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管理职能的角度探究高等教育去行政化
高校去行政化问题研究
高校去行政化问题研究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管理越来越注重人性化、学术性、制度化和规范化,而不是行政化。
然而,很多高校仍然存在行政化问题,如以行政办公为主导,教学质量不够优秀,师生关系紧张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分析高校行政化问题的存在原因和后果,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高校行政化问题的存在原因1.部门间配合不够紧密高校内部的部门职能分明,但是部门之间合作协调度不高,尤其是教学、行政、科研三个部门之间往往缺乏密切合作。
急于表现自己的行政部门,常常忽视了学生、教师等主体的需求,反倒给他们造成了束缚。
2.权力集中在行政人员手中现在很多高校中,行政工作的权力更多地集中在行政管理层手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和积累,一些高校的行政体制和人员已形成相对稳定的体系,这就产生了行政官僚主义。
3.重管理,轻教学、科研相当一部分高校在推进大学精神、学术自由、人文关怀方面做得还不够。
学校的管理职能愈来愈突出,封建主义、管理主义在学校治理中的作用呈逐年增加之势。
在这种背景之下,诸多学者开始抱怨“基础研究越来越难了”。
二、高校行政化问题的后果1.学术活动难以开展高校行政化使得学术活动难以正常进行,学术成果见效缓慢,同时也影响了教师在学术领域的发声。
2.学生身心健康受损高校行政化导致了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疏远,教学质量降低,导致学生的身心健康受损。
有些学生因为课业负担过重,导致忧郁症等精神问题。
3.学校发展受阻高校的管理发展形成了一种“买东西”或“抢生源”的管理体系,它让高校的经济发展被行政化问题牵制了。
高校因此很难满足一些新的社会需求和要求。
三、解决高校行政化问题的对策1.部门间互动协调学术、教学和行政部门之间应该建立更多的互动和协调。
现在高校中往往是三个部门各自为政,各自为战。
如果三者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和协调机制,将对高校的管理质量提升和学术研究成果带来积极作用。
2.教学以人为本我们不能把高校的教育管理仅仅当做一种“办事”行为,必须营造尊重教师、顾客为王的氛围。
高校管理行政化问题分析及去行政化途径选择
高校管理行政化问题分析及去行政化途径选择高校管理行政化问题分析及去行政化途径选择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高校行政化程度也越来越高。
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一些行政化措施可以促进高校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但随之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在逐步显现。
本文将对高校管理行政化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去行政化的途径选择。
一、高校管理行政化问题的表现形式1、行政层层对学校的干涉在我国高校中,行政部门对高校的管理层级多,涉及面广。
相应的,各级行政部门也会对高校的教学,科研以及管理等方面进行干涉,动辄给高校施加压力。
2、高校管理体制僵化高校管理体制对人才的使用和创新的支持不够,处理问题往往缺乏灵活性,体制僵化。
在教育行政体制未有改变前,高校将难以获得模式创新,缺少方便有效地行政服务。
3、高校内部精神封闭高校管理体制行政化容易导致高校教师和学生内部形成比较封闭的思维模式,产生拘束思想和行为的副作用,在知识创新、科学进步等方面形成约束和限制。
二、去行政化途径选择1、加快高校改革步伐加快高校改革步伐,强化高校的负责权,让高校能够按照自己的发展需要和教学科研规划自主运作,自主招生和教学改革等由高校自己制定落实,形成高校管理的科学化、人性化。
2、加强高校内部管理机制加强高校自身管理机制的完善,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实现教师的聘任和升迁更多看重教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而非仅仅关注行政企图和经济基础。
3、改革高校行政管理理念从思想层面上加强高校行政理念改革,落实科学的管理理念,尊重高校内部教学科研规划及教育教学自主权,平衡本校管理与外部干涉的关系。
4、加大监管力度对于高校内部严重的违规行为,监管力度必须维持高度的紧张状态,严格追究信息公开、财务管理、绩效管理的监督责任,从制度到实践严厉打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及权力独裁等严重行政化现象,确保高校内部管理有序,规范。
综上,高校管理行政化问题应识别并加强引起重视,认真为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创造条件,坚决反对行政权力滥用,改革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顺应社会改革发展,并为今后我国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顺畅、顺畅的创业创新运作提供有力保障。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浅析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浅析【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高校管理模式的不断变革,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从背景介绍、行政化问题分析、去行政化的必要性探讨、推进去行政化的方式和措施以及关键难点和挑战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高校管理现状中存在的行政化问题主要体现在过多的行政管理干扰了教学科研活动、冗余劳动力浪费了资源等方面。
去行政化是必要的,可以提高高校的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
推进去行政化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减少行政审批、简化管理流程等。
在实践过程中仍会面临一些关键难点和挑战,需要政府、高校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克服。
展望未来,高校管理“去行政化”将进一步深化,为高校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高校管理,去行政化,背景介绍,行政化问题,必要性探讨,推进方式,难点挑战,展望1. 引言1.1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浅析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是当前高校管理改革的热点话题之一,主要是指高校在管理体制上剥离过多的行政性质,转向更加灵活、高效、市场化的管理方式。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管理体制的不断调整,行政化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在这种背景下,高校管理“去行政化”的呼声越来越高,成为高校管理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并不是简单地去除行政机构或职能,而是要求高校管理更加注重专业化、市场化和效益导向。
