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菌种与生产知识
第七章 食用菌菌种生产

返回本节
返回本章
高压
手提式灭菌锅
卧 式 灭 菌 锅
(四)菌种保藏设备
保藏母种:冰箱(4℃)左右 保藏原种、栽培种: 远离污染源 贮 低温(4~8℃) 藏 干燥、通风、遮光 室 用前要严格消毒杀虫 地面常撒石灰粉
返回本节
(五)菌种厂的布局
根据菌种生产流程合理设置
仓库
配料室
灭菌室
接种室
门 口
晒料场 栽培棚 办公室
返回本节
思考、讨论题
1.栽培时为何不用母种作菌种? 2.母种扩成原种的目的是什么? 3.怎样使用接种箱? 4.菌种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课外学习资源
1.黄毅.食用菌栽培. 北京:高等教育出社,1998 2.中国食用菌菌种网
返回本节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用菌杂志. 云南:《中国食用菌》编辑部 2004.1~6, 2005.1~6 2.杨新美.食用菌栽培学.第6章.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3.张金霞.食用菌生产技术.第4~8章.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9 4.黄毅.食用菌栽培.第二版.上册.第4章.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5.张松.食用菌学.第6章.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6.中国食用菌菌种网 7.中国食用菌信息网 /
概念 用液体基质培养的菌种 2.液体 设备、工艺较复杂 菌种 菌龄短而一致 特点 发酵率高 易老化和自溶
返回本节
生 长 势 的 区 别
液体菌种
固体菌种
返回本节
返回本节
第二节 食用菌制种的条件
一、菌种生产程序
四大步骤
制培养基 灭菌 接种 培养
返回本节
二、制种设备
一、制培养基设备 二、灭菌设备 三、接种设备 四、培养设备 五、保藏设备 六、菌种厂布局
蘑菇的生长过程

蘑菇是一种常见的真菌,其生长过程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和土壤等。
蘑菇的生长过程大致可分为菌种培养、菌丝生长、菌盖生成和子实体成熟四个阶段。
首先,菌种培养是蘑菇的第一步。
菌种是种植蘑菇的种子,形状为细丝状。
种植者通常会将特定的菌种培养于富养分的培养基中,使其繁殖壮大。
接下来是菌丝生长阶段。
培养基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和空间,使得菌丝得以迅速生长。
菌丝长得越快,蘑菇的生长速度也就越快。
这个阶段通常需要一到两个星期时间,取决于菌丝的品种和环境条件。
随着菌丝的生长,菌盖开始生成。
这个阶段也被称为菌盖发育期。
菌盖是蘑菇顶部的圆形结构,内部包含成熟的孢子。
当菌丝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它会将营养输送到菌盖,促使其快速生长。
菌盖的形成需要正确的温度和湿度,通常是在温度较低、湿度较高的环境中培养。
最后一个阶段是子实体成熟阶段。
当菌盖完全展开,蘑菇就进入子实体成熟阶段。
这时,子实体会持续吸收养分,使其更加坚实,并且颜色变得更加鲜艳。
成熟的子实体可以通过触摸的方式来判断它们是否已经可以采摘。
新鲜的蘑菇会有弹性,而老化的蘑菇则会变得松软。
需要注意的是,蘑菇生长过程中所需的环境条件对于蘑菇的生长结果至关重要。
最适宜的温度通常在10摄氏度到20摄氏度之间,但不同品种的蘑菇可能有所不同。
湿度方面,相对湿度应维持在80%以上,有时需要人工增湿。
此外,光照也是影响蘑菇生长过程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蘑菇对光线不敏感,因此,大部分培养均在黑暗的环境下进行。
总结起来,蘑菇的生长过程可分为菌种培养、菌丝生长、菌盖生成和子实体成熟四个阶段。
通过合理调节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因素,可以促进蘑菇的生长速度和品质。
无论是专业种植者还是普通人,只要掌握了蘑菇生长的基本原理,就能够培育出丰硕的蘑菇,供人们食用和观赏。
蘑菇菌种的培育方法

蘑菇菌种的培育方法
1、建堆发酵
想要自己培养蘑菇菌种,就需要配制适宜的营养基质,可以把无霉变的碎玉米、干牛粪、尿素等混合均匀,并将其堆成一米高的发酵堆,然后上方覆盖一层稻草保温,等发酵堆自然发酵后,即可培养蘑菇菌种。
2、做床播种
当植料堆完全发酵后,且温度降至二十八度时,开始播种菌种,此时要先将培养基质抖松整平,注意中间要比边缘厚两到三厘米,然后将蘑菇菌种接种在基质上,并用塑料布包裹住培养基。
3、出菇管理
养护蘑菇菌种时,要保持一定的空气湿度,而且当菌丝长至距离表层一厘米时,需要及时喷水,使土壤的含水量为百分之十六到十八,并维持温度在十到二十度之间,同时保证两小时的通风时间。
种蘑菇的知识点总结

