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儿科学课程类别:必修课课程学时:___学时课程学分:___学分二、课程性质与目标儿科学是研究自胎儿至青春期儿童生长发育、卫生保健、疾病防治的综合性医学学科。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儿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原则,培养学生对儿科疾病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儿科医疗工作或相关领域的研究奠定基础。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一)绪论1、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介绍儿科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范围,强调儿科学在保障儿童健康方面的重要性和任务。
2、儿童年龄分期详细讲解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春期的特点和保健重点。
(二)生长发育1、生长发育规律阐述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包括连续性和阶段性、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顺序性等。
2、体格生长(1)体格生长指标介绍体重、身高(长)、头围、胸围等指标的测量方法、正常范围和生长曲线的应用。
(2)体格生长评价讲解如何运用体格生长指标进行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包括生长水平、生长速度和匀称度的评估。
3、神经心理发育(1)神经系统发育简述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和特点,包括大脑皮质的发育、神经反射的形成和演变。
(2)心理行为发育介绍儿童语言、认知、情感和社会行为等心理行为发育的里程碑和评估方法。
(三)儿童保健1、各年龄期儿童的保健重点分别阐述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保健要点,包括营养、预防接种、疾病筛查等。
2、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讲解儿童营养指导、体格锻炼、早期教育、定期健康检查等保健措施的实施方法和意义。
(四)营养与营养障碍疾病1、儿童营养基础(1)能量与营养素需求介绍儿童对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的需求特点。
(2)食物的营养成分讲解各类食物的营养成分和营养价值,为儿童合理膳食提供依据。
2、婴儿喂养(1)母乳喂养强调母乳喂养的优点、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母乳的成分、哺乳技巧和常见问题的处理。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儿科学》是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疾病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正确地诊断和治疗儿童疾病,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掌握儿科学的基本概念、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
2、了解儿童常见疾病的症状、体征及治疗方法。
3、掌握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能够制定合理的儿童保健计划。
4、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儿童生长发育:包括儿童各年龄段的生长发育特点、生长指标的测量和评估方法等。
2、儿童疾病诊断和治疗:包括儿童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和注意事项等。
3、儿童保健计划:包括儿童各年龄段的保健重点、疫苗接种和定期体检等。
4、儿科学前沿知识:包括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儿童营养与饮食、环境与儿童健康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采用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实践操作:安排学生参加医院儿科实习,加强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3、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和思考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成绩的30%。
2、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主要考查学生对儿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占总成绩的70%。
儿科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儿科学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主要研究儿童生长发育和疾病防治等方面的知识。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独立诊断、治疗和预防儿童疾病,并为儿童的身心健康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二、课程目标1、掌握儿科学的基本概念、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以及儿童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理论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1.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的特点。
熟悉:1. 儿科学的特点。
了解:1. 儿科学的发展与展望。
[重点]1.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的特点2. 儿科学的特点。
[难点]1. 儿科学的特点。
[教学时数] 4学时[教学内容]1.详细讲解:儿科学的特点知识点。
2.重点讲解: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的特点知识点。
3.一般讲解:儿科学的范围及任务知识点。
第二章生长发育[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1. 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具体指标。
熟悉:1. 小儿神经心理发育;2. 小儿体格生长障碍及心理行为异常。
了解:1.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2. 小儿体格生长发育和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
[重点]1. 小儿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
