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三大学派三种定义

合集下载

知识管理核心人物及其思想

知识管理核心人物及其思想

Here comes your footer
Page 14
用知识的观点看组织,会把员工看作是收益的最重要的创造者,企业的 人 力资源花费是投资行为。而在工业时代的组织内,员工时常是被更为简单地看 作生产成本和生产要素之一。 在知识组织内部,学习的目的是创造新的知识,即新的知识资产,而不仅 仅是运用新的工具和技术。 在知识组织内部,生产流程是由观念驱动并且有时是混沌不明的。这与工 业时代生产流程中严格的前后次序和机器驱动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了提供服 务和生产产品的显著不同。 工业时代的收益递减规律,让位于知识时代的收益递增规律;工业组织中 的规模经济(economics of scale),让位于知识组织中的视界经济(economics of scope)。 管理的权力基础取决于他们知识的相对水平,而不是他们在组织中的等级 职位。信息流的传递是通过可以分享信息的网络,而不是通过组织的等级机 构。
知识管理核心人物及其思想
一、国外知识管理核心人物及其思想
(一)战略流派
知识管理战略是战略管理与知识管理交叉整合的产物, 主要研 究如何通过知识管理来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如何有效整合资源, 发挥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是本流派研 究的重点。该学派理论基础主要是战略管理理论中的基于资源的企 业理论(如资源基础理论)和基于能力的企业理论( 如动态能力理 论),研究领域包括创新能力、学习积累和知识传递,知识资源的 整合等方面,研究目的是如何通过知识管理活动来获得持续的竞争 优势。
Here comes your footer
Page 15
Here comes your footer

Page 16
已开发的方法,工具和程序:
与大多数学术界人士和顾问师不同,斯威比在自己的公司实现和检验了他的理论和 概念。他自己的经验使他对通过信息以及课堂教学的方式传授知识的有效性产生怀 疑,于是他通过开发各种工具来帮助全世界的企业经理和顾问咨询师们学习并在实 践中实现知识管理。部分工具包括: 无形资产监控表(IAM),测量无形资产的概念体系和实际程序 探戈(TANGO),学习如何管理和经营知识型企业的沙盘演练系统,全球有超过3万 经理人员受过培训 探戈-网络版() 开发企业知识战略的过程辅助系统(KMAP) 合作氛围测量数据库,一种测量工具,用于测量和比较组织内部的合作文化(知识 管理文化),数据库包含有各类组织的数据可以用来横向比较。

知识管理知识点总结

知识管理知识点总结

知识管理与组织互动的三大理论观点a古典理性理论观点:知识管理是一个客观的外部力量,只要能适当地引进,就能直接准确地对组织结构产生影响。

b权变理论观点:知识管理是存在于各组织不同的背景/情境之下,没有绝对理想的知识管理策略,更无法将单一的知识管理策略模式适用在各种不同的问题与组织上,组织所要寻找的是「最适合」而非「最佳的」策略。

知识管理战略对组织的影响会因不同的背景而改变。

c组织行为理论观点:将知识管理引进组织会对组织产生何种影响是一个非常复杂、难以预测并充满不确定性的过程,其最终结果将依赖于人文、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诸多因素。

编码化模式与人性化模式(1)编码化战略,即将知识进行归类编篡并储存于知识库中,以便组织中任何人都能容易地接近并使用的一种知识管理战略(2)人性化战略,即知识紧密地依附于知识获取者,知识的分享主要是通过个人与个人的直接接触和交流(3)竞争形态通过对现有知识的大规模再利用,提供高质量、可靠的产品或服务;通过个人知识和经验的交流,提供创造性的,符合客户特殊要求的产品或服务经济模式规模经济,在知识资本上一次投资,多次利用;专家经济,针对独特问题的高度用户化的解决方案经营策略主要依靠显性知识;提供成熟、保准化的产品或服务;主要依靠隐性知识;提供创新、个性化的产品或服务系统模式开发电子文档系统;开发个人联系的网络系统人力资源使用善于利用现有知识解决问题的人员;奖励使用文档数据和为文档数据库做贡献的人;使用喜欢挑战、善于创造的人员;奖励与他人直接共享知识的人知识的归纳法指经过人类反覆的思考,将大量复杂的资料予以分类、概念化、整合,以发现其间重要的类型而加以分类或以少数几个重要概念来描述其因果关系的架构。

