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太极拳劲意引导心法
杨氏太极秘传内劲基本功修炼法
杨氏太极秘传内劲基本功修炼法在内家拳练习中,太极、无极、八卦、五行所指含义绝非与道家、易学有直接关系,其所指是拳学修练过程中的寓义。
其寓义在整个练功过程中的规律:在练劲过程中是指各种劲的成份与练法;在练体过程中是指以气血贯通人身奇经八脉及正经十二脉。
内功初级阶段是:易筋。
为练养阶段,意的本质是指感觉。
内功中级阶段是:易骨。
为蓄养阶段,意的本质是感觉与意向结合。
内功高级阶段是:洗髓。
为涵养阶段,意的本质是以神意合一的感觉与身体动作融贯为一体。
太极乃无极而生,欲得太极先求无极。
无极乃是混圆一体而不分阴阳。
对练太极拳而言,是指先练出整劲,进一步再将整劲练活。
内劲的基础劲是人身的筋产生的劲,筋的劲有感知,有弹力。
一练筋劲的方法——前后移荡的混元整劲1 预备式:1,站步要双脚踩在米字方形的中心位。
2,左脚向前迈步,前脚竖直,踩在直边上;后脚与前脚方向45度撇开,踩在对角线上。
成左(右)弓步,此为杨式太极拳的四正步。
弓步要尽量拉开,肩与胯平面向前,即腰(上身)转向前脚(正前)方向,双手前伸平扶胸前。
2 前后移荡运动:运动过程重心水平移动不许起伏,初期阶段要尽量不用肌肉力来完成动作。
向前移动时后胯尽量放松,往后移动时身体随退随左转不超过45度;身手随之做摇磨状,既练腰胯平移又练旋转,运动过程腿不许蹬劲,只求伸展开。
踩四方正步可支撑八面来力,全身感觉要一体,一动整动。
人的感觉:内家拳的“意”,首先要尽量少使肌肉力来完成动作。
这样左右弓步,顺逆旋转如此练习前后移荡的混元整劲。
这之后才能练松。
平送腰胯的练习,要注意的是心里心态的平静放松。
二基本功一的练法——手臂由后向前向上撩抛抡甩与身劲结合的荡弸劲站步与前面叙述一样以左式为例。
以左手掌心扶贴左腰肾处,肩、臂、肘、腕均不许用肌肉劲,尽量放松不使劲。
右胳膊从肩到手要绝对放松不许使劲,右手自然下坠,右掌心自后向前向上撩、抛、抡、甩,向后抡甩时,手心随身体后移转腕向后。
臂抡立圆配合身体做前后移动,身向后移动时动转角度不超过45度。
杨式太极拳内功如何练习
杨式太极拳内功如何练习杨式太极拳内功如何练习杨式太极拳的养生作用是非常明显的,那么大家知道杨式太极拳内功如何练习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杨式太极拳内功如何练习,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杨式太极拳内功的练习方法一、瑞狮揉球式太极由无极而生,而无极为先天一气。
杨式太极拳在练习揉球式行功之时,心阳之气降,肾之阴气升,恍惚之中无极而生太极之象。
二、霸王举鼎式霸王举鼎式为太极内功之练劲调气吐纳之功,势法开合阔展具龙虎之象。
行功之时外掤、上举、下按显而易见,呼吸吐纳之功隐于其中。
三、青象吸真式青象吸真式为太极内功打通任督气通大小周天之功法,其形似青象吸水,外借其形,内助真气,通达背部三关,行大周天之功。
四、神龙回首式神龙回首式为太极内功之练气通脉之功(主练带脉之气),其形似神龙游空,盘旋往复,足之外碾、身之盘转身势曲折如龙,形曲而力直,气劲如旋球,束展之劲尽在其中。
五、锦鲤戏水式青龙戏水为太极内功之培元固本之功,其势如锦鲤翻波,左右摇晃,实质内练命门之火、两肾之水,练真阴真阳,水火相济之功。
练杨氏太极拳如何做到全身放松1、思想人静心静才能体松,体松也才便于心静。
两者互为其根,互相作用,相辅相成,是辩证关系。
如果练拳时边练边说话,不仅会使动作紊乱,内气外散(“内练一口气”),而且身体也很难放松,既达不到养生目的,也不利于技击。
因此,练拳前一定要做好各项准备,从预备式开始,就要屏弃一切杂念,物我两忘,将思想全部集中到所练的套路上,镇定、沉着,专心致志,静心演练。
2、用意识引导行动,这是太极拳的运行法则拳论说:“意气君来骨肉臣”、“用意不用力”。
意是一身的统纲。
前辈讲:“没有意,只有形,就是体操。
”因此,行拳中一切动作都应由意念支配,以意领先,以意行气,以气运身,这样,全身的筋、骨、皮、肉和肌腱、韧带才可得到彻底放松和舒展。
3、顺应阴阳,顺应自然规律,阴阳相和一切动作都应是自身本能的“天然自动”,而非故意做作。
杨氏太极拳理要点
杨氏太极拳理要点我是1984年开始习练传统杨氏太极拳的,1985年有幸结识杨氏太极拳第四代嫡传人杨振铎老师。
20多年来,跟随杨振铎老师,耳濡目染,并在严格有序的训导和启迪下,逐渐体会到了杨氏太极拳的精义,领悟到了太极拳的个种旨趣,并坚持不懈,体用兼修,受益匪浅,永怀感激之情。
杨振铎老师授拳以家传为准,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如脚不合度,手不到位,立即纠正,一招一式反复示范,不厌其烦,直到教会为止。
他常说:“太极拳这门艺术,不仅需要自己有很好的悟性,还要得到明师的口授相传。
现在,社会上练拳的很多,可是由于许多人没有明师的指点,练拳不得法。
除了有明师指点以外,自己还要勤学苦练,既要做到心知,又要做到身知。
所以要身体力行的长时间的磨练,按照我父亲的“太极拳术十要”去练,才能出功夫。
”并在授拳时经常运用形象思维,精辟独到的比喻诠释拳架,形成他独特的授拳风格。
如做掤势,臂形要求呈“四分之一圆”,使拳势圆满浑厚;如太极剑燕子抄水式,模仿小燕子擦着水面向上而去的轻盈而优美的动作。
并结合剑法,先着意于剑的前里刃,后着意于剑尖,使动作既舒展又大气,形神并茂。
杨氏太极拳具有高度艺术性、哲理性和科学性,精奥细致,理论深切,如要练好,确实要下一番功夫不可。
现根据杨振铎老师平时授拳的一些拳理要点融合自己二十多年来学拳所悟,以期与广大太极拳爱好者共勉。
01二十字口诀,“抻空拽连带”“抻出肘尖、空出胳肢窝、肘尖拽膀尖、连手腕带手指”。
该口诀从字面上讲是对上肢而言,然杨振铎老师讲得清楚,由此活动达到了含胸拔背、松腰松胯,实现了由脚而腿而腰、形于手指,节节贯穿等要领的内在联系及相互配合。