[难点]1. 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及其评价。
[教学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1.详细讲解:体重的增长知识点,身材的增长知识点,体围的增长知识点骨骼:包括头颅骨、脊柱、长骨知识点,牙齿知识点。
2.重点讲解: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知识点,体格生长评价知识点,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及其评价知识点。
3.一般讲解:介绍脂肪组织与肌肉的发育知识点,小儿生殖系统发育知识点,小儿心理行为异常知识点。
第三章儿童保健[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1. 小儿各年龄期保健的原则;2. 儿童计划免疫程序。
熟悉:1. 预防接种可能引起的一些反应。
了解:1.小儿保健组织结构;2.托幼机构管理及保健的具体措施。
[重点]1. 小儿各年龄期保健的原则;2. 儿童计划免疫程序。
[难点]1. 小儿各年龄期保健的原则;2. 儿童计划免疫程序。
[教学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1. 详细讲解:小儿各年龄期的保健原则知识点。
2.重点讲解:我国卫生部规定的儿童计划免疫程序知识点,熟悉预防接种可能引起的一些反应知识点。
3. 一般讲解:介绍儿童保健组织机构(城乡保健网的组织)知识点,介绍小儿保健的具体措施及托幼机构管理知识点。
儿科学教学大纲(精).doc
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熟悉儿科学特点;2、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儿科学任务和范围;2、重点讲解儿科学特点,分基础与临床讲述。
基础包括解剖、生理生化、病理、免疫、营养代谢;临床包括临床特点、诊断、治疗、预后、预防等;3、重点讲解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4、一般介绍学科的新进展。
第二章生长发育【目的要求】1、熟悉小儿生长发育规律;2、熟悉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掌握其正常值及计算法;3、了解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1、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性;2、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3、小儿体格发育的规律,各项指标测量法及判断:%1体重:出生体重,生理性体重下降,两岁前后体重增长的规律,估算小儿体重的公式;%1身长:出生身长,两岁前后身长增长的规律,估算小儿身长的公式。
上、下部量的意义及年龄特点;%1头围、胸围、上臂围的发育及测量法。
颅骨、脊柱、骨化中心的发育及影响因素。
出牙时间、顺序及影响因素。
4、小儿精神神经发育规律:着重于运动功能,语言思维和神经反射的发育。
一岁以下小儿逐月的发育,一岁以上小儿不同年龄的发育;5、一般介绍学科的新进展。
第五章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第五节维生素营养障碍二、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症【目的要求】1、了解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2、了解维生素D的来源及其在体内的羟化过程;3、掌握维生素D缺乏的发病因素;4、掌握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婴儿手足搐搦症的临床表现及预防和治疗;【教学内容】1、维生素D的来源及其在体内的代谢过程;2、结企1, 25- (Oil) 2D3的主要生理功能,说明佝偻病和手足搐搦症的病理生理特点及其临床表现的关系;3、重点讲解佝偻病的临床表现尤其是活动期对早期诊断的重要性;4、诊断讲解婴儿手足搐搦症的临床表现(典型发作及隐匿型)以及鉴别诊断;5、治疗和预防;6、一般介绍学科的新进展。
儿科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课程教学大纲制订人—胡国华,姚静婵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儿科学英文名称:Pediatrics课程类型: 专业主干课程总学时:72学时;理论课学时62,实验学时10适用专业:临床专业先修课程:医学基础课、内科学、外科学课程简介:《儿科学》是研究胎儿至青少年时期有关疾病防治、促进身心健康及正常生长发育的一门综合性医学。
是临床医学四大课程中的重要组成成分。
由于小儿时期生长发育和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等特点,决定了这一阶段是整个人生“多灾多难”的特殊时期,也是死亡率非常高的时期。
感染性疾病、先天性疾病、代谢性疾病是这个时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儿科学》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设置的一门临床专业主干课程,也是医学类专业的必修课程。
《儿科学》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使在校医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临床见习,努力达到以下要求:掌握儿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包括掌握儿童预防保健措施及儿科常见病的发病规律和诊治方案;掌握儿科疑难病症的临床诊断思维方法、检查步骤及鉴别诊断;掌握儿科危急重症的抢救程序和方法;熟悉基本技能操作;了解儿科学的基本科研方法和新进展。
达到这些目标要求也将为今后从事各种医学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儿科学》第7版,由沈晓明和王卫平教授主编,卫生部“十一五”规划的全国高等学校统编教材。
第7版《儿科学》除了突出(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外,还突出了(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的基础上,强调了教材的功能性。
该教材主要是培养学生临床逻辑思维以适应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儿科学所有的授课教师均具有丰富的教学、科研和临床经验。
我们更加注重同学们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培养了学生学科专业知识和能力,而且还特别注重学生们的学习方法、实际应用能力和科研思维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发展,注重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儿科学》教学大纲2024
引言概述儿科学是医学领域中专门研究儿童健康和疾病的学科,涉及到儿童生长发育、疾病预防和治疗等方面。
本文将以《儿科学》教学大纲为主题,探讨儿科学的教学内容和结构。
