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六上《用纸造一座桥》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教科版六(上)科学《用纸造一座桥》教案

教科版六(上)科学《用纸造一座桥》教案

教科版六(上)科学《用纸造一座桥》教案第一篇:教科版六(上)科学《用纸造一座桥》教案用纸造一座桥【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设计和建造桥需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如造桥的要求,材料的特性和数量、形状和结构等。

过程与方法●应用形状结构的知识来进行设计和制作。

●经历设计、制作、介绍交流的过程,体会设计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乐于动手、善于合作、不怕困难的品质。

● 发展尊重他人、认真倾听、敢于发表意见的品质。

【教学重点】●按要求完成纸桥建设。

【教学难点】●阐释建桥过程中运用到的科学道理。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自我评价法【教学准备】1、学生每4人为一小组,分头准备胶带、剪子、尺子。

2、教师为各小组准备旧报纸一张,砝码、镊子一套。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我们见过很多桥,也走过不少的桥,今天请同学们再欣赏几桥梁的照片。

PPT出示各种桥梁照。

这些桥梁既宏大又坚固,可以提供大大小小各种车辆行驶。

它们大多都是用钢索、水泥、石头制成的,所以它们都具有很大的承受力。

今天,老师给你们提供了一些素材和工具,请你们也制作一座自己的桥,你们愿意吗?看看桌面上的材料,一张报纸、胶带、剪刀、尺子,你觉得用这些材料来制作一座桥,可能吗?(学生发言环节一:可能吗?)师:大家说的都有道理,就薄薄的一张纸当然不能当桥用,可是通过前几节的学习,我们知道改变了它的厚度、形状,可就不同了。

请大家看一组图片。

(PPT)师:看到了纸桥的强大了吧?你们也想创作自己的作品吗?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二、新知探究----纸桥的制作与评比(一)再次明确建纸桥的要求(学生发言环节二:建桥要求)师:在做之前,再次了解一下我们对要做的这座桥的要求,书上的要求很明确,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概括一下。

生:一是纸桥的跨度为35厘米;二是纸桥的宽为10厘米;三是纸桥必须承重200克。

(二)组内讨论造桥方案1、明确制作要求师:很好。

跨度35cm,也就是说桥的长度至少35cm,宽度为10cm,也就是桥面宽10cm,还能放200g的物体。

教科版科学六上用纸造一座桥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上用纸造一座桥教学设计

《用纸造一座“桥”》教学设计【整体设计说明】一、教材分析:《用纸造一座“桥”》是教科版六上《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八课。

《形状与结构》单元内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7课)是探究形状结构的科学道理。

其中,第1-6课是分别研究条形、拱形、框架等结构,第7课是认识桥梁的结构。

第二部分(8课)是设计科学合理的形状结构。

可以说,第一部分内容是学生通过各种方法的探究所要掌握的科学概念的基点,而第二部分则是对前面所掌握的科学概念的应用。

用科学思维、科学知识动手解决实际碰到的问题,是《用纸造一座“桥”》在本单元中作为总结应用类设计制作课文存在的重要任务,在教学中既能梳理知识,又能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寻找科学与技术的整合。

用“纸”造一座桥,纸易于裁,又比较结实,它可以为“小小建筑师”们提供很大的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本课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里,用一张报纸,用少量的胶带建造一座桥,要求桥能跨越30厘米宽的“峡谷”,桥面宽度大于10厘米,能承载200克重的“车辆”。

学生在经历设计、技术制作和交流评价的过程中,能够发展诸方面的素养,也可以为本单元的学习评价提供一定的依据。

本课有两个活动。

第一,用纸造桥要考虑哪些问题。

本部分是对学生如何设计作指导。

用纸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如材料的特性和数量,形状和结构,部件的组合和连接,等等。

教科书用卡通讨论的形式作了一些提示,希望通过这四个发言打开学生的思路,学生可能就会由此想到启发。

最后整理思路,设计方案并制作。

第二,介绍评价我们的桥。

这是制作好桥后的活动,是一个必要的过程,可以达到前面教学不能达到的目的,如培养表达、倾听、评价等方面的能力。

二、学生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多次接触设计制作类课文,例如《做一个指南针》《做一个生态瓶》《做个太阳能热水器》《减少对土地的侵蚀》(设计建造我们的家园)《设计制作小赛车》等,知识面有所拓宽,动手能力有所提高,已经学会开始用科学的方法、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具有目标明确的设计制作能力,并有一定的自探自悟意识,但还是需要教师适时的引导,尤其是制作过程中的一些技术指导。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8《用纸造一座桥》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8《用纸造一座桥》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8《用纸造一座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用纸造一座桥》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的一章,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桥梁的结构和承重原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通过提供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各种桥梁的类型和特点,然后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纸造一座桥,并测试其承重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于桥梁的结构和承重原理可能有一定的了解。

但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运用科学原理,还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一步培养。

此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也需要在活动中得到锻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桥梁的类型和特点,知道桥梁的承重原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观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桥梁的承重原理。

2.如何设计并制作一座结构合理、承重能力强的纸桥。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践活动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桥梁图片和实例。

2.准备足够的纸张、剪刀、胶水等制作材料。

3.准备测试桥承重能力的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各种桥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桥梁的结构和特点,激发学生对桥梁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桥梁的类型和特点,重点讲解桥梁的承重原理。

