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情感题(正确上课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 古诗词鉴赏 练习题精选(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 古诗词鉴赏 练习题精选(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古诗词鉴赏练习题精选(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4—5题(6分)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写“短棹”划船,委婉写出轻舟的缓慢,暗示词人游览西湖时的从容自得。

B.词人连用叠词“隐隐”“处处”描写“笙歌”,从听觉的角度表现游人的欢乐情调。

C.“无风水面琉璃滑”将无风的湖面比作光滑的琉璃,写出西潮水面的平静平滑。

D.全词采用定点观察的方法,描绘了湖水绵延、芳草满堤、清丽明快的秋日美景。

5.“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一句中,“微动”与“惊起”看似矛盾却并不矛盾,为什么?(3分)4.(3分)D5.(3分)微动的水波能惊飞沙禽,以动衬静,更加衬出水面的平滑、西湖的幽静和词人的悠闲。

评分说明:以动衬静1分;“西湖的幽静和词人的悠闲”1分;结合诗句意思1分。

意思对即可。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4~5题。

(6分)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4.下面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即笼罩在伤春的悲凉气氛中,行人绝迹,孤雁叫声愈显凄切。

B.颈联借写兄弟分散,反映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丧乱的普遍遭遇。

C.尾联进一步抒发作者内心的忧虑,战事频发,家书难通,生死难料。

D.整首诗结构严谨,前两联写景,后两联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自然。

5.“月是故乡明”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诗的?(3分)(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4~5题。

(6分)4.(3分)A5.(3分)要点与评分:点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得2分(意思相近亦可);点明客观景物中寄托了作者主观情感1分,共3分。

示例: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作者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这是因为作者在客观景物中寄托了个人的主观情感,突出表达了自己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2020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 古诗三首课件含课后练习

2020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 古诗三首课件含课后练习

朗读指导
朗读七言古诗 时,一般每句的节 奏划分是二/二/三。
12 古诗三首
陆游 南宋诗人。字务观,
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 绍兴)人。一生坚持抗金, 在仕途上一直受到当权派的 排斥打击。诗歌洋溢着爱国 主义精神。
12 古诗三首
这首诗是给儿子的遗嘱。
一起解诗题
示儿
给儿子看
12 古诗三首
一起解诗意
告乃翁 怀
12 古诗三首
结构梳理
青山 楼


临 西湖 歌舞

安 暖风 游人 邸
讽 刺
杭州 汴州
12 古诗三首
主题概括
这首诗是诗人的遗嘱 。通过抒发自己未能亲 眼见到收复失地的遗憾和对祖国必然统一的坚定 信念,展现了诗人的_爱__国__情__怀__。
《题临安邸》是一首讽刺诗,它入木三分地讽 刺了醉生梦死、 苟且偷安的当权者。
诗歌前两句写对未见祖国统一的无穷遗恨, 后两句写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 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这首诗情真意切地表 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心理活动和他忧国忧民的 爱国情怀。
12 古诗三首
让我们带着对诗意的理解再次朗读诗歌。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死去元知万事空,
同“原”,本来。 一切事情。 这是一个倒装句,正常的语序应该是
“元知死去万事空”。
诗意:本来就知道死 去之后就什么都没有了。
12 古诗三首
但悲不见九州同。 国家统一
只,只是。
一个“悲”字,点出作者的遗憾。
奋斗一生,仍不见国家统一
诗意:只是悲伤没能(亲眼)看见祖国统一。

【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导学案+预学案+教案+实录+测评+拓展)

【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导学案+预学案+教案+实录+测评+拓展)

9古诗三首导学案设计9古诗三首学生预学案设计学内容预习字词1.认真描一描下面的生字,并写出读音。

2.选择能组成词语的生字,打“√”。

⎭⎬⎫符()苻()号⎭⎬⎫洒()酒()家⎭⎬⎫导()异()地3.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

元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曈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感知《元日》描写的传统节日是__________;《清明》中描写天气和人们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写的传统节日是__________。