正文内容一、儿科学简介1.儿科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儿科学在医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二、儿科学教学目标1.培养对儿童健康和疾病的基本认识和理解2.培养儿科学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方式三、儿科学教学内容1.儿童生长发育与发育评估a.儿童生理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b.儿童发育评估的方法和指标2.儿童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a.儿童常见传染病的防治b.儿童常见非传染病的诊断和治疗3.儿童健康管理和预防保健a.儿童健康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b.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保健措施4.儿科急诊与危重病管理a.儿科急诊常见疾病的救治策略b.儿科危重病的监测与治疗5.儿童精神发育和行为问题a.儿童精神发育的阶段和特点b.儿童行为问题的诊断和治疗四、儿科学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a.讲授基本儿科学知识与理论b.运用病例分析和讨论教学法加深学生理解2.实践教学a.儿科学临床实习b.儿童健康管理和预防保健实践3.科研教学a.儿科学研究方法和过程的教学b.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论文写作五、儿科学教学评价1.考核方式与工具a.考试评估b.实习报告和学术论文评审2.教学质量评估a.学生满意度调查b.教学效果评估和反馈总结本文以《儿科学》教学大纲为主题,详细介绍了儿科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阐述了儿科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通过完善的儿科学教学体系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出具备儿科学基本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医学专业人才,提高儿童健康管理和疾病防治的水平。
《儿科学》教学大纲(本科)
儿科学一、课程简介儿童时期是人生的基础阶段,儿科学是研究这个阶段有关疾病防治、促进身心健康及正常生长发育的一门综合学科。
医学上,儿童与成人的相异之处很多,年龄越小这种差异越大。
研究对象包括胎儿、新生儿、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和青春期儿童,每个阶段都是处在不断生长发育的动态过程中。
儿科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不断提高儿童体格、智能发育和社会适应性能力;研究儿童各种疾病的发生、开展规律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和技术,不断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疾病的治愈;研究各种疾病的预防措施以及各种疾病的康复可能性以及具体方法。
儿科学的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小儿解剖生理特点、儿童疾病预防保健措施及儿科常见病发生开展规律和诊治及预防方法,为学生今后从事儿科临床医疗及保健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理论教学内容1.儿科学绪论掌握内容:儿童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特点。
了解内容:儿科学的特点:基础医学方面(解剖、功能、病理、免疫和心理等)和临床方面(疾病的种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预防等)。
2.儿童生长发育掌握内容: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体格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体重、身高(长)、头围、胸围、上臂围等;骨骼及牙齿的发育:颅骨,、脊柱,腕骨骨化中心、乳牙、恒牙;神经心理发育;神经系统的发育、感知的发育、运动的发育和语言的发育;儿童神经精神发育的规律。
了解内容: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常见心理行为异常。
3.儿童保健掌握内容:儿童的计划免疫。
各年龄期保健原那么。
了解内容: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
4.儿科疾病诊治原那么掌握内容:儿童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临床表现;儿童腹泻的液体疗法,制定液体疗法的具体方案。
液体疗法常用溶液的组成及临床应用;儿童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病理生理。
儿科疾病诊治原那么。
了解内容:儿童体液平衡的特点。
5.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1)儿童营养和喂养掌握内容:婴儿喂养方法:母乳喂养,局部母乳喂养、人工喂养。
儿科学 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一、熟悉儿科学的特点。
二、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的特点。
主要内容:一、一般介绍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二、简要讲解儿科学的特点。
三、重点讲解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第二章生长发育目的要求:一、了解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二、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具体指标。
三、熟悉小儿神经心理发育。
四、了解小儿体格生长发育和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
五、熟悉小儿体格生长障碍及心理行为异常。
主要内容:一、一般介绍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二、重点讲解小儿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
体重的增长:包括出生体重、生理性体重下降、体重增长规律等。
身材的增长:包括身高、坐高和指距。
体围的增长:包括头围、胸围、上臂围等。
骨骼:包括头颅骨、脊柱、长骨。
牙齿。
三、简要讲解体格生长评价。
四、一般介绍脂肪组织与肌肉的发育。
五、一般介绍小儿生殖系统发育。
六、简要讲解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及其评价。
七、一般介绍小儿心理行为异常。
第三章儿童保健目的要求:一、掌握各年龄期保健原则。
二、了解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
三、掌握儿童的预防接种。
主要内容:一、讲解儿童各年龄期的保健原则(包括围产期、新生儿期、婴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 ),散居儿童和集体儿童的保健重点。
二、一般介绍小儿保健的具体措施。
三、着重阐述有关小儿预防接种的各项内容与实施程序。