重要性:如果知识不经过归纳的过程,则这些复杂、隐性、大量且结构不清的实际现象,将很难描述说明、传递与分享給別人知识的演绎法则是利用一般的理论,并利用逻辑推导的方式来创造新知识,以预测及解释一些特殊性的事实现象。

管理学派

管理学派

1.比较西方古典管理学派、科学管理学派、行为科学学派、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对管理的认识。

古典管理学派: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雇主实现最大限度的富裕,与此同时,也使得每个雇员实现最大限度的富裕。

科学管理学派:凭科学办事,强调集体精神,注重合作,追求产出最大,科学地培训工人,使工人与公司一起获得更大的成就。

行为科学学派:认为人是社会的人,企业应该为社会作贡献,应关心职工,认为职工有权在产出中获得生活资料。

系统学派:认为管理应该具有整体性思想,应该把企业组织想象成一个不断运动的统一整体,管理需要做的就是对于整体的协调。

决策理论学派:决策理论主要着眼于合理的决策,即要研究如何从各种可能的决策中选择一个“令人满意”的行动方案,而且决策理论很注重对于决策者本身的行为与品质的研究。

2.什么是教育管理?举例说明。

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下,采用科学的方法,合理组织教育资源,协调各种关系,增进办学效益,提高办学质量,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活动,即人们对教育事业的管,包括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

狭义:学校教育管理
广义:整个国家教育系统的管理。

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要点1、知识管理的三大学派:(1)技术学派;(2)行为学派;(3)综合学派2、组织知识管理流程:知识识别、知识创造、知识获取、知识存储、知识共享、知识应用3、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的转化:数据上升到信息:关联、分类、计算、修正、亚索信息上升为知识:比较、推论、联系、谈话知识到智慧:智慧同知识相比具有更深、更广、更稳定的特性。

4、对知识特性的初步认识:(1)知识属于人的认识范畴(2)知识的增值性(3)知识的资源型(4)知识的共享性与独占性(5)知识的动态性与复杂性(6)知识的分布性5、波兰尼对知识的分类: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6、知识矩阵图:根据知识与企业核心能力的关系将知识分为战略性知识与非战略性知识,战略性知识具有以下特征:价值型、稀缺性、难以模仿性、多层利用性7、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区别:(46页)8、隐性知识的特性:难以编码化、情境依赖性、模糊性、个体性、实践性9、知识资本:知识资本是组织在创在价值的过程中借以取得收益的各种知识资源的有机综合体,是组织取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10、知识资本的特性:依附性、价值型和高增值性、二重性、排他性、度量的不确定性、耐用性11、知识资本的构成: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客户资本12、知识型组织的定义与特点:知识型组织的特点:(1)知识型组织中的大多数雇员是知识工作者,知识型组织的大量工作是将信息转化为知识的工作;(2)组织不是孤岛,知识型组织的生存需要有客户和供应商的支持,客户和供应商在知识型组织的周围为知识型组织提供强化其知识基础的支持;(3)增长是非常快速和持续的。

知识型组织的基本特征:扁平化、弹性化的动态团队、网络化、虚拟化、柔性化13、知识工作的定义和特点:定义:所谓知识工作就是从事信息分析,用运专门的专业或技术去解决问题、提出想法,以及创造新产品和服务的工作。

特点:(1)工作内容非例行性;(2)工作过程难以监控;(3)工作绩效难以考核;(4)多采用团队,项目式的工作模式(5)工作安排弹性化15、知识工作者的特点:(1)具有自我发展的强烈动机;(2)流动意愿强;(3)其需求具有多样性和不确定性;(4)需要不断学习;(5)自我管理16、实践社团:实践社团是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着共同的关注点、对同样的问题或者同一个话题的热情,通过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的相互影响,加深这一领域的知识和专业技术。

管理绪论知识点总结

管理绪论知识点总结

管理绪论知识点总结一、管理概念1. 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组织中的人、货物、资金和信息,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2. 管理的目标: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组织的使命和愿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取得成功。

3. 管理的职能:管理的主要职能包括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4. 管理的特点:管理是一种社会性活动,管理的对象是人和资源,管理是一种目的性行为。

