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三角形-知识点+考点+典型例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三角形-知识点考点典型例题(含答案)
第七章三角形【知识要点】一.认识三角形1.关于三角形的概念及其按角的分类定义: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①三角形按内角的大小分为三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②三角形按边分为两类: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
2.关于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的方法、比较线段的长短)根据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对边相交形成的线段;三角形的中线:连接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对边中点的线段,三角形任意一条中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部分;三角形的高: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做对边的垂线,这条垂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注意: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都是线段,不是直线,也不是射线;②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和三条高;③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都在三角形的内部。
但三角形的高却有不同的位置: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有一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另两条高恰好是它两条直角边;钝角三角形一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另两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部。
④一个三角形中,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
(三角形的三条高(或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与一点,锐角三角形高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高的交点是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高(所在的直线)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
)4.三角形的内角与外角(1)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引申: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②一个三角形中至多有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③一个三角中至少有两个内角是锐角。
(2)三角形的外角和:360°(3)三角形外角的性质:①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常用来求角度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2020年秋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专题《三角形》(含答案)
期末专题《三角形》一、选择题1.如图,已知S△ABC=12,AD平分∠BAC,且AD⊥BD于点D,则S△ADC的值是( )A.10B.8C.6D.42.如图,D为△ABC内部一点,E、F两点分别在AB、BC上,且四边形DEBF为矩形,直线CD交AB于G点.若CF=6,BF=9,AG=8,则△ADC的面积为何?()A.16B.24C.36D.543.如图,△ABC面积为1,第一次操作:分别延长AB,BC,CA至点A,B1,C1,使A1B=AB,B1C=BC,1C1A=CA,顺次连接A1,B1,C1,得到△A1B1C1.第二次操作:分别延长A1B1,B1C1,C1A1至点A2,B2,C2,使A2B1=A1B1,B2C1=B1C1,C2A1=C1A1,顺次连接A2,B2,C2,得到△A2B2C2,那么△A2B2C2的面积是()A.7B.14C.49D.504.已知a,b,c是△ABC的三条边,对应高分别为h,h b,h c,且a:b:c=4:5:6,则么h a:h b:h c等于a()A.4:5:6B.6:5:4C.15:12:10D.10:12:155.如图,P为△ABC内一点,连接AP、BP、CP并延长分别交边BC、AC、AB于点D、E、F,则把△ABC分成六个小三角形,其中四个小三角形面积已在图上标明,则△ABC的面积为()A.300B.315C.279D.3426.已知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2,2x,13,若x为正整数,则这样的三角形个数为( ).A. 2B. 3C. 5D. 13二、填空题7.如果将长度为a-2、a+5和a+2的三根线段首尾顺次相接可以得到一个三角形,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8.如图,在△ABC中E是BC上的一点,EC=2BE,点D是AC的中点,设△ABC,△ADF,△BEF的面积分别为S△ABC,S△ADF,S△BEF,且S△ABC=12,则S△ADF﹣S△BEF= .9.如图,A,B,C分别是线段AB,B1C,C1A的中点,若△ABC的面积是1,那么△A1B1C1的面积1_______.10.如图,D,E分别是△ABC边AB,BC上的点,AD=2BD,BE=CE,设△ADF的面积为S,△CEF1的面积为S2,若S△ABC=6,则S1-S2的值为.三、解答题11.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把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成 9cm和 15cm两部分,求这个三角形的腰长。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三边、高线、中线及角平分线》专项练习题-附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三边、高线、中线及角平分线》专项练习题-附含答案考点一三角形的稳定性考点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考点三三角形的高线考点四三角形的中线考点五三角形的角平分线考点一三角形的稳定性例题:(2021·广西·南宁十四中七年级期末)下列图形中没有运用三角形稳定性的是()A.B.C.D.【答案】B【解析】【分析】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答即可.【详解】解:对于A、C、D选项都含有三角形故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而B选项中用到了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稳定性需理解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明确能体现出三角形的稳定性则说明物体中必然存在三角形是解题关键.【变式训练】1.(2022·吉林吉林·二模)如图人字梯中间设计一“拉杆” 在使用梯子时固定拉杆会增加安全性.这样做蕴含的数学道理是()A.三角形具有稳定性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C.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D.垂线段最短【答案】A【解析】【分析】人字梯中间设计一“拉杆”后变成一个三角形稳定性提高.【详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如果三角形的三条边固定那么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完全确定了三角形的这个特征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稳定性理解这一点是本题的关键.2.(2022·广东·佛山市惠景中学七年级期中)如图所示的自行车架设计成三角形这样做的依据是三角形具有___.【答案】稳定性【解析】【分析】根据是三角形的稳定性即可求解.【详解】解:自行车的主框架采用了三角形结构这样设计的依据是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故答案为:稳定性.【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性质掌握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是解题的关键.考点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例题:(2022·黑龙江·哈尔滨市风华中学校七年级期中)下列各组长度的线段为边能构成三角形的是().A.123B.345C.4511D.633【答案】B【解析】【分析】比较三边中两较小边之和与较大边的大小即可得到解答.【详解】解:A、1+2=3不符合题意;B、3+4>5符合题意;C、4+5<11不符合题意;D、3+3=6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构成三角形的条件熟练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解题关键.【变式训练】1.(2022·黑龙江·哈尔滨市第六十九中学校七年级期中)下列各组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够组成三角形的是()A.348B.5611C.5610D.1073【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可直接进行排除选项.解:A、3+4<8不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故不能构成三角形;B、5+6=11不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故不能构成三角形;C、5+6>10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故能构成三角形;D、3+7=10不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故不能构成三角形;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三边关系熟练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是解题的关键.2.(2022·海南·海口市第十四中学七年级阶段练习)在△ABC中三条边长分别为3和6第三边长为奇数那么第三边的长是()A.5或7B.7或9C.3或5D.9【答案】A【解析】【分析】先求出第三边长的取值范围再根据条件具体确定符合条件的值即可.【详解】解:因为三条边长分别为3和6所以6-3<第三边<6+3所以3<第三边<9因为第三边长为奇数∴第三边的长为5或7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是解题的关键.3.(2022·江苏·南师附中新城初中七年级期中)已知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3x14若x为正整数则这样的三角形个数为()A.4B.5C.6D.7【解析】【分析】直接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求出x的取值范围进而可得出结论.【详解】解: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3x14x<<.x143143∴-<<+即1117x为正整数12x=13141516即这样的三角形有5个.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熟知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考点三三角形的高线例题:(2022·重庆市育才中学七年级阶段练习)下列各组图形中BD是ABC的高的图形是()A.B.C.D.【答案】B【解析】【分析】三角形的高即从三角形的顶点向对边引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根据概念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根据三角形高的定义可知只有选项B中的线段BD是∴ABC的高故选:B.【点睛】考查了三角形的高的概念掌握高的作法是解题的关键.【变式训练】1.(2022·浙江杭州·中考真题)如图 CD ∴AB 于点D 已知∴ABC 是钝角 则( )A .线段CD 是ABC 的AC 边上的高线B .线段CD 是ABC 的AB 边上的高线C .线段AD 是ABC 的BC 边上的高线 D .线段AD 是ABC 的AC 边上的高线【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高线的定义注意判断即可.【详解】∴ 线段CD 是ABC 的AB 边上的高线∴A 错误 不符合题意;∴ 线段CD 是ABC 的AB 边上的高线∴B 正确 符合题意;∴ 线段AD 是ACD 的CD 边上的高线∴C 错误 不符合题意;∴线段AD 是ACD 的CD 边上的高线∴D 错误 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高线的理解 熟练掌握三角形高线的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2.(2022·湖南怀化·七年级期末)如图 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 90ACB ∠=︒ AC =3BC =4 AB =5则点C 到AB 的距离为______.【答案】125【解析】【分析】根据面积相等即可求出点C 到AB 的距离.【详解】解:∴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 90ACB ∠=︒ ∴1122AC BC AB CD ⨯=⨯ ∴AC =3 BC =4 AB =5 ∴1134522CD ⨯⨯=⨯⨯ ∴CD =125故答案为:125. 【点睛】本题考查求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 用面积法列出关系式是解题关键.3.(2022·重庆·七年级期中)如图 点A 、点B 是直线l 上两点 10AB = 点M 在直线l 外 6MB = 8MA = 90AMB ∠=︒ 若点P 为直线l 上一动点 连接MP 则线段MP 的最小值是______.【答案】4.8【解析】【分析】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当MP AB ⊥时 MP 有最小值 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可列式计算求解MP 的最小值.【详解】解:当MP AB ⊥时 MP 有最小值10AB = 6MB = 8MA = 90AMB ∠=︒AB MP AM BM ∴⋅=⋅即1068MP =⨯解得 4.8MP =.故答案为:4.8.【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垂线段最短 三角形的面积 找到MP 最小时的P 点位置是解题的关键.考点四 三角形的中线例题:(2021·广西·靖西市教学研究室八年级期中)如图 已知BD 是∴ABC 的中线 AB =5 BC =3 且∴ABD 的周长为12 则∴BCD 的周长是_____.【答案】10【解析】【分析】先根据三角形的中线、线段中点的定义可得AD CD = 再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公式即可求出结果.【详解】 解:BD 是ABC 的中线 即点D 是线段AC 的中点AD CD ∴=5AB = ABD △的周长为1212AB BD AD ∴++= 即512BD AD ++=解得:7BD AD +=7BD CD ∴+=则BCD △的周长是3710BC BD CD ++=+=.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中线、线段中点的定义等知识点 掌握线段中点的定义是解题关键.【变式训练】1.(2022·陕西·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七年级期中)在ABC 中 BC 边上的中线AD 将ABC 分成的两个新三角形的周长差为5cm AB 与AC 的和为11cm 则AC 的长为________.【答案】3cm 或8cm【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线的定义可得BD CD = 然后求出ABD △与ADC 的周长差是AB 与AC 的差或AC 与AB 的差 然后代入数据计算即可得解.【详解】如图1 图2∴AD 是BC 边上的中线∴BD CD =∴中线AD 将ABC 分成的两个新三角形的周长差为5cm∴()()5AB BD AD AC CD AD ++-++=或()()5AC CD AD AB BD AD ++-++=∴5AB AC -=或者5AC AB -=∴AB 与AC 的和为11cm∴11AB AC +=∴83AB AC =⎧⎨=⎩或38AB AC =⎧⎨=⎩故答案为:3cm 或8cm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线熟记概念并求出两个三角形的周长的差等于两边长的差是解题的关键.2.(2022·江苏·泰州市第二中学附属初中七年级阶段练习)如图D E分别是∴ABC边AB BC上的点AD=2BD BE=CE设∴ADF的面积为S1∴FCE的面积为S2若S△ABC=16则S1-S2的值为_________.【答案】8 3【解析】【分析】S△ADF−S△CEF=S△ABE−S△BCD所以求出三角形ABE的面积和三角形BCD的面积即可因为AD=2BD BE=CE且S△ABC=16就可以求出三角形ABE的面积和三角形BCD的面积.【详解】解:∴BE=CE∴BE=12BC∴S△ABC=16∴S△ABE=12S△ABC=8.∴AD=2BD S△ABC=16∴S△BCD=13S△ABC=163∴S△ABE−S△BCD=(S1+S四边形BEFD)−(S2+S四边形BEFD)=S1−S2=8 3故答案为83.【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面积关键知道当高相等时面积等于底边的比据此可求出三角形的面积然后求出差.3.(2022·江苏·苏州市相城实验中学七年级期中)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BE 是∴ABD 的中线EF ⊥BC 于点F.若24ABCS=BD =4则EF 长为___________.【答案】3【解析】【分析】因为S △ABD =12S △ABC S △BDE =12S △ABD ;所以S △BDE =14S △ABC 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得即可. 【详解】解:∴AD 是∴ABC 的中线 S △ABC =24∴S △ABD =12S △ABC =12同理 BE 是∴ABD 的中线 612BDE ABD SS ==∴S △BDE =12BD •EF∴12BD •EF =6 即1462EF ⨯⨯= ∴EF =3.故答案为:3.【点睛】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 三角形的中线特点 理解三角形高的定义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 是解题的关键.考点五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例题:(2022·全国·八年级)如图 在ABC 中 90CAB ∠=︒ AD 是高 CF 是中线 BE 是角平分线 BE 交AD 于G 交CF 于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AEG AGE ∠=∠;②BH CH =;③2EAG EBC ∠=∠;④ACF BCF S S =A.①③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分析】①根据∴CAB=90° AD是高可得∴AEG=90°−∴ABE∴DGB=90°−∴DBG又因为BE是角平分线可得∴ABE=∴DBE故能得到∴AEG=∴DGB再根据对顶角相等即可求证该说法正确;②因为CF是中线BE是角平分线得不到∴HCB=∴HBC故该说法错误;③∴EAG+∴DAB=90° ∴DBA+∴DAB=90° 可得∴EAG=∴DBA因为∴DBA=2∴EBC故能得到该说法正确;④根据中线平分面积可得该说法正确.【详解】解:①∴∴CAB=90° AD是高∴∴AEG=90°−∴ABE∴DGB=90°−∴DBG∴BE是角平分线∴∴ABE=∴DBE∴∴AEG=∴DGB∴∴DGB=∴AGE∴∴AEG=∴AGE故该说法正确;②因为CF是中线BE是角平分线得不到∴HCB=∴HBC故该说法错误;③∴∴EAG+∴DAB=90° ∴DBA+∴DAB=90°∴∴EAG=∴DBA∴∴DBA=2∴EBC∴∴EAG=2∴EBC故该说法正确;④根据中线平分面积可得S△ACF=S△BCF故该说法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各线的特点和性质.【变式训练】1.(2022·全国·八年级)如图在∴ABC中∴C=90° D E是AC上两点且AE=DE BD平分∴EBC那么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BE是∴ABD的中线B.BD是∴BCE的角平分线C.∴1=∴2=∴3D.S△AEB=S△EDB【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中线、角平分线的定义逐项判断即可求解.【详解】解:A、∴AE=DE∴BE是∴ABD的中线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BD平分∴EBC∴BD是∴BCE的角平分线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BD平分∴EBC∴∴2=∴3但不能推出∴2、∴3和∴1相等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S△AEB=12×AE×BC S△EDB=12×DE×BC AE=DE∴S△AEB=S△EDB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中线、角平分线的定义熟练掌握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连接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的线段叫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解题的关键.2.(2022·全国·八年级)如图AD BE CF依次是ABC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下列表达式中错误的是( )A .AE =CEB .∴ADC =90° C .∴CAD =∴CBE D .∴ACB =2∴ACF【答案】C【解析】【分析】 根据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的定义(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定义: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 连接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2)三角形的中线定义:在三角形中 连接一个顶点和它所对边的中点的连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3)三角形的高定义: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或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 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 简称为高.求解即可.【详解】解:A 、BE 是△ABC 的中线 所以AE =CE 故本表达式正确;B 、AD 是△ABC 的高 所以∴ADC =90 故本表达式正确;C 、由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的定义无法得出∴CAD =∴CBE 故本表达式错误;D 、CF 是△ABC 的角平分线 所以∴ACB =2∴ACF 故本表达式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的定义 是基础题 熟记定义是解题的关键.3.(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填空:(1)如图(1),,AD BE CF 是ABC 的三条中线 则2AB =______ BD =______ 12AE =______. (2)如图(2),,AD BE CF 是ABC 的三条角平分线 则1∠=______ 132∠=______ 2ACB ∠=______.【答案】 AF 或BF CD AC 2∠ ABC ∠ 4∠【解析】【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中线定义: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此边所对顶点的连线叫做三角形的中线可得E 、F 、D 分别是AC 、AB 、BC 上的中点 进而得到答案.(2)根据角平分线定义 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 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射线 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即可解答.【详解】解:(1)∴CF 是AB 边上的中线∴AB =2AF =2BF ;∴AD 是BC 边上的中线∴BD =CD∴BE 是AC 边上的中线∴AE =12AC(2)∴AD 是BAC ∠的角平分线∴12∠=∠∴BE 是ABC ∠的角平分线 ∴132∠=ABC ∠ ∴CF 是ACB ∠的角平分线∴2ACB ∠=4∠.故答案为:AF 或BF ;CD ;AC ;2∠;ABC ∠;4∠【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三角形的中线及角平分线的定义.一、选择题1.(2022·黑龙江·哈尔滨市风华中学校七年级期中)画ABC的BC边上的高正确的是()A.B.C.D.【答案】A【解析】【分析】利用三角形的高线的定义判断即可.【详解】解:画△ABC的BC边上的高即过点A作BC边的垂线.∴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高线的画法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对边作垂线顶点与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都在三角形的内部钝角三角形的高有两条在三角形的外部.直角三角形的高线有两条是三角形的直角边.2.(2022·山东潍坊·七年级期末)在数学实践课上小亮经研究发现:在如图所示的ABC中连接点A和BC上的一点D线段AD等分ABC的面积则AD是ABC的().A.高线B.中线C.角平分线D.对角线【答案】B【解析】【分析】直接利用三角形中线的性质即可得出结果.