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年级说明文阅读训练精选 附答案
小学说明文阅读专项训练(带答案12篇)

(1)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①我常常接到这样的信,信上说:“我很想学好语文,希望你来封信说说怎样学。
”意思是,去一封回信,他一看,就能学好语文了。
又常常有这样的请求,要我谈谈写作的方法。
我谈了,谈了三个钟头。
有的人在散会的时候说:“今天听到的很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哪有这么容易?哪有这么快?希望快,希望马上学到手,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学习不可能速成,不可能画一道符,吞下去就会了。
学习是急不来的。
为什么?学习语文目的在运用,就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
凡是习惯都不是几天工夫能够养成的。
比方学游泳,先看看讲游泳的书,什么蛙式、自由式,都知道了。
可是光看书不下水不行,得下水。
初下水的时候很勉强,一次勉强,两次勉强,勉强浮起来了,一个不当心又沉了下去。
要等勉强阶段过去了,不用再想手该怎么样,脚该怎么样,自然而然能浮,能往前游了,这才叫养成了游泳习惯。
学语文也是这样,也要养成习惯才行。
习惯是从实践里养成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全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写完,而且全是一句话要加个句号,谁都知道,一年级小学生也知道,但是偏偏有人就不这么办。
知道是知道,就是没养成习惯。
②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指导实践的作用。
不断学,不断练,才能养成好习惯,才能真正学到本领。
③有人说,某人“一目十行”,眼睛一扫就是十行。
有人说,某人“倚马万言”,靠在马旁边拿起笔来一下子就写了一万字。
读得快,写得快,都了不起。
一目十行是说读书很熟练,不是说读书马马虎虎;倚马万言是说写得又快又好,不是说乱写一气,胡诌不通的文章。
这两种本领都是勤学苦练的结果。
④要学好语文就得下功夫。
开头不免有点勉强,不断练,练的功夫到家了,才能得心应手,心里明白,手头纯熟。
离开多练,想得到什么秘诀,一下子把语文学好,是办不到的。
想靠看一封回信,听一回演讲,就解决问题,是办不到的。
完整版)说明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完整版)说明文阅读训练附答案相传很早以前,张家界原名青岩山,留___曾在此隐居修行。
如今,张家界已成为湘西武陵山脉的一处风景胜地。
张家界的“界”不仅指范围,更指高耸的山峰。
天门山是张家界的代表性景点,四面绝壁,巍然屹立,犹如直上云天。
登上天门洞的999级台阶,回看山腰上的“通天大道”,顺山势修建的公路,刚好有99个弯,暗合了“天有九重,云有九霄”的寓意。
张家界还有数不清的石柱、石峰,是举世罕见的石英砂岩山体。
据考证,这里约三亿八千万年前是一片汪洋,大量海洋生物的遗体化为尘土,凝结成岩石,沉积为大约520米厚的石英砂岩,随着地球的旋转,地壳的运动,张家界终于以它峥嵘的面貌,浮出了海面。
13.文章第一段引用了___逃难隐居的故事,是为了介绍张家界的起源和历史。
这个故事是张家界的一个传说,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个地方的文化底蕴。
14.亲爱的朋友们,欢迎来到山西的晋祠。
晋祠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遗产。
这里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如钟楼、鼓楼、祭祀殿等,它们见证了晋代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晋祠还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历史遗迹,如《孝经》石刻、《离骚》石刻等,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晋祠的美景和文化底蕴一定会让您流连忘返,不要错过这个美丽的地方哦!晋祠位于太原西南25公里的悬瓮山下,是奉祀西周初晋国开国___的祠堂,距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
