧的。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示例】:~是学习上的重要方法。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学习、工作或其他第四则: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重点字词解释:而:连词,表转折。

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罔(wǎ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dài):这里指有害。

本意:危险。

本段讲了学习与思考的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第五则:学习态度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 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1、诲女知之乎!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杨伯峻《论语译注》)2、诲女知之乎!我告诉你什么叫求知吧!(李泽厚《论语今读》)3、诲女知之乎!我教你怎么算知道吧!(钱穆《论语新解》)4、诲,女知之乎?教育(教诲),你知道吗?(南怀谨《论语别裁》)5、诲女,知之乎?我教导你的知识,你都知道了吗?(徐志刚《论语通译》)6、诲女知之乎!(我)教给你的,(你)懂得了吗!(薛金星《中学生教材全解》)7、让我来教教你吧,你可懂得这个道理?(杨润根《发现论语》)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

重点字词解释:女:通假字“女”通“汝”,你。

知(zhì):通〝智〞本字指“是知(通“智”zhì)也”:通“智”聪明,智慧。

之:代孔子教的东西诲:教,传授。

乎:语音助词。

由:仲由字(子路)(前542~前480)春秋时期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本段理解:孔子说这段话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

要有诚实、谦虚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第六则:学习态度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里仁》)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重点字词解释:思:希望,想着。

省:指反省有没有相同的毛病。

齐:看齐贤:德才兼备的人焉:句末语气词本段理解: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

虚心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短。

第七则:学习态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重点字词解释:必有我师焉: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

焉,相当于“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

三:泛指多次;焉:兼词“于之”,在那里;之:字指择其善者而从之:代善者;之:字指其不善者而改之:代不善者。

第八则:修身做人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词语解释: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强:刚强,勇毅仁:这里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已:结束第九则:修身做人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子罕》)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落叶的。

" 深刻含义:人们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也以松柏为喻,谈人应当具备坚毅的品格!之:这里的之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变成偏正结构,不译或勉强译作“的”。

岁寒:一年中的寒冷季节,深冬然后(古今词):然,后。

意思是分开来解释的。

然,这样。

后,以后。

士:有抱负的人。

本段理解:本段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一种坚贞不屈、不随俗流、保持节操、坚韧不拔的社会现象。

第十则:修身做人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重点字词解释:一言:一个字。

行:奉行。

其恕乎:其:大概,也许。

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喜欢,想。

想要(做的事)。

施:施加。

其:大概评析本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