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2.4吸热和散热-附知识点梳理(2)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2.3加热和冷却-附知识点梳理(2)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冷和热3.加热和冷却科学探究:1.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2.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
3.知道在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中,需要探究者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与分享。
科学知识:知道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列举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教学目标:过程与技能1.会做加热糖的实验,观察糖的形态变化。
2.会做加热铁垫圈的实验,能利用器具观察到铁垫圈的体积变化。
3.会做水和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
科学知识1.知道物体受热后会改变形状、体积。
2.知道固体、液体和气体基本都具有热胀冷缩性质。
3.知道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物体做许多事。
4.知道温度表的工作原理,了解温度计的发展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科学变化的丰富多彩。
2.意识到每一项科技发明都是科学家反复试验和不断改进的结果。
意识到科学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好处。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描述糖受热冷却后的形态变化。
描述水和空气的热胀冷缩的实验。
描述温度计的发展历史。
举例说出人们利用加热和冷却物体所做的事情。
教学材料:蜡烛、火柴、铝片、竹夹、烧杯、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茶叶、高锰酸钾、砂糖、蜡烛、火柴、牙签、玻璃、加热容器、铁垫圈、热胀冷缩的铜球。
教学步骤:集中话题导入新课1.在今天的科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件礼物。
2.出示:第一件礼物----银杏叶蜡画,让学生猜一猜这片叶画是用什么做的。
3.点拨:这是用蜡笔做成的。
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出课题探索和调查探究蜡笔受热熔化、受冷凝固的现象1.提问:你们知道这幅蜡画与蜡笔之间有什么奥秘吗?2.制作蜡画的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小组讨论3.分小组制作(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学具,制作自己喜欢的一幅蜡画)实验制作4.教师巡视指导,与学生一起探究。
苏教版科学四上《吸热和散热》备课教案
二、4、吸热和散热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技能
1.进行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2.能够设计物体颜色对吸热和散热性能影响的实验。
科学知识
1.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2.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散热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结论需要数据来验证。
2.意识到身边的许多现象蕴含着科学道理。
3.培养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并愿意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
二、学习成果:
●描述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描述同种物体中深色比浅色吸热、散热快。
●设计不同物体和相同物体颜色吸热、散热的对比实验。
●通过实验的观察、数据记录形成解释和结论。
三、教学材料:同样大小、质地的纸盒、金属片、温度计、同样大小的黑色袋和白色袋、
四、教学步骤:
教后记:
选择做中学的教学理念来上这堂课,所以花了不少课时。
首先是让学生思考水和沙在吸热和散热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
联系第一单元学到水和沙滩的空气流动方式,可以得出水和沙的温度不同。
然后再让学生考虑,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进行实验对比,选择材料和注意事项。
再挑选阳光强烈的日子,一整节课时间在户外进行实验。
不过还是有些学生掌握不了实验方法,碰坏了许多温度计。
做好实验记录,还得花时间分析数据和总结,再花一课时和学生一起分析水和沙的吸热散热效果。
如此细致地分步进行,学生对知识和过程掌握得较透彻。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吸热和散热》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吸热和散热》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吸热和散热,学习物体怎样吸收热能和散发热能;2.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可以吸收热和散热的方法;3.通过做实验,了解不同物体吸收热和散热的情况,并能正确地应用到生活中。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理解吸热和散热的概念以及物体吸收热和散发热的情况。
2.教学难点:学生掌握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方法,并能够判断、应用到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夏天为什么会感觉很热,冬天会感觉很冷,引导学生讨论,从而引出本课内容。
2. 讲解教材内容(10分钟)通过介绍教材中“吸热和散热”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了解物体吸收热和散发热的原理。
3. 实验环节(30分钟)1.实验一:“碗盖子的不同吸热散热实验”–将两个碟子覆盖在两个碗上,一个覆盖一个不覆盖,再将两只毛毯分别覆盖在两个碗上,并记录每个碗内部的变化。
–结果:•覆盖的碗内部温度上升较快,说明覆盖物体能吸收热能的速度更快,即这个碗的吸热性能较强;•不覆盖的碗内部温度上升较慢,说明不覆盖物体更容易散发热能,即这个碗的散热性能较强。
2.实验二:“不同物体吸热散热实验”–将两个相同的物体(如两个相同大小、颜色和形状的物体)放在一起,用手接触并感受它们的温度;–将一个黑色物体和一个白色物体放在一起,用手接触并感受它们的温度;–将一个金属物体和一个纸张物体放在一起,用手接触并感受它们的温度。
–结果:•相同物体的温度相同,说明它们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也相同;•黑色物体的温度比白色物体的高,说明黑色物体吸热性能强;•金属物体的温度比纸张物体的低,说明金属物体的散热性能强。
4. 巩固练习(15分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与教材相关的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5. 课堂反思(5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评自己的学习情况。
