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颅脑外伤) PPT

合集下载

《医学影像诊断学》颅脑损伤 ppt课件

《医学影像诊断学》颅脑损伤 ppt课件
➢ DS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
CT表现
未破裂的动脉瘤
➢ 薄壁无血栓动脉瘤:边缘较清楚的圆形稍 高密度影,有明显均匀强化。
➢ 部分血栓动脉瘤:呈等、高密度,增强后 中层血栓无强化,中心瘤腔和瘤壁明显强 化,呈靶征。
➢ 完全血栓动脉瘤:呈等密度,无中心强化, 有或无环壁强化
➢ 各型均无周围水肿,可有点或弧形状钙化。
影像检查方法选择
CT是脑出血的主要检查手段,尤其是超 急性期和急性期,MRI一般不用检查超 急性期和急性期脑出血。但MRI用于后 颅窝,尤其是脑干血肿较好。
脑出血CT表现
➢ 血肿演变:类圆形或不规则均匀高密度 (50-80Hu);3-7天,高密度影向心性缩小, 密度减低——溶冰征象;1月,呈等或低密 度灶;2个月,脑脊液样囊腔
T1WI低信号,T2WI高信
右侧颞顶部硬膜外血肿(亚急性期)
左侧顶部硬膜外血肿(亚急性)
左侧颞部 硬膜外血 肿 (急性)
硬膜下血肿(Subdural Hematoma)
➢出血位于硬膜与蛛网膜之间 ➢由于蛛网膜张力小,使血液占据硬膜下潜 在间隙形成大范围血肿,有时可占居整个大 脑半球表面。常合并脑挫裂伤,临床最常见。
脑动脉闭塞性脑梗死CT表现
➢ 脑组织内的低密度区。特点是:低密度区的范 围与闭塞血管供血区相一致;同时累及灰质和 白质。
➢ 占位效应:脑梗死后4~7天为脑水肿高峰期, 可伴有占位效应。
➢ 脑萎缩:脑梗死后期出现相邻部位或患侧半球 的萎缩征象。
➢ 增强扫描多呈不均匀、脑回状、条状强化,与 皮质分布一致。
MRI表现
➢ 无血栓动脉瘤呈流空效应 ➢ 血流速度较慢时,呈短、等T1、长T2信号 ➢ 瘤腔内血栓,高低等或混杂信号,钙化,低

颅脑损伤影像学诊断ppt课件

颅脑损伤影像学诊断ppt课件

梗阻性脑
积水,CT
表现梗阻
点以上脑
室扩大。
编辑版ppt
24
脑积水的判断
正常成人双侧脑室前角尖端之间的最大距离平均为35mm,大于
45mm为扩大;三脑室宽度平均为4mm,超过6mm为扩大;四脑室
平均宽度为11mm,超过20mm为异常。
还要判断:脑室额角、三脑室是否圆钝?颞角是否明显出现?脑室
隐窝是否消失?是否存在间质性脑水肿?脑室大小与蛛网膜下腔大
小的比例等。
编辑版ppt
25
编辑版ppt
26
颅脑外伤的后遗症
1、脑软化:常见于 脑内血肿和脑挫裂伤 后,也可见于外伤性 梗 塞 后 。 CT 表 现 为 低密度灶,临近脑沟 池增宽增深、脑室扩 大。
编辑版ppt
27
颅脑外伤的后遗症
2、脑萎缩:严重颅 脑外伤后约30%可 发生脑萎缩,可为弥 漫性、单侧性和局限 性。
13
蛛网膜下腔出血
1、蛛网膜下腔出血来源 :软脑膜和皮层血
管的破裂出血或脑内血肿的破入,出血来源
处往往积血较多。弥散快,2-3天CT即可阴
性。
编辑版ppt
14
脑挫裂伤
脑挫裂伤 :脑挫
伤表现为脑内散
在出血灶,静脉
瘀血、脑水肿和
脑肿胀;如伴有
脑组织、脑膜或
血管撕裂则为脑
裂伤。CT表现为
大小不等的脑水
颅脑外伤的影像学诊断
编辑版ppt
1
颅脑外伤的影像学诊断
1、头皮血肿 2、颅骨骨折 3、硬膜外血肿 4、硬膜下血肿 5、蛛网膜下腔出血
6、脑挫裂伤、ICH 7、迟发性颅内血肿 8、弥漫性轴索损伤 9、颅脑外伤的并发
症和后遗症

