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探索勾股定理(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探索勾股定理》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索、验证勾股定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探索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让学生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理解勾股定理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学生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引导,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理解勾股定理的含义。
2.培养学生通过探索、验证勾股定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探索、验证勾股定理,理解勾股定理的含义。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证明勾股定理,以及如何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索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
2.实例法:通过具体的几何图形,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勾股定理。
3.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验证勾股定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几何图形,如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等。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准备勾股定理的相关资料,如历史背景、证明方法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如测量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度,让学生思考如何求解斜边的长度。
引导学生回顾平面几何中关于直角三角形的知识,为学习勾股定理做铺垫。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勾股定理的定义和表述,让学生了解勾股定理的基本概念。
通过几何图形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勾股定理的应用。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发现和证明勾股定理。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勾股定理》(大单元教学设计)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知识体系。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勾股定理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教师强调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6.课堂小结,巩固提高
通过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巩固重点,突破难点。
7.作业布置,分层设计
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分层布置作业,使学生在课后能够有针对性地巩固所学知识。
8.教学评价,多元反馈
采用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及时、有效的反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注意事项:
1.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保持字迹工整,便于教师批改和反馈。
2.遇到问题时,可先与同学讨论,如仍有疑问,可向教师请教。
3.作业完成后,及时检查,确保解答过程正确,避免因粗心大意而出现错误。
4.家长在辅导孩子完成作业时,注意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切勿直接给出答案。
3.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勾股定理在几何图形证明中的应用。选取一个或多个几何图形,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证明,并将证明过程和结果整理成文档,以便在课堂上分享。
4.完成课后拓展题(见附件),挑战更高难度的勾股定理相关问题。此部分作业旨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5.家长参与作业:请同学们向家长介绍勾股定理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邀请家长参与一起解决一道勾股定理相关问题,增进家校互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9.教学反思,持续改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探索勾股定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章勾股定理探索勾股定理(第2课时)深圳市光明新区实验学校孔晓康一、学情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已经用数格子的办法发现了勾股定理,会用勾股定理解决较为简单的计算题。
但是数格子的办法只是验证了直角边为整数的直角三角形的情况,并没有对一般的直角三角形进行验证。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以前数学学习中已经经历了很多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自主探究经验和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愿意合作,能够在合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勾股定理以及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
2.能应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拼图的过程中,学习切割拼补的方法,在寻找等量关系的过程中体会同一面积法。
2.经历勾股定理的验证过程,体会数形结合思想,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勾股定理的验证活动中,培养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感受数学文化,增强爱国情感,并通过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思路和方法2.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勾股定理的验证四、教学过程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一)问题情境;(二)合作探究;(三)拓展练习(四) 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第一环节: 问题情境内容:教师提出问题:上节课,我们利用方格纸探究了几个简单的直角三角形,发现这几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都存在一种相同的数量关系,大家还记得吗?(请一名学生回答)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用a ,b ,c 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和斜边,那么222c b a =+课件展示:(勾股定理:222c b a =+)前面,我们利用方格纸只是解决了几个直角边是整数的特殊情况,如果给你一个任意的直角三角形,比如直角边分别等于a 和b ,(这里不妨假设a <b )斜边为c ,我们还能利用上节课中的这个图说明勾股定理的正确性吗?第二环节:合作探究活动1:现在没有方格纸可用,但是上节课中探究勾股 定理的方法也许仍然有效,同学们可以先试一试。
《探索勾股定理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勾股定理1. 1 探索勾股定理第 2 课时教学设计1.学会应用勾股定理,并领会“数与行”相结合的应用思想.2.经历勾股定理应用的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使用方法.3.培养良好的合作、交流意识,发展数学观念,体会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教学重点】能熟练应用拼图法证明勾股定理.【教学难点】用面积证勾股定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纸片.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如图,这是一幅美丽的图案,仔细观察,你能发现这幅图中的奥秘吗?带着疑问我们来一起探索吧.◆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勾股定理的初步认识问题1:观察下面地板砖示意图:你发现图中三个正方形的面积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吗?问题2:观察右边两幅图:完成下表(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为单位1).方法一:割分割为四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方法二:补补成大正方形,用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方法三:拼将几个小块拼成若干个小正方形,图中两块红色(或绿色)可拼成一个小正方形.分析表中数据,你发现了什么?结论: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想一想(1)你能用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长a,b 和斜边长 c 来表示图中正方形的面积吗?根据前面的结论,它们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2)以5 cm、12 cm为直角边作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并测量斜边的长度.(1)中的规律对这个三角形仍成立吗?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a,b和 c 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和斜边那么a2+b2=c2名字的由来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勾股定理”因此而得名.在西方又称毕达哥拉斯定理三、运用新知求下列图形中未知正方形的面积或未知边的长度(口答):已知直角三角形两边,求第三边.利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例求斜边长为17 cm、一条直角边长为15 cm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四、巩固新知1. 图中阴影部分是一个正方形,则此正方形的面积为 .2. 判断题①△Rt ABC 的两直角边AB=5, AC=12,则斜边BC=13 ( )②△ABC 的两边a = 6 , b = 8, 则c = 10 ( )3. 填空题在△ABC中, ∠C=90°, AC = 6, CB = 8,则△ABC 的面积为_____,斜边上的高CD 为______.4. 一高为 2.5 米的木梯,架在高为 2.4 米的墙上(如图),这时梯脚与墙的距离是多少?五、归纳小结◆教学反思略.。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1.1探索勾股定理(第2课时)教案
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课前准备 8 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活动:用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出图 1,并思考: 1.拼成的图 1 中有_______个正方形, ___个直角三角形。 2.图中大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小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
(a + b)2 (a + b)2 (a + b)2
四、达标测评: 1、如右图,AD = 3,AB = 4,BC = 12,则 CD=________;
2、如图,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D
15
8
A
3
B
C
3、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 3,4, x ,则 x2 =
4、若等腰三角形的腰为 10cm,底边长为 16cm,则它的面积为
;
5、从电线杆离地面 6 米处向地面拉一条长 10 米的缆绳,这条缆绳在地面的固定点
3 你能利用类似的方法由图 2 得到勾股定理吗?
