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非指导性教学的基本特征

合集下载

课程与教学论真题及部分答案汇集--优秀版

课程与教学论真题及部分答案汇集--优秀版

课程与教学论历年真题及大部分答案汇集一、全国2011年7月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被认为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奠基者、开创者是( )A.博比特 B.麦克尼尔C.查特斯 D.波特2.学术中心课程主张课程的( )A.相关化 B.专门化C.融合化D.广域化3.“泰勒原理”的深层价值取向是( )A.技术兴趣 B.实践兴趣 C.解放兴趣 D.建构兴趣4.维果茨基在其“文化—历史心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 )A.“基础教养论”B.“中间语言”C.“最近发展区”D.“居室教育学”5.旨在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经典教育著作是( )A.《教学的艺术》B.《大教学论》C.《实验教学论》D.《教育学讲授纲要》6.在赫尔巴特四个教学“形式阶段”中,“把业已形成的知识系统通过应用于各种情境而使之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属于( )A.明了阶段 B.联合阶段 C.系统阶段 D.方法阶段7.首次明确提出把心理发展的研究作为教学总原则的基础的是( )A.福禄贝尔B.奥苏贝尔C.裴斯泰洛齐D.拉特克8.提出“任何学科都能够用在智育上是诚实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的是( )A.赞科夫B.皮亚杰C.瓦根舍因D.布鲁纳9.范例教学的特殊之点在于“范例”,范例的基本特征是(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B.具体性、学术性、范例性C.具体性、精确性、范例性D.基本性、专门性、范例性10.“给学生一篇文章,学生在五分钟内不靠帮助或参考书,能够识别出它的风格”这个教学目标的取向属于( )A.生成性目标取向B.普遍性目标取向C.表现性目标取向D.行为目标取向11.在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上,认为“教育为社会生活作准备,学校课程是使学习者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工具”,这种观点是( )A.主动适应论 B.被动适应论C.相互作用论D.超越论12.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对应的学习方式是( )A.探究性学习B.自主性学习C.社会性学习D.接受性学习13.罗杰斯关于学习的分类,是将学习分为( )A.无意义联结的学习、有意义的经验学习B.有意学习、机械学习C.发现学习、接受学习D.上位学习、下位学习14.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变成了( )A.引领者B.管理者C.促进者D.指导者15.教师向学生作出一定的活动、行动、态度以供学生仿效的教学方法,被称为( )A呈示B示范C展示D口述16.课程的垂直组织有两个基本标准,即( )A.学术性和逻辑性B.顺序性与重复性C.连续性与顺序性D.逻辑性与一致性17.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A.使人成为“自然人”B.个体经验和社会整体的持续生长C.使人之个性完全获得自由与独立,使人获得解放,使社会日臻公正D.使人获得全面发展18.“人本主义经验课程”内容的基本来源是( )A.儿童、自然、知识、社会 B.儿童、学科知识、社会C.自我、自然、知识、社会D.学生经验、历史文化、自然19.布拉梅尔德在“未来中心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 )A.微型课程B.STS课程C.轮形课程D.国际理解教育课程20.最早在中学开设选修课程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21.“隐性课程是指那些包含着特殊信息的班级社会关系,这些特殊信息使维持资本主义逻辑和合理性的特殊的价值观、社会规则观、权威观和劳动观得以合法化”。

2023年4月自考00467《课程与教学论》真题与答案

2023年4月自考00467《课程与教学论》真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A “八年研究”B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C “科学主义运动”D “社会效率运动”正确答案:A2.提出“教育即生长”的教育家是()。

A 泰罗B 杜威C 博比特D 泰勒正确答案:B3.提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的教育著是()。

A 《理想国》B 《爱弥儿》C 《儿童与课程》D 《教学的艺术》正确答案:B4.赫尔巴特曾指出:“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他所表达的理念是()。

A 教学的艺术性B 教学的矛盾性C 教育性教学D 教学即教育正确答案:C5.杜威认为,只有在经验的基础上才能真正使儿童与学科统一起来。

基于此,他提出的课程理论是()。

A 经验课程理论B 学科课程理论C 探究课程理论D 实践课程理论正确答案:A6.泰勒认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是()。

A 组织教育经验B 选择教育经验C 确定教育目标D 评价教育计划正确答案:C7.泰勒原理中提出要对教育目标进行两次甄选,即心理学的甄选和()。

A 教育学的甄选B 哲学的甄选C 目标学的甄选D 行为学的甄选正确答案:B8.奥苏伯尔的教学设计模式属于()。

A 社会发展取向模式B 人格发展取向模式C 认知发展取向模式D 行为控制取向模式正确答案:C9.下列属于程序教学的设计原则的是()。

A 小步子原则B 高效性原则C 主动探究原则D 合作学习原则正确答案:A10.罗杰斯创立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心理学基础是()。

A 行为主义心理学B 人本主义心理学C 认知主义心理学D 建构主义心理学正确答案:B11.在教育目标体系中,代表着最宏观的教育价值,体现在宪法、教育基本法、教育方针之中的是()。

A 培养目标B 课程目标C 教学目标D 教育目的正确答案:D12.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幸福”,从课程与教学目标表述来看属于()。

国外十大著名教育理论

国外十大著名教育理论

国外十大著名教育理论国外十大著名教育教学理论一、结构主义教学理论主要代表人物:(美)布鲁纳(J.S.Bruner)产生的主要背景: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美国的教育改革受到影响。

