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差异练习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区域发展与规划练习题

高考地理区域发展与规划练习题

高考地理区域发展与规划练习题1. 什么是区域发展?区域发展是指一个相对连续的地理区域范围内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各方面的发展过程和变化。

它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含了地理位置、经济条件、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2. 为什么需要区域发展规划?区域发展规划是指在特定区域内,通过对区域资源、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出合理的发展目标和规划措施的过程。

在不同的地理区域存在着差异,因此需要制定具体的规划来促进均衡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生活质量等。

3. 列举几个区域发展规划的目标。

- 经济发展目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强技术创新,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 社会发展目标:改善教育、医疗、文化和社会服务等公共资源,提升居民福利水平,增强社会稳定性。

- 环境发展目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降低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

4. 解释什么是区域规划。

区域规划是在区域发展的基础上,对区域内的土地利用、产业布局、城市建设、交通规划等方面进行细化和具体化的规划。

它是对区域发展规划的进一步细分和落实,旨在实现区域内各项发展目标的有效实施。

5. 区域规划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协调性原则:保持区域内各项规划之间的协调一致,避免相互冲突。

- 可持续性原则: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和资源,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 公平性原则:将资源和利益合理分配,避免产生明显的区域差距和社会不公。

- 科学性原则:依据科学分析和专业知识,以数据为依据,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

- 参与性原则:充分考虑各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意见,促进公众参与决策过程。

6. 请解释什么是给排水规划。

给排水规划是区域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对城市供水、排水、水处理等方面的规划。

给排水规划旨在保障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用水和排水,确保城市的卫生环境和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

7. 解释什么是交通规划。

交通规划是区域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对交通网络、交通设施和交通运输方式等方面的规划。

地理必修三区域发展差异---以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为例

地理必修三区域发展差异---以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为例

治理环境 区域整治的措施:如 调整产业结构 技术革新
产业结构
空间结构(区域核心,内部发 区域发 展差异,网络系统,开放程度) 展状态
低水平 均衡发 展阶段
传统农 以第一产业 ①缺少区域核心 业为主 为主(工业化起 ②内部差异小 ③现代化交通线路稀少 体阶段 步) ④对外开发程度较低。 工业化 阶段
高效益 综合发 展阶段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区域发展
初期阶段——凭借某一优势因素,推动区域的初步发展
不平衡 加速发 展阶段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区域发展
成长阶段——充分利用优势因素,区域加速发展
思考、讨论P12页“活动”
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东北部受到资 源衰减、设备老化、污染严重等因素的影 响,匹兹堡及其附近地区的钢铁产量明显 减少,工业化地位显著下降。目前,匹兹 堡的钢铁产量只相当于以往高峰时期的 70%~80%。而美国西部的硅谷、南部的 休斯敦等新兴工业中心迅速繁荣起来,对
3、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在成长阶段出现了 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 式产生怎样的影响?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在成长阶段出现的问
题: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地价上涨、
劳动力价格提高、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
失业率升高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使人地关系变得空前紧张。
4、有人说,如果一个区域的环境条件较 差,即使这个区域拥有丰富的资源,还是难 以实现良性发展。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不同意。理由:由于区域之间具有联系 性,在环境较差地区的开发过程中,可以利 用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结 合当地的资源和劳动力,因地制宜地开发利 用当地自然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一样可以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 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差异(四大地区)

区域发展差异(四大地区)

下表为我国四大地区面积、人口占全国的比重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土地面积/万㎞² 9.5
10.7
71.6
8.2
人口/万人
38.2
26.7
27.0
8.1
从数据可以看 出东、西部地 区各自的优势 是什么?
土地 资源
人力 资源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2010年
GDP占全 人均GDP/
比较我国四大地区三次产 业结构差异。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差异:东部地带的第二、三产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均高于全国平 均水平,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东部地带 的产业结构较优;中西部地带的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还占较大 的比重,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原因:(1)东部地带的自然条件优越,濒临海洋,具有开放性 和便利的海运;中西部地带自然条件差,长期处于较封闭的状态 。(2)历史上形成的经济基础,东部好于中西部地带。(3)历 史时期形成的人们的心里特征也有差异,东部地带的人们在经济 竞争面前危机感和紧迫感较强。
4
(4)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区域
影响因素
自 地形
然 气候
因 素
自然资源
东部地带
平原丘陵为主,地势低平 季高风区,湿润,雨热同期 能源、矿产、水资源不足
社 城市化水平
较高
会 因
科技教育和文化
比较发达
素 对外开放程度 高
经 发展基础
济 产业结构
因 素
交通运输状况
其 劳动力资源
他 民族心理特征
因 素
……
改进对策:中西部地带应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
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1.3 区域的发展差异第一课时 学案

