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鉴赏 ppt课件

合集下载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优秀讲课稿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优秀讲课稿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优秀讲课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优秀讲课稿导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讲课稿,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一、教学目标首先我们来说一下教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河大版七年级语文教材第四单元第六节,是单元诗歌鉴赏的第一首它在体裁上是一首律诗,格调高雅,精工细致,正可以通过讲授此课来为同学们渗透一些律诗的相关文学知识此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赠别诗中的名篇,不同于大多数的送别诗的低沉伤感,它以开朗昂扬的调子来抒发送别的感情,积极向上,有利于陶冶同学们的情操约用一课时讲完接下来我说一下学情,七年级学生刚进入中学阶段,还是小孩儿,喜欢积极的表现自己,但无法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本课主要使用的节拍记忆法,寓教于乐,富有趣味,使同学们将心思放到课本上,取得的效果比较令人满意本课教学需要达到三个目标,在知识与能力方面,指导同学们了解律诗的相关文学知识,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本课主要运用反复诵读法,节拍记忆法等等,帮助学生背诵,做到当堂记忆知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帮助学生们理解作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豪放,大气。

讲授本课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律诗的特征,把握律诗的节奏,而其难点在于指导学生理解文章蕴含的情感,培养其美学感知能力和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的能力所以我在教学上有所偏重,以达到教学目的那么接下来,我具体地说一下教学过程首先是新课导入,我提出一个问题:大家都是以什么方式与朋友联系呢?从同学们五花八门的回答中引出古代因为信息闭塞,交通不便,朋友一旦分别,可能就此杳无音讯,所以常常在离别之时作诗相赠,从而导入新课——经典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用时约三分钟第二个环节,初读感知首先为同学们展示本课的'学习目标,是同学们对本课的学习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展示作者画像,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渗透一些文学常识加上记笔记的时间,大概用时四至五分钟下一个环节,叫做“听听名家怎么读”,在同学们自读两遍课文后,通过播放诗歌朗读的音频,帮助同学们校正字音,并对诗歌节奏有一些初步的把握用时三分钟左右第四个环节,说文解字解题,分析诗歌大意,此环节以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己理解翻译为主,教师适时引导强调为辅理解诗歌大意后,请同学思考,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对于答得好的同学进行加分约用时八分钟环节五,巧思冥想请同学思考:点明送别之地和朋友将去之地的诗句和表示离别时无需伤感的诗句,以及歌颂友谊的千古名句分别是哪一句,做到当堂知识当堂巩固,帮助学生学习需要五分钟时间环节六,诗歌背诵这里要运用我们前面提过的节拍记忆法提示七言律诗的节奏不是221就是212,请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划分诗歌节奏,一遍用手打拍子,一边背诵诗歌,比如,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先集体练习,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大比拼,我们班有五十人,分为八个学习小组,每组选出一个同学代表小组参赛,看看到底是哪个小组拍的对,背的好冠军组每个小组成员加一分一般拍上两遍,同学们就能够将诗歌背诵下来,效果还是不错的用时六分钟接下来,拓展延伸向同学们讲授律诗相关知识,指出律诗的特征是押韵和对偶,请同学们找出诗歌的韵脚分别是哪几个字,然后由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先找出这首诗中的对偶句,再回忆自己学过的诗句中有哪些是对偶句,例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等比一比哪一个小组想得更多,找的更准冠军组要加分,而找的做少的一组要负责今天的值日工作老师进行适时指导这一环节时间耗费得要长一些,约用十分钟最后一个环节,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将本课知识重点回忆一遍,夯实巩固大约花上一分钟时间剩下的四五分钟,交给同学们,可以再看看书,看是否还有不明白的地方,来问我,也可以写作业我这对此可所布置的作业是将诗歌默写两遍,并自学另外一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使用拍节记忆法将它背诵下来,下节课对于本课作业进行验收最后,我们来说一下板书,由于教学时使用了多媒体,很多东西都可以通过幻灯片来展示给大家,快速,简洁,能够扩大课堂的知识量所以板书相对简洁,主要采用知识树的方式来为学生们理清知识脉络大概是这样的这就是我关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的教学说明,谢谢大家!附录:《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读后感王勃,初唐四杰之一,另三位是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初中语文中考 古诗词曲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初中语文中考 古诗词曲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炼字:◎“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势雄伟, 使诗歌开篇意境雄浑阔大。◎“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 来,表达了诗人的惜别之情,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修辞:对偶。点明送别之地和友人赴任之处,极壮阔,极精整。
八年级下册 第25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译文:与你分别心中有无限情意,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的人。 情感:用相同的宦游处境宽慰友人,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怀。
知识
八年级下册 第25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作家作品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王勃,字子安,诗人,与杨炯、卢照邻、 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少府”是县尉的别称,杜少府将要到蜀 州做官,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写下这首诗。该诗一改古送别诗中的 悲凉凄怆之气,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
八年级下册 第25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诗歌精讲 城阙①辅三秦②,风烟望五津③。
译文:三秦辅卫着长安,透过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州。 课下注释:①城阙:指长安。②三秦:指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把秦故 地分封给秦王朝的三名降将,故称“三秦”。③五津:指岷江上的五个渡 口,即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代指蜀州。
八年级下册 第25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八年级下册 第25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诗歌主旨 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表达了诗人与知己的惜别之情,抒发了对朋友远
行的留恋、慰Biblioteka 之情,体现出诗人高远旷达的志趣。八年级下册 第25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译文:四海之内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身边。 修辞:对偶、对比、夸张。表明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的界限,也表达 了诗人乐观旷达的心态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 译文:颈联一改过去送别诗中悲苦缠绵的情调,表达出乐观、开朗、豪放 的情怀,成为朋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三篇引导语:《之任蜀州》是诗人的作品,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朝代:唐代作者:王勃原文: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赏析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