提问及回答相关问题,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资源1.教材: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2.工具:–两个碗和两个碟子–两只毛毯–两个相同大小、颜色和形状的物体–一个黑色物体和一个白色物体–一个金属物体和一个纸张物体五、教学评价1.教学方法:本课采用情景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小组合作等方式,感知吸热散热的基本原理。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4吸热和散热苏教版
吸热和散热教课目的1.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2.能够达成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对照实验。
3.有仔细、仔细、严格操作的工作态度及拥有合作精神,并意识到结论需要数据来考证。
教课要点1.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教课难点意识到结论需要数据来考证。
教课准备烧杯、塑料杯、玻璃杯、不锈钢杯、温度计、铝片、塑料片、热水教课过程1.新课导入 [根源 :ZXXK]上课同学们好!此刻我们开始上课。
夏季的中午在太阳光下我们会感觉到很热,很多人会流汗,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何吗? (PPT 展现 )[ 根源 :学.科.网](同学们举手回答)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夏季的中午我们感觉到我们感觉到热是由于我们从四周环境中吸热,很多人会流汗是由于流汗能够散热,使我们感到凉爽。
那么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与以上现象相关的《吸热和散热》。
解说新课请同学们思虑一下,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同样吗?(PPT 展现)哪位同学能说一下自己的见解?(鼓舞学生踊跃举手回答)好啦!同学们的建议各不同样,有的同学以为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同样,有的同学以为不同。
那么此刻老师来走一个小实验来考证不同物体的吸热性能能否同样,请同学仔细察看。
在实验中老师需要同学配合,谁愿意帮老师达成实验呢? ..........好那我们就请这位同学帮老师一同做实验。
同学们看好啦!这是一个烧杯,这是一壶热水,这是两块大小同样,形状相像材质不同的薄片,这块是铝片这块是塑料片。
此刻老师将热水倒进烧杯中,好了,此刻老师要把这块薄片放在烧杯口,请这位同学开始计时,此刻我们猜想一下三分钟后那块薄片的温度会更高呢?(同学回答)三分钟到了,有的同学猜想铝片的温度高,有的同学猜想塑料片的温度高,也有同学以为两块薄片的温度同样高。
那么让我们一同考证一下,究竟是谁猜对了呢?请计时的同学来摸一两块薄片,感觉一下是哪块的温度高? ......哪位同学再来考证一下?(大体请四位同学来考证,老师把同学的考证结果写在黑板长进行总结)由以上同学的考证结果我们能够得出第2页/共6页不同物体的吸热性能不同样。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4 吸热与散热|苏教版(2)
吸热和散热教学目标:1.根据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对比实验,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一样的。
2.完成物体颜色对吸热和散热性能影响的实验,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快。
3.能用物体吸热、散热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教学重点:认识到不同物体、不同颜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做好水和油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教学准备:温度采集器5套,酒精灯10个,盛有白色、黑色液体的试管各1个。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你知道烧水时水的温度为什么升高吗?(板书:吸热)。
2.烧开的水放在桌上,温度慢慢会降低,那是因为——热量散去了。
(板书:散热)3.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不同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二、指导学生做水和油升温和降温对比实验1.(出示水和油)如果给水和油这两种的不同物体同时加热,你认为它们温度上升的速度一样吗?2.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一套温度传感器来做这个实验,验证水和油两种液体谁吸热快谁吸热慢。
3.实验指导(1)老师这里有一个实验记录表,你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呢?(ppt出示记录表)上面是时间,表示0、1、2、3、4、5、6分钟,下面是温度。
也就是说油和水加热时,我们要分别记录在0、1、2、3、4、5、6分钟时它们各自的温度。
谁知道这里的“0分钟”是什么意思吗?(实验开始测量的时间,这时候温度是多少。
)(2)(师演示)当实验员准备好,将软件打开,等到温度不再上升时,按停止键,将此时的温度记在小组记录单上。
请实验员举手示意,等到每个小组都准备好了,我们统一开始。
(4)开始的时候,请实验员立刻把点好的酒精灯放在试管下方,点击开始,(5)当到一分钟时,需不需要按停止键,停下来记录。
对,不需要。
(6)当到6分钟的时候,请实验员用左右手同时撤掉酒精灯放到旁边,并熄灭酒精灯,继续记录停止加热后每分钟水和油的温度变化。
实验结束,老师将每组请一名记录较为完整的同学将数据写在黑板上注意:实验中,不要用手触碰酒精灯、试管,以免烫伤,不要触碰采集器等设备,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4《吸热和散热》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4《吸热和散热》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吸热和散热》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吸热和散热的现象,掌握热传递的原理。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实验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热传递的过程。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周围环境中热量流动的规律,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于周围的热现象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但是,对于热传递的原理和规律,他们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去发现和理解热传递的原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吸热和散热的现象,掌握热传递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探索科学的欲望。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吸热和散热的现象,热传递的原理。
