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中的历史

合集下载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历史和地理性内容的教学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历史和地理性内容的教学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历史和地理性内容的教学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之一,其中历史和地理性内容对学生的思维、情感和价值观具有重要影响。

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将历史和地理知识融入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地理观,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是我们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探索的问题。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是人类经验、智慧和文明的结晶。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了解祖国的光荣历史和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历史也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进程的深刻认识,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历史性内容来引导学生认识民族精神、纪律和传统美德,让学生体会历史人物的伟大品格和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地理是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地理学科,它关注人类社会在地球表面的空间分布和利用。

地理知识是了解世界的工具,也是认识国家、社会和自己家乡的基础。

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学生可以了解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和脆弱性,增强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地理也涉及到不同地域的文化、历史和经济发展,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地域的特色和差异,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通过融入历史和地理性内容,我们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地理观,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环境的关爱,让他们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我们也要注意教学方式的合理性和效果性,通过生动、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他们在活泼的教学氛围中学习、思考和成长。

通过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地理观,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是我们教师肩负的重要使命,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共同努力的方向。

希望我们能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成效不断提高,让学生在品德与社会课的学习中,成长为有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公民。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历史和地理性内容的教学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历史和地理性内容的教学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历史和地理性内容的教学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涵盖了历史、地理、公民教育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在这门课程中,历史和地理性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它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处的时空背景,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下面我们来分别探讨一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历史和地理性内容的教学。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历史性内容的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老师可以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展示历史图片、参观历史场所等方式,帮助学生感受历史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历史性内容的教学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老师可以通过教学案例、历史事件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对当代社会和个人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珍惜和尊重。

地理是研究地球和人类在地球上活动的科学,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地理性内容的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了解和运用能力。

老师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地图导引、地理模型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地理基本知识,了解地球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点。

地理性内容的教学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地球责任感。

老师可以通过环保活动、地理问题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和关注地球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对地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在教学实践中,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历史和地理性内容教学应当注重以下几点:一是注重生活联系。

历史和地理性内容教学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感受到历史和地理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是注重教学方法。

历史和地理性内容教学应当多样化,注重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和方法,如故事讲解、图片展示、实地考察、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是注重跨学科整合。

历史和地理性内容教学应当与其他学科内容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学科间知识的联结,提高学生对历史和地理的综合认识和理解能力。

四是注重实践体验。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历史和地理性内容的教学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历史和地理性内容的教学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历史和地理性内容的教学小学生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学习历史和地理的内容,是为了让他们了解世界的发展历程和地理环境,培养他们对于历史和地理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荣誉感。

以下是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历史和地理性内容的教学的2000字中文文章:一、历史与地理教育的重要性历史和地理作为两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小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了解国家的传统文化和历史,培养对于国家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通过学习地理,学生可以了解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了解世界各地的地理位置和资源分布,培养对于环境的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历史和地理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判断力、思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的提高。

二、历史与地理教育的内容1.历史教育内容:(1)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包括中华文化的传统和发展、中国古代的历史事件和文明成就等;(2)了解世界的历史事件,包括世界各地的古代文明、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等;(3)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包括中国古代的圣贤和名人、世界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和历史事件等;(4)了解历史地理知识,包括古代的地理环境和资源分布,历史地名的地理位置等。

2.地理教育内容:(1)了解世界各地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2)了解世界各地的地理位置,包括各国的地理位置和相对位置;(3)了解世界各地的资源分布,包括各国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4)了解环境保护和地理信息,包括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利用地理信息的方法等。

三、历史与地理教育的教学方法1.采用故事教学法。

历史故事和地理故事是小学生学习历史和地理的重要内容,通过故事的讲解,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2.采用实地教学法。

历史和地理都是需要实地参观和实地考察的学科,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参观,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和地理的魅力。

浅谈《品德与社会》学科中历史、地理题材的教学

浅谈《品德与社会》学科中历史、地理题材的教学

浅谈《品德与社会》学科中历史、地理题材的教学——市骨干教师培训稿件旅顺口区水师营中心小学张艳萍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品德与社会学老师普遍都认为历史、地理类的教材很难教学。

因为这种题材的教材涉及的内容广泛,话题零散,知识点多,没有完整脉络和情节,如果我们对课程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不到位,就会出现把品德与社会课就某一个知识点变成支离破碎的历史课、地理课讲座或说教的思想品德课的现象。

其次,很多老师在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感觉时间精力不够,教学设计脱离学生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引发学生兴趣,学生的体验和感悟不深,教学效果低下。

再次,在课堂教学前,因为学生准备不充分,就会出现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教学活动就是讲解“历史故事”“地理知识”,学生的参与学习的方式主要还是“听讲式”“记忆式”,当教师为历史激情飞扬的时候,学生依然是冷静面对,很难产生情感共鸣。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理解这门课程的性质,准确地解读教材,上好这种类型的课呢?一、明确课程的性质很多老师认为品德与社会教材的历史、地理部分涉及的内容广、话题散、知识点多、散、小、没有体系,没有完整脉络和情节,不知道怎样讲?教学的时候以教材提供的内容为主,见图讲图,见字读字,在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上依然是“教”教材,把教材中的地理、历史当作知识来教,试图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系统知识,并按照掌握知识的多少、深浅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导致地理、历史知识与品德目标的割裂。

