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质量守恒定律1(1)

合集下载

5.1.1质量守恒定律(1)【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5.1.1质量守恒定律(1)【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④原子核的种类、数量、质量均不变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随堂演练
2. 如图,它是通过测定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试回答:
(1)称取反应前装置的总质量; (2)红磷燃烧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产__生__大__量__白__烟__; (3)锥形瓶底部放一层细沙的目的是 ____防__止__瓶__底__受__热__不__均__匀__,__使__瓶__底__炸__裂____________; (4)实验中观察气球的变化是_先__胀__大__后__变__瘪__; (5)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天平的指针_在__分__度__盘__中__央__ (填“偏左”“偏右”或“在分度盘中央”),该实验说明 _参__加__反__应__的__各__物__质__的__质__量__和__等__于__反__应__后__生__成__的__各__物__质__的__质__量__和__。
反应前
m前 = m后
反应后
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
知识梳理
实验分析
反应前物质(或物体)
反应后物质(或物体)
锥形瓶 细砂 橡皮塞 玻璃管、气球 红磷 氧气 氮气
稀有气体等
锥形瓶 细砂 橡皮塞 玻璃管、气球
五氧化二磷 氮气
稀有气体等
结论:参加反应的__红__磷__和__氧__气__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__五__氧__化__二__磷___的质量。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第1课时
知识导航
1 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其应用 2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本节重点 本节难点
木炭烤肉
新课导入
根据生活常识我们知道,木炭燃烧剩下灰烬的质量相对于木炭的质量,其质量是减少的, 这是一个化学反应,那么,在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呢?

化学人教版(24新版本)九年级初三上册5.1 质量守恒定律(1)教学教案含答案

化学人教版(24新版本)九年级初三上册5.1 质量守恒定律(1)教学教案含答案

第五单元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一、教材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定律,它不仅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也是后续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的基础。

该定律揭示了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的规律,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验和理论推导,引导学生从“质”到“量”的过渡,逐步理解并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和应用。

二、设计思路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物质的变化、分子和原子的概念等。

然而,对于质量守恒定律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通过实验演示、动画模拟等手段,直观展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帮助学生建立质量守恒的概念。

同时,还需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的方法,深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和应用。

此外,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操作能力也有待提高,需通过分组实验和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培养。

三、教学目标化学观念: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科学思维: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改变。

科学探究:通过同学间的讨论交流,提高分析及推理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成长共同体的合作和提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四、教学重点会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五、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六、教学过程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化学世界中的一个重要定律——质量守恒定律。

在正式进入课程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有趣的视频。

(播放一段关于科学家拉瓦锡实验的视频,视频中展示了拉瓦锡如何通过精确的实验验证了氧化汞分解后生成的氧气和汞的总质量恰好等于氧化汞的质量。

)老师:视频中的故事让我们回到了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的时代。

他用自己的实验为我们揭示了化学反应中一个惊人的秘密,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质量守恒定律。

现在,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一起揭开这个定律的神秘面纱。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优秀教学案例(第一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优秀教学案例(第一课时)
六、教学评价
1.评价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程度,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2.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
3.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评价学生的反思与评价能力,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情境创设:通过展示一个有趣的化学实验现象,如“神奇的火焰”,引发学生对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变化的关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经历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假设、归纳、验证等方法,探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1.采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化学反应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质量守恒定律。
3.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态度。
2.培养学生勇于实验、敢于探索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化学学习价值观。
4.培养学生关心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三、教学内容
1.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及其意义。

中考化学教材实验总结:质量守恒定律验证

中考化学教材实验总结:质量守恒定律验证

九、质量守恒定律验证实验1实验2实验3实验41.实验1的现象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气球先膨胀后变瘪。

气球的作用是缓冲压强,防止橡胶塞被冲开。

锥形瓶底放一些细沙的目的是防止锥形瓶炸裂。

反应后,天平是否平衡?是。

2.实验2的现象是铁钉表面出现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浅绿色,化学方程式CuSO4+Fe=FeSO4+Fe。

