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旋反气旋与天气教案

合集下载

气旋反气旋与天气教案

气旋反气旋与天气教案

气旋反气旋与天气教案《气旋、反气旋与天气》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气旋与反气旋是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常见的气流运动形式,也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这部分内容是本节以至全单元的重点和难点,学生难以理解。

本课主要是给学生讲解气旋与反气旋的知识,高压脊、低压槽及锋面气旋在本课暂不作补充。

二、【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大气运动主要形式??气旋反气旋的基本概念————初建轮廓。

2.使学生掌握气旋与反气旋的形式、特点以及天气状况————基本探究。

3.使学生学会判断气旋与反气旋在不同部位的风向————学以致用。

三、【教学重点】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天气特点。

四、【教学难点】1.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

2.天气图的判读与绘制。

五、【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作图探究、案例探究六、【教学过程】(导入)复习旧课(1)、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地表水平运动着的物体发生偏转的规律是: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无偏转。

(2)、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的影响:气压梯度力是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的;若三个力(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都考虑,风向斜穿等压线。

(3)【活动】让学生阅读课本43页第三段,思考:1.什么是气旋,2.气旋的气流流动状况如何,(2分钟时间)并在黑板上给出气压分布图。

让学生动手绘制出各点的水平气压梯度力与风向。

3、画出以下各点的风向:(板书)第 1 页(共3 页)逆时针(辐合)北半球得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后,按照北半球向右偏转的原则,再进一步引导学生绘制出北半球气旋的风向。

【思考】对于北半球的气旋而言,四周气流流向中心,那么中心气流又如何变化呢, (多媒体动画演示)【板书】北半球气旋呈逆时针辐合上升(4)【活动】让学生阅读课本43页第四段,思考:1.什么是反气旋,2.反气旋的气流流动状况如何,(2分钟时间)顺时针(辐散)北半球得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后,按照北半球向右偏转的原则,再进一步引导学生绘制出北半球反气旋的风向。

气旋与反气旋教案

气旋与反气旋教案

气旋与反气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气旋和反气旋的概念和特征;2.掌握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原因和过程;3.能够分析气旋和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预测天气变化。

二、教学内容1. 气旋和反气旋的概念和特征气旋和反气旋是大气环流中的两种基本运动形式。

气旋是指向中心低气压区域旋转的风系统,反气旋则是指向中心高气压区域旋转的风系统。

气旋和反气旋的特征如下:•气旋:风向逆时针旋转,中心气压低,风速较大,天气多云或阴雨天气;•反气旋:风向顺时针旋转,中心气压高,风速较小,天气晴朗或少云。

2. 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原因和过程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原因是大气环流的不稳定性。

当大气环流受到外力扰动或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时,会出现不稳定的情况,形成气旋和反气旋。

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过程如下:•气旋:当暖空气和冷空气相遇时,由于暖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形成低气压区域,周围的空气会向低气压区域流动,形成气旋;•反气旋:当冷空气和暖空气相遇时,由于冷空气比暖空气重,会下沉形成高气压区域,周围的空气会从高气压区域流向周围,形成反气旋。

3. 气旋和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气旋和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是显著的。

气旋会带来阴雨天气和风暴,而反气旋则会带来晴朗和温暖的天气。

气旋和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气温:气旋会带来冷空气和降温,反气旋则会带来暖空气和升温;•降水:气旋会带来阴雨天气和风暴,反气旋则会带来晴朗和少云;•风力:气旋的风速较大,反气旋的风速较小;•湿度:气旋会带来湿润的空气,反气旋则会带来干燥的空气。

4.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预测天气变化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预测天气变化是本教案的重点。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天空、测量气温、测量湿度等方式,分析天气变化的原因和趋势,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

预测天气变化的方法如下:•观察天空:如果天空阴沉,云层低压,可能会有降雨;•测量气温:如果气温下降,可能会有冷空气来袭;•测量湿度:如果湿度较大,可能会有降雨。

气旋反气旋教案

气旋反气旋教案

气旋反气旋教案教案标题:气旋与反气旋教学目标:1. 了解气旋和反气旋的概念及其形成原因。

2. 掌握气旋和反气旋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3. 能够分析气旋和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科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1. 气旋和反气旋的定义和概念。