第四章第三节小儿液体平衡的特点和液体疗法目的要求:一、了解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二、熟悉小儿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病理生理。
三、掌握小儿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临床表现。
四、熟悉液体疗法常用溶液的组成及临床应用。
五、掌握小儿腹泻的液体疗法,制定液体疗法的具体方案。
主要内容:一、一般介绍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二、重点讲解小儿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的病理生理与临床表现。
三、重点讲述液体疗法的具体实施,特别是小儿腹泻的液体疗法。
四、介绍小儿液体疗法常用溶液的种类、成分与应用。
第五章第一、二节小儿营养和喂养目的要求:一、熟悉小儿物质代谢特点及营养需要量。
《儿科学》见习课程教学大纲
《儿科学》见习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C0411023;C0411026课程名称:儿科学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和年级:临床医学(区外) 四年级临床医学(全科医生方向)四年级开课学期:秋季学期总学时:51学时(理论:34学时,实验:17学时)学分:3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学等平行课程: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后续课程:新生儿医学、儿童保健医学、围生期医学等课程简介:儿科学属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研究对象是自胎儿至青春期的儿童。
儿科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提高小儿身心健康水平和疾病防治质量的医学科学,是临床医学系的必修课。
推荐教材:儿科学第7版(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材)序号.主编.沈晓明王卫平教材名称.儿科学版次.第七版出版地:北京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年.2010年二、课程总目标使学生掌握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掌握儿童期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诊断、治疗、预防和康复,培养强化类、外向型儿科学人才,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三、大纲内容一、生长发育【目的要求】一、正确掌握小儿一般体格检查的方法,对检查的结果,经过分析作出正确的判断。
二、熟悉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及小儿神经精神和心理发育一般规律。
【地点】儿科病房和门诊、示教室【时数】1.5学时(与婴儿喂养合计2学时)【教具】血压计、体重计、皮尺或测量床、听诊器、叩诊锤、压舌板、棉杆、手电筒、小儿玩具等。
【见习内容及方法】一、重点复习小儿体格生长的各项指标(包括测量、计算方法及正常值)。
1、体重:准确校正体重计,测量前先矫正零点,被测者脱去鞋、帽及衣服,仅穿内衣裤。
应注意保暖及室内温度。
前半年体重(kg)=出生时体重(kg)十月龄X0.7kg 后半年体重(kg)=6(kg)+月龄X0.25(kg)1〜2岁体重(kg)=9+(月龄T2)X0.25(kg) 2岁至青春前期体重(kg)=年龄X2+7(或8)(kg)体重正常波动范围在±10%以内。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了解儿科学的任务和范围;2、熟悉儿科学的特点;3、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特点。
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2、详细讲解儿科学的基础和临床特点;前者包括解剖、生理、病理及免疫等方面,后者包括诊断、治疗、预后及预防等方面;3、重点讲解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
第二章生长发育目的要求1、熟悉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意义;2、了解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3、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具体指标(包括测量方法、正常值、计算方法等);4、了解小儿神经、心理发育规律。
教学内容1、详细介绍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性(包括各系统的发育规律)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意义;2、一般介绍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内因与外因);3、重点讲解小儿体格生长的各项指标的正确测量方法及评估,包括身长、体重、头围、胸围、腹围及上下部量等,以及颅骨、脊柱、骨化中心的发育及影响因素,出牙时间、顺序及影响因素;4、一般讲解小儿神经、心理发育规律。
第三章(1)儿童保健目的要求1、掌握各年龄期保健的原则;2、了解小儿保健组织结构、托幼机构管理及保健的具体措施;3、了解小儿的预防接种。
教学内容1、重点讲解小儿各年龄期的保健原则;2、一般介绍儿童保健组织机构及小儿保健的具体措施;3、一般介绍小儿预防接种的程序。
第四章(2)液体疗法目的要求1、熟悉小儿体液平衡及分布的特点;2、了解小儿水电解质失调的病理生理变化及与临床表现的联系;3、掌握小儿脱水的临床判断标准;4、熟悉液体疗法常用溶液的组成及应用方法;5、掌握小儿液体疗法的计算原则及具体实施步骤;6、了解小儿常见疾病的液体疗法。
教学内容1、重点讲解小儿体液平衡和分布的特点;2、一般介绍小儿水电解质平衡失调的病理生理;3、重点讲解小儿脱水的临床判断标准及液体疗法常用溶液的组成及应用方法;4、重点讲解婴幼儿腹泻的液体疗法:5、一般介绍婴幼儿腹泻合并肺炎、心力衰竭、重度营养不良及新生儿腹泻的补液方法。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绪论
儿科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学科,专门研究儿童的生长发育、疾病预防和治疗。
本科目旨在培养学生对儿童生理、病理特点的认识,掌握常见儿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对儿童保健和健康管理的水平。
第二部分:儿科学基础知识
1. 儿童生理学
- 婴儿生长发育特点
-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
- 儿童心肺功能特点
2. 儿童病理生理学
- 儿童常见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儿童各系统疾病的特点和临床表现
第三部分: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
1. 儿童传染病
- 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 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2.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
