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实验四土壤剖面野外观察
土壤剖面观察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旨在观察土壤剖面,了解土壤的结构、层次、颜色、质地等特征,从而掌握土壤的基本性质,为土壤分类、土壤改良和土地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二、实验地点及时间实验地点:XXX农业大学实验基地实验时间:2021年10月15日三、实验器材1. 铁锹2. 门塞尔比色卡3. 土壤坚实度测定仪4. 皮尺5. 剖面刀6. 铅笔7. 塑料袋8. 采样器四、实验步骤1. 选择实验地点:在实验基地选择一块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最好是一片耕作过的农田。
2. 挖取土壤剖面:使用铁锹在选定的地点挖取土壤剖面,深度约1米。
3. 观察和记录土壤剖面:观察土壤剖面,记录其颜色、质地、结构、层次、厚度等特征。
4. 采集土壤样品:在土壤剖面中,每隔10厘米采集一次土壤样品,用于后续分析。
5. 土壤样品处理: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分别放入塑料袋中,并做好标记。
6. 土壤样品分析: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进行物理和化学分析,包括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pH值、全氮、全磷、全钾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剖面观察结果:(1)颜色:土壤剖面从表层到深层,颜色逐渐变深,表层土壤呈灰棕色,底层土壤呈黄棕色。
(2)质地:土壤剖面从表层到深层,质地逐渐变细,表层土壤为沙质土,底层土壤为粘质土。
(3)结构:土壤剖面从表层到深层,结构逐渐变差,表层土壤为团粒结构,底层土壤为块状结构。
(4)层次:土壤剖面可分为三个层次:A层(耕作层)、B层(心土层)、C层(母质层)。
2. 土壤样品分析结果:(1)土壤含水量:土壤剖面从表层到深层,含水量逐渐降低,表层土壤含水量约为20%,底层土壤含水量约为15%。
(2)有机质含量:土壤剖面从表层到深层,有机质含量逐渐降低,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约为2%,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约为1%。
(3)pH值:土壤剖面从表层到深层,pH值逐渐降低,表层土壤pH值约为7.5,底层土壤pH值约为6.5。
(4)全氮、全磷、全钾:土壤剖面从表层到深层,全氮、全磷、全钾含量逐渐降低,表层土壤全氮含量约为0.1%,全磷含量约为0.05%,全钾含量约为1.5%;底层土壤全氮含量约为0.05%,全磷含量约为0.02%,全钾含量约为1.0%。
土壤剖面土层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土壤剖面土层的划分和特征;2. 掌握土壤剖面土层观测的方法和技巧;3. 分析土壤剖面土层的形成和分布规律;4. 为土壤资源调查、土壤改良和土地利用提供依据。
二、实验地点与时间实验地点:某农业大学校内试验田实验时间:2023年3月20日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土壤剖面样品、土壤剖面图、土壤剖面描述表格、皮尺、剖面刀、土壤样品袋等;2. 实验仪器:土壤剖面挖掘工具、土壤质地分析仪、土壤水分测定仪、土壤有机质测定仪、土壤养分测定仪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选择实验地点:在试验田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土壤剖面进行观测;2. 挖掘土壤剖面:使用剖面刀沿自然结构面挖掘土壤剖面,注意保持剖面完整;3. 观测土壤剖面:记录土壤颜色、质地、结构、层次、厚度等特征;4. 采集土壤样品:按照不同土层采集土壤样品,放入样品袋中;5. 分析土壤样品:使用土壤质地分析仪、土壤水分测定仪、土壤有机质测定仪、土壤养分测定仪等仪器对土壤样品进行物理和化学分析;6. 整理实验数据:将观测和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和图件。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剖面土层划分根据土壤剖面观测结果,该试验田土壤剖面可分为以下土层:(1)枯枝落叶层:厚度约2cm,呈棕色,有机质含量较高;(2)腐殖层:厚度约10cm,呈暗棕色,有机质含量较高,质地较疏松;(3)淋溶层:厚度约15cm,呈黄棕色,质地较紧实,有机质含量较低;(4)淀积层:厚度约20cm,呈灰棕色,质地较紧实,有机质含量较低;(5)母质层:厚度约25cm,呈灰白色,质地较紧实,有机质含量极低。
2. 土壤剖面特征分析(1)土壤颜色: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颜色逐渐变浅;(2)土壤质地:从表层到深层,土壤质地逐渐变紧实;(3)土壤结构:从表层到深层,土壤结构逐渐变差;(4)土壤水分:从表层到深层,土壤水分逐渐减少;(5)土壤有机质:从表层到深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
土壤剖面观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土壤剖面结构的基本特征,掌握土壤剖面观测方法。
2. 通过土壤剖面观测,了解土壤的形成过程、土壤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3. 掌握土壤剖面描述的基本技巧,提高野外调查能力。
二、实验时间2022年10月15日三、实验地点XX市XX县XX镇XX村四、实验器材1. 土壤剖面观测记录表2. 铁锹3. 剖面刀4. 皮尺5. 研钵6. 电子秤7. 门塞尔比色卡8. 铅笔五、实验步骤1. 选择观测点:在实验地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土壤剖面,如田地、林地、草地等。
2. 挖取土壤剖面:使用铁锹沿观测点挖掘土壤剖面,挖掘深度根据土壤层次厚度确定,一般为1米。
