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
曾国藩家训读书笔记3篇
曾国藩家训读书笔记3篇《曾国藩家训》中,分别涉及了养心、求学、居家、交往接待等方面。
细细读起来,他的每一篇“家书”,都有一个哲理,对我们的学习、生活、交往都有教育意义。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曾国藩家训读书笔记,希望大家喜欢。
曾国藩家训读书笔记1最近浅读了一下曾国藩家训,发现的一些这个平凡的人如何做成如此多的不平凡的事情的原因。
曾国藩出身于农民世家,天资并不聪颖,如何能够成为晚清一代鸿儒呢?读书是一个重要因素。
少年时的曾国藩科举落榜,用借来的100两银子买了一套二十三史,可见对书的痴迷程度。
他在家书里是这样说的“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以图自卫其身。
”我们知道,曾国藩是个个人信仰和信念十分强大的人,他之所以能形成这些信仰信念,完全来自于读书。
曾国藩总结出的读书方法主要有三条,要读经典;一书不尽,不读新书;要培养个人的读书兴趣与方向。
这三条非常值得我们现代人借鉴。
曾国藩一生不仅“无一日不读书”,他修身养性的功夫更是值得后人称道。
32岁的曾国藩,写下了有名的《日课十二条》: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日知其所亡;月无忘所能;谨言;养气;保身;作字;夜不出门;最难能可贵的是,自写下的那夜起一直到生命的最后历程,他几乎是非常完美的做到了,也是曾国藩最惊人的地方。
他自己总结为一个字-----恒。
曾国藩有句名言“人但有恒,事无不成,”这种恒心和毅力,试问有谁能望其项背?这种自省的精神和毅力,太值得我们学习了!曾国藩家训读书笔记2世人都知道做事之前要立志,立志是成事的根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和理想,但能坚持走下去的却很少。
立志不光是青少年的志向,也是作为人生各个时期、不同年龄段的主导方向。
前一段时间看了百家讲坛郦波教授讲的曾国藩家训。
曾国藩是晚清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既有“中兴第一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
近百年来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褒贬不一。
但是无论是欣赏他的人还是鄙视他的人,都对他所撰写的《曾国藩家书》推崇备至。
经典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
经典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初识《曾国藩家书》是在大学时期,党支部开展读书活动,此书是必读书目其中一本,读了一遍后,便于曾老先生结下了不解之缘。
直到现在,此书仍然是我的床头书。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
关于经典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1大名鼎鼎的《曾国藩家训》是我们总经办读书会阅读并学习分享的第二本书。
起初并不太理解为什么要读《曾国藩家训》?我初浅的认为,曾国藩不过是组建湘军打败了太平天国而已。
可有幸读了郦波所著的《曾国藩家训》后,让我感受颇深。
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为人处事、管理自己、管理他人的教育书籍,阅读并学习后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曾国藩在看似平淡的家常中蕴藏真知灼见,极具说服力和感召力。
从中,可以感知其修身、教子、持家、交友、用人、处世、治学、治军、为政等各个方面,“平凡”真实,平常而又深入,可谓字字良言,句句妙语。
曾国藩是一个好哥哥、好父亲,也是个孝顺的儿子。
他总是告诫他们要认真研究学问,要读好书但又不能读死书。
他认为自己能够帮助父母亲教育好弟弟们是一件尽孝道的事情,也就尽心教导弟弟们。
遇到问题时,他总能够先从自身找错,反省自己的缺陷。
在与兄弟间发生矛盾时,他感到很难过,但却不会意气用事去追究对方的过错,而是冷静处理,仔细维护兄弟之间的感情。
“兄友”在他身上充分体现。
他曾对其弟说,“凡兄弟有不是处,必须明言,万不可蓄疑问。
如我有不是,弟当明诤婉讽。
我若不听,弟当写信禀告堂上。
”我觉得就是要这样子的。
家人之间有什么问题就应该打开天窗说亮话,有什么都说出来。
如果有问题而不说,一味地埋藏在心里,那又有谁会知道呢?这样只会让之间的矛盾更加的尖锐,一旦矛盾激发,只会让彼此收到的伤害更大更深。
“养不教,父之过”。
儒家向来视家庭教育为人生教育之本,对于孩子的成长,父母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再好的学校与老师也无法取代父亲与母亲。
《曾国藩家训》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刻认识了曾国藩这位大家最真实的一面,他是如何从一个资质平平的甚至愚笨的人,不断自省,不断修身养性,而成为近代史上少有的大家!很多人推崇曾国藩,包括像xxx和蒋介石这样的对手,都不约而同地敬佩着一个共同的偶像,这说明曾国藩除了功业上的成就以及文章、思想之外,他有很多过人之处,那种具有普世价值的智慧与思想尤其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
曾国藩全集读书笔记(精选7篇)
曾国藩全集读书笔记(精选7篇)曾国藩全集读书笔记(精选7篇)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曾国藩全集读书笔记(精选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曾国藩全集读书笔记1一、趋事赴公,则当强矫,争名逐利,则当谦退。
做人低调,做事高调是曾国藩的人生写照。
少年的曾国藩就显现出非凡的谦让之举,他和同窗好友读书时,把好的位置让给别人,把他人休息的时间作为自己苦读的时间,后来中了举人以后,更加谦和有佳,从不炫耀自己的才能。
从现代人的价值观看来他是一种懦弱,是一种无能的体现,身为高官却不将自己放在高居之处,俯视他人,有点与身份不相符,故弄高雅,然而正是曾国藩品性却体现出一种超俗的恢弘的气度、平和的外表、遭遇鄙弃不暴跳如雷的自我保护的大智慧,低调是一种高的境界,是一种智慧,一种高明的处世之道。
二、凡事皆贵专。
求师不专,则受益也不入;求友不专,则博爱而不亲。
面对西方的坚船利炮,清政府手足无措,不是所以然。
曾国藩在致吴大廷信中指出自己的观点“凡事患在不为,不患不能……心愈用则愈灵,技愈推则愈巧。
要在专精,非其才力聪明果远于中国。
”意思就是不做事就会有忧患,没有忧患就不作为。
大脑越用就越灵活,技艺越练就越精湛。
曾国藩就奏请政府派幼童赴美留学,这一举动对中国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
曾国藩深深的懂得只有靠自己的力量才能够挽救中国,只有自己的技术精湛才能超越他人。
任何事情要在“精”“专”上下功夫,功夫自然成,我们做事也应该像曾国藩那样精益求精,才能成功。
三、乐至则无忧,礼至则不争。
曾国藩在面对挫折的时候没有抱怨,他选择的是这样改变自己改变困境。
在攻打太平天国的时候,他和胞弟其上阵,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有的将士气馁了,不知道这样攻破太平天国的城池,抱怨声在湘军中蔓延。
曾国荃也忧郁成疾,此时的曾国藩多次给曾国荃写信鼓励他,他写道“功名之际,终之始难,消长之机,盈之必缺”,使得曾国荃振奋精神上下同心攻克了南京城。
曾国藩家书摘抄读书笔记(精选8篇)
