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d374dfacfc789eb162dc80d.png)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八章第三节《摩擦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判断不同情况中的摩擦力方向。
(2)会运用实验验证“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能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和二力平衡条件判断摩擦力的大小。
(4)知道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在探究滑动摩擦大小的影响因素的实验过程中,学习应用控制变量法。
培养学生探究创新意识。
(2)通过生活常见的事例知道摩擦力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摩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2)增强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意识【教学重点】1、会判断摩擦力的方向、大小。
2、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学会自主设计实验。
在实验中学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学难点】1、对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之一“相对运动”的理解2、验证“摩擦力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设计和创新过程3、设计实验表格,体现控制变量法【教学资源】两本叠在一起的书、铁架台若干、弹簧测力计若干、木块若干、砂纸若干、钩码若干、导学案若干、自行车一辆、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1、请两位学生上台帮忙将两本叠在一起的物理书分开。
2、请这两位同学再将一页页叠在一起的物理书分开。
3、板书课题:摩擦力。
观察现象、积极思考。
回顾摩擦力的定义、分类和产生条件。
1、引出摩擦力一课。
2、强烈的反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回忆原有知识为体验“相对运动”做准备。
摩擦力的方向1、让学生用手掌在桌面上拖动感受摩擦力的存在。
2、再一次感受摩擦力的存在:手掌放在纸面上,保持不动。
用另一只手拖动纸运动。
3、提问:这两次是否都感受到了摩擦力的存在?4、提问:第二次实验手以桌面为参照物的运动状态和以纸为参照物的运动状态。
5、提问:为什么第二次实验中手相对桌面静止仍感受到摩擦力的存在?6、两次感受相结合,说明“相对运动”是以接触面为参照物时物体的运动状态。
7、总结如何判断摩擦力的方向:(1)判断接触面(2)以接触面为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方向(3)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1、观察、感受。
初中物理探究:摩擦力的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探究:摩擦力的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7d0b41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54.png)
初中物理探究:摩擦力的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的方式,探究摩擦力的大小、方向、变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二、实验器材平衡杆、鸟嘴钳、弹簧秤、木块、坡道、计时器、纸片等。
三、实验步骤1.摩擦力的大小实验:(1)将一根平衡杆放在桌子上,然后用鸟嘴钳夹住一块木块,将木块放在平衡杆的一端,另一端加上适量砝码,使平衡杆达到平衡状态。
然后再在木块上垂直向上拉起一弹簧秤,测得木块受到的拉力,并记录下。
(2)移动鸟嘴钳,使木块向平衡杆另外一端移动一定距离,然后再测量该时刻木块受到的拉力,并记录下。
(3)重复步骤2,记录下木块不断移动过程中所受到的拉力,并比较不同状态下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2.摩擦力的方向实验:(1)将木块放在一个有一定角度的坡道上,使它处于静止状态。
然后再在木块上垂直向上拉起一弹簧秤,测得木块受到的拉力,并记录下。
(2)将坡道方向逐渐向水平方向移动,同时记录下木块所受到的外力的方向和大小。
(3)比较不同状态下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并进一步探究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3.摩擦力的变化过程实验:(1)将木块放在一个有一定角度的坡道上,使它处于静止状态。
然后记录下这个时刻木块的位置。
(2)从这个位置处向上拉起一弹簧秤,测得木块受到的拉力,并记录下。
(3)用计时器记录下木块在下滑过程中所经过的时间,并记录下每一段时间内木块的位置和所受到的拉力。
(4)比较木块所受到的拉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的变化,探究摩擦力在不同状态下的变化过程。
4.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实验:(1)将木块放在一个有一定角度的坡道上,处于静止状态。
(2)先使用一个木块,记录下木块在不同的坡度和不同的物体表面(如木板、钢板等)上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3)再使用不同的物体(如砖头、皮球等),在相同的坡度条件下,测量它们所受到的摩擦力,并记录下。
(4)比较不同条件下的摩擦力大小,探究摩擦力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初中物理教师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教师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27a8f1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7b.png)
初中物理教师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的产生原因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摩擦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2.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摩擦力的方向。
3. 实验操作:测量摩擦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摩擦力的概念、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 难点:实验操作过程中对摩擦力的测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摩擦力的概念、产生原因、影响因素。
2. 实验法:进行摩擦力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总结规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进而引入摩擦力的概念。
2. 讲解摩擦力:讲解摩擦力的定义、产生原因、影响因素。
3.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摩擦力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4. 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摩擦力实验,测量摩擦力。
5. 分析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总结摩擦力的规律。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摩擦力的概念、影响因素,强调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了解了摩擦力的概念、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实验说课教案初中物理
![实验说课教案初中物理](https://img.taocdn.com/s3/m/98030d9d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80.png)
