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伦

合集下载

拜伦

拜伦

拜伦(1788—1824)“我可以独自兀立人间,但绝不把我自由的思想换取一座王位。

”在他看来,为自由献身无比美好:“啊!自由,你在牢狱里才最灿烂!”一、生平和创作破败的贵族家庭思想的启蒙(1801-1808)进入哈罗公学和剑桥大学后,他一方面阅读各国文史哲著作,也结识了对他日后有深远影响的自由主义者。

1807年处女诗集《懒散的时刻》1809—1811年间游历葡萄牙、西班牙、马耳他、希腊、土耳其等国家,写成《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一、二两章(三、四章是后来写的,完成于1817年)1813—1816 “东方故事诗”共6部:《异教徒》《阿比道斯的新娘》《海盗》《莱拉》《柯林斯之围》《巴里西纳》1816-1823年,(雪莱)意大利时期,创作的辉煌时期,政治,《哈》末两章;长诗《塔索的哀歌》《威尼斯颂》《但丁的预言》:激励意大利人反抗压迫;故事诗《别波》《马赛普》《岛》:人生的愉快和享乐;历史悲剧:民主政治思想、反暴政主题神秘剧《该隐》《天与地》:反抗主题讽刺诗《审判的幻景》《爱尔兰的化身》《青铜世纪》:讽刺统治者;最高成就:《唐璜》第一、二章:1809-1811年间诗人在葡萄牙、西班牙、希腊、阿尔巴尼亚等国的见闻。

第三、四章:为旅居比利时、瑞士、意大利等地的见闻。

长诗中有两个主人公:(1)哈洛尔德——孤独、忧郁、悲观的所谓“拜伦式的英雄”(2)抒情主人公“我”——目光犀利的观察家、批评家、热爱生活、善于斗争的民主战士三、《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通过哈洛尔德的游历和抒情主人公的评论,反映了十九世纪初期欧洲的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他歌颂西班牙人民反对拿破仑侵略的斗争;同情受奴役的希腊人民;凭吊瑞士、比利时的古迹;谴责反动的神圣同盟;号召意大利人民为自由独立而奋起。

表达了渴望政治自由,憎恨暴君统治,反对侵略和奴役,歌颂民族解放斗争的政治主题。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恰尔德·哈洛尔德:是忧郁、孤独、不满现实的资产阶级民主战士、青年漂泊者的形象。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简介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简介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简介拜伦,出生于英国伦敦,是19世界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拜伦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拜伦生平简介乔治·戈登·拜伦(GeorgeGordonByron,1788—1824),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唐璜》等,并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

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

拜伦,1788年出生在伦敦一间很破旧的房子中。

他的父母都是没落贵族中的人家,拜伦天生有一只脚是跛的,因此他对这个很敏感。

拜伦十岁的时候,他家族的世袭爵位以及产业都落到了拜伦的身上,所以拜伦成为了第六世勋爵。

在1801年,为了同拜伦的贵族身份相符合,家里便决定送她去一所有名望的学校读书,这所名为哈罗公学的大学是由约翰·里恩在1571年创建的,在英国历史上,这所大学培养了很多知名的大人物,其中对拜伦很崇拜的丘吉尔就是从这所学校中毕业的。

拜伦从哈罗公学毕业后,又进入剑桥大学,他是一个不努力学习的学生,很少听课,但却广泛的阅读了欧洲和英国的文学、哲学等历史著作。

拜伦在学生时代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1809年到1811年期间游历了很多国家,受各国人民反侵略、反压迫斗争鼓舞,创作了《恰尔德·哈罗德游记》。

在1824年拜伦不幸遇雨受寒,导致一病不起,在4月19日逝世,他的逝世使希腊人们深感悲痛,希腊的独立政府宣布拜伦之死为国葬,并且全国哀悼三天。

拜伦是同性恋吗拜伦长大成年后就长的十分帅气,他身高有1.78米,体重在60—89之间,他少年时候肥胖,但在进入剑桥大学后,减肥成功,甚至因为漂亮而出名。

之后拜伦很在意外表,甚至用节食来保持体形,睡觉头上还要戴卷发纸。

在拜伦二十四岁的时候,随着《恰尔德·哈洛尔德》的出版,便红透英伦。

拜伦春逝最好的译文

拜伦春逝最好的译文

《拜伦<春逝>最好的译文》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拜伦的《春逝》的译文。

《春逝》是一首很美的诗呢。

不同的人翻译出来的感觉不太一样。

有的译文读起来,就好像春天的风轻轻吹过你的脸,很温柔。

比如说,“若我会见到你,事隔经年。

我如何和你招呼,以眼泪,以沉默。

” 这句译文是不是很有感觉呀?
它让我们能感觉到那种很久不见的难过和不知道说什么好的心情。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这样的译文美不美?
《拜伦<春逝>最好的译文》
小朋友,咱们来看看拜伦《春逝》的译文哟!
《春逝》的译文有好多呢。

有的译文能让我们一下子就好像看到了春天过去了的样子。

就像“假若他日相逢,我将何以贺你?以沉默,以眼泪。

” 读起来心里好像有点酸酸的。

想象一下,很久没见的好朋友,再见面的时候,不知道说啥,只能流眼泪,是不是很让人难过?
小朋友们,能体会到这种感觉不?
《拜伦<春逝>最好的译文》
小朋友们,今天来讲讲拜伦《春逝》的译文。

《春逝》的译文都很有意思。

有的译文呀,读起来就像在听一个伤心的故事。

比如说“如果多年以后,我们再次相遇。

我该如何向你致意?用沉默,用眼泪。


这就好像是两个小伙伴分开了很久,再见面都不知道怎么说话啦。

小朋友们,这样的译文是不是很特别?。

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个人与社会反叛精神

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个人与社会反叛精神

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个人与社会反叛精神介绍浪漫主义是19世纪早期欧洲文学和艺术运动,其中包括了一群有着强烈反叛精神的诗人。

这篇文档将重点探讨其中一位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拜伦(Lord Byron),他以其独特而鲜明的个人与社会反叛精神而闻名于世。

拜伦简介•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 1788-1824)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最重要的诗人之一。

•他的作品涉及广泛,包括戏剧、游记、散文和诗歌等多种形式。

•拜伦还因其惊世骇俗的生活方式而引起了广泛关注,他的个性和充满争议的行为进一步增加了他作为反叛者形象的吸引力。

个人反叛精神自由意志和冒险精神•拜伦认为自由意志是追求幸福和真实存在的基本要素。

他坚信个体应该摆脱社会束缚,追求真实的自我。

•他的作品多次表达了对权威和传统价值观的反叛,鼓励人们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激情和欲望。

