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寓言二则学案+练习苏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寓言二则学案无答案苏教版word格式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寓言二则学案无答案苏教版word格式

古代寓言二则年级学科学习内容课时序列备课人七语文古代寓言二则1成长1、理解两则寓言所包括的道理及其现实意义。

目标2、掌握重要的词句:履、度、操、反、遂、宁、涉、遽、契、是、惑。

“宁信聚焦度,无自信也。

”“是吾剑之所从坠。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3、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本文。

重难点 1. 小说主题的多角度分析。

2.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的掌握。

学习过程与指导:一、导入 : 同学们,小时候,你们必然听过很多寓言故事吧。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经常在短小的故事里寓寄较深的道理,以进行劝喻或嘲讽;常用比喻、象征、夸张、拟人等手法。

今天,我们就来一同学习两则古代寓言,商议一下它们都寓寄着哪些道理?这些道理在今天又有什么现实意义?请在课前收集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写在以下的横线上,并选择一两个讲给本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听听。

让我们来一同来正确地朗诵课文吧。

在朗诵课文从前,请你先认真做以下练习。

二、自学思疑1、给予下加点的字注音。

( 1)郑人买履()( 2)遂()不得履( 3)宁()信度()( 4)遽()契()其舟( 5)先自度()其足(6)所从坠()2、用“ / ”为以下句子正确断句。

(1)楚人有涉江者(2)其剑自舟中坠于水(3)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3、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举行朗诵比赛,看一看谁读得最正确、最流畅。

在正确朗诵课文此后,我们结合书下说明,学一学本文的很多重点字词及文言知识。

4、填空。

《郑人买履》选自________,作者韩非, ________时期哲学家, ________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守株待兔》选自________________ ,这部作品是战国末秦相________组织编写的论文集。

三、合作研究1、《郑人买履》中“操”“持” “取”都是“拿”的意思,你能说出它们之间的意义和用法有什么差异吗?2、《守株待兔》的故事为什么要详写“刻记号”这一细节?四、点拨提升五、达标检测:1 、讲解以下加点的词。

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寓言二则》学案苏教版

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寓言二则》学案苏教版

4. 古代寓言二那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熟读、背诵?郑人买履?,理解大意。

2.掌握重要的词语意思,会翻译关键句子3.明白?郑人买履?蕴含的道理: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重点难点】1. 掌握重要的词语意思,会翻译关键句子2. 明白?郑人买履?蕴含的道理: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自主导学】1. ?郑人买履?选自,作者,〔朝代〕人,法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2.给加点的字注音。

买履.〔〕自度.其足〔〕吾忘持度.〔〕遂.不得履〔〕3.解释加点的字。

买履.至之.市而置之其坐.而忘操.之吾忘持度.自度.其足反.归取之及.反遂.不得履宁信度,无.自信也①郑人有欲买履者,,。

②及反,市罢,。

③人曰:“〞曰:“〞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②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6.简洁概括课文内容。

【自主合作探究】7. ?郑人买履?中那个“买履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这那么寓言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8. ?郑人买履?中的买履人的可笑之处是什么?【反应检测】9.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各题。

(20分)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以下句子。

(9分)①至之市,而忘操之。

②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③宁信度,无自信也。

〔2〕解释以下“之〞的意思,并按要求归类。

〔6分〕①而置之其坐②至之市,③而忘操之④何不试之以足A做代词,代物的:B做动词用的:(3)最能表达郑人愚蠢的一句话是〔2分〕(4)〔4〕这那么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3分〕10.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杀驼破瓮昔有一人,先瓮①中盛谷。

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

既不得出②,其人以为忧。

有一老人来语③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④,自能出之。

〞即采⑤其语,以刀斩头。

七年级语文上册 5.《古代寓言二则》学案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5.《古代寓言二则》学案 苏教版

