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第二课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习题:第七单元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习题:第七单元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含解析

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课后训练案巩固提升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解放法令,根据这一法令:农民无条件地获得了法律上的人身自由,从此以后,他们成为政府的臣民,不再隶属于他们的主人。

解放法令还规定,农民可以通过赎买获得一半土地,另一半土地归地主所有,而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块土地。

……政府把农民组织在旧有的农民村社中,实行连环保。

村社在名义上由农民选举公职人员,实行“自治”,但又规定村社隶属于地方行政机构,必须执行政府的一切法令。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材料二改革后,农村的自然经济转化为小商品经济,贫富不均的现象日益严重,出现了阶级分化。

农村中的富农分化出一些资本家性质的农业经营者,他们用多种方式积累资本,添置新式农具,购置耕地,雇佣大批劳动力,发展资本主义农业。

——摘编自人民版选修一(1)根据材料,说明1861年改革后的俄国农村发生了怎样的社会变化。

,说明上述变化对俄国社会近代化的重大影响。

,第(1)问,要结合材料从俄国农民身份地位、经济的发展以及政治管理模式三个角度说明俄国农村的变化。

第(2)问,要从政治、经济两个角度说明对俄国的影响。

农民的身份地位由没有人身自由的农奴变为法律上的自由人;在农村经济中,资本主义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农村基层组织村社取代了原来农奴主对农民的管理。

(2)为俄国的工业化提供了劳动力、市场、资金等;为俄国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创造了条件。

2.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下图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

(2)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声越来越高……”(3)1876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逝得无影无踪。

”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

人教版高中历史 选修一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人教版高中历史 选修一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二、变法内容
核 积贫

内 容
积弱
•富国之法(理财) •强兵之法(整顿军队)
育人、选人 •取士之法(改革科举)
1、富国之法
“理财为方今先急”、“理财以农事为先”
措施
意义
目的、初衷 作用 局限性
青苗法 农田水利 募役法 市易法
保农、增收
促进农业生产
改变积贫 抑制 局面, 兼并
保时均役,打豪增收
市易务,调市场 稳物价,增收
根本目的: 商: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 王:挽救统治危机,局部调整生产关系 性质:商: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
王: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 结果:商:成功
王:失败
王安石变法
措施 目 的
内容
作用
富国 之法
强兵 之法
取士 之法
改变积贫的局面, 青苗法、农田水利 有利于减轻人民 调整封建国家、地 法、免役法、市易 的负担,发展生 主和农民的关系, 法、方田均税法、 产,增加财政收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 上存在哪些弊端。(4分)
(1)弊端:人才选拔重诗赋记诵;官吏任 用重资历。
材料二 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 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官言事书》 (2)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 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6分)
(1)理财观:“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体现:青苗法、 募役法、方田均税法既保障了政府财政收入,又减轻 了农民负担;市易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2.材料二对王安石变法持何态度?理 由是什么?
(2)态度:基本肯定。理由:变法增加 了财政收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历史选修一第7课

历史选修一第7课

北宋中期主要面临三大问题:
①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②辽和西夏威胁着北宋的安全; ③财政困难,军力虚弱。
三、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
目的:缓和矛盾,巩固统治。 时间:1043(宋仁宗庆历年间)
人物:范仲淹 核心内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
具体措施: ①②③④⑤⑥ 结果:触犯了保守派利益,遭到
强烈反对, 仅1年便失败了.
马 军 司 司 步 军 司
度 盐 户 支 铁 部 参政 枢
知事 密
使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军事: ①杯酒释兵权 措施
②分割统、调
兵权 ③强干弱枝 ④更戍制 行政: ①分割中央机构权力 ②派文 臣任地方知州,设通判监督 经济: ①中央设三司、 ②地方设转 运使管理财政
①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消除割据 ②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
宋英宗
北宋士兵人数增长示意图
“冗官”的形成
2. 4万
冗官 北宋增设了大量官僚机构,用以 分化各级官员的权力,使他们互相牵制。但 1. 7万 是矫枉过正,官员数量的大大增加,既影响 1万 办事效率,又造成机构重叠、人浮于事的现 象,形成了“冗官”的弊端。
宋真宗
宋仁宗
宋英宗
北宋官员人数增长示意图
“冗费”的形成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1.北宋中期阶级矛盾的激化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原 农民的赋税沉重; 因 战争和自然灾害加重人民苦难。 结果: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1.北宋中期阶级矛盾的激化
2.民族矛盾的激化
北 宋 与 辽 西 夏 对 峙 示 意 图
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1.北宋中期阶级矛盾的激化
2.民族矛盾的激化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课件
新思潮(十二月党人起义\俄国知识分子的争论)
军事上:
影响
可能性:
性质
19世纪俄国一名知识分子说:“维护奴 役人的农奴制度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 且也毫无裨益,无论在社会良心或当代工业、 国民福利和国家安全的要求,都已判处它的 死刑。
他为什么这样评论农奴制,你对农奴制
有什么看法?
因为农奴制是一种腐朽、落后的制度,已成 为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影响了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它必然会被历史所淘汰。
落后的农奴制
1855年2月18日午夜, 尼古拉一世命令给莫斯 科、基辅和华沙分别发 去如下文字的电报: “皇帝正在死去,并向 所有的人道永别。”
沙皇尼古拉一世承受不 了沉重打击服毒自杀了!
时间: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必要性: 农奴制激化矛盾,阻碍了俄国社会的发展。
政治上:农奴制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导致国内
封建社会
性质
时间: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必要性: 农奴制激化矛盾,阻碍了俄国社会的发展。 政治上:农奴制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导致国内
1861
阶级矛盾尖锐,农奴的反抗斗争越来