难点:热传递的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一节课中,我将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验器材,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吸热和散热的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热传递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热传递的原理。
3.实验探究:安排两个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和归纳热传递的原理。
4.知识拓展: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热传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加深学生对热传递原理的理解。
6.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热传递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吸热和散热的现象、热传递的原理及其应用。
通过板书,帮助学生梳理和理解本节课的内容。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报告来进行。
重点关注学生对热传递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吸热和散热教案
4.吸热和散热教学目标1.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散热快。
2.能够进行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并设计、完成物体颜色对吸热和散热性能影响的实验。
3.能用物体吸热、散热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4.意识到结论需要数据来验证,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并意识到身边的许多现象蕴含着科学道理,愿意合作与交流教学重点认识到不同物质、同质不同色物质的散热和吸热性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做好水和油吸热、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油、水、烧杯、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铁架台、温度计等;温度计、同样大小黑纸罩的杯子和白纸罩的杯子。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随着天气越来越热,人们的衣服颜色逐渐变成浅色,你想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今天我们来研究不同物体的吸热和散热现象,好吗?二、学习新课(一)研究水和油的吸热和散热性能1.质疑:我们都知道,给物体加热,物体的温度会升高;停止加热,物体的温度会降低。
那么,如果我们同时给相同重量的水和油加相同的热,它们温度升高的速度会一样吗?如果同时停止加热,它们的降温速度会一样吗?2.学生预测。
3.实验一:我们怎样设计实验证明?实验中应注意什么?(1)学生设计实验。
(教师要提示学生注意安全)(2)师生共同实验,做好实验记录。
①同时加热等重量的水和油6分钟,每隔1分钟测量并记录水和油的温度。
加热时的温度变化②停止加热后,每隔一分钟测量并记录水和油的温度,也测量6分钟。
停止加热后的温度变化③学生根据数据画出曲线图。
(3)实验小组讨论与小结:通过这组对比实验,你能得出油和水吸热和散热的规律吗?(4)实验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5)小结:在获得相同热量的情况下,油的升温速度比水快;在同时停止加热的情况下,油的将温速度比水快。
也就是说,不同物质的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同的。
(二)探究不同颜色、同种物质的吸热与散热性能1.提问:不同颜色的同种物质吸热、散热的性能一样吗?2.学生猜测,提出自己的观点。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2.4.吸热和散热》教案(1).doc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冷和热4.吸热和散热科学探究:1.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2.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教学目标:过程与技能1.进行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2.能够设计物体颜色对吸热和散热性能影响的实验。
科学知识1.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2.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散热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结论需要数据来验证。
2.意识到身边的许多现象蕴含着科学道理。
3.培养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并愿意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描述同种物体中深色比浅色吸热、散热快。
设计不同物体和相同物体颜色吸热、散热的对比实验。
通过实验的观察、数据记录形成解释和结论。
教学材料:同样大小、质地的杯子、沙、水、温度计、酒精灯、三角架、温度计教学步骤:集中话题导入新课11.每年冬天来临的时候,许多人都喜欢在手上那一个热水袋,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吗?2.你们还能发现生活中还有类似的事例吗?探索和调查 1.不同的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相同吗?2.组织学生讨论:(1)那些物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你在生活中的那些地方看到过?(2)那些物体吸热慢、散热也慢?(3)那些物体吸热快、散热慢?(4)那些物体吸热慢、散热快?3.那么现在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水和沙这两种物体,能猜猜看他们的吸热和散热的情况吗?实验前1.现在请同学们作好作实验的准备,在实验之前你们认为做这个实验应该注意什么啊?2.学生分小组讨论。
需要控制什么条件,要什么材料,怎样做实验。
实验(1)指导实验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安排。
各自进行实验。
实验结束进行对比。
实验(2)演示实验实验建议:两个烧瓶放入相同的有色液体(红墨水),在它们的外面分别罩上(涂上)不同颜色(黑白两种颜色)的袋子,过十分钟之后观察,得出结论。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吸热和散热》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吸热和散热》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的吸热和散热现象,发现物体散热和吸热的过程;2.掌握产生吸热和散热的方法和条件,知道吸热和散热对人类的影响;3.培养学生积极探究、观察、思考和动手实验的能力;4.调整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兴趣,发扬学习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吸热和散热的概念和现象;2.吸热和散热的方法和条件;3.吸热和散热对人类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2.讨论法3.实验演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问学生这个季节出门穿多少衣服?引入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概念,让学生对季节温度的变化产生意识。