5、课题:古代寓言二则学习目标1.激发学习了解古代文化的兴趣。

2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3.掌握文言文学习的一般方法。

导、学、练【预习感知】1、《郑人买履》选自,《刻舟求剑》选自。

2、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买履.()宁信度.()遽契.其舟()坠.()3、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试写出他们的名字【轻松课堂】1、解释下列多义词:⑴度:先自度.其足()谓曰:“吾忘持度.!”()⑵之:至之.市()是吾剑之.所从坠()而置之.其坐()2、找出句中通假字,并加以解释:⑴置之其坐⑵反归取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人曰:“何人试之以足?”(2)宁信度,无自信也。

⑶是吾剑之所从坠。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刻舟求剑》的寓意。

4、有位老太太,大女儿是卖雨伞的,小女儿是开洗衣店的。

晴天,她担心大女儿的伞卖不出去;雨天,她担心小女儿洗的衣服晒不干,整天忧心忡忡。

邻居周老师劝她换个角度看问题,说:“。

”老人听了豁然开朗,面带笑容。

(在横线上写上你设计的周老师的话)5、(盐城04年中考)今年5月下旬,我市举办了中国盐城首届茉莉花暨经贸洽谈会。

假如你市兴盐中学的小记者郑成,在活动期间给你一次向下列对象提问的机会,你应当问什么?(1)对象一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九汉(2)对象二韩国客商、现代汽车集团会长郑梦九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标明有语病句子的序号并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①写日记的一个好处是能留下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②我保持写日记的习惯已经近八年,③这厚厚的一摞日记本是我的财富。

④偶尔翻看以前的旧日记,⑤我感动很多。

⑥虽然日记里不乏无病呻吟,⑦也有不少狂妄的长篇大论,⑧并且更多的是对平凡生活的感受,⑨对自我的反省和鼓舞。

【课外加餐】一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解释下边句中的加点词。

(1)楚人有涉江者(涉:)(2)遽契其舟(契:)(3)是吾剑之所以坠(是:)(4)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止:)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的句子。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寓言二则练习苏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寓言二则练习苏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 古代寓言二则练习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 古代寓言二则练习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 古代寓言二则练习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古代寓言二则一、双基积累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置之其坐.()(2)而忘操.之()(3)反.归取之 ( )(4)宁信度,无.自信也 ( )(5)楚人有涉.江者()(6)遽.契其舟()2.翻译下列句子。

(1)至之市,而忘操之.译文:(2)是吾剑之所从坠。

译文:(3)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3.下列语句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郑人/有欲买履者B.何不/试之/以足C.其剑/自舟中/坠于水D.是吾剑之/所从坠4。

找出《刻舟求剑》中议论的文字。

答:5。

《刻舟求剑》蕴涵着怎样的道理?答:6.填空。

《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作者,战国末期韩国人,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刻舟求剑》选自,这部作品是战国末期秦相组织编写的论文集。

二、课内阅读阅读《郑人买履》,回答7~10题.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先自度.其足()(2)而置之.其坐()(3)至之.市()(4)宁信度.,无自信也()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译文:(2)何不试之以足?译文:9.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请你至少写出两个带“履”的成语。

答:三、美文品析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1~13题。

北人①生不识菱②者。

仕于南方,席上啖③菱,并壳入口。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课时训练苏教版(有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课时训练苏教版(有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课时训练苏教版(有答案)(1)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在《刻舟求剑》中详写“刻记号”这一细节?你能想像出这个愚蠢的人当时的神情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两则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就在你面前,你能对他们各说一句精辟的话吗?(1)对郑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对刻舟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5.这两则寓言的寓意有什么相同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提升】囫囵吞枣(元)白王廷客有曰:“梨益齿而损脾①,枣益脾而损齿。

”一呆弟子思久之,曰:“我食梨则嚼而不咽,不能伤我之脾;我食枣则吞而不嚼,不能伤我之齿。

”狎者②曰:“你真是囫囵③吞却一个枣也。

”(选自《湛渊静语》)【注释】:①损脾:损伤脾脏。

苏教版语文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寓言两则》练习和答案(小升初衔接班使用)

