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合集下载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五个阶段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五个阶段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五个阶段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指导式教学模式逐渐被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所取代。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将介绍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五个阶段,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非指导性教学。

一、探索阶段探索阶段是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第一阶段,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展示资源和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答案。

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该尽量减少指导和干预,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实验和观察。

例如,在教授科学实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记录,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正确答案。

二、共享阶段共享阶段是探索阶段之后的自然延伸,旨在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在这个阶段,学生将他们的发现和观点与其他同学分享,互相学习和借鉴。

教师的角色是组织和引导学生的讨论,帮助他们归纳总结,并给予正面的反馈。

例如,在进行一个文学作品的讨论时,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三、协作阶段协作阶段是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核心阶段,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共同解决问题。

在这个阶段,学生将分成小组,共同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和策略。

教师的角色是监督和指导学生的协作过程,鼓励他们充分发挥个人潜力,并解决合作中的问题和冲突。

例如,在进行一个社会问题的研究时,学生可以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部分,最后将研究成果进行汇报和展示。

四、展示阶段展示阶段是协作阶段之后的重要环节,旨在让学生将他们的成果向他人展示和表达。

在这个阶段,学生可以通过口头报告、书面作品、演示实验等形式,向全班同学或者其他人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教师的角色是评价学生的表现,并给予积极的肯定和建设性的反馈。

例如,在一个历史课上,学生可以通过制作海报、编写历史小说等形式,向全班同学展示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研究和理解。

五、评估阶段评估阶段是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最后一个阶段,旨在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

“非指导性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非指导性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非指导性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施策略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非指导性教学时,首先要做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学习者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自主主动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文学作品、讲述一些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活动中,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

二、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非指导性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和自主选择的权利。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阅读材料,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水平进行选择,自主阅读和解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来理解文本,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三、鼓励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和交流四、提倡个性化学习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非指导性教学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辩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促进他们形成独立的观点和见解,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六、注重反馈和指导在进行非指导性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反馈和指导,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困难,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作业、考试和讨论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和反馈,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在实施非指导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差异化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希望以上介绍的实施策略能够为语文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实施非指导性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和语文能力。

【不了】。

心理辅导活动课“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及应用(林甲针)

心理辅导活动课“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及应用(林甲针)

我们就这样“忍受”了九分钟。在分享阶段,陈老 师请了两对同学分享,那位男同学说在很专注地在 对方的眼珠里看到了自己!一语惊醒梦中人!原来 游戏的本意在这里,我怎么就做不到。反省着自己, 不够自信,过于受外界因素影响,心不够静,不够 专注。虽然没有达到这个游戏的本意,但从中我更 加了解了自己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也算有收获。
通过什么渠道使学生获得成长? 同伴的反馈 教师的建议 自己的领悟
二、课例
《花开应有时……》《一网情深》《生命总 是美丽的》
整节课堂笔者用了“不明确的指导”的教学 模式。不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就是让学生 在同学的反馈中、自己感悟中明白了自己行 走的方向,辅导者的话只是一种建议而不是 必须,辅导者只是团体中的首席。
心理辅导活动课“非指导性教学” 模式及应用
林甲针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心理辅导活动课实践中 都会说辅导者要保持价值观的中立。但对于为什么 要价值观中立,它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教学模式是 什么,价值中立的度如何把握等方面考虑的不是很 多。
现就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最常用的“非指导性教学” 模式和我对这种模式的理解与大家分享一下。
比如上《情绪万花筒》。
师:如何消除不良情绪时?
生:可以打同学,吃摇头丸。
这个学生的观点存在明显的错误,如果不 进行价值干预的话,会给其他同学带来负 面影响。
师:认为这样做好吗?有更好的办法吗?
生1.同学的这种观点是明显错误的,打同 学和吃摇头丸是严重伤害了自己和他人的 行为,任何人都不能触碰的。
谢谢大家!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教师招聘考试考点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教师招聘考试考点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是人本主义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提出者是罗杰斯。

罗杰斯主张用“学习的促进者”代替“教师”这个称谓。

教师的任务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和条件,促进个体自由地成长,学生中心模式又称为非指导模式,教师的角色是“助产士”或“催化剂”。

一、非指导性教学的历史背景:在20世纪50年代,由于科技的发展,带给人们充足的物质资源,但是人们在物质充足的同时伴随而产生的,是对精神需求的供应不足。

而另一方面,在当时的西方社会要素主义盛行,要素主义是出于国家民族的角度,过分强调上下级的师生关系,阻碍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忽视了学生自身的需求。

在这两种社会背景之下,具有浓重人本化、理想化色彩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1952年罗杰斯在哈佛大学演习班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主张,传播到欧洲后被称为“非指导性教学”。

二、非指导性教学的思想:首先,“非指导”的含义在此稍作解释,它是相对于“直接的指导”而言的,并非是指教师不给予指导,而是强调一种间接性的、非命令性的。

也就是说这种指导并不是对于学生直接下命令,不是教学生怎么学,而是提供学习的手段,由学生自己决定怎么学。

在教学中,教师只是顾问,扮演着一个促进者的角色,应学生的要求参加讨论,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学习的向导,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非操作。

