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研究进展
失眠的CBTI治疗(1)
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CBTI )及其新进展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精神心理科张斌Everyone needs sleep!如果睡眠没有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那么这一定是进化中的最大败笔。
Alan Rechtschaffen3提 纲1.失眠的“生物钟紊乱”2.经典的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BTI )3.CBTI 在失眠治疗中的地位4.CBTI 的依从性4失眠的“生物钟紊乱”生物钟的起源钟是一种物质的运动形式,是大自然的节奏规律,是物质的普遍内在属性。
生物钟的分子机理8生物钟可以被光照重新设置• 24小时为周期的节律,它的起始点可以被光照重新设置。
•这个重设置过程也是一个由蛋白质介导的生物化学过程。
在果蝇中,这个有重设置功能的蛋白称为 cryptochrome (CRY )。
CRY 蛋白有感光的功能,它和 TIM 的相互作用是光依赖的,并且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是 TIM 的降解。
•而失去 TIM 的 PER 蛋白不稳定,最终也在有光照的白天被降解,其结果就是减少了对 CLK-CYC 二聚体功能的抑制,从而使得 CLK-CYC 介导的基因转录重新开始。
9生物钟的几个基本特征•生物钟是内源的、自主的、不依赖于环境变化的生物节律。
•昼夜节律的生物钟周期不是精确的24小时,而是接近于24小时。
•生物钟具有温度补偿的性能,能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保持稳定。
•光照不是产生节律的原因,但能够调节和重置昼夜节律生物钟的相并使其同步。
10经典的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BT-I )失眠的自然病程(三因素模式)Spielman ,1987易感因素维持因素诱发因素睡/醒调控机制的双因素模型昼夜节律系统觉醒睡眠内稳态系统(睡眠压力)觉醒睡眠觉醒百分比调控睡-醒的神经生理机制睡眠vs.觉醒(过度唤醒状态)内稳态系统昼夜节律系统觉醒系统 (过度唤醒状态)✓To change misconceptions &faulty beliefs about sleep &insomnia✓To reduce/prevent excessive monitoring of & worryingabout insomnia Stimulus ControlSleepRestriction Relaxation TrainingCognitive Therapy针对持续性失眠中行为,认知和生理上的因素的一系列治疗策略✓To enhance sleep drive ✓ To increase sleep continuity &consolidated sleep✓To reduce somatic &cognitive arousal states which interfere withsleep ✓To re-associatethe bed/bedroom with sleep✓To re-establish aconsistent sleep-wake schedule失眠认知行为疗法Sleep Hygiene Education✓To teach patients abouthealthy lifestyle practices that improve sleep刺激控制疗法睡眠时间限制治疗放松疗法认知治疗睡眠卫生睡眠日记16为什么必须记睡眠日记?•一种有效的自我监督和跟踪工具。
失眠障碍认知行为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920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WorldJournalofSleepMedicine2020年5月第7卷第5期May.2020,Vol.7,No.5基金项目:加味黄连阿胶汤配合皮内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项目(BJXA2017013)通信作者:高祖涛,E mail:Gaozutao0616@126 com失眠障碍认知行为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高祖涛1 魏慧军2 赵晓东3(1北京市西城区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100011;2北京广安睡眠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53;3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摘要 近年来失眠障碍的认知行为治疗是国内外失眠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虽然被各指南公认为较理想的失眠治疗方法,并有较多优势,但其临床应用不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本文介绍了失眠认知行为治疗的理论基础、评估工具、技术组成、临床优势等,并详细分析该治疗的局限性与不足,并提出应对措施与综合应用建议,期望对临床实践带来积极影响。
关键词 失眠;认知行为治疗;综述ProgressinClinicalResearchof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forInsomniaGAOZutao1,WEIHuijun2,ZHAOXiaodong3(1DeshengCommunityHealthServiceCenterofBeijingXichengDistrict,Beijing100011,China;2BeijingGuang′anInstituteofSleepScience,Beijing100053,China;3DongzhimenHospital,Bei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Beijing100700,China)Abstract 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forinsomnia(CBT i)wasoneofhotspotsintheclinicalresearchesofinsomniaathomeandabroadinrecentyears Althoughitisrecognizedasanidealtreatmentforinsomniabytheguidelineswithlotsofadvantages,itsclinicalapplicationisinsufficient Thispaperintroducesthetheory,assessmenttools,technicalcompositionandclinicaladvantagesofCBT i Weanalyzethelimitationsandinsufficiencyofthetreatmentindetails,andsuggestthesolutionsandadvicesforcompre hensiveapplication,hopingtogetpositiveimpactinclinicalpractice.Keywords Insomnia;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Reviews中图分类号:R395 5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2095-7130.2020.05.072 失眠障碍是普通人群中较常见的长期问题。
功能磁共振在睡眠障碍中的应用进展
功能磁共振在睡眠障碍中的应用进展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是一种脑成像技术,通过测量大脑不同区域的血氧水平变化,可以了解不同区域在特定任务中的活动情况。
近年来,fMRI在睡眠障碍领域的应用取得了一些进展。
本文将介绍fMRI在睡眠障碍中的应用,并讨论其研究进展和局限性。
一、fMRI在睡眠障碍的诊断中的应用对于一些睡眠障碍,如多梦、睡眠呼吸暂停症等疾病的诊断,fMRI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观察患者在不同状态下(如清醒、入睡前和醒来时)的脑活动变化,可以了解不同睡眠障碍的特定模式。
