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2-4砌体结构计算.
建筑施工手册 施工常用结构计算 砌体结构计算
2-4 砌体结构计算2-4-1 砌体结构的计算用表1.砌体和砂浆的强度等级砌体和砂浆的强度等级,应按下列规定采用: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等的强度等级:MU30、MU25、MU20、MU15和MU10;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的强度等级:MU25、MU20、MU15和MU10;砌块的强度等级:MU20、MU15、MU10、MU7.5和MU5;石材的强度等级:MU100、MU80、MU60、MU50、MU40、MU30和MU20;砂浆的强度等级:M15、M10、M7.5、M5和M2.5。
2.各类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表2-60~表2-64)烧结普通砖和烧结多孔砖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MPa)表2-602.对独立柱或厚度为双排组砌的砌块砌体,应按表中数值乘以0.7;3.对T形截面砌体,应按表中数值乘以0.85;4.表中轻骨料混凝土砌块为煤矸石和水泥煤渣混凝土砌块。
轻骨料混凝土砌块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MPa)表2-63注:1.表中的砌块为火山渣、浮石和陶粒轻骨料混凝土砌块;2.对厚度方向为双排组砌的轻骨料混凝土砌块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表中数值乘以0.8。
毛石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MPa)表2-643.各类砌体的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弯曲抗拉强度设计值和抗剪强度设计值(表2-65)沿砌体灰缝截面破坏时砌体的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弯曲抗拉强度设计值和抗剪强度设计值(MPa)表2-65沿齿缝沿齿缝沿通缝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混凝土砌块注:.对于用形状规则的块体砌筑的砌体,当搭接长度与块体高度的比值小于时,其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 t和弯曲抗拉强度设计值f tm应按表中数值乘以搭接长度与块体高度比值后采用;2.对孔洞率不大于35%的双排孔或多排孔轻骨料混凝土砌块砌体的抗剪强度设计值,可按表中混凝土砌块砌体抗剪强度设计值乘以1.1;3.对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砌体,当有可靠的试验数据时,表中强度设计值,允许作适当调整;4.对烧结页岩砖、烧结煤矸石砖、烧结粉煤灰砖砌体,当有可靠的试验数据时,表中强度设计值,允许作适当调整。
墙体-GB50003-200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第2.1.6条 蒸压灰砂砖 autoclaved sand-lime brick 以石灰和砂为主要原料,经坯料制备、压制成型、蒸压养护而成的实心砖。简 称灰砂砖。 第2.1.7条 蒸压粉煤灰砖 autoclaved flyash-lime brick
γ0----结构重要性系数;
γRE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δ ----混凝土砌块的孔洞率、系数;
δ----托梁支座上部砌体局压系数;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 第2.2.4条 计算系数(续)
第2.2.4条 计算系数 ζc ----芯柱参与工作系数; ζs ----钢筋参与工作系数;
根据施工现场的质保体系、砂浆和混凝土的强度、砌筑工人技术等级综合水平划分的砌 体施工质量控制级别。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 2.2 主要符号 (第2.2.1条 材料性能)
2.2 主要符号 第2.2.1条 材料性能 MU----块体的强度等级;
M----砂浆的强度等级;
Mb---- 混凝土砌块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 C----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第2.1.9条 混凝土砌块砌筑砂浆 mortar for concrete small hollow block 由水泥、砂、水以及根据需要掺入的掺和料和外加剂等组分,按一定比例,采 用机械拌和制成,专门用于砌筑混凝土砌块的砌筑砂浆。简称砌块专用砂浆。
第2.1.10条 混凝土砌块灌孔混凝土 grout for concrete small hollow block
按楼盖、屋盖与墙、柱为铰接,不考虑空间工作的平面排架或框架对墙、柱进行静力计 算的方案。
砌筑工程计算方案有哪些
砌筑工程计算方案有哪些一、材料计算1. 砖头数量计算砖头数量的计算是砌筑工程中的基础工作,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质量和成本。
砖头数量计算主要包括墙体面积计算和砖头用量计算两部分。
(1)墙体面积计算砌筑墙体面积计算是指根据设计图纸上的墙体尺寸和高度,计算出墙体的总面积。
计算公式为:墙体总面积=(墙体高度+底座长度)* 墙体周长。
(2)砖头用量计算砖头用量计算是指根据墙体面积和砖头的规格,计算出所需的砖头数量。
计算公式为:砖头数量=墙体总面积/砖头的单块面积。
2. 灰浆用量计算灰浆用量计算是指根据砌体的种类和墙体的面积,计算出所需的灰浆数量。
计算公式为:灰浆用量=砌体总面积*单位面积的浆料用量。
3. 砂浆用量计算砂浆用量计算是指根据砌体的种类和墙体的面积,计算出所需的砂浆数量。
计算公式为:砂浆用量=砌体总面积*单位面积的砂浆用量。
二、施工方案1. 砌筑工序明细砌筑工程的施工步骤包括砖头的切割、湿砌和干砌等工序,其中需要明确每个工序的进行时机和操作要求。
2. 材料采购计划根据砌筑工程的材料计算结果,制定合理的材料采购计划,确保施工过程中材料供应的充足性和及时性。
3. 施工环境要求确定施工现场的环境要求,包括温度、湿度、风力等,以保证砌筑工程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4. 安全生产要求明确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要求,包括施工人员的劳动保护和安全操作规范等,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三、成本控制1. 材料成本计算根据砌筑工程的材料计算结果,计算出施工所需材料的成本,对材料成本进行合理控制。
2. 施工工期计划制定合理的施工工期计划,控制施工过程中的人力、机械和材料的使用,有效降低施工成本。
3. 施工质量控制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控制,减少因施工质量问题导致的重复施工和材料浪费,降低施工成本。
四、工程技术支持1. 技术人员配备确保施工团队中有技术过硬的工程师和砌筑工,保障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支持。
2. 施工技术培训对施工团队进行相关的施工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施工技术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
砌体结构设计
13. 砌体结构的大梁,应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第6.2.5条设计。既:
当梁跨度大于或等于下列数值时,其支承处宜加设壁柱,或采用其他加强措施。
对240mm厚的砖墙为6m,对180mm厚的砖墙为4.8m;
对砌块、料石墙为4.8m。
14. 外凸窗台板抗倾覆不够问题:
(6).楼梯布置。采用X型斜线表示楼梯间,并注明楼梯间另详。尽量用板式楼梯,方便设计及施工,也较美观。
Hale Waihona Puke (7).板顶标高。可在图名下说明大多数的板厚及板顶标高,厨厕及其它特殊处在其房间上另外标明。
(8).梁布置及其下的梁垫布置。也可在梁支座处将梁加宽至500来代替梁垫。
(9).板上开洞(厨、厕、电气及设备)洞口尺寸及其附加筋,附加筋不必一定锚入板支座,从洞边锚入La即可。板上开洞的附加筋,如果洞口处板仅有正弯距,可只在板下加筋;否则应在板上下均加附加筋。留筋后浇的板宜用虚线表示其范围,并注明用提高一级的膨胀混凝土浇筑。未浇筑前应采取有效支承措施。住宅跃层楼梯在楼板上所开大洞,周边不宜加梁,应采用有限元程序计算板的内力和配筋。板适当加厚, 洞边加暗梁。
(1).预制板的布置(板的选用、板缝尺寸及配筋)。标注预制板的块数和类型时, 不要采用对角线的形式。因为此种方法易造成线的交叉, 宜采用水平线或垂直线的方法, 相同类型的房间直接标房间类型号。应全楼统一编号,可减少设计工作量,也方便施工人员看图。板缝尽量为40, 此种板缝可不配筋或加一根筋。布板时从房间里面往外布板, 尽量采用宽板, 现浇板带留在靠窗处, 现浇板带宽最好≥200(考虑水暖的立管穿板)。如果构造上要求有整浇层时, 板缝应大于60。整浇层厚50, 配双向φ6@250, 混凝土C20。应采用横墙或横纵墙(横墙为主)混合承重方案,抗坍塌性能好。构造柱处不得布预制板。建议使用PMCAD的人工布板功能布预制板,自动布板可能不能满足用户的施工图要求,仅能满足定义荷载传递路线的要求。对楼层净高很敏感、跨度超过6.9米或不符合模数时可采用SP板,SP板120厚可做到7.2米跨。
砌体结构设计计算
一、结构平面布置1、该楼结构平面布置图如图1所示:2、确定板、支撑梁的截面尺寸①板厚:双向板板厚:h=3900/50=78㎜,选取h=100㎜②支撑梁:截面高度:h=(1/10~1/15)L0=(1/10~1/15)×6600=(660~440)㎜,取h=500㎜截面宽度:b=(1/2~1/3)h=(1/2~1/3)×500=(250~167)㎜取b=250㎜其中,梁伸入墙240mm。
墙厚240mm。
另,构造柱的设置:构造柱的设置见图。
除此以外,构造柱的根部与地圈梁连接,不再另设基础。
在柱的上下端500mm 范围内加密箍筋为φ6@150。
圈梁设置:各层、屋面均设置圈梁,外纵墙和内纵墙也做圈梁。