神经外科疾病影像诊断学之颅脑外伤影像学PPT课件

神经外科疾病影像诊断学之颅脑外伤影像学PPT课件
颅内积气:为颅底骨折累及邻近鼻窦或中 耳乳突,其内气体进人颅内,表现颅内气 影,但骨折部位不一定能显示
21
外伤性蝶窦积液提示颅底骨折
22
颅缝分裂
诊断标准:
两侧缝宽度差lmm以上 缝宽度超过1.5mm以上
23
矢状缝和人字缝(左侧)分离
24
常见的颅内外伤的类型
脑外
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血肿 蛛网膜下腔出血 硬膜下积液
血、脑水肿、脑挫裂伤、轴索损伤等各种 病理改变
10
头皮软组织损伤
11
头皮损伤
常见,头皮血肿、撕裂或撕脱性损伤 临床通过望诊和触诊可直接作出诊断和处
理,无需影像学检查 CT、MRI可清楚显示头皮血肿的部位、范围、
类型
12
头皮损伤
头皮撕脱
帽状腱膜下血肿
13
颅骨损伤
--颅骨骨折
14
颅骨骨折
颅脑外伤
滕州中心人民医院 续继军
1
概述 General overview
点击输入本栏的具体文字,简明扼要的说明分项内容,请根据您 的具体内容酌情修改。
Click to enter the specific text in this column to explain the sub item content briefly. Please modify it according to your specific content.
外伤性脑外疾病
26
硬膜外血肿
epidural hematoma
27
硬膜外血肿(epidural hematoma)
头部受直接外力,致颅骨骨折或变 形、脑膜血管破裂,血液进入内板 与硬膜之间潜在的硬膜外间隙形成 血肿

颅脑外伤影像学诊断PPT课件

颅脑外伤影像学诊断PPT课件
•急性硬膜外/下血肿(伤后3天以内) •亚急性硬膜外/下血肿(伤后3天至3周内发生) •慢性硬膜外/下血肿(伤后3周以上)
23
硬膜外血肿
• 颅内出血积聚于颅骨与硬膜之间 • 损伤部位多伴有骨折 • 大多是骨折导致脑膜中动脉破裂所致,少数为静脉
窦破裂引起 • 血肿范围局限,不跨越颅缝 • 典型血肿呈双凸形(梭形) • 多不伴有脑实质损伤
61
男,6岁,车祸外伤致人事不省4小时 62
SWI 63
颅脑损伤合并症和后遗症
• 脑脊液漏(鼻腔、耳道或开放创口流出,好发于颅底骨折) •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 颅神经损伤 • 外伤性癫痫 • 颅脑损伤伤后感染 • 其他合并症
64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 外伤性动静脉瘘常发生在静脉或静脉窦附近的动脉内 分离或剥离,常因颅底骨折而致。引起汇入海绵窦的 眼静脉怒张、扭曲,同侧眼球突出,海绵窦增宽。瘘 口盗血严重者可致局部脑缺血。
31
32
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
1.急性硬膜下血肿: 新月形高密度影,范围广,可 跨越颅缝,占位效应较明显。
2.亚急性硬膜下血肿:① 可为高密度、混杂密度或等 密度新月形影;②等密度血肿有时与脑皮质难于分辨, 注意脑回受推内移征象,有助于诊断。
33
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
3.慢性硬膜下血肿: ①一般呈低密度,但血肿包膜的 毛细血管可破裂发生再出血而呈混杂密度; ②形态 可为新月形,半月形甚至双凸形,后者是因液体大 量进入而使血肿张力甚高。 ③血肿包膜呈线条状 稍高密度,时间很长的慢性血肿可见包膜钙化。
34
硬膜下血肿的MR表现: 形态同CT,信号同硬膜外血肿
35
男性,51岁,外伤后头痛、呕吐1天
36
T1