种蘑菇的知识点总结蘑菇是一种特殊的真菌,属于担子菌门。
它与植物和动物都有所不同,没有叶绿素和木质素,也没有根、茎和叶。
蘑菇的生长依靠在有机物上寄生或腐生,吸收养分生长,不需要光合作用。
它是一种异食菌,会在有利于生长的条件下,结出表面为白色菌伞和由气泡组成的菌柄的真菌果实体。
种植蘑菇的过程大致包括菌丝培养、菌种培育、制种、育种、接种等多个步骤。
在进行种植前,需要选好适宜的种植基质、灭菌、培养和适时的温湿度。
首先我们来说说蘑菇的种类。
蘑菇的分类非常繁多,珍贵的菌珍多种多样,简单的分法是有菌褶和无菌褶的、可食用和有毒的等。
在种植方法上,有罐栽、土栽和段木呈现等多种方式。
一般来讲有粪育和木质素(包括秸秆及豆壳质物)育两种方法。
我们通常在食堂内食用的蘑菇主要有蘑菇、香菇、金针菇、松茸、茶树菇等,而在野外拾拣的蘑菇种类则非常多样,有些食用价值极高;有些甚至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其次我们来说说蘑菇的生长环境。
在中国,蘑菇栽培传统悠久,本世纪某一时期,石家庄荣德非常发达,被誉为中国的“蘑菇之都”。
据观察,在中国南北方都有蘑菇栽培。
栽培秀和自然野生蘑菇的地理分布范围也很广泛,有些不少中小城市均应该开展蘑菇栽培。
非洲、美洲、大洋洲等也均有蘑菇栽培,遍及全世界的有菌类物质,蕴藏在森林、牧草地、草甸、果林、菜地,甚至马路边沟、水池边、囤库下堆等,有研究显示,最华北地区有适宜栽培蘑菇的土壤占全国的百分之十以上。
土壤千种有机成分里的糖,蛋白质,氨基酸,是菌丝体合成蛋白质和模拟器的重要物质,土壤中含有大量的腐植酸和淀粉质物质。
第三,我们来说说蘑菇的生长条件。
蘑菇的生长环境大约是温度在16-24度之间,避光、通风、湿度都尽量适中。
温度过高或过低,光线充足或不足,通风太强或太弱,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蘑菇的生长。
因此,在种植的过程中,需要对这些生长条件进行精细调控,从而保证蘑菇的生长质量。
最后,我们来说说种蘑菇的技术。
种蘑菇是一项复杂的工艺,需要有一定的技术和经验。
蘑菇种植方法技术

蘑菇种植方法技术一、引言蘑菇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等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
而蘑菇种植也是一项非常有利可图的产业,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详细介绍蘑菇种植的方法和技术。
二、选址1. 地理位置:选择地处平原或丘陵地带,气候温和、湿润、阳光充足的地方。
2. 土壤条件: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为宜。
3. 环境条件:选择远离工厂污染和交通干扰的环境,避免噪声和尘埃污染。
三、材料准备1. 菇棒:菇棒是培育蘑菇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
通常使用玉米秸秆或麦秸秆作为原料制作而成。
2. 菌种:菌种是培育出优质蘑菇必须要用到的东西。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有白色孢子菌种、棕色孢子菌种和黑色孢子菌种等。
3. 培养袋:培养袋是用来装菇棒的,通常使用聚乙烯材料制成。
4. 消毒液:消毒液是用来消毒工具和场地的,通常使用过氧化氢、双氧水等杀菌剂。
5. 工具:刀、剪刀、量杯、称等。
四、制备菇棒1. 制作原料:将玉米秸秆或麦秸秆浸泡在水中2-3天,然后晾干待用。
将麦麸或豆腐渣加入到秸秆中,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
2. 加水混合:将混合好的原料放入大桶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使其达到适宜的湿度。
3. 加草粉和石灰:在原料中加入草粉和石灰,以达到调节PH值和增强抗菌能力的目的。
同时还可以加入一些磷酸盐肥料和硫酸铵等营养物质。
4. 压缩成型:将混合好的原料放入压缩机中进行压缩成型,使其达到一定的密度和形状。
5. 烘干消毒:将制作好的菇棒放入烤箱中进行烘干,同时进行消毒处理,使其达到无菌状态。
五、菇种接种1. 菇种准备:将购买的蘑菇菌种放在温水中浸泡30分钟左右,使其充分吸水膨胀。
2. 菌种接种:将充分吸水膨胀的蘑菇菌种均匀撒在已经制作好的菇棒上,并用手轻轻按压,使其紧密贴合。
3. 封口保湿:将接种好的菇棒放入培养袋中,然后封口并保持适宜湿度和温度,使其能够快速生长发育。
六、管理技术1. 温度控制:在接种后24小时内,要控制室温在25℃左右,以促进孢子萌发和生长。
蘑菇的高产栽培技术

蘑菇的高产栽培技术蘑菇是一种美味可口的食材,备受人们喜爱。
在近年来,由于其高营养价值和市场需求的增加,蘑菇栽培也成为了一项热门的农业项目。
本文将介绍一些蘑菇的高产栽培技术,帮助您提高蘑菇的产量和品质。
1. 蘑菇的品种选择蘑菇有很多品种,常见的有白蘑菇、香菇、平菇等。
根据自身的市场需求和区域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品种非常重要。
例如,在温暖湿润的地区,适合种植平菇;而在温度较低的地区,白蘑菇可能更适合生长。
2. 培养基的准备蘑菇生长的培养基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一般情况下,蘑菇的培养基由有机物质构成,如麦秸、木屑、秸秆等。
首先要对培养基进行消毒,避免杂菌和寄生虫的污染影响蘑菇的生长。
接着将消毒后的培养基进行堆积堆放,使其充分发酵、腐熟。
3. 蘑菇菌种的选择和接种菌种的选择是确保蘑菇高产栽培成功的关键。
优质的菌种会直接影响到蘑菇菌丝体的生长和产量。
在市场上,有很多蘑菇菌种的品种,选择适合的品种并保证其新鲜度是非常重要的。
接种时要注意卫生,避免菌种受到污染。
一般情况下,将菌种与培养基混合均匀,然后覆盖上一层担子土。
4. 控制温度和湿度蘑菇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比较高。
在蘑菇的生长过程中,要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以促进菌丝长势和菌盖生长。
一般来说,蘑菇的适宜温度为15-25摄氏度,湿度保持在80%-90%左右。
通过合理的通风和喷雾来调节温湿度是非常重要的。
5. 病虫害防治蘑菇的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袭,如软腐病、霜霉病、蓟马等。
为了确保高产栽培的成功,要定期检查蘑菇的生长环境,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问题。
在防治上,可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合理使用农药,避免对环境和蘑菇品质产生不良影响。
6. 采收和灭菌蘑菇生长周期一般在20-30天左右,当菌盖开始展开时,说明已经成熟,可进行采收。
为了保证下一轮的高产栽培,要对种植区域进行灭菌处理,清除残留的杂菌和虫卵,以免影响菌床的质量。
总结起来,蘑菇的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培养基准备、菌种选择和接种、温湿度控制、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和灭菌等环节。
香菇及其菌种制作