【详解】解:∴线段AD等分∴ABC的面积∴∴ABD的面积等于∴ACD的面积∴两个三角形的高为同一条高∴BD=CD∴AD为∴ABC的中线故选:B.【点睛】题目主要考查三角形中线的性质理解三角形中线将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同的三角形是解题关键.3.(2022·河北保定外国语学校一模)能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释的生活现象是()A.B.C.D.【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各图所用到的直线、线段有关知识即可一一判定【详解】解:A、利用的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利用的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窗户的支架是三角形利用的是“三角形的稳定性” 故该选项符合题意;D、利用的是“垂线段最短” 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三角形的稳定性、垂线段最短的应用结合题意和图形准确确定所用到的知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4.(2022·山东青岛·七年级期末)如图BD是ABC的边AC上的中线AE是ABD△的边BD上的中线BF是ABE△的边AE上的中线若ABC的面积是32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9B.12C.18D.20【答案】B【解析】【分析】利用中线等分三角形的面积进行求解即可.【详解】∴BD是ABC的边AC上的中线∴11321622ABD BCD ABCS S S===⨯=△△∴AE是ABD△的边BD上的中线∴1116822ABE ADE ABDS S S===⨯=又∴BF 是ABE △的边AE 上的中线 则CF 是ACE 的边AE 上的中线 ∴118422BEF ABF ABE S S S ===⨯= 182CEF ACF ADE CED ACE S S S S S =====则4812BEF CEF S SS =+=+=阴影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中线的性质 清晰明确三角形之间的等量关系 进行等量代换是解题的关键.5.(2021·江苏·无锡市侨谊实验中学三模)如图为一张锐角三角形纸片ABC 小明想要通过折纸的方式折出如下线段:①BC 边上的中线AD ②BC 边上的角平分线AE ③BC 边上的高AF .根据所学知识与相关活动经验可知:上述三条线中 所有能够通过折纸折出的有(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答案】D【解析】【分析】 根据三角形中线 角平分线和高的定义即可判断.【详解】沿着A 点和BC 中点的连线折叠 其折痕即为BC 边上的中线 故①符合题意;折叠后使B 点在AC 边上 且折痕通过A 点 则其折痕即为BC 边上的角平分线 故②符合题意; 折叠后使B 点在BC 边上 且折痕通过A 点 则其折痕即为BC 边上的高 故③符合题意;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中线 角平分线和高的定义.掌握各定义是解题关键.二、填空题6.(2022·湖南邵阳·八年级期末)若ABC 的三条边长分别为3cm xcm 4cm 则x 的取值范围______.【答案】17x <<##71x >>【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求解即可.【详解】解: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可得到4343x -<<+∴17x <<.故答案为:17x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三边关系 熟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7.(2022·云南红河·八年级期末)已知a b c 、、是ABC ∆的三边长 a b 、满足()2610a b -+-= c 为偶数则c =_______.【答案】6【解析】【分析】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式求出a 、b 的值 再根据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求出c 的取值范围 再根据c 是偶数求出c 的值.【详解】解:∴a b 满足()2610a b -+-=∴a -6=0 b -1=0解得a =6 b =1∴6-1=5 6+1=7∴5<c <7又∴c 为偶数∴c =6故答案为:6【点睛】本题考查非负数的性质:偶次方 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 明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8.(2021·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分校八年级期中)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手机成为一种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手机很方便携带但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固定的支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某工厂研制生产了一种如图所示的手机支架.把手机放在上面就可以方便地使用手机这是利用了三角形的______.【答案】三角形的稳定性【解析】【分析】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的性质直接回答即可.【详解】解:把手机放在上面就可以方便地使用手机这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故答案为:三角形的稳定性.【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三角形具有稳定性.9.(2022·北京市师达中学七年级阶段练习)如图AB∴BD 于点B AC∴CD 于点C且AC 与BD 交于点E已知AE=10DE=5CD=4则AB 的长为_________.【答案】8【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高的定义可判断出边上的高然后利用三角形面积求解即可.【详解】解:∴AB∴BD AC∴CD∴AB 是∴ADE 的边DE 上的高 CD 是边AE 上的高∴S △AED =1122DE AB AE CD ⋅=⋅ ∴10485AE CD AB DE ⋅⨯=== 故答案为:8.【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高的定义 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 掌握基本概念是解题关键 学会用面积法求线段的长. 10.(2022·全国·八年级专题练习)如图 在ABC 中 2AB AC == P 是BC 边上的任意一点 PE AB ⊥于点E PF AC ⊥于点F .若ABC S = 则PE PF +=______.【解析】【分析】 根据1122ABC ABP APC S S S AB PE AC PF =+=⋅+⋅ 结合已知条件 即可求得PE PF +的值. 【详解】解:如图 连接APPE AB ⊥于点E PF AC ⊥于点F1122ABC ABP APC S S S AB PE AC PF ∴=+=⋅+⋅2AB AC == ABC S =∴1122AB PE AC PF ⋅+⋅PE PF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高掌握三角形的高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11.(2022·全国·八年级)在∴ABC中BC=8AB=1;(1)若AC是整数求AC的长;(2)已知BD是∴ABC的中线若∴ABD的周长为17求∴BCD的周长.【答案】(1)8(2)24【解析】【分析】(1)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得7<AC<9根据AC是整数得AC=8;(2)根据BD是∴ABC的中线得AD=CD根据∴ABD的周长为17和AB=1得AD+BD=16即可得.(1)解:由题意得:BC﹣AB<AC<BC+AB∴7<AC<9∴AC是整数∴AC=8.(2)解:如图所示∴BD是∴ABC的中线∴AD=CD∴∴ABD的周长为17∴AB +AD +BD =17∴AB =1∴AD +BD =16∴∴BCD 的周长=BC +BD +CD =BC +AD +CD =8+16=24.【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和三角形的中线.12.(2022·全国·八年级专题练习)已知:a 、b 、c 满足2(|0a c -=求:(1)a 、b 、c 的值;(2)试问以a 、b 、c 为边能否构成三角形?若能构成三角形 求出三角形的周长;若不能构成三角形 请说明理由.【答案】(1)a = 5b = c =(2)能构成三角形 周长为(51【解析】【分析】(1)根据非负数之和等于零 则每个非负数等于零 分别建立方程求解即可;(2)先比较长三边的大小 再用较小两边之和与最大边比较即可判断能够构成三角形;然后计算三角形的周长即可.(1)解:∴(20a ≥ 0 0c -≥a 、b 、c 满足(20a c -=∴0a = 50b -= 0c -解得a = 5b = c =(2)解:∴81825<<∴5即a c b <<∴5=>∴能构成三角形三角形的周长)5551a b c =++===. 【点睛】本题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 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和构成三角形的条件 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非负数之和等于零的条件分别建立方程和如何判定三边能否构成三角形.13.(2022·四川·威远中学校七年级期中)(1)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4cm 、7cm 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的取值范围是什么?(2)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 AB =AC 周长为14cm BD 是AC 边上的中线 △ABD 比△BCD 周长长4cm 求△ABC 各边长.【答案】(1)14<c <22;(2)AB =6 AC =6 BC =2.【解析】【分析】(1)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 先求出三角形第三边长的范围 即可求出周长范围.(2)根据三角形中线的定义可得,AD CD = 从而可得4,AB BC -=再根据ABC 的周长是14 以及,AB AC = 可得214AB BC +=进行计算即可解答. 【详解】解:(1)设第三边长为x 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7474,x ∴-<<+3,x ∴<<11∴三角形的周长C 的取值范围为:1422.c <<(2)如图所示:∴BD是AC边上的中线,AD CD∴=∴△ABD比△BCD周长长4cm()()4,AB AD BD BC CD BD∴++-++=4,AB BC∴-=4,BC AB∴=-ABC的周长是1414,AB AC BC∴++=,AB AC=214,AB BC∴+=2414,AB AB∴+-=6,AB∴=6,AB AC∴==2.B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4.(2022·河北邯郸·七年级阶段练习)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BAC=90° AD是BC边上的高CE 是AB边上的中线AB=12cm BC=20cm AC=16cm求:(1)AD的长;(2)∴BCE的面积.【答案】(1)485;(2)48.【解析】【分析】(1)利用面积法得到12AD•BC=12AB•AC然后把AB=12cm BC=20cm AC=16cm代入可求出AD的长;(2)由于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所以S △BCE =12S △ABC .【详解】解:(1)∴∴BAC =90° AD 是BC 边上的高 ∴12AD •BC =12AB •AC∴AD =121620⨯=485(cm );(2)∴CE 是AB 边上的中线∴S △BCE =12S △ABC =12×12×12×16=48(cm 2).【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中线的性质 涉及等积法 是重要考点 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15.(2022·黑龙江·哈尔滨市风华中学校七年级期中)如图 在6×10的网格中 每一小格均为正方形且边长是1 已知∴ABC 的每个顶点都在格点上.(1)画出∴ABC 中BC 边上的高线AE ;(2)在∴ABC 中AB 边上取点D 连接CD 使3BCD ACD S S =△△;(3)直接写出∴BCD 的面积是__________.【答案】(1)画图见解析(2)画图见解析(3)7.5【解析】【分析】(1)利用网格线过A 作BC 的垂线即可;(2)利用网格线的特点 取格点D 满足3BD AD = 则D 即为所求作的点;(3)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直接计算即可.(1)解:如图 AE 即为BC 上的高.(2)如图 利用网格特点 可得3BD AD =∴D 即为所求作的点 满足3BCD ACD S S =△△.(3)1537.52BCD S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画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 熟悉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间的关系是解本题的关键.16.(2022·江苏·沭阳县怀文中学七年级阶段练习)如图 在ABC 中 CD 、CE 分别是ABC 的高和角平分线 ,()BAC B ∠α∠βαβ==>.(1)若70,40αβ=︒=︒ 求DCE ∠的度数;(2)试用α、β的代数式表示DCE ∠的度数_________.【答案】(1)15DCE ∠=︒(2)2αβ-【解析】【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ACB 的值 再由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DCE . (2)由(1)的解题思路即可得正确结果.(1) 解:70BAC ∠=︒ 40B ∠=︒∴()180()180704070ACB BAC B ∠=︒-∠+∠=︒-︒+︒=︒CE 是ACB ∠的平分线∴1352ACE ACB ∠=∠=︒.CD 是高线∴90ADC ∠=︒∴9020ACD BAC ∠=︒-∠=︒∴352015DCE ACE ACD ∠=∠-∠=︒-=︒︒.(2) 解:BAC α∠= B β∠=∴()180()180ACB BAC B αβ∠=︒-∠+∠=︒-+CE 是ACB ∠的平分线∴()1118090222ACE ACB αβαβ+∠=∠=⨯︒-+=︒-⎡⎤⎣⎦.CD 是高线∴90ADC ∠=︒∴9090ACD BAC α∠=︒-∠=︒- ∴909022DCE ACE ACD αβαβα+-∠=∠-∠=︒--︒+=.【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角平分线 高线以及角的转换 掌握角平分线 高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7.(2022·上海·八年级专题练习)如图 ∴ABC 中 ∴BAC =60º AD 平分∴BAC 点E 在AB 上 EG ∴ADEF ∴AD 垂足为F .(1)求∴1和∴2的度数.(2)联结DE 若S △ADE =S 梯形EFDG 猜想线段EG 的长和AF 的长有什么关系?说明理由.【答案】(1)30º;60º(2)相等 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BAD ∠ 然后在直角三角形中利用两锐角互余即可求得∴2 再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得∴1的度数.(2)根据S △ADE =S 梯形EFDG 可得AD =DF +EG 结合图形即可求解.(1)∴∴BAC =60º AD 平分∴BAC ∴1302BAD BAC ∠=∠=︒ 又∴EF ∴AD∴29060BAD ∠=︒-∠=︒ ∴EG ∴AD∴130BAD ∠=∠=︒.(2)相等. 理由如下: ∴EF ∴AD∴S △ADE =12AD EF ⋅ S 梯形EFDG =1()2DE EG EF +⋅ ∴S △ADE = S 梯形EFDG ∴12AD EF ⋅=1()2DE EG EF +⋅∴AD =DF +EG∴AD =AF +DF∴DF +EG =AF +DF即AF =EG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 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 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18.(2021·安徽省六安皋城中学八年级期中)如图 AD 是∴ABC 的边BC 上的中线 已知AB =5 AC =3. (1)边BC 的取值范围是 ;(2)∴ABD 与∴ACD 的周长之差为 ;(3)在∴ABC 中 若AB 边上的高为2 求AC 边上的高.【答案】(1)28BC <<;(2)2;(3)103h =. 【解析】【分析】 (1)直接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进行解答即可;(2)根据三角形中线将∴ABD 与∴ACD 的周长之差转换为AB 和AC 的差即可得出答案;(3)设AC 边上的高为h 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1)∴∴ABC 中AB =5 AC =3∴5353BC -<<+即28BC <<故答案为:28BC <<;(2)∴∴ABD 的周长为AB AD BD ++∴ACD 的周长为AC AD CD ++∴AD 是∴ABC 的边BC 上的中线∴BD CD =∴AB AD BD ++-(AC AD CD ++)=532AB AC -=-=故答案为:2;(3)设AC 边上的高为h 根据题意得:11222AB AC h ⨯=⨯ 即1152322h ⨯⨯=⨯⨯ 解得103h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 三角形的中线 三角形的高等知识点 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是解本题的关键.。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在ABC 中,ABC 的面积为10,4AB =,BD 平分ABC ∠,E 、F 分别为BC 、BD 上的动点,则CF EF +的最小值是( )A .2B .3C .4D .5D解析:D【分析】 过点C 作CM AB ⊥于点M ,交BD 于点'F ,过点'F 作''F E BC ⊥于'E ,则CM 即为CF EF +的最小值,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CM 的长,即为CF EF +的最小值.【详解】解:过点C 作CM AB ⊥于点M ,交BD 于点'F ,过点'F 作''F E BC ⊥于'E ,BD 平分ABC ∠,'MF AB ⊥于点M ,''F E BC ⊥于'E ,'''MF F E ∴=,'''''CM CF MF CF E F ∴=+=+的最小值.三角形ABC 的面积为10,4AB =, ∴14102CM ⨯⋅=,21054CM ⨯∴==. 即CF EF +的最小值为5,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2.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 3 3B 5C .1的立方根是1D .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C解析:C【分析】 根据把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互换就得到它的逆命题,先得出逆命题,再进行判断即可.【详解】A 、3的平方根是3的逆命题是:3是3的平方根,是假命题;B 、5是无理数的逆命题是:无理数是5,是假命题;C 、1的立方根是1的逆命题是:1是1的立方根,是真命题;D 、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的逆命题是:周长相等的三角形全等,是假命题;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了命题的真假判断及互逆命题的知识,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又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判断命题的真假关键是要熟悉各知识点的性质定理.3.如图,在ABC 中,B C ∠=∠,BD CE =,BF CD =,则EDF ∠等于( )A .90A ︒-∠B .1802A ︒-∠C .1902A ︒-∠D .11802A ︒-∠ C 解析:C【分析】 根据∠B=∠C ,BD=CE ,BF=CD ,可证出△BFD ≌△CDE ,继而得出∠BFD=∠EDC ,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平角等于180︒,即可得出∠B=∠EDF ,进而得到答案.【详解】解:∵∠B=∠C ,BD=CE ,BF=CD ,∴△BFD ≌△CDE ,∴∠BFD=∠EDC ,∴∠B+∠BFD+∠BDF=∠BDF+∠EDF+∠EDC ,∴∠B=∠EDF ,又∵∠B=∠C=18019022A A ︒-∠=︒-∠, ∴∠EDF=1902A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找出∠BFD=∠EDC 是解题的关键.4.已知如图,AC ⊥BC ,DE ⊥AB ,AD 平分∠BAC ,下面结论错误的是( )A .BD +ED =BCB .DE 平分∠ADBC .AD 平分∠EDC D .ED +AC >AD B解析:B【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DE =DC ,然后利用AAS 证明△ACD ≌△AED ,再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详解】解:∵AC ⊥BC ,DE ⊥AB ,AD 平分∠BAC ,∴DE =DC ,A 、BD +ED =BD +DC =BC ,故本选项正确;在△ACD 与△AED 中,90DAC DAE ACD AED AD AD ︒∠=∠⎧⎪∠=∠=⎨⎪=⎩,∴△ACD ≌△AED (AAS ),∴∠ADC =∠ADE ,∴AD 平分∠EDC ,故C 选项正确;但∠ADE 与∠BDE 不一定相等,故B 选项错误;D 、∵△ACD ≌△AED ,∴AE =AC ,∴ED +AC =ED +AE >AD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故本选项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证明ACD AED △≌△是解题的关键.5.已知:如图,BD 为△ABC 的角平分线,且BD=BC ,E 为BD 延长线上的一点,BE=BA ,过E 作EF ⊥AB ,F 为垂足,下列结论:①△ABD ≌△EBC②∠BCE+∠BCD=180°③AD=AE=EC ④ BA+BC=2BF 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D解析:D【分析】 易证ABD EBC ∆∆≌,可得BCE BDA ∠=∠,AD=EC 可得①②正确;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求得DAE DCE ∠=∠ ,即③正确,根据③可判断④正确;【详解】∵ BD 为∠ABC 的角平分线,∴ ∠ABD=∠CBD ,∴在△ABD 和△EBD 中,BD=BC ,∠ABD=∠CDB ,BE=BA ,∴△ABD EBC ∆∆≌(SAS),故①正确;∵ BD 平分∠ABC ,BD=BC ,BE=BA ,∴ ∠BCD=∠BDC=∠BAE=∠BEA ,∵△ABD ≌△EBC ,∴∠BCE=∠BDA ,∴∠BCE+∠BCD=∠BDA+∠BDC=180°,故②正确;∵∠BCE=∠BDA ,∠BCE=∠BCD+∠DCE ,∠BDA=∠DAE+∠BEA ,∠BCD=∠BEA ,∴∠DCE=∠DAE ,∴△ACE 是等腰三角形,∴AE=EC ,∵△ABD ≌△EBC ,∴AD=EC ,∴AD=AE=EC ,故③正确;作EG ⊥BC ,垂足为G ,如图所示:∵ E 是BD 上的点,∴EF=EG ,在△BEG 和△BEF 中BE BE EF EG=⎧⎨=⎩ ∴ △BEG ≌△BEF ,∴BG=BF ,在△CEG 和△AFE 中EF EG AE CE =⎧⎨=⎩∴△CEG ≌△AFE ,∴ AF=CG ,∴BA+BC=BF+FA+BG-CG=BF+BG=2BF ,故④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相等的性质,本题中熟练求证三角形全等和熟练运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相等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6.如图,在ABC 和△FED 中,AD FC =,AB FE =,下列条件中不能证明F ABC ED ≌△△的是( )A .BC ED =B .A F ∠=∠C .B E ∠=∠D .//AB EF C解析:C【分析】 由AD FC =推出AC=FD ,根据已知AB FE =添加夹角相等或第三边相等即可判定.【详解】∵AD FC =,∴AC=FD ,∵AB FE =,∴当A F ∠=∠(//AB EF 也可得到)或BC ED =时,即可判定F ABC ED ≌△△, 故B E ∠=∠不能判定F ABC ED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添加一个条件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熟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并熟练应用是解题的关键.7.根据下列已知条件,能画出唯一的△ABC的是()A.AB=3,BC=4,∠C=40°B.∠A=60°,∠B=45°,AB=4C.∠C=90°,AB=6 D.AB=4,BC=3,∠A=30°B解析:B【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对各选项进行判断.【详解】解:A、根据AB=3,BC=4,∠C=40°,不能画出唯一三角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B、∠A=60°,AB=4,∠B=45°,能画出唯一△ABC,故此选项符合题意;C、∠C=90°,AB=6,不能画出唯一三角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D、AB=4,BC=3,∠A=30°,不能画出唯一三角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8.如图,AD是△ABC中∠BAC的角平分线,DE⊥AB于点E,S△ABC=7,DE=2,AB=4,则AC长是()A.2.5 B.3 C.3.5 D.4B解析:B【分析】作DH⊥AC于H,如图,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DH=DE=2,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1 2×2×AC+12×2×4=7,于是可求出AC的值.