1.3 区域的发展差异第一课时  学案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第一课时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划分的依据和具体内部的差异;通过阅读图1-12记住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分别包括的省级行政区。

2.明确东、中、西部发展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产业结构差异、工业化差异、城市化差异、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3.记住:我国东、中、西部存在着明显的产业结构差异,是导致三大地带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增长。

【重点】东、中、西部发展差异,尤其是产业结构差异。

【学习内容】一、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1.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划分的依据是什么?(A级)2.通过阅读图1-12完成下面练习。

(1)请在左图上标出三大经济地带的分界线。

(A级)(2)请同学们在图上填写三大经济地带范围内的省级行政区名称。

(A级)(3)数一数:东部包括____个省级行政区;中部包括____个省级行政区;西部包括____个省级行政区。

(A级)(4)你的家乡位于__________经济地带,它在经济发展中存在哪些优势与限制性因素?为了加速家乡经济发展,你有什么建议?(D级)判断正误:1.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的省级行政单位都临海。

()2.我国临海的省级行政单位都属于东部经济地带。

()单项选择:3.下列省区中与所属经济地带对应正确的是()A.吉林、辽宁、浙江——东部经济地带 B.内蒙古、陕西、西藏——西部经济地带C.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地带 D.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二、东、中、西部发展差异1.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突出(如图1-13),其中一个原因是它们的发展机遇各不相同。

有何不同?请同学们依据此图从国内生产总值、经济水平、经济增长速度等方面比较三大经济地带的发展差异。

(A级)2.导致三大地带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级)请同学们通过填下表比较三大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差异3.读图1-14回答下列问题。

区域发展阶段、区域发展差异(四大地区)高考

区域发展阶段、区域发展差异(四大地区)高考

1、指标:(1)常用指标
常用 指标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人均国民收入( GNP) 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区域 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 类型 高收入、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地区
高收入地区 ≠ 发达地区
(2)综合指标---人文发展指数(HDI):通过预期寿 命、教育程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来反映
3、区域的空间结构总体发展趋势 影响因素:地理条件、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文化等
总体发展趋势: 平衡——不平衡——平衡……
二、区域发展阶段
(一)、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经济发 展水平
区域产 业结构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
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以资源型工业和劳 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区域空 间结构
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缺少拥有雄厚实力 的大型中心城市,现代化交通线路数量少。区域 对外开放程度最低
水路、公路、铁路交通 便利,尤其是水运很发 达
对外开放相对较早,开放程 度较高,外向型经济成就突 出
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北方
南方
自然资源 优势
限制性因 素 面临问题
经济地位
森林、煤炭、石油、有色金属矿产、生 铁矿等资源丰富 物资源、水力资源
等相当丰富
旱涝灾害、环境污染、 水资源不足,黄土 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 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区域发 展状态
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的均衡状态
阅读P9材料,回答问题
1、匹兹堡的地理位置特点是: 位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区的东南部,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北
部,附近煤炭资源丰富,通过运河与五大湖相通,地理位置优越, 交通便利。 2、匹兹堡直到十九世纪中叶才发展成为大型钢铁基地的原因: 19世纪前由于区域发展水平低,附近丰富的煤炭资源得不到大 规模开发利用,区域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随着美国东北部工业 区的崛起,尤其是宾夕法尼亚运河的开通和铁路的修建,通过五 大湖和运河运进苏必利尔湖附近的铁矿,匹兹堡才成为逐渐发展 成为美国的钢铁工业中心。 3、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的变化:

区域发展差异

区域发展差异

区域发展差异一、东、中、西差异1、划分依据:、经济基础、和对外开放水准。

2、表现:(1)产业结构差异东部地带,和相对发达。

中、西部地带,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较大的比重。

(2)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东部地带,、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到相当大的比重,产业蓬勃发展。