让学生明白桥梁为什么能够承受重压,以及桥梁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设计并制作一座纸桥。

在制作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并运用桥梁的承重原理,注意桥的结构和材料的选用。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纸桥,互相评价,教师点评,总结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纸桥,使其承重能力更强。

可以让学生进行二次制作,也可以让学生思考其他材料的桥梁设计。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桥梁的承重原理和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六年级科学上册 用纸造一座桥教案 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 用纸造一座桥教案 教科版

用纸造一座桥。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设计和建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如造桥的要求,材料的特性和数量、形状和结构等。

过程与方法1. 经历设计、制作、介绍交流的过程,体会设计的重要性。

2. 应用形状结构的知识及经验设计和制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发展乐于动手、善于合作、不怕困难的品质。

2.发展尊重他人、认真倾听、敢于发表意见的品质。

【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旧报纸一张、胶带、剪子、尺子。

【教学过程】1.检查学生合作带来的各种桥模型,请学生按照展览要求先报名,再统一在讲台前参展。

2.请各在座的评委检查制作的材料是否统一,然后讨论分别从几个方面去评价这些不同形状的桥模型?教师提出要求,板书如下:我们的桥展示评奖大会——最佳作品奖,最佳评委奖。

最佳作品:描述分、比较分、承重分,总评分。

单项奖:省料奖、美观奖、实用奖、参与奖。

3.准备怎样介绍自己的桥?下面的内容可供参考:设计的想法是怎样形成的,出示设计图或设计过程。

应用了哪些形状方面的知识。

应用了哪些结构方面的知识。

我们的桥哪里受压力,哪里受拉力……制作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的。

哪些地方限于技术,做得不够好。

哪些地方是具有明显的优势的。

预计能承多少重量。

【板书设计】我们的桥展示评奖大会描述分、比较分、承重分,总评分最佳作品奖最佳评委奖单项奖省料奖美观奖实用奖参与奖【教学后记】评奖结果令人出乎意料,平时成绩优秀,表现良好的学生动手能力不佳,平时不起眼的几个同学作品出人意料得好,经过了解,家长帮忙了,但是最出色的桥是苏婷婷制作的,而且没有家长帮忙,独立完成,设计简单,牢固,而且材料非常容易找到,几个一次性被子,一个拱形,真是令人叫好啊!!。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8《用纸造一座“桥”》集体备课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8《用纸造一座“桥”》集体备课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8《用纸造一座“桥”》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纸造一座“桥”》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桥梁的结构和特点,掌握纸桥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纸桥的设计方案,以及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学生通过实践,不仅能提高动手能力,还能加深对桥梁知识的理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对桥梁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于纸桥的制作会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对一些细节处理不够到位,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纠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桥梁的结构和特点,掌握纸桥的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桥梁的结构和特点,纸桥的制作方法。

2.难点:桥梁稳定性的把握,创新设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动手实践法。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动手实践法让学生在制作纸桥的过程中,掌握制作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PPT、纸张、剪刀、胶水等制作工具。

2.学生准备:课前了解桥梁的基本知识,准备一双灵巧的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各种桥梁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桥梁的知识,激发学生对纸桥制作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纸桥设计方案,引导学生了解纸桥的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纸桥制作,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错误,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完成纸桥制作后,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和分享,总结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拓展任务,引导学生对纸桥进行创新设计,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纸桥制作的要点。

用纸造一座桥教案

用纸造一座桥教案

用纸造一座桥教案【篇一:用纸造一座桥教案】《用纸造一座桥》教案【教案背景】本课是一堂实验探究和成果交流课,是对这一单元知识的总结和运用。

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注重实验前的探讨和预设,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强调合作、交流与分享。

这样,也就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探究的激情和智慧。

【教学课题】《用纸造一座桥》【教材分析】《用纸造一座桥》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八课。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告诉我们,不同形状和结构的物体,其抗弯曲能力不同;改变物体的形状和结构,可以改变其抗弯曲能力。

学生通过对前面七课的学习和实践,已经掌握了这些道理。

教材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用纸造一座桥》这一课,是对本单元知识的运用与巩固。

这是一堂完全的自主设计、自主探究、自主评价课程,同时,也是对学生合作学习、分享交流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设计和建造桥需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如造桥的要求,材料的特性和数量、形状和结构等。

过程与方法应用形状结构的知识来进行设计和制作。

经历设计、制作、介绍交流的过程,体会设计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尊重他人、认真倾听、敢于发表意见的品质。

【教学重点】按要求完成纸桥建设。

【教学难点】阐释建桥过程中运用到的科学道理。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自我评价法【教学准备】 1、学生每人为一小组,自选小组长,分头准备胶带、剪子、尺子;组长负责汇报。

2、教师为各小组准备旧报纸一张,砝码、镊子一套。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我们见过很多桥,也走过不少的桥,上节课我们还了解了几种主要类型桥梁的特点。

今天,让我们一起动手,建筑我们自己的桥梁。

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二、新知探究----纸桥的制作与评比(一)检查各组的准备情况 1、师:上节课老师安排大家提前做好本节课的准备,一是准备建纸桥的工具,二是小组内商量建纸桥的方案。