苏教版语文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寓言两则》练习和答案(小升初衔接班使用)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寓言两则》练习和答案(小升初衔接班使用)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寓言两则》练习和答案(小升初衔接班使用)初中生与初中生的联系——文言文练习(1)阅读《郑人买履》,完成题目。

如果郑人想买鞋子,他们首先会花脚,坐在上面,去城里,然后忘记操作鞋子。

我有鞋子,但我说,“我忘了拿着。

”拿去吧。

而恰恰相反,市场罢工,所以他们不能上台。

或者:“为什么不试试呢?够了吗?”他说:“与其自信,不如相信。

”1.解释课文中添加的单词:① 性能()操作()③ 学位())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而置之其坐:_____同_____,_____;②反归取之:_____同_____,_____。

3翻译: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寓言包含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至少写出两个含有“履”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复:1、鞋子拿,携带量好的尺码宁可2、坐座座位反返返回3.当我回来时,市场已经散去,最后我没有买鞋子。

4、人不能够太死板,太相信教条,遇事不知变通,是不会成功的。

5、如履薄冰如履平地阅读“划船寻剑”,完成主题。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① 涉及()② 突然的()③ 是的()④ 寻找()2、分别指出加点字分别指代的内容。

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②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3.用下面的点解释“直”的含义,并根据需要进行分类。

a、首先测量你的脚,然后坐在上面。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寓言二则》精品导学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寓言二则》精品导学案苏教版

古代寓言二则(第一课时)一、目标导学1.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郑人买履》的大意,掌握一些重要的词句。

(重点)2.理解《郑人买履》蕴含的道理。

(难点)二、自主预学1.帮你了解“寓言”。

“寓”:寄托,“言”:讲道理,寓言是一种具有深厚群众基础和悠久历史的文学样式,它通常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于风趣的动物故事或人物故事,采用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寄寓一种思想、哲理或经验教训。

优秀的寓言故事往往在给人美的享受的同时,也给人以深刻的思想教育,增长人们的智慧和才干。

2.一读《郑人买履》,完成下列各题。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买履.者()自度.其足()持度.()宁.信度()遂.不得履()(2)文学常识积累《郑人买履》选自《》,作者韩非,________时期哲学家, ________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3.二读《郑人买履》,解释下列重点字词。

有欲买履.者()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何不试之以.足?()及.反()市罢.()遂.不得履()宁.信度()无.自信也()4.三读课文《郑人买履》,口译句子,了解课文大意,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并摘要如下:三、互动探究(一)交流讨论“自主预学”部分的知识。

(二)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声音响亮;读准停顿,不读破句;有自己的情感投入。

示例:郑人/有欲/买履者(三)再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理解重点字词。

1.通假字。

而置之其坐通义:反归取之通义:2.一词多义。

度: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之:而置之.其坐()至之.市()何不试之.以足()而: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四)三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疏通全文。

1.翻译下列特殊句式:(1)郑人有欲买履者。

(提示:定语后置)(2)何不试之以足?(提示:状语后置)(3)无自信也。

(提示:宾语前置)2.口头翻译全文,将自己认为难翻译的句子的译文写在下列横线上。

(五)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寓言》二则练习(语文)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寓言》二则练习(语文)

(一)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郑人买履》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代)人。

2.给下列字注音。

①履()②宁()3.解释字词。

(1)履()(2)操()(3)宁()(4)罢()4.翻译下列句子。

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请你至少写出两个带“履”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出自《________》,编者是________。

2.为下列字注音。

①坠()②遽()③契()3.解释下列词语。

①涉()②是()③遽()④求()4.分别指出加粗词所指代的内容。

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②遽契其舟()5.翻译句子。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6.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1.《韩非子》韩非战国 2.①履(lǚ)②宁(nìng) 3.(1)鞋子(2)拿(3)宁可(4)集市已经解散 4.①等他赶。