【详解】解:作DH⊥AC于H,如图,∵AD是△ABC中∠BAC的角平分线,DE⊥AB,DH⊥AC,∴DH=DE=2,∵S△ABC=S△ADC+S△ABD,∴12×2×AC+12×2×4=7,∴AC=3.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这里的距离是指点到角的两边垂线段的长.9.下列命题,真命题是()A.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B.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解析:A【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判断即可.【详解】解:A、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本选项说法是真命题;B、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本选项说法是假命题;C、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但不一定全等,本选项说法是假命题;D、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本选项说法是假命题;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应用,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是解题关键.10.在尺规作图作一个角的平分线时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是()A.SAS B.AAS C.SSS D.HL C解析:C【分析】根据作图过程可知用到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SSS.【详解】解:尺规作图-作一个角的角平分线的作法如下:①以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AO、BO于点F、E,②再分别以F、E为圆心,大于12EF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M,③画射线OM,射线OM即为所求.由作图过程可得用到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SSS.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基本作图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关键是掌握作一个角的平分线的基本作图方法.二、填空题11.如图,△ABC中,∠ACB=90°,点D在边AC 上,DE⊥AB于点E,DC=DE,∠A=32°,则∠BDC的度数为________.61°【分析】首先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得∠ABC的度数然后利用角平分线的判定方法得到BD为∠ABC的平分线再求出∠ABD的度数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进而求得结论【详解】解:∵∠A=32°∠ACB=9解析:61°【分析】首先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得∠ABC的度数,然后利用角平分线的判定方法得到BD为∠ABC的平分线,再求出∠ABD的度数,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进而求得结论.【详解】解:∵∠A=32°,∠ACB=90°,∴∠CBA=58°,∵DE⊥AB,DC⊥BC,DC=DE,∴BD为∠ABC的平分线,∴∠CBD=∠EBD,∴∠CBD=12∠CBA=12×58°=29°,∴∠BDC=∠A+∠ABD=32°+29°=61°.故答案为:61°.【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已知条件得到BD为∠ABC的平分线,难度不大.12.如图,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BCD=90°,BD平分∠ABC,AB=12,BC=18,CD=8,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____.【分析】过点D 作DE ⊥BA 的延长线于点E 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出DE =DC =8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结合S 四边形ABCD =S △ABD +S △BCD 可求出四边形ABCD 的面积【详解】解:过点D 作DE ⊥B 解析:120【分析】过点D 作DE ⊥BA 的延长线于点E ,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出DE =DC =8,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结合S 四边形ABCD =S △ABD +S △BCD ,可求出四边形ABCD 的面积.【详解】解:过点D 作DE ⊥BA 的延长线于点E ,如图所示.又∵BD 平分∠ABC ,∠BCD =90°,∴DE =DC =8,∴S 四边形ABCD =S △ABD +S △BCD , =12AB•DE +12BC•CD , =12×12×8+12×18×8, =120.故答案为:120.【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面积,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找出DE =8是解题的关键.13.如图,ABC 中,D 是AB 上的一点,DF 交AC 于点E ,AE CE ,//CF AB ,若四边形DBCF 的面积是26cm ,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2cm .6【分析】根据CF ∥AB 得到∠DAE=∠FCE 结合AE=CE ∠AED=∠FEC 可得△AED ≌△CEF 根据即可得出结果【详解】解:∵CF ∥AB ∴∠DAE=∠FCE 又∵AE=CE ∠AED=∠FEC ∴△A解析:6【分析】根据CF ∥AB ,得到∠DAE=∠FCE ,结合AE=CE ,∠AED=∠FEC ,可得△AED ≌△CEF ,AED CEF S S =,根据 ABC AED CEF DBCE DBCE DBCF S S S S S S =+=+=四边形四边形四边形,即可得出结果.【详解】解:∵CF ∥AB ,∴∠DAE=∠FCE ,又∵AE=CE ,∠AED=∠FEC ,∴△AED ≌△CEF ,∴AED CEF SS =, ∴26ABC AED CEF DBCE DBCE DBCF S S S S S S cm =+=+==四边形四边形四边形, 故答案为:6.【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证得△AED ≌△CEF . 14.如图,点D 在BC 上,DE ⊥AB 于点E ,DF ⊥BC 交AC 于点F ,BD =CF ,BE =CD .若∠AFD =145°,则∠EDF =_____.55°【分析】由∠AFD =145°可求得∠CFD=35°证明Rt △BDE ≌△Rt △CFD 根据对应角相等推知∠BDE=∠CFD=35°进而可求出∠EDF 的值【详解】解:∵∠DFC+∠AFD=180°∠解析:55°【分析】由∠AFD =145°可求得∠CFD=35°,证明Rt △BDE ≌△Rt △CFD ,根据对应角相等推知∠BDE=∠CFD=35°,进而可求出∠EDF 的值.【详解】解:∵∠DFC+∠AFD=180°,∠AFD=145°,∴∠CFD=35°.又∵DE ⊥AB ,DF ⊥BC ,∴∠BED=∠CDF=90°,在Rt △BDE 与△Rt △CFD 中,BE CD BD CF =⎧⎨=⎩, ∴Rt △BDE ≌△Rt △CFD (HL ),∴∠BDE=∠CFD=35°,∴∠EDF =180°-90°-35°=55°.故答案是:55°.【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结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重要工具.在判定三角形全等时,关键是选择恰当的判定条件.15.如图,在Rt ABC △中,90C ∠=︒,以顶点A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C ,AB 于点M ,N ,再分别以点M ,N 为圆心,大于12MN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 ,作射线AP 交BC 于点D .若3CD =,10AB =,则ABD △的面积是______.15【分析】如图过点D 作DE ⊥AB 于E 首先证明DE=CD=3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详解】解:如图过点D 作DE ⊥AB 于E 由作图可知AD 平分∠CAB ∵CD ⊥ACDE ⊥AB ∴DE=CD=3∴S △ 解析:15【分析】如图,过点D 作DE ⊥AB 于E .首先证明DE=CD=3,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详解】解:如图,过点D 作DE ⊥AB 于E .由作图可知,AD 平分∠CAB ,∵CD ⊥AC ,DE ⊥AB ,∴DE=CD=3,∴S △ABD =12•AB•DE=12×10×3=15, 故答案为15.【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基本作图,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学会用转化的思想思考问题.16.如图,在ABC 中,90C ∠=︒,AD 平分BAC ∠,交BC 边于点D ,若12AB =,4CD =,则ABD △ 的面积为__________.24【分析】过D 作DE ⊥AB 垂足为E 根据角平分线定理可得DE=CD=4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详解】解:如图:过D 作DE ⊥AB 垂足为E ∵AD 平分交BC 边于点D ∴DE=CD=4∴的面积为AB解析:24【分析】过D 作DE ⊥AB 垂足为E ,根据角平分线定理可得DE=CD=4,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详解】解:如图:过D 作DE ⊥AB 垂足为E ,∵90C ∠=︒,AD 平分BAC ∠,交BC 边于点D ,∴DE=CD=4,∴ABD △ 的面积为12AB·DE=12×12×4=24. 故答案为:2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正确作出辅助线、构造角平分线定理所需条件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17.如图,在ABC 中,点D 是BC 上的一点,已知30DAC ∠=︒,75DAB ∠=︒,CE 平分ACB ∠交AB 于点E ,连接DE ,则DEC ∠=________度.15【分析】过点E 作EM ⊥AC 于MEN ⊥AD 于NEF ⊥BC 于H 如图先计算出∠EAM=75°则AE 平分∠EAD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EM=EN 再由CE 平分∠ACB 得到EM=EH 则EN=EH 于是根据角平分解析:15【分析】过点E 作EM ⊥AC 于M ,EN ⊥AD 于N ,EF ⊥BC 于H ,如图,先计算出∠EAM=75°,则AE 平分∠EAD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EM=EN ,再由CE 平分∠ACB 得到EM=EH ,则EN=EH ,于是根据角平分线定理的逆定理可判断DE 平分∠ADB ,则∠1=12∠ADB ,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得∠1=∠DEC+∠2,即∠1=∠DEC+12∠ACB ,∠ADB=∠DAC+∠ACB ,所以∠DEC==12∠DAC=15°. 【详解】解:过点E 作EM AC ⊥于M ,EN AD ⊥于N ,EH BC ⊥于H ,如图.∵ 30DAC ∠=,75DAB ∠=,∴ 75EAM ∠=,∴ AE 平分MAD ∠,∴ EM EN =.∵ CE 平分ACB ∠,∴ EM EH =,∴ EN EH =,∴ DE 平分ADB ∠,∴112ADB ∠=∠. ∵ 12DEC ∠=∠+∠,而122ACB ∠=∠,∴ 112DEC ACB ∠=∠+∠,而ADB DAC ACB ∠=∠+∠,∴ 11301522DEC DAC ∠=∠=⨯= .故答案为:15.【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分线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掌握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8.如图,△ABC的外角∠MBC和∠NCB的平分线BP、CP相交于点P,PE⊥BC于E且PE =3cm,若△ABC的周长为14cm,S△BPC=7.5,则△ABC的面积为______cm2.6【分析】过点P作PH⊥AMPQ⊥AN连接AP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PH=PE=PQ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求出BC然后求出AC+AB再根据S△ABC=S△ACP+S△ABP-S△BPC解析:6【分析】过点P作PH⊥AM,PQ⊥AN,连接AP,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PH=PE=PQ,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求出BC,然后求出AC+AB,再根据S△ABC= S△ACP+ S△ABP-S△BPC即可得解.【详解】解:如图,过点P作PH⊥AM,PQ⊥AN,连接AP∵BP和CP为∠MBC和∠NCB角平分线∴PH=PE,PE=PQ∴PH=PE=PQ=3∵S△BPC=12×BC×PE=7.5∴BC=5∵S△ABC= S△ACP+ S△ABP-S△BPC=12×AC×PQ+12×AB×PH-7.5=12×3(AC+AB)-7.5∵AC+AB+BC=14,BC=5∴AC+AB=9∴S △ABC=12×3×9-7.5=6 cm 2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难点在于S △ABC 的面积的表示.19.如图所示,已知点A 、D 、B 、F 在一条直线上,∠A=∠F ,AC=FE ,要使△ABC ≌△FDE ,还需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 .(只需填一个即可)∠C ∠E 或ABFD(ADFB)或∠ABC ∠FDE 或DE ∥BC 【分析】要判定△ABC ≌△FDE 已知∠A=∠FAC=FE 具备了一组角和一组边对应相等故可以添加∠C ∠E 利用ASA 可证全等(也可添加其它条件解析:∠C =∠E 或AB =FD(AD =FB)或∠ABC =∠FDE 或DE ∥BC【分析】要判定△ABC ≌△FDE ,已知∠A=∠F ,AC=FE ,具备了一组角和一组边对应相等,故可以添加∠C =∠E ,利用ASA 可证全等.(也可添加其它条件).【详解】增加一个条件:∠C =∠E ,在△ABC 和△FDE 中,C E AC FE A F ∠∠⎧⎪=⎨⎪∠=∠⎩,∴△ABC ≌△FDE(ASA);或添加AB =FD(AD =FB) 利用SAS 证明全等;或添加∠ABC =∠FDE 或DE ∥BC 利用AAS 证明全等.故答案为:∠C =∠E 或AB =FD(AD =FB)或∠ABC =∠FDE 或DE ∥BC (答案不唯一).【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判定方法有ASA 、AAS 、SAS 、SSS 等,在选择时要结合其它已知在图形上的位置进行选取.20.如图,在△ABC 中,∠C =90°,∠A 的平分线交BC 于D ,若20ABD S ∆=cm 2,AB =10cm ,则CD 为__________cm .4【分析】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D 到AB 的距离等于DC 可得出答案【详解】解:作DE ⊥AB 于E ∵AD 平分∠CAB 且DC⊥ACDE⊥AB∴DE=DC∵S△ABD=20cm2AB=10cm∴•AB•DE=2解析:4【分析】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D到AB的距离等于DC,可得出答案.【详解】解:作DE⊥AB于E.∵AD平分∠CAB,且DC⊥AC,DE⊥AB,∴DE=DC,∵S△ABD=20cm2,AB=10cm,∴1•AB•DE=20,2∴DE=4cm,∴DC=DE=4cm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掌握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如图,△ABC中,AB=AC,∠BAC=90°,CD平分∠ACB,BE⊥CD,垂足E在CD的延长线上.求证:CD=2BE.解析:见解析【分析】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求出∠ACD=∠ABF,再利用“角边角”证明△AFB≌△ADC可得CD=BF,利用“角边角”证明△BCE和△FCE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BE=EF,整理即可得证.【详解】证明:∵BE⊥CD,∠BAC=90°,∴∠ACD+∠F=180°-90°=90°,∠ABF+∠F=180°-90°=90°,∴∠ACD=∠ABF ,在△AFB 和△ADC 中,90ACD ABF AB ACCAD BAF ∠∠⎧⎪⎨⎪∠∠︒⎩====, ∴△AFB ≌△ADC (ASA );∴CD=BF ,∵CD 平分∠ACB ,∴∠BCE=∠FCE ,在△BCE 和△FCE 中,90BCE FCE CE CEBEC FEC ∠∠⎧⎪⎨⎪∠∠︒⎩====, ∴△BCE ≌△FCE (ASA ),∴BE=EF ,∴BF=2BE∴CD=2BE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方法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22.已知:AB BD ⊥,ED BD ⊥,AC CE =,BC DE =.(1)试猜想线段AC 与CE 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若将CD 沿CB 方向平移至图2情形,其余条件不变,结论12AC C E ⊥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3)若将CD 沿CB 方向平移至图3情形,其余条件不变,结论12AC C E ⊥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解析:(1)AC CE ⊥,见解析;(2)成立,理由见解析;(3)成立,理由见解析【分析】(1)先用HL 判断出Rt Rt ABC CDE ≌△△,得出A DCE ∠=∠,进而判断出90DCE ACB ∠+∠=︒,即可得出结论;(2)同(1)的方法,即可得出结论;(3)同(1)的方法,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AC CE ⊥理由如下:∵AB BD ⊥,ED BD ⊥,∴90B D ∠=∠=︒在Rt ABC △和Rt CDE △中AC CE BC DE=⎧⎨=⎩ ∴()Rt Rt HL ABC CDE △△≌, ∴A DCE ∠=∠∵90B ∠=︒,∴90A ACB ∠+∠=︒,∴()18090ACE DCE ACB ∠=︒-∠+∠=︒,∴AC CE ⊥;(2)成立,理由如下:∵AB BD ⊥,ED BD ⊥,∴90B D ∠=∠=︒,在1Rt ABC 和2Rt C DE △中121AC C E BC DE=⎧⎨=⎩, ∴()12Rt Rt HL ABC C DE ≌△△,∴2A C E D ∠=∠,∵90B ∠=︒,∴190B A AC ∠+∠=︒,∴2190DC E AC B ∠+∠=︒,在12C FC 中,()122118090C FC DC E AC B ∠=︒-∠+∠=︒,∴12AC C E ⊥;(3)成立,理由如下:∵AB BD ⊥,ED BD ⊥,∴190ABC D ∠=∠=︒在1Rt ABC 和2Rt C DE △中121AC C E BC DE =⎧⎨=⎩, ∴()12Rt Rt HL ABC C DE ≌△△,∴2A C E D ∠=∠,∵190ABC ∠=︒,∴190B A AC ∠+∠=︒,在12C FC 中,()2112180=90C FC DC E AC B ∠=︒-∠+∠︒,∴12AC C E ⊥.【点睛】此题是几何变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判断出12Rt Rt ABC C DE ≌△△是解本题的关键.23.如图,点,,,B F C E 在一条直线上,,//,//AB DE AB ED AC FD =.求证:(1) AC DF =(2)FB CE =解析:(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B=∠E ,∠ACB=∠DFE ,根据AAS 证出△BAC ≌△EDF ,可得AC=DF ;.(2)由△BAC ≌△EDF ,可证BC=EF ,进而可得FB=CE .【详解】证明:(1)∵AB//ED ,AC//FD ,∴∠B=∠E ,∠ACB=∠DFE ,在△BAC 和△EDF 中ACB DFE B EAB DE ∠=∠⎧⎪∠=∠⎨⎪=⎩, ∴△BAC ≌△EDF (AAS ),∴AC=DF ;(2)∵△BAC ≌△EDF ,∴BC=EF ,∴BC-FC=EF-FC ,∴FB=CE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的性质,注意: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 ,ASA ,AAS ,SSS ,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24.如图①,∠BAD=90°,AB=AD ,过点B 作BC ⊥AC 于点C ,过点D 作DE ⊥CA 的延长线点E ,由∠1+∠2=∠D+∠2=90°,得∠1=∠D ,又∠ACB=∠AED=90°,AB=AD ,得△ABC ≌△DAE 进而得到AC=DE ,BC=AE , 我们把这个数学模型称为“K 字”模型或“一线三等角”模型.请应用上述“一线三等角”模型,解决下列问题:(1)如图②,∠BAD=∠CAE=90°,AB=AD ,AC=AE ,连接BC 、DE ,且BC ⊥AH 于点H ,DE 与直线AH 交于点G ,求证:点G 是DE 的中点.(2)如图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为平面内任意一点,点B 的坐标为(4,1),若△AOB 是以OB 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请直接写出点A 的坐标.解析:(1)见解析;(2)A(32,52)或(52,-32). 【分析】 (1)过点D 作DM ⊥AM 交AG 于点M ,过点E 作EN ⊥AG 于点N .根据“K 字模型”即可证明AH=DM 和AH=EN ,即EN=DM ,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即可证明DG=EG ,即点G 是DE 的中点.(2)分情况讨论①当A 点在OB 的上方时,作AC 垂直于y 轴,BE 垂直于x 轴,CA 和EB 的延长线交于点D .根据“K 字模型”即可证明AC BD OC AD DE ===,,再利用B 点坐标即可求出A 点坐标.②当A 点在OB 的下方时,作AP 垂直于y 轴,BM 垂直于x 轴,PA 和BM 的延长线交于点Q .同理即能求出A 点坐标.【详解】(1)如图,过点D 作DM ⊥AM 交AG 于点M ,过点E 作EN ⊥AG 于点N ,则∠DMA=90°,∠ENG=90°.∵∠BHA=90 ,∴∠2+∠B=90°.∵∠BAD=90°,∴∠1+∠2=90°.∴∠B=∠1 .在△ABH 和△DAM 中1BHA AMD B AB DA ∠=∠⎧⎪∠=∠⎨⎪=⎩,∴△ABH ≅△DAM (AAS ),∴AH=DM .同理 △ACH ≅△EAN (AAS ),∴ AH=EN .∴EN=DM .在△DMG 和△ENG 中MGD NGE DMG ENG DM EN ∠=∠⎧⎪∠=∠⎨⎪=⎩, ∴△DMG ≅△ENG (AAS ).∴DG=EG .∴点G 是DE 的中点.(2)根据题意可知有两种情况,A 点分别在OB 的上方和下方.①当A 点在OB 的上方时,如图,作AC 垂直于y 轴,BE 垂直于x 轴,CA 和EB 的延长线交于点D .利用“K 字模型”可知ACO BDA ≅,∴AC BD OC AD DE ===,,设AC x =,则BD x =,∵1DE BD BE x =+=+,∴1OC AD DE x ===+,又∵4CD AD AC =+=,即14x x ++=, 解得32x =, ∴32AC =,35122DE =+=. 即点A 坐标为(32,52).②当A 点在OB 的下方时,如图,作AP 垂直于y 轴,BM 垂直于x 轴,PA 和BM 的延长线交于点Q .根据①同理可得:52AP =,32MQ =. 即点A 坐标为(52,32-).【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熟练利用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5.已知4,BC BA BC =⊥,射线CM BC ⊥,动点P 在BC 上,PD PA ⊥交CM 于D .(1)如图1,当3,1BP AB ==时,求DC 的长;(2)如图2,连接AD ,当DP 平分ADC ∠时,求BP 的长.解析:(1)3;(2)2【分析】(1)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证得∠1=∠3,再利用AAS 证明()ABP PCD AAS ∆≅∆,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答即可;(2)过P 作PH AD ⊥于H ,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解答即可.【详解】解:(1)如图,∵AP PD ⊥,∴1290∠+∠=︒,∵PC CD ⊥,∴2390∠+∠=︒∴13∠=∠,∵3,4BP BC ==,∴1PC BC BP =-=,又∵1AB =,∴AB PC =,又∵AB BP ⊥,∴90B C ∠=∠=︒,∴()ABP PCD AAS ∆≅∆,∴3CD BP ==;(2)作PH AD ⊥于H ,如图2,∵DP 平分ADC ∠,∴∠1=∠2,∵90C ∠=︒,PH AD ⊥∴∠HDP=∠CDP ,∴PH PC =,又∵1390∠+∠=︒,2490∠+∠=︒,∴34∠=∠,又∵90B ∠=︒,PH AD ⊥∴∠HAP=∠BAP ,∴PH BP =, ∴122BP PC BC ===.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同角的余角相等、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添加辅助线灵活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2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1,A a a b -+,(),0B a ,且()2320a b a b +-+-=,C 为x 轴上点B 右侧的动点,以AC 为腰作等腰三角形ACD ,使AD AC =,CAD OAB ∠=∠,直线DB 交y 轴于点P .(1)求证:AO AB =;(2)求证:AOC ABD ∆∆≌;(3)当点C 运动时,点P 在y 轴上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为什么?解析:(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不变,理由见解析.