实验说课教案:初中物理《摩擦力》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摩擦力的实际应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摩擦力的方向。
(3)摩擦力的实际应用: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自行车刹车、滑板运动等,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的概念及作用。
(2)新课讲解: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并通过动画演示摩擦力的作用原理。
(3)实验环节:设计三个实验,分别是探究压力对摩擦力的影响、探究接触面粗糙程度对摩擦力的影响以及探究摩擦力方向对摩擦力的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实验总结: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摩擦力方向的关系。
(5)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巩固课堂所学。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四、教学策略:(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的概念及作用。
(2)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直观地了解摩擦力的性质。
(3)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运用激励评价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数据准确性以及实验结论的合理性。
(3)课后练习:检查学生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理解。
《摩擦力》教学设计
![《摩擦力》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60e0175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eb.png)
《摩擦力》教学设计《摩擦力》教学设计1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作用。
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摩擦力。
(2)知道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而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的大小有关。
(3)认识摩擦的利与弊以及增大和減少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4)经历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经历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的过程,学习控制变量的方法。
(5)学习设计表格、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6)通过对摩擦的分析,激发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养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生产问题的习惯。
2、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积极性高,活泼好动,喜欢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但也是比较容易冲动,缺乏耐心。
利用他们的好奇心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通过激励性的话语鼓励他们,让他们通过各自和团体的力量共同完成任务。
本节课的意义在于有较强的实践性,通过小组实验,研究分析生活实例,既能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第八章第三节内容,共1课时。
本节内容是初中物理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学习了力、重力的又一个重要的力,并为以后学习有关力的知识打下基础本节课通过情景体验,来认识摩檫力,探究实验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实验探究的方法,本节课重视科学探究中的猜想和数据分析,有利于养成规范的探究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1、通过手沿桌面滑动等生活体验,认识摩擦力。
2、根据二力平衡,会使用弹簧测力计粗略测量物体运动时所受的滑动摩擦力;能运用转换法、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总结出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通过解析生活中人走路、汽车刹车等实例,会说出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评价任务:1、通过“拔河比赛”、“手沿桌面滑动”、“推动牙刷”等方式,评价学生理解摩擦力的定义,检测目标一的达成度。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分析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3652390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76.png)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分析篇1: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分析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分析一、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摩擦力》是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第九章第四节的内容。
本节教材中摩擦力的测量涉及到二力平衡知识的具体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知识的具体应用,通过学习本节教材的知识,提高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定(1)、知识与技能知道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体验自然科学的价值,体验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关系。
3、教材的重难点本节教材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能力培养和探究过程体验方面,通过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因素的实验探究,突出“猜想与假设”这个环节,同时认识在探究过程中“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
二、教法和学法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
引导转化作用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简单的把“启发式教学”看作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要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去指导教学。
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本节课我打算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三、教学过程依据本节教材编排的顺序,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过程和相应的具体操作:(一)创设情境,实验引入:创设了一个情景:今天上课之前,我带了几个小玻璃球准备和同学们一起进行科学研究。
摩擦力教案初中人教版_摩擦力教案优秀8篇
![摩擦力教案初中人教版_摩擦力教案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11d3f7d3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11.png)
摩擦力教案初中人教版_摩擦力教案优秀8篇摩擦力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摩擦力的大小和物体的重量有关。