中、西部以为主体。

从城市化水平看,东部地带远高于中、西部地带(3)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从沿海到沿、,再到沿的全方位开放开发战略。

东部地带,吸纳外资的水平强,中、西部对外开放水准比较低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积极增强对外联系,成功地与周边国家实行了广泛的二、南、北方差异1、划分界线:秦岭------淮河2、表现:(1)北方:优势:平原面积广阔,等资源丰富限制性因素:缺乏,黄土高原严重存有问题:面临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等任务。

(2)南方优势:热量丰富,水分充足,、生物资源、相当丰富限制性因素:、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存有问题:人地关系日趋紧张三、西部大开发1、范围:西部地带的10个省级行政区以及中部地带的内蒙古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2、优势:矿产资源、、、土地资源丰富。

3、缺乏:落后,匮乏。

4、意义:我国东部与西部地带之间的发展差异,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对于增强,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内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西部地带的变为,将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

我国重要的自然区域界线第一、二级阶梯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第二、三级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内、外流区域的分界线:北段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方接近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月0度等温线):秦岭-----淮河-----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它是湿润区与半湿润区、亚热带与暖温带、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方水田与北方旱地、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兴安岭西侧--------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部一线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鸭绿江-------长城(山西境内稍偏南)-------祁连山-----天山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秦岭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地理教学中的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案例

地理教学中的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案例

地理教学中的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案例地理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世界的空间分布和相互作用,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区域差异和区域发展。

通过案例研究,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地区在人口、经济、文化和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和发展状况。

在本文中,我们将以几个案例来说明地理教学中如何探讨区域差异和区域发展。

案例一: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内陆地区的差异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国家,其各个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以其发达的经济、高密度的人口和现代化的城市为特点,而西部内陆地区则相对欠发达。

在地理教学中,可以通过比较这两个地区的人口结构、经济发展状况、城市化水平和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差异,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案。

案例二:欧洲的东西差异与一体化进程在欧洲,东西差异也是一个重要的地理课题。

欧洲西部地区相对较发达,经济发展水平高,并且在欧盟等一体化组织中起着主导作用。

而东部地区则经历了社会主义体制的转型,发展比较滞后。

通过研究欧洲东西方差异的原因,如历史遗留问题、政治体制差异和经济结构不同等,学生可以了解到区域发展的复杂性和欧洲一体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

案例三:非洲落后地区的发展难题非洲大陆上存在许多落后地区,这些地区在人口、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相对滞后。

通过研究这些地区的发展难题,如贫困、政治动荡、自然灾害和资源匮乏等,学生可以了解到非洲的区域差异问题,并思考如何通过国际援助和区域合作来促进这些地区的发展。

案例四:城乡差异与农村发展在许多国家,城乡差异是一个重要的地理课题。

城市地区通常拥有更好的教育、医疗和经济机会,而农村地区则面临着许多挑战。

通过比较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教育水平、人口流动和农业产业等差异,学生可以认识到城乡差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并思考如何推动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通过在地理教学中引入区域差异和区域发展案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地区的特点、问题和挑战,从而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 自然条件的差异例子

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 自然条件的差异例子

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自然条件的差异例子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根源1.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差异东部地区面临海洋,地势平缓,有良好的农业生成条件,水产品、石油、铁矿、盐等资源丰富,这一地区开发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在整个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龙头作用。

中部地区位于内陆,北有高原,南有丘陵,众多平原分布其中,属粮食生产基地。

能源和各种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占有全国80%的煤炭储存量,重工业基础较好,地理上承东启西。

西部地区幅员辽阔,地势较高,地形复杂,高原、盆地、沙漠、草原相间,大部分地区高寒、缺水,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西部地区开发历史较晚,经济发展和技术管理水平等远远落后于东、中部地区。

从总体上来说,我国中西部地区地质地貌复杂,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尤其是西部地区,生存环境极为恶劣,既不利于人类居住,也不利于农业生产,是贫困地区贫困落后的重要原因。