二、探究吸热现象1.出示多个盛有同温热水的烧杯,给每一个烧杯盖上纸盖子,然后在纸盖子上放上相同重量的方糖,在相同条件下,观察方糖的融化时间。
学生会发现在一定时间内,融化最慢的是哪个烧杯?为什么?这个是吸热现象。
2.出示每一个空玻璃试管再加到同一高度的水,其中一个试管盖上白纸,一个不盖,并照相。
等待几个小时后观察,学生会发现有水表面温度更低的杯子,不盖试管的水已完全蒸发了。
这个是散热现象。
三、细节讲解1.什么是吸热和散热?2.产生吸热和散热的方法和条件。
3.介绍各物体的散热和吸热情况,讲解过程中夹杂着一些有趣的小故事,让学生产生兴趣。
四、实验演示和讨论1.实行教学演示——“用朗缪尔浴伴随泡沫飘浮”。
用水在朗缪尔烧杯里制备冰浴,再在一个较小的烧杯中加热水,观察泡沫的运动。
结果是泡沫很快被水吞噬,演示失效,学生会发现自己对吸收和传热有很大的误解,引发讨论。
2.学生分组,给出三个问题,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①一块金属挂在室外,其他条件相同,晴天、阴天、夜晚吸收的热量是怎么样的?②杯子里装不同颜色的水,不同颜色的水在不同条件下的散热和吸热情况有什么不同?③在冬天,窗户密闭对于保温有什么影响?如何进一步保温?五、总结1.学生回答一个问题:“我们在冬天如何保暖,如何保持植物温暖庇护在冬天?”2.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的心得体会。
吸热和散热-苏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吸热和散热-苏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授课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什么是吸热和散热。
2.学生能够举出吸热和散热的例子。
3.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物体在不同环境下的吸热和散热情况。
二、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温度计、两个相同大小的水壶、两个胶囊、两盒白砂糖,水。
2.课堂布置:桌子、椅子、黑板、粘贴画图纸、实验器材。
三、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老师拿出两个相同大小的水壶,一个装了热水,一个装了冷水,请学生用手触摸两个水壶的壶体感受两者之间的区别,并请学生说说感受。
阐述(10分钟)1.吸热:指物体吸收热量,导致温度升高的过程。
例如,开水壶时水温的逐渐升高,感觉越来越热。
2.散热:指物体因为发射热量,导致温度降低的过程。
例如,把热水倒在杯子里,放置一段时间后,杯子会变得不热了。
3.吸热和散热都是一种物体调节温度的方式。
实验和解析(25分钟)1.实验内容:实验师向两个胶囊中分别装入白砂糖,然后加入一些热水,对其中一个胶囊外部包裹物进行加热。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观察两个胶囊的情况,并记录下各自的温度。
2.结果分析:经过实验,我们观察到没有加热的胶囊外部很快就变得有点凉了,而加热的胶囊仍然是很热的。
这个现象说明了在同样的条件下,加热的胶囊吸热的能力更强,而没有加热的胶囊则较快地散热。
3.问题探究:老师现在要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热的物体会散热,而冷的物体则会吸热呢?(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指导)总结(10分钟)在实验中,我们通过观察物体在不同环境下的吸热和散热情况,学生了解了吸热和散热的含义,并举出了吸热和散热的例子。
加深了学生对于热的概念的了解。
四、课后作业1.完成科学作业本页数的作业;2.回家观察屋里物品和父母做饭时加热的事物有哪些,那些物品具有吸热或散热的现象,并用一张A4纸进行写作和画图。
五、教学反思此次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初步理解了物体的吸热和散热原理,同时也学会了通过实验来探究吸热和散热现象,并在实际中探究物体的吸热和散热原理。
吸热和散热-苏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吸热和散热-苏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吸热和散热的概念及其区别;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两个饮料罐、水、碗;2.PPT或黑板笔、白板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运用图片、视频或实物等教具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吸热和散热现象,帮助学生体验热量的转移过程。
2. 观察实验(15分钟)1.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拿一个带盖的饮料罐和一个没有盖子的饮料罐;2.先在有盖子的罐子里加入热水,再将无盖子的罐子倒入冷水;3.在观察实验过程中,让学生注意两个罐子中的水温和水位变化。
教师可以在黑板、板书或PPT等上列出观察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录。
3. 分析实验(10分钟)1.让学生讨论热水的温度为什么有时候会变低;2.引导学生发现热量转移的情况。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水温变化的情况,帮助学生进行分析。
4. 引入概念(10分钟)1.让学生总结本次实验中的热量转移情况;2.介绍吸热和散热的概念。
教师可以准备PPT,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或示意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吸热和散热的概念。
5. 实践操作(15分钟)1.让学生再次分组,每组准备一个碗和水;2.用温热的水将一个碗加热,并让学生观察热水对空气的吸热现象;3.将一个干碗倒置放在加热的碗上,并让学生观察干碗表面的结露现象。
6. 总结(5分钟)让学生回答吸热和散热的区别以及吸热散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问题,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
四、教学反思本实验主要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吸热和散热的概念,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但实验器材有些简单,可能不能完全展现吸热和散热现象。
因此,教师在讲解时可以增加示意图或视频等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吸热和散热的概念。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2.2热的传递-附知识点梳理(2)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冷和热2. 热的传递科学探究:1.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2.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