通过减少行政层级、简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使高校管理更加灵活、透明,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去行政化也需要高校管理者更加注重学术导向、人才培养,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实现高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高校管理现状下,高校管理“去行政化”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通过对行政化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探讨,可以更好地推动高校管理改革,提升高校管理水平,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的实施有助于高校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更好地发挥其办学使命,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2. 正文2.1 背景介绍:高校管理现状在当今社会,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机构,承担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多项重要职责。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在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的还承担了相当多的管理和行政工作。
大学行政化的现象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大学“去行政化”是当前大学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将就大学“去行政化”的路径进行一些浅谈。
我们需要明确大学“去行政化”的目标是什么。
当前大学行政化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行政权力过于集中,行政机构过多,二是行政干预过于频繁,过度干预学术事务。
大学“去行政化”的核心目标应该是实现治理体系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
要实现大学“去行政化”的目标,首先需要加强大学内部治理机制的建设。
一是要完善大学内部治理机构,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二是要加强大学内部治理能力的培养,增强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
大学“去行政化”的路径还需要加强行政事务和学术事务的界定和分工。
大学的行政事务应当服务于教学和科研,服务于学术事务的发展。
行政事务应当服从学术事务,服务于教学和科研的发展。
大学“去行政化”的路径需要加强行政事务和学术事务的分权和分级管理。
要建立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相分离的管理制度,建立起以学术管理为主导的管理机制。
要建立健全的学术自主权保障机制,保障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自主权。
大学“去行政化”还需要加强行政管理的科学化和专业化。
要建立起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和标准化的管理模式,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大学行政管理人员也需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
大学“去行政化”的路径还需要强化大学的社会责任和社会监督。
大学要加强对外部社会的沟通与交流,建立广泛的社会参与机制,提高大学对社会的敬畏之心,让公众对大学的发展有更多的信任。
也需要加强社会对大学的监督,建立起有力的舆论监督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有效规范大学的行政行为。
大学“去行政化”的路径还需要加强大学内部的文化塑造。
可以通过加强大学内部的文化建设和学术氛围的营造,让大学内部的管理者和教师都能够树立起真抓实干、以学术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提高大家对学术的尊重和热爱,强化大学内部的学术氛围。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大学的发展和管理模式。
在中国的大学中,行政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这给大学的教学和科研带来了很多问题。
在当前的大学改革中,如何实现“去行政化”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
大学的行政管理应该更加注重专业能力和素质。
现在的大学行政干部普遍存在能力不足和知识水平低下的问题。
这是因为多年来大学行政职位的选拔和晋升主要依靠政治关系和行政级别,而忽视了干部的专业能力和工作素质。
要实现大学的“去行政化”,必须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拔和激励机制,注重干部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提高大学行政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大学的行政管理应该更加注重公正和透明。
当前的大学行政管理存在着极大的权力滥用和不公正的问题。
一些行政机构和干部滥用职权,利用行政资源和权力寻租和谋取私利,给大学的教学和科研带来了很大的干扰和阻碍。
要实现大学的“去行政化”,必须加强行政管理的监督和制约,建立一个公正透明、权力分立和有良好激励机制的行政体制,防止权力滥用和不公正现象的发生。
大学的“去行政化”也需要政府的支持和监督。
大学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和管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人才培养。
政府在大学改革中应该更加注重学术自由和学术独立,减少对大学的行政干预,使大学能够自主决策和管理。