2. 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原因。

3. 气旋和反气旋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4. 气旋和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视频或实物等引入气旋和反气旋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兴趣。

探究活动:2. 学生小组合作,通过观察天气图、气象数据等,分析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原因,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推理过程。

知识讲解:3. 教师通过讲解,介绍气旋和反气旋的定义、特征和表现形式,并与学生分享实际案例,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案例分析:4.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几个具体的气旋和反气旋案例,了解它们对天气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气旋和反气旋的作用机制。

讨论与总结:5. 学生小组或全班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和分析结果,并总结气旋和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规律。

拓展活动:6. 学生通过互联网、图书等资源,进一步了解气旋和反气旋的相关知识,扩展自己的学习内容。

巩固练习:7. 针对气旋和反气旋的特征和表现形式,设计一些观察和分析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

评价与反思:8.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讨论情况,进行评价,并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

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实物等展示气旋和反气旋的概念。

2. 天气图、气象数据等供学生观察和分析。

3. 相关图书、互联网资源等用于拓展学习。

教学策略:1.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2.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3. 拓展学习:通过互联网等资源的利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评价:1. 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记录。

气旋与反气旋教案

气旋与反气旋教案

气旋与反气旋教案教案标题:气旋与反气旋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气旋和反气旋的概念,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解释它们的形成原理。

2. 掌握气旋和反气旋的特征和区别。

3. 能够通过实例分析气旋和反气旋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资源:1. 幻灯片或投影仪2. 气象图表和实例图片3. 学生练习册4. 实验材料(如磁力线模型等)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幻灯片或投影仪展示一幅气象图表,引起学生对天气变化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观察图表中的气旋和反气旋的标记,并提问学生对这些标记有什么了解。

探究:3. 通过简单的实验,向学生展示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原理。

可以使用磁力线模型来模拟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观察磁力线的旋转方向和形状变化。

4. 解释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原理,例如气旋是空气以逆时针方向旋转,而反气旋是空气以顺时针方向旋转。

概念讲解:5. 使用幻灯片或投影仪,详细介绍气旋和反气旋的特征和区别。

包括气旋的中心低气压、气旋云系的形态等内容,并与反气旋进行对比。

案例分析:6. 展示几个气旋和反气旋的实例图片,并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实例中的天气变化。

7. 引导学生分析气旋和反气旋对天气变化的影响,例如气旋常伴随着阴雨天气,而反气旋则常伴随着晴朗天气。

练习与巩固:8. 分发学生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对气旋和反气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课堂总结:9.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气旋和反气旋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10.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更多与气旋和反气旋相关的问题,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

拓展活动(可选):11. 组织学生小组进行气象观测实验,让他们通过观察天气图表和记录实际天气变化,进一步深入了解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和影响。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可根据教育阶段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气旋与反气旋教学设计

气旋与反气旋教学设计

气旋与反气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气旋与反气旋的基本概念和形成原理。

2. 能够区分气旋与反气旋的气压和气流状况。

3. 掌握气旋与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气旋(低气压)与反气旋(高气压)的概念和形成原理。

2. 气旋与反气旋的气压和气流状况。

3. 气旋与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原理及对天气的影响。

重点:气旋与反气旋的气压和气流状况。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投影仪及PPT课件。

2. 动态模型展示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过程。

3. 实例图片或视频展示气旋与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授气旋与反气旋的基本概念、形成原理和特征。

2. 直观演示法:通过投影仪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理解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过程和天气影响。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实际天气现象,加深对气旋与反气旋的理解。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气旋与反气旋在实际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导入,询问学生是否知道“台风”、“飓风”等天气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天气现象背后的形成原因,从而引出气旋与反气旋的概念。

2. 讲授新课:首先讲授气旋(低气压)的形成原理、气压和气流状况以及天气影响;其次讲授反气旋(高气压)的形成原理、气压和气流状况以及天气影响;最后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明确二者的异同点。