过程与方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用实验检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教学难点】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线绳、供拉动的小物品若干、纸盒、载重物、正反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一块新轮胎和旧轮胎的图片【教学过程】1、出示轮胎纹路图,提问:看了这两幅图,你想到了什么?(防滑、摩擦)2、引导:你所知道,什么叫摩擦?3、感受摩擦力,用手在空中滑动,再用手在桌面拖动,说说你的感受。
4、引导:这种阻碍手运动的力就是摩擦力揭题:运动与摩擦力5、提问:关于摩擦力,你认为可以研究它的哪些内容?1、提问:一个物体摩擦力的大小可以怎么测量呢?2、学生交流、讨论出示: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3、测量钩码、笔袋等物体的摩擦力。
4、推测: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1、提问:请你推测,物体的接触面状况会对它摩擦力大小有什么影响?学生推测: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2、你能用实验证明吗?提供正反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学生结合81页表格设计实验不改变条件要改变的条件( ) 摩擦力大小(牛)3、学生实验、记录4、交流汇报、得出结论1、推测物体重量对它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有什么影响?2、设计对比实验不改变条件要改变的条件( ) 摩擦力大小(牛)3、学生实验4、交流汇报、得出结论1、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2、提问: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除了和物体的接触面和重量有关系外,它的大小还可能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初中物理课《摩擦力》教案设计篇二1、知道滑动摩擦产生的条件,会正确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1d0346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b3.png)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摩擦力是初中物理较难掌握的概念之一,一直以来都是传统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下面店铺为你整理了初中物理摩擦力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生活体验认识摩擦力;2.能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用弹簧测力计粗略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改变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4.认识摩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利用与防止,并能正确说出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能表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2.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控制变量法在物理研究过程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乐于参与、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设计实验、分析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与实践使学生了解摩擦在实际中普遍存在,既有利也有弊。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辩证观点;2.通过生活中实例的研究,激发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本专题是在弹力、重力之后,研究第三种常见的力──摩擦力。
弹力、重力等知识的学习可以对摩擦力的学习起到正向迁移的作用,另一方面,本节的知识又为力的概念的形成起到巩固和深化的作用。
本节内容由“摩擦力”和“摩擦的利用与防止”两部分内容组成。
教学的重点是测量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这个实验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必做的测定性实验。
为突出重点,选取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作为探究性实验,这需要学生具有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实验技能。
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难得的训练学生开展科学猜想、实验检验、分析论证的好选题。
因为学生虽然对摩擦现象不陌生,但对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却不清楚。
摩擦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有些摩擦是有益的,有些是有害的。
有益的摩擦应该增大,有害的摩擦应该减小。
针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有助于学生领悟客观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
三、教学策略对摩擦现象,学生们有丰富的感性认识。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教案15篇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教案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2760860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31.png)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教案15篇九年级物理人教版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知道摩擦的利与弊。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设计探究实验。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推桌子前进时很费力,为什么(二)新课学习实验:学生将手掌放在桌面滑动,脚在地板上来回擦动等。
我们的手、脚运动受到阻碍的现象叫摩擦现象,这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两物体要相互接触,摩擦力只能发生在接触面上;两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两物体之间要有压力。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你认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请同学大胆猜想。
猜想一:与压力大小有关(可能有同学会提出与重力有关,可举把黑板擦压到黑板上所受摩擦力与重力无关来引导学生找到压力影响摩擦)猜想二: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猜想三: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猜想四:与运动速度有关针对学生的猜想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得出结论3.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摩擦例:人走路a.哪里存在摩擦b.想象:如果没有摩擦走路是什么样子c.鞋底为什么有凸凹不平的花纹例:汽车在冰面上打滑a.汽车出现了什么情况为什么b.怎样解决(撒盐、木屑、煤渣等)c.轮胎上为什么有纹例:滑雪比赛a.滑雪时板与雪间的摩擦有害还是有益b.怎样减小摩擦力摩擦有时有利,有时有害。
因此有时我们要增大摩擦,有时又要想办法减小摩擦。
从理论上看该如何增大摩擦力,又如何减小摩擦力。
4.研究自行车上的摩擦。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自行车上的摩擦了解了多少,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比一比,赛一赛,看那一组知道的最多。