实现大学的“去行政化”是当前大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这需要大学和政府共同努力,厘清大学的使命定位,加强行政管理的专业化、公正化和透明化,为大学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只有这样,大学才能真正成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高地,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析高校去行政化过程中的困境及对策
浅析高校去行政化过程中的困境及对策概述高校去行政化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旨在让高校更加注重教学科研工作,减轻行政管理的负担,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然而,在实践中,高校去行政化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境,如何有效解决这些困境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重大问题。
实践中的困境1.行政化思想根深蒂固尽管高校去行政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某些高校内部的行政化思想和体制仍然根深蒂固。
部分高校仍然强化行政管理,拘泥于繁琐的规章制度,而忽视了教学科研工作的本质和重要性。
2.管理体制不健全“去行政化”并不意味着消除一切管理机制,恰恰相反,它需要建立与现代大学相适应的管理制度。
然而,在实践中,高校管理体制并不健全,业务学科管理机制、教师招聘晋升机制、考核评估等方面仍然存在问题。
3.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高校去行政化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需要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
但是,在有些高校中,不同部门间的沟通不畅,信息流通不畅,导致高校的各项工作难以协调和推进。
4.人才流失严重行政化会让一些优秀的教师和学者感到束缚,影响他们的创造力和发展动力,导致他们离开高校。
虽然高校通过采取各种措施留住人才,但在一些高校中,人才流失现象仍然存在。
解决困境的对策1.改变行政化思想高校需要将教学科研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树立行政管理服务教学、科研的理念。
同时,高校还需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增强他们引领学生的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2.完善管理体制高校需要建立更加完备的管理制度,包括业务学科管理机制、教师招聘晋升机制、考核评估机制等。
此外,高校还应考虑调整干部任免制度,对优秀的教师和学者给予更好的支持和激励。
3.加强沟通机制建设高校需要建立更加有效的沟通机制,充分发挥不同部门的作用,加强信息共享和流通,避免信息孤岛。
高校还可以推进内部人员交流,增进彼此了解,提高合作效率。
4.完善人才流失机制高校可以通过改善工作环境、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加强业务学科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等方面来留住优秀教师和学者。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大学“去行政化”是指在大学组织与管理中,减少行政管理和冗余机构,提高教学和科研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当前,大学行政化问题突出,给高等教育发展造成了许多困扰。
浅谈如何实现大学“去行政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要精简行政管理层次。
大学行政管理层次多、人员复杂、职能交叉,造成了决策效率低下、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
需要建立起合理的行政管理层次体系,精简职能岗位,优化管理结构,提高决策效率。
要减少行政冗余机构。
当前,许多大学存在着不少冗余的行政机构,既增加了管理成本,又影响了教学和科研的自主性。
要深入剖析各个行政机构的职能和任务,合理调整和优化行政机构设置,精简冗余机构,确保行政工作的高效运转。
要提高教学和科研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大学作为教学和科研的主要场所,必须具备自主性和灵活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和科技环境。
要推进学术自由,鼓励教师和科研人员自主选择教学和科研内容,提倡项目制管理,让大学真正成为创新的热土。
要加强大学内部治理和监督机制。
大学“去行政化”并不意味着完全取消行政管理,而是通过加强内部治理,建立科学的监督机制,提高行政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要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完善教育质量监控机制,确保大学内部的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与合作。
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社会紧密联系,与社会合作,以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实现大学“去行政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要精简行政管理层次,减少行政冗余机构,提高教学和科研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加强大学内部治理和监督机制,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与合作。
通过不断探索和改革,才能够实现大学管理体制的优化与创新,提高教学和科研质量,为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高校管理的去行政化研究
中国高校管理的去行政化研究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是指高校要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是推进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之一。
高校去行政化就意味着教授治校、学术至上,可以真正做到让教师发挥所长,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培养更多的创造型人才。
一、我国高校管理行政化表现形式高校是学术单位,不该有行政级别。
学校管理行政化的后果就是使行政权力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限制了学术生产力,对学校的科研和教学质量造成损害。
以行政化为主要特征的高校办学体制,其表现形式为:(一)高校级别设置完全采用行政级别划分。
比如985 工程重点大学是副部级,一般本科以上高校都是厅局级,专科高校是副厅局级,重点中学是正处级。