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

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

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阙”,是皇宫前面的望楼。

“城阙”,指唐的帝都长安城。

“三秦”,指长安附近关中一带地方。

秦末项羽曾把这一带地方分为三国,所以后世称它三秦之地。

“辅”,辅佐,可以理解为护卫。

“辅三秦”,意思是“以三秦为辅”。

关中一带的茫茫大野护卫着长安城,这一句说的是送别的地点。

“风烟望五津”。

“五津”指四川省从灌县以下到犍为一段的岷江五个渡口。

远远望去,但见四川一带风尘烟霭苍茫无际。

这一句说的是杜少府要去的处所。

因为朋友要从长安远赴四川,这两个地方在诗人的感情上自然发生了联系。

诗的开头不说离别,只描画出这两个地方的形势和风貌。

送别的情意自在其中了。

诗人身在长安,连三秦之地也难以一眼望尽,远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无法看到。

超越常人的视力所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河源直看到东海。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从三峡直看到长安。

该诗运用夸张手法,开头就展开壮阔的境界,一般送别诗只着眼于燕羽、杨枝,泪痕,酒盏不相同。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彼此离别的意味如何?为求官飘流在外的人,离乡背井,已有一重别绪,彼此在客居中话别,又多了一重别绪;其中真有无限凄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的意思是:不要在分手的歧路上因离别而忧伤,就像那些青年一样地别泪沾巾。

“无为”的意思是:无须,不必,诗句表达了诗人乐观旷达的思想感情。

2、此诗的作者是王勃,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3、此诗中,王勃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寄予远方朋友,表明只要心心相印,哪怕距离遥远,也会觉得近在咫尺。

4、说说“风烟望五津”中“望”字的表达效果。

“望”字跨越时空,将相隔千里的两地连在一起,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同时也为下文面对离别时的乐观积极态度作铺垫。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说说它们好在哪里。

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有哲理。

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这两句全无伤感之情,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

6、如何理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两句诗蕴含的哲理是什么?这两句的意思是: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

海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近邻一样。

说理议论,劝勉友人不拘于儿女情长,要有远大志向和不平凡的抱负。

哲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

7、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B)A·这是一首送别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

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

一股忧伤之情油然而生。

(没有忧伤,劝慰友人不要悲伤,都是在外做官的人,要互相勉励。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全句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和抱负,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的意思是:不要在分手的歧路上因离别而忧伤,就像那些青年一样地别泪沾巾。

“无为”的意思是:无须,不必,诗句表达了诗人乐观旷达的思想感情。

2、此诗的作者是王勃,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3、此诗中,王勃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寄予远方朋友,表明只要心心相印,哪怕距离遥远,也会觉得近在咫尺。

4、说说“风烟望五津”中“望”字的表达效果。

“望”字跨越时空,将相隔千里的两地连在一起,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同时也为下文面对离别时的乐观积极态度作铺垫。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说说它们好在哪里。

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有哲理。

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这两句全无伤感之情,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

6、如何理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两句诗蕴含的哲理是什么?这两句的意思是: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

