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总复习三角函数
2020高考数学专项复习《三角函数和差公式》

1.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倒数关系:
tana・cota=1
sina・csca=1
cosa・seca=1
商的关系:
sina/cosa=tana=seca/csca
cosa/sina=cota=csca/seca
平方关系:
sinA2(a)+cosA2(a)=1
1+tanA2(a)=secA2(a)
cos3a=4cosA3(a)—3cosa
三倍角公式联想记忆
记忆方法:谐音、联想
正弦三倍角:3元 减4元3角(欠债了(被减成负数),所以要“挣钱”(音似“正 弦”))
余弦三倍角:4元3角 减3元(减完之后还有“余”)
☆☆注意函数名,即正弦的三倍角都用正弦表示,余弦的三倍角都用余弦表示。
和差化积公式
7.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
(因为cosA2(a)+sinA2(a)=1)
再把*分式上下同除cosA2(a),可得sin2a=tan2a/(1+tanA2(a))然后用a/2代替a即可。
同理可推导余弦的万能公式。正切的万能公式可通过正弦比余弦得到。
三倍角公式
6.三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sin3a=3sina—4sinA3(a) cos3a=4cosA3(a)—3cosa
所以,sina*cosb=(sin(a+b)+sin(a-b))/2
同理,若把两式相减,就得到cosa*sinb=(sin(a+b)-sin(a-b))/2同样的,我们还知道
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所以,把两式相加,我们就可以得到cos(a+b)+cos(a-b)=2cosa*cosb所以我们就得到,cosa*cosb=(cos(a+b)+cos(a-b))/2同理,两式相减我们就得到sina*sinb=-(cos(a+b)-cos(a-b))/2这样,我们就得到了积化和差的四个公式:
2025版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第4章三角函数解三角形第2讲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与诱导公式课件

组数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2kπ+α 角
(k∈Z)
π+α
-α
π-α
π2-α
π2+α
正弦 余弦 正切
sin α cos α tan α
__-__si_n_α___ __-__s_in__α__ ___s_in__α___ __c_o_s__α___ ___c_o_s_α___ _-__c_o_s__α__ ___c_o_s_α___ __-__c_o_s_α__ ___si_n_α____ __-__s_i_n_α__ __t_a_n_α____ __-__t_a_n_α__ __-__t_an__α__
归纳拓展 1.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的常见变形 sin2α=1-cos2α=(1+cos α)(1-cos α); cos2α=1-sin2α=(1+sin α)(1-sin α); (sin α±cos α)2=1±2sin αcos α. (sin α+cos α)2+(sin α-cos α)2=2; (sin α+cos α)2-(sin α-cos α)2=4sin αcos α;
1-sin 1+sin
αα+sin
α
π<α<32π得( A ) A.sin α+cos α-2 C.sin α-cos α
B.2-sin α-cos α D.cos α-sin α
1-cos α 1+cos α
[解析] 原式=cos α
1-cossi2nαα2+sin α
1-cos sin2α
α2,
α+bcos α+dcos
αα=acttaann
αα++db;
sin
αcos
α=sin
αcos 1
高考数学复习必备公式:三角函数公式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员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概循之不变。明朝中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员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束育生员者那么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概称〝训导〞。于官方,特别是汉代以后,关于在〝校〞或〝学〞中教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所,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员为〝院长、西席、讲席〞等。cosa+cosb=2cos[(a+b)/2]cos[(a-b)/2]
cosa*sinb=[sin(a+b)-sin(a-b)]/2
cosa*cosb=[cos(a+b)+-cos(a-b)]/2
5.积化和差
sina+sinb=2sin[(a+b)/2]cos[(a-b)/2]
sina-sinb=2sin[(a-b)/2]cos[(a+b)/2]
高考数学复习必备公式:三角函数公式
三角函数公式:
1.万能公式
令tan(a/2)=t
sina=2t/(1+t^2)
cosa=(1-t^2)/(1+t^2)
tana=2t/(1-t^2)
高考数学必修4总复习《三角函数: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y=sin2x+52π为偶函数.