其次,非指导性教学具有如下特点:重视课堂气氛,把气氛看成是比技能更重要的教学因素;围绕着发展学生个人或者小组的目标而进行,教学总是以“我们今天希望讨论什么或者做什么”这一类问题为开端;教师发挥促进者作用,放弃传统教育中替代学生思考的指导,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

课堂气氛:罗杰斯认为良好的心理气氛是比教学技能更为重要的教学因素,他认为只有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关系,人才能面对真实的自己。

他主张教学形成一种具有真实、接受和理解特征的课堂心理气氛,使学生在这种气氛中自由表述、自由参与并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和存在。

因此提出三条准则:(1)真诚:真诚地对待学生,去掉一切伪装面具;(2)接受,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对学生体现自身价值的思想和感情给予认可,相信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3)同理心,理解并尊重学生的思想和情感,给予关爱与热情,使学生有安全感。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五个阶段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五个阶段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五个阶段教育教学领域中,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重视和青睐。

它以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促进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在实施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时,教师扮演的角色也由传统的灌输者和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引导者和促进者。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通常包括五个阶段,即诱导阶段、交互阶段、实践阶段、反思阶段和评价阶段。

首先是诱导阶段。

在这一阶段,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情境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教师不再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和情境,唤起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为接下来的学习活动做好铺垫。

接下来是交互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之间或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积极的互动和交流。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享等方式,共同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这种交互式的学习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然后是实践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进行实践和探究。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实践活动的设计要求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接着是反思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和教师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检查和评价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找出改进和提高的方法。

通过反思和总结,学生可以发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和差距,为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活动提供参考和借鉴。

最后是评价阶段。

在这一阶段,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包括个别测验、小组展示、作品展示等形式。

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查和反馈,更是对教学活动的反思和改进。

教师可以通过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状态,为下一轮教学活动提供参考和建议。

在实施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每个阶段的设计和实施都至关重要。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五个阶段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五个阶段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五个阶段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和变革,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在现代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五个阶段,包括问题引入、学生探究、分享交流、知识整理和应用拓展。

第一阶段:问题引入在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中,问题引入是激发学生兴趣和思考的起点。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或者一幅生动的图片来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在物理课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太阳在早晨出来时是红色的,而在中午时是黄色的?”这个问题会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欲望。

第二阶段:学生探究学生探究是非指导性教学的核心环节。

在这个阶段,学生将自主进行实验、讨论、观察等活动,以解决问题或者回答老师提出的疑问。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直接给予答案,而是充当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例如,在上述物理问题中,学生可以自行设计实验,观察不同时间段太阳的颜色变化,并记录下实验结果和观察感受。

第三阶段:分享交流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后,他们将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这个阶段是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合作的环节。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展示、演示等方式,将他们的观察结果、实验数据和思考进行分享,互相倾听和学习彼此的观点。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提问、发表评论和提供反馈,促进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和知识交流。

第四阶段:知识整理知识整理是对学生探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将他们通过实验和探究得出的结论进行整理和归纳,形成有逻辑性和系统性的知识结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概念地图、笔记、报告等形式,将他们的学习成果表达出来,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反馈。

第五阶段:应用拓展在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中,应用拓展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思辨能力的环节。

在这个阶段,学生可以运用他们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者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和拓展。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拓展题目或者实践案例,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项目,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主要代表人物:(美)卡尔·罗杰斯产生时间:1960年,他把自己长期在心理治疗上所积累的经验,推广和应用到教学领域。

理论要点:1.“非指导性”教学的特征及原则:(1)极大地依赖于个体的自身成长,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各种障碍。

不是直接教授他人,而只能使他人的学习得以容易地开展。

如诱导学生独立思考、澄清问题、帮助组织已被学生认可的经验。

但要节制自己的发言。

(2)情调情感因素,具有真诚、理解、接受的气氛。

不掩饰,坦诚公开。

(3)学生是以维持自己的构造或是强化自己的构造心理来学习的,因此要注意以“同化”来影响学习过程。

(4)作为自然发展状态而互相接触。

教师不是教学生怎样学,而是提供学习的手段,由学生决定怎样学。

教师已不是指导者,而是顾问。

学习的促进者: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含教师本身,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使学生知道如何学习。

2.教学模式:(1)创设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气氛。

(2)开放性探索,学生不受束缚,毫无顾忌地发表观点,教师只应学生要求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看法,不对学生观点作任何评论。

(3)个人或小组鉴别。

教师提供资源,对探索结果进行反思和讨论。

可能没有结论,这并不重要,因为探索的过程已经存在了,学生已经创造性的学习和工作了。

如果学生希望教师讲授,可针对讨论内容进行讲授,但不作结论和总结性发言。

3.备注(1)气氛--强调学习过程中个体自我实现的心路历程。

良好的心理气氛看作比教学技能更为重要的教学因素,因此,创设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气氛、培养具有洞察力、创造性、建设性、选择性的人。

