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分析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补充说明
6.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6.1 知道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及其限度;能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认识化学平衡移动规律。
可利用图像、数据等描述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
6.2 知道化学平衡常数和转化率的涵义。
6.3 能进行有关化学平衡常数和转化率的简单计算
7.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相关理论加以解释。
7.1 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7.2 理解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能运用该原理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情况进行分析。
(二)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过程,认识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并能初步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2) 认识化学平衡移动的规律,知道化学平衡常数和转化率的涵义。
(3) 了解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利用图像、数据等描述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
(2) 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培养学生利用实验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运用勒夏特列原理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情况的分析和判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素养。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应用化学理论解决一些相应的化工问题的同时,体会化学理论学习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本节内容在教材编写上,力图体现从定量角度更为深刻地认识化学反应,因此与有关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限度两方
面相关的概念和理论,就构成了本节的教学重点。
从学生学的角度考虑,本节内容既抽象又具体。抽象在它的理论解释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有些反应的深层本质学生是接触不到的,只能凭思考,想象,增大了学习的难度;说它具体,是在生活中有大量鲜活的事实,因此为学生掌握本节内容造成相当难度。
从教师教的角度考虑,化学平衡及影响因素等教学内容,教师在大纲教学时相对熟悉,而化学平衡常数是本节的新增内容,教师接触较少,无形中给教师的教造成一定难度。通过以上分析。确定本节的重、难点如下:
本章教学重点:
1. 化学平衡的概念的建立。
2.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
3. 勒沙特列原理的归纳总结。
本章教学难点:
1. 建立化学平衡的概念。
2.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
3. 勒沙特列原理的归纳总结。
4. 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计算.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化学平衡属于化学热力学的范畴。当化学反应的正反应速
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就达到在该条件下的最大限度,即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它只与起始状态和终了状态有关,与变化途径无关。这就为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提供了灵活利用所学知识的可能,在始态和终态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可以设计不同的途径来达到同一个平衡,从而使问题简化。教科书通过实验,介绍浓度、压强(气体反应)、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由于有了化学反应速率的知识做基础,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及相应的【思考与交流】、【学与问】等栏目的引导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认识化学平衡移动,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发生变化的结果,化学平衡总是向着反应速率变化幅度最大的方向移动。
本章虽然没有具体的化工生产内容,但选择化工生产最适宜的条件必然涉及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等理论的应用。
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分析具体反应的特点,如反应物的聚集状态,气体体积的变化,能量变化等,进而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合理选择。同时要学习全面思考问题,兼顾各种条件的相互影响,如温度对平衡和速率的影响,高压对平衡的影响及对设备材料的要求,在比较中趋利避害,取得最优化的条件。使学生了解化学理论对生产实际的指导作用。
化学平衡常数有利于从定量角度加深对化学平衡的认识理解,教科书利用某一反应体
系的一组浓度数据,导出化学平衡常数以及化学平衡常数只随温度变化、不随浓度变化的结论。
(二)学时安排
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安排5学时,可分为4 个课堂教学单元进行:概念建立教学,实验探究教学,理论思考教学,化学计算教学。这 4 个教学单元相互
联系,同时又各自平行独立,其中任何一个单元都可以作为教学切入点进行课堂整体教学。
四、教学资源建议
1. 在建立平衡概念的环节,建议补充硫酸铜的溶解结晶平衡的实验录像和多媒体动画模型演示,目的是让学生建立动态平衡的概念。
2. 为了让学生认识化学平衡状态和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教材中设计了三个实验,为了更好地体现实验的研究功能和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建议全部采用边讲边实验的形式,可以通过填写实验报告、交流、反思等方式呈现,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归纳提炼的能力。
3. 在理论分析过程中,可以利用简单的已学反应为实例,以降低分析的难度,同时在分析之后应再给出一例,让学生再次分析,以巩固理解。
4. 在实际应用层面,可以登陆查询资料的网站有: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
化学资源网、K12等。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本节教学可设计分为概念建立教学,实验探究教学,理论思考教学,化学计算教学四个教学单元。建议采用如下模式进行教学:
1. 教学中可本着温故知新的原则,从学生已有关于溶解的知识,从溶解平衡导入化学平衡。从一个熟悉的内容出发引领学生进行思考,充分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人的思维是有弹性、有潜力的,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具有伸缩性。这样,对同一内容的学习,在不同时间多次进行,而且每次都是经过改组的,目的不同的,分别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就会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入)。通过对溶解平衡的理解和迁移,让学生建立起化学平衡是个动态平衡的概念。
2. 对化学平衡的教学应重视实验,建议设计成实验探究的形式进行。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启发学生充分讨论,一方面要提供建构理解所需的基础,同时又要留给学生广阔的建构的空间,让他们针对具体情境采用适当的策略,师生共同归纳出平衡移动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