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鲁教版教案

初中化学鲁教版教案

初中化学鲁教版教案
【教学内容】初中化学鲁教版教材
【教学目标】
1. 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2. 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3. 能够正确使用化学实验室器材进行实验操作;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2. 化学实验的操作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提出问题:你知道什么是化学反应吗?化学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 引导学生谈论化学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讲解(15分钟)
1. 介绍化学反应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 讲解化学实验室器材的使用方法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
3. 分析化学反应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三、实验操作(30分钟)
1. 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化学反应的特点和规律;
3. 强调化学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和操作技巧。

四、讨论和总结(10分钟)
1. 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和学习感悟;
2. 总结化学反应的规律和应用;
3.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深化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相关的化学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 提醒学生注意化学实验室的安全规范和操作流程。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了导入、讲解、实验操作、讨论和总结、作业布置等环节,全面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强调化学实验的安全和实践操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3.2元素(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3.2元素(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如金属的腐蚀、颜色的变化等,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实验现象的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对元素的好奇心,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教师提出问题,如“这些现象背后有什么规律?”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作业,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学生完成作业,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拓展,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3.教师及时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反馈和指导。
4.学生根据作业评价,发现自己的不足,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五、案例亮点
本节课作为八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3.2元素(第一课时)的优秀教学案例,具有以下五个亮点:
3.小组合作与团队合作精神充分培养: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还能够通过与同伴的互动,互相学习和进步。
4.反思与评价促进学生自我认知: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帮助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经验。通过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发现不足,明确改进方向。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调查等任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对小组合作过程进行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中得到提高。
4.评价小组合作成果,给予肯定和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4.总结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元素,为学生讲授新知识做好铺垫。

—八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2

—八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2
2.结合教材,介绍水质检测的基本方法,如硬度检测、pH值测定等,并解释其原理。
3.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水资源污染的原因、防治方法,以及在生活中如何保护水资源。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有哪些环节?
b.如何检测生活用水的质量?
4.增强学生的水资源保护意识和环保责任感。
(二)教学难点
1.水的循环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及其相互作用。
2.水质检测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技巧。
3.学生在实践中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生活中的水资源问题为切入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的水,激发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但在对自然界中水资源的认识上仍存在局限性。他们对水的存在形态、循环过程及水质检测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够深入,对水资源的珍贵性和保护意识有待提高。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水资源问题时,往往难以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方面:
—八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2.2自然界中的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的存在形态,包括液态、固态和气态,并理解这些形态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2.掌握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等环节,并了解各个环节对水资源的影响。
3.学会运用化学知识分析水中溶解的物质,了解溶解与结晶的基本原理,并能解释一些与水相关的现象。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水的存在形态、循环过程、水质检测方法以及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重要知识点。

初中化学教案鲁教版教案

初中化学教案鲁教版教案

初中化学教案鲁教版教案
课题:化学元素及周期表
学科:化学
年级班级:初中八年级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元素的概念和性质。

2.掌握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及基本性质。

3.理解和掌握周期表的组成结构及元素排列规律。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化学元素的概念及性质,周期表的组成结构和元素排列规律。

难点:掌握元素符号及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
1.教材《化学》
2.化学元素周期表
3.板书、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将化学元素周期表展示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化学元素的基本特征。

二、讲解(15分钟)
1.介绍化学元素的概念和性质。

2.讲解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及基本性质。

三、练习(15分钟)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填写化学元素表,并进行相互核对。

四、探究(10分钟)
组织学生讨论周期表的组成结构和元素排列规律,引导他们发现规律并总结。

五、梳理(5分钟)
教师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醒学生复习。

六、作业(5分钟)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复习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化学元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了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及基本性质,对周期表的组成结构和元素排列规律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兴趣和学习欲望。

初中鲁教版化学教案全册

初中鲁教版化学教案全册

初中鲁教版化学教案全册单元名称:原子结构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原子的构成,掌握原子核和电子云的概念;
2. 掌握原子的结构,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
3. 能够解释原子的亲和力与化学键的形成;
4. 进一步理解原子核和电子云的运动规律。