9、飞机在空中水平飞行,某一时刻刚好飞到一个男孩子头顶上方 4000 m 处,过了 20 s,飞机距离这个男孩子头顶 5000m,飞机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
◎备课留白:
1/1
◎教学反思: ◎安全提醒:
距离电线杆底部有
米。
6、一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比直角边大 2,另一直角边长为 6,则斜边长为
;
7、直角三角形一直角边为 5 厘米、斜边为 13 厘米,那么斜边上的高是
;
8、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为连续偶数,则其周长为
;
图22Leabharlann 三.合作探究:21. 如图 1,你能表示大正方形的面积吗?能用两种方法表示吗?
2. (a+b)2 与 c2+2ab 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你能验证勾股定理了吗?
数学北师大八年级上册(2013年新编)《探索勾股定理二》教案3
《探索勾股定理二》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内容及应用.◆2、会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来判断直角三角形.◆3、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家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和求知欲.◆4、通过研究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教学的重点.◆教学难点: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已知三边的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教学过程〗(一) 复习回顾,导入新课勾股定理体现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这里老师有一个感兴趣的问题有待于解决,不知大家有没有想过:把这个定理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边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大家一起来分组做个实验,第一组的同学在本子上画一个边长为3cm,4cm,5cm 的三角形,第二组的同学每人画一个边长为5cm ,12cm ,13cm 的三角形,第三组的同学每人画一个边长为8cm ,15cm ,17cm 的三角形,第四组的同学拿着三角板或量角器分别到一,二,三组来抽查,看看他们画出的三角形大概是什么形状呢?能不能得出一个公认的结论呢?(二) 实验讨论,新课教学通过实验大家得出结论了吗?(当第四组的同学量时,其他同学也看到了并得出自己的结论)现在大家讨论半分钟,每组派一个代表说出你们的结论,看看结论一致吗?哪一组概括得更准确?1.归纳结论: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中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 结论的应用:知道这个结论有什么作用吗?(有些同学是知道的)显然如果给出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我们可通过计算两边的平方和,第三边的平方,通过判断他们是否相等来看这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如 以6,8,10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解:2221086=+ ∴以6,8,10为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那么做这种题目时有没有规律,是不是盲目计算呢?如 三边为5,6,7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分析:我们先用22222275,76,65+++中的哪一个与第三边的平方比较呢?有的同学已经想好了,总是用较短的两边的平方和,与最长的那个边的平方比较。
北师大版数学 八年级上册 探索勾股定理(第2课时)
D A
C B
也验证了 勾股定理
探究新知
方法三
b
ac
a2
c2
b2
所以a2 + b2 = c2
探究新知
方法四
④c
b
⑤
③
①
②
所以c2 = b2 + a2
探究新知
毕达哥拉斯证法:请先用手中的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按图 示进行拼图,然后分析其面积关系后证明吧.
探究新知
a b
ac b
思路: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然后添加辅助线,构造直角 三角形,再利用勾股定理解答.
课堂检测
基础巩固题
解: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如图所示, 两棵树的高度分别为AB=8 m,CD=2 m, 两棵树之间的距离BD=8 m, 过点C作CE⊥AB,垂足为E,连接AC. 则BE=CD=2 m,EC=BD=8 m, AE=AB-BE=8-2=6(m). 在Rt△ACE中,由勾股定理,得AC2=AE2+EC2, 即AC2=62+82=100,所以AC=10 m.
下列阴影部分是一个正方形,求此正方形的面积.
15厘米
17厘米
解: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厘米 , 则 x2 =172-152 =64
答:正方形的面积是64平方厘米.
探究新知
议一议 判断图中三角形的三边是否满足a2+b2=c2.
提示:用数格子的方法判断图中三角形的三边长是否满足 a2+b2=c2.
钝角三角形: a2+b2 < c2
根据勾股定理,得b2=c2-a2=9.
所以S3=12π
b 2
2=18πb2=98π.