二、管理学派别1. 经典管理学派:包括科学管理学派、行政管理学派、人际关系管理学派。

2. 现代管理学派:包括系统管理学派、量化管理学派、行为管理学派。

三、管理环境1. 内部环境:包括组织的结构、制度、文化等。

2. 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技术、法律、自然等因素。

四、管理功能1. 计划:确定组织的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

2. 组织:确定组织的结构和分工,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3. 领导:通过激励、沟通、激励和协调,指导员工实现目标。

4. 控制:监督组织的运作,确保组织达到预定的目标。

五、管理原则1. 协调一致原则:组织内各个部门之间要相互协调一致。

2. 经济效益原则:在资源配置中追求效益。

3. 行政权责一致原则:行政单位的权力和责任要一致,相互对应。

4. 制度灵活原则:组织制度应该灵活适应环境的变化。

六、管理技能1. 情感技能:包括沟通技能、领导技能、协调技能等,帮助管理者与员工建立良好的关系。

2. 技术技能:包括岗位技能、专业技能、协作技能等,帮助管理者完成工作任务。

3. 智力技能:包括决策技能、问题解决技能、创新技能等,帮助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七、管理角色1. 人际角色:包括领导、联络、代表角色。

2. 信息角色:包括监督者、发言人、信息处理者角色。

3. 决策角色:包括企业家、决策者、危机处理者角色。

八、管理层级1. 顶层管理:包括董事会、总裁、高级副总裁等,主要负责组织的长远规划和战略决策。

2. 中层管理:包括部门经理、主管,主要负责组织的日常管理和具体实施。

知识管理的经典理论

知识管理的经典理论

知识管理的经典理论知识管理是指组织和个人通过有效地收集、组织、存储、传递和利用知识来创造价值的过程。

它旨在提高组织的效率和创新力,帮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

在实践中,知识管理涉及多种方法和理论。

本文将讨论几个经典的知识管理理论。

第一个经典的知识管理理论是Nonaka和Takeuchi的知识转化理论。

他们认为知识是从个人中不断转化成为组织资产的过程。

他们将知识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两种类型。

隐性知识是个人内部的经验和直觉,不容易被表达和传递。

显性知识是可以被记录和共享的知识,比如报告和文件。

Nonaka和Takeuchi认为,知识转化发生在四种模式中:社会化、外化、组合和内化。

社会化指的是个人通过与他人交流和互动来分享隐性知识。

外化指的是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

组合指的是组织已有的显性知识的整合和组合。

内化指的是将显性知识转化为个人内部的隐性知识。

这一理论强调个体和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知识的创造和转化过程。

另一个经典的知识管理理论是Peter Drucker的知识经济理论。

Drucker认为,知识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资源,对于组织的成功至关重要。

他提出了知识经济的概念,并强调组织需要将知识视为一种战略资产。

Drucker认为,知识管理应该包括几个方面:知识的获取、知识的更新、知识的传递和知识的应用。

知识的获取是指通过培训、研发等途径来获取新的知识。

知识的更新是指持续学习和改进知识的过程。

知识的传递是指将知识有效地传递给组织的其他成员。

知识的应用是指将知识应用于问题解决和创新过程中。

Drucker的理论强调了知识在组织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种系统的方法来管理知识。

第三个经典的知识管理理论是Polanyi的个人化和社会化知识理论。

Polanyi认为,知识有两个层面:个人化知识和社会化知识。

个人化知识是个体内的直觉、技能和经验,是由个体通过实践和经验积累得到的。

社会化知识是在社会上共享的知识,是通过交流和合作得到的。

11个管理学派的观点

11个管理学派的观点

11个管理学派的观点11个管理学派的观点大致如下:(一)管理过程学派。

他们把管理看作是在组织中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完成工作的过程。

应该分析这一过程,从理论上加以概括,确定一些基础性的原理,并由此形成一种管理理论。

有了管理理论,就可以通过研究,通过对原理的实验,通过传授管理过程中包含的基本原则,改进管理的实践。

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是法约尔。

这个学派把它的管理理论建立在以下7条基本信念的基础上:(1)管理是一个过程,可以通过分析管理人员的职能从理性上很好地加以剖析。

(2)可以从管理经验中总结出一些基本道理或规律。

这些就是管理原理。

它们对认识和改进管理工作能起一种说明和启示的作用。

(3)可以围绕这些基本原理开展有益的研究,以确定其实际效用,增大其在实际中的作用和适用范围。

(4)这些原理只要还没有被证明为不正确或被修正,就可以为形成一种有用的管理理论提供若干要素。

(5)就像医学和工程学那样,管理是一种可以依靠原理的启发而加以改进的技能(6)即使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背离了管理原理而造成损失,但管理学中的原理,如同生物学和物理学中的原理 --样,仍然是可靠的。