- 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支气管扩张症、哮喘等慢性疾病的管理3. 儿童消化系统疾病
- 胃肠炎、肝炎等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脂肪肝、消化道出血等疾病的预防和处理第四部分:儿童保健与预防
1. 婴幼儿养育与喂养
- 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及方法
- 婴儿辅食添加的时间和食材选择
2. 接种与预防
- 婴幼儿疫苗接种计划
-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第五部分:课程实践教学
1. 临床实习
- 儿科学临床技能培训
- 儿科病房和门诊实践操作
2. 病例讨论
- 典型病例讨论与分析
- 临床问题解决方案探讨
结语
儿科学作为医学的重要分支,对培养医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
大纲的学习和实践,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儿科学的基础知识,提高对儿
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为未来的医疗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愿每位
学生都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儿科医生,为孩子们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儿科学》教学大纲
《⼉科学》教学⼤纲《⼉科学》教学⼤纲⼀、课程任务⼉科学是综合性临床医学科学之⼀,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时期⽣长发育、营养卫⽣、保健等基础医学和疾病防治的临床医学。
⼩⼉是⼀个在解剖、⽣理等⽅⾯尚未成熟且不断⽣长,发育的机体!因此⽆论在疾病的发展,防治等⽅⾯,在各个不同年龄段都有其特点。
⼉科学⾃始⾄终贯穿这个特点。
因此学⽣必须掌握此特点。
通过⼉科学逐渐培养掌握⼉科的理论,基本知识与技能,为医疗和科研打下基础。
全⼼全意为患⼉服务。
⼆、课程⽬标(⼀)知识⽬标1掌握婴⼉腹泻、肺炎、营养不良、感染性休克等病症的⼩⼉液体疗法。
2掌握下列⼉科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婴⼉腹泻、维⽣素D缺乏病、营养不良、⼩⼉肥胖症、营养性贫⾎、新⽣⼉感染性疾病、新⽣⼉黄疸、新⽣⼉溶⾎症、新⽣⼉窒息。
3.掌握常见先天性⼼脏病、肾炎、肾病综合征、化脓性脑膜炎、风湿热、过敏性紫癜、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原发型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4、掌握感染性休克、⼼⼒衰竭、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颅⾼压、脑⽔肿等危急重症的诊断与抢救措施。
5、熟悉下列疾病的诊断治疗要点、了解病因及发病机理:新⽣⼉肺炎、新⽣⼉肺透明膜病、新⽣⼉低钙⾎症、新⽣⼉低⾎糖、新⽣⼉颅内出⾎、新⽣⼉寒冷损伤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苯丙酮尿症及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6了解⼩⼉保健原则,了解⼩⼉消化系统解剖⽣理特点及物质代谢特点(⼆)技能⽬标1掌握物理降温、氧⽓疗法、胸外按压、⼈⼯呼吸及⼉科病史的采集和体查。
2了解⼈⼯呼吸器、保温箱、光疗设备的使⽤。
(三)职业素质和态度⽬标1、树⽴喜欢和爱护⼩⼉的意识。
2、具有精益求精、珍惜⽣命的态度。
3、具有⾼尚的医德医风和良好的⾏医准则。
五、⼤纲说明(⼀)适⽤对象与参考学时本教学⼤纲主要供⾼专⾼职专业教学使⽤,总学时为6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2学时,实践教学8学时。
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学时。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
一、前言
儿科学教学大纲是为了规范和指导儿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旨在提高医学生对儿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的掌握,使其能够成为优秀的儿科医生。
本大纲将详细介绍儿科学教学的目标、课程设置和评价体系。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2. 技能目标
3. 情感目标
三、课程设置
1. 基础知识类课程
1.1 儿科学概论
1.2 儿科学基础知识
1.3 儿童生长与发育
1.4 儿童营养与食品卫生
1.5 儿童心理与行为发育
2. 专业技能类课程
2.1 儿科体格检查与常见疾病鉴别诊断 2.2 儿童急诊抢救技术
2.3 婴幼儿生命早期发展评估与干预 2.4 儿童免疫规划与疫苗接种
2.5 儿童重症护理技术
3. 临床实践类课程
3.1 儿科实习
3.2 儿科临床轮转
四、教学方法
1. 多媒体讲授
1.1 投影仪课件
1.2 视频播放
2. 病例讨论
2.1 讲师引导
2.2 学生参与
3. 病例演示
3.1 模拟患儿
3.2 学生操作
五、评价体系
1. 学习笔记
2. 课堂参与度
3. 实习评价
4. 考试成绩
六、结语
通过本儿科学教学大纲的制定与实施,我们旨在培养具有扎实儿科学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的医学生,提高其对儿童疾病的认识与处理能力,为提高国家儿童医疗水平做出贡献。
祝愿所有学员在儿科学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并能将所学应用于实践,成为优秀的儿科医生。
儿科学--教学大纲 (2)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1.《儿童保健学》总论一、目的要求1. 熟悉儿童保健学的研究范围与任务2. 了解儿童保健评价指标3. 了解我国儿童保健状况与工作目标4. 掌握儿童年龄分期二、主要内容1.儿童保健学的研究范围与任务2.儿童保健评价指标3.我国儿童保健状况与工作目标4.儿童年龄分期三、教学重点儿童年龄分期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1学时2.体格发育评价一、目的要求1.掌握出生至青春期前的体格生长规律2.掌握青春期的体格生长规律3.熟悉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他系统的发育,掌握其临床意义4.掌握体格生长的总规律5.掌握体格测量方法6.掌握儿童体格生长的评价方法及内容7.了解体格生长评价在儿童保健工作中的应用二、主要内容1.与体格生长相关的其它系统发育2.体格生长评价及其临床应用三、教学重点体格评价方法和内容四、教学难点体格评价内容骨龄五、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1学时3.生长发育一、目的要求1.掌握出生至青春期前的体格生长规律2.掌握青春期的体格生长规律3.了解儿童神经系统与发育行为相关的解剖生理特点4.熟悉儿童感知觉发育进程5.掌握婴幼儿行为发育的里程碑及异常判断6.了解0—6岁儿童认知发育的特点7.了解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及儿童教养方法8.