现在,老师要检查大家准备的情况。

首先,请各组将工具放在桌上。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二单元《用纸造一座“桥”》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二单元《用纸造一座“桥”》教科版

《用纸造一座“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设计和建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如造桥的要求、材料的特性和数量、桥的形状和结构等。

2. 应用形状结构的知识及经验来设计满足要求的纸桥。

根据自己的设计展示作品,会介绍自己的设计过程和思路。

3. 发展尊重他人、认真倾听、敢于发表意见的品质。

经历介绍交流的过程,体会展示设计作品的喜悦感和成就感。

4. 指导学生通过亲身设计和制作,来了解设计作品、完成项目的基本过程。

意识到科学技术在工程制造中的重要作用。

二、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应用所学形状与结构知识来设计一座满足要求的纸桥。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发现优缺点,并取长补短,结合自身作品实际情况来完善设计。

三、教学准备小组准备:报纸、胶带、剪刀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桥的形状和结构,你还记得吗?(动画演示桥的结构)2. 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造一座桥呢?今天我们就一起用纸来造一座桥。

(出示课题《用纸造一座“桥”》)(二)设计造桥的方案我们的目标是用普通的报纸和少量的胶带来建造一座纸桥。

1. 建纸桥的要求:(1)纸桥的跨度为35厘米;(2)纸桥的宽度大于10厘米;(3)纸桥能承重200克。

2. 学生思考:用纸造桥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学生回答:不结实、抗弯曲能力弱等)3. 提问:怎样克服这些缺点?引导学生从材料的特性、桥的形状和结构,以及各部分连接等方面来考虑。

可以设计成圆筒形或瓦楞形来增强它的承重能力。

4.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造桥的方案,并把它记录下来。

(学生开始设计方案,教师巡视指导)(三)造桥并检测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动手造桥,教师巡回指导。

2. 检测我们的桥:在桥面上放钩码(每个钩码50克),通过承受钩码的个数计算桥的承重能力。

(四)介绍评价我们的“桥”1. 学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介绍:(1)桥的名称是什么?设计的想法是怎样形成的?出示设计图或设计过程。

(2)桥的长和宽是怎样的?桥的最大承重力是多少?(3)应用了哪些结构方面的知识?我们的桥哪里受压力,哪里受拉力……(4)制作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的?哪些地方限于技术,做得不够好?哪些地方具有明显的优势?2. 教师点评:同学们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把纸桥造得这么好,真不容易。

第8课 《用纸造一座“桥”》教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

第8课  《用纸造一座“桥”》教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8课《用纸造一座“桥”》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本单元只选取了几种最常见的形状结构,如横梁的形状、拱形、框架结构作为研究的对象,而这有限的几类又尽量多地联系学生身边事物和社会生产实际,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丰富有趣的材料。

桥梁的结构多样而且外露,受到的重力有直接的外在显示,凭观察可以判别,并不需要通过复杂的力学分析,所以本单元选择了较多的桥梁结构供学生探究。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们将获得结构及其改进方面的知识,加深对力的理解,扩展对生物体结构的认识;提高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提高动手设计制作的能力,形成注意观察物体结构,分析受力状况的习惯;同时他们会体会到科学和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力。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设计和建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如造桥的要求,材料的特性和数量、形状和结构等。

过程与方法1.经历设计、制作、介绍交流的过程,体会设计的重要性。

2.应用形状结构的知识及经验设计和制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乐于动手、善于合作、不怕困难的品质。

2.发展尊重他人、认真倾听、敢于发表意见的品质。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纸桥的厚度、形状不同,承重力大小也不同。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认识纸桥的厚度、形状不同,承重力大小也不同。

【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旧报纸一张、胶带、剪子、尺子。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一)开门见山,出示今天的挑战任务。

(二)出示材料和挑战任务主要材料:一张报纸(72cm×55cm)挑战任务:1.需要能够跨越25cm的“峡谷”2.桥梁的宽度不小于8cm,3.至少能够承重200克。

二、分析部分桥梁构造特点1、用一分钟时间初步考虑构思自己想怎样来完成这个挑战。

2、多媒体出示三种不同构造的桥梁,分析它们的特点。

(框架结构、拱形、拉索)3、讨论除了这些设计特点,在完成挑战过程中还会用到哪些科学知识?(改变材料形状、横梁立放、增加框架……)三、完成设计方案各小组设计纸桥,并用简图形式画下来,并作简单说明。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2.8《用纸造一座桥》教案.docx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2.8《用纸造一座桥》教案.docx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
课题
用纸造一座桥
单元
2
学科
科学
年级
6
学习
目标
科学概念
设计和建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设计、制作、介绍交流的过程,体会设计的重要性
2、应用形状结构的知识及经验设计和制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乐于动手、善于合作、不怕困难的品质
2、发展尊重他人、认真倾听、敢于发表意见的品质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设计和建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如造桥的要求,材料的特性和数量、形状和结构等。在经历设计、制作、介绍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到设计的重要性,并能应用形状结构的知识及经验进行设计和制作,发展乐于动手、善于合作、不怕困难的品质,发展尊重他人、认真倾听、敢于发表意见的品质。
总结课堂
板书
二、介绍与评价
1、介绍我们的桥:从哪些方面介绍?
♦纸桥的长、宽尺寸,承重的能力
♦我们是怎样改变纸的形状和结构的,应用了
哪些科学知识
♦我们的设计想法是怎样形成的
♦制作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哪些地方还做得不够好,可以怎样改进
2、友情提示
1介绍交流制作的桥,采取讲解说明并且演示的方式进行
2抓住重点有所选择介绍
(2)直管框架桥。搓纸管,用胶带连接成“目”字形框架,再粘在“桥面”上。
(3)三角形吊桥。用胶带做“钢缆”,桥面做成槽形。
(4)加固槽形桥。与直管框架类似,桥面做成槽形增加抗弯曲能力。
五、作业布置
可以增加材料,如两张纸,再设计制造一座更大更好的桥。
独立完成
阅读资料
课堂知识检测
开阔眼界
培养浓厚兴趣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8《用纸造一座“桥”》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8《用纸造一座“桥”》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8《用纸造一座“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用纸造一座“桥”》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的一个实践活动。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可以学习到关于纸的物理特性和结构强度的一些基本知识。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科学方法,培养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以纸桥的建造为主线,引导学生探索纸的承重原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材料的特性和力学原理的知识,对于纸的强度和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可能还没有系统地研究过纸的承重原理和如何设计一座纸桥。