反应后,天平是否平衡?是。

3.实验3结束后,天平是否平衡?否,原因是反应生成的CO2逸散到空气中。

如何改进装置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

4.实验4:反应前称量镁条和石棉网质量,反应后称量石棉网和燃烧后得到的产物质量:①如果测得反应后质量比反应前质量大,原因增加了的氧元素的质量。

②如果测得反应后质量比反应前质量小,原因镁条燃烧时形成白烟逸散到空气中。

③如果测得反应后的质量与反应前总质量相等,原因是增加的氧元素的质量与减少的白烟的质量相等。

5.如果所选化学反应有气体参加或生成,则反应必需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十、CO2的性质实验1.CO2的密度实验向装有高低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现象: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结论: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化学性质);密度比空气大(物理性质)2.CO2的溶解性现象:塑料瓶变瘪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3.CO 2与水反应结论:二氧化碳与水能发生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CO 2+H 2O==H 2CO 3。

酸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烘干第四朵花所发生的现象,说明碳酸不稳定易分解化学方程式:H 2CO 3∆H 2O +CO 2↑。

实验内容(Ⅰ)喷稀醋酸(Ⅱ)喷水(Ⅲ)直接放入CO 2中(Ⅳ)喷水后放入CO 2中(Ⅴ)烘干第四朵花现象纸花变红纸花不变色纸花不变色纸花变红纸花变紫分析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红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酸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微观本质的过程中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3)树立学生的世界物质观,物质粒子观。

重点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3、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难点1、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意图一导课、提出问题: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见过许许多多化学反应,我们都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会有新物质生成。

那么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有什么关系?学生猜想创设情景、设置问题二、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指导实验探究引导再探究思考、猜想活动与探究分组实验实验一: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三: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四:铜粉加热前后质量的测定体现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分组实验增强合作意识培养敢于表达善于倾听的良好学习习惯尊重事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分析交流中让学生实验完毕,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得出实验结论,引出本节课课题------质量守恒定律。

体会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定量实验要在封闭体系内进行的科学方法,体验成功三、结论与解释提问;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该如何描述?2为什么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结合实例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初三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1.参加的各物质的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一切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注意:(1)不能用物理变化来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如2g水加热变成2g水,不能用来说明质量守恒定律;(2)注意“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能遗漏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3)此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等其它方面的守恒;(4)正确理解“参加”的含义,没有参加反应或者反应后剩余物质的质量不要计算在内.知识点二:质量守恒的原因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没有改变,原子的没有增减,原子的也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必然相等.知识点三:化学方程式一、定义:用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二、意义:化学方程式“C + O2CO2”表达的意义有哪些?1、表示反应物是;2、表示生成物是;3、表示反应条件是;4、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 相对分子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5、各物质的粒子数量比 = 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之比;6、气体反应物与气体生产物的体积比 = 化学计量数之比。

读法:1。

宏观: 和在的条件下反应生成;2.微观:每个碳原子和个氧分子在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个二氧化碳分子3.质量:每份质量的碳和份质量的氧气在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各种符号的读法“+”读作“和”或“跟”,“===”读作“反应生产”.例:2H2+O22H2O 表示哪些意义,怎么读?一、填空题:1、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一定改变的是;可能改变的是.2、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①确定某物质组成元素种类:例:A+O2→CO2+H2O,则A中一定含有元素,可能含元素②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例:A+6O2=6CO2+6H2O,则A的化学式为.③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例:物质A分解成56 g B和44 g C,则反应了的A的质量为g。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通过化学反应前后宏观的质量守恒认知,实现从整个体系到具体反应的思维转换;通过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微观解释,实现从客观物质质量到微观原子质量的思维转换;通过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分析,实现从质量总和到质量比例的思维转换;通过元素守恒的本质认知,实现从物质改变到元素不变的思维转换。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

本课题的内容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基础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本课题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所以本课时的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学情分析学生学习了一些化学反应的知识,对化学反应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开展实验探究奠定了知识基础;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为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奠定了操作基础。

元素、原子、分子、化学式、化合价是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基础,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是学习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础。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初步学会控制条件进行定量实验研究,能对实验证据进行分析推理,得出合理的结论。