(7)尽管管理人员的环境和任务受到文化、物理、生物等方面的影响,但管理理论并不需要把所有的知识都包括进来才能起一种科学基础或理论基础的作用。

(二)人际关系学派。

这一学派是从60年代的人类行为学派演变来的。

这个学派认为,既然管理是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去完成工作,那么,对管理学的研究就必须围绕人际关系这个核心来进行。

这个学派把有关的社会科学原有的或新近提出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用来研究人与人之间和人群内部的各种现象,从个人的品性动态一直到文化关系,无所不涉及。

这个学派注重管理中"人"的因素,认为在人们为实现其目标而结成团体一起工作时,他们应该互相了解。

(三)群体行为学派。

这一学派是从人类行为学派中分化出来的,因此同人际关系学派关系密切,甚至易于混同。

企业知识管理的三大学派

企业知识管理的三大学派

企业知识管理的三大学派在近年的经济、社会活动中,“知识”一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人类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社会。

研究知识管理理论也必须从研究知识本身的概念、类型和特点入手。

对知识本身的研究,是知识管理理论的基础性研究内容。

我国传统文化中早已出现了“知识”的概念。

《论语》中“知”出现过116次;王充《论衡》中讲到“知为力”,是人类第一次明确指出“知识就是力量”。

目前世界上共有上百种知识管理的定义,这里将较有代表性的列举如下:巴斯(Bassi)认为,知识管理是指为了增强组织的绩效而创造、获取和使用知识的过程。

奎达斯(P.Quitas)等则把知识管理看做“是一个管理各种知识的连续过程,以满足现在和将来出现的各种需要,确定和探索现有和获得的知识资产,开发新的机会”。

维格(K.Wiig)认为,知识管理主要涉及四个方面:自上而下地监测、推动与知识有关的活动;创造和维护知识基础设施;更新组织和转化知识资产;使用知识以提高其价值。

艾莉(Verna Allee)对知识管理的定义是“帮助人们对拥有的知识进行反思,帮助和发展支持人们进行知识交流的技术和企业内部结构,并帮助人们获得知识来源,促进他们之间进行知识的交流”。

法拉普罗(Carl Frappuolo,美国德尔集团创始人之一)说“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

马斯(Elliott Maise)认为,知识管理是一个系统地发现、选择、组织、过滤和表述信息的过程,目的是改善雇员对待特定问题的理解。

戴布拉〃艾米顿(Debra M.Amidon)说:“知识管理无孔不入。

无论它以什么形式定义——比如学习、智力资本、知识资产、智能、诀窍、洞察力或智慧——结论都是一样的:要么更好地管好它,要么衰亡。

”托马斯〃H〃达文波特(T.H.Davenport)指出:“知识管理真正的显著方面分为两个重要类别:知识的创造和知识的利用。

”比尔〃盖茨(Bill Gates)在《未来时速》一书中多处谈及知识管理,他说:“作为一个总的概念——搜集和组织信息、把信息传播给需要它的人、不断地通过分析和合作来优化信息——知识管理学是很有用的。

(完整版)管理学派分类

(完整版)管理学派分类

管理学派分类管理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又称数理学派或运筹学派,是二战之后在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学者伯法(E. S. Buffa),其代表作为《现代生产管理》。

管理科学学派主要是运用各种数学方法对管理进行定量分析。

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决策等几个方面都可以用数学符号和公式进行合乎逻辑的计算和分析,求出最优的解决方案。

主张减少决策的个人艺术成分和主观随意性,依靠建立一套决策程序和数学模型以增加决策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决策的过程就是建立和运用数学模型的过程。

由于计算机在处理大量数据和信息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使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

该学派主张,管理就是制定和运用数学模型与程序的系统,即用数学符号和数学关系式表示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通过定量分析,为选择最优方案提供数量上的依据,以达到组织的目标。

他们认为,管理科学就是制定用于管理决策的数学和统计模型,并将这些模型通过电子计算机应用于管理实践中。

5※<管理过程学派>管理过程学派管理过程学派又称管理职能学派,是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首先提出的。