课堂检测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7.1探索勾股定理说课稿
3.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难题。合作学习法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知识是在社会互动中建构的。
4.情境教学法:将勾股定理融入实际情境中,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这种方法依据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应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索、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勾股定理的发现、证明和应用。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思考,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
教学难点为: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由于勾股定理的证明涉及到平面几何知识和逻辑推理能力,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此外,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勾股定理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7.1探索勾股定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7章第1节,主要教学内容为探索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几何学中的一个重要定理,描述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一节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既是前面学习的平面几何知识的延伸,也为后续学习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打下基础。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合作交流,突破重点和难点。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八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探究精神。他们的认知水平逐渐从具体运算向形式运算转变,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新奇、有趣的事物较为敏感,喜欢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然而,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还需加强,如自主学习能力、课堂笔记习惯等。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勾股定理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
-教学策略: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勾股定理的规律。
2.突破难点,通过多种证明方法,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勾股定理。
-教学策略:呈现多种证明方法,如几何拼贴法、代数法、平面几何法等,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定理的本质。
5.结合课堂所学,探讨勾股定理在以下特殊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
-等腰直角三角形
- 30°-60°-90°直角三角形
- 45°-45°-90°直角三角形
作业要求:
1.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确保解答过程清晰、逻辑严密。
2.作业完成后,进行自我检查,确保答案正确无误。
3.互相交流、讨论作业中的问题,共同提高。
4.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简洁美和逻辑美,增强对数学的热爱。
3.通过勾股定理的探究,培养学生勇于质疑、追求真理的精神。
4.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勇于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1.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直角三角形知识,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勾股定理的内涵和证明方法。
2.针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差异,采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几何图形。
3.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问题驱动、范例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分析问题的兴趣。
4.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创设分层教学情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培养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进行数学推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1.2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2.教学策略:
(1)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2)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降低学习难度;
(4)强化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策略;
(2)课本习题1.1.2中第4题,要求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几何作图问题,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3)根据课堂例题,自编一道涉及勾股定理的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提高解题技巧。
2.选做题:
(1)课本习题1.1.2中第5题,要求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本习题1.1.2中第6题,要求学生探索勾股定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数学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在之前的学习中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识别和判断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勾股定理的探索将更具挑战性和趣味性。然而,由于勾股定理涉及平方运算和抽象的逻辑推理,部分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和应用可能会存在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2)讲解勾股定理的推导过程,从特殊到一般,让学生理解定理的来源;
(3)结合实际例题,讲解勾股定理的应用,如计算斜边长度、判断直角三角形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勾股定理的推导和应用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心得。
八年级数学上册 探索勾股定理(第二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
评注:这是一个实际应用问题,经过分析,问题转化为已知两边求直角三角形第三边的问题,这虽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问题,学生可尝试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同时注意,在此题中小孩是静止不动的.
评注:本题是以光的反射为背景,涉及到勾股定理、轴对称等知识.由此可见,数学是物理的基础.
[例3]分析:在此问题中,要注意水草的长度与水深的关系,还要注意水草站立时和吹到一边,它的长度是不变的.
解:根据题意,得到下图,其中D是无风时水草的最高点,BC为湖面,AB是一阵风吹过水草的位置,CD=3分米,CB=6分米,AD=AB,BC⊥AD.
[师]真棒!同学们用拼图的方法,大胆地验证了勾股定理.利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是我国古代数学家的伟大贡献.在后面的课题学习中,我们还要继续研究它.
在所有的几何定理中,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也许是最多的了.有人做过统计,说有五百余种.1940年,国外有人收集了勾股定理的365种证法,编了一本书.其实,勾股定理的证法不止这些,作者之所以选用了365种,也许他是幽默地想让人注意,勾股定理的证明简直到了每天一种的地步.
[生]我拼出了如下图所示的图形,中间是一个边长为c的正方形.观察图形我们不难发现,大的正方形的边长是(a+b).要利用这个图说明勾股定理,我们只要用两种方法表示这个大正方形的面积即可.
大正方形面积可以表示为:(a+b)2,又可以表示为: ab×4+(b-a).
对比这两种表示方法,可得出c2= ab×4+(b-a).化简、整理得c2=a2+b2.因此我们得到了勾股定理.
