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诗词赏析(二)
虞美人李煜阅读答案虞美人李煜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虞美人李煜阅读答案虞美人李煜阅读理解题及答案《虞美人》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词,堪称绝命词。
下面是WTT收集整理关于《虞美人》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参考学习。
《虞美人》阅读原文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许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阅读题目(一)1•“问君能有许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它好在哪里?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3.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词的上阕一共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特点是什么?作者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这是什么写法?5.“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的“朱颜改”如何理解,这三句词蕴涵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结尾两句把“愁”比做“一江春水向东流”,突出了“愁”的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诗句,将“离愁”写得如此真切、深刻。
(李煜《虞美人》)8.“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李煜的诗词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 ” o (李煜《虞美人》)9.李商隐的《五绝·;登乐游原》中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表示对美好而又行将消逝的事物的留恋。
而在李煜的《虞美人》中那美好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劈头怨问苍天,你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
这句诗是:” o (李煜《虞美人》)10•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的情景。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诗人李煜描写春花秋月的人间古诗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诗人李煜描写春花秋月的人间古诗李煜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接下来小编会给大家分享一首关于李煜的古诗词。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五代: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雕栏通:阑)【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译文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尽的春江之水滚滚东流。
注释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了:了结,完结。
砌:台阶。
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创作背景此词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这时李煜归宋已近三年。
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这种心境下,李煜写下了这首《虞美人》词。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人物介绍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李煜诗词赏析5篇
李煜诗词赏析5篇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甚大。
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
李煜文、词、书、画创作均丰。
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煜诗词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秋莺朝代:五代|作者:李煜残莺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游。
老舌百般倾耳听,深黄一点入烟流。
栖迟背世同悲鲁,浏亮如笙碎在缑。
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
《秋莺》是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李煜的代表作之一。
此诗纯用“赋体”,不事雕琢,以简驭繁,以明白晓畅的诗句表现了囚徒生活的苦楚,让人产生无限的同情悲悯,教人神思黯然。
因之,本诗是咏物诗中的佳作无疑了。
病起题山舍壁朝代:五代|作者:李煜山舍初成病乍轻,杖藜巾褐称闲情。
炉开小火深回暖,沟引新流几曲声。
暂约彭涓安朽质,终期宗远问无生。
谁能役役尘中累,贪合鱼龙构强名。
这首《病起题山舍壁》诗与两首《渔父》词就主题而言,应该是一致的。
即示人回避宫廷斗争的刻意韬晦之作。
两首《渔父》词,是题在《供奉卫贤春江钓叟图》上的,而这首七律诗,却是题在山舍墙壁上的。
李煜的意图很明白,就是想让人人看到这些诗作,更想让人知道他不关心朝政,或者确切地说这是专给那些猜忌他的人看的。
不然,为何总要题在显眼处呢?这正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他刻意写这些诗词,实际是不打自招,弄巧成拙地暴露了他的问鼎意图,依长兄太子弘冀机警沉诈之质,肯定是会看穿他的内心的。
所幸弘冀于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九月病死。
弘冀之死,其因不明,亦是迷案,谁又知非他人先下手为强呢?李煜的五位兄长皆死的不甚合理。
但李璟元宗死后,李煜这条“鲤鱼”自然而然地就化成了“龙”了。
其实李煜当初并不叫李煜。
字重光,初名从嘉。
在元宗李璟晏驾后,嗣位于金陵时“更今名。
”嗣位后改名李煜,其实质意义,又就是“鲤鱼化龙。
李煜部分诗词赏析(优.选)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被视为“绝命词”的《虞美人》是各家选本推崇的李煜第一代表作此首词表达了对故国一切珍美事物的眷恋,以及对往昔的追悔,眷恋与追悔不断在其心中激荡盘旋,词中弥漫着浓烈的忏悔意识,沉郁之至,令人凄然欲绝。
因而,其词情空间充满着枯与荣、冷与暖、死寂与生机、梦境与现实的两极体验,从而迷离彷徨、愁思无限。
词一开头便责问花月,追忆往事,把读者带入一个现实的特殊情境中:春花秋月,小楼东风,千里明月。
一切看似那么美好,却已物是人非、江山易主,触动了词人内心深处的创痛,于是,转入想象。
明月下的故国,料想雕栏玉砌应该犹在,却已朱颜尽改,此景此情更使伤心,人愁不能已,潸然泪下。
词人的想象空间从“小楼”—“故国”—“小楼”间飞了个来回,时间也跨越了今宵—往昔—今宵的回环变迁。
就在这时空变化、虚实结合中,拓展了国破家亡的悲伤内涵。
最后,以水喻愁,直抒胸臆。
纵有千万种国仇家恨、身世之感,他也只能诉诸笔端,使其成为滔滔东去的江水,难以遏止。
于是,在抚今追昔、忧伤感怀中,回荡着词人眷恋往昔、追悔莫及而又死不屈服的凄恻音响。
其情感之沉郁深厚,力透纸背,令人心灵为之震颤。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长相思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鞠花开,鞠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
诗词赏析 I 〔五代〕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诗词赏析|〔五代〕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五代〕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译文】沉默无语,独自爬上西楼,天边残月如钩。
深秋时节,栽有梧桐的院子,格外冷清。
各种离愁别绪,既剪不断,也理不清。
心里莫名的难受,却又表达不出来。
【赏析】其一,这首词是李煜被软禁时所作,抒发亡国愁绪。
《新五代史·卷62》记载:“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九年,煜俘至京师,太祖赦之,封煜违命侯。
”李煜,南唐最后一位国君,世称“李后主”;他热爱诗词字画,生活骄奢放纵,喜谈佛禅玄理。