颅脑外伤及颅脑肿瘤的影像ppt课件

颅脑外伤及颅脑肿瘤的影像ppt课件

其他常见的颅脑肿瘤包括中枢神经细胞瘤、髓母细胞 瘤、室管膜瘤等,其影像学表现各异。
输标02入题
中枢神经细胞瘤多见于大脑半球深部,呈圆形或类圆 形占位性病变,MRI检查可见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 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
01
03
室管膜瘤多见于儿童和年轻人,可发生于脑室内或脑 实质内,CT扫描可见肿瘤呈低密度影,MRI检查可见
颅脑肿瘤的预后因肿瘤性质、大小、 位置等因素而异。良性肿瘤预后较好, 而恶性肿瘤预后较差。总体而言,早 期发现和治疗有助于提高预后效果。
06 颅脑外伤及肿瘤的预防和 保健
如何预防颅脑外伤的发生
安全意识培养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公众对颅 脑外伤的认知,避免参与高风
险活动。
佩戴防护装备
在进行可能发生颅脑外伤的活 动时,应佩戴合适的防护装备 ,如头盔、护腕等。
颅脑外伤及颅脑肿瘤的影像PPT课 件
contents
目录
• 颅脑外伤概述 • 颅脑外伤的影像学表现 • 颅脑肿瘤概述 • 颅脑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 颅脑外伤及肿瘤的治疗和预后 • 颅脑外伤及肿瘤的预防和保健
01 颅脑外伤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颅脑外伤是指头部受到外力冲击 导致的脑组织损伤。
分类
根据损伤程度和部位,颅脑外伤 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改善交通环境
优化道路设计,提高交通法规 执行力度,降低交通事故发生 率。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头部检查,及早发现 并处理可能导致颅脑外伤的潜
在问题。
如何预防颅脑肿瘤的发生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避免 长时间暴露于有害环境。
避免过度辐射
避免长时间或高强度暴露于电磁辐射、放射 线等有害辐射源。

颅脑外伤的影像学诊断课件

颅脑外伤的影像学诊断课件
治疗:手术清除血肿, 防止脑疝发生
硬膜下血肿
病因:颅脑外伤导致硬脑膜破裂,血低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 临床表现: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
治疗方法:手术清除血肿,防止脑疝形成
脑内血肿
01
影像学表现:脑 内血肿在CT和 MRI上可见高密 度或高信号区
缺点:对患者有一定 辐射伤害,需要严格 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3
颅脑外伤的影像学表现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 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硬膜外血肿
病因:颅脑外伤导致 硬脑膜与颅骨之间的 血管破裂出血
特点:血肿边界清晰, 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影像学表现:CT扫描 可见颅骨内板与硬脑 膜之间的高密度影
颅脑外伤的影 像学诊断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颅脑外伤的概述 02. 颅脑外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03. 颅脑外伤的影像学表现 04. 颅脑外伤的影像学诊断要点
1
颅脑外伤的概述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 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颅脑外伤的定义
01
颅脑外伤:头部受到外 力作用导致的损伤
02
损伤类型:脑挫伤、脑 裂伤、脑内血肿等
04
损伤部位:大脑、小 脑、脑干等
06
治疗方案: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等
鉴别诊断
01
脑震荡:无明显影像学表现,主要依据临
02
脑挫伤:脑实质内出现局灶性出血、水肿
床症状和体征
和脑组织损伤
03
脑内血肿:脑实质内出现圆形或椭圆形高
04
硬膜外血肿: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出现新
影像学特征