教学重点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探索勾股定理(2)》优质教案(北师大版)
第一章勾股定理1.探索勾股定理(2)一、学情与教材分析1.学情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整式的加、减、乘、除运算和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进行简单的恒等变形;上节课又已经通过测量和数格子的方法,对具体的直角三角形探索并发现了勾股定理,但没有对一般的直角三角形进行验证.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以前数学学习中已经经历了很多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自主探究经验和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学生在七年级《七巧板》及《图案设计》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拼图活动经验.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八(上)勾股定理第1节第2课时,是在上节课已探索得到勾股定理之后的内容,具体学习任务:通过拼图验证勾股定理并体会其中数形结合的思想;应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体会勾股定理的应用价值并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意识和能力,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二、教学目标1.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验证,并能应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在上节课对具体的直角三角形探索发现了勾股定理的基础上,经历勾股定理的验证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3.在勾股定理的验证活动中,培养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感受数学文化,增强爱国情感,并通过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面积法验证勾股定理,应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验证勾股定理.四、教法建议1.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应用.2.课前准备:教具:教材,课件,电脑.学具:教材,铅笔,直尺,练习本.五、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结合课本上P5页1-5和1-6,应用等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提示:图中的正方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边长的平方,也可以表示成小正方形加上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2.预习自测一、选择题1. 利用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如图所示的图形,这个图形被称为弦图.观察图形,可以验证()公式.A.(a+b)(a﹣b)=a2﹣b2 B.(a+b)2=a2﹣2ab+b2C.c2=a2+b2 D.(a﹣b)2=a2﹣2ab+b2答案:C解析:∵大正方形的面积表示为:c2又可以表示为:ab×4+(b﹣a)2,∴c2=ab×4+(b﹣a)2,c2=2ab+b2﹣2ab+a2,∴c2=a2+b2.故选C.点拨:利用两种方法表示出大正方形的面积,根据面积相等可以整理出c2=a2+b2.二、填空题2. 如图是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在为《周髀算经》作注解时给出的“弦图”,它解决的数学问题是_________.答案:勾股定理解析: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在为《周髀算经》作注解时给出的“弦图”,它解决的数学问题是勾股定理.点拨:观察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在为《周髀算经》作注解时给出的“弦图”,发现它验证了勾股定理.3. 如图,由四个直角三角形拼成2个正方形,则4个直角三角形面积+小正方形面积=大正方形面积,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简得:a2+b2=c2.答案:4×ab、(b﹣a)2、c2.解析:如图所示,4个直角三角形面积+小正方形面积=大正方形面积,即 4×ab+(b﹣a)2=c2,故答案是:4×ab、(b﹣a)2、c2.点拨:根据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填空.(二)课堂设计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知识回顾;第二环节:探究发现;第三环节:数学小史;第四环节:知识运用;第五环节:随堂检测;第六环节:课堂小结.第一环节:知识回顾内容:教师提出问题:(1)勾股定理的内容是什么?(请一名学生回答)(2)上节课我们仅仅是通过测量和数格子,对具体的直角三角形探索发现了勾股定理,对一般的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是否成立呢?这需要进一步验证,如何验证勾股定理呢?事实上,现在已经有几百种勾股定理的验证方法,这节课我们也将去验证勾股定理.意图:(1)复习勾股定理内容;(2)回顾上节课探索过程,强调仍需对一般的直角三角形进行验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3)介绍世界上有数百种验证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效果:通过这一环节,学生明确了:仅仅探索得到勾股定理还不够,还需进行验证.当学生听到有数百种验证方法时,马上就有了去寻求属于自己的方法的渴望.第二环节:探究发现活动1: 教师导入,小组拼图.教师:今天我们将研究利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请你利用自己准备的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出一个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请每位同学用2分钟时间独立拼图,然后再4人小组讨论.)活动2:层层设问,完成验证一.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得到两个图形:图2在此基础上教师提问:(1)如图1你能表示大正方形的面积吗?能用两种方法吗?(学生先独立思考,再4人小组交流);(2)你能由此得到勾股定理吗?为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板书(a+b)2=4×21ab+c 2.并得到222c b a =+)从而利用图1验证了勾股定理.活动3 : 自主探究,完成验证二.教师小结:我们利用拼图的方法,将形的问题与数的问题结合起来,联系图1整式运算的有关知识,从理论上验证了勾股定理,你还能利用图2验证勾股定理吗?(学生先独立探究,再小组交流,最后请一个小组同学上台讲解验证方法二)意图:设计活动1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图形的构成,既为勾股定理的验证作铺垫,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在活动2中,学生在教师的层层设问引导下完成对勾股定理的验证,完成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内容.设计活动3,让学生利用另一个拼图独立验证勾股定理的目的是让学生再次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并体会成功的快乐.效果:学生通过先拼图从形上感知,再分析面积验证,比较容易地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之一,并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第三环节:数学小史活动内容:由学生利用所搜集的与勾股定理相关的资料进行介绍.国内调查组报告:用图2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据载最早是三国时期数学家赵爽在为《周髀算经》作注时给出的,我国历史上将图2弦上的正方形称为弦图.2002年的数学家大会(ICM-2002)在北京召开,这届大会会标的中央图案正是经过艺术处理的弦图,这既标志着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又像一只转动的风车,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学家们!国际调查组报告:勾股定理与第一次数学危机.约公元前500年,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弟子希帕索斯(Hippasus)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一个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度是不可公度的.按照毕达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若正方形边长是1,则对角线的长不是一个有理数,它不能表示成两个整数之比,这一事实不但与毕氏学派的哲学信念大相径庭,而且建立在任何两个线段都可以公度基础上的几何学面临被推翻的威胁,第一次数学危机由此爆发.据说,毕达哥拉斯学派对希帕索斯的发现十分惶恐、恼怒,为了保守秘密,最后将希帕索斯投入大海.不能表示成两个整数之比的数,15世纪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称之为“无理的数”,无理数的英文“irrational”原义就是“不可比”.