资料搜集1.搜集诗人王安石、杜牧、王维的资料。

2.搜集其他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

阅读质疑1.例:“遍插茱萸少一人”中少的一人是谁?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9古诗三首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课三首古诗分别描写了中国古代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重阳节。

《元日》描写的是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充满欢快、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清明》一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被人们广为传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不仅写到了重阳节的风俗,更在诗中抒发了诗人的思乡怀亲之情。

这三首诗文风朴素自然,是千古传诵的佳作。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目标指出要指导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学习古诗,重在朗读、背诵,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创设特定的情境,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感悟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的深厚内涵及独特的过节风俗。

诗歌题材及情感 (上课)

诗歌题材及情感 (上课)
读懂诗歌
——诗歌题材及情感
Ⅱ 题材入手,由类及篇,合理猜读
一、怀古咏史诗 怀古咏史诗一般以凭吊古迹、历史故事、古人 事迹为题材,借以抒发情怀,讽刺时事。诗题中 往往含有“咏史”“怀古”“览古”等字样,有 的干脆以被歌咏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题。从 表达方式看,怀古咏史是手段,抒怀讽今是目的。
结构特点: 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注:玲珑:形容月色空明凄清
全诗无一怨字,只以人物行动见意,可见诗家“不着 一字,尽得风流”真意。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①本诗主旨在怨,却不见神情心理,只以人物行动引 读者深入诗情幽微处:②前二句写主人公无言独立阶 砌以致夜露浸湿罗袜,可见夜色已浓,伫立等待之久 ,怨情之深;后二句以愁思百转之后入室、“下帘” 、“望月”这几个行动传达失望幽怨之意,且以月之 空明凄清衬人之空落幽怨,③这样以行动代心理为读 者保留了想象的空间,使诗情无限辽远和幽深。
• 於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 隋炀帝好夜游,在洛阳景花宫时,曾征求萤火
虫,夜游时放出,光照山谷。在江都时也常这 样夜游,江都有“放萤院”。隋宫兵火之后, 废墟上虽有腐草,但无萤火,以此说明隋亡。
•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 陈后主:陈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后庭花”是 舞蹈“玉树后庭花”的简称。据说,隋炀帝在 江都曾在梦中与陈后主相遇,令后主爱妃张丽 华跳“玉树后庭花”之舞。
• 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的车旁走过 ,他唱道:“凤凰啊,凤凰啊,你的德运怎么 这么衰弱呢?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未来的还 来得及改正。算了吧,算了吧。今天的执政者 危乎其危!”孔子下车,想同他谈谈,他却赶 快避开,孔子没能和他交谈。
2、怀古咏史诗:

泊秦淮 杜牧

《三步复习方案》考点19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思想感情(题组训练)(原卷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

《三步复习方案》考点19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思想感情(题组训练)(原卷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

古代诗歌阅读考点19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思想感情原卷版✬题组训练A组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曲江二首(其一)①杜甫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②。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注】①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唐军暂时击退叛军收复长安后。

杜甫时任左拾遗,因屡次进言,被皇帝疏远冷落,频遭贬官。

②麒麟:传说中的瑞兽,此指冢边石塑之麒麟。

1.(2020西南名校联盟,3分)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从花瓣飘飞的景象落笔,描绘出“风飘万点”的暮春图景,“落花时节”所牵动的不仅是诗人的伤春之愁,还有国家大难未靖、自己忠而见弃的哀愁。

B.“一片花飞减却春”表现出诗人非同寻常的敏锐感觉,美好事物的一点点缺憾便引起诗人惆怅。

该句与成语“一叶知秋”异曲同工,堪称锤炼语言的典范。

C.颔联两句不仅形象丰富,对仗工整,而且“且”“莫”等虚词的运用,更利于传达丰富的意蕴和幽微的情绪,展现了格律与灵活辩证统一的特色。

D.颈联与刘禹锡的两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内容和手法相同,都是以小见大,于荒凉破败之景中寄寓了诗人慨叹盛衰兴亡的伤感。