海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近邻一样。

说理议论,劝勉友人不拘于儿女情长,要有远大志向和不平凡的抱负。

哲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

7、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B)A・这是一首送别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

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

一股忧伤之情油然而生。

(没有忧伤,劝慰友人不要悲伤,都是在外做官的人,要互相勉励。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全句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和抱负,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杜甫是唐代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广泛涉及社会、政治、自然等多个领域,并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杜甫的一首名篇,通过对人物形象和景物描绘的精湛展示,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离别的思念之情和对蜀州的留恋之情。

本文将从题材、艺术手法和意境等方面进行赏析,以期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意。

杜甫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题明确,将人物与地点相结合,既有杜少府的离去,又有蜀州的特殊含义。

杜甫以真实的历史背景为蓝本,通过塑造杜少府的形象,将朋友之情与壮游的激情相结合,展示了友情的珍贵和地理环境的重要性。

这使得诗篇更加具有感染力和时代价值。

在艺术手法方面,杜甫充分运用了描写手法和比喻手法来塑造人物和描绘场景,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画面感和情感。

杜甫通过对杜少府装束的描绘,如“长安城外,双骑辇迎”,以及对蜀州地势的描绘,如“扶手走马踏破虚”,使得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舒适的离去和壮游途中的美景。

同时,杜甫的比喻手法也相当巧妙。

例如,“官况已清官矣”,将杜少府的官位与水清一一对应,既凸显了杜少府的清廉,又通过对水的赞美来表达对他的敬佩。

这些手法使得诗歌更富有艺术性,给人带来一种美的享受。

此外,在意境的营造方面,杜甫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展现了他独特的感慨和思考。

通过对杜少府的描绘和对离别场景的描写,杜甫表达了他对朋友离去的思念之情。

他以杜少府为代表,投射了自己撰写诗歌的身份转变与人生感悟。

在诗的结尾,“会应弦而遂情”,可理解为杜甫怀念友人并表达对其的祝愿,同时也自觉地将友人与自己联系在一起,强调了情感上的共鸣与思想上的契合。

整首诗表达了杜甫对友情的敬佩和对世事变迁的深刻思考,清晰地展现了他深邃的情感和文学才华。

综上所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过杜甫的巧妙艺术手法和深沉思考,展示了他对友人离别和对蜀州的留恋之情。

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描绘的景物凸显了杜甫的细腻情感和独特眼光,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离别的苦楚和友情的珍贵。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简要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简要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简要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简要赏析引导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流传千古的名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语文必学课文,我们来解读一下这首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文/信书勇人生如寄聚散匆匆,古往今来多少文字写尽别离之痛,所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可是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用八行四十字,以深情豪迈之态恣意汪洋,拂去寂寥惆怅,扫尽萎靡气象,别来一种格局,重构一种风尚。

首联写到: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在点明送别之地的同时,体现了作者眼界之高远,胸次之辽阔。

一个“辅”字和一个“望”字,让无边景色真实可感。

景中含情,由近及远;情中喻景,由实及虚。

有城阙之庄严,三秦之沧桑;有风烟之缥缈,五津之迷离。

整首诗起势宏阔,意境高华,为下文的承、转、合奠定了基础。

颔联写到: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整个文笔从自然景观,进入社会层面,这一句是比较平实的写作。

视觉上来说,是从千里高空回落到送别的现场。

所谓“同是宦游人”,交代了双方惺惺相惜开创未来的心态。

虽是别离,但作者正是风华正茂,踌躇满志的时节,对彼此的未来都充满了期许。

一首诗,句句是高山大海,也不能显示山之高海之阔了。

若音乐只有高音没有低语,岂有旋律可言。

若生活只有激情,没有沉静,哪有和谐可说。

这里颔联承接首联,婉转低回,充分为颈联铺垫。

颈联写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颈联是全诗精华,一峰突起。

此句一出,气象斑斓,境界顿觉悠远。

此句化用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如同他的名篇《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化用庾信《马射赋》中“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一样,化用前人名句,别出心裁,赋予它新的意义,青出于蓝更胜于蓝。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之所以千年不绝,绵绵永续,就在于它做到了“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