2.国家政策制度上的倾向首先,国家在制度创新资源配置方面的倾向。

只有改革,才能促进发展、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中国渐进式的改革路径是以点带面,制度创新的试点都安排在东部。

中央设置经济特区是根据地理位置和当时的具体国情考虑的。

我国重大的经济制度变革,是中央在东部先设置经济特区,授予这些特区制度创新的试点权,然后再向全国推广完成。

借助制度创新,东部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实现了经济腾飞。

其次是国家对外开放政策方面的倾向。

1980年到1984年,国家批准广东、厦门经济特区及14个东部沿海城市对外开放。

经济特区和沿海14个对外开放城市,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试验区充分发挥了制度创新和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重要作用。

为了充分发挥和利用东部沿海地区已有的经济技术优势和区域优势,我国对东部沿海地区在财政、资金、投资等方面实行倾斜性优惠政策,使东部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

3.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方面的差距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提出了“非均衡发展战略”和区域间梯度推进策略,改变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产业发展以劳动密集型和轻加工工业为指向。

1-3区域发展差异

1-3区域发展差异

请问:南方和北方还有其他方面的差异吗? 提示:如饮食、建筑、交通、文化等
三、西部大开发
区域发展差异 / / 西部大开发
三、西部大开发
1.西部大开发的范围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为“10+2”: “10”指的是西部地带的10个省(自治区、 直辖市); “2”指中部地带的内蒙古和东部地带的广 西两个自治区;
土地 利用类型 主要 农作物 种植制度
区域发展差异 / /东、中、西差异
单击图片放大
比较南方和北方各有哪些矿产资源
区域发展差异 / /东、中、西差异
5. 矿产资源与工业类型的差异
北方:煤矿、铁矿、石油丰富 发展重工业 南方:有色金属矿丰富,能源缺乏 发展冶金工业和轻工业
区域发展差异 / /东、中、西差异
总体特点: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突出。 东部地带社会经济相对发达,中、西部地带发展水平 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带。
1.产业结构差异
比较项目 东部地带 中、西部地带
第三产业 农业经济 加工制造业和 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比较 轻型 产业结构 相对发达,工业以 大的比重,西部工业以 为 轻重混合型 重型 或 产业为主 主,中部具有一定的 特征 过渡
二、南方与北方
请在图中指出南方和北方的界线和范围
区域发展差异 / /东、中、西差异
1、地形差异
东北 平原
黄土 高原
看图,说出南方和 北方地形的差异及 主要地形区。
华北 平原
北方以高原、 平原为主。 南方山地、丘 陵、平原、盆 地、高原均有 分布。
四川 盆地 云贵 高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南丘陵
区域发展差异 / /东、中、西差异
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应该(CD) 向西部大规模移民,以减轻东部的环境压力 在西部大范围围垦,兴建大型商品粮基地 加速开发西部石油、天然气资源,向东部输送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卷 第11章 区域发展与合作 考点分层练66 区域差异与区域联系

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卷 第11章 区域发展与合作 考点分层练66 区域差异与区域联系

区域工业结构的分工与协作是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并终将对该区域 经济长远发展产生影响。下表为2009年泛长三角地区四省级行政区工业 结构相似系数矩阵。据此完成13~14题。
省级行 政区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上海
1.000 0 0.903 1 0.700 5 0.647 1
江苏
0.903 1 1.000 0 0.842 4 0.751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第3题,区域城市规模扩大,交通线密度增加,说明城镇化水平在不断 提高,C正确。第4题,在区域发展晚期,核心区域的发展速度显著低于外围 空间,A错误;在区域发展晚期,区域发展处于相对平衡的缓慢发展状态,B错 误;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C错误;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 量,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第13题,相似系数越接近1,工业结构越相似;相似系数越小,工业结构 差异越大,互补性越强。上海与江苏相似系数为0.903 1,安徽与浙江相似系 数为0.799 9,浙江与江苏相似系数为0.842 4,上海与安徽相似系数为0.647 1。 故上海与安徽在四个组合中相似系数最小,工业结构差异最大,互补性强,D 正确。第14题,安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我国矿产资源大省,发展资源 密集型产业的条件优越,A正确。
浙江
0.700 5 0.842 4 1.000 0 0.799 9
安徽
0.647 1 0.751 1 0.799 9 1.0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中考地理区域发展差异与原因

