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厂房改建的红坊创意园

合集下载

上海红坊创意园案例详解

上海红坊创意园案例详解
上海红坊创意园
1957年
1989年(城市产业转型) 2004年
2005年
上海钢铁十厂
厂房废弃闲置10余年 上海市经委首批 上海城市雕塑艺术 推出了红坊在内 中心落成揭幕 的17个创意产 业聚集区
国际文化时尚社区,钢铁厂的优雅重生
【案例概况】 红坊位于淮海西路(570-588号)核心地段,与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融为一体,处长宁、徐汇、静安三区交界地带。总占地约 50000平方米(75亩),总建筑面积约45000平方米,改建于上钢十厂,现今成为了一个综合文化中心和上海的新文化地标之一。 【案例特色】 整旧如旧的同时融入艺术细节,将旧厂房特有的宏大空间、工业建筑的大桁架结构等特点与现代艺术相结合; 大片中央绿地,非常注重公共性与开放性,定期举办各类面向大众的交流活动; 空间上,注重建筑单体内部与外部的交通和联系; 一系列智能化办公设施。
1号会议室面积:100平米,建议可容纳量:60人 周一~周四 RMB8000/天(8小时) 周五~周日 RMB10000/天(8小时) 2号会议室面积:60平米,建议可容纳量:30人 周一~周四 RMB5000/天(8小时) 周五~周日 RMB6000/天(8小时)
经营效益:
• 红坊已吸引了80多家有影响力的国内外创意企业入驻, 其中70%为外资文化企业,包括全球著名广告公司李
活动场地 展览场地
会议室
租赁价格
周一~周四 RMB80000/天(24小时) 周五~周日 RMB100000/天(24小时)
按标准展位(9平米/个,可容纳100个展位以上) RMB5000/天/展位(8小时) 15天展览:RMB500000(包含布、撤展时间) 30天展览:RMB700000(包含布、撤展时间) 60天展览:RMB900000(包含布、撤展时间)

上海旧厂房更新案例:红坊创意产业园

上海旧厂房更新案例:红坊创意产业园

厅、西餐厅等餐饮类业态。 • 商务配套:面积1.54万m2,占比33%,业态构成为:城市雕塑
艺术中心6280m2,民生现代美术馆4000m2,大型展厅 2800m2,画廊1400m2,手工作坊900m2。 • 此外,中央绿地面积约1万m2,园区绿化率50%。
办公
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展厅,并配 套展馆书店、咖啡厅、教育培训、 工作室、行政办公、服务设施
多功能厅
展览中心
咖啡馆、中西餐厅,精致、有小资情调。
占比
• 以商务办公为主导的产业类园区的办 公占比一般>50%,可达到70~80%。
• 以商业休闲为主导的商业类社区的办 公占比仅为20~30%。
服装服饰、艺术品、家居用品、特色日用品, 装修精致,主题鲜明,中高档定位。
书店,体验馆,微型影院、剧场商,务影院剧场的
规模结合自身形态。
上海旧厂房更新案例:红坊创意产业园
民生现代美术馆
办公
文化、艺术相关 的办公,画廊、
展馆
办公和文化艺 术培训学校
画廊、办公、工 作室、配套休闲
艺术工作室、设计办公 室、配套休闲、餐饮
业态构成 • 商务办公:建筑面积2.9万m2,占比63%,主要为多层厂房。 • 商业配套:建筑面积1800m2,占比4%,主要为酒吧、咖啡
其他 25%
文化艺术 8%
医疗器械 8% 生物医药 8%
广告设计 17%
时尚设计 17%
建筑设计 17%
租金
(元/m2/天)
办公 6-8
商业 13-15
物业费 0.67
上海旧厂房更新案例:产品模式总结
分类 商务办公
商业配套 商务配套
细分
精致餐饮 创意零售 文化休闲 时尚娱乐

旧厂房如何“蜕变”为文化创意产业园?4大案例解读改造借鉴要点

旧厂房如何“蜕变”为文化创意产业园?4大案例解读改造借鉴要点

旧厂房如何“蜕变”为文化创意产业园?4大案例解读改造借鉴要点如何把废弃旧厂房改造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延伸出商业功能?在改造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本文从改造背景、构思与策划、规划布局、建设运营4大要点,解读北京方家胡同46号、成都东郊记忆、上海同乐坊、上海1933老场坊的成功改造方法,为改造型项目提供思路借鉴。

1北京方家胡同46号文化创意提升产值与品牌改造背景方家胡同46号以“创意带动文化经济发展,推动文化、旅游、商业结合,建立品牌集聚区”来定位,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在将旧有厂房改造并保护历史文化的同时,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同时在建设过程中,以点带面扩大方家胡同为特色商业街区的影响力。

构思与策划a、整体构思:旧厂房注入文化创意,丰富旅游内涵方家胡同46号院为胡同里的旧厂房注入了文化创意元素,为创意产业发展增加了空间资源,真正将传统文化资源与产业资源有机结合。

除了扩大雍和宫、国子监地区的文化旅游范围外,更进一步地丰富了旅游内涵。

园区组成包含现代化特色的小剧场、猜火车电影主题文化沙龙、经济型酒店、文创企业、影视动漫基地、设计展示空间、特色小店、视听艺术中心和相关配套餐厅、咖啡厅等。

▼b、改建策略:整体园区结构不变,保留部分工厂遗留楼宇整体园区结构和氛围不变,保留部分有特色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工厂的历史遗存楼宇,突出历史建筑特色,如水磨石工艺的墙面等。

通过对园区中心三栋主要建筑的改造,将旧有建筑特色保留,利用色彩和线条的结构展现现代感,实现建筑的历史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规划布局a、空间布局整体园区为综合式园区,整体业态包含小剧场、电影文化沙龙、影视动漫制作基地、经济型酒店、设计展示空间、文化创意企业、配套餐饮等,同时为园区企业服务并提供良好氛围,园区中央还设计了公共活动空间。

▼b、节点展示建筑设计:红盒子似的剧场保留原旧厂房的主体结构,巨大的红色垂直钢条从四面向中心辐射,直线在表面形成轻微的凹凸感。

废旧工厂改造文化创意产业园,收入过亿不是梦!