近几日,为了写作《中国诗歌之美》和《伟美人生》上卷,思维经常被打穿,思考人生中最重要的元素是什么呢?见识,时间,健康,我觉得这三点无论对古代诗人,还是对现代名士,都具有相同的意义。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遥望岷江的五津,隔着无尽风烟。
叙述了两人一留长安,一往蜀州,将分两 地,为下文抒情奠定基调。
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 或“望”字。 “辅”示例: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 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1分)气象 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1分)
“望”示例: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 蜀地联系起来,(1分)表达了对友 人的惜别之情。 (1分)
旁骛 :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不 专心 。骛,追求。
• 心无旁骛:旁,另外的;骛,追求 。心中没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 集中,专心致志。 • 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 。比喻成群的人追逐不正当的事物 。趋:快走;鹜:野鸭。
选自《王子安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 què
与君离别意,
①与友人的惜别之情 ②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小结: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长期 以来脍炙人口的诗篇,特别是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 句,至今还常被人们引用。这首 诗写得乐观开朗,没有一般赠别 诗常有的那种哀伤。
天干地支
• 历法用天干、地支编排年号和日期,天干共十个字, 因此又称为“十天干”,其排列顺序为:甲、乙、丙 、丁、戊、己、庚、辛、壬、癸; • 地支共十二个字,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 、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 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 、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 为阴支。 • 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 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对阳支, 阴干对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得到六 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称为“六十甲子”或“花甲 子”。
己 亥 杂 诗
龚 自 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无为:无须,不要。 沾巾:沾湿手巾,指哭。 歧路:分手的路口。 不要在分手的地方,像青年男女一样哭哭啼 啼,沾湿佩巾。
尾联以旷达的胸怀、情深意长的幽默口吻作结, 劝慰对方。离别固然是悲伤的,但互为知己,虽各 处天涯,亦似比邻,所以不必像青年男女一样别泪 沾巾。
谢谢大家!
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己,远在天涯也好像近在咫尺。 这是惜别之意,也是宽慰之语,道出彼此情谊之深, 同时为下句作铺垫。
诗人用广阔博大的胸襟劝慰友人,表达了诗人 相信真挚友情不因时空改变而改变的乐观豁达和 对友人的真挚情谊,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 时空、缩短距离的哲理,成为远隔千里的朋友间 表达深情厚谊的名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宦游:远离家乡、出外做官的人。 我与你都充满离愁别绪,因为我们同是远离 家乡、在外做官的人。
颔联从正面写离情而话语急转,变为劝勉。 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途的人,你去蜀州, 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之意 却是一样的啊!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比望去,烟雾弥漫, 怎么也看不见岷江上的五大渡口。 首联点明送别之地和友人的赴任之地,并勾勒出两处 的地理形势。 “风烟”突出友人去处的荒远、路途的艰险。 看似写景,实则劝慰友人。“我”在长安城可以看到 你的上任之地“五津”,此番离别并非远别,何必伤感呢? 举目千里,无限依依,送别的情意自在其中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赏 析
这首诗虽为送别诗,但全诗却无伤 感之情,诗人的胸襟开朗,语句豪 放清新,委婉亲切,体现了友人间 真挚深厚的友情。诗的四联均紧扣 “离别”起承转合,诗中的离情别 意及友情,既得到了展现,又具有 深刻的哲理、开阔的意境、高昂的 格调,不愧为古代送别诗中的上品。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解析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解析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解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解析引导语:《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的作品。

这是一首送别名诗,今天我们就来解析一下这首诗。

王勃城阙辅三秦⑵,风烟望五津⑶。

与君离别意⑷,同是宦游人⑸。

海内存知己⑹,天涯假设比邻⑺。

无为在歧路⑻,儿女共沾巾⑼。

这是送别之作,是中很有代表性的壮别诗,颇能表达初盛唐时期人们志存高远的精神风貌。

诗中有深情的劝慰,却不因远别而悲伤,表现了诗人真挚的友情和宽大的胸怀。

首联点明送别地点和友人赴任之处,场景开阔,气势雄伟,是典型的唐诗风味。

“风烟”与“望”字之中,已露惜别之意、关切之情。

次联进一步写送别心情:彼此的宦游感受是一样的。

颈联宕开一笔,申述对离别的看法,是慰人,也是自慰,情理交融,乃全诗最精警之处。

尾联相互劝慰勉励。

建安诗人曹植《赠白马王彪》诗云:“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

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殷勤。

忧思成疾芃,无乃儿女仁。

”对这首诗的构思立意很可能有所启发。

但王勃的更精炼、更概括、更蕴藉。

《唐诗意》云:“慰安其情,开广其意,可作正小雅。

”历代文人赋诗送别,有惜别和壮别两类,而大抵以惜别为多。

即使是心高气盛的初盛唐文人士子,每当送别,也多依依之情。

唯此诗及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乃壮别诗之代表作。

《批点唐音》云:读此诗“乃知初唐所以盛,晚唐所以衰。

”高宗总章二年(669),王勃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唐高宗逐出沛王府,五月游蜀。

