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命题趋势与备考方略

合集下载

高考古诗词鉴赏的命题分析及复习策略

高考古诗词鉴赏的命题分析及复习策略

唐诗 、 宋词 、 元 曲堪称 我 国古典 文 学 中 的 “ 三 巨

题 目就 是整个作 品的双 眼 , 通常从题 目的分析中 我们就能 知道古 诗词 的主要 内容 , 中心思想亦或 是情 感的流露 , 所以, 在高考 古诗 词鉴 赏复习策略中学会分 析题 目是理解全 文的一个 前提 。例 如《 送 杜 少府 之任 蜀州 1 》 , 从题 目中我们不难发现王 勃是送 友人去蜀州做 官, 这 样就 奠定 了全 诗的基调 , 则为送别诗 , 从而 也渗 透出友人 不舍分 离的情感 。所 以 , 在复 习古诗 词鉴赏
的试 题就 是 对 教学 目标 的完 成度 进 行考 查 与 检验 。
所以, 深 入研 究分析高考 古诗词鉴 赏的命题 是非常 重
要 的。
1 . 体 裁 与题 材 的 选 取 特 点
古 诗 词 中 对 意 境 的渲 染 是 一 种 文 学 艺 术 的 加 工, 其在 整 个作 品 中起 着 十 分重 要 的作 用 。 通常 作
者都 会将这 种 意境 的渲染 作 为寄 托情 感 的媒 介 。所 根 据对历年 高考语 文试题 的分析 , 其体 裁与题材 以 , 在 复 习中应该 注重 对意 境分析 的联 系与总结 , 整 的选 取上是 存在一定 的局限性 的 。根据 选取体裁 , 高 理 答 题思路 , 真正 跟 随作者 去意境 之 中走 一遭 , 着重 考试 题 中几 乎都以唐诗 宋词 为主 , 元曲为辅 。与 此同 感受 画面 与氛 围 , 从而 设 身处 地 的体 会 其 中 的思 想 时, 高考试卷对唐诗 的体裁 比较青睐 于律 诗绝句 , 且宋 感情 。有助 于 把握 整 个 作 品的 中心 思 想 , 进 一步 探 词 的体 裁 多以中令词 为首选 , 元 曲的体裁常 以小令 曲

古诗词鉴赏解题方法及命题预测(教师中心稿)

古诗词鉴赏解题方法及命题预测(教师中心稿)

古诗词鉴赏解题方法及命题预测(教师中心稿)古诗词鉴赏解题方法及命题预测(教师中心稿)古诗词鉴赏解题方法及命题预测浙江章建良古诗词鉴赏是语文高考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要求考生全面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和审美情趣,进入作品中去感知诗歌形象,品味诗歌语言,领略诗歌的表达技巧,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达,由于时代久远等原因,许多考生感到古诗词鉴赏难度很大。

我们结合近年来的高考题就古诗词鉴赏命题形式与解题方法作一介绍,并对今年的古诗词鉴赏题做一个简单的预测,以期对考生有帮助。

一、诗歌意象意境的鉴赏命题角度: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怎样)的形象?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4、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气氛?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或: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方法点拨】诗中意象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待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根底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答题步骤是:①找出描写诗歌形象的词语。

②概括形象特点。

⑧理解形象中寄予作者的情感。

答复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分析诗歌意境要抓住三方面的内容,一要描摹诗歌图景,二要概括意境特点,三要剖析作者思想。

具体答题分为三个局部,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

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局部,应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气氛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

第三局部,根据这首诗情境气氛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考题预测】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

高考古诗鉴赏命题规律及解题思路

高考古诗鉴赏命题规律及解题思路

高考古诗鉴赏命题规律及解题思路一、《考试大纲》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二、高一课文与高考此考点结合内容:必修二第二单元:《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诗三首》必修三第二单元:《蜀道难》、《杜甫诗三首》、《琵琶行》、《李商隐诗两首》必修四第二单元:《柳永词两首》、《苏轼词两首》《辛弃疾词两首》、《李清照词两首》三、十年真题回顾:1、(20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考察意象、描写手法)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来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

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考察思想内容、表达技巧)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

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2、(20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11分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考察情感态度)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指导:古代诗歌鉴赏高考命题新趋势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指导:古代诗歌鉴赏高考命题新趋势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指导: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命题新趋势历年来高考语文试题中的古代诗歌鉴赏题得分率最低,导致很多同学对此题望而生畏,有的甚至放弃了对古代诗歌鉴赏的复习备考。