因此,在学习这一课时,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巩固和拓展已有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纸的物理特性和结构强度的一些基本知识。

2.学会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科学方法,培养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纸的承重原理和纸桥的设计。

2.如何运用实验和数据分析纸的强度和结构。

五. 教学方法1.探究式学习: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纸的承重原理和设计方法。

2.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和相关资料。

2.纸张、剪刀、胶带等建造纸桥所需的材料。

3.实验器材:如重物、尺子、计时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纸桥承重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纸的物理特性和结构强度的一些基本知识,为学生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支持。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纸桥的建造实践活动。

教师在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科学方法。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纸桥,分享建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8《用纸造一座”桥“》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8《用纸造一座”桥“》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8《用纸造一座”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用纸造一座“桥”》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8课的内容。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用纸造桥的活动,旨在让学生理解桥梁的结构和承重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纸桥的建造原理、纸桥的设计与制作、纸桥的承重测试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动手能力,对于纸桥的建造原理和承重测试有一定的理解。

但学生在纸桥设计和制作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也需要在本节课中得到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纸桥的建造原理,学会设计并制作纸桥,掌握纸桥的承重测试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纸桥的建造原理、设计制作和承重测试。

2.难点:纸桥的设计与制作,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纸桥的建造原理、承重测试方法等。

2.演示法:展示纸桥的制作过程和承重测试。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纸桥的设计、制作和测试。

4.引导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等相关教学资源。

2.纸张、剪刀、胶水、尺子、重物等实验材料。

3.教室环境布置,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实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著名的桥梁,引导学生思考桥梁的结构和承重原理。

提问:“你们知道纸桥是如何建造的吗?它又能承受多大的重量呢?”2.呈现(10分钟)讲解纸桥的建造原理,包括桥墩、桥面、支撑结构等。

呈现纸桥的制作过程和承重测试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纸桥的设计和制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进行纸桥的承重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总结纸桥的承重性能。

用纸造一座桥(教案)(合集5篇)

用纸造一座桥(教案)(合集5篇)

用纸造一座桥(教案)(合集5篇)第一篇:用纸造一座桥(教案)用纸造一座“桥”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设计和建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如造桥的要求,材料的特性和数量、形状和结构等。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制作的过程,体会设计的重要性。

应用形状结构的知识及经验设计和制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乐于动手、善于合作、认真倾听、不怕困难的品质。

课前准备:重物(200克)、报纸、胶带、剪子、尺子教学过程与方法一、复习导入1、学生复习:观察这些桥,它们在形状结构上属于哪些种类,造桥的材料是什么?桥面的形状分别有什么特点?(教师板书:桥)为每个小组分发桥梁图片(上拱桥、索桥、梁桥)学生观察后集体交流。

(师在学生交流时引导复习:薄板型桥面为了增大抗弯曲能力而通过改变形状增加厚度。

)2、明确任务师出示报纸: 一张报纸,薄而柔软,用它能造一座桥吗?好象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六(6)班的小建筑师能接受这个挑战吗?(师补完整板书:用纸造一座“桥”)展示挑战:用2张《长江日报》报纸、35厘米胶带建造一座桥,要求桥能跨越35厘米宽的河面,宽度10厘米,能承载200克重的车辆。

二、自主设计(个体梳理旧知识)1、学生个体思考:从任务的字面理解,你想到了什么?说说我们完成任务需要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集体交流。

(教师引导:材料只有2张报纸,胶带或胶水不能超额;桥跨越35厘米,也就是桥墩间距35厘米,因此大部分结构桥长35厘米,宽10厘米。

需要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是纸桥在小车压力的作用下不发生弯曲和破坏。

师板书)2、学生小组讨论:我们学过哪些增加抗弯曲能力的方法?今天这些方法中,哪些适宜用在今天的造桥中的?(为什么?)集体交流。

(教师引导:A、可以通过改变桥面的形状来增加抗弯曲能力,例如O L □∪ W等。

B、通过改变桥的结构增加抗弯曲能力,例如拱形、索桥等。

教师板书)3、学生小组合作:在书实验报告画上出设计图纸。

(教师巡查指导)三、展示改进设计方案(集体梳理知识)1、学生展示小组的设计方案,(2组)并派代表简单介绍设计时如何解决使纸桥在小车压力的作用下不发生弯曲和破坏的问题。