也就是说,教师没有把握住品德课程标准的精髓。

虽然采用了一些花哨的教学活动、教学方法,但其精神内核没有改变,教师仍然力求把知识讲得多、全、细,做到面面俱到,规范完整,生怕有一点知识上的疏漏,同时也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全面系统地掌握,把地理、历史等知识为品德发展服务的教学目标忘得一干二净。

我们来看一下课程的性质,课程标准给我们做了这样的表述:“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浅谈《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历史题材的教学

浅谈《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历史题材的教学
倡导生活化 的科学教育
辽宁省盘 锦 市盘 山县甜水 学校
小学科学 教育提倡关注 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 来的探究兴趣和 需要 , 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 的方式学习科学 ,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在 教学 中怎样实现生活化昵?现 做如下 思考和 实践 。 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科学教 学应 以探究为核 心,注重让学生亲身经 历一个科学探究 的过程 , 科学教师可 以通过设计生活情境 ,通过调动学生 已有生活经验激发思维,使课
三 、 生 活化 的课 外活 动
关注的一个地方, 在操场上游戏学 习, 学生不但没有感到这是一种作业的负担 , 都欣然圆满完成了任务。 生活化的课外活动 既巩 固扩展了学生在课 堂上 所学的知识,又有利 于培 养学生的动手 能力 , 提高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 ,培养创新精神 。 四、匠心独堰 .布置生活化的课 外作业 激发学生们课外探究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大 的动力。只有学生对于 你布置的作业有兴趣了, 他们才会积极地参与到课外的探究活动中。 如在教学 《 混 合》的时候,我们在课堂上混合的都是一些固体 ,课要结束时,我就问学生们: 如果把两种不同的液体混合起来会怎么样啊?不同的混合顺序会产生怎么样的结 果呢?这就把学生的兴趣调动 了起来 ,然后顺其 自然地让学生们 回家 自己实验。 不同的顺序看到 了不同的结果 ,学生们课外探究的兴趣就更浓了。 总之既让科学 教学走 进学生 的生活 ,让 学生感 受到生活 中到处 是科学、 科学就在 自己的身边 , 又让学生体会到学好科学在生活中的用处是那么 的广泛 , 从而对周 围世界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探 究欲,产生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形 成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 习惯 ,获得真正的长足发展 。
里面扔石块 ,为什么水会流 出来 ?让学生说说其 中的原因,继而引出空气占据 空间 的概念 。往满杯水 中放 小石子 ,放得越多,溢 出的水就会越多,很多学生 都碰到过类似 的事情 ,但学生并没有认真 的去思考其 中的原因,把它搬到课堂 上 以后 ,一下子成为 了学 生关注 的焦 点。又如 ,在 《 溶解》一课教学中,老 师 提出: “ 我是昨天熬夜 了非常 困,想冲一杯咖啡。你们能不能帮老师想一个 办 法,让老师快一 点喝到咖啡啊 ?”冲咖啡对学生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一听到 能够为老师献计献策更 是来劲 了,学生 马上能联系 自己的生活实际,给教师献 上 了计策来 : “ 用筷子不停 的搅拌 能够使 咖啡快一点溶解在水里 。” “ 用热水 来泡溶解起来 也很快 的。”、 “ 冲水后将盖子盖起来用力的晃动 ” “ 把咖啡放 进水里 ,然后再用两个杯子倒来倒去 。”从这样的生活情景出发然后再引入到 新课的教学中 ,学生有了前面 生活化情境的引导,学生并没有感到科学是那么 深不可测而是和他们非常的亲近,对实验设计也就非常的感兴趣 了。 = 、生活化的探究材料 学 生进 行科学探究 必然要借助一定 的探 究材料,这是实现儿童 科学探究 过程 的必要条件 。小学科 学课 的探 究材料包括可供观察 、探究的所有信息材料 和实物材料 。如课本 、图册 、课外读物 、媒体信息 、儿童生活 中的所见所闻和 熟悉 的物 品、周围的环境 、实验仪器、电教媒体材料等等 。 在教学 中 ,教师尽量 采用贴近学生 生活的实验材料 ,一般情 况下我很少 提供给 学生们,而是由学生们 自行从家中去收集 。大家可能觉得我这样做舍近 求远 了。可是我认 为,学生们 自 行 从家中带的器材虽然没有学校里 的规范、标 准 ,但对 学生来说比较亲切,不存 在陌生的感觉 。学 生生活 中的牛奶盒、可乐 瓶 、生 日蛋糕 的泡沫 盒等等都是教师们进 行科 学探 究实验 的好材料 。比如 比如 教学 《 声音 的产 生》的时候,提供给 学生生活 中一些材料 ,比如学生 的浆料直 尺,纸 张等 常见的材料,要求学生想 各种办法使它们 发出声音来 。学生根据 自 己的生活经验 会想 出各种各样 的办法来 ,使直尺等物体发出声音来 。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历史教育观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历史教育观
意识 和能力 。
类带 来 的苦难 ,热爱 和平 ( 7 六. )。此 外 ,四 、五 、六 三 个 板块还 有不 少 内容 涉及历史 知识 或历史 学习视角 ,如 了 解家 乡 的优 秀人 物 ,向他 们学 习 ( 3);知 道 台湾是我 四. 国不 可 分 割 的 一 部 分 ,祖 国 的领 土 神 圣 不 可 侵 犯 ( . 五 1 );初 步 了解 环 境恶 化 、人 口急 剧增 长 、资源 匮乏是 当 今世 界面 临的共 同问题 ,理解 人与 自然 、人 与人和谐共 存
知道 我 国是一个统 一 的多 民族 国家 ,了解 不 同民族 的生 活
习 惯 和 风 土 人 情 ,理 解 和 尊 重 不 同 民 族 的 文 化 ,增 进 民族
综合课 程 ,它 涵盖 了历史 、地 理 、经济 、伦理 、文化 、 民 族 、民俗 、政 治 、法律 等诸多 领域 ,历 史教育 在其 中 占据
感 受 和 体 会 , 注重 在 “ ”上 放 大 、 “ ”上 串 通 、 点 线
“ ” 上 周 到 ,但 不 要 求 系 统 掌 握 历 史 知 识 ; 强 调 借 助 历 面 史 知 识 加 深 对 当今 社 会 生 活 的 认 识 。 依 据 课 程 标 准 ,各
了历史 教育 内容 ,如 :知道我 国是有几 千年历史 的文 明古 国,感受 中华 民族对世 界文明 的重大贡献 ,萌发 民族 自豪 感和 自信 心 ( 3 五. );知道 近代 以来列 强对 中 国的侵略 给 中国人 民带来 的屈辱和 危害 ,知道 中国人 民 ,尤 其是 中国
祖 国 建 设 的伟 大 成 就 ,知 道 世 界 历 史 发 展 的 一 些 重 要 知 识
的重 要 ,体 会 “ 类 只有 一 个 地 球 ” 的含 义 ( 6 人 六. )等

