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法课件
新版立法课件.ppt
精选
9
第十九章 >>第二节 立法原则
四、科学原则
◆在立法中遵循科学原则,有助于克服立法的主观性、盲目性和 随意性,提高立法的质量和效益。现代国家一般都重视遵循 立法的科学原则。我国《立法法》也确立了立法的科学原则, 即“立法应当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 他社会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 ◆立法的科学原则,最根本的是方法和技术问题,通过这些 方法和技术去发现法律和表述法律,使制定的法律理性化、 合理化。因此,在立法中坚持科学原则有如下基本要求:
精选
6
第十九章 >>第二节 立法的原则
一、立法原则概述
◆立法的原则是指立法者在立法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准则。立法的原则实 质上是立法所应遵循和追求的目的、价值、理念和精神。在立法中坚持一 定的原则,是保证立法的合法性、民主性、科学性,保证所制定的法律是 良法的关键所在。
◆立法总是时代的反映,立法的原则也具有时代的特性,每一个时代都有 相应的立法的原则。立法的原则通常体现在宪法或宪法性的法律文件或法 学理论之中。
精选
7
第十九章 >>第二节 立法原则
二、法治原则
◆在立法中坚持法治原则是国家和社会走向法 治状态的前提和基础,是保证立法的合法性 的根本要求。
◆在我国立法中坚持法治原则,有如下基本要 求:
●立法应当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 ●立法应当遵循法定的权限 ●立法应当遵循法定的程序
精选
8
第十九章 >>第二节 立法原则
三、民主原则
◆民主以理性为前提”,尊重多数人的理性选择是民主 的精义。立法是表达民意的国家机关的活动,要充 分表达民意、实现人民主权就必须遵循民主原则。 现代立法应坚持民主原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通 过法律对民主作出制度的安排因此成为各国的普遍 性行为。我国《立法法》也明确规定:“立法应当 体现人民的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通 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 ◆在我国立法中坚持民主原则,其基本要求如下:
法律知识—立法法
法律知识—立法法法律是一个社会秩序的核心保障,而立法则是制定和修订法律的基础。
在现代社会,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立法程序和法律体系,以确保社会正义和法治的有效实施。
本文将介绍立法法这一重要的法律主题,探讨其核心原则和相关流程。
一、立法法概述立法法是一门研究立法活动和立法程序的学科。
它规范了立法行为的程序和原则,确保法律的公正性、合理性和合宪性。
立法法的核心目标是保障法律的质量和效力,以及维护国家法律体系的稳定性和完善性。
立法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内容:1. 立法程序:立法程序指的是法律通过的各个环节和程序,包括法案起草、审议、表决、公布等环节。
它规范了国家机关在制定法律时应遵循的程序步骤和原则。
2. 立法主体:立法主体是指有权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机关或组织。
一般来说,立法主体由国家的立法机关担任,如国家立法机关、地方立法机关等。
同时,也可以授权其他机关或组织参与立法活动。
3. 立法目的:立法的目的是制定合理、公正、有效的法律,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和社会利益。
立法的目的需要明确而具体,要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变化和需求。
4. 立法原则:立法的过程中,有一系列的原则需要遵循。
其中,法治原则是立法的核心原则之一,要求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应依法进行。
同时,法律应公正、平等、保护人权、符合道德伦理等。
二、立法流程1. 立法提案:立法提案是制定法律的起点。
任何人或机构都可以提出立法建议,经过审查和评估后,将其转化为正式的法案。
2. 法案起草:法案起草是将立法目的和内容具体化的过程。
立法主体或其授权的机构负责起草法案,确保法案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3. 法案审议:法案审议是立法机关在一定的程序下对法案进行讨论和评估的过程。
这一阶段包括公开听证、专题研讨、立法委员会审议等环节。
4. 法案表决:在法案审议完成后,立法机关对法案进行表决。
表决的结果需要满足一定的多数要求,确保法案通过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5. 法律公布:法案表决通过后,需要由主管机关进行法律公布。
立法法讲义
立法法讲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2000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根据2015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修正,共六章105条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法律第一节立法权限(一)第二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立法程序(二)第三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立法程序第四节法律解释第五节其他规定第三章行政法规第四章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第一节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第二节规章第五章适用与备案审查(三)第六章附则这是中国15年来首次修改立法法。