【分析】(1)先根据非负数的性质求出a 、b 的值,作AE ⊥OB 于点E ,由SAS 定理得出△AEO ≌△AEB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2)先根据∠CAD=∠OAB ,得出∠OAC=∠BAD ,再由SAS 定理即可得出结论; (3)设∠AOB=∠ABO=α,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ABD=∠AOB=α,故∠OBP=180°-∠ABO-∠ABD=180°-2α为定值,再由OB=2,∠POB=90°可知OP 的长度不变,故可得出结论.【详解】(1)证明:∵()2320a b a b +-+-=,∴30,20,a b a b +-=⎧⎨-=⎩解得2,1.a b =⎧⎨=⎩∴()1,3A ,()2,0B .作AE OB ⊥于点E ,∵()1,3A ,()2,0B ,∴1OE =,211BE =-=,在AEO ∆与AEB ∆中,∵,90,,AE AE AEO AEB OE BE =⎧⎪∠=∠=︒⎨⎪=⎩∴AEO AEB ∆∆≌,∴OA AB =.(2)证明:∵CAD OAB ∠=∠,∴CAD BAC OAB BAC ∠+=∠+∠∠,即OAC BAD ∠=∠.在AOC ∆与ABD ∆中,∵,,,OA AB OAC BAD AC AD =⎧⎪∠=∠⎨⎪=⎩∴AOC ABD ∆∆≌.(3)解:点P 在y 轴上的位置不发生改变.理由:设AOB α∠=.∵OA AB =,∴AOB ABO α∠=∠=.由(2)知,AOC ABD ∆∆≌,∴ABD AOB α∠=∠=.∵2OB =,1801802OBP ABO ABD α∠=︒-∠-∠=︒-为定值,90POB ∠=︒,易知POB ∆形状、大小确定,∴OP 长度不变,∴点P 在y 轴上的位置不发生改变.【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27.命题:有两个内角相等的三角形必有两条高线相等,写出它的逆命题,并判断逆命题的真假,若是真命题,给出证明;若是假命题,请举反例.解析:逆命题是有两条高线相等的三角形必有两个内角相等,是真命题;证明见解析.【分析】先找到原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再将题设和结论互换,即可得到原命题的逆命题,再得出命题的正确性.【详解】解:有两个内角相等的三角形必有两条高线相等的逆命题是有两条高线相等的三角形必有两个内角相等,是真命题;在Rt BCE 与Rt CBD △中,BD CE BC CB =⎧⎨=⎩∴()Rt BCE Rt CBD HL ≌,∴DCB EB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命题与定理的证明,根据逆命题的概念来回答: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外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外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进而利用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方法求出即可.28.(1)问题背景:如图1:在四边形ABCD 中,AB =AD ,∠BAD =120°,∠B =∠ADC =90°,E 、F 分别是BC ,CD 上的点且∠EAF =60°,探究图中线段BE 、EF 、FD 之间的数量关系.小王同学探究此问题的方法是,延长FD 到点G .使DG =BE .连结AG ,先证明 ABE ≌ADG ,再证明AEF ≌AGF ,可得出结论,他的结论应是______________;(2)探索延伸:如图2,若在四边形ABCD 中,AB =AD ,∠B +∠D =180°.E ,F 分别是BC ,CD 上的点,且∠EAF 12=∠BAD ,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 (3)实际应用:如图3,在某次军事演习中,舰艇甲在指挥中心(O 处)北偏西30°的A 处,舰艇乙在指挥中心南偏东70°的B 处,并且两舰艇到指挥中心的距离相等,接到行动指令后,舰艇甲向正东方向以45海里/小时的速度前进,同时舰艇乙沿北偏东50°的方向以60海里/小时的速度前进,2小时后,指挥中心观测到甲、乙两地分别到达E 、F 处,且两舰艇之间的夹角为70°,试求此时两舰艇之间的距离.解析:(1)EF =BE +DF ;(2)结论EF =BE +DF 仍然成立;(3)此时两舰艇之间的距离是210海里【分析】(1)延长FD 到点G ,使DG=BE .连结AG ,即可证明ABE≌ADG ,可得AE=AG ,再证明AEF ≌AGF ,可得EF=FG ,即可解题; (2)延长FD 到点G ,使DG=BE .连结AG ,即可证明ABE≌ADG ,可得AE=AG ,再证明AEF ≌AGF ,可得EF=FG ,即可解题; (3)连接EF ,延长AE 、BF 相交于点C ,然后与(2)同理可证.【详解】解:(1)EF =BE +DF ,证明如下: 在ABE 和ADG 中, DG BE B ADG AB AD =⎧⎪∠=∠⎨⎪=⎩, ∴ABE ≌ADG (SAS ),∴AE =AG ,∠BAE =∠DAG ,∵∠EAF 12=∠BAD , ∴∠GAF =∠DAG +∠DAF =∠BAE +∠DAF =∠BAD ﹣∠EAF =∠EAF ,∴∠EAF =∠GAF , 在AEF 和GAF 中,AE AG EAF GAF AF AF =⎧⎪∠=∠⎨⎪=⎩, ∴AEF ≌AGF (SAS ),∴EF =FG ,∵FG =DG +DF =BE +DF ,∴EF =BE +DF ;故答案为 EF =BE +DF .(2)结论EF =BE +DF 仍然成立;理由:延长FD 到点G .使DG =BE .连结AG ,如图2,在ABE 和ADG 中,DG BE B ADG AB AD =⎧⎪∠=∠⎨⎪=⎩, ∴ABE ≌ADG (SAS ),∴AE =AG ,∠BAE =∠DAG ,∵∠EAF 12=∠BAD , ∴∠GAF =∠DAG +∠DAF =∠BAE +∠DAF =∠BAD ﹣∠EAF =∠EAF , ∴∠EAF =∠GAF ,在AEF 和GAF 中,AE AG EAF GAF AF AF =⎧⎪∠=∠⎨⎪=⎩,∴AEF ≌AGF (SAS ),∴EF =FG ,∵FG =DG +DF =BE +DF ,∴EF =BE +DF ;(3)如图3,连接EF ,延长AE 、BF 相交于点C ,∵∠AOB =30°+90°+(90°﹣70°)=140°,∠EOF =70°,∴∠EOF 12=∠AOB , 又∵OA =OB ,∠OAC +∠OBC =(90°﹣30°)+(70°+50°)=180°, ∴符合探索延伸中的条件,∴结论EF =AE +BF 成立,即EF=2×(45+60)=210(海里).答:此时两舰艇之间的距离是210海里.【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以及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的性质,本题中求证△AEF≌△AGF是解题的关键.。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经典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AB AD CB CD AC BD ==、相交于点O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OD OB =;②点O 到CB CD 、的距离相等;③BDA BDC ∠=∠;④BD AC ⊥A .4B .3C .2D .1B解析:B【分析】 先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出△ACD ≌△ACB ,△ABO ≌△ADO ,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在△ABC 和△ADC 中,∵AB AD BC CD AC AC ⎧⎪⎨⎪⎩===,∴△ABC ≌△ADC (SSS ),∴∠BAC=∠DAC , ∠DCA=∠BCA∴点O 到CB 、CD 的距离相等.故②正确在△ABO 与△ADO 中AB AD BAC DAC OA OA ⎧⎪∠∠⎨⎪⎩===,∴△ABO ≌△ADO (SAS ),∴BO=DO ,∠BOA=∠DOA∵∠BOA+∠DOA=180°∴∠BOA=∠DOA=90°,即BD AC ⊥故①④正确;∵AD≠CD∴BDA BDC ∠≠∠,故③错误所以,正确的结论是①②④,共3个,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如图,点O 是△ABC 中∠BCA ,∠ABC 的平分线的交点,已知△ABC 的面积是12,周长是8,则点O 到边BC 的距离是( )A .1B .2C .3D .4C解析:C【分析】 过点O 作OE ⊥AB 于E ,OF ⊥AC 于F ,连接OA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OE =OF =OD 然后根据△ABC 的面积是12,周长是8,即可得出点O 到边BC 的距离.【详解】如图,过点O 作OE ⊥AB 于E ,OF ⊥AC 于F ,连接OA .∵点O 是∠ABC ,∠ACB 平分线的交点,∴OE =OD ,OF =OD ,即OE =OF =OD∴S △ABC =S △ABO +S △BCO +S △ACO =12AB ·OE +12BC ·OD +12AC ·OF =12×OD×(AB +BC +AC )=12×OD×8=12 OD=3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面积求法,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正确表示出三角形面积是解题关键.3.如图,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 ,DE AB ⊥于点E ,DF AC ⊥于点F ,若ABC S 12=,DF 2=,AC 3=,则AB 的长是 ( )A .2B .4C .7D .9D解析:D【分析】求出DE的值,代入面积公式得出关于AB的方程,求出即可.【详解】解:∵AD平分∠BAC,DE⊥AB,DF⊥AC,∴DE=DF=2,∵S△ABC=S△ABD+S△ACD,∴12=12×AB×DE+12×AC×DF,∴24=AB×2+3×2,∴AB=9,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性质,三角形的面积的应用,注意: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4.如图,AB与CD相交于点E,AD=CB,要使△ADE≌△CBE,需添加一个条件,则添加的条件以及相应的判定定理正确的是()A.AE=CE;SAS B.DE=BE;SASC.∠D=∠B;AAS D.∠A=∠C;ASA C解析:C【分析】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结合全等的判定方法逐一进行来判断.【详解】解:A.添加AE=CE后,根据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故不符合题意;B.添加DE=BE后,根据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故不符合题意;C.添加∠D=∠B,根据AAS可证明△ADE≌△CBE,故此选项符合题意;D.添加∠A=∠C,根据AAS可证明△ADE≌△CBE,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AS、ASA.关键在于应根据所给的条件判断应证明哪两个三角形全等.5.如图,已知AC⊥BC,DE⊥AB,AD平分∠BAC,下面结论错误的是()A .BD +ED =BCB .∠B =2∠DAC C .AD 平分∠EDCD .ED +AC >AD B解析:B【分析】 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判断A ;利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判断B ;证明△AED ≌△ACD ,由此判断C ;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得到AC+CD>AD ,由此判断D .【详解】∵AC ⊥BC ,DE ⊥AB ,AD 平分∠BAC ,∴DE=DC ,∠BAD=∠DAC ,∵BD+DC=BC ,∴BD+ED=BC ,故A 正确;∵∠C=90︒,∴∠B+∠BAC=90︒,∴∠B+2∠DAC=90︒,故B 错误;∵DE ⊥AB ,∴∠AED=∠C=90︒,又∵∠BAD=∠DAC ,DE=CD ,∴△AED ≌△ACD ,∴∠ADE=∠ADC ,∴AD 平分∠EDC ,故C 正确;在△ACD 中,AC+CD>AD ,∴ED +AC >AD ,故D 正确;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熟记各知识点并应用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点D 在线段BC 上,若1802ACE ABC x ∠=︒-∠-︒,且BC DE =,AC DC =,AB EC =,则下列角中,大小为x ︒的角是( )A .EFC ∠B .ABC ∠ C .FDC ∠D .DFC ∠ C解析:C【分析】 先证明()ABC CED SSS ∆≅∆得到B E ∠=∠、FCD FDC ∠=∠,再根据1802ACE ABC x ∠=︒-∠-︒可得2CFE x ∠=︒;然后根据外角的性质可得2EFC FDC FCD FDC ∠=∠+∠=∠即可解答.【详解】解:在ABC ∆和CED ∆中,AC CD AB CE BC ED =⎧⎪=⎨⎪=⎩,()ABC CED SSS ∴∆≅∆,B E ∴∠=∠,FCD FDC ∠=∠1802180ACE ABC x E CFE ∠=︒-∠-︒=︒-∠-∠,2CFE x ∴∠=︒,2EFC FDC FCD FDC ∠=∠+∠=∠=2x ︒,FDC x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等知识,弄清题意、理清角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如图,AB BC ⊥,CD BC ⊥,AC BD =,则能证明ABC DCB ≅的判定法是( )A .SASB .AASC .SSSD .HL D解析:D直接证明全等三角形,即可确定判断方法.【详解】解:∵AB BC ⊥,CD BC ⊥,∴ABC 与△DCB 均为直角三角形,又AC DB =,BC CB =, ∴()ABC DCB HL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属于基础题.8.如图,在△ABC 中,点E 和F 分别是AC ,BC 上一点,EF ∥AB ,∠BCA 的平分线交AB 于点D ,∠MAC 是△ABC 的外角,若∠MAC =α,∠EFC =β,∠ADC =γ,则α、β、γ三者间的数量关系是( )A .β=α+γB .β=2γ﹣αC .β=α+2γD .β=2α﹣2γB解析:B【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B=∠EFC=β,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ACB=2∠BCD ,根据∠ADC 是△BDC 的外角,得到∠ADC=∠B+∠BCD ,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到∠MAC=∠B+∠ACB ,于是得到结果.【详解】解:∵EF ∥AB ,∠EFC=β,∴∠B=∠EFC=β,∵CD 平分∠BCA ,∴∠ACB=2∠BCD ,∵∠ADC 是△BDC 的外角,∴∠ADC=∠B+∠BCD ,∵∠ADC=γ,∴∠BCD=γ-β,∵∠MAC 是△ABC 的外角,∴∠MAC=∠B+∠ACB ,∵∠MAC=α,∴α=β+2(γ-β),∴β=2γ-α,故选:B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正确的识别图形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AB=4cm,AC=BD=3cm,∠CAB=∠DBA,点P在线段AB上以1cm/s的速度由点A向点B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BD上由点B向点D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当△ACP与△BPQ全等时,则点Q的运动速度为()cm/s.A.0.5 B.1 C.0.5或1.5 D.1或1.5D解析:D【分析】设点Q的运动速度是x cm/s,有两种情况:①AP=BP,AC=BQ,②AP=BQ,AC=BP,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详解】解:设点Q的运动速度是x cm/s,∵∠CAB=∠DBA,∴△ACP与△BPQ全等,有两种情况:①AP=BP,AC=BQ,则1×t=4-1×t,则3=2x,解得:t=2,x=1.5;②AP=BQ,AC=BP,则1×t=tx,4-1×t=3,解得:t=1,x=1,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应用,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掌握方程的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是解此题的关键.10.下列命题,真命题是()A.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B.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解析:A【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判断即可.【详解】解:A、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本选项说法是真命题;B 、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本选项说法是假命题;C 、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但不一定全等,本选项说法是假命题;D 、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本选项说法是假命题;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应用,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是解题关键.二、填空题11.如图,点C 在AOB ∠的平分线上,CD OA ⊥于点D ,且2CD =,如果E 是射线OB 上一点,那么CE 长度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2【分析】根据垂线段最短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求解【详解】解:如图由垂线段最短定理可知:当CE ⊥OB 时CE 的长度最小∵点C 在∠AOB 的平分线上CD ⊥OA ∴CE=CD=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是基础题目解析:2【分析】根据垂线段最短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求解 .【详解】解:如图,由垂线段最短定理可知:当CE ⊥OB 时,CE 的长度最小,∵点C 在 ∠AOB 的平分线上,CD ⊥OA ,∴CE=CD=2,故答案为2 .【点睛】本题是基础题目,熟练掌握垂线段最短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是解题关键.12.如图,△ABE ≌△ADC ≌△ABC ,若∠1=130°,则∠α的度数为________.100°【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然后根据周角等于求出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从而得解【详解】解:(对顶角相等)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析:100°【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1BAE ∠=∠,ACB E ∠=∠,然后根据周角等于360︒求出2∠,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2α∠=∠,从而得解.【详解】解:ABE ADC ABC ∆≅∆≅∆,1130BAE ∴∠=∠=︒,ACB E ∠=∠,23601360130130100BAE ∴∠=︒-∠-∠=︒-︒-︒=︒,180DFE E α∴∠=︒-∠-∠,1802AFC ACD ∠=︒-∠-∠,DFE AFC ∠=∠(对顶角相等),1801802E ACD α∴︒-∠-∠=︒-∠-∠,2100α∴∠=∠=︒.故答案为:100︒.【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准确识图,找出对应角是解题的关键.13.已知在△ABC 中,AB =9,中线AD =4,那么AC 的取值范围是____1<AC <17【分析】作出图形延长AD 至E 使DE =AD 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ABD 和△ECD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AB =CE 再利用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解析:1<AC <17【分析】作出图形,延长AD 至E ,使DE =AD ,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ABD 和△ECD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AB =CE ,再利用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求出AC 的取值范围.【详解】如图,延长AD 至E ,使DE =AD ,∵AD 是△ABC 的中线,∴BD =CD ,在△ABD 和△ECD 中,BD CD ADB EDC AD DE =⎧⎪∠=∠⎨⎪=⎩,∴△ABD ≌△ECD (SAS ),∴AB =CE ,∵AD =4,∴AE =4+4=8,∵AC +CE >AC >CE -AE ,∴9-8<AC <8+9,∴1<AC <17,故答案为:1<AC <17.【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遇中线,加倍延”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14.如图,在△ABC 中,∠ACB =120°,BC =4,D 为AB 的中点,DC ⊥BC ,则点A 到直线CD 的距离是_____.4【分析】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到∠BCD=延长CD 到H使DH=CD 由线段中点的定义得到AD=BD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H=BC=4【详解】∵DC ⊥BC ∴∠BCD=∵∠ACB=∴∠ACD=如图延长CD解析:4【分析】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到∠BCD=90︒,延长CD 到H 使DH=CD ,由线段中点的定义得到 AD=BD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 AH=BC=4.【详解】∵ DC ⊥BC ,∴ ∠BCD=90︒,∵ ∠ACB=120︒,∴ ∠ACD=30︒,如图,延长 CD 到 H 使 DH=CD ,∵ D 为 AB 的中点,∴ AD=BD ,在 ΔADH 与 ΔBCD 中,CD DH ADH BDC AD BD =⎧⎪∠=∠⎨⎪=⎩,∴ ΔADH ≅ΔBCD(SAS),∴ AH=BC=4,∠AHD=∠BCD=90°,∴点A 到CD 的距离为4,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察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15.如图,在△ABC 中,∠ABC 的平分线与外角∠ACE 的平分线交于点D ,若∠D =20°,则∠A =_____.40°【分析】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ABC =2∠DBC ∠ACE =2∠DCE 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出∠D =∠DCE ﹣∠DBE ∠A =∠ACE ﹣∠ABC 即得出∠A =2∠D 即得出答案【详解】∵∠ABC 解析:40°【分析】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ABC =2∠DBC ,∠ACE =2∠DCE .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出∠D =∠DCE ﹣∠DBE ,∠A =∠ACE ﹣∠ABC .即得出∠A =2∠D ,即得出答案.【详解】∵∠ABC 的平分线交∠ACE 的外角平分线∠ACE 的平分线于点D ,∴∠ABC =2∠DBC ,∠ACE =2∠DCE ,∵∠DCE 是△BCD 的外角,∴∠D =∠DCE ﹣∠DBE ,∵∠ACE 是△ABC 的外角,∠A =∠ACE ﹣∠ABC =2∠DCE ﹣2∠DBE =2(∠DCE ﹣∠DBE ),∴∠A =2∠D =40°.故答案为:40°.【点睛】本题考查角平分线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练利用角平分线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来判断题中角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6.如图,AC//BD ,OA ,OB 分别平分BAC ∠和ABD ∠,OE AB ⊥,垂足为E ,如果OE 5=,那么AC 与BD 的距离是________【分析】过点作于作于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证得OM ⊥BD进而可证得MN 为AC 和BD 的距离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OE=OM=OE 即可求得MN 的长度【详解】解:如图过点作于作于∵分别平分和∴又∥∴又∴三点共解析:10【分析】过点O 作OM AC ⊥于M ,作ON BD ⊥于N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证得OM ⊥BD ,进而可证得MN 为AC 和BD 的距离,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OE=OM=OE ,即可求得MN 的【详解】解:如图,过点O 作OM AC ⊥于M ,作ON BD ⊥于N .∵OA 、OB 分别平分BAC ∠和ABD ∠,OE AB ⊥,∴OM OE ON 5===,又 AC ∥BD ,OM AC ⊥,∴OM BD ⊥,又ON BD ⊥,∴M ,O ,N 三点共线,∴ AC 与BD 之间的距离为MN=OM ON 10+=.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求平行线间的距离、角平分线的性质、八个基本事实,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作出AC 和BD 之间的距离是解答的关键.17.如图,点P 是AOC ∠的角平分线上一点,PD OA ⊥,垂足为点D ,且5PD =,点M 是射线OC 上一动点,则PM 的最小值为__.5【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垂线段最短解答【详解】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当PM ⊥OC 时PM 最小∵OP 平分PD=5∴PM=PD=5故答案为:5【点睛】此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垂线段最短掌握点到直线的所有 解析:5【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垂线段最短解答.【详解】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当PM ⊥OC 时,PM 最小,∵OP 平分AOC ∠,PD OA ⊥,PD=5,∴PM=PD=5,故答案为:5.