气氛要真诚、理解、接受、不掩饰、坦诚公开,学生才能把自己的想法公开,从而促进学生潜能的实现。

(2)开放性探索--不能把教师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占有的时间,强加在学生身上。

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问题形成学习目标。

“希望讨论什么?”或“做什么?”个人提出问题,通过讨论形成全体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从而确定学习目标。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概述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理论假设是,学生乐于对他们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

学习的成功取决于师生坦率地共享某些观念和具有相互之间真诚交流思想的愿望。

罗杰斯相信,积极的人际关系能使人成长,所以教学应以人际关系的概念而不是以教材的概念、思想过程或其他理智来源为基础。

详述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有自己独特的教学原则。

首先是要建立无条件关怀的真诚人际关系。

罗杰斯说:“促进学习的关键乃是教师和学生个人之间关系的某些态度和品质。

”他还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具备三种品质:(1)真实;(2)接受;(3)理解。

”“真实”,是指教师对学生要以诚相待,要将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真实地向学生敞开,这样才会促进师生之间的有益交流。

“接受”是指教师把学生视为具有其自身价值的独立个体而给予充分的、无条件的尊重,消除师生关系间的不安全感。

“理解”主要是指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移情理解。

罗杰斯认为,移情理解与常见的评价理解极不相同,后者所采取的态度是“我理解你错在何处”,而移情理解则是“非判断性的”,指的是教师不对学生的观点、行为作出判断,不做定性评价,而只是表示同情、理解和尊重。

罗杰斯之所以如此着重人际关系,就在于他
认为只有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关系,人才能面对真实的自己。

“非指导性”教学强调的是通过情感领域而不是智力领域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其次,教师是促进者,只做非指导性应答。

罗杰斯认为,教师在学习中应担当促进者、帮助者、辅助者、合作者和朋友等角色。

非指导性教学的精髓是“给学生安全感”。

非指导性教学实践(3篇)

非指导性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非指导性教学,又称“学生中心教学”,是一种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教育方法。

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非指导性教学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探讨非指导性教学实践,以期为我国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二、非指导性教学的核心原则1. 学生中心:非指导性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求、兴趣和个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2. 尊重个性:非指导性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个性化发展。

3. 创造力培养:非指导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

4. 情感支持:非指导性教学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5. 自主学习:非指导性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三、非指导性教学实践案例1. 语文课堂:以《草原》为例(1)教学目标:让学生感受草原风光,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教学过程:①导入:展示草原风光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②阅读课文,引导学生思考:草原的美在哪里?作者为什么热爱家乡?③分组讨论,各抒己见,分享感受。

④教师总结,强调草原风光的独特魅力。

⑤拓展延伸:让学生收集关于草原的资料,进行创作。

(3)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2. 数学课堂:以《分数的加减法》为例(1)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教学过程: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小明买了两个苹果,小华买了三个苹果,他们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②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小明和小华买的苹果数量?③教师讲解分数的加减法,学生跟随练习。

④小组合作,完成练习题。

⑤展示优秀作品,分享解题思路。

(3)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创设情境、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模式”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化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式样”。

“教学模式”一词首先是由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B.Joyce &M.Weil)在其1972 年出版的《教学模式》一书提出的。

他们认为:“教学模式是能用于构成课程和课业, 选择教材, 提示教师在课堂或其他场合教学的一种计划或范型。

”此后, 关于教学模式的研究大量涌现, 对教学模式的界定众说纷纭。

一般而言, 教学模式是以一定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为保持某种教学的相对稳定而制定的具体教学活动的结构。

它既是教学基础理论的具体化, 又是具体经验的概括化, 对于教学研究和实践都有巨大的作用。

二、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一)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内涵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 C.R.Rogers) 把他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理论和实践运用于教学中, 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其特点是教师通过与学生间的非指导性谈话, 帮助学生创设一种适宜的学习环境,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处理学习和生活。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强调个体形成独特自我的历程, 尤其重视情绪生活。

这种模式认为, 教育是要帮助个人发展自我与环境的关系,形成自我的独特看法, 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以及提高更高效的信息处理能力。

学习环境应该鼓励学生而不是控制学生, 教学旨在发展个人人格与长期的学习方式, 而不是仅仅只为短期教学目标。

因此, 教学应更注重如何增进学习。

整个教学, 教师要从学生的观点里了解其世界, 要形成移情沟通的气氛, 以培养与发展学习过程以学生为中心的自我导向。

( 二)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 来源于“非指导性”的心理咨询理论。

从哲学观来看, 是一种典型的内因论即“自我论”。

从学习观看, 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传统的“无意义的学习”, 倡导“有意义的学习”, 认为教育的目标、学习的结果应该是使学生成为具有高度适应性和内在自由性的人。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1902-1987)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家和发起者、心理治疗家,被心理学史学家誉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

他是20世纪最卓越的,最有影响的美国心理学家之一."罗杰斯心理治疗"又称"非指导性治疗","以人为中心治疗"或"来访者中心治疗"。

马斯洛去世之后,成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言人。

罗杰斯对心理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他对人格的自我理论的提出、以患者为中心疗法的创立以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的倡导。