理论要点:1.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教学过程的中心。

懂得基本原理,可以使学科更容易理解。

“基本”指获得广泛新知的基础;“结构”指基本概念、原理及相互联系。

学习有两种迁移:特殊迁移与原理和态度的迁移。

用简化的方式储存在记忆中,可使记忆具有“再生性”特征。

2.提倡早期学习。

任何学科都可以用某种理智的方法,有效的教给处于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学生。

以困难为理由,把重要的教学往后推迟,往往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

3.教学原理方面的四个原则:A.动机原则——满足社会需求愿望的外来动机作用短暂,而内在动机能起长效作用。

学习的好奇心、胜任感、互助欲是学习的三种基本内在动机。

在实施方面要做好三点:激活工作:设计“具有最适合的不确定性”的学习课题。

模棱两可的情况最可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维持工作:探索活动被激发出来,就要维持,这取决于对教学过程的控制。

要使学生相信,成功的可能要超过失败,要培养学习的自信心和独立做出决定与行动的能力。

方向性工作:把注意力引向完成学习项目的主要方面。

B.结构原则——将知识组织起来的最理想方式是建立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的再现形式有三种:表演式:一组动作;肖像式:简化的图解、知识树、系统图;象征性:符号。

以上分别体现出结构的再现性、经济性与有效性。

C.程序原则——学生学习知识所遇到的材料的序列,就是教学的序列。

处理好教材的内在联系和学生智慧发展二者关系,以确定最有效的序列。

决定学习序列的因素:学习速度(要考虑认知的紧张度)、抵制遗忘的作用、旧知识迁移到新情况的可能性、知识再现的形式、有利于积极和有效地掌握知识。

D.反馈强化原则——没有反馈就没有教学。

基本要求为:(1)时间及时:过早则增加记忆负担,过晚则无指导作用;(2)具有不在思维定势和焦虑状态的条件:先退出状态,方可进行矫正,否则矫正性信息无效;(3)处理方式:矫正不超出学习者的能力范围。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主要代表人物:(美)卡尔·罗杰斯产生时间:1960年,他把自己长期在心理治疗上所积累的经验,推广和应用到教学领域。

理论要点:1.“非指导性”教学的特征及原则:(1)极大地依赖于个体的自身成长,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各种障碍。

不是直接教授他人,而只能使他人的学习得以容易地开展。

如诱导学生独立思考、澄清问题、帮助组织已被学生认可的经验。

但要节制自己的发言。

(2)情调情感因素,具有真诚、理解、接受的气氛。

不掩饰,坦诚公开。

(3)学生是以维持自己的构造或是强化自己的构造心理来学习的,因此要注意以“同化”来影响学习过程。

(4)作为自然发展状态而互相接触。

教师不是教学生怎样学,而是提供学习的手段,由学生决定怎样学。

教师已不是指导者,而是顾问。

学习的促进者: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含教师本身,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使学生知道如何学习。

2.教学模式:(1)创设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气氛。

(2)开放性探索,学生不受束缚,毫无顾忌地发表观点,教师只应学生要求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看法,不对学生观点作任何评论。

(3)个人或小组鉴别。

教师提供资源,对探索结果进行反思和讨论。

可能没有结论,这并不重要,因为探索的过程已经存在了,学生已经创造性的学习和工作了。

如果学生希望教师讲授,可针对讨论内容进行讲授,但不作结论和总结性发言。

3.备注(1)气氛--强调学习过程中个体自我实现的心路历程。

良好的心理气氛看作比教学技能更为重要的教学因素,因此,创设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气氛、培养具有洞察力、创造性、建设性、选择性的人。

气氛要真诚、理解、接受、不掩饰、坦诚公开,学生才能把自己的想法公开,从而促进学生潜能的实现。

(2)开放性探索--不能把教师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占有的时间,强加在学生身上。

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问题形成学习目标。

“希望讨论什么?”或“做什么?”个人提出问题,通过讨论形成全体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从而确定学习目标。

安徽师范大学成人继续教育《课程与教学论》课后习题答案(五)

安徽师范大学成人继续教育《课程与教学论》课后习题答案(五)

《课程与教学论》第五次课后习题答案一、单选题1(2分)、“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是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暗箱式评价2(2分)、在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中,学生实际体验到的课程属于A、正式的课程B、理解的课程C、经验的课程D、运作的课程3(2分)、重视已有知识在学习中的作用,提出先行组织者策略的是A、布鲁纳B、加涅C、奥苏伯尔D、斯金纳4(2分)、在课程发展史上,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与原则最早见之于A、博比特的《怎样编制课程》B、查特斯的《课程编制》C、拉格的《课程编制:过去与现在》D、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5(2分)、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A、杜威B、洛克C、凯洛夫D、赫尔巴特6(2分)、“隐性课程是学校暗默地、高效地灌输给学生的‘被合法化了的’文化、价值和规范,它是发挥着‘霸权’功能的日常意义体系”。

这一观点属于A、经验自然主义的隐性课程观B、结构功能主义的隐性课程观C、再生产性的隐性课程观D、抵制性的隐性课程观7(2分)、在理论上,迄今为止所有评价模式中最全面、最有效并代表着课程与教学评价发展方向的是A、差别模式B、目标达成模式C、回应模式D、外貌模式8(2分)、下列属于“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早期代表的是A、多尔B、麦克尼尔C、博比特D、阿普尔9(2分)、科学---技术---社会课程(STS课程)属于A、学科本位综合课程B、分科课程C、儿童本位综合课程D、社会本位综合课程10(2分)、美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施瓦布认为课程由四个要素组成,这四个要素是A、教师、学生、教材、教具B、教师、学生、学科、教材C、教师、学生、教材、环境D、教师、学生、教材、考试11(2分)、下列不属于赞科夫新体系的教学论原则的是A、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B、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D、逐渐分化原则12(2分)、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A、克伯屈B、杜威C、范迪尼D、夏皮罗13(2分)、把课程视为“学校材料”,课程研究即探究“价值中立的”课程开发的理性化的程序,这种研究取向也被称为A、多元主义B、大众主义C、民主化D、程序主义14(2分)、“建构主义的立场,如果认真对待的话,即是与知识、真理和客观性等传统概念直接相冲突的,它们要求从根本上去重建个人关于实在的观念。