农 原因


改 革
内容
越多,严重威胁沙皇的专制统治。 经济上:
快速浏览教材,从政治、
经思济想、上:思想和军事四方面归纳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必要性: 农奴制激化矛盾,阻碍了俄国社会的发展。 政治上:农奴制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导致国内
1861
阶级矛盾尖锐,农奴的反抗斗争越来



农 原因


改 革
内容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1-11课)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1-11课)

七年级历史上册段考知识点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元谋人:⑴云南省元谋县。

⑵约一百七十万年。

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二、北京人: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

⑵约七十至二十万年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

三、山顶洞人:⑴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

⑵距今年代:约三万年。

⑶生产生活: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会人工取火,最早过上氏族生活。

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一、河姆渡原始居民:(南方的代表)⑴地点: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

⑵距今年代:约七千年。

⑶最早种植水稻⑷磨制石器,住干栏式房子(通风防潮,下面养牲畜),会挖掘水井二、半坡原始居民:(北方的代表)⑴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附近半坡村)。

⑵距今年代:约五六千年。

⑶最早种植粟⑷使用磨制石器,饲养猪狗等动物。

主食有粟,副食有鱼、肉、蔬菜等。

住半地穴式房子(冬暖夏凉,节省材料),制造彩陶,会纺线、织布、制衣。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黄河流域)⑴地点:山东泰安大汶口。

⑵距今年代:约四五千年。

⑶陶器有黑陶、白陶。

因为生产力发展,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

第三课华夏之祖一、炎帝:⑴在黄河流域,与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大败东方的蚩尤部落。

⑵炎、黄部落结盟后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二、黄帝:(1)号称“人文初祖”。

①相传建造房屋,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衣食住行奠定基础。

②其妻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下属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出乐谱等。

③后人常以“炎黄子孙”自称。

⑷轩辕指黄帝三、尧、舜、禹的传说:①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②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③禹: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⑵禅让制:尧、舜、禹时期这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

⑶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禹由部落联盟首领变成奴隶制国家的国王。

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一、夏朝兴衰:(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 第七单元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共17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 第七单元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共17张PPT)

9、我们称“二一九法令”为解放法令的 主要依据是
A、农奴完全获得了人身自由 B、加强村社管理 C、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D、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 10、有人认为“1861年改革后,俄国广大 农民遭到的压迫剥削更重了”,其主要原 因是
A、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 B、付出高额赎金 C、对封建地主的义务加重了 D、要继续遭受地主的剥削
•余款在49年内对政府逐步还本付息
B、承担各种义务
•还清本息后才合法拥有土地 •付清赎金前,须服劳役,付代役租,
C、服从地主关于份地的决不定能随意离开赎地
D、由村社负责控制农民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1.9.621.9.6Monday, September 06, 2021
6、改革后1861~1863年间,全国各地有 两千多起农民暴动,这反映了
A.阶级矛盾依然尖锐 B.农民的地位没有丝毫改变 C.农奴制改革没有取得成效 D.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提高 7、赢得“解放者”美誉的亚历山大二世
被炸身亡,主要是因为他 A.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B.严重损害了农奴主利益 C.遭到资产阶级的反对 D.对农民进行了残酷的掠夺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上午5时45分54秒上午5时45分05:45:5421.9.6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思考探究2:我们该如何评价 亚历山大二世的“二一九法令”?
三、 “二一九法令”的评价:进步与局限 2.局限性: ①不彻底性:农民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上;

高中历史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第2课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讲义人民版选修1

高中历史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第2课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讲义人民版选修1

第2课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目标导航] 1.理解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内容。

(重点) 2.认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实质和历史作用。

(难点) 3.理解卡尔文的先定论和其思想的激进性以及亨利八世改革的性质与特点。

(难点) 4.认识宗教改革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重点)一、“奶牛”的愤怒——马丁·路德宗教改革1.背景(1)德国政治上的四分五裂为教会的盘剥提供了极大方便。