回来时,集市已经关了,(他)终于没买到鞋。

②我宁愿相信尺码,也不相信我自己的脚。

初一语文上册古代寓言二则学案+练习苏教版

初一语文上册古代寓言二则学案+练习苏教版

初一语文上册古代寓言二则学案+练习苏教版《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预习案【学习目标】1.能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明白课文大意,把握文中一词多义、通假字、专门句式等。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在明白得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明白得《郑人买履》所包蕴的寓意,能说出自己的明白得。

【学法指导】翻译文言文方法:(1)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在翻译时,能够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翻译,因为这些词一样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

(2)变单音节为双音节词。

(3)添加省略成分。

(4)调整语序【知识链接】1.了解“寓言”。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在短小的故事里寓寄较深的道理,以进行劝喻或讽刺。

常用比喻、象征、夸张、拟人等手法。

2.了解作者及作品。

韩非(约前280~前233),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战国时期韩国的贵族。

《韩非子》共五十五篇,大部分是韩非本人的作品,文笔犀利,逻辑严密,善用比喻。

【阅读导航】1.自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正确断句。

画出课文中可不能读或读不准的字,自己查阅工具书或向老师、同学请教。

然后放声朗读全文。

)2.课文疏通(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试着翻译课文,不明白的地点划出来,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预备在课堂上交流)(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截了当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假如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我的疑问】:自我评判________ 学科长评判_________ 教师评判________《郑人买履》活动案活动一:熟读翻译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需要正确停顿、突出重音外,还应注意语气和节奏)→小组内个体展现读(在个体展现读的过程中,组内成员互相点评)→各小组推举一名选手参加全班朗读竞赛(在其他同学朗读的过程中,要注意倾听,听他读的和你读的有什么不同)→点评他人的朗读并记录下容易读错的句子→全班齐读课文,展现“预习问题二”2、依照预习中的重点字词翻译课文,并展现预习问题三。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古代寓言二则练习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古代寓言二则练习 苏教版

古代寓言二则一、双基积累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置之其坐.()(2)而忘操.之()(3)反.归取之()(4)宁信度,无.自信也()(5)楚人有涉.江者()(6)遽.契其舟()2.翻译下列句子。

(1)至之市,而忘操之。

译文:(2)是吾剑之所从坠。

译文:(3)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3.下列语句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郑人/有欲买履者B.何不/试之/以足C.其剑/自舟中/坠于水D.是吾剑之/所从坠4.找出《刻舟求剑》中议论的文字。

答:5.《刻舟求剑》蕴涵着怎样的道理?答:6.填空。

《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作者,战国末期韩国人,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刻舟求剑》选自,这部作品是战国末期秦相组织编写的论文集。

二、课内阅读阅读《郑人买履》,回答7~10题。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先自度.其足()(2)而置之.其坐()(3)至之.市()(4)宁信度.,无自信也()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译文:(2)何不试之以足?译文:9.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请你至少写出两个带“履”的成语。

答:三、美文品析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1~13题。

北人①生不识菱②者。

仕于南方,席上啖③菱,并壳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注】①北人:北方人。

②菱: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

果实有硬壳,有角,叫菱或菱角,可吃。

③啖:吃。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仕于.南方()(2)或.曰:“啖菱须去壳。

”()1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译文:13.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答:答案解析1.答案:(1)同“座”,座位(2)拿,携带(3)同“返”,返回(4)不(5)渡,从水上经过(6)立即,匆忙2.答案:(1)到了集市上,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寓言二则第2课时学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寓言二则第2课时学案苏教版
古代寓言 二则(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激发学习了解古代文化 的兴趣。
2.了解 两则寓言的寓意。
3.掌握文言文学习的一般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课文,整体把握。
2.教给方法,归纳整理。
三、自学交流
1.齐读课文《刻舟求剑 》。
2.教给方法,归纳整理。
继续采用上节课所用的方法整理字词句意。
刻舟求剑——《吕 氏春秋》
2.一词多义
【之】④从其 所契者入水求之( ) ⑤是吾剑之所从坠( )
【其】①遽契其舟( )②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自】①先自度其足( ) ②其剑自舟 中坠于水( )
3.翻译句意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2)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3)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4)舟已行 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4.读 课文,回答问题。
1)楚人最可笑的“行”:
2) 那个楚国人能找到他的剑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 这两则寓言中的“郑人”和“楚人”有什么共同点?请 谈谈你的看法。
答:
4)你怎样看待郑人买履和刻 舟求剑?他们 的思维方法错在哪里?你认为现实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人吗?如果有,请举出例子说明。
7.结合介绍《吕氏春秋》的相关知识。
四、展示点评
五、达标检测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字意
楚人有涉江者(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 )( )
舟止(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求剑若此( )不亦惑乎(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寓言二则教案+练习苏教版《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预习案【学习目标】1.能借助课文说明及工具书读懂课文粗心,掌握文中一词多义、通假字、特别句式等。