这里是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的集合,是一处历史文化遗产。
晋祠主要景点包括43尊宋代彩色泥塑的圣母殿、鱼沼飞梁、___和难老泉等。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太原以南90公里处,始建于西周,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这座古城由完整的城墙、街道、店铺、寺庙和民居等组成,是一组庞大的古建筑群。
褐马鸡是我国特产的珍稀鸟类,被誉为“东方宝石”,山西省将它定为省鸟,___也以褐马鸡为会标。
褐马鸡仅见于我国山西吕梁山、河北西北部、陕西黄龙山和北京东灵山。
小学毕业复习说明文阅读训练题集(有答案和说明方法及作用)

小学毕业复习说明文阅读训练题集(有答案和说明方法及作用)(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5题。
①随着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出现了许多奇妙的书,像会说话的书,“电视唱片"书以及缩微型的书,等等。
②会说话的书,是在书里装有微型唱片或者录音带,有的在文字下面印上发音代号,通过电子仪器可以还原成为人的声音。
一些儿童读物,在封底上镶有微型唱片和唱针。
唱针接触唱片以后,随着唱片的转动,就可以听到书中出现的人物的声音。
③更有趣的是一种叫做“电视唱片”的书,也叫“视盘”,它的外形像普通的唱片。
它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激光方法,把图像和声音录到视盘上,收看的时候,把放像机接到电视机上,就可以把图像和声音还原。
根据学习和研究的需要,还可以使画面随时停下来。
出版某种重要的学术著作或者论文,可以把一些不容易理解的原理和不容易看到的实验情况,录在视盘上,跟书籍一起出售.视盘既可以显示物体运动情况,也可以显示许多微妙的现象.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物质的分子运动,甚至原子核的破裂等情形,都可以用动画的办法显示.④现在的书,不仅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
“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
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
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小.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⑤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⑥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1.选文中最能体现说明对象共同特征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
2.选文第④⑤两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画线句子在选文结构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缩微图书”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一)白颊长臂猿白颊长臂猿几乎常年都在树上生活。
行动的时候,能用单臂把自己的身子悬挂在树枝上,双腿蜷曲,来回摇摆,像荡秋千一样荡越前进,一次腾空移动的距离就有3米远,每次可以连续荡越8-9米。
雌白颊长臂猿还让刚出生不久的幼仔把手脚抱在自己的胸前,带着它一起在森林的上空飞速行进。
它们的动作灵活、自然、轻松、优美,如同飞鸟一般,有时在半空中还能做出“鹞子翻身”、“苏秦背剑”、“蜻蜒点水”等高难动作,使人感到惊心动魄,称之为高空“杂技演员”。
我国古代传说有一种叫做“通臂猿”的动物,神通广大,来去如飞,两臂相通,具有自由伸缩的能力,能够把一侧的臂缩短,而使另一侧的臂变长,这种传说的来历,可能就是由被神化了的长臂猿而想象出来的。
夜里睡觉也很有意思,总是坐在一根又细又长的树枝的末端,差不多刚刚能够承受它的体重,给人一种随时都会跌下来的感觉。
其实,这种奇特的睡觉方式对于它来说才是最安全的。
因为如果有天敌入侵,只要树枝轻轻晃动,睡在上面的白颊长臂猿马上就会发觉,立即就会轻舒猿臂,扬长而去。
白颊长臂猿喜欢吃各种植物的果实、树叶、嫩枝、花朵,以及昆虫、鸟卵等,但植物性食物占其食量90%以上。