(2)天主教会利用各种手段阻挠德国的统一,引起德国各个阶层对教会的普遍不满。

(3)1517年,受教皇委派的特使在德国以各种卑劣手段兜售赎罪券。

思维点拨天主教会对西欧人的精神控制、政治迫害与经济掠夺,充分证明它已成为西欧社会发展的障碍,宗教改革在所难免。

2.概况(1)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主要反对推销赎罪券,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2)马丁·路德思想的核心是“因信称义”,个人信仰是崇拜《圣经》和自己对《圣经》的独立理解,由此《圣经》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3)马丁·路德提出了“信徒皆为祭司”的思想,否定了教皇和教会作为上帝代言人的特权地位。

(4)提出要建立一个廉俭教会,简化教会仪式。

(5)主张建立民族教会,把德国教会置于一位德国总主教的管理之下,由世俗当局主持召开宗教会议。

3.影响(1)点燃了德国人民反对教会的烈焰。

(2)1555年《奥格斯堡和约》签订,确立了路德教的合法地位。

深度点拨马丁·路德代表了德意志民族和新兴资产阶级利益。

一方面反对罗马教皇,有利于唤醒德国的民族意识,另一方面又能激发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志。

所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并产生了广泛影响。

同时“因信称义”的主张又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二、日内瓦的“教皇”——卡尔文宗教改革1.概况(1)卡尔文信奉“因信称义”的思想,提出先定论。

高一历史1到12课主要知识点

高一历史1到12课主要知识点

高一历史1到12课主要知识点高一历史课程作为学生们接触学科的开端,涉及到了中国历史的广阔范围。

下面是高一历史1到12课主要的知识点。

第一课:考古与历史- 考古学的定义和作用- 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和重要考古发现第二课:古代文明的兴起和开化- 早期文明的特征和起源- 文明在中国的形成和发展- 两河流域文明和古埃及文明第三课:奴隶社会的成长和发展- 奴隶社会的特点和基本矛盾- 早期奴隶社会的发展- 早期奴隶社会的代表性国家: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第四课:古代帝国的崛起和发展- 亚洲古代帝国的兴起- 封建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早期古代帝国的代表性国家:古巴比伦和古埃及第五课:民族大融合与文明的交流互鉴- 民族大融合的背景和原因- 文明交流的途径和影响- 郑和下西洋和丝绸之路的特点和影响第六课:经济变革和城市的出现- 城市的兴起和特点- 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变革-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及其作用第七课:古代农业与农民- 古代农业的主要特点- 农民的生活和地位- 中国古代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第八课: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曹操和王导的文化交流- 佛教传入中国的背景和影响- 文化交流对中华文明的影响第九课:中外货币交流和贸易- 中外货币交流的历史- 古代贸易的特点和影响- 中国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第十课:中世纪欧洲的历史与文化- 中世纪欧洲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基督教的影响和中世纪文化的特点第十一课:中世纪欧洲的经济和农民起义- 封建经济的特点和发展- 农民起义的原因和影响- 英国的农民起义和法国农民起义第十二课:欧洲的大航海时代和资本主义萌芽- 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意义- 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 哥伦布的航海和欧洲的世界观扭转以上是高一历史1到12课的主要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同学们能够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有初步的了解,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历史选修一目录

历史选修一目录

历史选修一目录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
1 雅典城邦的兴起
2 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
3 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
1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2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3 富国强兵的秦国
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
1 改革迫在眉睫
2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3 促进民族大融合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
1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2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3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探究活动课一改革与发
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
1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2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3 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
第六单元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不考,未学)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 19世纪中叶的俄国
2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3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
探究活动课二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
1 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
2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
3 明治维新
4 走向世界的日本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
1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2 维新运动的兴起
3 百日维新
4 戊戌变法
探究活动课三改革成败的机遇与条件。

高二历史选修一第七课知识点

高二历史选修一第七课知识点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21年儿童学生用品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情况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日期】2022.05.05•【文号】•【施行日期】2022.05.0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质量管理和监督正文2021年儿童学生用品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情况通报2021年,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开展了儿童学生用品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

现将抽查情况通报如下:一、基本情况(一)抽查概况。

本次抽查了2050家企业生产的2186批次儿童学生用品,涉及玩具、童车、童鞋、儿童及婴幼儿服装、学生文具、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运动头盔等7种产品。

其中2批次玩具和1批次儿童及婴幼儿服装产品涉嫌假冒,已交由企业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处理。