•拜伦也是一个冒险家,骑士精神深深植根于他的内心,这种冒险精神使他不断寻找新的体验和挑战。

爱情和性别反叛•拜伦对爱情有着复杂且矛盾的看法。

他在诗歌中探索了爱情和性别角色之间的关系,并质疑当时流行的爱情观念。

•他以其个人经历为素材,创造出了一系列充满浪漫与悲剧元素结合的诗作,如《查尔德·哈罗德》、“东方诗篇”等。

•拜伦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对男女角色行为规范的束缚,表达了对性别固定概念和社会约束力量的批评。

社会反叛精神政治担忧与社会改革•拜伦对社会的担忧和他强烈的正义感促使他投身于政治运动,积极参与当时的社会改革。

•他以其远见、直率和激情而闻名,通过他的作品向世人传达了对专制主义和不平等现象的批判。

•拜伦还在英国议会中演讲,并支持希腊人民争取独立。

文学风格上的反叛•拜伦采用自由诗形式,摆脱了传统格律和格式的束缚,从而创造出一种新颖独特的声音。

•他大胆地探索了新的主题、新的表达方式,并将个人情感与政治思想相结合。

•拜伦在浪漫主义诗歌领域里树立了自己鲜明且不容忽视的地位。

拜伦简介资料

拜伦简介资料

拜伦简介资料你有看过《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吗,你了解过作者吗,我们一起来看看拜伦的简介把。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拜伦简介资料,供大家参阅!拜伦简介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1788—1824),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唐璜》等,并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

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

拜伦人物生平乔治·戈登·拜伦:1788年1月22日出生于伦敦一间被租用的简陋房子里。

父母都出自没落贵族家庭。

他天生跛一足,并对此很敏感。

十岁时,拜伦家族的世袭爵位及产业(纽斯泰德寺院是其府邸)落到他身上,成为拜伦第六世勋爵。

1801年,为了同拜伦的贵族地位和身份相称,家里决定送他到一所素有名望的学校——哈罗公学就读。

这所在1571年由约翰·里恩创建的学校,在英国历史上培养了许多知名的人物,其中对拜伦十分崇拜的丘吉尔首相就是这所学校毕业的。

哈罗公学毕业后,1805-1808年在剑桥大学学文学及历史,他是个不刻苦的学生,很少听课,却广泛阅读了欧洲和英国的文学、哲学和历史著作,同时也从事射击、赌博、饮酒、打猎、游泳、拳击等各种活动。

1809年3月,他作为世袭贵族进入了贵族院,他出席议院和发言的次数不多,但这些发言都鲜明地表示了拜伦的自由主义的进步立场。

剑桥大学毕业后曾任上议院议员。

学生时代即深受启蒙思想影响。

1809-1811年游历西班牙、希腊、土耳其等国,受各国人民反侵略、反压迫斗争鼓舞,创作《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Childe Harold's Pilgrimage,1809-1818)。

其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唐璜》(Don Juan,1818-1823)等。

诗人拜伦是谁

诗人拜伦是谁

诗人拜伦是谁拜伦是英国19世纪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在英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拜伦是举世公认的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首屈一指的代表人物,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诗人拜伦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诗人拜伦的简介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等。

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

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他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

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

他们孤傲、狂热、浪漫,却充满了反抗精神。

拜伦的诗歌特点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Lord Byron)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他们孤傲、狂热、浪漫,却充满了反抗精神。

他们内心充满了孤独与苦闷,却又蔑视群小。

恰尔德·哈罗德是拜伦诗歌中第一个“拜伦式英雄”。

拜伦诗中最具有代表性、战斗性,也是最辉煌的作品是他的长诗《唐璜》,诗中描绘了西班牙贵族子弟唐璜的游历、恋爱及冒险等浪漫故事,揭露了社会中黑暗、丑恶、虚伪的一面,奏响了为自由、幸福和解放而斗争的战歌。

拜伦的诗歌代表作《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是拜伦的代表作之一,这是拜伦在游历欧洲诸多国家之后所著的。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主要是通过恰尔德和诗人自己的浪漫抒情,表现了对拿破仑的侵略、英国干涉民族独立运动等各种暴政的愤怒,另一方面对莱茵河、以及意大利建筑和雕刻美的喜爱和欣赏,对卢梭、伏尔泰等历史伟人的尊敬,对反抗压迫争取独立与自由的各国人民的赞美和鼓动,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厌恶,这一诗篇有“抒情史诗”之称。

拜伦之所以会创作这一巨作的背景是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处于社会长期动荡不安的时期。

一方面,封建势力在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冲击和影响下遭到了严重的打击,逐渐露出了衰落的形势,同时也在作最后的垂死针扎。

拜伦

拜伦

第三节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二、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 1788-1842)(一)生平阿伯丁(Aberdeen)纽斯泰德寺庄园(Newstead Abbey)哈罗中学(Harrow School)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获得上议院世袭议员席位,发言反对惩罚工人破坏机器的法案。

1809-1811年东方旅行,去葡萄牙、西班牙、阿尔巴尼亚、希腊和土耳其不幸的婚姻。

与同父异母的姐姐奥古斯塔的关系。

1816年4月去国。

结识雪莱。

1817年去意大利。

1824年去希腊参加希腊人民反抗土耳其的解放斗争。

受雨淋生病而死。

《闲暇的时光》(Hours of Idleness)(二)主要作品分析1、抒情诗(Lyric Poetry)抒情短诗总体成就不如他的叙事诗和政治讽刺诗,但也有若干精品,如《想从前我们俩分手》、《雅典的少女》、《她走在美的光影里》、《我们将不再徘徊》。

《雅典的少女》写爱情:雅典的少女呵,在我们分别前,把我的心交还!或者,既然它已经和我脱离,留着它吧,把其余的也拿去!请听一句我临别前的誓语:你是我的生命,我爱你。