论述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的基本特征

论述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的基本特征

论述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的基本特征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我发展。

他认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动力,引导他们自主思考、独立解决问题,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更多地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而非传统的权威者。

其次,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注重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

他提倡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平等、信任、尊重的关系,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倾听他们的心声,关注他们的需求和情感,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成长。

此外,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

他认为,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需求和能力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让学生在探究和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的自我探索和建构成为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最后,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强调教师的倾听和反思。

他认为,教师应该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他们的情感和需求,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只有不断倾听和反思,教师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的基本特征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自主性和自我发展、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注重教师的倾听和反思。

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借鉴。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专升本教育学作业及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专升本教育学作业及答案

教育学作业第一次作业一、名词解释1、潜在课程:指学校潜在课程指学校内部那些难以预期的,伴随着正式课程而随机出现的,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各种教育因素的总和;2、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的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首先,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机构和组织的体系;其次,教育制度是指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与运行的一整套规则;3、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从科学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试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4、课程:“课程”作为一个教育学概念,首先涉及到对学校教育内容的组织;其次,课程也涉及到对预定的教育标准或目标、预期的教学结果的系统规定;再次,课程还涉及到对学校教学、教育活动的总体构思和初步设计;据此,可以将课程定义为:课程是对学校教育内容、标准和进程的总体安排;其最重要的特征是“计划性”或“方案性”即给教学、教育活动提供方案;作为方案,课程是学校各类教学、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或“蓝图”,各类教学、教育活动则是课程的实施或具体执行;5、主体性原则:所谓主体性原则,一般来说就是承认、重视并坚持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原则;二、简答题1、简述教学过程的规律答:1教学认识过程简约性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就是要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个体认识的过程;2教学与发展相统一的规律,教学与发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对基本矛盾,正是这对矛盾的存在、运动,推动了教学的发展,成为教学过程运行的原动力;我们这里所说的发展包括学生身心两方面的发展;3教和学相统一的规律,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种活动的有机结合,教和学是同一过程中的两个方面;教与学两种活动既是双边活动又是双向活动,还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活动,它们有区别又有联系,两种过程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4教学要素的整体性规律,教学过程中包含有多种要素,各要素是处在持续不断的变化之中的;2、简述教师应当具备的素养答:现代教师的素质应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养和能力素养三大方面的内容; 思想政治素质是“一种特殊的素养,是人们为实现本阶级利益而进行各种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特定品质”;我国人民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主要表现为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强烈的爱国之情以及勇于坚持真理等内容; 教师的职业素养应主要包括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修养;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全的人格也是教师职业对教师素质的特殊规定;这是因为,教师的任务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因而教师历来有“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美称;要成为名副其实的灵魂工程师,首先必须有美好的心灵;在今天,拥有丰富的知识已不再是为师者的决定性条件或主要素养,高尚、健全的人格才是为师者的灵魂;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应该具备如下的职业道德:第一,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第二,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第三,尊重同事,团结协作;第四,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能力素养;教师应具备如下基本能力:良好的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交往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3、简述潜在课程的特点答:内容的渗透性和差别性;潜在课程的内容渗透到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而由于学校间客观条件和长期形成的传统不一样,潜在课程又具有了差异性;内容上的全面性;潜在课程对学生的影响全面地包括知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情感、态度、意志等方面;概念上的相对性;潜在课程是相对于显性课程而言的;相互联系上的非系统性;潜在课程在影响学生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明显的逻辑步骤,没有前后相继的知识线条等;4、简述教育评价的功能答:教育评价的功能是指教育评价活动本身所具有的能引起评价对象变化的作用和能力;它通过教育评价活动与结果,作用于评价对象而体现出来;其功能的内容取决于评价活动的结构及运行机制;因此说作为教育管理本身一个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的教育评价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我国开展教育评价活动的时间并不长,但实践已经证明教育评价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化具有重要作用,这些作用可以归纳为:1鉴定功能;2导向功能;3激励功能;4诊断功能;5调节功能;6监督作用;7管理功能;8教育功能;5、简述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影响的特点答:1环境,即围绕在人们周围,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的外部世界,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在人的发展中,社会环境起着更为主导的作用;2环境影响人,主要是通过社会环境实现的;社会环境包括社会文明的整体水平,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以及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和道德水准,其中最主要的是社会发展的程度和个人拥有的社会关系;3环境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虽然是经常的和广泛的,但这种影响在大部分情况下是自发的、分散的和偶然的;它对个体身心发展有时可能起有利的、积极的影响以有时可能起不利的、消极的影响;4人并不是被动的、消极的接受环境的影响;由于人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人在环境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不但能正确认识外部世界,还能主动地改造世界,不仅是环境改造人,人也可以反过来改造环境,通过改造环境来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那种认为人的发展是由环境消极决定的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三、论述题1.