废旧工厂改造文化创意产业园,收入过亿不是梦!

废旧⼯⼚改造⽂化创意产业园,收⼊过亿不是梦!⼀半收⼊过亿,北京⽯景⼭⽂创园更是在早年就做到了收⼊收⼊随着⽂化引领战略的实施,⽂化创意产业项⽬已“遍地开花”。

近年昆明21个⽂创产业园就有近⼀半收⼊过亿超1100亿!想要做⽂化创意产业项⽬?但是在如今这个⼨⼟⼨⾦的社会,⽂创园场地哪⾥来?⿎励旧⼚房改造。

将废旧⼚房改造创意产业园,场地不就有了吗?回收利⽤,⼀举两近年来,⽼旧⼚区的发展受到了⾼度关注。

国家多个部门都发⽂,⿎励旧⼚房改造得!--⽂末获取:2020最新⼯⼚改造设计学习资料--01旧⼚房的价值区位⾓度城市版图在不断地扩⼤,那些曾经的旧⼯⼚所占⼟地现在成了城市中⼼区域⼨⼟⼨⾦的资源。

以上海为例,最初2005年的18个创意产业园中有16个是旧⼯⼚改造项⽬,分布于静安区、卢湾区、黄埔区、长宁区等城市中⼼区域。

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万⾥⽯⽂创园成本⾓度对旧⼚房的改造其成本相对低于重新建造的成本投⼊,如⼤跨型⼚房的改建成本⼀般会控制在总造价的10-20%。

⼯⼚改造的多功能社区中⼼环境⾓度现有的旧⼯⼚⼤多产能落后、设备陈旧、缺乏充分的环保⼿段,对城市环境造成不可逆的污染破坏。

⽽推倒重建也同样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和⼤量材料资源的消耗。

环境本⾝就是⼀种资源,因此循环利⽤旧⼯⼚也是对城市环境资源的保护⾏为。

Tonsley⼯业区改造的绿⾊可持续建筑⽂化⾓度⽼旧⼚房作为中国历史发展的遗存,是展现中国⼯业⽂化的重要窗⼝,也是延续城市⽂脉、拓展城市⽂化发展空间的重要载体。

在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动能换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城市更新转型的背景下,⽼旧⼚房成为盘活存量空间资源、建设新型城市⽂化空间、推动⽂化发展的有⼒抓⼿。

保留⼯业⽂化的西安复地⼤华193502⽂化创意产业园的价值概念⽂化创意产业园是⼀系列与⽂化关联的、产业规模集聚的特定地理区域,是具有鲜明⽂化形象并对外界产⽣⼀定吸引⼒的集⽣产、交易、休闲、居住为⼀体的多功能园区。

[上海红坊,营造文化新天地] 红坊文化

[上海红坊,营造文化新天地] 红坊文化
套的休闲空间,每年定期免费向公众开放颇具影响力的艺术展览。从开馆 海时尚艺术潮流新的栖息地。老厂房变身艺术中心 位于淮海西路 570
以来,这里已举办了很多知名艺术家的展览,如罗丹雕塑艺术展、吴永平 号的红坊文化艺术社区,占地 50000 平方米,其前身是始建于 1956 年的
的解构青花雕塑展、法国雕塑艺术作品展、波普教主安迪渥荷个展等等。 上钢十厂冷轧带钢厂厂房群。1995 年,曾是“我国窄带钢生产摇篮〞的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上海红坊,营造文化新天地] 红坊文化
致细腻在对比中浑然一体。2021 年,红坊被认定为我国工业遗产利用示 范区,并向全国推广。这座曾经辉煌而今废弃的老厂房,重新焕发出艺术
活力和时代精神,成为连续城市历史文脉的公共艺术殿堂。 据社区工 在上海淮海路西端林立的楼群中,有座带有深厚工业印记的创意园区,
第2页共2页
间弥生、村上隆、稀奇艺术、周铁海和孙文涛的限量版作品,更有炙手可 35 米的原废弃厂房,进行爱护性改造和功能重塑,改造成为上海城市雕
热的设计师和设计机构如杨明洁、谢东、屋里门外、大然设计、YAANG、 塑艺术中心。 在厂房改造过程中,本着城市工业遗产爱护与再利用的
侯正光的设计产品,以及来自法国、意大利、德国等地的知名艺术设计类 实践理念,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建筑原有结构、空间特征,并将混凝土、钢、
作人员介绍,占地约 20000 平方米的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是国内首个 高大的厂房、红色的砖墙、生锈的铁件制作的雕塑装置和铁质招牌字,到
也是最大规模的以雕塑为主题的公益性艺术展馆。其核心功能是以大型展 处渗透着工业原始的粗犷之美,这就是有名的红坊艺术社区。如今,在徐
示为主,同时引进各类画廊、艺术创作和艺术机构办公空间,以及与之配 家汇商圈和淮海路商圈两大时尚区域光环下的红坊,作为后来者已成为上

上海特色创意园区介绍

上海特色创意园区介绍
园区还留出如商务中心、休闲后街、咖啡吧等互动空间,使不同领域的 艺术工作者和各类时尚元素在这里互相碰撞,激发灵感和创意。
1
红坊概要
红坊
地 址 上海市淮海西路570号 2005年5月 形成时间 建筑面积
上海红坊
4.3万平方米,其中大型公共艺术展 厅8000平方米,商业办公配套设施 23000平方米 建造于1958年的上钢十厂的闲置厂 房, 建成了国内第一个生产冷弯型钢的车 间
文化
+
产业
=
增值
“统一策划、投资、建设、运营”的全过程专业化项目运作模式
47
寻求政府、企业、社会之间的平衡
推进以雕塑为核心的公共文化艺术的发展 树立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示范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落实上海市政府规划及相关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要求
原业主——稳定直接的经济 收入,企业转型
民族纺织工业建筑遗存。园区目前已有来自英国、法国、美国、瑞士、意大利、 澳大利亚、德国、日本、以色列、加拿大、新西兰、委内瑞拉等 14 个国家 和地区及国内十多个省市的 80 余户专家、学者入驻,是目前上海最具
规模和影响力的创意产业基地,是市府确定的 11 个特色文化街区之一。
园区以视觉艺术时尚创意为主题,以优良的服务和优美的环境吸引创意产 业的领军人物入驻。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工业建筑与绿色时尚艺术节、宝马
上海著名特色创意产业园区
上海的这些园区最大的特色就是都由工业企业的老旧厂房、仓库改建 而成,并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有建筑物的轮廓和布局,厚重的砖墙、林立的 管道、班驳的地面,充满了工业文明时代的沧桑韵味。 对建筑立面和内部装修进行改造,青砖、金属丝网、玻璃窗、帷幔和
木制条型饰板等装饰元素的使用,使改造后的建筑既有历史感又有时尚感。