中考地理区域发展差异与原因

中考地理区域发展差异与原因地理区域发展差异是指不同地理区域之间在经济、社会和人口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差异程度。

中考地理考试中,常有与区域发展差异有关的题目出现,因此了解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是很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中考地理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以及影响区域发展差异的主要因素。

一、自然条件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条件影响着其经济发展水平和差异程度。

一方面,自然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例如,山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平原地区则适宜农业发展。

另一方面,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也会影响不同地区的发展。

例如,气候干旱的地区,农业发展相对困难,而沿海地区由于有海港等资源,相对容易发展。

二、人文因素人文因素也是导致区域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口分布不均导致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

发达地区的人口密集,市场规模较大,消费力较强,更有利于吸引投资和推动经济发展。

此外,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教育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等也会对区域发展产生影响。

三、政策因素政策因素是导致区域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同地区的政府制定的政策存在差异,这会影响到区域的经济发展。

例如,政府对于特定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会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企业进驻,促进经济发展。

此外,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引导等政策也会对区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四、区位条件区位条件也是导致区域发展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

地理位置的不同决定了地区的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影响到经济发展。

例如,靠近港口和交通枢纽的地区更利于商品流通和市场拓展,也更容易吸引投资和产业发展。

五、历史和文化历史和文化因素也会对区域发展差异产生影响。

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沿革,形成了不同地区的发展特点和优势产业。

同时,文化因素也会影响到地区的人口素质和创新能力,从而影响到经济发展水平。

综上所述,中考地理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自然条件、人文因素、政策因素、区位条件以及历史和文化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了解这些因素并加以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提升我们的地理学科素养。

1.3区域发展差异C西部大开发

1.3区域发展差异C西部大开发

三、西部大开发
(一)背景和目的
(二)西部大开发的范围
三、西部大开发
(一)背景和目的
(二)西部大开发的范围
包括西部地带的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以及中部地带的内蒙古自治区和东部地带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三)西部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等 劣势: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四)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缩小东西部地带经济差距,促进西部社会经济发展。 将西部地带的资源 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将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
四、中部崛起
山西、河南、湖北、 湖南、安徽、江西
(2009年高考广东地理卷)我国国有企业劳动生产率存在地区差异。
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005我国国有企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省际差异
(1)关于我国国有企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省际差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湖北大于河北 C.天津大于重庆 B.山西大于江西 D.湖南大于海南
AC
(2)我国沿海地区国有企业平均劳动生产率高于内陆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A.劳动者数量较多 B.市场化程度管理水平较高
【解析】
【答案】 (1)AC (2)BD

1.3 区域的发展差异第二课时 学案

1.3 区域的发展差异第二课时  学案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第二课时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及发展方向2.理解西部大开发的背景、目的、范围和具体措施。

【重点】西部大开发【知识准备】思考:我们通常所说的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是什么?它有什么意义呢?【学习内容】一、南方与北方1.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是什么?(A级)资料补充: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①黄土高原的南界②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④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⑥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⑦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⑧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2.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B级)(1)农业生产类型和耕作方式:北:复种指数____,____地;作物种类:_____、棉花、杂粮、温带水果南:复种指数_____,____田,作物种类:_____、茶叶、蚕丝和热带水果。

(2)对居民建筑的影响:北:平顶房;南:___________(3)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方式和通达性的影响(交通)交通便利程度:北:方便且通达性___;南:不如北方便利。

交通运输方式:北:______和公路的主要分布区;南:_______也是一种普遍方式。

(4)文化景观和文化行为的影响:饮食:南_____北_____ 语言:北_____南_____方言:南繁北齐(原因:地域上的稳定性与封闭性)(5)矿产资源南_____北_____;北____南_____;工业南______北_______其中:前四者主要由气候、地形条件决定,矿产资源受地质规律制约3.活动:对比分析南北方的差异(见教材21页相关表格)二、西部大开发1.我国宣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A级)2.新时期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范围是什么?(A级)3.西部大开发的背景是什么?(A级)西部大开发的目的是什么?(A级)4.西部大开发的优势和劣势分别是什么?(A级)西部大开发的意义有哪些?(B级)三、中部崛起1.中部通常包括哪些范围?中部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西、山西六个相邻省份2.中部崛起提出的背景。