这一理论是在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

法约尔将管理活动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大管理职能,孔茨和奥唐奈在仔细研究这些管理职能的基础上,将管理职能分为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五项,而把协调作为管理的本质,作为五项职能有效综合运用的结果。

孔茨利用这些管理职能对管理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和阐述,最终得以建立起管理过程学派。

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特点是将管理理论同管理人员所执行的管理职能,也就是管理人员所从事的工作联系起来。

他们认为,无论组织的性质多么不同,组织所处的环境有多么不同,但管理人员所从事的管理职能却是相同的,管理活动的过程就是管理的职能逐步展开和实现的过程。

因此,管理过程学派把管理的职能作为研究的对象,他们先把管理的工作划分为若干职能,然后对这些职能进行研究,阐明每项职能的性质、特点和重要性,论述实现这些职能的原则和方法。

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
KM is to understand, focus on, and manage systematic, explicit and deliberate knowledge building, renewal and application-that is, manage effective knowledge processes.
Tacit Tacit Tacit Explicit Explicit
socialization externalization
Tacit
• • •
Tacit VS Explicit 4 types of knowledge conversion Spiral of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Creation
03
模型 SECI模型 知识转移四阶段模型 核心能力与知识构建模型 基础能力模型
Part 1 知识管理
第一节 知识管理概述
1.1.1 知识管理产生的背景
第5页
(一)在知识经济社会里,社会财富的源泉由有形因素向无形资产转移
拥有资本和生产资料 • 农业经济时代 • 18世纪及之前 拥有土地和劳动力 • 工业经济时代 • 19-20世纪 • 知识经济时代 • 20世纪90年代 拥有知识
Daniel E. O’Leary: 1998,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 converting and connecting
KM is a process of using technology to effectively manage knowledge, so as to promote the creation, sustaining and reuse of knowledge.

知识的三要素理论

知识的三要素理论

知识的三要素理论知识管理主要包括知识管理主体、知识管理工具以及知识管理客体三要素。

人是知识的载体,在知识管理的三要素中,知识管理主体既要设计和使用知识管理工具,更要对知识携带者进行管理,从而能更有效地开发、传播、共享、创新和应用知识,具有能动性和灵活性。

因而人的因素是知识管理的灵魂和关键,知识管理主体不仅仅是单独一个人,而是一个包括知识项目管理者、知识工人和全体员工在内的多层次有机体。

如果从人力资源角度来认识知识管理的应用,那么可以发现存在着以下这些促动要素:组织驱动因素,即从人员组织结构方面,促进和推动知识管理的进行;制度驱动因素,即从制度的约束和激励的层面,推进知识的共享和传播;文化驱动因素,即从组织文化的层面,为知识管理的实现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技术推动因素,知识管理的具体落实离不开相关辅助工具的帮助。

最近在参加培训的时候,老师反复强调的一件事叫作「知识管理」。

我看了他的履历,当年他在原公司也是知识管理方面的专家。

那怎样把企业的知识管理做好?主要是做好三件事:第一、对外学习标杆;第二、对内总结最佳实践;第三、内化。

先来说说对外学习标杆。

说起来很简单,即学习最先进的公司(或标杆公司)在做什么,思考背后的原因,并了解具体做的方法和流程。

无论是技术、产品或者管理,只要这家公司是你学习的对象,这方面的经验都值得学习研究。

那怎么学习呢?看书、研究资料、找人沟通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写案例,把对方公司关键经验,用案例的方式总结下来。