2.(2020西南名校联盟,6分)尾联中的“物理”指事物变化的规律。

诗人“细推”了哪些“物理”?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3~4题。

咏兰叶[明]张羽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

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

咏泉州刺桐①[宋]丁谓闻得乡人说刺桐,叶先花发始年丰。

我今到此忧民切,只爱青青不爱红。

【注】①《泉州府志》云:“刺桐先萌芽,花后发,则其年丰,否则反之,故谓之瑞桐。

”3.(2023新编,6分)《咏兰叶》与《咏泉州刺桐》都是咏物诗,请简要分析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

4.(2023新编,6分)两位诗人都在诗中表达“爱叶不爱花”的观点,请分别概括其“爱叶不爱花”的原因。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

专题14 古诗词思想感情分析评价-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教师版含解析)

专题14 古诗词思想感情分析评价-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教师版含解析)

专题14古诗词思想感情分析评价(解析版)考点穿透【考向阐释】鉴赏思想情感,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出来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

【方法探究】分析评价诗歌思想感情类题目的解题思路:1.借助创作背景,探求创作动机,把握诗人内在情感。

诗言志,词缘情,情感是诗歌创作的基础。

鉴赏诗歌时,定要关注写作背景的介绍,从而懂得诗人要表达什么样的感情2.了解诗歌语言,琢磨诗歌中的形象,领会景物所蕴的作者的感情。

诗歌创作讲求含蓄、凝练,因而作者常常借助外物来抒情言志。

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意象是融人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的主观情意。

如“梅”就带上了清芳高洁、傲雪凌霜的意趣。

从诗歌的意象入手,往往能够迅速地把握主题。

3.抓住诗歌结构,剖析诗歌画面,把握作者感情变化。

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阕写怀念古代英雄孙权和刘裕,这是切合题目的,下阕却写到北伐失败、扬州烽火神鸦社鼓、顺尚能饭否等四件互不关联的事,抒发的是虽有雄才大略却不被重用的慨叹。

4.抓住注释,提取暗示内容。

有时很短,却是命题者给考生的暗示,下面就注释分类及其所暗示内容做一表格第一步,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

第二步,揭示情感。

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典例在线【一、2020年北京市中考语文】(二)(共5分)阅读《己亥杂诗(其五)》,完成下面小题。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7. 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首诗的前两句,诗人写到了______的自然之景,抒发了______之情。

诗歌鉴赏意境上课讲义

诗歌鉴赏意境上课讲义

一、明确考纲要求(考什么)1、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古诗作品里的形象诗中的主人公形象、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中所描写的景与物。

鉴赏古诗的语言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等。

3、鉴赏诗歌作品的各类表达技巧①修辞:如,比喻、比拟、对偶、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对比、反语、反复等。

②表现手法:如,虚实相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渲染、象征、用典、赋比兴等。

4、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或观点态度:评价是对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或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简评。

简析诗歌的思想意义、人生意义以及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等。

二、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一是试题切入角度小,但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基础,且离不开景、情、境、理。

二是文字浅易,抒发的是人之常情,如山水情、故园情、别离情等。

二是篇幅短小,基本取材于诗歌的律绝,词曲的小令。

四是文本基本取材于唐宋。

三、诗歌内容的把握一、诗歌内容分类赠友送别诗、借景抒情诗、思妇闺情诗、托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羁旅行役诗、边塞征战诗、即景抒怀诗、山水田园诗送别诗多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

或诉依依别情或言别后的思念。

咏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

或为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借古讽今。

战争诗要么表现保家卫国的豪情,要么表现舍身杀敌的壮烈,要么表现战士凯旋的豪迈,要么表现对战争的厌恶,揭露战争带给亲人、家乡、人民的苦难,控诉封建统治者发动战争的罪恶。

边塞诗则为对边塞军旅生活的描写,或表现边塞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

思乡诗、闺怨诗及羁旅行役诗则重在表现对亲人的思念,或表达妇女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

2014最新羁旅诗(上课用)

2014最新羁旅诗(上课用)