3. 巩固练习: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某些天气现象属于哪种天气系统(气旋或反气旋),例如:龙卷风、副热带高压等。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气旋与反气旋在天气预报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5.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气旋与反气旋的实例,并撰写一篇关于天气系统的短文。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气旋反气旋》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气旋反气旋》优秀教学案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分配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分析气旋和反气旋的案例,讨论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原因、特点及实际应用。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心得,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教师巡回指导,针对不同小组的问题,提供针对性的帮助,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思与评价
1.课堂结束前,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认知能力。
4.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实现教学相长。
5.教学反思与评价:课堂结束前,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认知能力。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实现教学相长。
2.梳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3.强调气旋和反气旋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关爱环境、关注社会发展的意识。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近期发生的气象灾害,提出应对措施。
2.对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3.针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如“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它们对我国有哪些影响?”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气旋、反气旋和天气》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气旋、反气旋和天气》教案

《气旋、反气旋和天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本节课标的要求是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2、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中的第二部分内容,主要内容是气旋、反气旋和天气,主要分析了气旋和反气旋这一天气系统的示意图和特点,并且结合实例,以台风和寒潮为例,说明了气旋和反气旋所造成的天气,以及其对我们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的影响和危害。

在实际生活中,天气系统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本课所讲的内容对于学生了解天气变化的最基本因素,普及天气预报知识具有积极的意义。

3、课时安排本节课是一个课时,主要解释了气旋和反气旋以及其作用下形成的天气,并以台风和寒潮为例讲解了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和危害。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低压、高压和气旋、反气旋的概念,指出他们描述天气系统的角度;2、能够在图中找出高压和低压,并能画出高压脊和低压槽;3、掌握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过程,并能够画出示意图,判断出气旋和反气旋;4、明确气旋和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状况和原因;5、描述台风和寒潮对我国天气和生产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能够画出气旋和反气旋的示意图,并能够运用左右手法则判断气旋和反气旋;2、从运动的角度出发,根据气流的运动状况,分析气旋和反气旋控制条件下的天气状况;3、通过案例分析,自主探究,了解台风和寒潮对我国的影响和危害;4、通过表格,对比分析气旋和反气旋之间的差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正确理解天气现象的发生、变化,树立物质世界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的,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明确科学监测预报的重要性。

.三、重点、难点重点1、区分低压高压和气旋反气旋的概念,确定其描述天气系统的角度;2、绘制简易的气旋和反气旋示意图难点1、理解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天气特点的关键是气流的垂直运动与气温的关系;2、探究台风和寒潮对我国的影响和危害。

气旋、反气旋与天气教学设计

气旋、反气旋与天气教学设计

气旋、反气旋与天气教学设计Cyclone, anticyclone and weather teaching de sign气旋、反气旋与天气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

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本教案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一、教学内容分析“气旋与反气旋”是大气中最常见的运动形式,也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这部分内容是本节,以至全单元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只是给学生一些“入门”的基础知识,并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和天气特点,掌握简易天气图及分析对应的天气情况。

2.判读、绘制气旋和反气旋的示意图及其天气图;3.学会识读简易天气图,听懂天气形势预报。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课件、尝试运用空间模式和对比分析法,分析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分析气旋、气流与天气的关系,使学生懂得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三、学习重点1.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天气特点。

2.锋面气旋的形成原因。

四、认知难点1.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

2.天气图的判读。

五、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作图探究、案例探究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媒体使用1(导入)展示常州的天气预报内容。

①常州天气变化原因?②风是怎样形成的回答问题进入课堂情景让学生有思考的欲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求知欲。

展示课题内容首页2大气的水平运动是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导致的。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课时15气旋、反气旋与天气1.低气压(气旋)(1)概念:在等压线分布图上,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的区域。

(2)在下图中画出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的气流运动。

答案思考低气压带与低气压是一回事吗?答案低气压带与低气压不是一回事。

低气压带是呈带状的气压较低的区域,其影响范围较大;低气压是指中心气压较四周低的块状气压分布,其影响范围较小。

2.高气压(反气旋)(1)概念:在等压线分布图上,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的区域。

