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生王安石原文赏析
--李商隐《贾生》赏析
-- 李商隐《贾生》赏析<P>【原文】</P><P>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P><P>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P><P>【赏析】</P><P>这是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P><P>“贾生”,就是贾宜,本诗情节取材于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里的一段故事:</P><P>“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厘(祭祀后,接受神的福),坐宣室(汉未央宫正殿,借指汉朝朝廷)。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P><P>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宣室夜对”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的盛事。
但诗人却独具慧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这件事,借题发挥,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议论。
</P> <P>汉文帝史称明君,贾宜更是一代贤才。
文帝把谪居长沙的贾宜召回京城,在宣室接见他,君臣晤谈,直至夜半。
尽管文帝求贤若渴,可惜,他殷殷垂询的不是安民之策,虚心听取的只是鬼神之事,虽然听得入神,甚至移膝前席,又有何用?</P><P>借史咏怀是本诗的一大特点。
读完此诗,我们在慨叹贾宜悲喜剧的同时,也能体会出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
李商隐从青年时代起,就怀有“欲回天地”的远大报负,深切关注国家的命运,但偏遭晚唐衰世,志不能申,只得长期寄迹幕府,以文墨事人,因此,诗中的贾宜,正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慨叹贾生的不遇明主,实际是感喟自己的生不逢时,自伤之意尽在言外。
</P>高骈《山亭夏日》诗歌鉴赏山亭夏日 <br>高骈 <br><br>绿树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贾生》译文注释及鉴赏答案
《贾生》译文注释及鉴赏答案《贾生》是由李商隐所创作的,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贾生》的译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贾生》唐代: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译文汉文帝求贤,在未央宫中宣示召见被贬臣子,贾谊才气纵横,无与伦比。
可惜文帝半夜移膝靠近贾谊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之事。
《贾生》注释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才调:才华气质。
可怜:可惜,可叹。
虚:徒然。
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苍生:百姓。
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贾生》赏析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
《史记。
屈贾列传》载: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
但诗人却独具只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诗的议论。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前幅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
首句特标“求”、“访”(咨询),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
李商隐《贾生》古诗翻译及赏析
李商隐《贾生》古诗翻译及赏析李商隐《贾生》古诗翻译及赏析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商隐《贾生》古诗翻译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商隐《贾生》古诗翻译及赏析篇1《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
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关心百姓只是关心鬼神。
注释(1)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2)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3)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4)才调:才华气质。
(5)可怜:可惜,可叹。
(6)虚:徒然,空自。
(7)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8)苍生:百姓。
(9)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汉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诗句赏析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此诗是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
《史记。
屈贾列传》载: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课外阅读】李商隐《贾生》与王安石《贾生》的比较
【课外阅读】李商隐《贾生》与王安石《贾生》的比较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王安石《贾生》我们漫步于中国古典诗苑里,映入眼帘的是一簇簇奇葩异卉。
其中,咏史之作颇引人注目。
