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陵六骏被盗经过调查
李世民墓昭陵六骏是哪六匹马?昭陵六骏的传说
李世民墓昭陵六骏是哪六匹马?昭陵六骏的传说>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
人们只知道他在临死之前曾摒却众人,单独把太子李治留下,让李治一定要把自己珍爱的王羲之的兰亭真迹带入自己的墓中,却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曾遗命雕刻6匹骏马来装饰自己的陵墓。
昭陵的6匹骏马分别是白蹄乌、特勒骠、飒露紫、青骓、什伐赤、拳毛纏。
白蹄乌是一匹有四只白蹄的纯黑色战马。
在薛仁杲军受重创的情况下,唐太宗没有听从舅父窦轨的再三阻拦,决计一鼓作气,全歼薛军。
于是他催动白蹄乌,身先士卒,衔尾直追,一昼夜奔驰了200多里,包围了折姪城,迫使薛仁杲率残部投降。
在黄土高原上,白蹄乌昂首怒目,四蹄腾空,鬃鬣迎风,后因长途疾驰力竭而死。
特勒骠为毛色黄里透白的战马。
公元619年,在与宋金刚作战中,唐太宗乘骑特勒骠猛插敌后,迫使宋军阵营大乱,溃不成军,向北逃窜而去,唐军收复了太原及山西大片土地。
飒露紫为纯紫色。
在与王世充的军队对阵之际,为了刺探敌阵的虚实,唐太宗骑着飒露紫,率领10余名精锐骑兵,出敌不意地猛冲敌阵,杀开了一条通道,直出敌后。
飒露紫飞奔如燕,轻捷矫健,气吞三川,威凌八阵,不幸中箭身亡。
青骓是一匹苍白色杂毛马。
在与窦建德虎牢关作战时,唐太宗乘骑青骓,飞箭似地冲入窦军阵地,经过四五回合的交战,终于在敌方的阵营里竖起了唐军的旗帜。
在冲锋陷阵的过程中,青骓身中5箭。
什伐赤是一匹纯赤色马,是唐太宗在洛阳和虎牢关与王世充、窦建德作战乘骑的另外一匹战马。
这匹骏马凌空飞驰,身上中了5箭。
拳毛纏虽毛黄嘴黑,又有旋毛,但是矫捷善走,在唐太宗与刘黑闼作战时身中9箭。
唐太宗之所以要用6匹骏马来装饰自己的陵墓,是由于这6匹骏马是他生前所爱,并为唐朝一统天下立下过汗马功劳。
这6匹骏马体型粗旷,雄健有力,神态生动,成为唐太宗爱马成癖的真实写照。
唐太宗不仅爱马成癖,还有一套识别良马的本领。
在虎牢关战役中,窦建德军中有一个叫王琬的,骑着隋炀帝的御马出来挑战。
唐太宗一看,赞不绝口,认为这是一匹真正的良马,命令将士们冲入敌阵,将王琬连同骏马一并擒获归来。
昭陵六骏两骏流失始末
昭陵六骏两骏流失始末昭陵六骏两骏流失始末昭陵六骏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石刻艺术精品,但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于上世纪初流失海外,为了六骏的团聚,不少有识之士奔走呼号。
不久前,陕西省唐大明宫遗址文物保护基金会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进行多次会谈后取得一定成果:昭陵六骏在离散90多年后的2010年有望在古都长安重新团聚!本期,编者特别邀请西安碑林博物馆文物专家马骥先生撰文,介绍昭陵六骏的传奇经历及其重要的文物收藏价值。
昭陵六骏是为李世民而造昭陵六骏石刻的原型是唐太宗李世民生前最喜爱的六匹战马,是他辅助其父唐高祖李渊平定四海、建国立邦时所乘的坐骑。
六匹战马都有自己的名字:飒露紫(飒是风声,表示该马奔驰如风,毛色紫红,有“红色旋风”之意)、拳毛騧(騧音瓜,毛色桔黄,身毛呈波浪状卷曲)、白蹄乌(有四只白蹄的纯黑色马)、特勤骠(突厥产黄色战马)、青骓(骓音追,苍白杂色)、什伐赤(波斯产枣红色马)。
