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代家庭德育的现状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当代家庭德育的现状研究

摘要:近年来,家庭教育在我国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同时我国的家庭教育也走入一大误区,即“重智轻德”,过度关注孩子的知识学习,而轻视了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对孩子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是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社会下家教观念存在怎样的问题?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认识家庭德育面临的新问题?怎样让家庭德育更具有实效性?从而使良好的家庭德育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继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关键词:问题;因素;对策

一、当前家教观念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观倾斜

人才观倾斜是进入商品社会后所普遍发生的人的世界观危机最为明显的体现。人才观,是指关于人才的本质及其发展成长规律的基本观点,这里我们主要指家长在子女成才问题上的价值取向。当前社会受声频经济运作规律的制约,越来越多的家长在学习方向的选择上出现了偏差,具体表现为什么东西“奇货可居”,具有未来的“卖点”,就对什么东西趋之若鹜,此等选择的背后隐藏了多少不愿示人的商业动机。从整体情况来看,“崇尚”知识和技能性人才的家长数量与日俱增,但这些家长中又有多少是真正出于对科学本身的热爱,仅仅是出于因为某职业有发迹成为未来“卖点”的可能,于是不断地激励子女在此领域拼一短长。持此观念的家长都希望孩子在理性思维方面有特异的发展,而忽视了对道德情怀的培

养。同时,在这种人才观影响下,往往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使孩子出现强烈的学习抵触,甚至身心大受摧残。

(二)儿童观与亲子观的偏颇

家长的儿童观和亲子观突出表现在家长对孩子所处地位及对孩

子自身发展的态度上。当今社会,正确的儿童观已经越来越被家长所接受,正在形成普遍共识,但仍然存在一些偏颇倾向。

二、当代家庭德育面临的问题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日益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西方文化冲击着我国几千年来的封闭心态和文化氛围,文化和经济碰撞极大地丰富了家庭德育的内涵,同时也使我国的家庭德育面临更多新问题。

(一)社会道德取向发生的新变化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市场经济逐步深化,人们的思想分化也越来越表现出多形式。从整体上看,人们的道德面貌从封闭到开放、单一到多元、依赖顺从到独立性转变。然而,在整个社会转型过程中,西方的各种伦理思想与我国的传统思想发生了激烈的碰撞。传统道德的一些积极因素正在逐渐被淡忘,各种不正常的道德现象显现出来,比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这些道德问题很大程度影响着正处于道德社会化关键期的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同时,家长一方面带着自身对得失、是非等基本道德观念的困惑面对子女教育,往往权威性大大减弱;另一方面,对德育内容真理性心存疑虑,也难免将相互矛盾的思想皮革灌输于子女。

(二)道德社会化环境的新变化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多媒体作为教育者进入广大家庭。少年儿童不断地从电视,收音机,网络中获取信息和知识,同时多媒体也向他们传播着社会价值观。再者,多媒体还是孩子社会学习中的无形指导教师,多媒体的广泛介入,削弱了孩子对家长的依赖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亲子关系疏远。(三)家长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观念及方法对家庭德育的影响首先,家长的道德素养和行为习惯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起着三大作用:认同作用、示范作用、导向作用。家长思想道德的品质直接决定家庭德育的方向,但目前家长们对自身在家庭德育中的重要位置以及提高自身道德素质等问题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其次,家长的教育观念(人才观、亲子观、儿童观、教子观等)在家庭教育中,直接制约和指导着整个培养计划的方向以及家长的教育行为,也是影响家庭教育质量的决定。再次,家长的教育方式也是影响家庭德育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状况与教育调查”资料进行因子分析,把家庭教育分为六类:溺爱型、否定型、民主型、过分保护型、放任型、干涉型。此等教育方式中,民主型是最理想的教育方式,其他类型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最后,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促使孩子从小打好成才的基础,不良的家庭环境则有相反的效果。不管是居住条件、家庭经济状况等客观因素,还是家庭成员的品德情操、行为习惯等,都会对孩子产生无形的影响。

三、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一)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权利

良好的亲子关系应该是民主型的,亲子之间相亲相爱、民主平等的关系。在我国家庭教育意识中,蕴含的意识比较多,家长专制武断的意识比较强烈。因此,家长们应该从人性出发,把孩子作为一个跟成人具有相同人格尊严的人来看待,帮助孩子成长成熟,实现他们的作为一个人的价值。无论教师还是父母都没有特权凌驾于孩子头上去“管制”孩子。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情感世界也逐渐丰富,自我意识和自尊意识不断增强,在这时期,父母了解孩子的最好方式就是尊重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二)孩子应孝敬父母

孝道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文明,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基石,是中华民族影响最为持久、最为深渊的传统道德之一,在整个中华文明的形成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家庭是孩子社会化的“首属群体”,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构成孩子最初的社会经验和对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初概念与感情。从家庭开始,教育他们孝敬父母,建设新型的良好亲子关系,对培养他们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具有基础性工程的意义。

(三)培养孩子学会自立

“自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现代社会人才的基本素质;也是当前我国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薄弱环节。一般来说,我国孩子的独立性较差,对父母的依赖性较强,这反映了我国传统家庭代际关系的特点和传统家庭教育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至今,许多家庭

衡量好孩子的首要标准仍是强调孩子听家长的话,而不是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与能力。

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家庭德育更是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在家庭德育中,我们提倡独立自主,摒弃相互依赖,保障人的平等、自由与人权,反对权力崇拜与权威崇拜,强调信守诺言,尊重个人,强调为信念而生存,为理想而奋斗。

参考文献:

1.冯林,《中国家长批判》[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1

2.孙云晓,《教育的秘诀是真爱》[m],新华出版社,2002

3.孟育群,《中小学生亲子关系与家庭德育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

4.罗晓云,《成都铁中初中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5.高德胜,《生活德育论》[m],人民出版社,2005

6.缪建东,《家庭教育社会学》[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