曾国藩家书摘抄读书笔记(精选8篇)曾国藩家书摘抄读书笔记篇1读曾国藩家书,我深受启发,此书记述了曾国藩在清道光年间至同治年间的人生经历,以及他对家族、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思考和见解。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是晚清时期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文化家,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曲折和挫折,但仍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曾国藩的家书主要记录了他与家人的通信,这些信件涵盖了他的人生各个时期,从中可以看出他的成长历程。
其中,我对曾国藩写给弟弟的信特别感兴趣,因为他与弟弟们的关系非常亲密,信中充满了亲情和关爱。
在信中,他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和见解,并对弟弟们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和指导。
曾国藩的家书给了我很多启示。
首先,他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基石,父母和子女应该相互关爱、相互教育。
他认为,父母应该关注孩子的成长和教育,让孩子懂得礼仪、尊重他人、有担当。
同时,他也注重子女的学习和教育,他认为子女应该读书、学习知识,为社会做出贡献。
其次,曾国藩的思想和文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提倡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习是不断进步的基础。
他认为,学习应该注重实践和实用,而不是空洞的理论。
同时,他也注重文化修养,认为文化是提高个人素质的途径。
他认为,文化应该注重经典、注重历史,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最后,曾国藩的人际关系和处事哲学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认为,人际关系应该注重诚信、注重善良,尊重他人、关心他人。
他认为,处事应该注重公正、注重实际,不要只看表面、不要只看利益。
同时,他也注重人际关系中的平衡和和谐,认为人际关系的平衡和和谐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
总之,读曾国藩家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家庭教育、学习和文化、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以及曾国藩的思想和文化、人际关系和处事哲学对我的启发和影响。
我相信,这些思想和文化对于我未来的成长和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同时,我也明白了家庭教育、学习和文化、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以及曾国藩的思想和文化、人际关系和处事哲学对我的启发和影响。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1】俗话说:文如其人。
读曾国藩的家书,好像听见他在耳边娓娓道来,看不到丝毫厚黑、狡诈,也不会觉得他是一个政治家。
家书从曾国藩由翰林院庶吉士初授官职到去世前不久,跨越近三十年。
除了思想渐趋成熟外,他的志趣仍然和少年读书时一样,始终以读书人自居,这决定了他对周围事物的看法,也成为他一生成功的基石。
他在信中表述的对为学、作文、历史等等的认识,有很多经验值得后人学习,按现在的话说,即是他有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和领悟能力。
他科举出身,却深得教育大义,更加强调灵活大气、坚挺的文风。
他在家书中对自己官场得失谈的较少,而始终牵挂在心的是少年时学习的误区,如字体、天文等,这几乎成为他一生的遗憾。
同时,他官学并举,胸怀大略,时时刻刻警戒自己:做官清廉、做人谦逊、做事勤劳。
对弟弟、儿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功夫力透纸背,非一般官宦人家所能及。
感受最深的,是他作为过来人对以前每个阶段读书方法和效果的总结。
他的方法积极向上,深得儒家精神熏陶。
开始认为自己学术修养已经可以了,可是准备写书时又认识到基础不扎实、涉及面窄,还远远没有达到总结前人经验后再提炼的地步。
他讲究做人与作文融会贯通,特别强调读书的意会和对人的教化作用,教导儿子“自古圣贤豪杰、文人才士,其志事不同,而其豁达光明之胸大略相同。
以诗言之,必先有豁达光明之识,而后有恬然冲融之趣”,“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于陶诗之识度不能领会,试取其诗反复读之,若能窥其胸襟之广大,寄托之遥深,则知此公于圣贤豪杰皆已登堂入室”。
对科举考试,他评论道:只有文丑而侥幸者,断无文佳而埋没者;针对弟弟们的考试失利,建议他们从自身找问题,而不是徇私,到主考官面前说情。
他总结了为学初始阶段模仿和积累的必要,“收效较速,取径较便”。
对于通用学习方法,他谈到“看生书宜求速,温旧书宜求熟,习字宜有恒,作文宜苦思”。
读经之法在于“耐”字,一句不通,不看下句;读史之法“莫妙于设身处地,每看一处,如我便于当时之人酬酢笑语于其间”。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通用5篇)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通用5篇)《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通用5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笔记了。
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1曾国藩具有高深的学问素养,是一个“办事(干出事业)兼传教(留下思想学说)之人”(毛泽东)。
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个“儒学大师”;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学理论,其诗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的文坛,可谓“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之后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
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又苟延了60年,其功业无人能够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泽被后人。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曾国藩是近代中国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从清朝官吏到现代很多人都崇拜的主要偶像之一。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2日前,在大班家长讲座上,西津小学汪宁老师的讲座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资料既通俗易懂又富有内涵,结合她二十多年的教育经验解读了“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从而顺利实现幼小衔接、帮忙孩子平稳过度。
其中对家长的言传身教进行了风趣幽默又一语中的的讲评,指出了家长的引导对孩子的学习成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家庭氛围的耳濡目染、习惯的力量、品质的培养、身教胜过说教。