当年李世民还亲自作诗六首(即“六马赞”),赞扬每匹马的风采。
并命大书法家欧阳询抄录下来刻在六骏的旁边。
这六件石刻作品是为纪念唐太宗李世民昔日的武功而作,立在陵前,具有里程碑式的纪念意义,同时也提醒他的大臣和子民,时刻不要忘记过去的艰难岁月。
业内人士透露两骏流失海外始末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现藏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以下简称宾大)。
其余的四骏,先是被搬运到陕西省图书馆,后于1950年移藏西安碑林博物馆至今。
1996年,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确定其为“国宝级文物”。
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碑林博物馆石刻艺术室六骏的说明牌上一直写着这样的话:“飒露紫、拳毛騧两骏于1914年被美帝国主义分子毕士博盗去,现藏美国费城宾大博物馆。
梦回故园_精品文档
梦回故园第一次盗走《昭陵六骏》的“二骏”著名雕塑史家王子云教授提出,中国雕塑可分陵墓、宗教、建筑园林三大类,自成体系。
就陵墓雕塑的外流来说,最著名的要数唐太宗昭陵六骏石刻浮雕中的“拳毛騧”和“飒露紫”二骏石刻。
唐太宗李世民生前即选定距京城长安以北百余里的九嵕山北麓为墓地,是为中国陵墓“因山建陵”之始。
到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太宗下葬,昭陵营造共历时13年。
为了向后人夸耀他统一天下的赫赫战功,特在陵的最前面东西石室的祭坛两庑放置征战立国的六匹战马浮雕,相传为当时充当营山陵使的工部尚书、著名画家阎立本起稿,由筑陵石工中的高手雕刻,李世民亲手题赞,令书法家欧阳询书写铭刻于石座。
昭陵六骏由6块高约170厘米、宽200厘米的长方形石灰岩雕刻而成。
六骏是拳毛骗、飒露紫与丘行恭、什伐赤、特勒骠、青骓、白蹄乌。
一匹站立,为飒露紫:两匹作行走状,为特勒骠、拳毛騧:其他三匹作奔走姿势,为青骓、什伐赤、白蹄乌。
民国初年,局势未稳,“昭陵六骏”国宝为中外奸商、“学者”所垂涎觊觎。
民国三年(1914年)至四年(1915年),古董巨商卢芹斋经与袁世凯二公子过从甚密的古玩商赵鹤舫勾结(一说是美国费城大学博物馆派毕士博来华与古董商勾结),第一次到昭陵,把“六骏”浮雕的拳毛騧、飒露紫盗走。
卢芹斋又与袁二公子勾结,将盗来的“昭陵六骏”二骏,在袁世凯的庇护下,以合法名义出口美国,售予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以下简称宾州大学博物馆)。
当时开价15万美元,这在近百年前的美国已是个天文价码。
第二次又盗“昭陵六骏”的其他四骏未成民国七年(1918年),窃贼第二次将“六骏”的另四骏凿开装车。
这回却被当地百姓发觉,触动众怒,民众纷纷起来拦截,这才把“四骏”截留下来。
据说当时窃贼惊慌失措间,使车上的“四骏”跌落山谷,“四骏”摔成多块,虽受到很大的损伤,但国宝总算被保留下来。
“四骏”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石刻馆内。
笔者曾多次到该地参观揣摩,所见“四骏”经修复,仍然伤痕累累。
昭陵六骏大案始末
昭陵六骏大案始末一段让人咬牙切齿的历史一个让人咬牙切齿的倒卖国宝的文物贩子彤阁,在西方人眼里,这里藏满了宝藏、孕育着财富;但在中国人眼里,这里承载着一段旧中国耻辱的历史,“养肥”了一位让人咬牙切齿的贩卖国宝的文物贩子……传奇的中国红楼──彤阁,坐落在离凯旋门仅一公里有余之处,具体地址是巴黎第八区库尔塞勒街四十八号。