【点睛】此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垂线段最短,掌握点到直线的所有连线中垂线段最短是解题的18.小明不慎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碎成如图所示的四块(图中所标1、2、3、4),你认为将其中的哪一块带去,就能配一块与原来大小一样的三角形玻璃?应该带第____块去,这利用了三角形全等中的____原理.ASA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断方法解答【详解】解:由图可知带第4块去符合角边角可以配一块与原来大小一样的三角形玻璃故答案为:4;ASA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是基础题熟记三角形全等的判解析:ASA【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断方法解答.【详解】解:由图可知,带第4块去,符合“角边角”,可以配一块与原来大小一样的三角形玻璃. 故答案为:4;ASA【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是基础题,熟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9.如图,在Rt △ABC 中,∠C =90°,D 、E 分别为边BC 、AB 上的点,且AE =AC ,DE ⊥AB .若∠ADC =61°,则∠B 的度数为_____.32°【分析】由HL 可证明△ADE ≌△ADC 得出∠ADE =∠ADC =61°再根据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DE ⊥AB ∴∠AED =90°=∠DEB 在Rt △ADE 和Rt △ADC 中∴解析:32°【分析】由HL 可证明△ADE ≌△ADC ,得出∠ADE =∠ADC =61°,再根据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DE ⊥AB ,∴∠AED =90°=∠DEB ,在Rt △ADE 和Rt △ADC 中,AD AD AE AC =⎧⎨=⎩, ∴Rt △ADE ≌Rt △ADC (HL ),∴∠ADE =∠ADC =61°,∴∠BDE =180°﹣61°×2=58°,∴∠B =90°﹣58°=32°.故答案为:32°.【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问题,解题的关键是能够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20.如图,ABC ∆中,90,6,8ACB AC cm BC cm ∠=︒==,点P 从点A 出发沿A C -路径向终点C 运动.点Q 从B 点出发沿B C A --路径向终点A 运动.点P 和Q 分别以每秒1cm 和3cm 的运动速度同时开始运动,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在某时刻,分别过P 和Q 作PE l ⊥于,E QF l ⊥于F .则点P 运动时间为_______________时,PEC ∆与QFC ∆全等.或【分析】对点P 和点Q 是否重合进行分类讨论通过证明全等即可得到结果;【详解】如图1所示:与全等解得:;如图2所示:点与点重合与全等解得:;故答案为:或【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准确解析:1或72【分析】对点P 和点Q 是否重合进行分类讨论,通过证明全等即可得到结果;【详解】如图1所示:PEC ∆与QFC ∆全等,PC QC ,683∴-=-t t ,解得:1t =;如图2所示:点P与点Q重合,PEC与QFC∆全等,638∴-=-t t,解得:72t=;故答案为:1或7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准确分析计算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如图,在△ABC中,AC=BC,∠ACB=90°,点D在边BC上(不与点B,C重合),过点C作CE⊥AD,垂足为点E,交AB于点F,连接DF.(1)请直接写出∠CAD与∠BCF的数量关系;(2)若点D是BC中点,在图2中画出图形,猜想线段AD,CF,F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解析:(1)∠BCF=∠CAD;(2)AD=CF+DF,证明见解析【分析】(1)由余角的性质可求解;(2)过点B作BG∥AC交CF的延长线于G,由“ASA”可证△ACD≌△CBG,可得CD=BG,AD=CG,由“SAS”可证△BDF≌△BGF,可得DF=GF,可得结论.【详解】解:(1)∠BCF=∠CAD,理由如下:∵CE⊥AD,∴∠CED=∠ACD=90°,∴∠CAD+∠ADC=90°=∠ADC+∠BCF,∴∠CAD=∠BCF;(2)如图所示:猜想:AD =CF +DF ,理由如下:过点B 作BG ∥AC 交CF 的延长线于G ,则∠ACB +∠CBG =180°,∴∠CBG =∠ACD =90°,在△ACD 和△CBG 中,∵CAD BCF AC BC ACD CBG ∠=∠⎧⎪=⎨⎪∠=∠⎩,∴△ACD ≌△CBG (ASA ),∴CD =BG ,AD =CG ,∵D 是BC 的中点,∴CD =BG =BD ,∵AC =BC ,∠ACB =90°,∴∠CBA =∠CAB ,∴∠CBA =45°,∴∠FBG =∠CBG ﹣∠CBA =90°﹣45°=45°,∴∠FBG =∠FBD ,在△BDF 和△BGF 中,BF BF FBD FBG BD BG =⎧⎪∠=∠⎨⎪=⎩∴△BDF ≌△BGF (SAS ),∴DF =GF ,∵AD =CG =CF +FG ,∴AD =CF +DF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余角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添加合适的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22.已知:MON α∠=,点P 是MON ∠平分线上一点,点A 在射线OM 上,作180APB α∠=︒-,交直线ON 于点B ,作PC ON ⊥于点C .(1)观察猜想:如图1,当90MON ∠=︒时,PA 和PB 的数量关系是______.(2)探究证明:如图2,当60MON ∠=︒时,(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直接写出PA ,PB 之间另外的数量关系.(3)拓展延伸:如图3,当60MON ∠=︒,点B 在射线ON 的反向延长线上时,请直接写出线段OC ,OA 及BC 之间的数量关系:______.解析:(1)PA=PB ;(2)成立证明见解析;(3)OA=BC+OC【分析】(1)作PD ⊥OM 于点D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PC=PD ,证明△APD ≌△BPC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证明;(2)作PD ⊥OM 于点D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PC=PD ,证明△APD ≌△BPC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证明;(3)仿照(2)的解法得出△APD ≌△BPC ,从而得出AD=BC ,再根据HL 得出Rt △OPD ≌△RtOPC ,得出OC=OD ,继而得出结论.【详解】(1)作PD ⊥OM 于点D ,∵点P 在∠MON 的角平分线上,且PC ⊥ON 于C ,∴PC=PD ,∵∠MON=90°,∴∠APB=90°,∠CPD=90°,∴∠APD+∠BPD=90°,∠BPC+∠BPD=90°∴∠APD=∠BPC ,∵∠PDA=∠PCB=90°,在△APD 和△BPC 中,APD BPC PD PCADP BCP ∠=∠⎧⎪=⎨⎪∠=∠⎩∴△APD ≌△BPC (ASA ),∴AP=BP .(2)(1)中的结论还成立理由如下:如图2,作PD ⊥OM 于点D ,∵点P 在∠MON 的角平分线上,且PC ⊥ON 于C ,∴PC=PD ,∵∠MON=60°,∴∠APB=120°,在四边形OCPD 中,∠CPD=360°-90°-90°-60°=120°,∴∠APD+∠BPD=120°,∠BPC+∠BPD=120°∴∠APD=∠BPC ,∵∠PDA=∠PCB=90°,在△APD 和△BPC 中,APD BPC PD PCADP BCP ∠=∠⎧⎪=⎨⎪∠=∠⎩∴△APD ≌△BPC (ASA ),∴AP=BP .(3)OA=2BC-OB .理由如下:如图3,作PD ⊥OM 于点D ,同(2),可证△APD ≌△BPC ,∴AD=BC ,点P 在∠MON 的角平分线上,且PC ⊥ON 于C ,∴PC=PD ,在Rt △OPD 和RtOPC 中,PC PD OP OP =⎧⎨=⎩∴Rt △OPD ≌△RtOPC ,∴OC=OD ,∴OA-AD=OD=OC ,∴OA-BC=OC ,∴OA=BC+O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灵活运用类比思想是解题的关键.23.在正方形网格中,网格线的交点叫做格点,三个顶点均在格点上的三角形叫做格点三角形.(1)在图1中计算格点三角形ABC 的面积是__________;(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 (2)ABC 是格点三角形.①在图2中画出一个与ABC 全等且有一条公共边BC 的格点三角形;②在图3中画出一个与ABC 全等且有一个公共点A 的格点三角形.解析:(1)6;(2)①见解析;②见解析【分析】(1)用割补法求解即可;(2)根据“SSS”画图即可;(3)根据“SSS”画图即可;【详解】解:(1)5×3-12×3×3-12×2×2-12×5×1=6, 故答案为:6;(2)①如图,'A BC 即为所求,②如图,''AB C 即为所求,【点睛】本题考查了“格点三角形的定义”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熟练掌握“SSS”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4.如图,已知AB ∥CD ,BE 平分∠ABC ,DE 平分∠ADC ,∠BAD =80°,试求: (1)∠EDC 的度数.(2)若∠BCD =n °,试求∠BED 的度数.(用含n 的式子表示)(3)类比探究:已知AB ∥CD ,BE 、DE 分别是∠ABC 、∠ADC 的n 等分线,ABE ∠=1ABC n ∠,1CDE ADC n∠=∠,∠BAD =α,∠BCD =β,请猜想∠BED = .解析:(1)40︒;(2)1402BED n ∠=︒+︒;(3)1()αβ+n 【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解;(2)过点E 作EF ∥AB ,则EF ∥AB ∥CD ,由AB ∥CD ,BE 平分∠ABC ,推出12BEF ABE n ∠=∠=︒,利用EF ∥CD ,求得∠FED =∠EDC =40°,即可得到 1402BED n ∠=︒+︒;(3)过点E 作EF ∥AB ,则EF ∥AB ∥CD ,利用AB ∥CD 推出∠ABC =∠BCD =β,∠ADC =∠BAD =α,求得1ABE n β∠=,111FED CDE ADC BAD n n n α∠=∠=∠=∠=,利用EF ∥AB ,求出1BEF ABE n β∠=∠=,即可得到1()BED n αβ∠=+. 【详解】解:(1)∵AB ∥CD ,∴∠ADC =∠BAD =80°,又∵DE 平分∠ADC ,∴1402EDC ADC ∠=∠=︒;(2)如图,过点E 作EF ∥AB ,则EF ∥AB ∥CD ,∵AB ∥CD ,∴∠ABC =∠BCD =n °,又∵BE 平分∠ABC ,∴12ABE n ∠=︒, ∵EF ∥AB , ∴12BEF ABE n ∠=∠=︒, ∵EF ∥CD ,∴∠FED =∠EDC =40°,∴1402BED n ∠=︒+︒. (3)1()αβ+n.如图,过点E 作EF ∥AB ,则EF ∥AB ∥CD ,∵AB ∥CD ,∴∠ABC =∠BCD =β,∠ADC =∠BAD =α,∴1ABE n β∠=,111FED CDE ADC BAD n n n α∠=∠=∠=∠=, ∵EF ∥AB , ∴1BEF ABE n β∠=∠=, ∴1()BED nαβ∠=+. 故答案为:1()αβ+n .【点睛】此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熟记平行线的性质并正确引出辅助线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25.已知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90ACB ∠=︒,BC AC =.直角顶点C 在x 轴上,锐角顶点B 在y 轴上,过点A 作AD x ⊥轴,垂足为点D .当点B 不动,点C 在x 轴上滑动的过程中.(1)如图1,当点C 的坐标是()1,0-,点A 的坐标是()3,1-时,请求出点B 的坐标; (2)如图2,当点C 的坐标是()1,0时,请写出点A 的坐标;(3)如图3,过点A 作直线AE y ⊥轴,交y 轴于点E ,交BC 延长线于点F .AC 与y 轴交于点G .当y 轴恰好平分ABC ∠时,请写出AE 与BG 的数量关系.解析:(1)(0,2);(2)(-1,-1);(3)BG=2AE ,理由见详解【分析】(1)先证明Rt∆ADC ≅Rt∆COB ,结合条件,即可得到答案; (2)先证明∆ADC ≅∆COB ,结合点B ,C 的坐标,求出AD ,OD 的长,即可得到答案; (3)先证明∆BGC ≅∆AFC ,再证明∆ABE ≅∆FBE ,进而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1)∵点C 的坐标是()1,0-,点A 的坐标是()3,1-,∴AD=OC ,又∵AC=BC ,∴Rt∆ADC ≅ Rt∆COB (HL ),∴OB=CD=2,∴点B 的坐标是(0,2);(2)∵AD ⊥x 轴,∴∠DAC+∠ACD=90°,又∵∠OCB+∠ACD=90°,∴∠DAC=∠OCB ,又∵∠ADC=∠COB=90°,AC=BC ,∴∆ADC ≅ ∆COB (AAS ),∵点C 的坐标是()1,0∴AD=OC=1,∵点B 的坐标是(0,2),∴CD=OB=2,∴OD=2-1=1,∴点A 的坐标是(-1,-1);(3)BG=2AE ,理由如下:∵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90ACB ∠=︒,BC AC =,AE y ⊥轴,∴∠BCA=∠ACF=90°,∠AEG=90°,∴∠GBC+∠BGC=90°,∠GAE+∠AGE=90°,又∵∠BGC=∠AGE ,∴∠GBC=∠FAC ,在∆BGC 和 ∆AFC 中,∵∠GBC=∠FAC ,BC AC =, ∠GBC=∠FAC ,∴∆BGC ≅∆AFC (ASA ),∴BG=AF ,∵BE ⊥AF ,y 轴恰好平分ABC ∠,∴∠ABE=∠FBE ,∠AEB=∠FEB=90°,BE=BE ,∴∆ABE ≅∆FBE ,∴AE=FE ,∴AF=2AE∴BG=2AE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一线三垂直”模型,是解题的关键.26.在学习了“等边对等角”定理后,某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继续探究了同一个三角形中边与角的数量关系,得到了一个正确的结论:“在同一个三角形中,较长的边所对的角较大”,简称:“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即,如图:当 AB >AC 时,∠C >∠B .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此基础上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的一般情况,继续进行了深入的探究,请你补充完整:(1)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高线.①如图1,若AB =AC ,则∠BAD =∠CAD ;②如图2,若AB ≠AC ,当AB >AC 时,∠BAD ∠CAD .(填“>”,“<”,“=”)证明:∵ AD 是BC 边上的高线,∴∠ADB =∠ADC =90°.∴ ∠BAD =90°-∠B ,∠CAD =90°-∠C .∵AB >AC ,∴ (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BAD ∠CAD .(2)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①如图1,若AB =AC ,则∠BAD =∠CAD ;②如图3,若AB ≠AC ,当AB >AC 时,∠BAD ∠CAD .(填“>”,“<”,“=”)证明:解析:(1)①见解析,②∠B<∠C ,>;(2)①见解析;②<【分析】(1)①由HL 证明Rt △ABD ≌Rt △ACD 可得结论;②由AB >AC 得∠C >∠B 即可得出结论;(2)①由SSS 证明△ABD ≌△ACD 可得结论;②作辅助线证明△BDE CDA ≅∆,得BE CA =,∠BED CAD =∠,证得∠BAD BED <∠,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1)①证明:∵AD 是BC 边上的高线∴∠ADB=∠ADC=90°,在Rt △ADB 和Rt △ADC 中AB AC AD AD =⎧⎨=⎩∴Rt △ABD ≌Rt △ACD∴∠BAD =∠CAD ;②证明:∵ AD 是BC 边上的高线,∴∠ADB =∠ADC =90°.∴ ∠BAD =90°-∠B ,∠CAD =90°-∠C .∵AB >AC , ∴ ∠B<∠C (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BAD > ∠CAD .故答案为:∠B<∠C ,>;(2)①证明:∵AD 是BC 边上的中线∴BD=CD在△ABD 和△ACD 中AB AC AD AD BD CD =⎧⎪=⎨⎪=⎩∴△ABD ≌△ACD∴∠BAD=∠CAD②如图,延长AD 至点E ,使AD=ED ,连接BE ,∵AD 是△ABC 的BC 边上的中线,∴BD CD =在△BDE 和△CDA 中,BD CD BDE CDA ED AD =⎧⎪∠=∠⎨⎪=⎩∴△BDE CDA ≅∆∴BE CA =,∠BED CAD =∠,又AB AC >,则AB BE >∴∠BAD BED <∠∴∠BAD CAD <∠.故答案为:<.【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作出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7.如图,点,,,B F C E 在一条直线上,,//,//AB DE AB ED AC FD =.求证:(1) AC DF =(2)FB CE =解析:(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B=∠E ,∠ACB=∠DFE ,根据AAS 证出△BAC ≌△EDF ,可得AC=DF ;.(2)由△BAC ≌△EDF ,可证BC=EF ,进而可得FB=CE .【详解】证明:(1)∵AB//ED ,AC//FD ,∴∠B=∠E ,∠ACB=∠DFE ,在△BAC 和△EDF 中ACB DFE B EAB DE ∠=∠⎧⎪∠=∠⎨⎪=⎩, ∴△BAC ≌△EDF (AAS ),∴AC=DF ;(2)∵△BAC ≌△EDF ,∴BC=EF ,∴BC-FC=EF-FC ,∴FB=CE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的性质,注意: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 ,ASA ,AAS ,SSS ,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28.如图,点D ,E 分别在AB 和AC 上,DE//BC ,点F 是AD 上一点,FE 的延长线交BC 延长线BH 于点G .(1)若∠DBE =40°,∠EBC =35°,求∠BDE 的度数;(2)求证:∠EGH >∠ADE ;(3)若点E 是AC 和FG 的中点,△AFE 与△CEG 全等吗?请说明理由.解析:(1)∠BDE =105°;(2)见解析;(3)全等,理由见解析.【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DEB=∠EBC=35°,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出∠EGH >∠ABC ,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BC=∠ADE ,即可得出答案;(3)根据全等三角形判定的“SAS”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详解】(1)解:∵DE//BC ,∠EBC =35°,∴∠DEB =∠EBC =35°,又∵∠BDE+∠DEB+∠DBE =180°,∠DBE =40°,∴∠BDE =105°;(2)证明:∵∠EGH 是△FBG 的外角,∴∠EGH >∠ABC ,又∵DE//BC ,∴∠ABC =∠ADE ,∴∠EGH >∠ADE ;(3)全等.证明:E 是AC 和FG 的中点,∴AE =CE ,FE =GE ,在△AFE 和△CEG 中,AE CE AEF CEG FE GE =⎧⎪∠=∠⎨⎪=⎩,∴△AFE ≌△CGE (SAS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的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能运用三角形外角性质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
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全等(倍长中线)(人教版)(专题)(含答案)
C.AF+FC<AB D.AF=AB+CF
答案:B
解题思路:
平行夹中点,考虑延长证全等,
延长AE交DF的延长线于点M,
延长之后证全等.
如图,延长AE交DF的延长线于点M.
∵E为BC的中点
∴BE=CE
∵AB∥CD
∴∠1=∠M
在△ABE和△MCE中
∴△ABE≌△MCE(AAS)
结合已知条件可知10-8 <CE<10+8,
所以2 <AB<18.
故选A.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略
4.已知,在△ABC中,AB=5,中线AD=7,则边AC的取值范围是( )
A.1<AC<29 B.9<AC<19
C.5<AC<19 D.4<AC<24
答案:B
解题思路:
解:如图,延长AD到点E,使DE=AD,连接CE.
1.因为AD为△ABC的中线,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辅助线叙述);
2.进而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_________,证明_______≌_______;
3.由全等可得________________;
4.观察图形,2AD放在△_______中,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2<5.以上空缺处依次所填最恰当的是( )<5.
A.①延长AD到F,使DF=AD;
②SAS,△BDF,△CDA;
③∠DBF=∠C
④ABF
B.①延长AD到F,使DF=AD,连接BF;
②SAS,△BDF,△CDA;
③FB=AC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综合习题精选(含答案)
三角形内角和综合习题精选一.解答题(共12小题)1.如图(1),△ABC中,AD是角平分线,AE⊥BC于点E.(1).若∠C=80°,∠B=50°,求∠DAE的度数.(2).若∠C>∠B,试说明∠DAE=(∠C﹣∠B).(3).如图(2)若将点A在AD 上移动到A´处,A´E⊥BC于点E.此时∠DAE变成∠DA´E,(2)中的结论还正确吗?为什么?2.如图,DB是△ABC的高,AE是角平分线,∠BAE=26°,求∠BFE的度数.3.如图,AD为△ABC的中线,BE为三角形ABD中线,(1)∠ABE=15°,∠BAD=35°,求∠BED的度数;(2)在△BED中作BD边上的高;(3)若△ABC的面积为60,BD=5,则点E到BC边的距离为多少?4.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P为线段AD上的一个动点,PE⊥AD交直线BC于点E.(1)若∠B=35°,∠ACB=85°,求∠E的度数;(2)当P点在线段AD上运动时,猜想∠E与∠B、∠ACB的数量关系,写出结论无需证明.5.(1)如图1,有一块直角三角板XYZ放置在△ABC上,恰好三角板XYZ的两条直角边XY、XZ分别经过点B、C.△ABC中,∠A=30°,则∠ABC+∠ACB=_________,∠XBC+∠XCB=_________.(2)如图2,改变直角三角板XYZ的位置,使三角板XYZ的两条直角边XY、XZ仍然分别经过B、C,那么∠ABX+∠ACX的大小是否变化?若变化,请举例说明;若不变化,请求出∠ABX+∠ACX的大小.6.如图1,△ABC中,∠A=50°,点P是∠ABC与∠ACB平分线的交点.(1)求∠P的度数;(2)猜想∠P与∠A有怎样的大小关系?(3)若点P 是∠CBD与∠BCE平分线的交点,∠P与∠A又有怎样的大小关系?(4)若点P是∠ABC与∠ACF平分线的交点,∠P与∠A又有怎样的大小关系?【(2)、(3)、(4)小题只需写出结论,不需要证明】8.如图,A、B两点同时从原点O出发,点A以每秒x个单位长度沿x轴的负方向运动,点B以每秒y个单位长度沿y轴的正方向运动.(1)若|x+2y﹣5|+|2x﹣y|=0,试分别求出1秒钟后A、B两点的坐标;(2)设∠BAO的邻补角和∠ABO的邻补角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问:点A、B在运动的过程中,∠P的大小是否会发生变化?若不发生变化,请求出其值;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3)如图,延长BA至E,在∠ABO的内部作射线BF交x轴于点C,若∠EAC、∠FCA、∠ABC的平分线相交于点G,过点G作BE的垂线,垂足为H,试问∠AGH和∠BGC的大小关系如何?请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9.如图所示,点E在AB上,CE,DE分别平分∠BCD,∠ADC,∠1+∠2=90°,∠B=75°,求∠ A的度数.10.如图,∠AOB=90°,点C、D分别在射线OA、OB上,CE是∠ACD的平分线,CE的反向延长线与∠CDO 的平分线交于点F.(1)当∠OCD=50°(图1),试求∠F.(2)当C、D在射线OA、OB上任意移动时(不与点O重合)(图2),∠F的大小是否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化,求出∠F.11.如图,△ABC中,AE、BF是角平分线,它们相交于点O.(∠ABC>∠C),(1)试说明∠BOA=90°+∠C;(2)当AD是高,判断∠DAE与∠C、∠ABC的关系,并说明理由.12.已知△ABC中,∠BAC=100°.(1)若∠ABC和∠ACB的角平分线交于点O,如图1所示,试求∠BOC的大小;(2)若∠ABC和∠ACB的三等分线(即将一个角平均分成三等分的射线)相交于O,O1,如图2所示,试求∠BOC的大小;(3)如此类推,若∠ABC和∠ACB的n等分线自下而上依次相交于O,O1,O2…,如图3所示,试探求∠BOC的大小与n的关系,并判断当∠BOC=170°时,是几等分线的交线所成的角.参考答案:一.解答题(共12小题)1.如图(1),△ABC中,AD是角平分线,AE⊥BC于点E.(1).若∠C=80°,∠B=50°,求∠DAE的度数.(2).若∠C>∠B,试说明∠DAE=(∠C﹣∠B).(3).如图(2)若将点A在AD 上移动到A´处,A´E⊥BC于点E.此时∠DAE变成∠DA´E,(2)中的结论还正确吗?为什么?考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角平分线的定义;垂线;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全等(动点问题)(人教版)(专题)(含答案)
A.6-t B.4-t
C.2t D.t
答案:A
解题思路:
点P速度已知,可判断此题为动点问题,按照动点问题的解决方法解决:
①研究基本图形,标注:
②研究动点运动状态,包括起点,终点,状态转折点,速度,时间范围,
如图:
③表达线段长,建等式.