961年,在金陵(今江苏南京)继位,向宋王朝纳贡,以保平安。
971年,宋太祖灭南汉后,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
975年,李煜兵败投降,被押往汴京(今河南开封),封为“违命侯”,囚禁在一处庭院。
期间,留下了《浪淘沙》《相见欢》等许多名词,成就了“千古词帝”的美名。
978年,因词作《虞美人》中“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等犯忌,被宋太宗毒死。
其二,这首词情景交融,声韵和谐,感情悲痛沉郁。
上阕渲染氛围,“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眺望,一钩残月浮现在天空中。
深秋时节,庭院幽深,梧桐叶黄,无处话凄凉。
下阕直抒胸臆,“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离愁别绪,让人心乱如麻;剪不断,也理不清。
国仇家恨,个中滋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总之,“无言”的寂寞神态,“独上”的落寞身影,残月“如钩”,院门紧“锁”;看似自由自在的登楼赏月,其实是迫于无奈的虚度年华。
心里面的悲苦,难以言表,也无人可倾诉。
【作者】李煜(937―978),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是南唐最后一位国君,史称“李后主”。
李煜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文的造诣很高;其中,《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感怀故国情怀,影响深远,被称为“千古词帝”。
李煜诗词及赏析全
李煜诗词及赏析全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
他的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有人说,在我国历史上,如果少了象李煜这样一个皇帝人们也许不会太在意,但是,如果少了象李煜这样一位词人恐怕就会给后人留下一些遗憾。
此话看来,很是在理。
李煜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后主,词作远过于他在位期间的作为,尤其是亡国以后的词作相当沉痛、深切和凄恻动人,如果撇开思想内容,仅就艺术技巧来说,大部分词作已经达到了词的最高境界,特别是小令。
这首《相见欢》又名《乌夜啼》便是他自述囚居生活,抒写离愁的力作。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首句“无言独上西楼”看似平淡,意蕴却极为丰富。
“无言”并非真的无言,从一个“独”字便可看出,是无人共言。
登“西楼”,词人可以东望故国。
仅六字,一下子简练的勾勒出主人公的凄惋、悲苦的神态。
接着“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用月光笼罩下的梧桐突出环境的寂寞清冷,用“深”字用得极准确,极通俗,真可谓境界全出。
上片十八字共写了四项内容,即人物、地点、时间、季节,虽然只是疏笔勾勒,但却是一副非常美丽的图画,而且背景极为广阔,读之使人如身临其境,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言:“一切景语皆情语。
”下片具体写离愁,是词的旨意所在,也是这首词写的最深刻的地方。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像波涛汹涌,把全篇推向高潮。
离愁本身是一种抽象的思想情绪,它能感觉到,但却看不见,摸不着,要对它本身作具体描写,确实非常困难。
然而,在这首词中,词人通过比喻使之变得具体可感,而且表达得如此贴切、自然,以至成为千古名句。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又用了一个比喻,写离愁的另外一个境界,即人对它的具体感受。
这种感受是不可名状的,不知是什么滋味,它既不能用酸、甜、苦、辣之类滋味来概括,也不能用任何一种具体东西的滋味来比拟,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只能称之为“别是一般滋味”,亦即稼轩词所谓“欲说还休”,可见词人体验之深,愁情之苦。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李煜)赏析【苏教版选修】
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赏析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关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赏析一】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九引《西清诗话》云:“南唐李后主归朝后,每怀江国,且念嫔妾散落,郁郁不自聊,尝作长短句云:‘帘外雨潺潺’云云,含思凄惋,未几下世。
”由此可知,词作于他死前不久。
可以说是李煜后期词的代表作之一。
词的上片,以倒叙起始,描写梦醒之后的所闻:帘垂夜深,潺潺的雨声透过帘栊,不断地传入耳中;眼看那美好的春光,在这潺潺雨声的伴和之下,即将成为过去。
词写晚春深夜,雨声潺潺,表现出无限惜春、伤春之情,环境是清苦的,情调是凄楚的。
特别是这“春意阑珊”,既是眼前节令的实况,又是国家衰亡、个人的生命亦即将完结的象征。
如此情景,又怎能不引起词人心头的阵阵悲凉呢?更何况又是在“五更寒”的这样一个时刻!五更的寒冷,即使身盖罗衾,也抵挡不住,忍耐不了。
故“罗衾不耐五更寒”,是在写梦醒后之所感。
这“感”,首先是感觉到五更时天气的奇寒,而这样的奇寒,又是通过“罗衾不耐”来表现的。
这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一种借外物以抒写王观感受的艺术手法。
岑参写八月胡地的奇寒云:“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是这种手法的成功运用。
其次,更为重要的是,这不仅是写身寒,而且是写心寒;身寒终究有个极限,并可尽量设法抵御和忍耐,而心寒——心头的悲凉,则是无限的,无法忍受的了。
古人论词的结构,妙在断断续续,不接而接。
“罗衾不耐五更寒”句,就具有如此之妙。
它与下面两句,一写梦后,一写梦中,看似不接,实则词意紧紧相接。
写梦后的“罗衾不耐五更寒”,既是突出了梦后内心的悲凉,又为描写梦中的情景作了铺垫:既然梦醒之后是如此痛苦悲凉,那么,还不如长梦不醒了。
因为“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只有在梦里,才能忘记自己是“客”——南唐的亡国君,大宋的阶下囚,也只有在梦里,才能享受到那片刻的欢乐。
李煜古诗词赏析合集5篇
李煜古诗词赏析合集5篇李煜古诗词赏析 1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李煜古诗词赏析 2此首忆旧词,一片神行,如骏马驰骋,无处可停。
所谓“恨",恨在昨夜一梦也。
昨夜所梦者何?"还似"二字领起,直贯以下十七字,实写梦中旧时游乐盛况。
正面不着一笔,但以旧乐反衬,则今之愁极恨深,自不待言。
此类小词,纯任性灵,无迹可寻,后人亦不能规摹其万一。
李煜古诗词赏析 3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
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
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李煜古诗词赏析 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离愁:指去国之愁。
别是一般:亦做「别是一番」,另有一种之意。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此词写作时期难定。
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
「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
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
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
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古典诗词欣赏:李煜《望江南·闲梦远》(二首)赏析
古典诗词欣赏:李煜《望江南·闲梦远》(二首)赏析望江南·闲梦远李煜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
忙杀看花人!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
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
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
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
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
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译文:闲梦悠远,南国春光正好。
船上管弦声不绝于耳,江水一片碧绿,满城柳絮纷飞,淡淡尘烟滚滚,忙坏了看花的人们。
闲梦幽远,南唐故国正值秋高气爽的清秋。