香菇及其菌种制作香菇又名香蕈,其香味浓郁、味道鲜美,是菜肴之佳品。
菇农一直沿用传统的砍花、人工栽培技术,在有林地区采用段木栽培,在无林地区和少林地区,多用代材料栽培香菇。
在香菇整个生产过程中,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培养菌种,第二阶段是用培养好的菌种进行栽培。
菌种制作可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是培养母种(亦称一级种或试管种),用孢子分离、组织分离或基质内菌丝分离等方法都可获得母种。
第二是培养原种(亦称二级种),利用母种的菌丝体接入木屑或谷粒等培养基中,扩大繁殖培养成原种。
第三是培养栽培种(亦称三级种或生产种),利用原种的菌丝体,再扩大繁殖1次,即制成栽培种,它可直接投入生产。
这样经过母种—原种—栽培种的不断扩大繁殖后,食用菌菌丝体的数量得到大量的增加。
1.谷粒(麦粒、玉米粒)配方为谷粒50公斤。
先将谷粒用清水洗净,浸泡12小时左右,使其充分吸水。
谷粒泡好后放入锅内煮,以熟而不烂为度,捞出控水后,把石膏粉与谷粒拌匀。
这种培养基对原种和栽培种生产都是适宜的。
2.木屑培养基配方为阔叶树粗木屑78%、白糖1%。
制作方法是把选用的木屑筛去木块和树皮,先将木屑、麦麸、石膏搅拌均匀,再用溶化的糖水拌料。
配置好的培养基用手紧握时,手指间有水溢出而不下滴为宜(含水量为60%)。
上述培养基配好后,即可进行瓶装,装入量至瓶肩。
如果是木屑培养基需要培养料在瓶中达到上紧下松程度,瓶中间用锥形木棒扎一个直径约1.5用瓶子制种成品率高,但瓶易碎,成本也高,大规模生产和运输有一定的困难。
近年来,用塑料袋制作栽培种的菇农越来越多,具有轻便、价廉等优点。
塑料袋有聚乙烯和聚丙烯两种,聚乙烯袋只能用于常压灭菌,聚丙烯袋常压、高压灭菌均可。
塑料袋规格以17×30×0.005(塑料薄膜厚度)厘米较为合适。
蘑菇栽培技术

蘑菇栽培技术
蘑菇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食用菌,深受人们的喜爱。
蘑菇的栽培技术也越来越成熟,让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在家中或农田中种植蘑菇。
下面介绍一些蘑菇栽培技术。
1.选好蘑菇菌种
蘑菇的菌种是栽培成功的关键。
一般来说,菌种的选择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和水质等因素来确定。
同时,要选择优质的菌种,以保证蘑菇的产量和品质。
2.准备好培养基
蘑菇的培养基是指蘑菇生长所需的基础物质,一般包括麦秸、玉米秸、木屑、蘑菇渣等。
在准备培养基时,要注意控制水分和温度,以保证培养基的质量。
3.控制温度和湿度
蘑菇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一般来说,蘑菇的生长温度在15℃-25℃之间,湿度在70%-80%之间。
在栽培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调整温度和湿度,以促进蘑菇的生长和发育。
4.注意通风和光照
蘑菇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氧气和适量的光照。
在栽培过程中,要注意通风和光照,以保证蘑菇的生长和发育。
5.防治病虫害
蘑菇的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影响蘑菇的产量和品质。
因此,在栽培过程中要注意防治病虫害,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以保证蘑菇的健康生长。
蘑菇的栽培技术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菌种、培养基、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和病虫害等。
只有掌握了科学的栽培技术,才能够获得高产、高质的蘑菇。
食用菌菌种选择及菌种标准化生产技术

1. 菌种质量鉴定
• 菌种鉴定(6方面):纯度、长势、菌龄、
均匀度、出菇快慢。
• 出菇试验是最可靠、最实际的方法。
• 产量高、品质好→优良菌种。
1. 母种的引进
• 引种要从有实力,信誉度高的科研单位引种。
• 必须做到:
• 一看试管和瓶上是否贴有标签;
• 二看标签上的菌种名称、菌种代号、接种时间是否
关部门检验的安全合格产品。 • 基本设施:配料、分装、灭菌、冷却、接种、培养等各环节的设施规模
要配套。冷却室、按种室、培养室和贮存室都要有调温设施。
(二)母种评价筛选与复壮
• • 1.菌种复壮的方法 菌种来源:试管斜面种或采用组织分离的试管斜面种。
•
•
评价筛选与复壮操作:
(1)从斜面种中挑取远离接种点下面的菌丝少许,接种到与试管培养基成分不 同的平板培养基中,每一平板可接3-4块。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5天后,观察菌 落形态。
• (4)栽培种生产场地的环境卫生及其他条件符合农业部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要求。
3. 对食用菌菌种生产的规定
• 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 • 禁止无证或者未按许可证的规定生产经营菌种;禁止伪造、 涂改、买卖、租借《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 • 菌种生产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农业部《食用菌菌种生产技 术规程》生产,并建立菌种生产档案,载明生产地点、时
•
(2)从形态圆形、规整,生长旺盛的菌落周边,在显微镜下应用显微操作器把 菌丝尖端切下(可用无菌小刀切取菌落边缘的菌丝尖端进行分离移植,也可用无 菌毛细管截取菌丝尖端单细胞进行纯种分离),转接到与平板培养基成分不同的
平板上。25℃条件下继续培养,采用相同操作,对菌种进一步挑选、脱毒、复壮。
菌种生产把好三关