其实,只要我们明确命题趋势,把握命题规律,加强针对性训练,就能在古代诗歌鉴赏题上得到较好的分数。

下面我们以近年来的高考卷为例进行分析:选材特点一、宋词大放异彩高考诗歌鉴赏试题的取材范围是诗歌鉴赏备考的关注重点,把握了取材范围就相当于把握了备考复习的方向。

2021年高考全国8套试卷的诗歌除新高考全国Ⅰ卷(唐代杨巨源《寄江州白司马》)、浙江卷(清代吴伟业《意难忘·山家》)外,其余6套卷均选用的是宋代诗歌,且南宋、北宋诗歌各占3首。

而2020年高考10套试卷考查的11首诗歌(浙江卷为两首唐诗的比较阅读)中,唐诗占6首,宋诗占5首。

宋代诗歌为什么越来越受命题人青睐呢?唐宋诗歌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无法逾越的巅峰,当然也是高考诗歌鉴赏题的重要取材领域。

与重情的唐代诗歌相比,宋代诗歌更富有哲理意蕴,重在揭示理趣,侧重于对个人情感或心性的体悟、对自然的感悟、对日常生活的品悟。

因此,老师命题和学生答题更容易落到实处。

这是宋代诗歌越来越受命题者青睐的主要原因。

这一趋势启示我们,古代诗歌鉴赏备考的重心应放在唐宋时期一些名家的近体诗或古体诗上,我们可以借助《唐诗鉴赏辞典》《宋诗鉴赏辞典》,全方位地对唐宋诗歌进行阅读理解训练和模拟训练。

二、打破刻板印象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中的古代诗歌阅读文本选的是辛弃疾的一首词《鹊桥仙·赠鹭鸶》,第15题主观题考查的是这首词的风格“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

看到词作者是辛弃疾,有的学生马上就在大脑中预设一个豪放派词人的语言风格,照搬学习过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语言特色。

如此,他可能就无法捕捉这首词的独特神韵,当然也就无法发现辛弃疾在金戈铁马之外的浪漫甚至孩童气了。

新高考全国卷近五年(2020-2024)诗歌鉴赏题命题特点及备考方略

新高考全国卷近五年(2020-2024)诗歌鉴赏题命题特点及备考方略

新高考全国卷近五年(2020-2024)诗歌鉴赏题命题特点及备考方略诗歌鉴赏题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难点。

新高考全国卷近五年(2020-2024)诗歌鉴赏题的命题特点鲜明且稳定,同时又呈现出一定的创新与变化。

这些特点不仅体现在选材的多样性和题型的稳定性上,更在于命题思路的人文关怀和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本文将总结命题特点、规律,并提出读懂诗词、准确解答的方法、策略。

一、选材特点:近5年的新高考卷中,诗歌鉴赏题的体裁主要集中于唐宋时期诗词,特别是七言律诗和小令。

2020-2024年5年10道诗歌鉴赏题8首律诗,1首李白的古体诗《送别》,1首宋代魏了翁的小令《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

作者方面,既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知名诗人,如李白、杜甫、王安石、陆游等,也有相对陌生但作品质量上乘的诗人,如杨巨源、林逋、刘克庄、叶梦得等。

这样的选材策略既保证题目的陌生度,又确保诗歌的艺术价值。

总体来看,所选诗词,要么是一流诗(词)人的二流诗(词)作,要么为二流诗(词)人的一流诗(词)作。

二、命题特点(一)题型稳定:近5年的新高考卷中,诗歌鉴赏题一直保持着稳定的题型设置。

通常包括一道3分的客观题和一道6分的主观题,共9分。

这样的题型设置既考查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又考查了他们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考查重点:客观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语言、表达技巧等方面的准确理解。

选项通常涉及对诗歌语句、词语的解读,以及对诗歌整体意境、情感的把握。

近几年诗歌鉴赏特别侧重考查考生在情境中对个别词语意思的理解,如,2020年新高考全国Ⅰ卷杜甫《赠别郑炼赴襄阳》“念此别惊神”中的“此”指的是“把君诗过日”,而不是选项中“面对离别,诗人感到心惊神伤”;2022年新高考Ⅱ卷李白《送别》“君到南中自称美”的“称”根据前一句“胜境由来人共传”(绝美的风景一直以来有口皆碑,竞相传颂),应该理解为“称赞”(你到南中自然也会称赞那里的美景),而不是选项中的“相称”;再如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湓浦曾闻似衣带”中的“衣带”,2022年I卷“人情苦向南山觅”中的“苦”。