例如,多梦症患者在清醒状态下,前额叶皮层活动显著增加,而在入睡前和醒来时,顶叶活动明显增加。
这些特定的脑活动模式可以作为多梦症的诊断标志。
二、fMRI在睡眠障碍机制研究中的应用fMRI还广泛应用于睡眠障碍的机制研究中。
通过比较正常人和患者在睡眠过程中的脑活动差异,可以揭示不同睡眠障碍的病理机制。
例如,研究发现,睡眠呼吸暂停症患者在深睡眠阶段,大脑岛叶活动明显降低,这可能与呼吸暂停引起的缺氧和脑灌注不足有关。
这些研究结果对于睡眠障碍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fMRI在睡眠障碍治疗评估中的应用fMRI还可以帮助评估不同治疗方法对于睡眠障碍的疗效。
通过比较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的脑活动变化,可以评估治疗方法对于患者脑功能的影响。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对于失眠症患者,认知行为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并且脑部与注意力控制相关的区域活动也有所增加。
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指导睡眠障碍的治疗方法选择和个性化治疗方案制定。
然而,fMRI在睡眠障碍领域的应用还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fMRI 对于脑活动的测量是间接的,依赖于血氧水平的变化,因此可能存在解释歧义。
其次,fMRI技术对于运动和呼吸等干扰因素敏感,需要患者保持相对静止和平稳的呼吸状态,这对于一些患者来说可能是困难的。
此外,fMRI研究仅能提供静态的图像,无法提供关于脑活动的动态变化信息。
神经调控技术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神经调控技术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程方;席春华【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年(卷),期】2022(25)5【摘要】失眠是由生理、心理、环境因素、精神疾病、躯体疾病等多种原因导致的。
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CBT-I)被推荐为失眠的一线治疗,如果CBT-I的治疗不够有效或无法获得时,可以提供药物干预。
苯二氮卓类药物、苯二氮卓类受体激动剂及部分抗抑郁药物等对失眠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但是CBT-I受到失眠患者依从性问题和成本增加的限制,操作起来十分复杂。
许多慢性失眠患者要长时间服用镇静催眠药物来维持睡眠,长期使用药物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反应。
传统方法的弊端使治疗失眠新方法的出现成了必然。
神经调控技术是指利用植入性或非植入性技术,采用电刺激或者药物手段来改善患者症状的技术。
近年来被认为具有调节神经功能,广泛应用于抑郁症,帕金森病,AD等临床治疗。
而近年来部分研究证实,神经调控技术同时具有调控睡眠结构,改善睡眠质量的效果。
神经调控技术主要包括经颅磁刺激(TMS)、经颅电刺激(TES)、针灸等,这些技术有效克服传统治疗方法的弊端,并且在近年来的研究中显示出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主要探讨神经调控技术在治疗失眠问题上的研究进展。
【总页数】4页(P643-646)【作者】程方;席春华【作者单位】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1【相关文献】1.神经调控技术治疗肥胖研究进展2.神经调控技术治疗丛集性头痛的研究进展3.无创神经调控技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研究进展及技术规范4.神经调控技术在癫痫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5.中医药调控五羟色胺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睡眠健康的研究新进展
睡眠健康的研究新进展一、睡眠与健康的关系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睡眠质量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长期缺乏充足的睡眠会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如心血管疾病、肥胖、糖尿病、抑郁等。
研究睡眠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对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家们在睡眠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新的进展,研究人员发现,充足的睡眠对大脑的修复和再生具有重要作用。
在睡眠过程中,大脑会清除有害物质,同时加强记忆和学习能力。
睡眠还能够调节人体内分泌系统,维持荷尔蒙水平的稳定,从而降低患上多种疾病的风险。
睡眠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良好的睡眠有助于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长期缺乏睡眠的人更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
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对于维护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睡眠还与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息息相关,充足的睡眠可以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提高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使人更容易感染病毒和细菌。
睡眠与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保持充足的睡眠对于预防和控制多种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重视睡眠健康,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以促进身心健康。
睡眠对身体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重视睡眠质量。
充足的睡眠对于维持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本文将探讨睡眠在身体和心理健康方面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关于睡眠的新研究进展。
从生理角度来看,睡眠对于维持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在睡眠过程中,人体会进行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以修复受损组织、巩固记忆、调节免疫系统等。
长期缺乏睡眠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生风险增加。
睡眠还与生长激素的分泌密切相关,有助于儿童生长发育和成人维持肌肉骨骼健康。
从心理角度来看,睡眠同样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提高情绪稳定性、减轻焦虑和抑郁等心理症状。
失眠患者往往更容易出现情绪波动、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这对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23563217_远程交互CBTI在慢性失眠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21年1月第8卷第1期January.2021,Vol.8,No.1世界睡眠医学杂志WorldJournalofSleepMedicine175综 述Review远程交互CBTI在慢性失眠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陈月芳 顾利慧(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杭州,310009)摘要 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forInsomnia,CBTI)是成人慢性失眠障碍的非药物治疗的一线治疗方案,传统CBTI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难以克服的问题,远程交互CBTI是基于现代科技为载体,实现与患者远程交互。