抚摸着那无拘无束的卷发,每阵爱琴海的风都追求着它;依偎着那刘海围拢的眼睑,轻吻香腮上青春的气息;看着那牡鹿般野性的双眼,你是我的生命,我爱你。

还有那久欲一尝的红唇,还有那轻盈紧束的腰身;我要凭这些定情的鲜花,它们胜过一切言语的表达;凭着爱情中交集的悲喜,我要说:你是我的生命,我爱你。

雅典的少女呵,我们就要分手;想着我吧,亲爱的,当你孤独的时候。

虽然我向着伊斯坦堡飞奔,雅典却攫住我的心和灵魂:我能不再爱你吗?不会的。

你是我的生命,我爱你。

爱与生命等价。

在爱情中肉体与灵魂得到统一。

2、叙事诗(Narrative Poetry)和戏剧诗(Dramatic Poetry)拜伦在长诗创作方面的成就最高。

他的叙事诗有《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1812—1818)、《堂璜》(1819—1824)以及被称为“东方叙事诗”的系列作品,剧诗有《曼弗雷德》(1817)、《该隐》(1821)等,(1)《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Childe Harold’s Pilgrimage)第一、二章发表于1812年,是他第一次游历的产物。

拜伦

拜伦
《恰尔德· 哈洛尔德游记》
(1812一、二、1817三、1818四)
《唐· 璜》(1818-1823)
(诗体长篇小说)
《恰尔德· 哈洛尔德游记》
拜伦早期浪漫
主义诗歌代表作,
它是拜伦两次漫游
南欧的诗体记录。
主要内容
第一章 主要写主人公在葡萄牙和西班 牙的见闻。反映了拿破仑铁蹄下当地人民 的苦难,人民的反抗和对自由的渴望 。 第二章 恰尔德· 哈洛尔德来到希腊 。 作者缅怀希腊光荣的过去,哀叹现在的懦 弱,希望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摆脱土耳其 的统治 。
悲愤去国
由于拜伦的自由民主立场,特别是他 在国会所做的演说,使其与统治阶级结怨
至深。1816年,结婚一年后,拜伦夫人
伊莎贝拉提出分居,统治集团借此大肆诽
谤拜,一时舆论哗然,攻击声一片。拜伦
愤然去国,从此未回。
病逝
1823年夏天,他决定到希腊去参加希腊 反对土耳其的民族解放战争。他乘着自己出 资装备的战舰“赫尔克利斯”号驶往希腊, 受到人民的热烈欢迎,被任命为向利杜潘进 军的远征军总司令。 因过分劳累患了热病, 1824年4月19日 逝世,临终前还在呓语: “前进——前进——要勇敢”。年仅 36岁。
主要内容
第三章 在瑞士和比利时的游历。凭吊 滑铁卢战场,咏叹拿破仑的命运,抨击神 圣同盟,追忆启蒙主义者伏尔泰和卢梭。 第四章是在诗人流亡到意大利后写成 的。他的信心和希望变得最为明朗有力, 以高昂的自由信念号召意大利人民起来斗 争,争取独立。
主题
反暴政、反侵 略 ,歌颂欧洲民 族民主解放运动 。
《唐璜》(Don Juan 1818-1823)
拜伦的浪漫主义杰作,诗体小说,共 16548行。作品表现了作者对自由的真诚追 求和唤起人民的积极行动。

拜伦简介资料

拜伦简介资料

拜伦简介资料拜伦是谁?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1788.1.22-1824.4.19),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拜伦简介资料,希望对你有用!拜伦简介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1788.1.22-1824.4.19),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1788年1月22日出生于伦敦,父母皆出自没落贵族家庭。

他天生跛一足,并对此很敏感。

1805-1808年在剑桥大学学文学及历史,他是个不刻苦的学生,很少听课,却广泛阅读了欧洲和英国的文学、哲学和历史著作,同时也从事射击、赌博、饮酒、打猎、游泳、拳击等各种活动。

1809年3月,他作为世袭贵族进入了贵族院,他出席议院和发言的次数不多,但这些发言都鲜明地表示了拜伦的自由主义的进步立场。

拜伦的人生经历拜伦(1788—1824),独步古今的天才诗人,在波澜诡谲的浪漫主义文苑诗坛上,他是手握如椽之笔,流金溢彩;在如火如荼的民族解放的政治舞台上,他又是身着戎装,叱咤风云,为民主和自由而战的坚强斗士。

拜伦只活了36岁,被评论家称为是19世纪初英国的“满腔热情地辛辣地讽刺现实社会”的诗人。

1788年1月22日,乔治•戈登•拜伦生于英国伦敦一间被租用的简陋房子里。

拜伦生在一个古老而又败落的贵族家庭里。

身残的孩子心灵要求更加完美说它古老,是因为拜伦家族早先跟随着“征服者威廉”一起从诺曼底来到英国,在16世纪的十字军远征中,战功显赫,历代都受到国王的赏赐,并封为勋爵。

还是婴孩的拜伦,怎么也不会想到,在他10岁的时候,竟会成为纽斯台德世袭领地的主人。

诗人拜伦的父亲约翰•拜伦,年轻时在法国陆军学校受教育,毕业后成了英国陆军的近士卫官。

他性情暴烈,行为粗野,又喜欢豪饮滥赌,欠下巨额债务。

当他20岁从美国回到伦敦后不久,就拐走了卡尔马瑟侯爵夫人,花天酒地,大肆挥霍着侯爵夫人从她父亲那里继承得来的每年4000英镑的收入。

拜伦

拜伦
雅典的拜伦雕像
拜伦的不朽
拜伦的死,震动文坛,引 起全英国和欧洲进步人士的悲 悼。报纸上讲,本世纪两个伟 大人物拿破伦和拜伦几乎同时 辞世了。人们赞颂他的卓越天 才,更加景仰他的革命壮举。 歌德赞他是“19世纪最伟大的 天才”,普希金称他为“思想 界的君王”。 诗人的不朽,都在他们的 作品,拜伦的不朽,还在于他 是19世纪初期最伟大的反抗者 和行动者。
在旅途中,他还写了第一部重要作 品《恰尔德 哈洛尔德游记》的前两章, 回国后不久,于1812年出版,这部长诗 的发表震动了欧洲文坛,使拜伦立刻成 为著名诗人。正如他自己在日记中所写: “当我在清晨醒来,已经名声远扬,成 了诗坛上的拿破仑”。
1815年与贵族小姐安娜贝拉结婚。 由于志趣不合,一年后分居,拜伦受到 社会舆论攻击,愤然离开祖国,从此终 生侨居国外。其间完成长诗后两部,分 别发表于1816年和1817年。塑造出一个 孤独、忧郁、悲观的青年漂泊者形象, 是“拜伦式英雄”的雏形。
拜伦家族纹章
纽斯台德寺遗迹
大学期间试写抒情诗,在1807年大 学二年级时,发表了第一部诗集:《懒 散的时光》(Hours of Idleness)。 不满、空虚、孤独情绪。受到以《爱丁 堡评论》为首的评论界批判:“为神人 所共弃”。
1812年拜伦在上议院发表演说, 反对把罢工和捣毁机器的工人处以 死刑的法案,为暴动工人辩护,不 见容于英国政府,出游葡萄牙、西 班牙、马尔他、阿尔巴尼亚、希腊 和小亚细亚的土耳其 。
拜伦有神圣的使命感。他积极参加政 治活动。同情工人自由主义运动。1812年, 他在上议院发表过两次激烈的演说,第一 次反对把破坏机器的工人处以死刑的立法, 第二次是反对英国政府对爱尔兰的奴役政 策,因此而结怨于统治集团。加上拿破仑 走上下坡路,波旁王朝复辟,拜伦孤独苦 闷,写出了一系列东方故事诗。