2.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理解《郑人买履》所包含的寓意,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学法指导】翻译文言文方法:(1)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胸怀衡等,在翻译时,能够纹丝没动地保存下来,不用翻译,由于这些词一般都没法与现代汉语对译。

(2)变单音节为双音节词。

(3)增添省略成分。

(4)调整语序【知识链接】1.认识“寓言”。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在短小的故事里寓寄较深的道理,以进行劝喻或嘲讽。

常用比喻、象征、夸张、拟人等手法。

2.认识作者及作品。

韩非(约前280~前 233),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战国期间韩国的贵族。

《韩非子》共五十五篇,大多数是韩非本人的作品,文笔锋利,逻辑严实,善用比喻。

【阅读导航】1.自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正确断句。

画出课文中不会读或读禁止的字,自己查阅工具书或向老师、同学讨教。

然后放声朗诵全文。

)2.课文疏导(借助工具书和书下说明试着翻译课文,不懂的地方划出来,同学之间相互沟通。

准备在讲堂上沟通)(在翻译过程中,一定依据“字字有下落,直译、意译相联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详细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需它有必定的实在乎义,都一定字字落实,对号入坐。

翻译时,要直接依据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调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假如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意图译作为协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满。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我的迷惑】:自我评论 ________ 学科长评论 _________ 教师评论________《郑人买履》活动案活动一:熟读翻译课文1、自由朗诵课文(要求:需要正确停留、突出重音外,还应注意语气和节奏)→ 小组内个体展现读(在个体展现读的过程中,组内成员相互评论)→ 各小组推选一名选手参加全班朗诵比赛(在其余同学朗诵的过程中,要注意聆听,听他读的和你读的有什么不一样)→ 评论别人的朗诵并记录下简单读错的句子→ 全班齐读课文,展现“预习问题二”2、依据预习中的要点字词翻译课文,并展现预习问题三。

(小组沟通预习题三中对于加点字的解说→各小组分工展示要点字词及句子翻译(脱稿展现)→ 自主口头翻译课文→小组内互动,以发问形式稳固记忆→小组间随机发问要点字词句的解说。

)活动二:文言现象累积在字词疏导的基础上,小组议论本文中重要的字词及句子,作好概括,并向大家展现:1、一词多义:2、通假字:3、特别句式累积活动三:自主思虑并用自己的话回答以下问题:① 这篇文章讲了什么事?②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什么?③这个故事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什么启迪?→ 组内议论并指派一名同学将答案板演到黑板上→ 小组间相互校正增补活动四:试试背诵课文及重要字词→ 小组内一对一背诵,过关【我的收获】自我评论 ________ 学科长评论 _________ 教师评论________当堂检测(总分 50分)1.填空。

( 6 分)(1)《郑人买履》选自 ________。

韩非, ____国末期哲学家,_____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阅读下边的语段,回答以下问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2.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 5 分)度其足()吾忘持度()3.用“/”标出以下句子的停留。

( 5 分)郑人有欲买履者4.差别以下加点的词不一样的意义。

(10分)(1)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5.翻译以下各句。

( 10 分)(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2)宁信度,无自信也。

6.找出甲文中两个通假字,并解说。

(10分)(1)通,(2)通,7.谈谈这个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

(4分)自我评论 ________ 学科长评论 _________ 教师评论________五《古代寓言二则》学导案《守株待兔》预习案【学习目标】1.能借助课文说明及工具书读懂课文粗心。