白颊长臂猿的喉部长有喉囊,又叫音囊,喊叫的时候,喉囊可以胀得很大,使喊声变得极其嘹亮。
它是哺乳动物中的“歌唱家”,特别喜欢鸣叫,形式有雄兽的“独唱”、雄兽和雌兽的“二重唱”和雄兽及其家庭成员的“大合唱”等等。
特别是气势磅礴的“大合唱”,一般是成年雄兽首先发出引唱,然后成年雌兽伴以带有颤音的共鸣,以及群体中的亚成体单调的应和,“呜喂,呜喂,呜喂,哈哈哈”,音调由低到高,清晰而高亢,震动10谷,几千米之外都能听到。
每天至少鸣唱1-2次,有时多达3-4次,一般与天气变化有关,主要是在清晨和傍晚,每次鸣唱持续的时间短的只有2-3分钟,长则在20分钟左右。
遗憾的是,它们高昂悦耳的歌声也给自己带来了灭顶之灾,因为偷猎者正是根据歌声寻找到它们的。
小学毕业复习说明文阅读训练题集(有答案和说明方法及作用)

小学毕业复习说明文阅读训练题集(有答案和说明方法及作用)(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5题。
①随着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出现了许多奇妙的书,像会说话的书,“电视唱片”书以及缩微型的书,等等。
②会说话的书,是在书里装有微型唱片或者录音带,有的在文字下面印上发音代号,通过电子仪器可以还原成为人的声音。
一些儿童读物,在封底上镶有微型唱片和唱针。
唱针接触唱片以后,随着唱片的转动,就可以听到书中出现的人物的声音。
③更有趣的是一种叫做“电视唱片”的书,也叫“视盘”,它的外形像普通的唱片。
它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激光方法,把图像和声音录到视盘上,收看的时候,把放像机接到电视机上,就可以把图像和声音还原。
根据学习和研究的需要,还可以使画面随时停下来。
出版某种重要的学术著作或者论文,可以把一些不容易理解的原理和不容易看到的实验情况,录在视盘上,跟书籍一起出售。
视盘既可以显示物体运动情况,也可以显示许多微妙的现象。
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物质的分子运动,甚至原子核的破裂等情形,都可以用动画的办法显示。
④现在的书,不仅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
“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
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
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小。
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⑤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⑥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1.选文中最能体现说明对象共同特征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
2.选文第④⑤两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画线句子在选文结构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毕业复习说明文阅读训练题集(有答案和说明方法及作用)

小学毕业复习说明文阅读训练题集(有答案和说明方法及作用)(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5题。
①随着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出现了许多奇妙的书,像会说话的书,“电视唱片”书以及缩微型的书,等等。
②会说话的书,是在书里装有微型唱片或者录音带,有的在文字下面印上发音代号,通过电子仪器可以还原成为人的声音。
一些儿童读物,在封底上镶有微型唱片和唱针。
唱针接触唱片以后,随着唱片的转动,就可以听到书中出现的人物的声音。
③更有趣的是一种叫做“电视唱片”的书,也叫“视盘”,它的外形像普通的唱片。
它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激光方法,把图像和声音录到视盘上,收看的时候,把放像机接到电视机上,就可以把图像和声音还原。
根据学习和研究的需要,还可以使画面随时停下来。
出版某种重要的学术著作或者论文,可以把一些不容易理解的原理和不容易看到的实验情况,录在视盘上,跟书籍一起出售。
