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迁移的理论研究及其最新进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迁移的理论研究及其最新进展

班级:11级小教(2)班姓名:陈平学号:20110207202

摘要:

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有关知识、技能,更重要的还在于能够将有所学的知识、技能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去这就涉及学习迁移的问题。我们日常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事实上都是对学习迁移现象的一种概述。学习迁移广泛的存在于知识、技能和规范的学习中,因而一直受到教育心理学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历来就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研究课题之一。本文介绍了学习迁移的传统理论、现代理论、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对学习迁移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关键词:

学习迁移、传统理论、现代理论、最新进展、展望

1.学习迁移的一般概念及其种类

1.1学习迁移的一般概念

学习迁移指的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既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又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同时,这种影响又包括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

1.2迁移的种类

迁移的种类可以从许多角度来划分。从迁移的性质或效果来看,可将迁移划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从迁移发生的层面来看,可将迁移分为横向迁移与纵向迁移。从迁移发生的方向来看,可将迁移分为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从迁移影响的领域来看,可将迁移分为一般性迁移与特殊性迁移。从迁移作用的范围来看,可将迁移分为近迁移和远迁移。

2.关于学习迁移的传统理论研究

尽管人们早就注意到了学习迁移现象的存在,但是真正对迁移现象进行研则是近一两百年的事,这期间,不同的研究者对迁移的本质及其基本过程作出了不懈的探索,并形成了不同的学习迁移理论。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形式训练说、相同元素说、概括说、格式塔关系转换理论等。

(1)形式训练说。该学派以两次学习涉及到共同官能〔即能力)作为迁移的基本原因,它认为,学习可以使人的相应的官能得到提高,如果两次学习涉及了同样的官能,前次学习使这种官能得到提高,就会对后来的学习产生促进,表现出迁移效应。

(2)相同元素说。桑代克根据“面积估计”实验结果提出,前后两次学习只有在内容上有共同元素,才能发生迁移。

(3)概括说。贾德根据其设计的水底击靶的实验结果提出了“概括说”的迁移理论。他认为,共同元素只是迁移的必要条件,两次学习之间发生迁移的基本条件是学习者对前一个学习情境的原理进行了概括。

(4)格式塔关系转换理论。格式塔心理学家也根据其小鸡觅食时对不同深

浅场景的选择的研究提出“关系说”的迁移理论,即迁移的关键是由于主体顿悟了两种学习情境的共同的关系。

总的来看,心理学界关于学习迁移的早期研究主要还是围绕着学习情境与学习者主体这两个方面探讨迁移的,这些研究尽管还比较笼统,含糊,但它们毕竟得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结果与结论,给予我们重要的启示。

3.现代学习迁移理论研究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随着认知科学与信息加工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新的学习迁移理论。著名的有认知结构的迁移理论、迁移的产生式理论、迁移的结构匹配学说等。

(1)认知结构的迁移理论。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实现学习迁移的最关键因素。在他看来,一切新的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产生的,即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

(2)迁移的产生式理论。辛格莱与安德森提出了迁移的产生式理论。该理论认为:迁移主要是由于先前的学习或问题解决中个体所学会的产生式规则与目标问题解决所需要的产生式规则有一定的重叠。

(3)迁移的结构匹配学说。这一学说包括“结构映射说”和“问题空间匹配说”。詹特纳于1983年提出了迁移的结构映射理论。他认为,迁移是通过对两种情景中所蕴含的结构与等级组织关系进行映射的过程。莫兰、格里恩等人则提出了“问题空间匹配说”。该学说认为,迁移是通过问题空间的类比来实现的,个体通过借用已掌握的问题空间来与新问题的某些部分相匹配。

当代学习迁移研究呈现出迁移研究的系统分化、对共同因素研究的拓展、一般迁移与特殊迁移的争论仍然存在等特点。但是它更加关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因此也出现了“为迁移而教”的研究热潮。