菌种生产把好三关
平菇、蘑菇、香菇、姬菇等低温型菇类的菌种,大多是在夏季生产和培养的。
在高温条件下制种,往往污染率较高,成品率低。
为了保证夏秋季菌种生产的质量,必须抓好灭菌、接种、培养这三个技术关。
灭菌关夏季温度高,配制的培养基原料要求新鲜、不霉变,使用前晒1~2天。
拌好的原料要及时装袋(瓶)灭菌。
制作袋装菌种时,每个生产环节都要轻装、轻放,对刺破、挤破的塑料袋,应用胶布粘好或用双层袋套好。
袋口可用橡皮圈或撕裂带封扎。
装袋后用常压灭菌法灭菌,视装料量的多少适当延长灭菌时间1~2小时,且排气要慢。
接种关接种要在接种箱内进行。
接种箱内采用酒精灯火焰接种,温度常达40~50℃,极易灼伤或烫死菌种,因此接种要安排在早晚或夜间气温较低的时段进行。
接种时每次转瓶量比常规生产适当减少,接种量要相对增大,瓶口上部的老化菌丝要挖除干净。
培养关菌种培养场地要求清洁、无毒、无虫、凉爽、无阳光直射,相对湿度在60%以下。
刚接好的菌种必须等袋(瓶)外部和封口物干燥后,再进行堆叠。
最好呈“井”字形堆叠,以利于通风,方便管理。
夏季制种发菌快,一般接种3天后应检查,发现污染菌种及时清除。
- 1 -。
食用菌菌种生产

食用菌菌种生产第一节食用菌菌种概述一、菌种的概念指人工培养进行扩大繁殖和用于生产的纯菌丝体。
二、菌种重要性菌种:食用菌生产中的“种子”,菌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栽培的成败和产量的高低,只有优良的菌种才能获得高产和优质的产品,因此生产优良的菌种是食用菌栽培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二、菌种的类型根据菌种的来源、繁殖代数及生产目的,把菌种分为母钟、原种和栽培种1、母种:从孢子分离培养或组织分离培养获得的纯菌丝体。
生产上用的母种实际上是再生母种,又称一级菌种。
母种既可繁殖原种,又适于菌种保藏。
2、原种:将线种在无菌的条件下移接到粪草、木屑、棉籽壳或谷粒等固体培养基一培养的菌种。
又称二级菌种或瓶装菌种。
原种主要用于菌种的扩大培养,有时也可以直接出菇3、栽培种:将二级种转接到相同或相似的培养基上进行扩大培育,用于生产上的菌种。
又称三级菌种或袋装菌种。
栽培种一般不用于再扩大繁殖菌种。
第二节食用菌制种的条件一、食用菌制种程序食用菌生产就是指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大量培养繁殖菌种的过程,一般食用菌制种都需要经过母种、原种和栽培种三个培养步骤。
菌种生产流程二、制种设备和条件(一)机械设备1、原料加工设备枝材切片机、木片粉碎机2、拌料分装设备搅拌机、装瓶机or装袋机(二)灭菌设备1、灭菌设备高压灭菌锅、常压灭菌灶2、消毒条件药剂、紫外灯、电子灭菌器等(三)接种设备1、接种条件接种室——无菌室,4-8m2,缓冲间,紫外灯2、接种设备超净工作台or接种箱、接种工具、酒精灯(四)培养设备1、培养条件菌种培养室2、培养设备恒温培养箱(五)保藏设备1、冰箱冷藏室2、冷藏恒温库第三节食用菌菌种培养基一、培养基就是采用人工的方法,按照一定比例配制各种营养物质以供给食用菌生长繁殖的基质。
培养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含有该菌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第二:具有一定的生长环境。
第三: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保持无菌状态。
(一)物理状态1、液体培养基:是指把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按一定比例加水配制而成的液体培养基。
蘑菇菌种和生产

蘑菇菌种与生产蘑菇生长繁殖离不开菌种。
在英语中,蘑菇菌种译为“Spawn”,此词来源于拉丁文,为扩大的意思,因此蘑菇接种的本意是“移植”。
第一节有关菌种的概念蘑菇的“种籽”是孢子,通常所用的菌种是菌丝体,相当于高等植物的秧苗。
种籽一般处于休眠状态,而秧苗常处于生长状态。
蘑菇栽培用的菌种是菌丝体,就如水稻不用种籽,而用秧苗一样。
蘑菇菌种由三部分组成,即蘑菇菌株的纯菌丝体、菌丝体着生的基质和包装容器。
蘑菇菌种因培养基质结构不同,有固体菌种与液体菌种之分。
在固体菌种中,按基质成分的不同,又分为粪草菌种、谷粒菌种等。
若按菌种生产繁殖过程的先后,又有母种、原种、栽培种之分,或称其为一级种;二级种、三级种。
蘑菇菌种的生产与作物种子的扩繁有本质的差别,其原因是菌种生产为无性繁殖过程,不发生遗传重组,母种、原种和栽培种之间的基因型是不变的,所以蘑菇菌种的分级尤其是原种与栽培种的划分是人为的。
在生产实践中,原种与栽培种可能有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别不是由于菌种本身种性的差别,而是在菌种生产过程中由于隐性污染,栽培种的纯度可能比原种低。
做为食用菌生产者,弄清有关蘑菇菌种的概念是很有益的,本节介绍有关知识。
一、种、品种、菌株及菌号的区别(一)种“种”(species)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在“属”(Genus)之下,特指具有一定形态特性和生理特性以及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
同一种的个体之间遗传特性相似,彼此间交配可育。
不同种间的个体则不能相互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
生物的每个种都有学名,学名按双名法,用两个拉丁词组成。
前一个为属名,用拉丁文名词表示,如Agaricus 意为“蘑菇属”;后一个为种名,常用拉丁文形容词表示,以描述该种的主要特征,如bisporus意为“双孢的” 。
(二)品种每一个品种均有共同祖先,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是遗传性状比较一致的人工栽培的食用菌群体,蘑菇品种参照农作物对品种的定义(variety指植物;breed指动物)。
食 用 菌 生 产 技 术 流 程