三、常见意象
月亮[见月怀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 明”以幻作真,为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月亮:对月引发思亲,思乡之愁, 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 孤独、凄凉、惆怅之情。 梧桐:民间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古书上 说,梧桐能知秋,“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诗 人体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咏叹身世的孤苦凄凉, 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 点滴滴。” 杜鹃:又叫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 归去”。口角鲜红,故有“杜娟啼血” 之说。常与 哀怨、思归有关,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 夜月,愁空山。
3、诗人是怎样把思乡的感情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地融合在 一起的?
(2002年全国高考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题后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 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2. 感情方面
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 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 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 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 来风景异》等。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 《征人怨》。 常见思想情感: 1.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 2.思念亲友: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二、特点
1. 字词方面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思想情感题——咏物抒怀类训练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思想情感题——咏物抒怀类训练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思想情感题——咏物抒怀类训练统编版高三总复习2023届高考考点:高考古诗思想情感题——咏物抒怀类训练考点:1.许浑《雁》2.文与可《箦筲谷》与苏轼《箦筲谷》3.陈与义《萤火》4.杜甫《登岳阳楼》5.[宋]韩琦《迎春花》与[清]赵执信《嘲迎春花》6.孟郊《崔从事郧以直隳职》7.陆游《秋思》8.[宋]梅尧臣《爱月》9.(东晋)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八)》10.晁补之《题四弟以道横轴画》11.李清照《临江仙.梅》【考点研究】一、词句情感词句情感题是对关键词句的考查,诗歌的关键词句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

关键词是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如包含“愁”“怨”“愤”“恨”“忧”“凄”“喜”“乐”“思”“怜”“泪”“闲”“怆”“怅”等字眼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

关键句是最能表现诗歌思想内容或情感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

当然,有时词句情感题所考查的词句是抒情比较含蓄的写景(人)句或叙事句,这就需要透过景、事来把握情感。

二、情感题概括的四大关注点1.从诗歌本身出发,逐句分析。

一句一种感情,一句几种感情,几句一种感情,皆有可能。

2.不管是哪种描写,都要善于化内容为感情,比如内容写的是游览山村,那么感情往往可以表述为“对山村生活的××(之情)”,如“对山村生活的喜爱”“对山村生活的留恋”等。

3.对感情的概括尽量有具体内容,即给感情加上具体的修饰成分(这种修饰成分实际就是“情由”,情感的由来、原因)。

比如“伤感”这种感情,就有很多具体表现:仕途失意的伤感,才华埋没的伤感,理想落空的伤感,国破家亡的伤感,与友人离别的伤感,久戍不归的伤感,羁旅奔波的伤感,思念家乡的伤感,怀念家人的伤感等。

4.如果感情不止一种,回答时要分点,一种感情一个要点。

三、“四抓”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1.抓诗题——感知情感趋向有些诗歌题目蕴含了诗歌的情感倾向,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的题目表明本诗是一首送别友人诗,其情感倾向就明确了。

届高考语文古诗词思想情感题之羁旅思乡诗专练 -- 统编版高总复习 (一)

届高考语文古诗词思想情感题之羁旅思乡诗专练 -- 统编版高总复习 (一)

届高考语文古诗词思想情感题之羁旅思乡诗专练 -- 统编版高总复习 (一)当前正值高考备考阶段,语文古诗词思想情感题的考查是备考重点之一。

其中,羁旅思乡诗是常考古诗之一。

本文将以统编版高总复习为基础,从羁旅思乡诗的概念、特点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等方面进行综述和分析。

一、羁旅思乡诗的概念和特点1. 概念:羁代表旅途中的牵挂,旅途中的所想所念;旅代表远离故乡,奔波在外。

羁旅思乡诗就是指在旅途中对故乡所产生的思乡之情的表达,通常表现为旅途的孤寂和对故园的眷恋之情。

2. 特点:(1)情感真挚。

因为是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所以感情往往深挚动人。

(2)语言简练。

又因为它们多反映作者在旅途中的思维流程,所以行文往往语言简练,不喜用华丽的修辞手法。

(3)意境美和。

采用特殊的词语和富有表现力的意象来渲染感情色彩,画面化的描绘往往富有美感。

二、羁旅思乡诗的思想情感1. 思乡之情:作为文化传承的个人体验,文学形式的表达,羁旅思乡诗的最主要的思想情感是基于郁结的思乡之情。

例如:唐代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全诗中山河辽阔,而作者思乡之情空前强烈,一方面表现了王之涣身在异乡的孤独感,另外表现出对故乡的美好和眷恋之情。