红坊创意园

红坊创意园

红坊创意园区红坊改建于上钢十厂原轧钢厂的厂房,利用老工业建筑的钢筋铁骨,将厂房的高大空间、框架结构等特点与现代建筑艺术相结合,使新旧空间互相结合、流动、自然过度,将红坊打造成为了一个综合文化中心。

红坊以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为主体,并有多功能会议区、大型活动及艺术展览场馆、多功能创意场地等灵活的空间应用。

先说一个概念,那便是LOFT。

在牛津词典上,对此是这样解释的:在屋顶之下、存放东西的阁楼。

接着延伸的解释是:由旧工厂或旧仓库改造而成的,少有内墙隔断的高挑开敞的空间。

上述两种含义它们产生的语境是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更准确点说来便是纽约曼哈顿的SOHO区。

在那里,一批贫穷但富有创造力的艺术家,把一些空间巨大、光线充足的废旧厂房、破败仓库廉价地租用下来,并将其改造成富有艺术气息的生活空间及工作场所,开创了LOFT风格。

随后,时光不断流转,曾经只是贫穷的艺术家们居住的城市阁楼,摇身一变成为了美国中产阶级的时髦的生活方式,又推而广之,在全球蔓延开来,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潮流,这样,我们将看到大洋彼岸的苏荷区(SOHO)。

在苏荷区中,有着全世界最集中也是最大规模的帕拉第奥式或意大利风格的仓库、厂房,也有着全世界最大的铸铁建筑保护区。

那里,艺术新锐风起云涌,其中不乏现代艺术史上的大师级人物;沃霍、李奇斯坦、劳森柏格、约翰斯等。

鼎盛时期,百分之三十以上的纽约艺术家都居住于此,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师流连于GREENE街的铸铁红房、BELGIANBLOCK街的室外消防楼梯,还有各具特色的堵堵涂鸦老墙,充满了商业头脑的画商们,更是在那里纷纷开设起画廊,后来,其中一些画廊在全世界范围里获得了它们广泛的知名度。

追逐利益是资本的永恒的特性,那么,苏荷区成为一个艺术与商业有着高度融合的区域,便与资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具有前瞻性的资本,不仅让苏荷区成为全球不同社会等级男女纷纷朝拜的圣坛,同时,早在上世纪70年代,它便以自己的方式,辟通了走向创意园区的一条路径。

红梅文创园案例

红梅文创园案例

红梅文创园案例今天来给你唠唠红梅文创园这个超酷的案例。

红梅文创园啊,就像是一颗被重新打磨的宝石,以前可能就是块有点黯淡的石头,现在可不得了。

先说说它的出身吧。

它以前是老红梅味精厂的旧址,你想啊,那时候是充满工业气息的老厂房,到处都是机器轰鸣和大烟囱冒烟的景象。

但是呢,时代在变,这个老厂房就像是个退休的老工人,不能就这么被遗忘啊。

于是乎,有一帮超有创意的家伙就盯上了这个地方。

他们想着,把这里改造成文创园肯定超棒。

刚开始,大家可能都有点怀疑,这老厂房能整出啥新鲜玩意儿?可等改造开始后,就像变魔术一样。

厂房那些粗笨的建筑结构,在设计师的眼里可都是宝。

他们保留了很多原来的工业元素,像大厂房的框架、老管道啥的,然后再加入一些现代的设计理念。

比如说,原来的大车间变成了超级有艺术感的展厅,那些老管道刷上五颜六色的漆,瞬间就有了后现代的感觉,就好像老厂房穿上了潮牌衣服。

里面入驻的商家也是五花八门。

有超酷的设计师工作室,那些设计师就像一群魔法师,在这个充满历史感的空间里,创造出各种各样时尚又独特的设计作品。

还有一些特色的咖啡店,你坐在里面,一边喝着香浓的咖啡,一边看着周围保留下来的老工业遗迹,那种新旧交融的感觉,真的很奇妙。

就像是在时光隧道里喝咖啡,一边是现代的小资情调,一边是往昔的工业记忆。

而且啊,红梅文创园还经常举办各种活动。

什么艺术展览啦,创意集市啦。

艺术展览上,能看到那些先锋的艺术家们把自己脑洞大开的作品摆出来,从超现实主义的绘画到奇奇怪怪但又超级有趣的雕塑,每次去看都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异次元世界。

创意集市就更热闹了,各种手艺人摆着自己精心制作的小玩意儿,有手工制作的精美首饰,也有充满创意的小摆件,就像走进了一个宝藏小天地,每走一步都能发现惊喜。

这红梅文创园可不仅仅是个商业场所,它更像是一个城市的文化新地标。

它把过去的工业历史和现代的文化创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就像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无论是年轻人来这里寻找潮流的灵感,还是老年人来这里回味过去的岁月,都能在这个地方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工厂旧改 城市更新案例