颅脑外伤的CT诊断ppt课件

颅脑外伤的CT诊断ppt课件

编辑版ppt
25
编辑版ppt
26
第二节 蛛网膜下腔和脑室内出血
形成机制: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 常与脑室内出血、脑挫裂伤并存
— 外伤性脑内血肿直接破入蛛网膜下腔或溢入脑室 外伤性脑室内出血:
— 可源于脉络丛挫伤、脑内血肿破入脑室内(少见) — 新生儿、尤其早产儿,室间孔附近室管膜下出血破入脑室 — 出血量较少时在脑室内可形成液体界面。
编辑版ppt
27
影像学表现
• CT: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可与其它原因引 起者表现相同
于脑沟、裂、池内出现高密度影 纵裂池内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形成羽毛状
高密度影为特征
编辑版ppt
28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吸收特点
蛛网膜下腔出血可流入脑室内 (液平、铸型) 吸收速度快,短者1-2d;一般5-7d 脑室内出血吸收更快 易合并交通性脑积水
不超过颅缝,但可越过中线
编辑版ppt
3
影像学表现
• 典型者为双凸透镜形,边缘整齐、锐利 • 密度均匀;少数者不均匀,系再出血、CSF
进入或有气体影 • 急性期血肿
• CT为高密度;MRI /T1为等信号,T2为低信号
• 亚急性/慢性期血肿
• T1及T2均为高信号
编辑版ppt
4
【 硬膜外血肿的几个特点 】
CT:典型脑挫裂伤表现为低密度水肿区出现多
发、散在斑点状高密度出血灶,且可融合
编辑版ppt
32
脑挫裂伤 发展成脑内血肿
编辑版ppt
33
弥漫性神经轴索损伤(DAI)
在重力加速度突然终止情况下,在皮髓质 交界处造成髓质剪力性损伤,造成弥漫 性神经轴索断裂
编辑版ppt

医学影像学颅脑外伤课件

医学影像学颅脑外伤课件

02
头痛、头晕: 颅内压增高、
脑震荡等
06
感觉障碍:感 觉减退、感觉
异常等
03
04
呕吐:颅内压 增高、脑震荡

肢体运动障碍: 偏瘫、截瘫等
07
08
癫痫发作:颅 内出血、脑挫
裂伤等
生命体征变化: 血压、心率、
呼吸等变化
影像学检查方法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用于检查颅内出血、脑 01
挫伤、脑水肿等
血管造影:用于检查脑
血管病变,如动脉瘤、 03
血管畸形等
核医学检查:用于检查 05
脑代谢、脑血流等
磁共振成像(MRI):
02 用于检查脑组织损伤、
脑梗死、脑肿瘤等
04
超声检查:用于检查颅 内出血、脑积水等
影像学诊断标准
01
颅脑外伤影像 学检查方法: CT、MRI、X 线等
02
颅脑外伤影像 学诊断标准: 骨折、出血、 水肿、脑挫伤 等
03
颅脑外伤影像 学诊断注意事 项:检查时机、 检查范围、检 查方法选择等
04
颅脑外伤影像学 诊断结果分析: 与临床症状、病 史、实验室检查 等相结合,综合 分析诊断结果。
影像学诊断注意事项
影像学检查方法: CT、MRI、X线等
影像学检查时间: 受伤后24小时内进 行
影像学检查范围: 颅脑、颈部、胸部 等
演讲人
颅脑外伤的定义
颅脑外伤是指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导致颅骨、 脑组织、血管、神经等结构受损的损伤。
颅脑外伤可分为闭合性颅脑外伤和开放性颅 脑外伤。
闭合性颅脑外伤是指头皮、颅骨完整,脑组 织没有与外界相通的损伤。
开放性颅脑外伤是指头皮、颅骨破损,脑组 织与外界相通的损伤。

颅脑外伤影像诊断(课堂PPT)