二、结构内力的计算(一)双向板楼盖的计算1、板恒荷载,活荷载的计算:30mm厚水磨石地面:0.65KN/㎡20mm厚混合砂浆抹灰:0.02×17KN/㎡=0.34 KN/㎡100mm厚钢筋混凝土:0.1×25 KN/㎡=2.5 KN/㎡故g k=0.65+0.34+2.5 KN/㎡=3.49 KN/㎡则恒荷载设计值:g=1.2×3.49 KN/㎡=4.19 KN/㎡教室活荷载设计值:q1=1.4×2.0KN/㎡=2.8 KN/㎡走廊、楼梯、厕所活荷载设计值:q2=1.4×2.5 KN/㎡=3.5 KN/㎡由于取1米板带为计算单位,则教室板活荷载设计值为:g+q1=4.19+2.8=6.99 KN/㎡走廊、楼梯、厕所的板活荷载设计值为:g+q2=4.19+3.5=7.69 KN/㎡2、梁恒荷载、活荷载的计算①:L1梁荷载设计值:恒荷载设计值g:由板传来: 4.19×3.90mkN/=16.34mkN/梁自重: 1.2×0.25×(0.5-0.1)×25mkN/=3.00mkN/梁侧抹灰: 1.2×0.02×(0.5-0.1)×2×17kn/m=0.33mkN/所以恒荷载设计值:g=16.34+3.00+0.33=19.67mkN/活荷载设计值q:由板传来: q=1.4×2.0×3.90mkN/=10.92mkN/则p=g+q=30.59mkN/②L2梁荷载设计值:恒荷载设计值g:由板传来: 4.19×3.60mkN/=15.08mkN/梁自重: 1.2×0.25×(0.5-0.1)×25mkN/=3.00mkN/梁侧抹灰: 1.2×0.02×(0.5-0.1)×2×17kn/m=0.33mkN/恒荷载设计值:g=15.08+3.00+0.33=18.14mkN/活荷载设计值q:由板传来: q=1.4×2.0×3.60m kN /=10.08m kN / 则p=g+q=28.22m kN / 3、双向板的内力计算(1)B1是两邻边固定、两邻边简支的板 长边与短边之比269.13900660012<==l l ,按双向板计算。
(整理)砌体结构规范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3—88)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3-88)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89年9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的通知(88)建标字第383号根据原国家建委(81)建发设字第546号文的要求,由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会同有关部门对《砖石结构设计规范》GBJ3—73进行了修订,改名为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并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3-88为国家标准,自一九八九年九月一日起施行。
《砖石结构设计规范》GBJ3-73于一九九一年一月一日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建筑东北设计院负责。
出版发行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一九八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修订说明《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系根据原国家建委(81)建发设字第546号文的通知,由中国建筑东北设计院会同国内有关单位,对《砖石结构设计规范》GBJ3-73修订而成的。
本规范在修订过程中,修订组组织了国内设计、科研和高等院校等有关单位,按统一计划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砌体结构可靠度、房屋空间工作、偏心受压、局部受压、墙梁、挑梁和配筋砌体等专题科学研究工作;调查和总结了国内的实践经验;借鉴了国外有关设计规范的部分内容,并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经反复修改最后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修订后的规范共分七章和七个附录。
修订的主要内容有: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并以分项系数的设计表达式进行计算;补充了近年来我国广泛采用的中型、小型砌块房屋的设计和考虑空间工作的多层房屋静力计算方案;增加了墙梁和挑梁的设计和构造;修改了砌体的基本强度表达式和偏心受压长柱的计算以及局部受压和配筋砌体的计算公式等。
本规范必须与按1984年国家批准发布的《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制订、修订的《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等各种建筑结构设计标准、规范配套使用,不得与未按《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制订、修订的国家各种建筑结构设计标准、规范混用。
砌体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3.1
一、局部受压分类
局部受压
1、局部均匀受压 2、局部不均匀受压 3、砌体局部受压的破坏形态: (1)、因纵向裂缝发展而引起的破坏 (2)、劈裂破坏 (3)、与垫板直接接触的砌体局部破坏
套箍强化和应力扩散
二、砌体局部均匀受压
1、砌体的局部抗压强度提高系数
A0 1 0.35 1 Al
(1)、(a)图, (2)、(b)图, (3)、(c)图, (4)、(d)图,
2.5 2.0
1.5
1.25
back
三、梁端局部受压
1、梁端有效支承长度
Nl a0 38 bf tan hc a0 10 f
2、上部荷载对局部抗压强度的影响
A0 3, 0 --上部荷载的折减系数,当 Al
第三章 砌体结构构件承载力的计算
3.1
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一、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的基本概念
1、结构的功能要求 (1)、安全性 (2)、适用性 (3)、耐久性 2、结构的极限状态 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而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 某一功能的要求时,此特定状态称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 结构的极限状态分为: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垫梁是柔性的,当垫梁置于墙上,在屋面梁或楼面梁的作用下,相 当于承受集中荷载的“弹性地基”上的无限长梁。
• 【例3】试验算房屋处纵墙上梁端支承处砌体局 部受压承载力。已知梁截面200mm×400mm,支 承长度为240mm,梁端承受的支承压力设计值 Nl=80kN,上部荷载产生的轴向力设计值 Nu=260kN,窗间墙截面为1200mm ×370mm • (图14.8),采用MU10烧结普通砖及M5混合砂 浆砌筑。 【解】由表查得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f=1.5N/mm2。 有效支承长度 a0=163.3mm 局部受压面积 Al=a0b=32660mm2
砌体结构9章
H0 10500 1.0 14.85 h 707
e/hT=159/707=0.225
1 1 0 0.751 2 2 1 αβ 1 0.0015 14.85
1 e 1 1 1 12 ( 1) 12 0 h
2
1 159 1 1 1 12 ( 1) 12 0.751 707
横墙承重方案的特点是: ①横墙是主要承重墙。纵墙主要起围护、隔断作用,因此其 上开设门窗洞口所受限制较少。
②横墙数量多、间距小,又有纵墙拉结,因此房屋的横 向空间刚度大,整体性好,有良好的抗风、抗震性能及调整 地基不均匀沉降的能力。 ③横墙承重方案结构较简单、施工方便,但墙体材料用 量较多。
④房间大小较固定,因而一般适用于宿舍、住宅、寓所 类建筑。
P 244, 表9-11
P245, 公式(9-4)
9.6 混合结构房屋墙、柱设计 9.6 概述 混合结构房屋通常是指主要承重构件由不同的材料组成 的房屋。如房屋的楼(屋)盖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轻钢结 构或木结构,而墙体、柱、基础等承重构件采用砌体(砖、 石、砌块)材料。 9.6.2 混合结构房屋的结构布置方案 在混合结构房屋中,墙体通常可以分为承重墙体、自承 重墙体和分隔墙体。承重墙体是指承受自重及楼板或梁传来 的竖向荷载的墙体。自承重墙体是指仅承受墙体自身重量的 墙体(可能有多层)。分隔墙体是指砌筑在梁或楼板上,为在 建筑平面内分割不同的使用功能而每层单独设置的墙体。
1 e 1 1 1 12 ( 1) 12 0 hT
2
1 120 1 1 1 12 ( 1) 12 0.792 567
2
0.392
(整理)二次结构砌筑方案.
(整理)⼆次结构砌筑⽅案.丽都河畔17#楼⼆次结构加⽓砼砌块砌筑施⼯⽅案编制⼈:审核⼈:审批⼈:河北麟峰建筑⼯程有限公司⼆零⼀⼀年六⽉⼀⽇主体⼆次结构加⽓砼砌块砌筑施⼯⽅案⼀、编制依据(1)《建筑⼯程施⼯质量验收统⼀标准》(GB50300-2001)(2)《砌体⼯程施⼯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3)《建筑安装分项⼯程施⼯⼯艺标准》(4)本⼯程施⼯图纸、变更、⼯程洽商(5)采⽤图集: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5J3-4加⽓混凝⼟砌块建筑构造、02J102-2框架结构填充⼩型空⼼砌块墙体建筑构造、04J101砖墙建筑构造、G322-1~4钢筋混凝⼟过梁图集、构造柱做法详国标03G363(6)本⼯程施⼯组织设计。
⼆、⼯程概况本⼯程为丽都河畔17#、18##住宅楼⼯程,位于友谊北⼤街与北⽯环交⼝东南⾓,建筑⾯积均为19846.94㎡,建筑占地⾯积均为716.29㎡,其中地上建筑⾯积均为18458.96㎡,地下建筑⾯积均为1387.98㎡。
由河北腾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建设,北京中华建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河北九润⼯程项⽬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监理,河北麟峰建筑⼯程有限公司承建。
本⼯程为⾼层住宅楼,地上26层,地下⼆层。
本⼯程项⽬等级为⼀级,本建筑为⼀类⾼层,建筑耐⽕等级地上为⼀级,地下室耐⽕等级为⼀级。
结构形式为剪⼒墙结构,结构抗震等级:三级,安全等级为⼆级,结构设计使⽤年限50年。
基础型式:平板式筏型基础,地基基础的设计等级为⼄级。
⼯程⽤途:地下⼀层为储藏室,地下⼆层平时储藏室,战时为甲类⼆等⼈员掩蔽所。
地上⼀⾄⼆⼗六层为住宅。
±0.000以下外墙:与⼟壤接触部分为250厚⾃防⽔钢筋混凝⼟墙,其他为钢筋混凝⼟墙;内墙除钢筋砼墙外为200厚或100厚陶粒混凝⼟空⼼砌块墙。
±0.000以上外墙除钢筋混凝⼟墙外为200厚加⽓混凝⼟砌块墙,墙体外贴挤塑聚苯板。
内墙除钢筋砼墙外为200厚或100厚、150厚加⽓混凝⼟砌块墙。
(完整版)砖混结构计算书(终稿)
办公楼(四层)砖混房屋结构设计计算书一、设计资料(1)、设计标高:室内设计标高 0。
000,室内外高差450㎜.地震烈度:7度。
(2)、墙身做法:外墙墙身为普通实心砖墙,底层外墙厚370㎜,其余墙厚240㎜。
墙体底层MU15砖,M7。
5砂浆砌筑,二至四层用MU10砖,用M5混合砂浆砌筑,双面抹灰刷乳胶漆。
(3)、楼面做法:20㎜水泥砂浆地坪.100㎜钢筋混凝土板,20㎜厚天棚水泥砂浆抹灰。
(4)、屋面做法:二毡三油绿豆砂保护层,20mm厚水泥砂浆找平层,50mm厚泡沫砼,100厚钢筋砼现浇板,20mm厚天棚水泥砂浆抹灰。
(5) 、门窗做法:门厅,底层走廊大门为铝合金门,其余为木门。
窗为木窗。
(6)、地质资料:砂质粘土层地基承载为特征值fak=190KN/m2,fa=1.1fak。