高考“古诗词鉴赏”备考方略

高考“古诗词鉴赏”备考方略

高考“古诗词鉴赏”备考方略摘要:古诗词鉴赏是高考试卷上的常设题型,同时也是难点,复习备考效益不高。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我总结出古诗词鉴赏备考两步走的策略和方法:汝果欲懂诗,功夫在诗外——整理和识记相关知识点;汝果欲下笔,题型须清楚——梳理试题类型,明确答题思路步骤。

实践证明,此方法切实可行,效果较好。

关键词:古诗词鉴赏方法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 (2012)08(c)-0181-01古诗词鉴赏是近些年来各地高考必然设计的考点,命题方式灵活多变,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得分普遍较低,是高考复习备考不可不认真研究的专题。

1 汝果欲懂诗,功夫在诗外——整理归纳和识记相关知识点整理归纳哪些知识点呢?我认为至少有以下5种:(1)表现方法一览表;(2)修辞方法一览表;(3)常用意象典故一览表;(4)人物形象及诗歌情感分类表;(5)语言风格分类表。

据我调查,虽为高中生,但不理解表达技巧、写作特色含义,分不清表现方法、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的大有人在,不懂“子规”“鹧鸪”“梧桐”“芭蕉”寓意者亦不在少数,至于用不上规范书面语言来描述语言风格的则比比皆是。

这种情况其实很正常,因为从小学到高中的语文教科书上都没有系统编排过这些知识。

而没有这些基础知识作支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在进行具体的赏析练习前,教师必须带领学生认真地整理、理解和识记这些知识,做好归纳笔记。

2 汝果欲下笔,题型须清楚——梳理试题类型,明确答题思路和步骤纵观历年各地高考试卷,古诗词鉴赏的题型大概可以分为六类:析形象、炼字句、说语言、解诗情、释手法、作评论。

下笔作答之前,首先必须对题目类型有明确的判断。

自说自话,毫无章法,甚至答非所问,此皆自取其咎。

揣摩命题者的用意、思路明确步骤鲜明地答题方能博得高分。

虽然此说与新课改理念多有违背,但却是不争之事实。

下面将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及答题步骤归纳如下。

2.1 析形象诗词中的形象可以分为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三类。

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命题的走势及对策

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命题的走势及对策

2011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讲座古诗文阅读命题的走势及对策一、命题的基本走势总的来说,古代文阅读的命题基本是稳定的,但近年来有一些变化。

主要表现为下列几点:1.选择“浅易”的古文语段所谓“浅易”,主要特征是:①从表达方式来说,以叙述为主,偶或有一点议论,或者是作者直接发议论,或者是借人物之口发议论;②从运用的词语说,主要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常见的文言虚词,较少涉及非常见的实词和虚词;③从句式上说,主要运用常见的文言文的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疑问句等,极少出现非常见的文言句式;④从内容上说,与作者写作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没有更多的联系,较少涉及古代的名物典章制度。

(可参见《高中语文读本》第一册柳土镇先生的文章《浅易文言文界说》)因此高考所选择的古代文语段几乎全是史传文的语段。

这样的语段,一般高中毕业生阅读是不太困难的。

2.人物性格由单一趋于复杂以往所选古文语段中的主要人物性格比较单一,或忠或奸,或孝或廉,或善处事或善用兵等。

如1998年选择的关于李若水的语段主要表现其“忠”,1999年年选关于苏琼的语段,主要表现其治政有方、善处事务,2000年所选关于胡质的语段主要表现其清慎,2001年所选关于田单的片断,主要表现其作战善于用“诈”。

而2002年所选《李将军列传》片断中的李广,其性格比较复杂,2003年所选《裴矩传》中的裴矩,则有“佞于隋”而“忠于唐”这个侧面,性格明显趋于复杂。

人物性格的趋于复杂,表明阅读难度有某些提高。

3.侧重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以往在古文阅读的试题中,考字词理解的试题通常有三题,而2003年则改为实词、虚词各一题,而筛选信息、分析文意、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试题则由过去的两题增加为三题。