而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贾生》与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贾生》在咏史之作中又可谓独占花魁。
这两首同题诗,皆歌咏贾生——汉代著名的政论家和文学家贾谊,以古写今,但二者着眼点不同,笔法相异。
先看李商隐的《贾生》。
汉代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贾生名谊,洛阳人也。
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汉文帝召他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后为大臣周勃、灌婴等所谗毁,谪长沙王太傅。
李商隐的《贾生》,写的是贾谊被贬长沙王太傅后,汉文帝召见他的事:“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厘(音‘xi’,今写作‘禧’,幸福之意,‘方受厘’,指刚举行祭祀,接受神的福佑。
——笔者注),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诗的前两句,从正面下笔。
“宣室”,指汉未央殿前正屋;“逐臣”,指贾谊;“无伦”,意为无比。
这两句写贾谊的才能无与伦比,汉文帝好像极为爱惜贤才,特地将贾谊从放逐地长沙召回至“宣室”访问。
“求”、“访”二字,似乎表明汉文帝求贤若渴,同时,衬托出贾谊的才能超群不凡。
这两句是“扬”,为下文的“抑”张本。
“可怜夜半虚前席”,这句承上启下。
“可怜”,意同可惜;“虚”,徒然;“前席”,古人席地而坐,对方讲话,听者听得入神,便不自觉地在坐席上向前挪动身子,靠近对方。
汉文帝与贾谊谈话,一直到夜半时分,“前席”相对,似乎更见出汉文帝的爱惜贤才,也从侧面烘托了“贾生才调更无伦”。
李商隐《贾生》原文译文鉴赏
李商隐《贾生》原文|译文|鉴赏《贾生》一诗是诗人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即晚唐帝王也像文帝一般,表似开明,实则昏聩无能。
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李商隐《贾生》原文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及注释译文汉文帝求贤,宣示召见被贬臣子。
贾谊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
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
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注释1.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2.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3.才调:才华气质。
4.可怜:可惜,可叹。
虚:徒然,空自。
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5.苍生:百姓。
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汉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鉴赏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此诗是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
《史记。
屈贾列传》载: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贾生》赏析+译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贾生》赏析+译文贾生文|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释]贾生①文|李商隐宣室②求贤访③逐臣④,贾生才调⑤更无伦⑥。
可怜⑦夜半虚⑧前席⑨,不问苍生⑩问鬼神。
①选自《李商隐诗歌集解》。
贾生,即贾谊(前200-前168),洛阳(今属河南)人,西汉政论家、文学家。
②[宣室]汉代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③[访]咨询,征求意见。
④[逐臣]被放逐大臣。
这里指曾被贬到长沙的贾谊。
⑤[才调]才华,这里指贾谊的政治才能。
⑥[无伦]无人能比。
⑦[可怜]可惜。
⑧[虚]徒然。
⑨[前席]指汉文帝在座席上向前移动,靠近贾谊,以便更好地倾听。
⑩[苍生]指百姓。
【译】不要说从岭上下来就不难,在下山之前经常让那些行人空欢喜一场。
走入崇山峻岭之中,你才从一重山里出来,可是又被另一重山拦住了。
【赏析】第一句“莫言”二字,像是自诫,又像是提醒别人,耐人寻味。
第二句补足首句,“赚”字幽默风趣。
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因此说“赚”——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
诗人在这里点出而不说破,给读者留下悬念,使下面两句的出现更引人注目。
三、四两句承接“错喜欢”,对第二句留下的悬念进行解释。
山本无知,“一山放出一山拦”的形容却把山变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
而行人的种种心情——意外、惊诧、厌烦,直至恍然大悟,也都在这一“放”一“拦”的重复中体现出来了。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不要为眼前的顺境所迷惑,要放眼长远,认真对待,才能不断克服困难,履险如夷。
唐诗《贾生》译文及注释鉴赏
唐诗《贾生》译文及注释鉴赏《贾生》是由李商隐所创作的,贾谊被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贾生》的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贾生》唐朝: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古诗简介《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此诗是一首咏叹贾谊故事的七言绝句,但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诗中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则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该诗寓慨于讽,深刻而具有力度,在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中,寄寓作者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