(7)、活荷载:走廊2。
0KN/㎡,楼梯间2.0KN/㎡,厕所2。
5KN/㎡,办公室2.0KN/㎡,门厅2.0KN/㎡。
结构平面布置图如下:二、构件初估.1、梁尺寸确定.初步确定梁尺寸(取最大开间4500mm):梁高h: L/12=375㎜,取 h = 500㎜宽b: h/3=167㎜,取 b=200㎜3.初选楼板。
楼板为现浇双向连续板,t (1/60)L =75㎜. 取 t = 100㎜。
三、结构计算书一)、荷载计算(1)屋面荷载二毡三油绿豆砂 0.35KN/m220mm厚水泥砂浆找平层 0.40 KN/m250mm厚泡沫砼 0.25 KN/m2100厚钢筋砼现浇板 2.50 KN/m220mm厚板底抹灰 0。
34 KN/m2屋面恒载合计 3.84 KN/m2屋面活荷载(不上人) 0.7 KN/m2(2)楼面荷载20mm厚水泥砂浆面层 0.40 KN/m2100厚钢筋砼现浇板 2.50 KN/m220mm厚板底抹灰 0.34 KN/m2楼面恒载合计 3.24 KN/m2楼面活荷载 2.0KN/m2(3)墙体荷载双面粉刷240mm厚砖墙 5.24 KN/m2双面粉刷370mm厚砖墙 7.62 KN/m2木窗 0。
砌体结构计算书
砌体结构计算书是为了确保砌体结构的强度、稳定性和安全性而进行的一系列计算过程。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砌体结构计算书的示例,仅供参考:一、基本参数1.砌体材料:混凝土砌块,抗压强度为f=10N/mm²2.砌体厚度:t=370mm3.砌体高度:H=3.6m4.承受的均布荷载:q=20kN/m²二、计算步骤1.确定墙段宽度:取每段墙宽为B=1m,考虑偏心的影响,取墙段实际宽度为1.2m。
2.计算砌体轴心受压承载力:N=(αfA)其中,α为承载力调整系数,取1.0;f为砌体的抗压强度,取10N/mm²;A为墙段截面积,取A=0.37×0.1×1=0.037m²。
代入数据计算得:N=3.7×10³N。
3.计算偏心距:e=(N/Nk)×e0其中,Nk为砌体的标准承载力,取Nk=2.4×10³N;e0为砌体的初始偏心距,取e0=0.3m。
代入数据计算得:e=0.46m。
4.计算水平截面上的弯矩:M=(qH²)/8其中,q为均布荷载,取q=20kN/m²;H为砌体高度,取H=3.6m。
代入数据计算得:M=43.2kN·m。
5.计算水平截面上的剪力:V=(qH)/2其中,q为均布荷载,取q=20kN/m²;H为砌体高度,取H=3.6m。
代入数据计算得:V=36kN。
三、结论通过以上计算,我们可以得出砌体结构的承载力和稳定性是否满足要求。
如果计算结果不满足要求,需要对砌体结构进行加固或采取其他措施。
同时,还需要考虑砌体结构的地震作用、风荷载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砌体结构设计计算书
砌体结构设计计算书砌体结构设计计算书一、工程概况设计栖霞市实验小学三层教学楼,结构形式采用混合结构(墙体为砌体结构,楼屋盖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层高3.6m,标准开间6m,进深9m,楼板以及屋面板为80mm厚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无吊顶,外墙为37墙、内墙为24墙,墙体采用MU10实心粘土砖,采用M10混合砂浆砌筑,墙面和梁侧抹灰均为15mm,钢筋混凝土工程部分采用C30混凝土以及HPB300、HRB335钢筋,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
本工程设计标高±0.000相当绝对标高,见施工图。
二、设计依据1、符合烟台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提出的要求。
22、基本雪压: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烟台为0.4kN/m。
3、抗震设计: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
4、设计遵循的主要标准、规范、规定:《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 99―86)、《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200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201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200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200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2001)、《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200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2006)。
三、确定结构构造方案和选择计算单元1、确定结构布置方案和计算方案根据建筑功能,选择纵横墙混合承重方案,楼板均为双向板,在房间内无横墙处设置横向钢筋混凝土进深梁,梁轴线3米间距等间距设置。
为了达到8度抗震设防要求,在外墙的四角、内外墙交接、内墙转角以及较大门窗洞口两侧、楼梯间四角及平台板角部设有构造柱。
为了增强纵横墙的连接,增加房屋整体性和空间刚度,在各层楼盖处设置了圈梁,纵向走廊两侧墙体上部沿横墙布置连系圈梁。
另外,在门、窗洞口上方设置一道过梁。
梁、圈梁、楼面板和屋面板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时浇注于一体。
砌体结构计算
砌体结构砌体结构具有以下优点:1.具有很好的耐久性。
2.保温隔热性能好。
(不会形成冷桥)第一章砌体及其力学性能第二节砌体材料的强度等级及设计要求一、块体的强度等级块体的强度等级是根据标准试验方法所得到的抗压极限强度划分的。
注:1.块体的强度等级是根据抗压强度平均值确定的,与混凝土不同。
2.砖的强度等级的确定除了要考虑抗压强度外,还要考虑抗折强度。
强度等级用符号MU表示,如MU10,MU表示砌体中的块体强度等级的符号, 其后数字表示块体强度的大小, 单位为N/mm2。
二、砂浆1.砂浆的种类:水泥砂浆、混合砂浆、石灰砂浆。
2.砂浆的强度等级砂浆的强度等级系采用70.7mm立方体标准试块, 在温度为15~25℃环境下硬化, 龄期为28d的极限抗压强度平均值确定。
砂浆试块的底模对砂浆强度的影响颇大, 砂浆标准中规定采用烧结粘土砖的干砖作底模。
对于非粘土砖砌体, 有些技术标准要求用相应的块材作底模。
砂浆的强度等级用字母M表示,其后的数字表示砂浆强度大小, 单位为N/mm2。
砂浆的最低强度等级为M2.5。
第三节砌体的抗压强度一、砌体受压破坏过程砌体受压破坏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从加载到个别砖出现裂缝,大约在极限荷载的50~70%时,其特点为不加载,裂缝不发展。
2.形成贯通的裂缝,大约在极限荷载的80~90%时,特点是不加载裂缝继续发展,最终可能发生破坏。
3.破坏,被竖向裂缝分割成的小柱失稳破坏。
各类砌体受压破坏的过程是一样的,只不过到达各阶段时的荷载不同。
体内的块体受力比较复杂,它要受弯矩、剪力、拉力和应力集中的作用,与测量砖的强度等级时砖的受力状态不同。
由于砂浆层高低不平,砌体内块体的受力如同连续梁,如图所示。
块体的抗拉和抗剪强度比较低,容易开裂出现裂缝,因此,砌体的抗压强度比块体的抗压强度低。
二、影响砌体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1.块材和砂浆的强度等级块材和砂浆的强度等级是影响砌体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
强度越高,砌体的抗压强度亦高,但两者影响程度不同,块体影响程度大于砂浆的影响程度。
建筑结构与建筑设备辅导--砌体房屋的静力计算
建筑结构与建筑设备辅导--砌体房屋的静力计算二、砌体房屋的静力计算房屋中的墙,柱等竖向构件用砌体材料,屋盖、楼盖等水平承重构件用钢筋混凝土或其他材料建造的房屋,由于采用了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称为混合结构房屋,或称为砌体结构房屋。
(一)砌体结构房屋承重墙布置的四种方案1.横墙承重体系在多层住宅、宿舍中,横墙间距较小,可做成横墙承重体系,楼面和屋面荷载直接传至横墙和基础。
这种承重体系由于横墙间距小,因此房屋空间刚度较大,有利于抵抗水平风载和地震作用,也有利于调整房屋的不均匀沉降。
2.纵墙承重体系在食堂、礼堂、商店、单层小型厂房中,将楼、屋面板(或增设檩条)铺设在大梁 (或屋架)上,大梁(或屋架)放置在纵墙上,当进深不大时,也可将楼、屋面板直接放置在纵墙上,通过纵墙将荷载传至基础,这种体系称为纵墙承重体系。
纵墙承重体系可获得较大的使用空间,但这类房屋的横向刚度较差,应加强楼、屋盖与纵墙的连接,这种体系不宜用于多层建筑物。
3.纵横墙承重体系在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医院门诊楼中,部分房屋需要做成大空间,部分房间可以做成小空间,根据楼、屋面板的跨度,跨度小的可将板直接搁置在横墙上,跨度大的方向可加设大梁,板荷载传至大梁,大梁支承在纵墙上,这样设计成纵横墙同时承重,这种体系布置灵活,其空间刚度介于上述两种体系之间。
4.内框架承重体系在商场、多层厂房中,常需要较大的空间,可在房屋中部设柱,大梁一端支承在柱上,另一端支承在周边承重墙上,这样,在大梁中部形成内框架承重体系。
这种体系房屋横墙少,空间刚度差,且柱基础与基础形式不同,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
(二)砌体结构房屋静力计算的三种方案砌体结构房屋,根据其横墙间距的大小、屋(楼)盖结构刚度的大小及山墙在自身平面内的刚度(即房屋空间刚度),可将房屋的静力计算分为三种方案,下面以单层房屋为例。
1.刚性方案房屋空间刚度大,在荷载作用下墙柱内力可按顶端具有不动铰支承的竖向结构计算。
(整理)砌体结构钢筋算法
从计算设置学平法之九——砌体结构的计算设置介绍砖混结构的特点:承重主要是砖、砌块,混凝土的马牙槎柱、拉结筋与圈梁一起使建筑更整体、更坚固。
目前,框架结构中砖混部分,主要是用于填充墙、跨度较大墙、阳台、屋面女儿墙、出屋面构筑物等。
在施工过程中,一般是先扎好构造柱钢筋,再砌墙,布置砌体加筋、圈梁、过梁,最后浇注构造柱混凝土,或者分段浇注。
在框架结构中,一般是在有构造柱位置,框架梁顶和底预留钢筋,在框架柱上预留砌体拉结筋。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砖混结构中各构件的特点及钢筋的计算:一、算量基本方法:一、构造柱:构造柱的计算与框架柱是有区别的。
框架柱各构造都可参照03G101图籍计算,而构造柱较多是大样直接给出了长度等值,所以构造柱创造性很大,基本没有严格的规范,但是也有规律可循。
构造柱分类:砌体结构计算设置中,第8项【是否属于砖混结构】。
选择“是”,按照砖混结构构造柱计算;选择“否”,按照框架填充墙构造柱计算。
下面就分别介绍两种结构中构造柱的算法:(一)砖混结构:1.基础层:(1)纵筋①构造柱下有混凝土基础或圈梁,构造柱则以混凝土基础或圈梁生根,纵筋插筋长度=基础深度−混凝土基础厚度或圈梁高度+Lae+Lle;构造柱内纵筋的锚固长度Lae、搭接长度Lle在03G363图籍第5页中给出了取值:根据03G363图籍第22页,构造柱锚入混凝土基础。