(从教室外搬进一辆自行车)。
5.知识的拓展。
由于摩擦,限制了交通工具的速度,若要提速,你能想出什么方法吗介绍水翼船、气垫船、磁悬浮列车。
课后小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1)两物体要相互接触,摩擦力只能发生在接触面上;(2)两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位移;(3)两物体之间要有压力。
初中物理摩擦力的说课教案
![初中物理摩擦力的说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932b25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a8.png)
初中物理摩擦力的说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的作用。
2. 掌握摩擦力的产生原因,了解摩擦力的分类。
3. 能够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摩擦力的概念及其作用。
2. 摩擦力的产生原因和分类。
教学难点:1. 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2. 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实验器材:木板、滑轮、弹簧测力计、毛巾、瓶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一些与摩擦力相关的图片,如自行车刹车、鞋子摩擦地面等,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的作用。
2. 学生分享对摩擦力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摩擦力的概念。
二、探究摩擦力的产生原因和分类(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表面摩擦力的差异,引导学生发现摩擦力的产生原因。
2. 教师讲解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三、学习摩擦力的计算方法(15分钟)1. 教师讲解摩擦力的计算方法,如摩擦力等于物体受力的大小乘以摩擦系数。
2. 学生通过实验测量摩擦系数,并进行计算。
四、应用摩擦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增大或减小摩擦力,并分享讨论结果。
2. 教师讲解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如增加接触面积、增加摩擦系数等。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摩擦力的概念、产生原因、分类和计算方法。
2. 学生分享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实验探究、讲解和应用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摩擦力的概念、产生原因、分类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要加强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考虑增加一些实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摩擦力的知识。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初中物理教案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初中物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5fb9cb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a8.png)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初中物理教案《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初中物理教案教学课题第四节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现象.(2)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能举例说出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与实际的联系,了解摩擦现象存在普遍性,并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能力和猜想假设能力.(2)通过实验设计与操作,掌握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3)通过对摩擦现象、因素猜想、方案设计等的讨论,培养学生的信息交流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摩擦现象以及其运用的学习使学生关注周围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物理知识.(2)通过体会本节内容中探究的各个环节,培养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教学重点探究滑动摩擦力与什么有关,猜想过程与设计方案过程教学难点掌握控制变量的方法;摩擦力的测量仪器材料一斜面,一木块;木块、木板、弹簧测力计、毛巾、小铁块、厚海绵、圆铅笔(多组)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汇报,实践活动,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2板书设计第四节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一、滑动摩擦力(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发生相对滑动时受到阻碍的现象,称为滑动摩擦现象.在滑动摩擦过程中产生的力叫滑动摩擦力.(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3)物体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作用点可画在物体重心上.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1)各种猜想:(2)制定计划与实验表格:(3)数据分析:(4)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接触面越粗糙,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三、静摩擦和滚动摩擦现象四、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办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播放视频:冰球比赛中,推出的冰球在冰面上慢慢停下来;滑冰运动员到终点时停止用力后慢慢停下来,骑自行车不蹬后滑行一段停下来.(或者演示:一木块从一斜面上滑下,在水平桌面上滑行一段后停下.)师:为什么最终都停了下来?(2)布置小活动.(3)师: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发生相对滑动时受到阻碍的现象,称为滑动摩擦现象.在滑动摩擦过程中产生的力叫滑动摩擦力.(4)师:滑动摩擦力是物体受到的阻碍物体运动的力,那么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有什么规律吗?(5)师:你是否感受过滑动摩擦的存在?(鼓励各种想法)(6)展示图片:看似光滑的金属表面,用显微镜看时的模样.(7)对滑动摩擦力这个力我们已知道了大小和作用点,现在你还想知道什么?观看视频,思考现象共同点和原因.生:由于有摩擦.小活动:用橡皮擦去书上的字或用抹布擦桌子,并体会其中的力,感觉阻碍作用.知道滑动摩擦和滑动摩擦力概念.体会“相对滑动”情景.生:与运动(相对运动)方向相反.生:滑滑梯时裤子会磨破;摔跤时皮被蹭破;……生:简单了解滑动摩擦产生原因.生: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2.设置实践小活动,进行猜想(1)布置小活动.(2)师:请大家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尽量说出你的猜想依据.(鼓励学生的各种猜想,发掘其中合理的因素给予表扬;引导学生对结论进行猜想,比如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或越小).)在黑板上列出各种猜想和猜想依据.(有些猜想不合理或猜想正确但依据有偏差的,可以在探究出结论后再解释探讨.)小活动:用手掌在桌面上滑动,用手掌在衣服上滑动,用脚在地上蹭动,轻轻的试试,再用力试试,体会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生: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粗糙程度)有关,地面越光滑拖物体越容易.