视盘既可以显示物体运动情况,也可以显示许多微妙的现象。
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物质的分子运动,甚至原子核的破裂等情形,都可以用动画的办法显示。
④现在的书,不仅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
“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
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
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小。
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⑤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⑥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1.选文中最能体现说明对象共同特征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
2.选文第④⑤两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画线句子在选文结构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五年级(五升六)说明文阅读衔接试题(有答案解析)

部编版五年级〔五升六〕说明文阅读连接试题〔一〕〔有答案解析〕一、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流浪地球》——恒星的挽歌冯小宝①《流浪地球》是2023 年备受关注的电影,它引发了很多观众对电影中科学设定的喧闹争论。
有的说行星发动机不行能实现;有的说要引爆木星推走地球,有更好的方法……回头想想,到底什么才是地球不得不流浪的缘由呢?②太阳内部不断发生氢核聚变,产生氦,同时释放巨大的能量。
一方面,太阳的巨大质量产生引力,令其自身向中心坍缩;另一方面,核反响产生的高热,导致它膨胀。
这两种趋势形成一种平衡,让太阳能保持稳定的形态。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核心中的氢会越来越少,氦越来越多,核心密度越来越大,于是核心就会收缩。
随后发生的热核反响,这种反响会释放更大的能量,点燃太阳的氢壳层。
因此太阳本身会更热且不断膨张,变成一颗红巨星,它的直径将相当于现在的100 倍。
到那时,太阳会将靠近它的水星和金星一口吞掉,地球或许不会被吞噬,但必定早就被烤焦,一切生物都将灰飞烟灭。
③现实中,科学家已经找到了恒星“吃掉”行星的案例。
2023 年,哈勃太空望远镜就观测到,一颗与太阳类似的恒星,正在吞噬与它相距约300 多万千米的行星。
在恒星巨大的引力作用下,这颗行星被拉伸成橄榄状,其外表的平均温度超过 1500 摄氏度。
估量在之后的 1000 万年内,这颗行星就会被完全吞啦。
④地球这颗行星的生物圈,其实是依靠太阳这颗恒星赐予的能量来维持的。
离开了太阳,地球的生态循环系统必定崩溃。
此时,地球不得不流浪。
因此,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带着观众进展了各种基于已有科学觉察的假设和推定。
⑤流浪的地球,离开了生命之光——太阳,唱着恒星的挽歌,满含对旧爱的眷恋,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未知的征程。
当电影中的人类用各种语言说着“太阳系,再见”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究精神,是永不熄灭的文明之火。
〔选自《中学科技》,2023 年第4 期,有删改〕(1)文章开头从电影《流浪地球》说起,有什么作用?(2)第②段侧重于科学推理太阳膨胀、烤焦地球的过程。
小学说明文精选阅读题及答案

小学说明文精选阅读题及答案1.食物为何挂在树上①在广阔的非洲大草原上,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奇特的现象:死去的长颈鹿和羚羊被挂在树杈上。
不过,这些动物的死与人类并无关系,它们是被天敌猎豹捕杀之后挂在树上的。
②那么,猎豹为什么要把食物挂在树上呢?是为了风干做腊肉?那简直是开玩笑,一头羚羊仅需几天就被猎豹吃完了,不可能放那么久。
猎豹选择这种特殊的食物储存方式,原因竟然是为了防止鬣狗偷吃。
③鬣狗虽然从颜值到爆发力都拼不过猎豹,但是生性凶残,而且贼心不死,总想不劳而获。