答案:B
4. (教材改编题)函数 f(x)=tanx+π4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
A. kπ-2π,kπ+π2(k∈Z)
B. (kπ,(k+1)π)(k∈Z)
C. kπ-34π,kπ+4π(k∈Z)
D. kπ-π4,kπ+34π(k∈Z)
(2)求满足 f(x)=0 的 x 的取值;
(3)求函数 f(x)的单调递减区间.
解 (1) 2sin2x-3π>0⇒
sin2x-π3>0⇒2kπ<2x-π3<2kπ+π,
k
∈
Z
⇒
kπ
+
π 6
<x<kπ
+
2 3
π
,
k
∈
Z.
故
函
数
的
定
义
域
为
kπ+π6,kπ+23π,k∈Z.
(2)∵f(x)=0,∴sin 2x-3π =
第五节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1. 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会用 “五点法”画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简图. 2. 了解周期函数与最小正周期的意义.
1. 周期函数
(1)周期函数的定义
对于函数f(x),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使得当x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
时,都有 f(x+T)=f(x,) 那么函数f(x)就叫做周期函数. 非零常数T 叫做这个函数
2 2
⇒2x-
π 3
=2kπ+
π 4
或2kπ+
3 4
π,k∈Z⇒x=kπ+
7 24
π或x=kπ+
13 24
π,k∈Z,故x的取值是
x|x=kπ+274π或x=kπ+1234π,k∈Z. (3)令2kπ+π2≤2x-π3<2kπ+π,k∈Z⇒2kπ+56π≤2x<2kπ+43π,
高中数学高考总复习---三角函数的概念知识讲解及考点梳理

2
要点诠释: ①三角函数的定义是本章内容的基础和出发点,正确理解了三角函数的定义,则三角函数的定义域、
三角函数在各个象限内的符号以及同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便可以得到牢固掌握.利用定义求三角函数值 时,也可以自觉地根据角的终边所在象限进行分情况讨论.
②三角函数线是三角函数的几何表示,是处理有关三角问题的重要工具,它能把某些繁杂的三角问题 形象直观地表达出来.有关三角函数值的大小比较问题、简单三角不等式及简单三角方程的解集的确定等 问题的解决常结合使用三角函数线,这是数形结合思想在三角中的具体运用. 考点四、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式
3
【典型例题】 类型一、角的相关概念 例 1.已知 是第三象限角,求角 的终边所处的位置.
【答案】 是第二或第四象限角
【解析】方法一:∵ 是第三象限角,即
,
∴
,
当
时,
,
∴ 是第二象限角,
当
时,
,
∴ 是第四象限角,
∴ 是第二或第四象限角. 方法二:
由图知: 的终边落在二,四象限.
【总结升华】(1)要熟练掌握象限角的表示方法.本题容易误认为 是第二象限角,其错误原因为认
方法三:分别令
,代入
,
只有
、
满足条件,
所以 为第一或第三象限. 【总结升华】角的象限和角的三角函数值符号可以相互判定,方法三只能用于选择题或填空题. 举一反三:
【变式 1】确定
的符号.
【答案】原式小于零
【解析】因为
分别是第三、第四、第一象限的角,所以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所以原式小于零.
【变式 2】已知 【答案】二
8
人教版高考总复习一轮数学精品课件 第五章 三角函数、解三角形-第二节 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及诱导公式

故选C.
≠ .
(2)已知方程sin2 + 2sin cos − 2sin − 4cos = 0,则cos 2 − sin cos =
() B
4 3
3 4
A.− B. C.− D.
5 5
5 5
[解析]因为方程 + − − = ,
角
2π + ∈
π+
−
关于原点对称
______________
π
−
2
关于轴对称
_____________
π
+
2
图示
与角终边的关系
相同
______
角
π −
续表
角
2π + ∈
π+
图示
与角终边的关系
关于轴对称
关于直线 = 对称
−
三、诱导公式
组数
一
二
三
= ,即 = ,即 = .
因为 ∈ , ,所以 = , =
.故 − = −
C
=−
.故选C.
1
5
2或
(2)已知sin − cos = ,则tan =_____.
sin2 +cos2
=
2tan2 + 3tan − 1
=
2
tan + 1
=
sin +cos
[对点训练2](1)已知
sin −cos
高考数学理科 复习 第四章三角函数 §4.1三角函数的概念、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式和诱导公式

A.a>b>c B.b>c>a C.c>b>a D.c>a>b
(2)(2014成都一模)已知sin(π-α)=log8
1 4
,且α∈
2
,
0
,则tan(2π-α)的值为
.