二、教学内容:
1. 原子核和电子云的概念;
2. 原子的结构;
3. 原子的亲和力与化学键形成;
4. 原子核和电子云的运动规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原子的结构和构成;
2. 原子的亲和力与化学键形成;
3. 原子核和电子云的运动规律。

四、教学方法:
1. 讲述与示范相结合;
2. 实验方法;
3. 讨论与分析;
4. 练习与测试。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举例引入原子结构的概念;
2. 学习原子核和电子云的构成;
3. 讨论原子的亲和力与化学键的形成;
4. 实验验证原子核和电子云的运动规律;
5. 总结与讨论。

六、教学反思:
1. 学生是否理解了原子的基本构成;
2. 学生是否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学生是否能够做好实验操作。

七、教学评价:
1. 学生对原子结构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
3. 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鲁教版八年级化学(全一册)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优秀教学案例

鲁教版八年级化学(全一册)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优秀教学案例
2.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创设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空气的性质和用途。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参与一个实验,观察氧气的助燃性和二氧化碳的灭火效果。
3.通过展示空气污染的图片和数据来创设情景,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严重性。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关于空气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影响的图片和视频,引发他们的关注和思考。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实验现象,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空气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问题导向:通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空气的成分、性质和用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我们可以对学生在实验操作、问题解答和小组合作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空气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如呼吸作用、空气污染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向学生提问:“你们对空气有什么了解?空气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展开做铺垫。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要求他们相互合作、交流,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例如,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实验和现象,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使他们愿意主动去学习化学知识。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保护空气的重要性。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空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危害,从而激发他们保护空气的决心。
3.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互相学习和借鉴。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互相交流和指导下一步的操作。

初中化学鲁教版教案

初中化学鲁教版教案

初中化学鲁教版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化学教材版本:鲁教版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净化原理和常用净化方法。

2. 掌握过滤、吸附等基本操作技能。

3. 能够分析生活中水的净化实例,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 水的净化原理和常用净化方法。

2. 过滤、吸附等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1. 过滤、吸附等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

2. 水的净化过程的实际操作。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漏斗、滤纸、玻璃棒、铁架台等。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水是否都是纯净的?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自然界中的水含有大量的杂质,需要进行净化。

二、学习水的净化原理和常用净化方法(15分钟)1. 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中关于水的净化原理和常用净化方法的内容。

2. 教师讲解并演示: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净化方法。

三、动手实践:过滤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完成一个过滤操作实验。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

四、学习吸附原理及活性炭吸附实验(15分钟)1. 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中关于吸附原理及活性炭吸附实验的内容。

2. 教师讲解并演示: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五、综合应用:分析生活中水的净化实例(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分析一个生活中水的净化实例。

2. 各组汇报,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实验、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水的净化原理和常用净化方法,掌握了过滤、吸附等基本操作技能。

同时,通过分析生活中水的净化实例,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习惯。

八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3.1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八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3.1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基本概念:讲解原子的定义、组成及原子符号的书写方法。
3.原子结构:介绍原子核、核外电子、原子序数、原子量等概念,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元素周期表,了解原子结构。
4.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原子模型制作,加深对原子结构的理解。
5.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如为什么铁会生锈、酸雨的形成等。
2.教师引导: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物质变化知识,为新课学习原子的构成打下基础。
3.导入新课: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原子的构成。
(二)讲授新知
1.原子概念:讲解原子的定义,介绍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强调原子是化学反应中最小的粒子。
2.原子结构:讲解原子核、核外电子的概念,介绍原子序数、原子量等参数的含义。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2.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对生活、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认识到原子在环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4.培养学生严谨、勤奋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知识的力量。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燃烧、腐蚀等,引出化学反应中的原子概念。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原子概念的理解:使学生深入理解原子的定义、组成及原子序数、原子量等基本概念。
2.原子结构的认识:引导学生掌握原子核、核外电子的分布,学会使用元素周期表。
3.原子与生活现象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原子理论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二)教学难点
1.原子结构的微观性:学生对原子内部结构的理解存在难度,需要通过模型、动画等辅助手段进行形象化教学。
6.总结反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了解学生对原子概念的理解程度。