第一次数学危机一直持续到19世纪实数的基础建立以后才圆满解决.我们将在下一章学习有关实数的知识 .趣闻调查组报告:勾股定理的总统证法.在1876年一个周末的傍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郊外,有一位中年人正在散步,欣赏黄昏的美景……他走着走着,突然发现附近的一个小石凳上,有两个小孩正在聚精会神地谈论着什么,时而大声争论,时而小声探讨.由于好奇心驱使他循声向两个小孩走去,想搞清楚两个小孩到底在干什么.只见一个小男孩正俯着身子用树枝在地上画着一个直角三角形……于是这位中年人不再散步,立即回家,潜心探讨小男孩给他留下的难题.他经过反复的思考与演算,终于弄清楚了其中的道理,并给出了简洁的证明方法. 1876年4月1日,他在《新英格兰教育日志》上发表了他对勾股定理的这一证法.1881年,这位中年人—伽菲尔德就任美国第二十任总统.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对勾股定理直观、简捷、易懂、明了的证明,就把这一证法称为“总统”证法.说明:这个环节完全由学生来组织开展,教师可在两天前布置任务,让部分同学收集勾股定理的资料,并在上课前拷贝到教师用的课件中便于展示,内容可灵活安排.意图:(1(2)学生加强了对数学史的了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3)通过让部分学生搜集材料,展示材料,既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效果:学生热情高涨,对勾股定理的历史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为中国古代数学的成就感到自豪.也有同学提出:当代中国数学成就不够强,还应发奋努力.有同学能意识这一点,这让我喜出望外.第四环节:知识运用a b内容:例题:我方侦察员小王在距离东西向公路400m处侦察,发现一辆敌方汽车在公路上疾驰.他赶紧拿出红外测距仪,测得汽车与他相距400m,10s 后,汽车与他相距500m,你能帮小王计算出敌方汽车的速度吗?意图:(1)初步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2)体会勾股定理的应用价值.效果:学生对这样的实际问题很感兴趣,基本能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顺利解决.一组生活中勾股定理的应用练习,共3道题.(1)教材P6练习题1.(2)一个25m长的梯子AB,斜靠在一竖直的墙AO上,这时的AO距离为24m,如果梯子的顶端A沿墙下滑4m,那么梯子底端B也外移4m吗?(3)受台风麦莎影响,一棵高18m的大树断裂,树的顶部落在离树根底部6米处,这棵树折断后有多高?说明:这一环节设计了3道题,设计时注意了题目的梯度,由浅入深,第一题为书上练习题,学生容易解决,第二道题虽然计算难度不大,但考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第三道题是应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求解,有一定难度.意图:在例题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训练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效果:小部分学生在完成第二题时,由于欠缺生活常识时,不能准确地理解题意,约有一半同学对第3道题束手无策,主要是缺乏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求解的这种思路,经同学点拨,教师引导,绝大部分同学最后都能解决这个问题,通过3个小题的训练,总体感觉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应用更加熟练,并对勾股定理的应用价值体会更深.第五环节:随堂检测一、选择题1. 下列选项中,不能用来证明勾股定理的是()A.B.C.D.答案:D解析:A,B,C都可以利用图形面积得出a,b,c的关系,即可证明勾股定理;故A,B,C选项不符合题意;D、不能利用图形面积证明勾股定理,故此选项正确.故选D.点拨:根据图形的面积得出a,b,c的关系,即可证明勾股定理,分别分析得出即可.2.“赵爽弦图”是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一个正方形拼成的大正方形.如图,每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是3和6,则中间小正方形与大正方形的面积差是()A.﹣9 B.﹣36 C.﹣27 D.﹣34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得:小正方形的面积=(6﹣3)2=9,大正方形的面积=32+62=45,9﹣45=36.故选B.点拨:由正方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求出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的面积,即可得出小正方形与大正方形的面积差.二、填空题3. 2002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会徽取材于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弦图它是由四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图所示,如果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3,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直角三角形的短直角边为a,较长直角边为b,下列说法:①a2+b2=13;②b2=1;③a2﹣b2=12;④ab=6.其中正确结论序号是_________.答案:①④解析: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是c,则c2=a2+b2,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3,即c2=a2+b2=13,①正确;∵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b﹣a=1,则(b﹣a)2=1,即a2+b2﹣2ab=1,∴ab=6,故④正确;根据图形可以得到a2+b2=13,b﹣a=1,而b=1不一定成立,故②错误,进而得到③错误.故答案是:①④点拨:根据勾股定理,知两条直角边的平方等于斜边的平方,此题中斜边的平方即为大正方形的面积13,2ab即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从而判断.4. 利用图(1)或图(2)两个图形中的有关面积的等量关系都能证明数学中一个十分著名的定理,这个定理称为_________,该定理的结论其数学表达式是_________.答案:勾股定理、a2+b2=c2.解析:用图(2)较简单,如图正方形的面积=(a+b)2,用三角形的面积与边长为c的正方形的面积表示为4×ab+c2,即(a+b)2=4×ab+c2化简得a2+b2=c2.这个定理称为勾股定理.故答案为:勾股定理、a2+b2=c2.点拨:通过图中三角形面积、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证明勾股定理.三、解答题5. 勾股定理是一条古老的数学定理,它有很多种证明方法.(1)请你根据图1填空;勾股定理成立的条件是_________三角形,结论是_________(三边关系)(2)以图1中的直角三角形为基础,可以构造出以a、b为底,以a+b为高的直角梯形(如图2),请你利用图2,验证勾股定理;答案:(1)直角;a2+b2=c2;(2)见解析解析:(1)勾股定理指的是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的和等于斜边的平方.故答案是:直角;a2+b2=c2;(2)∵Rt△ABE≌Rt△ECD,∴∠AEB=∠EDC,又∵∠EDC+∠DEC=90°,∴∠AEB+∠DEC=90°,∴∠AED=90°.∵S梯形ABCD =SRt△ABE+SRt△DEC+SRt△AED,∴.整理,得a2+b2=c2.点拨:(1)根据图示直接填空;(2)利用S梯形ABCD =SRt△ABE+SRt△DEC+SRt△AED进行解答.第六环节:课堂小结教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样的收获?师生共同畅谈收获.目的:(1)归纳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2)教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感受并进行总结;(3)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效果:由于这节课自始至终都注意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学生谈的收获很多,包括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中蕴含的数形结合思想,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历史的感悟及对勾股定理应用的认识等等.布置作业:1.习题1.2 T2,32.上网或查阅有关书籍,搜集至少1种勾股定理的其它证法,至少1个勾股定理的应用问题,一周后进行展评.意图:(1)巩固本节课的内容.(2)充分发挥勾股定理的育人价值.分层作业基础型:一、选择题1. 历史上对勾股定理的一种证法采用了下列图形:其中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边AE、EB在一条直线上.证明中用到的面积相等关系是()A.S△EDA =S△CEBB.S△EDA+S△CEB=S△CDBC.S四边形CDAE =S四边形CDEBD.S△EDA+S△CDE+S△CEB=S四边形ABCD答案:D解析:∵由S△EDA +S△CDE+S△CEB=S四边形ABCD.可知ab+c2+ab=(a+b)2,∴c2+2ab=a2+2ab+b2,整理得a2+b2=c2,∴证明中用到的面积相等关系是:S△EDA +S△CDE+S△CEB=S四边形ABCD.故选D.