这是很显然的变化。

再则,过去理解文句含意的试题全用选择题,而从2002年起,则改用考生直接翻译的试题。

看起来只是题型的变化,实际上对文意理解的要求更高,而且它把对文意理解的考查和语言形式的考查结合在一起,更具有综合性。

古诗词鉴赏考情分析和备考建议

古诗词鉴赏考情分析和备考建议

古诗词鉴赏考情分析和备考建议一、考查形式各地区在考查古诗词时,考法有所不同,但基本以主观题为主,整体的考点分布不变,只在难度上有所增减。

二、考点分析及备考建议古诗词鉴赏这一部分主要考查四大基本内容:古诗词的形象,古诗词的语言,古诗词的表达技巧和古诗词的思想情感。

针对这部分内容,建议考生在备考阶段做到以下几点:1.注重平时文言部分的积累和转化。

古诗词说到底是文言文的一种表现形式,许多字义和我们在文言文中所学习过的含义保持一致,因此一定要注意知识的迁移,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古诗词。

2.熟悉古诗词鉴赏的阅读以及答题技巧,比如在阅读时要注意顺序,先读标题,再读作者和注释,最后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这样的阅读顺序有助于我们快速把握诗歌大意。

3.多做针对练习,认真研究考点,做到整体能力的提升。

下面就古诗词鉴赏的四个考点,简析一下相应考查要点及备考建议。

(一)赏形象考点:诗歌中的形象主要分三类——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

1.赏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类是赏析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一类是赏析诗人之外的形象。

赏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时,我们可以从外形和品格两方面来着手赏析,通过抓关键词的方式,体会诗人的主观情感,从而归纳其形象特点;而赏析诗人以外的形象,是指赏析那些在不同类型的诗作中被重点刻画的人物,比如闺怨诗中的怨妇形象,羁旅诗中的思归游子形象等等,在这类诗中,诗人是作为旁观者出现的,赏析他们的形象时也要“形神兼备”地进行赏析。

2.赏析诗歌中的事物形象,一般出现在咏物类的诗歌中,诗人以某种具体的事物寄托情怀,往往运用的是象征、托物言志的手法,化抽象为具体,这类形象也往往被称为诗歌中的“意象”,在赏析时也要抛开其外在特点,重点探究背后诗人所寄托的主观情感。

3.赏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一般是鉴赏诗中出现的自然或人文景观,常常让考生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或分析诗中的氛围和意境。

备考建议:1.赏析人物形象时要重点关注诗歌注释中所给的提示,注释的背景资料对于我们理解诗人的情怀有很大帮助。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考情分析与备考方向+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考情分析与备考方向+课件

辛弃疾《鹊桥仙 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6分)
·赠鹭鸶》
3.反套路,依文设题,注重学生思维提升和发展,新高考卷尤其
要注意这一点。
年份 卷别 诗歌标题
主观题
新高考 Ⅰ卷
2023 新高考 Ⅱ卷
新高考 2022 Ⅰ卷
新高考 Ⅰ卷
新高考 2021 Ⅱ卷
全国甲 卷
林希逸《答友 人论学》
林逋《湖上晚 归》
2022 全国甲卷
欧阳修《画眉鸟》 文同《画眉禽》
托物言志抒发感怀
2021 全国乙卷
辛弃疾《鹊桥仙· 通过与白鹭的对话,表现出此
赠鹭鸶》
人爱憎分明的态度。
(二)客观题设置特点
1.题干的设置没有变化,12套题都是要求选择“不正确的一项”。
2.选项均设置了四个选项,注重综合考查(事、景、人、情、法)
3.客观题的正确选项帮助读者理解诗句,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
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 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6分) 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 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 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 ?请简要分析。(6分)
4.直接关联教材内容,多数都关联初中所学诗歌。

析其妙处。(6分)
陆游《破阵子》 这首词是如何表现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新高考Ⅱ卷 李白《送别》 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022 全国甲卷
6分)
欧阳修《画眉鸟 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6分)
文同《画眉禽》
2021 全国乙卷

近三年高考诗词鉴赏命题特点分析及命题预测

近三年高考诗词鉴赏命题特点分析及命题预测

诗歌鉴赏命题分析及温习策略一、近三年命题特点分析及命题预测鉴往以知今,对近几年高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进行归类汇总,把握出题规律,对于预测此后高考命题趋势,科学合理的指导考生应对这种试题应该是不无裨益的。