虽然是部分修改,但关于关于授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规范授权立法、明确税收法定原则等五大亮点,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亮点一:规范授权立法,使授权不再放任第九条本法第八条规定的事项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作出决定,授权国务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的部分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但是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事项除外。
第十条授权决定应当明确授权的目的、事项、范围、期限以及被授权机关实施授权决定应当遵循的原则等。
授权的期限不得超过五年,但是授权决定另有规定的除外。
被授权机关应当在授权期限届满的六个月以前,向授权机关报告授权决定实施的情况,并提出是否需要制定有关法律的意见;需要继续授权的,可以提出相关意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决定。
第十一条授权立法事项,经过实践检验,制定法律的条件成熟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及时制定法律。
法律制定后,相应立法事项的授权终止。
第十二条被授权机关应当严格按照授权决定行使被授予的权力。
被授权机关不得将被授予的权力转授给其他机关。
第十三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根据改革发展的需要,决定就行政管理等领域的特定事项授权在一定期限内在部分地方暂时调整或者暂时停止适用法律的部分规定。
第三讲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专题讲座
第三讲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专题讲座第三讲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专题讲座一、历史地看待立法法——立法法制定的社会背景二、立法法产生的历史环境(一)在以立法为先导的中国法律制度建设过程中,逐渐积聚了种种需要以系统而较为健全的制度固定下来并藉此加以巩固发扬的宝贵立法经验。
(二)在立法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显露出种种不足或弊病。
这些不足亟待弥补,弊病亟待消除,否则中国立法便难能进一步健康发展。
(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终于历史地开始进入中国的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
三、立法法是如何适应历史环境的(一)立法法的许多规定适应了总结、反映和固化立法经验的需求,使这些经验得以上升为国家意志因而能够更好地贯彻实施。
(二)立法法统一了中国立法的基本制度和一些具体制度,使中国立法有了集中、系统的法律制度可以遵循,因而适应了建设法治国家对立法的合法化、法治化的需求,也有利于矫正立法实践中大量存在的偏差,有利于消除危害日甚的混乱、冲突和其他弊病。
(三)立法法的制定还在一定程度上策应了中国法律文化传统中优秀成分的要求。
四、立法法的优点和成功之处(一)立法法确定了中国立法的政治原则、法治原则、民主原则、方法原则(或科学原则)(二)立法法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为重心,以法的渊源为线索,规定了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的有关立法制度(三)立法法也专门规定了以适用和备案为主要内容的法与法之间的相互关系,不仅使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等法的渊源的效力等级有了系统、明确的制度可以遵循。
这些法的渊源之间如若再发生矛盾、冲突,便有了消除这些矛盾、冲突和由于这些矛盾、冲突所带来的种种混乱的直接的法律依据。
五、立法法的缺憾(一)立法法偏重于总结、反映和固化立法经验,而疏离了立法理论、忽视了立法创新、拒绝了立法借鉴。
(二)立法法偏重于立法权限、立法程序、立法监督方面的制度规制,而忽略了对立法主体、立法者素质的制度规制;只对法律解释作出制度规制,而忽略了对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的解释的制度规制;只规定了立法主体的立法权限或立法职责,而全然没有规定立法者不尽职守的法律责任。
法律法规课件
民法的调整对象
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 和财产关系。
民法的基本原则
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 平原则、诚信原则、公序 良俗原则、权利义务一致 原则。
物权法与合同法
物权法概述
物权的种类与特征
物权法是调整物权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包括物权的设立、变动、保护等方面的 内容。
物权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等 ,具有排他性、绝对性、支配性等特征。
义务。
02 03
劳动合同的种类和内容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雇主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劳 动合同应包括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薪酬、社会保险等内容 。
劳动合同的签订、变更和解除
劳动合同的签订应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劳动合同的变更和 解除应当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
社会保障法概述及社会保险制度
法律法规体系
宪法
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法规 的制定依据。
法律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包括民事、刑事、行政等方面的法律。
