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与文学
形式美学与文学风格
![形式美学与文学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5356bbd9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99.png)
形式美学与文学风格引言:在文学创作中,形式美学和文学风格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形式美学指的是文学作品的形式特点和艺术表现手法,而文学风格则是作家在写作中所展现出的个性化的风格和独特的艺术追求。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形式美学与文学风格的关系,并分析其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
一、形式美学的概念与特点形式美学是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包含了作品的结构、语言运用、节奏感等方面。
形式美学的特点如下:1.1 结构的合理性一个作品的结构是其基本的组织形式,它决定了作品的整体布局和逻辑关系。
合理的结构能够使作品更加有条理、连贯,给读者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
1.2 语言的精炼性语言是文学创作的重要工具,而语言的精炼性则是形式美学的重要特点之一。
通过精炼的语言表达,作家能够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1.3 节奏感的呈现节奏感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元素,它能够给作品带来一种韵律感和动感。
通过合理运用节奏感,作家能够使作品更加生动有力,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二、文学风格的概念与表现家与众不同的标志。
文学风格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语言的独特性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通过对语言的运用和处理,作家能够展现出自己的个性和风格。
例如,某些作家偏爱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隐喻,而另一些作家则更注重语言的简练和凝练。
2.2 故事情节的安排故事情节的安排是作家展现文学风格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些作家喜欢采用扣人心弦的悬疑情节,而另一些作家则更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来表达自己的风格。
2.3 人物形象的刻画人物形象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元素,作家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能够展示自己的文学风格。
一些作家喜欢刻画复杂多面的人物形象,而另一些作家则更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揭示。
三、形式美学与文学风格的关系形式美学和文学风格是相辅相成的概念,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形式美学为作家提供了一种艺术表达的方式和手法,而文学风格则是作家在形式美学的基础上展现出的个性化的风格。
文学与美学的互动关系
![文学与美学的互动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9577ca65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f3.png)
文学与美学的互动关系文学与美学是两个相互交织、互相关联的概念,在互动的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文学作品是美学的表达方式之一,而美学则为文学提供了审美标准和表现形式。
本文将探讨文学与美学之间的互动关系,展示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和相互影响。
一、文学与美学的定义与概述文学是一种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和传递情感、思想、感知和体验的艺术形式。
它以文字为载体,通过叙事、描写、抒情等手法创造艺术形象,展示生活的真实与美好。
美学则是关于审美和美的理论研究,探讨美的本质、规律和表现方式。
二、文学作品的美学特征文学作品作为表达艺术形象和思想情感的手段,具有多种美学特征。
首先,文学作品具有艺术性,以独特的审美形式和表达方式展现作者的艺术才华。
其次,文学作品具有情感性,能够唤起读者内心的情感共鸣,引发情感共振。
同时,文学作品还具有形式美,通过语言的精妙组织和结构的合理性呈现出独特的美感。
三、文学对美学的影响与贡献1. 文学作品是美学的重要对象之一。
文学作品中体现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语言表达等都是美学理论研究的重要素材和实践基础。
2. 文学作品是美学观念的传播者。
通过文学作品中的审美观念、艺术创作理念等,可以将美学思想传递给读者,拓展他们的审美眼界和美学理解。
3. 文学作品创作的审美要求激发了美学研究的深化。
作为创作者,作家在文学创作中不断追求形式美、情感美等审美要求,进而促使美学学者对美的本质、规律等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四、美学对文学的指导和规范1. 美学为文学提供了审美标准。
美学研究可以让文学创作者更好地理解艺术的特点和规律,使其在创作中更加符合审美标准,提升作品的质量和艺术价值。
2. 美学为文学提供了表现形式和创作技巧。
美学研究可以拓宽文学创作的思路和表现手法,使作家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创作出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
3. 美学为文学提供了审美体验的指导。
美学研究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中的艺术之美,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
文学中的美学
![文学中的美学](https://img.taocdn.com/s3/m/71a0b76f5acfa1c7aa00ccfa.png)
今天我给大家讲的课题是《文学作品中的美学性》,大家从这个题目看,很简单地能看出三个层面的意思,无非就是第一:什么是文学作品;第二:什么是美学;第三:怎样在文学作品中体现美学性。
下面我将会按照顺序,来讲解今天的这么一个课题。
1:首先来说什么是文学作品。
谈文学作品,我们必须要说什么是文学?其实这个东西很难说清楚,文学一词的最初含义是指文章和博学。
“文学”一词最早出现在孔子《论语》中,《论语》里有:“文学子游、子夏”,(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子游、子夏两个人知识丰富,会写文章,文学是做的动词用)这里则直接地指文章和博学。
孔子在教授学生的时候强调所学四项技艺,包括: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文学罗列其中。
可是到从魏晋时代起,文学逐渐地将“博学”含义排除了出去,《魏书》这样说:“而羲第六,文学为优。
”在这里,文学就单那些以表达情感为主并具有文采的语言作品。
这就有点趋向于现在的文学定义了。
又到了两汉时期,文学的定义又再次被分了家,文学是指专业的学术性的文字,一般的只可以叫文章,这种分界直到唐宋时期才又渐渐被弥合。
唐宋八大家在《古文运动》中提出要“文以载道”,韩愈倡导文学应传达“古道”,他说:“愈之志在古道,又甚好其言辞。
”这是针对唐宋以前那些浮华的,讲究文字漂亮的诗赋而提出的,他们是在说文章一定要表达出思想。
这种文学思想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到清末民初的时候,我认为是遇到了一狂人,学者章太炎,这个人有点分量,有两手,做过鲁迅的老师。
蛮早的时候,我看到他关于文学的定义,把我吓了一跳,他是这么说的:“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按照他的观点,就是只要写下来的东西就是文学,这整一个唯心主义。
再稍微往后面一点,在新文化运动初期,大学者胡适先生写过那么一篇小文《什么是文学》,所谓的小文就是没引起多大影响的文章,他说文字的作用不外达意表情,达意达得好,表情表得妙就是文学。
他说,文学有三种性:一是懂得性,就是要明白。
文学中的诗意与美学