一、宏观分析:从1996年起,全国卷大体是两道选择题,一道考查分析理解,一道考查分析鉴赏,从2002年开始试题比例进行了调整,加大了主观题的比例,这意味着考生将被给予更大的发挥空间。

高考语文试卷对古诗词的考查,不是孤立的鉴赏评价,它要求与认读、理解、分析能力综合在一路,考查考生对作品形象的感知和对情感的审美把握。

整体上看,诗歌鉴赏题这种考查形式主要要求考生从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能及作品风格等方面辨别诗歌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

从近三年的试题来看,考查的内容丰硕多彩,主要考查了用字分析、思想把握、技能分析、内容分析、意象理解、诗眼分析、名句赏析和赏析评价。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在考查目标的设置上有鉴赏、有评价、以鉴赏为主。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古诗文“鉴赏评价”的要求主要有两点:一是能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能”。

二是能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有达技能”是要求对古典诗歌从表达形式上给予理解,包括对词语的解释、对句意的理解,对内容的归纳、对常见的修辞方式、写作手法和典故运用的分析,和对意境、风格的体会。

鉴赏和评价棕两种能力,鉴赏是基础,是对诗歌的大体内容的赏析,若是没有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能的鉴赏,就谈不上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

所以,鉴赏、评价是一种综合的带有整体素质性的能力表现,属于阅读能力的最高层次,它直接表现出一个人的审美熟悉水平,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

感悟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硕内涵,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这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同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

2005年到2007年的高考试卷充分表现了对这种能力的要求。

古诗词鉴赏的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

古诗词鉴赏的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

古诗词鉴赏的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作者:郭平教师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323 更新时间:2005-4-1古诗词鉴赏基本上成了现在高考的必考题型,从过去的选择分析到2002年的主观鉴赏,越来越体现古诗词鉴赏题型设计的开放性,回答问题的灵活性,多样化。

古诗鉴赏的重点主要是关注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

鉴赏诗歌中描写到的景、人、事、物的特征和意义,以及一定的文化意象的含义及其对于抒情的意义;对精彩词句进行品味,分析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方法以及常见修辞手法;评价作者的思想内容等都属于高考诗词鉴赏的重点内容。

透过几年高考试题可以基本把握古诗词鉴赏的命题趋势,现做简单归纳和分析。

一.历年高考古诗词鉴赏的命题方向1.诗歌选择侧重于名家作品。

从1998年到2003年的全国高考卷可以看出此类试题基本围绕名家的作品设问。

比如1998年选择的是贾岛的《题李凝幽居》,1999年选择的是杜甫的《漫成一首》,2000年选择的是赵师秀的《约客》,2001春季试题选择的是王维的《鸟鸣涧》,2002年选择的是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2003年选择的是王维的《过香积寺》。

2004年第一套全国卷选择的是张籍的《秋思》,北京卷选择的是苏轼的《红梅》,辽宁卷选择的也是苏轼的作品《碟恋花》,广东卷选择的是杜甫的《江汉》,浙江卷选择的是李白的《菩萨蛮》,天津卷选择的李白的《听蜀僧睿弹琴》。

其中李白、杜甫、王维、苏轼等文学史上的名家都是重点考查的对象。

因为这些名家都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研究对象,他们诗歌内容丰富,诗歌形式多样,风格独特。

2.诗歌出处侧重于唐宋时期。

唐宋时期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顶峰,诗词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手法、艺术特色,都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对读者文化底蕴的积淀和文学素养、欣赏水平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

高考卷中的古诗词鉴赏不管以哪中形式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都侧重于选择唐诗或宋词。