(2)在下图中画出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的气流运动。

答案1.气旋、反气旋与天气天气系统低气压(气旋) 高气压(反气旋) 示意图(北半球)水平气流(近地面) 逆时针方向流向中心(北半球);顺时针方向流向中心(南半球)顺时针方向流向四周(北半球);逆时针方向流向四周(南半球)垂直气流辐合上升辐散下沉天气状况多云雨天气多晴朗、干燥天气过境前后气压变化曲线我国天气典型实例夏、秋之交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秋季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冬季我国北方干冷的天气2.气旋、反气旋的判断(1)左右手法则(2)根据风向判断(如下图)第一步:根据风向判断气旋或反气旋——图示风向由中心向外吹→反气旋。

第二步:作水平气压梯度力(虚线箭头)。

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左偏转→南半球。

(3)根据天气判断①一般与气旋对应的天气为阴天、降水,所以气旋过境时,云量增多,常出现阴雨天气。

台风、龙卷风等就是气旋强烈发展的结果,气旋过境时气压降低。

②与反气旋对应的天气为晴朗,可能是干热,也有可能是干冷。

(全国文综Ⅲ)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下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

(4分)(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

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

(8分)(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8分)(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

(完整)《气旋和反气旋》教案

(完整)《气旋和反气旋》教案

《气旋和反气旋》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气旋和反气旋的区别2。

让学生理解锋面气旋对天气的影响重点难点锋面气旋对天气的影响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高考地理试题中,关于锋面气旋的比较多。

今天咱们来详细剖析锋面气旋的判读技巧。

一、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天气系统(北半球)气压中心气压低于四周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水平气流由四周流向中心由中心流向四周(低空)垂直气流上升下沉天气状况多阴雨天气晴朗天气我国典型的天气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长江流域7、8月份的“伏旱”;冬季的寒潮天气;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规律总结:气流规律记忆方法(左右手定则)由图可以判断出气旋、反气旋的低空水平气流的运动方向。

从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好比地形上的山脊,叫做高压脊,在此控制之下,多晴朗天气;从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好比地形上的峡谷,叫做低压槽,在此控制之下,多阴雨天气。

对比记忆——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的特征比较内容气旋反气旋气压状况低气压(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高气压(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水平气流平面示意图(北半球)风北逆时针向中心辐合顺时针向四周辐散二、锋面气旋与天气(1)概念:锋面与气旋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系统. (2)锋面位置:气旋在等压线向外弯曲处形成锋面,其中甲处形成冷锋,乙处形成暖锋。

(3)天气:两个锋面附近气流上升强烈,往往产生云、雨、雪,甚至造成雷雨、暴雨、暴雪、大风降温等天气。

甲锋面附近的降雨主要在A 处,而乙锋面附近的降水主要在D 处。

(4)常见地区:中纬度地区. 难点突破与风向向 半球南半球顺时针向中心辐合 逆时针向四周辐散垂直剖面图过境前后气压变化 曲线我国典型的天气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气旋、反气旋中风向的判断气旋、反气旋东、西、南、北四侧的风向判断方法,分析如下: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判断,如右图所示,为北半球一气旋.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再向右偏转45°,即为风向。

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与天气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与天气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课时2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与天气目标一低气压(气旋)北半球气旋与天气1 .低气压:在等压线分布图上,凡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的区域,叫作低气压。

2 .水平气流: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低气压的气流由四周向中心流动;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气流按逆时针方向、南半球气流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流入。

3 .中心气流:低压中心的空气被迫上升。

【核心归纳】气旋的特点-*风IUJ-*水平气压梯度力近地面核心探究2023年9月29日下午5时,第13号台风“鲸鱼”(强热带风暴级)的中心位于日本东京偏东方约1440千米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1级(30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80百帕。

1 .[综合思维]台风“鲸鱼”属于哪种天气系统?对天气有何影响?答案台风属于低压(气旋)系统。

常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等天气。

2 .[地理实践力]在下图中分别画出“鲸鱼”所属天气系统气流的水平运动方向和垂直运动方向。

答案对点落实天气是在一定的天气系统影响下形成的,并且是时刻变化的。

读“近地面气流运动图”,完成1~2题。

1 .图中箭头所示为风向。

该天气系统所在半球及名称为()A.南半球,气旋B.南半球,冷锋C.北半球,冷锋D.北半球,气旋2 .如果该天气系统东部影响南京,则南京最可能吹()A.东北风B.西南风C.东南风D.西北风答案1D2.C解析第I题,根据气流向中心辐合可知,这是一个中心气压较低的气旋;再根据气流向右偏转可知,该天气系统受到了向右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故其位于北半球。