教科版科学六上《用纸造一座桥》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上《用纸造一座桥》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上《用纸造一座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用纸造一座桥》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桥梁的结构和原理,掌握用纸制作桥梁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纸桥的制作步骤、评价标准以及相关科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简单桥梁的结构和原理,具备一定的动手制作能力。

但纸桥的制作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设计。

此外,学生对纸桥的承受力等相关科学知识了解不多,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桥梁的结构和原理,掌握用纸制作桥梁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团队合作精神。

3.引导学生了解纸桥的承受力等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纸桥的制作方法和步骤,桥梁结构的优化。

2.难点:纸桥的承受力实验,桥梁创新设计。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纸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制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情境教学:创设桥梁施工现场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评价标准等教学资料。

2.纸张、剪刀、胶水、直尺、剪刀等制作工具。

3.桥梁模型、实验器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桥梁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桥梁的结构和功能,激发学生对桥梁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纸桥制作步骤,讲解每个步骤的注意事项,让学生对纸桥制作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纸桥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制作完成的纸桥,相互评价,教师总结评价,指出改进措施。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纸桥的创新设计,让学生思考如何提高纸桥的承受力和美观度。

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纸桥的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科版科学六上《用纸造一座桥》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用纸造一座桥》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用纸造一座桥》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纸造一座桥》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用纸造桥的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桥梁的结构和承重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桥梁的设计方案和制作方法,以及相关的科学知识,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动手能力,他们对桥梁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桥梁的结构和承重原理可能还不够深入。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简单的科学实验方法和技巧,能够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桥梁的结构和承重原理。

2.能够运用纸张设计并制作出一座能够承受一定重量的桥梁。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桥梁的结构和承重原理的理解。

2.如何设计和制作出一座能够承受一定重量的桥梁。

五. 教学方法1.探究学习: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理解和掌握桥梁的结构和承重原理。

2.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共同设计和制作桥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讲授法: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纸张:为学生准备足够的纸张,包括不同厚度和材质的纸张。

2.剪刀、胶水等制作工具。

3.重物:用于测试桥梁的承重能力。

4.计时器:用于记录桥梁承重的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桥梁图片,引发学生对桥梁的兴趣,提问学生对桥梁的了解和认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实物展示,介绍桥梁的结构和承重原理,讲解不同桥梁的设计和制作方法。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根据所学知识和教师提供的制作方法,设计和制作出一座桥梁。

教师在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展示他们的桥梁作品,并分享设计和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思考。

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提问,加强对桥梁结构和承重原理的理解。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8用纸造一座“桥”|教科版(9)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8用纸造一座“桥”|教科版(9)

《用纸造一座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设计和建造桥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如造桥的要求、材料的特性和数量、形状和结构等。

2、学生在经历设计、制作、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到每个环节的重要性。

3、通过造桥发展学生乐于动手、善于合作、认真倾听、敢于质疑、积极思考的品质。

【教学重点】知道设计和建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

【教学难点】能应用形状结构的知识及经验设计制作一座美观坚固的桥。

【教学准备】报纸、剪刀、尺子、透明胶、双面胶、桥墩模型、垫圈【教学过程】一、引入生活中我们见过各种各样的桥,直板桥、拱桥、钢索桥……(PPT出示图片),今天我们就来造一座桥。

二、设计“桥”师: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报纸)交流:怎样加强纸的抗弯曲能力师:我们知道,一张纸不做任何改变,它的抗弯曲能力是很差的。

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来增强它的抗弯曲能力呢?生:[预设答案] 增加纸的厚度、宽度、改变纸的形状:把纸折成波浪形、把纸卷成粗细不同的圆管、把纸弯成拱形……(改变纸的形状事实上也就是减少宽度来增加厚度。

)师:同学们的办法真多,待会记得把你们的方法应用到自己的设计里。

三、制造“桥”(1)、明确任务师:在造桥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任务,现在就让我们来认真了解一下吧。

1、制作材料:一张报纸、少量胶带。

(制作工具:剪刀、尺子、透明胶、双面胶)2、制作要求:跨度为20厘米,宽度为10厘米。

中间不能建桥墩。

(2)、造桥师:你们10~15分钟的时间来完成你们的作品。

在造桥的过程中要注重分工合作并注意安全。

(现在请小组长从抽屉里将实验器材拿出来,开始实验。

)(学生分工合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评“桥”1、各组展示自己的“桥”。

2、测试:桥的承载能力(最多能承载多少垫圈,越多越好。

)师:欣赏了各组的桥,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测试一下,看看大家的桥能承载多少个垫圈?生:测试(测试前提醒学生垫圈的摆放方法:均匀摆放在桥面)生:记录(计数方法:最后一个垫圈不能计入承重范围)3、分析自己桥的优点及不足之处?(选择两个小组:承载垫圈数量较多和较少的组)五、改进“桥”1、思考:还可以怎么改进让桥承受更大的力?2、生讨论并作简单汇报。

第8课 《用纸造一座“桥”》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

第8课  《用纸造一座“桥”》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8课《用纸造一座“桥”》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复习巩固形状与结构单元相关知识,加深形状结构对于生活建筑应用理解。