辽阔无际的江山笼罩着一片淡淡的秋色,美丽的芦花深处横着一叶孤舟,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洒满月光的高楼。
注释:望江南:此词调名一作“望江梅”,又作“忆江南”。
李煜此词调名下共二首,《花草粹编》置于《望江南》下,未析为二首。
《全唐诗》、《历代诗余》将此调下二首与《望江南》二首归为一调,计为四首。
闲梦远:闲,指囚禁中百无聊赖的生活和心情。
梦远,指梦见遥远的地方,也指梦长。
南国:一般指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这里指南唐国土。
正芳春:正是春光明媚的时候。
芳春:美好的春天。
唐陈子昂《送东莱王学士无竞》有“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句。
管弦:管乐器与弦乐器,也泛指乐器,这里指各种乐器共同演奏。
江面绿:指春天里江水明彻而泛绿色。
绿,也作“渌”,水清彻的样子。
飞絮:飞扬的柳絮。
辊:有本作“滚”(gn),翻滚,滚动,动。
轻尘:指车马过后扬起的尘土。
此句比喻柳絮像细微的尘土在空中地下翻滚。
李煜经典诗词赏析5篇-李煜代表作鉴赏
李煜经典诗词赏析5篇_李煜代表作鉴赏李煜(别称:南唐后主、李后主,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李煜经典诗词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牌名:虞美人|朝代:五代|作者: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所作的词。
相传七夕之夜中命歌伎唱此词,宋太宗赵匡义知道这件事后,赐酒将他毒死。
堪称绝命词。
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全词语言明净、凝练、优美、清新,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词牌名:浪淘沙令|朝代:五代|作者: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是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
这首词作于李煜被囚汴京期间,抒发了由天子降为臣虏后难以排遣的失落感,以及对南唐故国故都的深切眷念。
全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词牌名:子夜歌|朝代:五代|作者:李煜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是五代南唐词人李煜写的一首词。
这首词作于李煜国亡家破,身为囚虏之后。
词的上片,写对故国难回的伤心,下片,写对往事成空的哀叹,表达了词人对故国、往事的无限思怀,对囚居生活的极端哀怨,词意凄惋,字里行间,充满着无限的愁恨。
李煜诗词《虞美人》赏析
李煜诗词《虞美人》赏析李煜诗词《虞美人》赏析《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李煜诗词《虞美人》赏析,希望能帮到你!李煜诗词《虞美人》赏析1【词牌简介】虞美人是著名词牌之一,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古代词开始大体以所咏事物为题,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后即开始名为调名即词牌。
《虞美人》即是如此。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一】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国君,李煜是失败的;但正是亡国成就了他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地位。
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虞美人》就是千古传诵不衰的著名诗篇。
首词刻画了强烈的故国之思,取得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效果。
“春花秋月”这些最容易勾起人们美好联想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他劈头怨问苍天:年年春花开,岁岁秋月圆,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一语读来,令人不胜好奇。
但只要我们设身处地去想象词人的处境,就不难理解了: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这些美好的事物只会让他触景伤情,勾起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今昔对比,徒生伤感。
问天天不语,转而自问,“往事知多少。
”“往事”当指往昔为人君时的美好生活,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化为虚幻了。
自然界的春天去了又来,为什么人生的春天却一去不复返呢?“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东风”带来春的讯息,却引起词人“不堪回首”的嗟叹,“亡国之音哀以思”,大抵只能如此吧。
让我们来想象:夜阑人静,明月晓风,幽囚在小楼中的不眠之人,不由凭栏远望,对着故国家园的方向,多少凄楚之情,涌上心头,又有谁能忍受这其中的况味?一“又”字包含了多少无奈、哀痛的感情!东风又入,可见春花秋月没有了结,还要继续;而自己仍须苟延残喘,历尽苦痛折磨。
李煜诗词赏析
李煜诗词欣赏【标题】: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①上苑:古代皇帝的花园。
②车如流水马如龙:极言车马众多。
【评解】这首记梦小词,是李煜降宋被囚后的作品。
抒写了梦中重温旧时游娱生活的欢乐和梦醒之后的悲恨。
以梦中的乐景抒写现实生活中的哀情。
“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游乐时环境的优美,景色的绮丽,倾注了诗人对往昔生活的无限深情。
这首小词,“深哀浅貌,短语长情”,在艺术上达到高峰。
“以梦写醒”、“以乐写愁”、“以少胜多”的高妙手法,使这首小词获得耐人寻味的艺术生命。
【集评】张燕瑾《唐宋词选析》:统观这首小词,构思新颖,环环相扣,通首都用白描手法,语言明净流畅。
《唐宋词鉴赏集》:李煜笔下这个欢乐而又使他悲苦的梦,可以使作品置身于唐宋诗词作家创造的形形色色的“梦”的画廊之中。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车水马龙”句为时传诵。
当年之繁盛,今日之孤凄,欣戚之怀,相形而益见。
陈廷焯《别调集》卷一云:后主词一片忧思,当领会于声调之外,君人而为此词,【标题】: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2]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3]相留醉,几时重,[4]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1]此词的词牌亦有作“乌夜啼”。
[2]谢:凋谢。
[3]胭脂泪:指女子的眼泪。
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4]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
起句“林花谢了春红”,即托出作者的伤春惜花之情;而续以“太匆匆”,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
狼藉残红,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
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作者对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龚,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多地栉风沐雨?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叹。
李煜诗词(共10篇)