此后,他所写的大量送别诗,如《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别人四首》、《别薛华》、《重别薛华》等,就再难听到“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样爽快的声音了。

如《别薛华》: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

首联属“工对”中的“地名对”,极壮阔,极精整。

第一句写长安的城垣、宫阙被辽阔的三秦之地所“辅”(护持、拱卫),气势雄伟,点送别之地。

语文七上第7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课件

语文七上第7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课件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假如诗人还健
在,面对繁荣昌盛 的祖国,还用《我 爱这土地》抒情,
他会怎样写?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要欢快的歌唱
仿
这养育中华儿女的家园

这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土地

这被太阳照亮的前程

和那东方雄鸡崛起的时代……
日军在华暴行!
打台湾,我捐一个月工资。 打美国,我捐一年的工资。 打日本,我愿捐我的生命。





艾 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 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 受的苦难、 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 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2、掌握对 比的写作手 法。
二次修改
教学环节
小结升华
计划用时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总结诗歌的点睛之句,诗人做运 在老师的引
用的写作手法,以及分析诗歌的 导下总结分
一般方法。(通过今天的学习我 析诗歌的一
们了解了初唐四杰都有谁?学会 般方法,在
运用“起承转合”的方法分析诗 学习的过程
歌的一般方法,同学们是否有所 中记住与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①古人对于离别是很动感情的,送别是郑重其事的。

那时候,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又落后,一别动辄多年,能否再见很难说。

他们那样重视离别是可以理解的。

士大夫阶层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赠,还常常写诗文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借以抒发别情或者相互勉励和安慰。

所以在古代诗歌遗产中,送别的作品有相当大的数量。

王勃(650-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稷山县一带) 人,初唐四杰之一。

他是著名学者王通的孙子,很小的时候就写得一手好文辞,有"神童"之称,可惜不到三十岁就在渡海时落水而死了。

他做过几任小官,却两次遭到斥逐和除名,短短的一生是在坎坷中度过的。

留传下来的《王子安集》里,文比较多,诗不足百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要算是他的代表作。

这首诗点明送别的地点是长安。

他曾几次到过长安。

这首诗有少年进取的精神,没有消极颓唐的情绪,可能是诗人二十岁以前在长安作朝散郎和任沛王府修撰时所作。

少府,是当时对县尉的通称。

"蜀州",在今四川省崇庆县,一作"蜀川",指川西岷江流域一带。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阙",是皇宫前面的望楼。

"城阙",指唐的帝都长安城。

"三秦",指长安附近关中一带地方。

秦末项羽曾把这一带地方分为三国,所以后世称它三秦。

"辅",辅佐,这里可以理解为护卫。

"辅三秦",意思是"以三秦为辅"。

关中一带的茫茫大野护卫着长安城,这一句说的是送别的地点。

"风烟望五津。

""五津"指四川省从灌县以下到犍为一段的岷江五个渡口。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及翻译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及翻译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及翻译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及翻译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及翻译赏析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⑴城阙辅三秦⑵,风烟望五津⑶。

与君离别意⑷,同宦游人⑸。

海内存知己⑹,天涯若比邻⑺。

无为在歧路⑻,儿女共沾巾⑼。

注释⑴少府:官名。

之:到、往。

蜀州:今四川崇州。

⑵城阙(què )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

辅,护卫。

三秦,指长安城附近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

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降将,所以称三秦。

这句倒装句,意思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

五津:指岷江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

这里泛指蜀川。

辅三秦:一作“俯西秦”。

⑶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处所。

全句意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说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⑷君:对人尊称,相当于“您”。

⑸同:一作“俱”。

宦(huàn)游:出外做官。

⑹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

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⑺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地方。

比邻:并邻,近邻。

⑻无为:无须、不必。

歧(qí)路:岔路。

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⑼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

意思挥泪告别。

译文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在宦海中浮沉。

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创作背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在长安时候写。

“少府”,唐朝对县尉通称。

姓杜少府将到四川去做官,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赏析此诗送别诗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

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情景,尾联点出“送”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

北师大初中语文九下《8送别诗三首》PPT课件 (2)