《曾国藩家书》中也指出:“至于担当大事、修身齐家全在明强二字”;“教儿女辈,以勤俭谦三字为主”;“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
曾国藩出将入相被后世誉为“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在家书中有多篇涉及对家人的关怀备至、对晚辈子侄的循循善诱、谆谆教导,从正面勉励督促子侄用功读书、谦逊做人。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11篇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11篇《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1因为最近对家庭教育很痴迷,所以见人就聊家庭教育。
在一次上班路上,有幸与一位艺术学院老师同坐班车,聊起这个话题。
他喜欢民国的人和事,喜欢中国古代那些关于家风的思想。
一席话,让我感触很多,所以,班车开到学校以后,我立马去图书馆借了这本《曾国藩家书》,并把它列入我的读书清单中。
这本书一开始并不是我喜欢看的书,读起来比较生涩,没有白话文那么轻松,但是,静下来慢慢读,又觉得这些文字挺有味道,就像我们恩施人吃辣椒一样,一开始吃觉得辣,越吃越辣,越辣越想吃。
恩施人到江苏,吃什么都食之无味。
我生在白话文的时代,所以不会对白话文食之无味,但也希望自己能读些古文,静下来,嚼一嚼,有味。
曾国藩在家书里写了很多叮嘱弟弟的话,受益之处太多,以后慢慢体会,慢慢梳理。
对我目前感触最大的三点:第一,“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
”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
“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
”我总想做很多事情,最后却是一事无成的感觉。
放弃也是一种收获,专而后才会精。
道理都明白,却很难做到。
只能一点一点去改变。
我需要养成的几个习惯:1—3月,养成每周看一本书,写一篇300字以上读后感的习惯。
4—6月,养成每天早上5点起床的习惯。
7—9月,10—12月,待定(如果读者朋友有什么好的习惯,欢迎留言分享,我会认真考虑。
)。
第二,“凡军行太速,气太锐,其中必有不整不齐之处,唯有一静字可以胜之。
不出队,不喊呐,枪炮不能命中者不许乱放一声,稳住一二日,则大局已定。
”战火连天的时刻,静下来,就能定大局。
这是何等的挑战?但是曾国藩做到了。
这就是与众不同,这就是内心有力量!再回想自己的经历,还有什么痛苦能比战场上的厮杀更猛烈?还有什么压力能比手握千军万马的性命、守住疆土更有压力?这样一想,觉得自己的生活只有美好和不够努力了。
想成为一个认真做事的人,必须还要具备沉稳,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曾国藩传读书笔记(通用5篇)
曾国藩传读书笔记(通用5篇)曾国藩传读书笔记(通用5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书笔记吧。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曾国藩传读书笔记(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曾国藩传读书笔记1曾国藩是一个善于反思的人,他一生得力处在一“悔”字,他每天都写日记,还拿出来和大家讨论,接受大家的监督批评建议。
他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就是说,笨拙胜过机巧。
办事笨拙,才靠得住。
他并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但绝对是一个勤奋努力的人,这跟他内心根深蒂固的儒家文化思想有莫大的关系,是个有信仰的人,常以圣人之心要求自己。
经历了三个皇帝,包括慈禧垂帘听政的同治,从七次科考失败到翰林院,到太平天国运动(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天津教案等等,说他的一生是成功的一生,也说不上,毕竟以一人之力,无法挽回传统社会积千百年形成的强大颓势。
那不是一个人的失败,是整个政权的腐败。
但他一介书生,创建湘军,统率群雄,带兵打仗,曾两次绝望到自杀被救,到后来力挽狂澜,剿灭捻军,使中国传统文化免遭彻底毁灭的命运,使清王朝的生命又延续了六十年,其功不可没呀。
就连毛泽东和蒋介石都称之为偶像。
除了建功立业外,他还成就了很多人,还培养了最得意的弟子李鸿章,李后来的造诣也输于师傅,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成全别人也就是成就自己。
曾国藩传读书笔记2《曾国藩传》,今天我有幸读到这本书,受益匪浅。
是什么让中国近代两位历史大人物毛泽东和蒋介石相继把他当做自己的精神偶像与导师?是他天资聪颖?不是。
曾国藩资质平庸,每次考试都不能如愿,是他名门之后另有能人?也不是。
在曾国藩之前的曾氏家族中,甚至没有出过一个秀才。
立功、立德、立言,曾国藩全做到了。
就立功而言,他从一介书生起家。
创立湘军,统率群雄,力挽狂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使中国传统文化免遭彻底毁灭的命运,延续清王朝的生命六十余年;就立德而言,时时以圣贤标准要求自己,道德修养基本接近纯粹;就立言这方面来讲,近代中国之大儒非他莫属,对理学研究身体力行,造诣很深!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使命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大志向,民族自强是支撑曾国藩在艰难困苦忠奋力拼搏的精神动力。
曾国藩说读书笔记-优秀范文5篇
曾国藩说读书笔记《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
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
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曾国藩家书高校生读书笔记5篇,供大家参考。
曾国藩说读书笔记1曾国藩,何许人也?竟在他死去一百多年后的今日,不但没有在历史上销声匿迹,相反,曾国藩被毛泽东、蒋介石、袁世凯、梁启超等在中华大地上的著名人物予以很高的评价。
寒假,我怀着崇敬的心情,阅读了《曾国藩家书》一书,感受颇深。
孟子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当一个人处于失败与挫折时,正是磨练英雄意志之时。
起初曾国藩一个儒生而带兵打仗,失败真是一个连着一个。
尤其是他曾经竟然四次想要自杀,他受到的挫折与失败,岂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那么曾国藩是怎样战胜失败的呢?曾国藩一生屡战屡败,吃尽了苦头,但他一点也不怨天尤人,调整心情,“打脱牙,和血吞”,卧薪尝胆,屡败屡战,最终战胜了自我,取得了胜利。
他的不世之功,无不从屡次失败中来。
而当我们面临考试失利,又或者遇到了人生的挫折,我们能不能学一学曾国藩呢,勇于面对困难,而不是一味的退缩,虽说不至于“打脱牙,和血吞”,但也要有肯定的吃苦精神,就算再巨大的坎坷,也可以轻松越过。
曾国藩的一生是胜利的,是靠着一次次失败走向胜利,我期望我和同学们能找到曾国藩的“宝藏”,以追求人生更高的境界。
曾国藩说读书笔记2《曾国藩家书》收集、整理了曾国藩和祖父母、父母、兄弟之间信件往来的精华部分,书中通过教导读书、讨论学问、修身、立志、坚持等方面,让我们在他平淡的家事中看到了曾国藩的真,从而对曾国藩有了更深一层地了解。
读其家书,我是深深地受教了。
中国自古就有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说,但要想真正做到这三不朽却不是件易事,而曾国藩用他的实际行动像我们述说了。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篇1《曾国藩家书》是清朝末年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曾国藩生前写给家人、幕僚及亲朋好友的书信集合而成的一本书。