1.3区域发展差异

1.3区域发展差异
气候类型 1月均温 年降水量 热带、亚热 带季风气候 >0°C
北方 温带季风 气候
<0°C <800mm
知识点导航
>800mm
区域发展差异 / /东、中、西差异
3. 河流水文特征差异
(续表)
南方 河流径流量 季节变化 含沙量 结冰期 大 小 小
北方
小 大


有,自南向 北逐渐增长
知识点导航
区域发展差异 / /东、中、西差异
评价: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比较 发达,工业以轻工业为主,说明该市经
济较发达,产业结构较合理。
区域发展差异 / /东、中、西差异
(2)工业化差异
读“2002年东、中、西部地带工业增 加值结构”图,说明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工业增加值(亿元) 占全国比重(%)
3686.9
11.2
东部地带
7258.3
22049.5
华北 平原
北方以高原、 平原为主。 南方山地、丘 陵、平原、盆 地、高原均有 分布。
知识点导航
四川 盆地 云贵 高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南丘陵
区域发展差异 / /东、中、西差异
2. 气候差异
北方某地气候资料
南方某地气候资料
试分析两地气候的差异
知识点导航
区域发展差异 / /东、中、西差异
2. 气候差异 南方
东部地带 地理 区位 其 通信 他 条件 因 素 市场 经济
中、西部地带
东部地带 地理 区位 其 通信 他 条件 因 素 市场 经济
中、西部地带
具有发展开放性 经济的区位优势
缺少对外开放的 区位优势
东部地带 地理 区位 其 通信 他 条件 因 素 市场 经济

地理必修二课本活动练习题答案

地理必修二课本活动练习题答案

地理必修二课本活动练习题答案
一、地球的运动
1.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这导致了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

2.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造成了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二、气候类型
1. 热带气候主要特征是全年高温多雨,如热带雨林气候。

2. 温带气候四季分明,有冷热交替,如温带季风气候。

三、水循环
1. 水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地表径流等过程。

2. 人类活动可以通过修建水库、引水灌溉等方式影响水循环。

四、地貌的形成
1. 地壳运动是形成山脉的主要原因,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2. 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是形成河流地貌和峡谷地貌的过程。

五、自然资源的分布
1. 矿产资源的分布受到地质构造和地质年代的影响。

2. 水资源的分布受到气候和地形的影响,干旱地区水资源较少。

六、人口与城市化
1. 人口增长模式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医疗条件和文化传统的影响。

2.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密度增加,但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七、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1. 环境问题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这些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威胁。

2. 可持续发展要求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八、区域发展差异
1. 区域发展差异体现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

2. 区域合作和国际援助是缩小发展差异的重要途径。

请注意,以上答案仅为示例,具体的活动练习题答案需要根据课本内容和具体题目来确定。

希望这些答案能够帮助你在地理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1.2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1.2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掌握区域发展差异的基本概念和形成原因;2. 了解不同区域因地制宜的发展策略;3. 培养分析区域发展差异的能力,并能够提出因地制宜的合理化建议。

二、作业内容本课作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理论复习:要求学生复习并总结“区域发展差异”相关理论,如区域资源分布不均、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等,为下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2. 案例分析:选择两个不同区域的案例,例如东、中、西部两个地区,分析其发展差异的原因及各自的优势与劣势,并探讨因地制宜的发展策略。

3. 地图研究:根据所给地图,分析某区域内不同地区的气候、地形、资源等自然条件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尝试绘制该区域的因地制宜发展示意图。

4. 思考题:结合个人生活经验或所知的社会现象,思考区域发展差异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并尝试提出改善当地发展的建议。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复习部分需形成书面总结,内容要清晰、逻辑要连贯;2. 案例分析需有详细的数据支撑和深入的分析过程;3. 地图研究需标注关键要素,并在图中详细解释各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4. 思考题需结合实际,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5. 所有作业内容需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并保证信息的准确性。