《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历史题材”的教学策略探索

《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历史题材”的教学策略探索
为塑造上。我们的教学设计思路 是从面 到点最后 再 回到 面 的教学方法。教学时先从整体 面入手 , 讲清 楚面 的内容 , 让 学生明 白面的主要 内容是什么 ; 然后再 细化到点 ( 这个点 可
以是一件事 或一个人 ) , 让学生 明白这 个点在整 个面上起 的
掌握复杂灵活 的历史知识 , 这 是辩证历 史唯 物主义 的要求 ,
教学 中, 用情感铺路, 和 孩 子 们 一起 , 打 造 通 往 历 史 的 直
通 车。
历史是一 面镜子 , 告诉 孩 子们 什么是历 史 , 什么是 不能
忘却 的记忆 。
手段 , 学生在学 习之后 , 会对这段 历史有 一个大 体的感悟 和
( 2 ) 体现学生情感的 N曲线波动 ( 也 就是实现两次情感
的抑扬 ) 。从教学事件 的陈述上 和学生进行 对话 , 使学生从 对历史事件 了解 的缺乏 到对 历史 事件有 一 定 的 了解 , 情 感
体验。做出他们 自己独 到 的分析 和见 解 , 教师 要把 思考 和 选择的权力归还给 学生 , 鼓 励他 们进 行个 性化 的理 解 与创
造, 为他们最终形 成 自己的品德发展和行为塑造服务 。
上达到一定 的共 鸣 , 实现 学生 第一 次情 感 抑扬 。再 对历 史 事件进行冷静 的分 析 , 让 学 生产 生 的共 鸣 的情 感 变成他 们 理性 的思考 , 师生共 同对发 生 的历史事 , 使 学生 的情
感再次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 实现学生二 次情感抑扬。
( 2 ) 用细节来感动人 。进行历史题 材的教学 , 光靠 教材 里的文字与图片资料 , 不论教师 如何 发挥 , 都无 法拉进 学生 与历史的距 离 , 况 且教 材编 写者 本 身也不 是让 教师 仅仅 利 用教科书进行授课 。因此 , 教 师在授 课前 必须 要有 充 足的 课前准备 , 充分 发掘 生活 中的历史 故事 , 从 学生 周边 的人 、 事、 生活 m发 , 结合 教材 呈 现 的内容 , 才能 更加 贴近 学 生 的 生活 。教师让学生 准备 有关 学 习材 料 的同时 , 自己也应 去 收集更多的资料来作为对 教材 内容 的补充 。课 本上呈 现 的 是面向学生的历史 细 节 , 我们 教师 要通过 搜 集资料 了解 更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历史和地理性内容的教学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历史和地理性内容的教学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历史和地理性内容的教学品德与社会课是小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其中的历史和地理性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学习历史和地理,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国家和世界的发展历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如何有效地教授小学生历史和地理性内容,是每一位品德与社会课老师都需要认真思考和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历史与地理教学的重要性历史和地理是品德与社会课的重要内容,它们不仅仅是一堆过去的事实和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地理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历史和地理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国家和世界的发展历程,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历史与地理教学的原则1. 生活化原则历史和地理教学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教材以及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能够理解历史的变革和地理环境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

2. 系统性原则历史和地理教学必须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不能简单地讲述一些历史事件和地理知识,而应该通过系统的设计,让学生形成对历史和地理的整体观念。

3. 适度原则历史和地理教学的内容应适度,不但应当包括国家的发展历程和地理环境,也应当包括一些小故事、小事件,以及一些地方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国家和世界。

三、如何教授历史内容1. 教学内容设计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应该注重历史的发展过程和历史人物的功绩,让学生了解到历史的发展是由一系列事件和人物所共同构成的。