这些书信的内容涵盖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多方面的内容,既反映了曾国藩一生在为官从政、治学修身、处世交友等方面的真实思想和精神境界,也为我们了解清朝末年的社会生活、历史变迁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曾国藩作为一个封建士大夫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他一方面强调修身齐家、孝悌为本,主张要以德行为先,强调“德不配位”的道理;另一方面又主张以功业为重,强调个人功名利禄的重要性。
这种矛盾性也反映在他的家书中,既有对子女教育、家庭和睦的关心,又有对家族势力、个人功名的追求。
在书中,我特别关注了曾国藩对于子女教育、家庭和睦的看法。
他认为子女教育是家庭的重要责任,强调要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他认为家庭和睦是家庭幸福的基础,强调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
这些观点对于现代家庭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同时,我也注意到曾国藩的家书中也存在一些封建思想,比如对于女性地位的歧视、对于婚姻自由的限制等。
这些思想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已经过时,我们需要批判地看待。
总的来说,《曾国藩家书》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它既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清朝末年的社会生活、历史变迁,也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启示。
但是,我们也需要批判地看待其中的封建思想,避免对其产生误解或过度推崇。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篇2《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在闲暇之余,我阅读了《曾国藩家书》,从而获得了不少感悟。
这本书收录了曾国藩及其弟曾国荃的书信,时间跨度为1850年到1872年,涵盖了修身齐家、治学、为官、治军、交友等方面。
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了立志的重要性。
他指出,人必须要有志向,才能有目标、有方向,不会在人生的旅途中迷失方向。
他以自身为例,强调了坚持与毅力的重要性。
他说:“余自经十月之病,百无所惧,识不能办,而畏医药、恐死事,皆妄念尔。
(读书笔记)关于《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10篇
关于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10篇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
那么当你读了曾国藩家书之后你有些什么感想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了关于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10篇,供大家参考。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1相信我们都听说过曾国藩这个人,因为他在政治、治学、处事方面都堪称为一代大家,因此受到了人们的敬仰,而他并没有留下什么著作,唯一能够让我们学习的便是曾国藩家书,收录了他435封书信,从书信中,我们看到了他学识和道德修养,让让我们收获到很多知识,帮助我们更好的成长。
曾国藩家书大致讲述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在为人处世方面,曾国藩秉承着“拙诚〞和“坚韧〞两个词,俗话说大智假设愚、大巧假设拙,我们为人要做到诚信踏实,而不是投机取巧,而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更是要拥有强大的意志力,挑战自我,磨练自己的意志。
在持家教子方面,曾国藩用“勤俭谦〞三字来教导子女,这三个字看起来简短,但要落实和真正做好却非常困难。
勤奋是一种优秀的品质,不管你的天赋如何,都可以帮助你提升自己的学识和能力;简朴是一种美德,很多人辛苦创业之后,子女们却不懂得其中的艰辛,往往成为了败家子;谦虚是一种可以提升自己修养的品德,我们不管什么时候都要保持谦虚的作风,这样也会得到他人真正的尊重。
在治军用人方面,曾国藩认为“在人不在器〞,治军的根本在于人,行军打仗需要的是严格的纪律性,作战需要的是英勇的精神,这些都以人为本,让士兵在军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培养出强大的意志力,不会在战斗的过程中轻易被击垮,从而成为一支铁军。
在战略战术上,曾国藩用的是“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八个字,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因此曾国藩认为打仗不是儿戏,首先要求文档,先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再寻求变化,从战术上获得更好的方略,这样可以用更小的伤亡获取更大的胜果。
以上四个方面,是曾国藩成功的思想,而我们从他的这些思想中解读出了很多对我们有用的知识,以后我们在学习上要做到勤奋刻苦,让自己更上一层楼。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精选多篇)第一篇:《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关键的汗青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后来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
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又苟延了60年,其功业无人能够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泽被后人。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曾国藩是近代中国大名鼎鼎的大人物,是从清朝官吏到现代很多人都崇敬的重要偶像之一。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地位显赫而又最有争议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汗青的关键资料。
曾氏乡信行文从容冷静,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
尽管曾氏著作留传下来的太少,但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末了一尊精力偶像。
曾国藩作为国之栋梁,人们眼中最好的儿子、最好的哥哥、最仁慈的父亲,至今190余年里,其后世子孙中大师级人才辈出,遍布海内外。
曾国藩的家教大概给出了答案。
在曾国藩的330多封家书中讲求人生理想、道德修养。
他说:“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的君子”。
什么是曾国藩所说的“君子”呢?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已有定论:“才德全尽谓之贤人,才德皆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者谓之君子,才胜德者谓之小人”。