![文学中的诗意与美学](https://img.taocdn.com/s3/m/5dab08f4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8a.png)
文学中的诗意与美学文学作为一门艺术,旨在通过文字表达人类的思想、情感和体验。
在文学作品中,诗歌元素的运用是常见且重要的手法之一,它可以赋予作品以特殊的韵律和美感,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诗意与美学效果。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文学中的诗意与美学,并探讨它们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
一、诗意的表达方式诗意是文学作品中特有的表达方式,它通过独特的语言运用和意象的构建,唤起读者心灵深处的共鸣。
在文学中,诗意可以通过多种手法表达出来。
首先是押韵和节奏,诗歌中常用的韵律和韵脚,使得作品具有独特的音乐感和韵律感。
其次是比喻和象征,通过将具象和抽象事物进行比较和映射,使作品具有深层次的意义和内涵。
最后是唤起情感,通过对人类情感的描绘和表达,使得作品具有强烈的情感冲击力。
二、美学的审美追求美学是文学作品所追求的审美效果与艺术原则。
在文学中,美学追求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
首先是形式美学,即在作品的结构和组织中追求形式上的美感。
比如,小说的情节设置、章回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方面都可以体现形式美学的追求。
其次是内涵美学,即在作品的主题和意义中追求内在的美感。
通过对人生、社会、价值观等方面的思考和揭示,作品能够引发读者对生命和世界的思考,并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
三、诗意与美学的重要性诗意与美学作为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元素,对于作品的品质和独特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诗意与美学可以增加文学作品的艺术性,使作品更具欣赏价值和审美魅力。
其次,诗意与美学可以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引发读者对作品的情感共鸣和情感体验。
最后,诗意与美学可以丰富作品的意义和思想深度,通过言之有物和意随文字的表达方式,使作品更具思想性和思辨性。
总结起来,文学中的诗意与美学是作品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它们通过语言的运用和意象的构建,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美感效果。
同时,诗意与美学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不仅提高了作品的艺术性和观赏性,也丰富了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
因此,诗意与美学在文学创作和阅读过程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文学艺术与美学欣赏
![文学艺术与美学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a6830311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08.png)
文学艺术与美学欣赏文学艺术与美学欣赏——探索审美世界的奥妙艺术是人类的智慧和天赋的产物,是文化交流和人类精神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
文学艺术和美学欣赏是艺术中最具有个性化特色和文化特征的方面。
作为独立的艺术门类,文学艺术集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众多文体于一身,可以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拓展人们的视野和思路。
美学欣赏则是体验和欣赏艺术品的过程,可以唤起人们的感官和心灵,引领人们进入一个充满美感和情感的世界。
本篇文章将就文学艺术与美学欣赏这一主题做一个简单的探讨,试图揭示其中的奥妙和价值。
一、文学艺术的奇妙之处文学艺术可以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和激情,可以启迪人们的心智和情感,让人们理解并感受到生命的深刻意义。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文学艺术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艺术手法,以文字和语言为媒介,通过刻画人物、描绘场景、构建情节等手段,传达作者所想表达的思想、情感和价值。
文学艺术虽然没有绚丽的光彩和壮丽的气息,却能够给人以深刻而长久的印象,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文学艺术中,诗歌是最具有音乐性和节奏感的一种文体,其语言简练、意义深刻,能够唤起强烈而复杂的感情反应。
小说是最具有叙事性和叙述诉求的一种文体,其构建情节、塑造人物,讲述故事的能力是其他文体所不能比拟的。
戏剧则是表现力最强的一种文体,它把戏剧性的冲突和魅力传递给观众,通过演员的表演、导演的创作、舞台的设计等方面,使得观众进入角色,沉浸其中。
散文更是最接近我们日常生活的一种文体,以生活和情感为主体,富有思想性和感染力,可以表达作者最真实的情感和体验。
文学艺术是人们审美情趣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益于培养人们的真善美情感,提高情感的鉴赏水平。
在文学艺术的美学领域,人们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地感受美的享受和领悟,这完全是一种精神和情感上的饱足和富足。
文学艺术的趣味性和思考性,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拓展人们的思路,让人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人类文化和历史的进程中来。
二、美学欣赏的内涵和特点美学欣赏是人们体验和享受艺术的过程,是靠良心和内心来欣赏、评价和认识艺术作品的一种精神活动。
美学与文艺学的关系
![美学与文艺学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5846ed70f46527d3240ce0b5.png)
美学与文艺学的关系美学与文艺学的关系:首先表现在它们的研究对象有某种一致的地方。
文艺学以文学艺术为研究对象。
文学艺术是美的集中体现。
它既是人审美创造的产物,同时又是人审美欣赏的对象。
因而文学艺术也是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文学艺术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审美意识、审美理想、审美创造和审美欣赏的一般规律等既是美学又是文艺学所要研究的问题。
其次人类美学思想的形成,同文学艺术的实践和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美学尚未成为独立学科前,许多重要的美学问题都是在文艺学的著作中得到阐发的。
例如,我国古代的《乐记》,陆机的《文赋》、司空图的《诗品》,刘勰的《文心雕龙》,严羽的《沧浪诗话》等;西方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达芬奇的《论绘画》和歌德的《歌德谈话录》等既是文艺学的经典著作,又包含了丰富、深刻的美学思想。
但美学和文艺学毕竟分属不同学科,它们的区别亦是显然易见的。
美学比较文艺学更带有一般性。
维塞尔教授说:“美学涉及所有艺术形式(即艺术作品)‘存在'要素的科学”,它是从哲学的高度来研究文学艺术,探讨文学艺术的本源,因而它对文艺学有指导作用和方法论意义。
美学为文艺学研究提供理论范式和思维方式,文艺学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反过来也可以丰富和完善美学理论。
由于美学属哲学性质的学科,它是站在哲学的高度对所有美的事物,包括文学艺术的发问,它探讨的是诸如文学艺术的本质、文学艺术创造和欣赏的一般规律等较为抽象的问题;而文学艺术是从形而下出发,探讨的是具体的文学艺术经验和现象,譬如文学艺术与社会现实的关系、文学艺术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以及艺术风格、技巧等问题,因此,它不仅在对象上所研究的只是美的事物的一部分,而且研究的方法亦是形而下的方法。
接受美学与文学翻译审视
![接受美学与文学翻译审视](https://img.taocdn.com/s3/m/a39a18a6dd88d0d233d46aa6.png)