3. 观测土壤剖面:记录土壤剖面各层的颜色、质地、结构、厚度等特征。
4. 采集土壤样品:在每个土层采集土样,用于后续分析。
5. 分析土壤样品:将采集的土样进行物理和化学分析,如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pH值等。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剖面结构:根据观测记录,该土壤剖面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A层:0-20cm,黑色,有机质含量较高,质地为壤土,结构良好。
(2)E层:20-40cm,棕色,有机质含量中等,质地为壤土,结构较好。
(3)B层:40-60cm,黄棕色,有机质含量较低,质地为砂壤土,结构较差。
(4)C层:60-80cm,红棕色,有机质含量极低,质地为砂质土,结构差。
2. 土壤剖面特征分析:(1)颜色:土壤剖面各层颜色由上至下逐渐加深,反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
(2)质地:土壤剖面各层质地由上至下逐渐变粗,反映了土壤母质和成土过程的影响。
(3)结构:土壤剖面各层结构由上至下逐渐变差,反映了土壤养分状况和植物生长条件。
3. 土壤样品分析结果:(1)土壤含水量:A层土壤含水量最高,为25%;B层土壤含水量最低,为15%。
(2)有机质含量:A层有机质含量最高,为5%;B层有机质含量最低,为2%。
(3)pH值:土壤剖面各层pH值在5.5-7.5之间,呈中性。
土壤剖面观察试验报告
土壤剖面观察试验报告实验目的1. 掌握土壤剖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
2. 了解土壤剖面的性质和组成。
3. 学习利用土壤剖面的特征对土地利用和管理进行评价和规划。
实验材料1. 铁铲、尺子、手帕、对数表等。
2. 正常林地、旱地、水田等土壤剖面。
实验步骤1. 选择不同类型的土壤剖面,并用铁铲挖出一块直立的土壤剖面样品,尽量保持完整。
2. 观察土壤剖面的外观,记录颜色、质地、土壤层的厚度和分界面的性质等。
3. 用尺子测量每个土壤层的厚度,并记录下来。
4. 用手帕沾水轻轻擦拭每一层土壤的表面,观察有无结壳、密度、孔隙度、透水性、透气性等性质,并记录下来。
5. 用对数表测量每层土壤的pH值、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并进行记录和比较。
6. 根据观察和测量结果,分析土壤剖面的性质,包括土壤类型、水分条件、肥力水平、适用作物等方面,并进行评价和总结。
实验结果样品一:正常林地土壤剖面该土壤剖面由上至下依次为枯枝落叶层、淋溶层、粉砂质土层和粘土质土层。
颜色由上至下变化较大,从黑色、暗棕色到黄色,质地也有所不同。
各层土壤具有一定的厚度,分界面也比较明显。
经过擦拭比较,枯枝落叶层较轻,透水性、透气性好,由于有机质含量较高而导致pH 值偏酸。
淋溶层是粉土和黏土的混合层,密度较大,有较高的肥力,但透水透气性差。
粉砂质土层是较为肥沃的土层,适用于农作物生长。
粘土质土层质量较为粘稠,透气透水性更差,适用性较差。
该土壤剖面由上至下依次为稻草层、稻壳层、粘土质土层和黏土质土层。
颜色由上至下变化较小,基本都是浅褐色,质地相对较为粘稠。
经过擦拭比较,稻草层和稻壳层含有较多的有机质和养分,不仅可以增加土壤肥力,还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透水透气性。
粘土质土层适用性较好,肥力水平也较为平均,有较好的保水保肥能力。
黏土质土层虽然粘稠但较为肥沃,容易培育作物。
结论通过对三种不同类型土壤剖面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正常林地土壤肥力较好,适用于农业和林业生产。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土壤剖面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土壤剖面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日益加剧,了解土壤剖面的特性和分布规律对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掌握土壤剖面的观察方法,了解土壤剖面的层次结构、性质及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2023年5月10日至5月15日实习地点:某地区农田三、实习内容与方法1. 实习内容(1)土壤剖面的选取:在农田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土壤剖面,共选取5个剖面进行观察与采样。
(2)土壤剖面观察:详细观察每个土壤剖面的层次结构、颜色、质地、结构等特征,并记录下来。
(3)土壤样品采集:在每个土壤剖面不同层次采集土壤样品,共采集样品20份。
(4)土壤样品分析:将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室内分析,包括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指标的测定。
2. 实习方法(1)现场观察:在实地对土壤剖面进行观察,记录土壤层次结构、颜色、质地、结构等特征。
(2)采样:按照土壤剖面的层次结构,从每个剖面不同层次采集土壤样品。
(3)实验室分析:将采集的土壤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指标的测定。
四、实习成果与分析1. 土壤剖面特征通过对5个土壤剖面的观察,发现土壤剖面主要由表土、心土和底土三个层次组成。
表土层颜色较深,质地较为松软,结构较为紧密;心土层颜色逐渐变浅,质地较硬,结构较松散;底土层颜色最深,质地最硬,结构最松散。
2. 土壤样品分析结果(1)pH值:所采集的20份土壤样品中,pH值范围在5.5~7.5之间,平均值为6.5。
表明该地区土壤酸碱度较为适宜。
(2)有机质含量:土壤样品有机质含量范围在1.5%~4.0%之间,平均值为2.5%。
说明该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为丰富。