初中化学教案鲁教版

初中化学教案鲁教版

初中化学教案鲁教版
学科:化学
年级:初中
教材:鲁教版
课题:化学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
1. 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化学中的基本术语和单位。

3. 能够在实验中正确操作化学仪器和设备。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难点:化学中的基本术语和单位。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化学教学课件。

2. 班级准备化学实验器材。

3. 学生准备化学实验用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用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二、讲解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30分钟)
1. 介绍化学的定义和相关概念。

2. 讲解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3. 详细解释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

三、实验操作(30分钟)
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实验的乐趣和神奇。

四、课堂讨论(10分钟)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交流,加深对化学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的掌握。

六、课堂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展望下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的基本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实验操作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下节课将继续深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

八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3.1原子的构成(第3课时原子中的电子)说课稿

八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3.1原子的构成(第3课时原子中的电子)说课稿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方法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3.抽象思维能力:本节课涉及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实验导入:通过有趣的化学实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生活案例:联系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积极性。
3.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发现电子分布规律,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成就感。
八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3.1原子的构成(第3课时原子中的电子)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八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3.1原子的构成,是第3课时原子中的电子。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前面两节课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原子的基本概念以及原子的核式结构,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节课主要知识点包括:电子的概念、电子的分布、电子与原子性质的关系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深入地理解原子的内部结构,为后续学习化学键、离子化合物等打下基础。
3.课堂展示: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发现和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4.评价与反馈: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教师给予总结性评价,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优点和不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通过展示一颗奇幻的原子星球动画,让学生跟随动画中的角色探索原子内部的奥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4.互动白板:方便学生书写、画图,展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提高课堂互动性。

鲁教版八年级化学知识点教程文件

鲁教版八年级化学知识点教程文件

(1)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作用:加快蒸发,防止由于
(2)当液体接近蒸干(或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
发掉,以避免固体因受热而迸溅出来。(3)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
棉网。
(1)废渣、废液倒入废物缸中,有用的物质倒入指定的容器中 (2)
(3)玻璃仪器中
Na2CO3)溶液或洗衣粉洗涤,再用水冲洗。 (4)玻璃仪器附有难溶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
பைடு நூலகம், 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
液体以1~2mL为宜。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
3、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或V形纸槽 ②块状及条状药
4、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
。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
②液体试剂的滴加法:滴管的使用:a、先赶出滴管中的空
B.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C.硬水
D.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
b、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持垂直悬于容器口上方滴加 c、使用过程中,始终
以免被试剂腐蚀 d、滴管用毕,立即用水洗涤干净(滴瓶上的滴管除外)e、
口有气泡
装置不漏气。
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下倾斜,试管受热时先均匀受热,再集中加热。
2)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0角,受热时,

鲁教版五四制初中八年级化学全一册全套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初中八年级化学全一册全套教案

化学真奇妙【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对生活、生产、科研等方面的重要性,知道化学有助于人类认识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认识化学有助于促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能说出化学变化的特征及常伴随的现象;能利用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来区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3.能够认识世界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

4.能够通过制作分子模型来认识分子、原子、元素,初步建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认识事物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难点】1.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认识世界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

【教学过程】体验化学探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明确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的重要性。

2.知道如何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3.培养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实验、善于发现问题的良好的科学习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探究活动的反思。

【教学难点】探究活动的反思及实验报告的设计。

【教学准备】多媒体素材、烧杯、蜡烛、秒表、火柴。

【教学方法】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过程】知识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实验探究(4)解释与结论复习: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它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

在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下,同学们对问题的可能答案作出猜想与假设,并对猜想与假设作出初步的论证。

实验探究包括制订计划、进行实验和搜集证据等要素。

对事实与证据进行简单的加工与整理,判断事实与假设的关系,在教师的指点下或通过与他人论证,对证据进行归纳,得出正确的结论。

复习、总结整理。

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实验方案设计是探究的重要环节。

科学探究是一个合作的过程。

(5)反思与评价(6)表述与交流对探究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发现自己与他人的长处以及不足,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