可以说,鬣狗是猎豹这一草原霸主最头疼的邻居。
每当猎豹开始捕猎,鬣狗总会伺机而动,等到猎物死去,鬣狗会迅速围上来分一杯羹。
通常情况下,鬣狗群起而上,猎豹防不胜防,也只能任由它们掠夺;有时食物争夺得太过激烈,鬣狗群甚至会将一只猎豹活活杀死。
④当然了,并不是每一次猎豹捕食都会遭遇抢劫。
但是进食时如果不加以防范,还是会被鬣狗发现。
鬣狗没有爬树这项技能,为了安静地享用美食,猎豹就将猎物叼到树上,完美避开这些恼人的家伙。
⑤说起来,猎豹为了运货上树也是蛮拼的。
据科学家估算,一只猎豹叼着一只体重约为自身两倍的小长颈鹿爬上树,所花费的力气相当于一个成年人举着两千个汉堡一口气上两层楼。
⑥尽管辛苦,但是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对于肩负着抚养重任的母豹而言,这一举措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猎物一旦被偷,幼崽的口粮就没了,直接影响小猎豹的成活率,对猎豹种群的延续尤为不利。
⑦除了猎豹,还有一些野兽也会贮存一时吃不完的猎物,以防其他动物偷吃。
例如黄鼬常把捕获的鼠类拖入自己居住的洞中,窖藏起来;老虎和棕熊会用灌木枝条以及枯枝落叶将食物隐藏起来,同时全力保护这片区域,抵御入侵者的掠夺。
⑧许多鸟类也存在贮食行为,如星鸦为了防止食物被偷吃,会含着松子飞到离巢稍远一些的贮存地点,贮存地点少则一个,多则上千个。
它们用喙将松子插入土层中,再以泥土和草掩埋,临走还要压上一个小石块才放心。
⑨在动物界,小到蚂蚁,大到虎豹,不少动物都有贮食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张家界(节选) (已练习)相传很早很早以前,张家界叫青岩山。
据说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滥杀功臣,心寒的留侯张良隐匿江湖,几经辗转颠簸来到了青岩山。
见到这里群山环抱,水量丰沛,民风淳朴,张良隐居下来,修行学道,并留下张氏一脉子孙。
青岩山也改名换姓,叫做“张家界”。
张家界地处湘西,属武陵山脉支系,西南依靠在云贵高原的边缘,东西方向是广阔平坦的洞庭湖平原,北边则与万里长江遥望衔接。
说到“界”,当然是指界限、范围,但张家界人讲起来,这“界”还有一层含义,那就是指高高的山。
当中国的名山大川,几乎被人们踏遍之时,张家界却久在深闺人未识。
直到20 世纪80 年代初,人们才认识到它的真面貌。
距张家界城区约八公里的“天门山”以造型奇特著称。
该山四面绝壁矗立,巍然支撑在天地之间,其雄其险,犹若直上云天。
远眺过去,那孔巨大的石洞就像通天的石门。
是什么力量造就了这宏伟奇特的景观?据考证,天门山经长期风化剥蚀,山体断裂,再加上地震,就形成了现在的奇绝造型。
更有趣的是,天门山的景观中,有许多数字与中国吉祥数字9 相符。
人为的奇思妙想与天然巧合相得益彰。
登上天门洞的999 级台阶,回看山腰上的“通天大道”,顺山势修建的公路,刚好有99 个弯,暗合了“天有九重,云有九霄”之意。
此外,张家界还有数不清的石柱、石峰,是举世罕见的石英砂岩山体。
那么,大自然是如何造就了这里的奇峰异石呢?大约在三亿八千万年前,这里是一片汪洋,大量海洋生物的遗体化为尘土,凝结成岩石,沉积为大约 520 米厚的石英砂岩,随着地球的旋转,地壳的运动,张家界终于以它峥嵘的面貌,浮出了海面。
(节选自《再说长江》解说词,有删改)1.文章第三段和第四段介绍了天门山。
作为张家界的风景名胜,天门山具有哪些特点?2.文章第一段引用了张良逃难隐居的故事,你认为有必要吗?为什么?3.亲爱的同学,透过解说词,我们感受到张家界秀美的风光。
如果你是一位导游,请用生动的语言为张家界的朋友介绍山西的一处风景名胜(例如晋祠、平遥古城、乔家大院、五台山、汾河公园。
(不少于80 字)2.东方宝石——褐马鸡(已练习)①褐马鸡是我国特产珍稀鸟类,被誉为“东方宝石”,山西省将它定为省鸟,中国鸟类学会也以褐马鸡为会标。
②褐马鸡仅.见于我国山西吕梁山、河北西北部、陕西黄龙山和北京东灵山。
1987年调查野生种群仅有数百只,根据2009年文献报道,我国现存的野生褐马鸡数量在17900只左右..。
③褐马鸡主要栖息在以华北落叶松、云杉次生林为主的林区和华北落叶松、云杉、杨树、桦树次生针阔混交森林中。
它白天多活动于灌草丛中,夜间栖宿在大树枝权上,冬季多活动于1000米-1500米的高山地带,夏秋两季多在1500米-1800米的山谷、山坡和有清泉的山坳里活动。
④褐马鸡全身呈浓褐色,头部和颈部为灰黑色。
它的头顶有似冠状的绒黑短羽,脸和两颊裸露无羽,呈艳红色,头侧连目有一对白色的角状羽簇伸出头后,宛如一块洁白的小围嘴。
褐马鸡最爱炫耀的是它那引人瞩目的尾羽。
其尾羽共有22片,长羽呈双排列。
中央两对特别长而且很大,被称为“马鸡翎”,外边羽毛披散如发并下垂。