(3)养分含量:土壤样品养分含量测定结果显示,氮、磷、钾含量均处于适量水平,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五、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土壤剖面的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土壤剖面观察的方法,并对土壤样品进行了实验室分析。
土壤剖面性状观察实验
土壤剖面性状观察实验土壤剖面指的是从地面向下挖掘而裸露的垂直切面。
土壤剖面中的层次和形态特征,能综合地反映各种自然成土因素和人为因素对土壤成土过程,以及土壤内部的物质运动和土壤肥力等方面特性的影响。
所以,观察土壤剖面是研究土壤性质、区分土壤类型的重要方法之一。
土壤剖面形态的鉴别主要指土壤颜色、湿度、质地、结构、松紧度、新生体、pH值和石灰反应等。
根据上述形态特征观察,结合室内分析材料,可以作为农业生产中合理用地、施肥、改良土壤的参考。
特别在进行土壤分类研究时,剖面形态是土壤分类不可缺少的依据。
一、仪器设备和试剂1、仪器。
土铲、手锄、土钻、剖面刀、土壤坚实度计、土壤色卡、土壤pH比色卡、记录表、比色瓷盘、布卷尺或折尺、土壤标本盒、布袋或塑料袋、标本盒。
2、试剂。
1.5%铁氰化钾、1:9盐酸、10%盐酸溶液、pH混合指示剂。
二、剖面观察的步骤1、剖面挖掘与修整(1)剖面挖掘。
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可以根据地形、地势、耕作栽培及土壤类型等)确立观察点,避免选在路、渠边、粪堆上或人易干扰的地段。
(2)剖面的大小要根据观察的要求来定,如了解土壤形成发育,要挖大些(长1.5—2.0米,宽0.6—0.8米,深1.5米左右);如只了解土壤与农作物生长关系,可挖小些(长1.2—1.5米,宽0.6—0.8米,深1.0米左右),深度要求达到母质层或地下水位为度。
(图10-1)图10-1土壤剖面观察坑示意图(3)选取土坑一端的壁面为观察剖面,要求向阳,而在另一端做好阶梯,以便下坑观测。
(4)掘坑时,应将表土堆于一侧,下层土壤堆于另一侧,观察完毕后,应将底土仍填回下层,表土填回到上层。
观察壁面的上部不准堆土和践踏。
(5)剖面修整。
土坑挖成后,将观察壁面用土铲向下垂直铲平,然后用切土刀自上而下轻轻拨落表面土块,以便露出自然结构面。
整修剖面时,可保留一部分已铲平之壁面,因平整的壁面易于分清各土层的界限。
如需采取底层的土壤标本,则应在修正剖面前采取,以免修整时污染底层土壤。
(完整版)土壤剖面观察
南京林业大学实验报告土壤剖面观察一、目的和要求土壤的外部形态是土壤内在性质的反映,我们可以通过土壤的外部形态来了解土壤的内在性质,初步确定土壤类型,判断土壤肥力高低, 为土壤的利用改良提供初步意见。
本实习在土壤基本形态观察的基础上,要求学会掌握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描述技术。
二、基本原理1.土壤剖面点选择原则有较稳定的土壤发育条件,具代表性。
不受人为扰动的自然平坦地区。
2.土壤剖面的挖掘■::¥长2m 宽1m 深1-1.5m3 .土壤剖面发生学层次划分:4 .一个发育完整的土壤常有如下的剖面模式:O 层:枯落物层(未分解和半分解的植物凋落物) A 层:腐殖质 又叫表土层(含大量腐殖质) E 层:淋溶层B 层:淀积层 又叫心土层(表层物质淋至此层淀积)C 层:母质层(以风化岩石为主) R 层:母岩层(未风化的坚硬岩石)5 . 土壤剖面描述2米士触剖面承藏图落后 被港透 廷叶腐层森林士康制面《灰化土■茸原土壤剖面(需钙土) 耕作土用帮面不意1)颜色(色调、亮度、彩度)2)湿度五个等级判断依据1、干土壤放在手中不感到凉意,吹之尘土飞扬2、润土壤放在手中有凉意,吹之无尘土飞扬3、湿润土壤放在手中有明显的湿感4、潮润土壤放在手中,使手湿润,能捏成团但不出水,捏泥粘手5、湿土壤水分过饱和,用手挤土壤时,有水分流出3)质地(砂土、砂质壤土、壤土、粉砂壤土、粘壤土、壤粘土、粘土)4)土壤结构(块状、团块状、核状、粒状、圆顶柱状、棱柱状、片状、板状、页状、鳞片状、鳍状、碎块)三、作业1.剖面点位于南京林业大学后山2.剖面深6.83.剖面示意图------------------ 1、A2C 2CM4.8CM比例尺1: 10cm4.剖面形态特征5.土壤类型判断,土壤利用及改良措施。
黄棕壤,黄棕壤地区的水热条件优越,自然肥力较高。
很适宜多种林木的生长,是中国经济林的集中产地、也是重要的农作区,盛产多种粮食和经济作物。
土壤剖面实验报告
土壤剖面实验报告1.引言土壤是地球表面的重要资源之一,对于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土壤剖面实验旨在研究不同深度下土壤的性质和组成,以便更好地了解土壤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趋势。
2.实验方法2.1 实验材料本实验使用的实验材料包括铁锹、铲子、尺子、标本袋、实验用土壤样品等。
2.2 实验步骤(描述实验的具体步骤,例如挖掘土壤样本、分类、样品收集等过程)3.实验结果与分析3.1 土壤剖面通过对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剖面分析,可以观察到不同深度下土壤的变化情况。
通常土壤剖面可以分为多个层次,例如表层土壤(0-10厘米)、次表层土壤(10-30厘米)、底层土壤(30-60厘米)等。
3.2 土壤质地与质地比例土壤质地是土壤颗粒、水分和空气的比例分布,对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不同深度下,土壤质地比例会有所变化。
例如,表层土壤通常含有更多的有机质、细颗粒和含水量较高的粘土颗粒,而底层土壤则更倾向于砂质或石质。
3.3 土壤pH值土壤pH值是评价土壤酸碱性的指标,也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深度下土壤pH值的变化可以反映土壤中酸碱物质的分布情况。
一般来说,表层土壤的pH值偏酸性,而底层土壤则更接近中性或碱性。
3.4 土壤养分含量土壤养分含量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通过土壤剖面实验,可以分析不同深度下土壤中的养分含量,例如氮、磷、钾等。
一般来说,表层土壤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养分,而底层土壤养分含量相对较低。