点拨:用三角形的面积和、梯形的面积来表示这个图形的面积,从而证明勾股定理.2. “赵爽弦图”巧妙地利用面积关系证明了勾股定理,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骄傲,如图所示的“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设直角三角形较长直角边长为a,较短直角边长为b,若(a+b)2=21,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3,则小正方形的面积为()A.3 B.4 C.5 D.6答案:C解析:如图所示:∵(a+b)2=21,∴a2+2ab+b2=21,∵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3,2ab=21﹣13=8,∴小正方形的面积为13﹣8=5.故选:C.点拨:观察图形可知,小正方形的面积=大正方形的面积﹣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利用已知(a+b)2=21,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3,可以得出直角三角形的面积,进而求出答案.二、填空题3. 如图,以Rt△ABC的三边向外作正方形,若最大正方形的边长为6cm,以AC 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为25,则正方形M的面积为________.答案:11=AB2,25=AC2,AC2+AB2=BC2=6×6,解析:根据题意知,SM=36﹣25=11(cm2).∴SM故答案是:11cm2.点拨: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以及勾股定理解答即可.4. 如图,已知△ABC中,AB=17,AC=10,BC边上的高AD=8.则△ABC的周长为_________.答案:48解析:在直角三角形ABD中,AB=17,AD=8,根据勾股定理,得BD=15;在直角三角形ACD中,AC=10,AD=8,根据勾股定理,得CD=6;∴BC=15+6=21,∴△ABC的周长为17+10+21=48,故答案为:48.点拨:分别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求得线段BD和线段CD的长,然后求得BC的长,从而求得周长.三、解答题5. 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勾股圆方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一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如图所示).如果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3,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试求:(a+b)2的值.答案:B解析: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2+b2=13,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ab×4=13﹣1=12,即:2ab=12则(a+b)2=a2+2ab+b2=13+12=25.点拨:根据勾股定理可以求得a2+b2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然后求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即可得到ab的值,然后根据(a+b)2=a2+2ab+b2即可求解.能力型:一、选择题1. 如图甲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赵爽弦图”的示意图,它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围成的,若AC=6,BC=5,将四个直角三角形中边长为6的直角边分别向外延长一倍,得到图乙所示的“数学风车”,则这个风车的外围周长是()A.52 B.42 C.76 D.72答案:C解析:依题意得,设“数学风车”中的四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x,则x2=122+52=169,解得x=13.故“数学风车”的周长是:(13+6)×4=76.故选:C.点拨:由题意∠ACB为直角,利用勾股定理求得外围中一条边,又由AC延伸一倍,从而求得风车的一个轮子,进一步求得四个.二、填空题2. 如图,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为3cm,则图中所有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为_______cm2.答案:27解析:∵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为3cm,∴正方形G的面积为9cm2,由勾股定理得,正方形E的面积+正方形F的面积=9cm2,正方形A的面积+正方形B的面积+正方形C的面积+正方形D的面积=9cm2,∴图中所有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为27cm2,故答案为:27.点拨: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求出正方形G的面积,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即可.3. 魏晋时期,伟大数学家刘徽利用如图通过“以盈补虚,出入相补”的方法,即“勾自乘为朱方,股自乘为青方,令出入相补,各从其类”证明了勾股定理,若图中BF=2,CF=4,则AE的长为_______.答案:6解析:∵BF=2,CF=4,∴BC=BF+CF=2+4=6,∵AB∥EC,∴=,即=,解得:CE=12,在Rt△ADE中,AD=6,DE=DC+CE=6+12=18,根据勾股定理得:AE==6,故答案为:6.点拨:由BF+CF求出BC的长,即为正方形ABCD的边长,由AB与CE平行,得比例求出CE的长,由DC+CE求出DE的长,在直角三角形ADE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E的长即可.三、解答题4. (1)如图1是一个重要公式的几何解释.请你写出这个公式;(2)如图2,Rt△ABC≌Rt△CDE,∠B=∠D=90°,且B,C,D三点共线.试证明∠ACE=90°;(3)请利用(1)中的公式和图2证明勾股定理.答案:见解析解析:(1)这个公式为(a+b)2=a2+2ab+b2;证明:由图可知大正方形被分成了一个小正方形和两个长方形,大正方形的面积=(a+b)2,两个长方形的面积=(a+b)b+ab,小正方形的面积=a2,那么大正方形的面积=(a+b)b+ab+a2=(a+b)2=a2+2ab+b2.(2)∵Rt△ABC≌Rt△CDE,∴∠BAC=∠DCE,∴∠ACB+∠DCE=∠ACB+∠BAC=90°;由于B,C,D共线,所以∠ACE=180°﹣(∠ACB+∠DCE)=180°﹣90°=90°.(3)梯形ABDE的面积为(AB+ED)•BD=(a+b)(a+b)=(a+b)2;另一方面,梯形ABDE可分成三个直角三角形,其面积又可以表示成ab+ab+c2.所以,(a+b)2=ab+ab+c2.即a2+b2=c2.点拨:(1)用面积分割法证明:大正方形的面积等于小正方形和两个长方形的面积之和,从而推出平方和公式.(2)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推出直角;(3)用面积分割法法证明勾股定理:梯形ABDE的面积=三角形ABC的面积+三角形CDE的面积+三角形ACE的面积.探究型:一、解答题1. 教材第九章中探索乘法公式时,设置由图形面积的不同表示方法验证了乘法公式.我国著名的数学家赵爽,早在公元3世纪,就把一个矩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用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大的正方形(如图①),这个图形称为赵爽弦图,验证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a、b与斜边c满足关系式a2+b2=c2,称为勾股定理.(1)爱动脑筋的小明把这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了另一个大的正方形(如图②),也能验证这个结论,请你帮助小明完成验证的过程.(2)小明又把这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梯形(如图③),利用上面探究所得结论,求当a=3,b=4时梯形ABCD的周长.(3)如图④,在每个小正方形边长为1的方格纸中,△ABC的顶点都在方格纸格点上.请在图中画出△ABC的高BD,利用上面的结论,求高BD的长.答案:见解析解析:(1)证明:由图得,×ab×4+c2=(a+b)×(a+b),整理得,2ab+c2=a2+b2+2ab,即a2+b2=c2;(2)解:∵a=3,b=4,∴c==5,梯形ABCD的周长为:a+c+3a+c═4a+2c=4×3+2×5=22;(3)解:如图4,BD是△ABC的高.∵S=AC•△ABCBD=AB×3,AC==5,∴BD===.点拨:(1)根据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阴影部分小正方形的面积=大正方形的面积,代入数值,即可证明;(2)由(1)中结论先求出c的值,再根据周长公式即可得出梯形ABCD的周长;(3)先根据高的定义画出BD,由(1)中结论求出AC的长,再根据△ABC的面积不变列式,即可求出高BD的长.2. 勾股定理神秘而美妙,它的证法多样,其巧妙各有不同,其中的“面积法”给了小聪以灵感,他惊喜的发现,当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如图1或图2摆放时,都可以用“面积法”来证明,下面是小聪利用图1证明勾股定理的过程: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按图1所示摆放,其中∠DAB=90°,求证:a2+b2=c2.证明:连接DB,过点D作BC边上的高DF,则DF=EC=b﹣a.∵S四边形ADCB =S△ACD+S△ABC=b2+ab.又∵S四边形ADCB =S△ADB+S△DCB=c2+a(b﹣a)∴b2+ab=c2+ a(b﹣a)∴a2+b2=c2请参照上述证法,利用图2完成下面的证明.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按图2所示摆放,其中∠DAB=90°.求证:a2+b2=c2.证明:连结_______,过点B作______________,则_________.∵S五边形ACBED =S△ACB+S△ABE+S△ADE=______________.又∵S五边形ACBED=______________=ab+c2+a(b﹣a),∴______________=ab+c2+a(b﹣a),∴a2+b2=c2.