愚人不敷为社会患,小人倒是社会的大患,“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敷,以至于颠覆者多矣!”。
振聋发聩,值得我们深省呀。
在阅读整本书以后,我有了几方面的体会:第一,读书习字仍旧为修身之本。
第二,读书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
我认为,在阅读新书的同时,也应提倡读些旧书,尤其要读古人有关怎样念书的著作。
关于《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6篇
关于《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6篇《曾国藩家书》处处洋溢的浓浓亲情和友情,正是迷茫的现代人正在丢失的和渴望得到的东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6篇,欢迎借鉴参考。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一教育之本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中国的教育,从古至今都是应试教育,过去人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求功名,有了功名之后便能够做官,此刻人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考大学、考博士,有了学位后便好去求职,应试教育的负面是:培育出来的人缺乏应对复杂多变社会的潜力,缺乏成就事业所务必具备的其他的相关知识。
曾国藩在进京后的不少家书中,都要那几个迷恋科举考试的弟弟从科举中走出来,去读一些于身心学问有益的书。
而他却更加身体力行,拜师访友,求学问道。
因为有了这个过程,曾国藩才有了一个学问和人格的升华,为他日后的事业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人的综合素质是做人的根本,如果把人的一生在社会上的生存比作一门学问的话,技能则如同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则好比基础理论,基础理论扎实雄厚,相关的专业则较为容易掌握。
此刻的社会变化得快,专业门类越来越多,人在学校里的专业学习决不可能都学到,到了社会后要适应社会的变化,其立身之本则在人的综合素质上,这是其一,还有更重要的是,人类的事业只能是人格完美的人才能担当得起。
人的综合素质的高下,在事业成就的大小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二曾国藩具有高深的学问素养,毛主席曾评论他:是一个“办事(干出事业)兼传教(留下思想学说)之人”。
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
他被认为是中国近代最后一个集传统文化于一身的典型人物,他的成功给我的启示是:处在变革时期而浮躁不安的中国人,依然需要来自本民族文化的滋润。
这种启示,因为同源同种同血脉的缘故,而显得更亲切,更实用,也更有效。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读《曾国藩家书》,从第一封家书开始,笔者就被书里浓浓的亲情味所感染。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通用6篇)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通用6篇〕《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通用6篇〕《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篇1曾国藩具有高深的学问素养,是一个“办事〔干出事业〕兼传教〔留下思想学说〕之人”。
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个“儒学大师”;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学理论,其诗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的文坛,可谓“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之后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
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又苟延了60年,其功业无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泽被后人。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曾国藩是近代中国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从清朝官吏到现代很多人都崇拜的主要偶像之一。
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篇2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地位显赫而又最有争议的一位人物,其所着的《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曾氏家书行文沉着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
尽管曾氏着作留传下来的太少,但仅一部家书足以表达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赞,并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此刻他写给儿子纪泽、纪鸿以及诸弟的家书中。
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
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理财类、济急类、交友类、用人类、行军类、旅行类、杂务类,共10大类。
曾氏家族,向来治家极严,也很有章法。
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教导。
他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中,有许多可取之处。
诸如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简朴、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
”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
曾国藩全集读书笔记范文(通用5篇)
曾国藩全集读书笔记读完某一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书笔记了。
那么读书笔记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曾国藩全集读书笔记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曾国藩全集读书笔记1最近几日翻看了数页《曾国藩全集》,虽然内容看的不多,但是感慨颇深,尤其是“以诚待人,以和待人”这八个字,我禁不住和大家分享分享。
“诚”,信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待人诚心诚意,做事诚实守信,最终诚至金开……以诚待人,这是一个做人的首要条件。
我想每一位家长在教育子女的时候,最注重的词句之一肯定有“诚实”。
以真诚去缔造真诚,换回来的才是别人对你的真诚。