在软件中,通过【节点设置】中【构造柱遇混凝土基础插筋节点】来实现,见下图:其中节点二是按传统算法,即伸至基底弯折,与框架柱相似,但此处的弯折一般会在总说明或备注里给出,而不需要像框架柱那样去判断。
②构造柱下无混凝土基础或圈梁时,构造柱伸入基础砖墙内。
底层纵筋长度=500+室内外高差+Lle (其中:Lle是楼层(首层)地面标高以上的搭接长度)根据03G363图籍第20页在软件中,通过【节点设置】中【构造柱遇非混凝土基础插筋节点】来实现,见下图:绑扎:底层纵筋长度=LaE(当前层当前位置柱顶标高−当前层当前位置柱底标高-保护层)+上层露出长度+LlE焊接:底层纵筋长度=LaE(当前层当前位置柱顶标高-当前层当前位置柱底标高-保护层)+上层露出长度(2)箍筋:长度=(b-2*保护层+h-2*保护层)*2+2*弯折长度+8*d构造柱遇混凝土基础:根数=2(取计算设置中的设定值)+ceil((基础层高-基础厚度-起步)/加密间距)+1注:当(基础层高-h)<=0时,N=2(取计算设置中的设定值)构造柱遇非混凝土基础:根数=ceil((LaE-起步)/加密间距)+12.中间层:(1)纵筋截面无变化:中间层钢筋连续通过:纵筋长度=层高+搭接(绑扎),纵筋长度=层高-500+500(焊接)截面有变化:有两种情况。
砌体结构计算书
砌体结构课程设计计算书工程名称:六层砌混住宅楼班级:土071-1班姓名:栾厚平学号:200728501116二0一0年五月目录一、荷载统计 (3)1.屋面荷载 (3)2.楼面荷载 (3)3.楼面荷载 (3)4.阳台荷载 (3)5.楼梯间楼面荷载 (3)二、现浇楼板配筋计算 (4)1. 楼板荷载设计值...............................................................................................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过梁计算........................................................................................................ 5错误!未定义书签。
4. 阳台板计算 (5)5. 圈梁构造 (5)三、墙体验算 (5)一).墙体荷载设计值 (6)二).高厚比验算 (6)三).墙体受压计算 (6)四、基础设计 (7)1.基础顶荷载标准值 (8)2基础荷载统计及截面 (8)五、楼梯计算 (9)1.楼梯板 (9)2.平台板 (9)3.平台梁 (9)六.雨蓬计算: (100)(一)雨蓬板 (10)(二)雨蓬梁 (12)抗弯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七.抗震验算.. (144)一、荷载统计1.屋面荷载h=100mmAPP改性沥青防水层0.30KN/㎡20厚水泥砂浆找平层0.40 KN/㎡APP改性沥青隔汽层0.05 KN/㎡平均150mm水泥珍珠岩保温找坡层0.52 KN/㎡20厚水泥砂浆找平层0.40 KN/㎡100厚钢筋混凝土板 2.5KN/㎡15mm厚混合砂浆顶棚抹灰0. 26 KN/㎡屋面恒荷载合计G k =4.43 KN/㎡取4.5 KN/㎡屋面活载Q k =0.70 KN/㎡2.楼面荷载20mm厚水泥砂浆面层0.4KN/㎡100厚钢筋混凝土板 2.5 KN/㎡15mm厚混合砂浆顶棚抹灰0. 26 KN/㎡楼面恒载:G k =3.16 KN/㎡取3.2 KN/㎡楼面活载:Q k =2.0 KN/㎡3墙体自重六层墙体厚240mm,两侧采用20mm厚砂浆抹面,计算高度3.0m,自重标准值:0.24×15×3×1+0.04×20×3×1=13.2KN4阳台荷载h=100mm25mm厚1:2.5水泥砂浆面层20×0.025=0.5KN/㎡100厚钢筋混凝土板25×0.1=2.5 KN/㎡15mm厚混合砂浆顶棚抹灰0. 26 KN/㎡楼面荷载合计:g k =3.256KN/㎡取3.3 KN/㎡楼面活载q k =2.0 KN/㎡楼面荷载: 3.3+2=5.3KN/㎡楼面荷载设计值 3.3×1.2+2.0×1.4=6.8 KN/㎡5.楼梯间楼面荷载(踏步尺寸200×187.5)tgа=187.5/200=0.9375 、cosа=0.7165, 楼梯板厚h=100mm20厚1:2水泥砂浆找平层(0.2+0.1875)×20×0.02/0.2=0.775KN/㎡三角形踏步1/2×0.2×0.1875×25/0.2=2.34 KN/㎡斜板0.1×25/0.7165=3.4KN/㎡涂料顶棚:0.5/0.7165=0.6978KN/㎡楼梯间楼面荷载合计g k =7.2 KN/㎡取7.2KN/㎡楼面活载 q k =2.0 KN/㎡ 楼面荷载: 7.2+2=9.2KN/㎡ 楼面荷载设计值 7.2×1.2+2.0×1.4=11.44 KN/㎡门窗自重为0.45 KN/㎡。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建筑施工手册 第四版 第四版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第四版目录第一册11-1 常用符号和代号1-1-1 常用字母 1-1-2 常用符号 1-1-2-1 数学符号 1-1-2-2 法定计量单位符号1-1-2-3 文字表量符号 1-1-2-4 化学元素符号 1-1-2-5 常用构件代号 1-1-2-6 塑料、树脂名称缩写代号 1-1-2-7 常用增塑剂名称缩写代号 1-1-2-8 建筑施工常用国家标准编号1-1-2-9 部分国家的国家标准代号1-1-2-10 钢材涂色标记1-1-2-11 钢筋符号1-1-2-12 建材、设备的规格型号表示法 1-1-2-13 钢铁、阀门、润滑油的产品代号1-1-2-14 常用架空绞线的型号及用途施工常用数据11 2 2 3 5 8 8 9 10 10 13 14 15 15 16 191-2 常用计量单位换算1-2-1 长度单位换算 1-2-1-1 公制与市制、英美长度单位换算 1-2-1-2 英寸的分数、小数习惯称呼与毫米对照 1-2-2 面积单位换算1919 19 21 211-2-3 体积、容积单位换算 1-2-4 重量(质量)单位换算 1-2-5 力、重力单位换算1-2-5-1 力(牛顿,N)单位换算 1-2-5-2 压强(帕斯卡,Pa)单位换算 1-2-5-3 力矩(弯矩、扭矩、力偶矩、转矩)单位换算 1-2-5-4 习用非法定计量单位与法定计量单位换算1-2-6 功率单位换算 1-2-7 速度单位换算 1-2-8 流量单位换算 1-2-8-1 体积流量单位换算 1-2-8-2 质量流量单位换算 1-2-9 热及热工单位换算 1-2-9-1 温度单位换算1-2-9-2 各种温度的绝对零度、水冰点和水沸点温度值 1-2-9-3 导热系数单位换算1-2-9-4 传热系数单位换算 1-2-9-5 热阻单位换算 1-2-9-6 比热容(比热)单位换算1-2-9-7 功、能、热单位换算 1-2-9-8 水的温度和压力换算 1-2-9-9 水的温度和汽化热换算 1-2-9-10 热负荷单位换算 1-2-10 电及磁单位换算 1-2-10-1 电流单位换算1-2-10-2 电压单位换算 1-2-10-3 电阻单位换算 1-2-10-4 电荷量单位换算 1-2-10-5 电容单位换算 1-2-11 声单位换算 1-2-12 粘度单位换算 1-2-12-1 动力粘度单位换算1-2-12-2 运动粘度单位换算21 21 27 27 28 30 31 34 36 36 36 37 37 37 37 37 38 39 40 41 43 43 44 44 44 44 44 44 45 45 45 45 461-2-13 硬度换算 1-2-14 标准筛常用网号、目数对照 1-2-15 pH 值参考表 1-2-16 角度与弧度互换表 1-2-17 弧度与角度互换表 1-2-18 斜度与角度变换表46 49 49 50 50 511-3 常用求面积、体积公式常用求面积、1-3-1 平面图形面积 1-3-2 多面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1-3-3 物料堆体积计算 1-3-4 壳体表面积、侧面积计算 1-3-4-1 圆球形薄壳 1-3-4-2 椭圆抛物面扁壳 1-3-4-3 椭圆抛物面扁壳系数计算 1-3-4-4 圆抛物面扁壳 1-3-4-5 单、双曲拱展开面积5151 54 57 57 57 59 60 61 621-4 常用建筑材料及数值1-4-1 材料基本性质、常用名称及符号 1-4-2 常用材料和构件的自重 1-4-3 石油产品体积、重量换算 1-4-4 液体平均相对密度及容量、重量换算 1-4-5 圆钉、木螺钉直径号数及尺寸关系 1-4-6 圆钉直径与英制长度关系 1-4-7 圆钉英制规格 1-4-8 薄钢板习用号数的厚度 1-4-9 塑料管材、板材规格及重量 1-4-9-1 塑料硬管 1-4-9-2 塑料软管1-4-9-3 塑料硬板6262 64 73 73 74 74 75 75 76 76 76 761-5 气象、地质、地震气象、地质、1-5-1 气象77771-5-1-1 风级表 1-5-1-2 降雨等级 1-5-1-3 我国主要城市气象参数 1-5-1-4 我国主要城镇采暖期度日数 1-5-1-5 世界主要城市气象参数 1-5-2 地质年代表 1-5-3 地展1-5-3-1 地展展级 1-5-3-2 地震烈度 1-5-3-3 几种地震烈度表的换算77 77 78 81 83 85 85 85 86 881-6 我国环境保护标准1-6-1 空气污染 1-6-1-1 标准大气的成分 1-6-1-2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1-6-1-3 空气污染物三级标准浓度限值 1-6-1-4 中国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 1-6-1-5 大气中污染物浓度的表示方法 1-6-1-6 中国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 1-6-2 噪声 1-6-2-1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1-6-2-2 新建、扩建、改建企业噪声标准 1-6-2-3 工业企业厂区内各类地点噪声标准 1-6-2-4 现有企业噪声标准 1-6-2-5 建筑现场主要施工机械噪声限值 1-6-2-6 中国机动车辆噪声标准 1-6-2-7 国外听力保护的噪声允许标准1-6-2-8 国外环境噪声标准 1-6-2-9 国外职业噪声标准 1-6-3 水污染 1-6-3-1 排水水质标准 1-6-3-2 地面水水质卫生要求 1-6-3-3 地面水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8989 89 89 89 90 91 91 94 94 95 95 96 96 96 97 97 98 99 99 100 1001-6-3-4 水消毒处理方法1012常用结构计算102102 1082-1 荷载与结构静力计算表2-1-1 荷载 2-1-2 结构静力计算表2-2 建筑地基基础计算2-2-1 地基基础计算用表 2-2-2 地基及基础计算 2-2-2-1 基础埋置深度 2-2-2-2 地基计算 2-2-2-3 基础计算148148 152 152 153 1542-3 混凝土结构计算2-3-1 混凝土结构基本计算规定 2-3-2 混凝土结构计算用表 2-3-3 混凝土结构计算公式156156 158 1652-4 砌体结构计算2-4-1 砌体结构的计算用表 2-4-2 砌体结构计算公式171171 1772-5 钢结构计算2-5-1 钢结构计算用表 2-5-2 钢结构计算公式 2-5-3 钢管结构计算 2-5-4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计算180180 189 195 1972-6 木结构计算2-6-1 