行政法规
由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有关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 规范性文件。
地方性法规
由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 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 抵触的前提下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
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包括水法、水土 保持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涉及水资 源的保护、利用、管理、规划等方面 。
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法律法规及实践案例分析
污染防治法律法规
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 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旨在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2024版年度全新法律法规学习课件
知识产权保护加强
新税法可能涉及企业所得税、 增值税等税种的调整,企业 需要关注税务筹划,降低税 收成本。
新法规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 护力度,企业需要加强自主 创新能力,防范知识产权风 险。
应对策略
企业应建立法律顾问团队, 及时了解法律法规变化,完 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员工 培训,确保企业合规经营。
2024/2/2
新法规的出台和实施有助于推 动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提高 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法治意识普及
新法规的宣传和普及有助于提 高全民法治意识,形成尊法学
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23
06
全新法律法规培训学习与 宣传普及
2024/2/2
24
加强政府部门普法责任落实和监督检查
明确各级政府部门普法责任, 制定普法责任清单,确保责任 到人、落实到位。
经济法律法规
适用于经济活动,保 障市场经济的公平竞 争和秩序稳定。
社会法律法规
适用于社会保障、教 育、卫生等领域,保 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 社会福利。
2024/2/2
10
03
全新法律法规重点内容剖 析
2024/2/2
11
宪法修正案及影响分析
2024/2/2
宪法修正案内容概述
01
介绍2024年宪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和修改重点。
3
刑法修正案对司法实践的影响 分析刑法修正案对司法实践、定罪量刑等方面的 具体影响。
2024/2/2
14
行政法规与部门规章变动要点
01
行政法规变动要点及影响
介绍2024年重要行政法规的变动要点及其对相关领域的影响。
02
部门规章变动要点及解读
详细解读各部门规章的变动要点,包括新制定、修订和废止的规章。
立法学教程课件 74页PPT文档
二、 中国立法基本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产生的毛泽东 思想,是当代中国立法的基本指导思想。
(一) 中国立法基本指导思想的构成和特点 (二) 以毛泽东思想立法观指导中国立法
33
第三节 中国立法的基本原则
一、 中国立法制度的一个新特色 二、 由观念化向法律化和制度化的转变 三、 中国立法的宪法原则 四、 中国立法的法治原则 五、 中国立法的民主原则 六、 中国立法的科学原则
研究立法的外延,可以看到:
(一) 立法是历史的范畴 (二) 立法是国情的产物 (三) 立法的种类具有多样化
22
二、 立法的内涵
立法的内涵立法,可以看到它们有以下共同
特征: (一) 立法是由特定的主体进行的活动 (二) 立法是依据一定职权进行的活动 (三) 立法是依据一定程序进行的活动 (四) 立法是运用一定技术进行的活动 (五) 立法是制定、认可、修改、补充和废止法的活动
在中国,立法应当遵循民主原则,其主要理由在于: 首先,这是实现人民主权所必需。 其次,这也是反映人民意志和客观规律所必需。 最后,坚持立法的民主原则,也是对立法实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防止滥用立法职权、个人独断或不尽立法职守所必需。
40
五、 中国立法的民主原则
中国立法所应遵循的民主原则,其含义和内容应当包括三个要素:
第一编 立 法 原 理
第二章 立法原理总论 第三章 立法的概念 第四章 立法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第五章 立法的国情根据 第六章 立法的历史发展
1
第二章 立法原理总论
第一节 何谓立法原理 第二节 立法的基本范畴 第三节 立法的物质基础 第四节 立法与利益、治国和秩序
2
第一节 何谓立法原理
2024年度法律法规PPT课件
2024/2/3
20
国家赔偿法
国家赔偿的范围与方 式
赔偿方式与计算标准
2024/2/3
行政赔偿与刑事赔偿
21
国家赔偿法
国家赔偿的程序与实施
赔偿申请与受理
赔偿决定与执行
2024/2/3
22
国家赔偿法
国家追偿制度
追偿的情形与条件
追偿的程序与实施
2024/2/3
23
05
刑法
2024/2/3
24
刑法的基本原则与制度
9
国家机构及其职权
国家机构的组成
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 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等。
国家机构的职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由其产生并对其负责;国务院是最 高国家行政机关,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的法律、决议和决定;人民法院是国家 的审判机关,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德色彩。