4.结论通过土壤剖面实验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土壤在不同深度下的组成和特征。
表层土壤通常含有更多有机质和养分,质地较为细腻,而底层土壤则更倾向于粗砂质和石质。
此外,土壤pH值也会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发生变化。
这些结果对于了解土壤形成的过程、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5.实验意义与建议土壤剖面实验为地质学、土壤学以及生态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数据。
对于农业生产和植物栽培,我们可以根据土壤剖面实验的结果来选择适宜的农作物品种、施肥措施和土壤修复方法。
土壤功能地理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土壤功能的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了解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功能及其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掌握土壤功能地理的基本调查方法和分析技术,提高学生对土壤地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内容1. 实验地点:XX地区2. 实验时间:2021年X月X日-2021年X月X日3. 实验分组: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4-5人。
4. 实验器材:土壤取样器、GPS定位仪、记录本、相机、土样袋、烘箱、天平、pH计、电导率仪等。
三、实验步骤1. 野外调查(1)选择实验地点:根据土壤类型、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等因素,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土壤类型进行野外调查。
(2)确定调查点:利用GPS定位仪确定调查点的经纬度坐标,记录相关信息。
(3)采集土壤样品:使用土壤取样器采集不同土层(0-20cm、20-40cm、40-60cm)的土壤样品,并记录样品的采集深度、土壤类型、植被覆盖等信息。
(4)观察土壤剖面:观察土壤剖面结构,记录土壤颜色、质地、结构、湿度等特征。
(5)植被调查:调查植被类型、生长状况、覆盖率等。
2. 室内分析(1)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分析:测定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等指标。
(2)土壤微生物活性分析:测定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等指标。
(3)土壤水分分析:测定土壤含水量、土壤孔隙度等指标。
(4)土壤养分有效性分析:测定土壤中氮、磷、钾等养分的有效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本地区土壤pH值范围为5.5-7.5,有机质含量在1.0-2.0%之间,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为0.1-0.3%、0.1-0.3%、1.0-2.0%。
土壤质地以沙壤土为主,土壤结构较好,水分含量适中。
2. 土壤微生物活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本地区土壤酶活性较高,其中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分别为0.5-1.5U/g、0.5-1.5U/g、0.5-1.5U/g。
土壤剖面观察试验报告
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
境学院
土壤地理学实验报告
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实验
专业:地理科学
班级: 1202
姓名:王双双
学号: 19
日期: 2014年6月21日
土壤剖面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土壤的外部形态是土壤内在性质的反映,我们可以通过土壤的外部形态来
了解土壤的内在性质,初步确定土壤类型,判断土壤肥力高低,为土壤的利用
改良提供初步意见。
本实习在土壤基本形态观察的基础上,要求学会掌握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描述技术。
二、实验器材
铁锹,门塞尔比色卡,土壤坚实度计,10%盐酸溶液,pH混合指示剂,白瓷板、玻璃棒、pH标准比色卡,皮尺,剖面刀,铅笔、塑料袋,标签,纸盒,土壤剖
面记载表,文件夹。
三、实验内容
(一)选择土壤剖面点
(二)实验结果
四、结果与分析。
土壤剖面观察实验报告
土壤剖面观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对土壤剖面的观察,了解土壤的组成、结构和性质,掌握土壤剖面的分析方法,为土壤的科学管理和利用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微生物等组成的复杂体系。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表到岩石或地下水层的一段土壤垂直剖面。
土壤剖面的观察可以揭示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为土壤的利用和管理提供依据。
三、实验步骤1. 选择实验地点,挖取土壤剖面。
2. 对土壤剖面进行观察和记录,包括土壤颜色、质地、结构、层次、厚度等。
3. 采集土壤样品,进行物理和化学分析,包括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pH值、养分含量等。
4. 根据观察和分析结果,对土壤剖面进行分析和解释,了解土壤的性质和特点。