工厂旧改 城市更新案例

工厂旧改城市更新案例工厂旧改(或称城市更新)是指通过对工厂及其周边环境进行改造和升级,以适应城市发展需求和提升城市形象。

下面列举了10个符合题目要求的工厂旧改案例。

1. 上海1933老场坊旧改:上海1933老场坊是一座具有历史价值的老工厂建筑,经过旧改后成为了集文化创意、艺术展览和时尚商业于一体的创意产业园区。

2. 北京798艺术区:北京798艺术区是原北京电子器材总厂旧址,通过旧改后成为了一个集艺术展览、设计工作室、创意企业和咖啡馆于一体的时尚艺术区。

3. 广州红砖厂创意园:广州红砖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红砖工厂,经过旧改后成为了一个集设计工作室、音乐演出和创意市集于一体的创意产业园区。

4. 成都东郊记忆:成都东郊记忆是一座老旧的钢厂,经过旧改后成为了一个集艺术展览、创意办公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文化创意园区。

5. 武汉光谷历史街区:武汉光谷历史街区是一片保存完好的老厂房聚集地,经过旧改后成为了一个集创业孵化、文创产业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创意园区。

6. 深圳华侨城创意园:深圳华侨城创意园是一座旧的纺织厂,经过旧改后成为了一个集创意办公、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于一体的创意产业园区。

7. 南京中华门创意园:南京中华门创意园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机车厂,经过旧改后成为了一个集设计工作室、艺术展览和时尚店铺于一体的创意园区。

8. 青岛栈桥创意园:青岛栈桥创意园是一座老旧的造船厂,经过旧改后成为了一个集设计工作室、艺术展览和创意餐饮于一体的创意产业园区。

9. 杭州西湖创意园:杭州西湖创意园是一片保存完好的旧工厂建筑,经过旧改后成为了一个集创意办公、设计工作室和时尚购物于一体的创意园区。

10. 天津大沽口创意园:天津大沽口创意园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老厂房聚集地,经过旧改后成为了一个集文化创意、艺术展览和创新创业于一体的创意产业园区。

这些工厂旧改案例充分展示了如何通过对老工厂建筑的改造和升级,将其打造成为集文化创意、艺术展览和创意产业于一体的创意园区,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老厂房变身新空间——崂山爱设计文化创意产业园

老厂房变身新空间——崂山爱设计文化创意产业园

老厂房变身新空间
Laoshan Love Design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Park ——崂山爱设计文化创意产业园
078
079
◎撰文/摄影 徐帅
沿着崂山路向东,海边有不少小湾,崂山区崂山路18号乙,就是其中一个。

这里的青岛麒麟食品厂老厂房,经过几年的改造,一个原始工业风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已初具规模。

这里,以设计为亮点,以设计师为群体,
老厂房成了他们展示艺术的空间。

崂山爱设计文化创意产业园位于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街道,西南毗邻大海,占地面积28亩左右,建筑面积约20000平方米左右,园区设有文化市集区、美术馆区、艺术策展区等多个共享空间。

整个园区为原始工业风,以设计为亮点,老车间改为艺术空间,被爬山虎覆盖的老宿舍改为餐厅茶室,养殖池改为会议中心。

080
爱设计文化创意产业园,一切都触手可及。

081。

上海红坊和号桥建筑改造案例考察

上海红坊和号桥建筑改造案例考察

整个园区由7栋建筑构成,在房屋构成方面没 有做大动作,基本上保持了原来旳布局。在设 计中,没有一味追求建筑面积,而是更多地在 其中设置了大量室内、半室内和外部公共空间。 因为进入到园区旳业主都是室内设计、雕塑等 艺术设计类客户,所以尽量地提供交流旳平台 和丰富旳公共空间,让人有足够旳空间和机会 交流变得非常主要。
8号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面图
整个8号桥由7栋房子构成,在房子旳二层, 设计师以桥作为连接,连通了每一栋房子,也 使得人与人之间旳沟通有了一种最佳旳平台。 整个园区一共有四座桥,每座桥旳造型均不同, 极富工业感旳铁桥是在厂房原来旳设施上扩展 旳。有着绿色“门”字造型旳天桥,是一种放 大版旳8号桥旳logo,非常当代。
上海红坊与8号桥 建筑改造案例
上海旳艺术创意园区---红坊
红坊位于淮海西路(570—588号)关键地段,与上海 城市雕塑艺术中心融为一体,南邻淮海西路、徐家汇 商业中心,西靠虹桥CBD商务区和新华路历史风貌保护 区。 _ 红坊改建于上钢十厂原轧钢厂厂房,利用老工 业建筑旳钢筋铁骨,将厂房旳高大空间、框架构造等 特点与当代建筑艺术相结合,既传承了老建筑与生俱 来旳历史肌理,保护其原生态感,又作乐通风、安全、 友好旳细节处理,使新旧空间相互结合、流动、自然 过分,打造成为了一种综合文化中心,以上海城市雕 塑艺术中心为主体,并有多功能会议区、大型活动及 艺术展览场馆、多功能创意场地等灵活旳空间应用。
谢谢欣赏
术旳供暖系统等一系列旳智能化办公设施均能
够到达4A写字楼旳原则。
红坊鸟瞰图
新旧旳对比
车间改造成了陈列馆
车间旳库房改成了艺术家旳创作室
用红砖和马赛克小瓷砖装扮旳外墙
红坊旳广场
上海杨树浦旧厂房将被改建成上海亚太设计中 心

上海红坊破题旧房新用

上海红坊破题旧房新用

中国建设报/2006年/2月/15日/第003版第一楼市上海红坊破题旧房新用中国楼市记者孙艳梅老厂房变身艺术中心2005年底,沉寂多年的原上钢十厂仓库前的绿地广场上,悄然摆放了数座或前卫或典雅的艺术雕塑,红砖厂房经过结构加固和修旧如旧的改造后,成为老工业与现代商务交融的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

日前在此举办的上海雕塑百年开馆大展,吸引来5万人次的观众,而与之相邻配套的红坊文化商务社区更成为传媒界、广告界、建筑设计界和艺术界踏勘办公的热点地区。

据负责上海城雕中心和红坊整体经营管理的鼎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培光介绍,与上海诸多业已成熟的工业遗址改建的商务楼宇一样,上海城雕艺术中心的红坊文化商务社区毫无例外的受到所有创意型企业的关注,但与其他工业厂房改建的办公楼有别的是,这是首个由上海市规划局直接推动,并将成为日后上海承办各类国际艺术大展的主场馆和商务中心。