线段BP为已走路程,故BP=t,PC为未走路程,故PC=6-t.
由题意,点P在运动过程中有2个状态转折点,需分成3种情况:
①点P在BC上,对应的时间范围:0≤t≤4;
②点P在CD上,对应的时间范围:4<t≤7;
③点P在DA上,对应的时间范围:7<t≤11.
可知,当点P在CD上运动时,对应的t的取值范围是4≤t≤7.
故选C.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略
7.(上接第6题)(2)当点P在DA上运动时,线段DP的长可用含t的式子表示为( )cm.
A.1 B.2
C.4 D.5
答案:C
解题思路:
由题意,△DCP≌△DCE,对应关系明确,
要使△DCP≌△DCE,
则需CP=CE,
即 ,
解得 (符合题意)
故选C.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略
6.已知: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6cm,AD=8cm,点E为BC上一点,且CE=2cm.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2cm的速度沿BC-CD-DA向终点A运动,连接AP,BP,DE.设点P运动时间为t秒.请回答下列问题:
故选A.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略
4.(上接第3题)(2)若某一时刻,△DCP的面积为10,则此时t的值为( )
A.5 B.
C. D.1
答案:D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讲解(提高)含习题答案
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 180°. 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2.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三角形外角性质: (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意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3.三角形的外角和: 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 360°.
举一反三:
【变式】已知 a、b、c 是三角形三边长,试化简:|b+c-a|+|b-c-a|+|c-a-b|﹣|a-b+c|.
【答案】解:∵a、b、c 是三角形三边长,
∴b+c-a>0,b-c-a<0,c-a-b<0,a-b+c>0,
∴|b+c-a|+|b-c-a|+|c-a-b|-|a-b+c|,
=b+c-a-b+c+a-c+a+b-a+b-c =2b. 2.如图,O 是△ABC 内一点,连接 OB 和 OC.
类型三、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4.已知△ABC 中,AE 平分∠BAC (1)如图 1,若 AD⊥BC 于点 D,∠B=72°,∠C=36°,求∠DAE 的度数; (2)如图 2,P 为 AE 上一个动点(P 不与 A、E 重合,PF⊥BC 于点 F,若∠B>∠C,则
∠EPF=
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思路点拨】 (1)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已知条件直接计算即可; (2)成立,首先求出∠1 的度数,进而得到∠3 的度数,再根据∠EPF=180°﹣∠2﹣∠3 计 算即可. 【答案与解析】 证明:(1)如图 1,∵∠B=72°,∠C=36°,
解:如图(1),设 AB=x,AD=CD= 1 x . 2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十一章三角形考点专题训练(一)---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三角形第一部分: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一、学习目标1.了解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会按边或角对三角形进行分类;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2.会画三角形的主要线段;知道三角形的内心、外心和重心二、知识精讲知识点1:三角形的有关概念(1)三角形概念: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条线段连接所组成的图形。
(2)三角形的表示法(如图1)三角形A BC 可表示为:;(3)ΔABC 的顶点分别为A、、;(3)ΔABC 的内角分别为∠ABC,,;(4)ΔABC 的三条边分别为A B,,;或a ,、;(5)顶点A的对边是,顶点B的对边分别是,顶点C的对边分别是。
【例 1】过A、B、C、D、E 五个点中任意三点画三角形;(1)其中以AB 为一边可以画出个三角形;(2)其中以C 为顶点可以画出个三角形.【题组训练】:1.①图中有个三角形,分别为②△ABC 的三个顶点是、、;三个内角是、、;三条边是、、;2、如图中有个三角形,用符号表示第2题知识点2:三角形的分类(1)按角分类:①(2)按边分类:②③①②③⑶在等腰三角形中,叫做腰,另外一边叫做,两腰的夹角叫做,叫做底角。
(4)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即底边和腰的等腰三角形。
【例 1】下列说法:(1)三角形按边分类可分为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2)三角形两边之和不一定大于第三边;(3)等边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4)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其中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A.1 个B.2 个C.3 个D.4 个知识点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两边的和三角形两边的差用式子表示:① BC + AC AB(填上“> ”或“ < ” )② BC + AB AC(填上“> ”或“ < ” )③ AB + AC BC(填上“> ”或“ < ” )【例 1】用一条长为18cm 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如果腰长是底边的2 倍,那么各边的长是多少?解:设底边长为x cm,则腰长是cm因为三角形的周长为cm 所以:所以x= cm答: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例 2】用一条长为18cm 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若有一边的长为4cm,那么另两边为多少?解:当长的边4cm 为底边,设腰长为x cm,则,x= ;当长的边4cm 为腰,设底边为x cm,则,x= ;答:三角形另两边为思考:按上述方法求得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题组训练】:1.判断下列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①4,5,6 ()②1,2,3 ()③2,2,6 ()④8,8,2 ()2.如果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5,那么第三边长可能是()A、1B、9C、3D、10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5,则它的周长是()A、7B、9C、12D、9 或124.有四根木条,长度分别是12cm、10cm、8cm、4cm,选其中三根组成三角形,能组成三角形的个数是个。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专题复习及练习(含解析):等腰三角形
专题13.3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1: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底角.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 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通常称作“三线合一”).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知识点2:等边三角形1.定义: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知识点3:直角三角形的一个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例题1】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例题2】证明: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 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C=90°,∠BAC=30°.求证:BC=AB .【例题7】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3,点P 为等边三角形内任意一点,则点P 到三边的距离之和为( )A .B .C .D .不能确定【例题3】如图,已知AC ⊥BC ,BD ⊥AD ,AC 与BD 交于点O ,AC=BD.求证:(1)BC=AD ;(2)△OAB 是等腰三角形.一、选择题1.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3,点P 为等边三角形内任意一点,则点P 到三边的距离之和为( )12C AA.B.C.D.不能确定2.如图所示,点D是△ABC的边AC上一点(不含端点),AD=BD,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AC>BC B.AC=BC C.∠A>∠ABC D.∠A=∠ABC3.如图,∠AOB=120°,OP平分∠AOB,且OP=2.若点M,N分别在OA,OB上,且△PMN 为等边三角形,则满足上述条件的△PMN有()A.1个B.2个C.3个D.3个以上4.如图所示,底边BC为2,顶角A为120°的等腰△ABC中,DE垂直平分AB于D,则△ACE的周长为()A.2+2B.2+C.4 D.3二、解答题5.已知:在△ABC中,AB=AC,D为AC的中点,DE⊥AB,DF⊥BC,垂足分别为点E,F,且DE=DF.求证:△ABC是等边三角形.6.如图,在△ABC中,过C作∠BAC的平分线AD的垂线,垂足为D,DE∥AB交AC于E.求证:AE=CE.7.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已知:∠CAE 是△ABC 的外角,∠1=∠2,AD ∥BC (如图).求证:AB=AC .8.已知:如图,AD ∥BC ,BD 平分∠ABC .求证:AB=AD .9.证明: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C ,BD 、CE 是△ABC 的平分线.求证:BD=CE .10.证明: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C ,BE 、CF 分别是△ABC 的高.E DCAB11.证明: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C ,BD 、CE 分别是两腰上的中线.求证:BD=CE .12.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C=2a ,∠ABC=∠ACB=15°,CD 是腰AB 上的高.求:CD 的长.13.已知:如图,△ABC 中,∠ACB=90°,CD 是高,∠A=30°.求证:BD=AB .14.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等于另一个锐角的2倍,这个角的平分线把对边分成两条线段.求证:其中一条是另一条的2倍.已知:在Rt △ABC 中,∠A=90°,∠ABC=2∠C ,BD 是∠ABC 的平分线.1415.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C=90°,BC=AB .求证:∠BAC=30°.16.已知,如图,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ACM 、△CBN 是等边三角形.求证:AN=BM .17.一个直角三角形房梁如图所示,其中BC ⊥AC ,∠BAC=30°,AB=10cm , CB 1⊥AB ,B 1C ⊥AC 1,垂足分别是B 1、C 1,那么BC 的长是多少?18.如图,△ABC 中,AB=AC ,∠A=36°,AC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E ,D 为垂足,连接EC .(1)求∠ECD 的度数;(2)若CE=5,求BC 长.12专题13.3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1: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底角.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 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通常称作“三线合一”).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知识点2:等边三角形1.定义: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三角形-知识点 考点 典型例题(含答案)
第七章三角形【知识要点】一.认识三角形1.关于三角形的概念及其按角的分类定义: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①三角形按内角的大小分为三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②三角形按边分为两类: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
2.关于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的方法、比较线段的长短)根据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对边相交形成的线段;三角形的中线:连接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对边中点的线段,三角形任意一条中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部分;三角形的高: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做对边的垂线,这条垂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注意: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都是线段,不是直线,也不是射线;②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和三条高;③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都在三角形的内部。
但三角形的高却有不同的位置: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有一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另两条高恰好是它两条直角边;钝角三角形一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另两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部。
④一个三角形中,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
(三角形的三条高(或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与一点,锐角三角形高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高的交点是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高(所在的直线)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
)4.三角形的内角与外角(1)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引申: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②一个三角形中至多有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③一个三角中至少有两个内角是锐角。
(2)三角形的外角和:360°(3)三角形外角的性质:①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常用来求角度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最新【期末复习清单】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清单梳理+经典例题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下册 知识清单二次根式1.定义及存在意义的条件: 定义:形如)0(≥a a 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a ≥0. 2.根式化简及根式运算: 最简二次根式应满足的条件:(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或分母中不含二次根式; (2)被开方数中的因数或因式不能再开方。
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就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根式化简公式:a a =2,2)(a =a ;根式运算: 乘法公式:)0,0(≥≥⋅=⋅b a b a b a ;b a b a ⋅=2除法公式:)0,0(>≥=⇔=b a b a ba b a b a 分母有理化:把分母中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有理化。
分母有理化的方法与步骤:①先将分子、分母化成最简二次根式;②将分子、分母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使分母中不含根式; ③最后结果必须化成最简二次根式或有理式。
常见分母有理化公式:b a ba ba a a a --=+=1,1 二次根式加减运算的步骤: (一化,二找,三合并 ) (1)将每个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2)找出其中的同类二次根式。
(3)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3.双重非负性:002==⇒=+y x y x 且;00==⇒=+y x y x 且;000==⇒=+y x y x 且【典型例题1】 1、使代数式有意义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A.x ≥3B.x >3且x ≠4C.x ≥3且x ≠4D.x >3 2、若式子-+1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A.x ≥21 B.x ≤21 C.x =21 D.以上答案都不对【典型例题2】3、已知x 、y 为实数,且y=﹣+4.+=( )A.13B.1C.5D.6 4、下列式子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A. B. C. D.5、下列根式中,最简二次根式是( ) A.B.C.D.6、下列根式中与不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A. B. C. D.【典型例题3】7、化简的结果为()A. B. C.D.8、把根号外的因式移到根号内,得()A. B. C. D.9、计算的结果估计在()A.6至7之间B.7至8之间C.8至9之间D.9至10之间10、若,则( )A.1-2aB.1C.-1D.以上答案都不对【典型例题4】11、已知,,则代数式的值是()A.9B.±3C.3D.512、若m=,则m5﹣2m4﹣2016m3=()A.2015B.2016C.2017D.0【典型例题5】13、已知:实数a,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a﹣b|.14、若的整数部分是a,小数部分是b ,求的值.15、已知△ABC的三边长a,b,c均为整数,且a和b 满足试求△ABC的c边的长.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三角形的内角(7种题型)-2023年新八年级数学核心知识点与常见题型(人教版)(解析版)
三角形的内角(7种题型)【知识梳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要点诠释: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三类问题:①在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个角的度数可以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②已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关系,可以求出其内角的度数;③求一个三角形中各角之间的关系.【考点剖析】题型一、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证明例1.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答案与解析】解:已知:如图,已知△ABC,求证:∠A+∠B+∠C=180°.证法1:如图1所示,延长BC到E,作CD∥AB.因为AB∥CD(已作),所以∠1=∠A(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B=∠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ACB+∠1+∠2=180°(平角定义),所以∠ACB+∠A+∠B=180°(等量代换).证法2:如图2所示,在BC 边上任取一点D ,作DE ∥AB ,交AC 于E ,DF ∥AC ,交AB 于点F .因为DF ∥AC (已作),所以∠1=∠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DE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因为DE ∥AB (已作).所以∠3=∠B ,∠DEC=∠A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所以∠A=∠2(等量代换).又∠1+∠2+∠3=180°(平角定义),所以∠A+∠B+∠C=180°(等量代换).证法3:如图3所示,过A 点任作直线1l ,过B 点作2l ∥1l ,过C 点作3l ∥1l ,因为1l ∥3l (已作).所以∠l=∠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同理∠3=∠4.又1l ∥2l (已作),所以∠5+∠1+∠6+∠4=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所以∠5+∠2+∠6+∠3=180°(等量代换).又∠2+∠3=∠ACB ,所以∠BAC+∠ABC+∠ACB=180°(等量代换).证法4:如图4,将ΔABC的三个内角剪下,拼成以C为顶点的平角.证法5:如图5-1和图5-2,在图5-1中作∠1=∠A,得CD∥AB,有∠2=∠B;在图5-2中过A作MN ∥BC有∠1=∠B,∠2=∠C,进而将三个内角拼成平角.【总结升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有很多种,无论哪种证明方法,都是应用的平行线的性质.例2.在△ABC中,已知∠A+∠B=80°,∠C=2∠B,试求∠A,∠B和∠C的度数.【思路点拨】题中给出两个条件:∠A+∠B=80°,∠C=2∠B,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即∠A+∠B+∠C=180°就可以求出∠A,∠B和∠C的度数.【答案与解析】解:由∠A+∠B=80°及∠A+∠B+∠C=180°,知∠C=100°.又∵∠C=2∠B,∴∠B=50°.∴∠A=80°-∠B=80°-50°=30°.【总结升华】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利用隐含条件∠A+∠B+∠C=180°.本题可以设∠B=x,则∠A=80°-x,∠C=2x建立方程求解.【变式1】已知,如图,在△ABC中,∠C=∠ABC=2∠A,BD是AC边上的高,求∠DBC的度数.【答案】解:已知△ABC中,∠C=∠ABC=2∠A设∠A=x则∠C=∠ABC=2xx+2x+2x=180°解得:x=36°∴∠C=2x=72°在△BDC中, BD是AC边上的高,∴∠BDC=90°∴∠DBC=180°-90°-72°=18°例3.在△ABC中,∠ABC=∠C,BD是AC边上的高,∠ABD=30°,则∠C的度数是多少?【思路点拨】按△ABC【答案与解析】解:分两种情况讨论:(1)当△ABC为锐角三角形时,如图所示,在△ABD中,∵BD是AC边上的高(已知),∴∠ADB=90°(垂直定义).又∵∠ABD=30°(已知),∴∠A=180°-∠ADB-∠ABD=180°-90°-30°=60°.又∵∠A+∠ABC+∠C=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ABC+∠C =120°,又∵ ∠ABC =∠C ,∴ ∠C =60°.(2)当△ABC 为钝角三角形时,如图所示.在直角△ABD 中,∵ ∠ABD =30°(已知),所以∠BAD =60°.∴ ∠BAC =120°.又∵ ∠BAC+∠ABC+∠C =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ABC+∠C =60°.∴ ∠C =30°.综上,∠C 的度数为60°或30°.【总结升华】在解决无图的几何题的过程中,只有正确作出图形才能解决问题.这就要求解答者必须具备根据条件作出图形的能力;要注意考虑图形的完整性和其他各种可能性,双解和多解问题也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个重要环节.【变式1】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小于________度.【答案】60题型三: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 例3.(2023春·湖南娄底·八年级统考阶段练习)在Rt ABC △中,90C ∠=︒,60B ∠=︒,则A ∠的度数是( )A .60︒B .30︒C .50︒D .40︒【答案】B【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则可求解.【详解】解:90C ∠=︒,60B ∠=︒, 9030A B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答的关键是明确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变式1】(2023春·湖南怀化·八年级统考期中)直角三角形的一锐角是30︒,那么另一锐角是()A.40︒B.50︒C.60︒D.70︒【答案】C【分析】由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可得答案.【详解】解:直角三角形的一锐角是30︒,那么另一锐角是903060︒−︒=︒,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熟记知识点是解本题的关键.【变式2】如图,AC⊥BC,CD⊥AB,图中有对互余的角?有对相等的锐角?【答案】3,2.题型四、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判定三角形的形状例4.在△ABC中,若∠A=12∠B=13∠C,试判断该三角形的形状.【思路点拨】由∠A=12∠B=13∠C,以及∠A+∠B+∠C=180°,可求出∠A、∠B和∠C的度数,从而判断三角形的形状.【答案与解析】解:设∠A=x,则∠B=2x,∠C=3x.由于∠A+∠B+∠C=180°,即有x+2x+3x=180°.解得x=30°.故∠A=30°.∠B=60°,∠C=90°.故△ABC是直角三角形.【总结升华】本题利用设未知数的方法求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解法较为巧妙.题型五:与平行线有关的三角形内角和问题例5.(2023秋·山东济南·八年级校考期末)已知直线MN EF∥,一个含30︒角的直角三角尺()ABC AB BC>如图叠放在直线MN上,斜边AC交EF于点D,则1∠的度数为()A .30︒B .45︒C .50︒D .60︒【答案】D 【分析】首先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判定∠A=30°,∠ACB=60°,然后根据平行的性质得出∠1=∠ACB.【详解】∵含30︒角的直角三角尺()ABC AB BC >∴∠A=30°,∠ACB=60°∵MN EF ∥∴∠1=∠ACB=60°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直角三角形以及平行的性质,熟练掌握,即可解题.八年级单元测试)如图,在ABC 中,【答案】39°.【分析】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DCB ∠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54A ∠=︒,48B ∠=︒,180544878ACB ∴∠=︒−︒−︒=︒,CD 平分ACB ∠,1392DCB ACB ∴∠=∠=︒,//DE BC ,39CDE DCB ∴∠=∠=︒,故答案为:39°.【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题型六:三角形折叠中的角度问题 例6.(2023秋·四川达州·八年级校考期末)如图,将ABC 沿着平行于BC 的直线折叠,得到A DE ',若25115E DA A E D '∠=︒∠=︒',,则ABC ∠的度数是( )A .45︒B .40︒C .55︒D .50︒【答案】B 【分析】根据题意可得A DE ADE DE BC '∠=∠∥,,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40ADE ∠=︒,最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解即可.