应该适当引入一些历史故事和历史事件,让学生能够通过这些故事和事件更加生动地领会历史的变革和历史人物的伟大。

2. 教学方法选择在教学方法选择上,可以采用讲授、讨论、实践等多种方法。

通过朗读历史故事、讨论历史事件、观看历史纪录片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生动地领会历史的发展过程,增加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

与历史亲密接触 令课堂更加精彩——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历史题材的有效运用

与历史亲密接触 令课堂更加精彩——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历史题材的有效运用

到了历史再现 的效果。课 堂上 , 从博学善思的孔子、 司马迁, 到一身
正气虎门销烟的林则徐 ; 从狼牙 山五壮士到董存瑞、 邱少云……一
个个活生生的历史人物鲜活起来 , 通过角色扮演让孩子们 以自己独 特的眼光来理解历史人物 , 增强爱 国情怀。
22 巧扣历史人物, . 激起使命感和责任感
的宝贵。随后老师又告诉大家 : 近期 , 日本右翼分子篡改历史教科 书, 极力掩盖和否认他们在南京大屠杀中犯 下的罪行, 还把所 有近 代侵华战争都归咎于中国 , 意歪曲历 史事实……此 时学生纷纷 肆 慷慨 陈词 , 诉说 内心的愤怒 , “ 表示 勿忘国耻 ” 的决心 。李奶奶不仅
现实感。教师在讲述历史的生命叙事过程中 , 力求为学生寻找与现
■ 教学园 地
与 历史亲密接触
令课堂更加精彩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 中历 史题材的有效运用
李 雨
( 州市 实验 小学 温
中图分类号 : 2 . G6 31 文献标识码 : A
浙 江 ・ 州 350 ) 温 2 0 0
文章编号: 6 2 7 9 ( 0 9 2 — 0 — 2 1 7 — 8 4 2 0 )9 1 0 0
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中鉴古知今 , 把过去时态的历史转变为现在进行 时态的历史。教学时, 教师 只有创设一定的历史情境 , 让学 生如 临 其境、 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 , 才能达到以史动人、 以史育人的效果。
21角色扮演让历史人物重现 .
在执教《 历史名人》 一课之后 , 在班里开展“ 我心中的历史明星”
从那段历史 中想象并体味 日本侵略者制造的南京大屠 杀对 中国人 民造成的伤害 , 让生 活在优越条件下 的孩子体会战争的残酷与和平

浅谈《品德与社会》中历史知识的教学

浅谈《品德与社会》中历史知识的教学

浅谈《品德与社会》中历史知识的教学禄口小学朱万成历史知识在小学五、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也是教师在教学中普遍觉得棘手的教学点之一,其主要问题归结为两大方面:一是教什么。

《品德与社会》中的历史知识点散而多。

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2课《我们为祖先而骄傲(上)》为例,教材中共编写了41种材料,其中文字材科19种、图片材料20种、图表材料2种,真让老师有一种“云深不知处”的感觉;再加上教师自身的历史知识储备不足,自感不能准确把历史知识教给学生;二是怎么教。

如何对这些知识进行定位,准确、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作为《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师首先应当领悟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安排历史知识的真正用意,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

仔细研读一下《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我们不难发现,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安排历史知识的真正目的不在于让学生掌握多少历史知识、通晓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而是要立足于品德教育,将历史内容的学习作为一个桥梁,其最终目的是发挥历史特有的道德教育价值,让儿童通过对历史的感悟和体验、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师必须准确把握这一核心理念,才能将《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的历史知识教学落在实处。

如何有效地在《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的历史知识部分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呢?笔者认为,一定要理解以下三句话:㈠、“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

教材中丰富多彩的素材是“花”,想要在有限的课时内用完、用好,难度是非常大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吃透教材,定准目标,有选择、有重点地选好、用好教材资料,寻找“根”之所在。

寻“根”而上,教师对教材中某些必要的知识点专心研究,把稳重心,有的放矢,所谓“知识点散”、“教师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也就化繁为简、迎刃而解了。

㈡、教材是“活性因子”。

作为教师,要明白鲁洁教授所说的教材是“活性因子”这句话,“活”在哪里?笔者认为至少包含三个方面内容:⑴、要理解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的内在价值,不能被素材的表象所局限,教学仅停留在一些文字、图片所反映的知识层面,而要对其内涵进行深度开发,挖掘出他的德育价值,使“死”教材“活”起来,焕发出生命光彩,发挥其“造血功能”(鲁洁语)。

第一章-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的发展历程

第一章-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的发展历程

13
(五)我国现阶段的道德及社会学科课程
国家2001年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 要(试行)》,构建了以综合课程为主的 小学阶段课程,其中就有品德与社会(1-2 年级,包括了自然的一部分内容)、品德 与社会(3-6年级)。
2021/3/10
14
2021/3/10
15
第二节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创设
品 德 课 程 隐 形 品德教育强调 化 , 历 史 、 地 实践,历史、 理 课 程 显 性 化 。 地理课程强调
知识。
2021/3/10
1966-1981年
品德教育和 社会性教育 都强调政治 性。
11
(四)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的道德及社会学科课程
国家教委制定九年义务教育学校道德及社会学科课程(五四制)
认识周 围社会
Hale Waihona Puke 认识 祖国认识 世界2021/3/10
20
三、“思想品德”与“社会”学科教材教法情况 分析
经验与问题并存
课程目标
意在全面实施素 质教育,促进学 生身心的全面发 展,但在具体实 践中,却存在偏 重知识目标而忽 视非认知目标的 倾向。
2021/3/10
课程内容
力图进行内容的科 学选择、编排,利 于学生素质的全面 发展,但在诸多关 系的把握上,存在 较多问题。
2、1899年,吴县陆基创办崇辨蒙学与苏州,分甲乙两班。设国 文、算学、历史、地理学科一教甲班。开始出现历史、地理的 名称。
3、清末,《钦定小学堂章程》(1902)规定:每学年都要开设 修身、史学和舆地等科,并规定课时。1904年颁布的《奏定初
等小学堂章程》和《奏定高等小学堂章程》规定每学年开设修 身、读经讲经、历史、地理学科,并规定了不同年级各科的主 要内容。