它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在事业追求中,把集体的利益、人民的利益视为高于一切,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这种前提下来谈待人,应该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在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以平常心处事,不与他人攀比,堂堂堂正正做人,真真诚诚待人。
无论何时何地,用堂堂正正做人,真真诚诚待人的标准去规范自己的言行,才能成为他人的楷模。
诚信为人,是做人的道德准则;对同事,对社会,对客户,对合作伙伴,我们诚实守信,恪守承诺,对家人,对朋友,对社会,我们坦诚相待,推心置腹。
诚信是做人之本,立业之基;诚信是道路,随着开拓者的脚步延伸;诚信是智慧,随着博学者的求索积累;诚信是成功,随着奋进者的拼搏临近;诚信是财富的种子,只要你诚心种下,就能找到打开金库的钥匙;诚信是你最美丽的外套,是心灵最圣洁的鲜花;诚信是你价格不菲的鞋子,踏遍千山万水,质量也应永恒不变;诚信是一股清泉,它洗去欺诈的肮脏,让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流淌着洁净……“和”字,字祥意丰,意味深远,寄托着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望。
对人和善、和蔼,对己平和、气和;家和万事兴,邻和胜亲人;商场上和气生财,困难时和衷共济;人类向往和乐,世界需要和平……我们做人就要待人和气,不能因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优秀范文5篇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优秀范文5篇《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范文一曾国藩,何许人也?竟在他死去一百多年后的今日,不但没有在历史上销声匿迹,相反,曾国藩被毛泽东、蒋介石、袁世凯、梁启超等在中华大地上的有名人物予以很高的评价。
寒假,我怀着崇敬的心境,阅读了《曾国藩家书》一书,感触颇深。
孟子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当一个人处于失败与挫折时,正是磨练英雄意志之时。
起初曾国藩一个儒生而带兵打仗,失败真是一个连着一个。
尤其是他以往竟然四次想要自杀,他受到的挫折与失败,岂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那么曾国藩是怎样战胜失败的呢?曾国藩一生屡战屡败,吃尽了苦头,但他一点也不怨天尤人,调整情绪,“打脱牙,和血吞”,卧薪尝胆,屡败屡战,最终战胜了自我,取得了成功。
他的不世之功,无不从屡次失败中来。
而当我们面临考试失利,又或者遇到了人生的挫折,我们能不能学一学曾国藩呢,勇于应对困难,而不是一味的退缩,虽说不至于“打脱牙,和血吞”,但也要有必须的吃苦精神,就算再巨大的坎坷,也能够简便越过。
曾国藩的一生是成功的,是靠着一次次失败走向成功,我期望我和同学们能找到曾国藩的“宝藏”,以追求人生更高的境界。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范文二提到清代名臣,很多受电视连续剧影响,第一反应就是纪晓岚、刘墉甚至还有想到和珅的。
可是历史上,尤其是晚清历史上,有个人不能不提,那就是曾国藩。
曾国藩何许人也,开国领袖以往以“独服曾国藩”作为评价。
在晚清历史上,曾国藩也被奉为晚清四大名臣之首。
八十年代之后,关于曾国藩的评价,逐渐客观,这个历史人物在民间逐渐“活了过来”。
想要了解一个人物,没有比看他作品更好的了。
曾国藩最为出名的便是《曾国藩家书》,这封涵盖治政、治军、治家的家书,拥有“道德*冠冕一代”的美誉。
因为读书活动,我又将这篇家书拿来读了一遍。
曾公的家书,行文从容淡定没有丝毫矫揉造作,尤其是普通家常之中蕴含真知灼见,最有感染力。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一在阅读整本书以后,我有了几方面的体会:第一,读书习字依旧为修身之本。
第二,读书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
我认为,在阅读新书的同时,也应倡导读些旧书,尤其要读古人有关怎样读书的著作。
不论读何种书籍,都要坚持做到:“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我认为,所谓有志,就是不甘为人后,应争先恐后;所谓有识,就是知识学问无尽头,不能井底蛙观天;所谓恒,就是读书有恒心,雷打不动,持之以恒。
只有这样,才能成事。
“无论何书,总顺从首至尾通看一遍,不然乱翻几页,摘抄几篇,而此书大局精处茫然不知。
”这不是个简单的学习方法,它的深层意义是:一个人的知识是时间的积累;没时间的堆积,熟读书中的知识,就不可能透彻了解和系统掌握书中的要领,得到完整的知识。
读书要专,还在于读书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
这样才能掌握书中的全局,明了书中的精处。
读诗,也是古人掌握知识不可缺少的。
曾国藩说:“弟要学诗,先看一家集,不要东翻西阅。
先学一体,不可各体同学。
盖明一体,则皆明也。
”这不仅能了解一些典故,也能提高写作水平。
先学一体,然后再顾及其余,看来,也是在借鉴古人的读书方法。
当今,倡导读书,也是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
在全民读书活动中,不仅应倡导民众读新书、读好书;还要读些旧书。
所谓旧书,就是那些被证明见解卓越,质量上乘的经典名著。
当然,还要读些古人关于怎样读书,其中有读书的责任、目标、方法等的专著。
这对于我们开展读书活动也具有深刻启示的。
再看看曾国藩曾给自己定下每天读书的十二条规矩我就汗颜:一、主敬:整齐严肃,清明在躬,如日之升;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镇;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不沾恋;四、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五、读史:念二十三史,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六、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七、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八、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九、日知其所无: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十、月无忘其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经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十一、作字:饭后写字半时;十二、夜不出门。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1久闻《曾国藩家书》的大名,却从未加入自己的读书清单。
有时候,书和人一样,相遇也需要缘分,相知相伴更是上世修来的福气。
再想想,书籍或许是对人类而言最平等的存在了。
“有教无类”,就看每个人如何去解读和利用书籍了。
20__年是我的低谷年,不得不承认,这一年中,我经历了得到、失去,始终在患得患失之间徘徊,身体状况也并不理想。
老子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幸运的是,去年我读了一些书,所谓福祸相依,也是这个意思吧。
回到《家书》,最初还有些误解,以为这是一本讲述曾家家规的书,因此,推测全书应该类似于《三字经》或《弟子规》多是一些劝诫的话语。
拿到书稍作翻阅后,才发现《家书》其实是曾国藩与家人的书信往来。