拜伦

拜伦

性,通贯全篇。

代表作之一 《恰尔德 · 哈洛尔德 游记》
《恰尔德· 哈洛尔德游记》(1811— 1818 ) 这 是 拜 伦 的 成 名 作 , 根 据 拜 伦
1809 至 1811 年间游历西班牙、葡萄牙、
马耳他、希腊、土耳其等一些南欧和西
亚国家的经历写成,带有自传性质。
长诗共四章,第一、第二章写于他 游历期间,第三、第四章在 1817 年完成。 虽隔数年,但主题一致,形象连贯。作 品除抒写异域绮丽的自然风光,叙写各 地风土人情之外,尤其反映了希腊等地
诗人热烈号召希腊人民要放弃 那种祈求英、法、俄等国救援的幼稚 的幻想,而发挥自己的力量去争取民 族的解放和自由:
• • • • 世世代代做奴隶的人们! 你们知否, 谁要获得解放, 就必须自己动手。
他愤怒地抨击了残暴的土耳其总督, 在预示入侵的统治者的命运时说: • • • 血债以血偿清; 流血起家的人, 到头来须在更惨的血泊里终其一生。
拜伦思想的核心是自由与正义。而自 由是正义的灵魂,首先必须是自由,然 后才谈得上正义。他骄傲地宣称:“我 可以独自兀立人间,但决不把我自由的 思想换取一座王位。”拜伦毕竟是西方 文明的产儿,与西方精神文化中的个性 价值与自我崇拜一脉相承,其自由观包 含更多的唯我主义成分,极易导致无政
府主义,并且脱不了孤傲倾向。
这个形象体现了深刻的历史内涵, 概括了拿破仑战争时期及“神圣同盟” 初期西方许多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 特征。他们不满现实但找不到出路,不 愿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却也不能和人 民群众一起战斗,于是陷入悲观绝望之 中。
与之相反,诗中还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抒
情主人公形象“我”。他积极入世,热 情洋溢,是位目光犀利的观察家,思想 深邃的批评家,也是热爱生活、追求自 由、敢于揭露、又善于斗争的民主战士。 这两个相反的形象,既表现了拜伦世界 观的矛盾,又体现了他思想感情的整体。

3拜伦

3拜伦

818 1821
1823年,赴希腊参加民族解放战争
打出去, 致敌人于死命
——《今天我度过了三十六岁》
雅典 拜伦 塑像
哀 希 腊(《唐璜》第三章)
拜伦

希腊群岛呵,美丽的希腊群岛! 火热的萨弗在这里唱过恋歌; 在这里,战争与和平的艺术并兴, 狄洛斯崛起,阿波罗跃出海面! 永恒的夏天还把海岛镀成金, 可是除了太阳,一切已经消沉。
西班牙传说中的 唐·璜本是个恶棍 和花花公子形象。
《唐·璜》中唐·璜的形象
出身高贵,虽说有许多恋爱经历,但不是薄情寡 义的花花公子,而是情意绵绵的,对情人恋恋不 舍; 心地善良,在小艇上宁可挨饿也不愿自相残杀; 身为奴隶,他保持尊严,不向土耳其王妃的淫威 屈服; 作为战士,他英勇杀敌,救出了10岁的土耳其 小姑娘莱拉依。
4.艺术特色
1)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一方面写奇人
奇事奇境 ,另一方面用现实主义手法如实描
第三节
拜伦
拜伦(1788-1824)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
最卓越的代表作家之一。 拜伦“如狂涛如
厉风,举一切伪饰陋
习,悉于荡涤……不
克厥敌,战则不止。”
——鲁迅
拜伦画像
一、生平与创作
• 孤寂的少年时代
拜 伦 族 徽
拜 伦 祖 居
1800年,进入哈罗公学学习。
1805年,拜伦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
1)对资产阶级统治力量的揭露
谁掌握了世界的平衡?谁统治 不论是保皇党的还是自由党 的国会? 谁使西班牙的没有内衣的爱国 者惊醒? …… 谁使旧世界和新世界处于痛苦 或欢乐之中?谁使政治都变 得油嘴滑舌? 是拿破仑的英灵吗?不,应 该问 犹太人罗斯查尔德,基督徒 巴林!