《贾生》翻译/译文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
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关心百姓只是关心鬼神。
《贾生》注释(1)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2)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3)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4)才调:才华气质。
(5)可怜:可惜,可叹。
(6)虚:徒然,空自。
(7)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8)苍生:百姓。
(9)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汉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贾生》赏析/鉴赏贾谊被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贾生原文翻译及赏析
贾生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释】:
贾生:贾谊,时称“贾生”司马迁将屈原与他的列传合为《屈原贾生列传》。
参见刘长卿七律《长沙过贾谊宅》等诗。
宣室:汉未央宫前正室;
逐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才调:才气。
苍生:本指草木苍苍然丛生之处,后借指百姓。
【赏析】:
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对汉文帝求贤臣而又不用贤臣的之所长,只热衷于鬼神之事而不关心苍生之疾苦予以讽刺,“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对贾谊不得施殿展治国安民的.的抱负深为惜。
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贾生》原文及译文
《贾生》原文及译文《贾生》原文及译文古诗文主要指中国古代的诗歌和散文,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贾生》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贾生》原文:李商隐〔唐代〕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译文:汉文帝求贤在未央宫前殿召见被贬的臣子,贾谊才气纵横无与伦比。
可惜文帝半夜移膝靠近贾谊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之事。
《贾生》赏析: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
《史记。
屈贾列传》载: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
但诗人却独具只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诗的议论。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前幅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
首句特标“求”、“访”(咨询),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
“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
次句隐括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
“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令人宛见贾生少年才俊、议论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诗的形象感和咏叹的情调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
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推服器重。
贾生原文、翻译及赏析
贾生原文、翻译及赏析贾生原文、翻译及赏析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
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贾生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贾生(七言绝句)宋朝王安石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贾生》译文贾谊所献的“谋议”,大体上都能获得施行,谁能说文帝轻视贾谊呢?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达官贵人,尽管他们的官爵职位很高,但其言论都被君王废弃了。
《贾生》注释1、贾生:即贾谊(前200—前168),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
汉文帝时任博士,一年中迁太中大夫。
他主张改革政制,颇得汉文帝赏识。
后遭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又转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33岁。
《史记》、《汉书》有传。
2、略:大致,差不多。
据《汉书·贾谊传》载,当时贾谊提出的更定法令等建议,最后多为文帝所采纳。
故班固谓:“谊之所陈,略施行矣。
”3、君王:指汉文帝刘恒(前179—前157在位)。
薄:轻视,亏待。
班固谓:“谊亦天年早终,虽不至公卿,未为不遇也。
”(《汉书·贾谊传》)4、爵位:官爵和职位。
废:弃置,废弃。
5、何啻(chì):何止。
啻:仅,止。
公卿:达官贵人。
《贾生》赏析此诗是咏贾谊,通篇发议论,但所持观点与李商隐的《贾生》明显有别。
诗的前两句“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一写贾谊,一写文帝。
诗中指贾谊的治国安民之方,这两句是反诘句,意为贾谊所献的“谋议”,大体上都能获得施行,所以说文帝并不轻视贾谊。