李煜诗词(共10篇)李煜诗词(一): 李煜词的欣赏...简单概括地说,李煜的词分为前后两期,以宋太祖开宝八年他降宋时为分界线.后主前期的词大多都是对人生恣意欢乐的描写.后期的李煜经历了国破家亡的人生变故,在词中表现自己对往事的回忆和不堪其愁的哀叹.吴梅《词学通论》云:“读李后主词,分两类,正当江南荣盛之际,虽寄情声色,而笔意自盛馨逸,此为一类.至入宋后诸作,又别为一类,其悲欢之情固不同,而自写襟抱,不事寄托则一也.”从总体上来说,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此人的传统,又受了李璟、冯延巳等人的影响,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李煜诗词(二): 李煜的诗词里有一首最后一句是“化干戈为玉帛”全文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李煜诗词(三): 李煜词的特点是什么他的词独树一帜,甚为后人称道.其词不用典,不雕饰,直抒胸臆,善用白描和比喻,语言朴素自然,个性鲜明,艺术技巧极高,具有很强的欣赏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李煜的词,可以分为前后两期,以宋太祖开宝八年(9 7 5)他降宋时作为界线.前期的词已表现出李煜非凡的才华和出色的技巧,但题材较窄,主要反映宫廷生活与男女情爱,如《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喜迁莺》“晓月坠”、“宿云微”,《一斛珠》“晚妆初过”,《菩萨蛮》“花明月暗飞轻雾”等;也有写离别相思的作品如《清平乐》“别来春半”等,写景抒情,融成一片,比较健康可读.到了后期,李煜由小皇帝变为囚徒.屈辱的生活,亡国的深痛,往事的追忆,“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宋代王绖《默记》),使他的词的成就大大超过了前期.《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反映了他身世与词风的转折.《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无言独上西楼”等是他后期的代表作,主要抒写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意境悲惨凄凉.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价李煜: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尼采谓一切文字,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李煜诗词(四): 李煜的诗词中"以丝缕比喻离愁的诗句将抽象的感情写得形象而深切,可为千古之笔”的句子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相见欢》【李煜诗词】李煜诗词(五): 李煜诗词的特点揣摩下列李煜的词句,简略说说他们体现了古典诗词的什么特征.(1)《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2)《浪淘沙》: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3)《虞美人》: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4)《望江南》:千里江上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体现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婉约,哀伤,清丽.李煜诗词(六): 15.求高人;阅读《相见欢》李煜诗词,写一篇鉴赏文章,字数300以上.愁溢心中——读《相见欢》感读《相见欢》这首词正是正正是在中学时候,年纪小小的我们并不懂什么才是真正的“愁”,只是简单地觉得这首词写得朗朗上口,很是让人记忆深刻.然而到今天,当我们都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回首往事的时候再翻开这首词,才真正领悟到了它的“愁”与艺术之美.再与其他写愁情的诗词相比较不得不感叹作者写词功力之深,才情之大.在李煜《相见欢》的这首词中最突出的不外乎是一个“愁”字.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被千古传颂正是因为他用创造性地运用比兴的手法表现“哀愁”捉住了“愁”字这个难以忘却消去真正的特点并与熟语“借酒消愁”形成鲜明的对比,而李煜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亦有异曲同工之妙,李煜说的“剪不断,理还乱”恰恰道出了愁的特点,让我们有身同感受之感.而他的前一句“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就是对环境的描写,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或写愁之长, 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李煜诗词(七): 类似李煜《浪淘沙》的诗词这是李煜另一首浪淘沙——《浪淘沙·往事只堪哀》李煜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北宋欧阳修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辛弃疾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误鸣钟.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浪淘沙·小绿间长红晏几道小绿间长红.露蕊烟丛.花开花落昔年同.惟恨花前携手处,往事成空.山远水重重.一笑难逢.已拚(pàn)长在别离中.霜鬓知他从此去,几度春风. 李煜诗词(八): 赏析李煜的一首词、急.回答就采纳.南唐亡国之君李煜,写了不少亡国之音的词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是其中之一.这首词,借惜别春花抒写对美人的离恨.词的上片从自然景象写起:“林花谢了春红”,用花的凋落写春的离去.春景为什么离去呢早晨雨打,晚上风吹,林花一天到晚受摧残,怎能不过早地凋谢、离去呢“太匆匆”与“无奈”,写作者的感受:春光流逝得太快了,出乎意料,但自己毫无办法挽留.这春光的流逝,暗暗影射着江山的丢失,君王变为阶下囚的历史巨变.李煜对已经丢失了的过去念念不忘,时常回忆.词的下片,就是写这种回忆:“胭脂泪”,指美人之泪,它折射出当年自己与美人惜别时难舍难分的景象.“留人醉”写作者的痴迷:丧失“江山”不知悔,告别美人却痛心;想起那时的情景,至今让人神迷心醉.“几时重”这样的景象还能重演吗这样的日子还会回来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过去的”一去不复返了,所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所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即人生之恨犹如“滚滚长江东逝水”,浩荡而长流.有人评价说,“此词最凄婉,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李煜诗词】李煜诗词(九): 求李煜词赏析词: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林花谢了春红”,一开始从林花着笔,但绝不只是写林花.林花是春天最美好的事物,春红是春天最美丽的颜色.这样美好的事物、美好的颜色,突然间竟自“谢了”,多么令人惋惜感叹.不仅林花是如此,自然界一切有生命的事物也... 李煜诗词(十): 为什么李煜的词写的那么好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后主本有集,已失传.现存词四十六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李煜诗词全集李煜诗词名句。
古诗词赏析李煜
古诗词赏析李煜1、采桑子·秋怨词牌名:采桑子|朝代:五代|作者:李煜辘轤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昼雨新愁,百尺虾须在玉钩。
琼窗春断双蛾皱,回首边头,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泝流。
《采桑子·秋怨》是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全词以意融景,一系列景象有机地融成一幅饱含秋意、秋思的风景画,画中有人,人外有秋,秋内有思,秋风秋雨关秋思,离情别恨联秋怨,写得婉约蕴藉,韵味悠长。
2、长相思·云一緺词牌名:长相思|朝代:五代|作者:李煜云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
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
夜长人奈何?《长相思·云一緺》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前期的词作。
此词写女子秋雨长夜中的相思情意,分两片,上下片各十八字,上片刻画女子的形貌情态,下片续写秋夜的环境和女子的心情。
3、长相思·一重山词牌名:长相思|朝代:五代|作者:李煜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长相思·一重山》是南唐词人李煜的作品,抒发了一位思妇对离人的无限思愁。
这首词句句写思妇“秋怨”,“秋怨”二字却深藏不露。
该词对思妇的外貌、形象、神态、表情未作任何描摹,而是侧重于表现出她的眼中之景,以折现其胸中之情,用笔极其空灵。
4、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词牌名:谢新恩|朝代:五代|作者:李煜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这首词从重阳习俗写作者的秋愁。
词的上片和下片浑然一体,确实不好明确分开。
词的开头二句先写“秋光留不住”,首先就为全词定下了悲愁叹惋的基调。
作者在词里的景物描写很充分,从“红叶”满阶到“重阳”登高,既有“茱萸香坠”,也有“紫菊气飘”,时看“晚烟笼细雨”,时闻“新雁咽寒声”。
这些景物描写,虽然也有些许欢乐热闹的,如重阳登高,佩茱萸以驱邪等,但更多的却是“红叶”、“晚烟”、“细雨”、“新雁”等引人怅恨的凄冷景象,再加上作者有意点染的“暮”、“咽”等情状,一幅晚秋的悲凉气氛便笼罩了全篇,也十分自然地引出“愁恨年年长相似”的哀叹和感慨。
李煜诗词及鉴赏(精选5篇)