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拜伦

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拜伦

歌德:“拜伦是代表时代精神的”,
“他那种人格的力量恐怕也不会再有的” 普希金:拜伦是“思想界的君王” 高尔基:他是“一个人民的诗人,和平与自由 的战士,统治阶级严厉的、无可驳斥的正确的 揭露者”。 鲁迅:“我早期对压迫民族和人民‘哀其不幸, 怒其不争’的思想和‘不克厥敌,战则不止’ 的精神,都是从拜伦那里学来的。”
拜伦为希腊独立而献身。他死于1824年,时年36岁。丁 尼生(Tennyson,1809—1892)说,整个世界因拜伦 之死而黯然。但是,在饱经生与爱的疯狂后,牺牲年轻 的生命,这够多么浪漫!或者,如普希金所说,宁为雄鹰 痛快一时.不作乌鸦苟活百年!
• “本世纪两个最伟大的人物,拿破 仑和拜伦,差不多同时离开人世了 (弃世了) 。”
国会演说
• “这些贱民正是在你们田地上耕作,在家里伺候, 并且组成你们的海军和陆军的人„„但这个时候, 即成千上万陷入迷途而又惨遭不幸的同胞正在极 端困苦也饥饿中挣扎的时候,你们那种远施于国 外的仁慈,现在看来应该推及国内了。” • “这些措施,对饥饿待毙走投无路的人们来说, 又算得了什么?难道那些快要饿死的,在你们的 刺刀面前拼命得困苦到极点的人,会被你们的绞 架吓退么?而看来这是你们所能给出的唯一的解 脱。死能够成为一种解脱时,死能够迫使他们俯 首听命么? ”
拜伦的初恋
• 拜伦爱着一个女子, 她就是Mary Chaworth小姐. 这是少年拜伦的 初恋, 他写了不少诗送给她. 不 幸的是, 这位美丽的女子在拜伦 离家上大学之前, 嫁给了别人
拜伦夫人及女儿
拜伦之女
• 奥古斯塔· 阿达(Ada Augusta Byron) • (1818年-1852年) • 美国国防部据说是花了10年时间,把它所需要软件的全部功能混合在 一种计算机语言中,希望它能成为数千种电脑的标准。1981年,这种 语言被命名为ADA(阿达)语言。1985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更进一 步决定,自翌年元月始,ADA语言将是北约组织指挥控制工程中唯一 使用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 ADA语言的命名,正是为了纪念杰出的英国女数学家阿达的功绩。人 们现在都认为,阿达是世界上第一位软件设计师,有的书刊甚至称她 是“软件之母”。 • 阿达全名奥古斯塔· 阿达· 拜伦(Ada Augusta Byron),是英国著名大 诗人拜伦的独生女。1815年12月10日,她出生在伦敦城内一幢可以 远眺绿色公园的老房子里。

拜伦

拜伦

--〈唐璜〉
• 逆境是到达真理的一条道路。 • 我如今随遇而安,善于混日子。尽管这种种从未使我 喜欢,纵然世上的乐趣都已飞逝,有什么悲哀能再使 我心酸。给我拿酒来吧,给我摆上筵席,人本来不适 于孤独的生存。我将做一个无心的浪荡子弟,随大家 欢笑,不要和人共悲恸。 • ——拜伦 《只要再克制一下》 • 一切痛苦能够毁灭人,然而受苦的人也能把痛苦消灭 ! • 无论头上是怎样的天空,我将承受任何风暴。
拜伦式英雄
文学史上著名的”拜伦式英雄“是拜伦塑造的 一系列叛逆者形象。主要有异教徒《异教徒》、康 拉德《海盗》、莱拉《莱拉》、阿尔普《柯林斯的 围攻》、曼弗雷特《曼弗雷特》。 精神特征: 1. 反叛性。与社会对立,坚决与命运相抗衡。 2. 孤独性。高傲不羁,惟我独尊,鄙视一切。
3. 浪漫性。大都有热烈奔放的爱情,充满情 感,为爱复仇。
外国文学 十九世纪初期文学
拜伦
生平
拜伦(BYRON, 1788-1824)英国19世 纪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 人,他的诗篇洋溢着民 主理想和民族解放斗争 的激情。毕生为民主自 由而战,是西方文学史 上用生命去殉从理想的 著名代表。
出生伦敦破落贵族家庭,父亲在拜伦4岁时 游荡而死。母亲把对丈夫的怨恨发泄在儿子身上。 拜伦天生跛脚,常常受人欺负。从小养成忧郁、 孤独、反抗的性格。10岁继承男爵爵位,成年后 以世袭议员的身份进入上议院。 拜伦中学开始写诗,处女作《闲暇时刻》 (1807)表现对现实的不满。大学毕业出国到欧 洲旅行两年,回国根据旅游日记写作长诗《恰尔 德· 哈罗尔德游记》。诗作出版,风靡全英。拜 伦说:“一夜醒来,发现自己成了名人。”
1812年拜伦在上议院发表演说,反对把 罢工和捣毁机器的工人处以死刑的法案,为 暴动工人辩护,不见容于英国政府。 1815年与贵族小姐安娜贝拉结婚。由于 志趣不合,一年后分居,拜伦受到社会舆论 攻击,愤然离开祖国,从此终生侨居国外。 拜伦在日内瓦结识雪莱,从此结为终生 好友。

诗人拜伦的简介

诗人拜伦的简介

诗人拜伦的简介拜伦是英国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了理想而战斗的勇士,积极的投身于革命事业,下面是搜集整理的诗人拜伦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1788.1.22-1824.4.19),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1788年1月22日出生于伦敦,父母皆出自没落贵族家庭。

他天生跛一足,并对此很敏感。

1805-1808年在剑桥大学学文学及历史,他是个不刻苦的学生,很少听课,却广泛阅读了欧洲和英国的文学、哲学和历史著作,同时也从事射击、赌博、饮酒、打猎、游泳、拳击等各种活动。

1809年3月,他作为世袭贵族进入了贵族院,他出席议院和发言的次数不多,但这些发言都鲜明地表示了拜伦的自由主义的进步立场。

诗人拜伦的生平简介剑桥大学毕业。

曾任上议院议员。

学生时代即深受启蒙思想影响。

1809-1811年游历西班牙、希腊、土耳其等国,受各国人民反侵略、反压迫斗争鼓舞,创作《恰尔德;哈罗德游记》(Child Harold&amp;apos;s Pilgrimage, 1809-1818)。

其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Don Juan, 1818-1823)等。

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

他们孤傲、狂热、浪漫,却充满了反抗精神。

他们内心充满了孤独与苦闷,却又蔑视群小。

恰尔德;哈罗德是拜伦诗歌中第一个“拜伦式英雄”。

拜伦诗中最具有代表性、战斗性,也是最辉煌的作品是他的长诗《唐璜》,诗中描绘了西班牙贵族子弟唐璜的游历、恋爱及冒险等浪漫故事,揭露了社会中黑暗、丑恶、虚伪的一面,奏响了为自由、幸福和解放而斗争的战歌。

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他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