八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2

八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2
(二)讲授新知
1.沉淀:介绍沉淀的原理,即通过添加化学试剂使水中悬浮的杂质形成沉淀,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讲解常用的沉淀剂及其作用,如明矾、聚合硫酸铁等。
2.过滤:讲解过滤的原理,即利用过滤介质(如砂、活性炭等)对水中的悬浮物、沉淀物进行拦截,使水变得清澈。介绍实验室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如过滤器的选择、过滤速度的控制等。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节课以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保护和水净化的意义。首先,通过展示一组当地水源污染前后的对比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水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接着,提出问题:“我们每天用的自来水是如何变得干净、安全的?”引发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随后,简要回顾已学的有关水的知识,如水的组成、性质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在此基础上,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天然水的人工净化”,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4.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5.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头报告等形式,让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提高他们的表达与展示能力。
4.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鼓励他们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天然水的人工净化”为主题,结合八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2.2自然界的水,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水净化知识,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环保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科素养。
1.所负责的净化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是什么?
2.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3.如何优化该方法,提高水净化的效果?

初中化学教案鲁教版范文5篇

初中化学教案鲁教版范文5篇

初中化学教案鲁教版范文5篇初中化学教案鲁教版(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2.知道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具体的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培养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四、教学准备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教学课件。

实验用品:事先用酚酞溶液写好“化学”字样并晾干的滤纸,事先用酚酞溶液画好“小笑脸”并晾干的滤纸,稀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浓氨水。

初中化学教案鲁教版(篇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合金的特点。

3、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逐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质的观念。

3、树立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重点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难点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工具投影仪、金属制品(如曲别针、铝箔、铜丝、水龙头等)、金属制品的挂图(如飞机、坦克、轮船等)、铁架台(带铁圈)、大小形状相同的金属片(铁片、铜片、铝片)、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碳、氧等非金属的性质和用途。

八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3.3物质组成的表示化合价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3.3物质组成的表示化合价优秀教学案例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水平。
3.鼓励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反思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实例引入化合价的概念,如金属的腐蚀、化肥的施用等,让学生感受到化合价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通过设计有趣的实验,如“魔法瓶实验”、“无色酚酞变色实验”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2.设计小组讨论的问题和任务,如“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有哪些?如何运用化合价表示化合物?”等,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
3.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路和成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如“我是否理解了化合价的概念?我在解决问题时遇到了哪些困难?”等,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
八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3.3物质组成的表示化合价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基于八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3.3物质组成的表示化合价知识点。在之前的课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但对于化合价的概念、表示方法以及应用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此外,由于八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化合价的概念,掌握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并能够运用化合价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成为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教学案例应运而生。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水平。
3.鼓励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反思能力。
(五)作业小结
1.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化合价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八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3

八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3
作业要求:
-书面作业要求字迹清楚,步骤完整,答案准确。
-实践作业要求真实记录实验过程和现象,分析合理。
-思考作业和小组合作作业要求内容充实,观点明确,有深度。
-预习作业要求学生提前了解新知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教师将在下次课前对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改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通过这些作业的布置,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使他们在化学学习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能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简单的化学反应原理。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化合价的概念及其应用有较高的兴趣,但可能对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和化合价规律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此外,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和实验操作方面具备一定经验,但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3.引入新课:通过复习导入和生活实例导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化合价。
(二)讲授新知
1.化合价的概念:讲解化合价的概念,解释其在化合物中的重要作用。
-化合价是指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能提供的或能接受的电子数。
-化合价决定了原子在化合物中的化学性质和化学反应。
2.化合价的表示方法:介绍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
-提问:同学们,我们知道原子由哪些粒子组成?元素周期表是如何排列的?
-学生回答: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递增排列。
2.生活实例导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化合价的概念。
-举例:我们知道,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在水中,氢和氧的原子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呢?它们之间的结合关系是如何表示的?
(6)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辅导。