食用菌生产技术流程
一、菌种生产
1.食用菌菌种的概念
食用菌的菌种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种子,它是营养体,相当于农作物的“苗”。
作为微生物,它相当于我们蒸馒头用的“酵子”,制菌种实际上就是不断扩大“酵子”的过程。
2.菌种分级、培养时间及数量
母种—(7-10天)—→原种—(30天左右)—→栽培种—(30左右)—→生产;香菇栽培种需50—60天
母种—(20-30支)—→母种—(4-5瓶)—→原种—(40-50袋)—→栽培种,香菇栽培种一袋接15袋左右
3.生产工艺流程
培养基配制—→分装—→灭菌—→冷却—→接种—→培养(检查)—→成品。
二、几种主要食用菌的生产流程
1、香菇、木耳、金针菇等所有熟料栽培技术流程:
备料→配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菌丝培养→开口催蕾→出菇管理→采收。
2、平菇等所有生料栽培技术流程:
备料→配料→发酵→接种→菌丝培养→开口催蕾→出菇管理→采收。
三、栽培设施:
除带后墙,带后坡的高效温室不需加温即可出菇外,其它设施从交九后一九到四九期间不加温不能出菇。
四、几种主要食用菌的栽培流程
附表。
香菇菌种生产的方法与步骤

香菇菌种生产的方法与步骤(一)母种生产培养基的配方选择一是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去皮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16~23克,水1 000毫升。
氢离子浓度1 000~10000纳摩/升(pH5~6),用于分离、培养菌种。
二是PDA改良培养基(甲):马铃薯(去皮)200克,葡萄糖20克,磷酸二氢钾(KH2PO4)2克,硫酸镁(MgSO4)0.5克,维生素B110毫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灭菌后氢离子浓度3163~10000纳摩/升(pH5.0~5.5),用于培养、分离菌种。
三是PDA改良培养基(乙):马铃薯(去皮)200克,麸皮或米糠50克,硫酸镁0.5克,维生素B110毫克,琼脂20克,灭菌后氢离子浓度3163~3981纳摩/升(pH5.4~5.5)。
四是PDA改良培养基(丙):心材木200克,细米糠(或麸皮)100克,硫酸铵1克,麦芽糖(或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 000毫升,灭菌后氢离子浓度3163~10000纳摩/升(pH5.0~5.5),用于分离菌种。
五是麦芽浸膏、酵母浸膏、琼脂培养基(MYD):麦芽浸膏3克,葡萄糖10克,酵母浸膏3克,琼脂20克,蛋白胨5克,水1 000毫升(用于菌种培养)。
六是麦芽浸膏、蛋白胨培养基(MPA):麦芽浸膏20~25克,蛋白胨10克,琼脂20克,水1 000毫升(用于分离、培养、保存菌种)。
上述6个培养基配方中,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配方应用最普遍。
在此着重介绍PDA培养基的配制方法与步骤:1.制备培养基的操作程序选择优质马铃薯,去皮或挖去发芽眼,削去发青皮,切成薄片,称取200克,置于钢精锅,加水1 000毫升,煮沸后小火保持30分钟,趁热用8层纱布过滤后放人有1 000毫升刻度的量杯(或量筒)中,补充水到1 000毫升,倒回钢精锅,加琼脂继续加热,待琼脂溶化后,再加葡萄糖,再补水至1000毫升,用玻璃棒搅均匀,趁热分装试管,或装入三角瓶备用。
蘑菇菌种的制作方法

蘑菇菌种的制作方法
蘑菇菌种的制作方法如下:
1.选择适宜的基质:蘑菇的菌种制作需要选择适合的基质,如
稻草、木屑、麦麸等,这些基质能够提供充足的养分供菌种生长。
2.基质处理:将选好的基质进行处理,首先要将其浸泡在热水中,进行杀菌处理。
然后晾干基质并进行粉碎,使其更加适合菌丝长出。
3.接种菌种:将处理好的基质放入培养皿内,然后在表面均匀
撒上已培养好的蘑菇菌丝。
注意要保持接种的过程在无菌环境下进行,以避免外来细菌的污染。
4.培养条件:将接种好的菌种置于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
通常在20-25摄氏度的环境下菌丝生长最佳。
保持基质湿润,
可以适量喷水来保持湿度。
5.菌丝的生长:观察到菌丝开始向基质扩展,逐渐覆盖整个基
质表面,说明菌种培养成功。
这个过程一般需要几周的时间,具体根据不同的蘑菇种类而有所差异。
6.保存和扩增:成功培养出的菌种可以进行保存和扩增。
首先
将菌种从基质中取出,用湿润的纸巾擦拭清洁,然后进行分装。
可以将其保存在低温环境中,如冰箱中,以延长存活期。
以上就是制作蘑菇菌种的方法,请注意保持无菌环境和适宜的生长条件,确保菌种的成功培养和保存。
蘑菇种植技术