2.设计和建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如造桥的要求,材料的特性和数量、形状和结构等。

过程与方法:1.经历设计、制作的过程,体会设计的重要性。

2.应用形状结构的知识及经验设计和制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性思考,科学评价,发展乐于动手、善于合作、认真倾听、不怕困难的品质。

【教学重点】复习巩固形状与结构单元相关知识,加深形状结构对于生活建筑应用理解。

【教学难点】理性思考,科学评价,发展乐于动手、善于合作、认真倾听、不怕困难的品质。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先放一组图(PPT1:桥)知道今天上课的内容和什么有关吗?你怎么知道?(桥)(板书)二、新课1、桥是连接两岸的建筑物,可以承受车辆、行人等在上面行走。

但是为什么有些桥人和车都可以通行,有些桥只能走人呢?那你觉得桥的承重力和什么因素有关?(板书)学生充分发言,同意想法的,请举手(一一板书)(主副)2、同学们,以上这些都是你们的想法、猜测,是不是真的事实?我们还得通过实验去验证。

(因为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今天我们把实验的材料统一了,桥墩的距离也统一了,材料和桥墩距离的影响先不研究)3、(出示纸桥和螺帽)大家请看,我这用纸搭了一座桥(板书:搭纸),它是由两个桥墩和纸质的桥面组成的,另外,我这还有一些螺帽(边介绍边指引)。

如果给大家提供同样的这些材料,你们有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吗?不急,先来看温馨提示(PPT2:提示)学生分组讨论学生提出实验方案。

互相交流(定出合理科学的验证方法)4、问题是怎样用螺帽测量纸桥的承重力,才准确呢?(师生订正操作方法)5、因为时间关系,呆会每个小组先研究一个方面。

(分配研究小组)每组要围绕自己研究的方面设计观察记录表,以便把实验时,桥面的形状、厚度、数据记录下来。

教科版科学六上《用纸造一座桥》备课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上《用纸造一座桥》备课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上《用纸造一座桥》备课设计【教学内容】:新版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八课。

【教材任务与分析】:纸易于剪裁,又比较结实,它能够为“小小建筑师”们提供专门大的想象和制造的空间。

本课要求学生在规立时刻里(比如20分钟),用纸造一座有一沱大小和载重能力的桥。

学生们在经历设讣、制作和交流评判的过程中,能够进展诸方而的素养,也能够为本单元的学习评判提供一泄的依据。

本课有两个活动。

第一,用纸造桥要考虑哪些问题。

本部分是对学生如何设汁作指导。

用纸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如材料的特性和数量,形状和结构,部件的组合和连接,等等。

教科书用卡通讨论的形式作了一些提示,期望通过这四个发言打开学生的思路,学生可能就会由此想到彼。

最后整理思路,填写设汁方案表。

第二,介绍评判我们的桥。

这是制作好纸桥后的活动,是一个必要的过程,能够达到前而教学不能达到的目标,如培养表达、倾听、评判等方而的能力。

【学情分析】:尽管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对桥的形状和结构有了一宦的了解,但农村的学生动手机会少,动手能力差。

因此,这节课的学习对他们有一左的难度,教师有细致的做好明白工作。

【设计理念】: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猎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探究活动的设置要考虑到两点:一是考虑学生的进展需求,二是考虑学生已有的体会水平。

在此基础上,提供它们能直截了当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用纸造一座桥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课,因此既是对前而知识的巩固复习,也是对新知识的应用.这节课的材料是专门简单的:旧报纸 .我引导他们把考虑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依照纸的特性,如何样增强它的抗弯曲能力:选择什么样的形状结构造桥:各部分材料如何样分配;如何样牢固地连接%部分 .关于桥的评判活动,我开展了我们的桥展现评奖大会,分别设立了最佳作品奖,单项奖.学生对评判活动专门感爱好,同时也在活动中汇报了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方法.通过本次活动,我想激发学生的制造力和想象力,同时也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善于合作,不怕困难的品质。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8用纸造一座桥 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8用纸造一座桥 教科版

8、《用纸造一座桥》【教学目标】●设计和建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如造桥的要求,材料的特性和数量、形状和结构等。

●经历设计、制作、介绍交流的过程,体会设计的重要性。

●应用形状结构的知识及经验设计和制作。

●发展乐于动手、善于合作、不怕困难的品质。

●发展尊重他人、认真倾听、敢于发表意见的品质。

教学重点应用形状结构的知识及经验设计和制作。

教学难点经历设计、制作、介绍交流的过程,体会设计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旧报纸一张、胶带、剪子、尺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出示一张报纸,并提问:用这张报纸可以做什么?学生回答:取暖、做衣服、叠飞机等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就用这张报纸来造一座桥(板书:用纸造一座桥)二、设计一个造桥的方案请学生思考:如果我们用这张报纸造了一座桥,这座桥可能会有什么缺点呢?学生回答:不结实,抗弯曲能力弱等教师继续提问:你怎样克服这些缺点?造桥的时候我们应该考虑哪些问题?引导学生从材料的特性和数量、桥的形状和结构以及各部分连接等方面来考虑。

教师提出造桥的具体要求:造一座可以跨越30厘米、宽度不小于8厘米,可以承重100g重量的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造桥的方案,并把它记录下来。