初中鲁教版化学讲解教案

初中鲁教版化学讲解教案

初中鲁教版化学讲解教案【教学内容】:化学元素的发现【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元素的定义和基本性质;2. 了解几种常见的化学元素的发现历史;3. 能够简单分析和总结化学元素的发现规律。

【教学重点】:1. 化学元素的定义和基本性质;2. 几种常见的化学元素的发现历史。

【教学难点】:能够简单分析和总结化学元素的发现规律。

【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课件和实验仪器;2. 复习相关化学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通过引入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或化学元素的图像,引导学生对化学元素产生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习的欲望。

二、讲解1. 讲解化学元素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具有一定的特定性质。

2. 讲解几种常见的化学元素的发现历史,例如氢气的发现、氧气的发现等,让学生了解不同元素的发现过程。

三、实验设计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不同化学元素的性质,并进行分析总结。

四、讨论带领学生进行讨论,总结不同化学元素的发现规律,探讨元素周期表的形成原理,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元素的分类和性质。

五、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和总结化学元素的发现规律,并做一份简单的总结报告。

【教学反馈】:1. 在课堂上不定期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2. 收集学生的作业和总结报告,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教学延伸】:组织化学实验小组,设计更复杂的化学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深入了解和掌握元素的性质和特点。

【教学结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化学元素的发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激发了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初中鲁科版化学讲课教案

初中鲁科版化学讲课教案

初中鲁科版化学讲课教案
教案名称:原子结构
教学内容:原子的结构、原子核、电子云、质子、中子等
教学目标:
1. 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掌握原子核、电子云、质子、中子等概念;
2. 能够描述原子的基本模型和原子在元素中的重要作用;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
1. 原子的结构及其组成;
2. 原子核、电子云的概念和作用。

教学难点:
1. 原子核、电子云的概念理解及运用;
2. 质子、中子的区分和作用。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实验器材、模型等;
2. 相关课本、教辅书籍。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物质如水、钢铁等,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构成是什么,从而引出原子的概念。

二、讲解原子的结构(15分钟)
1. 介绍原子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发展;
2. 解释原子核、电子云、质子、中子等的概念及作用;
3. 展示相关图片和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原子的结构。

三、实验展示(15分钟)
进行原子结构相关的实验,展示原子核、电子云的模型,让学生亲眼见到原子的结构。

四、练习与讨论(10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如填空、选择题等,巩固学生对原子结构的理解。

并进行简单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五、概括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原子结构对于化学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

教学后记: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原子的结构有了基本的认识,并能够简单解答与原子结构相关的问题。

在今后的学习中,将继续深入了解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为学习化学打下良好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第一节化学真奇妙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1、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等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人造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等通过化学变化制的的,属于化学制品2、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过程探索等二、观察化学变化1、】2、镁条燃烧(1)现象:①发出白光②放出热量③生成白色粉末点燃(2)结论:镁+氧气氧化镁Mg O2MgO3、锌与稀盐酸反应(1)现象:产生气泡《(2)结论:锌+盐酸→氯化锌+氢气Zn HCl ZnCl2H24、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1)现象:生成蓝色沉淀(2)结论:硫酸铜+ 氢氧化钠→氢氧化铜+ 硫酸钠NaOH CuSO4 Cu(OH)2↓Na2SO44、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1)特征:有新物质生成{(2)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产生气体(3)伴随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5、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6、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7、绿色化学:课本P7 又称环境无害化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在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原料百分之百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三、物质组成的奥秘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铜是由铜原子构成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一、从问题开始: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基本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走进化学实验一、认识常见的化学仪器试管酒精灯滴瓶量筒*烧杯锥形瓶集气瓶水槽`坩埚钳长颈漏斗分液漏斗胶头滴管*铁架台玻璃棒托盘天平;二、实验基本操作1、原则:“三不”(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2)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3)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2、用量:(1)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2)未指明用量时,取用最少量(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取1—2ml)】3、剩余药品的处理:三不一要(1)不能放回原瓶(2)不要随意丢弃(3)不要拿出实验室(4)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4、固体药品的取用:(1)块状固体:一般用药匙或镊子取,操作为“一横二放三慢立”(2)粉末状固体:用药匙或纸槽取,操作为“一横二送三慢立”5、液体药品的取用:(1)较多量:倾倒法(瓶塞倒放、试管倾斜、标签向手心、瓶口挨着管口)|(2)较少量:用胶头滴管吸取(一捏二吸三悬空,不能倒置或平放)(3)极少量:用玻璃棒蘸取6、一定量药品的取用:(1)固体:用托盘天平称量A、构造:托盘、指针、分度盘、标尺、平衡螺母、底座、游码。