《品德与社会》历史题材教学的问翘与对策

《品德与社会》历史题材教学的问翘与对策

续教学设计陷入 “ 重点解读历史信息 , 传
输历史知识 ,顺 带激发爱 国主义情感” 的
误区里 , 导致 学生 的课 堂 关 注 点 集 中 在知
及 流失 的 痛惜之情 , 对野蛮的战争 和侵略
智慧 、 阅历 、 经验等传授给下一代 , 儿童 使
在感悟历史真实、 听历史声音的过程中 倾 真正理解历 史 , 理解人生 的意义 , 善心 完 智, 确定正确的生活方式 。全 日制义务教 《
息 变 得 丰 满 生 动 、 和 易 懂 , 予 历 史 题 亲 赋
材向现实生活转变的第二次生命 , 就显得
尤 为 重要 。
破 解 策 略 : 近 学 生 生 活 实 际 . 化 贴 活 历 史 文本 信 息 儿 童 的生 活 经 验 是 进 行 品 德 教 学 的
即可 , 但如果教 师对 此不理解 , 如何 取舍 教 学素材——是 全盘接 受还是适 度
【 文章编号 】 5— 8921)7 一 0 098(020A 4
0 3 2 03 -0
通过 比较 ,我们不难发现 B教 师制
定教学 目标 的最大亮 点在于 : 在牢牢立足 历史知识 的基 础上 ,重点激发学 生的情
感 — — 对 中华 民 族 伟 大 文 化 遗 产 被 毁 灭
对于儿童来说 , 历史是进行品德 教育 最生动的教材之一 。因为 , 历史作 为一 门 人文学科 ,异常注重把人类积 累的思想 、
程标 准的基础上 , 这样制定该课 的教学 目 标 :1 ( )对 比了解圆明园昔 日的辉煌和 圆 明园的毁灭过程 , 知道近代以来世界列强 对中国的侵 略给中国人 民带来 的屈辱和 危害 , 明白“ 落后就要挨打” 的道理。 2激 ()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历史和地理性内容的教学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历史和地理性内容的教学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历史和地理性内容的教学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历史和地理性内容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为小学生的第一批接受社会教育的群体,他们的思想觉悟和价值观念的形成将直接影响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

教育者们越来越注重小学生对历史和地理的学习,希望通过这些内容的传授,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情感,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心。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有限,如何让他们理解历史事件和地理现象成为教师们面临的挑战。

本文将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特点、历史内容和地理内容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等方面入手,探讨如何有效地教授小学生历史和地理性内容,并通过案例分析和教学效果评估,总结出一些可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为未来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1.2 目的和意义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其中历史和地理性内容在课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历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过去的事件和演变过程,从而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和文化认同。

而地理教育则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各种自然与人文环境,培养他们对地球的保护意识和地理空间的感知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历史和地理性内容的教学方法和效果,进一步挖掘这两门学科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对课程的分析和案例研究,总结历史和地理内容在小学课程中的特点和应用方法,为教师提供实际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本文也将展望未来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历史和地理性内容教学的发展方向,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知识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乐于探究的习惯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这些努力,有望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3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指的是小学生,在探究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历史和地理性内容教学效果、教学策略和方法以及未来展望时,我们需要关注的主要对象就是小学生。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对历史和地理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以及课程的理解和掌握能力等方面都会对教学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让鲜活的历史走进儿童心灵——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历史题材内容教学方法初探

