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三说说教材说课标说建议一等奖

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探寻真本把握教学的脉搏

点燃智慧聆听语文的声音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很荣幸,能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研说课标和教材,我研说的主题是“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我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去探寻真本,把握住教学的脉搏,也就是吃透课标、教材,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点燃孩子的智慧,聆听到语文最美的声音。

今天我要研说的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把对课标和本册教材的解读呈献给大家。即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方面。

首先,我来说课标

一、说课标

(一)、课程标准(先说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和试用版课标相比,新课标设计思路更清晰,目标内容更具体,

实施建议更贴切。

(再说一下“课标对本册教材的基本要求”)

(二)内容标准

1、识字与写字: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会写120个字,累计会写2500个,会认3000个。新课标强调写字力求美观,并要求,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阅读方面: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学习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等。另外,新课标要求学习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3、写作: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想象作文和应用文。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能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新课标还强调习作要有一定速度。

4、口语交际: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注意语言美.

5、综合性学习:要学会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总之,与试用版课标相比,新课标强调阅读的个性化,更注重词语描述,鼓励自由表达。

接下来,我来说教材。

二、说教材

和其它版本的教材比,如和苏教版、北师大版相比,人教新课标版教材具有自己更鲜明的特点,它是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理念来组织教材内容的。

下面,我就我现在所执教的六年级上册教材来详细介绍。我准备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

先说编写特点,本册教材,在编写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编写特点

1、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既注意落实必须以一贯制的目标,又注意落实阶段性比较明显的目标。而且教材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第二个特点:

2、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教材的每一个专题甚至每个专题的各个部分都是密切联系的,使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一个整体。只要我们老师准确理解教材内容,用教材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学生学习完一组教材后,达到单元目标是不困难的。

第三

3、加强导学功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册教材导学系统的安排主要体现在:①单元导语,②精读课文后的课后题、略读课文前的连接语;③每组后的“词语盘点”;④“回顾.

拓展”中的“交流平台”。编者希望通过比较系统的导学设计,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获得的方法进行学习,使学生各项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4、“口语交际?习作”的编排,加强指导,明确要求。

5、“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能力,特别是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另外,本册教材还

6、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这样的编排,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加强了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二)、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各14篇。教材后附生字表。

另外,还有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二第六两个单元。

(三)、编写体例

本册教材除去第六组综合性学习,另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篇课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两篇。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

“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 “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

下面我以本册的第二单元“祖国在我心中”为例,来进行说明。

导语:先明确本单元专题,就是感受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然后明确学习的重点。

课例部分:除课文外、还安排阅读链接“我的中国心”综合性学习,这既是对课文的补充又是对阅读的拓展,而“综合性学习”与课文的学习同步进行,要求学生开展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活动,交流收获和展示成果。

口语交际与习作:话题和内容与单元主题相呼应。而且还注意了与“综合性学习”的安排结合起来。

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与导语呼应,为学生总结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提供平台。

(四)、说知识与技能的立体式整合

1、横向

教材的每一个专题从单元导语到课后思考题,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力求凸显单元的学习重点: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总结、拓展、交流,使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2、纵向

当然还得从这五方面来说。

(1)识字与写字

低段识字写字的比重较大,注重兴趣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而中段,要求学生能用硬笔和毛笔书写楷书,到了高年段,识字写字量减少,但要求有所提升,要求学生有较高的独立识字能力,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2)阅读

第一学段注重阅读兴趣的培养,词语的积累,借助图画阅读。

第二第三学段学段在各有侧重前提下,互为交叉,并有所提升。

(3)习作

第一学段培养学生写话,第二学段要求训练学生不拘形式的写下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而高年段,在此基础上,学写应用文,重视修改,要求有一定的速度。全面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4)、口语交际

低年段,要求能复述大意和情节,中年段讲述情节力求生动,而到了高年级则从提高交际水平,培养语言习惯方面加强了训练。

(5)、综合性学习

各册教材,逐步由口头或图文表达过渡到书面表达,学生自主活动的比重也逐渐加大,而六年级学生查找资料和运用资料的机会也进一步增多,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

总之,各册教材在完成本学段目标的基础上又各有侧重、互为交叉、螺旋上升。

最后

三、说建议

(一)说教学建议

结合课标,我来谈一下我个人关于、教学方面的几点建议。主要从以下五方面来说:

(1)识字写字:要强调写字质量,提高写字速度,及时检测,及时纠错,培养书写兴趣和书法爱好。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了一些识字写字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遵循的是精讲多练的原则。难写、易混淆的重点指导,课内给学生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课下通过多种渠道,利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书法爱好。

(2)阅读:《课标》中倡导,朗读要培养语感,默读加快速度,边读边思考,要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了“新的五步阅读法”,即:1、单元导入,明确目标;2、初读课文,理清文脉;3、重点研读,赏析文本;4、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5、课堂小结,单元回归。

当然,教无定法。在具体教学环境中要视情况不同而灵活应对,例如,在诗歌教学中,要更重视朗读,要引导学生在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的前提下读出情,悟出情。在我们学校,除了课内阅读,我们还开展了课外阅读(校本教材,晨诵、午读材料),像这样,课内外有机结合,我们的阅读教学一定会有所收获。

(3)习作:课标中强调,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适时对刚学过的写作方法加以利用。不可忽视自己修改和交换修改。透

过这简单的几个字我们不难看出,习作不是朝夕之功,是学习和生活中的点滴积累,需要学生多读多练。在我们班里,每个学生都有积累本或读书笔记,每个小组有日记本,而且,学校的阅览室和班级的图书角也深受学生们的喜欢,我们老师也会随着教学的深入,推荐给学生一些课外读物,并适时鼓励学生练笔,并且要做到少命题、多随笔。我觉得只有通过这样读写结合的训练,作文教学才会少一些枯燥,学生才会时常给老师一些惊喜。

(4)口语交际:联系生活实际,激发交流兴趣,引导学生注意倾听、表达、应对。其实,我个人认为,我们教师该做的,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激趣、引导”。下面我以第二单元口语交际“祖国在我心中”为例来说明。

首先,要激起学生的情感,使他们进入情境,这是我为学生准备的一段稿子,教师可以示范演讲(配乐朗读:有一位母亲比母亲更亲,那便是──中国。

可记得这一位“母亲”?她飘散的长发是千万条悠悠贯穿的河川;)朗读过后你可以问:听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觉?这样就自然把学生引入情景,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光激趣还不够,还要引导,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演讲稿,演讲稿该怎样写,然后确定主题,观点,范文引路,搜集材料。通过这些细致的操作,相信学生会被引上路的。

(5)综合性学习:强调自主合作意识,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提高认识、按计划开展、突出自主、强调合作,做好材料收集团队合作,利用好信息。

总体来说,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注重听说读写的有机联系,更具备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

接下来,评价建议

(二)说评价建议(课标中指出)

1、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

2、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

3、要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重视定性评价。

4、促进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体性和综合性。

下面是我个人对于评价教学的一点建议:

1、走出误区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

我们目前的教学评价就是用语文基础、阅读、作文组合的一张张试卷来考学生。还存在着许多误区:偏重结果、方法简单、形式静态、主体单一。因此我们在平时的评价工作中要解放思想走出误区,依据新课程理念,对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客观、综合、动态的分析评价,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发展。

2、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生语文学习进行多形式评价。如:基础知识评价(识字与写字)、美文阅读评价(阅读)、进步性评价(写作)、特色性评价(写作)、群体性评价(成长记录袋)等类型的评价。

3、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测验方式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整个评价过程

中,学生只是扮演一个“被告”的角色,仅仅是受测者。传统的评价总是把优异的成绩给少数学生,其余的只能处于较低的状态。因此实施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应让同学、家长、学生自己等参与评价,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当然还得

4、注重鼓励性评价。

也就是前面所说的进步性评价,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获得鼓励,体验成功的乐趣,大多数学生成了失败者,成了上述评价制度的殉葬品。我觉得评价应该是促进每个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

最后,我来说一下

(三)说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程资源主要可以分为这几类:课内课程资源、课外资源、网络资源。

在教学中要立足课本,整合学科资源,并充分挖掘、利用校园文化,图书阅览室、以及校本教材等资源。例如,我们学校的校本教材“十大养成教育”,楼道文化,红领巾广播、兴趣小组、演讲、艺术节等。还有,多媒体资源,集声像与音效于一体,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网络资源:教师不仅自己要充分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利用网络,提高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不赌博、不玩游戏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