2.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3.能从微观的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

4.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实验事实或生活现象。

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与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思路。

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并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现象和问题。

质量守恒定律.doc(1)

质量守恒定律.doc(1)

质量守恒定律1定义:在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Law of conservation of mass)。

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在任何与周围隔绝的体系中,不论发生何种变化或过程,其总质量始终保持不变。

或者说,任何变化包括化学反应和核反应都不能消除物质,只是改变了物质的原有形态或结构,所以该定律又称物质不灭定律。

2适用范围:①质量守恒定律适用的范围是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②质量守恒定律揭示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

物体体积不一定守恒;③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反应的”不是各物质质量的简单相加,而是指真正参与了反应的那一部分质量,反应物中可能有一部分没有参与反应;④质量守恒定律的推论: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3理论简介:自然界的基本定律之一。

在任何与周围隔绝的物质系统(孤立系统)中,不论发生何种变化或过程,其总质量保持不变。

18世纪时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从实验上推翻了燃素说之后,这一定律始得公认。

20世纪初以来,发现高速运动物体的质量随其运动速度而变化,又发现实物和场可以互相转化,因而应按质能关系考虑场的质量。

质量概念的发展使质量守恒原理也有了新的发展,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两条定律通过质能关系合并为一条守恒定律,即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简称质能守恒定律)(在物理学中)。

化学反应因没有原子变化,质量总是守恒的(无论是动质量还是静质量)。

根据道尔顿的原子说,化学反应只是物质中原子的重新排列,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数目不变,又每个原子有固定质量,所以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

具体来说,化学反应里面,物质的元素数目无论在反应前或反应后,都是一样。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包括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元素守恒等几个方面。

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讲义第6讲《质量守恒定律》(共38张PPT)

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讲义第6讲《质量守恒定律》(共38张PPT)

知识精讲
通关笔记
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 ②质量一定守恒,体积等不一定守恒; ③质量守恒的微观实质是原子守恒; ④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探究质量守恒时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典例讲解
例题1 (考查内容: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著名的发明家诺贝尔经过长期的研究与试验,终于发明了安全炸药——三硝酸甘油酯,三硝 酸甘油酯的化学式为C3H5N3O9,这种炸药发生爆炸的化学方程式为: 4C3H5N3O9=12CO2↑+10H2O↑+6X↑+O2↑,则X的化学式为( ) A.NO B.NH3 C.N2 D.N2O4
反应前质量m1小于反应后质量m2
知识精讲
知识一 质量守恒定律
7.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宏观现象; (2)根据“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种物质的质量总和”,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3)根据“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 (4)根据“原子三不变”,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简单计算。
记忆重点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种类,元素种类、质量都不变
针对练习
练 习 1-2 为 了 减 少 污 染 , 某 工 厂 用 硫 化 钠 溶 液 来 吸 收 工 厂 烟 气 中 的 SO2 ,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 2Na2S+5SO2+2H2O=4X+3S↓,则X的化学式为( ) A. NaHSO3 B. Na2SO4 C. Na2SO3 D. H2SO4
质量守恒
知识精讲
知识一 质量守恒定律
2.对定律的理解
化学反应 参加反应
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化学变化,不适用物理变化,任何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 律。 概念中是指“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催化剂不能视为反应物。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1.描述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和含义,即在封闭系统中,反应前后总质量保持不变。
2.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即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3.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即化学反应中原子重新组合,但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
4.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和问题解答,如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进行计算。
5.作业小结:我布置相关的作业,以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作业包括解答相关的习题和进行小研究。学生能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计算和问题解答,进一步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这些亮点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情境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反思与评价以及作业小结等教学策略,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提高科学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对化学学科的兴趣。通过教学,学生应该能够:
1.认识到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中的基本原理,对理解和解释化学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2.培养对科学的curiosity和探索精神,愿意主动参与科学实验和探究活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首先,我通过引入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情境,如烹饪、制作饮料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接着,我设计了一系列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现象,从而加深他们对这一定律的理解。此外,我还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和视频,形象地展示化学反应过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情境创设:通过引入与生活相关的情境,如烹饪、制作饮料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这样的情境创设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增强了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初中化学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初中化学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含义: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 宏观: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1.含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能直接反映质量守恒定律。