2024/2/3
中世纪法律
中世纪法律受到罗马法 复兴的影响,逐渐形成 了较为系统的法律体系
。
近代法律
近代法律以资产阶级革 命为背景,强调自由、 平等、人权等价值观念
。
6
现代法律
现代法律在继承和发展 近代法律的基础上,更 加注重社会公正和公共
利益的保护。
02
宪法及相关法律
2024/2/3
7
宪法的基本原则与制度
法律的作用
法律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 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促进社 会进步等重要作用。
4
法规的层次与分类
法规的层次
法律法规课件
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 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法律法规的体系结构
01
02
03
04
宪法
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 律效力,规定国家的基本制度
、基本原则和基本权利。
法律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 委员会制定,包括刑法、民法
、行政法等。
行政法规
由国务院制定,为执行法律的 规定或行使宪法规定的行政管 理职权而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阐述物权的基本概念、物权的设立、 变更、转让和消灭等规则,以及物权 的保护方法。
合同法与侵权责任法
合同法
详细解析合同的订立、效力、履行、变更和转让、终止以及违约责任等各个方 面。
侵权责任法
探讨侵权行为、归责原则、免责事由、损害赔偿等侵权责任相关的法律问题。
公司法与合伙企业法
公司法
介绍公司的设立、组织机构、股权转让、公司债券、公司财务与会计等公司法核 心内容。
行政复议法与行政诉讼法
行政诉讼的程序和期限
行政诉讼的判决和执行
国家赔偿法与公务员法
01
国家赔偿法
02
国家赔偿的范围和标准
国家赔偿的程序和期限
03
国家赔偿法与公务员法
国家赔偿的责任和监督
1
公务员法
2
公务员的权利和义务
3
国家赔偿法与公务员法
公务员的录用和考核
公务员的职务升降和奖惩
相关法律法规介绍
法治原则
宪法规定国家必须实行法治,任何组 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 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
宪法规定国家权力应分立为立法、行 政、司法三权,并相互制衡,以保障 公民权利和自由。
立法法课件
第一章立法的基本理论第一节立法的概念、特点一、立法的概念创设或认可行为规范的公权力运用行为。
二、立法的特点权力性、抽象性、程序性、技术性第二节立法的类型立法主要分成四类。
一、按照立法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人大立法(议会立法)、行政立法与司法立法人大立法:国家权力机关或立法机关制定法律规范的活动。
行政立法:行政机关制定法律规范的活动。
司法立法:在英美法系国家司法机关可以通过发布判例的形式在一定范围内行使制定法律规范的权能。
但在大陆法系国家这是严格禁止的。
人大立法和行政立法的不同之处在于人大立法主要解决社会中相互冲突的各种利益的协调问题。
而行政立法则主要解决由行政机关代表全体人民对社会基本价值作出选择。
二、按照国家结构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中央立法、地方立法中央立法:在我国指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和国务院制定法律规范的活动。
地方立法:在我国指的是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以及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和人民政府制定法律规范的活动。
三、根据立法产生的依据不同可以分为职权立法和授权立法。
职权立法指的是有关国家机关依据宪法和组织法规定的职权进行的制定法律规范的活动。
授权立法指的是本来没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据其他有权的国家机关的授权进行的制定法律规范的活动。
第二节我国立法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是指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三条立法应当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改革开放。
第三章立法的基本原则一、什么是立法的基本原则基本原则就是一定的出发点二、法定的立法基本原则法定基本原则在立法指导思想的指引下,国家全部立法都应该共同遵守的基本准则。
第四条立法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第五条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一的一级立法体制:指立法权由一个中 央一级政权机关行使; 单一的两级立法体制:指中央和地方两级 的立法权分别由一制只 能由一个政权机关来行使立法权。
2、复合的立法体制:指立法权由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政权机关共同行使的立法体制。 3、制衡的立法体制:是建立在“三权分立” 原则上的立法体制。 4、其他立法体制。
第一章
导论
一、立法学的研究对象
立法学是以立法规律、立法现象以及其 他相关事物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法学学科。 第一、研究各种类别的立法现象: 1、研究各种立法主体的立法; 2、研究各种效力等级的立法; 3、研究各种效力范围的立法; 4、研究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立法。