由此而产生的动感达到的整体感及“抻,空,拽,连”引发的劲感,都是习练者认真领悟,修炼之要领。
抻出肘尖:是肘尖向自己腰胯的侧下方抻出。
即在做拳势之时,两臂的上下相合,左右运作之时,肘尖向前或左右拉开的张展运动。
而抻肘,才能有架势、有精神,才能腋下虚圆,意气才能开。
杨式太极基功法之八法劲功
杨式太极基功法之八法劲功杨式太极的八法行功,行功侧重于对意的练习,重点让人引导人改掉动不动就喜欢使劲用力的习惯。
但是,不管叫内劲,还是叫无意识力,实际上都离不开肌肉的支持。
所以,杨式太极有与八法行功相配的劲力练习方法,这就是八法劲功,注意肌肉层面的练习。
八法行功和八法劲功,其实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不可偏费。
下面,我将八法劲功整理一下,和大家一直交流。
【一】、棚劲功:离开气功层面不谈,在散打中,棚有“捧”的意思,对方力有多少,你的棚劲就需要同样大小。
这好比提东西,如果物体十千克,你提起它,你的力也正好是十千克,如果捧的力量过大,物力就会向上运行,那就不是棒,成举了。
如果捧的力量过小,则根不提不起物体,那就是扔劲了。
在散打中,棚劲是如何运用的呢,当对手攻来时,其力量大小和快慢,我们可以视作是一件物件的能量大小和方向,我们出手棚劲的大小和变化都是因对手的变化而变化。
不管对手来力大小,棚劲法则不变,这就是传说中的“不扔不顶”。
一个有散打经验的太极练家,打棚劲是不用太多力的,因为他可以准确找到对手发力的未端作为棚点,也就是棚在对手的强弩之未。
如果对手来力极强(双方力量相差很大时会出现这种情况),则是将对手力量棚偏或转化。
总之,你的棚劲来和对手的来力不即不离,这是使用棚劲的关健。
1)、关于单手棚劲:找个地方挂个一蓝球大小的物体,可以是铁球、也可以是石球,还可以是沙包,但表面要光滑,以防磨破皮肤。
球体挂着,高与胸平。
你可以用任何步法站立,作右手托住球体下面,然后由下向上棚住球体作顺时针方向运动36圈,然后棚住球体反时针方向运动36圈。
左右手互换练习,要做到手不离球、球不离手,手随球动,舍已随球,腰裆自然转换。
可将运动数次增加到72圈。
长此练习同,棚劲会大进,在交手时,对手很难攻进。
2)关于双手棚法在与自已胸部同高处挂两只铁球(也可以是石球和沙包),呈自然步法站立,双手棚住球,都按顺时针方向运动旋转36圈然。
杨式太极拳内劲八法
杨式太极拳内劲八法八法行功是练习棚、捋、挤、按、采、例、肘、靠八个劲别的功法,此路功法强调折叠在内劲中的作动,折叠的运用贯穿全部功法。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杨式太极拳内劲八法。
欢迎阅读!杨式太极拳内劲八法八法行功练习时可以发劲,也可以不发劲,初学者应当通过折叠找到内劲后再发劲。
预备式:两脚并立,全身放松、目平远视、心情安定杨式太极拳内劲【一】、棚法行功:右掌前棚1)、右手以食指尖为引导(这是梢节领劲,但绝不能理解为梢节用劲,绝对不能用一点力),向前上方抬至大指尖与右鼻孔成水平,意想右鼻孔外张,则右掌根微坐产生前棚劲。
2)、右手中指与无名指相贴使手心翻转向里,左手向前抬起,左手大指背与心口对正。
同时,右脚向前迈一步,左脚随即向右脚并齐。
意想心口向前找左手大指梢,则右掌产生前棚劲。
3)、右掌心翻转向前,随即以食指尖引导向前舒伸(梢节领劲),左手跟进,仍保持原来的姿势。
同时,右脚向前迈进一步,右腿屈膝,重心移至右腿,左腿在后伸直,呈右公步。
目视右食指尖,然后忘掉手、忘掉脚,只想命门找跳环,感觉右臂好像从右侧腰部长出来似的,手上的前棚劲油然而生。
4)、右手下前下降落,以手心抱住右膝下方之阳陵泉。
左手扶于右臂弯处,目视下方。
5)、意想右阳陵泉反贴右手心劳宫穴,左腿自然向右腿靠拢(这是步法中的无意识力),左脚与右脚并齐,两膝相贴,目俯视。
6)、左手回抱左膝下之阳陵泉,然后两手同时抱膝,欲有将自身抱起来的感觉。
7)、两手贴身向后移至两胯后侧之环跳穴,有欲将自身托起之意。
8)、两腿伸直膝直立。
同时,两手围绕环跳穴向后、向上、向前、向下绕侧立圆,两臂放松、目平视前方。
收功。
1-3 是练习的是发棚劲的三种折叠用意方法,意在通过三个方法,引导棚内劲产生(也有把内劲称为无意识力的,实际上一回事) 1-8 是右棚劲的练习,左棚劲的练习与此相同,只是方法相反。
杨式太极拳内劲【二】、挤法行功:右掌打挤1)、右手向前伸出,掌心向左,中指与无名指相贴。
杨氏太极拳85式口诀
杨氏太极拳85式口诀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
下面店铺收集了杨氏太极拳85式口诀,供大家参考。
1.预备势第一势来并步站,眼要平视松下肩,左胯右抽落右胯,左脚向左跨步来。
预备势来开步站,收心忘事归练拳,呼吸自然内畅长,眼要平视神内含。
2、起势两臂前搓松下肩,与肩同高变下按,右手抹眉两臂展,同时腰带右脚开。
屈膝下蹲两手起,头顶松肩手变按,右手抹眉右脚开,两手翻转抱球来。
3、揽雀尾左朋重心右移腰右转,两手抱球在胸前,提起左脚再左转,胯托左腿向前迈。
重心前移蹬后脚,上下分手左朋生,面向正前眼远视,呼吸自然顶头悬。
4、揽雀尾右朋重心后移左脚扣,重心左移两手随,腰向左转右手引,然后抱球到胸前。
腰向左转带右腿,复向右转迈右腿,重心前移弓步成,屈臂向上右朋生。
前拱后塌裆劲生,屈臂要圆易放松,意要放远内劲涌,身要平正不前倾。
捋:重心略后臂右转,随腰右转两手翻,复向左转坐后腿,手形不变随腰转。
挤:腰带右臂向右转,右臂外撑左手按,松圆远视要进身,外形不动内里转。
按:重心后移两手收,头顶肩松沉下肘,左脚蹬地两手推,上身不俯要收臀。
注意前弓和后坐,头顶收臀腰放松,后坐吸气上下随,前弓呼气上下合。
5、单鞭重心后移身法正,腰胯带动右脚扣,两手平抹向左行,与肩同高眼随行。
两手屈臂向右转,右手后伸要立掌,左手内翻到胸前,腰向左转合起手。
复向左转变勾手,右腿坐稳气下沉,后胯托起左腿迈,弓步按掌单鞭生。
6、提手上势重心后移扣左脚,重心左移松勾手,两臂平展松两肩,腰向左转提右脚。
复向右转送右腿,脚根着地合起手,右手在前与眼平,左手合到右肘下。