生:与压力有关,因为物体越重越难拖.生:与接触面的材料情况有关,旱冰在水泥地上好溜,在地毯上难溜起来.生: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因为接触面越大,受到阻碍的面就越大.生:与物体运动速度有关,滑动摩擦是相对运动引起的,应该和速度有关.滑滑梯时滑得越快屁股越热.……3.小组讨论,制定计划和设计方案(1)演示:滑动摩擦力如何测量.师: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木块匀速滑动,指针不要颤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反映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强调要“匀速”,可不作解释,但要留给学生这样一个疑问,使他们清楚有这样的要求.)(2)师:请各小组讨论如何设计实验分别来验证各个猜想.要求至少对两种猜想进行方案设计.(或者直接与学生说明首先对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这两因素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后再研究其它因素.)参加一些小组的讨论,指导学生研究各个猜想因素与摩擦力的关系时,只能一个一个的单独研究,而且在研究某一个因素的变化怎样影响摩擦力时,必须保持其它因素不变,否则不能确定摩擦力的变化是由哪个因素引起的.指出这就是在研究多因素问题时常用的“控制变量法”.(3)请各小组汇报设计方案.在和学生一起讨论各个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时注意渗透“控制变量法”.最后交流制定出研究各个因素的最佳方案,制定出实验表格,举例如下:实验操作(简单表述)滑动摩擦力大小1 木块在木板上匀速运动木块在毛巾上匀速运动2 木块在木板上匀速运动木块加上重物后在木板上匀速运动3 木块在毛巾上匀速运动木块在海绵上匀速运动4 木块平放在木板上匀速运动木块横放在木板上匀速运动5 木块以较慢速度在木板上匀速运动木块以较快速度在木板上匀速运动掌握用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来反映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小组讨论,包括器材和实验步骤,并且对实验的可行性进行考虑.生:研究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时,第一步把木块平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第二步把木块平放在毛巾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生:研究与压力的关系时,第一步把木块平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第二步再在木块上加一重物,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生:研究与接触面材料性质的关系时,第一步把木块平放在薄毛巾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第二步把木块平放在表面平整的厚海绵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生:研究与接触面积的关系时,第一步把木块品平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第二步把木块横放(或竖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生:研究与运动速度的关系时,第一步把木块平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以较慢的速度水平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第二步把木块平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以较快的速度水平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4.进行实验,记录收集数据师:请大家根据以上的.讨论,修正自己的探究计划后进行实验,并作好记录.进行实验,如实记录收集数据.5.分析交流,得出结论师:请各小组分析所得数据,得出结论,描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关系如何?(给学生解释,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材料性质有关,但我们不作深入研究,只作为了解层面,一般不用考虑).分析所得数据,把结论表述出来.进行小组汇报,交流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材料性质有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无关.6.总结与评估师:在实验过程中是否有新的发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还会和其它的因素有关?对我们所得的结论你还能做更深入的研究吗?能激发兴趣,对自己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或其他学生和老师提出的问题作更深入思考.7.设计实验,介绍静摩擦和滚动摩擦(1)演示实验:筷子提米(2)师:其实摩擦有三兄弟,除了滑动摩擦外,还有静摩擦和滚动摩擦.两个有相对运动趋势但保持相对静止的物体间产生的摩擦叫静摩擦,比如用手握起饮料瓶.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滚动摩擦,比如旱冰鞋与地面间的摩擦.你能举出生活中这两种摩擦的现象吗?思考杯子和米的受力可能.了解静摩擦和滚动摩擦概念,进行举例.生:推桌子但桌子没动时,与地面有静摩擦;人走路时靠的是鞋与地面的静摩擦;司机转动方向盘时手与方向盘间有静摩擦;各种绳结.……生:带轮子的行李箱拖动时与地面间有滚动摩擦;用圆珠笔写字时笔尖的滚珠发生滚动,笔与纸间有滚动摩擦.……8.实例说明,有害摩擦和有益摩擦(1)播放视频:磁悬浮列车.播放气垫船图片(2)布置小活动,要生找出几根圆铅笔.总结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可以减小摩擦力的大小.(3)展示图片,请大家说出图中是采用什么方法来减小有害摩擦和增大有益摩擦的.图片有:有花纹的鞋底;用力刹车;光滑平整的雪橇;给车轮的轴加润滑油;轴承中的滚珠.(4)总结:增大有益摩擦的办法有: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压力.减小有害摩擦的办法有: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压力;给接触面处加润滑油;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使摩擦面脱离接触.思考设计意图,知道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力.小活动:用手掌在桌面上移动,体会受到的阻碍;在手掌下垫上几根圆铅笔再在桌面上移动,体会体会受到的阻碍.对比发现,摩擦力变小了.生:鞋底的花纹是为了通过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与地面的有益摩擦;刹车时通过增加刹车皮和轮间的压力来增大有益摩擦.生:雪橇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有害摩擦;通过加润滑油来减小轴间的有害摩擦;轴承用滚珠是利用滚动摩擦来减小有害摩擦.能举出生活中更多的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事例.课后作业相应练习册;小: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教学反馈(1)学生对一些摩擦现象虽然较熟悉,但有时意识不到摩擦的存在,所以教学一开始意识不到摩擦的重要意义.(2)科学探究中猜想阶段发现凭学生的感觉不合理的猜想还是较多的.(3)实验过程中学生对匀速时读数容易把握不准.(4)对于摩擦的一些现象和运用学生兴趣很大.备注根据教学情况可把这些内容安排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为探究滑动摩擦力和什么因素有关,第二课时接着介绍静摩擦和滚动摩擦,以及讨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办法.说明:需要视频目录:(1)冰球比赛中,推出的冰球在冰面上慢慢停下来的情景(一小段)(2)滑冰运动员到终点时停止用力后慢慢停下来的情景(一小段)(3)骑自行车不蹬后滑行一段后停下来的情景(一小段)。
初中物理_滑动摩擦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滑动摩擦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8cee8e2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70.png)
