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2013年高考历史 真题汇编 专题一 汉代儒学 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必修三高考真题选择题(汉代儒学)
• (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 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 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 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 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 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 的先河。
• 1.(2014·上海高考·5)儒学成为官学是由哪位思想家的主张直接促成的 ()
•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 【考点】汉武帝时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解析】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生前并没有使儒学成为官学,故A 项错误;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儒家学说,他生前也没有使儒学成为官学,故B 项错误;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促成了儒 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故C项正确;朱熹是生活于宋朝,儒学成为官学在西 汉时期确立的,故D项错误。
• 【答案】(1)不同:孔孟思想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三纲五常。(5分)
• 发展:更加分)
• (2012·天津高考·12)(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 材料三 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 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 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 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
全国各地2013年高考历史 真题汇编 专题三 顺乎世界之潮流 人民版必修3
专题三1顺乎世界之潮流1.(2013·安徽文综·13)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
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
”这说明( )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考点】维新思想【答案】A2.(2013·北京文综·15)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
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 )①《春秋繁露》②《四书章句集注》③《儒林外史》④《孔子改制考》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答案】B3.(2013·福建文综·18)1900年张之洞《劝学篇》出版英译本。
英国媒体称,这标志着“长期以来习惯于孔夫子的陈词滥调下变得死气沉沉的中国人,终于在时代的现实面前苏醒过来”。
评论认为《劝学篇》( )A.顺应时代潮流B.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C.指出中国未来之路D.主张抛弃孔夫子中国才能觉醒【考点】“中体西用”思想【答案】A4.(2013·四川文综·4)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
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答案】D5.(2013·天津文综·5)“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
”上述言论应当是( )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考点】西学东渐思潮【答案】D6.(2013·重庆文综·7)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一书:“其书版在京,如蒙皇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
2013届高三一轮复习资料(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三1——2 汉代儒学
2.“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 3.发挥儒家仁政 思想 4.“三纲五常” 忠君
君权
天 = 君
加强君权,服从统
治;爱护百姓
减轻负担,缓和矛 盾,改善生活 为人处事标准
中央 集权
统一
二、罢黜百家
1.背景: 大一统得到巩固;专制主义政体定型;文化共同 体基本形成;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
2.表现:(1)尊儒: 肯定董仲舒的儒学思想;起用文学儒者 参与国家大政。 ①兴办太学——儒学官方化和制度化 (2)倡儒: ②命各郡县设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 统——使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 3.影响: (1)消极:扼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2)积极:①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大一统 ②促进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学的政策有何不同?导致不同的原
因分别是什么?对儒学的发展各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两 种政策又有何相同之处?
秦“焚书坑儒” 原因 秦刚统一;统治 受儒士攻击
汉“罢黜百家” 汉国力强盛;董仲舒发展儒 学,适应统治者需要
不 对儒学 同 排斥、打击 尊崇 态度 点 儒学发展进入低 作用 确立儒学正统地位 潮 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思想统一巩固 目的 政治统一 相
请思考:汉武帝 为何采纳董仲舒 的主张?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材料三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
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君权神授
材料四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
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
请思考:汉武 帝为何采纳董 仲舒的主张?