【详解】解:由题意得,A DE ADE DE BC '∠=∠∥,,又∵25115E DA A E D '∠=︒∠=︒',,∴1802511540018ADE A DE DA E DEA '∠∠=︒−︒−︒=︒''∠=∠=︒−−,∵DE BC ∥,∴40ADE B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平行线的性质和折叠的性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求解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变式】.(2023秋·山东聊城·八年级校考期末)如图,把ABC 纸片沿DE 折叠,当点A 落在四边形BCDE 内部时,则A ∠与12∠+∠之间有一种数量关系始终保持不变,这个关系是( )A .212A ∠=∠+∠B .3212A ∠=∠+∠C .12A ∠=∠+∠D .32122A ∠=∠+∠【答案】A 【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和平角的定义先得到2236012AED ADE ∠+∠=︒−∠−∠,再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223602AED ADE A ∠+∠=︒−∠,由此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由折叠的性质可知2118022180AED ADE ∠+∠=︒∠+∠=︒,, ∴2236012AED ADE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180A ADE AED ∠+∠+∠=︒,∴223602AED ADE A ∠+∠=︒−∠,∴360123602A ︒−−=︒−∠∠∠, ∴122A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折叠的性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解题的关键.题型七:与角平分线有关的三角形内角和问题 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在ABC 中, 【答案】D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求解BAC ∠的大小,再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可求解BAD ∠的度数,由三角形的高线可得90AEB ∠=︒,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求解BAE ∠的度数,进而可求得EAD ∠的度数.【详解】解:∵45B ∠=︒,55C ∠=︒,∴180455580BAC ∠=︒−︒−︒=︒,∵AD 平分BAC ∠,∴40BAD ∠=︒,∵AE BC ⊥,∴90AEB ∠=︒,∴180904545BAE ∠=︒−︒−︒=︒,∴45405EAD BAE BAD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应用,三角形的高线的含义,求解BAD ∠,BAE ∠的度数是解题的关键. 【变式】.(2023秋·八年级课时练习)如图,在ABC 中,AD BC ⊥,AE 平分BAC ∠,若30BAE ∠=︒,20CAD ∠=︒,则B ∠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答案】50︒/50度【分析】先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260BAC BAE ∠=∠=︒,在Rt ACD 利用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求得C ∠,最后在ABC 中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求解.【详解】解:∵AE 平分BAC ∠,,30BAE ∠=︒,∴260BAC BAE ∠=∠=︒,∵20CAD ∠=︒,AD ⊥BC ,∴9070C CAD ∠=︒−∠=︒,∴在ABC 中,18050B BAC C ∠=︒−∠−∠=︒,故答案为:50︒.【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定义和定理是解题的关键.【过关检测】一、单选题 1.(2023春·湖南常德·八年级统考期中)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等于35︒,则另一个锐角的度数是( )A .145︒B .125︒C .65︒D .55︒【答案】D【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互余可直接求得.【详解】解: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等于35︒,则另一个锐角的度数是 903555︒−︒=︒,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熟记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 2.(2023春·贵州贵阳·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在ABC 中,90A ∠=︒,36B ∠=︒,则C ∠的度数为( )A .34︒B .44︒C .54︒D .64︒【答案】C【分析】由三角形内角和180︒可得结果.【详解】解:936180180045C A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是解题的关键. 3.(2023春·新疆乌鲁木齐·八年级乌市八中校考开学考试)如图,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高,BE 平分ABC ∠交AC 边于E ,60BAC ∠=︒,26ABE ∠=︒,则DAC ∠的大小是( )A .20︒B .22︒C .24︒D .26︒【答案】B 【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2ABC ABE ∠=∠,再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BAD ∠,然后根据DAC BAC BAD ∠=∠−∠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BE 平分ABC ∠,222652ABC ABE ∴∠=∠=⨯︒=︒, AD 是BC 边上的高,90905238BAD ABC ∴∠=︒−∠=︒−︒=︒,603822DAC BAC BAD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准确识图理清图中各角度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在ABC 中, 【答案】B 【分析】根据垂直的定义,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即可求解.【详解】解:∵AD BC ⊥,48C ∠=︒,∴90ADC ∠=︒,∵48C ∠=︒,∴904842DAC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垂直的定义,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求得90ADC ∠=︒是解题的关键.5.(2023春·湖南张家界·八年级统考期中)在Rt ABC 中,90C ∠=︒,若50A ∠=︒,则B ∠等于( )A .55︒B .50︒C .45︒D .40︒【答案】D【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即可求出结果.【详解】解:在Rt ABC 中,=90C ∠︒,=50A ∠︒, =90A B ∴∠+∠︒,=9050=40B ∴∠︒−︒︒,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是解题的关键.6.(2023春·广西贵港·八年级统考期中)将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使含30︒角的三角板的短直角边和含45︒角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重合,则1∠的度数为( )度.A .60B .75C .45D .30【答案】B 【分析】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对顶角相等即可求解.【详解】解:由题意得60A ∠=︒,45B ∠=︒,∴118075ACB A B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对顶角的性质,掌握相关性质是解题的关键.7.(2023秋·重庆忠县·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将A ∠沿着BC 折叠到A ∠所在平面内,点A 的对应点是A ',若54A ∠=︒,则12∠+∠= ( )A .144︒B .108︒C .72︒D .54︒【答案】B 【分析】先根据折叠求出1∠和2∠的补角,再求12∠+∠即可.【详解】∵将A ∠沿着BC 折叠到A ∠所在平面内,点A 的对应点是A ',∴1∠的补角为2ACB ∠,2∠的补角为2ABC ∠,∵54A ∠=︒,∴180********ABC ACB A ∠+∠=︒−∠=︒−︒=︒,∴22252ABC ACB ∠+∠=︒,∴12∠+∠18021802360252108ABC ACB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12∠+∠和A ∠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8.(2023秋·山东济南·八年级校考期末)两个直角三角板如图摆放,其中90BAC EDF ∠=∠=︒,45E ∠=︒,30C ∠=︒,AB 与DF 交于点M .若//BC EF ,则BMD ∠的大小为( )A .60︒B .67.5︒C .75︒D .82.5︒【答案】C【分析】根据//BC EF ,可得45FDB F ∠=∠=︒,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即可得出答案.【详解】由图可得6045B F ∠=︒∠=︒,,∵//BC EF ,∴45FDB F ∠=∠=︒,∴180180456075BMD FDB B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 9.(2023秋·广东汕头·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在ABC 中,点D 、E 分别在BC 、AC 上,40,60B C ∠=︒∠=︒.若//DE AB ,则AED =∠________︒.【答案】100【分析】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80°,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AED ∠,即可.【详解】解:∵40,60B C ∠=︒∠=︒,∴∠A=180°-40°-60°=80°,∵//DE AB ,∴AED =∠180°-80°=100°.故答案是10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平行线的性质,掌握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是解题的关键.10.(2023秋·山东济宁·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ABC 中,80B ∠=︒,70C ∠=︒,将ABC 沿EF 折叠,A 点落在形内的A ',则12∠+∠的度数为___________.【答案】60︒【分析】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 ∠的度数,进而得出AEF AFE +∠∠的度数,再根据图形翻折变换的性质得出A EF A FE ''∠+∠的度数,最后由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80B ∠=︒,70C ∠=︒,180180807030A B C ∴∠=︒−∠−∠=︒−︒−︒=︒,180********AEF AFE A ∴∠+∠=︒−∠=︒−︒=︒,A EF '由AEF △折叠而成,150A EF A FE AEF AFE ''∴∠+∠=∠+∠=︒,()12360360807015060B C A EF A FE ''∴∠+∠=︒−∠−∠−∠+∠=︒−︒−︒−︒=︒,故答案为:6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折叠问题,熟知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折叠前后对应的角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1.(2023秋·甘肃定西·八年级校考期末)如图,ABC 中,60A ∠=︒,点E 、F 在AB 、AC 上,沿EF 向内折叠AEF △,得DEF ,则图中12∠+∠等于 _____.【答案】120︒/120度【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求出AEF AFE +∠∠的度数,再根据折叠的性质求出AED AFD ∠+∠的度数,然后根据平角等于180︒解答.【详解】解:60A ∠=︒,18060120AEF AFE ∴∠+∠=︒−︒=︒,沿EF 向内折叠AEF △,得DEF ,2()2120240AED AFD AEF AFE ∴∠+∠=∠+∠=⨯︒=︒,121802240360240120∴∠+∠=︒⨯−︒=︒−︒=︒.故答案为:12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翻转变换的性质,整体思想的利用是解题的关键. 12.(2023秋·黑龙江齐齐哈尔·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在ABC 中,沿DE 折叠,点A 落在三角形所在的平面内的1A 处, 若30A ∠=︒,180BDA ∠=︒,则1CEA ∠=_________.【答案】20︒/20度【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出1ADE A DE ∠=∠,1AED A ED ∠=∠,根据180BDA ∠=︒,得出100AED ∠=︒,根据11180CEA AED A ED ∠=∠+∠−︒,即可求解.【详解】解:∵沿DE 折叠,点A 落在三角形所在的平面内的1A 处, ∴1ADE A DE ∠=∠,1AED A ED ∠=∠, ∵180BDA ∠=︒, ∴11100ADA ADE A DE ∠=∠+∠=︒, ∴1=50ADE A DE ∠=∠︒∴180100AED A ADE ∠=︒−∠−∠=︒∴1=100AED A ED ∠=∠︒ ∴1118020CEA AED A ED ∠=∠+∠−︒=︒,故答案为:20.【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问题中的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掌握折叠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13.(2023秋·河南郑州·八年级校考期末)如图所示,将三角形纸片ABC 沿DE 折叠,点A 落在点P 处,已知12128∠+∠=︒,则A ∠是_________度.【答案】64【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ADE EDP ∠=∠,AED DEP ∠=∠,利用平角是180︒,求出ADE ∠与AED ∠的和,然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 ∠的度数.【详解】解:将纸片ABC 沿DE 折叠,点A 落在点P 处,ADE EDP ∴∠=∠,AED DEP ∠=∠,1222180180ADE AED ∴∠+∠+∠+∠=︒+︒,122()360ADE AED ∴∠+∠+∠+∠=︒又12128∠+∠=︒,116ADE AED ∴∠+∠=︒,180()64A ADE AED ∴∠=︒−∠+∠=︒.故答案是:64.【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挖掘出隐含于题中的已知条件: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平角的度数也是180︒.14.(2023秋·北京东城·八年级北京市第五中学分校校考期中)如图,D ,E 分别为ABC 的边AB ,AC 上的点,DE BC ∥,将ABC 沿DE 折叠,使点A 落在BC 边上的点F 处.若55B ∠=︒,则BDF ∠的度数为________°.【答案】70【分析】首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55ADE B ∠=∠=︒,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55ADE EDF ∠=∠=︒,再根据平角的性质,即可求得答案.【详解】解:DE BC ∥,55ADE B ∴∠=∠=︒,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55ADE EDF ∠=∠=︒,180180555570BDF ADE EDF ∴∠=︒−∠−∠=︒−︒−︒=︒,故答案为:70.【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平角的性质,熟练掌握和运用各图形的性质是解决此题的关键.三、解答题为ABC 的内角平分线【答案】见解析【分析】由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2ABC PBC ∠=∠,2ACB BCP ∠=∠,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证明.【详解】证明:BP 、CP 是角平分线,2ABC PBC ∴∠=∠,2ACB BCP ∠=∠,180ABC ACB A ∠+∠+∠=︒,22180PBC BCP A ∠∠∠∴++=︒,又180PBC BCP BPC ∠+∠+∠=︒,1902BPC A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16.(2023春·湖南岳阳·八年级统考期中)AD BE 、为ABC 的高,AD BE 、相交于H 点,50C ∠=︒,求BHD ∠.【答案】50︒【分析】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求出BHD C ∠=∠,从而得解.【详解】解:∵AD 是ABC 的高,∴90BHD HBD ∠+∠=︒,∵BE 是ABC 的高,∴90HBD C ∠+∠︒=,∴BHD C ∠∠=,∵=50C ∠︒,∴50BHD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同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熟记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17.(2023秋·浙江湖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在ABC 中,CD 是ACB ∠的平分线,高AE 与CD 相交于点O .若70BAC ∠=︒,60ACB ∠=︒.求:(1)B ∠的度数;(2)AOD ∠的度数.【答案】(1)50︒(2)60︒【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答案.(2)利用角平分线求出COE ∠度数,在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EOC ∠的度数,利用对顶角相等可求出AOD ∠的度数.【详解】(1)解:70BAC ∠=︒,60ACB ∠=︒,∴180180706050B BAC ACB ∠=︒−∠−∠=︒−︒−︒=︒;(2)解:60ACB ∠=︒,CD 是ACB ∠的平分线,1302DCB ACB ∴∠=∠=︒,高AE 与CD 相交于点O ,AE BC ∴⊥,90AEC ∴∠=︒,180903060COE ∴∠=︒−︒−︒=︒,AOD EOC ∠=∠(对顶角相等),60AOD EO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对顶角相等,解题过程中是否能熟练运用定理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8.(2023春·浙江·八年级专题练习)用反证法证明“三角形三个内角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已知:A ∠,B ∠,C ∠是ABC 的内角.求证:A ∠,B ∠,C ∠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答案】见解析【分析】根据反证法证明方法,先假设结论不成立,然后得到与定理矛盾,从而证得原结论成立.【详解】证明:假设求证的结论不成立,那么三角形中所有角都大于60︒,180A B C ∴∠+∠+∠>︒,这与三角形的三内角和为180︒相矛盾.∴假设不成立,∴三角形三内角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度.【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考查反证法,解题关键要懂得反证法的意义及步骤.反证法的步骤是:(1)假设结论不成立;(2)从假设出发推出矛盾;(3)假设不成立,则结论成立.在假设结论不成立时,要注意考虑结论的反面所有可能的情况,如果只有一种,那么否定一种就可以了,如果有多种情况,则必须一一否定. 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在ABC 中, 【答案】125︒【分析】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110ABC ACB ∠+∠=︒,再由角平分线的定义推出55DBC DCB +=︒∠∠,进而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D ∠的度数.【详解】解:∵70A ∠=︒,∴180110ABC ACB A ∠+∠=︒−∠=︒,∵BD 平分ABC ∠,CD 平分ACB ∠, ∴1122DBC ABC DCB ACB ∠∠∠∠==,, ∴115522DBC DCB ABC ACB +=+=︒∠∠∠∠,∴180125D DBC DC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熟知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是解题的关键. 20.(2023春·河南郑州·八年级郑州外国语中学校考期末)学习了证明的必要性,张明尝试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下面是他的部分证明过程.已知:如图,ABC ,求证:180A B C ∠+∠+∠=o .证明:过点A 作直线DE BC ∥…【答案】见解析【分析】过点A 作直线DE BC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证得DAB B ∠=∠,EAC C ∠=∠,再根据平角的性质,即可证得.【详解】证明:如图:过点A 作直线DE BC ∥,DAB B ∴∠=∠,EAC C ∠=∠,180DAB BAC EAC ∠+∠+∠=o Q ,180B BAC C ∴∠+∠+∠=o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熟练掌握和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1.(2023秋·四川达州·八年级校考期末)如图,在△ABC中,CD⊥AB,垂足为D,点E在BC上,EF⊥AB,垂足为F,∠1=∠2.(1)试说明DG∥BC的理由;(2)如果∠B=34°,且∠ACD=47°,求∠3的度数.【答案】(1)DG∥BC,详见解析;(2)∠3 =103°.【分析】(1)先根据垂直定义得出∠CDF=∠EFB=90°,根据平行线判定可得出CD∥EF,故可得出∠2=∠BCD,推出∠1=∠BCD,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即可得出结论;(2)先根据CD⊥AB得出∠BDC=90°,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CD的度数,故可得出∠ACB的度数,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DG∥BC.理由是:∵CD⊥AB,EF⊥AB,∴∠CDF=∠EFB=90°,∴CD∥EF.∴∠2=∠BCD,∵∠1=∠2,∴∠1=∠BCD,∴DG∥BC;(2)∵CD⊥AB,∴∠BDC=90°.∵∠B=34°,∴∠BCD=90°-34°=56°.∵∠ACD=47°,∴∠ACB=∠ACD+∠BCD=47°+56°=103°.∵由(1)知DG∥BC,∴∠3=∠ACB=103°.【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2.(2023秋·八年级单元测试)如图,在ABC 中,CD AB ⊥于点D ,EF CD ⊥于点G ,ADE EFC ∠=∠.(1)求证:B EFC ∠=∠;(2)若60A ∠=︒,76ACB ∠=︒,求ADE ∠的度数.【答案】(1)证明见解析(2)44︒【分析】(1)由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可得AB EF ∥,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 EFC ∠=∠;(2)结合已知条件与(1)的结论,可得DE BC ∥,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求得B ∠的度数,从而可得ADE ∠的度数.【详解】(1)∵CD AB ⊥,EF CD ⊥,∴90BDC FGC ∠=∠=︒∴AB EF ∥,∴B EFC ∠=∠.(2)∵B EFC ∠=∠,ADE EFC ∠=∠,∴B ADE ∠=∠.∴DE BC ∥.∵60A ∠=︒,76ACB ∠=︒,∴180607644B ∠=︒−︒−︒=︒.∴44ADE 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解答的关键是结合图形分析清楚角与角之间的关系. 23.(2023秋·八年级单元测试)如图,AD 是ABC 的高,AE 平分BAC ∠.(1)若76B ∠=︒,48C ∠=︒,求DAE ∠的度数;(2)若42B C ∠−∠=︒,求DAE ∠的度数.【答案】(1)14︒(2)21︒【分析】(1)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高的定义先求出BAC ∠、BAD ∠,再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BAE ∠,最后利用角的和差关系求出DAE ∠;(2)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高的定义用含C ∠的式子先表示出BAC ∠、BAD ∠,再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用含C ∠的式子表示出BAE ∠,最后利用角的和差关系求出DAE ∠;【详解】(1)解:AD 是ABC 的高,76B ∠=︒,48C ∠=︒,∴180180764856BAC B C ∠=−∠−∠=︒−︒−︒=︒︒,90907614BAD B ∠=︒−∠=︒−︒=︒,AE 平分BAC ∠,∴11562822BAE BAC ∠=∠=⨯︒=︒,∴281414DAE BAE BAD ∠=∠−∠=︒−︒=︒;(2)解:42B C ∠−∠=︒,42B C ∴∠=∠+︒,AD 是ABC 的高,∴()180180421382BAC B C C C C ︒∠=︒−∠−∠=︒−∠+︒−∠=−∠,()90904248BAD B C C︒∠=︒−∠=︒−∠+︒=−∠, AE 平分BAC ∠, ∴()1113826922BAE BAC C C ∠=∠=⨯︒−∠=︒−∠,∴()694821DAE BAE BAD C 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高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角平分线的定义及角的和差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123,,l l l 是三条两两相交的公路,现需建一个仓库,要求仓库到三条公路距离相等,则仓库的可能地址有( )处.A .1B .2C .3D .4 2.如图,∠ACB=90°,AC=BC ,AD ⊥CE ,BE ⊥CE ,垂足分别是点D 、E ,AD=3,BE=1,则DE 的长是( )A .1.5B .2C .22D .10 3.点Р在AOB ∠的角平分线上,点Р到OA 边的距离等于5,点Q 是OB 边上的任意一点,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5PQ >B .5PO ≥C . 5PQ <D .5PO ≤ 4.如图,AB 与CD 相交于点E ,AD=CB ,要使△ADE ≌△CBE ,需添加一个条件,则添加的条件以及相应的判定定理正确的是( )A .AE=CE ;SASB .DE=BE ;SASC .∠D=∠B ;AASD .∠A=∠C ;ASA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个长方形是全等图形B .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 .两个全等图形面积一定相等D .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全等三角形 6.到ABC 的三条边距离相等的点是ABC 的( ) A .三条中线的交点B .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C .三条高的交点D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7.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A.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B.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C.一条直角边和另一条直角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D.一边长相等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全等8.已知:如图,BD为△ABC的角平分线,且BD=BC,E为BD延长线上的一点,BE=BA,过E作EF⊥AB,F为垂足,下列结论:①△ABD≌△EBC②∠BCE+∠BCD=180°③AD=AE=EC ④ BA+BC=2BF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9.如图,OB平分∠MON,A为OB的中点,AE⊥ON,EA=3,D为OM上的一个动点,C 是DA延长线与BC的交点,BC//OM,则CD的最小值是()A.6 B.8 C.10 D.1210.