木结构计算用表 2-6-2 木结构计算公式200200 20633-1 材料试验材料试验与结构检验209209 234 234 234 234 235 236 251 252 257 259 259 259 264 266 270 270 270 271 3-1-1 材料试验项目及检验规则 3-1-2 试样(件)的制备 3-1-2-1 样品的缩分3-1-2-2 岩石抗压强度试件 3-1-2-3 混凝土试件 3-1-2-4 建筑砂浆试件的制备 3-1-2-5 钢材试件 3-1-2-6 建筑用轻钢龙骨试样 3-1-2-7 木材试样 3-1-2-8 耐火材料试件3-1-2-9 硬聚抓乙烯管材试样 4 3-1-3 试验方法 3-1-3-1 材料试验的非标准方法3-1-3-2 混凝土的现场检测 3-1-3-3 土工密度试验 3-1-3-4 碎石土野外鉴别 3-1-4 混凝土试块强度、砂浆试块强度的评定方法 3-1-4-1 混凝土试块强度统计评定 3-1-4-2 砌筑砂浆试块强度的验收与评定3-2 结构性能检验3-2-1 预制构件 3-2-2 地基结构性能检验 3-2-2-1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要点 3-2-2-2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要点 3-2-2-3 岩基载荷试验要点 3-2-2-4 岩石锚杆抗拔试验要点3-2-2-5 土层锚杆试验要点272272 275 275 275 276 277 2773-2-2-6 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要点 3-2-2-7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要点278 2793-3 对现场型试验室的要求3-3-1 试验环境 3-3-2 所需设备及工具 3-3-3 资料管理280280 280 2803-4 试验管理程序28144-1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4-1-1 基本原则 4-1-2 距离测量 4-1-2-1 普通量距 4-1-2-2 精密量距施工测量283283 283 283 284 284 290 291 291 291 293 293 294 294 295 295 295 2964-1-2-3 精密量距的几项改正数 4-1-3 己知角度的测设 4-1-4 建筑物细部点的平面位置的测设 4-1-4-1 直角坐标法 4-1-4-2 极坐标法 4-1-4-3 角度前方交会法 4-1-4-4 方向线交会法 4-1-4-5 距离交会法 4-1-4-6 正倒镜投点法 4-1-5 建筑物细部点高程位置的测设 4-1-5-1 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4-1-5-2 高程传递 4-1-6 倾斜线的测设4-2 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建立4-2-1 坐标系统及坐标换算 4-2-1-1 坐标系统 4-2-1-2 坐标换算 4-2-2 建筑方格网和主轴线设计 4-2-2-1 建筑方格网设计 4-2-2-2 主轴线设计 4-2-3 主轴线的测设4-2-3-1 主轴线点初步位置的测定方法及实地标定 4-2-3-2 主轴线点精确位置的测定和主轴线方向调整 4-2-3-3 主轴线长度的精密丈量及主轴线点坐标的确定 4-2-3-4 短轴线的测设 4-2-3-5 轴线的加密 4-2-3-6 注意事项 4-2-4 建筑方格网的测设 4-2-4-1 建筑方格网的测设方法 4-2-4-2 建筑方格网的加密和最后检查 4-2-4-3 水平角观测方法及技术要求 4-2-4-4 边长测量方法及技术要求 4-2-4-5 方格网平差计算 4-2-5 用小三角测量法建立施工平面控制网 4-2-5-1 小三角测量等级与三角网的布设 4-2-5-2 小三角测量的步骤 4-2-6 用导线测量法建立施工平面控制网 4-2-6-1 导线测量的等级与导线网的布设 4-2-6-2 导线测量的步骤 4-2-6-3 导线法与轴线法联合测设施工控制网 4-2-7 圆弧平面图形的施工测量 4-2-7-1 圆弧形平面曲线的数学方程式 4-2-7-2 圆弧形平面曲线图形的现场施工放线 4-2-7-3 圆弧形楼梯的施工放线 4-2-8 高程控制测量297297 297 297 298 298 299 300 300 300 301 301 302 393 303 303 304 305 306 307 311 311 312 313 313 313 314 314 315 320 351 3594-2-8-1 厂区高程控制测量的一般规定 4-2-8-2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要求和方法4-2-8-3 水准网的平差计算 4-2-9 标桩的埋设 4-2-9-1 平面控制点标桩 4-2-9-2 水准点标桩359 359 361 363 363 3644-3 单层排架钢架建筑的施工测量4-3-1 厂房控制网的建立 4-3-1-1 厂房控制网的建立方法 4-3-1-2 厂房扩建与改建时的控制测量 4-3-2 厂房基础施工测量 4-3-2-1 混凝土杯形基础施工测量 4-3-2-2 钢柱基础施工测量 4-3-2-3 混凝土柱子基础及柱身、平台施工测量 4-3-2-4 设备基础施工测量 4-3-2-5 基础施工与竣工测量的允许偏差 4-3-3 厂房结构安装测量 4-3-3-1 柱子安装测量 4-3-3-2 吊车梁安装测量 4-3-3-3 吊车轨道安装测量 4-3-4 管道工程施工测量 4-3-4-1 管道工程测量的准备工作 4-3-4-2 管道中线定位及高程控制测量 4-3-4-3 管道中线与纵横断面测量 4-3-4-4 地下管线施工测量 4-3-4-5 架空管线施工测量4-3-4-6 管线竣工测量及竣工图编绘 4-3-5 机械设备安装测量 4-3-5-1 安装基准线和基准点的确定 4-3-5-2 平面安装基准线的设置形式 4-3-5-3 中心线与副线的检查 4-3-5-4 设备安装期间设备标高基准点设置与沉降观测365365 365 366 367 367 368 369 370 373 374 374 375 375 377 377 377 377 378 380 380 380 380 381 382 3824-4 多层房屋的施工测量4-4-1 多层建筑主轴线的测设 4-4-2 房屋定位测量 4-4-3 房屋基础施工测量 4-4-4 墙身皮数杆的设置 4-4-5 多层建筑物施工测量382382 384 385 385 3864-5 高层建筑施工测量4-5-1 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的特点及基本要求 4-5-1-1 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的特点4-5-1-2 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的基本准则 4-5-2 建立施工控制图 4-5-2-1 平面控制4-5-2-2 高程控制 4-5-3 建(构)筑物主要轴线的定位及标定 4-5-3-1 桩位放样 4-5-3-2 建筑物基坑与基础的测定 4-5-3-3 建筑物基础上的平面与高程控制 4-5-4 高层建筑中的竖向测量 4-5-4-1 激光铅垂仪法 4-5-4-2 天顶垂准测量(仰视法) 4-5-4-3 天底垂准测量(俯视法) 4-5-5 上海金茂大厦施工测量实例 4-5-5-1 概述 4-5-5-2 建筑施工对测量精度要求 4-5-5-3 施工特点和测量难度 4-5-5-4 施工平面(垂直)控制网的建立 4-5-5-5 垂准测量方法和要求 4-5-5-6 水准测量和塔身高程控制测量 4-5-5-7 塔楼钢结构安装测量 4-5-5-8 主楼沉降观测 4-5-5-9 结构各阶段完工线(点)测量成果386386 386 387 387 387 391 391 391 392 392 394 394 395 396 397 397 397 397 398400 402 404 406 4084-6 建筑物沉降与变形观测4-6-1 沉降观测水准点的测设 4-6-1-1 水准点的布设 4-6-1-2 水准点的形式与埋设4-6-1-3 沉降观测水准点高程的测定 4-6-1-4 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 4-6-1-5 观测点的形式与埋设 4-6-2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4-6-2-1 沉降观测的方法和一般规定 4-6-2-2 沉桩过程中的变形观测 4-6-2-3 各施工阶段中的变形观测 4-6-2-4 建筑物全部竣工后的沉降变形观测 4-6-2-5 沉降观测的精度及成果整理 4-6-3 沉降观测中常遇到的问题及其处理4-6-3-1 曲线在首次观测后即发生回升现象 4-6-3-2 曲线在中间某点突然回升 4-6-3-3 曲线自某点起渐渐回升 4-6-3-4 曲线的波浪起伏现象 4-6-3-5 曲线中断现象 4-6-4 建筑物变形与裂缝观测 4-6-4-1 倾斜观测 4-6-4-2 裂缝观测 4-6-4-3 位移观测 4-6-4-4 用三角高程测量法测定建筑物的沉降变形 4-6-4-5 用基准线法测定建筑物的水平位移4-6-4-6 用前方交会法测定建筑物的水平位移 4-6-4-7 用后方交会法测定建筑物的水平位移412412 412 413 413 413 413 415 415 417 421 422 423 423 423 424 424 424 424 424 424 425 426 426 428 429 4314-7 特殊工程的施工测量4-7-1 钢结构工程中的施工测量 4-7-2 电视塔施工中的施工测量 4-7-3 上海电视塔(东方明珠)施工测量实例434434 435 4364-8 竣工总平面图的编绘4-8-1 编绘竣工总平面图的意义 4-8-2 编绘竣工总平面图的方法和步骤 4-8-2-1 绘制前准备 4-8-2-2 竣工总平面图的编绘 4-8-3 编绘竣工总平面图时的现场实测工作4-8-4 竣工总平面图最终绘制 4-8-4-1 分类竣工总平面图的编绘 4-8-4-2 综合竣工总平面图 4-8-4-3 随工程的竣工相继进行编绘 4-8-4-4 竣工总平面图的图面内容和图例4-8-4-5 竣工总平面图的附件444444 445 445 445 446 446 446 446 446 446 4474-9 测量仪器的检验和校正4-9-1 经纬仪的检验和校正 4-9-1-1 经纬仪应满足的条件 4-9-1-2 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 4-9-1-3 激光经纬仪的构造 4-9-1-4 激光经纬仪的操作方法4-9-1-5 激光经纬仪的特点和应用 4-9-2 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4-9-2-1 普通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4-9-2-2 精密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4-9-2-3 激光水准仪的构造 4-9-2-4 激光水准仪的操作方法4-9-2-5 激光水准仪的用途 4-9-3 钢尺的检定 4-9-3-1 钢尺检定的方法 4-9-3-2 尺方程式及其简化 4-9-3-3 标准基线的建立 4-9-3-4 钢尺使用时注意事项 4-9-4 光电测距仪447447 447 447 449 450 450 451 451 453 454 454 454 455 455 456 456 456 4574-9-4-1 