法国媒体称之为卢氏塔,它曾经的主人卢芹斋曾用它做文物精英荟萃的沙龙,不间断地在此展览“囊括中国艺术的方方面面”,让欧美收藏者学会欣赏中国墓葬文物。
彤楼内部彤楼内部卢芹斋本人也因此成为一名备受争议的人物:有人说他是西方的“英雄”,有人说他是“倒卖中国国宝的文物贩子”。
卢芹斋刻意隐瞒的身份我和张静江是在大清国驻巴黎的大使馆认识的卢芹斋,出生于一八八零年,浙江湖州卢家渡。
初名“焕文”;后改名“芹斋”。
卢幼年失怙,初寄养于远房的堂叔家,后入南浔张家做仆人。
张家大少爷,就是日后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的张静江。
卢芹斋与家人的合影后排右二为卢芹斋大多数寒门子弟在得到一定的认同与社会地位之后,会对自己的白手起家深感骄傲。
而卢芹斋并不是这样,他对自己的出身讳莫如深。
在发迹后的年月里,他常会对人说:“我和张静江,是在大清国驻巴黎的大使馆认识的。
”张静江事实上,在张家大宅里,当先天有残障的张静江一瘸一拐打网球的时候,身为仆人的卢芹斋总喜欢多逗留一会,在远处颇为羡慕地静静观望。
而在卢芹斋发迹之后,最喜欢的运动恰恰就是网球。
张静江及夫人因缘巧合成了古董商自从卢芹斋成了古董商国宝就开始了流亡一九零二年,张静江任清廷驻法国商务参赞,出发时,他将卢芹斋──利索又漂亮的仆人,携往巴黎。
张静江在巴黎开设“运通”公司,售卖中国的瓷器、字画等。
而卢芹斋从古董店学徒开始,刻苦学习各项业务,因为很快就学会了英语、法语,因而颇受老板赏识。
慢慢的,他开设了自己的公司,成了老板。
上世纪三十年代卢芹斋在其公司留影卢芹斋在接待客户卢芹斋在自己举办的“中国北宋壁画”展览厅中恰巧这时国内清政府垮台,北洋政府执政,人心不稳定,故宫内的古物珍宝纷纷流失海外,卢芹斋凭借鉴别中国文物的本领,成功低价收购不少古稀珍品,推销到欧洲市场,简直一本万利。
“昭陵六骏”今何在?
上依山而建 ,形式非常简朴。
民骑着 “青骓 ”,率领 一支精锐 骑兵 ,冲入窦
眼 见 爱妻 的 陵墓太 简陋 ,唐太 宗的 心中 建德的军阵,这军阵长 达20多里 ,李世民骑着
有些过意 不去。再说 ,自己去世之后也要 葬在 “青骓”左突右奔 ,“青骓”连中五箭,身负重
这 里。于是 ,他任命 阎立德 主持扩建 昭陵。阎 伤。
于是 ,唐太 宗命令著名画家阎立本绘
胸 前 的箭,“飒露 紫 ”倒地 身亡。石雕 “飒露 稿 ,自己亲 自题 词 ,著名书 法家欧阳询书
紫”表现 的正是丘行恭为 “飒 露紫”拔箭的情 然后选择能工巧 匠,将 阎立本 的画稿雕 亥
景 。
块 巨大的石块 上 ,欧 阳询书写 的题词镌
西侧 第二骏 ,叫 “拳毛弱”,“弱”是 黑嘴 石块 的右上 角。这6件 石雕作 品,形 象栩
的九 螋山,长孙皇后的墓就被称作 “昭陵 ”。 色 ,而 是 “秦 ”的音 译 ,它 来 自 “大 秦”国。
按照长 孙皇 后 “因山而葬 ,不需起 坟 ”(《旧 “骓”表示 “顶级 宝马”。武 德三 年 ,即公 元 唐书》卷五 )的遗嘱,昭陵就在九崾 山的山坡 620年,李世 民在虎牢关与窦建德决 战。李世
毛 骗 ”身 中九 箭 ,直 至 战 死 在 两 军 阵 前 。
于20世 纪初流 失海外 ,一直收藏 在宾夕
西侧第三骏,叫 “白蹄乌”,一般理解为 四 亚大学 的博物馆内。可是,美 国代表 团并
只 白蹄 ,全身乌黑 ,其 实 “白蹄 ”是 突厥 语 的 采 纳这位 美籍华人 的建议 。一方面,“两
会 流 失海 外?