以贾谊进言与文帝纳言相对照,承班固《汉书·贾谊传》中之“赞”词:“追观孝文玄默躬行以移风俗,谊之所陈略施行矣”,与前人写贾谊怀才不遇之作唱反调。
后两句“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一写爵位高的“公卿”,一写君王。
贾生原文翻译及赏析
贾生原文翻译及赏析
贾生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释】:
贾生:贾谊,时称“贾生”司马迁将屈原与他的列传合为《屈原贾生列传》。
参见刘长卿七律《长沙过贾谊宅》等诗。
宣室:汉未央宫前正室;
逐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才调:才气。
苍生:本指草木苍苍然丛生之处,后借指百姓。
【赏析】:
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对汉文帝求贤臣而又不用贤臣的之所长,只热衷于鬼神之事而不关心苍生之疾苦予以讽刺,“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对贾谊不得施殿展治国安民的的抱负深为惜。
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李商隐诗《贾生》原文赏析
李商隐诗《贾生》原文赏析李商隐诗《贾生》原文赏析《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此诗是一首咏叹贾谊故事的七言绝句,但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诗中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则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该诗寓慨于讽,深刻而具有力度,在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中,寄寓作者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
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诗《贾生》赏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
《史记·屈贾列传》载: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
但诗人却独具只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诗的议论。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前幅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
首句特标“求”、“访”(咨询),仿佛热烈颂扬文帝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
“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
次句隐括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
“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令人宛见贾生少年才俊、议论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诗的形象感和咏叹的情调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
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推服器重。
如果不看下文,几乎会误认为这是一篇圣主求贤颂。
《贾生》是北宋诗人王安石的诗,这首诗与李商隐的《贾生》不同,
《贾生》是北宋诗人王安石的诗,这首诗与李商隐的《贾生》不同,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⑵略:大致。
差不多。
据《汉书·贾谊传》载。
当时贾谊提出的更定法令等建议。
最后多为文帝所采纳。
故班固谓:“谊之所陈。
略施行矣。
”⑶君王:指汉文帝刘桓。
薄:轻视。
亏待。
班固谓:“谊亦天年早终。
虽不至公卿。
未为不遇也。
”⑷爵位:官爵和职位。
废:弃置。
废弃。
⑸何啻:何止。
啻:仅。
止。
公卿:达官贵人。
作品鉴赏。
此诗咏贾谊。
通篇发议论。
但所持观点与李商隐的诗明显有别。
诗的前两句“一时谋议略施行。
谁道君王薄贾生?”一写贾谊。
一写文帝。
“谋议”。
谋略。
建议。
诗中指贾谊的治国安民之方;“略”。
此处有“大体上”之意;“薄”。
指轻视。
与表示推服器重之“重”相对。
这两句是反诘句。
意为贾谊所献的“谋议”。
大体上都能获得施行。
谁能说文帝轻视贾谊呢?以贾谊进言与文帝纳言相对照。
承班固《汉书·贾谊传》中之“赞”词:“追观孝文玄默躬行以移风俗。
谊之所陈略施行矣”。
与前人写贾谊怀才不遇之作唱反调。
后两句“爵位自高言尽废。
古来何啻万公卿!”一写爵位高的“公卿”。
一写君王。
“自”。
含有空自之意;“何啻”。
系以反问的语气表示不止;“万”。
此处非实指。
而只是极言其多;“公卿”。
泛指达官贵人。
这两句也构成了一个反诘句。
意为:自古以来。
不知有多少达官贵人。
尽管他们的官爵职位很高。
但其言论都被君王废弃了。
弦外之音是贾谊比那些达官贵人更为幸运。
此诗采用两个反诘句。
寓答于反问之中。
以贾谊的“谋议略施行”与身居高位的达官贵人“言尽废”相对照。
以文帝采纳贾谊的“谋议”。
古来君王废弃众多地位显赫的达官贵人的言论相对照。
突出贾谊超群的才能与汉文帝的爱惜贤才。
王安石早年就有题为《贾生》的诗:“汉有洛阳子。
少年明是非。
所论多感慨。
自信肯依违。
死者若可作。
今人谁与归。
应须蹈东海。
不若涕沾衣。
”李壁注释此诗:“言仲连蹈东海。
不若谊仕汉。
贾生 王安石创作五言律诗
贾生王安石创作五言律诗
1、贾生(王安石创作五言律诗),《贾生》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2、此诗是作者借贾谊的不幸命运,来表达他对现实的忧虑。
前四句咏史,写贾谊遭遇之不幸。
首联道其才学,年少而明悉天下治乱。
颔联言其性格,忧国忧民,坚持立场,突出了贾谊形象的最主要特点。
后四句伤今。
颈联以为贾谊可为异代知音,而现实中罕有其匹,微露孤独之感。
尾联则将情感直推向上,呈现悲愤色彩。
全诗以前半映衬后半,以历史映衬现实,以贾谊映衬自身,看似曲折,实则主旨分明。
3、原文:
贾生
汉有洛阳子,少年明是非。
所论多感慨,自信肯依违?
死者若可作,今人谁与归?
应须蹈东海,不但涕沾衣。
4、原文的译文:
西汉初期有个洛阳人,少年就能辨明是和非。
痛陈时政慷慨又激烈,坚信自己不肯乱追随。
如果古人现在都复活,今天我们究竟要跟谁?