第2题,如果该天气系统东部影响南京,即南京位于该天气系统的东部,南京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为自东指向西,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会偏转成东南风。

下图为“某地气温和气压日变化过程图”。

据此完成3~4题。

气温Zt Z X压ZhPa温J1010∖970\,气压-950O612»1824/时3 .当日经过该地的天气系统为()A.冷锋B.暖锋C.准静止锋D.气旋4 .该天气系统()A.多发于湿热的赤道地区B.会带来严重的洪涝灾害C.形成后向低纬地区移动D.气压最低处风力最大答案3.D4.B解析第3题,该天气系统过境时气压急剧降低,然后迅速回升,是一个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台风)。

模拟气旋和反气旋的天气状况活动设计

模拟气旋和反气旋的天气状况活动设计

模拟气旋和反气旋的天气状况活动设计一、实验目的:知识与技能:1、能够说出气旋和反气旋天气系统的特点。

2、能够说明气旋和反气旋的天气状况不同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实验,学生理解天气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科学、用科学的态度。

2、通过动手实验验证所学知识,激起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实验原理:气旋是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的大气水平涡旋。

在低空,气旋的气流从四面八方流入中心,使气旋中心的空气被迫上升。

当气流升至高空后,它又向四周流出。

低压中心的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水汽容易凝结,成云致雨。

所以每当气旋过境时,云量就会增多,常常出现阴雨天气。

用塑料瓶装热水并在瓶口处置放冰棒模拟出一个气旋天气系统,热水的水蒸气上升温度降低,遇冷的冰棒凝结成水滴,水滴聚集到一定程度往下滴,与气旋的阴雨天气形成过程相似。

反气旋是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的大气水平涡旋。

反气旋的气流向外流出后,高空的空气就自上而下补充,形成下沉气流。

空气在下沉过程中温度升高,水汽不容易凝结。

所以每当反气旋控制地区,天气晴朗。

用装过热水的塑料瓶装冷水并在瓶口处置放冰棒模拟出一个反气旋天气系统,装过热水的塑料瓶中的空气比冷水的温度高,气流下沉,因此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与反气旋的晴朗天气形成过程相似。

三、实验工具:两个窄口塑料瓶,两支冰棒,少许热水和冷水四、实验准备:实验分组:学生自行分组,每组3~4个人实验地点:教室实验时间:上课期间知识准备:教师用十分钟的时间向学生讲解气旋和反气旋的定义及其特点,并向学生说明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及实验注意事项。

五、实验步骤:1、向两个塑料瓶中注满热水2、把一个塑料瓶中大部分热水倒出来,瓶底留五分之一左右的热水;另一个塑料瓶的热水全部倒出来,再倒入五分之一左右的冷水3、把冰棒分别放在塑料瓶口上4、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5、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六、注意事项:大气层的温度状况大体上是相似的,所以两个塑料瓶应当用相同温度的热水注满再倒出;冰棒要平稳地置于塑料瓶口。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气旋反气旋》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气旋反气旋》教学设计
2.各小组展开讨论,互相交流分析方法和结论,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教师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涵盖气旋、反气旋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分布特点、对天气的影响等方面。
2.利用网络资源或图书馆资料,查找并整理有关气旋、反气旋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实例,分析其成因及影响程度,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小论文。
3.设计一份气象科普宣传海报,以气旋、反气旋为主题,内容包括概念、形成原因、分布特点、对天气的影响等,要求图文并茂,具有吸引力。
4.结合所学知识,与同学合作开展一次气象观测实践活动,观察并记录本地区一段时间内的气压、风向、风速等数据,分析气旋、反气旋在本地区的活动规律。
3.学生在团队合作、问题解决方面具备一定的基础,但独立分析、评价天气现象的能力有待提高。
4.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关注度存在差异,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5.部分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变化较为敏感,有利于培养他们关注天气变化的习惯,但对于气旋、反气旋等专业知识的学习,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和鼓励。
-利用图表、动画等教学资源,形象地展示气旋、反气旋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直观认识。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气压分布图、风向图等工具分析气旋、反气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分组合作,促进交流与思考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和天气教案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和天气教案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和天气教案CKBOOD was revised in the early morning of December 17, 2020.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主讲:班级:高一(2)班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利用已有知识,绘制简易的气旋、反气旋示意图。