3.知道在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中,需要探究者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与分享。
科学知识:1.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直到温度相等时,热传导才停止。
2.了解常用的传热和隔热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2.敢于大胆想象。
教学目标:过程与技能1.能够做固体热传递的实验。
2.能够做液体对流的实验。
科学知识1.知道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2.知道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用数据进行论证的重要性。
2.体会到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也需要发挥想象力。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描述固体传递的实验。
描述液体对流实验。
描述热传递和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教学材料:温度计、热水、钟表、记录纸教学步骤:集中话题导入新课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观察了热水变凉,很多同学都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几乎每个同学都问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热水的“热”传到哪里去了?你们能从生活中找到答案吗?2.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介绍自己周围的一些热传递的现象。
探索和调查实验一:研究“传导”1.那么热在金属片中是怎么样传递的呢?学生猜测。
2.出示图片:(1)用蜡烛在金属片的一角加热,观察涂在金属片上的蜡烛油的融化过程。
(2)在金属片的中央加热,观察蜡烛的融化过程。
3.同学们,你们认为可能发生什么?(分小组讨论)4.那么让我们一起亲自动手试一试。
5.学生动手实验。
6.利用教学光盘播放铜丝上的火柴掉下来的实验巩固热传递的概念。
实验二:研究“对流”1.现在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些实验材料。
请同学们自己来研究一下加热一杯水的过程中,冷水是怎样变热的。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吸热和散热.doc
吸热和散热【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进行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2.能够设计物体颜色对吸热和散热性能影响的实验。
知识与技能1.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2.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散热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结论需要数据来验证;2.意识到身边的许多现象蕴含着科学道理;3.培养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并愿意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
【教学重点】探究不同物体、不同颜色物体的散热和吸热性能。
【教学难点】对比实验中定量因素的设计。
【教学准备】沙、水、烧杯(或一次性塑料杯)、温度计、彩色笔或墨汁等【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谈话:今天,我们来研究不同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否一样这个问题,好吗?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出示问题也是导入的一个方法,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热的现象和有关问题有了一些了解。
二、探究不同 1.引导学生提出假设。
在进行讨论的同物体的吸热、散热性能(沙和水)不同的物体,吸热、散热能力一样吗?比如说,沙和水,哪个吸热快?提出自己的猜测。
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
怎样才能让别人相信你的观点?2.引导学生设计探究方案。
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了解学生的现状。
谈话,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获得热?怎样较为科学、精确地知道物体吸热后的变化?怎样比较吸热的快慢才是科学的?(注:实验中,要考虑到沙子要干,这一点可能学生不会考虑到,教师可适当提醒。
)说说有哪些注意事项如问:沙子是湿的,行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制定方案:怎样比较沙和水,谁散热快。
3.学生分组到室外实验,师巡视,检查学生记录情况。
4.交流实验结果。
5.讨论:从这一实验结果,你能得到什么结论?6.指导学生分析数据,绘制曲线图。
时,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了解了设计对比实验的方法,这种讨论在科学学习中应该是经常发生的,讨论的过程,又是学生思维外显的过程,教师可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动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推荐】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2.4.吸热和散热》教案(2).doc
吸热和散热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完成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2.能够设计物体颜色对吸热和散热性能影响的实验。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2.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结论需要数据来验证。
2.意识到身边的许多现象蕴含着科学道理。
3.有认真、细致、严格操作的工作态度,并愿意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任务。
教学重难点:
1.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2.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3.意识到结论需要数据来验证。
意识到身边的许多现象蕴含着科学道理。
教学准备:
杯子、温度表(两根)、水、沙、记录表、黑白塑料手套、黑白纸杯、不同颜色的气球等。
教学过程:。
小学科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吸热和散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吸热和散热学情分析泰安市岱岳区因为学生的探究能力是逐步提高的,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自己设计实验还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特别是实验中所要注意到的问题学生还不是很清楚,老师必须要进行辅导,让他们逐步学会怎么来做对比实验,提高探究的能力。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吸热和散热效果分析泰安市岱岳区学生通过讨论,逐步了解了对比实验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这是符合教学规律的一个过程。