25
答案 (1)C (2) 5
解析 (1)∵b=cos 55°=sin 35°>sin 33°=a,∴b>a.
∵c=tan
35°=
、 R、
α α≠ 2 +kπ,k∈Z .
5.三角函数线 设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过点P作PM⊥x轴于点M,则有向线段MP 叫做角α的正弦线,有向线段 OM 叫做 角α的余弦线;过点A(1,0)作单位圆的切线交 角α的终边或其反向延长线于点T,则有向线 段AT叫做角α的 正切 线.
6.三角函数的符号规律 第一象限全“+”,第二象限正弦“+”,第三象限正切“+”,第四象限余 弦“+”.简称:一全、二正、三切、四余. 7.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1)平方关系: sin2α+cos2α=1 ;
(2)商数关系: 8.诱导公式
sin α =tan α .
cos α
组数 角
正弦
一 2kπ+α (k∈Z)
sin α
余弦
cos α
二 π+α
-sin α -cosα
三 -α
-sin α cos α
正切
tan α
tan α -tan α
四 π-α
sin α -cos α -tan α
五
六
-α
+α
α的值为
(
高考数学-三角函数专题复习

高考数学-三角函数专题复习三角函数专题考点例题解析】考点1.求值1、求sin330°、tan690°、sin585°的值。
解:利用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和对称性,可得:sin330°=sin(360°-30°)=sin30°=1/2tan690°=tan(720°-30°)=tan30°=1/√3sin585°=sin(540°+45°)=sin45°=√2/22、已知角α为第三象限角,求sin(α+π/2)的值。
解:由于α为第三象限角,所以sinα<0,cosα<0.又因为sin(α+π/2)=cosα,所以sin(α+π/2)<0.3、已知sinθ+cosθ=5/3,cosθ-sinθ=2,求sin2θ的值。
解:将sinθ+cosθ和cosθ-sinθ相加,可得cosθ+cosθ=5/3+2=11/3,即cosθ=11/6.将cosθ-sinθ和sinθ+cosθ相减,可得2sinθ=-1/6,即sinθ=-1/12.代入sin2θ=2sinθcosθ的公式,可得sin2θ=-11/72.4、已知si n(π/4-α)=2/√5,求cosα的值。
解:sin(π/4-α)=sinπ/4cosα-cosπ/4sinα=2/√5,代入cosπ/4=√2/2和sinπ/4=√2/2,可得cosα=1/√10.5、已知f(cosx)=cos3x,求f(sin30°)的值。
解:将x=π/6代入f(cosx)=cos3x,可得f(cosπ/6)=cos(3π/6)=cosπ=-1.又因为sin30°=cosπ/6,所以f(sin30°)=-1.6、已知tanα=15π/22,求cos(π/2-α)的值。
解:tanα=15π/22,所以α为第三象限角,cos(π/2-α)=sinα>0.由tanα=sinα/cosα,可得cosα=15/√466,代入sin^2α+cos^2α=1,可得sinα=7/√466,最终可得cos(π/2-α)=7/15.7、已知tan(π/4+x)=2tan(π/4-x),求cos2x的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数学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三角函数一、本章知识结构:二、重点知识回顾1、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凡是与终边α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k ·3600+α的形式,特例,终边在x 轴上的角集合{α|α=k ·1800,k ∈Z},终边在y 轴上的角集合{α|α=k ·1800+900,k ∈Z},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合{α|α=k ·900,k ∈Z}。
在已知三角函数值的大小求角的大小时,通常先确定角的终边位置,然后再确定大小。
理解弧度的意义,并能正确进行弧度和角度的换算; ⑴角度制与弧度制的互化:π弧度ο180=,1801π=ο弧度,1弧度ο)180(π='1857ο≈⑵弧长公式:R l θ=;扇形面积公式:RlR S 21212==θ。