让鲜活的历史走进儿童心灵——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历史题材内容教学方法初探
・思 想政 治 与德 育 ・
2 [ 1 1 . 口 新课 稚 导 学
品德 与社会》 教学 中历史题材 内容教学方法初 探
江苏省 南京 市浦 口外国语 学校 陈桂 萍
小学 《 品德与社会》 历史题材 的教 学 内容呈 现的都是历 史人 物、 历史事件 、 历 史场 景 , 与孩 子 眼 中的现实 生 活有一 定的距离 , 如果教 师处 理不 当 , 难免 使得 课 堂 出现 抽象 、 乏 这也使 得教材对 历史 事件 的叙 述有 所缺 失。 因此 , 学生 对
历史事件 的基础上去 研究 历史 细节 , 和活 化 的“ 历 史人 ” 进 行对话 。所 以, 在历史题材的 品德 教学 中 , 要 把教学 内容 与 学生 的生活进行 对接 , 让 他们 在亲 身 的实践 探究 活动 中联
其最终 目的是发挥 历史特 有 的道 德教 育价 值 , 让 儿童通 过 对历史 的感悟 、 体验 、 实践等 活动 , 形成基 本的道德 观 、 价值
中 国将 翻开 崭 新 的一 页 , 又会迎来 一个 崭新 的天地 ; 从 天 安
科, 纯粹是读资料 , 没 有 自己 的理解 ; 二 是让 学生 掌 握认识 历史文化名人 的方法 ; 三 是 在 班 级 里 可 以 引 导 学 生 去 了解 有关孔 子的故事 , 从 生 动 的故 事情 节 中体 会孔 子 的为人 以 及思想 ; 四是可 以针对孔子 的言行做 一些常 规积 累 , 并联 系 生活实际 , 思考孔 子 格言 的实 际指 导作 用 。做 好 以上这 些 铺垫, 再加上教师创设 的开放 式 的交 流形式 , 那 么课上 学生 的交流就会 水到渠 成 , 他们 的认 识 是 内化 的, 是 互补 的 , 是 深刻的 , 教师 和学生就容 易产生共 鸣 , 对 孔子 的认识也 会更 深刻 、 更 丰富 。 四、 探 寻历史事件 在讲授《 鸦 片的背后 》 一课 中 , 对林 则 徐虎 门销烟 这一 历史 事件 的理 解 是重 点 , 首 先播 放 1 7世 纪欧 洲 的工 业革 命 。再播放《 林则徐》 电影的相关 画面 : 官兵 吸食鸦 片, 战斗 力削弱 , 白银 大量外流 , 银荒 日重 ; 人 民吸食 鸦 片 , 导致 家破

《品德与社会》历史题材课文的有关背景知识与教学要点介绍

《品德与社会》历史题材课文的有关背景知识与教学要点介绍

《品德与社会》历史题材课文的有关背景知识与教学要点介绍萧山教研室韩永平2003年5月,我有幸参加了浙江省的小学《品德与社会》五下年级的教材编写,当时的任务是编写涉及历史内容的课文,主编预设的单元是《中华五千年》,由《江山如此多娇》《圆明园的故事》《国耻墙的哭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等4篇课文组成,编写依据是课程标准和专家解读(高峡的内容解读)。

下面汇报我对课标中有关历史题材内容要求的理解及编写思路。

一、对课程标准有关融合历史题材内容要求的解读《课程标准》中有关融合历史题材内容教学的具体要求主要体现在《内容标准》“我是中国人”板块中的下面三点上,内容表述为:3. 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萌发自豪感和自信心。

4.知道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知道中国人民,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救亡图存的抗争事例,爱戴革命先辈,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5. 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

细读上述内容不难发现,从历史的角度说,第3点是指我国的古代史。

从“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一句中理解,这里的古代不含远古时代,而是指夏朝以来到鸦片战争之前的那段历史。

打开这浩瀚的历史长卷,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古代无数领先于世界的发明创造和灿烂的文学艺术,勾画了中华文明发展的轨迹,生动地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使每一个中国人都引以为自豪。

所以中国古代史是一部辉煌灿烂的文明史。

第4点是指我国的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到1949年建国的那段历史。

1840年开始,英、法、美、俄等帝国主义国家,不断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了一个又一个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也使中国人民饱受了巨大的灾难和屈辱。

但中华民族是伟大英勇的民族,从来不屈于任何外来势力的欺压。

为了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自由幸福,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不屈的反抗和艰苦卓绝的斗争,……。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知识归纳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知识归纳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知识归纳《品德与社会》是小学二年级的必修课程之一,全书难度适中,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分析力等认知能力。

下面是本册书的知识点总结。

1. 红色革命学生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可以了解到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中的英勇表现和伟大成就,激发爱国之情。

2. 学雷锋,爱劳动本节课主要传达了雷锋精神,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研究中要关注他人需要,乐于助人。

3. 骑自行车本单元通过研究自行车骑行的技巧和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防护意识。

同时,也引导学生珍爱环境、合理利用资源。

4. 战国时期的列国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战国时期列国的基本情况和政治体制,为后续历史学科的研究打下基础。

5. 中秋节本节课主要传递中秋节的相关知识,同时也抒发中华民族的文化情感,增强家庭亲情,培养孝敬父母、关爱家人的情操。

6. 漂亮的市场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市场文化和市场经济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市场意识和创业精神,同时也探究中小企业的生存之道和发展趋势。

7. 用眼睛保护眼睛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和实践,学生可以深刻认识到眼睛的重要性,并掌握有效的保护眼睛方法和技巧。

8. 走进图书馆本单元主要讲解了图书馆的基本知识和分级阅读法,引导学生爱好阅读,提高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9. 谈谈我的家乡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了解到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风土人情,唤起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10. 乘风破浪本单元主要讲解了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展示了不同的英雄形象,带领学生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人文精神。

通过以上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可以扩展知识面,增强自身素质,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也可以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为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穿越历史 导航生活——浅谈品德与社会课中历史题材的教学