答案:BD,BF⊥DE于F,BF=b﹣a,ab+ b2+ab,S△ACB +S△ABE+S△ADE,ab+b2+ ab.解析:证明:连结BD,过点B作BF⊥DE于F,则BF=b﹣a,∵S五边形ACBED =S△ACB+S△ABE+S△ADE=ab+b2+ab,又∵S五边形ACBED =S△ACB+S△ABD+S△BDE=ab+c2+a(b﹣a),∴。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探索勾股定理》教案2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探索勾股定理》教案2一. 教材分析《探索勾股定理》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验证勾股定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节课是本章的第二课时,主要是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勾股定理,并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勾股定理的初步知识,对直角三角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勾股定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对如何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还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深入理解勾股定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发现并验证勾股定理。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探究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自主发现并验证勾股定理。
2.案例教学法:教师通过举例,引导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3.小组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勾股定理的定义、实践活动示例等。
2.教师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道具,如直角三角形、尺子、剪刀等。
3.教师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勾股定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勾股定理的定义,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
然后,教师提出本节课的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践活动示例,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
在活动中,教师关注学生的操作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3.操练(15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实践活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部分学生分享他们的实践活动成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巩固所学知识。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初中数学教学设计1探索勾股定理
4.强调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5.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理解和应用,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的勾股定理,选取生活中的一个直角三角形实例,如窗户、楼梯等,测量并计算出其三条边的长度,验证勾股定理的正确性。
4.能够运用勾股定理推导出相似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如比例关系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勾股定理的规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题,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提高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基本性质,能够进行简单的几何计算。在此基础上,探索勾股定理,学生需要运用已学知识,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发现勾股定理的规律,并学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对勾股定理的认识可能初步来源于生活实际,如建筑、测量等领域,但对勾股定理的严谨证明和应用可能尚不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几点:
3.学生可能会提到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关系,如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教师给予肯定,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勾股定理。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介绍勾股定理的概念,即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通过动画演示或实物的形式,展示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如代数法、几何法等,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定理的原理。
八年级数学上册1.1探索勾股定理第2课时验证勾股定理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1.1探索勾股定理第2课时验证勾股定理教案新版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新版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探索勾股定理”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理解勾股定理的内涵,并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是该章节的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验证勾股定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他们对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和证明方法可能还不够深入了解,因此需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从实践中感受勾股定理的真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理解勾股定理的内涵。
2.培养学生运用几何图形进行推理和验证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验证勾股定理。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并证明勾股定理。
五. 教学方法1.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并验证勾股定理。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验证勾股定理的任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三角形模型、直尺、圆规等教具。
2.制作课件,展示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和证明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勾股定理的表述: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然后提出问题:如何验证这个定理呢?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教具和直尺,尝试构造直角三角形,并测量两条直角边和斜边的长度。
每组学生将自己的测量结果填入表格中。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组学生汇报自己的测量结果,引导学生发现:不论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和斜边的长度如何变化,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总是等于斜边的平方。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挑战性问题:如何证明这个结论对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成立呢?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1《探索勾股定理二》教案
-学习并理解勾股定理的几种证明方法(如:构造法、割补法等)。
-了解勾股定理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如:正方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等。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探索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严密的逻辑推理方法,提高学生的几何逻辑思维。