发现297批次产品不合格,抽查不合格率为13.6%。

(详见附件1)(二)跟踪抽查情况。

本次跟踪抽查到上次抽查不合格企业58家,其中有12家企业本次抽查仍不合格(详见附件2),46家企业合格。

二、抽查结果分析(一)玩具抽查不合格率16.1%。

本次抽查为流通领域抽样,抽查了15个省(市)831家企业生产的850批次玩具产品,发现137批次产品不合格,抽查不合格率为16.1%。

不合格产品中,2批次产品涉嫌假冒。

本次抽查了金属玩具、毛绒布制玩具、塑胶玩具、木制玩具、电玩具、其他类玩具等6类玩具产品,其中,电玩具、其他类玩具2类产品抽查不合格率较高,电玩具产品检验了185批次,发现37批次不合格,抽查不合格率为20.0%;其他类玩具产品检验了49批次,发现15批次不合格,抽查不合格率为30.6%。

本次重点对机械与物理性能、易燃性能、特定元素的迁移、增塑剂等4大类项目进行了检验。

不合格项目涉及小零件、小球、用于包装或玩具中的塑料袋或塑料薄膜、可触及的锐利尖端、刚性材料上的圆孔、特定元素的迁移和增塑剂等18个项目。

经技术机构分析,产品不合格主要原因:一是生产企业在设计时未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对刚性材料上的圆孔尺寸、材料厚度、声响等相关参数进行验证;二是企业对原材料质量控制不到位,未对原材料中增塑剂等物质进行检测;三是未在产品外包装和产品上标注相关安全警示说明;四是产品安装不牢固或结构设计不合理,在可预见的合理滥用后容易出现小零件、小球、磁性部件脱落或出现可触及的危险锐利尖端等情况。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一 专题七 第二课 应用创新演练 基础随堂巩固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一   专题七  第二课  应用创新演练  基础随堂巩固

[基础随堂巩固]
1.下列农奴制改革的法令中最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条款是()
A.农奴从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
B.无条件地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
C.农奴摆脱农奴主控制,归村社管理
D.高价赎回一小块份地
解析:“农奴从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可以被雇佣的自由劳动力。

答案:A
2.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特点是()
A.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B.总体水平落后于美国、西欧国家
C.对外国资本依赖严重
D.分布不平衡
解析:本题所有选项都是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

但A项是其最基本特点,B、C、D三项是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特点。

答案:A
3.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司法制度方面的改革措施包括()
①废除了原来按等级审理的制度②建立了陪审制度③实行公开审判④农民享受同等的待遇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史实再现能力。

俄国改革后,在广大农村地区,仍按旧制度审理案件,农民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农民不可能享受同等的待遇。

因此,④的叙述不正确。

答案:A
4.俄国1861年改革是农奴主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主要依据是()
A.改革是由农奴主实行的
B.改革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
C.改革是对农民的一场残酷的掠夺
D.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

改革的性质不能仅从领导者或推行者的阶级属性来判定,还应从改革的历史作用或结果来判定。

答案:D。

高中历史选修1课件-第2课改革措施

高中历史选修1课件-第2课改革措施
高中历史选修1课件 -第2课改革措施
汇报人: 2023-11-26
目录
• 引言 • 商鞅变法 • 孝文帝改革 • 王安石变法 • 戊戌变法 • 结论与反思
01
引言
背景介绍
历史背景
介绍本课所涉及的历史时期的背 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 面的变化和趋势。
时代背景
阐述本课所涉及的历史时期所处 的时代背景,如国际关系、战争 、贸易等。
合理的改革方案与计划 成功的改革需要有一个全面、合 理和可行的改革方案和计划,以 确保改革的目标和步骤清晰明确 。
社会与政治的支持 改革的成功需要得到广泛的社会 和政治支持,以确保改革的实施 和接受度。
THANKS
感谢观看
础。
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 步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封建
制度的形成。
商鞅变法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 特权,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
崛起。
商鞅变法为秦国后来的统一中 国提供了政治、经济、军事等
方面的准备。
03
孝文帝改革
背景及原因北魏ຫໍສະໝຸດ 权的建立与初期发展北魏政权在初期通过军事征服和联合其他部落对抗南朝,实现了政权的建立与 扩张。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问题逐渐显现,导 致政权出现动摇。
社会矛盾的激化
北魏初期实行的部族制度使得各部落之间存在着矛盾,同时由于政治腐败、税 收繁重等问题,加剧了社会矛盾。为了缓解社会矛盾,孝文帝推行了一系列改 革措施。
主要内容和措施
政治改革
取消部族制度,实行三长制,即 以邻近的20家为1邻,5邻为1里 ,5里为1党,以党首为三长。这 一制度改革使得地方管理更加有
,提高生产效率。
方田均税法
通过重新丈量土地,平均分配 赋税,减轻贫苦农民的负担。