罗杰斯倡导“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其含义是较少有“直接性、命令性、指示性”等特征,而带有“较多的不明示性、间接性、非命令性”等特征。

“非指导”是罗杰斯用来表示与传统的“指导”思想和方法相区别的新概念,不是“不指导”,而是“不明确的指导”,即要讲究指导的艺术。

“非指导性”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习。

其基本目标是帮助学生达到更大程度的个人的统合、有效性和现实的自我鉴定。

教师的教学目标就是创造一种学习环境,以利于激发、考核和评价种种新出现的知觉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他们自己的需要和价值,以便能有效地指导他们自己的教育决策。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理论假设是学生乐于对他们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

学习的成功取决于师生坦率地共享某些观念和具有相互之间真诚交流思想的愿望。

罗杰斯相信,积极的人际关系能使人成长,所以教学应以人际关系的概念而不是以教材的概念、思想过程或其他理智来源为基础。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有自己独特的教学原则首先是要建立无条件关怀的真诚人际关系。

罗杰斯说:“促进学习的关键乃是教师和学生个人之间关系的某些态度和品质。

”他还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具备三种品质:(1)真实;(2)接受;(3)理解。

“真实”,是指教师对学生要以诚相待,要将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真实地向学生敞开,这样才会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是20世纪中期,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将其心理治疗观推广到教育中,形成的在西方国家广为流传的一种教学模式。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是教师通过与学生间的非指导性谈话,帮助学生创设一种适宜的学习环境,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模式。

在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中,教师扮演着一个促进者的角色,他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个人关系,并隐性地指导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这一模式成功的标志是学生乐于对他们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且能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因而,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成功取决于师生坦率地共享某些观念和相互之间真诚交流思想的意愿。

一、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步骤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实施可分为五个阶段。

1、确定辅助情境阶段。

教师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情绪。

咨询教师事先要组织好若干话语,以限定学生表达情感的范围,明确交谈中对共同关注问题取得一致意见的目标。

这一阶段一般在师生交谈中进行。

2、探索问题阶段。

在此阶段,教师要在鼓励学生表达消极和积极的情感的基础上,澄清和明辨学生的情感。

3、发展学生洞察力阶段。

由学生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教师启发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使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所发展。

4、规划和决策阶段。

学生对有关问题作出计划和决策。

教师在此阶段要引导学生作出与自己的期望相一致的决策,并引导学生开始积极的行动。

5、整合阶段。

即学生汇报他采取的行动,进一步获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规划日益完善的积极的行动。

上述五个阶段相互衔接,构成了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全程。

这五个阶段可能发生在一次交谈或一系列的交谈之中。

二、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特点1、非指导性教学以师生间的非指导性交谈为核心。

非指导性交谈是指教师摒弃了传统教师专制者和决策者的角色,而以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建议者、引导者的角色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并为学生实施教师的建议提供心理帮助。

2、体现了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非指导性教学的各个阶段,都是从学生的情绪体验出发进行工作,该教学模式以学生自己作出学习行动计划、反思自己的计划、完善自己的计划,并取得积极行动为终结,整个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生主体的中心地位。

罗杰斯-非指导教学模式(五篇模版)

罗杰斯-非指导教学模式(五篇模版)

罗杰斯-非指导教学模式(五篇模版)第一篇:罗杰斯-非指导教学模式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罗杰斯-非指导教学模式教育心理学中学习理论这部分内容一直是很多考生备考的难题。

很多考生在做题时经常能够遇到非指导教学模式相关的题目,大多数人都了解非指导教学是由罗杰斯提出的,但很少有人能够真正了解非指导教学模式的操作及其特点,在此中公讲师将为您具体介绍。

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心理咨询罗杰斯根据自己多年的心理咨询治疗中发现,“以病人为中心”心理治疗模式通过无条件的相信病人尊重病人,并且引导病人通过自己的方式逐步改善心理状态能够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在此基础上,罗杰斯认为在教学中传统的方式只注重学生智力的发展而不注重情感的培养,只能培养出“颈部以上”学习的人,而不能真正达到教学的效果。

因此,罗杰斯认为教学的目标应该以人性为出发点,主张培养既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又能够知道如何学习并能够充分发挥个人潜能的人并且在教学中要使学生达到知情统一。

所以他将心理咨询的理论运用到教学中,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教学论的观点。

也就是说,在教学活动中要把学生放在居中的位置上,把学生的“自我实现”看成教学的根本要求,在教师所能创造和谐、融洽、宽松的课堂气氛中,使学生能够感到安全与自信,充分显露自己的潜能。

这也是非指导教学的主要思想。

非指导教学模式主要通过师生谈话的方式,给学生创造良好适宜的学习环境,从而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完成学习任务。

而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指扮演“助产士”的作用,通过与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隐性的指导学生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并积极行动,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发展。

非指导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师生是否能够郯城的共享自己的想法,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而成功的标志学生是否能够喜欢承担学习责任,并能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具体做法主要分为五个阶段:1、创设辅助情境阶段。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

简述非指导性教学的基本特征

简述非指导性教学的基本特征

简述非指导性教学的基本特征非指导性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其
基本特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非指导性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性。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
并不起主导作用,而是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和指导,让学生自己探索
和发现知识。