由于工厂转型,这个位于上海中心城区淮海西路上的厂房及所在厂区已闲置多年。

基于政府立项的要求,在新一轮的城市规划调整中,厂房用地性质确定为公共文化用地,保留厂房改造更新,成为以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为核心的公共文化中心。

作为城雕艺术中心的配套商务中心,红坊在厂房改建和运营方案中,汲取国际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地-纽约、伦敦、巴黎、悉尼等地区的成熟经验,本着将其打造成与美国麻省当代美术馆、英国泰德、悉尼岩石区等齐名的目标,稳健展开对老工业厂区的改建。

红坊商务中心分为A、B、c三个区域,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商务办公面积1.1万平方米。

项目内另有2600平方米大型展示厅、1400平方米画廊和2000平方米酒吧、咖啡厅、西餐厅等休闲场所及1000平方米的手工作坊。

在设计上,公共区域和局部办公区域顶楼采用全透明玻璃屋顶,以营造一种阳光通透的效果。

在设施上,供暖系统和保温系统使用了法国节能新型材料。

红坊独特的商务软、硬件配套,为汇聚于此的商务精英创造了一个高效便捷、人情浓郁的工作环境,其配套设施设备均达到4A级写字楼水准。

旧厂房如何“蜕变”为文化创意产业园

旧厂房如何“蜕变”为文化创意产业园

旧厂房如何“蜕变”为文化创意产业园作者:祁世芳来源:《中国房地产·市场版》2015年第10期如何把废弃旧厂房改造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延伸出商业功能?在改造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本文从改造背景、构思与策划、规划布局、建设运营4大要点,解读北京方家胡同46号、成都东郊记忆、上海同乐坊、上海1933老场坊的成功改造方法,为改造型项目提供思路借鉴。

一、北京方家胡同46号——文化创意提升产值与品牌(一)改造背景方家胡同46号以“创意带动文化经济发展,推动文化、旅游、商业结合,建立品牌集聚区”来定位,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在将旧有厂房改造并保护历史文化的同时,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同时在建设过程中,以点带面扩大方家胡同为特色商业街区的影响力。

(二)构思与策划1.整体构思:旧厂房注入文化创意,丰富旅游内涵方家胡同46号院为胡同里的旧厂房注入了文化创意元素,为创意产业发展增加了空间资源,真正将传统文化资源与产业资源有机结合。

除了扩大雍和宫、国子监地区的文化旅游范围外,更进一步地丰富了旅游内涵。

园区组成包含现代化特色的小剧场、猜火车电影主题文化沙龙、经济型酒店、文创企业、影视动漫基地、设计展示空间、特色小店、视听艺术中心和相关配套餐厅、咖啡厅等。

2.改建策略:整体园区结构不变,保留部分工厂遗留楼宇整体园区结构和氛围不变,保留部分有特色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工厂的历史遗存楼宇,突出历史建筑特色,如水磨石工艺的墙面等。

通过对园区中心三栋主要建筑的改造,将旧有建筑特色保留,利用色彩和线条的结构展现现代感,实现建筑的历史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三)规划布局1.空间布局整体园区为综合式园区,整体业态包含小剧场、电影文化沙龙、影视动漫制作基地、经济型酒店、设计展示空间、文化创意企业、配套餐饮等,同时为园区企业服务并提供良好氛围,园区中央还设计了公共活动空间。

2.节点展示建筑设计:红盒子似的剧场保留原旧厂房的主体结构,巨大的红色垂直钢条从四面向中心辐射,直线在表面形成轻微的凹凸感。

上海红坊一个成功的文创产业聚集区

上海红坊一个成功的文创产业聚集区

上海红坊:一个k功的文创产业聚集区文水石闻际4>/-1S ■工红坊,又名新十钢红坊文化创意园,是由原上海第十钢铁厂 改造而来。

从2005年到2016年,它历经了由不同价值目标驱动引导 的两轮城市开发。

红坊项目的第一轮改造,源自上海市政府打造市 级文化地标的诉求,在以政府主导、多方协作的前提下,突破常规 地实现了以轻资产租赁为基础,由专业机构参与的再生模式,实现 了由工业厂区向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转变。

经过12年的运营,红 坊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地标,也带来了整个地块及周边土 地价值的迅速增长。

对于红坊项目带来的精神力量,不只是一个雕塑艺术中心或 者是一个艺术家群落那么简单,而是整个变化过程能够让更多的 人接受与参与公共社区的建设。

从一组钢铁厂房与仓库到一个艺术文化街坊,对工业建筑空 间的重复利用是红坊改造中的重要原则。

建筑的改造设计结合了 对原有结构的加固以及新功能的使用,综合采用插层、加建、房中 房等手段实现了适应展示与办公的新空间组合。

红砖被作为改造 中的主要材料与部分保留的结构构件,成为具有场地记忆的形式 语言。

为结束上钢十厂关停之后近十年的半废弃与无序使用的状 态,项目合理确定、植人符合工业遗产特征、价值以及城市发展对 该地块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预期的新使用功能和活动,以文化 艺术展览与创意设计为主,配合教育、休闲、办公等辅助功能。

在对现有工业建筑进行修复与价值再现之外,红坊的改造充 分利用了原来位于厂区中央的堆场用地,将其变成一片有着地形 起伏变化的城市草坪。

草坡之上兼具雕塑展陈与活动聚会的功 能,草坡之下又增加了商业配套,从此变废为宝,在空间与功能上 都满足了当地城市公共活动的需求。

红坊文化团队承担了整个厂区的保护与修复,也包括了项目 可行性研究、保护性再利用研究、施工及后期运营、城市公共互 动等多层次的内容。

其中由红坊提出的围绕文化与公共艺术主题 的核心很好地结合了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存量用地再用的需 求,同时实现了工业遗产保护与再生的目标,并达到一定程度上 经济、社会、文化效益之间的平衡与互补。