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用教育与经济关系的原理论述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答:经济是社会结构的基础,它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包括教育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方面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以经济发展为物质基础,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发展对经济增长有很大的拉动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是客观的,教育所以能对经济发展起如此巨大的作用,是因为:1教育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成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通过教育可以使人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术,成为现实的劳动力,从而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高等教育为社会提供一支能在科学上有发现,生产技术上有发明的科学研究和设计队伍;同时,高等教育培养的是高级专门人才,他们在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的作用是举足重轻的;2教育是科学技术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在劳动者掌握科学技术并运用于生产实践的过程中,即在科学技术由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教育也是科学技术知识扩大的、高效的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还是产生新的科学技术知识的手段;现代教育,尤其是现代高等教育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也发挥着创造、发明、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功能;教学促进科研,科研提高教学,使高等学校成为出人才、出成果的基地;另外,高等教育还通过多种途径帮助人们形成与现代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观念如竞争观念、效益观念、价值观念、协作观念等、态度、行为习惯等,并作为调整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促进和协调作用;第二次作业一、名词解释1、特朗普制:又称“灵活的课程表”,这是20世纪后半叶在美国一些学校进行实验的一种,由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提出;其基本做法是,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别作业三种教学组织形式结合起来;首先是大班上课,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行班合在一起上课,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由最优秀的教师任教;然后是小班讨论研究,每个小班20个人左右,由教师或优秀学生负责,研究和讨论大班上课的材料;最后是个别作业,其中部分作业由教师指定,部分作业由学生自选,以此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三种形式的时间分配大致分别:大班上课占40%,小班研究讨论占20%,个别作业占40%;2、非指导性教学:非指导性教学指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其含义应是较少有“直接性、命令性、指示性”等特征,而带有“较多的不明示性、间接性、非命令性”等特征;这种自我评价使学生更能为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从而更加主动、有效、持久地学习;3、循序渐进与适度超前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教学内容内在逻辑顺序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有次序有步骤的进行,并且尽可能快速的促进学生身心不断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4、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是社会对教育这一实践活动所造就的社会个体或群体的质量规格所做出的一种总的设想与规定;狭义的教育目的就是社会对学校教育这一实践活动所造就的社会个体或群体的质量规格,是教育者对教育活动所培养的人的规格的总预期;5、大教学论: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所着的教育学专着,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反对封建的、经院主义的教育,系统阐述适应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教育观点,包括教育的目的、作用、制度、内容和途径;提出教学必须“遵循自然”,并论证教学的“简易性”、“彻底性”、“简明性和迅速性”等原则;为近代最早的有系统的教育学着作;二、简答题1.简述教育学的特点答:教育的本质就是,正确的爱,赏识,理解,尊重,放手,反思,引导;中国的教育的问题就在于没有看清教育是什么,不是像垃圾桶什么东西都能向孩子灌输,重要的是连家长自己的定位和教育方法都得不到反思和思考;教育学的特点有以下几个:1学校教育逐渐普及;2教育公共性日益突出;3教育的生产性不强;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2.简述文化与教育的关系答:首先,社会文化影响着教育;一是文化作为教育的内容,影响教育内容的状态,影响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二是文化影响教育的模式、方法与手段等,特别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其教育的内容选取、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以及采取的方法手段等都有显着差异;其次,教育对文化的作用是巨大,既可以通过对文化的传递、发展、交流、整合,而促进文化的发展;也会因为教育不当而导致文化的扭曲、缺失,甚至中断;3.简述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答:教育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与其他学科一样经历了一个由思想萌发到确立学科意识再到系统发展的较长时期,主要分作三个阶段:1前学科阶段:这一时期主要表现为经验的总结与积累;早期的教育学家根据其教育实践,从不同层面进行论述,提出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教育思想;这些思想散见于哲学的、伦理的、政治的论着和学说中,尚未能构成完整的、系统的体系;2 教育学学科的独立阶段:在文艺复兴运动后的近代欧洲是教育学理论产生发展和不断完成的阶段;这一阶段发展起来的教育学理论可称为经典教育学理论;3教育学的系统化阶段:19世纪以来,教育学在发展中形成了很多派别,经历了新的分化和改组出现了新的特点:表现出强烈的跨学科特点、研究的细化、研究的多元化;4.简述转化后进生的方法答:1找准原因,对症下药;要使后进生的个别教育工作取得实际效果,就必须调查研究,掌握后进生的特点,找准导致他们暂时落后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2寻找闪光点,增强自信心;自尊心的满足和自信心的树立对推动后进生的进步至关重要;老师要注意鼓励后进生,及时给予中肯的评价和表扬,让他们得到尊重,重拾信心;3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教师要主动亲近后进生,用爱感染他们;讲道理要深入浅出,结合学生身边的实际情况,使他们感到真实可信,从而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4抓住时机;对后进生的转化教育要善于抓住转变时机;教师要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勇敢冲击;5注意反复,坚持不懈;后进生的个别转化教育是长期性的工作,进步过程也不会都是直线的,教师要有耐心和决心,帮助后进生不断进步;5.现代社会教育的差异性答:现代社会教育的差异性,具体体现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教育的特殊性;首先,社会主义教育的特殊性;一是教育目的在于培养社会主义公民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人才;二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三是教育科学的研究有了科学方法论的基础;其次,资本主义教育的特殊性;一是教育的目的在于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统治人才,又要给予广大的劳动人民以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二是建立了体系比较完备的现代学校制度;三是不断推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此外,资本主义教育还有不断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不断地推出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新方法、产生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等特征;三、论述题1.