学生开始设计方案,教师巡视指导。

三、开始造桥啦!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动手造桥,教师巡回指导。

四、介绍我们的桥下面的内容可供参考:设计的想法是怎样形成的,出示设计图或设计过程。

应用了哪些形状方面的知识。

应用了哪些结构方面的知识。

我们的桥哪里受压力,哪里受拉力……制作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的。

哪些地方限于技术,做得不够好。

哪些地方是具有明显的优势的。

预计能承多少重量。

五、检测我们的桥用装满食盐的小卡车,通过纸桥,检测小桥是否结实。

六、课后延伸:我们的小桥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果大家有兴趣,我们可以造一座可以跨越35厘米,宽度不小于10厘米,可以承重200g的小桥。

板书设计:用纸造一座桥要求:可以跨越35厘米,宽度不小于8厘米,可以承重100g重量【教后反思】:这节课是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小课题,是一节探究课。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8用纸造一座桥 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8用纸造一座桥 教科版

8、《用纸造一座桥》【教学目标】●设计和建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如造桥的要求,材料的特性和数量、形状和结构等。

●经历设计、制作、介绍交流的过程,体会设计的重要性。

●应用形状结构的知识及经验设计和制作。

●发展乐于动手、善于合作、不怕困难的品质。

●发展尊重他人、认真倾听、敢于发表意见的品质。

教学重点应用形状结构的知识及经验设计和制作。

教学难点经历设计、制作、介绍交流的过程,体会设计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旧报纸一张、胶带、剪子、尺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出示一张报纸,并提问:用这张报纸可以做什么?学生回答:取暖、做衣服、叠飞机等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就用这张报纸来造一座桥(板书:用纸造一座桥)二、设计一个造桥的方案请学生思考:如果我们用这张报纸造了一座桥,这座桥可能会有什么缺点呢?学生回答:不结实,抗弯曲能力弱等教师继续提问:你怎样克服这些缺点?造桥的时候我们应该考虑哪些问题?引导学生从材料的特性和数量、桥的形状和结构以及各部分连接等方面来考虑。

教师提出造桥的具体要求:造一座可以跨越30厘米、宽度不小于8厘米,可以承重100g重量的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造桥的方案,并把它记录下来。

学生开始设计方案,教师巡视指导。

三、开始造桥啦!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动手造桥,教师巡回指导。

四、介绍我们的桥下面的内容可供参考:设计的想法是怎样形成的,出示设计图或设计过程。

应用了哪些形状方面的知识。

应用了哪些结构方面的知识。

我们的桥哪里受压力,哪里受拉力……制作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的。

哪些地方限于技术,做得不够好。

哪些地方是具有明显的优势的。

预计能承多少重量。

五、检测我们的桥用装满食盐的小卡车,通过纸桥,检测小桥是否结实。

六、课后延伸:我们的小桥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果大家有兴趣,我们可以造一座可以跨越35厘米,宽度不小于10厘米,可以承重200g的小桥。

板书设计:用纸造一座桥要求:可以跨越35厘米,宽度不小于8厘米,可以承重100g重量【教后反思】:这节课是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小课题,是一节探究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科学六上《用纸造一座桥》教学设计.docx
20教科版科学六上用纸造一座桥教学设计“桥”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用纸造一座“桥”是教科版六上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八课。

形状与结构单元内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6课是分别研究条形、拱形、框架等结构,第7课是认识桥梁的结构。

第二部分(8课)是设计科学合理的形状结构。

可以说,第一部分内容是学生通过各种方法的探究所要掌握的科学概念的基点,而第二部分则是对前面所掌握的科学概念的应用。

用科学思维、科学知识动手解决实际碰到的问题,是用纸造一座“桥”在本单元中作为总结应用类设计制作课文存在的重要任务,在教学中既能梳理知识,又能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寻找科学与技术的整合。

用“纸”造一座桥,纸易于裁,又比较结实,它可以为“小小建筑师”们提供很大的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本课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里,用一张报纸,用少量的胶带建造一座桥,要求桥能跨越30厘米宽的“峡谷”,桥面宽度大于10厘米,能承载200克重的“车辆”。

学生在经历设计、技术制作和交流评价的过程中,能够发展诸方面的素养,也可以为本单元的学习评价提供一定的依据。

本课有两个活动。

第一,用纸造桥要考虑哪些问题。

本部分是对学生如何设计作指导。

用纸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如材料的特性和数量,形状和结构,部件的组合和连接,等等。

教科书用卡通讨论的形式作了一些提示,希望通过这四个发言打开学生的思路,学生可能就会由此想到启发。

最后整理思路,设计方案并制作。

第二,介绍评价我们的桥。

这是制作好桥后的活动,是一个必要的过程,可以达到前面教学不能达到的目的,
如培养表达、倾听、评价等方面的能力。

二、学生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多次接触设计制作类课文,例如做一个指南针做一个生态瓶做个太阳能热水器减少对土地的侵蚀(设计建造我们的家园)设计制作小赛车等,知识面有所拓宽,动手能力有所提高,已经学会开始用科学的方法、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具有目标明确的设计制作能力,并有一定的自探自悟意识,但还是需要教师适时的引导,尤其是制作过程中的一些技术指导。