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权,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需求
进行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非指导性教学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学生们在学习过
程中可以相互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思维碰
撞和知识分享。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另外,非指导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思考和分析问题,提
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方案。

这种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总的来说,非指导性教学是一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批
判性思维发展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起到了积极
的促进作用。

希望未来在教学实践中,能够更多地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实践(3篇)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又称人本主义教学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于20世纪中叶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

这种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和个性发展,认为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引导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实现。

本文将从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的核心观点、实践策略以及在我国的应用现状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的核心观点1. 学生中心:非指导性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需求、兴趣和情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

2. 信任与尊重:教师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意见和选择,为学生提供安全、自由的学习环境。

3. 情感共鸣: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与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

4. 自我实现: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强调学生的自我实现,鼓励学生发挥潜能,追求个人价值。

5. 全人教育: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情感、道德、审美等方面。

三、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的实践策略1.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充满活力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关爱和尊重。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

4.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5.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方法和指导。

四、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在我国的应用现状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对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的关注程度逐渐提高。

许多学校和教师开始尝试将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改善师生关系: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强调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尊重,有助于改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心理辅导活动课“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及应用

心理辅导活动课“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及应用

A女 生 : 娜 应 该很 坚 决 地 拒绝 小 强 的要 求 , 果发 生 小 如
B男生 : 娜应 该 满 足小 强 的要 求 。既然 爱 小强 就要 奉 小
开 门市 部 , 时 的生活 由年 迈 的奶 奶 照顾 。 娜有 时 觉得 很 这样 的事 , 可 能会 怀 孕 , 个后 果 是他 们 无 法承 担 的 。 平 小 有 这 公 认 的帅 哥 。一个 双 休 日, 人都 没 有 回家 , 两 于是 有 了交 往 献 自己 , 我们 不 能 断定 今后 他 们会 怎 样 , 至 少他 们 现在 是 但 的机会 。 谈 中 , 交 小娜 得 知小 强 父母 离 异 , 亲 工作 很 忙 , 父 脾 相爱 的 。 气 暴躁 , 时对 小强 非 常严 格 。于是 两 人都 有 一 种 “ 平 同是 天 涯 沦 落人 ” 的感 慨 , 颗 孤独 的心很 快 走 到 了一起 。 两 A: 中 阶段 对 于 人 生来 说 太 重 要 了 , 恋爱 必 然 会 浪 高 谈 C女 生 : 谢谢 老 师 为 我们 上 了这 个 主题 的课 。 天我 终 今
于认 识 了 “ 人 的 真面 目” 我想 , 多数 女生 对这 个 问题 有 男 。 大
教师 : 你对他们的交往有什么看法?想对他们说什么? 了更清 晰 的认 识 。 费不少时间, 响学习 , 影 将来肯定会后悔 的, 与其将来后悔 ,
教 师请 大 家 阅读 一篇 短 文 :一 根小 草 的考 验 》 《 。
较 少的直接性 、 命令性 、 指示性 , 较多的不 明示性 、 间接性 、 非命令性。它是用来表示与传统 的“ 指导” 思想和方法相区 别 的新 概 念 , 是 “ 指 导 ”而 是 “ 明确 的 指 导 ” 要讲 究 不 如 现在 不谈 恋爱 , 不 不 , 不 , 把这 一 份 睛感 深深 地埋 在 心底 。

结合“非指导性”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反思

结合“非指导性”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反思

结合“非指导性”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反思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就是非操纵的教学,教师不是直接地教学生,而仅仅是促进他们学习。

这种教学活动把学生放在居中的位置上,把学生的“自主”看成教学的根本要求,以此来设计教学行为,教师的任务是促进学生自我的主导意识。

今天这节课,具有上述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做题,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参考答案,还有困难可以问其他同学。

我在教室内进行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需要教师进行讲解帮助他们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由于学生人数比较多,需要帮助的学生也比较多,一对一的辅导很难实现,因此教师的讲解活动更加重要。

今后,我要允许一部分学生自主学习,使他们通过自主学习进行有效训练。

在此同时,通过教师的细致讲解使那一部分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学生得到有效指导,促进他们的发展。

在巡视过程中,我的情绪控制的不是很好。

比如,我发现张雨涵的练习册上一片空白,没有学习成果,很生气。

这种消极情绪影响了我的教学活动。

在和她的交谈过程中,我知道了她是由于不会才没有写。

但是她为什么没有问同学呢?难道她在班上没有一个好朋友。

如果她没有一个好朋友,则说明她不仅在学习上存在问题,在与人交往能力上也存在问题。

下课后,我回想起来张雨涵在当时学习全等三角形时学习状态很差,成绩也很差,因此她的数学基础存在很严重的问题。

2012年11月20日星期二。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是20世纪中期,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将其心理治疗观推广到教育中,形成的在西方国家广为流传的一种教学模式。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是教师通过与学生间的非指导性谈话,帮助学生创设一种适宜的学习环境,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模式。