(2)能依据示意图,归纳气旋和反气旋气流运动特征和天气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绘制气旋、反气旋形成示意图,推断气流水平、垂直运动方向和形成的天气,获取气旋、反气旋的基础知识,巩固热力环流知识,掌握绘图的基本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气旋和反气旋等常见的天气系统的学习,认识各要素的内在联系,学会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注意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过程及及特征的比较。

2.教学难点:应用热力环流知识图示讲解气旋和反气旋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启发法、探究法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提问] 常见的天气系统有哪些?点名学生回答:锋、气旋与反气旋[过渡] 低压或气旋,高压或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

低气压和高气压是指同一天气系统气压分布状况而言的。

新课:一.气压分布状况1.探究一:阅读第二段并看图回答:什么是高气压什么是低气压图上标了哪些高气压与低气压?[学生] 阅读、看图后举手回答: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是高气压;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是低气压;字母H代表的是高气压,字母L代表的是低气压。

[教师] 评价并进一步提示:图上的几条虚线是什么?[学生] 看图并结合第二段齐声回答:高压脊和低压槽[教师] 由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相当于地形中的山脊,所以叫“高压脊”;由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相当于地形中的山谷,所以叫“低压槽”。

[小结] 综上所述,低气压与高气压是对同一天气系统气流水平方向上静态的描述。

[过渡] 气旋和反气旋则是指同一天气系统气流状况而言的。

气旋和反气旋教案【范本模板】

气旋和反气旋教案【范本模板】

常见天气系统-—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内坑中学曾清清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气运动的基本表现形式--气旋与反气旋。

2、掌握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特点和天气状况。

过程与方法本节课教学以识图、辨图、启发诱导、精讲多练为主,学会阅读和绘制气旋和反气旋示意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懂得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重要性、用科学的知识与方法解释自然天气现象,树立献身科学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气旋与反气旋的特点,天气状况。

三、教学方法图示法、对比法(课内探究式整合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辅助教学五、教学过程[导入课题]观看天气预报,从生活中的地理理解其中所说的天气现象,联系所学的知识.过渡:(天气预报中提到的降温、下雪、阴雨、雾主要是由冷锋造成的)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冷锋和暖锋,除了这两种天气系统还有哪些天气系统会造成天气变化的呢?气旋与反气旋,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

[讲述新课](阅读并思考)什么是低压(气旋)与高压(反气旋)系统?低压或气旋,高压或反气旋,都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

A低压、高压指气压分布状况低压气压值由中心向四周增加高压气压值由中心向四周减少B、气旋、反气旋指气流状况气旋总是伴随低压出现,形成低压(气旋)系统反气旋总是伴随高压出现,形成高压(反气旋)系统因为他们指的是同一个天气系统,所以气旋就是指低压系统,反气旋就是高压系统。

过渡:由于气旋与反气旋的气压和气流状况的不相同,其天气状况也不相同,现在我们先来学习气旋.一、气旋(低气压)与天气【学生活动】:用图示回答以下问题:近地面气旋的气压是如何分布的?水平方向的气流如何运动?垂直方向上呢?【讨论回答】:引导学生画图的技巧A: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再画出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北半球气旋:逆时针方向辐合,南半球顺时针方向辐合B:接着再画出垂直方向的气流运动情况。

【观看flash动画演示】:气旋与天气。

“常见的天气系统——气旋与反气旋”教学设计

“常见的天气系统——气旋与反气旋”教学设计

“常见的天气系统——气旋与反气旋”教学设计常见的天气系统——气旋与反气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a. 了解气旋和反气旋的基本概念;b. 掌握气旋和反气旋形成的原理和特征;c. 理解气旋和反气旋在天气系统中的作用;d. 能够分析和判断气旋和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a. 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b. 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c. 多媒体展示,使学生能够利用多种资源获取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a. 培养学生对于天气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兴趣;b.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原理和特征。