什么是案例?案例不是简单的对表象进行陈述,而是通过系统化的方法,全面收集信息,分析调查。

最简单的案例写作方法,就是用5W2H的方式分析一家公司的具体经验,把Why/What/When/Who/Where/How/How Much都总结出来。

我最近在重听有关乔布斯的传记,包括《乔布斯传》和《成为乔布斯》。

我在听书的过程中,特别关注乔布斯在重返Apple之后做出的一系列产品决策,其中包括精简Mac产品线,推出iTunes、iPod、iPhone、iPad等等。

知识管理报告

知识管理报告

知识与数据、信息数据是原始的、不相关的事实。

信息是被给予一定的意义和相互联系的事实。

数据只是经过处理、建立相互关系并给予明确的意义后才形成信息。

信息是进行判断、决策所需的资料。

知识则是对信息的推理、验证,从中得出的系统化的规律、概念和经验.智能是知识的外在表现,是通过绩效来反映个人的知识修养。

信息来源于数据,知识来自信息。

如果组织拥有大量的信息,但并没有从这些信息中悟出商机,那么这些信息就不是知识;如果知识可以洞悉商机,则信息就变成为知识。

所以,知识指的是有价值的信息,是对信息的提炼和总结。

数据:代表特定意义的文字、数字或音像。

信息:条理化格式化的数据.知识:有价值的信息,能指导人们开展价值创造的实践活动。

知识的分类常见的知识分类总结如下:分类方法知识分类的类别及说明按知识的应用分类OECD的分类方式:Know—What, Know-Why,Know—How,Know—Who.查尔斯·萨维奇的扩展Know-Where, Know—When.按知识的表现形式分类野中郁次郎的分类:显性知识、隐性知识。

按知识的共享程度分类个人知识,组织共享知识,组织受控知识,社会公共知识。

按知识的重要性分类发展中知识、核心知识、基本知识和过期知识。

按知识供需分类—企业知识体系员工知识,流程知识,企业记忆,客户知识,产品和服务知识,关系知识,知识资产,外部知识。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换模型日本著名的知识管理专家IkujiroNonaka提出了著名的SECI模型,如图所,这一模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转化:其一,通过向专家学习,亲身实践掌握知识,即知识的社会化(socialization);其二,通过与专家的深度会谈,挖掘隐性知识,并表达出来,即知识的外化(externalization);其三,通过知识的分类与关键词检索等方式组织知识,即知识的组合化(combination);其四,在公司内推进知识的利用,实现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创新,即知识的内化(internalization)。

管理理论丛林各学派主要观点及代表人物

管理理论丛林各学派主要观点及代表人物

管理理论丛林主要的管理学派如下:1.管理过程学派。

管理过程学派是在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代表人有美国的哈罗德·孔茨。

该学派的主要观点是:管理是一个过程,即让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

管理是由一些基本步骤(如:计划、组织、控制等职能)所组成的独特过程。

该学派注重把管理理论和管理者的职能和工作过程联系起来,目的在于分析过程,从理论上加以概括,确定出一些管理的基本原理、原则和职能。

由于过程是相同的,从而使实现这一过程的原理与原则,具有普遍适用性。

2.人类行为学派.代表人物是劳伦斯·阿普莱。

主要观点是:既然管理是让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去把事情办好,因此就必须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中心来研究管理问题。

该学派注重心理学,注重个人和人的动因,把人的动因视作一种社会心理现象。

这一学派把管理看作是对组织行为的领导和协调,坚持认为抓好对人的管理是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3。

经验主义学派。

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彼得·德鲁克,代表作《有效的管理者》.该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管理者的实际管理经验或案例来研究管理学问题.他们认为,成功的组织管理者的经验和一些成功的大企业的做法是最值得借鉴的.因此,他们重点分析许多组织管理人员的经验,然后加以概括和总结,找出他们成功经验中具有共性的东西,然后使其系统化、理论化,并据此为管理人员提供在类似情况下采取有效的管理策略和技能,以达到组织的目标。

4.社会系统学派。

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切斯特·巴纳德,代表作《经理的职能》。

他被誉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

该学派的主要观点是:1.组织的实质──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人的行为构成的、整体的协作系统的一部分和核心。

这一协作系统由人的系统、物的系统和社会系统所组成。

2.组织要素:作为一个组织,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成员间的信息沟通。

经理人员是组织成员协作活动相互联系的中心。

他的基本任务是:建立整个组织的信息系统并保持其畅通;保证其成员进行充分协作;确定组织目标.3。

管理学派的基本理论

管理学派的基本理论

管理学派的基本理论(1)管理过程学派。

这一学派的创始人是约法尔。

其主要特点是把管理学说与管理人员的职能联系起来。

他们认为,无论是什么性质的组织,管理人员的职能是共同的。

(2)经验学派。

代表人物是德鲁克和戴尔。

他们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管理学问题。

不少学者认为,经验学派实质上是传授管理学知识的一种方法,称为“案例教学”。

实践证明,这是培育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很有效的途径。

(3)系统管理学派。

该学派认为,组织是由一个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的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

它是由目标和价值、结构、技术、社会心理、管理等五个分系统组成。

它提出,必须以整个组织系统作为研究管理的出发点,应该综合运用各个学派的知识,研究一切主要的分系统及其相互关系。

系统管理学派突破了以往各个学派仅从局部出发研究管理的局限性,从组织的整体出发阐明管理的本质,对管理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4)决策理论学派。