2.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理解《守株待兔》所包含的寓意,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学习要点】学习并掌握文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特别句式等。

【学习难点】理解《守株待兔》所包含的寓意,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知识链接】《守株待兔》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吕氏春秋》,也称《吕览》,是战国末期秦国的相国吕不韦的食客编写的一部书。

内容较杂,包含儒家、道家等各家学说,分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六卷,约二十万字。

当时秦国马上一致中国,百花怒放的场面渐告结束,思想界也需要总结百花怒放的成果。

《吕氏春秋》即是适应这一时代需要,为秦一致天下、治理国家供给思想武器而产生的。

此书语言精练,《史记·吕不韦传记》说,书写成后,“布咸阳市门 ,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来宾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所此后代用“一字千金”来形容文辞高明,不可以改正。

【阅读导航】1.自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正确断句。

画出课文中不会读或读禁止的字,自己查阅工具书或向老师、同学讨教。

而后放声朗诵全文。

)2.课文疏导(借助工具书和书下说明试着翻译课文,不懂的地方划出来,同学之间相互沟通。

准备在讲堂上沟通)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我的迷惑】:《守株待兔》活动案活动一:熟读翻译课文1、自由朗诵课文(要求:需要正确停留、突出重音外,还应注意语气和节奏)→ 小组内个体展现读(在个体展现读的过程中,组内成员相互评论)→ 各小组推选一名选手参加全班朗诵比赛(在其余同学朗诵的过程中,要注意聆听,听他读的和你读的有什么不一样)→ 评论别人的朗诵并记录下简单读错的句子→ 全班齐读课文,展现预习问题二。

2、依据预习中的要点字词翻译课文,展现预习问题三。

(小组沟通预习题三中对于加点字的解说→各小组分工展示要点字词及句子翻译(脱稿展现)→ 自主口头翻译课文→小组内互动,以发问形式稳固记忆→小组间随机发问要点字词句的解说。

)活动二:文言现象累积在字词疏导的基础上,小组议论本文中重要的字词及句子,作好概括,并向大家展现:1、古今异义词:2、一词多义:3、特别句式累积活动三:自主思虑并用自己的话回答以下问题:①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什么?②这个故事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什么启示?组内议论并指派一名同学将答案板演到黑板上→小组间相互校正增补活动四:试试背诵课文及重要字词→ 小组内一对一背诵,过关【我的收获】当堂检测(总分 100分)1.填空。

( 4 分)《守株待兔》这则寓言出自《》,是组织编写的。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可以,求剑若此,不亦惑乎?2.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 5 分)遽契其舟()()3.用“/”标出以下句子的停留。

( 5 分)其剑自舟中坠于水4.差别以下加点的词不一样的意义。

(20分)(1)先自度其足其剑自舟中坠于水(2)至之市而忘操之是吾剑之所从坠5.翻译以下各句。

( 10 分)(3)是吾剑之所从坠。

(4)求剑若此,不亦惑乎?6.文中那个楚国人能找到他的剑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6 分)阅读下边的文言文,回答以下问题。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① 然归,谓其子曰:“今天病② 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辈寡矣。

认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辈,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 说明 ]①芒:疲备。

② 病:劳苦。

7.解说文中加点的字。

( 20 分)(1)悯其苗之不长(2)揠之(3)趋而往视之(4)苗则槁矣8.选出对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10分)( )(1)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2)返归取之(3)其子趋而往视之(4)舟已行矣,而剑不可以。

A .①②同样,③④不一样B.①②不一样,③④同样C.①②同样,③④同样D.①②不一样,③④不一样9.翻译以下句子。

( 15 分)(1)今天病矣!予助苗长矣。

(2)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3)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10.读了这一则寓言此后,你必定有话要对宋人说。

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让他和你一样理解道理。

( 5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