第二、研究立法过程中的各种立法现象: 1、研究立法准备阶段的立法活动; 2、研究由法案的提出到法的公布阶段的 立法活动; 3、研究立法完善阶段的立法活动; 4、研究立法过程中的监督活动; 第三、研究各种立法规律: 1、研究立法过程中的规律; 2、研究立法现象本身蕴含的规律; 第四、研究与立法现象、立法规律相关的 事物。 二、立法学的学科体系:立法制度、立法 原理与立法技术
二、立法制度的形式和内容 立法制度的形式有成文和不成文两种。 立法制度的内容: 1、关于立法体制的制度; 2、关于立法主体的制度; 3、关于立法权的制度; 4、关于立法运作的制度; 5、关于立法监督的制度; 6、立法与有关方面的制度。
三、立法体制 (一)立法体制的概念和构成 立法体制是关于立法权、立法权运行和立 法权载体诸方面的体系和制度所构成的有 机整体。由三要素构成:一是立法权限的 体系和制度;二是立法权的运行体系和制 度;三是立法权的载体体系和制度。 (二)当今世界主要立法体制 1、单一的立法体制:指立法权由一个政权 机关甚至一个人行使的立法体制。具体包 括:单一的一级立法体制和单一的两级立 法体制。
中国现行的立法体制为“一元两级多层次” 的立法体制。
§3、立法技术
一、立法技术界说 立法技术是立法活动中所遵循的用以促使立 法臻于科学化的方法和操作技巧的总称。立 法技术的基本特征: 1、立法技术是一种方法和操作技巧 2、立法技术是立法活动中所遵循的方法和 操作技巧 3、立法技术是用以促使立法臻于科学化的 一种方法和操作技巧
第二章
立法的概念
一、立法的外延、内涵和定义 (一)立法的外延 1、立法是历史的范畴 2、立法是国情的产物 3、立法的种类具有多样化 (二)立法的内涵 1、立法是由特定的主体进行的活动 2、立法是依据一定职权进行的活动 3、立法是依据一定程序进行的活动
4、立法是运用一定技术进行的活动 5、立法是制定、认可、修改、补充和废止法 的活动 (三)立法概念的定义 立法是由特定的主体,依据一定职权和程序, 运用一定技术,制定、认可和变动法这种 特定的社会规范的活动。 二、立法的基本概念:有四个层次的基本概念 三、立法与法的创制、制定、制订与拟订
二、立法活动运筹技术 (一)含义和种类 立法活动运筹技术,主要指立法活动过程 中如何安排、调度、筹划和控制有关事项 的方法和操作技巧。立法活动运筹技术有 宏观、中观、微观之分,也有纵向和横向 之分。 (二)职能:P60--61 三、法的结构营造技术 着重了解法的结构营造技术的内容:P63-64
第四章
§3、中国立法的基本原则 2000年通过的《立法法》总则中第三、四、 五、六条分别规定了立法的宪法原则、法治原 则、民主原则与科学原则。 一、宪法原则 宪法原则指立法应当以宪法为根据或不得同宪 法相抵触。 二、法治原则 法治原则首先要求,立法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 而进行;其次,立法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 进行;最后,立法应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维 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与尊严,即维护社会主 义法制统一的原则。
不同级别的立法应坚持各自的具体原则: 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P67)
§2、中国立法的指导思想 一、中国立法总的指导思想 (一)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指导中国立法 1、以辩证唯物主义指导中国立法; 2、以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中国立法 (二)以马克思主义立法观指导中国立法 1、以立法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相互关系的观 点指导中国立法; 2、以马克思主义立法观的其他观点指导中国 立法:P72 二、中国立法基本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
一、立法原理界说 立法原理是关于立法的带有普遍性和基本 性规律性的事物的理论表现,又是立法学 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立法原理的主要特征: 1、立法原理是立法的理论表现形态 2、立法原理是立法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3、立法原理是立法和立法学的基础理
二、立法原理的形式和内容 1、 形式 (1)专门的立法原理著述或立法学原理著述 (2)总论性或综合性立法学著述中阐述的立 法原理 (3)关于立法制度的著述中阐述的立法原理 (4)关于立法技术的著述中阐述的立法原理 (5)关于立法思想的著述中阐述的立法原理 (6)其他立法学著述或法学著述中阐述的立 法原理
(一)立法与法的创制 一致表现在:两者都指国家旨在创立和变 更法的活动,都表示一个过程。区别在于: 第一,法的创制的内涵更广;第二,法的 创制更强调理论的东西。 (二)立法与法的制定 前者多用于抽象、笼统的问题;后者用于 具体、局部的问题。 (三)立法与法的制订与拟订
第三章
立法原理、制度和技术
§1、立法原理
立法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立法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概述
一、立法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的含义
立法指导思想是立法主体据以进行立法活 动的重要的理论根据,是为立法活动指明 方向的理性认识。 立法基本原则是立法主体据以进行立法活 动的重要准绳,是立法指导思想在立法实 践活动中的重要体现。
二、立法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的种类 (一)立法指导思想的种类: 1、总的指导思想; 2、基本指导思想; 3、阶段指导思想 (二)立法基本原则的种类: 法治原则、民主原则、科学原则
2、 内容 (1)关于整个立法的总的、基本的原理 (2)关于立法制度的原理 (3)关于立法技术的原理 三、立法原理与立法总论
§2、立法制度
一、立法制度的界说 立法制度是立法活动、立法过程所须遵守的 各种实体性准则的总称,是国家法制的主 要组成部分。 立法制度的特征: 1、立法制度是人们所遵循的一种准则 2、立法制度是特定的主体建立和变动的 3、立法制度是实体性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