平时,它高翘于其他尾羽之上,披散时又像马尾,故称“褐马鸡”。
褐马鸡整个尾羽十分蓬松,向后上方翘起,泛着紫蓝色光亮,形似竖琴,十分美观。
⑤褐马鸡性强好斗,不畏强暴,它敢于和狐狸、金雕抗争,即使羽毛全被金雕啄光,还要拚搏,因此,人们把它看作顽强的象征。
相传,古代武士头盔上插的那根羽毛,就是褐马鸡的尾羽,意在激励自己发扬顽强奋战、宁死不屈的精神。
还有一个传说,相传黄帝和炎帝争夺天下的时候,在河北阪泉大战,就曾“帅熊狼,驱虎豹为前,驱雕鹖(h é)鹰为旗帜”,其中“鹖”指的就是褐马鸡。
将褐马鸡与这些凶兽猛禽为伍,可见其勇武善战。
⑥褐马鸡为单婚制,即“一夫一妻制”,在占区、营巢、产卵、孵卵过程中,整日成双成对,形影不离。
每窝产卵4—17枚,卵呈椭圆形,卵色以淡赭、鸭蛋青、鱼肚白色为主,卵的长径6厘米,短径4.5厘米,重约60克。
褐马鸡为早成鸟,一出壳就睁眼伏巢蠕动,发出鸣叫声。
刚出壳的雏鸡,头顶、眼后及背部中央为暗淡黄色,枕部有一黑色块斑向后颈伸至上背,形成一条宽的黑褐色条纹,嘴锋淡黄色,嘴端稍黑下弯,呈橘色。
雏鸡出壳第二天即可随雌鸡活动。
⑦褐马鸡是一个“大饭桶”,它既吃荤,也吃素,对山珍野味从不放过。
它全年采食的种类达80种以上。
其中,植物性食物包括苔藓、蕨类、草本、灌木、乔木,摄食部位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和树皮等。
当然,对不同种类的食物,摄取的部位也不同。
此外,动物性荤食18种,山珍野味5种。
⑧为了保护褐马鸡这一我国特有的鸟类,国家已把它列为一类保护动物,并在它的集中分布地,设立了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和芦芽山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
1.阅读文章,简要概括褐马鸡被誉为“东方宝石”的原因。
2.文章③一⑦段分别从活动范围、、、繁殖和五个方面介绍了褐马鸡。
3.说说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褐马鸡仅.见于我国山西吕梁山、河北西北部、陕西黄龙山和北京东灵山。
(2)根据2009年文献报道,我国现存的野生褐马鸡数量在17900只左右..。
4.《辞海》中介绍褐马鸡有这样的话:“翅短,不善飞行,只能从山上向下滑翔式地飞行,两腿粗壮,善于奔跑。
”请将这段平实的介绍改写成生动的说明,至少有一处使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3.鸟中诸葛乌鸦的名声不好,有人厌恶它,视其为不祥之物,认为“乌鸦叫,祸来到”。
其实乌鸦的聪明机灵令人吃惊,它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鸟中的诸葛”。
在欧洲的一些公路两旁,常常可以看到乌鸦。
因为每当载重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地面震动往往迫使地下的虫子爬出地面,这样,乌鸦一伸嘴便可把虫子吃掉。
乌鸦还会把核桃扔在路上,让汽车替它们把壳压碎,它们再吃壳里的果实。
还有,乌鸦看到狗在吃东西,往往会有几只飞去啄它的屁股,待狗反身攻击时,另外几只即迅速将它放下的食物抢走。
如果有一只乌鸦在某个地点落入猎人的网中,那么,即使猎人改用其他完全不同的圈套,也不能诱骗第二只乌鸦中计。
长大后的小乌鸦很孝顺父母。
老乌鸦飞不动了,小乌鸦便到处寻食,衔回来一口一口地喂。
老乌鸦一旦病死,小乌鸦还召集亲友为其送葬。
有时群集数以千计,众乌鸦哀鸣着盘旋数圈,向遗体告别后将死乌鸦放入深坑。
乌鸦的模仿能力也很强,它能重复各种各样的声音,甚至也能学人说话,有个别乌鸦可掌握百余个词呢!新喀多尼亚岛上的乌鸦还会用树叶和细枝制作捕捉昆虫的“工具”。
它们折断一些钩形小枝以脚固定,除去树皮和叶片,用喙把钩部整理成像鱼叉且带有倒钩的工具,然后用这种工具设下陷阱引诱并捉住猎物。
草原上的乌鸦还会衔着羊粪“空投”于狼爪下,给狼报信和“导航”,饥饿的狼跟踪乌鸦找到羊群,乘牧羊犬疏忽之时叼走小羊。
狼饱餐之后,乌鸦再飞来吃“残羹剩饭”。
但有一些人认为,碰见乌鸦是不祥之兆,说它是“报丧之鸟”。
其实,乌鸦并非不祥之鸟,报丧之谜已被揭开。
乌鸦喜欢吃动物尸体腐烂之物,其嗅觉特别灵敏,能在很远的距离嗅到尸体分解出来的微弱气味,从而竞相飞至。
久病垂危的病人临终前会释放腐败气味,人尚未死,乌鸦早巳闻息而来,这也许..是人们厌恶乌鸦的原因。
1.文章介绍了乌鸦怎样的特点?2.概括说说“乌鸦是鸟中诸葛”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任选三处)(1)(2)(3)3.这也许..是人们厌恶乌鸦的原因”一句中加点词可否删去,为什么?4.请你设计一则“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语。