其实,单说“家书”一词,是知道含义的,可加了曾国藩三字,却忽略了他原本的含义了,之前的误解是我先入为主罢了。
下面以阅读理解的问答方式,总结下阅后感吧。
1、本书的文体《家书》是曾国藩自青年至中年给家中长辈、兄弟乃至儿女所写书信的合集。
2、曾国藩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有过什么样的遭遇?曾国藩是一个聪明的勤奋者。
于家庭,是一个尊敬长辈的孝者,是时刻牵挂兄弟姐妹的长者。
于国家,是兢兢业业的忠者。
于朋友,是个热心周到、愿意共同进步的陪伴者。
他出生在湖南的一个地主家庭,自幼饱读诗书,但才华一般。
他靠着持续学习的韧劲,逐渐得走出湖南,走向中央。
通过家书,我看到了,曾国藩在事业上,经历了年轻气盛时的步步高升,官至高位后,又跌入谷底,归家修养,蛰伏2年后,东山再起,得到了更高的官位,直到晚年得以善终。
在家庭中,经历了祖父母、父母的离开,弟兄的成长与离开。
他时刻保持着谦虚的态度,在自己身处高位时,也不忘“居安思危”,时刻警惕着自己的行为。
他保持着每天学习的习惯,“积跬步,致千里”。
3、曾国藩是如何对待家人朋友?《家书》中可一看到,曾国藩对祖父母、父母非常孝顺和尊敬。
虽然自己做官,但家中大小事自己都关心,遇事也主动请长辈指点,不敢有不敬之处。
阅读曾国藩家书的读书笔记
阅读曾国藩家书的读书笔记关于阅读曾国藩家书的读书笔记1让我特别有感悟的话语出现在“劝学篇”里“致九弟做人须要有恒心”一信中:“凡人作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
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
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看完此段,骤然屏息,冷冷静静又看两遍,再冷冷静静想想自己,感觉后背跟扎了不少各种尺寸的针头似的,一没留神就遭遇了传说中的如芒在刺。
其实“做事有恒”这个观点在劝学篇里的很多信件都有阐述,可以说是贯穿始终。
比如:“虽极忙,亦须了本日功课,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等等。
做事有恒心,专一,这些东西乍一看你会觉得都是老生常谈。
但咱也可以好好想想,这些东西为啥那么老了,不同的人说了那么多遍了,但还是一代一代的人都在不断强调呢?我从来不是一个有恒心的人,在漫漫二十多年的岁月里,我习惯于去尝试新鲜的东西,但是真正坚持下去的没几样,而且也不是自己百分百的心甘情愿,大多是因为外界所迫。
作为一个大学生,特别还是金院的学生,我们需要扎实熟练的技能,丰富的专业知识。
而这些东西正是需要我们不断的练习,需要我们花时间,下苦功的,此时此刻,恒心、专一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对我自己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次自我挑战。
最后用曾国藩的一段话勉励自己:“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毫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我欲仁,斯仁至矣。
我欲为孔孟,则日夜孜孜,惟孔孟之是学,人谁得而御我哉?若自己不立志,则虽日与尧舜禹汤同住,亦彼自彼,我自我矣,何与于我哉?”我没有资格去评价曾国藩这个人,但是他书信中的文字却告诉我:做自己,坚持自己,用一颗坚持、专一的心去为自己描绘出一个灿烂的明天。
关于阅读曾国藩家书的读书笔记2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他整顿吏治、倡导科学,使腐败的满清王朝又苟延了60年。
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地位显赫而又最有争议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国藩家书》行文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蕴含着真知良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关于经典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1大名鼎鼎的《曾国藩家训》是我们总经办读书会阅读并学习分享的第二本书。
起初并不太理解为什么要读《曾国藩家训》?我初浅的认为,曾国藩不过是组建湘军打败了太平天国而已。
可有幸读了郦波所著的《曾国藩家训》后,让我感受颇深。
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为人处事、管理自己、管理他人的教育书籍,阅读并学习后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曾国藩在看似平淡的家常中蕴藏真知灼见,极具说服力和感召力。
从中,可以感知其修身、教子、持家、交友、用人、处世、治学、治军、为政等各个方面,“平凡”真实,平常而又深入,可谓字字良言,句句妙语。
曾国藩是一个好哥哥、好父亲,也是个孝顺的儿子。
他总是告诫他们要认真研究学问,要读好书但又不能读死书。
他认为自己能够帮助父母亲教育好弟弟们是一件尽孝道的事情,也就尽心教导弟弟们。
遇到问题时,他总能够先从自身找错,反省自己的缺陷。
在与兄弟间发生矛盾时,他感到很难过,但却不会意气用事去追究对方的过错,而是冷静处理,仔细维护兄弟之间的感情。
“兄友”在他身上充分体现。
他曾对其弟说,“凡兄弟有不是处,必须明言,万不可蓄疑问。
如我有不是,弟当明诤婉讽。
我若不听,弟当写信禀告堂上。
”我觉得就是要这样子的。
家人之间有什么问题就应该打开天窗说亮话,有什么都说出来。
如果有问题而不说,一味地埋藏在心里,那又有谁会知道呢?这样只会让之间的矛盾更加的尖锐,一旦矛盾激发,只会让彼此收到的伤害更大更深。
“养不教,父之过”。
儒家向来视家庭教育为人生教育之本,对于孩子的成长,父母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再好的学校与老师也无法取代父亲与母亲。
《曾国藩家训》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刻认识了曾国藩这位大家最真实的一面,他是如何从一个资质平平的甚至愚笨的人,不断自省,不断修身养性,而成为近代史上少有的大家!很多人推崇曾国藩,包括像毛泽东和蒋介石这样的对手,都不约而同地敬佩着一个共同的偶像,这说明曾国藩除了功业上的成就以及*、思想之外,他有很多过人之处,那种具有普世价值的智慧与思想尤其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
关于经典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2以前对曾国藩的印象停留在曾国藩家书上,虽然并没有真正读过曾国藩家书,但是从零零散散的信息中对曾国藩形成的印象总体上是正面的,某种程度上有点先入为主,觉得曾国藩在立功立德立言三方面均堪为楷模。
读了唐浩明的三卷小说《曾国藩》,在结尾部分通过左宗棠之信,康福之思,陈广敷之言表达了作者对曾国藩的评价。
真实的曾国藩到底如何,当然需要从历史中探寻,但是严肃的文学作品也可以提供一个视角。
左宗棠之信赞曾国藩知人善任,并从正面肯定曾国藩的尊君敬上。
也就是说,曾国藩立功方面成绩斐然,通过镇压太平军、推举人才、举办洋务,使清朝实现了短暂的中兴。
虽然并没有解决专制统治的根本问题,也谈不上客观地看世界,毕竟比同时代的人走在了前面。
陈广敷则对曾国藩之愚忠持否定态度。
从一个在野之人的角度,从儒家学说的另一面否定了曾国藩。
也就是说,曾国藩的立言及依其言之所为并不完全符合儒家观点,儒家认为,当天子无道时,在天道助推下,臣下犯上进而另立新朝也是合理的。
当然,即使不愚忠,改朝换代在儒家理论下,不可能产生质变,仍然是王权专制。
而康福则看到曾国藩权诈与失信的一面。
也就是说,曾国藩在立德方面是有瑕疵的,而且不仅仅是瑕疵,而是与其言相悖的大的失德,应该可以将其理解为是法家的权变与机谋。
关于经典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3一向以来,想认认真真读一本书,可惜事务繁杂,定不下心来。