4.学习迁移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

4.1国外学习迁移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

近年来,国外一些心理学家还提出了一些相近的迁移策略。例如,Kimberly A. Smith-Jentsch,Eduardo Salas & Michael T. Brannick(2001)等人对影响迁移的因素研究表明:妨碍学习迁移的最大障碍是在工作中缺乏巩固,以支持学习者将所学应用于自己的工作,因为周围没有人在乎,学生没有花费任何精力去做出些新鲜的事情。其次,学习者身处的直接环境的干扰,这些因素包括在时间紧急的情况下工作、教师权威不充分、没有效率的工作进程、设备不充足等等。这意味着即使是学生愿意做些改变,但他们也可能无力应用所学的技能,因为前面存在现实的或想象中的障碍挡在前面。再次,组织的整个氛围缺乏积极支持学习者将培训课程的内容和技能应用到工作中。另外,该研究同时表明有助于学习迁移的因素包括:先前的知识和经验能够连结起来、愿意花时间去运用所学的知识、应用性练习是教学活动的主要部分、工作环境欢迎变化进程、能够获得团队重要人物的支持等等。

在分析以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这些心理学家们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有关学习迁移的策略,诸如指导者和被培训者都参与课程开发;系统地设计教学;课程要相互关联;培养被培训者的学习意愿;培养应用方向的目标;回答“我能从中

学到什么”这个问题;提供个性化的反馈;提供就业表现帮助;发展认知策略,让指导者参与学习需求评估;提供积极的培训环境等等。

Dedre Gentner,Jeffrey Loewenstein & Leigh Thompson(2003)等人认为迁移可能有赖于在各式各样的情境中,针对所谈到或提到的行为表现进行大量的类比训练。在传授新概念和问题解决策略中,人们广泛地采用例子和具体案例来促进学习,然而在实践效果却有很大的不同。课堂上训练任务的变化多端是很重要的,因为练习许多不同的任务比练习同类同一层次的任务更能增强和加快学习的进程。这样做,也使得学习者习惯于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所习得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进一步促进学习迁移到工作情境中去。然而,在使用变化多端的练习时,起初会出现短暂的学习减缓或者混淆不堪的现象,但是很快,这种多样化练习就开始会巩固我们先前习得的技能和知识。不过,变化多样的练习必须遵循两个主要原则:一是这种变化不能太简单,二是迁移应该是逐步增加并且是迅速的。

4.2国内学习迁移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

姚梅林、冯忠良(1997)进行的同化性迁移的认知过程的研究,其前提是承认了迁移是控制的,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进行审题、联想、认同与赋值等活动。张庆林、于永明(1999)认为,类比迁移中的图式归纳是控制加工的,是保留性的归纳,即抽象关系的表征之外还保留源问题的具体的表面的信息。李秀丽、杨守中(2000)进一步明确了迁移的概念,提出了在化学教学中应以理解为根本,抓基础和生长点,在对比中融会贯通,重视信息迁移题的联系,构建知识结构,促进正迁移,防止负迁移。杨卫星、张梅玲( 2000)研究发现,迁移研究经历了一个从发现到证实,从条件到原因,从领域内到领域外的过程,当前的研究趋势是把迁移与问题解决、内隐学习以及直觉思维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5.学习迁移理论研究的展望

结合迁移研究的历史和国内外的研究前沿,可以预测未来的迁移研究的发展方向。首先,迁移研究将进一步扩大研究的范围,对知识、技能、态度和品德学习中的迁移现象进行研究,而且对不同领域间的学习迁移现象进行探讨,如研究学习者在一门课程中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策略方法如何迁移到另一门课程的学习中去。其次,学习者的动机、情绪的作用的研究将得到加强。学习动机的强和弱,情绪的积极与消极都对学习迁移有重要影响,但这方面的研究还很薄弱。因此,要想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心境下学习并将此种心境迁移到其他学习情境中去,就必须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最后,学习策略和元认知迁移这一热点研究也将继续深入。

参考文献:

(1)《当代教育心理学(第2版)》陈琦刘儒德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第2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