从1809-1811,拜伦出国作东方的旅行,是为了要“看看人类,而不是只方书本上读到他们”,还为了扫除“一个岛民怀着狭隘的偏见守在家门的有害后果”。

拜伦简介资料

拜伦简介资料
幼年时,每当他在街上走过,总会听到人们这样议论他:“啊,多么漂亮的孩子啊,可惜是一个跛脚。”
这时拜伦马上就会脸红起来,认为说话的人侮辱了自己,就抹着眼泪,一边大声说:“不许你这样说我!”一边就向对方扑去。
家庭教师让他成了读书癖
四岁半的时候,拜伦被送进阿伯丁学校读书。他好学、聪颖,记忆力特别好,但也像所有的孩子一样顽皮,有时还搞一些恶作剧。他的善良、正直和义气很快受到小伙伴们的喜爱,但他时而亲切时而暴烈的性子又使他们吃惊。“一个十分讨人喜欢的孩子,可是难以驾驭,”一个老师曾这样评价他。
他有过失望,但从不绝望;他有过悲哀冷漠,但没有悲观丧志;他有过孤独忧郁,但更多的是忧国忧民;他有过失败,但又奋起斗争,屡仆屡起,用笔用剑,献出家产直至献出生命。
拜伦式英雄:在拜伦的《东方叙事诗》中,出现了一批侠骨柔肠的硬汉,他们有海盗、异教徒、被放逐者,这些大都是高傲、孤独、倔强的叛逆者,他们与罪恶社会势不两立,孤军奋战与命运抗争,追求自由,最后总是以失败告终。拜伦通过他们的斗争表现出对社会不妥协的反抗精神,同时反映出自己的忧郁、孤独和彷徨的苦闷。由于这些形象具有作者本人的思想性格特征,因此被称作“拜伦式英雄”。
这位失去4000英镑收入的浪荡子又悄然回到英国,看上了一个出身于苏格兰贵族家庭的名叫凯瑟琳&bull;戈登的少女,虽然她相貌不佳,却拥有着23000镑的财产;;其中3000镑是现金;;这对他来说太有诱惑力了,因为它能偿还过去的赌博欠债。1784年5月,他们在巴思温泉结婚,这位夫人就是拜伦的母亲。新婚夫妇回到北苏格兰戈登的家中,可是,他的赌博、好酒和游荡生活很快又把戈登家的财产挥霍荡尽了。夫妇俩变卖了土地和家产,移住到法国,生活一天天地贫困起来。
身残的孩子心灵要求更加完美
说它古老,是因为拜伦家族早先跟随着“征服者威廉”一起从诺曼底来到英国,在16世纪的十字军远征中,战功显赫,历代都受到国王的赏赐,并封为勋爵。还是婴孩的拜伦,怎么也不会想到,在他10岁的时候,竟会成为纽斯台德世袭领地的主人。

拜伦

拜伦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
拜伦(1788—1824),英国浪漫主义诗人。贵族出身。青年时代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对封建专制压迫深恶痛绝。1809年开始游历西班牙、希腊、土耳其等国,对这些பைடு நூலகம்家人民反封建、反侵略、反迫害斗争极为同情和支持。1811年归国以后,开始创作长诗《恰尔德·哈罗德游记》。?1812年在国会发表演说,为英国工业革命后工人因贫困而发动捣毁机器运动进行辩护,反对国会通过的《保障治安法案》,谴责英国统治集团对工人的血腥镇压。1813年开始,陆续刊行《东方叙事诗》,抨击英国当属而被迫出国。在意大利参加烧炭党人活动时,撰写长诗《青铜时代》,揭露神圣同盟的反动面目。1823年投入希腊民族独立战争,?1824年4月10日病逝。拜伦的代表作有讽刺长诗《唐璜》。他的作品对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有极大的影响。

拜伦是哪个国家的人

拜伦是哪个国家的人

英国诗人拜伦(1788-1824)生于1788年1月22日,在英国的一个破落的贵族家庭。

生于伦敦,长于苏格兰。

10岁时承袭了拜伦爵士称号。

在剑桥大学就读期间,他发表诗集《闲暇的时刻》(1807)。

面对某些评论的围攻,他以长诗《英国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1809)作为反击。

这首长诗讽刺了文坛的权威,批评了湖畔派诗人,同时强调了文学的社会内容和诗人的社会责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成年后,适逢欧洲各国民主民族革命兴起的时代,他反对专制压迫,支持人民革命的民主思想。

20岁,他出国游历,先后去许多国家。

1811年回国。

这次旅行大开他的眼界,使他看到西班牙人民抗击拿破仑侵略军的壮烈景象和希腊人民在土耳其奴役下的痛苦生活。

在旅途中写下的长诗《哈罗尔德游记》,震动了欧洲的诗坛。

拜伦在欧洲游历期间,最重要的成果是完成了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第一、二章(第三、四章分别完成于1816年和1818年)。

第一章1809年在阿尔巴尼亚开始写作,第二章于次年3月在伊斯密尔完成。

长诗在1812年3月出版后,轰动文坛,风靡全国。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是拜伦早期创作的代表作,作者通过哈洛尔德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记述了自己游历和旅居欧洲诸国后的见闻和观感。

在前两章中,拜伦描绘了拿破仑战争时期的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希腊和阿尔巴尼亚的社会风貌,谴责专制统治,支持各国人民争取自由的斗争。