与其跟着鲁仲连跳海,不如效法贾谊的行为。
【推荐】李商隐《贾生》王安石《贾生》比较阅读答案-word范文模板 (1页)
【推荐】李商隐《贾生》王安石《贾生》比较阅读答案-word范文模板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李商隐《贾生》王安石《贾生》比较阅读答案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
王安石
一时谋议路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1)李诗和王诗中汉文帝的形象有什么不同?(4分)
(2)这两首诗都咏贾谊,但在表达技巧上却有不同,请简要概述。
(4分)
参考答案:
14.(8分)
(1)李诗中的汉文帝表面上求贤若渴,实则是不关心国计民生而只关心鬼神的昏庸之君。
王诗中的汉文帝大都采纳了贾谊的治国安民之策,是一位爱惜贤才的睿智君王。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
(2)李诗欲抑先扬,以古讽今,笔锋犀利而含蓄;王诗对比强烈,褒贬分明。
(每点2分,“概述”只要能总结出各诗的特点即可得分,不必结合诗句分析)
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唐诗《贾生》译文及注释鉴赏
唐诗《贾生》译文及注释鉴赏《贾生》是由李商隐所创作的,贾谊被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贾生》的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贾生》唐朝: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古诗简介《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此诗是一首咏叹贾谊故事的七言绝句,但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诗中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则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该诗寓慨于讽,深刻而具有力度,在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中,寄寓作者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
《贾生》翻译/译文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
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关心百姓只是关心鬼神。
《贾生》注释(1)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2)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3)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4)才调:才华气质。
(5)可怜:可惜,可叹。
(6)虚:徒然,空自。
(7)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8)苍生:百姓。
(9)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汉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贾生》赏析/鉴赏贾谊被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贾生原文及赏析
贾生原文及赏析贾生原文及赏析贾生作者:李商隐朝代:唐朝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2]不问苍生问鬼神。
[3]译文汉文帝为了求贤曾在未央宫前的正室里召见被逐之臣,论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确实是十分脱俗超群。
可惜的是虽然谈到三更半夜竟是白白的向前移席,因为他问的并不是关心天下百姓,而是鬼神。
注释①贾生:贾谊,西汉著名的政论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②宣室:汉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③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④才调:才气。
⑤可怜:可惜,可叹。
苍生:百姓。
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⑥虚:空自,徒然。
⑦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⑧苍生:百姓赏析: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此诗是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
《史记。
屈贾列传》载: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
但诗人却独具只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诗的议论。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前幅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
唐宋名家七言绝句-《贾生》
唐宋名家七言绝句-《贾生》《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贾生》的唐诗及鉴赏,可供大家欣赏和阅读。
《贾生》唐代: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及注释译文汉文帝求贤,宣示召见被贬臣子。