在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中,教师扮演着一个促进者的角色,他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个人关系,并隐性地指导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这一模式顺利的标志就是学生乐意对他们自己的自学承担责任,且能够充分发挥其自学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因而,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顺利依赖于师生坦率地共享资源某些观念和相互之间真挚交流思想的意愿。

一、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步骤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实施可分为五个阶段。

1、确认辅助情境阶段。

教师引导学生民主自由抒发自己的思想、情绪。

咨询教师事先要组织好若干话语,以限定学生表达情感的范围,明确交谈中对共同关注问题取得一致意见的目标。

这一阶段一般在师生交谈中进行。

2、探索问题阶段。

在此阶段,教师要在鼓励学生表达消极和积极的情感的基础上,澄清和明辨学生的情感。

3、发展学生洞察力阶段。

由学生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教师启发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使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所发展。

4、规划和决策阶段。

学生对有关问题做出计划和决策。

教师在此阶段必须鼓励学生做出与自己的希望相一致的决策,并鼓励学生已经开始积极主动的行动。

5、整合阶段。

即学生汇报他采取的行动,进一步获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规划日益完善的积极的行动。

上述五个阶段相互衔接,构成了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全程。

这五个阶段可能发生在一次交谈或一系列的交谈之中。

二、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特点1、非指导性教学以师生间的非指导性攀谈为核心。

非指导性攀谈就是指教师摈弃了传统教师专制者和决策者的角色,而以认同学生情感体验的建议者、引导者的角色与学生公平地交流,并为学生实行教师的建议提供更多心理协助。

2、体现了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中职语文“非指导性”教学

中职语文“非指导性”教学

中职语文“非指导性”教学“非指导性”教学是由当代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和教育改革家卡尔?罗杰斯(Carl Ramson Rogers)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这一模式一反传统教学的基本思路,提出“学生中心”论,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突出了传统教育所忽视的情感作用和价值观等重要问题。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应注重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消除师生关系间的不安全感,建立无条件关怀的真诚的师生关系“非指导性”教学强调的是通过情感领域而不是智力领域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而在中职课堂上,一些教师居高临下的训斥、命令学生,使学生如坐针毡,如临大敌,导致师生之间互不信任、互不尊重,缺乏安全感。

因此,改变现有中职师生关系间的不安全感,营造真诚的师生关系成为必需和必要。

宽容地爱学生。

日本教育家池田大作说过:“伸出充满热爱的双手,这就是英才教育。

”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反之,则可能泯灭学生的天才。

中职学生普遍学习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良,自理能力较弱,自信心不强,身上的毛病较多,只有用宽容之心才能爱起来。

真情地爱学生。

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需要的不仅是微笑和宽容,他们更需要的是教师的真情实感。

真心的爱,学生才接受。

艺术地爱学生。

学生犯错误,教师就要批评,但批评也要有艺术,不能总是“河东狮吼”,也不能无原则退让。

不妨幽默地点到即止,也不妨做一下自我批评。

这样,师生关系会更和谐融洽。

二、努力改变教师的角色,由学生学习的主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罗杰斯认为,教师在学习中应担当促进者、帮助者、辅助者、合作者和朋友等角色。

中职语文教师要当好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创造浓烈的学习氛围。

首先,创设导入情境,营造探讨氛围。

语文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导入新课:可朗读一首小诗,可讲述一则故事,可表演一段节目,也可播送一段音乐。

其次,要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学生的兴奋点,并设置有效问题,激活学生思维。

心理辅导活动课“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及应用(林甲针)

心理辅导活动课“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及应用(林甲针)


我们就这样“忍受”了九分钟。在分享阶段,陈老 师请了两对同学分享,那位男同学说在很专注地在 对方的眼珠里看到了自己!一语惊醒梦中人!原来 游戏的本意在这里,我怎么就做不到。反省着自己, 不够自信,过于受外界因素影响,心不够静,不够 专注。虽然没有达到这个游戏的本意,但从中我更 加了解了自己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也算有收获。
心理辅导活动课“非指导性教学” 模式及应用
林甲针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心理辅导活动课实践中
都会说辅导者要保持价值观的中立。但对于为什么
要价值观中立,它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教学模式是 什么,价值中立的度如何把握等方面考虑的不是很 多。 现就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最常用的“非指导性教学”
模式和我对这种模式的理解与大家分享一下。
进行价值干预的话,会给其他同学带来负 面影响。 师:认为这样做好吗?有更好的办法吗? 生1.同学的这种观点是明显错误的,打同 学和吃摇头丸是严重伤害了自己和他人的 行为,任何人都不能触碰的。 生2:听音乐、踢足球……
2.学生伤害到团体成员时有必要进行价值干预。 如《男生女生》的心理辅导课,让男女同学写出自 己喜欢或者不喜欢的异性的某些形象,然后教师找 出几个典型的看法在全班面前读出来,当读到女生 不喜欢的男生形象——“婆婆妈妈”时,一个同学大 笑,然后大声说:“这个人就是我同桌”。这个同 学的言行明显给“这位同桌”带来了严重的伤害, 教师要及时地进行干预,并安抚“这位同桌”。
一、“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基本理论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学习是非常 个人化的一种过程. 任何人都有着积极的、奋发 向上的、自我肯定的、无限成长的潜力。提出 “非指导性教学” 其含义:较少的直接性、命令 性、指示性,较多的不明示性、间接性、非命令 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摘要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强调人在发展中的自主能动的建构和生成能力,并认为积极的人际关系能够推动人的发展,使教师成为学生发展的伙伴和学习的促进者,激励教师围绕着有助于发展个人人格与长期的学习方式的目标来培养学生。