颅脑外伤影像诊断(课堂PPT)
14
颅脑损伤影像学检查程序
急性期首选CT检查 亚急性期、慢性期及对脑干损伤的显示可 选用MRI检查
15
头皮损伤
头皮下血肿 位于皮下和帽状腱膜之间,出血受皮下
纤维隔的限制血肿较局限,血肿体积小, 张力较高。 CT表现为局限性头皮肿胀,密度增高, 可均匀或不均匀。
16
17
帽状腱膜下血肿
帽状腱膜下层是含有连接头皮静脉、板 障静脉、静脉窦导血管的疏松组织,当 出血时破裂的血管无阻力,沿疏松的组 织层扩散,严重者范围可波及整个头部。 血肿范围广泛似帽状,呈高密度。
2 。 甩鞭样损伤:头部运动落后于躯干所 致的脑损伤。
3 。胸部挤压伤:胸内压↑→静脉压↑→脑 损伤。
11
甩鞭样损伤:头部运动落后于躯干所致 的脑损伤。
12
胸部挤压伤:胸内压↑→静脉压↑→脑损 伤。
13
影像学检查的目的:明确外伤的范围、 类型、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评 价预后。
影像学检查方法:平片、血管造影、CT、 MRI
治疗:颅内血肿主要以手术清除血肿为 主。
75
CT增强:
仅用于亚急性或慢性硬膜下血肿。特别对 诊断等密度硬膜下血肿有帮助。 (3)等密度硬膜下血肿: ①双侧侧脑室体部对称性缩小 ②双侧侧脑室前角内聚,“兔耳征” ③脑白质变窄塌陷 ④皮层脑沟消失 ⑤诊断有困难,可行CT增强或MRI
76
MRI: ①急性期:T1WI等信号,T2WI低信
当脑部受力时脑在颅腔内移动,造成脑表 面、侧裂池等处蛛网膜撕裂,脑脊液经过 活瓣状的蛛网膜破口进入硬膜下腔不能回 流,当用力时脑脊液不断进入,多者 >100ml,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硬膜 下积液。
93
CT表现为新月状均匀的脑脊液密度位于 脑组织与颅骨之间,老年人多为双侧, MRI呈长T1长T2信号,邻近脑组织受压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颅脑外伤作CT检查,往往只需要平扫 即可确诊。
亚急性和慢性颅脑外伤应先平扫,诊断或鉴 别诊断有一定困难时再+C或MR检查
CT对颅脑损伤病变可定性、 定量诊断,为首选检查方法。
CT较MR有如下优点:
(1)检查时间短,对难于制动的躁烦病人,可 以得到相对满意的结果,也不会因检查时间 过长而延误治疗。
颅内血肿分: 按症状分 按部位分 按时间分
硬膜外、硬膜下血肿的定义
硬膜外血肿: 血液积聚于颅骨内板与硬 脑膜之间,通常是由于脑膜动脉破裂, 也可因静脉窦或颅骨的板障V破裂,常与 颅骨骨折并存。
硬膜下血肿:血液积聚于硬脑膜与蛛网膜 之间,常由于桥静脉(脑的浅静脉跨越硬 膜下间隙进入静脉窦的短段)撕裂所致, 另外,蛛网膜在脑挫裂伤时易破裂,因 此,脑表浅静脉出血也积聚于硬膜下腔。
(2)出血性脑挫裂伤,MRI随血肿成分的变化,信号强度 又发生变化。
急性期:由于NHb使T2缩短: T2:低信号,而T1 常为等 或低信号,低场有时为高信号。
亚急性期:NHb氧化成高铁Hb,使T1、 T2缩短:T1呈高 信号、 T2:等或低信号
慢性期:高铁Hb被冲释,T2延长, T2呈高信号。有时在 T2可见出血灶(高信号)周边有一低信号环绕带,为含铁 血黄素沉着所致。
较典型的表现为:昏迷—清醒—再昏迷。即 常可见中间清醒期。
MRI:形态、范围同CT;信号异:急性期TI、 T2为低信号;亚急性期T1高信号,T2等、低、 高信号;慢性期T1低信号、T2高信号。
诊断要点:
右额骨内板下均匀 高密度病灶。
椭圆形或梭形。 边界清晰、光整。 脑组织受压轻。
头颅影像学