了解青春期心理行为发展9.了解各种心理测试方法,熟悉 DDST 的临床应用二、主要内容1.生长发育的定义2.婴儿期生长发育3.幼儿期生长发育4.学龄前期、学龄期及青春期生长发育5.与体格生长相关的其它系统发育6.体格生长评价及其临床应用7.婴幼儿行为发育筛查8.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三、教学重点感知行为发育里程碑婴幼儿体格生长与神经心理发育的临床意义四、教学难点心理发育特点心理测试方法五、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1学时4.营养及喂养一、目的要求1.掌握婴幼儿期能量需要量 , 主要营养素供给量及宏量营养素的供能比2.熟悉儿童消化系统特点与临床关系3.掌握母乳及母乳喂养的优点4.掌握6月龄内婴儿配方奶量的估计5.了解特殊配方奶的选择原则6.掌握婴儿食物转换的原则7.掌握幼儿及年长儿的进食特点8.熟悉幼儿及年长儿的膳食安排9.了解婴幼儿喂养常见的临床问题10.熟悉营养评价方法11.了解膳食调查的方法二、主要内容1.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定义2.营养素的分类: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其它3.儿童消化系统特点与临床关系4.婴儿期喂养方式:母乳喂养、部分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5.婴儿期其它食物的引入6.幼儿期喂养7.年长儿喂养8.营养评价原则及膳食调查方法三、教学重点主要营养素的参考摄入量/适宜摄入量母乳及母乳喂养的优点婴儿食物转化的原则四、教学难点营养素的参考摄入量定义消化酶的成熟与三大营养素的消化、吸收营养评价五、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4学时示教(录像操作门诊)5.生长发育偏离一、目的要求1. 掌握生长发育偏离的含义2. 熟悉生长发育偏离的常见原因及诊断思路3. 了解常见心理行为发育问题,熟悉学习困难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表现,掌握精神发育迟滞的诊断标准及分度二、主要内容1.生长发育偏离的含义2.生长发育偏离的常见原因及诊断思路3.常见心理行为问题4.学习困难的临床表现5.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表现6.精神发育迟滞的诊断标准及分度三、教学重点生长发育偏离的含义,诊断标准及分度四、教学难点生长发育偏离诊断思路五、教学方法6.VitD的营养一、目的要求1.掌握VitD缺乏性佝偻病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措施2.熟悉 VitD、VitA 的生理、调节、代谢与功能3.掌握 VitD 缺乏的病因、发病机理与病理改变4.掌握 VitD 缺乏性佝偻病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的“金标准”5.熟悉 VitD 缺乏性佝倭病的鉴别诊断6.掌握 VitD 缺乏性手足搐搦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及防治方法二、主要内容1.群体营养不良流行率的调查方法2.营养不良的体格诊断指标,分型分度与处理原则3.儿童超重/肥胖的诊断与处理三、教学重点VitD 缺乏性佝偻病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措施四、教学难点VitD 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机制及鉴别诊断五、教学方法示教:门诊和病历讨论。
儿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儿科学》五年制本科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儿科学英文名称:Pediatrics课程性质:专业课总学时:96学时(理论学时:64学时),(实验、见习、讨论学时:32学时)学分:6.0学分适用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专业预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医学免疫学,药理学,诊断学,医学影像学。
建议教材:“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儿科学》第8版,王卫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课程简介:自胎儿至青少年是一个体格、心理、智力不断成熟的过程,机体在解剖、生理、病理、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防治方面与成人相比有明显不同,且在不同年龄阶段各有其特点。
儿童身心健康关系到世界的未来,因此,熟悉儿童生长发育规律,掌握儿童疾病诊断、预防和治疗的各项措施,对促进和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
《儿科学》是研究胎儿至青少年时期生长发育、疾病诊治、疾病预防与疾病康复的临床医学学科,是临床医学教育骨干课程,是医学生的必修课。
《儿科学》内容共分18章,其教学内容涵盖发育儿科学、预防儿科学、临床儿科学和康复儿科学;其中,第1、4章为总论,介绍儿科学特点及儿科疾病诊治的原则,第2、3章为发育儿科学及预防儿科学的内容,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及保健原则;第5〜18章研究各系统或年龄段疾病。
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以突出重点、减少重复、精简课程、保持特色为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对“三基”知识的总体掌握,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适当介绍儿科学新进展,拓宽眼界,使医学生具有较好的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医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科学的临床思维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医学生在认真学习教材和教师的启发下,应掌握儿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儿童预防保健措施及儿科常见疾病发展规律和诊断防治方案,掌握疑难病症的诊断思维方法、检查步骤及鉴别诊断,掌握危急重症的抢救程序、组织和方法,并养成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类别:主干课程总学时数:6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0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二、课程性质、目的儿科学属于临床医学的主要学科之一,其研究对象是自胎儿至青春期的儿童。
儿科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不断提高儿童体格、智力发育水平和社会适应性能力;研究儿童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和技术,不断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研究各种疾病的预防措施以及康复可能性以及具体办法。