李煜诗词及鉴赏李煜诗词及鉴赏(精选5篇)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籍贯徐州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生于江宁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山隐士、钟锋隐者、白莲居士、莲峰居士,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南唐末代君主。
李煜是南唐后主,创作了多少名篇,为后人带来巨大影响,下面是具体的诗词及鉴赏,欢迎参考!李煜诗词及鉴赏篇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了:了结,完结。
砌:台阶。
雕阑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赏析】: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
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
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
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五代时期李煜诗词大全赏析
五代时期李煜诗词大全赏析李煜,别称:南唐后主、李后主,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南唐最终一位国君。
我在此整理了五代时期李煜诗词赏析,供大家参阅,盼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五代时期李煜诗词赏析11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五代〕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栏同:阑)《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
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叉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2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五代〕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孤独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味道在心头。
(一般一作:一番)这首词是被囚于宋国时所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是他宫廷生活结束后的一个插曲,由于当时已经归降宋朝,这里所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这首词感情真实,肤浅自然,突破了花间词以绮丽腻滑笔调专写“妇人语”的风格,是宋初婉约派词的开山之作。
3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李煜〔五代〕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单独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简单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此词基调消沉悲怆,透露出李煜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
这首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
正如李煜后期词反映了他亡国以后囚居生涯中的危苦心情,的确是“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且能以白描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苦痛,具有撼动读者心灵的惊人艺术魅力。
此词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
五代时期李煜诗词赏析21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李煜〔五代〕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忙。
李煜《虞美人》赏析
【古诗今译】一年一度地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地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地伤痛.精雕细刻地栏杆、玉石砌成地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地颜色已经改变.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地滔滔春水滚滚东流.【赏析一】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地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地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地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地绝命词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地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地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地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地美感效应.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诚然,李煜地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地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地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地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地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地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地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地枨触,跌衬出他地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地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地阶下囚地作者地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地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地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地《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地力量.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地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地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地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地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地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地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地情感.因为人们地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地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地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赏析二】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地国君,李煜是失败地;但正是亡国成就了他千古词坛地“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地位.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虞美人》就是千古传诵不衰地著名诗篇.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这首词刻画了强烈地故国之思,取得了惊天地泣鬼神地艺术效果.