蘑菇种植技术蘑菇是一种非常营养且经济价值高的食用真菌。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蘑菇种植作为一种盈利的产业。
虽然蘑菇种植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农业科学知识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学会了如何成功种植蘑菇。
下面是蘑菇种植的一些基础知识和技术,供有兴趣的人参考。
一、蘑菇的品种蘑菇种类繁多,但最常见的有白蘑菇、平菇、香菇和金针菇等。
白蘑菇是最常见的一种,其次是香菇和金针菇,平菇的口感比较柔软,很适合用来做汤或煮食。
选取合适种类的蘑菇进行种植,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二、土壤的选择蘑菇适合在湿润、温暖、透气性好的土壤中生长。
通常情况下,种植蘑菇最好用农业废物和菌包废材等制成的复合土。
这种土壤通常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更适合蘑菇生长。
三、培养基的制备蘑菇的培养基是用于蘑菇生长和繁殖的一种混合物。
培养基通常包含麦麸、玉米面、草木灰、石灰等成分。
在制备培养基时一定要注意卫生,以避免细菌和病毒的污染。
四、菌种的选取不同种类的蘑菇需要不同的菌种。
在种植时,选取质量好、营养丰富、生长迅速的菌种能够提高蘑菇的产量和质量。
五、种植环境的调节蘑菇生长需要特定的环境,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通常情况下,种植温度要在18-27℃之间,湿度要保持在70%-80%之间,光照要控制在3-5lx之间。
此外,还需要保持通风良好,以便排除二氧化碳和蘑菇产生的废气。
六、蘑菇的质量控制在蘑菇生长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巡视,确保所有蘑菇的质量都得到了控制。
有关的措施包括缩短掌握青菇、抽出营养菌丝、增加通气量、加强光照等措施,以此保证蘑菇的产量和质量。
七、收获与保鲜蘑菇在生长期间需要不断地巡视和收获,同时还要控制光照、温度、湿度等因素,最后将蘑菇包装和储存,以确保其保存期限。
包装时使用透明的塑料盒或泡沫盒,然后放入冰箱中保鲜即可。
八、结语蘑菇种植虽然看似简单,但实际上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非常多。
只有善于研究、不断尝试,并不断改进种植技术,才能真正实现成功种植蘑菇。
蘑菇菌种与生产知识