论述网络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答:络时代将产生教育模式的“三大裂变”:1阅读方式的变革;传统的线性的文本阅读,将让位于非线性的超文本阅读,以链接和组合提供高效的检索和更多的信息;单纯的文字阅读将发展为多媒体电子读物,使阅读和感受、体验有机结合;2写作方式的变革;从手写方式走向键盘、鼠标、光电扫描、语音输入等电脑写作;单纯文字写作转变为图文并茂、声情并茂的多媒体写作;学会进行超文本结构的构思与交互式的写作;3计算方式的变革;由单纯手工数学计算走向学会使用电脑高速计算;电脑语言将成为文化,去整合传统的读、写、算;图像、声音和影视的数字化,使虚拟现实变成学习的一种方式,数字化将强烈地影响到教学;由此网络时代对教育提出了三种培养模式:1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很强信息能力包括信息获取能力、分析能力与加工能力的新型人材;2培养内容应侧重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使之具有自我获取知识与更新知识的能力,而不强调直接教给学生大量的知识,并确保有较高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以便与“知识爆炸”和知识迅速更新换代的发展趋势相适应;3培养方法应灵活多样,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能适合各种学科并能满足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需求;第三次作业一、名词解释1、教育价值:教育价值就是指教育活动的有用性或者说是“效用”,是人们有意识的掌握、利用、接受及享有教育时,对教育活动有用性的看法和评价;在审视和判断教育的价值时,人们总是以一定的利益和需要为根据的;2、活动课程: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与学科课程对立的课程类型;它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和动机为中心组织课程;因此,活动课程也称动机论; 活动课程的思想可以溯源到法国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杜威和克伯屈发扬了这一思想,杜威的课程为“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3、道尔顿制:道尔顿制是由美国H.H.帕克赫斯特在美国马萨诸塞州道尔顿市的道尔顿中学正式实施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这是一种自学辅导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具体做法如下:⑴布置各科实验室作业室,按学科性质设置参考书、实验仪器、标本等学习用具,设教师1~2人;⑵每个学生遵照作业指定的指引,依照自己的兴趣、能力,将学习内容分月安排,与教师订立月“学习约”;教师根据学生的程度指定作业,并公布在作业室内;⑶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安排学习速度和时间,可以与教师、同学共同讨论;⑷学生完成本月“学习约”规定的内容并经教师考核合格后学习下一个月的内容,并将成绩和进度登记在学习手册上;4、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的收集信息资料和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5、学记:是中国古代最早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着,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着;学记的内容极为丰富与深刻;在教育作用与教育目的、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原则与方法、教师等诸多方面都作出了论述;学记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为中国教育理论的发展树立了典范,其历史意义和理论价值十分显着;它的产生意味着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专门化的形成,是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良好开端;二、简答题1.简述现代社会教育的共同性答:第一、不断提高普及教育,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第二、教育密切联系社会,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社会教育化、教育社会化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第三、学习内容极为丰富,教育内容具有开放性;第四、重视教育立法,教育具有法制性;第五、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教育呈现终身化;第六、重视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教育具有国际性;第七、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教育具有科学性;依靠教育科学指导教育实践,遵循规律成为现代教育活动的基本理念;2.简述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所起的主导作用答: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第一,学校教育能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第二、学校教育能够为学生设计系统的教育影响;第三、学校教育能指导学生选择、成长;第四、学校教育有教师的科学指导3.简述个人本位论价值取向的必然性及局限性答:必然性——个人本位论有其历史必然性;它的鼎盛时期是18世纪后半期,主要代表人物卢梭所期望教育培养的自然人实质上是一种与自由资本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新人;可以说以卢梭为代表的个人本位论在自由资本主义形成时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尤其是在反抗封建的社会制度对人的压制,弘扬人的主体性方面具有不可磨灭的功绩;局限性——对于个人本位论来说,在对个人主体性张扬的同时,他们忽视了个体存在的社会制约性,甚至把社会臵于与个体对立的地位;4.简述班主任的教育机智答:班主任的教育机智,是指班主任在日常教育实践中,面对突发情况,能够透过纷繁的表面现象抓住关键环节,正确而迅速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班主任的教育机智,归结起来,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班主任的教育机智,是其综合运用各种教育能力达到娴熟地步的表现,是智慧、理智、胆识和意志四者的独特结合和巧妙运用;二是,班主任的教育机智,是对平时积累的教育经验深思熟虑的结果;如果没有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的长期而深刻的了解,如果没有把握所带班级学生的心理脉搏,班主任就不可能当机立断地采取有效的教育手段;三是,班主任的教育机智,是其职业的特殊要求;一个班主任必须具有高度健康而稳定的情绪,他应当有能力把自己个人不健康的情绪消除在情感之外,他必须高度重视自己言行的后果;因而,讲求“教育分寸”并做到恰如其分,是教育机智能否得以有效发挥的关键;5.简述杜威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答: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教育本质的看法,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造”;2在课程方面,杜威以其经验论哲学为基础,提出了“做中学”和从经验中学习的课程理论;为了使教学适合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杜威主张教材心理化;3在教学方法方面,杜威非常关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他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科学思维的方法;他所强调的思维方法也叫思维五步法或探究五步法;杜威所强调的从做中学的方法具有鲜明的启发教学的特点:首先,注重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其次,注重发现式的学习方法;再次,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4在道德教育理论方面,道德教育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杜威把学生民主素质的养成视为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他主张用新个人主义替代旧个人主义,强调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协调一致;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杜威反对空洞的道德说教,主张道德教育必须给儿童提供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5在教育目的方面,杜威提出教育无目的论;他反对外在的、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 “教育过程在他自身以外无目的;它就是自己的目的;”“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这就是杜威最着名的教育目的论;三、论述题1.谈谈知识经济对教育的影响答: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它的出现对教育的影响、冲击是空前的,它要求教育对社会转型的适应,避免所培养人才成为不懂时代变化、发展的“庸才、蠢材”;培养的人才适应社会对人才规格的需要,不能培养素质不适应时代需要的“废人”;为此,教育必须进行系统的改革:确定知识经济价值观——包括认识到知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柱地位,把重视知识、尊重人才落到实处,不断地学习知识,树立终身教育观念,不断地更新知识;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通过普及基础教育,加大基础教育的投入,重视全体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从而提高全体国民的综合素质;加速知识的社会运用转化——即要使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特别是高等教育在发展科技中的作用加强,社会有效地促进科技的生产力转化;。