它最大的优势在于脱离了地域限制和专业医生人数的限制,让患者在家庭中自助实施,大大减少了患者往返医院的成本和医生的投入成本。
实现实时的、柔性化的、满足患者个性化治疗需求,患者的依从性大大提高,治疗效率大大提高。
关键词 远程交互;失眠认知行为治疗;慢性失眠ResearchProgressontheApplicationofRemoteInteractiveCBTIinChronicInsomniaPatientsCHENYuefang,GULihui(TheThirdPeople′sHospitalofHangzhou,Hangzhou310009,China)Abstract 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forInsomnia(CBTI)isafirst linetreatmentforadultswithchronicInsomnia TherearesomedifficultproblemsintheimplementationoftraditionalCBTI RemoteinteractionCBTIisbasedonmoderntechnologytoa chieveremoteinteractionwithpatients Itbreaksawayfromregionalrestrictionsandthelimitationofthenumberofprofessionaldoctors,andallowspatientstoimplementitindependently,whichgreatlyreducesthecostofpatientsanddoctors Realizationofre al time,flexibleandpersonalizedtreatmentgreatlyimprovepatientcomplianceandtreatmentefficiency.Keywords Remoteinteraction;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forinsomnia;Chronicinsomnia中图分类号:R 1;R319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2095-7130.2021.01.076 失眠是指尽管有适当的睡眠机会和睡眠环境,依然对睡眠时间和(或)睡眠质量感到不满意,并且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1]。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1-09-01T14:03:11.277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13期作者:韩玉灵[导读] rTMS(重复经颅磁刺激)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
韩玉灵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浙江台州 317200摘要:rTMS(重复经颅磁刺激)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
它通过无衰减颅骨,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改变磁场,感应通过电流改变皮层细胞神经的动作电位进行改变。
它被用来治疗各种神经和精神疾病。
失眠是最常见的。
随着社会竞争加剧,越来越多的人失眠。
rTMS还被用于失眠症的治疗及其电生理改变的研究,本文概述了失眠的发病机制、脑网络改变、治疗效率以及rTMS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失眠症重复经颅磁(rTMS)刺激是一种新的电物理技术,广泛用于治疗抑郁症、强迫症、帕金森病、老年痴呆症和偏头痛。
高频rTMS可以刺激神经元的活动,增加大脑皮层的兴奋。
低频rTMS抑制神经元活动,降低大脑皮层兴奋。
rTMS可以通过改变激发频率、增加或减少激发频率来平衡抑制和激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该疾病的目的。
rTMS可以通过神经网络的相互作用和连接刺激局部神经,从而影响远隔部位的功能。
同时,一旦停止,生物效应会持续一段时间,可以改变神经网络的功能和结构,改善失眠者的睡眠。
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
根据国外流行病学数据,失眠症在总人口中的流行率在10%至60%之间,近10%的患者患有明显的失眠症,初犯率在2%至10%之间。
根据世界10个国家的失眠问题病学调查,我国45.4%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失眠,10%的人患有失眠(DSM-IV)。
长期失眠可能对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导致严重事故。
失眠的治疗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近年来,由于对传统药物治疗的负面反应增加,人们越来越关注失眠的物理治疗。
一、失眠症的发病机制失眠现已被广泛公认为超觉醒理论,这基本上是三个要素:①躯体超觉醒:与健康监测组(HC)相比,睡眠和清醒时失眠者大脑的整体新陈代谢增高。
经颅直流电刺激与失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经颅直流电刺激与失眠障碍的研究进展李宛儒,蔡李佳,张亚男,张筱彤,周俊芳综述,王赞审校摘要:失眠障碍是最为常见的睡眠问题之一,近年来患病率呈现增高趋势。
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和药物疗法是目前临床主要的治疗方法,但在临床上存在治疗费用高或副作用大等问题。
经颅直流电刺激通过对大脑皮层施加微电流刺激改变皮质兴奋性、增加突触可塑性、增加慢波活动、调节脑血流等机制治疗失眠,安全性高,副作用小,有可能成为一种有价值的治疗方法。
本文总结分析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失眠障碍的安全性、使用方法及作用机制等,为失眠障碍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经颅直流电刺激;失眠障碍;物理治疗中图分类号:R338.63 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advances in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and insomnia disorder LI Wanru,CAI Lijia,ZHANG Ya'an,et al.(Sleep Center,Department of Neurology,The First Hospital of 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1,China)Abstract:Insomnia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sleep problems, and its prevalence rate has been increasing in re⁃cent years. At present,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and drug therapy remain the main treatment methods for insomnia in clinical practice, but they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problems such as high treatment costs and great side effects.