2024届新高考语文 诗歌 命题规律及备考建议

2024届新高考语文 诗歌 命题规律及备考建议
比如,2022年新高考Ⅰ卷《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属于叙事 词,2021年新高考Ⅰ卷《寄江州白司马》属于寄赠诗,2020年全国卷I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属于唱和诗。
2.题干的变化
主观题型设置不外乎形象概括题、诗意理解题、情感分析题、语句 赏析题、手法技巧题和比较鉴赏题几类题。以前,诗歌主观题题干一般 都有明确的答题指向,主要特点就是题干中有授课时常见的术语,考生 一看就明白应该答什么。 比如:[2021·乙卷]15.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6分) [2020年·Ⅰ卷]15.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2019年·Ⅰ卷]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 样的评价?(6分) [2018年·Ⅰ卷]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2017年·Ⅰ卷]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 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2016年·Ⅰ卷]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 魏了翁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 日。
A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3、题材方面,名家的非著名诗作和非名家的著名诗作将作为考查选材的 热点。从作者来看,开始转向名家作品为主,近年会以唐宋名家为主, 一线唐李白、杜甫、白居易以后会考二线的初唐四杰、贾岛、韩愈、柳 宗元等。宋代的苏轼、辛弃疾、陆游、欧阳修以后,会考李清照、苏门 四学士、晏殊等。按考过的不考的原则,高考仍会以一线的宋词名家为 主,大胆预测为李清照、晏殊、李煜、柳永、姜夔、张孝祥等名家。诗 词鉴赏依旧选熟作者、生作品,要求学生必须多读诗词,有系统的进行 诗词赏析训练,并具备赏析写作能力。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考查趋势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考查趋势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考查趋势在高考中,诗歌鉴赏题是重点考查的内容,而它恰恰又是学生失分非常多的题型。

这就要求我们对此题型进行深入的探究,了解高考命题思想,明确高考命题特点,把握高考命题规律,探寻高考命题趋势,从而进行科学合理的备考。

(一)命题思想2019年公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了涵盖考查目的、考查内容、考查要求和考查载体的“一核四层四翼”整体架构,是新高考内容改革和命题工作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昭示着高考综合改革进入新赛道。

“一核”对标考查目的,即为什么考?“四层”对标考查内容,即考什么?“四翼”对标考查要求,怎么考?而情境和情境活动是考查的载体。

(二)题型设置纵观近几年新课标高考试题,诗歌鉴赏题的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与简答题为主。

具体说来,全国甲卷、乙卷,新高考I卷、II卷,诗歌鉴赏题题型基本固定下来,设题数目为两个小题,一道客观选择题,一道简答题,分值为9分。

自主命题的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四省市题型设置与分值有所不同:浙江卷中,诗歌鉴赏题设两个小题,一道填空题,一道简答题,分值为8分。

天津卷设置了3个小题,一道选择题,两道简答题,分值为8分。

(三)选材特点1. 从体裁来看:以诗为主,兼顾考词。

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全国乙卷、新高考II卷都考查的诗,新高考I卷考查的词;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新高考I卷、新高考II卷都考查的诗,全国乙卷考查的词;2020年高考新高考I卷、新高考II卷、全国卷I、全国卷II、全国卷Ⅲ都考查的诗。

2. 从朝代来看:以唐宋诗词为主,兼顾其他朝代。

近三年的13套全国卷均出自唐宋诗词;2021年的浙江卷考查了清代吴伟业的词。

3. 从作者来看:以熟悉的作者为主,兼顾陌生作者。

近三年的13套全国卷中,我们熟悉的作者有:李白(2022新高考II卷)、欧阳修(2022全国甲卷)、文同(2022全国甲卷)、王勃(2022全国乙卷)、陆游(2021新高考II卷、2020全国卷Ⅲ)、辛弃疾(2021全国乙卷)、王安石(2020全国卷II)、杜甫(2020新高考I卷)等,比较陌生的作者有:魏了翁(2022新高考I卷)、杨巨源(2021新高考I卷)、陈师道(2021全国甲卷)、陆龟蒙(2020全国卷I)、韩驹(2020新高考II卷)等。

古诗鉴赏题思路与技巧

古诗鉴赏题思路与技巧

中考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一、考点分析及应对措施《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纵观各地中考试卷,古诗词鉴赏的考查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品味诗词凝练、含意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

2、对名句的分析理解。

3、诗词节奏的划分。

4、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5、分析诗词的表达技巧。

6、诗词意境的理解和感悟。

古诗词鉴赏这类题目一般所选材料来自唐宋名篇名家,由课内向课外发展。

复习策略(一)、指导学生揣摩语言,理解作者“炼字”的技巧,尤其体味诗句中关键的动词、形容词,以及运用修辞方法的字句。

(二)、学一首诗,一定要学生明白诗歌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审视题目,诗题是诗的“眼睛”分析诗题、是准确把握主旨的有效方法之一,透过诗题,我们可以知道作品的内容是写景诗、怀古诗、咏物诗,还是送别诗、咏史诗、叙事诗。

从而大致推断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抓住诗中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关键词语或句子来体味作者情感,另外也可以结合诗歌意象体会作者感情。