罗杰斯地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罗杰斯地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卡尔 .罗杰斯是当代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之一,他的教育思想对国外60、70年代的教育改革运动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

与传统教育中教学的主要特征——指导性相反,罗杰斯根据“自我学说”理论,形成了一种比较激进、用于促成个体“自我实现”的教学策略——非指导性。

《美国教育家百科全书》中的非指导性的定义为:“时常用于咨询、小组治疗和心理治疗的的一种方法,他借鉴于他或她的自我反省活动以及(或者)反应,使个体重组、改组或者改变态度与行为。

非指导性技术在性质上是情感的:以个体受她或他的情感约束这个假设为基础;此外,它建立在这样一个假设上:形成自由表达情绪和情感所凭借的表现手段和替代物,形成接受的行为,并且减少内心冲突,通过这种活动,个体会更好的理解自己。

她或他将在器官适应上有所裨益。

”教学中的非指导性策略的原型,是罗杰斯在心理治疗实践中形成的“非指导性技术",后来,他几乎原封不动的把这一技术“嫁接”于课堂环境之中,形成了他的:“非指导性教学”。

非指导性方法是建立在罗杰斯对人的下述信念之下的:人具有非常优异得先天潜能,教育无需也不应该用指导性的方式向学生灌输什么,这样做会压抑潜能的自然实现,适得其反。

教育只要为学生潜能的发展提供一个宽松、和睦的心理环境,使之能在“内驱力”的本能驱动下自动的形成,充分得形成。

第二,人无时无刻不处在动态的变化之中。

他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人是一个流程,而不是一团固定的材料;是不断变化着的潜能之星座,而不是一组稳定的特征”。

这样,教育就不可能按照一组预定的程序、利用外部的要求向学生施教,不能“指导”学生如何想,如何做,而必须顺学生内心心理体验变化之自然。

罗杰斯认为,在教育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无外乎两种类型。

一种是认知学习,它可以用行为主义的S--R 学习理论(即刺激--反应学习理论)来解释。

认知学习受到“外部强制力”的制约,重记忆,因而没有什么意义。

非指导性教学

非指导性教学
▪ 20世纪60年代后罗杰斯先后担任过斯坦福大学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和加州西部行 为科学研究所“人的研究”中心的研究员。
第6页,本讲稿共33页
2.代表作
▪ 《咨询和心理治疗》(1942)
▪ 《病人为中心的治疗》(1951)
▪ 《论人的形成》(1961) ▪ 《学习的自由》(1969)
第7页,本讲稿共33页
非指导性教学
第1页,本讲稿共33页
一、“非指导性教学”产生的背景 (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导致了人们精神生
活的匮乏
20世纪50年代,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带来了
西方社会的物质生活空前丰裕的同时,也导致了人类的精 神世界陷于空前的孤独无助。这使西方社会在发展经济的 同时,也开始呼唤关怀人类的自身,尊重个人的情感。
第12页,本讲稿共33页
罗杰斯将自己在心理治疗中的见识和思想迁移到教学 之中,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应该说这是 “以病人为中心”理论的嫁接。
罗杰斯批判了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主张废除教 师中心,提倡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他认为学生是学 习活动的主体,他们具有内在的潜能,也能够自动发 展自己的潜能。因此,学什么,怎样学,学习进度都 应由学习者自己讨论决定。
第22页,本讲稿共33页
6.“非指导性教学”的模式
(1)确定辅助情境:教师告诉学生,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 自己的思想、情绪。
(2)探索发现问题:教师鼓励学生明确问题。 (3)发展洞察力:由学生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教师启
发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使学生观察、分析问 题的能力有所发展,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见解。 (4)规划和决策:学生对有关问题作出规划和决策。 (5)整合:学生报告他采取的行动,教师予以支持。
第18页,本讲稿共33页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已阅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已阅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简述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又称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它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强调人人都有学习动力,都能确定自己的学习需要;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帮助学生探索生活、学业的促进者;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不仅对美国20世纪60年代、70年代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产生了影响,而且包括对我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的教育发展也起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背景及代表人物主要代表人物:(美)卡尔.罗杰斯。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其思想源于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早期代表人物是马斯洛(1908-1970)。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他在“人类价值新知识”研讨会上发表了关于人的需要层次说。

60年代初他和一些志同道合者发起成立了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会。

1967年他本人担任了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此后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言人”就是罗杰斯。

注重情感交往,体现自我实现的价值,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是人本主义学派教学论的思想特征,也是与其他教学论流派区别的分水岭。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要点1.非指导性教学理论涵义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其“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基础。

罗杰斯在《学习的自由》一书中强调“充分发挥作用的人”有四个显著特征:有洞察力、有创造性、有建设性、有选择性。

这样,人就应按照他个人的兴趣、爱好、经验去塑造自己,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从而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这些观点都反映在罗杰斯的教学观中。

基于对“充分发挥作用的人”的特征的理解,罗杰斯在进行心理咨询时指出。

“非指导性”有四个基本特征:它极大地依赖于个体自身的成长,有助于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各种障碍;更多的强调感情因素,而不仅仅依靠理智因素去工作;更多的强调此时此刻的情景,而不是个体的过去;作为自然发展状态而相互接触。