光电测距仪的概况 4-9-4-2 光电测距仪的构造 4-9-4-3 光电测距仪的用途4-9-4-4 光电测距仪的检验与校正主要参考文献457 457 457 457 4595脚手架工程和垂直运输设施460460 460 461 464 468 471 471 474 475 479 479 484 495 5005-1 脚手架工程技术、安全管理和设计计算脚手架工程技术、5-1-1 脚手架工程技术和安全管理 5-1-1-1 脚手架的分类 5-1-1-2 脚手架工程的常用术语 5-1-1-3 脚手架工程的技术要求 5-1-1-4 脚手架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 5-1-2 脚手架构架与设置和使用要求的一般规定 5-1-2-1 脚手架构架和设置要求的一般规定5-1-2-2 脚手架杆配件的一般规定 5-1-2-3 脚手架搭设、使用和拆除的一般规定 5-1-3 脚手架设计和计算的一般方法 5-1-3-1 脚手架设计计算的统一规定 5-1-3-2 脚手架的荷载计算 5-1-3-3 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计算 5-1-3-4 单肢杆件的稳定性计算5-1-3-5 水平杆件、脚手板、扣件抗滑、立杆底座和地基承载力的验算504 5-1-3-6 脚手架挑支构造和设施的计算 5065-2 常用落地式脚手架的设置、构造和设计常用落地式脚手架的设置、5-2-1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5-2-1-1 构架材料的技术要求 5-2-1-2 构架的形式、特点和构造要求 5-2-1-3 设计计算及常用资料 5-2-2 碗扣式钢管脚手架519519 520 525 538 5565-2-2-1 性能特点、杆配件和承载能力 5-2-2-2 双排外脚手架 5-2-2-3 直线和曲线单排外脚手架 5-2-3 门(框组)式钢管脚手架 5-2-3-1 构造情况和主要部件 5-2-3-2 搭设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 5-2-3-3 主要应用形式和材料用量 5-2-3-4 设计计算及常用资料 556 569 577 579 579 587 590 5925-3 脚手架结构模板支撑架的构造和设计5-3-1 脚手架结构模板支撑架的类别和一般构造 5-3-1-1 脚手架结构模板支撑架的类别和构造要求 5-3-1-2 脚手架结构模板支撑架的一般构造 5-3-2 脚手架结构模板支撑架的设计计算 5-3-2-1 脚手架结构模板支撑架的设计计算要求 5-3-2-2 扣件式钢管梁板模板支撑架的稳定性计算 5-3-2-3 碗扣式钢管模板支撑架的设计计算 5-3-2-4 门式钢管模板支撑架的设计计算598598 603 603 608 608 609 614 6195-4 常用非落地式脚手架的设置和使用5-4-1 附着升降脚手架的设置和使用 5-4-1-1 附着升降脚手架的类别和基本组成5-4-1-2 附着升降脚手架的安全规定和注意事项 5-4-2 吊篮 5-4-2-1 吊篮的类别和基本构造 5-4-2-2 吊篮设计、制作和使用的安全要求619619 620 628 634 634 6415-5 垂直运输设施5-5-1 垂直运输设施的设置要求 5-5-1-1 垂直运输设施的分类 5-5-1-2 国内外塔式起重机产品的情况与使用选择 5-5-1-3 垂直运输设施的设置要求 5-5-2 井字架和龙门架5-5-2-1 扣件式钢管井架643643 643 645 655 657 6575-5-2-2 型钢井架和无缆风高层井架 5-5-2-3 龙门架 5-5-2-4 吊盘安全装置 5-5-3 施工升降机(建筑施工电梯) 5-5-3-1 施工升降机的分类、性能和架设高度 5-5-3-2 施工升降机的安全装置 5-5-3-3 施工升降机的使用注意事项主要参考文献661 663 666 672 672 676 677 67866-1 土方工程6-1-1 土的基本性质土方与基坑工程680680 680 681 681 684 684 684 685 685 686 686 687 688 688 688 690 690 692 695 6-1-1-1 土的基本物理性质指标 6-1-1-2 粘性土、砂土的性质指标 6-1-1-3 土的力学性质指标 6-1-2 土的基本分类 6-1-2-1 岩石 6-1-2-2 碎石土 6-1-2-3 砂土 6-1-2-4 粘性土 6-1-3 土的工程分类与性质 6-1-3-1 土的工程分类 6-1-3-2 土的工程性质6-1-4 土的现场鉴别方法 6-1-4-1 碎石土的现场鉴别 6-1-4-2 粘性土等的现场鉴别6-1-5 特殊土 6-1-5-1 湿陷性黄土 6-1-5-2 膨胀土 6-1-5-3 软土6-1-5-4 盐演土 6-1-5-5 冻土 6-1-6 工程场地平整 6-1-6-1 场地平整的程序6-1-6-2 场地平整的土方量计算 6-1-7 土方开挖 6-1-7-1 土方施工准备工作 6-1-7-2 开挖的一般要求 6-1-7-3 浅基坑、槽和管沟开挖 6-1-7-4 浅基坑、槽和管沟的支撑方法6-1-7-5 浅基坑、槽和管沟支撑的计算 6-1-7-6 土方开挖和支撑施工注意事项 6-1-7-7 基坑边坡保护 6-1-7-8 土方开挖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6-1-8 土方机械化施工 6-1-8-1 土方机械的选择 6-1-8-2 常用土方机械 6-1-8-3 土方机械基本作业方法 6-1-8-4 土方机械施工要点 6-1-9 土方回填 6-1-9-1 土料要求与含水量控制 6-1-9-2 基底处理6-1-9-3 填方边坡 6-1-9-4 人工填土方法 6-1-9-5 机械填土方法 6-1-10 填土的压实6-1-10-1 压实的一般要求 6-1-10-2 压实机具的选择 6-1-10-3 填土压(夯)实方法6-1-10-4 质量控制与检验 6-1-11 土方工程特殊问题的处理 6-1-11-1 滑坡与塌方的处理 6-1-11-2 冲沟、土洞、故河道、古湖泊的处理696 699 702 702 703 716 716 717 719 720 723 726 726 727 729 729 730 733 741 742 742 743 744 744 745 745 745 746 748 749 750 750 7526-1-11-3 橡皮土处理 6-1-11-4 流砂处理 6-1-12 土方开挖与回填安全技术措施753 754 7546-2 基坑工程6-2-1 基坑工程的内容 6-2-2 基坑工程的设计原则与基坑安全等级 6-2-2-1 基坑支护结构的极限状态 6-2-2-2 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等级 6-2-3 基坑工程勘察 6-2-3-1 岩土勘察 6-2-3-2 周围环境勘察 6-2-3-3 施工工程的地下结构设计资料调查 6-2-4 支护结构的类型和造型 6-2-4-1 支护结构的类型和组成 6-2-4-2 支护结构的选型 6-2-5 荷载与抗力计算 6-2-5-1 水平荷载标准值 6-2-5-2 水平抗力标准值 6-2-6 支护结构计算6-2-6-1 排桩与地下连续墙计算 6-2-6-2 水泥土墙计算 6-2-6-3 土钉墙计算 6-2-6-4 逆作拱墙计算 6-2-6-5 逆作法计算要点 6-2-6-6 内支撑体系计算要点 6-2-6-7 土锚杆(土锚)计算 6-2-7 支护结构施工 6-2-7-1 钢板桩施工 6-2-7-2 水泥土墙施工 6-2-7-3 地下连续墙施工 6-2-7-4 逆作(筑)法施工 6-2-7-5 土钉墙施工755755 756 756 756 757 757 759 760 761 761 761 770 770 772 772 772 784 793 800 801 805 808 815 815 823 837 867 8796-2-7-6 内支撑体系施工 6-2-7-7 锚杆施工 6-2-8 地下水控制 6-2-8-1 地下水控制方法选择 6-2-8-2 基坑涌水量计算 6-2-8-3 集水明排法 6-2-8-4 降水 6-2-8-5 截水6-2-8-6 降水与排水施工质量检验标准 6-2-9 深基坑土方开挖 6-2-9-1 放坡挖土6-2-9-2 中心岛(墩)式挖土 6-2-9-3 盆式挖土机 6-2-9-4 深基坑土方开挖的注意事项6-2-9-5 土方开挖阶段的应急措施, 6-2-10 基坑工程现场施工设施 6-2-11 基坑工程监测 6-2-11-1 支护结构监测 6-2-11-2 周围环境监测 6-2-11-3 监测方案编制 6-2-12 沉井施工 6-2-12-1 沉井类型 6-2-12-2 沉井制作与下沉 6-2-12-3 沉井下沉施工常遇问题和预防处理方法 6-2-12-4 沉井的质量检验标准主要参考文献889 892 901 901 901 905 908 919 919 919 920 924 926 926 927 930 936 936 940 945 945 945 945 955 957 95877-1 地基处理7-1-1 换填地基地基处理与桩基工程9599597-1-1-1 灰土地基 7-1-1-2 砂和砂石地基 7-1-1-3 粉煤灰地基 7-1-2 夯实地基7-1-2-1 重锤夯实地基 7-1-2-2 强夯地基 7-1-3 挤密桩地基 7-1-3-1 灰土桩地基7-1-3-2 砂石桩地基 7-1-3-3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地基 7-1-3-4 夯实水泥土复合地基7-1-4 深层密实地基 7-1-4-1 振冲地基 7-1-4-2 水泥土搅拌桩地基 7-1-5 高压喷射注浆地荃 7-1-5-1 旋喷注浆桩地基 7-1-6 注浆地基 7-1-6-1 水泥注浆地基 7-1-6-2 硅化注浆地基 7-1-7 预压地基 7-1-7-1 砂井堆载预压地基 7-1-7-2 袋装砂井堆载预压地基7-1-7-3 塑料排水带堆载预压地基 7-1-7-4 真空预压地基 7-1-8 土工合成材料地基7-1-8-1 土工织物地基 7-1-8-2 加劲土地基 7-1-9 局部地基处理 7-1-9-1 松土坑、古墓、坑穴 7-1-9-2 土井、砖井、废矿井 7-1-9-3 软硬地基959 961 965 967 967 968 975 975 977 980 983 984 984 988 993 993 999 999 10011005 1005 1007 1009 1014 1016 1016 1019 1022 1022 1024 10267-2 桩基工程7-2-1 桩的分类 7-2-2 桩型与工艺的选择 7-2-3 桩基施工机械设备的选用 7-2-3-1 桩锤的选用 7-2-3-2 常用桩锤的技术性能 7-2-3-3 桩架选用 7-2-3-4 常用灌筑桩钻孔机械 7-2-4 打(沉)入式预制桩施工 7-2-4-1 桩的制作、运输和堆放 7-2-4-2 打(沉)桩方法 7-2-4-3 特殊打(沉)桩方法 7-2-4-4 打(沉)桩常遇问题及预防处理方法 7-2-4-5 打(沉)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7-2-5 静力压桩施工 7-2-5-1 机械静压桩施工7-2-5-2 锚杆静压桩施工 7-2-6 先张预应力管桩施工 7-2-6-1 桩规格与适用条件7-2-6-2 打(沉)桩工艺方法要点 7-2-7 混凝土灌筑桩 7-2-7-1 冲击钻成孔灌筑桩7-2-7-2 回转钻成孔灌筑桩 7-2-7-3 潜水电钻成孔灌筑桩 7-2-7-4 钻孔压浆灌筑桩7-2-7-5 挤扩多分支承力盘与多支盘灌筑桩 7-2-7-6 振动沉管灌筑桩 7-2-7-7 锤击沉管灌筑桩 7-2-7-8 套管夯扩灌筑桩 7-2-7-9 人工挖孔和挖孔扩底灌筑桩 7-2-7-10 质量要求及验收 