后两章则歌颂欧洲山河的壮丽,缅怀历史上的伟大人物,赞美欧洲的艺术。

诗歌中的恰尔德·哈洛尔德是孤独失意、多愁善感的贵族青年,对上流社会的生活感到厌倦,性格忧郁,“心是冰冷的”,“眼是漠然的”。

这一形象身上也反映了作者本人的某些思想情绪。

抒情主人公是生活的积极观察者和评论者,他爱好自由,歌颂革命,精力充沛,感情强烈,体现了拜伦思想的积极的一面。

长诗内容丰富,以强烈的浪漫主义抒情见长。

此后,拜伦又写了《异教徒》、《阿比托斯的新娘》和《海盗》(1814)等6部长篇叙事诗,总称为“东方叙事诗”。

拜伦

拜伦

Works
• • • • • • Lara, A Tale 《莱拉》,1814年 Prometheus 《普罗米修斯》 1816年 Manfred 《曼弗雷特》1817年 Cain 《该隐》 1821年 The Age of Bronze 《青铜世纪》1823年 Don Juan 《唐璜》1819–1824年 ( incomplete on Byron's death in 1824) • When we two parted《昔日依依别》 • Hebrew Melodies《希伯来歌曲》 1815年 (She walks in beauty 《她走在美丽的光 彩中》)
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来自 WorksByron
Artistic feature
Contrbution
George Gordon,Lord Byron
乔治.戈登.拜伦勋爵(1788年1月22日-1824年4月19日 ) • 乔治.戈登.拜伦,英国诗人、革命家,独领风骚的浪漫主义 文学泰斗。世袭男爵,人称“拜伦勋爵”(Lord Byron). • 拜伦出生于伦敦的一个衰落的贵族家庭,拜伦先天性的跛足, 并对此很敏感。 • 10岁时,拜伦继承了伯祖父的男爵爵位。 • 1805年,拜伦从中学毕业,进入剑桥大学主修文学和历史。 • 1809年,拜伦在剑桥大学毕业,因为贵族世袭制,使得他 在上议院获得了议员的资格 , • 1815年1月和安娜·密尔班克(lbanke)结婚 。 • 1823年7月,拜伦离开意大利去了希腊。 • 1824年4与19日,拜伦逝于希腊军队的军帐中。临终时,拜 伦的遗嘱说道:“我的财产,我的精力都献给了希腊的独 立战争,现在连生命也献上吧!”希腊政府为拜伦举行了 隆重的国葬仪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09至1811年间,拜伦 游历了葡萄牙、西班牙、马耳他、 希腊、土耳其等一些南欧和西亚 国家,视野大开,并因此写出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这部抒 情叙事诗的一、二两章(三、四 章是后来写的,完成于1817 年)。长诗除了抒写异域绮丽的 自然风光,叙述各地风土人情之 外,尤其反映了希腊等地中海国 家被奴役民族渴求自由解放的愿 望,首次塑造了一个孤独、忧郁、 悲观的所谓“拜伦式英雄”——哈 洛尔德。
长篇叙事诗《唐璜》
• 《唐璜》(1818-1823)是拜伦的代表作, 也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这部 以社会讽刺为基调的诗体小说约16000行, 共16章,虽未最后完成,但因其深刻的思 想内容、广阔的生活容量和独特的艺术风 格,被歌德称为“绝顶天才之作”。
《唐璜》中的主人公唐璜源自西班牙传说中的人物,多次成为文学作 品的题材。传统的唐璜形象是个玩弄女性,没有道德观念的花花公子。 但在拜伦笔下,这个人物在多数情况下却以被勾引的角色出现。他的 被迫出走,就是因为他或多或少地是那个有夫之妇的牺牲品。 《唐璜》的主题是对英国和欧洲贵族社会、贵族政治的讽刺。主人公 唐璜是西班牙贵族青年,16岁时与一贵族少妇发生爱情纠葛,母亲为 了避免丑事远扬,迫使他出海远航。于是,通过唐璜的冒险、艳遇和 各种经历,广泛地描绘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社会的现实生活。唐 璜在海上遇到风暴,船沉后游抵希腊一小岛,得到海盗女儿海蒂的相 救。诗歌歌颂了他们牧歌式的真诚爱情。但是海盗归来,摧毁。此后, 唐璜被当作奴隶送到土耳其市场出卖。又被卖入土耳其苏丹的后宫为 奴,逃出后参加了俄国围攻伊斯迈城的战争,立下战功后被派往彼得 堡向女皇叶卡捷琳娜报捷,得到女皇的青睐,成为宠臣。学 院 中 文 系
乔治·戈登·拜伦
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1788—1824), 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 义诗人。代表作品有《恰尔 德·哈洛尔德游记》、《唐璜》 等。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 “拜伦式英雄”。他不仅是一位 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 斗一生的勇士;他积极而勇敢地 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 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
第二章写哈洛尔德到了希 腊和阿尔巴尼亚。诗人凭 吊了雅典文化古迹,指责 苏格兰籍的爱尔金公爵把 著名的雅典神庙中的珍贵 石刻全部盗往英国。拜伦 还认为希腊人民必须自己 起来进行斗争,俄国、法 国固然能打败希腊的敌人, 但是希腊并不能因此获得 自由。哈洛尔德最后到达 阿尔巴尼亚,会见了首领 阿里· 帕夏。作者描写了英 勇善战的普通人民、殷勤 好客的苏里欧人、各族人 民的生活风尚和民间歌舞, 还记载了士兵们爱唱的战 歌。《哈洛尔德游记》包 含着迫切的政治社会内容, 吸引了欧洲广大读者。
长诗除了抒写异域绮丽的自然风光,叙述各地风土人情 之外,尤其反映了希腊等地中海国家被奴役民族渴求自 由解放的愿望,首次塑造了一个孤独、忧郁、悲观的所 谓“拜伦式英雄”——哈洛尔德。这是个厌倦了纸醉金 迷生活的青年漂泊者,不愿与丑恶为伍,希图从较少受 文明侵蚀的民族寻求纯真的情感。谁知事与愿违,随着 游迹渐宽,他对欧洲现实的认识日益深刻,人生虚伪、 世态炎凉,使他痛感知音难觅,是故到头来“旅人的心 是冰冷的,旅人的眼是漠然的”,悒郁伤感终未遣散。 这个形象体现的深刻的社会历史内涵,概括了拿破仑战 争时期及“神圣同盟”初期西方许多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的典型特征。他们不满现实但找不到出路,不愿与上流 社会同流合污,却也不能和人民群众一起斗争,于是陷 入悲观绝望之中。
天变了!——竟变得这样!啊!夜晚, 风暴和黑暗,你们真有奇妙的力量, 在力量中又有美,正像妇女黑亮的眼 放射出来的光彩!在更远的远方, 在震动的岩石中,过了一岗又一岗, 活泼的雷霆在跳跃!不只是一块云, 而是每座山现在都发出了声响, 朱拉在透过云雾的衣裳答应, 是快乐的阿尔卑斯大声呼叫的回声! 而这是在夜晚——多么光辉的夜晚! 你来不是叫人酣睡!请让我也能 分享你的勇猛而博大的狂欢, 成为暴风雨和你的一个部分! 湖面的放光,水上是磷火荧荧, 大雨正飞舞着降到大地上! 现在天又黑了,——可是接着,群岭, 又发出发山啸似的齐声震响, 好像正在为地动山摇的新生而欢唱!