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第二课

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第二课
1868年
京都
东京
(江户)
• 倒幕运动和尊王攘夷运动的异同点: • 1.相同点 • (1)背景:都是在民族危机加剧和幕府统治腐 朽专制的情况下出现的。 • (2)领导者:都是由中下级武士领导的。 • (3)从口号和具体行动看,都带有浓厚的尊王 思想。 • (4)斗争对象:矛头都指向外国侵略者和封建 幕府。 • (5)目的:都希望富国强兵,抵制外国侵略。 • (6)过程相似:都抬出天皇,争取天皇的支持, 并且根据地一致。
新兴地主等,称为尊攘派
5、武装: 组织奇兵队,抗击外国侵略者 6、局限性: 寄希望于幕府改革,盲目攘夷,没有明确提出倒幕 7、结果: 1863年尊攘派被驱逐出京都;1864年,长州藩遭
围攻,运动失败
二、倒幕运动的兴起 1、原因:尊王攘夷运动的失败,使尊攘派认识到要克服民
族危机,实现富国强兵,倒幕才是挽救日本的先 决条件 2、目的: 推翻幕府统治
宣读《五条誓文》——施政纲领 发布《政体书》 ——太政官制 江户改名为东京 ——首都 改年号为明治 由京都迁都东京——正式建立政权
五条誓文
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二、上下一心,盛行经纶;
稳定大名、公卿, 三、官武一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 心不倦; 便于建立以天皇 为首的中央集权 四、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国家 五、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废除等级身份 发展资本主 制 义政治、经 济 放弃攘夷口号, 学习西方科技文化 与外国交往
• 巩固练习: 1、尊王攘夷运动的背景不包括( ) A. 民族危机加剧 B.国内改革呼声高涨 C.幕府统治者“对外妥协退让、对内恐怖镇压” D.出现武装力量“奇兵队”
2、倒幕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是( A.西方列强的侵略 • B.尊王攘夷运动失败的教训 C.幕府的腐朽统治 • D.倒幕派等的改动比尊王攘夷斗争目标更直接,倒 幕运动斗争矛头直指封建幕府统治,而尊王攘夷 是借尊王之名行倒幕之实,重在“攘夷”。 • (2)结果不同: • 尊王攘夷运动在国内外反动势力联合绞 杀下失败了,而倒幕运动最终推翻了封建幕府统 治,取得胜利。

(完整版)高中历史教材目录(必修3册+选修4册)

(完整版)高中历史教材目录(必修3册+选修4册)

高中历史教材课程目录必修I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探究活动课“黑暗”的西欧中世纪——历史素材阅读与研讨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鸦片战争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第13课辛亥革命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第16课抗日战争第17课解放战争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第26课两极世界的形成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必修II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5课开辟新航路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探究活动课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世纪初—21世纪初)—历史展览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第18课罗斯福新政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必修III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3课宋明理学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第7课启蒙运动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探究活动课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历史小论文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第12课破解生命起源之谜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第17课毛泽东思想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第23课美术的辉煌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目录第一单元梭伦改革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第2课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第3课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探究活动课一历史上的改革与发展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第3课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第六单元默罕默德·阿里改革第1课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埃及第2课默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第3课改革的后果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探究活动课二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第1课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第2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第3课明治维新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第3课百日维新第4课戊戌政变人教版高中历史目录选修2第一单元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第1课西方专制主义理论第2课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第二单元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第1课英国议会与王权矛盾的激化第2课民主与专制的反复较量第三单元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第1课美国《独立宣言》第2课法国《人权宣言》第3课《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探究活动课一撰写历史短评──试评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四单元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第1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2课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第3课美国代议共和制度的建立第五单元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第1课法国大革命的最初胜利第2课拿破仑帝国的建立与封建制度的复辟第3课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第六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第1课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第2课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第3课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和爆发第4课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第七单元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第1课英国宪章运动第2课欧洲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第3课抗战胜利前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第4课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探究活动课二近代时期人民对民主的追求与斗争──学习编辑历史报纸人教版高中历史目录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第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1课巴黎和会第2课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第3课华盛顿会议第4课维护和平的尝试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第2课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第3课走向世界大战第4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第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第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第8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探究活动课一世界大战的启示—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1课两极格局的形成第2课冷战的开始第3课美苏争霸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第1课朝鲜战争第2课越南战争第3课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第4课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第5课南亚次大陆的冲突第6课两伊战争第7课海湾战争第六单元和平与发展第1课联合国的建立及其作用第2课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第3课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探究活动课二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目录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探究活动课一追寻孔子的足迹第2课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第3课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第三单元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第1课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第2课美国国父华盛顿第3课一代雄狮拿破仑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躯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第2课圣雄甘地第3课新土耳其的缔造者凯末尔第五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第1课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第2课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第3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第4课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第5课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探究活动课二春天的故事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第1课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第2课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第4课近代科学之父牛顿第5课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

高一历史选修一第二课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选修一第二课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选修一第二课知识点总结在高一历史选修一的第二课中,我们学习了历史的基本概念、历史的时空概念以及历史学的基本方法和研究内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历史的基本概念历史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和变化的学科。