代表人物是西蒙。

该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都是决策的过程,管理是以决策为特征的;决策是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管理人员应该集中研究决策问题。

(5)管理科学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主张运用数学符号和公式进行计划决策和解决管理中的问题;经营管理是管理科学在管理中的运用;信息情报系统就是由计算机控制的向管理者提供信息情报的系统。

(6)权变理论学派。

该学派认为,由于组织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外界环境的影响,组织的管理并没有绝对正确的方法,也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理论,任何理论和方法都不是绝对有效也不是绝对无效,采用哪种理论方法,要视组织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环境而定。

提问人的追问 2010-12-27 16:53我说的是古典管理学派的三位人,泰罗,法约尔,韦伯。

三位观点的共同之处????回答人的补充 2010-12-27 16:59泰罗(科学管理之父)(1)1911年,美国泰罗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标志着管理成为一门学问。

知识管理流派浅析3

知识管理流派浅析3

·研究与实践·知识管理流派浅析3盛小平 吴 菁摘 要 在综述国内外知识管理流派认识基础上,根据知识管理研究成果将知识管理划分为8种流派,即认识论流派、战略管理流派、知识创新流派、空间流派、信息技术流派、组织行为流派、知识工程流派、综合流派,并简述了这8种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参考文献61。

关键词 知识 知识管理 流派3国家社科基金课题(06CT Q007)研究成果之一。

1 引言知识管理是目前学术界、管理界和企业界最热门的研究主题,其研究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与70年代早期的英美文献。

1974年美国南乔治亚大学亨利(Nicholas L.Henry )在《公共管理评论》上发表“知识管理:公共管理一个新的问题”[1]一文后,1975年又有四位美国学者各自同时在该刊上发表了一篇知识管理论文。

20世纪90年代后,人类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为实现企业知识资本增值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知识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应运而生。

人们对知识管理的研究热情日益高涨,迄今为止,国内外出版有关知识管理的著作和报告达3千余种,发表相关论文1万余篇。

在这种背景下,近几年人们开始思考知识管理流派的问题。

牛津大学厄尔(Michael Earl )认为知识管理可分为7个学派,即系统学派、制图学派、工程学派、商业学派、组织学派、空间学派和战略学派[2]。

虽然作者对各学派的重点、目标、单位、关键成功因素、主要信息技术和哲学观基础进行了初步分析,但是彼此之间的区分并不十分明显。

例如,作者认为系统学派、制图学派的重点分别是信息技术与知识地图,然而,知识地图本身只是信息技术的一种。

又如,作者认为制图学派、组织学派和空间学派的哲学观分别是知识连接、知识的协同合作和知识的接触。

然而,这三种哲学观很难区分出本质差异。

后来,布莱克曼(Deborah A.Blackman )从知识创造、控制和共享三方面对这7种学派作了补充说明[3]。

知识管理的三种策略(15)(1)

知识管理的三种策略(15)(1)

知识管理的三种策略知识管理的实际工作可以概分为三种策略和六个重点,每种策略涵盖两个重点。

第一种策略称作知识管理的市场化策略,其重点为知识来源的「寻找」与「整理」,其工具为知识地图(Knowledge Map)。

第二种策略称作知识管理的系统策略,其重点为知识内容的「储存」与「流通」,其工具为知识库(Knowledge Base)。

第三种策略称作知识管理的社会化策略,其重点为知识价值的创新与利用,其工具为知识社群(K nowledge munity)。

市场化策略--知识地图的建立知识地图,或称知识分布图(又称作知识黄页簿)是知识的库存目录。

就好像城市地图显示的街名、图书馆、车站、饭店、学校、机构等各项资源的地理位置,知识地图所以寻找的人组织有那些知识项目及其分布地点位置,以便员工按图索骥,找到他们需要的知识来源。

知识地图所显示的知识来源,可能是部门名称、小组名称、专家名字、相关人名字、文件名称、参考书目、事件代号、专利、或知识库索引等,但却不包含知识的内容本身,它是指南和向导,用以节省员工追踪知识来源的时间。