通过这一环节的讨论,为设计研究不同颜色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打下基础,学生可以利用讨论所学到的方法,去设计研究不同颜色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实验。
这样,学生在科学课上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掌握了科学方法和技巧,相比较而言,方法和技巧远比知识更重要,特别是对接受科学启蒙教育的小学生来说。
学生对吸热和散热现象并不是一无所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他们已经了解了一杯冷水要变热,必须要加热,冷水是吸收了热才变成热水的,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很多。
学生通过测量沙和水在阳光下和阴凉处温度的变化、测量不同颜色的物体在阳光下温度的变化,来了解不同的物体和不同颜色的同一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
同时训练学生使用温度计的技能。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吸热和散热教材分析泰安市岱岳区单元分析本单元主要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能的表现形式”和“物体与物质”中的部分要求构建的。
本单元主要由五部分内容构成:1.形成温度的概念,学会测量水温。
2.认识热传递的方向和方式。
3.物体受热和冷却后会发生很多变化。
4. 不同的物质以及不同颜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一样的。
5.了解自然界中水体的不同存在形式,认识水的三态。
本课分析《吸热和散热》是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的内容。
不同的物质以及不同颜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一样的。
本节课学生讲通过实验、收集数据和话曲线图,了解油和水吸热、散热的特点,以及颜色深浅不同的纸袋吸热、散热的性能。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 二单元《4 吸热和散热》 苏教 版
结合新的课程标准,本课设计成一节技术与工程领域的课。通过前一课时对“热” 相关知识的学习,发现四年级的孩子虽然在生活中也有相关经验,但是对保温这一概念 还不清晰,或者有许多片段式的小概念,还没有融合成一个科学大概念,并且运用的概 念也很难和生活实际现象相联系。利用微课让学生复习与热相关的知识,建立前概念, 了解什么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如何设计保温杯等并将自己所学到知识化成思维导图 (如何保温)。
2. (观察保温杯)谈话:结合生活经验,说说影响物体保温的 因素。 学生交流。
3. 思考:如何让保温杯的保温效果更好呢? 学生反馈(在杯子夹层添加泡沫、棉花)
4. 谈话:如果让你设计一个保温效果好的保温杯,你会怎样 设计?(结合思维导图)
5. 小组合作进行(画设计图) 6. (展示学生作品)提问:每个小组都对保温杯进行了设
教学活动
课前准备
设立了一个“材料超市”,为学生准备各色制作保温杯需要的 材料。
提出需求
谈话:同学们,我们通过之前的学习了解许多关于热传递 的知识,今天我就给你们学有所用的机会,聘用你们当个小 小设计师计制作保温杯。(明确任务)
设计一个 保温杯
1. 提问:冬天要来了,大家都会使用保温杯,你们觉得什 么样的保温杯好呢? 学生讨论(美观、轻便、保温效果好、结实、功能多……)
计,请那个小组来介绍下设计思路,大家也可以提下建 议或可行的想法,好吗? 7. 学生交流后修改自己的设计。
1. 谈话:刚才大家已经设计好自己小组的保温杯,接下来你
准备怎样去制作这个保温杯呢?你们相互交流,制定一个可
如何制作
行的方案好吗? (学生讨论)
保温杯
2. 提问:在制定方案过程中,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准备怎样 解决?
四年级科学上册吸热和散热2教案苏教版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增强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探究欲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三章
导入新课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吸热和散热的现象,理解其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吸热和散热的原理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吸热和散热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PPT课件等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 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课件 展示相关知识和实验过程
实物展示:展示相关的实物模 型或器材,增强学生的感性认 识
教学评价与反馈
第五章
评价方式选择
观察法: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 测验法:通过课堂小测验或单元测试,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或访谈,了解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兴趣和需求 自我评价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评价,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讲授新课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吸热和散热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讲解吸热原理:通过实验演示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吸热原理及影响因素。
讲解散热原理:通过实验演示和讲解,让学生理解散热原理及影响因素。 巩固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加深学生对吸热和散热的理解和 应用。
巩固练习
题目:请学生设计一个实验, 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和散热的 性能。
题目:请学生列举吸热和散 热的实例,并解释原因。
题目:请学生解释为什么夏 天穿深色衣服比穿浅色衣服
更热。
题目:请学生思考如何利用 吸热和散热的原理解决生活
中的问题。
归纳小结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4吸热和散热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
观察图片并思考问题
讨论交流
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2.4吸热和散热
班 级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2/2课时
课 题
2.4吸热和散热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能够设计并完成物体颜色对吸热和散热性能影响的实验.