接受美学与文学翻译审视1接受美学理论接受美学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诞生于德国,它最主要的两个代表人物是姚斯和伊瑟尔。
该学派是在西方文论、美学的研究由19世纪以作者创作为重点转向20世纪以作品文本,又由文本逐步转向文本的接受者为重点的大环境下产生的,并深受以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为代表人物的现代阐释学的影响。
接受美学认为读者作为文学作品的接受者,是文学研究中一个必要且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主张在研究文学和文学史时,必须重点研究读者的接受过程。
(孙淑芬,2007,12)在接受美学理论体系中有几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如:“未定性”(indeterminacy)、“空白”(blanks)、“偏见”(prejudice)、“期待视域”(horizonofexpectations)及“视域融合”(fu-sionofhorizons)等。
对这些概念的清晰把握对理解接受美学理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未定性”在伊瑟尔看来,是指文学文本中作描述的现象与真实世界里的事物之间准确对应关系的缺失。
(姚斯、霍拉勃,1987)而文学作品里的“空白”指的是“各语义单位之间存在着连接的‘空缺’,以及对读者习惯视界的否定会引起心理上的‘空白’”(朱立元,2004:179)。
正是这些“未定性”和“空白”,使得文学文本成为一种被伊瑟尔称作的“召唤结构”(theappealingstructure)。
它激发、诱导读者运用他们的理解力和想象力确定这些“未定性”,填补“空白”,由此在阅读过程中形成各自对文本意义的理解,重构文学作品中的情景。
读者由于时代背景、生活经历、知识水平、观察角度、文学爱好、审美情趣、等各方面的不同,总是带着一定的“偏见”进入文学作品的。
也就是说,读者无法完全客观地,从一种纯粹的透明的状态开始对作品进行理解,他们的理解总是受到一定的历史、社会及个人因素的制约。
伽达默尔把“偏见”分成两种:一种是“合法的偏见”,它是由历史所赋予的,具有正面价值,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桥梁;另一种是“盲目的偏见”,它是个人在现实生活中不断接收的见解,往往会妨碍正确理解的现实。
文学中的艺术与美学
![文学中的艺术与美学](https://img.taocdn.com/s3/m/a2467273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95.png)
文学中的艺术与美学一、介绍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仅是文字的表达,更包含了丰富的艺术和美学元素。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文学中的艺术和美学,并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
二、文学中的艺术特征1.1 艺术性的表现方式:文学以语言为媒介,在文字选材、叙事结构、修辞手法等方面展现了独特的艺术性。
1.2 想象力和创造力:作家通过创造出独特而精彩纷呈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展示了他们极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3 感知世界的能力:通过描写自然景观、社会风貌以及人物内心世界等多个层面,呈现了作者对世界的感知和理解。
三、文学中的美学价值2.1 美感体验:优秀文学作品给读者带来审美上的享受,激发起对美感的追求与体验。
2.2 内在意义与智慧:文学作品通过反思人生、揭示社会问题等,提供了深刻的思考和智慧启迪。
2.3 心灵与情感的触动:文学作品能够唤起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与共情,引发情感共振。
四、文学中的艺术形式4.1 散文:散文以平稳、文字流畅、通俗易懂为特点,通过言简意赅地表达作者对现实的认知和感受。
4.2 诗歌:诗歌常常是以押韵和节奏为特色,通过语言的音韵和形象化的表达方式,传递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
4.3 小说:小说是一种具有长篇叙事性质的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展现出丰富多样的艺术特征。
五、影响文学艺术与美学发展的因素5.1 社会背景:文学作为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经验的艺术形式,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呈现出不同风格与倾向。
5.2 主题选择:作家选择何种主题进行创作也对艺术与美学产生影响。
不同主题的挖掘和表达方式,能够呈现出多样丰富的文学魅力。
5.3 个人风格与才华:作家个人的写作风格、创作技巧以及艺术才华都是影响文学艺术与美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六、结论通过对文学中的艺术和美学元素的探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文学不仅仅是一种文字表达方式,更是一门艺术,它蕴含着丰富多彩的美感体验、智慧启迪和情感共鸣,引领着读者进入一个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世界。
儒家文化经典对美学审美与文学创作的启示
![儒家文化经典对美学审美与文学创作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088da67a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d5.png)
儒家文化经典对美学审美与文学创作的启示儒家文化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孕育了丰富的美学价值观念。
这些经典作品包含了一系列关于人类生活、道德伦理和社会秩序的思考,对于审美和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本文将从儒家思想的视角,探讨其对美学审美与文学创作的启示。
一、儒家思想中的美学观念儒家思想强调人文关怀、道德修养和社会和谐,这种理念也融入了儒家对美学的理解。
儒家认为美应当是与道德相一致的,美是一种内外皆美的特质,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善良。
这种美学追求可以在《大学》中找到:“修于心则事思真,修于家则事齐,修于国则事治,修于天下则事平。
”这种儒家美学观念对于文学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儒家经典对审美的塑造力儒家经典作品如《论语》、《孟子》等,对审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塑造作用。
这些作品不仅包含了恰到好处的语言之美,还蕴含了丰富的人生智慧和道德伦理观念。
例如,《孟子》中提出的“四美”观念,即“美言、美行、美德、美心”,揭示了美的本质与内涵,给予了审美品味以启迪。
这种审美观念在文学创作中起到引导和激励的作用,使文学作品更具思想性和艺术性。
三、儒家思想对文学创作的启示儒家思想对于文学创作提供了诸多启示。
首先,儒家注重人类的情感和情义,强调人的善良和互助精神。
这些思想为文学作品赋予了深刻的情感表达和感人至深的情节塑造,使作品更能打动人心。
其次,儒家思想关注社会伦理和公共道德,强调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文学创作可以从这一角度出发,探讨道德与伦理的重要性,引发读者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
此外,儒家的人文关怀理念也可以激发文学创作中展示人性的力量,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存。
通过表现人与自然的美好关系,作品可以传递出积极向上的人文情怀。
总结起来,儒家文化经典对美学审美与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其美学观念强调道德与美的一致性,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儒家经典对审美的塑造力营造了丰富多样的审美体验,为文学作品提供了创作的源泉。
美学和外国文学史
![美学和外国文学史](https://img.taocdn.com/s3/m/acd9f906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fa.png)