2. 教学难点:气旋和反气旋的相互作用及与天气系统的关系。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播放有关气旋和反气旋的视频,引起学生对天气系统的兴趣。

2. 教师提问:你们对气旋和反气旋有什么了解?对于气旋和反气旋你们都见过吗?步骤二:概念讲解(20分钟)1. 教师以多媒体展示的方式介绍气旋和反气旋的基本概念。

a. 气旋:大气的旋转运动。

b. 反气旋:与气旋运动相对的,大气的反向旋转运动。

2. 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动画等形式讲解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原理和特征。

a. 气旋形成: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形成气压梯度力和科氏力运动的结果。

b. 气旋特征:风向逆时针转,气压中心低,最低气压在旋转中心。

3. 教师讲解反气旋的形成原理和特征。

a. 反气旋形成:冷空气上升、热空气下沉,形成气压梯度力和科氏力运动的结果。

b. 反气旋特征:风向顺时针转,气压中心高,最高气压在旋转中心。

步骤三:案例分析(3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以下气象现象的原因和特征:a. 龙卷风的形成原理和特征;b. 台风的形成原理和特征。

2. 学生通过小组展示的方式将分析结果呈现给全班。

步骤四:探究活动(6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观察天气状况,并记录下来。

气旋与反气旋教案

气旋与反气旋教案

2.3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的特点2.理解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过程、气流运动特点,掌握气旋、反气旋气流运动的规律性3.使学生掌握气旋和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状况二、能力目标1.掌握各天气系统活动规律和处在不同天气系统及其不同部位的天气特点,利用天气图进行天气形势分析预报2.能够说明这些天气系统是如何对所到达地区的天气产生影响的,能够结合当地情况分析学校所在地曾经发生的灾害性天气及其影响下的天气系统3.通过研究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初步具备研究问题的方法与步骤4.通过对冷锋与暖锋天气系统的对比分析来实现学生地理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

通过对锋面气旋的分析来建立地理空间思维的习惯三、德育目标1.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懂得学科学、爱科学,献身气象事业,为“四化”建设服务2.通过学习有关天气系统的知识和进行天气预报的预报分析来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提高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认知水平【教学重点】1.锋面系统分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2.气旋、反气旋的形成及其影响下的天气及形成过程【教学难点】1.理解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2.低压系统、高压系统与天气的关系。

【教具准备】城市天气预报挂图、录像带、投影仪、投影片、海平面气压场分布挂图、板图、纸箭头。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天气是时刻变化的,而天气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全国各地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每天都要播放多次天气预报。

在每天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里,除城市天气预报外,还有天气形势预报。

我们常可以听到主持人说“受冷锋天气系统影响,未来两天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降温、大风等天气”或”受高压系统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秋高气爽’的好天气”等,像冷锋、高压系统、热带气旋等都是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

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些常见的天气系统。

【板书】2.3 常见的天气系统各个天气系统都有其生长、移动和消亡的规律,而且与各种不同的大气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故而出现不同的天气。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教案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教案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教案授课人黄艳霞时间****年**月**日教学课题高中地理必修一 2.3.2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学情分析关于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特点学生不易理解,通过观看ppt动画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描述气流的运动状况以及出现的天气状况。

天气预报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与本节所学知识联系密切,同时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天气现象(如:台风、伏旱等)的主要原因,既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实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根据“海平面气压分布图”,理解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的概念。

2.根据低压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特点,结合台风实例,说出台风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件演示、做手势辅助及学生动手绘图等方法,让学生尝试运用空间模式和对比分析法,分析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原理。

2.通过活动探究说出高压、低压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特点并阐明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低压、高压与天气的学习,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从而建立科学的自然观。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及其天气特点教学难点低压、高压天气系统的特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板书教学方法对比分析法、板图练习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说明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种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即锋与天气之间的关系,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投影表格)引导学生复习冷锋和暖锋知识——在提问学生之后再投影答案内容。

教学过程冷气团运行暖气团运行甲(锋前天气)乙(过境时天气)丙(锋后天气)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被迫抬升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阴天、雨雪、刮风、降温天气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晴暖锋冷气团后退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云层加厚,多形成连续性降水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晴朗[提问]我们知道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是江淮准静止锋造成的。