2、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快.
3、能用物体吸热、散热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重 点
难 点
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快
设计并完成物体颜色对吸热和散热性能影响的实验
教 学
方 法
实验探究
教 具
同样大小的黑纸罩的杯子和白纸罩的杯子、温度计
实践
活动
检 查
板
书
设
计
2.4吸热和散热
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快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研究不同颜色、同种物质的吸热与散热性能
1、提问:不同颜色的同种物质吸热、散热的性能一样吗?怎样设计实验证明?
2、学生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
3、学生实验
4、学生汇报数据
5、小结:深色物体升温快,降温也快;浅色物体升温慢,降温也慢.
二、讨论生活中的吸热、散热现象
1、谈话:我们知道了不同物质和不同颜色的同一种物质吸热、散热的性能不一样,那么你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要吸热、哪些地方要散热?人们是怎么做的?
2、学生联系生活举一些例子.
3、观察图片,思考这些现象与物体的吸热、散热性能有什么关系?பைடு நூலகம்
4、学生讨论交流
三、学生设计并制作一个保温杯
1、谈话:我们通过研究,已经发现不同颜色的同一种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一样的.你们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吗?我们要来比一比,那个小子制作的保温杯保温效果最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热和散热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完成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2.能够设计物体颜色对吸热和散热性能影响的实验。
知识与技能:1.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2.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结论需要数据来验证。
2.意识到身边的许多现象蕴含着科学道理。
3.有认真、细致、严格操作的工作态度,并愿意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任务。
教学重难点:1.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2.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3.意识到结论需要数据来验证。
意识到身边的许多现象蕴含着科学道理。
教学准备:杯子、温度表(两根)、水、沙、记录表、黑白塑料手套、黑白纸杯、不同颜色的气球等。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目标效果分析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热会从温度高的地方往温度低的地方传导,那不同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一样吗?取出一杯水,一杯沙,在同样的光照下,哪一个升温快些呢?那你们准备怎样来验证你猜测激发学生兴趣水和沙的吸热实验推广到不同颜色的物体,它们的吸热、散热性能一样吗?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在生活中的应用们的猜测呢?取出不同颜色的气球、纸杯、手套,你能自己设计一个对比实验,研究不同颜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吗?猜测思考实验的方法,需要的实验材料,分组进行实验对给出的材料加以利用,进行分组实验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说出有哪些地方用到学生能有理由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得出实验结论,对原先的猜测进行判断知道深颜色的物体吸热比较快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隐含着许多科学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空气1 、空气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有流动性)、(可以被压缩)等性质。
2 、被压缩的空气叫(压缩空气)。
压缩空气有(弹性)。
3 、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4 、(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热空气会(上升↑ ),冷空气会(下降↓ )。
5 、(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6 、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7 、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上方);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下方)。
8 、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9 、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 )。
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
10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以利用这一性质来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11 、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12 、(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13 、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有:(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等。
14 、森林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等美誉。
第二单元:冷热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摄氏度℃ )、(华氏度)作单位。
2 、(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3 、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先快后慢);温差大,降温快。
4 、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5 、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部和侧壁)。
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6 、热在(固体)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7 、(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8 、真空状态下,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9 、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1)先观察,确定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三分之二)。
打开瓶帽,将瓶帽(竖放)在灯旁。
(2)用点着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灯芯。
(3)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热。
(4)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再提起一次重盖。
10 、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体积)。