有了良好的知识地图,无论所需要的知识多么冷僻,只要有个开头,就可以透过层层的推荐一路追踪下去找到知识的源头。

这样的雪球效应,使员工在需要知识的时候,不会因为太费时间而将就于便利但不完善的知识。

组织也可以利用知识地图了解那些知识尚待补强或开发,那些知识应当扩散及推广等。

知识地图所需要的信息有的已经存在于组织中不同员工的脑袋里,但往往没有文件的记录,而且失之于片断与不完整。

组织可以用问卷的形式把员工已经知道的索引搜集起来,重新整理。

对于「以知识为网际网络基础」的企业而言,建构知识地图之前尚须做好知识的分类与整理。

因为知识地图和组织架构图(organizational chart)不同。

组织架构图以阶级排列员工从属及职位名称,但并不能显示具备重要知识的基层员工位置所在,所以对找寻知识助益不大。

要制作一份良好的知识地图,必须完成以下五件工作:1.将重要知识及技能的型态加以分类。

知识管理的四个主要流派_管理学——新结构、新观点、新实践_[共2页]

知识管理的四个主要流派_管理学——新结构、新观点、新实践_[共2页]

第九章 组织学习与创新管理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热点领域。

五、知识管理的四个主要流派迄今为止,对知识管理的定义五花八门,但其理论流派大致可分为四大学派,即行为学派、技术学派、经济学派和战略学派。

(一)行为学派一般而言,行为学派的知识管理(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两个方面)主要侧重关注发挥人的能动性,关注对人类个体的技能或行为的评估、改变或是改进过程,热衷于对个体能力的学习、管理和组织方面进行研究,认为知识等于过程,是一个对不断改变着的技能的一系列复杂的、动态的安排。

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瑞典卡尔·斯威比博士把知识定义成一种行动的能力,即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与此同时,该学派的另一个主要代表人物日本管理学教授野中郁次郎博士则强调了隐含知识的重要性。

他系统地论述了关于隐含知识和外显知识之间的区别,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利用知识创新的有效途径,“知识创新并不是简单地处理客观信息,而是发掘员工头脑中潜在的想法、直觉和灵感,并综合起来加以运用”,野中郁次郎还针对西方的管理人员和组织理论家提出了一些质疑,并提出了知识创新的共享环境即“场”的概念。

这些都是非常典型的关注发挥人的能动性的真实思想写照。

(二)技术学派技术学派的知识管理主要侧重借助技术的效率,关注信息管理系统、人工智能、重组和群件等的设计和构建,认为知识是一种组织资源,是一种物质对象,并可以在信息系统中被标识和处理,即可以被管理和控制。

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波士顿大学信息系统管理学教授托马斯·H ·达文波特,基于他所提出的再造的学术思想,他在知识管理的工程实践和知识管理系统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他所提出的知识管理两阶段论和知识管理模型,是指导知识管理实践的主要理论。

他认为知识是结构性经验、价值观念、关系信息以及专家见识的流动组合。

知识为评估和吸纳新的经验和信息提供了一种框架。

这一学派依据“数据—信息—知识”的递进概念,使得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紧密相关,信息技术在其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管理三大学派三种定义
对于知识管理的定义,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将其归结为行为学派、技术学派、综合学派三大学派。

行为学派:“知识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


研究的角度包括:从组织结构的角度研究知识型组织;从企业文化的角度研究知识管理观念,如学习型组织;从企业战略角度研究企业知识管理战略;从人力资源的绩效考评和激励角度研究知识管理制度;从学习模式的角度研究个人学习、团队学习和组织学习等等。

技术学派:“识管理就是对信息的管理。


所研究的角度包括:从知识组织的角度研究知识表示和知识库;从知识共享的角度研究团队通信与协作的技术;从技术实现的角度研究知识地图系统、知识分类系统、经验分享系统、统一知识门户技术等;从系统整合的角度研究知识管理系统与OA系统、ERP等系统的整合等等。

综合学派:“知识管理不但要对信息和人进行管理,还要将信息和人连接起来进行管理;知识管理要将信息处理能力和人的创新能力相互结合,增强组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它强调知识管理是一套企业的整体解决方案,包括:知识管理观念、知识管理战略、知识型的组织结构、知识管理制度、知识管理模板等问题。

在此基础上,将知识管理制度流程化、信息化,将知识管理表格和模板界面化、程序化,将企业知识分类化、数据库化,在考虑与其他现有系统集成的基础上,开发或购买相应知识管理软件,实现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