7、白鹤亮翅两手下履右靠生,双手翻转到胸前,右手收到小腹上,左手转圆到脸前。
腰向右转带左腿,复向左转向前点,左手下按右手托,上顶下松长身形。
8、左搂膝拗步重心不动腰右转,右手向下复后转,伸臂挑腕收耳旁,左手随腰来转动。
重心右移左脚起,复向左转送左腿,左手向前搂左膝,弓步右掌向前推。
杨式太极拳内功心法有哪些
杨式太极拳内功心法有哪些太极内功是太极拳和气功相结合,静动兼练,内外合一修练的一种怯病、保健、延年、增强技击能力的功法。
以意守命门为主,运用吐纳、导引的运气方法,以达到壮腰健肾,练气强身目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杨式太极内功心法。
欢迎阅读!太极内功操练方法姿势:太极内功的姿势很重要,与功法要求、意守部位、呼吸方法密切相关。
大致可分为三类,静练式、动练式、活练式。
按练功者的需要选择。
静练式:练功初级阶段时应用,适于治疗疾病。
可分为卧式、靠式、坐式、站式四种。
仰卧式:平身仰卧床上,头颈部端正,枕高 25厘米左右,肩下垫高 5厘米左右。
两臂自然舒伸,十指轻展,掌心向下,放于身侧,两腿自然伸直并拢,两足相靠,足尖向上。
靠式:分为靠卧式和靠坐式两种。
靠卧式:即采取平时休息的半卧姿势,半卧床上,枕头要高,背上垫起35~45厘米,上身成坡形,余同仰卧式。
另一种靠卧姿势为左脚置于右脚上,压住解溪穴、或右脚在上,以舒适为宜。
靠卧式:即平时在躺椅上的姿势,要求与靠卧式相同。
本式坡度适宜,运用方便,感觉舒适,临床上多采用。
本式也分压解溪与不压解溪两种。
坐式:身体端正稳坐凳上,头微前俯,躯体端正,含胸拔背,松肩垂肘,十指舒展,掌心向下,轻放于大腿膝部,两腿自然分开,与肩等宽,两膝关节弯曲成90度,两小腿平行而垂直于地面,两脚底踏实地面(如凳的高低不合适,可在凳上垫毛毯或脚下放踏板。
如凳腿有调节装备,则可调节之)。
两肘关节自然弯曲、放松。
站式:是太极内功的基础功。
姿势与太极拳预备式相似,立正,左脚横开,脚尖向正前方,宽与肩等。
头正直,下领收敛(头顶悬之意),含胸拔背,松肩沉肘。
两手贴于身体两侧,全身关节、肌肉放松,两眼向前凝视。
动练式:动练式又分单练式和带动式,是太极内功的中级锻炼阶段。
站式:与静练站式相同,凝视后两眼征合或微露一线之光看会阴,头缓慢下垂,随呼气身体慢慢弯腰下蹲,蹲到两膝发酸为度,姿势到此定形,开始吐纳练式。
杨式太极拳的发劲练习方法
杨式太极拳的发劲练习方法太极拳的学习中,是非常重视劲法的练习的,对于杨式太极拳也是一样,杨式太极拳作为传统的太极拳流派之一,对于劲法的练习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杨式太极拳的发劲练习方法。
欢迎阅读!简述杨式太极拳的发劲练习方法学习杨式太极拳的劲法,我们需要了解杨式太极拳的基本风格特点。
杨式太极拳乃柔中寓刚棉里藏针之内家拳术。
功夫讲究内外兼修,用劲讲求刚柔相济、内外相合,做到以心行气,以气催形。
劲分为明劲与暗劲,明劲形与外,暗劲形与内。
太极拳的劲指的是暗劲(亦称内劲)。
发劲时要内外合一,周身一气,将全身的力量发到出击点上,从而达到后发制人、克敌制胜的目的。
杨式太极拳不仅拳、肘、肩、脚、膝、梢节和主要关节能发劲,而且周身各个部位都能发劲。
由此可见,杨式太极拳的发劲练习,需要靠周身各部位的配合实现的,贯穿了周身的整体性。
古拳谱中说:“全身无处不弹簧。
”如太极拳中的、捋、挤、按、采、列、肘、靠等八门劲中的劲,在发劲时肘、肩、膝、胯等主要关节都处于适度的放松、弯曲状态之中,因而全身上下蕴藏着弹性。
这种弹性在与对方相粘着点上就好比安上一只适度的弹簧,当对方向我进劲时,该弹簧便会被压而缩短并由此而产生外弹力;当对方来劲变小或后撤时,该弹簧又会随着压力的减退而项弹出去,并因此而减弱了外弹力。
同理胸部、胯部均可产生反弹力。
这就是太极拳的弹簧劲,也是周身各个部位都能发劲的道理。
弹簧劲,顾名思义,是一种反弹的劲法,在太极拳中运用也颇为广泛。
从外形上看发劲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实质上只有尺劲与寸劲两种。
尺劲与寸劲是指力量在对方身上起作用的时间而言。
初学发劲或没有得到沉劲的只会发尺劲,习练久了懂得沉劲的才会发寸劲。
尺劲以后脚向前蹬为主要动力,节节贯串,由下而上,顺势涌出。
如与人交手发劲时,劲即起于脚主宰于腰形手达于梢,做到跟节起,中节随,梢节追,重心先偏后腿。
发劲时右腿弓,左肢蹬,重心快速前移产生惯性,催动右手向前发劲。
杨氏太极拳入门指引
杨氏太极拳入门指引杨氏太极拳入门指引一、松:练拳须从无极始,就先要练松,返归无极。
具体功法就是本门入门功「三线放松功」,南怀瑾先生在「太极拳与道功」一文中所说「风摆梅花」就是说的这功法。
二、无极生太极:一路的松下去,是练不出太极拳的,松了之后要练「站桩」,本门的站桩功称为「立禅」。
慢慢就会练出丹田之气,而太极拳讲究「动静相间」,要同时练「坐功」与配套的「道功」,要练气长,要练「吐纳」。
三、无意识力:魏前辈书中称为「无意念力」,书中"九曲珠解"提到:老拳谱讲"有气则滞,无气纯刚",这里的无气,是指无意念所支配的行气方式,而无意参杂其中,自然产生的内气运行能使全身透空,并延身外形成意想之无边无沿的浑圆气球。
这「无意识力」主要是与我们平常用力的「非自主神经系统」做区分,这「无意识力」用的是「自主神经系统」,练到双手能「浮」至约与肩同高,就初步功成,这恰是「起式」,就可开始练拳架了。
魏前辈书中"内功理法释要"提到: "起式"尚未抬手之际,而意念早已开始在周身酝酿,使各部位的内功理法依序到位。
四、丹气脉动:这是入门初级班的验收功法。
太极拳有所谓「九曲球」之说,这「丹气脉动」就在引动体内之气球,使其跳动,动到能带动全身上下震动,就初步功成,第一阶段验收。
杨氏太极内功入门功法:三线放松功三线放松功,练太极内功首重,松、静、自然,故以三线放松功为入门功法(1)双手结太极印:双脚并拢,膝盖放松,左手拇指尖置于无名指根,右手拇指穿入此洞,其余四指置于外,双手置于小腹,女生相反。