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exerts a therapeutic effect on insomnia by imposing microelectric current stimulation to change cortical excitability,improve synaptic plasticity,increase slow wave activity,and regulate cerebral blood flow,with a favorable safety profile and mild side effects. Therefore, it may become a valuable treatment method.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of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insomnia in terms of safety,instruc⁃tions, and mechanism of action, so as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insomnia disorder.Key words: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Insomnia disorder;Physical therapy失眠障碍(insomnia disorder)是临床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之一,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入睡时间>30 min)、夜间觉醒次数≥2次、早醒、睡眠质量下降和总睡眠时间减少(<6 h),且存在与夜间睡眠紊乱相关的日间功能障碍,如疲劳、情绪低落、易怒、认知减退等。
有效药物治疗失眠及过敏性鼻炎的最新发现
有效药物治疗失眠及过敏性鼻炎的最新发现失眠和过敏性鼻炎是两种常见的健康问题,相当多的人群都受到了它们的困扰。
然而,最新的研究发现了一些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可以帮助缓解这两种疾病的症状。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这些最新进展,并为您提供一些建议和建议。
失眠是指难以入睡、入睡时间短和/或难以保持睡眠的情况。
它可能导致白天疲惫不堪、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和工作效率下降等问题。
关于失眠的治疗,最新研究表明,认知行为疗法(CBT)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CBT可以帮助个体识别和改变不利的睡眠习惯和思维模式,从而改善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
此外,药物治疗也被广泛使用,其中包括非处方药物和处方药物。
然而,使用药物治疗失眠时,应谨慎遵循医生的指导,并遵循规定的剂量和用法,以避免不良反应和依赖性。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鼻腔黏膜对某些过敏原(如花粉、灰尘螨、动物皮屑等)过度反应导致的炎症反应。
其症状包括喷嚏、流涕、鼻塞和鼻部瘙痒等。
最新的研究发现,过敏性鼻炎的治疗重点是减轻症状并改善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是最常见和有效的方法之一。
抗组胺药物通常被用于减轻过敏症状,如解痒、减少鼻涕流和减少鼻塞。
鼻腔喷雾剂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常见药物形式,可以通过直接在鼻腔内部释放药物来缓解症状。
此外,脱敏治疗或免疫疗法也是一种可行的选择,它通过逐渐暴露于过敏原来提高身体对其的耐受性。
除了药物治疗,失眠和过敏性鼻炎的管理还可以结合一些非药物治疗方法。
例如,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过度疲劳和大量饮食摄入,可以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和减轻过敏反应。
定期锻炼也可以提高睡眠质量和免疫系统功能。
另外,对于过敏性鼻炎患者来说,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并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物质,如灰尘、花粉等,也是非常重要的。
虽然上述的治疗方法已被证明是有效的,但是请注意,每个人的情况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建议您在开始任何新的治疗方法之前,咨询一位专业医生的建议。
医生将为您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指导您在使用药物时遵循正确的剂量和用法。
临床分析睡眠障碍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临床分析睡眠障碍的诊断与治疗进展睡眠是人体恢复和充电的重要过程,对于维持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然而,睡眠障碍却成为困扰现代人的常见问题之一。
睡眠障碍的诊断与治疗一直是临床医学中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本文将从睡眠障碍的分类、诊断及治疗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睡眠障碍的分类根据国际统计分类(ICD-10)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的标准,睡眠障碍可分为多种类型,如失眠症、呼吸性睡眠障碍、睡眠-觉醒节律障碍、不定型睡眠障碍等。
每个类型都有其特定的病因和临床表现,因此在进行诊断和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
二、睡眠障碍的诊断1. 临床评估:医生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睡眠情况,包括入睡困难、睡眠中醒来频繁、早醒等症状,以及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相关症状。
此外,医生还需了解患者的病史和心理状况等信息。
2. 睡眠监测:睡眠监测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如多导睡眠脑电图(PSG)、脑磁图(MEG)、多导睡眠脑电图等。
这些监测手段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睡眠状态,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3. 实验室检查:医生有时还需要进行血液检查或影像学检查等来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睡眠障碍的病因,如甲状腺功能异常、心脏病等。
三、睡眠障碍的治疗1. 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是睡眠障碍治疗的首选,包括睡眠卫生教育、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等。
睡眠卫生教育包括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和环境,避免兴奋性物质的摄入,如咖啡因和尼古丁。
行为治疗主要通过限制睡眠和建立稳定的睡眠时间来改善入睡困难和早醒问题。
认知行为疗法则通过改变患者的错误观念和思维方式来减轻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
2. 药物治疗:对于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的睡眠障碍,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催眠药、抗焦虑药和抗抑郁药等。
然而,药物治疗应该谨慎使用,并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3. 特殊治疗手段:一些特殊的治疗手段在某些睡眠障碍的治疗中显示出一定的效果。
例如,对于呼吸性睡眠障碍,连续气道正压(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CPAP)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对于睡眠-觉醒节律障碍,光疗法可以帮助调节患者的睡眠-觉醒节律。