天同者而用之。
——董仲舒《春秋繁露》 天人感应
知识点拨
思想主张
1.“儒学独尊” 作用 思想统一、国家安 宁,中央集权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练习作业汉代儒学
课时练习作业(二)(建议用时:35分钟)[基础达标练]1.秦朝“焚书坑儒”与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C.完善法律机制D.区别对待古代文化B [无论是秦朝“焚书坑儒”还是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希望通过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以实现政治上的统一,都是为了维护君主专制。
故选B项。
]2.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
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荀子、董仲舒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D.韩非、董仲舒D [先秦时期法家的代表是韩非,汉朝时期儒家的代表是董仲舒。
故选D项。
]3.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根本原因在于()A.其宣扬的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B.它适应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需要C.它吸收了各派学说,适应了不同阶层的要求D.汉武帝对原先的儒家思想不满B [汉武帝时期,需要以文化的“大一统”来巩固政治的“大一统”。
]4.孟子说:“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两者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A.主张民贵君轻B.维护统治秩序C.强调层层分封D.体现以德治民B [“君权神授”认为皇帝的权力是上天授予的,具有天然的合理性,皇帝代表上天在人间行使权力,管理人民。
这实际上是一种愚民,维护统治秩序的政策。
“大一统”指的是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统一,也是一种维护统治秩序的政策。
故选B项。
]5.董仲舒认为:“仁之美者在于天。
天,仁也”“察于天之意,无穷极之仁也”。
这说明董仲舒()A.宣扬君权神授B.将儒学神学化C.倡导儒学,推行教化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材料主要说明董仲舒力图将“仁”与“天”联系起来,用“天人感应”思想解释“仁”,反映了汉代儒学神学化的特点,故B项正确。
]6.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为儒学的正统地位奠基,汉代董仲舒完成了儒学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课汉代儒学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第2课汉代儒学课程标准: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一、“焚书坑儒”批判1.背景秦朝建立后,一些儒生借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攻击郡县制度。
2.概况秦始皇将秦以外的各国史书、医药、卜筮、种树等有实用价值以外的私人收藏的书籍统统焚烧,后又将违犯禁令的四百六十余儒生坑杀于咸阳。
3.影响“焚书坑儒”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儒学的发展也因此进入低潮。
二、“罢黜百家”1.背景(1)汉武帝时代,中国的“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需要用思想的统一来维护政治上的统一。
(2)董仲舒改造儒学,并向汉武帝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2.儒学正统地位确立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完成了罢黜百家、提升儒学地位的文化体制和文化政策的转变。
3.影响(1)积极:汉王朝加强了对文化和教育的重视,有利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2)消极: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三、太学的出现1.概况(1)汉武帝创建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太学,并将儒家经典列为官方教材。
(2)汉武帝还令各郡国建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2.作用(1)太学的出现,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2)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推动了文化的传播。
(3)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官僚富豪子弟垄断官位的情形,少数出身于社会中下层的人也得到入仕的机会。
(4)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
3.太学清议东汉太学生参与议政,迫使黑暗的政治势力有所收敛。
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1.科举制的创立(1)实行时间:隋唐时代确立,一直沿用到清末。
(2)主要内容: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的主要标准,考试内容以儒学经典为主,明代以后发展为八股取士。
2.影响(1)积极:①有益于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巩固。
②提高了儒学的地位,使其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
③使得知识分子阶层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提高了官僚队伍的整体素质。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三册 专题一 第2课 汉代儒学测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三册专题一第2课汉代儒学一、单选题1.西汉初年,奉行“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实行与民休息的宽松政策。
到汉武帝时期实行“独尊儒术”。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经济不断发展B.统治者对儒家思想的敬仰C.黄老之学已经过时D.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2.董仲舒认为“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
这反映出董仲舒思想的特点是( )A.德主刑辅B.独尊儒术C.“天人感应”D.重视伦理3.“黄老”之称,始见于汉代史籍,但按照《史记》记载,“黄老之学”在战国时期的存在应该是确定无疑的,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相关学者都对“黄老之学”在先秦的存在给予了肯定。
由此可见,汉初奉行“黄老之学”()A.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取决于先秦政治思想的流传C.受司马迁的影响比较大D.根植于先秦的历史文化传统4.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 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事,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这说明董仲舒( )A.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B.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C.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D.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5.董仲舒哲学之“天”的属性是由道德之天、自然之天、神灵之天三者相结合的混合体,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道德之天是核心,“仁”是“天”的精神,“天”是“仁”之表象。
董仲舒这样构建的“天”的哲学的目的是( )A.神化儒家学术强调“独尊儒术”的必要B.吸收道家、阴阳家学说改造儒学C.利用儒家的仁德之政解决现实需要D.利用“天人合一”观念论证儒家学说6.汉初极力削弱秦代遗留下来的酷吏传统,其推崇的理想治国者既不同于“法治”之能吏,也不同于“礼治”之君子,而是推崇“清净慈祥”的“长者”。
这说明当时理想的治国理念是( ) A.外儒内法,大一统 B.无为而无不为C.仁为本,为政以德D.礼法并施7.西汉儒家董仲舒借自然现象来解释社会政治衰败的结症,如,人君为政不宜于民,“天”就会降下“灾异”以“谴告”人君。
2013高考各省历史真题整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26.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
这一现象是雅典A.政治体制的产物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C.频繁改革的结果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27.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28.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B.伽利略创立的实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30.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31.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高考真题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高考真题第一篇: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高考真题园地原创严禁转载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选择题:2011年题组(无)2010年题组1.(2010〃北京文综13)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