气旋反气旋与天气教案【范本模板】

气旋反气旋与天气教案【范本模板】

气旋反气旋与天气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气旋与反气旋”是大气中最常见的运动形式,也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这部分内容是本节,以至全单元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只是给学生一些“入门”的基础知识,并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2.使学生掌握气旋与反气旋的形式、特点以及天气状况3.使学生学会判断气旋与反气旋在不同部位的风向三、【教学重点】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天气特点。

四、【教学难点】1。

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2。

天气图的判读。

五、【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作图探究、案例探究六、【教学过程】导入我国是世界上台风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平均每年有7个台风在我国沿海登陆,最多年份可达12个。

沿海近50万平方公里、82个地级以上城市、2.35亿人口直接受台风威胁,台风深入内陆后引发的暴雨洪水可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日益明显,超强台风发生频繁,先后发生了“卡特里娜"飓风、“莫拉克”超强台风等极端天气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十分严重,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台风登陆时,多伴有暴雨、狂风、雷电等,所以造成许多危害如破坏农业、交通、通讯、公共设施等。

我们今天来学习气旋与反气旋首先先了解一下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表受热不均,使同一水平面上产生了气压差异。

这种在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气压梯度。

只要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这个力称为水平气压梯度力。

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大气由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做水平运动,这就形成了风。

可见,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主要原因。

水平方向上的气压梯度力在水平面上垂直于等压线,且由高气压指向低气压。

在地面天气图上,经常存在一些高、低气压中心.通常在高气压区内,气块所受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且由高气压中心指向外;而在低气压区内,气块所受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且指向低气压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旋、反气旋与天气》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气旋与反气旋是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常见的气流运动形式,也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这部分内容是本节以至全单元的重点和难点,学生难以理解。

本课主要是给学生讲解气旋与反气旋的知识,高压脊、低压槽及锋面气旋在本课暂不作补充。

二、【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大气运动主要形式──气旋反气旋的基本概念————初建轮廓。

2.使学生掌握气旋与反气旋的形式、特点以及天气状况————基本探究。

3.使学生学会判断气旋与反气旋在不同部位的风向————学以致用。

三、【教学重点】
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天气特点。

四、【教学难点】
1.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

2.天气图的判读与绘制。

五、【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作图探究、案例探究
六、【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旧课
(1)、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地表水平运动着的物体发生偏转的规律是: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无偏转。

(2)、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的影响:
气压梯度力是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的;
若三个力(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都考虑,风向斜穿等压线。

(3)【活动】让学生阅读课本43页第三段,思考:
1.什么是气旋?
2.气旋的气流流动状况如何?
(2分钟时间)
并在黑板上给出气压分布图。

让学生动手绘制出各点的水平气压梯度力与风向。

3、画出以下各点的风向:
(板书)
逆时针(辐合)
北半球得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后,按照北半球向右偏转的原则,再进一步引导学生绘制出北半球气旋的风向。

【思考】
对于北半球的气旋而言,四周气流流向中心,那么中心气流又如何变化呢?(多媒体动画演示)
【板书】北半球气旋呈逆时针辐合上升
(4)【活动】让学生阅读课本43页第四段,思考:
1.什么是反气旋?
2.反气旋的气流流动状况如何?
(2分钟时间)
顺时针(辐散)
北半球得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后,按照北半球向右偏转的原则,再进一步引导学生绘制出北半球反气旋的风向。

【思考】
对于北半球的反气旋而言,中心气流流向四周,那么中心气流又如何变化呢?(多媒体动画演示)
【板书】北半球反气旋呈顺时针辐散下沉
(转承)刚刚我们所涉及到的均是以北半球而言,那么南半球的状况又如何呢?【活动】
让学生自己探究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的情况
南半球
注:(让学生上讲台上来绘制南半球的气旋语反气旋的情况,教师作简单讲解)
4、总结概括:
气流状况气旋反气旋气压低气压高气压
水平运动由四周流向中心(北逆南
顺)由中心流向四周(北顺南逆)
垂直运动上升下沉
影响天气阴雨天气晴朗天气实例台风伏旱
5.课堂探究练习(略)
6、课后作业:作业本绘制男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的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