2. 寄己情怀:除了寄托对故乡的思忆之情,羁旅思乡诗中还蕴含着一种对自我的思考并通过思乡之情来表达。

例如,唐代李白的《将进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全诗中,李白对自己心态极其复杂、带有深度的挥霍与沉淀获得了淋漓的表达。

3. 超越时空的感受:羁旅思乡诗中的思想情感不是单纯停留在时空的局限内的,而是经过历史、文化、际遇的触动,获得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感受。

例如,唐朝杜甫在北大荒的这片土地上,写下了《北征》:“壮心未与年俱没,垂老独立心中事。

”全诗大自然与人的感情交融在了一起,把人的思想和感情的深度反映出来。

三、结尾总之,羁旅思乡诗不仅仅是语文考试中的高频考题,更是一种具有深刻意义的人文价值。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期末古诗词赏析专项练习(2022秋)(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期末古诗词赏析专项练习(2022秋)(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古诗词赏析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阅读下而这首唐诗,完成下而小题。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秋”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巴山雨夜”寄寓了作者哪些情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3.请你说说“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有何妙处?4.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涨”字富于动态感,既写出了巴山夜雨注满秋池的景象,又衬托出诗人深重绵长的愁绪。

B.《夜雨寄北》一诗运用了情境交融、动静结合的手法,语言浅显、朴素,道出了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

C.“夕阳西下”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气氛,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D.《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成功地运用景物烘托的手法,是情景交融的佳作,因此被誉为“秋思之祖”。

6.《天净沙·秋思》中“小桥流水人家”和《夜雨寄北》中“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都运用了反衬手法,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反衬手法在抒发诗人情感方面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7.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状况,“孤村”表明了诗人与世隔绝的状态,首句写出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古诗词答题十二种答题模式(上课用)

古诗词答题十二种答题模式(上课用)

★第一种模式:炼字型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步骤一:(1)解释该字在句表句里的含义。

(2)或者指出这个字的特殊语法现象,如词类活用、倒转句、固定句。

(3)或者修辞手法,如拟人、通感等。

步骤二:(1)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2)解释说明修辞。

步骤三:(1)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2)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或者有什么艺术效果。

答题示例1: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问题:分析“何枝可依”一句中的“依”字的双重意蕴。

解析:分析“依”字的用法要从其前后文分析,要从修辞手法方面分析,还要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

答:1、“依”字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步骤一)2、作者用小鸟找树枝落下来比喻人才找到用武之地。

(步骤二)3、比喻的四大作用中的2个:形象、生动。

(步骤三)答题示例2:柳永《雨霖铃》中:问:分析“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一句中的“催”字的表达效果。

解析:分析“催”字的用法要从其前后文分析,要从修辞手法方面分析,还要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

“催”从修辞手法上来说,是拟人,“兰舟”“催发”显得委婉。

“催”从表达效果上分析,则更加表现了“依依不舍”之情。

答:1、“催”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步骤一)2、作者用“兰舟”来催他们出发,(步骤二)(结合诗文解释拟人手法)3、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两两依依不舍的心情。

(步骤三)(结合诗文答拟人的3大作用,有几点答几点,此处答2、3点)答题示例3: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一、同意。

七年级语文古诗鉴赏专题(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古诗鉴赏专题(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古诗鉴赏专题(附答案)1.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是________,“秋思”是________,《天净沙·秋思》被誉为“________”。

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首小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读出了诗人的哪些情感?3.春日[宋]晁冲之阴阴①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②桃花。