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荀子、董仲舒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D.韩非子、董仲舒1.D 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主流思想的理解。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先秦法家理论家是韩非子,而汉朝时使儒家成为统治思想的新儒学代表是董仲舒,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2.(2010〃天津文综2)《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
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该材料主要表明()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2.D 此题可将问题表征为“‘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的原因是()”。
“天下学士”跟的是什么“风”?对于没有文言文障/ 3 碍的同园地原创严禁转载学而言,答案不难从材料的前后文得出:效仿公孙弘研习儒学经典。
为什么效仿?公孙弘的成功,对于具有政治敏感“天下学士”而言,不难把握“儒学地位正在提高”这一新的政治动向。
2009年题组1.(2009〃海南历史3)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A.《春秋》 B.《论语》 C.《孟子》 D.《易经》1.A 董仲舒的主要主张是“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要著作是《春秋繁露》等,可见他的思想基础是源自《春秋》。
2.(2009〃安徽文综13)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2汉代儒学(共40张PPT)
D
B.融合法家、阴阳五行家等学派的思想丰富儒学
C.强化君主集权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主权力膨胀
D.新儒学从根本上唾弃“为政以德”的仁政思想
7.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图片中的三人分别对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作出了怎 样的贡献? (2)司马迁认为孟子的思想是“迂远而阔于事情”,你怎 样理解这句话? (3)儒家思想为什么在汉武帝时期成为中国的主流思想?
孔子 创始人
孟子 发展 荀子 改造
孔子
孟子
荀子 董董仲仲舒舒 完善和充实
1.2汉代儒学
秦始皇像
课堂探究⒈
和战国时期相比,秦的文化氛围发生了怎样 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1)变化: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解 放;秦朝时期死气沉沉。
(2)原因
战国时期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 各国纷争的局面造成了宽松的学术氛围。
3)儒学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4)加强了对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 推动了民 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1.秦朝实行“焚书坑 儒”,西汉实行“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二者的 根本着眼点是?
2、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
转变体现了什么?怎么来①评中价央它集/权的强化 ②
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 一统局面的形成
余年间封建统治者所沿袭。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 无为到有为
①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②黄老之学已不能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③新儒学适应统治阶级需要;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受 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 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 材料三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 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 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 绝其道,勿使并进。”
2013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复习:必修三
2013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人教版):必修三附表:《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专题分布表——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单项选择题1.(2013年福建高考14题)《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
”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答案】A【考查点】董仲舒的儒学思想2.(2013年重庆高考1题)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
该学者应该是A.韩非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答案】C【考查点】董仲舒的儒学思想3.(2013年福建高考16题)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
在此,朱熹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答案】D【考查点】程朱理学4.(2013年广东高考14题)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
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陆九渊【答案】D【考查点】陆王心学5.(2013年高考全国Ⅰ卷25题)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答案】C【考查点】程朱理学6.(2013年浙江高考12题)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
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①孔子②韩非③朱熹④亚里士多德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考查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7.(2013年山东高考16题)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答案】C【考查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8.(2013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54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课 汉代儒学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人民版
第2课汉代儒学一、选择题(1~10题为基础达标题,11~15题为能力提升题)1.“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这反映了董仲舒的( )A.大一统思想B.天人感应思想C.君权神授思想D.无为而治思想答案 B解析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宣扬君权神授的思想,此外为了限制君主暴政,提出天人感应,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
本题题干材料强调上天通过自然现象警告君主要实行仁政,故选B。
2.董仲舒提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该观点( ) A.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B.主要体现“天人感应”的理念C.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了理论保障D.直接结束了各派思想平等的局面答案 C解析材料的大意是“上天赋予人以本性,具有善良的本质而不能成为善良的人,于是上天为他们创造了一个王,来教化人为善,这就是上天的本意”,董仲舒是在借天意来构建君权理论,为君权寻找一个无上的、不可辩驳的理由,这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了理论保障,故C 与题意符合。
3.(2017·宿迁高二期末)“儒学神学化,儒家某某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