据统计,我国有31个省级行政区域,15 个副省级城市,300 多个地厅级城市,而985 工程重点大学有34 所,厅级高校1000 多所,因此就包括了60 多位副部长和4000 多位厅长[1]。
(二)高校内部机构设置也完全参照党政机关的方式进行。
比如党委办公室、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纪委办公室、监察处、工会、团委等,不仅政治色彩浓厚,而且官员数量之多让人咋舌。
据报道,武汉大学召开副处级以上干部会议,可容纳700 多人的逸夫楼礼堂居然都坐不下[2]。
二、高校管理去行政化的内涵所谓行政化,是以行政为价值本位,也就是官本位。
高校的行政化问题分为外部和内部。
前者在于高校与政府关系下的自主办学问题,后者在于高校内部的官本位问题。
正确理解去行政化的内涵还需把握以下四点:其一,“去行政化”不等于不要行政。
现代大学同样处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没有有效的管理是不行的。
行政就是管理,没有行政也就没有管理。
所以,行政是高校管理所必需的。
朱九思感言:“大学行政管理的作用丝毫不容忽视,但不能因此就用行政权力代替学术权力。
”[3]所以,高校管理需要行政,却不能过度,更不能行政化。
其二,“去行政化”不是把有行政职务的优秀学者排挤出学术活动。
高校论文去行政化论文:新时期高校“去行政化”问题探析
高校论文去行政化论文:新时期高校“去行政化”问题探析摘要中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形成的行政化趋向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复杂的现实背景。
其制约了大学功能的有效发挥,增加了办学成本,滋生了腐败,阻碍了我国对优秀人才的培养,制约了我国高校的发展。
如何结合我国现实国情,推进高校“去行政化”的具体实施仍然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索。
关键词高校行政化去行政化政府non-administration in colleges in the new period yang xiangpei(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wuhan, hubei 430074)abstract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has long form of administrative trend has the profound historical roots and complex realistic background. restricting effectively play of the university function and university's healthy development, increased the teaching cost and fostered corruption, obstruct our country to outstanding talents, restricted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how to combine with our country's actual conditions and push forward the " non-administration " the concreteimplementation still worth exploring.key wordscollege, administration,non-administration, government1 高校“行政化”问题的提出我国高校的行政化问题由来已久。
“学校去行政化”问题的探讨
“学校去行政化”问题的探讨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教育的越来越重视。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就指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要想实现教育的现代化,首先就需要建设一个现代的学校制度。
了解国外的相关制度我们有一条必须走的路就是去行政化。
一、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博弈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到逐步取消高校行政级别,这是非常有利于教育的发展。
但是具体的时间还是没有一个仔细的规定,“路漫漫其修远兮”这是需要我们不断的坚持。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
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
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行政权力是大学规模扩大的必然产物,但是在今天的大学往往是行政权利高于一切,在大学刚刚开始产生的时候,大学的治理核心成员就是教授,行政人员则是大学扩大的产物。
大学组织的根本属性就是以知识为中心,大学应有知识组成,知识是大学赖以存在和运行的基本材料。
在这其中就需要合法性和合理性。
那行政权力是合法性权利还是合理性权利。
柏拉图曾说过,“存在即合理”。
那行政权利已经存在就是合理的,在最初的建立过程中他也被法律所认可,也就是合法的。
那么领导者的对于权力的使用是合法的么,领导者拥有的权利大多数由组织所赋予的,但是也不排除他的个人魅力,他的权力往往是由组织所赋予。
而在高校中行政权力往往是由组织所赋予的,而学术权力则是自己拥有的。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行政权力处于主导地位,学术权力处于次要地位。
应适当放宽行政控制,加快学术权力的制度化,切实提升学术权力。
这些大学代表着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尤其是在知识的创造上。
也正因为如此,这些知识生产者才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尊重。
高校去行政化问题研究
高校去行政化问题研究一、研究背景随着高校数量的不断增加,各高校的管理机构也在不断扩大。
同时,由于高校多年来对行政化的推崇,导致高校过度依赖行政管理,管理机构日益庞大,不仅浪费了大量的高校资源,而且对高校的创新发展产生阻碍。
因此,探讨高校去行政化问题已经成为高校管理的热点问题。
二、高校去行政化的定义高校去行政化是指高校将原本行政管理多余的职能和权力逐步剥离,推行校企合作、市场化运作等管理模式,实现高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的协调与平衡。
三、高校去行政化的原因1.高校过度依赖行政管理;2.高校管理机构庞大,资源浪费;3.高校行政管理不利于创新;4.高校越来越多地承担社会责任,需要更灵活和市场化的管理模式。
四、高校去行政化的意义1.实现高效管理;2.节省高校资源;3.创新高校管理模式;4.促进高校与社会的融合。
五、高校去行政化的实施途径1.推进高校校企合作,实现市场化运作;2.建立高校内部协调与沟通机制,优化资源配置;3.开展高校行政人员工作瘦身计划,精简高校管理层级;4.建立高校内部创新团队,推行以学术为导向的管理模式。