本文从非指导性教学的内涵谈起,介绍了其理论基础,阐述了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内容,并对其现实意义做了说明。

关键词人本主义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新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等人。

人本主义的学习论者认为学习就是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探究自己的情感,学会与教师及集体成员的交往,阐明自己的价值观和态度,实现自己的潜能,达到最佳的境界。

人本主义学习论者以潜能的实现来说明学习的机制。

他们反对刺激—反应这种机械决定论,强调学习中人的因素。

他们认为必须尊重学习者,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相信正常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指导自己,“自我实现”潜能。

所以,罗杰斯在教育改革领域中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并倡导非指导性教学。

1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内涵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把他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理论和实践运用于教学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其特点是教师通过与学生间的非指导性谈话,帮助学生创设一种适宜的学习环境,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处理学习和生活。

罗杰斯倡导的“非指导性”,其含义应是较少有“直接性、命令性、指示性”等特征,而带有“较多的不明示性、间接性、非命令性”等特征。

“非指导”是罗杰斯用来表示与传统的“指导”思想和方法相区别的新概念,不是“不指导”,而是“不明确的指导”,即要讲究指导的艺术。

“非指导性”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习。

其基本目标是帮助学生达到更大程度的个人的统合、有效性和现实的自我鉴定。

教师的教学目标就是创造一种学习环境,以利于激发、考核和评价种种新出现的知觉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他们自己的需要和价值,以便能有效地指导他们自己的教育决策。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强调个体形成独特自我的历程,尤其重视情绪生活。

这种模式认为,教育是要帮助个人发展自我与环境的关系,形成自我的独特看法,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提高更高效的信息处理能力。

学习环境应该鼓励学生而不是控制学生,教学旨在发展个人人格与长期的学习方式,而不是仅仅只为短期教学目标。

因此,教学应更注重如何增进学习。

整个教学,教师要从学生的观点里了解其世界,要形成移情沟通的气氛,以培养与发展学习过程以学生为中心的自我导向。

2 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基础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理论假设是,学生乐于对他们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

学习的成功取决于师生坦率地共享某些观念和具有相互之间真诚交流思想的愿望。

罗杰斯相信,积极的人际关系能使人成长,所以教学应以人际关系的概念而不是以教材的概念、思想过程或其他理智来源为基础。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来源于“非指导性”的心理咨询理论。

从哲学观来看,是一种典型的内因论即“自我论”。

从学习观看,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传统的“无意义的学习”,倡导“有意义的学习”,认为教育的目标、学习的结果应该是使学生成为具有高度适应性和内在自由性的人。

从教学观来看,教学中十分强调学生“自我实现”的作用,是一种典型的“学生中心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上世纪中叶在西方社会勃然盛兴的一种思潮,旋即对西方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等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健康的人”;生长与发展是人的本能;人具有主动地、创造性地作出选择的权利;人的本性中情感体验是极为重要的内容。

卡尔·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也就是一种心理学理论运用于教育实践的产物,所以,心理学基础也是其理论核心。

卡尔·罗杰斯像其他人文主义心理学家一样,把人际关系作为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尤其在他以病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中更为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罗杰斯认为,扮演一位成功教师的角色与扮演一位成功的咨询员相同”。

他将“患者中心疗法”延伸到教学之中,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思想。

罗杰斯在描述“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特征时,经常使用“意义学习”这一术语。

提倡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并在《论人的成长》一书中阐述了这一观点。

他认为“有意义的学习不仅仅是事实性知识的积累,而是对个人目前的行为,对选择未来的行为和生活态度,对健全人格的发展起作用的学习”。

也就是说只有在学习的内容与个人的经验相关的条件下才能产生的学习,即经验学习。

如国外曾流行过的“集体教学法”、”沉默法”、“暗示法”等都是采取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学主张和原则,强调学习者的经历与语言学习的相关性,设计出类似于学生的生活和经历的课堂活动的方法。

这些方法的特点正如gattegno所描述的那样:“如果学习者能学会发现或创造,而不是死记硬背或重复,那么其学习就得到了促进;如果学习者能学会解决学习材料中所涉及的问题,那么其学习就得到了促进”。

为了促进这种有意义的学习,教师的任务首先是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自信、轻松和安全,这是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前提。