四、作业评价本作业的完成情况将通过以下方面进行评价:1. 内容是否完整,是否有深度和广度;2. 逻辑是否清晰,论述是否连贯;3. 是否能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解决方案;4. 是否能独立思考,结合实际进行分析。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表现,给出相应的评分及建议。

五、作业反馈本课结束后,教师将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反馈:1. 对优秀作业进行展示和表扬,鼓励学生的努力和进步;2. 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惑;3. 根据学生作业情况调整教学计划,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4. 对学生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进行考虑和采纳,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发展差异限时练(一类班)一、单项选择题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料,回答1~2题。

(宁利)1.上述资料表明,导致该地区十年内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 A.“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 B.毁林开荒现象严重C.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 D.人口增长过快2.目前,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是 ( ) A.风沙危害严重 B.水土流失加剧 C.大陆性气候减弱 D.光照条件变差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之首。

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据此回答3~5题。

(梁平会)3.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 )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农业基础薄弱 C.水土流失严重 D.自然资源不足4.我国政府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①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部产品的竞争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5.我国政府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主要是为了 ( )A.宏观调控,微观搞活 B.统筹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C.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交流 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6.与西部地区今后社会经济发展方向不一致的是(宁利)( )A.改善生态环境,加强草原牧区建设,发展林牧业B.发挥三线建设形成的基础和能力,加快军工技术向民用工业的转化和扩散C.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的农业生产,以缓解能源、交通、运输紧张等问题D.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发能源、矿产和水力资源,使其成为全国的动力基地7.在西部大开发中,铁路等基础设施必须先行,主要是因为铁路建设 ( ) A.投资规模巨大,建设周期长 B.提供就业机会,提高人均收入C.加快商品流通,促进共同发展 D.投资回报较高,实现持续发展8.西部大开发的主体范围是 ( ) A.西部经济地带的省份B.西部经济地带和中部经济地带的省份C.西部经济地带的省区和中部经济地带的广西和内蒙古D.西部经济地带的省区和中部地带的内蒙古、东部地带的广西9.关于南方与北方特征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矿产资源:北方煤炭、石油、铁矿丰富,南方有色金属矿产丰富B.限制因素:北方水源不足,南方热量不足C.工业结构:北方以能源工业为主,南方以重工业为主D.农业生产:北方自然条件差,无商品粮基地,南方水热条件好,水稻种植广泛。

10.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东部首先应向西部迁移的产业是 ( )①高科技产业②高耗能产业③高原料消耗产业④高污染工业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1.有关研究人员认为,土地沙漠化、水资源短缺、植被覆盖率不高和人地矛盾尖锐是影响我国西北地区生态好转的四大主要因素。

下列开发大西北的自然条件中,主要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最缺少的自然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 )A.宜耕荒地广阔—热量 B.草原广阔—森林 C.矿产资源丰富—光照 D.土地广阔—水“秦岭—淮河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据此完成12-13题。

(梁平会)12、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区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D.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13、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形差异B.海陆位置不同 C.纬度位置不同 D.山地阻挡作用东北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振兴东北是缩小区域差距的重要举措。

完成14、15题。

(宁利)14、东北老工业基地原有工业体系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 ) A.农垦历史悠久,有良好的农业基础B.人口稠密,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C.自然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地区组合好D.河网密布,便利的水运条件 ( ) 15、东北老工业基地就业矛盾突出。

因此今后要加强发展A.特色农业 B.森林工业 C.第三产业 D.重工业16.下列省级行政区与其所属区与三个经济地带对应正确的是A.吉林、辽宁、浙江——东部经济地带 B.内蒙古、陕西、西藏——西部经济地带C.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地带 D.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17.我国三大自然区与其最突出的区域特征组合,正确的是(梁平会) A.东部季风区——高温多雨 B.东部季风区——冰川纵横c.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伏旱 D.青藏高寒区——“高”和“寒”18.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将我国分为三大经济地带,南京与银川分别属于A.中部、西部地带 B.东部、西部地带C.东部、中部地带 D.西部、东部地带[来源:]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差异显著。

图甲是“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图”,图乙是“我国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图(2002年)”。