2.表示的意义:(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2)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质量比=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积的比);(3)表示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即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比)。

例如:以2H 2+O 2 2H 2O 为例①表示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表示氢气、氧气与水的质量比为4:32:36; ③表示氢分子、氧分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2:1:2。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2H 2+O 2 2H 2O 为例 ①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角度: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②从各物质的质量比角度: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36份质量的水;③从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角度: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水分点燃点燃子。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一、书写原则: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标准:两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

二、方程式的配平1.标准: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即配平了2.配平的原则:在化学式前面加上适当的系数来保证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知识点总结《质量守恒定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知识点总结《质量守恒定律》

1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一)探究《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方案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1、过程说明①集气瓶底部细沙的作用:。

②橡胶塞上的导管下端能接触到红磷的目的:;上端套气球的作用:;。

③气球的变化,红磷燃烧时,因为;降温过程中逐渐变;冷却到室温时的情形是,因为。

④引燃红磷后,迅速的原因,塞紧的原因:。

⑤再次称量时,为什么要等到冷却:;。

2、现象:;;;。

3、结论:。

4、反思1)若不用玻璃管并且套气球可以直接用塞子塞紧锥形瓶吗?答:,。

2)若整个实验中,小气球无变化,可能原因是什么?答:。

3)文字表达式。

4)实验若要成功,关键因素是:。

方案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1、过程的说明:本实验用橡胶塞塞紧锥形瓶,是体现定量实验的严谨性,注意密闭性。

但若改为开放式(即容器口敞开)实验也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2、现象:;;。

3、结论:①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和实际参加反应的硫酸铜的质量之和等于最后生成的铜的质量和生成的硫酸亚铁的质量之和。

(注意,硫酸铜和硫酸亚铁不能叙述为硫酸铜溶液和硫酸亚铁溶液)②Fe+CuSO 4=FeSO 4+Cu4、拓展:①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是化学反应的一种基本反应类型。

②因为反应后生成的Cu 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Fe 的质量,故反应后所得到的溶液的质量比起始溶液的质量(选填“大”、“小”,下同),若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则最后所得溶液的密度较反应前变。

③反应前CuSO 4溶液中存在Cu 2+、SO 42-、H 2O 三种粒子,反应后FeSO 4溶液中存在着Fe 2+、SO 42-、H 2O 三种粒子,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铁比铜活泼,在这个反应中转移2个电子给,结果生成了和,而在这整个变化过程中和根本没有发生变化。

(用“Cu 2+”、“Fe 2+”、“SO 42-”、“H 2O”、“Fe”、“Cu”填空)④凡是含(用“Cu 2+”或“Fe 2+”填空,下同)的溶液的颜色都是蓝色的,凡是含的溶液的颜色都是绿色的。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和反思(一)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和反思(一)

在备课过程中,一开始我们试图按照探究的路线来呈现这节课,
但是总是脱不开首
先由于老师人为设计的装置问题而误导学生得出: 在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有些
不变、有些变大、有些变小的猜想;然后再 Nhomakorabea学生分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引导学
生我们在测量操作中是否达到了完全称量,若没有,如何作到完全称量?最后请学生再
为接下来分析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和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奠定基础。
铺垫达
成之后, 提出第一个从定性的角度认识的问题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改变了吗?” ,
见, 例如蜡烛燃烧后变短, 酒精燃烧后就 无影无踪了。难道物质从世界上消失了
学生倾听
吗?物质都有质量, 它们的质量哪去了?
联系生活实际 引出质量关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
【演示 】 镁条和稀硫酸的反应。
【设问 】镁条放入硫酸中, 发生了什么变 观察实验现象 化?为什么?
按照改进后的实验装置试验, 继而得出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的结论。因
而在实施过程中,总感觉是老师先挖坑再填坑。经过反复的总结和实验,最终我们抛弃
了常规的质量守恒定律的讲法, 在思路上做了大胆的改进,即按照人类认识事物的一般
思路从定性认识到定量分析再到理论解释, 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改变吗?” “化
【动画】 【板书】二、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
知其然知其所 以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 原子的数目和原子的质量都不改变。
【思考】 将第一组实验的气球取下, 第二 组实验的塞子打开再称量, 反应前后的质 量还相等吗?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第一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第一课时)