一般情况下“景乐则情乐”“景哀则情哀”如,“枯藤老树昏鸦”读出的就是凄凉,“好雨知时节,当春及发生”读出的则是喜悦。

(三)、弄清诗歌创作采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比喻、拟人、比照、衬托、衬托、渲染、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借古讽今、动静结合、引用典故等。

了解这些手法便可在鉴赏时得心应手。

(四)、答题时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是分析意象、内容,还是语言、表达技巧,让答复什么答什么。

(五)、掌握必要的鉴赏术语:如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风格流派:如李白的飘逸洒脱,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旷达豪放,柳永的柔美婉丽等。

评价主旨: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深化主旨、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表现手法:卒章显志、画龙点睛、托物言志、象征、寄寓、寄托、侧面描写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鉴赏命题趋势与备考方略
命题趋势
一、形象
2006年高考中有8套试卷明确考查了“鉴赏形象”这个考点,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对意象和意境的鉴赏上。

1、意象。

对意象的考查有两种形式:一是给出范围寻找相应意象,如2006年广东卷“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一是探究意象蕴涵的思想感情,如2006年湖北卷对“水”的寓意的考查。

2、意境。

对意境的考查也有两种形式:一是描绘意境,如2006年天津卷要求描绘“无数铃声遥过碛”一句所表现的边塞景象;二是鉴赏意境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如四川卷考查“竹窗斜漏补衣灯”的画面所蕴涵的感情。

二、语言
2006年高考中有9套试卷考查了古诗语言,考查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诗眼”的考查。

“诗眼”包括两方面:一是“文眼”,如江西卷的“交情”、四川卷的“夜归”等;一是“句眼”,如福建卷的“敌”、广东卷的“带”等。

2、虚词的考查。

虚词考查主要是副词和数词的考查,如江苏卷的“又”。

另外,高考试题有时还对古诗的语言风格进行考查。

如2005年全国卷Ⅱ考查了《邯郸冬至夜思家》的语言特点(质朴无华)。

语言考查中尤其要注意的是对诗眼的考查,它角度小,辐射面广,有利于考生细细揣摩和深入挖掘,所以是近年来古诗语言考查的热点。

三、表达技巧
2006年高考中有9套试卷专门考查了“表达技巧”这个考点,考查内容总体上呈现出以下特点:
1、考查常见技巧。

2006年高考除安徽卷涉及到结构方式“承上启下”外,其余都集中在常见的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这三个方面。

这是近几年呈现出的共同趋势。

这种考查贴近中学生学习的实际,不故意提高难度,对于比较容易混淆的手法很少涉及,即使涉及也都不纠缠于名词术语。

今后的考查也必然坚持这个原则——高考只是检验考生的初步鉴赏水平。

2、注重结合具体诗文的理解,不在名词术语上为难考生。

鉴赏必须结合具体诗文,不能脱离文本,这是根本。

高考考查很注重这一点,不围绕术语来考查,很多情况下都是给定了具体的写作技巧,只需要考生联系具体诗文来理解,如天津卷明确提出了“本诗运用了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手法”等。

四、评价内容和观点
2006年高考中有10套试卷明确考查了“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还有大量的题目必须联系“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
观点态度”来回答。

命题特点如下:
1.命题形式一般有三:①局部把握,理解部分诗句的内涵与情感,如四川卷和浙江卷均只考查一个诗句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②对诗的主旨作整体把握,如江西卷和山东卷明确要求对整首诗作出鉴赏。

③糅合在语言、形象或表达技巧中考查,如福建卷“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

2、命题一般都给出具体范围和提示。

提示类型有:①诗题暗示。

如四川卷诗题为“夜归”,提示考生夜深了,还要归家,思家怀乡之情由此已经流露。

②注释暗示。

如山东卷中的《晓上空泠峡》对作者进行了注释:“王?运(1832—-1916),近代著名诗人。

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然而屡遭挫折,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撰著授徒。

”注释中已暗示了诗文中的傲气。

③诗眼提示。

如江西卷中《三江小渡》的诗眼是“交情”,从而点明了诗的主旨。

④题目提示。

如山东卷用狄葆贤《平等阁诗话》的评价对诗歌作出提示:“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气溢于言表。