“春花秋月”这些最容易勾起人们美好联想地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他劈头怨问苍天:年年春花开,岁岁秋月圆,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一语读来,令人不胜好奇.但只要我们设身处地去想象词人地处境,就不难理解了:一个处于刀俎之上地亡国之君,这些美好地事物只会让他触景伤情,勾起对往昔美好生活地无限追思,今昔对比,徒生伤感.问天天不语,转而自问,“往事知多少.”“往事”当指往昔为人君时地美好生活,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化为虚幻了.自然界地春天去了又来,为什么人生地春天却一去不复返呢?“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东风”带来春地讯息,却引起词人“不堪回首”地嗟叹,“亡国之音哀以思”,大抵只能如此吧.让我们来想象:夜阑人静,明月晓风,幽囚在小楼中地不眠之人,不由凭栏远望,对着故国家园地方向,多少凄楚之情,涌上心头,又有谁能忍受这其中地况味?一“又”字包含了多少无奈、哀痛地感情!东风又入,可见春花秋月没有了结,还要继续;而自己仍须苟延残喘,历尽苦痛折磨.“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月明中不堪回首故国”地倒装.“不堪回首”,但毕竟回首了.回首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想象中,故国地江山、旧日地宫殿都还在吧,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怀想时,多少悲恨在其中.“只是”二字以叹惋地口气,传达出无限怅恨之感.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以上六句在结构上是颇具匠心地.几度运用两相对比和隔句呼应,反复强调自然界地轮回更替和人生地短暂易逝,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一二两句春花秋月地无休无止和人间事地一去难返对比;三四两句“又东风”和“故国不堪回首”对比;五六两句“应犹在”和“改”对比.“又东风”、“应犹在”又呼应“何时了”;“不堪回首”、“朱颜改”又呼应“往事”.如此对比和回环,形象逼真地传达出词人心灵上地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最后,词人地满腔幽愤再难控制,汇成了旷世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喻愁,可谓“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刘禹锡《竹枝词》“水流无限似侬愁”,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这些诗句或失之于轻描淡写,或失之于直露,都没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来得打动人心,所谓“真伤心人语”也.把愁思比作“一江春水”就使抽象地情感显得形象可感.愁思如春水涨溢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不舍昼夜,无尽东流.形式上,九个字平仄交替,读来亦如满江春水起伏连绵,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地深度和力度全表达出来了.以这样声情并茂地词句作结,大大增强了作品地感染力,合上书页,读者似也被这无尽地哀思所淹没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全词抒写亡国之痛,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结构精妙,语言清新;词虽短小,余味无穷.难怪王国维有如是评价:“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降宋后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人间词话》删稿之四○)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赏析]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地最后一个君主,史称“李后主”、“唐后主”.这首词是李煜对自己身世和遭遇地感叹,诉说自己人生地无奈和痛苦.这首词是李煜囚居汴京时所作.当时李煜由南唐国君一下子变为宋朝地囚犯,不仅仅失去了居高无上地皇帝地地位和权力,更残酷地是也失去了最起码地人身自由.残酷地现实使他“日夕以泪洗面”,这使他产生了特有地悲与愁.这首词倾泻地就是作者地怀念亡国之痛,哀叹朱颜已改地情怀.春花秋月”和小楼“东风”原本是令人赏心悦目地,可在李煜地笔下寓意却变了,一个“何时了”,一个“又”,把原本令人向往和盼望地良辰美景和春天醉人地信息变得蒙上了一层凄苦和哀愁,究其缘由,那就是越是这良辰美景越是容易触发起作者地怀旧情结和思念故国地伤痛.“故国不堪回首”,连回忆一下故国地过去都“不堪”又怎能愿意见这年年如是地春花秋月和报春地东风呢.每轮回一次,那就意味着又被囚禁了一年哪.这与李煜当时所处地境遇是分不开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发前人未所发之愁.以水喻愁,一句巧妙地比喻,贴切生动地将抽象地感情形象化、具体化了,将那看不见莫不着地愁思变成了有形地、永无止境地一江春水,创造了意想不到地地艺术效果,这也成了李煜词地主要特点,对后人地影响很大.作品通篇一气盘旋,曲折动荡,如泣如诉,动人心魄.全词写地是亡国之痛,抒地是念国之情,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结构精妙,语言深沉.尽管词作篇幅短小,但余味无穷,能使读者产生强烈地共鸣.堪称为婉约派作品之绝.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学习目标感受李煜词中亡国之恨,故国之思鉴赏李煜词地深远地意境美和真挚地情感美理解李煜词“把抽象地感情形象化“地艺术特色学习重点:理解李煜词“把抽象地感情形象化“地艺术特色学习难点:鉴赏李煜词地深远地意境美和真挚地情感美一、作者介绍及其词作李煜,史称南唐后主.是五代是最有成就地词人.其前半生豪华奢侈,所写词多表现宫廷、男女和离愁别绪.亡国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其创作转向孤寂悲凉,多写故国之思、亡国之恨.本词表达了对故国地深切怀念,相传因在七夕之夜命歌妓唱此词,李煜被宋太宗赐毒酒而死,所以也就成了他地绝命词.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玉楼春(李煜)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未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这是李煜身为南唐后主时地作品.该词用淡笔素描地手法,抒发了李煜在豪华富丽地宫廷里享受美满、欢乐、浪漫生活地愉悦心境.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早期词作代表:《相见欢(乌夜啼)》(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首词,表面写离愁,而实际上仍是表达自己亡国去乡之恨.后期词作代表:《虞美人》二、诵读.“春花秋月”是美好地事物,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地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所以,“问”在情理之中.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请问,文中哪个字可以概括全文地感情?明确:愁、大家说说李煜地“愁”有哪些?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乡之苦、作者用了哪些创作手法来写“愁情”?虚实结合(眼前—回忆、想象)对比(现在—过去、物—人)比喻(满腔愁绪—一江春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比喻、夸张、愁思像春水般汪洋恣肆,一泻千里,愁思多;、愁思像春水般昼夜不停,长流不息,无穷无尽,愁思绵长 .、欣赏品味从修辞、情感等角度赏析名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三、歌曲欣赏四、本词艺术特色:、比喻:把抽象地感情形象化、对比:身份变化导致情感变化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以下问题:望江南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地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你读出了什么?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地是对往昔繁华地眷恋,但实际上是表达梦醒后其处境无限凄凉.(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2)请从艺术手法运用地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地看法. (分)、反衬手法.