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
一、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二、微观实质:五不变、二变、一可能变
宏观:1、反应物、生成物质量总和不变;
2、元素种类不变
微观:3、原子种类不变
4、原子数目不变
5、原子质量不变
五不变
宏观:1、物质的种类
微观:2、分子的种类
两改变
微观: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
一个可能改变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典型的实验探究课,教学的难点是实验方案的设计,教材直接给出设计方案,若学生直接阅读方案,学生的思维会被限制,不能促进学生的深层思考、高阶思维的发展,故设计为学生分组自主设计方案,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在优化实验,最后对比教材方案完成实验。

本节课包含的核心素养主要有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及创新意识!从宏观现象及微观实质两个角度充分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方案的设计及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及创新意识素养!。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说课稿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说课稿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需要具备一些前置知识,如基本的化学概念、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此外,学生需要有一定的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的能力。在学习障碍方面,学生可能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存在困难,尤其是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解释。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对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概念理解不深,难以将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计划采用以下导入方式:
1.生活实例引入:开始上课时,我会提出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例如:“为什么我们在烹饪过程中,食材的总质量不会发生变化?”这个问题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想要进一步了解质量守恒定律。
2.实验现象展示:接着,我会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如烧碱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让学生观察实验前后容器中物质的质量变化。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思考。
这些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和互动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质量守恒定律。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首先,在实验环节,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提供必要的协助。其次,在讨论环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教师在讨论过程中进行点评和指导,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知识应用能力。最后,在课后作业环节,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1.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和意义;
2.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
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能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的变化。
(二)教学难点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并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2.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和记录物质质量的变化,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三)教学设想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设计以下教学设想:
6.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在课堂小结环节,引导学生总结质量守恒定律的特点、应用方法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考能力。
7.课后作业,巩固拓展
布置与质量守恒定律相关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化学反应现象,如燃烧、生锈等,引出质量守恒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2.实验探究,发现规律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观察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质量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质量守恒定律。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解释和总结,深化理解
通过讨论、总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质量守恒定律,并分析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教师适时给予反馈,纠正错误理解,帮助学生深化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方式。
2.能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日常源自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做饭、燃烧等。3.能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如计算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九年级化学学科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的教案

九年级化学学科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的教案
方案四:镁条燃烧实验。
实验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天平指针向左倾斜(变重)。
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天平为什么不平衡?
教师小结:
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变化中,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候,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课堂小练习:
1、在化学反应A +B = C中,10克A物质恰好与8克B物质完全反应,则生成C物质的质量为()
C.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生成2个水分子
D.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生成36份质量水
1、在化学反应2X2 +3Y2 = 2R中,若用X、Y表示R的化学式,其中正确的是()
A、X3Y2 B、X2Y3 C、X3Y4 D、XY2
2、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燃烧时主要反应为5O2 + X 3CO2 + 4H2O由此可知X的化学式为()
2.加强实验中的各个环节的教学,从而拓展学生的思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推理,帮助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和变化着的物质,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自然科学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应用;
C + O2=== CO2
讨论,通过方程式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①表示反应物、生成物
②表示反应条件
③表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应物和生成物间的质量比
④表示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各粒子个数比
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宏观意义)
表示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各物质的质量比(宏观意义)表示每12份质量的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课件(25张)(共25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课件(25张)(共25张PPT)

训 练
·




3.a g氯酸钾与b g二氧化锰混合加热:


(1)若充分反应后,得到c g氯化钾,则例 解

·


探 究
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a_-_c。) g
一 反
·

互 动
(2)若充分反应后,得到c
g剩余固体,




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a_+_b_-_c,) 其g 中二氧
训 练
·
化锰的质量为__b_g__。
中不应有这三种元素以外的元素,A中含有H,B中含有S都不梯 度