”“傲岸之气”就是答题关键,只要找出相应的感情寓意印证
就行了。

备考方略
一、树立三种意识
1、课本意识。

首先,古诗鉴赏需要知人论世,课本则提供了诗人们的生平和有关诗歌的大量历史文化背景知识,学习课内古诗文有助于我们了解其创作风格与创作传统,为古诗鉴赏奠定基础。

其次,课本为古诗鉴赏提供了范本。

如我们理解了《沁园春雪》中“望”字统领全篇的作用后,再做2005年湖南卷第16题就会迎刃而解。

2、文本意识。

古诗鉴赏必须注重联系具体文本进行鉴赏,不能架空分析。

近年来古诗鉴赏题考生得分
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架空文本的多,善于将文本内容和具体术语联系起来的少。

3、全面训练意识。

一是考点的全面训练,不能忽视任何一个考点,况且考点之间是相互渗透的;二是题型的全面训练,如比较赏析就可能会成为今后考查的热点(既可以防止押题,又能考查考生的比较鉴别能力);三是体裁要全面,古诗鉴赏并不限于诗歌,它包括诗、词、曲甚至一些古代戏剧曲目的鉴赏,师生一定要给予高度重视。

二、辨明两类关系
1、读懂与鉴赏。

古诗鉴赏要以读懂为基础。

高考中有些题目就是直接考查考生是否读懂古诗的。

如2006年8套试卷出现了考查形象的题目,其中6套试卷只需要找出相对应的形象对之进行描绘就可以,还有两套试卷要求说出形象的寓意或蕴涵的感情。

因此师生在备考时应该反复训练逐字逐句理解诗歌的能力,而不能囫囵吞枣、只抓一点不及其余。

另外,要掌握适量的鉴赏术语,这样才能真正让鉴赏由自发走向自觉,真正把鉴赏理论和具体诗文结合起来。

2、整体阅读与局部细读。

首先应该树立整体阅读的观念,只有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才可能有准确全面的把握。

而近年来古诗鉴赏考查多在具体的语句上进行探究,所以还应突出局部的揣摩,突出分析的重点。

三、强化三项能力
1、审题能力。

(1)审读标题。

标题的提示作用一般有以下几种:①暗示写作目的。

如果只阅读“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或许觉得它仅是一首写景诗,只有联系题目“观书有感”才会知道这是写观书感受的。

②提示写作范围。

如2006年山东卷《晓上空泠峡》就提示了诗作所描述的时间和地点。

(2)审清注释。

注释可解释词语,可介绍作者及其基本思想,还可直接标明作者写作诗歌时的主要思想,等等。

如2006年辽宁卷《东坡》诗的注释“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联系其同期所作的《赤壁赋》等就能体会到作者虽历经坎坷仍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3)审明题意。

审题一般包括两个方面:①审明答题范同,看是该就局部理解还是就整首诗来理解,抓住答题重点;善于理解其暗示性内容。

如2006年全国卷I第12题中“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这一题目就昭示了答题的角度,考生依此进行全面思考就会明白这种看法的片面性。

2、具体分析能力。

(1)巧抓关键词。

主要抓好三类词语:①富有感情的词语。

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情。

②最能凸显主旨的词语。

如“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

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中的“剩”字有被动义,而且有“残存”“残余”的意思,给人以今昔对比的变迁感。

③形象生动的词语。

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就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了出来。

(2)精于挖掘。

首先是词语的挖掘。

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①内蕴主旨。

如“泉声咽危石”中的“咽”不仅要理解其表面意义,还要理解其传达出的幽静孤寂的意境。

②手法运用。

如2005年上海卷“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挂”化动为静,描绘出遥看瀑布飞泻时的景象。

③表达效果。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形象地写出了春满江南的情景。

其次是主题的挖掘。

如2002年高考“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中的“折柳”本是一首曲子,“折柳”即“折杨柳”曲的简称,但我们不能停滞于曲子本身,联系后面的
“故园情”又可知,诗人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发了一种思乡之情,所以“折柳”蕴涵着惜别怀远之情。

(3)善于整合。

答题要点往往是分散的,这就需要对各要点进行整合,有的考点本来就包含多个层面,更应该将它们整合起来。

3、表达能力。

解答古诗鉴赏题强调语言的简洁、内容的完整、情感的准确。

所以在具体回答时首先要注意要点的全面,不能遗漏要点;其次不要随意夸大或贬低,表述要准确;最后要抓住重点,切忌长篇大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