儿科学的宗旨是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儿科学的教学口标是通过课堂讲授、临床见习及毕业实习,使学生掌握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使学生能初步处理儿科急危重症,掌握儿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初步具备科学研究能力,为以后奠定较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为了更好地配合第八版《儿科学》教学,调整、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我们对《儿科学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对学时分配和具体安排均做了相应的调整。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理论内容与学时安排实习内容与学时安排五、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病例图片或动画模式使学生能形象地理解课堂内容,在课堂上适当介绍国内外儿科领域的新进展,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倡师生互动,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课堂上教师讲授结束后留相应的思考题。
实习要求注重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反复强化训练。
六、成绩考核方式理论成绩:考试,以闭卷形式进行。
课间见习成绩:见习报告及见习病历。
七、教学内容与目标要求理论部分第一章绪论目标要求:1、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的特点。
2、熟悉:儿科学的基础和临床特点。
3、了解:我国儿科学的范圉、任务及发展。
教学内容:1、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2、儿科学的基础和临床特点,包括解剖、机能、病理、免疫、心理、疾病种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预防等方面。
3、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包括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及青春期。
第二章生长发育目标要求:1、掌握:体重、身高、头围、胸圉、上臂围、头颅骨、脊柱、长骨.牙齿等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的正常值、计算方法、测量方法及异常情况的意义。
2、了解: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小儿神经心理发育。
教学内容:1、发育规律,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2、体格生长的各项指标包括:体重:出生体重,体重增长的规律,计算公式,测量方法。
身高(长):出生身长,身长增长的规律,计算公式,测量方法。
头围:岀生长度,测量方法,正常值,异常情况的意义。
胸圉:出生长度,测量方法,正常值,异常情况的意义。
上臂圉:测量方法,正常值,异常情况的意义。
3、系统的生长发育:头颅骨发育:前肉、后冈的测量方法,正常值,异常情况的意义。
脊柱的发育:脊柱生理弯曲的形成时间。
长骨的发育:骨化中心的测量方法,正常值,异常情况的意义。
牙齿的发育:乳牙及恒牙的岀牙时间、顺序、出牙时可有的一些表现,异常情况的意义。
4、神经心理发育:各年龄期小儿感知、运动、语言的发育,心理活动的发展。
第三章儿童保健目标要求:1、掌握:计划免疫程序。
2、熟悉:各年龄期儿童的保健重点。
3、了解: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
教学内容:1、各年龄期儿童的保健重点,包括胎儿期及圉生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及青春期。
2、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包括婴儿各种预防接种实施程序、护理、营养、儿童心理卫生、定期健康检查、体格锻炼、儿童伤害预防等。
第四章儿科疾病诊治原则目标要求:1、掌握:药物治疗原则。
2、熟悉: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方法。
教学内容:1、儿科病史采集和记录方法。
2、儿科体格检查。
3、儿科药物治疗原则。
第五章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目标要求:1、掌握:母乳的特点;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及手足搐搦症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
2、熟悉:小儿时期需要的各种营养素;维生素D的来源、生理与调节。
3、了解:人工喂养方法;婴儿的食物转换及幼儿膳食安排;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及手足搐搦症的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1、各年龄小儿能量代谢特点,蛋口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膳食纤维及水的需要量。
2、母乳的特点、成分变化、人工喂养方法。
3、婴儿食物转换及幼儿膳食安排。
4、维生素D的来源、生理与调节。
5、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及手足搐搦症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防。
第七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目标要求:1、掌握:新生儿分类;新生儿窒息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新生儿黄疸分类;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黄疸的鉴别要点。
2、熟悉: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与护理。
3、了解:新生儿窒息的病理生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教学内容:1、新生儿、新生儿期及用生期的定义,新生儿分类。
2、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与护理;小于胎龄儿和大于胎龄儿的定义。
3、新生儿窒息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治疗。
4、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5、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新生儿黄疸分类,鉴别黄疸的实验室检查。
6、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
第八章遗传性疾病目标要求:1、掌握:21-三体综合征(唐氏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2、了解:21.三体综合征的遗传学基础、核型分析及遗传咨询。