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符号规律、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式、诱导公式:(1)三角函数定义:角α中边上任意一点P 为),(y x ,设r OP =||则:,cos ,sin r x r y ==ααx y =αtan(2)三角函数符号规律: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3)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α6π4π3π2ππ23π2πsin α 0 21 22 231-1cos α 12322210 -1 0 1tan α 03313不存在 0 不存在 0(3)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x x xx x tan cos sin ;1cos sin 22==+(4)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sin(πα-)=sin α,cos(πα-)=-cos α,tan(πα-)=-tan αsin(πα+)=-sin α,cos(πα+)=-cos α,tan(πα+)=tan α sin(α-)=-sin α,cos(α-)=cos α,tan(α-)=-tan αsin(2πα-)=-sin α,cos(2πα-)=cos α,tan(2πα-)=-tan αsin(2k πα+)=sin α,cos(2k πα+)=cos α,tan(2k πα+)=tan α,()k Z ∈sin(2πα-)=cos α,cos(2πα-)=sin αsin(2πα+)=cos α,cos(2πα+)=-sin α3、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1)和(差)角公式①;sin cos cos sin )sin(βαβαβα±=±②;sin sin cos cos )cos(βαβαβαμ=±③βα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tan(μ±=±(2)二倍角公式二倍角公式:①αααcos sin 22sin =;②ααααα2222sin 211cos 2sin cos 2cos -=-=-=;③ααα2tan 1tan 22tan -=(3)经常使用的公式①升(降)幂公式:21cos 2sin 2αα-=、21cos 2cos 2αα+=、1sin cos sin 22ααα=;②辅助角公式:sin cos )a b αααϕ+=+(ϕ由,a b 具体的值确定); ③正切公式的变形:tan tan tan()(1tan tan )αβαβαβ+=+-⋅. 4、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一)列表综合三个三角函数sin y x =,cos y x =,tan y x =的图象与性质,并挖掘: ⑴最值的情况;⑵了解周期函数和最小正周期的意义.会求sin()y A x ωϕ=+的周期,或者经过简单的恒等变形可化为上述函数的三角函数的周期,了解加了绝对值后的周期情况; ⑶会从图象归纳对称轴和对称中心;sin y x =的对称轴是2x k ππ=+()k Z ∈,对称中心是(,0)k π()k Z ∈;cos y x =的对称轴是x k π=()k Z ∈,对称中心是(,0)2k ππ+()k Z ∈tan y x =的对称中心是(,0)()2k k Z π∈注意加了绝对值后的情况变化. ⑷写单调区间注意0ω>.(二)了解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图象的画法,会用“五点法”画正弦、余弦函数和函数sin()y A x ωϕ=+的简图,并能由图象写出解析式. ⑴“五点法”作图的列表方式;⑵求解析式sin()y A x ωϕ=+时处相ϕ的确定方法:代(最高、低)点法、公式1x ϕω=-.(三)正弦型函数sin()y A x ωϕ=+的图象变换方法如下: 先平移后伸缩 sin y x =的图象ϕϕϕ<−−−−−−−→向左(>0)或向右(0)平移个单位长度得sin()y x ϕ=+的图象()ωωω−−−−−−−−−→横坐标伸长(0<<1)或缩短(>1)1到原来的纵坐标不变 得sin()y x ωϕ=+的图象()A A A >−−−−−−−−−→纵坐标伸长(1)或缩短(0<<1)为原来的倍横坐标不变得sin()y A x ωϕ=+的图象(0)(0)k k k ><−−−−−−−→向上或向下平移个单位长度得sin()y A x k ϕ=++的图象. 先伸缩后平移sin y x =的图象(1)(01)A A A ><<−−−−−−−−−→纵坐标伸长或缩短为原来的倍(横坐标不变)得sin y A x =的图象(01)(1)1()ωωω<<>−−−−−−−−−→横坐标伸长或缩短到原来的纵坐标不变得sin()y A x ω=的图象(0)(0)ϕϕϕω><−−−−−−−→向左或向右平移个单位得sin ()y A x x ωϕ=+的图象(0)(0)k k k ><−−−−−−−→向上或向下平移个单位长度得sin()y A x k ωϕ=++的图象.5、解三角形Ⅰ.正、余弦定理⑴正弦定理RC cB b A a 2sin sin sin ===(R 2是ABC ∆外接圆直径)注:①CB A c b a sin :sin :sin ::=;②CR c B R b A R a sin 2,sin 2,sin 2===;③C B A cb a Cc B b A a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