蘑菇菌种与生产蘑菇生长繁殖离不开菌种。
在英语中,蘑菇菌种译为“Spawn”,此词来源于拉丁文,为扩大的意思,因此蘑菇接种的本意是“移植”。
第一节有关菌种的概念蘑菇的“种籽”是孢子,通常所用的菌种是菌丝体,相当于高等植物的秧苗。
种籽一般处于休眠状态,而秧苗常处于生长状态。
蘑菇栽培用的菌种是菌丝体,就如水稻不用种籽,而用秧苗一样。
蘑菇菌种由三部分组成,即蘑菇菌株的纯菌丝体、菌丝体着生的基质和包装容器。
蘑菇菌种因培养基质结构不同,有固体菌种与液体菌种之分。
在固体菌种中,按基质成分的不同,又分为粪草菌种、谷粒菌种等。
若按菌种生产繁殖过程的先后,又有母种、原种、栽培种之分,或称其为一级种;二级种、三级种。
蘑菇菌种的生产与作物种子的扩繁有本质的差别,其原因是菌种生产为无性繁殖过程,不发生遗传重组,母种、原种和栽培种之间的基因型是不变的,所以蘑菇菌种的分级尤其是原种与栽培种的划分是人为的。
在生产实践中,原种与栽培种可能有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别不是由于菌种本身种性的差别,而是在菌种生产过程中由于隐性污染,栽培种的纯度可能比原种低。
做为食用菌生产者,弄清有关蘑菇菌种的概念是很有益的,本节介绍有关知识。
一、种、品种、菌株及菌号的区别(一)种“种”(species)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在“属”(Genus)之下,特指具有一定形态特性和生理特性以及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
同一种的个体之间遗传特性相似,彼此间交配可育。
不同种间的个体则不能相互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
生物的每个种都有学名,学名按双名法,用两个拉丁词组成。
前一个为属名,用拉丁文名词表示,如Agaricus 意为“蘑菇属”;后一个为种名,常用拉丁文形容词表示,以描述该种的主要特征,如bisporus意为“双孢的” 。
(二)品种每一个品种均有共同祖先,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是遗传性状比较一致的人工栽培的食用菌群体,蘑菇品种参照农作物对品种的定义(variety指植物;breed指动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蘑菇菌种与生产蘑菇生长繁殖离不开菌种。
在英语中,蘑菇菌种译为“Spawn”,此词来源于拉丁文,为扩大的意思,因此蘑菇接种的本意是“移植”。
第一节有关菌种的概念蘑菇的“种籽”是孢子,通常所用的菌种是菌丝体,相当于高等植物的秧苗。
种籽一般处于休眠状态,而秧苗常处于生长状态。
蘑菇栽培用的菌种是菌丝体,就如水稻不用种籽,而用秧苗一样。
蘑菇菌种由三部分组成,即蘑菇菌株的纯菌丝体、菌丝体着生的基质和包装容器。
蘑菇菌种因培养基质结构不同,有固体菌种与液体菌种之分。
在固体菌种中,按基质成分的不同,又分为粪草菌种、谷粒菌种等。
若按菌种生产繁殖过程的先后,又有母种、原种、栽培种之分,或称其为一级种;二级种、三级种。
蘑菇菌种的生产与作物种子的扩繁有本质的差别,其原因是菌种生产为无性繁殖过程,不发生遗传重组,母种、原种和栽培种之间的基因型是不变的,所以蘑菇菌种的分级尤其是原种与栽培种的划分是人为的。
在生产实践中,原种与栽培种可能有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别不是由于菌种本身种性的差别,而是在菌种生产过程中由于隐性污染,栽培种的纯度可能比原种低。
做为食用菌生产者,弄清有关蘑菇菌种的概念是很有益的,本节介绍有关知识。
一、种、品种、菌株及菌号的区别(一)种“种”(species)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在“属”(Genus)之下,特指具有一定形态特性和生理特性以及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
同一种的个体之间遗传特性相似,彼此间交配可育。
不同种间的个体则不能相互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
生物的每个种都有学名,学名按双名法,用两个拉丁词组成。
前一个为属名,用拉丁文名词表示,如Agaricus 意为“蘑菇属”;后一个为种名,常用拉丁文形容词表示,以描述该种的主要特征,如bisporus意为“双孢的” 。
(二)品种每一个品种均有共同祖先,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是遗传性状比较一致的人工栽培的食用菌群体,蘑菇品种参照农作物对品种的定义(variety指植物;breed指动物)。
品种是人工选择的结果,是人们利用同一物种不同个体间的差异,按照人炎的经济目的不断选择培培育而成,能适应环境条件和栽培条件,在产量和品质上比较符合人类的要求。
农作物品种一般指具有高产、优质、农艺性状好,可人工大量栽培的品系,所以品种的定义为“具有生产应用价值的菌株”。
我国农作物品种的应用需要经过品比试验,区域性栽培试验,最后须经过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评审,批准后取得品种资格方可应用于生产。
因而选育一个优良的品种往往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
(三)菌株在微生物学中,菌株(strain或line)又称为“品系”、“菌系” 或“小系”,含义是起源于共同祖先的相似的个体,如同一种、同一品种、同一子实体分离出来的纯的培养物。
在遗传学中一般是指自交或近亲繁殖若干代后,所获得的遗传性状比较稳定的后代。
菌株与品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有的分离培养物只要具有差异性,都可认为是不同的菌株。
而品种强调的是生产性状要有代表性,品种可以是某一菌株,但不是所有的菌株都是品种,因为品种必须经过权威部门审定。
优良菌株经过鉴定、品比、繁育后,即可成为品种。
菌株可作为育种材料,但不是所有的菌株都具有生产应用价值。
不同菌株之间的差异可以是形态差异,也可以是农艺性状或是生理生化方面的差异。
区别不同菌株传统的做法是进行拮抗实验或极性测定,现在还可应用同工酶图谱、DNA指纹图谱等鉴别技术。
(四)菌号按国际细菌命名法规(1976),菌株(Strain number)的命名可用任何形式,可用个人的姓名、地点或数字表示。
但为方便起见,一般均用数字表示,附在种名后面而成为菌号,例如法国的蘑菇品种F56、F60;美国Sylvan公司的S130、S608;荷兰的U1、U2;我国的蘑菇品种As2796、闽1号等。
我国的菌号比较混乱,有些单位或个人引进一个菌株后由于商业目的就重新编一个菌号,同一菌株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菌号,出现同种异名现象。
同种异名给科研工作带来许多无意义的重复,在生产上也给菌种应用带来障碍。