六、方案实施策略1.加强高校内部的学科建设,实现以学术为导向的管理模式;2.推进高校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各校资源的优势性;3.加强高校校企合作,实现高效的市场化运作;4.建立高校内部管理与学术交流平台,处理好学术研究和管理工作之间的关系,促进高校管理与教学的协调与平衡。
七、总结高校去行政化已经成为高校管理的热点问题,探讨高校去行政化问题的意义和价值,深化我们对高校管理的认识,为高校管理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高校管理的“行政化”与“去行政化”
高校管理“行政化”历史沿革及“去行政化”的探索在我国,高校首先被定义为行政事业单位,其次才是一个专家云集,从事教育与科研的学术团体,因此在管理上由行政作为主导。
行政管理队伍的庞大和学术队伍的不纯粹化已是不争的事实,行政人员大多身兼教师、管理者等多重身份,但“双肩挑”所带来的后果是:作为教师,完成不了教学任务;作为行政人员,不具备科学管理的能力。
高校发展普遍受制于行政干预,针对这一问题,“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成为时下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热门话题。
那么,为什么高校管理是行政化管理?高校管理的行政化对我国的高等教育起了什么作用?现阶段,我们如何看待高校管理的“去行政化”?一、高校“行政化”管理是“历史”的选择(一)教育的初始目的决定了教育活动从开始就是服从“行政化”的管理。
教育活动最初就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其整个过程必然存在着行政管理的影子。
无论是古希腊还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就是由原始的贵族——奴隶主组织并为其服务的。
斯巴达和雅典是古希腊两个最大的、具有代表性的城邦国家。
斯巴达教育的唯一目的,就是通过严酷的军事体育操练把氏族贵族的子弟训练成体格健壮的武士;雅典的教育目标就是培养英勇的战士,要把年轻人培养成为有文化知识的政治家、能说善辩的思想家、精明能干的商人和国家的上层统治人才。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是君主专制制,其教育目的突出特点是为政治服务,为封建统治阶级培养从政的人才,虽然也有培养医生、军事等方面的专才,但占不了主流,而且重德轻知,且其“德”打上了深深的阶级烙印,是从政人才的德。
(二)中世纪欧洲大学的特点也鲜明的展示出高校,也即“大学”的管理充满“行政化”的烙印。
“大学”是拉丁文“universitas”一词的译名,专指12世纪末在西欧出现的一种高等教育机构。
起源于中世纪的大学,最初具有以下显著的特点:是一种学者的行会;主要有法学、医学、神学以及后来被统称为文科等学科;与宗教关系密切;任务是保存和传递现有文化,而非创造文化;享有一定的自治权。
高校去行政化路径探讨
高校去行政化路径探讨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行政化的
现象也变得越来越普遍。
行政化对高校的教育教学、科研和人才培
养等方面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因此,高校需要走向去行政化的路径。
首先,高校需要积极推行内部民主管理。
高校的内部管理体制
应该注重发挥教师、学生和相关专业人士的主观能动性,组织教师
和学生代表参与管理决策,发挥群众智慧,增强高校的透明度和公
正性。
高校要实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通过代表参与各项管理事务,促进高校师生对高校管理的关注和理解,达到民主决策的目的。
其次,高校需要加强学术运行机制的建设。
高校应根据学科的
特点和需求,建立相应的学术管理机构,积极发挥学者的主导作用,遵循学术规范和“以学问为本、以人才为重”的原则,加强学术评
价体系的建设,重视学术成果的质量而非数量,打破高校学科之间
的壁垒,加强学科交流与协作,推进跨学科研究等。
最后,高校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高校教师队伍应按照学科
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科学设置招聘标准,采用公平公正
的选拔方式,重视教师教学、科研和服务能力的综合评价,实现人
才的流动和交流。
高校也应强化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的培养和团队建设,提供科研经费、设施、技术支持等必要条件,助力有潜力和才
华的年轻人成长为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骨干力量。
综上所述,高校去行政化的路径可以通过积极推行内部民主管理、加强学术运行机制建设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来实现。
这也为高
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大学行政工作的繁琐和复杂度日益加大,使得大学师生的工作生活质量受到不小的影响。
因此,许多大学开始探索实现“去行政化”的路径,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创新能力,以实现大学的使命和价值观。
首先,大学可以通过优化行政管理结构实现“去行政化”。
一些大学在行政管理层面形成了太多的层级和区域,使得行政人员的数量暴增,工作效率低下。
因此,大学可以试着精简行政管理结构,并减少层级,简化程序,减少管理人员,将有限的资源更多地用于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
同时,通过引入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系统来优化日常行政工作,不仅可以提高行政工作的效率,也可以让教职员工更加关注他们的核心业务。
其次,大学可以通过减少浪费、节约成本来实现“去行政化”。
一些大学的行政管理极为庞大和冗余,存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挤占了大学的开支预算。
因此,通过切实节约成本和减少浪费,大学可以将资源重新分配到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领域,以满足大学的重要任务。
例如,政策制定者可以考虑使用新技术来节约资源,比如大学应用虚拟教室等现代技术,节约教学成本,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大学的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
最后,大学可以通过建立更加有效的沟通渠道促进“去行政化”。
一些大学的沟通渠道并不畅通,不方便师生交流和合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学可以采用创新方法和工具,在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中建立更加开放、透明和民主的沟通机制。