(2)第一线:运用心念想象天降甘霖,由头顶经身体前方流下至脚底,把身体洗得干干净净。
(3)第二线:由头顶经身体后方洗向脚底,把身体洗得干干净净。
(4)第三线:由头顶经身体两侧洗向脚底,把身体洗得干干净净。
(5)然后想象全身由脚底向上逐渐变透明,脚部变透明、膝盖变透明、大腿变透明、腹部变透明、胸部变透明、头部变透明,全身像玻璃一般透明。
传统杨氏太极拳85式内功心法
传统杨氏太极拳85式内功心法传统杨氏太极拳85式内功心法2012-08-15 07:46匿名|分类:武术搏击|浏览7751次分享到:太极拳的内功心法 : 太极拳在初练时,是感觉不出什么味道来的。
但是只要有耐心,有恒心,细细地体会,时间久了,便会感觉趣味浓厚,使人百练不厌,愈研究愈有味道,愈体会愈有兴趣甚至形成一种癖好,一辈子离不开它,其终身健康也就在不知不觉之中得到了。
为了功夫的增进,要经常不断的思悟其中的道理。
每练功进,如何虚无的气势,如何才有松软沉稳的情形,如何才有丹田之沉劲,如何才能有绵绵不断的味道,如何用意不用力,如何身势经常保持中正,如何有满身轻利顶头悬的意思,如何才有入里透内之劲道,如何打松净之劲,如何以心意之去,如何以神经之动,如何能来之不知,去之不觉,打人于不知不觉之中,如这样练下去,以后就有好的进步了。
平时要在出动时,心里应如何作想,如何形态,如何神气,如何出手若无所为而又有包罗万象无所不为之气势,这也是很要紧的。
假若是出手有所为,心里先有一个主观的定见,那就恐顾此失彼,挂一漏万,流于外功之明劲,成了多着多法之硬功拳的情形了,此理不可不知。
在练时,稳静安舒,心神泰然,反听观内以审身心之合,这才是练太极拳功夫的态度,否则虽表面似太极拳,实则非太极拳功夫也。
太极拳功夫,不外乎是动静开合而已,但一切要在稳静的基础上作,不可有慌张冒失的现象。
它虽是静,但静中藏动机。
虽是动,但动中存静意,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此太极拳之道理也。
其健身方面,全凭呼吸深长,气血畅通,头脑安闲,心神稳静。
其应用方面,全凭虚无的气势,沾粘跟随,在几跟几随之中,我之身势早已吃进彼身,一切的机会自送上手来,在这个时候,我的神气一动,早已如触电样将其打出矣。
在练功时,要以神走,以气化,以腰领,以意去,内外一体,心神合一,神气贯串,上下一致,久而久之,便会养出非常的灵觉来,以这种灵觉用之于推手,体会对方之来劲,是百无一疾的,既已知道对方之来劲,便可顺其来势,随其方向,而作跟随沾粘之动作,他身上之缺点,便会自然的发现出来,我趁势击之,则自无不中之理也。
学习杨氏太极拳的基本要领
学习杨氏太极拳的根本要领导语: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其孙杨少侯、杨澄甫等人开展创编的。
下面是学习杨氏太极拳的根本要领,一起来学习下吧:先师常以拳祖张三丰“学太极拳以养心定性,聚气敛神为主”,以喻练太极拳之真谛。
静,就是调心调息调身。
习拳一定要静下心来,专心致一,“致虚极,守静笃”,不得心浮气躁。
预备式(无极式)要做到虚灵顶劲,气沉丹田,摒除杂念,呼吸自然,努力进入物我皆忘的空灵精神境界。
在整个练拳过程中,要做到稳静安舒,心神泰然,集中心志,意识领先。
在意念上,当有人假设无人,当无人假设有人。
内敛精神,外示安逸。
先师曾诙谐地说,万籁俱静可以修养脑力,悄无声息可以修身养性。
杨式太极拳是一种动静开合,以静御动的运动。
静中藏动机,动中存静意,一静俱静,一动俱动,无静无以制动,无动无以见静。
其“松”,其“正”,其“慢”,其“匀”,其“稳”,都是在澄静的状态下成就的。
保持平静、恒定和平常心,靠平静的过程使污浊沉淀,万物清明。
因此,杨式太极拳被后人称赞为活的雕塑,动的静功。
先师经常告诉我们,杨式太极拳是内家拳,跟其它拳打人不一样。
一般拳打人是皮肉伤,一看就知道伤轻重在何处。
而杨式拳外假设柔绵,内坚如钢,其功夫是松沉纯洁的内功,用的是整体劲,瞬间产生弹抖力。
打人疾弹冷脆,入里透内,伤其内脏,皮肉却没有任何异象。
所以,杨式拳也叫“松拳”、“绵拳”。
关于松,先师还给我们讲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传说神拳“杨无敌”(杨露禅)曾在永年家乡一条河边钓鱼,忽有一人从背后猛扑过去偷袭。
说时迟,那时陕,“杨无敌”利用微妙的感应,顺其扑力,突然低头松腰,含胸拔背,将其顺着后背抖人河中。
先师说,这样的上乘功夫,关键在于“抟气致柔”,就是一个“松”字。
打人不入内,感应不灵敏,是松的功夫不够。
“松”是杨式太极拳的生命线。
松,包括内松和外松。
内松,即意松,指的是精神内敛;外松,即身松,指的是周身松开。
杨氏太极拳的练习要领
杨氏太极拳的练习要领杨式太极拳作为武术拳种的一个流派,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和影响力非常广泛,可以说是武术拳种或者太极拳对外交流传播的成功典型.杨式太极拳的练习要领你了解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杨氏太极拳的练习要领。
欢迎阅读!杨氏太极拳的练习要领杨氏太极拳对手眼身法步有严格的要求,练拳和推手,手眼身法步按要求做到正确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手、眼、身、法、步,高度概括了练拳和推手必须注意的五个方面,下面我先简要说一下手法的练习。
手眼身法步,把手摆在第一位,充分显示了它的重要性。
在拳式所有的动作中,手的动作是最多的。
而在技击中,手是击人最主要的部分。
手的形状、手的动作、手的位置等合理、准确,即会起到相应的作用,反之,会影响练习和使用的效果。
杨氏太极拳的手分掌、拳、勾。
掌杨氏太极拳的掌要求五指自然伸直,指间稍离,掌心稍窝,五个手指基本在一个平面上。
掌型有如下八种1.坐腕立掌:坐腕,手心向前。
这种掌法运用较多,一般前推均用此掌,如按式的双掌;搂膝的推掌等。
2.不坐腕的立掌:不坐腕,有前立掌,手掌向前微俯。