教学内容:21 ■三体综合征的的遗传学基础、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遗传咨询及治疗。
第九章免疫性疾病目标要求:1、掌握:过敬性紫瘢、川崎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2、了解:过敬性紫瘢、川崎病的病因、发病机理、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过敬性紫瘢、川崎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第十一章消化系统疾病目标要求:1、掌握:小儿体液平衡特点和液体疗法;小儿腹泻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2、熟悉:儿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
3、了解: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教学内容:1、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2、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和液体疗法。
3、小儿腹泻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4、儿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
第十二章呼吸系统疾病目标要求:1、掌握:支气管肺炎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2、熟悉:儿种不同病原体所致肺炎的特点。
3、了解: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1、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2、肺炎的分类。
3、支气管肺炎的病因、病理、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并发症、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4、儿种不同病原体所致肺炎的特点。
第十三章心血管系统疾病目标要求:1、掌握: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治疗。
2、熟悉:正常胎儿循环及岀生后血循环的改变。
3、了解: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及诊断方法;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发病机理。
教学内容:1、胎儿新生儿循环转换。
2、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预防、分类。
3、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
4、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
第十四章泌尿系统疾病目标要求:1、掌握: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发症、诊断及治疗。
2、了解: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发症、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第十五章造血系统疾病□标要求:1、掌握:小儿贫血的概念和分类;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和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
2、熟悉:生后造血的特点和不同年龄小儿的血象特点。
3、了解:胚胎期造血的特点;铁的代谢特点。
教学内容:1、小儿造血和血象特点。
2、小儿贫血的概念和分类。
3、铁的代谢特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和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及预防。
第十六章神经肌肉系统疾病目标要求:1、掌握:化脓性脑膜炎的致病菌和入侵途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发症和后遗症、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热性惊厥的临床表现。
2、熟悉: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急性惊厥发作的病因分类与特点。
3、了解: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辅助检查、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1、化脓性脑膜炎的致病菌和入侵途径、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发症和后遗症、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2、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3、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4、急性惊厥发作的病因分类与特点,热性惊厥的临床表现。
第十七章内分泌疾病目标要求:1、掌握:先天性屮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
2、熟悉:先天性中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病因、鉴别诊断及预后。
3、了解:甲状腺激素生理及病理生理。
教学内容:1、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释放及其调节,甲状腺素的主要作用。
2、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
实习部分地点:儿科病房目标要求:1、掌握:2、熟悉:儿科病史采集的特点和体格检查应注意的事项;小儿时期需要的各种营养素。
3、了解:儿科常用药物的剂量计算方法;人工喂养方法。
实习项目及要求:12、熟悉儿科病史采集的特点和体格检查应注意的事项;小儿时期需要的各种营养素。
3、了解儿科常用药物的剂量计算方法;人工喂养方法。
实习二LI标要求:掌握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口标要求:掌握小儿腹泻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重点强调小儿腹泻的液体疗法(补液量、成分、速度)。
L1标要求:掌握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实习五实习六八、教材与主要参考书H教材:主编:王卫平•儿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6月第8版第3次印刷主要参考书目:胡亚美,江载芳主编•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金汉珍,黃徳琨,官希吉主编•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