虹口区:精心打造1933老场坊创意产业园区

虹口区:精心打造1933老场坊创意产业园区

虹口区:精心打造1933老场坊创意产业园区1933老场坊创意产业集聚区项目,总体规划范围东至梧州路,西至四平路,南至九龙路、北至海伦路。

规划设及面积约20 .6万平方米。

该项目区域内工业建筑、里弄建筑、高层居住建筑、商业办公建筑和旅馆建筑应有尽有。

园区主体建设位于上海市虹口区沙泾路10号、29号,坐落于沙泾港、浦虹港两旁水系交汇处。

这两条水系在造型上呈“几”字形,整体处于虹口区商贸经济较为成熟的地区。

与虹口区人民政府、七浦路服装市场和四川北路商业带近在咫尺。

南临南外滩时尚圈,东临北外滩商业圈,西临四川北路商业带,北临鲁迅公园等,轨道交通4号线围绕而过,距海伦站不到600米。

无论在商业、人文、交通、还是在休闲娱乐都占据着绝对的地理优势。

追溯历史脚印,传承百年文化该创意产业集聚区项目主体建设将利用原上海工部局宰牲场建筑,建于1933年,约3.17万平方米,大楼空间布局奇特,外方内园,东南西北4栋建筑围成的四方形厂区与中间一座24边形的主楼通过楼梯相连。

整个建筑高低错落,廊道盘旋,设计精密宛如迷宫,却又次序分明,加工车间采用“无梁楼盖”,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技术。

由于自身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质,赋予了其独有的魅力。

在经历近百年的岁月洗礼后,仍向世人展示着曾经时代的烙印。

虹口区将秉承历史赋予的责任,在保留历史建筑特点的前提下,延续虹口区近百年的人文、建筑史,同时经过创造继续向人们和未来传递这种历史文化。

坐拥地利天时,再造脱胎换骨特有的地理位置,使1933老场坊不仅位处都市中枢地带,而且四周路环水绕。

恰逢新兴创意产业发展初期,政府和社会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关注,可谓是地利天时。

虹口区将全力打造上海新一代创意产业集聚区,结合经济发展状况,经过再造后,以全新的面貌“登台亮相”,最终使其成为上海乃至中国的城市新地标。

规划中的该聚焦区,历史遗留建筑将融入现代时尚,成为上海的新地标,总体规划定位,吸纳外滩18号的高档时尚、新天地的人气活力、田子方的艺术氛围,集创意体验与创意生产,融互动与灵感于一体,突出拉动创意经济发展,开拓创意消费市场,挖掘市场创意需求。

长宁周边旅游景点

长宁周边旅游景点

长宁周边旅游景点
长宁区周边有许多值得一游的旅游景点,以下是一些推荐:
1. 上海动物园:位于上海市西郊,拥有近600种珍稀动物,包括大熊猫、金丝猴等国内外珍稀物种。

这里是一个适合家庭游玩的地方,可以近距离观察各种动物。

2. 红坊创意园区:位于淮海西路,是由旧厂房改建而成的创意园区,保留了工业时代的特色建筑和开阔空间,现在是艺术展览和文化活动的聚集地。

3. 上海消防博物馆:这是一个展示消防历史和科技的专题博物馆,适合对消防文化感兴趣的游客参观。

此外,如果您愿意稍微远行一些,还可以前往蜀南竹海,位于宜宾长宁县,以其清新的空气和自然景观而闻名,是一个放松身心的好去处。

总的来说,在规划旅游行程时,建议提前查看各景点的开放时间和门票信息,以确保顺利游览。

同时,根据季节和天气选择合适的时间出行,可以让您的旅程更加愉快。

废弃厂区的景观再生--以上海红坊创意产业集聚区为例

废弃厂区的景观再生--以上海红坊创意产业集聚区为例

废弃厂区的景观再生--以上海红坊创意产业集聚区为例徐全【期刊名称】《园林》【年(卷),期】2016(000)008【总页数】6页(P44-49)【作者】徐全【作者单位】上海水石景观环境有限公司景观设计师【正文语种】中文图片说明1. 鸟瞰图2. 工业构建成为孩子们玩耍的聚集地近年来,由于高速的城市发展,在城市中心出现大量的旧工业区块及构筑物。

这些区域由于历史价值深远、城市文化底蕴浓厚、空间可塑性强等优势而转型为城市文化创意园区。

位于上海市长宁区淮海西路570号的原上钢十厂就是这样一处工业废弃厂区。

如今的上钢十厂摇身一变已成为全国知名的艺术文化社区——“红坊”,其成功的运营模式成为现代城市更新的典范。

不仅如此,本着园区开放性、公平性、包容性的特征,园区的开放空间更是担当起“城市客厅”的社会职能,接纳前来游憩的人群。

研究其景观空间的再生变得具有实践意义。

项目背景 2005年初,上海市城市雕塑委员会办公室及上海市规划管理局会同相关的社会人士与机构着手组建上海市城市雕塑艺术中心。

根据市规划部门的意见,上海市城市雕塑艺术中心计划建于原上钢十厂内的冷轧带钢厂厂房。

上海市城市雕塑艺术中心成功推出后,于2006年初,社会机构进一步建设开发上钢十厂的厂区区域,逐渐演变为今日的红坊创意产业集聚区。

功能分布整个红坊创意产业集聚区占地55 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6 000平方米。

废旧厂区的景观更新相对于普通的新建项目,具有更为灵活的建设容量。

为了保持整个园区总量平衡的规划要求,结合利用拆除旧厂房后形成的中心空地,利用景观再生的手法,规划设计一处中央绿地。

整个园区周边建筑围绕此中央绿地,形成一种强烈围合的空间关系,使整个园区的视觉中心落入中央绿地。

一期分为A、B、C区,其中A区用于艺术展览;B区用于艺术展览、创意办公及配套;C区用于创意办公及配套。

二期分为D、E、F、G区及三号楼,其中D区用于文化办公,E区用于文化办公,F区用于艺术展览及配套,G区用于艺术展览、办公及配套,三号楼用于艺术展览及创意办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坊,外表冷酷内心狂野长宁区淮海西路570号红坊创意园区C-6单元(近虹桥路)路过红坊时,常常有人和它擦肩而过,因为谁也不曾想到繁华高雅的淮海西路上居然奇迹般地伫立着一个巨大厂房。