如倒撵猴式的前掌;有手心向左右的立掌;如肘麻捶式的上掌等。
3.坡掌:手背成坡形,手心斜向前下。
如抱虎归山式左推掌。
坡掌在拳式中运用是很多的。
4.仰掌:手心向上的掌,如高探马式的后拉掌。
5.俯掌:手心向下的掌,如白鹤亮翅式的左掌,搂膝掌等。
6.横掌:手心向前,横向摆掌,如白鹤亮翅的上掌。
7.扣掌:掌根向里微扣,如转身摆莲式开始的双掌。
8.垂掌:指尖向下,如海底针式的插掌。
拳杨氏太极拳,拳的握法是四指并拢,向手心卷屈,大指压住二指第二节,松松握住。
杨氏太极拳用拳的动作也很多,除太极五捶外,还有打虎式、双风贯耳、上步七星、弯弓射虎等式。
杨氏太极拳用拳的类型有1.立拳:拳眼向上或向下为立拳,如进步搬拦捶式有拳二弯弓射虎式左右拳等。
2.扣拳:拳腕稍向里扣,如双风贯耳式双拳。
3.仰拳:拳心向上,如撇身捶式有拳。
4. 杨氏太极拳的出拳均含意念和劲点。
杨氏太极拳
杨氏太极拳杨氏太极拳,太极拳的一个流派,是由河北邯郸永年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其孙杨少侯、杨澄甫等人在陈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编的。
杨氏太极拳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上由松入柔,刚柔相济,形成独特的风格。
由于杨氏太极拳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因此他深受广大群众热爱,开展得最为广泛。
杨式太极拳对手眼身法步有严格的要求,练拳和推手,手眼身法步按要求做到正确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杨式太极拳已经有170多年的历史。
第一代的祖师是杨露禅(1799——1872),他是从陈家沟学习了太极拳的真功夫后应亲戚武汝清(1804—1887、时任清刑部奉天司主事、四川司员外郎、花翎二品衔)的邀请,率次子杨班侯(1837—1892)、季子杨健侯(1839—1917)到北京教拳。
杨班侯(时任清军旗营武德骑尉衔、戴蓝翎)因在北京打了洋人,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不敢再留用。
杨露禅艺成时,已是四十岁左右的人了。
为了生活,他先在家乡永年教授太极拳,后被人推荐去北京授徒。
因武艺高强,号称“杨无敌”。
他在北京授拳时,因弟子多为王公大臣,贝勒贵族,生活奢侈而体弱多病,又不耐艰苦。
杨露禅考虑到这些人的身体素质和保健需要,将自己所学太极拳中的一些高难度功架简化,使姿势较为简单,动作柔和易练,既适合穿长衫、留辫子的人练习,又有益于健身。
后经其子、孙修改,定型而成杨式太极拳,并发展成大小两种套路。
其特点是:柔和缓慢、舒展大方,速度缓匀,刚柔内含、深藏不露、轻沉兼有。
此拳一出,在京、津一带影响很大,学者日众。
杨露禅传子杨班侯,杨健侯(1839年-1917年),后其技由其孙杨少侯、杨澄甫(1883年-1936年)传承。
杨澄甫以大架为本,最后定型为当今流行的“杨家太极大架”。
杨家内部仍然有大、中、小和长拳的传授,但是拳架招式是以杨澄甫定型的大架为主。
而且这四个架势并不是四套拳,只是一套拳的四种打法。
杨式太极拳拳谱全体大用诀
杨式太极拳拳谱全体大用诀•太极拳法妙无穷,掤捋挤按雀尾生。
斜走单鞭胸膛占,回身提手把着封。
海底捞月亮翅变,挑打软肋不容情。
搂膝拗步斜中找,手挥琵琶穿化精。
贴身靠近横肘上,护中反打又称雄。
进步搬拦肋下使,如封似闭护正中。
十字手法不变尽,抱虎归山采挒成。
肘底看捶护中手,退行三把倒转肱。
坠身退走扳挽劲,斜飞着法用不空。
海底针要躬身就,扇通臂上托架功。
撇身捶打闪化势,横身前进着法成。
腕中反有闭拿法,云手三进臂上攻。
高探马上拦手刺,左右分脚手要封。
转身蹬脚腹上占,进步栽捶迎面冲。
反身白蛇吐信变,采住敌手取双瞳。
右蹬脚上软肋踹,左右披身伏虎精。
上打正胸肋下用,双风贯耳着法灵。
左蹬脚踢右蹬势,回身蹬脚膝骨迎。
野马分鬃攻腋下,玉女穿梭四角封。
摇化单臂托手上,左右用法一般同。
单鞭下势顺锋人,金鸡独立占上风。
提膝上打致命处,下伤二足难留情。
十字腿法软骨断,指裆捶下靠为锋。
上步七星架手势,退步跨虎闪正中。
转身摆莲护腿进,弯弓射虎挑打胸。
如封似闭顾盼定,太极合手势完成。
全体大用意为主,体松气固神要凝。
混圆势纳新吐故气须圆,摄得真精鼎内煎。
提神顶劲精神注,坐腕沉肘势自然。
纳气两手托上行,提自丹田升在胸。
腹收精气全提住,势若腾空上苍穹。
待得吸尽变成吐,清气沉来浊气除。
腹松手按归元候,浑然一息还太虚。
揽雀尾势出手含掤似围墙,虽逢强敌莫慌张。
变个圈儿左右化,后步挺劲作中梁。
若逢刚劲倚逞强,顺劲下捋敌难防。
左搬右拦伤人面,或按或捋自思量。
卦象乾健首万物,禁忌上手太刚强。
向下常将按劲先,敌虽刚强莫相干。
变挤变捋从君意,拔背含胸最忌偏。
掤按双推须熟练,全凭腰腿作机关。
捋来挤去象离坎,刚柔相济势不偏。
上掤下按随时变,水火既济妙难言。
阴阳配备最称神,揽雀尾势推四正。
世人练得圈中妙,真能四两拨千斤。
提手上势(下势在内)单鞭一势最称雄,左象箭来右似弓。
松肩沉肘挡四面,钢鞭一击追人魂。
近得身来劲变挒,或推或按任君使。
左顾右盼迎头打,先击敌人两枝花。
太极拳术十要
《太极拳术十要》体悟之得朱廉方杨澄甫宗师所著的《太极拳术十要》,以精辟的语言和通俗的拳理,高度概括了杨式太极拳的精髓,被誉为是杨式太极拳的经典、初学者的指南、深造者的方向。
本人在40多年的实践中,悉心体会,受益匪浅。
现谈谈自己所积累的一点粗浅认识,诚请前辈和道友们指正。
一要:虚灵顶劲——刚柔相济立天地虚灵顶劲也称虚领顶劲或顶头悬。
要求舌轻抵上颚,精神提起,第三、四节颈椎骨略向后退,使头颈向后贴到衬衣后领上去,使百会穴轻向上领。
这样做自然带动下颏微收(如果颈椎不动单做下颏微收,会使颈椎向前倾斜,不符合中正的要求,练太极拳要求处处中正安舒,主要指的是脊椎要中正),目视前方,微微向下,耳听后方,微微向上。