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
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概述温州医学院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09应用心理一班李玥席佩玲熊俞胡婉玲张志鹏摘要:引起失眠的原因除了社会、药物等因素外,最主要的是心理因素。
其中错误的认知和不良的行为习惯占主导地位。
因此,针对患者的心理行为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能够很好的帮助病人改善失眠问题。
本文主要介绍了失眠患者的心理行为特点以及具体的认知行为疗法,并对以后此方面的研究提出展望。
关键词:失眠认知—行为疗法睡眠占人生命的1/3左右的时间,与人的健康、心理及工作能力密切相关,它使有机体精力和体力得到恢复。
但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以及社会压力的急剧膨胀,人们却开始失去更多的睡眠时间,失眠已成为相当普遍的问题,其发生率在全球为30%左右。
很多患者在个体因素、环境因素及其他因素的作用下饱受失眠之苦,因此合理的治疗成为重点。
除必要的药物治疗之外,本文主要介绍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认知—行为疗法1.失眠以及认知-行为疗法概述1.1 失眠失眠(insomnia)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是指入睡和睡眠维持或睡眠形式发生障碍导致睡眠的质和量不能满足个体正常需要的一种状况。
失眠是一种综合征,是临床上最多见的睡眠障碍。
在《睡眠障碍国际分类诊断标准,ICSD》中,推荐以进入睡眠障碍(DIS)和睡眠维持障碍(DMS)取代失眠。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失眠的定义是:①有入睡困难、保持睡眠障碍或睡眠后没有恢复感;②至少每周3次并持续至少一个月;③睡眠障碍导致明显的不适或影响了日常生活;④没有神经系统疾病、其他系统疾病、使用精神药物或其他药物等因素导致失眠。
失眠会影响健康(如降低生命质量)、增加意外或损伤的可能性(如1979年美国三里岛事件)、降低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失眠导致的记忆力下降、白天犯困等)、导致消极情绪的发生(失眠往往会导致抑郁、焦虑等)。
1.2 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它试图通过一定的方法去改变患者的负性观念和不良态度,而代之以健康、有效的观念、情感和行为。
失眠症的研究进展与治疗方法
失眠症的研究进展与治疗方法近年来,失眠症成为患者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它是一个脑功能障碍,其主要症状为睡眠时间缩短、难以入睡或中途醒来。
由于其常伴发其他病症诸如焦虑、抑郁,使得其治疗充满挑战。
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为解决失眠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失眠的成因睡眠的生理机制十分复杂,失眠症的成因也异常复杂。
在晚上入睡过程中,人的脑部无时无刻不在不断调节各种生理过程,包括体温、血压和心跳等。
其中,一些荷尔蒙、神经递质和其他化学物质的释放与合成对睡眠起着重要作用。
严重的生理或心理问题和日常生活的压力,都可能导致睡眠质量和数量下降。
二、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通常被认为是治疗失眠症的最常见和有效的方法之一。
常见的治疗剂量包括,镇静催眠药和非处方药物,如苯二氮反应衍生物、非苯二氮反应衍生物和抗抑郁药。
虽然药物治疗可以帮助治疗失眠症,但并不是最理想的解决方法,因为它仅在缓解症状的同时也可能导致副作用,例如意识模糊、呼吸困难等等。
2.认知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其目的是通过助记术和心理咨询等技术来减轻睡眠障碍症状。
通过对睡眠习惯的调整和认知心理治疗,患者可以改变抑郁、焦虑和失眠等情况。
它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其效果已得到众多研究的认可。
3.光疗法光疗法是一种非药物、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
它通过使用类似于太阳光的强光来刺激早晨睡眠激素的分泌,从而缓解失眠症状。
光疗法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在充足的证据支持下成为流行的治疗方法之一。
4.健康生活方式的改变作为最基础的治疗方式,健康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针对失眠症的最细微的因素,例如改善饮食,发展规律的睡眠习惯,和适当的锻炼。
特别是,一些简单的改变如减少饮食和饮酒,以及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可以显著改善失眠症状。
总而言之,失眠症是一种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极大的疾病,但是它是可以完全治愈的。
通过综合运用多种疗法的方法,患者可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不仅可以缓解其症状,同时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专家讲堂陆林院士:睡眠与认知障碍研究进展
专家讲堂陆林院士:睡眠与认知障碍研究进展一、睡眠与脑健康概况睡眠是保障健康的必要条件,睡眠不足可能引起脑功能的紊乱,导致认知调控能力下降。
睡眠障碍的发病率日益升高,根据WHO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睡眠障碍率达27%。
中国睡眠研究会2016年公布的睡眠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超过3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且这个数据仍在逐年攀升中。
疫情下人们在面对外界压力和应激性事件时,常常出现急性失眠。
通过对5万余名居民进行线上调查发现,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大众的心理问题普遍较为突出,其中失眠的发生率高达29.2%,医务人员失眠的发生率更是高达38.9%。
随着年龄增加,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增高。
同时,人口老龄化也导致痴呆人数增多,痴呆的全球疾病负担快速增加。
WHO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大约有5000万痴呆患者,而这一数字在2040年将达到8100万,2050年将达到一亿3千万。
痴呆是全球老年人残疾和依赖他人的主要原因之一,全球每年新增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1000万,医疗费用高达一万亿美元。
在我国,60岁以上人群痴呆的患病率为5%~6%,由痴呆造成的疾病负担在疾病总负担中比重从1990年的0.66%增长至2017年的1.88%,是增长速度最快的神经精神疾病,老年痴呆和睡眠问题的诊断和防治被列为中国脑计划的重点研究内容。
二、睡眠与认知障碍的关系皮层、下丘脑、小脑等脑区共同参与调节认知和睡眠-觉醒过程。
睡眠不足时大脑功能发生一系列变化,包括记忆力、注意力及奖赏相关脑区的功能改变。
(一)睡眠障碍增加痴呆的发生风险与基线时无睡眠问题的个体相比,报告睡眠障碍者发生所有类型痴呆的风险显着升高。
一项全球临床数据的meta分析,共纳入18个纵向研究,包含246,786例受试者,通过平均9.5年的随访,有25,847例受试者发生了痴呆;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失眠障碍增加AD的发生,而对所有类型的痴呆和血管性痴呆的发生无影响;睡眠呼吸障碍与所有类型的痴呆、AD及血管性痴呆的发生都相关。
老年人睡眠质量的研究进展
老年人睡眠质量的研究进展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睡眠质量问题日益引起。