美学和外国文学史美学和外国文学史是两个广泛的领域,分别涉及到美的探究以及外国文学的演变与发展。
其中,美学是研究美的概念、特征、规律以及美对人类的作用等方面的学科,而外国文学史则是研究外国文学的历史和文学流派发展的学科。
本文将分别从两个方面较为详细地介绍美学和外国文学史的相关知识。
一、美学1. 美学的概念美学是一门哲学学科,旨在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研究美的本质和价值,探究美对心灵的影响,以及人类审美的规律等。
在美学中,美被理解为一种基本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良善、优雅、和谐、完美”等词语来描述。
美学是研究美的特性的学科,而美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审美感受:美具有可以被人类感知的色彩、声音、形状、色调、节奏等特点,因此美可以被感知和体验。
(2)客观与主观:美是一种具有独立客观性的存在,但其美感的感受和评价却是主观的,因此美既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
(3)历史性和多元性:美的概念和价值随着时间的流转和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同时也随着文化和民族的不同而呈现出多种面貌和形态。
(4)哲学性:美学旨在探究“美”的本质、特征、规律以及其对人类的作用等问题,因此具有深刻的哲学性。
美学对于人类具有深刻的价值,其中包括:(1)提高审美能力:美学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对艺术作品和自然现象的感知能力,从而使其对生活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体验。
(2)推动文化交流:美学可以帮助人们通过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的艺术作品进行交流和交流,帮助不同文化之间互相了解和学习。
(3)促进人类文明:美学可以探究人类审美的规律和价值体系,从而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外国文学史是通过研究外国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文学主题和流派等方面,探究外国文学的演变和发展的学科。
2. 外国文学史的发展外国文学史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古代文学时期:包括希腊文学、罗马文学、古印度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等。
(2)中世纪文学时期:包括中世纪欧洲文学、阿拉伯文学等。
红楼梦的美学价值与文学特点
![红楼梦的美学价值与文学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873111b1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70.png)
红楼梦的美学价值与文学特点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以细腻的情感和精妙的构思展现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家族故事,融合了丰富的美学元素,同时展示了独特的文学特点。
本文将深入探讨《红楼梦》在美学价值和文学特点方面的独特魅力。
第一部分:红楼梦的美学价值1. 人物形象的塑造《红楼梦》刻画了大量具有鲜明个性和独特魅力的人物形象。
其中,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等人物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林黛玉的聪明才智和敏感情感,贾宝玉的纯真善良和感性情感,王熙凤的精明能干和独立意志,都使人们对其产生共鸣。
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具有立体感,还通过多维度的描写展现了不同人物的情感纠葛和成长变化,从而增加了小说的艺术魅力。
2. 情感主题的表达红楼梦以情感为主题,以爱情、亲情、友情等多种情感纠葛为线索,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情感的微妙。
小说中充满了辛酸、动人和悲剧的故事,使读者对人性的善与恶、欢与乐、爱与恨产生思考。
小说中的爱情描写尤其令人难忘,如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执着爱情,以及贾宝玉和薛宝钗之间的纠结情感。
这些情感主题的表达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内心,展现了红楼梦的深厚美学价值。
3. 细腻的描写和优美的语言《红楼梦》以其优美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而闻名。
作者采用了汉语言词汇的最高级和最含蓄的表达方式,使作品充满了诗意和意境。
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和人物心理描写尤其出色,以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手法,展示了时光无情和人世沧桑的主题。
这种细腻的描写和优美的语言使读者沉浸在故事之中,体验文学的独特魅力。
第二部分:红楼梦的文学特点1. 多重叙事结构《红楼梦》采用了多重叙事结构,通过贾宝玉的梦境和书中嵌入的诗词歌赋等形式,展示了家族兴衰和人物命运的变化。
小说中穿插了大量的诗词和歌赋,通过这种形式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同时也增加了作品的艺术价值。
2. 社会写实与幻想世界的结合《红楼梦》融合了社会写实和幻想元素,以真实的社会背景为基础,展示了清代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荒诞。
王国维的美学观念与文学批评
![王国维的美学观念与文学批评](https://img.taocdn.com/s3/m/a15d29f1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78.png)
王国维的美学观念与文学批评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美学家,他对于美学的研究和文学批评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他所提出的"以美育人"和"诗词意境"等美学观念的指导下,中国的文学批评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首先,王国维主张"以美育人"。
在他的美学理论中,他认为美是一种高尚的存在,能够启迪人的智慧和情感。
他提倡人们通过欣赏和创造美,来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和道德境界。
他认为,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美感和情感,能够寄托人们的思想和情感,促使人们达到心灵的升华。
王国维的"以美育人"理论为中国文学界奠定了一种以美为中心的审美教育思想,并对后来的文学批评实践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次,王国维提出了"诗词意境"的概念。
他认为,诗词在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同时,还要追求一种高度的意境,即通过表现特定的意象和意思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他主张诗人在创作中要追求一种跳跃的思维方式,以达到意境的最高境界。
他通过对诗词的解析,强调了表达意境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这种追求意境的思想,对后来的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王国维的文学批评还重视作品的形式和结构。
他认为,作品的结构应该是有机的、有层次的,通过艺术的安排和选择,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
他强调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应该是一体的,互相呼应、相互补充,形成一种高度的艺术整体。
他在批评古代诗词时,常常对作品的结构和形式进行分析和评判,以此来评价作品的艺术价值。