四、实验结果1. 土壤颜色土壤颜色是土壤剖面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通常可以分为红色、黄色、棕色、黑色等。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土壤剖面颜色由上至下依次为黑色、棕色、黄色、红色,这是由于土壤中铁、锰等元素的氧化还原作用所致。
2. 土壤质地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矿物颗粒的大小和比例,通常可以分为粘土、壤土、沙土等。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土壤剖面中上层为壤土,下层为粘土,这是由于土壤中矿物质的分布和组成不同所致。
3. 土壤结构土壤结构是指土壤中矿物质和有机质的排列方式,通常可以分为块状、柱状、板状等。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土壤剖面中上层为块状结构,下层为柱状结构,这是由于土壤中有机质和矿物质的分布和组成不同所致。
4. 土壤层次土壤层次是指土壤剖面中不同层次的土层,通常可以分为表层、次表层、底层等。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土壤剖面中上层为表层,下层为底层,这是由于土壤中有机质和矿物质的分布和组成不同所致。
5. 土壤厚度土壤厚度是指土壤剖面中不同层次的土层厚度,通常可以分为薄层、中层、厚层等。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土壤剖面中上层为薄层,下层为厚层,这是由于土壤中有机质和矿物质的分布和组成不同所致。
五、实验分析通过对土壤剖面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土壤剖面中不同层次的土层厚度和颜色、质地、结构等特征不同,这是由于土壤中有机质和矿物质的分布和组成不同所致。
土壤剖面野外观察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意义土壤是地球表面覆盖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地表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质量。
土壤剖面作为土壤研究的基础,是了解土壤结构和性质的重要途径。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野外观察和分析,深入了解土壤剖面的结构和特征,掌握土壤剖面观察的基本方法,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对土壤学的基本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习任务和计划(1)学习土壤剖面观察的基本方法,包括土壤样本的采集、描述和记录。
(2)识别不同土壤层次的标志,了解土壤层次分化和土壤形成过程。
(3)分析土壤剖面中各种土壤指标的变化规律,如土壤质地、结构、孔隙度、含水量等。
(4)探讨土壤剖面特征与环境因素的关系,了解土壤环境变化的内在机制。
三、实习内容和过程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来到了实习地点,首先由指导老师介绍了土壤剖面观察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然后,我们开始实地观察和采集土壤样本。
我们发现土壤剖面可以从上到下大致分为三个层次:表土层、心土层和底土层。
表土层是最接近地表的一层,颜色较深,含有较多的有机质,质地较松软,结构复杂,包含有植物残体和根系。
心土层位于表土层下方,颜色较浅,质地较硬,结构较简单,主要由较细的颗粒组成。
底土层是最底层,颜色最深,质地最硬,主要由矿物质和粘土组成。
我们还发现土壤质地在整个剖面中呈现出由细到粗的变化规律,即从表土层到心土层再到底土层,颗粒逐渐变大。
这可能与土壤形成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作用有关。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土壤含水量的变化。
在表土层,含水量较高,土壤较湿润,有利于植物生长;而在心土层和底土层,含水量逐渐降低,土壤较干燥。
四、实习收获和体会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土壤剖面观察的基本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独立进行土壤样本的采集、描述和记录。
同时,我对土壤剖面各层次的标志和特征有了清晰的认识,能够识别不同土壤层次和分析土壤指标的变化规律。
我还发现土壤剖面特征与环境因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完整版)实验四土壤剖面野外观察
实验四土壤剖面野外观察一、目的要求通过野外土壤剖面观察,学会用简单方法认识土壤的基本特性和主要农业生产性状,从而认识土壤,并联系土壤生成环境,分析其与土壤形成及利用改良方面的关系。
二、壤形成夜因素的研究观察(一)气候资料的调查:包括温度、降水量、蒸发量、霜期、风、水、旱、涝灾害等。
(二)母质:直接由岩石风化而形成的残积物母质。
要记载岩石的种类、风化程度及形态;如系冲积物、风积物等运积母质,则记载其种类、生成过程及其性状。
(三)地形:地形通常可分为山地、丘陵、河谷、冲积平原,盆地及洼地等。
当了解地形时要记载地点、周围环境、地形的变化情况与土壤发育与分布的关系。
(四)侵蚀情况:在山区进行土壤调查与观察时要更为重要,要详细记载侵蚀方式、程度、引起侵蚀的原因,如何采取防止措施。
(五)土壤的排水及灌溉情况:首先观察地表水的有无及其状况,地下水位深度、灌溉条件的有无,现有灌溉的系统及灌溉的可能性。
其次要记载该地区的排水情况、排水系统等。
(六)植被情况:包括植物群落、生长情况、指示植物、造林状况。
(七)农业生产状况调查:包括农作物种类、产量、茬口安排、及施肥情况、丰产经验及畜牧业的发展情况等。
三、土壤剖面的观察与记载土壤剖面是土壤内在形态的外在表现,因此研究土壤的外部形态,也能了解土壤的性质及农业生产价值。
在田间观察土壤时除观察土壤的自然环境外,还要借助于土壤剖面的观察与分析来全面地了解土壤的一切特性。
(一)土壤剖面位置的选择及挖掘:土壤剖面的选择必须具有代表性,切忌在道旁、沟边、肥堆及土层经过人为翻动或堆积的地方挖掘剖面和采取样品。