还有一种情况,从某栽培品种的子实体通过组织分离,冠以一个新的菌号,这也是普遍现象。
一般地说,组织分离不会改变其基因型,分离物与原栽培品种种性相同,不是新菌株。
如果进行组织分离的菇体是一个变异体(概率极小),可以作为新菌株,例如白色木耳、白色金针菇都是从自然突变的个体上组织分离的著名新品种。
总之,组织分离是否能编为新菌号,需要有可遗传的新性状,或通过必要的实验证明它与原菌株是不同的。
二、蘑菇品种与菌株类型(一)蘑菇品种介绍蘑菇菌株有哪些品种?各品系的生产性状如何?具体指标有哪些?介绍如下:从菇体色泽上区分,双孢蘑菇有白色、棕色和奶油色三个品系:棕色品种棕色品种菌盖表面平滑,巧克力色,菌柄白色,肉质致密,有份量,抗病。
因色泽差,不适合罐藏加工,仅在少数国家局部种植。
奶色品种菌盖表面平滑或鳞片状,菌柄白色,菌盖白色或奶油色,子实体较大。
栽培量较小。
白色品种菌盖表面平滑,是世界上栽培最多的品种。
菇体为纯白色,颇受市场欢迎,世界各国栽培的主要是这个品种。
生产上常用的白色蘑菇品种,各主产国均有自己选育出来的代表品种。
不同菌株在生产性状、加工性能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从生产性状上分,有适于工厂化生产的品种F56与Ul系列和适于季节性栽培的品种AsS2796系列;从加工特点上分,有适于鲜销的品种S130。
表4-1例举了国内外生产上常用的有代表性的杂交品种。
表4-1 蘑菇杂交菌株生产性状简介国别选育单位菌株名称同工酶谱主要特点中国福建省蘑菇菌种研究推广站 As2796As3003As4607 HG4HG4HG4 中国广泛使用,抗逆性强,鲜菇适用于罐藏或鲜销。
荷兰 Horst蘑菇试验站 U1U3 HG4 欧洲、北美广泛使用,适于工厂化栽培,罐藏或鲜销美国 Sylvan公司 S130S608S512 HG4HG4HG4 适于工厂化栽培,鲜销适于工厂化栽培,鲜销适于工厂化栽培,罐藏法国 Somycel公司 F56F60 HG4 在欧洲广泛使用,罐藏与鲜销近10余年来,我国推广栽培过多个蘑菇品种,积累了许多值得总结和借鉴的生产经验,介绍主要品种如下:1.AS2796 是我国具有知识产权的杂交品种,由福建省轻工业研究所王泽生等育成,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栽培最广的高产稳产优良菌株。
据王泽生(2000)报道,在美国试种AS2796,产量也能达到3Okg/㎡,但采菇期要比美国Sylvan公司的菌株长。
在国内简陋的栽培条件下比较栽培,表明AS2796比美国菌株更具抗逆性。
近几年该品种在福建省的栽培面积占90%以上,在全国已推广2亿多平方米,产菇近200万吨。
该菌株的主要生产性状如下:(1)形态特征①菌丝在PDA培养基上,菌丝呈银白色,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均很发达;在常规基质中,长速中等偏快,一般不结菌被。
②菇体圆正、无鳞片,有半膜状菌环,菌盖厚,组织结实,菌裙紧密、色淡,柄中粗较直短,无脱柄现象,每千克鲜菇为90~100只。
菇体基本单生,1~4潮菇产量结构均匀,通常是边长菇边扭结,因此采收要及时。
③鲜菇含水较高,加工预煮出率65%,制罐质量符合部颁标准。
(2)栽培要点①较耐高温,栽培时间比一般菌株可提前7~10天。
20℃通常不死菇。
该菌株出菇较一般菌株晚3~5天。
②耐肥,要求投料量为29~30千克/平方米,含氮量1.4%~1.6%。
薄料或含氮量低,易产薄皮菇、空心菇。
③耐水,结菇水要求菌丝爬上至离土层表面0.5~1厘米时重喷。
结菇力强,成菇率高,且后劲大。
2.Sylvan-176 简称S-176。
1979年于美国Sylvan公司引进,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编号为S-176。
是国内最早大面积栽培的贴生型菌株。
(1)形态特征①菌丝在PDA培养基上呈贴生型,菌丝索状、分枝多、分隔短,平贴基质呈放射状扇形蔓延。
菌丝先端部分稍有气生,基内菌丝较深,长速较慢。
②菇体纯白,盖顶扁平,略有下凹,鲜菇80~114只/千克。
肥水不足时,菌盖凹陷较明显,有鳞片。
风味淡,商品质量欠佳,适于盐渍加工与鲜食。
(2)栽培要点①耐水、肥,铺料厚度不少于20厘米。
吃料能力强,长速快,菌床封面较气生型菌株快3~5天。
②结菇率高,出菇齐,转潮快,后期产量高,抗病力较强。
产菇一般在10千克/平方米以上。
③发菌适温25℃左右,出菇适温10℃~20℃。
3.Somycel-111 译名索密尔-111。
法国Somycel公司育成。
由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自波兰引进。
高产型菌株。
(1)形态特征①菌丝在PDA培养基上,菌丝呈贴生型,菌丝线索状,分枝多,分隔短,顶端稍有气生菌丝,稀疏、呈扇状生长。
②菇体盖顶略平,呈浅棕色,柄粗短,菇体组织较疏松。
适于盐渍加工与鲜食。
单产与176菌株相近。
(2)栽培要点①较耐肥、耐湿,铺料厚度要达到17厘米。
喷出菇水要早,原基普遍发生,呈米粒大小时,喷用出菇重水。
②结菇率高,出菇集中,转潮快。
产菇一般在10千克/平方米以上。
③较耐高温,可适当提前播种。
4.浙农1号浙江农业大学园艺系经紫外线诱变,从S-176菌株中选育出来,1985年通过轻工部鉴定。
是大面积使用的高产稳产菌株。
(1)形态特征①菌丝在PDA培养基上呈半贴生半气生型,线状菌丝较少,基内菌丝较176菌株粗壮,生活力强,吃料爬土快。
②菇体圆正结实,胖顶或平凹,无鳞片,菌柄粗而短,色泽洁白、菇形中等偏大,每千克鲜菇60个左右。
品质较176菌株有很大改善,可作为罐藏菌株使用。
③罐头加工吨耗954~986千克,预煮率63.7%,整菇率62%~77%。
(2)栽培要点①耐肥、水,抗逆性强,土层厚度应控制在3厘米内。
②结菇率高,出菇早,转潮快,产菇9千克/平方米以上,高产可达18千克/平方米。
③菌丝培养适温20~25℃,出菇温适10~2O℃。
5. 上海101-1 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自国内传统栽培的气生型102-1菌株中选育而成。
1987年前后在各地推广应用。
(1)形态特征①菌丝在PDA培养基上,菌丝呈半气生型,线状菌丝束明显,斜面菌丝整体外观绒毛状。
菌丝分隔短、分枝多,与气生型菌株长速相近。
②菇体中等大小,菌盖直径大多为1.8~4.8厘米。
色泽白,组织紧密,菇顶饱满,菇肉较厚。
薄皮开伞菇相对较少。
质量能达到罐装原料菇的要求。
③加工预煮率为68%。
(2)栽培要点①较耐肥、耐湿,原基呈米粒、绿豆大小,表面光滑,无菌丝毛头时,就要喷重水。
用水不足,严重影响产量,易出白心菇。
菌床以湿管过冬为好。
②产菇适温广,在20~23℃持续2~3天不影响出菇。
冬季菇房保温措施好,仍能出菇。
③结菇率高。
据江苏省江阴市长泾镇2.8万平方米栽培,平均单产在8.19千克/平方米。
6.闽1号福建省轻工业研究所从罐藏优质气生型8211菌株中,分离单孢选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