6.5科学探究:摩擦力科学探究:摩擦力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和滚动时,会产生摩擦。
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和滚动时,会产生摩擦。
2.经历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过程,领悟其中的科学方法。
.经历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过程,领悟其中的科学方法。
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
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
3.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了解摩擦在生活中的应用。
.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了解摩擦在生活中的应用。
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意识。
二、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认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认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
程度和压力有关。
三、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认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认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
程度和压力有关。
四、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引入新课:取一根比较光滑的不锈钢钢管,中间系一块红布条作标记,在讲桌下准备好洗洁精和毛巾。
精和毛巾。
找一名女生和一名男生,找一名女生和一名男生,在绳子的一端不作处理,在绳子的一端不作处理,在绳子的一端不作处理,另一端涂抹上洗洁精,另一端涂抹上洗洁精,另一端涂抹上洗洁精,分分别交到男女生手中。
别交到男女生手中。
女生胜,请男生分析失利原因,引入摩擦力。
女生胜,请男生分析失利原因,引入摩擦力。
活动一:认识摩擦力活动一:认识摩擦力1、学生根据要求实验,感受摩擦力,回答问题。
、学生根据要求实验,感受摩擦力,回答问题。
(1)手放在桌面上滑动)手放在桌面上滑动(2)(2)让刷子在桌面上滑动让刷子在桌面上滑动让刷子在桌面上滑动学生思考讨论:(1)手放在桌面上滑动时,手放在桌面上滑动时,桌面对手是否有力的作用?这个力对桌面对手是否有力的作用?这个力对手起什么作用?你认为这个力是怎样产生的?手起什么作用?你认为这个力是怎样产生的?(2)刷子滑动时,刷毛向哪弯?说明刷子受到的力是怎样的?)刷子滑动时,刷毛向哪弯?说明刷子受到的力是怎样的?手在滑动手在滑动 (摩擦)(摩擦) 阻碍手的运动阻碍手的运动刷子在桌面滑动刷子在桌面滑动 阻碍刷子运动阻碍刷子运动总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所受到的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为滑动摩擦力。
八年级物理《摩擦力》教案
![八年级物理《摩擦力》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029091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e9.png)
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摩擦力,以及摩擦力的产生原因。
2.掌握计算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方法。
3.理解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4.探究摩擦力的应用。
教学重点:1.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2.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1.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计算方法的灵活应用教学准备:黑板、粉笔、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让学生观察课桌上放一个书本,当我们用手推书本,会发现其受到了一定的阻力。
请问发生了什么?2.引导学生回忆并复习浮力和重力,提出今天的课题,摩擦力。
二、新知讲解(15分钟)1.让学生观察一支笔在桌面上的运动情况,让学生讲述其运动情况。
2.引导学生认识到,笔在桌面上不会自由滑动,说明有一种力阻碍了它的运动。
这就是摩擦力。
3.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
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滑动的力,其大小与物体表面间的粗糙程度有关。
静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前的阻止力,动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后的阻力。
4.摩擦力的产生原因。
摩擦力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物体接触面的粗糙度和微不平整造成的,当两个物体接触时,其粗糙表面之间会互相咬合或相互插入,从而产生阻力。
三、实验演示(20分钟)1.准备实验器材,让学生进行实验演示。
实验内容为:在水平面上放置一个物体,然后逐渐增加重物,观察物体开始滑动的瞬间。
2.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实验现象,并提出静摩擦力的概念。
并与动摩擦力进行对比。
3.讲解计算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方法。
四、问题讨论(1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当物体还没有开始滑动时,我们增加重力,摩擦力也随之增加?2.学生讨论并给出答案。
当我们增加重力,物体和表面之间的咬合和插入会增加,从而使摩擦力增加。
3.教师总结摩擦力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和表面粗糙程度有关。
五、应用拓展(15分钟)1.引导学生讨论摩擦力的应用,如何利用摩擦力减缓物体的速度等。
2.学生讨论并给出答案。
摩擦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改变物体的材质或表面的粗糙程度来控制。
初二物理《摩擦力》教案(精选10篇)
![初二物理《摩擦力》教案(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c93b7959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1c.png)
初二物理《摩擦力》教案(精选10篇)初二物理《摩擦力》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二物理《摩擦力》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二物理《摩擦力》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摩擦现象中的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2.知道产生摩擦的原因。
3.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4.知道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能力目标:1.通过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学科研究方法的教育。
2.通过对生活中摩擦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生活中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的分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可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1)摩擦、摩擦力。
(2)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
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