称准到时。

B、步骤:①放在水平桌面上②检查天平是否平衡(游码在零刻度处)③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④左物右码(固体粉末放在纸上,易潮解的或有腐蚀性的药品放在小烧杯里)(先加质量大的法码,再加质量小的法码)(左=右+游)⑤称量完毕,法码回盒,游码回零。

C、练习: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取食盐时,把食盐放在右盘里,砝码放在左盘中,读数为(1g 以下用游码),那么该同学实际称得食盐的质量为(2)液体:用量筒量取(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大仰小),滴管滴加。

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或配制溶液,也不能在量筒里进行化学反应练习:小兰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为11ml,实际上她量取的液体比11ml7、仪器装配及检查装置的气密性A、仪器装配'(1)要求:整洁美观,大小比例搭配得当(2)顺序:从下至上,从左到右(拆卸则相反)(3)方法:①玻璃管插入橡皮管:沾水润湿,转动插入②连接玻璃管和橡皮管:管口平圆,沾水润湿③在容器口塞橡皮管:双手平拿,旋转塞紧④在铁架台上固定仪器:高低适宜,方向正确B、气密性检查(1)步骤:连接仪器,把导管的一端插入水中,用双手紧握容器外壁(2)>(3)现象:若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移开手掌,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4)判断:符合上述现象的装置不漏气8、气体收集(1)排水法:适用于不易溶于水、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如H2,O2(2)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如O2,CO2`(3)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如H29、物质的加热A、酒精灯(1)构造:灯座、灯芯管、灯帽、灯芯!(2)火焰:外焰、内焰和焰心(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3)二查:①检查灯芯顶端是否平整或烧焦②检查灯座内酒精量不超过灯座容积的2/3(4)二禁:①禁止酒精灯对点②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5)二要用:①点燃时,要用火柴②熄灭时,不可用嘴吹灭,要用灯帽盖灭B、仪器(1)固体:干燥的试管、蒸发皿等(2)液体: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等C、注意事项(1)用外焰加热,不要与灯芯接触(2)均匀受热(可移动试管或酒精灯)$(3)加热盛药品部位,液体加热试管的中下部(4)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向下倾斜;给液体加热时,试管与桌面成45º角,试管不能对着自己或有人的方向(5)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6)试管外壁不能有水(7)加热完毕不能立刻用冷水冲洗(8)铁夹夹在距试管口的1/3(9)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可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须垫上石棉网);不可加热的仪器:集气瓶、量筒、漏斗等。

`10、洗涤仪器A、方法:(1)在试管或烧瓶内注入半管或半瓶水,振荡(2)用试管刷时可使试管刷;转动或上下移动B、难溶物的洗涤:(1)油脂:用热的纯碱溶液或洗衣粉溶液洗涤(2)不溶液性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用稀盐酸洗涤C、洗净的标志: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D、放置:倒放在试管架上或指定的地方11、粗盐的提纯-A、溶解仪器:烧杯、玻璃棒B、过滤1、仪器:漏斗、滤纸、烧杯、玻璃棒、铁架台2、操作要点:(1)一贴:制作过滤器时,滤纸紧贴漏斗内壁(2)二低:①滤纸边缘应低于漏斗口边缘②漏斗内液面应低于滤纸边缘(3)三靠:①倾倒液体时,烧杯紧靠玻璃棒②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的一边③漏斗的下端紧靠烧杯内壁%练习:过滤后滤液仍浑浊的原因:(1)、液面高于滤纸边缘(2)、滤纸破损(3)、仪器不干净C、蒸发1、仪器:铁架台及铁圈、酒精灯、玻璃棒、烧杯、坩埚钳2、操作:(1)放好酒精灯,并根据酒精灯的高度调节铁圈的高度(2)放好蒸发皿,倒入待蒸发的液体(3)加热蒸发,不断用玻璃棒搅动液体(4)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3、注意事项:刚加热完毕的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练习:粗盐的提纯中都用到哪种仪器各其的作用玻璃棒、(1)、溶解:搅拌,加速溶解(2)、过滤:引流(3)、蒸发: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一、。