历史包括客观历史和主观历史两个层面。

客观历史指的是客观事物的发展过程,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主观历史则是人们对过去的记录和解释。

二、历史的时空概念历史是在时间和空间中发生的。

时间是历史的最基本维度,包括年代、时期、时代等概念。

空间是历史发生的地点,包括国家、地区、城市等范围。

三、历史学的基本方法历史学的基本方法包括历史考证、历史比较、历史研究等。

历史考证是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史料等资料,解决历史问题的方法。

历史比较则是通过比较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历史,探索历史规律和特点。

历史研究则是依托于历史学的理论框架和学科体系,对历史事件及其原因、影响进行深入的研究。

四、历史学的研究内容历史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经济史、政治史、文化史等方面。

经济史研究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经济制度变迁等。

政治史研究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等。

文化史研究历史时期的文化变迁、文化交流等。

五、历史的意义与作用历史有着深远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历史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过去,认识现在,预测未来。

通过研究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前人的智慧和经验,从而更好地应对当前的问题和挑战。

其次,历史能够培养人们的历史思维和历史观念,帮助人们提升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历史有助于塑造人们的文化身份和历史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

六、历史的局限性与反思历史也有其局限性,过于依赖历史可能导致历史唯物主义的偏见。

另外,历史的研究受到历史文献和资料的局限,很多历史事件可能无法得到全面的解释和呈现。

总结起来,高一历史选修一第二课主要涉及历史的基本概念、历史的时空概念、历史学的基本方法和研究内容。

这些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和学习历史学科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考历史第2课 法国《人权宣言》 课件 (2)

高考历史第2课 法国《人权宣言》 课件 (2)



C.①②③

B.①②
D.①②③④




菜单
新课标·历史 选修 2




学 方
【解析】 《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都以“天
动 探


设 赋人权”“社会契约”“主权在民”“人民革命权

利”这些启蒙思想中的核心内容作为理论根基。故①②


正确,③④均不能体现。



【答案】 B










起到了动员、组织人民群众参加反封建斗争的作用。人
双 基

们高举“人权”的旗帜,给封建特权阶级与封建专制制


前 度以沉重的打击,促进了大革命的深入发展。《人权宣


导 言》成为法国大革命彻底性和典型性的重要标志。





菜单
新课标·历史 选修 2

1.法国大革命后,宪法修改更迭频繁,但多部宪 堂


学 具普遍性,对世界民主政治发展的影响和意义更为深 时 作

远。
菜单
新课标·历史 选修 2




学 方

2.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人权宣言》具有历 探


设 计
史进步含义,两者鲜明地体现了( )
①天赋人权学说 ②社会契约的理论 ③三权分 当

立说
双 基

④反对种族歧视的思想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精品课件:单元总结: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精品课件:单元总结: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二、俄国农奴制改革与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比较
俄国农奴制改革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改革并没有改变封建生

改革废除了农奴制,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性质
产关系,是封建性的改

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结果
改革取得了成功
改革最终失败
背景 都是工业革命冲击下的改革,改革前国家都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形势
相 方式
同 点 阻力
(2)体现小国寡民的特色。 (3)否定血缘关系,以财产和地域关系取代血缘关系作为实施民主政治的基础。 (44.缺)真陷正享有民主的只有少数人。 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妇女无政治权利可言,广大奴隶受到压迫,公民权对于 居住在雅典的外邦人来说遥不可及。此外,下层公民为生活奔波劳碌,常常无暇顾 及城邦的政治生活,其政治权利也形同虚设。 5.实质 雅典城邦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专政,因此雅典民主实际上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不 是全社会所有人的民主。
20
二、孝文帝改革与北方民族融合之间的关系
1.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在民族融合潮流的推动下出现的。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时,那里 已经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鲜卑族拓跋部原先的经济文化水平和政治制度都较为
本 节 内 容 结 束 落后,他们靠武力统一黄河流域,又把鲜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习俗传播到中原,
用落后的制度统治黄河流域,这导致了尖锐的民族矛盾。要平息尖锐复杂的民族矛 盾,稳固北魏的统治,就必须进行社会改革,顺应民族融合的潮流。 2.孝文帝在改革中采取了许多推动民族融合的措施。颁布均田令,采用汉族先进的 封建生产方式;整顿吏治,采用封建的俸禄制;迁都洛阳,更好地学习汉族的先进 文化;改革社会习俗,接受中原先进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高中历史选修1第七单元 第3课 农奴制改革与近代化教-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高中历史选修1第七单元 第3课 农奴制改革与近代化教-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七单元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讨论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次要是从三个方面向先生介绍了废除农奴制以后俄国社会的变化及向近代化发展的历史趋势:本钱主义的迅速发展;政治上的缓慢变革;亚历山东大学二世遇刺。