睡眠质量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影响,改善老年人睡眠质量对于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综述老年人睡眠质量的研究现状,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改善老年人睡眠质量提供参考。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慢性疾病、心理因素等多种原因,往往存在睡眠质量问题。
常见的老年人睡眠问题包括失眠、睡眠时断时续、夜间觉醒次数增多等。
这些睡眠问题不仅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会增加其患糖尿病、高血压、抑郁症等疾病的风险。
因此,针对老年人睡眠质量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老年人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众多,包括身体机能下降、慢性疾病、心理因素、生活习惯等。
目前,改善老年人睡眠质量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等。
然而,关于老年人睡眠质量的研究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如研究方法不够严谨、样本量较小、缺乏长期追踪研究等。
尚需要进一步探讨如何针对不同老年人群体的睡眠问题进行个性化干预。
本文采用文献回顾、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老年人睡眠质量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在文献回顾中,我们重点近期关于老年人睡眠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在案例分析中,我们收集并整理了老年人睡眠质量的实际案例,对其进行分析和讨论;在问卷调查中,我们设计问卷调查表,以了解老年人对睡眠质量的感受和需求,以及对改善睡眠质量方法的看法和建议。
通过文献回顾、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我们得到以下研究结果:老年人睡眠质量的现状研究表明,老年人失眠患病率较高,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
同时,老年人的睡眠结构多不完整,夜间觉醒次数增多,导致睡眠时断时续。
老年人的睡眠时间普遍较短,且易受环境干扰。
影响睡眠质量的原因身体机能下降是影响老年人睡眠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如肾功能下降、呼吸系统功能减弱等。
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也会对老年人睡眠产生不良影响。
心理因素如孤独、抑郁、焦虑等也是导致老年人睡眠质量差的重要原因。
失眠的CBTI治疗(1)
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CBTI )及其新进展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精神心理科张斌Everyone needs sleep!如果睡眠没有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那么这一定是进化中的最大败笔。
Alan Rechtschaffen3提 纲1.失眠的“生物钟紊乱”2.经典的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BTI )3.CBTI 在失眠治疗中的地位4.CBTI 的依从性4失眠的“生物钟紊乱”生物钟的起源钟是一种物质的运动形式,是大自然的节奏规律,是物质的普遍内在属性。
生物钟的分子机理8生物钟可以被光照重新设置• 24小时为周期的节律,它的起始点可以被光照重新设置。
•这个重设置过程也是一个由蛋白质介导的生物化学过程。
在果蝇中,这个有重设置功能的蛋白称为 cryptochrome (CRY )。
CRY 蛋白有感光的功能,它和 TIM 的相互作用是光依赖的,并且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是 TIM 的降解。
•而失去 TIM 的 PER 蛋白不稳定,最终也在有光照的白天被降解,其结果就是减少了对 CLK-CYC 二聚体功能的抑制,从而使得 CLK-CYC 介导的基因转录重新开始。
9生物钟的几个基本特征•生物钟是内源的、自主的、不依赖于环境变化的生物节律。
•昼夜节律的生物钟周期不是精确的24小时,而是接近于24小时。
•生物钟具有温度补偿的性能,能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保持稳定。
•光照不是产生节律的原因,但能够调节和重置昼夜节律生物钟的相并使其同步。
10经典的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BT-I )失眠的自然病程(三因素模式)Spielman ,1987易感因素维持因素诱发因素睡/醒调控机制的双因素模型昼夜节律系统觉醒睡眠内稳态系统(睡眠压力)觉醒睡眠觉醒百分比调控睡-醒的神经生理机制睡眠vs.觉醒(过度唤醒状态)内稳态系统昼夜节律系统觉醒系统 (过度唤醒状态)✓To change misconceptions &faulty beliefs about sleep &insomnia✓To reduce/prevent excessive monitoring of & worryingabout insomnia Stimulus ControlSleepRestriction Relaxation TrainingCognitive Therapy针对持续性失眠中行为,认知和生理上的因素的一系列治疗策略✓To enhance sleep drive ✓ To increase sleep continuity &consolidated sleep✓To reduce somatic &cognitive arousal states which interfere withsleep ✓To re-associatethe bed/bedroom with sleep✓To re-establish aconsistent sleep-wake schedule失眠认知行为疗法Sleep Hygiene Education✓To teach patients abouthealthy lifestyle practices that improve sleep刺激控制疗法睡眠时间限制治疗放松疗法认知治疗睡眠卫生睡眠日记16为什么必须记睡眠日记?•一种有效的自我监督和跟踪工具。
中西医诊治失眠研究进展
中西医诊治失眠研究进展失眠是一种常见病症,其表现为难以入睡、易醒或早醒,导致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已成为现代医学中治疗失眠的常用方法。
本文将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中医认为失眠的主要病因是情志失调、气血不足、心神不宁。
中医对于失眠的诊断主要通过四诊法:望、闻、问、切。
从脉象、舌苔以及病史等方面进行综合判断:。
中医治疗失眠以调整情志为主,养心安神、理气宁神的中药方剂被广泛应用。
常用的中药有黄精、百合、当归、天花粉等,经过调配适合个体的方剂使用,可达到镇静安神的效果。
但是由于中药副作用较大并且疗效受个体差异影响较大,所以需要在用药方面更加谨慎。
西医认为失眠的原因可以是精神压力过大、脑部器质性病变、药物副作用、环境因素、睡眠呼吸疾病等多种原因。
基于这些因素,一些西医学家提出了许多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
药物治疗是西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安定类药物、催眠药、抗抑郁药等都被应用于失眠的治疗。
这些药物的疗效比较显著,但是也存在一些副作用、成瘾性、反复治疗、严重毒性等不良反应。
因此,目前越来越多的临床专家支持非药物治疗失眠,如认知行为治疗、光疗法、音乐疗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增强睡眠质量,降低失眠的发病率,并且避免了使用药物的不良反应。
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已经成为了临床实践的一种常用方法,其疗效已经被广泛证实。
该方法充分利用了中医和西医的优点,使其在治疗失眠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疗效更为显著。