-对于勾股定理的逆向应用,通过具体例题,让学生学会通过边长关系判断三角形的类型,并提供足够的练习进行巩固。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探索勾股定理二》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关系问题?”比如,测量墙角到地面的距离。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勾股定理的奥秘。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通过勾股定理在实际几何图形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几何直观。
3.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将勾股定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学会在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学规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引导学生从具体的直角三角形中抽象出勾股定理的一般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勾股定理的基本概念。勾股定理是指在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个定理在几何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计算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展示勾股定理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1《探索勾股定理二》教案
精品2019-2020年最新北师大课标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探索勾股定理二》教案2(一等奖教学设计)
《探索勾股定理二》教案教学目标1、经历运用拼图的方法说明勾股定理是正确的过程,在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2、掌握勾股定理和它的简单应用.重点难点重点:能熟练应用拼图法证明勾股定理.难点:用面积证勾股定理.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导入课题 我们已经通过数格子的方法发现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究竟这几个实例,是否具有普遍的意义,还需要加以论证,下面就是今天所要研究的内容,下边请大家画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并把它剪下来,用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拼一拼、摆一摆,看看能否得到一个含有以斜边c 为边长的正方形,并与同学们交流.在同学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展示投影1(书中P4图1—4)接着提问:大正方形的面积可表示为什么?同学们回答有两种可能:(1)2)(b a +(2)2421c ab +⋅. 在同学交流形成共识后教师把这两种表示大正方形面积的式子用等号连接起来.22421)(c ab b a +⋅=+ 请同学们对上式进行化简,得到:22222c ab b ab a +=++即222c b a =+.这就可以从理论上说明了勾股定理存在.请同学们回去用别的拼图方法说明勾股定理.二、讲解例题例:我方侦查员小王在距离东西向公路400m 除侦查,发现一辆敌方汽车在公路上疾驶,他赶紧拿出红外测量仪,测得汽车 与他相距400m ,10s 后,汽车与他相距500米,你能帮小王计算敌方汽车的速度吗?分析:根据题意,可以画出如图所示示意图,其中A 表示小王所在位置,点C ,点B 表示两个时刻敌方汽车的位置.由于小王距离公路400m.因此∠C 为直角.这样就可以由勾股定理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解:由勾股定理,可以得到AB ²=BC ²+AC ²,也就是500²=BC ²+400²,所以BC=300敌方汽车10s行驶了300m,那么它1h行驶的距离为300×6×60=108000(m),即它行驶速度为108km/h.三、议一议展示投影(书中图1—8)观察上图应用数格子方法判断图中的三角形的三边长是否满足22c2+.ba=同学在议论交流形成共识后,老师总结.勾股定理存在于直角三角形中,不是直角三角形就不能使用勾股定理.四、作业教材P7习题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勾股定理
1. 探索勾股定理(第2课时)
一、学生起点分析
上节课已经通过测量和数格子的方法,对具体的直角三角形探索并发现了勾股定理,但没有对一般的直角三角形进行验证.学生在以前数学学习中已经经历了很多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自主探究经验和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是八(上)勾股定理第1节第2课时,是在上节课已探索得到勾股定理之后的内容,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验证,并能应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在上节课对具体的直角三角形探索发现了勾股定理的基础上,经历勾股定理的验证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3.在勾股定理的验证活动中,培养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感受数学文化,增强爱国情感,并通过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用面积法验证勾股定理,应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三、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问题引入
内容:教师提出问题:
上节课我们已经通过探索得到了勾股定理,请问勾股定理的内容是什么?
如何验证勾股定理呢?
第二环节:探索新知
活动1:
[师] 下面我们利用拼图的方法来验证勾股定理:
1、准备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
2、你能用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吗?拼一拼试试看?
3、你能否就你拼出的图说明a2+b2=c2呢?
拼法1:
大正方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
也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
∵ c 2= 4•ab/2 +(b -a)2
=2ab+b 2-2ab+a 2
=a 2+b 2
∴a 2+b 2=c 2
拼法2:
大正方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 也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
∵ c 2= 4•ab/2 +(b -a)2
=2ab+b2-2ab+a2
=a2+b2
∴a2+b2=c2
活动2:拓展提升
[师] 你还能拼出什么图形呢?
你能否就你拼出的图说明a2+b2=c2?
.
教师小结:我们利用拼图的方法,将形的问题与数的问题结合起来,联系整式运算的有关知识,从理论上验证了勾股定理.
第三环节延伸拓展,能力提升
1.议一议:观察下图,用数格子的方法判断图中三角形的三边长是否满足a2+b2=c2
2.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30cm ,且两直角边长度比为3:4,求两直角边的长。
意图:在前面已经讨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满足的关系,那么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的三边是否也满足这一关系呢?学生通过数格子的方法可以得出:如果一个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那么它的三边a,b,c不满足a2+b2=c2。
通过这个结论,学生将对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并为后续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打下基础。
第四环节:例题讲解初步应用
内容:例题:飞机在空中水平飞行,某一时刻刚好飞到一个男孩子头顶上方100米处,过了10秒,飞机距离这个男孩子头顶200米,飞机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
意图:(1)初步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2)体会勾股定理的应用价值.
第五环节:回顾反思提炼升华
内容:教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样的收获?师生共同畅谈收获.
意图:(1)归纳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2)教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感受并进行总结;(3)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内容:习题1.2 1,2,3
意图: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四、教学设计反思
勾股定理的验证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设计了拼图活动,先让学生从形上感知,再层层设问,从面积(数)入手,师生共同探究得到方法1,最后由学生独立探究得到方法2.这样学生较容易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