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件划时期意义的严重事情,它使俄国走上了本钱主义道路,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使俄国在近代化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改革后,俄国本钱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政治上的变革,也为后来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阶级条件和政治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本钱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识记俄国本钱主义农业的发展;俄国本钱主义工业的发展;本钱主义经济全体发展程度的落后。

2、政治的缓慢变革:识记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司法制度方面的改革;军事、教育等方面的改革;改革的历史作用。

3、亚历山东大学二世被刺:识记新的社会矛盾的出现;资产阶级的崛起和脆弱;农民反抗斗争此起彼伏;民粹派的构成;亚历山东大学被刺身亡。

4、理解认识消费力的发展促进了消费关系的变革和调解,而消费关系的变革和调解反过来又促进了消费力的发展;认识近代化是近代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旋律,任何国家都没法回避近代化历史浪潮的影响。

5、运用探求1861年改革在俄国近代化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探求俄国近代化过程所反映出来的历史规律。

过程与方法:1、分析农奴制改革对俄国本钱主义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培养先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2、了解1861年后俄国在政治方面变革的具体情况,分析政治改革的影响。

3、了解改革后由于大量封建残余的存在,导致俄国社会各种矛盾的激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邓小平同志指出的“改革也是革命”的科学论断。

2、认识政治体制改革对社会前进和历史发展的严重推进促进作用。

3、理解为甚么在绝对落后的俄国会爆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废除农奴制后俄国本钱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政治上的缓慢变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农民为解放付出的代价和农民暴动:

改革并没有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从土地分配的情况来看,
农民所得的份地不仅比原来耕种的要小,还要缴纳高出地价两三
倍的赎金。地主总是以各种手段向农民“割地”,全国平均“割
地”达到18%,在土地肥沃地区达20-40%,少数地区甚至达到一
半。所以,当农民真的“解放”以后,实际上已变得一贫如洗了。
(1)实际权力仍为沙皇任命的行政官僚掌握,仍 然是沙皇封建君主专制,落后的体制阻碍资本主义
局限:发展
(2)农村仍按旧制度审判
(二)教育近代化:
在初级和中级以及高等教育等方面展开,意味着教育 近代化的开始。
(三)经济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原因:农奴制改革,推动俄国封建经济的解体
表现:仿照西欧建立了财政税收体系,有利于发展资
C.广泛出游欧洲
D.讨论拟订改革法案
2.下列改革方案中,最符合俄国历史发展需要的是
A.增加对农奴和土地的控制
B.解放农奴得到赎金投资工业
C.分给农民土地,但农民需要服役
D.把土地分给农奴,不需要农民服役
3.亚历山大二世实行农奴制改革主要目的是
A.废除农奴制
B.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
C.发展资本主义
D.巩固统治,增强国力
(4)军事上,农奴制导致克里米亚战争惨败
(直接原因)
1855年,沙皇尼 古拉一世自杀而 死,新沙皇亚历 山大二世继世, 是尼古拉一世的长子。 年轻时广泛出游,到过 欧洲,深受西方文明的 影响。在克里米亚战争 失败后,充分认识到改 革的必要性,开始着手 亚历山大二世 推行改革。 (1855-1881年在位)
本主义和增加国家收入以及吏治清明。
发展工业资本主义
局限: 总体水平仍落后于美国和西欧;对外国资本
尤其法国资本依赖严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非常不平衡
(四)军事近代化:
缩短服役年限,实行普遍的义务兵役制, 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制。
(五)思想近代化:
客观上使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 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差距,变革的 愿望日益强烈。
黑暗的王国,没 有光线,没有温暖, 没有活动余地;腐烂 潮湿的浊气使人感到 是一座黑暗拥挤的监 牢。
——杜勃罗留波夫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1)政治上,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 了统治危机
(2)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
义的发展
(根本原因)
(3)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 治的新思潮
材料三: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 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 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 (2)据材料二,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说:“我不愿农民过 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 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 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摘自《苏联史》 材料二 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 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 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法令中所规定的 义务,在这种过渡下的农民称暂时义务农.
评价农奴制改革
A、性质:是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B、地位:实现生产方式由封建性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渡,是俄国
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是俄国由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 的第一步。 C、作用: ① 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使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对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 义; ②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自由劳动力、资金、国内市场),是一 次历史的进步;法令的颁布使农奴的人身得到解放,挣脱了封建 生产关系的束缚,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收 取的巨额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 改革后俄国经济发展异常迅速,到1900年,它的工业总产值较 前增长了6倍。铁路长度从1860年的1500公里增至1900年的5.2 万公里。
二、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
( 一) 、政治近代化(特点:缓慢变革) 原因: 使沙皇专制适应资本主义发展
(1)政治体制方面: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 式,建立地方的自治机构和城市杜马。有利于政
表现: 治的民主化
(2)司法制度方面:废除旧的按等级审判制度, 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有利 于法制化的发展
如何推翻沙皇专制制度 如何扫除农奴制残余
“反封”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资产阶级革
命和改革
英国1832年 议会改革
俄国1861 年改革
美国南北战争 1861-65年
德国统一 1871年
日本明治维 新1868年起
意大利统一 1870年
巩固练习
1.为了保证改革顺利进行,亚历山大二世首先
A.取得舆论支持
B.取得农奴主支持
改你革怎使么农样民理发解生农了民一的些变变化化?: (1)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和公民权利; (2)农民可以获得一块份地。 但改革便没有使农民一切都改变: (1)改革后农民仍受地主控制的村社管 理,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 (2)赎金高于地价,改革是对农民的大 规模掠夺; (3)农民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D:时间安排:赎买前另设两年过渡期
解放农奴后,民众向沙皇欢呼的场面
“臭名昭著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 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 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
——列宁
于是农民纷纷举行暴动,仅18611863年间,全国各地就有两千多起农 民暴动。
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 颁
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 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 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为什么会具有如此局限性?
“二一九法令”实际上是妥协的产物。这次改革没有改变沙 皇专制主义的本质,沙皇只是在形势所逼下作了一些“让 步”。
三、解放农奴步履维艰
存在的问题: A、经济总体水平落后于欧美国家; B、对外国资本尤其是法国资本依赖严重;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 资产阶级:既不满政治上无权,又要依附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受双重压迫,生活仍贫困,反抗不断 平民知识分子:形成民粹派,主张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① 规定土地属地主所有,但农民可以得到一块份地,多 少、肥瘠由地主决定;
② 农民必须付高额赎金赎买份地,而且在赎金付清前, 农民仍须给地主服老役,交代役金;
作用:a、促进农业的发展; b、同时也为资本主义的 发展提供资金;
C、组织上:强化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控制。 法令规定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 付清赎金后,农民必须得到村社的同意才能脱离 村社,如果一个农民希望到外面找活干,也必须 得到村社的书面许可证。 作用:加强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 么?其为什么产生这种矛盾心理? 给农民土地,但不彻底解放农民;既要防止农民暴动, 又要维护农奴主的统治。这是由亚历山大二世的阶级 属性和改革的必然性决定的。 (2)据材料二、三说明这两种农民在权利方面的区别 暂时义务农只有使用房屋和一定数量土地的权利, 还受地主控制。完全自由农同完全摆脱了地主的控 制,且又拥有私产。
阅读下列材料: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 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 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谈话
回答:(1)材料中“农民自下而上起来 解放自己”指的什么?“自上而下解放 农民”又指什么? (2)亚历山大二世为什么选择自上而下 的道路?
第七章 第二节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近代化含义:
1)农民无条件获得法律上的人身自由:摆脱地主的奴役,却受 到村社的束缚。
2)通过赎买获得一半土地:一方面农奴得到了土地,生产积极 性提高了,有利于俄国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农奴为此所付出
的代价太大了,还背负了沉重的债务。