一、水的三态变化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变化。

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又变回液态。

分子的特点:(1)分子的体积、质量小(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3)分子间存在间隔(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5)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子二、水的天然循环#(自学)太阳为水提供能量,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自身的天然循环。

三、水的人工净化1、水的分布:淡水资源缺乏,不到总水量的%2、水的净化自然沉降(固体大颗粒)沉降→过滤→消毒或杀菌(化学变化)→煮沸加絮凝剂(固体小颗粒)3、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例:空气、河水、泥沙、矿泉水等`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例:氢气、氧气、二氧化碳、蒸馏水等4、物质的提纯(1) 过滤法:(固不溶于液)(2)蒸发:(固溶于液) (3)蒸馏:(液溶于液)5、硬水和软水(1)硬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软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少的水(2)判断方法: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多的为软水,反之为硬水。

(3)转化方法:煮沸)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一、水的分解1、电解水正极体积小氧气1水2`负极体积大氢气2、文字表达式:水氢气+氧气H2O H2O23、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4、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5、微观解释电解水过程水分子分成氢原子、氧原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生成一个氧分子,许多氧分子聚集在一起生成氧气;每两个氢原子结合生成一个氢分子,许多氢分子聚集在一起生成氢气。

6、物质、分子、原子间的关系物质成构构成。

分子构成原子例: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铜是由铜原子构成7、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例如: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特征:(1)原子的体积、质量小(2)原子在不断的运动(3)原子间存在间隔通电(4)同种物质的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原子,性质不同 (5)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子 二、水的合成1、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现象: ?(1)发出淡蓝色火焰(2)放热(3)有水生成 点燃结论:氢气+氧气 水H 2O 2 H 2O2、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3、氢能源:(1)来源广 (2)放热多 (3)无污染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色、态、味、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一节、原子的构成 一、 原子的结构质子(带正电)原子核(带正电,占体积小,质量大) ¥中子(不带电) 原子(不带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占体积大,质量小)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原子序数 二、原子中的电子 1、核外电子分层排布 *电子层:1、2、3、4、5、6、7 离核距离:近 远 能量高低:低 高 2、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核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电子层质子数3、元素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的关系(1)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化学变化中易失电子 (2)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化学变化中易得电子(3)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2)稳定结构 4、离子 。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阳离子:带正电的离子 阴离子:带负电的离子NaCl…5、元素周期表原子序数 元素符号6.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 该原子一个原子的质量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第二节、元素一、元素和元素符号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2、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3、元素的分类: ;金属元素:Ca 、Fe 、Cu 、Mg 等 非金属元素:O 、H 、Cl 、C 、P 等稀有气体元素:He、Ne、Ar等4、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O2、H2、C、P 、Fe、Cu等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CuO、MgO、NaCl、NaOH等5、氧化物: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如:CuO、MgO6、在地壳中的分布:O、Si、Al、Fe、Ca7、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该元素氧元素例:O 2O:2个氧原子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一个氧原子@固态非金属元素该元素铜元素金属元素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例:Cu 一个铜原子稀有气体元素该物质铜第三节、物质组成的表示一、化学式的意义1、定义: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如:MgO、H2O、CO2表示该物质表示该物质的组成【2、意义: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该物质一个分子的构成水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例:H2O 2H2O :2个水分子一个水分子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二、化合价与化学式1、常见元素的化合价金正非负单质零,(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负价,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为零)正负总价和为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