这样能使精神提起的前提下,大脑迅速安静下来(如果只知道目视前方不知道耳听后方的话,就不符合太极拳有前必有后的拳理要求)。
古人有诗云:一片灵机写太和(虚实),全凭方寸(心意)变来多,有心运到无心处,秋水澄清出太阿(宝剑名)。
也就是说:通过虚实的交替,凭意识引导肢体,有意无意的动作,变来了刚柔相济。
十三势行功心解说:“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
”要使周身轻松利落,精神不垮,头角不低,有堂堂正正的气概;顶头悬要从悬字着眼,从顶字着手,悬的意思是虚领,属于柔,顶是使颈直肌轻度收缩,属于刚,要处处有刚柔相济之意。
二要:含胸拔背——周身灵敏转腰胯含胸拔背和其它运动项目的挺胸相反。
胸宜放松、浅含,如同人们深思入静的状态,不可做成驼背的样子,更不要损坏动作中正的姿势和形象。
含胸的深浅度要按动作的需要而有所不同,盘架子和推手不同,发劲与不发劲不同。
杨式大架套路不发劲,只要把胸部放松就可以了,能配合扩大腰胯部转折的范围即可。
在化劲和发劲时须加深含胸。
这也是在刹那之间,随即又归于自然浅含。
拔背仅限于个别动作,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动作应是扩背。
扩背是在两肩松沉的条件下,背肌群向左右两侧延伸舒张。
如:起势,两手徐徐向前向上平举时背部皮肤稍有一点绷紧的感觉。
杨式太极拳劲法解说汪永泉
杨式太极拳劲法解说/汪永泉收藏人:okok12345672014-06-10 | 阅:1 转:2 | 来源 | 分享汪永泉(1904—1987年),12岁拜在杨澄甫门下为徒,先生一生爱拳如命,为继承、发展杨式太极拳的技艺精华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尤其是他晚年编写的《杨氏太极拳述真》一书,为后人沿着正确的方向习练、研究太极拳铺设了一条坦直的小径。
现选择其关于劲的论述内容,介绍如下。
老拳谱中讲的劲法很多,比较繁琐,这里着重对滚、错、折、磨、弹、冷、正、侧、定、断、刀、锯、拍、掸、拽、擎、踏、重、离,这19种比较重要的劲法,进行一些解说。
1.滚劲:“滚”是以立圈旋转的意思。
与对方一接触,就在接触点上根据接触方式向上下或左右滚动。
滚动时要内外相合,使对方劲头落空,并将己之内劲渗入对方体内。
2.错劲:“错”是前后移动的意思。
在与对手接手时,在接触点根据接手方式向前后错动,避开对方顶力,将内劲渗入对方体中。
3.折劲:“折”如翻板或折板,起着杠杆作用,上下翻滚向内外折动。
与对方一接手,就在接触点使用折劲,对方来的劲头即陷入翻板而落空。
“折板”上翻,内劲由下方渗入对方体内;“折板”下压,内劲由上方渗入对方体内。
4.磨劲:“磨”是研磨的意思。
即接手时,在接触点以平圈转动,圈的大小根据来力情况而定,使来力陷入圆圈之内而落空。
在练时,主要是手与肘的相互配合,好像研墨的动作一样。
手与肘转动的圆圈大小不同,内外旋转也不同。
向外转时,要有抛出之意,来力必被甩出;向内转时,要如旋涡向里旋入,来力必坠入旋涡之中。
5.弹劲:即是弹簧力,在用时要先有蓄力而后弹出。
弹劲借对方之力蓄好弹簧,然后将其弹出。
弹簧力取决于内气的鼓荡、体内“钟锤”的前后摆动。
6.冷劲:发冷劲要突然,在对方身体重要的部位突然以短暂、刚坚的内劲击之。
冷劲被形象地比喻为柔中刚、软中硬,击到对方躯体上要不伤表皮而使其内脏不适。
冷劲易造成内伤,不可轻易使用。
7.正劲:即正直之劲。
杨氏太极拳汪永泉先生体系动作讲解图例演示
杨氏太极拳汪永泉先生体系动作讲解图例演示朱怀远先生传系弟子宋培阁老师老六路风格杨氏89式太极拳(注明下划线红线部分为意念要点)内容来自于以往追随师父学拳期间耳濡目染的内容,也不乏有一点自己一己之见,难免不周。
望同门海涵给予不足的补正。
整理:侯献君(心路太极)第一式太极起式1234宋培阁老师体系拳架意念分解剖析,第一式,太极起势的意念要点。
随着对招式的熟练程度的增强,身体外部渐渐得到了筋骨的松展,体感趋于松静,在这个状态下,我们开始,进行内部精细的体感的建构。
在起势中,感觉自己如同站在了船上一般,脚下,始终有虚实的蠕动感。
身体每一节相连的节点,不能产生松懈下堆之感。
在保持松静自重不格外产生下压的基础上,意念想着,是大地承载着脚底板把我们从脚底板往上托起,脚底板托着脚踝骨,脚踝骨托着小腿,膝盖,一直往上延伸,直到躯干椎体每一节延伸到头顶百会,到了百会,还要有百会贴天之意,记住,千万不要用多余的一丝一毫的力,完全用意,灌注即可。
每次打拳,都要,意念百会贴着天,脚掌贴着地,在行进,转动。
每一个式子,在下一个式子开始之前先做一下意念上的,左顾,右盼的意念观想,也就是,对身体左右空间有照应之感,如果是在手臂上,意念想一下左胳膊肘贴地,这是左顾,想右胳膊肘贴地,这是右盼,这些都是用意,不要用力,都要意念上,保持。
然后进入中定。
既是无极态。
周身上下和念头没有发动之意,形体,保持瞬间短暂的安静,不左不右,不前不后,不上不下的,静态。
然后再进入下一个动作的意念形体的同步发动进入太极态。
在这个太极态中,不光有阴阳虚实,还要有至少十个方向的,横向,纵向,斜向的,对称的浑圆体感,如同在水中一样,身体周身每一处都有神经细微的觉知感。
这么循环往来直到结束1,双脚自然站立,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垂于两跨旁,重心在两脚之间,意念感觉到自己如同站在船上一样,两个脚掌在暗暗地有左右微微倒换轻重的起伏感,这个是意念不用一点外形跟力。
太极拳劲意引导心法
太极拳劲意引导心法太极拳劲意引导心法一、预备势此势动作我就不再多说了,大家都会,主要就是全身按“十要”要求站立,双手上抬后又按下,一起一落而已。
其劲意心法如下:⒈两腕上棚:两手食指往地下一指,然后意想十指尖往回找手心(想象十指尖回够手心),同时意想脚趾往回找脚心,则两腕自然领两臂上棚,自然产生上棚劲,当两臂棚与肩高,则把意念放到劳营穴,两手自然不再抬高,也不下落,自然而然。
