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个代表”在理论上的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三个代表”在理论上的创新
姓名:--------
班级:--------
学号:--------
论“三个代表”在理论上的创新
摘要: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里程碑意义的理论创新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发展成果。“三个代表”理论使我们的党在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去启发更深的内涵,提升更优的品格,开阔更广的眼界,凝聚更大的力量,保持更强的生命力。把党的建设同当今世界生产力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任务、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联系;用唯物史观深化党的先进性的传统内涵,体现了党的阶级性、先进性、时代性的统一;用新的系统化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系,加强了党建理论体系的开放性。“三个代表”的理论创新,体现了提出者无畏超凡的政治勇气,体现了理论本身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
关键词:三个代表创新继承发展重大意义
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具有鲜明的理论创新特色。“三个代表”用世界眼光贯穿21世纪党的建设大思路,把总结历史经验作为党建理论创新的重要方法,用唯物史观深化党的先进性的传统内涵,用新的系统化思想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深入研究“三个代表”理论创新的特色,对于我们深刻理解“三个代表”,自觉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全面加强新世纪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三个代表”思想是新世纪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是党的理论建设的创新
“三个代表”理论创新,首先集中而鲜明地体现在党的建设大思路上。这就是用一种视域宽广、前瞻未来的世界眼光贯穿面向21世纪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大思路,把党的建设放到当前国际大环境、世界大范围中来思考,使党的建设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紧迫感。这是对传统的党建思路即着重从中国自身来考虑党的建设的一种突破。“三个代表”在党建思路上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把党的建设同当今世界生产力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相联系。江泽民指出:21世纪来临之际,无论是中国的面貌还是世界的经济社会生活,同100年前相比已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世界科技又出现了新的重大突破,为世界生产力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广阔前景。江泽民的这些论述体现了他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善于把中国的问题与世界的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战略眼光。这种联系一方面说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不可能在闭关锁国中求得发展,必须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另一方面,党的建设也必须与世界发展相联系,党的建设也不可能在自我封闭中求得发展,必须在国家对外开放中、在党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中加强党的建设。它对于新世纪党的建设的指导意义就在于:一是党的自身建设必须适应外部世界变化。二是党要经得起世界性大风大浪的考验。完成好这两大历史性课
题,就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把党的建设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任务相联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党的建设要同这一根本任务相联系,已经成为全党的共识。“三个代表”的新思路就在于用世界眼光来看待这一任务,审视这种联系,进而提出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用世界眼光来看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从当代国际竞争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任务的严峻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带领我国人民尽快发展生产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用世界眼光看待发展生产力问题的另一方面,就是在生产力的构成上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实质上就是要把科学技术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大力推动科学技术进步,这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任务最重要的内容,党的建设必须联系这一任务,服务于这一任务。
把党的建设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联系。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二是实现国家富强。从孙中山的“振兴中华”,到毛泽东的中华民族“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再到邓小平的“振兴中华民族”、“要让我们的国家发达起来”,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不懈追求。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鲜明而深刻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对实现民族复兴所负有的神圣使命。江泽民指出:当今社会主义中国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去追赶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先进潮流,实现中华民族的更大发展。关键是我们要抓住机遇,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就要求贯彻落实好“三个代表”的思想,把党建设成为用“三个代表”思想武装起来的领导中华民族复兴的坚强核心。
二、“三个代表”思想精深,新意迭起,用唯物史观深化党的先进性的传统内涵
“三个代表”理论创新的主要之点,是它的思想内容。这就是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深化党的先进性的传统内涵,把继承传统和理论创新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使“三个代表”内含着一种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
把握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把党的先进性放到社会历史进程中加以考察。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运动中发展起来的。“三个代表”对党的先进性内涵的深化,正是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深层次上认识党的先进性的。从唯物史观来看,“三个代表”从根本上体现了工人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它把党放到历史进程中加以考察,要求党的活动必须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相符合,必须代表历史前进的方向。
把握社会运动的整体性,把党的先进性作为一种整体性来看待。“三个代表”对党的先进性内涵的深化是从整体性着眼的,即党的先进性是同时体现“三个代表”的先进性,而不是仅指哪一方面。“三个代表”这种整体性,其理论依据就是唯物史观关于社会运动的整体性。社会运动从总体上说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二者不可分割。从整体上把握“三个代表”,有助于我们把“三个代表”所体现的先进性同传统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认识很好地统一起来。“三个
代表”将其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更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体现在“三个代表”的深刻内涵之中。
把握历史运动的阶段性,把党的先进性与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任务相联系。从我党历史来看,民主革命时期主要是解决反帝反封建这个主要矛盾,而民主革命各个历史阶段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侧重点上又有所不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解决主要矛盾上也有三大改造和着重发展生产力的不同。“三个代表”所体现的党的先进性,其鲜明特点就是紧密地同党现阶段历史任务相联系。因此,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提法与“三个代表”的概括,虽然其精神实质相同,都是指党具有先进性,但后者显然比前者对先进性的揭示要更具体、更深刻,更好地体现了党的阶级性、先进性、时代性的统一,因而也更富有新意。
三、“三个代表”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创新与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前进最终是由生产力发展决定的,同时是由先进文化引导的,是因人民群众推动的基本原理,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统一,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相互促进的进程,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振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位一体。它科学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党为谁执政、怎样执政,什么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先进性、怎样保持先进性以及什么是社会主义优越性、怎样才能使社会主义取得同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等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需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作为当今中国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这一时代要求的产物。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当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同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意义
“三个代表”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是对其现实意义的高度理论概括。
立党之本,指“三个代表”是我们立党的根本目的和本质体现。在旧社会,我国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人民群众处于被压迫、被剥削、被奴役的地位。我们立党的根本目的,一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二是要改造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文化,建立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