”这一历史现象开始于( )A.春秋战国B.西汉C.宋代D.明清答案 B解析儒家学派的创立者是春秋时期的孔子,孔子的思想在诸国争霸和社会变革的时代并未受到太多重视,故A项错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学确立了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故B项正确;宋代出现了理学,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对理学进行了反思、批判,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故D项错误。
4.(2018·启东高二检测)汉武帝推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根本目的是( )A.实现思想的大一统B.便于与民休息,社会稳定C.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D.尊重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答案 C解析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主X“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根本目的是用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故选C。
全国各地2013年高考历史 真题汇编 专题三 顺乎世界之潮流 人民版必修3
全国各地2013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专题三顺乎世界之潮流人民版必修3专题三1顺乎世界之潮流1.(2013·安徽文综·13)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
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
”这说明( )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考点】维新思想【答案】A2.(2013·北京文综·15)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
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 )①《春秋繁露》②《四书章句集注》③《儒林外史》④《孔子改制考》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答案】B3.(2013·福建文综·18)1900年张之洞《劝学篇》出版英译本。
英国媒体称,这标志着“长期以来习惯于孔夫子的陈词滥调下变得死气沉沉的中国人,终于在时代的现实面前苏醒过来”。
评论认为《劝学篇》( )A.顺应时代潮流B.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C.指出中国未来之路D.主张抛弃孔夫子中国才能觉醒【考点】“中体西用”思想【答案】A4.(2013·四川文综·4)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
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答案】D5.(2013·天津文综·5)“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
”上述言论应当是( )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考点】西学东渐思潮【答案】D6.(2013·重庆文综·7)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一书:“其书版在京,如蒙皇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
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编 与答案
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编与答案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一、单项选择题1.(2013年福建高考23题)贝多芬历经法国大革命前后欧洲社会剧变,给后人留下震撼人心的音乐史诗。
对其《第三(英雄)交响曲》解读有误的是A.作品充满时代气息B.作品有田园风光般的抒情C.作品含蓄地献给一位无名英雄D.作品具有英雄史诗般的雄伟气势【答案】B【考查点】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2.(2013年安徽高考22题)“反对用具体形象反映现实,而主张用抽象的语言——颜色和几何图形来表现艺术家主观心灵”,体现该主张的美术流派属于A.新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答案】D【考查点】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4.(2013年浙江高考23题)音乐电视起源于美国。
刚传入拉丁美洲时,当地的节目主持人把西班牙语和英语夹杂在一起说,引起了“外国文化入侵”之类的批评。
但是到20世纪90年代,人们注意到音乐电视使拉美国家之间彼此更加关注,文化共享的程度也增加了。
对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拉美和美国的现代化相互促进B.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文化交流C.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仍然存在D.电视是影响极大的传播工具【答案】A【考查点】影视艺术的产生及其发展历程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2013年安徽高考14题)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
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
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
”由此可见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答案】C【考查点】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2.(2013年广东高考15题)“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答案】B【考查点】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3.(2013年天津高考8题)毛泽东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 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
2007-2013年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新人教版必修3[0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选择题2013年题组1.(2013·某某文综·12)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
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 )①孔子②韩非③朱熹④亚里士多德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宋明理学,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解析】①孔子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③朱熹创办私学,书中虽未明确提及,但根人民版教材的“学习思考”得知,他的学说生前被官方诬为伪学,从而可知他不可能在“官学”培养人才。
朱熹曾在某某庐山白鹿洞书院等场所招徒讲学。
④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做过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私人教师,晚年回到雅典后兴建了自己的讲习所——“吕克昂”学园。
②韩非子是法家代表人物,主X实行法治、提倡耕战,因此他不推崇文化知识,对私学采取简单消灭的办法。
《韩非子》的主X,后来被秦王朝接受作为文教法令规定下来,导致焚书坑儒禁绝私学的一场浩劫。
由此排除②。
【答案】C2012年题组1.(2012·某某文综历史·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这一学派是(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理解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
材料“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说明此学派代表地主阶级,反对贵族特权、主X社会变革、倡导重农抑商。
结合所学可知是法家思想。
【答案】D2.(2012·某某卷历史·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这段话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解析】题干中反映的战国时期孟子的有关施政中君民关系的论述,其认为统治者能做到“礼、义、信”则民治,因此,B项正确;A项是儒学思想可以体现的,但与题意不符,如民贵君轻、君舟民水;C项是荀子观点,题干无从反映;D为孔子思想,题干也无从反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 2汉代儒学
1.(2013·北京文综·15)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
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 )
①《春秋繁露》②《四书章句集注》③《儒林外史》④《孔子改制考》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答案】B
2.(2013·福建文综·14)《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
”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答案】A
3.(2013·重庆文综·1)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
该学者应该是( )
A.韩非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