穿越历史 导航生活——浅谈品德与社会课中历史题材的教学
史 人物 、 历史 事件 , 折 射 了 我 国 以 及 世 界 各 国 悠 久 的 历 史、 灿 烂 的文 化 。这 部 分 内容 虽 然 没 有 系 统 、 完 整 的历 史 事件 发 展 脉 络 , 但 作 为一 个 道 德 培 养 的 桥 梁 , 其 最 终 目的 是发挥历 史与文化特 有的道德 教育价值 , 让 儿 童 通 过 对 历史的感悟和体验 , 通过 参与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
的“ 时空隧道”
的教学 , 不 应 成 为死 板 的 知识 点 , 而应 呈 现 给学 生一 个 个 康 成 长 。
鲜活灵动的生命 , 一段段 精彩纷呈的故事 , 一 曲 曲荡 气 回
肠 的 赞 歌 。于 是 , 蕴 含 人 类 经 验 的 历 史 已成 为 联 系 过 去 、 现 在 以及 未 来 的 穿 越 “ 通 道” , 学 生在穿越 中学史 、 懂史 ,
的 历 史 内容 应 该 是 生 活 化 的历 史 。 引 导 学 生“ 穿越” 在 历
丽细节 。 每一个情感 因素 , 围 绕 目标 , 准 确 地 设 计 一 系列
活动 , 把 自己对 于 教 学 、 对于生活 、 对于历史 、 对 于人 生 的 每 一 份感 悟传 递 给 学 生 , 让历史人物可感化 、 历 史 事 件故
Pf ima  ̄ Sc h o ol Te a c h n g Res ea r c h
穿 毯 历 史 导 航 生 活
浅谈 品 德 与社 会 课 中历 史题 材 的教 学
江 苏 苏 州 市 相 城 区黄 桥 实验 小 学 冯 美 虹
近年 来 , “ 穿越” 一 词 因为 “ 穿越 小说” “ 穿越影视” 作 品 的流 行 吸 引 了无 数 未 成 年 人 成 为 “ 穿越迷 ” , 穿 越时空 , 到 另 一 个 时代 , 在 这 个 时 空 展 开 一 系 列 活 动 。作 为 品 德 与社 会课 的老师 , 怎样引导学 生准确“ 穿越 ” 在 历 史 和 现 实 生活之 间, 在“ 穿越 ” 中感悟更多古 典与现代 的真 、 善、 美, 在“ 穿 越” 中快 速 、 全面地成 长起来 , 是 一 项 很 有 意 义 的工 作 。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历史和地理性内容的教学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历史和地理性内容的教学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历史和地理性内容的教学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阶段的重要一环,其中历史和地理的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一
部分。

历史和地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是引领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人类文明
的重要窗口,也是培养学生地理、历史素养,增强国民历史文化自信心的有效途径。

历史课程涉及从人类社会出现至今的事件、人物、文化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讲述,展
现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
应选择与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相适应的历史知识进行讲解,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
史思维能力,帮助学生了解和感受历史文物、文化和人物的内涵与价值。

地理课程主要涉及地球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方面,通过讲述,展现地
球的风貌、人文景观和资源分布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认识地球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从
而树立爱护地球的理念。

在地理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地理思维,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自然规律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环境保
护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历史和地理的教学也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与学生实际生活和经历的
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建立深刻的认知和理解。

通过开展各种有趣的历史和地理活动,例如拓展游学、实地考察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和地理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
趣和主动性。

总而言之,历史和地理教学是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保证它们的有效、有趣、富有启发性和深度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和地球自然
环境,更好地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培养爱国情感,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个人发展都将有着
积极的推动作用。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历史和地理性内容的教学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历史和地理性内容的教学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历史和地理性内容的教学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之一,其中历史和地理性内容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通过历史和地理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社会的演变和地域的特点,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下面将从历史和地理两个方面来探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内容。

历史性内容的教学是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历史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文化传统和重要事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在历史教学中,老师可以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观看历史纪录片、参观博物馆、进行历史事件模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地理性内容的教学也是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和地域特点,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地理素养。

在地理教学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制作地理实物模型、开展地域特点调研等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地理知识的魅力,加深他们对地理的理解和认识。

历史和地理性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历史和地理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能力在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社会责任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可以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更加自信、积极和乐于奉献。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历史和地理性内容教学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实践操作。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希望未来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可以更加注重历史和地理性内容的整合和创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

【最后陈述总结,呼吁大家一起关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历史和地理性内容教学,勉励学生在这个课程中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和成长。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重大历史事件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重大历史事件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重大历史事件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亲自指挥监督虎门销烟,销毁鸦片的行动进行了二十多天。

1800年至1840年40年中,英国走私到中国的鸦片就有40多万箱。

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定了历史上丧权辱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此后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俄国等列强先后强迫中国政府签定了一千多个不平等条约。

1841年5月30日,三元里一带的乡民和广州的工人抗击英兵,三元里抗英是一次中国人民自发组织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战斗。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疯狂抢夺圆明园的珍宝,搬不动的被打的粉碎,最后火烧圆明园,大火烧了三天三夜。

坐落在北京的圆明园总面积约350公顷,它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精美壮观的皇家园林,也是世界闻名的博物馆、艺术馆,被西方人誉为“万园之园”。

清朝末年,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掀起了一场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

洋务派精心打造的北洋舰队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灭。

1894年,日本对我国发动了侵略战争,史称“甲午战争”。

黄海海战中邓世昌(吾辈从军为国,早置生死于度外。

)和舰上20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

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上书皇帝,提出变法主张。

1898年,新法开始实施,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史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1901年清政府与十一国列强在北京签定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中国赔偿白银4亿5千万两,外国军队可以驻扎在北京等12个重要地区。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秋瑾(jĭn)(1875—1907),1907年被清军抓捕,英勇就义。