这种注重形式和结构的批评思想,在中国文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对后来的诗词创作和文学批评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总而言之,王国维的美学观念和文学批评理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贡献之一。
其"以美育人"的思想和对"诗词意境"的追求,为中国文学界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发展。
他注重作品的形式和结构,为文学批评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文学与美学从十个美学角度看文学作品
![文学与美学从十个美学角度看文学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41c44424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ed.png)
文学与美学从十个美学角度看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和审美情趣的结晶,是语言和思想的艺术融合。
文学和美学是紧密联系的,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是其文学价值的重要体现。
从十个美学角度来看文学作品,可以更深入地探索其美学内涵和美学特征。
一、形式美学角度形式美学角度强调的是作品的形式美感,包括文学语言、结构、风格、节奏等方面的美感。
一个好的文学作品必须具有高水平的语言技巧和结构安排,保证读者从阅读中获得美感的享受。
二、意义美学角度意义美学角度主要关注作品的意义,即它所想表达的思想和精神内涵。
这种角度下按照作者表达的主题和思想来领略作品,看到作者创作中的思想和深度。
三、文化美学角度文化美学角度从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特征来分析作品的美学价值。
作品往往会反映特定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从而在文化美学角度下得到了审美的独特魅力。
四、感性美学角度感性美学角度是指作品通过情感和感官上的冲击,引起读者自然而然的审美感受。
在这种角度下,作品所营造的情感氛围和对各种感官的刺激对读者体验的影响至关重要。
五、理性美学角度理性美学角度就是从创作者的理性思维、逻辑推理和人类智慧的角度来看待文学作品。
在这种角度下,作品所体现的逻辑和思维深度更容易引起读者的认同和共鸣。
六、哲学美学角度哲学美学角度强调的是文学作品本身所具备的哲学思考和表达方式。
在一部作品中,如果深入挖掘其中的哲学思想,读者就能够领悟到作者的深度思考和哲学见解,体验到它所带来的审美价值。
七、社会美学角度社会美学角度是指文学作品所体现出的社会关注和社会意义。
在这个角度下看待文学作品,读者可以体会到它强有力的社会批判和社会责任感,从而让读者对社会、人类能够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八、美学思想角度美学思想角度聚焦的是作品中的美学思考和美学价值观。
在这种角度下,作品所表达的美学价值观将洞察整个作品的美学价值,反过来让读者感受到其中的人生智慧和哲学思想。
九、历史美学角度历史美学角度是指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历史思考和历史反思。
美学与审美理论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
![美学与审美理论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383da60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ba.png)
美学与审美理论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美学作为一门探讨审美体验和艺术价值的学科,对于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它不仅能够帮助作家在创作过程中获得灵感和思路,还能够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美学与审美理论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
首先,美学能够帮助作家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美学理论首先关注的是艺术作品的审美特点和表现手法。
通过学习美学,作家可以更好地理解各种艺术形式的审美要素,例如音乐、绘画、雕塑等,从而借鉴和运用到自己的文学创作中。
通过对不同艺术形式的研究,作家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获得不同的灵感,从而提升作品的独特性和新颖性。
其次,美学能够帮助作家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
美学理论探讨的是艺术作品的审美标准和价值评判方法。
通过对美学理论的学习和运用,作家可以更加理性地审视和评价自己的作品,提升其艺术品位和创作水平。
例如,在文学创作中,作家可以运用美学理论中的“平衡”、“对比”等审美原则,使作品在结构和情节上更加严谨和谐调,从而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
此外,美学也能够帮助作家塑造更加美感的语言。
美学理论关注的是艺术作品的形式美和艺术表现手法。
通过学习美学,作家可以获得更多的修辞技巧和表现手法,使得作品的语言更加华丽、优美。
例如,在描写自然景色的时候,作家可以运用美学理论中的“意象”和“比喻”的手法,用鲜明的形象和生动的语言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和宏伟。
通过运用不同的修辞技巧,作家可以使文学作品更加吸引人,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和享受。
另外,美学还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文学作品。
通过学习美学理论,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解读作品中的艺术特点和意义。
例如,通过对美学中“主题”和“象征”等概念的理解,读者可以更好地把握作品中的隐喻和寓意,从而获得更加丰富和深刻的阅读体验。
美学理论也能够帮助读者培养鉴赏能力和审美趣味,提升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虽然美学与审美理论在文学创作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但是并不是说只有严格遵循美学原则才能写出优秀的文学作品。
了解古代文学与美学关系
![了解古代文学与美学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a40ff136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a1.png)
了解古代文学与美学关系古代文学与美学关系的探讨近年来,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改革,语文教学逐渐从传统的知识灌输转变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审美能力。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古代文学与美学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本文将从古代文学的美学特点、美学对古代文学的影响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美学能力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古代文学的美学特点古代文学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独特的美学特点。
首先,古代文学注重形式美。
古代文人追求的是字句的精细和韵律的和谐,他们通过巧妙运用修辞手法和音韵美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例如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夕》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样的表达方式使读者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美的享受。
其次,古代文学强调意境美。
古代文人善于通过描写自然景物、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思考。