诗歌对英国贵族和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作了 淋漓尽致的揭露和讽刺。英国统治阶级夸耀 “自由”和“权利”,但是唐璜初次来到伦 敦,就遭到了强盗的袭击。诗歌痛斥英国贵 族卡斯尔累爵士为“恶棍”和“奴隶制造 商”,谴责当时备受统治阶级称赞的惠灵顿 为“第一流的刽子手”。英国上流社会外表 华丽,内部却糜烂透顶,丑陋不堪。
拜伦式英雄
拜伦式英雄"是指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作品中 的一类人物形象。他们高傲倔强,既不满现实,要求奋起 反抗,具有叛逆的性格;但同时又显得忧郁、孤独、悲观, 脱离群众,我行我素,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出路。例如,抒 情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贵公子哈洛尔德, 《东方叙事诗》之一《海盗》中的主人公康拉德,哲理剧 《曼弗雷德》中的主人公曼弗雷德,等等。 这类人物的思想和性格具有矛盾性:一方面,他们热爱生 活,追求幸福,有火热的激情,强烈的爱情,非凡的性格; 敢于蔑视现在制度,与社会恶势力誓不两立,立志复仇, 因此,他们是罪恶社会的反抗者和复仇者。另一方面,他 们又傲世独立,行踪诡秘,好走极端,他们的思想基础是 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在斗争中单枪匹马,远离群众,而 且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因而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1816年,拜伦被迫离开英国。统治阶级对他反对政府的 活动久怀敌意,借故制造舆论,迫使他不得不出国远行。 他首先到了瑞士,遇见雪莱,雪莱的乐观情绪影响了他。 在这一段时间,拜伦写过若干反映革命斗争的著名短诗, 如《锡隆的囚徒》(1816)、《普罗米修斯》(1816)、 《勒德派之歌》(1816)等,前两者诗主要写革命者在专 制统治的监禁下受尽折磨,但表现出坚毅不屈的精神。 《勒德派之歌》具有更积极的意义。拜伦用短小有力的 诗句号召工人扔下梭子,拿起武器,用自己手织的布匹 来包裹暴君的尸体,用暴君的血来灌溉自由之树。
早期代表作《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
内容(共四章): 在第一章里,一开始,贵族青年哈洛尔德已经厌倦了生活, 感到孤独和苦闷,他离开英国,作为一个“忧愁的流浪者” 前往欧洲大陆旅行。他首先到了葡萄牙。诗人特别注意到葡 萄牙人民受奴役的处境,美丽的自然风光恰好和现实形成对 比。在西班牙的见闻是第一章的中心。西班牙正遭受外敌的 侵略,诗人号召人民起来解放自己。他以五节诗描写了游击 队的女英雄、保卫萨拉哥萨城的姑娘。他虽然柔弱,但爱人 死后,奋起领导游击队,追击法国军队,表现得英勇机智。 在写到卡狄兹城时,诗人也描述了西班牙著名的斗牛场面, 并指出都市的封建贵族和骑士风气的腐朽。
作为浪漫主义一代宗师, 拜伦创作了包括抒情诗、 驳论诗、讽刺诗、故事 诗、诗剧、长篇叙事诗 等在内的大量作品。它 们虽然宗旨不同,体裁 各异,风格多样,但无 不富有才情,显示出强 有力的个性和潇洒独立 的风采。
这部叙事长诗在艺术上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这 突出表现于他的传奇性以及那妙笔营造的传奇性氛 围----离奇的故事,异域的情调,还有层出不穷的戏 剧性场面诸如人吃人的惨剧,土耳其宫闱内的风波。 从表现手法上说,《唐璜》最突出的特点是兼叙兼 议即在第三人称的叙述中插入第一人称的谈话。 语言上明白晓畅,化繁缛为简约,变抽象为具体, 广采口语词汇,不拘散文句法。形成白而不俗,谑 而不陋,风趣中见隽永,轻松里显力度的风格。 格律上是人创造性地借鉴了意大利滑稽史诗所用的 “八行三韵体”。
1812年,拜伦出席上议院,发表著名演说,反对处死破 坏机器的工人。同时发表的政治诗《法案制定者颂》痛斥 政府迫害工人的措施,并指出一切立法机关、警察、军队 都是为统治集团利益服务的。拜伦的第二次著名演说揭露 并痛斥了英国对爱尔兰人民的压迫。但是由于统治集团对 他的诽谤,欧洲反动势力的猖獗,诗人感到愤慨,并表现 出悲观失望的情绪。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是“东方故事 诗”,包括《异教徒》(1813)、《阿比道斯的新娘》 (1813)、《海盗》(1814)、《莱拉》(1814)、《柯林斯的 之围》(1815)和《巴里西纳》(1815)
拜伦天禀聪颖,但生来微跛,稍稍解事便极为敏感、 自尊,从稚龄起就形成了孤独、傲岸和反叛的性格。 10岁从伯祖那里承袭了勋爵位和大宗产业,遂移居 伦敦。1801至1808年间先后就读于哈罗中学 和剑桥大学,酷爱历史、哲学与文学,获硕士学位。
拜伦除了天生微跛,可以说他 是一个十分英俊的人;一双清明 澄澈的眼睛透出了他的卓绝的 才华。
第三章中来到滑铁卢战场。拜伦看见滑铁卢一役 拿破仑失败后,“神圣同盟”把欧洲封建君主纠 合在一起,反动势力猖獗。他认为只有争取自由 的战争才是光荣的。在描写日内瓦的景物时,诗 人追忆法国大革命,提到启蒙思想家卢梭和伏尔 泰。他说卢梭、伏尔泰和狄德罗的思想燃遍了全 世界,鼓舞了人们反专制的热情。在第四章里, 诗人用很多篇幅歌颂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和佛罗 伦萨的光辉文化和当时的诗人、历史家、雕刻家、 科学家。在描述古罗马的遗迹时,拜伦回顾罗马 共和国的历史,歌颂对建立罗马有过贡献的人物。 拜伦认为意大利应当继承过去的“光荣”,摆脱 奥地利统治,争取独立自由。诗人以为“自由” 的旗帜虽已破碎,但仍高高飘扬,“自由”的种 子根深蒂固,定能开花结果。作者在叙述旅途所 见时,经常描绘自然景色,把美丽的自然和丑恶 的现实对比,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第三章中写 暴风雨的几节:
1807年,拜伦出版处女诗集《懒散的时刻》,主要是 爱情诗,尽管不甚成熟,但已预示了诗人未来的发展。 《爱丁堡评论》杂志的一篇书评粗暴地否定了诗的价值及 其作者的才能。拜伦随后发表一部极富战斗性的长诗《英 格兰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对所遭恶评给予反击。这篇 驳论诗的出现是英国文学思想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掀起了 文学或者说文学批评生活的一个浪潮,同时也开辟了一种 传统。
1816年秋,拜伦到了意 大利。他完成了在瑞士开 始的哲理诗剧《曼弗莱德》 (1817)。这部作品和神秘 剧《该隐》(1821) 《该隐》 是用《圣经》故事写成的, 诗人把该隐写成第一个反 对专制神权、离经背道的 叛逆者。体现着和“东方 故事诗”同样的情绪,进 一步描写了叛逆性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