在选择有代表性地点后,挖长约2米,宽1米,深1~1.5米的土坑(如地下水位较高,达到地下水时即可),将朝阳的一面挖成垂直的坑壁,而与之相对的坑壁挖成每阶为30~50厘米的阶梯状,以便上下操作。
(如图)在挖剖面时要注意观察朝阳面,观察面上端不准堆土,也不准站人踩踏,以保持土壤的田间自然状况,挖出的土抛在土坑长边的两旁,表土与心土分别堆放,观察与记载结束后,必须将土坑先心土后表土进行填平。
实验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
实验: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一、实习目的土壤的外部形态是土壤内在性质的反映,我们可以通过土壤的外部形态来了解土壤的内在性质,初步确定土壤类型,判断土壤肥力高低,为土壤的利用改良提供初步意见。
本实习在土壤基本形态观察的基础上,要求学会掌握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描述技术。
二、实习器材铁铲、土钻、皮尺、手罗盘、剖面刀、铅笔、塑料袋、标签、土壤速测箱、纸盒、文件夹。
三、实习内容(一)选择土壤剖面点选择原则:1、要有比较稳定的土壤发育条件,即具备有利于该土壤主要特征发育的环境,通常要求小地形平坦和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土壤剖面具有代表性。
2、不宜在路旁、住宅四周、沟附近、粪坑附近等受人为扰动很大而没有代表性的地方挖掘剖面。
(二)土壤剖面的挖掘土壤剖面一般是在野外选择典型地段挖掘,剖面大小自然土壤要求长2米、宽1米、深2米(或达到地下水层),土层薄的土壤要求挖到基岩,一般耕种土壤长1.5米,宽0.8米,深1米。
如下图:挖掘剖面时应注意下列几点:(1)剖面的观察面要垂直并向阳,便于观察。
(2)挖掘的表土和底土应分别堆在土坑的两侧,不允许混乱,以便看完土壤以后分层填回,不致打乱土层影响肥力,特别是农田更要注意。
(3)观察面的上方不应堆土或走动,以免破坏表层结构,影响剖面的研究。
(4)在垄作田要使剖面垂直垄作方向,使剖面能同时看到垄背和垄沟部位表层的变化。
(5)春耕季节在稻田挖填土坑一定要把土坑下层土踏实,以免拖拉机下陷和折断牛脚。
(三)土壤剖面发生学层次划分:土壤剖面由不同的发生学土层组成,称土体构型,土体构型的排列入其厚度是鉴别土壤类型的重要依据,划分土层时首先用剖面刀挑出自然结构面,然后根据土壤颜色、湿度、质地、结构、松紧度、新生体、侵入体、植物根系等形态特征划分层次,并用尺量出每个土层的厚度,分别连续记载各层的形态特征。
一般土壤类型根据发育程度,可分为A、B、C三个基本发生学层次,有时还可见母岩层(D),当剖面挖好以后,首先根据形态特征,分出A、B、C层,然后在各层中分别进一步细分和描述。
耕作土壤剖面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通过对耕作土壤剖面的挖掘和观察,了解土壤剖面结构及其变化规律。
2. 掌握土壤剖面描述方法,提高土壤学实验技能。
3. 分析耕作土壤剖面特征,为土壤改良和作物种植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土壤剖面是土壤垂直方向的连续切片,反映了土壤形成和发育过程。
通过对土壤剖面的观察和描述,可以了解土壤的层次结构、理化性质、生物特性等,为土壤分类、土壤改良和作物种植提供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耕作土壤剖面2. 实验仪器:铁锹、剖面刀、皮尺、土壤样品袋、土壤容重器、pH计、电导率仪、有机质测定仪等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选择实验地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耕作土壤剖面,如水田、旱地等。
2. 挖掘土壤剖面:使用铁锹和剖面刀,沿土壤自然层次挖掘剖面,确保剖面垂直、连续。
3. 观察与描述土壤剖面:观察土壤剖面各层次的颜色、质地、结构、有机质含量、根系分布等特征,并记录下来。
4. 测定土壤理化性质:使用pH计、电导率仪、有机质测定仪等仪器,测定土壤的pH值、电导率、有机质含量等指标。
5. 记录实验数据:将观察到的土壤剖面特征和测定结果进行记录,以便后续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剖面结构:根据挖掘和观察结果,该耕作土壤剖面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耕作层(表土层):颜色较浅,质地较细,有机质含量较高,根系密集。
(2)犁底层(亚表土层):颜色较深,质地较粗,有机质含量较低,根系较少。
(3)心土层:颜色较深,质地较粗,有机质含量较低,根系较少。
(4)底土层:颜色较深,质地较粗,有机质含量较低,根系较少。
2. 土壤理化性质:根据测定结果,该耕作土壤的pH值为6.5,电导率为0.5 mS/cm,有机质含量为2.5%。
3. 分析与讨论:(1)该耕作土壤剖面结构完整,层次分明,有利于作物生长。
(2)耕作层有机质含量较高,有利于作物吸收养分。
(3)土壤pH值适中,有利于作物生长。
(4)土壤电导率较低,有利于作物吸收水分。
土壤剖面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观察土壤剖面,了解土壤的结构、层次、质地、颜色等特征,掌握土壤剖面观察的基本方法。
2. 分析土壤剖面特征与土壤类型、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为土壤资源调查和利用提供依据。
二、实验地点及时间实验地点:XXX农业大学实习基地实验时间:2021年X月X日三、实验器材1. 铁锹2. 土壤剖面刀3. 皮尺4. 铅笔5. 塑料袋6. 门塞尔比色卡7. 土壤坚实度仪8. 土壤样品盒四、实验步骤1. 选择实验地点,挖取土壤剖面,确保剖面具有代表性。
2. 使用铁锹和土壤剖面刀挖掘土壤剖面,深度约1米。
3. 观察并记录土壤剖面的层次、颜色、质地、结构、湿度等特征。
4. 使用皮尺测量各土层厚度,并记录数据。
5. 采集各土层样品,放入塑料袋中,标注土层深度。
6. 使用门塞尔比色卡测定土壤颜色,记录颜色编号。
7. 使用土壤坚实度仪测定土壤坚实度,记录数据。
8. 将采集的土壤样品送实验室进行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剖面层次根据观察结果,该土壤剖面可分为以下层次:(1)A层:耕作层,厚度约20cm,颜色为黄棕色,质地为壤土,结构为团粒结构,湿度较大。