符合题意,N2没有气味,选项C符合题意。

3.2010年10月1日我国成功发射了“嫦
娥二号”卫星,此次卫星的成功发射
精 题

主标志着我们国家已经向探月计划迈出
解 ·


探究了新的一步。运载火箭的主要燃料是偏二甲肼
一 反
·

互动(用R表示),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梯 度


是含钠的化合物,将稀盐酸滴入此化合物时,放出
精 题

主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这种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
解 ·


探浊,这种化合物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

A
)
一 反
·
互动A.Na2CO3
B.NaCl
C.Na2SO4
D.NaOH 三
课 堂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
全 能
种类不变,该钠的化合物中应该含有碳元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分赛车规则
[单选]区别血分证和营分证的基本要点是:().A.身热躁扰B.昏狂谵妄C.斑疹隐隐D.吐血衄血 [单选,A型题]关于预激综合征心电图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QRS波群起始部有delta波B.PR间期<0.12sC.PJ间期延长D.大多有继发性ST-T改变E.QRS波群增宽≥0.12s [单选]到2020年,建设质量强国取得明显成效,质量基础进一步夯实,质量总体水平(),质量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A.稳定提高;B.显著提升;C.跨越发展。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灵枢·天年》篇认为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A.好趋B.好步C.好转D.好走E.好坐 [单选]修船质量的好坏,关系着船舶的使用寿命和经济性,因此必须抓好修理前的准备、修理时的监修和修理后的()三个主要工作环节,以确保短修期、低修费、高质量的船舶修理。A.试验B.调校C.检查D.验收 [单选]氨合成催化剂还原是()过程。A.吸热反应B.放热反应C.不吸热也不放热 [问答题,简答题]世界第一长山脉? [单选,A1型题]创伤Ⅰ型的特点是()A.重复发生的严重的创伤过程B.个体常处于心理发展过程中C.在儿童期发生D.具有PTSD的症状特点E.可能和长期的虐待有关 [单选]对于有抗冻、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的小于或等于C25混凝土用砂,其泥块含量不应大于()。A.1.0%B.2.0%C.3.0% [单选]产后72小时内血容量增加()A.1%~5%B.5%~10%C.10%~15%D.15%~25%E.25%~30% [单选]出口企业和其他单位出口退(免)税资格认定的内容发生变更的,自变更之日起()日内,向税务机关申请变更出口退(免)税资格认定。A、10日B、20日C、30日D、15日 [单选]在接触传染病后,对未接受主动免疫的易感儿,可给予丙种球蛋白肌注进行被动免疫,一般用于()A.预防结核B.预防麻疹C.预防乙型脑炎D.预防腮腺炎E.预防乙型肝炎 [问答题,简答题]简述生物工程设备清洁程度的确认方式。 [多选]某施工单位根据《建筑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投保了建筑职工意外伤害保险。在保险责任有效期内,被保险人在建筑施工中遭受意外致残。由被保险人作为申请人填写保险金给付申请书,被保险人被确定残疾及其程度后,凭一系列的证明文件向保险人申请给付保险金。这些 [填空题]混凝土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要求、工程性质、结构特点、()条件等,制定严密的施工技术方案 [单选]关于细菌性肝脓肿病人的高热护理错误的是()A.体温高于39.5℃时,可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B.保持病人舒适C.保持病室内温度和湿度D.增加摄水量E.体温高于38.0℃时,首先给予药物降温 [问答题,简答题]矿井提升系统主要有哪几部分组成? [单选]()是氧化铝生产最主要的矿石资源。A、刚玉B、明矾石C、霞石D、铝土矿 [单选]我国行政补偿制度的完善路径不包括()。A.增加行政补偿程序B.扩展行政补偿范围C.明晰行政补偿原则D.提高行政补偿标准 [单选]下列对骨质疏松描述错误的是()A.