注①阴阴:草木阴阴。

②趁:追逐。

这首诗通过描绘______、细雨翻萍、______的春日景象,展现了一幅优美的画面。

诗的三、四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歌前两句展现的画面。

诗歌三、四句表达的情感与下面哪一句相同?请说明理由。

诗句一: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句二: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5.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①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请简要分析“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妙处。

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6.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①,一夜征人②尽望乡。

【注】①芦管:一种笛类乐器,以芦叶为管。

②征人: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

(1)诗歌一二句描绘了沙、_______这两个意象,营造了一种荒凉、_________的意境。

(2)请描绘“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所描写的画面,并说说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7.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古诗文阅读之情感2021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过关(新课标专用)(原卷版)

古诗文阅读之情感2021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过关(新课标专用)(原卷版)

08古诗文阅读之情感【高考趋势】古代诗歌鉴赏试题趋势如下:1.鉴赏范围应以唐诗宋词为主,兼顾元明清时代的诗歌。

2.考查内容仍以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为主,诗歌的形象、语言风格等考点以及观点评价也偶有出现。

3.单首诗歌考查形式仍将是主流,比较阅读将成为一大热点。

4.更重视整体理解,各考点综合考查。

5.立足整体把握,从小处切入设题。

近年来,从具体的某一句、某一联入手考理解,从前后顺序或照应的角度考构思,从古人的评价或关于同一题材的不同作品考鉴赏的命题方式较为走俏。

【考点预测】诗歌的思想内容,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表现出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

诗文是情感的载体,情感为每年古诗鉴赏必考点。

1.诗歌标题:(1)提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2)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3)奠定作品的感情基调;(4)揭示作品的线索;(5)表明诗歌的题材;(6)暗示诗歌的表达技巧。

2、抒情方法: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景与情----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结情(诗歌结尾)事与情(理)----即事抒情,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怀古讽今、寓理于事物与情(理)----咏物抒情、托物言志、寓理于物3、鉴赏诗歌情感态度(一般为多种情感):1.分析角度和依据:(1)显性信息:(1)标题(2)注释(3)作者、时代(4)情语(2)隐性信息:(1)题材(2)意象(3)景物(4)典故(5)手法2.题材类别:(1)送别抒怀诗:主要表现重逢之喜、离愁别绪(离别在即之愁)、别后思念之情、宦游之苦、鼓励之意等。

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

(2)羁旅思乡诗:通常表现行役之艰、漂泊之苦,思乡念亲之情、对圣上的思念,以及对安定幸福生活的向往。

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旅途的孤寂、夜行之苦、行役之难、宦游之苦等。

(3)边塞征战诗:内容主要包括:边塞风光的壮美(或荒凉、苦寒、恶劣);边塞战士生活的艰苦,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感伤;统治者穷兵黩武,对战争的不满和控诉,将吏的刻薄暴戾、冷漠无情;思乡念亲或征人思妇的愁苦思情;友人惜别的感伤或壮别感奋等(4)山水田园诗:多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写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描写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游山玩水之乐,躬耕田园之乐,对自然风物的喜爱,对现实(世俗)的不满,对官场的厌倦,对宁静和平生活的向往,对隐逸生活的喜爱(向往),对高洁坚贞的品格的追求、对自由闲适之趣的追求,或表达率性自然、超凡脱俗的志趣等。

涉江采芙蓉(上课实用)

涉江采芙蓉(上课实用)