例如,大学可以通过与学生集体谈话、设立教育教学热线、开展线上互动、设置社交网络大厅等途径促进师生沟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体验和参与机会,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大学的“去行政化”不仅需要进行结构优化和成本节约,还需要建立更加顺畅高效的沟通平台。
这可以为大学的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领域带来更多的创新能力和敏捷度,提高大学的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为社会和人类做出更多的贡献。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浅析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浅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管理也在不断地改革与创新。
其中,高校管理实现“去行政化”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本文将分析高校管理“去行政化”的必要性和现状,并探讨如何进一步推进该项工作。
一、高校管理“去行政化”的必要性1. 提升高校管理效率高校管理中存在大量的行政管理工作,例如文档审批、会议组织等,这些工作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资源投入。
如果可以实现“去行政化”,那么可以释放出更多的人力资源去开展教学、科研等核心业务,提高高校管理的效率。
2. 增强高校活力和竞争力“去行政化”可以缩短高校决策的时间和流程,加速高校的响应速度。
当高校遇到市场变化、政策调整等情况时,能够快速做出反应,增强高校的活力和竞争力。
3. 改善高校内部管理行政管理过多容易导致高校内部管理混乱,员工劳累过度,工作效率低下。
通过“去行政化”,可以让高校管理更加简洁、规范,从而改善学校内部管理。
二、高校管理“去行政化”的现状目前,高校管理“去行政化”的进程已经开始。
作为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去行政化”已经被列入了国务院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
2017年11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高校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去行政化”、“精细化管理”等举措。
目前,许多高校已经开始在“去行政化”方面进行实践探索。
例如,复旦大学开展了“新复旦管理”改革,取消了大量的冗杂程序;清华大学创新“一报两审一批准”制度等。
这些实践探索为高校“去行政化”提供了有益借鉴。
三、进一步推进高校管理“去行政化”1. 建立绩效评估机制为了推进高校管理“去行政化”,需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估机制。
通过绩效评估,可以对高校管理的效率和效益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推动高校管理“去行政化”的深入发展。
2. 加强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是高校管理“去行政化”的重要手段。
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实现各项管理工作的自动化,减少手工操作,缩短作业周期,提高管理效率。
教育去行政化
浅谈高等教育去行政化这里要谈对高等教育去行政化的想法,首先,我要了解什么是教育行政化。
通过检索,百度百科中对教育行政化做如下解释:教育行政化,就是教育官化、教育权力化。
在还有一种解释(文章《去“教育行政化”,追求本真教育》)是:教育行政化是指教育机关公务员化,学校单位纳入教育行政系统,教师编制行政化。
教育行政化的表现是:教育会议条文化、学校领导组织化、教职工职位行政化、教师教学指标化、考核教师要靠成绩说话,要靠完成指标进行量化、学生成绩考试化。
高等学校行政化,就是高校按照行政体制的结构和运作模式来建构和运行。
1.地位行政化。
高等学校行政化一个主要表现就是高等学校在国家中的地位被行政“格式化”了,高等学校与行政机关一样具有相应的行政级别。
目前我国已将高等学校设置为副部级、正厅级、副厅级等级别,并且不同级别的学校在其待遇上也是有差别的。
2.机构行政化。
在高等学校地位被行政化的同时,其内部也被行政化了。
在其内部,机构设置基本上是按照行政机关内部行政等级设置的,每一个部门都可以套上相应的行政级别,并且部门的设置也与政府部门差不多。
3.管理行政化。
从外部管理来说,高等学校被作为我国行政科层体系的一个环节,是具体执行国家教育任务的基层单位,附属于上级主管行政机关。
高等学校就像是教育行政机关的一个车间,从招生到毕业,整个流程都听命于教育行政机关的安排。
从内部管理来看,在高等学校里,行政部门可以说成了学校的主体,统领学校一切日常事务。
关于高校地位行政化本质来说我是没有什么可以反对的,但是这可能存在另外的一个问题就是权力造成的贪污腐败问题,关于高校去行政化也是有各种以权谋私新闻出现,后来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
我想问题的关键点不是在行政级别的设置而是教育相关部门人员的选定问题,还有就是我们社会的环境市场经济追求利益,各种扩招或者利用其它方式进行敛财,这就带来了各种教育腐败,由于腐败,我们本来就短缺的教育经费教育其它资源更是捉襟见肘;由于行政权力获得最大收益,教室轻学术,重攀附,使教育水平下滑或者踟蹰不前;同时学生处于这种管理体制之下,学生过早庸俗化,惟命是从,缺乏独立思考,自由的思想和精神。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体制不断完善和发展,大学“去行政化”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行政化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大学在追求管理效率的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大学“去行政化”成为了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就大学“去行政化”路径进行浅谈。
一、背景与现状当前,我国的高校管理存在着明显的行政化倾向。
大学在实行人员招聘、财务审批、科研管理等方面都受到了行政体制的束缚,导致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受到了不必要的干扰。
行政管理的繁琐和低效,不仅影响了大学的创新活力,也给学校带来了巨大的管理成本和压力。
行政化管理模式也容易导致腐败和权力寻租现象的蔓延,损害了学校的声誉和形象。
大学“去行政化”势在必行。
二、选择多元治理体系在大学“去行政化”过程中,选择多元治理体系是一个关键的路径。
多元治理体系是指建立一个相对独立于政府行政管理的机构,通过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科研评估委员会等机构参与大学内部决策和管理,实现内部自治和精英治理。
通过多元治理体系,可以减弱政府对大学的干预,提升学校的自主权和办学效率。
三、推进学术 democracy学术democracy是指通过广泛的学术自由和学术民主的机制,建立起学校内部的决策和管理体系。
在大学“去行政化”过程中,推进学术democracy可以有效地减少行政干预,增强学术自主权。