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的常用方法包括:脑电图等生物电信号的监测、中药、针灸、认知行为治疗和其他非药物治疗等。
其中,针灸治疗以及认知行为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
针灸治疗可以调节失眠患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恢复组织器官功能。
而认知行为治疗采用理性思维、改变不良的睡眠习惯等方法进行。
总之,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已经受到广泛的应用和认同。
但是,由于失眠病因的复杂性,需要在多方面教育和治疗方案中加以注意。
国内失眠现状与治疗进展PPT课件
02
失眠的原因分析
心理因素
焦虑和抑郁情绪
长期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抑郁情绪是 导致失眠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类情绪 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兴奋,影响睡眠质 量。
应激反应
突发的负面生活事件,如失业、亲人 过世等,可能导致短期失眠。这种失 眠通常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情绪的调整 而改善。
环境因素
噪音和光线
嘈杂的环境或过亮的光线可能干扰睡眠,破坏睡眠深度。
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意识
加强患者自我管理意识的培养,提高患者对失眠的认识和自我管理 能力,促进患者主动参与治疗。
THANKS
感谢观看
睡眠质量差
早醒
睡眠时间不足
躺在床上后,长时间无 法进入睡眠状态。
睡眠浅、多梦、易醒, 醒来后难以再次入睡。
比正常起床时间提前醒 来,且无法再次入睡。
每天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 ,白天感到疲倦无力。
失眠对生活和
情绪波动
长期失眠会导致情绪低落、焦 虑、烦躁等。
注意力不集中
失眠会影响大脑功能,导致注 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
失眠的流行病学现状
01
02
03
发病率
据统计,我国成年人中约 有30%的人患有失眠症状 ,其中原发性失眠占比较 高。
影响因素
年龄、性别、职业、生活 习惯、心理状态、环境因 素等均可影响失眠的发病 率和严重程度。
地区差异
不同地区、不同城市之间 的失眠发病率存在差异, 可能与经济发展水平、生 活习惯和环境因素有关。
国内失眠现状与治疗 进展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引言 • 失眠的原因分析 • 失眠的症状与影响 • 失眠的治疗方法 • 失眠治疗进展与展望
人类睡眠模式与睡眠障碍研究的最新进展
人类睡眠模式与睡眠障碍研究的最新进展1. 引言1.1 概述睡眠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于身体健康和心理平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工作压力、生活习惯改变和科技发展等原因,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着各种睡眠障碍问题。
了解人类的睡眠模式以及睡眠障碍的最新研究进展是解决这些问题并改善人们睡眠质量的关键。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析人类睡眠模式与睡眠障碍研究的最新进展,并探讨相关治疗方案的比较。
具体来说,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2. 人类睡眠模式研究最新进展:介绍自然睡眠周期研究、睡眠环境对人类睡眠模式的影响以及睡眠周期和生理功能之间的关联研究。
3. 睡眠障碍研究最新进展:分析常见睡眠障碍及其表现症状,并讨论相关危害以及诊断方法。
此外,我们还将深入研究基因与环境对睡眠障碍影响的相关性。
4. 睡眠模式与睡眠障碍治疗方案比较分析:探讨药物治疗、心理干预、行为管理等方式之间的差异,并讨论身体运动、作息规律调整等非药物治疗效果。
此外,我们还会详细描述个性化定制的治疗方案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5. 结论与展望:总结人类睡眠模式与睡眠障碍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医学、健康管理等领域的建议和展望分析。
同时,探讨有关良好睡眠习惯和生活方式倡导在更广泛社会层面上的启示。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人类睡眠模式与睡眠障碍最新研究进展的深入探讨,增加读者对这一领域的了解,并提供相关问题解决方案和建议。
希望本文能引起人们对于良好睡眠习惯重要性的关注,并鼓励个体在日常生活中采取行动来改善睡眠质量,从而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2. 人类睡眠模式研究最新进展2.1 自然睡眠周期研究:自然睡眠周期是指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包括多个阶段如入睡期、浅睡期和深睡期。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人类的自然睡眠周期大致持续90分钟到120分钟,其中浅睡期和深睡期交替进行。
在这些不同的阶段中,脑电图(EEG)呈现出不同的波形特征,并伴有身体温度、心率和呼吸等生理指标变化。
再谈失眠症及其治疗进展
再谈失眠症及其治疗进展发表时间:2013-08-23T10:10:13.92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0期供稿作者:王文骁[导读] 对于慢性失眠的长期治疗,建议选择新型抗抑郁剂及认知行为治疗,以便于获得稳定的长期疗效。
王文骁(四川省德阳市精神卫生中心 618000)【摘要】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障碍,而原发性失眠症需排除其他睡眠障碍和疾病后作诊断。
失眠症的发病机制与生物钟老化,中枢单胺类递质,如: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A)、γ-氨基丁酸(GABA)等有关,并且受环境因素影响。
失眠症的治疗上多采用苯二氮卓类药物,近年来,随着新型抗抑郁剂及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发展,药物的治疗有了新的进展。
同时,认知行为治疗对失眠症的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失眠原发性失眠症中枢单胺类递质认知行为治疗【中图分类号】R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0-0104-02 失眠是以难以入睡和维持睡眠困难为特征,并影响睡眠质量的一种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症状,常常与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相伴随。
目前睡眠质量问题已成为许多国家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按照美国精神科学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IV)和美国睡眠医学研究会的《国际睡眠障碍分类》(ICSD)标准,大多数专家认同原发性失眠应该涵盖内因性失眠、主观感觉性失眠和儿童期失眠。
可是,上述两种分类标准均为排除性诊断标准,要诊断为原发性失眠症需要排除其他睡眠障碍和疾病后才能作出诊断[1,2]。
1 发病机制及病因1.1 生物钟老化失眠症的发生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老化导致生物钟(节律)慢性磨损,发生功能和形态退变,表现驱动性、节律衰退,环境同步器感受性下降,造成人体难以适应环境而产生睡眠-觉醒周期障碍。
另外,褪黑素(昼夜节律调节和内源睡眠诱导因子)以及视网膜-松果腺轴功能变化也是睡眠-觉醒周期障碍的重要机制之一。
失眠的诊疗进展
___h ___h ___h ___h
()精力 充沛 ()精力 部分恢复 ()疲乏
()精力 充沛 ()精力 部分恢复 ()疲乏