在长期的科学探究学习过程中,已形成一定的团队合作意识,能互相协力去达成目标。

有一定的介绍、评价科技制作成果的能力,但往往局限于表象。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已经了解了薄板型材料增加抗弯曲能力的方法、桥的不同结构,用纸造一座桥,他们已经能从形状、结构等知识的角度考虑达成目标,但综合应用时往往显得顾此失彼,不够周到。

三、整体设计理念: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获取信息的途径是身体的五种感官,获取的不同信息有大脑的不同部位储存起来。

只有当学习者处于一个有着多种多样的联系与刺激的环境中,学习者才能更好的建构自己有价值的知识并迅速发展其他思维能力。

“动手做”正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但学生还必须有“动脑”的理性体验。

像用纸造一座桥这些设计制作活动就是旨在让学生动手动脑学科学,它承载着科学教育中设计与技术的内容要求和功能。

在设计制作活动中,学生通过完成带有技术目标的任务,提高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和技术设计的能力,包括确定一个简单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实施提出的解决方案,对产品和设计的评价,针对问题或设计和解决方案进行交流,增强
对科学与技术的理解。

因此教学设计时“做中学”是基本理念,“动手做”是主要教学形式。

让学生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有充分时间整理已有知识,设计方案,制作作品;在展示评价作品时学会提高交流,达到以践行作梳理,以评价促发展的目标。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设计和建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如造桥的要求,材料的特性和数量、形状和结构等。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制作的过程,体会设计的重要性。

应用形状结构的知识及经验设计和制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乐于动手、善于合作、认真倾听、不怕困难的品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科学素养的内涵非常丰富,其基本要素有-对科学知识的积累和应用,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的了解和实践,对科学相关的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本教学目标的表述就是以这三大要素为脉络的。

但这三个分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的达成并不是独立进行的,而是需要相互整合。

本课教学的显性载体是学生经历用纸造桥的经过。

在设计和建造桥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有一定桥的知识、形状结构的等知识的积累,在设计和制作会碰到知识应用的实际问题,如何在解决问题中通盘考虑设计、制作桥的许多综合因素,是学生在本课学习中应该知道的科学概念。

在整节课中,学生将经历用科学思维、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到制作设计的重要性;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小组合作来实现思维碰撞,产生好的主意,通过动手实现自己的设计,经历从想法到作品的美妙过程。

因此确立了以上的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教师:小车报纸钩码(钩码4只包装1盒)。

小组:报纸一张、胶带、剪子、尺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学生复习:观察这些桥,它们在形状结构上属于哪些种类,造桥的材料是什么桥面的形状分别有什么特点(教师板书:桥)4种桥的图片(上拱桥、索桥、梁桥),每种桥提供两个不同角度观察的图片。

学生观察后集体交流。

(教师在学生交流时引导复习:薄板型桥面为了增大抗弯曲能力而通过改变形状增加厚度。


2、明确任务:师出示报纸:一张报纸,薄而柔软,用它能造一座桥吗好象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班的小建筑师能接受这个挑战吗(教师补完整板书:用纸造一座“桥”)挑战:用1张报纸、30厘米胶带建造一座桥,要求桥能跨越30厘米宽的河面,宽度大于10厘米,能承载200克重的车辆。

二、自主设计(个体梳理旧知识)
1、学生个体思考:从任务的字面理解,你想到了什么说说我们完成任务需要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集体交流。

(教师引导:材料只有1张报纸,胶带或胶水不能超额;桥跨越30厘米,也就是桥墩间距30厘米,因此大部分结构桥长30厘米,宽10厘米。

需要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是纸桥在小车压力的作用下不发生弯曲和破坏。

教师板书)
2、学生小组讨论:我们学过哪些增加抗弯曲能力的方法今天这些方法中,哪些适宜用在今天的造桥中的为什么集体交流。

(教师引导:
1、可以通过改变桥面的形状来增加抗弯曲能力。

2、通过改变桥的结构增加抗弯曲能力,例如拱形、索桥等。

教师板书)
3、学生小组合作:在实验报告上画出设计图纸。

(教师巡查指导)
三、展示改进设计方案(集体梳理知识)
1、学生展示小组的设计方案,(2组)并派代表简单介绍设计时如何解决使纸桥在小车压力的作用下不发生弯曲和破坏的问题。

2、其他各组学生提出适当建议。

(教师根据其他各组学生的建议适当提示:怎样牢固的连接各部分。


3、学生小组再次改进设计方案。

四、成品制作(发挥技术创造)技术指导:教师提问:可能会用哪些技术或要用到哪些对报纸的处理方法学生讨论,教师围绕“量、裁、折、卷、粘”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

学生制作纸桥提醒:造好的桥先不能过分承重和过久承重,如果压塌一次,恢复形状后载重量就会大大减少。

(准备一张备用的报纸,一旦压烂了,如有时间按原样再造一座)(课结束前如果没完成允许在校的中午时间继续制作,也允许学生重新制作)五、小结教师谈话:用纸造桥,桥上还要承重200克的小车,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我们的小建筑师们已经把这不可能变成现实,你们真的很了不起!
六、板书设计用纸造一座“桥”改变形状改变结构如:拱形索桥设计制作用纸造一座“桥”教学设计刘家河小学宋剑20年11月21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