北师大初中语文九下《8送别诗三首》PPT课件 (2)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 彼此离别的意味如何呢?我们同是为求官飘 流在外的人啊!离乡背井,已有一重别绪, 彼此在客居中话别,又多了一重别绪:其中 真有无限凄恻。
• 开头两句调子高昂,属对精严,这两句韵味 深沉,对偶不求工整,比较疏散。这固然由 于当时律诗还没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却也有 其独到的妙处。开头如千尺悬瀑,从云端奔 泻而下,接着便落入深潭,潺潺流来,飞韵 清远,形成了一个大的起伏、一个强的跌宕 ,使人感到矫夭变化,不可端睨。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 前两句,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 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 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 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 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 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 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 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 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 ,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 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 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
• 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 销魂的离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 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轻尘” 、“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 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
劝 君 更
新 。
渭 城 朝
• 【注释】 • ①元二:作者的友人。古人常以兄弟排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雨 称呼,类似现在的“元老二”。②使:出
一 杯 酒 ,
|
浥 轻 尘 ,
使。 ③安西: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 尔自治区库车县。 ④渭城:秦置咸阳县,汉代改称渭城县,
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在今陕西咸阳
西
客 市东北,渭水北岸。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鉴赏及译文参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鉴赏及译文参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鉴赏及译文参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代: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译文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多情的少年男女那样悲伤得泪湿衣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注释少府:官名。

之:到、往。

蜀州:今四川崇州。

城阙(què )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

辅,护卫。

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

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

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

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

这里泛指蜀川。

辅三秦:一作“俯西秦”。

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

全句意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是说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同:一作“俱”。

宦(huàn)游:出外做官。

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

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比邻:并邻,近邻。

无为:无须、不必。

歧(qí)路:岔路。

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

意思是挥泪告别。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赏析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颈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翻译及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翻译及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翻译及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翻译及赏析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朝,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代〕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际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拼音解读:chéng quèfǔsān qín,fēng yān wàng wǔjīn 。

yǔjūn líbiéyì,tóng shìhuàn yóu rén 。

hǎi nèi cún zhījǐ,tiān yáruòbǐlín 。

wúwéi zài qílù,ér nǚgòng zhān jīn 。

相关翻译长安四周,由三秦拱卫着;风烟渺渺,远眺川五津。

与你离别时,情深意切,只因同样是游宦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知已连心,纵然远在天际,也如近邻一般。

不要由于就要在路口分别,而像小儿女一样泪湿沾襟。

【赏析相关赏析这是王勃在长安送友人去四川时所写。

古来写离别的诗有很多,“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离别诗大多含有悲酸之态,而这首送别诗却独标高格,意境开阔,音调爽朗。