颅脑损伤
(一)颅 脑 损 伤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其发 生 率 占 全 身 损 伤 的 10%—15% , 仅 次于四肢损伤,占第二位,而死亡 率却居首位。
脑损伤
分类:
1、 轻型:单纯脑震荡,无颅骨骨折,表现为昏迷在半小 时以内,有轻度头痛、头晕等症状,NS检查(一)腰穿 csf(一)
多发性复合损伤:
(1)混合性血肿; (二种以上的血肿) (2)多发性血肿(同一部位或不同部位形成三个以 上血肿)
(3)复合性脑损伤(血肿挫伤、水肿、肿胀); 同一患者常存在多种、多部位损伤,仅以一种或两
种为主而己。
脑挫裂伤
定义:为脑挫伤和脑裂伤的合称,因二者常 同时发生,而临床与影像学又不容易将两者 截然分开,故常一并诊断脑挫裂伤。最常见 之一。
影像学表现
CT与MR比较,对于急性脑挫裂伤的出血灶诊 断,CT优于MR,但总的来说,诊断脑挫裂伤 MR明显优于CT,即使仅有少量脑水肿,MR 也能发现。
脑挫伤:是指在一钝性外力的作用下造 成局部或大部脑组织的静脉瘀血、脑水 肿、脑肿胀、坏死、液化及散在多发性 小灶出血,<2cm为出血, ≥2cm为血肿。
血肿容积的CT测量,有多种方法,以 多田氏法较常用,公式为:
出血量(mL)= π/6 X长X宽X厚
(cm3)。
急性硬膜外血肿
Key Points:
右额骨内板下均 匀高密度病灶。
(2)对急性或超急性的出血,显示较MR清晰。
(3)许多检查急救设施可以接近,便于危重病 人的随时观察抢救。
(4)可对MR检查具有幽闭恐惧的患者,顺利 施行检查。
(5)费用仅为MR的1/3~1/4。
(6)还可以在CT引导下进行介入治疗,如血肿 定位抽吸,动一静脉漏栓塞等。
颅脑损伤CT诊断注意点:
1 颅脑损伤CT表现较单纯,但病变演变 复杂,因此要随访观察。
2 必需要有充分的扫描范围,以免遗漏。
3 需要两种窗位摄片:明确有无骨折, 用骨折来指示颅内病变,保存客观资料以 病例分析或随访。
4 密切结合临床,了解受损方式、时间 及临床表现和体征。
颅内损伤
(1)脑膜损伤:①硬膜外血肿;②硬膜下血肿(硬 膜下水瘤); ③蛛网膜下腔出血。
(2)脑内损伤:①脑内血肿(常见部位:脑叶周边 部位血肿,特殊部位:脑干、胼胝体及丘脑); ② 脑室内出血;③脑挫裂伤;④脑水肿(低)、脑肿胀 (等D);⑤脑疝。
以上各型损伤可因血肿、水肿等继发性病变脑干损伤;丘脑下部 损伤。
继发性脑损伤-----
颅内血肿: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 下血
肿;脑内血肿;脑室内血肿;颅内多发血肿; 特 殊部位的颅内血肿;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 和水瘤。
脑水肿
颅脑损伤影像检查方法:
形移位。
脑内血肿通常继发于脑挫裂伤,故多位于皮 层下白质,少数外伤性血肿发生于基底节区, 但外伤如何引致深部的中央动脉破裂的机制 则有待探讨,可能与局部原有血管病变及外 伤时突然血压升高有关。
MRI:因脑出血、水肿的程度不同而MRI各异。
(1)非出血性脑挫伤,仅造成局部脑Tiss水肿,呈长T1、 长T2异常信号,水肿明显时可显示占位应。
2、 中型:轻度脑挫裂伤或伴有局限性颅骨骨折,有蛛网 膜下腔出血。昏迷在12hr以内,有轻度NS(+)征 ,体温、 脉搏、呼吸、血压有轻度改变。
3、 重型:有颅骨骨折,广泛脑挫裂伤或脑干损伤或有急 性颅内血肿。深昏迷或昏迷达12hr以上,或有再度昏迷; 有明显NS(+)体征,体温、脉搏、呼吸、 血压有显著改 变。
硬膜外血肿的影像表现
CT:形态呈双凸形、高密度、一般比较局限、 边界清楚。因为血肿的张力使局部硬脑膜从 颅骨内板剥离,而其周边的硬膜仍紧密粘贴 于颅板下。
由于硬膜外血肿多由脑膜动脉破裂,动脉 血常能达到一定容积而在急性期出现临床症 状且需手术治疗,故亚急性和慢性硬膜外血 肿比较少见,当只有少量出血时(通常为板障 静脉出血),则可在慢性期见到等、低密度的 双凸形血肿影。
脑裂伤:是指在剪性或旋转性外力的作 用下导致脑、软脑膜和血管的断裂,也 造成小灶出血,如脑皮质血管或软脑膜 血管撕裂则伴有不同程度的蛛网膜下腔 出血。
1、CT表现
病灶呈不规则形片状低密度影,密度不均匀, 其内混有斑片状高密度出血灶。
若无出血灶则为脑挫伤。 挫裂伤较严重者常因水肿较重致脑室受压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