学术democracy还可以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四、着力构建以学术为核心的评价体系要推动大学“去行政化”,必须着力构建以学术为核心的评价体系。
当前,大学管理评价体系往往以行政管理层面为导向,忽视了学术质量和创新能力。
应当建立一个对教学、科研和学术层面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体系,确定绩效考核的标准和指标。
只有让学术成果成为评价的核心,才能真正助力于大学“去行政化”。
五、加强内部治理机制为了实现大学“去行政化”,必须加强学校的内部治理机制。
内部治理机制是指通过完善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科研评估委员会等学术机构,实行学术自主权、教学科研自由和管理独立的机制。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当前,大学“去行政化”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行政化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行政化严重影响了大学的教学与研究效果,制约了大学的创新与发展。
大学“去行政化”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我们需要明确大学“去行政化”的目标和意义。
大学“去行政化”的目标是削减行政层级,优化大学的组织结构,提高决策效率,使大学回归教育和研究的本质。
大学“去行政化”的意义在于提高教学与研究效果,激发教师与学生的创造力和活力,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更好的环境。
大学“去行政化”的路径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
第一是精简行政层级和职能。
当前大学行政层级过多,行政人员占据了大量的资源与人力,大大降低了大学的效率和运行成本。
优化行政层级,减少行政人员数量,将行政资源由行政层级向教学和科研层级倾斜,是“去行政化”的重要一步。
第二是加强大学的内部管理和治理。
当前大学内部的管理机制普遍滞后,制约了大学的发展。
建立科学、民主、透明的内部管理和决策机制是“去行政化”的关键。
第三是提升大学的教育和研究能力。
大学是教育和研究的重要场所,要提升教育和研究能力就需要把更多的资源和人力投入到教育和研究中去,而不是浪费在行政事务上。
大学要将教育和研究置于核心位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先进的实验设施和科研条件,为教师和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研究环境。
大学“去行政化”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对大学的监督和管理,推动大学“去行政化”的推进。
学校要主动作为,加强内部管理和决策,提高自身的教育和研究能力。
社会要加强对大学的支持和监督,呼吁大学“去行政化”的进程加快推进。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浅析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浅析【摘要】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旨在实现高校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文章通过分析高校管理存在的行政化问题、“去行政化”的意义、难点、影响因素和可行性,强调“去行政化”应成为趋势。
为此,需加强高校内部制度建设,构建科学民主的管理机制,同时加强监督机制,确保高校管理科学民主化落地实施。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不仅能提升高校管理效率,还有助于激发高校活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高校应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去行政化”模式,促进高校管理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高校管理、去行政化、问题、意义、难点、影响、因素、可行性、发展趋势、制度建设、监督机制、科学化、民主化1. 引言1.1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浅析高校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问题主要表现在行政部门过多、冗余,行政审批繁琐,行政干预学术和教学活动等方面。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的意义在于实现高校管理体制的转变,提高高校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促进高校的发展。
实施高校管理“去行政化”面临诸多难点,如行政体制惯性难以改变,相关利益集团的抵制等。
影响高校管理“去行政化”的因素包括政策因素、人文因素、制度因素等。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的可行性需要通过改革高校管理体制,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完善监督机制等措施来实现。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应该成为发展趋势,需要加强高校内部制度建设,同时加强监督机制,以确保高校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2. 正文2.1 高校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问题1. 行政化决策严重影响高校管理效率。
由于高校管理中行政化决策过多,导致决策过程繁琐,耗时长。
这不仅增加了管理成本,也影响了高校的灵活性和效率。
2. 行政干预导致高校管理不够科学化。
在高校管理中,行政干预往往是以个别领导的个人意志为依据,忽视了学术和专业管理的原则,导致高校决策和管理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
3. 行政化导致高校管理过度集权化。
在行政化的体制下,高校管理往往由个别领导包揽决策权,导致管理权力高度集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容易出现腐败和权力滥用现象。
我国高等学校管理“去行政化”刍议
我国高等学校管理“去行政化”刍议随着我国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对于高等学校来说,其行政化现象及其严重,行政化现象是由高等学校的教学风气、教学环境、教学质量、教学制度等一系列教学问题的累积所导致的。
除此之外,还受很多学校外部的因素所影响,为了使高等学校管理的合理化进行,从根本上解决学校的行政化问题,提高我国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应该对学校的管理制度进行“去行政化”的改革与发展。