例如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中写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这样的描写给人以无尽的遐想,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最后,古代文学注重思想美。
古代文人在作品中常常融入自己的思想和观点,通过艺术手法表达对社会、人生和价值观的思考。
例如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喻世明言》中的许多寓言故事,通过幽默的方式讽刺和批判社会上的弊端,既具有娱乐性又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二、美学对古代文学的影响美学对古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美学的理论为古代文人提供了审美的标准和方法。
古代文人通过学习美学理论,能够更好地把握作品的审美特点和美感,从而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例如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世说新语》中的许多小故事,他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安排,使作品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其次,美学的理论为古代文学作品的批评和鉴赏提供了依据。
美学的发展使得人们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评价更加系统和科学,可以从艺术形式、意境和思想内涵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
文化美学与文学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
![文化美学与文学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227485c0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aa.png)
分析角色形象的塑造方式
03 情节安排
解读故事情节的发展
文学鉴赏的心理过程
感知
观察作品表面信息 捕捉情感氛围
理解
深入挖掘作品内涵 解读作者用意
评价
审视作品价值 思考作品意义
体验
融入作品情境 感受作品魅力
文学作品欣赏的 技巧
文学作品欣赏需要掌 握一定的技巧,比如 注重细节、思辨批判、 比较分析等,可以帮 助提升对作品的理解 和评价。学生应该通 过多维度的视角,深 入挖掘作品的内涵, 从而更好地领略文学 之美。
文化美学与文学鉴赏——培 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
养
汇报人:XX
2024年X月
目录
第1章 文化美学与文学鉴赏简介 第2章 文化美学的基础 第3章 文学鉴赏的实践 第4章 文化美学与文学鉴赏的教学 第5章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的策略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01
第1章 文化美学与文学鉴赏 简介
文学鉴赏在教育中的应用
独立思考
培养学生批判性 思维
文化视野
扩展学生文化广 度
综合素质
促进学生综合素 质发展
审美能力
提升学生审美情 趣
文学鉴赏的重要性
情感体验
感受作品情感震 撼
文化传承
传承优秀文学传 统
人生启迪
启发学生人生智 慧
思维拓展
激发学生思维灵 感
● 04
第四章 文化美学与文学鉴赏 的教学
文化美学概念
审美体验
感知美的过程
审美情趣
个体审美趣味
认知艺术
理解文化现象
文学鉴赏意义
文学鉴赏是对文学作 品进行细致分析和深 入感知的过程,有助 于提升审美品味和文 学素养。通过文学作 品的品味,可以感受 到作家的人文情怀和 情感表达,拓展个人 的审美视野。
文学与美学的关系研究
![文学与美学的关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d44bd55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bd.png)
文学与美学的关系研究文学和美学是两个紧密相关的概念,二者既有内在的联系,又各自展示出独特的特征。
文学是以语言为媒介,通过文字表达思想与感情的艺术形式;而美学则研究和探讨人类对美的感知和欣赏。
本文将从叙事性、情感表达和审美价值三个方面探讨文学与美学的关系。
首先,文学和美学在叙事性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
文学作品往往通过叙事的手法,将故事和事件呈现给读者。
而美学则关注叙事中的感知和欣赏。
一个好的文学作品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情节,还要通过语言的运用打动读者的心灵。
美学研究则关注人们在阅读过程中对叙事的评判和享受。
通过对人类审美心理的了解,美学为文学的叙事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启示。
其次,文学和美学在情感表达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文学作品通过文字的魔力展现出丰富的情感世界,使读者能够借助于文字的力量,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美学则致力于研究情感的产生、表达和传递。
在文学作品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情感的流露,读者能够产生共鸣和情感共振。
美学的研究则将关注点放在了文学作品中情感的表现形式、语言的魅力以及读者对情感的回应。
最后,文学和美学在审美价值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文学作品不仅仅传达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更是展示了其独特的审美价值观。
无论是古代的经典作品还是现代的文学创作,都以其独到的艺术形式和思想内涵引起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与思考。
美学研究则探索了文学作品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判断,引导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美的本质和作品的美学意义。
文学与美学的关系研究不仅可以深化对二者的理解,也可以推动文学创作和美学研究的发展。
通过从叙事、情感和审美价值三个方面探索文学与美学的关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背后蕴含的美学,从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
总结来说,文学和美学是紧密相关的概念,二者相互影响又各自展示出独特的特征。
通过对叙事性、情感表达和审美价值的讨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和美学研究的内在关联和相辅相成的关系。
古代文学与艺术美学的关系
![古代文学与艺术美学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fe6aa556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07.png)
古代文学与艺术美学的关系在古代社会,文学和艺术被视为传承文化、表达情感以及传播思想的重要媒介。
古代文学与艺术美学的关系密切,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古代文化的精髓。
本文将探讨古代文学与艺术美学的关系,并分析其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一、共同追求审美意境古代文学与艺术美学都追求审美意境,通过表达深层次的情感和思想,唤起读者和观众的共鸣。
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通过描绘人物形象、构建情节等手法,塑造了独特的文学世界,使读者沉浸其中。
而艺术作品如绘画、雕塑等也通过造型、色彩等元素,传达作品背后的情感和主题。
古代文学与艺术美学在追求审美意境上相互借鉴、交流,丰富了古代艺术的表现形式。
二、互为表达方式古代文学与艺术美学可以说是互为表达方式,相互借鉴并互相渗透。
文学作品常常以艺术手法来表达情感和思想,例如,诗歌常常通过韵律、运用修辞等技巧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感悟。
而艺术作品也可以通过文字来描述或阐释,例如,在绘画作品旁边可以配上文字说明,用以解读绘画的主题和内涵。