⒉两掌下采:意念由两手心转两手背,两臂自然舒展下落,当落至45度时,意念转到肘尖,两肘自然向后平拉。
然后意念转到肩头,则身体如坐电梯垂直下降,两脚趾舒展,脚心贴地,则自然产生沉采劲。
二、揽雀尾⒈左棚式⑴左抱七星:抱七星就是棚式未形成之前那个似抱球、非抱球的动作,杨式太极七星是指头、肩、肘、跨、膝、足七个部位,左抱七星的意思就是以右脚为实脚,左肩与右跨相合、左肘与右膝相合、左手心与右脚心相合。
总之,就是虚脚一侧全往实脚一侧合。
此势意想后手找前脚,则前手自然产生棚劲。
⑵左手前棚:作动就不作我多说了,劲意就是眼神先走,鼻尖找前脚大趾,前手追眼神,后手追前手,而棚劲自然发出。
⒉右棚式意劲与左棚式相同,就是左右相反,你们自已试验吧,我就不多说了。
呵呵。
⑶捋式动作非常简单,我就不多说了,意在尾闾找后脚跟,意想右脚趾向前延长,自然就产生了捋劲。
⑷挤式动作不说了,意想前脚底之涌泉往回找你背部的正中心(从身从找,用意念找),两处信息一通,则挤劲自然生产。
⑸按式后坐时,意想两脚外踝处放松膨大,则自然产生分捋劲。
前按时,两手背中心正对两肩部中心,意注肩部中心点,意想肩部中心放松膨大,直落手背之上,自然产生前按劲。
三、单鞭⒈双掌平捋:捋劲食指划眉梢,意想左后食指从右眉梢划到左眉梢,右手追左后,平捋之劲自然产生,反之也就这样。
⒉右掌前按:动作不多说,右掌背中心与右肩中心成水平,意想右肩中心放松前膨,则右掌自然产生按劲。
⒊右掌变勾:动作不多说,左脚松透,意想右腰右移,则右臂自然产生棚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氏太极拳劲意引导心法杨家太极不传外传的东西,非正式入门的弟子不授一、预备势此势动作我就不再多说了,大家都会,主要就是全身按“十要”要求站立,双手上抬后又按下,一起一落而已。
其劲意心法如下:⒈两腕上棚:两手食指往地下一指,然后意想十指尖往回找手心(想象十指尖回够手心),同时意想脚趾往回找脚心,则两腕自然领两臂上棚,自然产生上棚劲,当两臂棚与肩高,则把意念放到劳营穴,两手自然不再抬高,也不下落,自然而然。
⒉两掌下采:意念由两手心转两手背,两臂自然舒展下落,当落至45度时,意念转到肘尖,两肘自然向后平拉。
然后意念转到肩头,则身体如坐电梯垂直下降,两脚趾舒展,脚心贴地,则自然产生沉采劲。
二、揽雀尾⒈左棚式⑴左抱七星:抱七星就是棚式未形成之前那个似抱球、非抱球的动作,杨式太极七星是指头、肩、肘、跨、膝、足七个部位,左抱七星的意思就是以右脚为实脚,左肩与右跨相合、左肘与右膝相合、左手心与右脚心相合。
总之,就是虚脚一侧全往实脚一侧合。
此势意想后手找前脚,则前手自然产生棚劲。
⑵左手前棚:作动就不作我多说了,劲意就是眼神先走,鼻尖找前脚大趾,前手追眼神,后手追前手,而棚劲自然发出。
⒉右棚式意劲与左棚式相同,就是左右相反,你们自已试验吧,我就不多说了。
呵呵。
⑶捋式动作非常简单,我就不多说了,意在尾闾找后脚跟,意想右脚趾向前延长,自然就产生了捋劲。
⑷挤式动作不说了,意想前脚底之涌泉往回找你背部的正中心(从身从找,用意念找),两处信息一通,则挤劲自然生产。
⑸按式后坐时,意想两脚外踝处放松膨大,则自然产生分捋劲。
前按时,两手背中心正对两肩部中心,意注肩部中心点,意想肩部中心放松膨大,直落手背之上,自然产生前按劲。
三、单鞭⒈双掌平捋:捋劲食指划眉梢,意想左后食指从右眉梢划到左眉梢,右手追左后,平捋之劲自然产生,反之也就这样。
⒉右掌前按:动作不多说,右掌背中心与右肩中心成水平,意想右肩中心放松前膨,则右掌自然产生按劲。
⒊右掌变勾:动作不多说,左脚松透,意想右腰右移,则右臂自然产生棚劲。
⒋左掌平按:动作不多说,意想左手从右脚跟起,经右脚外侧、大趾、到左脚大趾、小趾,每经一个时空点都有发劲,共可先后发出棚、捋、挤、按四正劲,最终将对方发放出去。
四、提手上势⒈合手转身:动作不说,意识中右肩中部从背后去找左侧跨根,身体自然从左向右转。
⒉右臂前挤:意想右脚慢慢平落,则产生挤劲。
⒊右掌上棚:想象左掌下按,则右掌自然提起,右掌似握一小气球,侧右腕部自然产生棚劲。
五、白鹤亮翅⒈右臂打挤:意想前腿膝关节找两手交叉点则产生挤劲。
⒉虚步亮掌:右手中指指天,左手中指指地,意念中鼻尖找肚脐,则两手背均产生棚劲。
六、搂膝坳步⒈转身右棚:身体右转,左脚松净,右手自然产生后棚劲。
⒉右掌前按:意想左手心摸右脚跟,则右掌自然产生前按劲。
七、手挥琶琶:⒈右掌回采:意想尾闾往后脚跟上座实,左脚大趾趴地,右手大指尖找心窝,眼神往远处看,则右手自然回采。
⒉左掌前棚:意想后手找前腿,则左掌自然产生棚劲。
⒊左掌上棚:意想右脚中指抠地(不是真抠,有意无形),则左手中指尖产生点棚劲。
鼻尖与左脚大趾对正,意想左脚大趾则右手产生拿劲。
八、进步搬拦锤⒈进步右搬:走内外三合,即肘找膝、肩找跨、手找脚,来回互找,则右搬拦劲自然产生。
⒉进步左拦:意想右拳往左外踝骨后搬,则左掌自然产生拦劲。
⒊右拳前击:鼻尖找前脚大趾尖,右拳打前脚上方,尾闾骨对正后脚跟,如此劲势不可挡。
九、如封似闭:⒈两掌分开:意想两脚外踝骨,则两掌产生分捋劲.⒉两掌前按:两掌背中心正对两肩中心,意注两肩中心,两掌前按劲产生。
十、十字手:⒈身体右转:意想右肩中部从背后找左脚根,则身体自然右转。
⒉两掌横分:意想两腿外侧,则右肘产生沉劲。
⒊两掌上棚:意想右手找左脚、左手找右脚,则上棚劲自然产生。
十一、抱虎归山:⒈转身按掌:身体右转,右脚迈出后,意想鼻尖对正右脚大趾,意想右脚大趾,则左掌前按劲产生。
⒉其余动作和揽雀尾一样,请参考请二势揽雀尾。
十二、肘底锤:⒈双掌平捋:捋劲食指划眉梢,意想左后食指从右眉梢划到左眉梢,右手追左后,平捋之劲自然产生,反之也就这样。
⒉右掌前按:右掌背中心与右肩中心成水平,意想右肩中心放松前膨,则右掌自然产生按劲⒊双掌左棚:眼神先走,意想鼻尖找左脚尖,左手追眼神,右手追左手,则双手棚劲产生。
⒋左掌下捋:意想鼻尖找左膝,眼往远处,则左掌产生下捋按压劲。
⒌跟步提拳:右腿跟步,意右脚找左手,则左掌上棚。
意想左脚大趾则右拳上提,从左肘侧下冲出。
十三、倒卷肱⒈右掌反挤:意想右肩中部从背后找左脚跟,侧自体自然右转。