首联写送别的”地点,引到友人马上上任的地点。

“三秦”和“五津”为地名对,属对精严,气概雄浑壮。

长安与蜀川远隔千里,相望而视却为迷漫的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

联以散调承之,写惜别之感,欲吐还吞。

“同是宦游人”说明同样是远离故园,宦游异乡,有着惺惺相惜的宽慰之意。

颈联“海内存知己,天际若比邻”,如同奇峰突起,高度概括了深厚的友情不会受到时空的限制,化依依惜别之意为兴奋鼓舞,意气高华,故成为广为传诵的名句。

尾联以劝慰杜少府作结。

诗人为杜少府送行,始终送到大路分岔处,最终要分开了,杜少府难免涕泪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言律诗)赏析【2 】王勃(唐)选自《王子安集》一.朗读节拍(一)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拜别意,同是/宦游人.国内/存亲信,天际/若比邻. 无为/在岔路支路,儿女/共沾巾.(二)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拜别/意,同是/宦游人.国内/存/亲信,天际/若/比邻. 无为/在/岔路支路,儿女/共/沾巾.温馨提醒五言诗朗读节拍划分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二三.二一二或二二一句式.二.诗歌大意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透过迷漫的风烟似乎能瞥见巴蜀的五大渡口.我之所以有依依惜别的情义,因为你我都是远离家乡,出外仕进之人.四海之内只要有亲信,即使远在天边,也感到像邻人一样近.不要在分别时彷徨快乐,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三.写作背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长安的时刻写的.“少府”,是唐代对县尉的通称.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给他这首诗.四.诗歌宗旨这是首送别诗,王勃之友杜少府去蜀州任职,诗人在送友路上作此诗对友人表示劝勉,表达了诗人乐不雅开朗的胸襟(怀)及同伙间真诚的情感.五.诗歌赏析首联点明送别地点和友人履新之处.“城阙”,指京城长安;五津”,是杜少府要去之地,“望”,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路,经由过程一近一远两处景物的对比,衬托出行者.送行者两边依依惜别的情感.颔联把两人之间情感的共识写了出来,表现了诗人真诚的情感及诗人开朗胸襟.颈联笔锋一转,凝练.光鲜地申说对拜别的意见,是慰人,也是自慰,情理融合,乃全诗最精警之处,也是千古佳句.尾联紧接前三联,以安慰杜少府作结.“在岔路支路”,点出题面上的谁人“送”字.(注:岔路支路者,岔路也,前人送行,常至大路分岔处分别,所以往往把临别称为“临歧”.)全诗情.景.理融为一体.前两联紧扣送别,记事写景,借景抒情;后两联是对同伙的劝勉.说话形象凝练,饱含蜜意并富有哲理.六.补充材料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主题.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别,再会难期.所以送别或留别的诗里,不免染上悲凉.伤感的颜色.但也不可一概而论,也有晴明乐不雅之作.初唐诗人王勃的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如许的一首好诗.七.作者简介王勃,唐初诗人,字子安,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著有《王子安集》.八.试题1.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品析有误的是()A.这是一首别开生面的送别诗.诗人抒写惜别之情,安慰友人只要消失着真诚的友情,就不必为拜别而愉快.B.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开朗情怀,也饱含诗人黯然消魂的感伤情调.C.首联中的“望”字是诗人的想象,意思是从蜀州可以于风烟漫溢中望到五津.D.颈联“国内存亲信,天际若比邻”两句是全篇的中间地点.说话形象而凝练,饱含蜜意而富有哲理2.诵读节拍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C.国内/存/亲信,天际/若/比邻.D.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3.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履新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同伙分别,去外埠仕进,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安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4.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剖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辅”气概巨大;“望”以实写虚,因为从长安现实上是望不见“五津”的,是作者的想像.B.颔联是安慰同伙的话,意思是说既然离乡“宦游”,拜别是常事,不必感伤.C.尾联中的“儿女”指的是须眉和女子:我们在分别时不必像他们那样哭哭啼啼.5.对《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剖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州”接洽起来了.B.“与君拜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恋恋不舍的伤感之情.C.“国内存亲信,天际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D. 这首诗,经由过程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敞的胸襟.真诚的情义和对友人的蜜意慰勉.6.这首涛中的“国内存亲信,天际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请写出一句与其立意相反的送别诗.7(2003年连云港市题)简述你对“国内存知已,天际若比邻”两句诗个中蕴含哲理的懂得.8.感悟诗人的情怀,说说这首诗为什么在古代送别诗中是别具一格的.9.“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一句中,“无为”的意思是,,诗句表达了诗人的思惟情感.答 .送杜少付6.自古以来,写拜别的诗大多情感愉快.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写得昂扬乐不雅,能给同伙以安慰和勉励,看待拜别立场很积极.(供参考,意思对即可)例: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B BC A C8 诗写送别友人,但一反传统送别诗所表现黯然消魂的情感,加然意识到羁旅的苦辛和拜别的孤单,但表现的却只有真诚的友情和共勉,心情晴明,境界坦荡,特殊是颈联,饱含友情,蕴涵哲理,为一篇之警励,千古之名句.9.不要.无须豪放奔放(开朗乐不雅) 7.诚挚的友情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翻译及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翻译及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代〕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属“工对”中的“地名对”,极壮阔,极精整。

第一句写长安的城垣、宫阙被辽阔的三秦之地所“辅”(护持、拱卫),气势雄伟,点送别之地。

第二句里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泛指“蜀川”,点杜少府即将宦游之地;而“风烟”、“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

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已摄下文“离别”、“天涯”之魂。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彼此离别的意味如何?为求官飘流在外的人,离乡背井,已有一重别绪,彼此在客居中话别,又多了一重别绪;其中真有无限凄恻。

开头两句调子高昂,属对精严,韵味深沉,对偶不求工整,疏散。

固然由于当时律诗还没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却有其独到的妙处。

此诗形成了起伏、跌宕,使人感到矫夭变化,不可端睨。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两句境界又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

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

这两句因此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两行诗贯通起来是一句话,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

”“在歧路”,点出题面上的那个“送”字。

歧路者,岔路也,古人送行,常至大路分岔处分手,所以往往把临别称为“临歧”。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