7-2-8 钢桩10271027 1027 1030 1030 1031 1034 1038 1040 1040 1041 1047 1051 1053 1054 1054 1059 1063 1063 1063 1068 1068 1072 1075 1078 1080 1086 1090 1090 1093 1099 11017-2-8-1 钢管桩 7-2-8-2H 型钢桩 7-2-9 桩的检测 7-2-9-1 静载试验法 7-2-9-2 动测法 7-2-10 桩基承载力评定1101 1110 1113 1113 1117 11267-2-10-1 按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确定单桩的承载力 11267-2-10-2 按单桩的静载试验确定承载力 7-2-10-3 按桩的抗拔试验确定抗拔承载力7-2-10-4 按桩的水平荷载试验确定水平承载力 7-2-11 打(沉)桩施工的安全技术措施主要参考文献 1129 1130 1131 1132 1134第二册88-1 组合式模板8-1-1 55 型组合钢模板 8-1-1-1 部件组成 8-1-1-2 施工设计 8-1-1-3 模板工程的施工及验收 8-1-1-4 模板的运输、维修和保管 8-1-2 中型组合钢模板 8-1-2-1 组成8-1-2-2 特点 8-1-2-3 施工工艺 8-1-3 钢框木(竹)胶合板模板 8-1-3-1 75 系列钢框胶合板模板 8-1-3-2 55 型和 78 型钢框胶合板模板 8-1-3-3 早拆体系钢框胶合板模板模板工程11 1 12 14 22 22 23 27 27 27 27 31 368-2 工具式模板8-2-1 大模板 8-2-1-1 大模板构造 8-2-1-2 大模板设计和配制 8-2-1-3 施工要点及注意事项 8-2-2 滑动模板 8-2-3 爬升模板 8-2-3-1 模板与爬架互爬 8-2-3-2 新型导轨式液压爬升模板 8-2-3-3 模板与模板互爬 8-2-3-4 爬架与爬架互爬 8-2-3-5 国内320m 以上超高层建筑爬模施工实例 8-2-4 飞模 8-2-4-1 常用的几种飞模 8-2-4-2 升降、行走和吊运工具 8-2-4-3 飞模的选用和设计布置原则 8-2-4-4 施工工艺 8-2-4-5 施工质量与安全要求 8-2-5 模壳 8-2-5-1 模壳的种类、特点及质量要求 8-2-5-2 支撑系统8-2-5-3 施工工艺 8-2-6 柱模 8-2-6-1 玻璃钢圆柱模板 8-2-6-2 圆柱钢模 8-2-6-3 无柱箍可变截面钢柱模5151 52 61 63 66 66 67 74 78 81 82 87 88 97 100 101 108 109 110 113 114 115 115 118 1198-3 永久性模板8-3-1 压型钢板模板 8-3-1-1 种类、规格和使用原则 8-3-1-2 压型钢板模板的安装8-3-2 混凝土薄板模板120120 120 122 1258-3-2-1 品种、抗剪构造和规格 8-3-2-2 薄板制作、运输和堆放 8-3-2-3 安装工艺 125 128 1318-4 胶合板模板8-4-1 散支散拆胶合板模板 8-4-1-1 木胶合板模板 8-4-1-2 竹胶合板模板 8-4-1-3 施工工艺 8-4-2 胶合板模板参考资料135135 136 139 140 1468-5 脱模剂8-5-1 脱模剂的种类和配制 8-5-2 使用注意事项146146 1478-6 现浇混凝土结构模板的设计8-6-1 模板设计的内容和原则 8-6-1-1 设计的内容 8-6-1-2 设计的主要原则 8-6-2 模板结构设计的基本内容 8-6-2-1 荷载及荷载组合 8-6-2-2 模板结构的挠度要求8-6-2-3 材料及性能 8-6-2-4 设计计算公式 8-6-3 模板结构设计示例 8-6-3-1 采用组合式钢模板组拼模板结构 8-6-3-2 钢大模板的设计 8-6-3-3 爬升模板148148 148 148 148 148 151 151 152 156 156 168 1828-7 模板工程施工质量及验收要求8-7-1 基本规定 8-7-2 模板安装 8-7-2-1 主控项目 8-7-2-2 一般项目192192 192 192 1938-7-3 模板拆除 8-7-3-1 主控项目 8-7-3-2 一般项目主要参考文献195 195 195 19699-1 材料9-1-1 钢筋品种与规格 9-1-1-1 热轧钢筋 9-1-1-2 余热处理钢筋 9-1-1-3 冷轧带肋钢筋 9-1-1-4 冷轧扭钢筋 9-1-1-5 冷拔螺旋钢筋 9-1-2 钢筋性能 9-1-2-1 钢筋力学性能 9-1-2-2 钢筋锚固性能 9-1-2-3 钢筋冷弯性能 9-1-2-4 钢筋焊接性能 9-1-3 钢筋锈蚀与防护 9-1-4 钢筋质量检验 9-1-4-1 检查项目和方法 9-1-4-2 热轧钢筋检验9-1-4-3 冷轧带肋钢筋检验 9-1-4-4 冷轧扭钢筋检验钢筋工程钢筋工程197197 197 199 199 200 201 202 202 203 203 203 204 204 204 205 205 2069-2 配筋构造9-2-1 一般规定9-2-1-1 混凝土保护层 9-2-1-2 钢筋锚固 9-2-1-3 钢筋连接9-2-2 板206206 206 207 208 2109-2-2-1 受力钢筋9-2-2-2 分布钢筋9-2-2-3 构造钢筋9-2-2-4 板上开洞9-2-2-5 板柱节点9-2-3 梁9-2-3-1 受力钢筋9-2-3-2 弯起钢筋9-2-3-3 箍筋9-2-3-4 纵向构造钢筋9-2-3-5 附加横向钢筋9-2-4 柱9-2-4-1 纵向受力钢筋9-2-4-2 箍筋 9-2-5 剪力墙 9-2-6 基础 9-2-6-1 条形基础 9-2-6-2 单独基础 9-2-6-3 筏板基础 9-2-6-4 箱形基础 9-2-7 抗震配筋要求 9-2-7-1 一般规定 9-2-7-2 框架梁9-2-7-3 框架柱与框支柱 9-2-7-4 框架梁柱节点 9-2-7-5 剪力墙 9-2-8 钢筋焊接网9-2-8-1 钢筋焊接网品种与规格 9-2-8-2 钢筋焊接网锚固与搭接 9-2-8-3 楼板中的应用9-2-8-4 墙板中的应用 9-2-9 预埋件和吊环 9-2-9-1 预埋件210 211 211 212 212 212 212 214 214 215 215 216 216 217 218 219 219 219 219 220 220 220 220 221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6 227 2279-2-9-2 吊环 9-2-10 混凝土结构平法施工图 9-2-10-1 一般规定 9-2-10-2 梁平法施工图 9-2-10-3 柱平法施工图 9-2-10-4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228 229 229 229 231 2319-3 钢筋配料与代换9-3-1 钢筋配料 9-3-1-1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9-3-1-2 钢筋长度计算中的特殊问题9-3-1-3 配料计算的注意事项 9-3-1-4 配料计算实例 9-3-1-5 配料单与料牌 9-3-2 钢筋代换 9-3-2-1 代换原则 9-3-2-2 等强代换方法 9-3-2-3 构件截面的有效高度影响9-3-2-4 代换注意事项 9-3-2-5 钢筋代换实例232232 232 233 235 235 237 237 237 237 238 238 2399-4 钢筋加工9-4-1 钢筋除锈 9-4-2 钢筋调直 9-4-2-1 机具设备 9-4-2-2 调直工艺 9-4-3 钢筋切断 9-4-3-1 机具设备 9-4-3-2 切断工艺 9-4-4 钢筋弯曲成型 9-4-4-1 钢筋弯钩和弯折的有关规定 9-4-4-2 机具设备 9-4-4-3 弯曲成型工艺240240 240 240 242 242 242 243 244 244 244 2469-4-5 钢筋加工质量检验2489-5 钢筋焊接9-5-1 一般规定9-5-2 钢筋闪光对焊9-5-2-1 对焊设备9-5-2-2 对焊工艺9-5-2-3 对焊参数 9-5-2-4 对焊缺陷及消除措施 9-5-2-5 对焊接头质量检验 9-5-3 钢筋电阻点焊 9-5-3-1 点焊设备 9-5-3-2 点焊工艺 9-5-3-3 点焊参数 9-5-3-4 点焊缺陷及消除措施 9-5-3-5 钢筋焊接网质量检验 9-5-4 钢筋电弧焊 9-5-4-1 电弧焊设备和焊条 9-5-4-2 帮条焊和搭接焊 9-5-4-3 预埋件电弧焊 9-5-4-4 剖口焊 9-5-4-5 熔槽帮条焊 9-5-4-6 电弧焊接头质量检验 9-5-5 钢筋电渣压力焊 9-5-5-1 焊接设备与焊剂9-5-5-2 焊接工艺与参数 9-5-5-3 焊接缺陷及消除措施 9-5-5-4 电渣压力焊、接头质量检验 9-5-6 钢筋气压焊 9-5-6-1 焊接设备 9-5-6-2 焊接工艺 9-5-6-3 焊接缺陷及消除措施 9-5-6-4 气压焊接头质量检验248248 250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5 256 257 258 258 259 259 260 261 261 262 262 263 263 265 266 266 267 267 268 269 2709-5-7 钢筋埋弧压力焊 9-5-7-1 焊接设备 9-5-7-2 焊接工艺 9-5-7-3 焊接参数9-5-7-4 焊接缺陷及消除措施 9-5-7-5 埋弧压力焊接头质量检验 9-5-8 焊接接头无损检测技术 9-5-8-1 超声波检测法 9-5-8-2 无损张拉检测270 271 271 271 271 272 273 273 2749-6 钢筋机械连接9-6-1 一般规定 9-6-2 钢筋套筒挤压连接 9-6-2-1 钢套筒 9-6-2-2 挤压设备9-6-2-3 挤压工艺 9-6-2-4 工艺参数 9-6-2-5 异常现象及消除措施 9-6-2-6 套筒挤压接头质量检验 9-6-3 钢筋锥螺纹套筒连接 9-6-3-1 锥螺纹套筒接头尺寸 9-6-3-2 机具设备 9-6-3-3 锥螺纹套筒的加工与检验 9-6-3-4 钢筋锥螺纹的加工与检验 9-6-3-5 钢筋锥螺纹连接施工 9-6-3-6 钢筋锥螺纹接头质量检验 9-6-4 钢筋徽粗直螺纹套筒连接9-6-4-1 机具设备 9-6-4-2 徽粗直螺纹套筒 9-6-4-3 钢筋加工与检验 9-6-4-4 现场连接施工 9-6-4-5 接头质量检验 9-6-5 钢筋滚压直螺纹套筒连接274275 276 276 277 278 278 279 280 281 281 282 282 283 284 284 285 286 286 287 288 288 2889-6-5-1 滚压直螺纹加工与检验 9-6-5-2 滚压直螺纹套筒 9-6-5-3 现场连接施工9-6-5-4 接头质量检验289 290 291 2919-7 钢筋安装9-7-1 钢筋现场绑扎 9-7-1-1 准备工作 9-7-1-2 钢筋绑扎接头 9-7-1-3 基础钢筋绑扎 9-7-1-4 柱钢筋绑扎 9-7-1-5 墙钢筋绑扎 9-7-1-6 梁板钢筋绑扎 9-7-2 钢筋网与钢筋骨架安装 9-7-2-1 绑扎钢筋网与钢筋骨架安装 9-7-2-2 钢筋焊接网安装 9-7-3 植筋施工 9-7-3-1 钢筋胶粘剂 9-7-3-2 植筋用孔径与孔深 9-7-3-3 植筋施工方法 9-7-4 钢筋安装质量检验主要参考文献293293 293 294 294 295 295 296 296 296 297 298 298 298 298 300 3011010-1 混凝土的组成材料10-1-1 水泥 10-1-1-1 常用水泥的种类混凝土工程302302 302 303 306 306 30610-1-1-2 常用水泥的选用及各种水泥的适量范围 10-1-1-3 水泥的验收与保管10-1-2 砂 10-1-2-1 砂的技术要求10-1-2-2 砂的验收、运输和堆放 10-1-3 石子 10-1-3-1 石子的技术要求 10-1-3-2 石子的验收、运输和堆放 10-1-4 水 10-1-5 矿物接合料 10-1-5-1 粉煤灰 10-1-5-2 磨细矿渣 10-1-5-3 沸石粉 10-1-5-4 硅灰 10-1-5-5 复合及其他矿物接合料 10-1-6 混凝。