(2)B层:过渡层,厚度约30cm,颜色为黄褐色,质地为壤土,结构为块状结构,湿度较大。
(3)C层:心土层,厚度约40cm,颜色为黄褐色,质地为壤土,结构为块状结构,湿度较大。
(4)R层:母质层,厚度约10cm,颜色为黄褐色,质地为砂壤土,结构为块状结构,湿度较小。
2. 土壤颜色根据门塞尔比色卡测定结果,该土壤剖面各土层颜色分别为:(1)A层:5YR5/2(2)B层:5YR4/2(3)C层:5YR3/2(4)R层:5YR2/23. 土壤质地根据观察结果,该土壤剖面各土层质地分别为:(1)A层:壤土(2)B层:壤土(3)C层:壤土(4)R层:砂壤土4. 土壤结构根据观察结果,该土壤剖面各土层结构分别为:(1)A层:团粒结构(2)B层:块状结构(3)C层:块状结构(4)R层:块状结构5. 土壤肥力分析根据实验室分析结果,该土壤剖面各土层肥力指标如下:(1)A层:有机质含量2.5%,全氮含量0.15%,碱解氮含量100mg/kg,速效磷含量10mg/kg,速效钾含量80mg/kg。
土壤学实验--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
实验一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3课时)一、选择土壤剖面点选择原则:1、要有比较稳定的土壤发育条件,即具备有利于该土壤主要特征发育的环境,通常要求小地形平坦和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土壤剖面具有代表性。
2、不宜在路旁、住宅四周、沟附近、粪坑附近等受人为扰动很大而没有代表性的地方挖掘剖面。
二、土壤剖面的挖掘土壤剖面一般是在野外选择典型地段挖掘,剖面大小自然土壤要求长2米、宽1米、深2米(或达到地下水层),土层薄的土壤要求挖到基岩,一般耕种土壤长1.5米,宽0.8米,深1米。
挖掘剖面时应注意下列几点:(1)剖面的观察面要垂直并向阳,便于观察。
(2)挖掘的表土和底土应分别堆在土坑的两侧,不允许混乱,以便看完土壤以后分层填回,不致打乱土层影响肥力,特别是农田更要注意。
(3)观察面的上方不应堆土或走动,以免破坏表层结构,影响剖面的研究。
(4)在垄作田要使剖面垂直垄作方向,使剖面能同时看到垄背和垄沟部位表层的变化。
(5)春耕季节在稻田挖填土坑一定要把土坑下层土踏实,以免拖拉机下陷和折断牛脚。
三、土壤剖面发生学层次划分:土壤剖面由不同的发生学土层组成,称土体构型,土体构型的排列入其厚度是鉴别土壤类型的重要依据,划分土层时首先用剖面刀挑出自然结构面,然后根据土壤颜色、湿度、质地、结构、松紧度、新生体、侵入体、植物根系等形态特征划分层次,并用尺量出每个土层的厚度,分别连续记载各层的形态特征。
一般土壤类型根据发育程度,可分为A、B、C三个基本发生学层次,有时还可见母岩层(D),当剖面挖好以后,首先根据形态特征,分出A、B、C层,然后在各层中分别进一步细分和描述。
土层细分时,要根据土层的过渡情况确定和命名过渡层:(1)根据土层过渡的明显程度,可分为明显过度和逐渐过度。
(2)过渡层的命名,A层B层的逐渐过程可根据主次划分为AB 或BA层。
(3)土层颜色不匀,呈舌状过渡,看不出主次,可用AB表示。
(4)反映淀积物质,如腐殖质淀积Bh ,粘粒淀积Bt,铁质淀积Bir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四土壤剖面野外观察一、目的要求通过野外土壤剖面观察,学会用简单方法认识土壤的基本特性和主要农业生产性状,从而认识土壤,并联系土壤生成环境,分析其与土壤形成及利用改良方面的关系。
二、壤形成夜因素的研究观察(一)气候资料的调查:包括温度、降水量、蒸发量、霜期、风、水、旱、涝灾害等。
(二)母质:直接由岩石风化而形成的残积物母质。
要记载岩石的种类、风化程度及形态;如系冲积物、风积物等运积母质,则记载其种类、生成过程及其性状。
(三)地形:地形通常可分为山地、丘陵、河谷、冲积平原,盆地及洼地等。
当了解地形时要记载地点、周围环境、地形的变化情况与土壤发育与分布的关系。
(四)侵蚀情况:在山区进行土壤调查与观察时要更为重要,要详细记载侵蚀方式、程度、引起侵蚀的原因,如何采取防止措施。
(五)土壤的排水及灌溉情况:首先观察地表水的有无及其状况,地下水位深度、灌溉条件的有无,现有灌溉的系统及灌溉的可能性。
其次要记载该地区的排水情况、排水系统等。
(六)植被情况:包括植物群落、生长情况、指示植物、造林状况。
(七)农业生产状况调查:包括农作物种类、产量、茬口安排、及施肥情况、丰产经验及畜牧业的发展情况等。
三、土壤剖面的观察与记载土壤剖面是土壤内在形态的外在表现,因此研究土壤的外部形态,也能了解土壤的性质及农业生产价值。
在田间观察土壤时除观察土壤的自然环境外,还要借助于土壤剖面的观察与分析来全面地了解土壤的一切特性。
(一)土壤剖面位置的选择及挖掘:土壤剖面的选择必须具有代表性,切忌在道旁、沟边、肥堆及土层经过人为翻动或堆积的地方挖掘剖面和采取样品。
在选择有代表性地点后,挖长约2米,宽1米,深1~1.5米的土坑(如地下水位较高,达到地下水时即可),将朝阳的一面挖成垂直的坑壁,而与之相对的坑壁挖成每阶为30~50厘米的阶梯状,以便上下操作。
(如图)在挖剖面时要注意观察朝阳面,观察面上端不准堆土,也不准站人踩踏,以保持土壤的田间自然状况,挖出的土抛在土坑长边的两旁,表土与心土分别堆放,观察与记载结束后,必须将土坑先心土后表土进行填平。
(二)剖面观察记载1、层次的划分与深度首先站在剖面坑上大致观察,依据土壤的颜色、质地、结构、根系的分布情况将剖面分成几层,然后再进入剖面坑内,详细观察,进一步确定层次,最后用剖面刀将各层分别划出,于剖面记载表上分别记出各层起止深度。
(1)土壤发生层次及其排列组合特征,是长期而相对稳定的成土作用的产物。
目前国际上大多采用O、A、E、B、C、R土层命名法。
即O层:有机层A层:腐殖质层E层:淋溶层B层:淀积层C层:母质层R层:基岩层此外,还有一些由上述有关土层构成的过渡土层,如AE、EB层等。
若来自两种土层的物质互相交错,且可以明显区分出来,则以斜线分隔号“/”表示,如E/B、B/C。
(2)农业土壤剖面一般分为四层:①耕作层:经多年耕翻、施肥、灌溉熟化而成。
颜色深、疏松、结构好,是作物根系集中分布的层次,一般深度在15~20厘米,代号A。
②犁底层:长期受犁、畜、机械的挤压,土壤紧实,有一定的保水保肥作用。
一般厚6~8厘米。
如果犁耕深度经常变化,或质地较粗的砂质旱地,该层往往不明显,代号P。