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

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 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自古以来,送别诗多 是充满了伤感凄清的愁 绪,然而王勃所作的《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 反常态,具有豪迈的气 势与开阔的意境,堪称 精品。
作者简介
王勃 唐代诗人。汉族, 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 人。王勃也与杨炯、卢照邻、 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 ,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 。代表作有《滕王阁序》。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彼此离别的意味如何?同是为求官飘流 在外的人,离乡背井,已有一重别绪,彼此 在客居中话别,又多一重别绪。这两句韵味 深沉,对偶不求工整,比较疏散。形成了一 个大的起伏、一个强的跌宕。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千古名句。境界又从狭小转为宏大 ,情调从凄婉转为豪迈阔达,志 趣高远,表现真正的友谊不受时 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 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所抒发 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点出主题。是对朋友的叮咛, 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紧接 前两句,于极高峻处忽然又 落入舒缓,然后终止。劝勉 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 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 豁达,坦然面对。足见情深 意长,同时,全诗气氛变悲 凉为豪放。
全诗总结
这首诗虽为送别诗,但全诗却无 伤感之情,诗人的胸襟开朗,语句 豪放清新,委婉亲切,体现了友人 间真挚深厚的友情。诗的四联均紧 扣“离别”起承转合,诗中的离情 别意及友情,既得到了展现,又具 有深刻的哲理、开阔的意境、高昂 的格调,不愧为古代送别诗中的上 品。
作品赏析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作品译文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三秦之地拱卫着都城长安,弥漫的雾中怎么也望不到 想象中的五津 。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我与你都充满着离别愁意,(因为我们)都是远离家乡 外出做官的人 。
• 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 • 写白日和黑夜的交替以及新年和旧年的交替。 • 6、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点明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 7、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请描述下来。潮水上涨, 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和风吹拂,风向不偏, 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
海 日 生 残 夜,江 春 入 旧 年。
升起来 夜还未退去 进入 除夕
• 乡 书 何 处 达? 归 雁 洛 阳 边。
家书
次北固山下
王湾
•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旅客要走的道路呀,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
荡漾,我正好乘船向前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和风吹拂,
• 8、“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 写白日和黑夜的交替以及新年和旧年的交替。
• 9、描述“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情景。 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 大地的黑暗。大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 春天提早进入了旧年。
次北固山下
王湾
• 客 路 青 山 外,行 舟 绿 水 前。(首联)
写青山、绿水,——近景,旅途两岸所见到的大江两岸的景色
相关练习
与此诗意境、情感相近的诗歌是() A.《送元二使安西》 B.《雨霖铃·寒蝉凄切》 C.《别董大》 D.《赋得古原草送别》
(C)
次北固山下
王湾
• 客 路 青 山 外,行 舟 绿 水 前。
旅途 指北固山
向前就行
• 潮 平 两 岸 阔,风 正 一 帆 悬。
江水上涨,水面与两岸持平 和风顺畅 动词,显得宽阔
• 潮 平 两 岸 阔,风 正 一 帆 悬。(颔联)
江水涨潮、顺风行船、白帆高悬—— 描绘出一幅壮丽的长江图。
海 日 生 残 夜,江 春 入 旧 年。(颈联)
生:说明旧事物中已孕育新生命,景中出理。 入:说新春提前闯入旧的一年。——思乡而不 低俗,引导人们对未来美好 遐想
• 乡 书 何 处 达? 归 雁 洛 阳 边。 (尾联)
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 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 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
此诗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 怀。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 ,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 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这一句说的是杜少府要去的处所, 因为朋友要从长安远赴四川,这两个地 方在诗人的感情上自然发生了联系。诗 的开头不说离别,只描画出这两个地方 的形势和风貌。举目千里,无限依依, 送别的情意自在其中了。
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 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 “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一语, 又是为颈联中“江春”一语作铺垫。(赏析)
•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 夜将尽而未尽之际。残夜而东方海 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 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 感慨! (赏析)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只要四海之中有了解自己的人,天涯海角也好似 亲密近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我们)不要在分手的路口,像青年男女那样 (让泪水)沾湿袖巾。
作品鉴赏
该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 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
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 文情跌宕。
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 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千古传诵,有 口皆碑。
乡书、归雁——借归雁表达了深沉的思乡之情。
• 这首诗写了诗人泊舟北固山 下所见到的明媚景色,表达了 诗人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思,表 现了作者放眼山水的宽阔博大 的胸襟。
• 使至塞上
•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这首诗,了解 本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律诗的一些 常识;

风向不偏,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 大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春天提早进入了旧年。
•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我多么思念亲爱的故乡,书信早已写好, 如何寄回家园?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 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
• 1、这首诗就是写 乡愁 的。 • 2、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点题,是诗人的想像,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 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