1662年,共有400处领地发生严重的农民暴动,激进的知识
分子对改革深感失望和不满,赫尔岑宣布:“人民受骗了!”
它在经济领域的变化叫工业化、全球化,
其社会结构的变化是城市化、都市化,
政治结构的变化是民主化、法制化,
思想观念的变化是理性化、科学化。
俄国的近代化是指俄国由封建农奴制向 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大转变。它启动于1861 年的俄国农奴制改革。
一、“二一九”法令(解放法令)
1.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1)时间:1861年3月3日 (2)核心内容:废除农奴制 (3)亚历山大二世的准备:
态度:明朗而坚决 特点:缓慢而谨慎 机构:秘密委员会、农民事物总委员会、各省贵族总委员会 舆论:公开讨论、化解阻力 方案:反复研究、集思广益
(4)具体内容:
A、政治上: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 或干涉其生活;
作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B、经济上: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得到一块份地,同 时负担一定的义务(赎买土地);
农民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能买卖和干涉他们的生 活;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一些份地。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改革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民十分不满 (4)据上述材料分析这场改革的意义和实质。
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它是对农民的 一场掠夺。
改革后俄国还面临着民主革命的任务
4.1861年改革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主要是 因为改革 A.是在封建地主主持下进行的 B.使农民获得土地, 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C.在法律上废除封建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动摇了俄国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5.“臭名昭著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 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行和一连串的侮辱”列宁 认为“解放”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主要是因 为 A.改革允许农民获得人身自由 B.农民付出的赎金高于当时地价二、三倍 C.解放后的农民还要受到村社的管理 D.农民只获得了贫瘠和耕作不便的土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