意念注于背后命门(肚脐在在背后的穿透对应点),侧右掌自然产生反挤劲。
⒉右掌前按:意想左肩中部从身后去找右腿跨根,则气贯右手指梢。
十四、斜飞式⒈双手抱球:想在左手向右后划弧,则右掌产生下捋劲。
⒉右脚前伸:右手指尖往左后下方舒伸,则右脚自动伸出。
⒊右肩右靠:意在手臂外侧相分,且意想两臂无限延伸,则产生靠劲。
十五、海底针⒈右掌上棚:跟步,左脚松净,则右掌回抽产生棚劲。
⒉右掌下指:意想从右手小指外则开始,沿手臂外侧放松到肘尖,经肘尖放松到腋下,而右掌自然产生沉采劲。
十六、扇通背⒈双臂上棚:从肩部中间开始放松,意想沿肩中部到肘弯外侧,直到食指尖,边放松边产生上挑的劲力。
从后往前想,根节、中节、梢节,节节贯穿,就要以把人给挑起来。
⒉左掌前按:意想腰部命门穴,则两手产生上架劲。
十七、撇身锤⒈左手上棚:意想尾闾对准左脚跟跟,眼神往右上看,则身体旋转自如,发劲得心应手。
⒉右拳下采:意想尾闾对准后脚跟,则右肘自采产生下采沉劲。
⒊进步右搬:走内外三合,即肘找膝、肩找跨、手找脚,来回互找,则往右搬劲自然产生。
⒋左掌前伸:意想右拳从身后向左脚跟搬,鼻尖找前脚大趾尖,则左掌前按劲自然产生。
⒌后坐出拳:身体后座,意想尾闾对正后脚跟,左肩中心从背后找右跨根,右脚向前无限延长,右肘追赶虚拟中无限伸长的前脚,则右拳可发出强烈劲力。
十八、云手⒈左掌下捋:意想右脚板内侧大鱼际处,则左掌产生下捋劲。
⒉左掌平按:意想左肩中部从背后找右外侧大腿根(跳环),由左掌产生由右往上往左的平按劲。
⒊右掌平按:意想右肩中部从背后找左外侧大腿根(跳环),由右掌产生由左往上往右的平按劲。
十九、高探马⒈两掌虚合:意想左臂旋转曲肘收回化粘连引带捋劲,与右掌舒伸转功为守成为相反相成之劲。
⒉右掌前伸:意想左大腿外侧根部(跳环)向左脚外踝骨松落,则右手自然产生挤、按、肘合劲。
二十、分脚(以右分脚为例、左分脚与其方向相反)⒈右掌回捋:意想尾闾找右脚跟,则右掌产生回捋劲。
⒉双掌左棚:意想右外侧大腿根(跳环)往右脚外踝上方松落,则两掌产生外棚劲。
⒊两掌虚合:右手五个指手对准左脚五个脚趾,意想左脚趾回找右手指,则右手指产生棚劲。
⒋两掌平分:意想左手中指无限延长,则劲贯右脚尖,可踢可点。
右脚提起时,意想左侧实脚睾丸上提,可使右脚轻松提起而重心不乱。
右脚分出时,意想右侧睾丸飞扬,则可轻松踢脚而重心不乱。
二十一、蹬脚(以转身左蹬脚为例)⑴两掌相交:两腕交会于胸前,意想两脚内侧放松,让产生内合劲。
⑵提膝转身:意想左膝关节找右耳,则身体自然左转。
⑶两掌上举:意想两手高攀在一支横伸的树枝上,则左脚自然蓄劲。
⑸两臂平分:意想右手中指无限延伸,同时左睾丸飞扬,则左脚自然产生蹬力。
二十二、进步栽锤:⑴右掌反挤:向右转身,左脚松净,意想背后命门放松则右手自然产生反挤劲。
⑵右拳下栽:意想左脚外踝骨反找右拳,则右拳产生强烈的栽击劲。
二十三、伏虎势:⑴两掌回捋:意想左脚大趾根放松,则回捋劲产生。
⑵两拳并出:意想左拳小指侧放松膨大,则劲贯拳头。
二十四、双峰贯耳:⑴两拳下采:意想肚脐收回,则两掌产生下采劲。
⑵两拳相对:鼻尖对正前脚大趾,意想前脚大趾,则两拳自然产生对击劲。
二十五:野马分鬃(以右野马分鬃为例)⑴两手抱球:意想两手、肘、肩依次与两脚、膝、跨相合(注意,是左两手、肘、肩合右脚、膝、跨,而右手、肘、肩,合左脚、膝、跨,左右相合),则产生下采上托之劲。
⑵右手例靠:当右手背与左脚背上下相对时,意想左脚面(或感觉左脚蹬地,却蹬不着东西),则产生例劲。
意想两手指梢无限延长则产生靠劲。
二十六:玉女穿梭(以单鞭结束后第一个玉女穿梭为例)⑴两掌虚合:眼看右手指,右手指躲眼神则产生反拿劲⑵左掌斜棚:意想右手背沿着左脚外侧至左脚面上方运行,则产生斜棚劲。
⑶右掌前按:意想左手心托顶,食指指尖稍回眉梢,则右掌产生前按劲。
二十七:下势⑴左掌回捋:意想右脚内侧大趾根,则捋劲产生。
⑵左掌下行:意想左掌摸右膝,右膝躲左掌而生产排斥之感,则劲掼左手。
⑶棚臂起身:起身,意想右膝找左掌,则左掌产生斜棚劲。
二十八、金鸡独立⑴左掌扣压:意注左脚内侧,则右手臂产生扣压劲。
⑵右掌上挑:意想左手根往下松落到地面(实际不可能,有意即可),则右手产生上挑劲。
二十九、转身白蛇吐信⒈左手上棚:意想尾闾对准左脚跟跟,眼神往右上看,则身体旋转自如,发劲得心应手。
⒉右拳下采:意想尾闾对准后脚跟,则右肘自采产生下采沉劲。
⒊进步翻掌:走内外三合,即肘找膝、肩找跨、手找脚,意想后脚掌松贴地面,则往右掌自着劲翻出(整个白蛇吐信一式,仅此动与撇身锤不同)。
⒋左掌前伸:意想右拳从身后向左脚跟搬,鼻尖找前脚大趾尖,则左掌前按劲自然产生。
⒌后坐出拳:身体后座,意想尾闾对正后脚跟,左肩中心从背后找右跨根,右脚向前无限延长,右肘追赶虚拟中无限伸长的前脚,则右拳可发出强烈劲力。
三十、高探马带穿掌⑴高探马式:此势前面几个动作与高探马完全一样,在这里就不重复了。
⑵左掌上例:意想右脚蹬地,感觉蹬不着东西了,则左掌例劲出现。
上例劲是前手与后脚相分产生,以脚为主。
三十一、十字脚(单摆莲)⒈左掌右捋:眼神先走,向右后方看。
“身为主、眼为先,眼神一走周身转”,意想左手食指右耳垂,如此身体转动非常灵活。
⒉右脚右摆:空胸拨背、收腹松腰、尾闾松垂、松胯坐实,则摆击得劲。
三十二、进步指档锤⒈右掌反挤:左脚松透,意想背后命门微外凸,则右掌自然产生反挤劲。
⒉左掌搂膝:意想右指尖无限延长,则左手搂膝产生搬拦之劲。
⒊右拳指裆:意想鼻尖找前脚大脚趾,则右拳产生打击劲。
三十三、上步七星(张老先生因为方言发音,常常把上步七星说成上步骑鲸,想想鲸是什么巨大的东东,那玩艺能骑嘛?吓我一身汗。
呵呵)⒈右掌前棚:右勾手变掌前拓,意想全身放松,右掌心外凸(有意即可,别使劲凸),右掌前拓棚劲自然产生。
⒉两掌上棚:意想前脚尖向手腕交会点回勾,则两掌产生架撑劲。
三十四、退步跨虎⒈撤步右挤:尾闾对正右脚脚后跟,侧两手自然产生向右的挤劲。
⒉左掌回采:意想右掌手与右脚心相合(实际不可能,有意即可),则左掌回勾产生采劲。
三十五、转身摆莲⒈双掌右捋:眼神先走,手追眼神、身随肘转,神走意追则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