读图,完成19~21题。

(宁利)19.划分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依据是( )①自然条件②经济基础③人口密度④对外开放程度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20.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经济地带矿产资源最丰富B.中部经济地带面积最大C.西部经济地带人口最稠密D.东部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最高21.比较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第一产业比重最大B.都是第二产业比重最大C.都是第三产业比重最大D.第一产业比重都占一半以上今后我国三个地带的发展,应当在国家统一规划指导下,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分工、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本地带的优势。

下图表示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带GDP(亿元)的增长,据此完成22~24题。

(宁利)22.能分别正确反映东、中、西部三个地带GDP增长的折线依次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3.关于三个地带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东部最发达,中部其次,西部较落后B.三个地带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有所缩小C.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三个地带的经济差距仍将继续拉大D.三个地带经济发展速度:①>②>③24.有关①经济地带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交通便利 B.经济国际化程度较高C.能源、原材料丰富 D.环境问题严重《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依据居住环境、生态环境等14项指标,对我国200个城市2006年度宜居状况做了评估。

图中数字是排前30名的城市在各省级行政区的分布个数。

读图,完成25~26题。

(梁平会)25.前30名城市个数达到5个的省级行政区( )A.均位于南方地区 B.均位于东部经济地带C.均以重型产业为主 D.均以传统型工业为主26.西北地区的城市未排入前30名,其主要限制因素可能是( )①自然条件②旅游资源③城市建筑④生态环境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区位指数是综合了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交通、能源、劳动力、经济、科技、政府管理等多项自然、社会指标的量化参数。

读“我国区位指数分布图,”回答27~29题。

(宁利)27.关于我国区位指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我国区位指数由南部向北部递减B .东部沿海省份区位指数较高的主要原因是资源丰富C .乙地的区位指数小于10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恶劣D .丙地的区位指数较低,其主要原因是交通闭塞28.图中区位指数在10~20的省级行政区中,正确的一组是( )A .陕西、山西B .甘肃、内蒙古C .山西、河南D .广西、贵州 29.甲地区的区位指数大于40,其中关于其优势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交通便利 ②老工业基地,经济基础好 ③矿产资源丰富 ④毗邻港澳,便于引进资金、技术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区域的发展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

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的综合发展阶段。

结合下图,回答第30~31题。

(梁平会)30.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有关其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 .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 .工业化起步是源于本阶段的科技创新 D .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31.图中A 、B 、C 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

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A .A -B -C B .B -C -A C .C -A -BD .B -A -C下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我国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图,分析回答32~34题。

(宁利)32.甲、乙、丙图与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搭配正确的是 ( ) A.甲图是东部经济地带B.乙图是西部经济地带C.丙图是中部经济地带 D.丙图是东部经济地带33.由图可知 ( ) A.甲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因为其第二、三产业的产值比重较乙、丙高B.甲、乙、丙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差不大,因为它们的产业结构比重相差不大C.丙的产业结构优于乙D.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越大34.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除产业结构差异外,还存在的主要发展差异有 ( )①东部城市化水平不如中、西部高②东部工业化水平高于中、西部③中、西部对外开放程度低A.①② B.②③ C.①③D.①②③读“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图”,回答35~37题。

(宁利)35.我国开放格局的时空发展特点是( )A.点、线、面开放格局同步发展B.沿边省区的省会与沿海城市同步发展C.东、中、西部地区同步发展D.内陆省会城市与边境城市同步发展36.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开放格局的发展相比不是利用了( )A.交通便利B.经济国际化程度高C.劳动力资源丰富 D.土地资源丰富37.我国的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多是港口城市,其主要原因是( )A.港口城市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完善的工业体系,基础设施好B.港口城市对外交通便利,与国际市场联系方便C.港口城市多为我国的特大城市,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D.港口城市地势平坦,有利于基础设施建设读“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比较表”(右表),回答38~40题。

(宁利)38.东部地区的人均GDP是西部地区的( )A.1倍多 B.2倍多 C.3倍多 D.4倍多39.东部地区第三产业产值约为中部地区第三产业产值的( )A.1倍多 B.2倍多 C.3倍多 D.4倍多40.为了加强三个地带的联合与互补发展,由东部地带向中、西部地带转移的工业发展类型是( ) ①资源密集型②资金密集型③技术密集型④劳动密集型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二、综合题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分)材料1: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现行东中西三大地带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式的要求,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