“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漂泊我无家。

”是她的著名诗句。

1931年,日本侵略军入侵中国领土,他们在我国的土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狂妄叫嚣要在三月内灭亡中国。

(日军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实行“抢光、杀光、烧光”的“三光”政策)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发动“九. 一八”事变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了解一些我国 历史常识,知道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民 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了解影响我国发展的重 大历史事件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初步了解影响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事件, 知道不同环境下人们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 惯,懂得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之间相互尊重、 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
《品德与社会》中的历史
同课异构
《鸦片战争》
《鸦片的背后》
交流内容
课程设置中的“历史” 课标中的“历史” 教材中的“历史” 教学中的“历史”
一、课程设置中的“历史”
1. 小学历史教学的“历史” 1904年,清政府颁布“学制”,建立近代学校,将历史列为中小学必 修课程,规定小学讲授乡土历史和中国历史,中学讲授中外历史; 改革开放初期在小学单独设置历史、地理等学科;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小学五六年级开设社会课,涵盖历史和地理内 容的学习。 2002年新课改后,小学中高年段设置品德与社会课。内含历史题材的 教学。 2. 历史学习的重要性 个人而言:“学史可以明智”。 政府管理者而言,历史是促进国家团结、增强民众自豪感的手段。 社会发展而言:公民的培养
三、教材中的“历史”
五上 第四单元:我们都 是炎黄子孙 11、让我们来寻根 12、我们为祖先而骄傲(上) 13、我们为祖先而骄傲(下) 14、大好河山任我游 8、鸦片的背后 9、中山陵前 10、南湖游船 11、李奶妈身上的伤痕 12、筑起血肉长城 13、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五下
第三单元:走出深 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灾难(上)
主要 内容
五下第四单元:走出深重的灾难(下) 11、李奶妈身上的伤痕 12、筑起血肉长城 13、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中的历史 内容特点
特点1:神似而形不似。散点与系统 特点2:高度浓缩。 特点3:生活中的历史与学科中的历史。
四、教学中的“历史”
“不会上、不想上、上不好”
初中
七上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3课:华夏之祖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1课:鸦片战争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第8课:辛亥革命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趣 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第12课: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第15课:“宁为战列鬼,不作亡国奴” 第16课:血肉筑长城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 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 发展的综合课程。……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品德和规则教育,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历史与文化、国情 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生命与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 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家乡、珍视祖国的历 史与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尊 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开放的 国际视野。
以“我们的国家”主题为例
2.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 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5.了解我国曾经发生过的地震、洪水等重大自然灾害…… 9.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掌握应有的历史常 识,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10.知道近代我国遭受过列强的侵略以及中华民族的抗争 史…… 11.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 取得的成就,加深对社会主义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热爱。
发轫于20世纪60年代的新历史运动代表者 Fenton 主张历史教学应以探究为本,即不仅要传 授历史事实和人物知识,还要让学生理解概念和 通则,培养一种批判反思的习惯。按照这一观点, 学校历史必须强调分析和解释而非灌输和记忆, 而且应当建立在对各种原始证据作出严谨的衡量 和判断的基础上,这种批判性思维的训练使学生 能够独立反思并做出理性的判断。
历史知识是政治能力的准备。如果一个人不具备历史知识 和史实探究的能力,就不能可能成为一个知识渊博、有识别 力的、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公民。 ——《美国历史标准》
有人认为,系统学习国家的过去以及历史上的大事,可 以促进年轻人的社会——学生良好品德以及社会性的发展。
二、课标中的“历史”
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
仅是兴趣学习吗?
历史教学的任务
有学者提出: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便是帮助 学生运用有效的技能复制活生生的历史故事,并 在其中蕴涵生存、生活与生命的道理,获取真实 的社会理解和社会行动力能。 美国的历史教学标准:历史知识是政治能力 的准备。如果一个人不具备历史知识和史实探究 的能力,就不能可能成为一个知识渊博、有识别 力的、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公民。
历史教学的两个维度
领域一:对社会历史的关注。 领域二:强调政治史 领域三:对科学和技术史的学习 领域四:经济史 领域五:文化史 第一类型:按年代顺序思维 第二类型:历史理解 第三类型:历史分析和解释 第四类型:历史研究能力 第五类型:历史问题的分析和决策能力
维度一:历史知识
维度二:历史思维
该掌握哪些历史知识?
这些领域中历史知识学习,可能由于我们习 惯上把历史看得严肃,加之对权威的信奉,国家 统治的需要,我们所选取的内容过于“显赫”、 过于宏大。 常常忽略不同生活背景的人们、普通民众的 历史生活,因此,对历史的学习还应该包括对一 般人的成就、希望、梦想以及他们的失败的了解。 而且,还应着眼于促进包含在像宗教、哲学、艺 术、音乐这些领域内的重要观念和价值观的形成。
五下
第四单元:走出深 重的灾难(下)
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上下册 历史题材教学内容罗列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中的历史 内容特点
特点1:神似而形不似。散点与系统 特点2:高度浓缩。
年段
小学
五上第四单元: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11、让我们来寻根 12、我们为祖先而骄傲(上) 13、我们为祖先而骄傲(下) 14、大好河山任我游 五下:第三单元:走出深重的灾难(上) 8、鸦片的背后 9、中山陵前 10、南湖游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