这家厂房,50年前曾是万人炼钢厂———上钢十厂。

在那个年代,它因为创下了年产冷、热轧带钢40万吨的纪录而锻造了一段辉煌时光。

50年后,这个在产业结构调整下已渐渐褪色的厂房却华丽转身,因宏大而构思奇妙的空间和奢侈的中央绿地成为本城最新最IN的潮流地标。

各大品牌纷纷选择在这里做秀,第六届上海双年展也即将在这里举行。

在老厂房改建成风的今天,红坊能脱颖而出,归功于它“架子搭得好”,它利用老工业建筑的钢筋铁骨,将厂房的高大空间、框架结构等特点与现代建筑艺术相结合,既传承了老建筑与生俱来的历史肌理,保护其原生态感,又注重柔性艺术细节处理,使新旧空间互相自然过渡。

红坊是巨大的,总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呈U型,中间是大型中央绿地。

其中办公面积1.1万平方米,大型展示厅2600平方米,还有1400平方米画廊、2000平方酒吧等休闲场所,及1000平方米手工作坊。

面对如此大手笔的空间,红坊的改造却非常细腻。

比如将老厂房原本没有个性的灰色涂层一层层剔去,露出里面有年头的红砖。

但密密麻麻的爬山虎,却是刻意保留了。

一堵堵张扬大气的红墙间,居然留有一堵幽幽的青灰墙。

凑近青砖细瞧,每块上面都有印记:“古”、“福”、“CTU”等字样,顿时让人感到时间在其中缓缓流淌。

站在如今摆放着各国雕塑家作品,艺术气息浓郁的红坊,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当年冷轧厂800名工人和热轧厂四五百名工人壮观工作的情景。

可它今世也是有人气的,在法国设计师的设计下,B区一楼为艺术展厅,二楼、三楼却成了开放式办公区,有的办公区上方还有露台,大家可共享艺术话题。

这个浑然天成的时尚场所身价不菲,活动场地一天8万起价、办公区每平方米每天4~7元,让人感叹不愧是A级地区的A级身价。

B区一楼为艺术展厅,二楼、三楼却成了开放式办公区,有的办公区上方还有露台,大家可共享艺术话题。

在老厂房改建成风的当代上海,红坊创意园区能脱颖而出,归功于它“架子搭得好”。

红坊很大的,总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呈U型,中间是大型中央绿地。

红坊,没有M50的名气响!我是冲着画展去红坊的,没想到环境相当地小资;加上是上海的雕塑艺术中心,所以雕塑作品在场馆、广场、小巷随处可见,氛围也相当地艺术;更重要的是虽然数万平米的面积,安排却十分科学紧凑,逛起来不觉得累。

反正我觉得和M50一样红坊创意园区全称“新十钢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红坊,位于淮海西路。

红砖外墙,红坊就是这样得名。

生锈的铁件做雕塑装置和铁质招牌字,充满工业原始粗旷的美感。

四周很多小店,有卖艺术品的,也有卖饰品衣服的,不过生意好像比较惨淡。

而当中的一个超大型的草坪,对于上海可说是奢侈的公共绿地了。

草坪上陈列着不同风格的雕塑作品,有人在雕塑间阅读,有人在谈情说爱,颇有超现实主义的感觉。

新十钢(红坊)前身为上钢十厂,2005年初,园区借鉴国际上利用废弃工业建筑改建为公共艺术中心的成功经验,将原厂房进行保护性改造和功能重塑。

使这座曾经辉煌而今废弃的老厂房,重新焕发出艺术活力和时代精神,成为集艺术展览、艺术培训、艺术孵化、艺术品储存、企业展示、文化交流、创意休闲为一体的以视觉文化艺术产业为主体的集聚区,成为上海极具潜力的文化新地标。

新十钢(红坊)以打造公共文化艺术平台为特色,园内的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是国内首个也是最大的以雕塑为主题的艺术展馆。

新十钢(红坊)原生态与现代化的融合,吸引了60多家有影响力的国内外创意企业入驻,形成集聚效应,为新十钢(红坊)打造国际文化园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年多来,新十钢(红坊)举办了很多重要活动,如雕塑百年、罗丹雕塑艺术展、欧米伽110周年庆、爱因斯坦头像揭幕仪式等。

创意的天空集聚了海内外众多艺术家、企业家及著名企业的加盟,如民生当代美术馆、红桥画廊、伊莱克斯品牌创意馆、体现国外当代艺术作品精髓的圣凌画廊以及集聚新巴洛克主义设计风格的欧洲玻璃艺术品的sipek艺术沙龙等。

新十钢(红坊)正日益成为国内外宾客近悦远来的城市新地标,文化新天地。

当年上钢十厂冷轧带钢厂便是其中一例。

1995年期间,上钢十厂冷轧带钢厂要作决定性转型,转型之后,坐落在淮海西路与凯旋路一带的庞大厂房就此闲置,夕照中寂然无声的高大厂房成了上海现代工业遗产的一个有些凄惨的说明。

但若干年后,在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推动下,借鉴世界上利用废弃工业建筑改建为公共艺术中心的成功范例,空无一人的上钢十厂冷轧带钢厂被逐渐地改造成今日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红坊”创意园区就此应运而生。

坐落在苏州河边的春明粗纺厂也是一个范例。

这工厂,当年叫作信和纱厂,随后又叫作上海十二毛纺织厂,再后来便是春明粗纺厂。

1999年12月31日,那天,春明粗纺厂接到上级毫不含糊的通知:高能耗、高污染、劳动力密集型的低附加值企业春明厂必须停产。

没有可能预见到后来M50的盛景,只有一点是明确的:即使为了生存,也必须立即行动起来,停产后的春明厂最初只能靠出租厂房艰难度日,他们迎接而来的第一个艺术家名叫薛松。