⑵余弦定理:A bc c b a cos 2222-+=等三个;注:bc a c b A 2cos 222-+=等三个。
Ⅱ。
几个公式:⑴三角形面积公式:))(21(,))()((sin 2121c b a p c p b p a p p C ab ah S ABC ++=---===∆;⑵内切圆半径r=c b a S ABC++∆2;外接圆直径2R=;sin sin sinC c B b A a==⑶在使用正弦定理时判断一解或二解的方法:⊿ABC 中,sin sin A B A B >⇔> Ⅲ.已知A b a ,,时三角形解的个数的判定: 其中h=bsinA, ⑴A 为锐角时: ①a<h 时,无解;②a=h 时,一解(直角);③h<a<b 时,两解(一锐角,一钝角);④a ≥ b 时,一解(一锐角)。
⑵A 为直角或钝角时:①a ≤ b 时,无解;②a>b 时,一解(锐角)。
三、考点剖析考点一:三角函数的概念【内容解读】三角函数的概念包括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任意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会由角的终边所经过点的坐标求该角的三角函数值。
在学习中要正确区分象限角及它们的表示方法,终边相同角的表示方法,由三角函数的定义,确定终边在各个象限的三角函数的符号。
在弧度制下,计算扇形的面积和弧长比在角度制下计算更为方便、简洁。
【命题规律】在高考中,主要考查象限角,终边相同的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一般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
例1、(2008北京文)若角α的终边经过点P(1,-2),则tan 2α的值为 .解:222tan 4tan 2,tan 2.11tan 3αααα-==-∴==-Q点评:一个角的终边经过某一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图形,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来求解,或者不画图形直接套用公式求解都可以。
考点二: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内容解读】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有平方关系和商数关系,用同角三角函数定义反复证明强化记忆,在解题时要注意22sin cos 1αα+=,这是一个隐含条件,在解题时要经常能想到它。
利用同角的三角函数关系求解时,注意角所在象限,看是否需要分类讨论。
【命题规律】在高考中,同角的三角函数的关系,一般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结合坐标系分类讨论是关键。
例2、(2008浙江理)若cos 2sin αα+=则tan α=( )(A )21 (B )2 (C )21-(D )2-解:由cos 2sin αα+=cos 2sin αα=,又由22sin cos 1αα+=,可得:2sin α+(2sin α)2=1可得αsin =-552,cos 2sin αα==-55,所以,tan α=ααcos sin =2。
点评:对于给出正弦与余弦的关系式的试题,要能想到隐含条件:22sin cos 1αα+=,与它联系成方程组,解方程组来求解。
例3、(2007全国卷1理1)α是第四象限角,5tan 12α=-,则sin α=( )A .15B .15-C .513D .513-解:由5tan 12α=-,所以,有⎪⎩⎪⎨⎧=+-=1cos sin 125cos sin 22αααα,α是第四象限角, 解得:sin α=513-点评:由正切值求正弦值或余弦值,用到同角三角函数公式:αααcos sin tan =,同样要能想到隐含条件:22sin cos 1αα+=。
考点三: 诱导公式 【内容解读】诱导公式用角度和弧度制表示都成立,记忆方法可以概括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变”与“不变”是相对于对偶关系的函数而言的,sin α与cos α对偶,“奇”、“偶”是对诱导公式中2π•k +α的整数k 来讲的,象限指2π•k +α中,将α看作锐角时,2π•k +α所在象限,如将cos(23π+α)写成cos(23π•+α),因为3是奇数,则“cos ”变为对偶函数符号“sin ”,又23π+α看作第四象限角,cos(23π+α)为“+”,所以有cos(23π+α)=sin α。
【命题规律】诱导公式的考查,一般是填空题或选择题,有时会计算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也有些大题用到诱导公式。
例4、(2008陕西文) sin330︒等于( )A.B .12-C .12 D.解:sin 330sin(36030)︒=︒-o=1sin 302-=-o点评:本题是对诱导公式和特殊角三角函数值的考查,熟练掌握诱导公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