贾谊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
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
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注释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才调:才华气质。
可怜:可惜,可叹。
虚:徒然,空自。
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苍生:百姓。
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汉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评析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此诗是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
《史记。
屈贾列传》载: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
《贾生》原文赏析
贾生原文赏析贾生,又叫做贾伟其,是《红楼梦》中少有的长身体胖的男子角色,其形象颇具争议,既有称赞其才华之声,也有指责其态度及行为不够纯真的声音。
下面我们来对贾生这个角色进行一些原文赏析。
贾政府中的实际掌权者贾生身为贾政的儿子,在贾宅的地位不可小视。
虽然他年幼不懂世事,但由于其聪明才智和机敏,很快就成为了家族中的重要人物。
他在贾府中担任了很多职务,如负责接待宾客、撰写文书、协调家族事务等等,都显示了他的实际掌权能力。
在第三十四回中,贾政身体日渐衰弱,常常咳嗽不止,需要家族中的人来分担其职责。
因此,贾生便成了贾政的得力助手。
虽然他担任的只是其中一个职务,但在全家人心中,他已经成了家族的实际掌权者之一。
这种实际掌权者的身份,让贾生在家族中的地位逐渐上升,并且在自己的能力越来越显现的情况下,他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家族大事上的失误然而,在大事关头上,贾生的表现却让人有些失望。
例如在第四十九回中,王子腾向贾府提出借贷要求时,贾生以容易过不去地限制撮合王家和贾家结亲为条件,损害了贾府利益。
众人因此对贾生的决定表示质疑,并认为他不应该做出这么自私的决定。
同样在第一百五回中,贾生在福地会上饱尝失恋之苦后,心有余悸地离开会场,却因急于回家而偷走了来时骑乘的马匹。
虽说这并非重大违纪的行为,却仍然引来了众人的嘲讽,认为他的心机太过过人,没有纯真的情感。
这种指责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特别严厉,可以看出贾生的形象并不受每个人都喜欢。
艺术成就与死去的爱情然而,除去那些看似表面上的过错不谈,贾生的范围还是很广的,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
在第二回中,贾母就曾称赞他的诗作,表示他“天才不凡”,并且传授他了很多温柔文艺的口诀。
贾生的艺术才华令他在大家的想象中变得更有深度。
此外,他的死去的未婚妻林黛玉的质壁分离也为他增添了深深的悲伤。
在第二十八回中,他为林黛玉写了一首“桂枝香·祭黄金甲”,抒发了自己对林黛玉的爱和思念,也让自己的形象更加丰富多彩。
王安石:贾生
王安石:贾生(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王安石:贾生《贾生》作者:王安石原文: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贾生王安石原文赏析 这是一首简单的七言绝句诗,通过对贾生 王安石 赏析,可以知道,这首诗主要是写古人贾谊,下面是此诗原文和赏析,欢 迎参考~! 贾生王安石原文赏析 贾生 作者:王安石 一时谋议略施行, 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 古来何啻万公卿。
贾生赏析: 此诗咏贾谊,通篇发议论,但所持观点与李商隐 的诗明显有别。
诗的前两句“一时谋议略施行, 谁道君王薄贾生?”一写贾 谊,一写文帝。
“谋议”,谋略、建议,诗中指贾谊的治国安民之方;“略”, 此处有“大体上”之意;“薄”,指轻视,与表示推服器重之“重”相对。
这两 句是反诘句,意为贾谊所献的“谋议”,大体上都能获得施行,谁能说文帝轻视 贾谊呢?以贾谊进言与文帝纳言相对照, 承班固 《汉书·贾谊传》 中之“赞”词: “追观孝文玄默躬行以移风俗, 谊之所陈略施行矣”, 与前人写贾谊怀才不遇之 作唱反调。
后两句“爵位自高言尽废, 古来何啻万公卿! ”一写爵位高的“公卿”, 一写君王。
“自”, 含有空自之意; “何啻”, 系以反问的语气表示不止; “万”, 此处非实指,而只是极言其多;“公卿”,泛指达官贵人。
这两句也构成了一个 反诘句,意为: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达官贵人,尽管他们的官爵职位很高,但 其言论都被君王废弃了。
弦外之音是贾谊比那些达官贵人更为幸运。
此诗采用两 个反诘句,寓答于反问之中,以贾谊的“谋议略施行”与身居高位的达官贵人 “言尽废”相对照, 以文帝采纳贾谊的“谋议”, 古来君王废弃众多地位显赫的 达官贵人的言论相对照, 突出贾谊超群的才能与汉文帝的爱惜贤才。
王安石早年 就有题为 《贾生》 的诗: “汉有洛阳子, 少年明是非。
所论多感慨, 自信肯依违。
死者若可作, 今人谁与归。
应须蹈东海, 不若涕沾衣。
”李壁注释此诗: “言 (鲁)
仲连蹈东海, 不若谊仕汉, 切于救时。
”王安石的 《贾生》 不像李商隐的 《贾生》 那般讽文帝悼贾生,反而赞文帝褒贾生。
这是因为王安石受到宋神宗的殊遇,依 托他推行新法,他也就有了新的体验,认为贾谊只是遭到周勃、灌婴等人的谗毁 而未能如愿以偿而已。
李商隐与王安石的同题诗 《贾生》 , 虽然都是咏贾谊, 但各自的着眼点不同, 笔法相异, 主要在于两位诗人的思想有别, 他们根据各自的思想对同一人物发表 独特的见解,前者欲抑先扬,以古讽今,笔锋犀利而含蓄,后者褒贬分明,对比 强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