4.题目(已练习):在以往的传统体育训练当中,经验主义大行其道,而当先进的仪器和观念进入体育领域之后,整个局面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除了刻苦的训练之外,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成为提高运动员成绩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有时候所谓极限的突破,可能仅仅是因为改变了一下运动姿势,所以您可千万别小看了运动姿势这个细节。
1896年的第一届现代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时,大部分参赛选手都是采用传统的站立姿势起跑,而美国选手伯克却在脚前挖两个小坑,双手手心向下按在地上,然后两腿前后分开,臀部高高抬起。
伯克的这个姿势引起了现场观众的大笑。
不过正是凭借这种当时被看成是怪异的起跑姿势,伯克最终夺得了冠军。
现在我们都知道,这种姿势就是具有充分科学依据的蹲踞式起跑的雏形。
为什么仅仅因为姿势的不同,在成绩上就有那么大的差别呢?通过对两种起跑姿势进行生物力学对比发现,这两种姿势的肌肉用力顺序是不一样的:蹲踞式起跑的水平支撑反作用力比较大,而站立式起跑的水平支撑反作用力比较小;另外,蹲踞式起跑时获得的水平后蹬力要明显大于站立式起跑的水平后蹬力。
正因为这些差别,蹲踞式起跑可以使加速过程加快,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让运动员达到最高的速度。
这就是说,只有找到最符合力学原理的姿势,才能最大限度地突破运动极限。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跳高比赛中,背越式是大多数运动员采用的姿势,这种姿势的优点是只要人的头部能够越过的地方,全身也一定能够飞越过去。
跳高项目正是通过改进动作姿势得以不断刷新世界纪录的最经典项目。
早在1876年,英国运动员布鲁克斯采用跨越式的跳高姿势最先突破了l米83的大关;随后在1887年,美国选手佩基用改良过的剪式跳高姿势成功越过了l米93的高度,这才只是跳高纪录刷新的开始;1968年的墨西哥城奥运会,跳高运动当时还被俯卧式姿势统治着,美国运动员理查德·福斯伯凭借自己创造的背越式姿势一举突破了2米24的高度。
正是这个创新使人类跳高的极限在此后的几十年里上升了20多厘米,达到了2米45。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代跳高运动的历史完全是一部跳高姿势的演变史,跳高成绩的每一次飞跃都跟运动员寻求更加科学的跳高姿势密不可分。
最后跟您说说与姿势交叉最紧密的运动,那就是游泳。
早期的奥运会游泳比赛不以泳姿而是以比赛的距离来分项目的。
l912年的斯德哥尔摩奥运会上,美国选手杜克第一次采用了自由泳泳姿,结果把100米游泳的世界纪录整整提高了5秒。
比赛结束后,裁判们将信将疑,反复4次测算了他的游泳距离,才承认成绩有效。
从此自由泳泳姿在全世界普及开来。
打破陈规,接受新事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在特殊的历史环境和时期当中。
但是往往是那些最先勇于接受改变的人才能最终改写历史,创造属于他们的历史。
1.通读全文,请为本文拟写一个能够涵盖文章内容的标题。
(2分)2.“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代跳高运动的历史完全..是一部跳高姿势的演变史”一句中,加点的“完全”使用恰当吗?说说理由。
(2分)3.请分析“比赛结束后,裁判们将信将疑,反复4次测算了他的游泳距离,才承认成绩有效。
”这句话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3分)4.北京奥运会强调了“绿色奥运”的理念。
请你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角度说说对这一理念的理解,要求叙议结合。
(不少于80字)(5分)【帮帮你】(1)“绿色奥运”的内涵是:保护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生态平衡,尽可能减少奥运会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在奥运会结柬后,为北京、中国和世界体育留下一份丰厚的环境保护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