罗杰斯认为凡涉及到改变学生的自我概念的学习是有威胁性的,往往受到抵制;当学生的自我人格和价值观遭到怀疑时,他往往会采取一种防御态势。

相反当对自我的威胁降到最低限度时,学生就会用一种辨别的方式来知觉经验,学习就会取得进展。

罗杰斯将非指导咨询理论中的三个基本条件引入教育领域。

他认为这和心理治疗领域中咨询者对咨客的心理气氛因素是一致的,因此他对教师提出了三条基本准则,即真诚地对待学生,去掉一切伪装面具;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对学生作为具有自身价值主体的任何思想和感情,都应给予认可,并坚信他们都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理解并尊重学生私底的内心世界,给予学生关爱与热情,使学生有安全感,有自信心。

罗杰斯认为,教学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情意交流活动,师生必须要在平等、沟通的层面上实现情感的自由流动。

在这样一种心理气氛下进行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只是学习的促进者、协作者或者说伙伴、朋友,学生才是学习的关键,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的目的之所在。

3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内容3.1 教学目标罗杰斯认为传统教学中的“教授知识”充其量是给学生一些陈旧过时的知识,这种“依赖于知识、依赖于训练、依赖接受某些被教授的东西是毫无用处的”。

在他看来,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上,传递知识不再是教学的目的,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是“适应变化和学习”,即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变化和知道如何进行学习、充分发挥作用的人。

“充分发挥作用的人”就是“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会怎样适应和变化的人,认识到任何知识都不是完全可靠,唯有探索知识的过程才是健全的、基本的人”罗杰斯在《学习的自由》一书中强调“充分发挥作用的人”有四个显著特征。

3.1.1 有洞察力罗杰斯说,“洞察力基本上是一种新的知觉方式”,是“一个充分自由地用一种新的方式来看待旧事实的过程,一种熟悉的看法中发现新关系的经验,一种授受已知材料所蕴含的意义的愿望”。

他把这种洞察力看成是与情感成分密切相关的思维能力一旦形成洞察力,它会将人引向新的目标,达到自我实现。

3.1.2 有创造性有创造性的人能对各种事物采取一种开放性的态度、富有不断探索知识的精神,能根据环境形成新关系的能力,“能够创造性地对各种新旧条件作出健全的顺应”,“会不断地趋向自我表现,以一种为他最迫切的需要提供最大限度的方式行事”。

3.1.3 有建设性罗杰斯相信,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只要有自由发展的条件,同时不受到来自他人的威胁和自己内部的心理挫折,他就会成为一个积极向上,锐意进取,对社会和他人抱建设性态度,适应社会变化的人。

3.1.4 有选择性罗杰斯在他的心理治疗中发现,人的行为并不像行为主义所说的那样是由环境和刺激决定的,个人有选择行为的自由,并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这样,人就应按照他个人的兴趣、爱好、经验去塑造自己,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从而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3.2 教学程序尽管非指导性教学变幻莫测,但罗杰斯指出,非指导性教学具有一个时间上的序列,他把这种序列划分为三个阶段。

3.2.1 阐明辅助情境教师创设一种可接受的气氛(“我们今天希望讨论什么或做什么”),师生明确在教学中应对共同关注的问题取得一致性意见,使学生得以无拘束地、自由自在地交流自己的想法。

3.2.2 提出问题由学生提出各自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对所提问题进行镊纳和澄清,经过讨论后形成小组成员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从而确定教学目标。

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含糊不清、自相矛盾,教师可将它引导到小组共同的问题上来。

3.2.3 提供资源,共同讨论在确定好教学目标后,教师提供一些小组可利用的资源,如书籍、录音、访问有关人士等,鼓励学生表达积极的或消极的情感,坦诚待人,乐于倾听他人意见,认真参与小组讨论,共同探索问题。

当然,如果学生希望教师讲授,教师则可按学生的要求,针对讨论的内容进行讲授;但教师不作任何结论,也不作总结性发言,各项讨论结果最后都悬而未决,所提问题也总是处在流动变化之中。

罗杰斯指出,教师对上述教学程序的控制,会随不同的问题,学生个性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3.3 师生角色与教学策略3.3.1 教师角色与教学策略在罗杰斯看来,学生是课堂上理所当然的中心,教师不以指导者自居,而是为学生学习提供方便,注重学生情感发展的促进者,是受学生信赖,同学生之间不存在任何防御的顾问。

因此,教师在非指导性教学中必须采用以下一些教学策略。

(1)创设心埋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罗杰斯说:“我知道我不能将任何东西都教给学生,我只能为学生提供一个促使他学习的环境。

”这个学习环境就是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

心理自由的环境是指创设一种不受传统束缚、敢想、敢说、敢做,不屈从于权威的气氛。

心理安全的环境指的是建立一种没有威胁、批评,且不同意见、想法均能受到重视、尊重、赞扬与鼓励的环境。

罗杰斯认为,上述两个方面能使学生形成下述特征:承认自己而不怕别人笑话或讥讽;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寻常的方式来运用他的思维与想象。

这些特征都是一个“充分发挥作用的人”的基本态度,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罗杰斯认为,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民主的伙伴关系是非指导性教学的前提。

他说:“我们知道促进学习的关键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技能,不在于他的课程计划,不在于他的讲授和演示,不在于图书的丰富,虽然其中某一方面可能在某一时刻可以被用来作为教学的重要资源,但它们不是促进教学的关键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