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
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述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教学中使学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必引伸。
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摩擦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教材最后用较大篇幅讲述了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虽然教学的重点在于应用摩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教法建议:1、现象教学,以实验为主摩擦是最常见,应用最普遍的现象.对摩擦现象,学生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不能因为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就忽视了演示实验,作为物理老师是非常清楚物理实验的作用,它不能用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能代替(包括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能替代实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分析、判断、归纳),必须尽量做好.尤其在学生有一定认识基础时,更应注意选取生动的事例进行演示分析讲解,这样就能及揭示现象的本质,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要注意让学生参与实验,能动手时尽量让他们动手。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9篇)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9篇)](https://img.taocdn.com/s3/m/8b9c0b0c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ba.png)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9篇)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精选篇1)过程与方法:1.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摩擦力的现象;2.能够做研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3.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摩擦的研究结果。
科学知识:1.知道摩擦现象发生的条件,了解什么是摩擦现象;2.了解摩擦力的大小既与压力(物体的重量)大小有关,也与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3.知道一些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探究日常生活中的摩擦现象感兴趣;2.意识到摩擦力会给人们带来好处,也存在着负面影响。
教学重点:什么是摩擦力以及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教学难点:怎样增大或减小摩擦力。
教学准备:1、教师演示用:一块木板,火柴盒、石头、木块、橡皮、放大镜、砂纸、线绳、VCD光盘、橡皮泥、水槽。
2、小组:每组记录纸1张教学过程一、导入:感知神奇的摩擦力1、老师借学生两本科学书,相互一页一页交叉2、你们能把这两本科学书分开吗?3、请学生上来试试4、为什么会拉不开呢?是什么力量在起作用呢?学生说说道理-引出课题(摩擦力))5、请同学们找一找生活中哪儿有摩擦力?学生举例6、你能利用身边的物体制造一点摩擦力吗?学生尝试(用手、书本、笔盒、脚、身体:用手擦桌子、脸等) 7、在制造摩擦力的观察中,你说说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学生谈自己的发现(主要讲摩擦力发生的条件:静止的物体没有摩擦力,当物体运动或将要运动时会产生摩擦力,一个物体不能产生摩擦力,两个物体且相互接触才能产生摩擦力,能产生热等)9、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摩擦力的秘密――板书.二、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1、教师演示:一块木板一端放上火柴盒、石头、木块、橡皮(试验后再定)2、猜一猜:把木板一端抬高,那块物体先滑下来?学生猜测3、教师演示抬高一端,不掉下来时,问:这时物体之间有摩擦力吗?(有)继续抬高,观察哪样先滑下来。
4、为什么它们滑下来有快慢说明什么?学生说出理由(物体和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有大小)你们认为物体之间的摩擦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学生提出看法:(如:物体接触面的大小、接触面的光滑、物体的轻重、运动速度速度、用力的大小、物体的材料等)5、谁能证明你的看法是正确的呢?(学生提出建议:实验)三、实验验证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假设,每组选择一个假设通过实验来验证是否成立。
摩擦力教案筷子提米初中
![摩擦力教案筷子提米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c560091f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2b.png)
摩擦力教案筷子提米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感受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1. 摩擦力的概念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 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1. 摩擦力的计算和应用。
2.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归纳。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米、筷子、碗、滑轮组、细线、钩码。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摩擦现象。
2. 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的概念和作用。
二、新课教学(15分钟)1. 讲解摩擦力的概念: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作摩擦力。
2. 讲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摩擦系数。
三、实验探究(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2.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四、总结与拓展(1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回答问题:摩擦力是什么?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2. 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摩擦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 提醒学生注意摩擦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了摩擦力的概念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的计算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同时,要加强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归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现象观察不仔细,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不够深入。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实验操作指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减小摩擦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减小摩擦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f8c122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58.png)
