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第三章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文学活动总是涉及到一种意识反 映行为,这一点住往成为艺术摹仿论 和再现论的立论依据。
• 在文学活动中,“世界”与“作者”是
分不开的。
• 在文学活动中,如果作者侧重在反映客 观世界,就形成了广义的艺术模仿论;如 果作者侧重在表现主观世界,就形成了广 义的艺术表现论。
2、作者
• 作者通过创作文学作品以表达他的感 受,并试图以此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因 此文学活动也是一种作者表现活动。
• 作品显现出的与现实的差异,是其短处 也是其长处。作品与形式的关系在20世纪 西方文论中受到突出的强调。
• 俄国形式主义
文学的本质在于文学的形式,文学研究 的对象是 “文学性”

“陌生化”效果(Verfremdungs

effekt)
强调作品的形式之于作者的意义
4、读者
• 文学活动不只是作者创作的活动,它还 应包括文学读者进行阅读鉴赏的活动。只 有经过读者阅读,作者创作的本文才能实 现其价值。
• 作家笔下的“文本”建立了某
种“召唤结构”,有待读者的响应,
构成对话关系。这种对话关系的建
立之日,才是真正的文学作品诞生
之时。
• 代表人物姚斯和伊瑟尔
• 一部文学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 向每一时代的每一读者均提供同样的观点 的客体。它不是一尊纪念碑,形而上学地 展示其超时代的本质。它更多地像一部管 弦乐谱,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读者新的反 响,使文本从词的物质形态中解放出来, 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二、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
• 1、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 情感关系。
• 动物对事物感觉的角度是单一的:生命本 能的

人的感觉与对象保持一

种自由的关系,是多样化

的:功利的、伦理的、道

德的、诗意的
2、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 人的生产是全面生产 • 人的活动的美学意义 • 文学创造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自觉的能动
• 在西谚中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 姆雷特”之说,中国古语也讲“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诗无达诂”,这都触及 到读者阅读的再创造性质。
• 在文学阅读活动的重要性得到正视的 背景下,20世纪60年代兴起了接受美学和 读者反应批评的理论 。
• “接受美学” 认为,文学并不是作家 这个主体面对着自然这个客体的活动,而 是作者与读者缔结的一种“对话”关系。
• 中国古代很早就存在这种观点,以“诗 言志”为代表。在西方,对文学与作者的 联系、作品表现功能的认识是产生较晚的 ,其正式出台应归因于18、19世纪之交的 浪漫主义思潮。
3、作品
• 文学反映的世界并不等于世界本身,同 时,文学表达的情感也多不同于作者内心 的实际感受,这两种不同终究要在作品中 显现出来。因此,作品是文学活动的又一 基本要素。
• 摹仿的文学观念统治西方达两千年,直 到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出现了浪漫主义的 文学思潮,“摹仿”说才真正地被打破。

与西方的再现说相似的是中国古代的
“度物象而取真”说。这里的“物象”就
是客观外物,“度”就是观察,“取真”
就是摹仿。
• 《周易·系辞》(下):“古者包牺氏( 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 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 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 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的创造,达到了全面地表现人的本质特性
3、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 人在审美王国和诗意世界中体悟自身的价值
三、文学活动的地位
• 1、人类活动系统:物质实践活动和精 神活动
• 物质实践活动是一切其他活动的基础 • 精神活动是指人的意识领域的活动
• 文学活动属于精神活动 • 精神活动的形态具有多样性
• 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 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 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 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 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 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 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 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可以用符号(语言)作为中介达成一种对
话关系。
——哈贝马斯
二、文论史上六种主要的文学观念
• 从四要素的不同联系中,揭示出历史上 六种主要的文学观念:再现说、表现说、 实用说、客观说、体验说和自然说。
(一)再现说
• 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 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 世界的摹仿或再现。在西方,最古老的“ 摹仿”说,也就是再现说,古希腊的赫拉 克利特就提出了“艺术摹仿自然”。

——姚斯:《走向接受美学》
• 伊瑟尔 提出“隐含的读者”,开启由 接受研究向效应研究的内在转变。
• 5、文学活动是一个交往结构
• 每一方表现为对方的手段;以
对方为中介;这表现为它们的相互
依存;这是一个运动,它们通过这个运动彼 此发生关系,表现为互不可缺。
——马克思
• 任何两个具有言语和行为能力的主体都
第二编 文学活动
• 第三章 文学作为活动
• 活动与文学活动 • 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
• 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 文学的含义 •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 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第三章 文学作为活动
第一节 活动与文学活动
• 一、人类活动的性质
• 1、生命活动:动物性的一面
• 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理论中指 出具有动物性的“本我”(id)对 理性的“自我”(ego)有着强大的 内驱作用。
2、按照人脑掌握世界的不同方式看
掌握方式
理论方式
精神活 动性质
理论性或 认识性
相应学科
哲学、自然科学、社 会科学等
宗教方式
宗教性或 宗教意识活动、宗教
幻象性
观念、迷信观念等
实践—精神 方式
艺术方式
伦理性或 意志性
审美性或 情感性
道德意识、伦理观念 等
各种门类的艺术包括 文学等
3、按照精神活动与物质经济基础的关系看
宗教、哲学、 文学艺术等
Fra Baidu bibliotek
意识形态性的精神活动
精神活动
政治、法律、 道德等
非意识形态性的精神活动
自然科学
第三章 文学作为活动
第二节 文学活动的构成
• 一、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
按照第一章所引艾布拉姆斯 观点,文学活动应由四个要 素或环节构成:世界、作者、 作品和读者。
1、世界
• 世界是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 主要是指文学活动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或社会现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