本文对我国高等学校管理“去行政化”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分析。
高等学校管理去行政化在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中,存在明显的行政化问题。
行政化的管理现象导致了高等学校的管理没有创新,其思想过于陈旧,管理方法过于老套,这不利于高等学校对学生进行管理,也不利于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更不符合社会对高等学校的管理要求,这种现象使我国的教育体制产生很多的弊病,也使我国对人才的培养达不到国家要求的水平。
近几年,对于高等学校的行政化问题,我国颁布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学校的不良行政化体制做出了改革,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对高等学校的行政化问题进行解决,首先应该考虑到国家的国情,以及国家原有的教育管理体制,要站在学校的角度,从实际出发,对行政化的根本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不能盲目的对产生学校行政化现象的领导进行罢免职位或开除党籍等决定,这样做既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行政化现象,也导致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出现严重的问题。
下面就对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出现行政化的原因及解决行政化现象进行分析。
一、高等学校行政化现象的原因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存在诸多问题,重要表现在行政化现象上,行政化现象的出现不仅仅是学校教学等方面的问题,更多的是关于社会体制、社会文化及社会现象等问题。
不同的高等教育体制发展阶段有其不同的行政化现象。
1.高等教育行政化现象的直接原因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高等学校的教育尤为重视,高等学校的管理形式也很乐观,由于当时的管理体制比较偏于政治管理模式,导致了高等学校受到了政府管理的影响,形成了政治化的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对于我国当时的国情来说,是非常有利,并且非常适合高等教学管理体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管理职能的角度探究高等教育去行政化
教育去行政化一直是近年来高等教育界的热点问题,不同领域的学者都试图以其擅长的角度来剖析教育行政化现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文章从管理职能的角度出发,对教育行政化的原因进行分析,在理性思考该现象的同时阐述教育去行政化的意义。
标签:教育去行政化;高等教育;管理职能
一、高等教育去行政化的一般概述
前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指出,高等教育行政化倾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对学校的行政化倾向,二是学校内部管理的行政化倾向。
所以高等教育去行政化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定义:第一,从外部来说,即调整政府与高校的关系,给予高校应有的办学自主权;第二,从内部来说,减少高校内部管理人员行政级别,调整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关系,强化行政人员为学术人员服务的意识。
二、高等教育行政化的原因分析
1.“计划”方面的行政化
计划,从其动词意义上讲,就是要决定做什么,什么时候做,怎样做和由谁来做。
从其名词意义上来说,是指计划活动的结果,包括战略、决策等计划方案。
就教育行政化来说,“计划”方面的行政化是从其外部来说的,即高校与政府的关系。
表现为政府对高校宏观战略与重大战略决策的干涉,如高校办学方向、发展规模、招生目标等。
政府对高校的把控,使高校办学自主权成为空谈,过强的行政化影响了大学的学术自由发展,政治的干预压缩了学术空间。
2.“组织”方面的行政化
组织,同样具有名词和动词两种词性。
而组织方面的行政化主要是指其名词含义:组织结构的行政化。
随着高校生存的内外部环境日益复杂,高校自身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而高校单纯依靠学术权力处理学校事务已不可能,因此需要更强大的行政系统和行政权力的介入。
但是行政系统在发展的过程中机构不断臃肿,逐渐失去高效性。
而行政权力的作用也不断异化,本来处于服务地位的行政权力却逐渐压制学术权力,使得高校内部学术话语权降低。
3.“领导”方面的行政化
领导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是领导者及其领导活动的简称。
高校管理体制由“教授治校”转变为“官员治校”,
在本质上违背了大学的基本理念。
高等教育行政化使得大学领导层与有关政府部门之间的人事机制互通,导致了两类人的角色可以互换,政府官员为了“名”需要去高校镀金,大学领导为了“权”则给政府官员提供镀金的便利,权力交易时有发生,学术腐败现象屡见报端。
4.“控制”方面的行政化
控制,管理学上的含义是指为了确保目标的实现,管理者根据事先确立的标准对工作进行评价,对在工作中出现偏离目标的行为进行纠正,或者根据工作内外环境的变化对原来的计划进行修订的过程。
我国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接班人。
从我国的教育目标就可以看出,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为建设社會主义服务,所以教育事业势必要在国家的控制之下。
三、高等教育去行政化的对策
高等教育去行政化的核心不在于取消行政级别,而在于对大学内部的行政管理结构进行调整,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的发展。
从宏观层面来说,高等教育去行政化可以减弱党的领导和政治介入对高校办学的影响,给予高校应有的办学自主权;从微观层面来说,高等教育去行政化在于调整大学和其他国家行政部门的关系,调整高校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关系。
第一,高等教育去行政化的关键在于党和政府,应合理界定高等学校党组织的功能和地位,实行党政分离,对高校的治理方式应逐步走向管制治理。
与此同时,应修订高等教育法,从根本上落实学校产权和法人制度。
第二,引入社会评价机制,促进多种所有制办学。
社会力量的参与有利于缓和政府与高校的矛盾和冲突,而合理的评价制度将会促进高校内部治理的透明性,激励高校提高自身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吴伟.我国高校行政权力泛化问题探析[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19.
[2]刘新财.高等教育去行政化的理性解读[J].现代教育科学,2011(6):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