自那以后,创意园区的概念才慢慢地成熟起来,到2005年4月,M50正式命名,上海多了一个创意园区的新地标。

75个创意园区是否良莠难辨尽管在上海,远远没有如同美国纽约曼哈顿苏荷区这样一个集中的大空间,但“LOFT 一族”对上钢十厂冷轧带钢厂、对春明粗纺厂的相继进入,其实完成着上海这个群体的不平凡嬗变。

由鉴于此,到了2004年的下半年,上海市经委看到创意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于同年度的11月份成立了“上海创意产业中心”,自那以后到2009年,共有四批创意园区一一挂牌,它们俨然成为一个个的小苏荷区。

具体来说是,2005年4月28日,挂牌第一批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18家,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其中较为著名的有田子坊、8号桥、创意仓库、M50、同乐坊;2005年11月30日,挂牌第二批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共17家,建筑面积约64万平方米,较为著名的有海上海、2577创意大院;2006年5月20日,挂牌第三批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13家,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较为著名的有1933老场坊、优族173以及新十钢。

2006年11月22日,挂牌第四批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共27家,建筑面积约101万平方米,较为著名的有外马路仓库、老四行仓库等。

截至2012年,倘若将没有挂牌但自命创意园区的全部算上,今日的上海所谓的创意园区大概已经不下数百个,创意园区已经从当年的洛阳纸贵成了而今的一片泛滥。

那么,在已有的创意园区这个特殊空间中,是否真的诞生了或即将诞生不同寻常的创意作品和创意人才?究竟是什么让无以计数成名或不成名的艺术家趋之如鹜创意园区这个特殊空间,他们的感受如何?他们的心情如何?已有的创意园区里面有多少可以称作是真正的“LOFT生活”?换言之,与今日苏荷区相比,中国上海还有多少距离必须赶上?正有许多个问题纠缠、盘绕、生发在我们心头,某种意义上,这正是“城市目击”这次出击的意义所在,带着健康的、清醒的质疑心态,逐一进入75家创意园区中的其中一些,去发现它们的已有魅力,去还原就中的历史印记,同时去廓清其中的一些模糊,还有什么比这更有意思?LOFT风格的建筑最早诞生于纽约曼哈顿的SOHO区。

M50是莫干山路50号的简称,2005年4月成为上海创意产业聚集区之一。

报记者施培琦摄创意仓库现已进驻了十几家创意设计公司。

艺术从来都来自于生活先说一个概念,那便是LOFT。

在牛津词典上,对此是这样解释的:在屋顶之下、存放东西的阁楼。

接着延伸的解释是:由旧工厂或旧仓库改造而成的,少有内墙隔断的高挑开敞的空间。

上述两种含义它们产生的语境是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更准确点说来便是纽约曼哈顿的SOHO区。

在那里,一批贫穷但富有创造力的艺术家,把一些空间巨大、光线充足的废旧厂房、破败仓库廉价地租用下来,并将其改造成富有艺术气息的生活空间及工作场所,开创了LOFT 风格。

随后,时光不断流转,曾经只是贫穷的艺术家们居住的城市阁楼,摇身一变成为了美国中产阶级的时髦的生活方式,又推而广之,在全球蔓延开来,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潮流,这样,我们将看到大洋彼岸的苏荷区(SOHO)。

在苏荷区中,有着全世界最集中也是最大规模的帕拉第奥式或意大利风格的仓库、厂房,也有着全世界最大的铸铁建筑保护区。

那里,艺术新锐风起云涌,其中不乏现代艺术史上的大师级人物;沃霍、李奇斯坦、劳森柏格、约翰斯等。

鼎盛时期,百分之三十以上的纽约艺术家都居住于此,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师流连于GREENE街的铸铁红房、BELGIANBLOCK街的室外消防楼梯,还有各具特色的堵堵涂鸦老墙,充满了商业头脑的画商们,更是在那里纷纷开设起画廊,后来,其中一些画廊在全世界范围里获得了它们广泛的知名度。

追逐利益是资本的永恒的特性,那么,苏荷区成为一个艺术与商业有着高度融合的区域,便与资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具有前瞻性的资本,不仅让苏荷区成为全球不同社会等级男女纷纷朝拜的圣坛,同时,早在上世纪70年代,它便以自己的方式,辟通了走向创意园区的一条路径。

与此同时,在世界范围内,我们还可以看到伦敦南岸艺术区这一可以被今天定义为创意园区的大空间。

它位于泰晤士河边,亦是利用废旧港口码头、古老仓库改造而成的文化旅游区,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的50年代。

而今,这里已成为欧洲最大的艺术中心,沿泰晤士河岸,世界三大现代艺术展览馆之一的泰特当代美术馆、英国艺术节中心、莎士比亚环球剧场次第排开,每年吸引着三百万的参观者。

洛杉矶酿酒厂艺术村的变身亦让你想到了创意园区这一新时代概念。

1888年开业的酿酒厂,由21组不同大小、结构的建筑物所组成。

到了1980年被当地名门Carlson家族收购,随后,起意让这个酿酒厂变身为艺术区。

而今,艺术村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艺术村,在300个单位内聚居了约500名艺术工作者和创作人,当中有画家、雕塑家、音乐人,也有摄影师、网页设计师,他们在艺术村中生活、创作,令这里充满了艺术气息,也让世人所瞻望。

登琨艳的到来让上海初次尝新对创意园区,上海又是如何先有一个认知?继而又有一个大的发展?这样,我们便要说到一个人,台湾建筑设计师登琨艳先生。

许多资料都如此地记载这样一个细节:那便是1998年的时候,叫做登琨艳的台湾人来到上海。

那个十分炎热的夏天,他骑着自行车沿南苏州河路一路地寻将开来,为找一间合适生活、创意的工作室。

寻找的过程中,不慎摔了一跤,爬起之际,他的目光被路边的一个门牌吸引,接着的故事便是他进入这个门牌里面,成了这个空间的租赁者。

谁也不知在他目光与门牌对接那一瞬间,他是否已经知道这个门牌后面包藏着的老上海故事,那是当年上海滩数一数二人物杜月笙先生的粮食仓库,那里面还有一个小小的戏台,用来供杜先生查看粮库是否殷实的时候,耳目得以快活一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