11 、温度计是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做成的。
12 、(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会变成一种叫做(干冰)的固体。
(干冰)在达到室温时又能恢复到(气体)状态。
13 、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14 、糖受热会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又会凝结成(固体)。
15 、不同物质具有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不同。
例如(油)吸热和散热比水快;(金属片)吸热和散热比纸板快。
16 、固体的吸热、散热性能优于液体。
例如(沙子)吸热和散热的速度比水快,沙漠地区温差大。
17 、同一种物质,(深色的)比浅色的吸热和散热(快)。
18 、(云)、(雾)、(雨)、(露)、(霜)、(雪)、(冰)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
19 、(云)、(雾)、(雨)、(露)、(霜)、(雪)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
20 、(液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蒸发)。
21 、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凝结)。
22 、水的蒸发快慢与(蒸发面积)、(空气流动)和(周围温度)有关。
23 、水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形态。
第三单元:声音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摩擦)、(弹拨)、(敲击)、(吹气)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3 、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4 、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5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慢是(气体)。
6 、“伏罂而听” 的意思是:人趴在地上,耳朵对着坛子,通过倾听从地下传来的挖掘声来确定方位。
运用的科学道理是:挖掘声通过土壤和岩石这些固体向四面八方传播,传到坛子后引起坛壁的振动,又引起坛内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把声音传到了人的耳朵。
7 、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8 、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构成,中耳由(鼓膜)和(听小骨)等构成,内耳由(耳蜗)等构成,耳蜗与(听神经)相连。
9 、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鼓膜(将声波转为振动);耳蜗(将振动转为信号)。
10 、声音传递的路径为:声源——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11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耳廓收集声波后,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12 、(噪声)是听起来不舒服的声音。
13 、(噪声)和(废气)、(废水)一样,已被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
14 、保护自己听力的方法:(捂住耳朵)、(离开噪声区)、(戴上耳塞)、(控制物体发声)。
15 、减少噪声的方法:(汽车上安消声器)、(公路两旁栽树)、(市区设置禁鸣区)、(公路和机场远离居民区)等。
16 、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
声音的强弱与(声源的振幅和距离)有关。
声源(振幅)越大,声音越强;距离声源(越近),声音越强。
17 、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物体的(松紧、长短、粗细)有关。
(紧、短、细)的物体发出的声音较高,即(振动快),声音高。
第四单元:饮食1 、食物含有的六种主要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水)。
2 、人需要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食物)。
3 、(碘酒)是淀粉探测器,碘酒滴到含淀粉的食物上会(变蓝)。
4 、没有一种食物能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
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多样化),不能(偏食、挑食)。
5 、(营养均衡)才能健康成长。
6 、肥胖身材的主要原因是(营养过剩),豆芽菜身材的主要原因是饮食缺陷造成的(营养不良)。
7 、合理搭配食物的原则是:(1)荤素搭配(2)粗细粮搭配(3)多种食物搭配(4)每天都吃适量的新鲜水果和蔬菜(5)和适量的水。
8 、为了健康成长,要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和食物的(摄入量)。
(食物金字塔)告诉我们健康饮食的方法。
9 、为了营养全面合理,我们每天吃的食物种类应包括:(粮食类);(蔬菜、水果类);(鱼、虾、肉、蛋类);(豆、奶类);(油、盐、糖)这五大类。
其中,应该吃得最多的是(粮食类),应该吃得最少的是(油、盐、糖)。
10 、米饭、面条等淀粉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可供给我们(能量);鱼、肉、蛋、豆、奶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我们长身体的(营养);油脂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脂肪),可供给我们(能量),保持我们的(体温),但不能多吃;蔬菜、水果类的食物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是保持健康不可缺少的。
11 、在人的身体里有一个近(7 米)长的消化系统。
12 、食物在人体内经过的消化器官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
13 、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是(蠕动),所以倒立吃东西,食物会进到胃里。
14 、良好的饮食习惯有:(一日三餐有规律)、(吃饭细嚼慢咽)、(不暴饮暴食)、(不乱吃零食)、(不用牙齿咬太硬的东西)等。
15 、我们常吃的食物可以分为(加工食品)和(天然食品)两大类。
16 、(加工食品)是指经过(机器)或(化学药品)处理过的食品,在处理过程中,往往会添加某些物质,食物也会损失一些(营养成分)。
17 、(天然食品)是未加工或只经过初级加工、不含任何(添加剂)的食品,它保留了大多数的营养成分。
18 、加工食品中诱人的颜色是(色素)。
19 、食用色素是一种(添加剂),食品中添加食用色素,可以改变食品的(外观)和(口味),但多吃含有(人造食用色素)的食品会损害健康。
20 、注重食品安全的方法有:(注意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多清洗、多浸泡);(少吃腌腊食品);(多吃绿色食品)等。
21 、(绿色食品)是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的食品。
22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是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
23 、人体主要消化器官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24 、没有一种食物能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
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多样化,不偏食、挑食。
25 、请你设计一份一天的食谱,当然要科学合理哟!早餐:馒头和草莓酱、牛奶(或豆奶)、煮荷包蛋 1 个、酱黄瓜。
水果:夏橙或白萝卜 1 个中餐:荞麦大米饭、香菇菜心、糖醋带鱼、豆腐血旺丝瓜汤晚餐:绿豆粥、白菜猪肉包子、虾皮冬瓜早餐:苹果酱花卷、牛奶(或豆奶)、煮荷包蛋 1 个、炒泡豇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