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地梦境进行有力地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地悲哀便越浓重;对昔日繁华地眷恋越深,今日处境越凄凉. (艺术手法:反衬或以虚写实,以乐景衬哀情)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五、作业: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法)缪塞说:“最美丽地诗歌是最绝望地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地眼泪.”思考这句话地意味,结合李煜词内容进行理解,写一篇字左右地文章.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写“愁”地古诗词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地著名诗歌《宣城谢眺楼饯别校叔云》如李煜地《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还有李清照地《一剪梅》也表达了离愁: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还有对国家表现地愁,这要数李煜地词中表现地最多如:也有表达对爱地情愁如李之仪地《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如欧阳修地《浪淘沙》: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还有表达人生之愁地:如辛弃疾地《丑奴儿》: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还有知己难觅之愁:如岳飞地《小重山》: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谁人听秦观地《涣溪沙》中地一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川剧与民俗:川剧产生于世纪中期,即清代乾隆年间((),它直接继承和发扬了我国民族戏曲地优秀传统,经过许多前辈艺人地辛勤劳动,以及成功吸收了古典戏曲地昆腔、弋阳腔、梆子腔和皮黄四大声腔和本地区地民间灯戏精华,在这些戏曲流入四川以后,受到四川地方语言及民间音乐地影响并相结合,经过长期地改造、演变过程,这才形成一个具有丰富内涵、以及具有独特艺术风格和浓郁四川地方色彩地地方剧种.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真正把川剧地几种声腔形式结合起来是在年辛亥革命以后,各大城市建立了茶馆地时期,它为川剧地发展提供了重要地基础,由于有了固定地演出场所茶馆,这一市民固定地娱乐场所,从客观上为川剧提供了理想地场所和较好地物质条件.而且不仅是这些专业地班子,老百姓也喜欢参与进来,这种业余地表演,四川称为“玩友”或“围鼓”,是老百姓重要地文娱活动方式,这为川剧地发展提供了可贵地群众基础.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川剧是一种以音乐、舞蹈、念白作为表现手段,以写意为主,虚实结合地表演艺术,它打破时间与空间地限制,在有限地空间,展现了广阔地内容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川剧地浓郁生活气息,四川人幽默诙谐地民俗,使川剧喜剧剧目非常丰富,这不但使川剧本身非常吸引人,而且还被许多兄弟艺术或兄弟剧种借鉴,入夏梦主演地《抢新郎》、韩非主演地《乔老爷上轿》、张君秋主演地京剧《望江亭》、金采风主演地越剧《碧玉簪》、木偶艺术片《一只鞋》,都取自川剧优秀传统剧目,还有许多与其相关地,如近年地电视片《傻儿师长》、《傻儿军长》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川剧地剧装非常精彩,着装是以闻名中外地蜀绣制作,金丝银线,绘龙描凤,绣禽刺兽,百花簇拥,巧夺天工,光彩夺目.头饰精致复杂,美不胜收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川剧用四川方言念唱,有浓愈地巴蜀音乐特色、民俗风情特色和文化传统特色.其表演艺术细腻,技术要求严格,语言幽默风趣,而受到世界各国人民地喜爱.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任何一种传统文化艺术要保留、生存、发展,都必须要遵循继承中创新地规律.从戏剧文化角度看,川剧是一个四川化地戏曲剧种;从地域文化角度看,川剧是一种戏曲化地地方文化;而从剧目形态及其不同时代特征看,川剧不仅继承了戏曲母体地遗产,更富有大量表现自身生命活力和体现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地现代创造与发展.川剧作为一个以表演为中心地地方戏曲剧种,是巴蜀人民情感、观点、兴趣等审美意识地物态化.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作为构成一种特色鲜明地地域文化地元素或一个地区文化地标志地东西,通常是在长期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形成地,与当地居民地日常生活具有非常密切地联系,因此也具有非常恒定很难受外界影响而骤然变化或消失地力量.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李煜诗词赏析
李煜诗词赏析1、《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名篇赏析:《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是南唐后主李煜(存疑)的名篇,词牌名为《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这是作者被囚于宋国时所作。
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是他宫廷生活结束后的一个插曲,由于当时已经归降宋朝,这里所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这首词感情真实,深沉自然,突破了花间词以绮丽腻滑笔调专写“妇人语”的风格,是宋初婉约派词的开山之作。
名家评价:沈际飞《草堂诗余续集》“七情所至,浅尝者说破,深尝者说不破。
破之浅,不破之深。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句妙。
”茅暎《词的》卷一:“绝无皇帝气。
可人,可人。
”谭复堂:“前半阙濡染大笔。
”王壬秋:“词之妙处、亦别是一般滋味。
”刘永济《词论》:“纯作情语,比托情景中为难工也。
此类佳者,如:李后主‘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陈延焯《词则·大稚集》卷一:“哀感顽艳,只说不出。
”《云韶集》卷一:“凄凉况味,欲言难言,滴滴是泪。
”王阁运《湘绮楼词选》前编:“词之妙处,亦别是一般滋味。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后闽仅十八字,而肠回心倒,一片凄异之音,伤心人固别有怀抱。
”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上半阅言所处之寂寞。
下半例满腹离怨,无语可以形容,故朴直说出。
“别是”句,尤为沉痛。
盖亡国君之滋味,实尽人世悲苦之滋味无可与比者。
故曰:‘别是一般’。
此二首表面似春秋闺怨之词,因不敢明抒已情,而托之闺人离思也。
”俞平伯《读词偶得》:“其实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六字之中,已摄尽凄婉之神矣。
”《唐宋词选释》“虽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凄凉的气象,却融会全篇,如起笔“无言独上西楼”一句,已摄尽凄婉的神情,‘别是一番滋味’,也是离愁。
剪不断,理还乱,还可形状,这却说不出,是更深一层的写法。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词写别愁,凄惋已极。
李煜诗词赏析
李煜诗词赏析
哎呀,说起李煜,那可真是个让人感慨万千的人物!他的诗词,就
像一把钥匙,能打开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那扇门。
你想想看,“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这一句,难道不像是
李煜在对着岁月长叹吗?就好比我们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时候,回忆起
过去的点点滴滴,那种无奈和惆怅,是不是一下子就涌上心头啦?
再瞧瞧“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这难道不是他在对着曾经
的繁华发出的悲叹吗?就好像我们曾经拥有的美好,如今已经面目全非,能不让人伤心吗?
李煜的诗词,很多时候都充满了一种无法言说的哀愁。
比如说“问
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愁绪啊,像滚滚东流的江水,滔滔不绝,怎么都停不下来。
这像不像我们在遭遇重大挫折时,心里
的烦恼和痛苦一波接着一波,根本无法停止?
他在诗词里倾诉着自己的家国之痛,爱情之伤。
就像一个迷失在黑
暗中的孩子,找不到回家的路。
我觉得啊,李煜的诗词之所以能打动我们,就是因为他把那些最真挚、最深刻的情感毫无保留地展现了出来。
让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仿
佛能触摸到他那颗破碎的心,感受到他的痛苦和无奈。
他的诗词,是