古代文学与艺术美学的相互表达方式,拓展了古代艺术的表现形式,使之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三、互相启迪的创作灵感古代文学与艺术美学在创作过程中互相启迪,相互借鉴,进一步丰富了古代文学和艺术作品的内涵。
文学作品可以启发艺术家对形象的构思和创作技巧,例如,一些文学作品中描述的神话传说或英雄人物,常常成为绘画和雕塑作品的创作素材。
而艺术作品也可以激发作家和诗人的创作灵感,例如,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可能会激发诗人写下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歌。
古代文学和艺术美学的相互启迪,使得创作的火花不断迸发,极大地丰富了古代艺术的创作内涵。
四、文学与艺术美学的社会功能古代文学和艺术美学在古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除了作为审美的娱乐工具外,还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
古代的文学作品,如宋词、元曲等,不仅承载了诗人、作家的个人情感表达,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价值观念。
艺术作品同样具有社会功能,它们常常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引导和塑造人们的思想观念,如绘画作品中的宗教主题或政治寓意。
朱自清文章的文学和美学价值
![朱自清文章的文学和美学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8ee34c26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45.png)
朱自清文章的文学和美学价值朱自清的《背影》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篇散文杰作,本文从文学价值与美学价值的角度解读这篇文学经典,通过该文描述的父子情深以及对现代和当代散文产生的积极影响,论述其文学价值;该文以"背影'为载体表达父爱,蕴涵亲情之美,从其采用的朴实的写作手法、情与景的完美结合以及化平实为神奇的绮丽语言出发,论述其美学特色及美学价值。
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体现人类情感的优秀散文,它的文学价值以及美学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也是值得深思的。
它以歌颂父爱为主题,以朴实却生动的语言展现了父爱以及对父亲的感恩怀念之情,成为中国现代散文中以亲情为题材的奠基之作,对现代和当代散文产生了深远地影响,具有深刻的文学价值;它以"背影'为载体表达父爱,具体描述父亲的"背影',体现大爱无言,蕴涵着深厚的父子之情,读之莫不为之动容,极具美学价值。
一、《背影》的文学价值《背影》表达的是真挚的父爱,是一种血缘亲情,是现代文学史上以亲情为题材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是一个反帝反封建的年代,因此,"五四'新文学的作家追求自由、平等和博爱,反对封建道德与封建礼教,他们创造出的文学作品主要围绕个性的解放、百姓的生活等方面。
有的作家把家视作封建专制,并对父辈们不满,甚至对家进行质疑与批判,从巴金的《家》以及曹禺的《雷雨》都可看出这种创作思维。
而《背影》则与一般的"五四'作家反对父辈的作品不同,它如一股轻柔的细风,让人们感受到了儿子与父亲朴实的亲情,它继承了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使人们重新感受舐犊情深,知晓感恩孝敬父母是毋庸置疑的。
在朱自清的眼里,虽然父亲并不完美,也有一些缺点,他和父亲的关系并不是很融洽,如他对父亲送自己的不以为然和对父亲嘱咐的不屑,然而,在子女面前父亲永远都是父亲,朱自清就是怀着对父亲感恩怀念的心,创造出这篇饱含浓厚亲情的经典之作。
文学理论与美学
![文学理论与美学](https://img.taocdn.com/s3/m/ecf919e55f0e7cd1852536df.png)
文学理论与美学、比较文学、艺术学理论的关系
①文学理论与美学原理的关系
美学在其学科创始人鲍姆嘉通那里被定义为研究“感性认识的科学”和“自由艺术的理论”,它奠基于西方人对人的心理结构所作的知、情、意的划分与对各门艺术统一性的追求。
知研究真,对它的探讨形成逻辑学;意志研究善,与之对应的是伦理学;而研究情感或感性认识的完善的便是美学。
1747年,法国学者巴托将文学、建筑、绘画、雕刻、音乐、舞蹈、戏剧与一般技艺与科学相区分,称为“美的艺术”,被普遍接受,自此艺术成为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但与文学理论不同,美学主要偏重于对审美与艺术现象的思辨研究,并不探讨文学活动及文本解读中的具体问题,因此更偏于哲学。
②文学理论与比较文学的关系
比较文学也注意寻找与把握不同民族文学的共同点与问题,在这方面与文学理论有相通之处,但无论是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还是美国学派的平行研究,都主张对文学进行跨国别、跨学科、跨文化的研究,与文学理论在研究对象与方法上有别。
美国比较文学学者亨利·雷马克(Henry Remak)认为,“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探究文学与其他知识和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等。
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这种观点有一定的代表性。
③文学理论与艺术学原理的关系
艺术学理论固然要研究文学,但只是一个方面,它还要研究包括绘画、雕刻、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各门艺术中的理论问题,与文学理论的研究范围与对象不同。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美的本质是什么?美学研究什么内容?(1)答:美”是一种感觉,但能使人有“美”的感觉的事物一定有规律可循。
或者说是人好奇于自己何以对此物有如此的感觉而对另一物没有这样的感觉,从而去探寻和思考出一种解释感觉的合理说法。
(2)若一个人对自己的美感有了一套说法,我或许能理解他的关于美的学说,也只是“明白”了他的“感觉”的理性表达,我可以“判断”他“所谓”的“美”有没有道理、合不合“逻辑”,但我可能还是无法感觉着他的感觉。
所以我觉得,从第一个层次讲,“感觉”容易,“解释”难;在第二个层次上,“理解”容易,“感觉”难。
美学是哲学性质的科学,它对各门艺术理论的研究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同时各门艺术理论的研究成果又能够反过来丰富和推动美学的研究。
由于艺术是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艺术理论与美学理论之间常常是彼此渗透和互相转化的。
关于艺术本质规律的某些直接探索,常常也就是美学理论2 为什么说审美具有令人解放的意义?黑格尔曾指出:“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
”要消除现代社会带给人类的这些负面影响,最好的方式和途径就是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
因为美育是培养人的一种有机的和整体反应方式的教育,这种形式积淀了人的情感和理想,使它们处于一种极其自由与和谐的状态。
因此,音乐课程是造就完美人格的基本方式与最佳途径。
现代社会中,美学理论与艺术实践的发展,使审美在人的精神活动中的功能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美育,不仅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越来越呈现出独特的作用。
当今,愈来愈多的美学家与教育家主张“寓教育于艺术”,主张“使德育、智育、体育升华为伦理美育、智力美育、人体美育”。
愈来愈多的教育工作者深刻地认识到这样一个命题3 狭义的形式美由哪两个方面组成?基本上,美的形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在形式,它指创作者所想表现的真、善的内容;而另一种是外在形式,它与内容不直接相联系,指内在形式的感性外观形态(如材质、线条、色彩、气味、形状等等)。
4 美的形态有那些?什么是艺术美?(1)美的形态包括美的“存在形态”,是美所表现的范围,侧重于从审美客体的存在领域的角度对美进行分类,又被称为美的“存在领域”。
“表现形态”,是美的属性的观念呈现,侧重于从审美主体美感情态的角度对美进行分类,又被称为“美的范畴”。
(2)艺术美是指各种艺术作品所显现的美。
