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呐喊》、《彷徨》的思想内容、
艺术特色:
②思想的深刻:重在揭示中国人病态 的灵魂。
△农民的愚昧麻木:
△知识分子的软弱无奈 △吃人与被吃:
《伤逝》插图
2、《呐喊》、《彷徨》的思想内容、
艺术特色:
③小说独特的情节、结构模式
补充:复调小说的创作
一篇小说具有两个以上的主题:
想想看,在学过的鲁迅小 说中,你能举出例子吗?
“闲话风”的独特价值:
1 、以传统文学表现手法融进现代思 想与精神。 2、“任心而谈”,是对“布道式”、 “说教式”散文的一个超越,体现了 五四时代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平等精神、 率真之气,及文学创作的自由精神。
“独语体”散文的独特价值:
1、具有自我审视的性质,具有强烈 的内省精神。 2、借鉴了来自异域的象征主义的创 作手法,为中国现代散文的创作开 辟了新的道路。
2、《呐喊》、《彷徨》的思想内容、
艺术特色:
格式的特别: 突破中国传统小说的格局,建立中国现代小说 新形式。
每篇小说一个新样式。日记体、手记体,第一 人称、第三人称、人称交错使用,正叙、倒叙, 选取一个生活场景,选取生活的横断面,几个 场景的拼接……。
(参看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一》 郭志刚《中国现 代文学史》)
作业
1、名词解释: 《呐喊》《彷徨》《狂人日记》《野草》 《朝花夕拾》 2、论述题: 1、如何理解鲁迅的《呐喊》《彷徨》是中国现 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 2、试分析《呐喊》《彷徨》表现生活的视角与 小说的结构模式。 3 、对《阿Q 正传》有哪些不同的解析?试举三 种说法,指出其解析的角度和根据,并加以评 析。 4、略评《朝花夕拾》的艺术风格。
《狂人日记》插图
连环画《狂人日记》
2、《呐喊》、《彷徨》的思想内容、 艺术特色:
表现的深切: ①题材的更新 与以往传统小说对比,鲁迅 的作品“多采自病态社会中的不幸的人们中, 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提问:鲁迅为什么特别注意表现知识分子和 农民的生活? 两大原因:一是熟悉,二是启蒙需要:知识 分子是先导,农民问题是中国最大的问题。
第二章


(一)
前言:鲁迅生平的几个要点:
生卒年代(1881年9月—1936年10月) 主要经历:少年时代的家庭变故(由 小康坠入困顿,对世态炎凉的深切感 受)、 与农村的联系(对农民问题的观察) 求学经历(接触进化论、弃医从文)) 辛亥革命中的经历(对辛亥革命的失 望)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
福》、《孔已己》、《药》)
深入理解:
压迫、被统治者的吃人,使吃人成为一种 常规,成为民族心理中可以被正常接受的 行为,因此更可怕,更危险。
吃人成为一种常态,这就使所有的人都失 去“清白无辜”的感觉,中国现代知识分 子因此有了伴随终生的忏悔意识与原罪感。
(郭沫若《凤凰涅槃》、鲁迅《影的告别》、 丽尼《夜之子》等等)
深入理解:
在中国封建社会,吃人现象是非常普遍 的。正如作家所说:“我翻开历史一查, 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 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 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 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偶阅《通鉴》,乃悟中国人尚是食人 民族,因成此篇。”既然是吃人的民族, 就不仅仅是个别人在吃人。 (例如:《祝
希望大家注意先生的生平与创作的联系!
Baidu Nhomakorabea
结合现代文学作品选的学习体 会,你能回答这两个问题吗?
鲁迅小说创作的主要题 材? 鲁迅文学创作的主题?
回答:
文学创作的两大题材: 农民与知识份子的生活 文学创作的主题: 1、揭示封建社会与封建思 想的吃人本质 2 、揭示中国人落后的国 民性 3、总结辛亥革命的经验 教训
三、《野草》与《朝花夕拾》
《野草》与《朝花夕拾》开创了现代散文创作 的潮流,这可以更多地从文体与写作的姿态上 去理解。 “闲话风”是对《朝花夕拾》风格的概括,主 要指那种自然、率真、亲切的韵味,那种“任 心闲谈”的“漫笔式”的写法。 《野草》的风格与写作姿态可以用“独语”来 概括。这主要是逼视与抒发自己灵魂深处的矛 盾、紧张、焦虑,包括难于言传的感觉、情绪、 意识与潜意识,并引向哲理的思考。
阿Q、闰土、祥林嫂 孔乙己、鲁四老爷、 狂人、子君……
试试看, 能不能联系鲁迅的 生平,思考其中的 必然性……
一、《呐喊》与《彷徨》
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 成熟标志
1、《狂人日记》的特殊意义: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 作的白话短篇小说。它以“表现的深切 和格式的特别”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伟 大开端,开辟了我国文学(小说)发展 的一个新时代。 “吃人”与“被吃”主题的揭示,在鲁 迅小说创作中具有“总主题”的意义。 鲁迅此后众多小说延续这一主题深刻揭 示了封建传统礼教与封建统治“吃人”
2、《呐喊》、《彷徨》的思想内容、
艺术特色:
融诗歌、散文、戏剧、音乐、美术等 多种艺术手法于一炉,进行小说文体 实验。
注重细节描写,以出色的细节描写表 现人物心理,表现时代特征。
你能想到几个出色的细节吗?
《伤逝》剧照
袁雪芬演的祥林嫂
二、说不尽的阿Q
中国现代文学史对《阿正传》评论观点的变化 第一阶段:20年代至40年代,强调对于国民劣 根性的批判,强调作品的启蒙色彩。 第二阶段:50年代至70年代末,强调主人公的 阶级特性和落后农民的特征。 第三阶段:80年代初,主人公仍然是落后农民 的典型,再一次强调作品对落后的国民性的批 判。 第四阶段:研究作品的人类学内涵研究其超越 时代、民族的意义与价值。
丰子恺、丁聪与蒋兆和画的阿Q 严顺开饰演的阿Q
阅读与思考
阅读参考书:《六十年来鲁迅研究论文 选》及王富仁、汪晖著作。 思考:阿Q作为一个成功的文学典型,是 否有最基本的典型内涵?那些最有影响 力的解释到底怎样满足了某些特定的时 代的社会审美期待?通常作为“共名” 的“阿Q”或“阿Q精神”,是什么层面上 的发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