()精力 充沛 ()精力 部分恢复 ()疲乏
()精力 充沛 ()精力 部分恢复 ()疲乏
2.多导睡眠监测
多导睡眠监测多不用于对失眠患者的常规评价。 如怀疑患者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周期性肢体运动性疾病或者异态睡眠,进行
___早晨 ___下午 ___晚餐后
___早晨 ___下午 ___就寝 前3h内
早晨完成
助眠药物?昨晚就 酒类(注 寝时间 明时间) PM/A
M
今晨起 床时间 PM/A M
昨晚上 睡眠中 床后多 醒来几 长时间 次 入睡 (min)
__次
__次
__次
__次
昨晚 早晨 总睡 醒来 眠时 后自 间(h) 我感
⑤睡眠-起床时间表——由患者提供,包括变动情况和小睡
⑥日间功能—失眠的影响:
•
困倦、疲乏;
•
情绪不佳、认知功能受损,生活质量下降
⑦睡眠相关的日间活动:
•
光照、运动
•
小睡
•
工作计划和工作计划的打乱
•
饮咖啡和饮酒
⑧内科和精神疾病:
• 药物影响睡眠
•
慢性疼痛
2.身体和精神状态检查
3.辅助信息
①睡眠/情绪问卷: • Epworth嗜睡评分 • 睡眠信念与态度量表 •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②2周的睡眠日志—注意睡眠和觉醒时间的变化和模式
矛盾性失眠症患者中性别差异不详,有学者认为在女性中 发病率高,在青年和中年人中多见,少见于儿童和少年。患 者多于青年或中年时期起病,持续数月、数年不等,症状大 多不会有明显变化,但有些患者的客观睡眠模式可逐渐恶 化,也有学者认为矛盾性失眠症是生理心理性失眠的前期 临床表现,抑郁性格、神经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过度激活 的人群易于罹患矛盾性失眠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王真
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年第22期
【摘要】失眠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常见病。
近年来,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呈现出了较好的疗效。
本文主要从失眠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概述、具体疗法及其在失眠症应用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几方面进行阐述,旨在对失眠认知行为疗法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文献综述。
【关键词】失眠;CBT-I;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2..01
失眠症是指个体持续相当长时间对睡眠质和量不满意的状况,主要变现为入睡困难、入睡后易惊醒、多梦,早醒,白天精神不佳等症状。
在临床上,失眠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但是在过去对药物治疗效果的研究中发现,药物治疗存在许多副作用,并且患者会在使用过程中对药物产生依赖性。
当药物治疗的弊端显现出来时候,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CBT-I)开始被人们重视,虽然CBT-I相比于药物见效慢,但CBT-I治疗之后无副作用,效果持续时间长,且具有心理健康教育意义,因此CBT-I已然成为了如今失眠症治疗中当之无愧的一线疗法。
1 CBT-I的基本概述
CBT-I的作用机制主要是促进丘脑水平快速有效的神经传导以发动睡眠,降低患者的整个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减弱认知心理“唤醒”,从而辅助诱导睡眠。
因此,CBT-I主要是针对失眠症的病因,重塑失眠症患者的合理认知模式,缓解各种负性情绪,减弱“唤醒”状态,打破中介机制,最终建立条件化、程序化的睡眠行为。
CBT-I由专业治疗师进行治疗,一般一周1次会谈,一次会谈大约40~60 min,治疗进行6~8次。
经研究表明,若是患者配合治疗,按时治疗,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疗效一般能持续6~12个月。
2 CBT-I的具体疗法
2.1 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通常运用一些认知技术帮助患者矫正自己对于睡眠的非理性认知,重新形成患者更具适应性的认知与行为,从根本上树立起合理的思维模式,不再受情绪的困扰,从而达到改善失眠的目的。
近年来被广泛使用的睡眠卫生教育也被视为是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的组成部分,在CBT-I的背景下,睡眠卫生主要包括一些健康行为的养成和良好睡眠环境的营造,健康
行为包括按时起床、加强锻炼,戒烟戒酒等。
睡眠卫生疗法作为一种简单易行的疗法,主要通过改变不利于睡眠的行为,从而改善睡眠状况。
2.2 睡眠限制疗法
该疗法认为限制患者在床上胡思乱想的时间,可以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一般情况下患者会被要求遵守时间约定,只能在床上待6 h,并且患者要遵守这个时间约定至少2周,白天不能小睡或者小憩,一旦达到良好的睡眠效率(>85%),他们可以逐渐延长在床上的时间,每周增加15 min,直到他们每晚获得7~9 h的最佳睡眠时间。
这一疗法主要以提高睡眠质量为目的,选择这一疗法的患者,只要坚持写睡眠日记,严格遵守睡眠时间,通常都可以在2~4周内提高睡眠质量。
2.3 刺激限制治疗
刺激限制疗法认为失眠是一种对于睡眠相关的时间(卧床时间)和环境线索(床和卧室)的条件反应。
刺激限制治疗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在床上减少与睡眠无关的活动;第二,有睡意才可以上床,若躺在床上15 min都没有睡意便起床离开卧室;第三,无论前一天睡觉多晚,第二天都要按时起床;第四,仅仅把床和卧室作为睡觉使用。
2.4 其他疗法
除以上提及的几种常用疗法之外,放松疗法和矛盾意向法等也作为一种CBT-I疗法被大家所关注。
放松疗法主要针对因持续紧张而迟迟无法入睡的患者,通过减少躯体张力或者睡前倾入性想法,减轻个体在生理和认知方面的过度警觉,从而达到快速入睡的目的。
矛盾意向法则刻意让患者感受自身担心、害怕的行为,努力加重其症状,从而制止患者因为想要入睡而产生的逆反意图,进而使患者了解这些行为并不会对自己造成损害,减轻患者的身心负担,改善睡眠质量。
3 CBT-I在应用中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3.1 CBT-I过程中患者依从性差
与药物相比,CBT-I早期到治疗的4~8周才能见疗效,很多失眠症患者急于寻求解决方案,短时间内发现症状没有显著改善,便选择放弃。
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改变他们的认知方式,在这过程中患者可能要忍受短期的不舒服,这些都是导致患者依从性差的原因。
针对这一困难,现在许多研究者提出了将药物治疗与CBT-I相结合,在治疗过程中逐渐减少药物的用量,前期依靠药物治疗使患者对CBT-I产生依存性,后期发挥CBT-I治疗效果持续时间长的优势。
现在还有很多研究者提出将中医治疗与CBT-I治疗相结合,这样不仅减少了药物的不良反应,也极大的改善了睡眠狀况。
3.2 CBT-I经济成本高,治疗周期长,缺乏治疗师
其一,CBT-I比药物治疗要花费更多的金钱和时间;其二,目前可实施CBT-I的专业人员数量与睡眠障碍患者的数量不成正比。
针对以上问题,远程式CBT-I可以使其得到部分解决,既可以节省人力资源,也可以缓解患者的经济压力。
还有一种是自助式CBT-I,该模式主要是向患者发放CBT-I知识手册,患者通过自主阅读学习后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自我行为及认知的管理。
经研究发现自助式CBT-I对于各种不同类型的睡眠问题都能够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丁庆华,梁学军,甘景梨.失眠症患者认知行为疗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疗养医学,2018,27(11):1146-1148.
[2] 叶圆圆,刘娟,李训军,等.失眠症的网络化认知行为治疗疗效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6,41(4):307-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