(完整版)砌体结构
五、过梁、圈梁、墙梁、悬挑构件及墙体的构造措施(1)、常用的过梁有砖砌过梁和钢筋混凝土过梁两类。
作用在过梁上的荷载有墙体荷载和过梁计算范围内的梁板荷载。
根据过梁的工作特性和破坏形态,砖砌过梁应进行跨中正截面和支座斜截面承载力计算;钢筋混凝土过梁应进行跨中正截面和支座斜截面承载力计算以及过梁下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
(2)、圈梁可以增强房屋的整体性和空间刚度,防止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荷载等对房屋引起的不利影响,因此,在各类砌体房屋中均应按规定设置圈梁。
对圈梁的构造要求是为了保证圈梁作用发挥。
(3)、墙梁按承受荷载可分为承重墙梁和非承重墙梁;按支撑条件可分为简支墙梁、框支墙梁和连续墙梁。
墙梁设计时应满足一般规定的要求以及对材料、墙体、托梁、开间等方面的构造要求。
(4)、影响墙梁破坏形态的主要因素有:墙体的高跨比、托梁高跨比、砌体和混凝土强度、托梁纵筋配筋率、剪跨比、墙体开洞情况、支承情况以及有无翼墙等。
由于这些因素的不同,墙梁将会发生弯曲破坏、斜拉破坏、斜压破坏、局压破坏等几种破坏形态。
因此,墙梁应分别进行使用阶段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墙体受剪承载力和托梁支座上部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以及施工阶段托梁承载力验算。
自承重墙梁可不验算墙体受剪承载力和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
(5)、针对挑梁的受力特点和破坏形态,挑梁应进行抗倾覆验算、承载力计算和挑梁下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其中抗倾覆验算应作为重点。
(6)、设计砌体结构房屋时,除进行墙柱的承载力计算和高厚比验算外,还应满足墙柱的一般构造要求,这是为了保证结构的耐久性,保证房屋的整体性和空间刚度。
(7)、引起墙体开裂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收缩变形和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为了防止和减轻墙体的开裂,除了在房屋的适当部位设置沉降缝和伸缩缝外,还可以根据房屋的实际情况采取一些经过工程实践证明确实行之有效的措施。
四、混合结构房屋墙体设计(1)、混合结构房屋的结构布置分为纵墙承重方案、横墙承重方案、纵横墙承重方案和内框架承重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砌体结构计算
2-4-1 砌体结构的计算用表
1.砌体和砂浆的强度等级
砌体和砂浆的强度等级,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等的强度等级:MU30、MU25、MU20、MU15和MU10;
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的强度等级:MU25、MU20、MU15和MU10;
砌块的强度等级:MU20、MU15、MU10、MU7.5和MU5;
石材的强度等级:MU100、MU80、MU60、MU50、MU40、MU30和MU20;
砂浆的强度等级:M15、M10、M7.5、M5和M2.5。
2.各类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表2-60~表2-64)
烧结普通砖和烧结多孔砖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MPa)表2-60
蒸压灰砂砖和蒸压粉煤灰砖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MPa)表2-61
单排孔混凝土和轻骨料混凝土砌块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MPa)表2-62
注:1.对错孔砌筑的砌体,应按表中数值乘以0.8;
2.对独立柱或厚度为双排组砌的砌块砌体,应按表中数值乘以0.7;
3.对T形截面砌体,应按表中数值乘以0.85;
4.表中轻骨料混凝土砌块为煤矸石和水泥煤渣混凝土砌块。
轻骨料混凝土砌块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MPa)表2-63
注:1.表中的砌块为火山渣、浮石和陶粒轻骨料混凝土砌块;
2.对厚度方向为双排组砌的轻骨料混凝土砌块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表中数值乘以0.8。
毛石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MPa)表2-64
3.各类砌体的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弯曲抗拉强度设计值和抗剪强度设计值(表2-65)
沿砌体灰缝截面破坏时砌体的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弯曲抗拉强度设计值和抗剪强度设计值(MPa)表2-65
注:1.对于用形状规则的块体砌筑的砌体,当搭接长度与块体高度的比值小于1时,其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 t和弯曲抗拉强度设计值f tm应按表中数值乘以搭接长度与块体高度比值后采用;
2.对孔洞率不大于35%的双排孔或多排孔轻骨料混凝土砌块砌体的抗剪强度设计值,可按表中混凝土砌块砌体抗剪强度设计值乘以1.1;
3.对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砌体,当有可靠的试验数据时,表中强度设计值,允许作适当调整;
4.对烧结页岩砖、烧结煤矸石砖、烧结粉煤灰砖砌体,当有可靠的试验数据时,表中强度设计值,允许作适当调整。
4.各类砌体的弹性模量(表2-66)
砌体的弹性模量(MPa)表2-66
注:轻骨料混凝土砌块砌体的弹性模量,可按表中混凝土砌块砌体的弹性模量采用。
5.各类砌体的线膨胀系数和收缩率(表2-67)
砌体的线膨胀系数和收缩率表2-67
注:表中的收缩率系由达到收缩允许标准的块体砌筑28d的砌体收缩率,当地如有可靠的砌体收缩试验数据时,亦可采用当地的试验数据。
6.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表2-68)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表2-68
注:1.对于特殊的建筑物,其安全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另行确定;
2.对地震区的砌体结构设计,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设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根据建筑物重要性区分建筑物类别。
7.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
房屋的静力计算,根据房屋的空间工作性能分为刚性方案、刚弹性方案和弹性方案。
设计时,可按表2-69确定静力计算方案。
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表2-69
注:1.表中s为房屋横墙间距,其长度单位为m;
2.当屋盖、楼盖类别不同或横墙间距不同时,可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第4.2.7条的规定确定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
3.对无山墙或伸缩缝处无横墙的房屋,应按弹性方案考虑。
8.外墙不考虑风荷载影响的最大高度(表2-70)
外墙不考虑风荷载影响时的最大高度 表2-70
注:对于多层砌块房屋190mm 厚的外墙,当层高不大于2.8m ,总高不大于19.6m .基本风压不大于0.7kN/m 2时可不考虑风荷载的影响。
9.受压构件的高厚比及高厚比修正系数
构件的高厚比按下式确定: 对矩形截面
h
H 0
βγβ= (2-9) 对T 形截面 T
h H 0
β
γβ= (2-10) 式中 γ
β
——不同砌体材料的高厚比修正系数,按表2-71采用;
H 0——受压构件的计算高度,按表2-72确定;
h ——矩形截面轴向力偏心方向的边长,当轴心受压时为截面较小边长; h T ——T 形截面的折算厚度,可近似按3.5i 计算; i ——截面回转半径。
高厚比修正系数γ
β
表2-71
注:对灌孔混凝土砌块γ
β
为取1.0。
受压构件的计算高度H 0 表2-72
注:1.表中H u 为变截面柱的上段高度;
H l 为变截面柱的下段高度;
2.对于上端为自由端的构件,H 0=2H ;
3.独立砖柱,当无柱间支撑时,柱在垂直排架方向的H 0应按表中数值乘以1.25后采用;
4.s 为房屋横墙间距;
5.自承重墙的计算高度应根据周边支承或拉接条件确定。
10.墙、柱的允许高厚比(表2-73)
墙、柱的允许高厚比[β]值 表2-73
注:1.毛石墙、柱允许高厚比应按表中数值降低20%;
2.组合砖砌体构件的允许高厚比,可按表中数值提高20%,但不得大于28; 3.验算施工阶段砂浆尚未硬化的新砌砌体高厚比时,允许高厚比对墙取14,对柱取11。
11.砌体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表2-74)
砌体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m ) 表2-74
注:1.对烧结普通砖、多孔砖、配筋砌块砌体房屋取表中数值;对石砌体、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和混凝土砌块房屋取表中数值乘以0.8的系数。
当有实践经验并采取有效措施时,可不遵守本表规定;
2.在钢筋混凝土屋面上挂瓦的屋盖应按钢筋混凝土屋盖采用;
3.按本表设置的墙体伸缩缝,一般不能同时防止由于钢筋混凝土屋盖的温度变形和砌体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局部裂缝;
4.层高大于5m的烧结普通砖、多孔砖、配筋砌块砌体结构单层房屋,其伸缩缝间距可按表中数值乘以1.3;
5.温差较大且变化频繁地区和严寒地区不采暖的房屋及构筑物墙体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按表中数值予以适当减小;
6.墙体的伸缩缝应与结构的其他变形缝相重合,在进行立面处理时,必须保证缝隙的伸缩作用。
12.组合砖砌体构件的稳定系数(表2-75)
组合砖砌体构件的稳定系数φcom表2-75
注:组合砖砌体构件截面的配筋率ρ=A's/bh。
2-4-2 砌体结构计算公式
砌体结构计算公式见表2-76。
砌体结构计算表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