③心土层:此层受上部土体压力而较紧实,耕作层养分随水下移淋溶到此层,受耕作影响不深,根系分布较少,厚度一般约为20~30厘米,代号B。
④底土层:位于心土层以下,不受耕作的影响,根系极少,保持着母质或自然土壤淀积层的原来面貌,还可能是水湿影响的潜育层,或冲积物形成的冲击层,代号C。
土层划分之后,用钢卷尺从地表往下量取各层深度,单位为厘米,以与残落物接触的矿质土表为零点,分别向上、向下量得,并写深度变幅。
如:O4/6~0厘米A 0~17/22厘米B 17/22~34/36厘米2、土壤颜色土壤颜色均以芒塞尔土壤比色卡表示,命名系统是用颜色的三属性,即色调、亮度和彩度来表示的。
色调即土壤呈现的颜色;亮度指土壤颜色的相对亮度,把绝对黑定为0,绝对白定为10,由0到10逐渐变亮;彩度指颜色的浓淡程度,例如:5YR 5/6 表示—色调为亮红棕色,亮度为5,彩度为6。
并同时描述干色(指风干时)与润色(指在风干土上滴上水珠,待表面水膜消失后的颜色)。
比色时应当注意:土块应是新鲜的断面,表面要平;光线要明亮,于野外不要在阳光下比色,室内最好靠近窗口比色。
3、干湿度:可分以下四级(1)干:放在手中丝毫无凉的感觉,吹之尘土飞扬。
土壤水分在凋萎系数以下(>15巴)。
(2)润:放在手中有微凉感觉,吹之无尘土飞扬。
土壤水分高于凋萎系数,低于田间持水量(0.33~15巴)。
(3)潮:放在手中挤压,无水流出,但有湿印,能握成团状而不散。
土壤水分高于田间持水量(0.01~0.03巴)。
(4)湿:放在手中,微加挤压,水分即从土中流出。
土壤空隙中充满水分(<0.01巴)4、土壤结构土壤结构是指在自然状态下经外力掰开,沿自然裂隙散碎呈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单位个体。
通常沿用苏联土壤学家查哈罗夫的长、宽、高三轴发展的分类法。
一般分为团粒状、核状、块状、棱柱状、柱状、碎块状、屑粒状、片状、鳞片状等。
5、土壤质地建国后我国一直采用苏联卡庆斯基制,但因美国土壤系统分类及联合国土壤图中均采用美国制,且上述分类流行颇广。
我们现将美国C.F.Shaw的简易质地类型简述如下,供野外应用:(1)砂土:松散的单粒状颗粒,能够见到或感觉出单个砂粒,干时若抓入手中,稍一松手后即散落,润时可呈一团,但一碰即散。
(2)砂壤土:干时手握成团,但极易散落,润时握成团后,用手小心拿起不会散开。
(3)壤土:松软并有砂粒感、平滑、稍粘着。
干时手握成团后,用手小心拿起不会散;润时握成团后,一般性触动不至散开。
(4)粉壤土:干时成块,但易弄碎,粉碎后松软,有粉质感。
湿时成团和为塑性胶泥,干、润时所呈团块均可随便拿起而不散开。
湿时以拇指与食指搓捻不成条,呈断裂状。
(5)粘壤土:破碎后呈块状,土块干时坚硬。
湿土可用拇指和食指搓捻成条,但往往经受不住它本身的重量,润时可塑,手握成团,手拿时更加不易散裂,反而变成坚实的土团。
(6)粘土:干时常为坚硬的土块,润时极可塑,通常有粘着性,手指间搓成长的可塑土条。
国际制与苏联制指感鉴定标准见表:6、松紧度它是反映土壤物理性状的指标。
目前测松紧度的方法,名词术语概念尚不统一。
有的用坚实度,有的用硬度。
坚实度是指单位容积的土壤被压缩时所需要的力,单位是kg·cm-2(公斤/厘米2);硬度是指土壤抵抗外力的阻力(抗压强度)。
单位用Pa(帕)表示。
因此,松紧度应用特定仪器来测试。
测定土壤坚实度可使用土壤坚实度计,其使用方法如下:(1)首先判断土壤的坚实状况,选用适当粗细的弹簧与探头的类型。
(2)工作前,弹簧未受压前,套筒上游标的指示线,如为kg(公斤)时应指于零点,如深度为cm(厘米)时,应指于5(厘米)处。
(3)工作时,仪器应垂直于土面(或壁面),将探头揿入土中,至挡板接触到土面即可从游标指示线上获得读书,即探头的入土深度(cm)和探头体积所承受的压力(kg)。
(4)根据探头入土深度,探头的类型,弹簧的粗细,再查阅有关土壤紧实度换算表,即得土壤紧实度的数值(kg/cm2)。
(5)每次测定完毕,必须将游标推回原处,以便重复测定,但必须防止游标产生微小滑动,以免造成测定误差。
(6)工作结束,坚实度计必须擦刷干净,防止仪器生锈,以保证仪器测定的精度。
在没有仪器的情况下,可用采土工具(剖面刀、取土铲、土钻等)来测定土壤的紧实度,其标准大体如下:(1)极松:土钻、铁铣等放在土面,不加压力即能自行进入土中,如砂土。
(2)松:稍加压力,土钻、铁铣即能进入土体,如壤土。
(3)紧:土壤结构较紧,必须用力,土钻、铁铣才能进入土中。
如粘土、轻粘土。
(4)极紧:需用大力铁铣才能进入土中,但速度慢,取出不易,而取出后有光滑的表面,如重粘土及具有柱状结构的心土层等。
7、空隙指土壤结构体内部或土壤单位之间的空隙。
可根据土体中空隙大小及多少表示。
8、新生体和侵入体由于土壤多种利用的结果,在土层中往往出现特点不同的新生体。
如石灰结核、铁锰结核、锈纹锈斑、盐斑、假菌丝等,野外观察时,详细记载各种新生体的种类、性状、坚实度和厚度,在剖面中分布的特点,开始出现和终止出现的深度,大量集中的深度。
根据新生体的种类、数量和分布层位,能够有助于我们判断土壤形成作用的方向与性质,并且也能借以判定土壤发育的条件,同时,砂姜层出现的深浅还直接影响农业生产。
侵入体包括土壤的砖块、瓦片、岩石碎块、死亡动物的骨骼、贝壳等,它们的存在与土壤形成作用一般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可以用来判断母质来源和古土层的存在情况。
9、根系:描述标准可分为四级10、一般在野外测定的项目为:(1)碳酸盐反应:用10%HCl试之,一般分下列几级:①无石灰性反应:不起泡沫,碳酸盐含量<1%。
以“—”表示。
②微石灰性反应:有微量泡沫,但消失很快,碳酸盐含量为3~5%,以“+”表示。
③中石灰性反应:有较强烈的泡沫,但不能持久,碳酸盐含量为3~5%,以“++”表示。
④强石灰性反应:泡沫强烈而持久,碳酸盐含量>5%,以“+++”表示。
(2)土壤pH值:用酸碱指示剂测定各层土壤的反应。
四、纸盒标本采集采集的方法是:(一)由下而上依次在各层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部位,逐层采集原状土,拿出结构面,尽量保持原状,跟别依次放入纸盒各层中,结构面朝上。
(二)于纸盒底左侧用铅笔注明编号及各层深度。
(三)在盒盖上同样用铅笔注明剖面编号、土壤名称、采集地点、层次及深度、采集人、采集日期等。
(四)采妥后用橡皮筋束紧,勿倒置,勿侧放,携回实验室风干保存。
思考题:根据土壤剖面观察结果,初步判断该土壤的肥力状况。
土 壤 剖 面 记 载 表土 壤 剖 面 性 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