骨质疏松症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两类B.雌激素可抑制骨吸收,雌激素水平不足是病因之一C.多数患者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D.女性绝经期后发病率升高E.骨折是本病最为严重的后果 [单选]大型运输机的最大使用负过载大约为()。A.0.5-2.5B.1.5-2.5C.0.5-1.5D.2-3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患者,女,56岁。6月中旬恣食生冷之品,致上吐食物,下泻水样便,脘腹冷痛,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治当以()。A.桂枝人参汤B.理中丸C.葛根芩连汤D.五苓散E.白头翁汤 [单选]根据物权有无从属性可以将物权区分为主物权和从物权,下列不属于从物权的是()。A.所有权B.抵押权C.地役权D.留置权 [单选,A1型题]培训效果评价的三个层次包括()A.过程评价、形成评价、效率评价B.过程评价、形成评价、效应评价C.过程评价、近期效果评价、远期效果评价D.过程评价、结局评价、效应评价E.过程评价、结局评价、效率评价 [单选,A1型题]贝克认为,图式是个体从哪个时期开始通过生活经验建立起来的认知结构()A.幼儿期B.童年期C.青年期D.中年期E.老年期 [填空题]焦炉煤气中的硫化物的含量主要取决于()中的含硫量。 [单选]26岁,女,婚后2年未孕,月经规律,现停经41天,近1周觉乳房胀痛,尿妊娠试验阳性,基础体温曲线示高温相已达28天,最可能的诊断为().A.卵巢早衰B.早期妊娠C.月经前期D.子宫性闭经E.垂体性闭经 [多选]关于注意的说法正确的有()。A、注意是一种重要的心理过程B、注意可以使某对象位于意识的中心C、注意可以使人专心于某对象D、注意的特征是指向性和持续性 [问答题,简答题]合成甲醇的原料气中含有少量的CO2对合成甲醇有什么影响? [问答题,简答题]使用维护过程中遇到难于解决的问题或出现异常情况如何和厂家取得联系? [单选]下列图像最可能的诊断是()A.肝脓肿B.肝囊肿C.肝血管瘤D.原发性肝癌E.肝炎肝硬化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医乃仁术”是指()A.道德是医学活动中的一般现象B.道德是医学的本质特征C.道德是医学的个别性质D.道德是个别医务人员的追求E.道德是医学的非本质要求 [多选]在下列做法中,()对保护地下管线有害。A.保护管线的主要方法是控制基坑变形B.施工时支撑不及时C.保护地下管线要做好监测工作。D.施工前没有对基坑周围地下管线做好调查工作E.如果管线沉降较大、变形曲率过大时,可采用注浆方法调整管道的不均匀沉降 [问答题,案例分析题]【病例摘要】张某,男,20岁,学生。于2013年10月15日就诊。患者于7天前因外出受凉感冒后,周身不适,发热恶寒,咽喉疼痛。晨起颜面水肿,自服感冒药(具体用药不详),未系统检查及治疗。近2日加重并出现颜面四肢水肿,小便不利而来诊。现症见:颜面及双下肢 [单选]低温对肌松药的影响,不正确的是()A.体温降至30℃的过程中,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增强,时效延长B.体温降至30℃对非去极化肌松药作用强度很少受影响C.26℃以下低温,各种肌松药的作用均增强D.低温对去极化和非去极化肌松药的影响程度不一E.低温时泮库溴铵的肝肾排泄率减低 [问答题,简答题]当阴床先失效或阳床先失效时,阴床出口水质的变化情况如何? [单选,A1型题]关于产后出血预防正确的是()A.宫口开全时肌注缩宫素10UB.应在宫缩较强时娩出胎头C.双胎妊娠,在第一胎肩部娩出后肌注催产素D.胎儿娩出后,应用手按摩子宫帮助胎盘娩出E.产后在产房密切观察宫缩及阴道流血情况2小时 [填空题]()被称为“后现代主义设计”理论的真正奠基人,也是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师的代表之一。1.英国19世纪下半叶发生的“工艺美术”运动由威廉·莫里斯倡导宣传,英国的文艺批评家和作家()作理论指导。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前列腺癌治疗的疗效()A.根治术最好B.外照射最好C.组织间照射最好D.根治术,外照射及组织间照射疗效一样E.根治术加外照射最好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反映糖尿病病情控制的指标是().A.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B.尿糖定性C.血清胰岛素水平D.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E.血清胰岛素细胞抗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