根据下列已知条件,能画出唯一的△ABC的是()A.AB=3,BC=4,∠C=40°B.∠A=60°,∠B=45°,AB=4C.∠C=90°,AB=6 D.AB=4,BC=3,∠A=30°11.如图,AD平分∠BAC,AB=AC,连接BD,CD并延长,分别交AC,AB于点F,E,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A.2对B.3对C.4对D.5对,AE//BF,添加以下哪一个条件仍不能12.如图,点C,D在线段AB上,AC DB判定△AED≌△BFC()A .ED CF =B .AE BF =C .E F ∠=∠D .ED //CF13.如图,C 是∠AOB 的平分线上一点,添加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OC ≌△BOC 的是( )A .OA =OB B .AC =BC C .∠A =∠BD .∠1=∠2 14.如图,要判定△ABD ≌△ACD ,已知AB =AC ,若再增加下列条件中的一个,仍不能说明全等,则这个条件是( )A .CD ⊥AD ,BD ⊥ADB .CD =BDC .∠1=∠2D .∠CAD =∠B AD 15.已知,如图,OC 是∠AOB 内部的一条射线,P 是射线OC 上任意点,PD ⊥OA ,PE ⊥OB ,下列条件中:①∠AOC =∠BOC ,②PD =PE ,③OD =OE ,④∠DPO =∠EPO ,能判定OC 是∠AOB 的角平分线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二、填空题16.如图,四边形ABCD 中,180B D ∠+∠=︒,AC 平分DAB ∠,CM AB ⊥于点M ,若4cm AM =, 2.5cm BC =,则四边形ABCD 的周长为______cm .17.如图,在Rt ABC △中,90C ∠=︒,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 .若3BC =,且:5:4BD DC =,5AB =,则ABD △的面积是______.18.如图,ABC 的三边AB 、BC 、CA 长分别是10、15、20,三条角平分线交于O 点,则::ABO BCO CAO S S S 等于__________.19.如图,在△ABC 中,∠ABC 的平分线与外角∠ACE 的平分线交于点D ,若∠D =20°,则∠A =_____.20.已知点A 、E 、F 、C 在同一条直线l 上,点B 、D 在直线l 的异侧,若AB=CD ,AE=CF ,BF=DE ,则AB 与CD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21.小明不慎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碎成如图所示的四块(图中所标1、2、3、4),你认为将其中的哪一块带去,就能配一块与原来大小一样的三角形玻璃?应该带第____块去,这利用了三角形全等中的____原理.22.如图,ABC 的面积为215cm ,以顶点A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C ,AB 于点M ,N ,再分别以点M ,N 为圆心,大于12MN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 ,作射线AP ,过点C 作CD AP ⊥于点D ,连接DB ,则DAB 的面积是______2cm .23.如图,∠1=∠2,要使△ABC ≌△ADC ,还需添加条件:_____.(填写一个你认为正确的即可)24.如图所示,AB AC =,AD AE =,BAC DAE ∠=∠,点D 在线段BE 上.若125∠=︒,230∠=︒,则3∠=______.25.如图,已知点(44)A -,,一个以A 为顶点的45︒角绕点A 旋转,角的两边分别交x 轴正半轴,y 轴负半轴于E 、F ,连接EF .当△AEF 直角三角形时,点E 的坐标是________.26.如图,在ABC 中,AB AC =,BD CD =,点E ,F 是AD 上的任意两点、若8BC =,6AD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__.三、解答题27.如图1是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其中OD=OE ,FD=FE .(1)如图2,将仪器放置在△ABC 上,使点O 与顶点A 重合,D 、E 分别在边AB 、AC 上,沿AF 画一条射线AP ,交BC 于点P .则AP 就是∠BAC 的平分线吗?请给出判断并说明理由.(2)如图3,在(1)的前提下,过点P 作PQ ⊥AB 于点Q ,已知PQ=4,AC=7,△ABC 的面积是32,求AB 的长.28.求证: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根据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并完成证明)29.如图,点B ,F ,C ,E 在一条直线上,FB=CE ,AB ∥ED ,AC ∥FD .求证:AB=DE .30.如图,已知Rt ABC △中,90ACB ︒∠=,CA CB =,D 是AC 上一点,E 在BC 的延长线上,且CE CD =,BD 的延长线与AE 交于点F .求证:BF AE ⊥.。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提高)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及巩固练习重难点突破课外机构补习优秀资料《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认识三角形并能用符号语言正确表示三角形,理解并会应用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2.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概念,通过作三角形的三条高、中线、角平分线,提高学生的基本作图能力,并能运用图形解决问题.3.能够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进行相关的计算,证明问题.4.通过观察和实地操作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知道四边形没有稳定性,了解稳定性与没有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5.了解多边形、多边形的对角线、正多边形以及镶嵌等有关的概念;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及外角和,并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有关问题,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养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1.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定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的之差小于第三边.要点诠释:(1)理论依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三边关系的应用: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若两条较短的线段长之和大于最长线段的长,则这三条线段可以组成三角形;反之,则不能组成三角形.当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可求第三边长的取值范围.2.三角形按“边”分类:⎧⎪⎧⎨⎨⎪⎩⎩不等边三角形三角形 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3.三角形的重要线段:(1)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要点诠释: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的位置情况有三种:锐角三角形交点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交点在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交点在三角形外.(2)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它的对边中点的连线叫三角形的中线,要点诠释:一个三角形有三条中线,它们交于三角形内一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中线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要点诠释:一个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它们交于三角形内一点,这一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要点二、三角形的稳定性如果三角形的三边固定,那么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完全固定了,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要点诠释:(1)三角形的形状固定是指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不会改变,大小固定指三条边长不改变.(2)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产和生活中很有用.例如,房屋的人字梁具有三角形的结构,它就坚固而稳定;在栅栏门上斜着钉一条(或两条)木板,构成一个三角形,就可以使栅栏门不变形.大桥钢架、输电线支架都采用三角形结构,也是这个道理.(3)四边形没有稳定性,也就是说,四边形的四条边长确定后,不能确定它的形状,它的各个角的大小可以改变.四边形的不稳定性也有广泛应用,如活动挂架,伸缩尺.有时我们又要克服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如在窗框未安好之前,先在窗框上斜着钉一根木板,使它不变形. 要点三、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2.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三角形外角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意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3.三角形的外角和: 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要点四、多边形及有关概念1. 多边形的定义: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要点诠释:多边形通常还以边数命名,多边形有n 条边就叫做n 边形.三角形、四边形都属于多边形,其中三角形是边数最少的多边形.2.正多边形:各个角都相等、各个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如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等.要点诠释:各角相等、各边也相等是正多边形的必备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如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不一定是正方形,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也不一定是正方形,只有满足四边都相等且四个角也都相等的四边形才是正方形.3.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要点诠释:(1)从n边形一个顶点可以引(n-3)条对角线,将多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2)n边形共有(3)2n n条对角线.要点五、多边形的内角和及外角和公式1.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n≥3,n是正整数) .要点诠释:(1)一般把多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2)内角和定理的应用:①已知多边形的边数,求其内角和;②已知多边形内角和,求其边数.2.多边形外角和:n边形的外角和恒等于360°,它与边数的多少无关.要点诠释:(1)外角和公式的应用:①已知外角度数,求正多边形边数;②已知正多边形边数,求外角度数.(2)多边形的边数与内角和、外角和的关系:①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n≥3,n是正整数),可见多边形内角和与边数n有关,每增加1条边,内角和增加180°.要点六、镶嵌的概念和特征1.定义: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通常把这类问题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或平面镶嵌).这里的多边形可以形状相同,也可以形状不相同.要点诠释:(1)拼接在同一点的各个角的和恰好等于360°;相邻的多边形有公共边.(2)用正多边形实现镶嵌的条件:边长相等;顶点公用;在一个顶点处各正多边形的内角之和为360°.(3)只用一种正多边形镶嵌地面,当围绕一点拼在一起的几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加在一起恰好组成一个周角360°时,就能铺成一个平面图形.事实上,只有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的地砖可以用.【典型例题】类型一、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2016•长沙模拟)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3,2a-1,6,则整数a的值可能是( ).A.2,3 B.3,4 C.2,3,4 D.3,4,5【思路点拨】直接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得出a的取值范围.【答案】B【解析】解:∵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为3,2a-1,6,∴21 219 aa-⎧⎨-⎩>3<解得:2<a<5,则整数a的值可能是3,4,故选B.【总结升华】主要考察了三角形三边关系,正确得出a的取值范围是解题关键.举一反三:【变式】(2014秋•孝感月考)已知a、b、c是三角形三边长,试化简:|b+c-a|+|b-c-a|+|c-a-b|﹣|a-b+c|.【答案】解:∵a、b、c是三角形三边长,∴b+c-a>0,b-c-a<0,c-a-b<0,a-b+c>0,∴|b+c-a|+|b-c-a|+|c-a-b|-|a-b+c|,=b+c-a-b+c+a-c+a+b-a+b-c=2b.2.如图,O是△ABC内一点,连接OB和OC.(1)你能说明OB+OC<AB+AC的理由吗?(2)若AB=5,AC=6,BC=7,你能写出OB+OC的取值范围吗?【答案与解析】解:(1)如图,延长BO交AC于点E,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以得到,在△ABE中,AB+AE>BE;在△EOC中,OE+EC>OC,两不等式相加,得AB+AE+OE+EC>BE+OC.由图可知,AE+EC=AC,BE=OB+OE.所以AB+AC+OE>OB+OC+OE,即OB+OC<AB+AC.(2)因为OB+OC>BC,所以OB+OC>7.又因为OB+OC<AB+AC,所以OB+OC<11,所以7<OB+OC<11.【总结升华】充分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性质进行解题.【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例1】类型二、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3.在△ABC中,AB=AC,AC边上的中线BD把△ABC的周长分为12cm和15cm两部分,求三角形的各边长.【思路点拨】因为中线BD的端点D是AC边的中点,所以AD=CD,造成两部分不等的原因是BC边与AB、AC边不等,故应分类讨论.【答案与解析】解:如图(1),设AB=x,AD=CD=12 x.(1)若AB+AD=12,即1122x x+=,所以x=8,即AB=AC=8,则CD=4.故BC=15-4=11.此时AB+AC>BC,所以三边长为8,8,11.(2)如图(2),若AB+AD=15,即1152x x+=,所以x=10.即AB=AC=10,则CD=5.故BC=12-5=7.显然此时三角形存在,所以三边长为10,10,7.综上所述此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8,8,11或10,10,7.【总结升华】BD把△ABC的周长分为12cm和15cm两部分,哪部分是12cm,哪部分是15cm,问题中没有交代,因此,必须进行分类讨论.【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例5、】举一反三:【变式】有一块三角形优良品种试验田,现引进四个品种进行对比试验,需将这块土地分成面积相等的四块,请你制定出两种以上的方案供选择.【答案】解:方案1:如图(1),在BC上取D、E、F,使BD=ED=EF=FC,连接AE、AD、AF.方案2:如图(2),分别取AB、BC、CA的中点D、E、F,连接DE、EF、DF.方案3:如图(3),取AB中点D,连接AD,再取AD的中点E,连接BE、CE.方案4:如图(4),在 AB取点 D,使DC=2BD,连接AD,再取AD的三等分点E、F,连接CE、CF.类型三、与三角形有关的角4.(2015春•石家庄期末)已知△ABC中,AE平分∠BA C(1)如图1,若AD⊥BC于点D,∠B=72°,∠C=36°,求∠DAE的度数;(2)如图2,P为AE上一个动点(P不与A、E重合,PF⊥BC于点F,若∠B>∠C,则∠EPF=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思路点拨】(1)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已知条件直接计算即可;(2)成立,首先求出∠1的度数,进而得到∠3的度数,再根据∠EPF=180°﹣∠2﹣∠3计算即可.【答案与解析】证明:(1)如图1,∵∠B=72°,∠C=36°,∴∠A=180°﹣∠B﹣∠C=72°;又∵AE平分∠BAC,∴∠1==36°,∴∠3=∠1+∠C=72°,又∵AD⊥BC于D,∴∠2=90°,∴∠DAE=180°﹣∠2﹣∠3=18°.(2)成立.如图2,∵A E平分∠BAC,∴∠1===90°﹣,∴∠3=∠1+∠C=90°﹣+,又∵PF⊥BC于F,∴∠2=90°,∴∠EPF=180°﹣∠2﹣∠3=.【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准确识别图形是解题的关键.举一反三:【与三角形有关的角练习(3)】【变式】如图,AC⊥BC,CD⊥AB,图中有对互余的角?有对相等的锐角?【答案】3,2.类型四、三角形的稳定性5. 如图是一种流行的衣帽架,它是用木条(四长四短)构成的几个连续的菱形(四条边都相等),每一个顶点处都有一个挂钩(连在轴上),不仅美观,而且实用,你知道它能收缩的原因和固定方法吗?【答案与解析】解:这种衣帽架能收缩是利用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可以根据需要改变挂钩间的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三角形【知识要点】一.认识三角形1.关于三角形的概念及其按角的分类定义: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①三角形按角的大小分为三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②三角形按边分为两类: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
2.关于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的方法、比较线段的长短)根据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对边相交形成的线段;三角形的中线:连接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对边中点的线段,三角形任意一条中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部分;三角形的高: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做对边的垂线,这条垂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注意: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都是线段,不是直线,也不是射线;②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和三条高;③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都在三角形的部。
但三角形的高却有不同的位置: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的部;直角三角形有一条高在三角形的部,另两条高恰好是它两条直角边;钝角三角形一条高在三角形的部,另两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部。
④一个三角形中,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
(三角形的三条高(或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与一点,锐角三角形高的交点在三角形的部,直角三角形高的交点是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高(所在的直线)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
)4.三角形的角与外角(1)三角形的角和:180°引申: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②一个三角形中至多有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③一个三角中至少有两个角是锐角。
(2)三角形的外角和:360°(3)三角形外角的性质:①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角的和;——常用来求角度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角。
——常用来比较角的大小5.多边形的角与外角多边形的角和与外角和(识记)(1)多边形的角和:(n-2)180° (2)多边形的外角和:360° 引申:(1)从n 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能作(n-3)条对角线;(2)多边形有2)3(-n n 条对角线。
(3)从n 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能将n 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 ※6.镶嵌(1)同一种正三边形、正四边形、正六边形可以进行平面镶嵌;(2)正三角形与正四边形、正三角形与正六边形……可以进行平面镶嵌; (1)同一种任意三角形、任意四边形可以进行镶嵌。
【典型例题】 三角形的分类例题1:具备下列条件的三角形中,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B )。
A :∠A+∠B=∠C B :∠A=∠B= ∠C C :∠A=90°-∠B D :∠A-∠B=90 例题2: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顶角的度数为( D ). A .60° B .120° C .60°或150° D .60°或120°如图,∠1+∠2+∠3+∠4等于多少度;(280°)练习:1、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 、∠B >∠ACD B 、∠B+∠ACB =180°-∠AC 、∠B+∠ACB <180°D 、∠HEC >∠B2、若一个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小于与它相邻的角,则这个三角形是( C ). A 、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无法确定 三角形的角和、外角和相关的计算与证明例题1:若三角形的三个外角的比为3:4:5,则这个三角形为( B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边三角形 D .钝角三角形 例题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150°,则它的底角为_______. 练习:1、如图,若∠AEC=100°,∠B=45°,∠C=38°,则∠DFE 等于( A ) A. 125° B. 115° C. 110° D. 105°图42、如图,∠1=______.3、如图,则∠1=______,∠2=______,∠3=______,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120°,则它是( C )A.等腰直角三角形B.一般的等腰三角形C.等边三角形D.等腰钝角三角形5、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和与它不相邻的两个角的和为180°,那么与这个外角相邻的角的度数为( C )A. 30°B. 60°C. 90°D. 120°6、已知三角形的三个外角的度数比为2∶3∶4,则它的最大角的度数( D ).A. 90°B. 110°C. 100°D. 120°例7. 如图(1)所示,△中,的平分线交于点,求证:.(1)(2)(3)变式1:如图(2)所示,△中,角和外角的平分线交于点,求证:.变式2:如图(3)所示,△中,外角的平分线交于点,求证:.分析:本题已知△的角平分线和外角平分线,从而想到可利用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的角和定理以及外角与角的关系证题。
解答:如图(1),∵在△中,又∵的平分线交于点,_3题图_150︒_50︒_3_2_1_2题图_140︒_80︒_1_1题图_F_A_C_B_D∴变式1:∵是△的一个外角,∴∵平分,平分,且是△的外角,∴,即∴变式2:在△中,在△中,∵平分,且三点共线,∴,同理可证∴∴例5. 已知:如图,在△中,,分别是边上的高,相交于,求的度数。
分析:由已知可求,在△中,故先求和。
解答:∵∴设,则∴,解得∴∵为边上的高,∴∴在中,同理∴在△中,例题1:若一个多边形的角和与外角和相等,则这个多边形是(A)A.三角形B.六边形C.五边形D.四边形例题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边数越多,多边形的外角和越大B.多边形每增加一条边,角和就增加180°C.正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随着边数的增加而减小D.六边形的每一个角都是120°例题3:一个多边形角和与其中一个外角的总和为1360°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9 .例题4: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是24°,则此多边形的角和(B)A.2160°B.2340°C.2700°D.2880°练习:1.一个多边形角和是1080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B )A、 6B、 7C、 8D、 92.一个多边形的角和是外角和的2倍,它是( C )A、四边形B、五边形C、六边形D、八边形3.一个多边形的边数增加一倍,它的角和增加( A )A. 180°B. 360°C. (n-2)·180°D. n·1804、若一个多边形的角和与外角和相加是1800°,则此多边形是( B )A、八边形B、十边形C、十二边形D、十四边形5、正方形每个角都是_90°_____,每个外角都是 ___90°____。
6、多边形的每一个角都等于150°,则从此多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引出的对角线有9 条。
7、正六边形共有___9____条对角线,角和等于____720°______,每一个角等于__120°_____。
8、角和是1620°的多边形的边数是_11_____。
9、如果一个多边形的每一外角都是24°,那么它是__15____边形。
10、将一个三角形截去一个角后,所形成的一个新的多边形的角和___180°或360°_。
11、一个多边形的角和与外角和之比是5∶2,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__8____。
12、一个多边形截去一个角后,所得的新多边形的角和为2520°,则原多边形有_15或16或17___条边。
13.已知一个十边形中九个角的和的度数是12900,那么这个十边形的另一个角为150 度.考点六:镶嵌例题1:装饰大世界出售下列形状的地砖:○1正方形;○2长方形;○3正五边形;○4正六边形。
若只选购其中某一种地砖镶嵌地面,可供选用的地砖有( B )A. ○1○2○3B. ○1○2○4C. ○2○3○4D. ○1○3○4例题2:边长相等的下列两种正多边形的组合,不能作平面镶嵌的是( B )A.正方形与正三角形B.正五边形与正三角形C.正六边形与正三角形D.正八边形与正方形练习:1. 下列正多边中,能铺满地面的是( B )A、正方形B、正五边形C、等边三角形D、正六边形2. 下列正多边形的组合中,不能够铺满地面的是( D ).A.正六边形和正三角形B.正三角形和正方形C.正八边形和正方形D.正五边形和正八边形3. 用正三角形和正十二边形镶嵌,可能情况有( B )种.A、1B、2C、3D、44. 某装饰公司出售下列形状的地砖:①正方形;②长方形;③正五边形;④正六边形.若只选购其中某一种地砖镶嵌地面,可供选用的地砖共有( C )种.A、1B、2C、3D、45. 小家装修地面,已有正三角形形状的地砖,现打算购买另一种不同形状的正多边形地砖,与正三角形地砖在同一顶点处作平面镶嵌,则小不应购买的地砖形状是( C )A、正方形B、正六边形C、正八边形D、正十二边形6. 用正三角形和正四边形作平面镶嵌,在一个顶点周围,可以有_3__个正三角形和_2__个正四边形。
7. 如图,第n个图案中有白色地砖_(4n+2)____块.8.多边形的角和与某一个外角的度数总和为,求多边形的边数。
分析:利用多边形的角和公式来求,另外此题隐含边数为正整数这个条件。
解答:设边数为,这个外角为,则,依题意有:∴∵为正整数,∴()必为180的倍数。
又∵,∴,∴_第1个_第3个_第?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