于是,罗杰斯也把心理咨询中的“非指导性”方法移植到课堂教学中。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思考题; 1、简述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产生的理论 基础。 2、结合罗杰斯关于良好师生关系的条件,谈 谈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3、述评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2、思想来源于心理治疗的理论和实践,“以 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是对“以患者为中
心” 的模拟,但教学与治疗,学生与患者,教师 与治疗者之间存在怎样的相关性,能否简单 地加以类比或推理。
3、非指导性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实际教 学中存在浪费时间、教师教学的难度过大、 教材难以有效掌握的缺点。
结语 非指导性教学上并不是一种固定的教学模 式或方法。在具体的条件下,它可以是各式 各样,千姿百态的。它体现的是一种教学的 理念与追求,是一种超越必然走向自由的教 学境界。
3、主张“以人为本”,让学校成为学生实现 生
命价值的地方; 4、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潜能, 使其在主动的参与中享受到自身价值实现的 快乐;
5、强调师生的情感与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主 张努力形成一种具有真诚、接受和理解特征 的课堂心理气氛。
(二)缺点
1、表述的教学目标的关键概念,如个人潜力、 人性向善、自我实现等缺乏严格的科学实 证,往往具有较大的经验性、随意性和盲目 性。
2、教学过程:强调非指导性 ——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 ——教师起促进者的作用,教师通过与学生 建立起融洽关系,促进学生的成长。 ——以解决学生的情感问题为目标,通常包 括一下五个阶段:
——确定帮助的情景。教师要建立一种有利 于学生接受的气氛或问题情景,鼓励学生自 由的表达自己的情感。 ——探索问题。鼓励学生自己来界定问题, 教师帮助学生澄清和评估学生的问题或感受。
(1)真诚 ——所谓真诚,就是教师要与学生坦诚
相见,既不掩饰自己的感情,也不粉饰自己 的缺点,与学生平等相处,使学生感到亲切 可信,消除防御心理。

教育学

教育学

一、名词解释1、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及时评价。

它包括在一节课或一个课题教学中对学生的口头提问和书面测验,使教师与学生都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

其目的是更好地改进教学过程,提高质量。

2、教育测量:教学测量是考核教学成效的一种方法,是一种收集资料数据的过程。

它是借助于一定的教育测量工具及其操作,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操作程序,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确定为一种量值,以表示学生对所测问题了解的多少。

即通过观察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来量化描述人的心理特征,为了减少误差,测验在编制、施测、评分以及解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一套系统的程序。

3、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的活动形式,是一种课程相互间的分工和配合,构成了课程体系。

4、教育评价:所谓教育评价是指以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教育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从而做出价值判断。

组成教育评价系统的要素包括价值目标、人员组织、实施程序、方法技术与质量保证,其中价值目标包括价值、目标、指标三个基本因素;人员组织是对评价构成的规定,包括机构、角色、职能等基本因素;实施程序是对基本过程的规定,包括评价的方式、步骤和分工;方法技术是对评价的认知过程与工作方式的规定,它包括方法论、具体方法与操作技术三个层次;质量保证是对评价科学性的规定。

5、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指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其含义应是较少有"直接性、命令性、指示性”等特征,而带有"较多的不明示性、间接性、非命令性”等特征。

这种自我评价使学生更能为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从而更加主动、有效、持久地学习。

6、课程:从狭义上讲是指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科目,以及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

广义上讲是指“学校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获得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付出的总和性的一切努力。

7、特朗普制:特朗普制是本世纪50年代出现于美国的一种综合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00467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论述+案例版】

00467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论述+案例版】

00467课程与教学论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知识点知识桥良心出品1[论述]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内涵变化趋势(1)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2)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3)从强调教材的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4)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5)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和“虚无课程”并重;(6)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并重。

2[论述]教学的涵义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

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1)教不同于学;(2)教与学互相依赖;(3)教学过程是师生间交往过程。

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1)教学建立在、并应当建立在一定的科学基础之上:教学应当建立在对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必须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2)教学又是一种艺术化的存在: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自由的交往过程;(3)仅靠科学不足以充分把握教学的本质,教师不仅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还建立在哲学和艺术的基础上。

3[论述]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1)教不同于学;(2)教与学互相依赖;(3)教学过程是师生间交往过程。

4[论述]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1)教学建立在、并应当建立在一定的科学基础之上:教学应当建立在对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必须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2)教学又是一种艺术化的存在: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自由的交往过程;(3)仅靠科学不足以充分把握教学的本质,教师不仅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还建立在哲学和艺术的基础上。

5[论述]过程模式的价值(1)过程模式把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展作为教育的广泛目标,尊重并鼓励学生的个性特点,并把这一目标与课程活动,教学过程统一起来,进而又将之统一于教师的主体作用上;(2)它突破了目标模式的工具性藩篱,把课程开发建立在实际的教育情境基础上。

6[论述]结合实际,论述范例方式教学过程的一般程序及评析(1)范例方式教学过程的一般程序①范例性地阐明“个”的阶段;②范例性地阐明“类型”和“类”的阶段;③范例性地掌握法则性、范畴性关系的阶段;④范例性地获得关于世界(以及生活)关系的经验。

非指导教学的基本特征

非指导教学的基本特征

非指导教学的基本特征
非指导性教学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观:非指导性教学认为学生是积极的自我实现者,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主体地位,能够主动探索和学习。

教师角色:教师的角色被看作是幼儿学习的促进者和支持者,而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

教师的作用在于创造一个自由、平等、互动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非指导性教学强调教学过程的性质应为学生内在经验的形成与生长,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

它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强调教学情境的情感方面,而不是理智方面。

同时,非指导性教学也关注学生“此时此刻”的情形,而不是他们过去的情感和经验。

指导方式: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带有较多的不明示性、间接性、非命令性等特征,它讲究指导的艺术,是一种“不明确的指导”,而不是传统的直接性、命令性、指示性的指导方式。