5 美感本质是什么?美感心理包括那些方面的内容?它们的关系怎样?(1)●其实“美感”就是引导我们更好生存的一种“情感”,或者说:美感的“本质”就是“意识”这个“二次导存(2)审美心理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产生的极其复杂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它产生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之中。
美感心理因素主要包括: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想象、情感和理解(3)。
联系:无论中国和外国,过去都经常有人用品味来比譬审美欣赏活动,在中国古代,“品”就是欣赏的意思,因此,品味与审美欣赏活动,确实有许多共同之处:首先,它们都是建立在感觉器官之上的,离开了感觉器官,既不能品味,也不能欣赏了。
其次,味之酸甜苦辣,各人自知,有口难言,品味和审美欣赏都是如此6 文学的本质是什么?文学有什么美学特征?(1)文学本质:是指能够涵盖各类文学现象所共有的、属于文学这种社会意识形态总体的基本性质,而不是某一种文学类型的特点。
(2)特征”具有两种属性:其一,它的外在形象极其具体、生动、独特;其二,它通过外在形象所表现的内在本质又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首先,文学典型必须具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的,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
其次,文学典型还必须通过局部“特征”,反映和形成总特征。
5艺术创作包括那些部分?艺术构思包括什么内容?(1)艺术创作包括艺术积累、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个方面。
(2)艺术构思,是指艺术家在艺术体验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造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使艺术意象得以创造和成熟的过程。
它包括构思的方式及运作和意蕴的凝结。
7谈谈散文的形散神聚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形散还指它的表现方法不拘一格。
组织材料,结构成篇也比较自由;所谓“神聚”,主要是说其要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9、谈谈中国古典诗歌散文的民族美学特征。
10、“美感的窗户”是怎样的?怎样打开你的这扇窗户?(1)美感的窗户,打开后应该是心灵,我想的是这美感的窗户是眼睛吧,看眼睛,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心灵是否纯洁,可以看出喜怒哀乐,怎样打开这扇窗户呢,你要爱上这双眼睛,应该是单纯的爱,懂得呵护,作文:说明:参考《美感的窗户》中的散文笔法,写一篇抒情散文。
感情真诚,风清骨峻者为优.抄袭不得分(1)人游走在景物中,不断找寻自己的面影。
群星闪烁,上弦月弯弯的嵌在星空里,枣林里流动着一阵阵清香——并不是枣树的香,是花香。
现在夜已很深,屋子里没有点灯,春风轻轻的从窗外吹进来,送来了满屋花香。
夜更静,静得仿佛可以听见露珠往花瓣上滴落的声音。
流星刚升起,一弯蛾眉般的下弦月,正挂在远处的树梢。
风中还带着花香,景色神秘而美丽。
暴雨就像是个深夜闯入豪门香闺中的浪子,来得突然,去得也快。
可是他来过之后,所有的一切都已被他滋润,被他改变了。
树林中带着初春木叶的清香,风中的寒意,虽更重,但天地间却是和平而宁静的。
没有人,没有声音,红尘中的喧哗和烦恼,似已完全被隔绝在屋门外。
只不过世上一些最危险,最可怕的事,往往就是隐藏在这平静中的。
蓝的天,归的云,阳光刚刚升起,照在红的花,绿的叶子上,叶子上还带着晶莹、透明的新鲜露珠。
风也是新鲜的,新鲜而芬芳,就仿佛像多情少女的呼吸。
没有雾,淡淡的白云缥缈,看来却像是梦一样。
一阵风吹过,苍松间的昏鸦惊起,西天一拣斜阳更淡了。
然后暮色就已笼罩大地。
月满中天。
秋风中浮动着桂子的清香。
桂子的香气之中,却充满了肃杀之意。
风从窗外吹进来,月光从窗外照进来,风和月同样冷。
古往今来,也不知有多少人,用过多少名词形容“柳”。
有人说柳如丝,有人说柳如雪,不管是如丝如雪,在一般人心目中,柳总是柔的。
春夜,春雨,巴山。
春夜的夜雨总是令人愁,尤其是在已山,落寞的山岭,倾斜的石径,泼墨般的苔痕……多少前辈名侠的凄惨往事都已被埋葬在苔痕下,多少春花尚未发,就已化作春泥。
落日忽然从一片苍茫混沌的云层中露了出来,落日已经红了,很红。
落日最红的时候,就是它即将沉没的时候。
人呢?人是否也如此?雪,遇到温暖的阳光,当然会溶化,然而,一块千年寒冰却不会溶化,不但不溶化,反而会使阳光变冷,变得黯然失色。
这是初夏,阳光灿烂,海水湛蓝,海鸥轻巧地向船桅间滑过,生命是多彩的,充满了青春的欢乐。
深邃的厅堂,一重又一重。
一重又一重竹帘深重,将十丈红尘全都隔绝在帘外,却将深山秋韵全部深深的藏在厅堂中。
竹帘问有燕子盘旋梁上,昔日王谢堂前燕,今日莫非已飞来此家院?案头的钟鼎,莫非是金谷故物?一抹朝阳,满地花荫,帘外鸟语啁啾,更显得厅堂分外宁静,三王垂髫童子,正在等着卷帘迎客。
图画般的山林问,还亮着一点点灯光,映着那一幢幢亭台楼阁,竹篱茅舍,也映着那一道瀑布。
瀑布从天而降,飞珠溅玉,灿烂如银。
奇怪的是,这么大的瀑布自半空中倒挂而下,泄入湖中,水声并不震耳,反而如鸣琴奏玉,听来更觉神清气爽,显然水力已被巧妙的渲泄了很多。
风声中似乎隐隐有丝竹声传来,衬着瑶碧般的流水声,使这图画般的山谷,看来更平和而安静。
夜已深,四下静得很。
深山里那种总带着几分凄凉的静寂,绝不是红尘中人能想得到的。
虽然有风在吹,吹得树叶飕飕的响,但也只不过使得这寂静更添几分萧索之意。
春天的太阳就像是小姑娘的脸一样,终于羞答答的从云层中露出来了,暖洋洋的照在这条热闹的长街上。
大姐姐小弟弟少奶奶老太太都脱下了棉袄,穿上了有红有绿的春天衣裳,在街上溜达着晒太阳,让别人看他们的新衣裳。
用三根鸡毛两个铜钱做成的毽子满街跳跃,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风筝飞满在蓝天上,连老太爷的嘴里都偷偷的含着一颗桂花糖。
漫长寒冷的冬天终于过去了,大家都准备好好的享受一下春天的欢乐。
山坡下的一丛杜鹃已经开花了,远处的青山被春雨洗得青翠如玉,一双蝴蝶飞入花丛,又飞出来,庭园寂寂,仿佛已在红尘外。
前面是一片春天,旭日刚刚从青翠远山外升起,微风中带着远山新发木叶的芬芳,露珠在阳光下闪亮得就像是初恋情人的眼睛。
霹雳一声,春雷又响起。
倾盆的暴雨像是一股积郁在胸中已久的怒气,终于落了下来。
一道道闪电撕裂了黝黑的苍穹,一颗颗雨点珍珠般闪着银光,然后就变成了一片银色的光幕,笼罩了黑暗的土地。
现在本来已经应该是日出的时候了,可是在没有闪电的时候,天地间却更黑暗。
这个世界上大概很少有人会把沙漠和海洋联想到一起。
海洋是生动的、壮阔的、美丽的,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令人心胸开朗,热血奔放。
有很多人热爱海洋就好像他们热爱生命一样。
沙漠呢?没有人会喜欢沙漠,到过沙漠的人,没有人会想再去第二次。
可是一个人如果真正能同样了解海洋和沙漠,就会发现这两个看来截然不同的地方,其实有很多相似之处。
它们都同样无情,同样都能使人类感觉到生命的渺小和卑微,同样都充满了令人类完全无法忍受的变动。
在这种变化中,人类的生命立刻就会变得像铁锤下的蛋壳那么脆弱。
在某一方面来说,海洋甚至比沙漠更暴厉更冷酷,而且还带着某种对人类的无情讥笑。
——海水虽然碧绿,可爱,可是在海上渴死的人很可能比在沙漠上渴死的更多。
你看这江水奔涨,终日不停,就算有人将万两黄金丢下去,也只不过会溅起一片水花而已,等到水花消失时,江流还是不改,就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不管你投入的是万两黄金,还是百斤废铁,结果都是这样子的。
世事本就如此,这个世界本就有很多无可奈何的事,一过去之后,便如春梦般了无痕可寻。
是春天。
在天地万物都在茁发生长的春天。
凋谢了的木叶,又长得密密的,丛林中的林叶莽莽苍苍,连阳光都照不进来。
树干叶间,还是一片迷迷蒙蒙的灰白色,让你只能看到见一点迷迷蒙蒙的影子。
看得见,却看不远。
毒蛇的液,狐狸的心,北海中的冰雪,天山上的岩石,狮子的勇猛,豺狼的狠辣,骆驼的忍耐,人的聪明,再加上一条来自十八层地狱下的鬼魂。
也像是罪恶一样,沼泽里仿佛也有种邪淫的吸力,只要你一陷下去,就只有沉沦到底。
风在窗外吹,落叶一片片打在窗户上,就像是一只疲倦的手,在拨弄着枯涩的琴弦,虽然有声音,却比无声更沉闷(2)在海南岛,我登上了高高的尖峰岭。
瞧那辽阔、深邃、汪洋似的林海,莽莽苍苍,层层叠叠,涌着无垠的绿涛,横亘在眼前,那情调是多么粗犷,当我们进入林中,瞧那藤萝缠绕,蕨类丛生,横如帐幔的林墙,邃如深渊的林窟,密如桩桩的林干,又使人堕入了朦胧的神秘之感里。
这亚热带的原始森林多么富于野性。
我在这里看到了力的素描和写生。
野性不就是力的象征!雪莱的名句说得多好:“万物由于自然律,都必融汇于一种精神。
”我却从森林里瞧出了大自然神笔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