教案:减小摩擦实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摩擦力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教学难点:1. 摩擦力的测量。
2. 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木块、毛巾、滑轮组、钩码、细线、桌椅等。
2. 实验药品:水、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摩擦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2. 提问:如何减小摩擦力?二、实验探究(15分钟)1. 实验一: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积的关系(1)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匀速直线拉木块,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
(2)将木块放在毛巾上,用弹簧测力计匀速直线拉木块,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
(3)比较F1和F2的大小,分析摩擦力与接触面积的关系。
2. 实验二: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1)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匀速直线拉木块,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
(2)将木块放在砂纸上,用弹簧测力计匀速直线拉木块,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
(3)比较F1和F2的大小,分析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3. 实验三:探究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1)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匀速直线拉木块,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
(2)在木块上放上钩码,用弹簧测力计匀速直线拉木块,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
(3)比较F1和F2的大小,分析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
三、实验总结(5分钟)1. 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得出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小摩擦力。
四、实践应用(15分钟)1. 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3.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初中物理摩擦生热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摩擦生热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14ab6a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30.png)
初中物理摩擦生热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摩擦生热的概念,理解摩擦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2. 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摩擦生热的概念及其原理。
2. 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3. 控制变量法在摩擦生热实验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摩擦生热的概念、原理及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控制变量法在摩擦生热实验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摩擦生热的原理。
2. 利用实验演示,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摩擦生热的过程。
3. 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摩擦生热的思考。
2. 讲解摩擦生热的概念及原理:介绍摩擦生热的定义,解释摩擦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3. 演示实验:展示摩擦生热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摩擦生热的过程。
4. 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5.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验现象,探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6. 总结规律:归纳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强调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7. 练习与应用: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摩擦现象。
8.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对摩擦生热的理解。
9.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
10. 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实验器材与方法1. 实验器材:滑轮组重物测力计热源(如酒精灯)温度计木板或橡胶板计时器2. 实验方法:利用滑轮组和重物,通过测力计测量摩擦力大小。
在摩擦过程中,用热源对摩擦面进行加热,观察温度变化。
使用温度计测量摩擦前后的温度差。
记录实验数据,包括摩擦力大小、温度差等。
七、实验注意事项1. 确保实验过程中安全,避免摩擦产生的热量造成伤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如何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
【猜想或假设】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
【设计实验】
1、取一方木块及长方形的长木板、毛巾、玻璃板,用弹簧称拉着方木块在三种表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出拉力的大小即为摩擦力的大小,并比较摩擦力的大小。
2、把木块放在木板上,加上砝码,再拉着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出拉力的大小即为摩擦力的大小,并与第一次实验比较。
3、把木块侧放在木板上,再拉着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出拉力的大小即为摩擦力的大小,并与第一次实验比较。
所需器材:弹簧测力计、长方体方木块、长木板、毛巾、玻璃板、砝码、细线
【进行实验】
1、分别测出木块在长木板、毛巾、玻璃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摩擦力大小,将结果记入表格。
2、在木块上另上砝码后,再测出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摩擦力大小,将结果记入表格。
3、把木块侧放在木板上,再测出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摩擦力大小,并将结果记入表格。
【分析和论证】
1、分析比较实验1、
2、3可得:。
2、分析比较实验1、4可得:。
3、分析比较实验1、5可得:。
4、归纳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有关,与无关。
【评估与交流】
1、在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时必须注意什么?当速度不一样时摩擦力大小有
没有变化?
2、如何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