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
漂泊异乡两地相思,在思念的 愁苦中忧伤以致终老。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这 两句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 心情,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 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 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 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 老”之“忧伤”。
如何把握古诗的思想感情?
• 1、通过朗读,直接品味诗歌的思想感 情。 • 2、通过分析,抓取意象,透过意象把 握思想感情。 • 3、寻找诗中关于文章主旨的表达情感 的语句。
荷花,又称莲花,古人也名之为藕花、芙蓉、 菡萏、净友、芰荷等。以荷入文者,有周敦颐《爱 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此以荷花喻君子圣洁之风 范,且已成定说。以荷入诗者,有丁鹤年的《采莲 曲》,“莲开花复水,莲谢藕在泥。不学青萍叶, 随波东复西。朝采并蒂莲,暮绾同心结。不学杨柳 枝,含颦送离别。”此以荷花喻爱情之坚贞真挚。 以荷入词者,有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 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此以荷花喻意境之 静谧悠闲。由以上几例分析可以见出:荷花更多被 作为一种情感意象来使用,表示一种圣洁、坚贞与 宁静的意味。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怎样 的思想感情?
游子思念爱人 、家 乡的思想感情。
本诗采取了什么表达 手法?
1.借景抒情(以乐 景衬哀情) 2.虚实结合 3.对写
抒情主人公是谁?
关于《涉江采芙蓉》这首诗,有人认为 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 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 “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 的男子。你怎么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理解 浅易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表
考查内容
1.分析意象类 2.品位炼字类 3.人物形象分析类 4.名句欣赏类 5.想象描述类 6.表达技巧类
7.主旨情感类
真题回放
1.《画堂春》中的“归去奈愁何”与《水调歌头》中的“我欲 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都有“归去”一词, 它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一枝一叶总关情
——古诗词阅读情感把握题的解答
学情分析
诗歌鉴赏得分 一测
二测
情况
(4分) (5分)
7班平均分 1.56
2.53
三测 (5分) 2.38
8班平均分 1.83
2.73
2.51
学情分析
★★★★
考试目标
理解浅理解浅易古诗的内容 ,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易 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表达 的情感。 理解浅易古诗的内容
(2016年丽水卷)
2.两首诗题材不同而理趣相似,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2017年丽水卷)
3. 《杜诗详注》说这首诗“叙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
意”,诗人所遣何“意”?
(2018年丽水金华卷)
真题回放
1.苏轼这两首诗除了表达伤离惜别之情外,还有什 么意味?请具体分析。 (2015学能测)
2.词人在上、下阕所表达的感情有什么变化?结合 词作中的句子简要分析。 (2016学能测)
3.阅读《鹊踏枝》,冯延巳和李渔面对忧愁时的态度 有什么不同?请结合相关内容加以解析。 (2017学能测)
考情分析
1.近三年丽水市中考,二年都有情感把握题。
2.2017年浙江省12个地市的中考卷中,9个
地市的卷中有情感把握题。
3.2018年浙江省12个地市的中考卷中,7个
地市的卷中有情感把握题。
绍兴、义乌、台州、丽水、金华、温州、湖州
请你 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作者的复杂情感
答案:
诗歌开篇以蝉之“得意”反衬自己的失意,接 着写病后独在异乡,雨后归家路清晰可见,心生 思乡之情,加之被贬徐州,心生无限失落,多种 情感交织在一起,当秋风袭来,顿觉白发新生, 感慨年华逝去,暗示了诗人凄冷落寞的情怀。
答题需要注意什么?
细观世人眼中景, 深思选材眼外意。 清风明月本无价, 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此诗写于八年安史之乱后杜甫辗转漂泊到潭州, 晚景极为凄凉;李龟年也流落江南。
诗中的欣喜只是流于表面的,更多的却是对往 事的深情怀念、凄凉流离的哀愁和世事无常的沧桑 感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五、寻人觅情
文如其人,知晓作者,把握情感的流向。
学会读懂“这一人”,才能深入读透“这一篇”。 杜甫:
《望岳》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只要我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拥有一 颗善于体悟的慧心,我们就能透过诗词的一枝一 叶,走进诗人内心深处,把握诗人的脉搏,解读 诗人的情感,聆听时代的回音。
谢谢!
备用资料
学能测真题大闯关
2016学能测
• (一)(4分) • 恋绣衾① • ﹝宋﹞陆游 • 不惜貂裘换钓篷,嗟时人、谁识放翁?归棹借樵
五、寻人觅情
切记:
诗人的风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挑战自我(二)
病后登快哉亭① 贺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②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①快哉亭:位于彭城(今江苏徐州)东南角的 城隅之上。本诗是诗人被贬徐州病后所作。②黄华: 菊花。
风②稳,数声闻、林外暮钟。 • 幽栖莫笑蜗庐小,有云山、烟水万重。半世向丹
青看,喜如今、身在画中。 • 【注释】①恋绣衾:词牌名。陆游大概在61岁时
作此词,当时词人闲居于若耶溪边的石帆别墅。 • ②樵风:这里指顺风。
2017
• 15.阅读《鹊踏枝》,冯延巳和李渔面对 忧愁时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请结合相关内 容加以解析。(5分)
三、寻景觅情
螺川早发 王猷定
月落秋山晓,城头鼓角停。 长江流远梦,短棹拨残星。 露湿鸥衣白,天光雁字青。 苍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
“月落”“残星”“孤亭”,月落将晓,水天 苍茫,螺川好似一座孤亭,独立舟头的诗人内心涌 起的是孤独;“鸥”驻、“雁”飞、“船”行,引 发的是诗人离别螺川时的伤感和对螺川的依恋。
二、寻“眼”觅情
聚焦诗眼,寻找“情语”密码,细察情感的 方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牛刀小试(一) 喜雨
[明]朱曜 一犁春雨润新田,小犊还宫老牸①眠。 笑摘园蔬漉②村酿,夜灯儿女说丰年。
雨夜 [宋]项安世 夜雨疏窗不堪听,独坐寒斋万感生。 今夜故人江上宿,如何禁得打篷声?
[注释]①牸(zì):母牛。②漉:滤。 15.这两首写了“雨”的诗歌,表达的情感有什么 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4分)
标准答案
《喜雨》通过写春雨滋润农田,农家儿女喜说丰收 的场景,抒发了农人的喜悦心情。(2分) 《雨夜》通过写诗人在雨夜独坐寒斋,想象友人孤 篷听雨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之情,同时也 流露出自己的孤寂之感。(2分) 评分标准:共4分。《雨夜》一诗,写出一种情感即 可。意对即可
综合运用: 1.题目给出的信息。2.注释的提示。
3.诗句中的景物。 4.直接表情达意的词语。
病后登快哉亭① 贺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②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①快哉亭:位于彭城(今江苏徐州)东南角的城隅之上。 本诗是诗人被贬徐州病后所作。 ②黄华:菊花。
思乡思亲:明月、鸿雁、家书、落叶、羌笛、 日暮鸟归、归船
离愁别绪:折柳、南浦、长亭、孤篷、酒 品行高洁:菊、梅、松、柏、竹 愁苦凄清:梧桐、芭蕉、猿猴、西风、昏鸦、秋蝉
四、寻注觅情
通过注释了解诗词创作的背景,能够明了写 作意图,进而揭开情感的面纱。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五、寻人觅情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 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 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如梦令》为少女时期所作,显现情趣和心境 《武陵春》是公元1135年(宋高宗绍兴五年)避难 金华时所作。
4、近三年丽水学能测都有情感把握题
诗言志: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
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
于言。”
——《毛诗序》
解答策略
一、寻题觅情
题目往往对诗词的内容或情感有或明或暗 的提示作用。
杜甫的《春夜喜雨》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山中 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读懂“这一人”
文如其人,每一个诗人由于人生体验不同,情感体 验也不同,所以他们的诗歌往往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如李白诗风豪放飘逸,杜甫诗风沉郁顿挫。
读透“这一篇” 即使同一位诗人,由于在各个时期的遭遇不同,在 不同年龄阶段的情感也不同。杜甫:年轻时胸怀大志, 意气风发,豪情满怀;中年时经历安史之乱的创痛,家 破人亡,他的忧国忧民之情怀深沉而感人肺腑。
三、寻景觅情
品析诗词意象,体察情感动向。古诗词常用借景
来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
月螺川早发 王猷定
月落秋山晓,城头鼓角停。 长江流远梦,短棹拨残星。 露湿鸥衣白,天光雁字青。 苍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
注: 螺川:委婉如螺,在江西吉安北十里,南
邻赣江,风景秀丽。 棹:船桨。 孤亭:这里指螺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