这种指导方式使学生能够为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从而更加主动、有效、持久地学习。

总的来说,非指导性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情感因素,强调学生内在经验形成与生长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旨在创造一个自由、平等、互动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和发展。

简述非指导性教学的基本特征

简述非指导性教学的基本特征

简述非指导性教学的基本特征非指导性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其
基本特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非指导性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性。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
并不起主导作用,而是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和指导,让学生自己探索
和发现知识。

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权,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需求
进行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非指导性教学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学生们在学习过
程中可以相互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思维碰
撞和知识分享。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另外,非指导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思考和分析问题,提
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方案。

这种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总的来说,非指导性教学是一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批
判性思维发展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起到了积极
的促进作用。

希望未来在教学实践中,能够更多地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已阅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已阅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简述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又称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它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强调人人都有学习动力,都能确定自己的学习需要;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帮助学生探索生活、学业的促进者;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不仅对美国20世纪60年代、70年代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产生了影响,而且包括对我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的教育发展也起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背景及代表人物主要代表人物:(美)卡尔.罗杰斯。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其思想源于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早期代表人物是马斯洛(1908-1970)。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他在“人类价值新知识”研讨会上发表了关于人的需要层次说。

60年代初他和一些志同道合者发起成立了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会。

1967年他本人担任了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此后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言人”就是罗杰斯。

注重情感交往,体现自我实现的价值,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是人本主义学派教学论的思想特征,也是与其他教学论流派区别的分水岭。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要点1.非指导性教学理论涵义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其“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基础。

罗杰斯在《学习的自由》一书中强调“充分发挥作用的人”有四个显著特征:有洞察力、有创造性、有建设性、有选择性。

这样,人就应按照他个人的兴趣、爱好、经验去塑造自己,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从而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这些观点都反映在罗杰斯的教学观中。

基于对“充分发挥作用的人”的特征的理解,罗杰斯在进行心理咨询时指出。

“非指导性”有四个基本特征:它极大地依赖于个体自身的成长,有助于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各种障碍;更多的强调感情因素,而不仅仅依靠理智因素去工作;更多的强调此时此刻的情景,而不是个体的过去;作为自然发展状态而相互接触。

于是,罗杰斯也把心理咨询中的“非指导性”方法移植到课堂教学中。

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

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

1、试述斯金纳的强化原理与其在教学上的应用。

2、试述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基本内涵。

3、简述博比特的课程开发的具体步骤。

4、如何理解教学对话的性质?5、在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中,课程变革的特征包括哪些方面?6、“被动适应论”、“主动适应论”、“超越论”各自的涵义是什么?7、研究、开发与传播”模式的根本缺陷是什么?8、简述卢梭发现教学论的基本内涵。

1、试述非指导性教学的基本特征。

2、在对评价领域的发展历史进行四阶段划分时,古巴和林肯认为第一、二、三代评价的缺陷是什么?3、简述学科课程的局限。

4、客观主义认识论的内涵是什么?5、试分析生成性目标的价值取向与它的优势与局限。

6、论述建构主义教学观。

1、简述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

2、简述科目本位课程的定义与特点。

3、简述有意义学习产生的条件。

4、“量的研究”基于的假设是什么?5、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环节是什么?6、试比较课程实施的三个基本取向8、评价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1、利维的教育评价历史分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拉特克教学论的特点是什么?3、为什么说回应模式是迄今为止所有评价模式中最全面、最有效的?4、加涅认为学习结果可以分为哪五类?这五类学习结果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5、课程与教学评价有哪些基本取向?6、试论教学过程的本质。

7、试述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1、“活动分析”方法的提出者是谁?并简述其基本内涵。

2、依据美国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对评价领域的划分,第四代评价的基本特点是什么?3、简述生成性目标的特点。

4、简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的基本特征。

5、阐述“课程教学”理念的基本内涵。

6、课程实施相互适应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并谈谈其对实际课堂教学的启示。

7、试比较提示型教学方法、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自主型教学方法之间的异同,并结合实际谈谈应如何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2、简述博比特的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基本内容。

3、简述学科课程的涵义与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非指导性教学的基本特征非指导性教学的基本特征
非指导性教学是一种针对学生个体需求和自主性发展的教学方法,
其基本特征是通过提供学习资源和学习任务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并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交流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文将简要介绍非指导性教学的基本特征和相关理论,探讨其在教育教
学实践中的应用和效果。

一、学生主导学习
非指导性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学生主导学习,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根据自身的兴趣、需求和能力来选择学习内容和
方式。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的组织者
和协助者,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


种学生主导的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问题解
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探索性学习
非指导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主动探索能力,通过提供
开放式的学习任务和情境,让学生在探索中构建知识、解决问题并获
得新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度和鼓励,让他们自主选择探索的方向和方法,并通过反思和总结来提高学习效果。

三、合作学习
非指导性教学倡导合作学习,通过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研究、协商解决问题和集体创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协
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进他们在互动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四、个性化学习
非指导性教学注重个性化学习,即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多
样性,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要。

教师应该关
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进步,提供个别指导,为学生提供适合
他们发展的学习任务和资源,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和自我实现。

五、评价和反馈
非指导性教学侧重于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的评价和反馈。


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过程的评价,鼓励学生反思
和总结,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具体的指导。

评价应该注重学生的发
展和进步,而不仅仅关注学习成绩和考试成绩。

非指导性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方法,它能够调动学生的
学习动机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促进学生
全面发展。

在实际应用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有选
择地运用非指导性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

同时,非指导性教学也提醒我们,教师的角色正在从知识传授
者转变为学习的设计者和引导者,教育理念和教学理念也在不断演变
和更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