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散发着迷人的光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煜诗词赏析(二)1、《长相思•一重山》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赏析:此词句句写思妇“秋怨”,“秋怨”二字却深藏不露。
该词对思妇的外貌、形象、神态、表情未作任何描摹,而是侧重于表现出她的眼中之景,以折现其胸中之情,用笔极其空灵。
《长相思•一重山》是李煜前期作品。
后主李煜的前期作品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这个时期的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
但其仍有一些抒发悲愁情绪的作品,没有后期复杂的情感,只是通过写词即兴抒发内心的情感,《长相思•一重山》便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译文:一重又一重,重重叠叠的山啊。
山是那么远,天是那么高,烟云水气又冷又寒,可我的思念像火焰般的枫叶那样。
菊花开了又落了,日子一天天过去。
塞北的大雁在高空振翅南飞,思念的人却还没有回来。
悠悠明月照在帘子上,随风飘飘然。
2、《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澹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
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赏析:词的上片写主人公信步闲情、伤春感怀的情形,下片写主人公感慨春去、无以自慰的悲愁情怀。
这首词多用白描手法,质朴无华,淡雅疏朗,含蓄悠远。
此词通过作者暮春夜晚漫步时所见的景色,表达了词人起伏扬抑的伤春、相思情怀。
全词以清景无限来烘托、暗示人物情感的变化,营造出一种深婉优美的意境。
“遥夜”交待时间,夜色未深,但也入夜有一段时间了。
所行之地是“亭皋”,城郊有宅舍亭台的地方。
词人在“信步”上着一个“闲”字,点染出一幅随意举步、漫不经心的样子。
“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是无理之语。
按说“清明才过”,春光正好,词人却已经“伤春暮”了,看来“闲信步”当含有排遣内心某种积郁的用意。
上片最后两句是词人耳目所见,刚刚听到几点雨声,却被春风挡住而听不到了。
天上的月亮因积有云层而朦胧不明。
这两句写景,清新淡雅而又流转自然。
过片谓这时虽说已过了桃杏盛开的花期,但余香依稀可闻。
人为淡月、微云、阵阵清风、数点微雨和依稀可闻到的桃杏花香的美景所感染,那“伤春暮”的情怀暂时退却了。
此处白描手法运用得当。
下片二、三句词意陡转。
词人遐想联翩之际,听到近处有妇女荡秋千的轻声笑语,她们说些什么听不清楚,但不断传来的莺语,对他来说是一番诱惑。
结尾两句,写词人因意中人不在身边,以致常常魂牵梦萦。
今夜出来漫步,便有可能出于排遣对意中人的相思之苦。
举天地之大,竟无一处可以安排作者的愁绪,由此可见其徬徨、感伤与苦闷的程度之深。
此词写景鲜明,抒情真挚,语言浅近,读来委婉动人,艺术上确有不凡之处。
3、《望江南•多少恨》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赏析:这首记梦小词,是李煜降宋被囚后的作品。
词人以词调名本意回忆江南旧游,抒写了梦中重温旧时游娱生活的欢乐和梦醒之后的悲恨,以梦中的乐景抒写现实生活中的哀情,表达对故国繁华的追恋,抒发亡国之痛。
全词语白意真,直叙深情,一气呵成,是一首情辞俱佳的小词。
“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以梦中的乐景抒写现实生活中的哀情。
游乐时环境的优美,景色的绮丽,倾注了诗人对往昔生活的无限深情。
这首小词,“深哀浅貌,短语长情”,在艺术上达到高峰。
“以梦写醒”、“以乐写愁”、“以少胜多”的高妙手法,使这首小词获得耐人寻味的艺术生命。
4、《望江南•多少泪》多少泪,断脸复横颐。
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
肠断更无疑。
赏析:正面写悲。
通过描写词人思国流泪的情形,表达词人对故国的追恋,抒发亡国之痛。
全词描摹细致,语言直朴,有直入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5、《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
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赏析:此词当是李煜描写自己与小周后幽会之情景。
这首词意思很好懂,但意境却值得好好品味。
幽期密约,选在了一个花朦胧、月朦胧、雾朦胧,美好而又神秘的晚上。
一想到好不容易才挨到元宵,终于要和情郎见面,又是兴奋又是紧张,胸中不免小鹿儿乱撞。
时刻到了,尽管放轻脚步,还是觉得脚步声如同山响,心都提到嗓门口儿了,鬼机灵地,干脆脱下金丝绣鞋,用手提了;只穿着丝袜,迅速下了台阶,一溜烟跑到画堂南畔。
在一开头,词人就营造出一个朦胧浪漫的意境:在一个薄雾轻笼、花明月黯的夜晚,一个美丽的少女从自己的寝宫里溜出来,手里提着金缕鞋,只穿着袜子的小脚丫儿踩在落满花瓣的台阶上,悄悄地向自己爱人的身边走去。
而在后半阙中,一句“一晌偎人颤”,将少女紧张、娇羞的心态描写得淋漓尽致。
最后一句:“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以少女的口吻说出心思来,让人怦然心动。
至于如何的怜法,就请各位朋友尽情去想像吧。
从这首词看,李煜是如何擅长写人物。
他以白描手法,认真细致地描摹人物的行动、情态和语言,毫无雕饰和做作。
只凭画面和形象,便做成了艺术品。
李煜的这首词,极俚,极真,也极动人,用浅显的语言呈现出深远的意境,虽无意于感人,而能动人情思,达到了王国维所说“专作情语而绝妙”的境地。
6、《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
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
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
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赏析:此词描写幽欢,当是李煜描写自己与小周后幽会之情景,可与《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一起对比来看。
一个是以女子为视角,写女子偷偷去见情郎的紧张而又期待的心态,一个是以男子为视角,写男子去女子的居所偷会,小心翼翼却又着急相见,带着欣赏的眼光看女子的神态举动。
整首词前后情景连贯,明快活泼而又不失含蓄。
7、《菩萨蛮•铜簧韵脆锵寒竹》铜簧韵脆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
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
雨云深绣户,未便谐衷素。
宴罢又成空,魂迷春梦中赏析:此词描写的是男女眉目传情表达爱意的情景,大胆直白,形象生动。
上片实写男女主人公乐中调情的情景;下片虚写作者欢会之后内心的空虚和感伤。
既有眉目传情的瞬间,又有亲近不得的遗憾。
虚实交替,点面结合,使得整首词直接而又不至于太过露骨。
虽是写偷欢传情,却能做到戛然而止,乐而不淫。
8、《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赏析:此词上片写南唐曾有的繁华,不曾经历过战乱的侵扰,是以写景来歌颂与礼赞作者心中的祖国;下片以写实的笔法描写出这三千里山河的美丽国家顷刻覆亡,写出国破的惨状与凄情。
全词由建国写到亡国,极盛转而极衰,极喜而后极悲,看似只是平平无奇的写实,却饱含了对故国的留恋与亡国的悔恨之意。
9、《清平乐•别来春半》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赏析:这首词写的是离愁别恨。
乾德四年(966),李煜弟从善入宋不得归。
他思弟深苦,遂作此词。
词并未拘泥与此一情,而是虚笔点染,描绘出一种扩大的感情境界与氛围。
词的开篇,点明事由与季节。
为什么在春意正浓.春光明媚之时,却说“触目柔肠断”呢?原是“别来”之阴影笼罩了一切,触目之景还是“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砌下”“还满”写出落花之多.伫立之久,表现了词人无限哀伤的情怀和形象。
过片紧承“别来”二字,“雁来音信无凭”既是景象的转换,也是情感深入,谓雁能传书,但是雁来人不来,雁归人不归,徒增愁恨。
“路遥归梦难成”又翻进一层,为所怀念之人设想,语意奇特,委婉之至。
结尾二句以远接天涯.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愁别恨,形象生动,贴切自然;在语法上一波三折,在语意上一唱三叹,顿挫有致,情韵俱生。
10、《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开,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赏析:后主早期作品。
描写了夜宴歌舞的盛况。
上片写歌舞夜宴的盛大场面。
嫔娥们晚妆登场,明艳照人,鱼贯而入。
精美的乐器不断弹奏出优美的《霓裳羽衣舞》曲调,悠扬的乐声传至远方水天相接处。
宫中香料的香气随着风飘散,作者有些醉了,兴奋得依着曲调在栏杆上打着节拍.到此,夜宴的盛况呼之欲出.结尾不放烛花却让马蹄踏着月色前进,文人的雅致冲淡了前面奢华的盛况,使整首词进入了一个抒情而又韵味十足的境地而又显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