一日,偶然看到《曾国藩家书》,翻之,字行间话虽短,然语言精练,读之令人深思。
曾国藩作为大儒,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洗礼,其学识之博、见识之远,在中国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的。
家书中体现的“仁”、“礼”、“慎”等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此刻来看也十分具有进取的意义。
曾国藩在家书中写到:正人先正己,时刻不忘修身养德。
曾国藩说修身养德的关键是:诚、静、谨、恒。
诚为诚实、诚朴,为人表里一致。
静,指的是心、气、神、体都处于安静放松的状态。
谨,主要指言语和行动上的谨慎,不打诳语,不讲无根据之话,不做无胜算之事。
恒,指的有恒心,生活有规律,做事有毅力。
这些往往是我们此刻社会所欠缺的,君不见,部分高官大吏因腐败深陷囹圄,自身的原因就是不注意修身养德。
“常存敬畏之心,则是载福之道”、“多见自我过,少见他人非,不思他人得,却防自我贪”,敬畏规矩、修身养德才是我们处事应有的标准,有了这样的标准,我们才能够坦坦荡荡、堂堂正正地做人,并且能够做到修而乐之,修而有为。
我们应当用“入世精神以办实事,体老庄以寄闲情,由中国文化中培养见地,从传统道德中汲取力量”。
以普通出身,凭自我奋斗,立大志,修炼人格,以大气度做事,以收敛态做人,认准目标,用“屡败屡战”的精神修炼心态,端正心态。
曾国藩说:“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的君子。
”从这句话我们不难看出曾国藩对读书的态度。
并且他还认为家塾可读书,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
而他自我更是每一天必读书十页,写百字,记日记,并且逢三日写回信,逢八日作诗。
雷打不动。
并且读书时“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循外为人。
”正是这种读书持之以恒的精神让他在文采方面的造诣连毛主席都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克己复礼,修身养德,谨小慎微,非要做一大儒,生活会收获很多欢乐。
关于经典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4因为最近对家庭教育很痴迷,所以见人就聊家庭教育。
在一次上班路上,有幸与一位艺术学院老师同坐班车,聊起这个话题。
他喜欢民国的人和事,喜欢中国古代那些关于家风的思想。
一席话,让我感触很多,所以,班车开到学校以后,我立马去图书馆借了这本《曾国藩家书》,并把它列入我的读书清单中。
这本书一开始并不是我喜欢看的书,读起来比较生涩,没有白话文那么轻松,但是,静下来慢慢读,又觉得这些文字挺有味道,就像我们恩施人吃辣椒一样,一开始吃觉得辣,越吃越辣,越辣越想吃。
恩施人到江苏,吃什么都食之无味。
我生在白话文的时代,所以不会对白话文食之无味,但也希望自己能读些古文,静下来,嚼一嚼,有味。
曾国藩在家书里写了很多叮嘱弟弟的话,受益之处太多,以后慢慢体会,慢慢梳理。
对我目前感触最大的三点:第一,“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
”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
“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
”我总想做很多事情,最后却是一事无成的感觉。
放弃也是一种收获,专而后才会精。
道理都明白,却很难做到。
只能一点一点去改变。
2019年我需要养成的几个习惯:1-3月,养成每周看一本书,写一篇300字以上读后感的习惯。
4-6月,养成每天早上5点起床的习惯。
7-9月,10-12月,待定(如果读者朋友有什么好的习惯,欢迎留言分享,我会认真考虑。
)。
第二,“凡军行太速,气太锐,其中必有不整不齐之处,唯有一静字可以胜之。
不出队,不喊呐,枪炮不能命中者不许乱放一声,稳住一二日,则大局已定。
”战火连天的时刻,静下来,就能定大局。
这是何等的挑战?但是曾国藩做到了。
这就是与众不同,这就是内心有力量!再回想自己的经历,还有什么痛苦能比战场上的厮杀更猛烈?还有什么压力能比手握千军万马的性命、守住疆土更有压力?这样一想,觉得自己的生活只有美好和不够努力了。
想成为一个认真做事的人,必须还要具备沉稳,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第三,“信来,须将本房及各亲戚家附载详明,堂上个老人须一一分叙,以烦琐为贵。
”我常年不在老家,从小到大,我的事情都是自己做主,事情做好了,给父母报喜,事情搞砸了,自己默默鼓气。
我一直都是报喜不报忧的人。
有一次和老公聊天,我很认可自己的这种做法,我问他怎么看?他说:“我觉得你很有主见,也很坚强。
但如果以后我有个女儿,我还是希望她什么事都告诉我。
”这句话,让我顿时泪流满面。
当我看到曾国藩家书中的那句“以烦琐为贵”,顿时感触很多,他希望了解更多家里的事情,不嫌繁琐。
也许每个父母都希望了解更多自己孩子的真实情况,父母并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担心,不告知,才是最大的担心。
所以,我决定以后要加强与家人的沟通能力,让他们知道我也有不开心的时候,让他们看到我的喜怒哀乐,看到我的成长。
这本书,对于现代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只能慢慢读,但是特别值得细细品味。
关于经典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5历史上著名的贤臣曾国藩曾说过一句传诵千古的名句:“人败皆因懒,事败皆因傲,家败皆因奢。
”的确,他的名言给予了我们无限的启示和教训,并对我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从古至今,人才倍出,但他们却未能干出多大的成就,要么是因为政府衰败,统治无能,但更多的还是因为他们自己的缘故。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的懒惰。
要实现一个远大的理想,最重要的是要有努力和坚持,要是这个人连一点儿奋斗的精神都没有,那更别说成功,更别说战胜无数困难了,连一个估计都打不败。
只有像曾国藩那样,尽管多次科举都未能入仕,但仍然坚持不懈地一次又一次考试,最终步入了仕途,创造了自己的幸福人生。
令人可惜的是,有些名人名士获得些权力和威望之后,就开始骄傲自大,为非作歹,把社会搅得一团糟,轻点的,降个级;重点的,炒了鱿鱼;再重点的,流放边疆;再重点的,被杀头腰斩;最重的,干脆就一股脑儿地诛灭九族了事。
正所谓是“满招损,谦受益”。
曾国藩后来尽管平定了太平天国,为清国的江山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从未骄傲过,反而主动请求降职,巧妙地避开了一次又一次的政治内乱,平安无事;反观当时一些手握兵权的大臣们,死在了腐败的政府手中,这些家族也一落千丈,甚至消隐无踪。
“家败皆因奢”这句话更是印证了历史上的许多事件,不光是家败,国败也是一样的道理。
如商纣王、秦二世,都是因为没有丝毫的满足,花动大量人力,财力,打造一座座豪华奢侈的宫殿,到处寻找美丽的金银珠宝,搜刮天下美女,百姓游离失所,战火侵袭每一块土地,民不聊生,尸横遍地,血流成河,造成史无前例的恐怖灾难。
曾国藩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于是以廉立身,以俭持家,平安地生活着,永远立足于中国大地。
曾国藩所讲的这些道理,我觉得我并没有做到多少,只要一遇到困难,我不会像他那样通往直前,背水一战,而是心存后退之心,战战兢兢,不敢往前,而在偶尔获得一次成功时,我会手舞足蹈,十分满足,从而放松了自己,功亏一匮。
所以,我要从现在开始,把曾国藩当作自己的榜样,努力学习,坚贞不屈,实现自己的梦想。
经典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