王朝 的成败 。这象征着唐太 宗戎马一 生的骏
马雕像 ,在昭陵北麓祭坛旁两侧的庑殿 内,静
昭陵六骏碎身之谜
昭陵六骏碎身之谜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英武皇帝,18岁出征,29岁登上帝位。
11年的戎马生涯造就了唐太宗不朽的武功,同时也让他骑过的战马名声大噪。
为了纪念它们,唐太宗特别请工匠根据马的画稿雕刻了赫赫有名的“昭陵六骏”。
但时至今日,“六骏”的身上却布满了裂痕。
西安从没有受到外敌占领,也没有重大战乱,何以会有人对“六骏”横加破坏?“六骏”的命运又如何多舛呢?在西安唐太宗的昭陵中,有六块造型不同的战马石碑总是吸引着最多人的眼光和闪光灯的“关照”,这便是天下闻名的“昭陵六骏”。
石碑上雕刻着唐太宗李世民曾经骑过的6匹战马。
但这六块石碑的表面却布满了一道道的裂痕,像敲碎了一样,坏得很严重,究竟这六块石碑经历过怎样的身世呢?为什么碑石上会有如此多的裂痕呢?西安有句话说的好:“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
”作为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这里埋葬了众多的帝王将相,流传着诸多的英雄史诗。
而在这些众多的君主中,唐太宗李世民无疑是最受人们尊敬的一位帝王,他在位23年,开创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兴盛的“贞观之治”,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伟大的皇帝,他所受到的赞誉在众多帝王中是少有的,或者说是独有的。
唐太宗在称帝之后,实行了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得唐朝逐渐富强起来。
这里体现了唐太宗作为政治家的本色,但我们也不应忘记唐太宗的超群的军事才能。
唐朝的一江一山几乎可以说是由太宗打下来的,李世民本人似乎也希望后人能记住自己的军事才能,但如何能不露痕迹地留下自己的功绩呢,嗜马如命的李世民在自己的战马身上找到最佳的契合点。
唐太宗很有一套驾驭良马的本领,并且精通骑兵战术。
在唐朝初年的统一战争中,总能看到他率领骑兵一马当先突破敌阵的英姿。
在战争中,总共有六匹战马是最受李世民所喜爱的,他骑过这6匹战马南征北战,这些战马也为李世民的最终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为了纪念这6匹战马,同时也希望借这6匹骏马来显示自己的军事才能,所以唐太宗在贞观十年11月埋葬长孙皇后之后便诏令将六匹骏马刻石列置于昭陵北麓祭坛内。
贞观十年
贞观十年,唐太宗李世民下令营建昭陵时,为六骏刻石立睥,与他永远相伴。
从公元636年起。
它们一直列置在昭陵祭坛。
然而,大约在l9l3年六骏离开了屹立了一千二百七十七年的昭陵原址。
保守了历史磨难。
幸运的是,四骏保存在西安,另外两骏岁流失海外,却较好的保藏与宾夕法尼亚大学物馆。
至今六骏已分离了90余年其多桀的命运使观赏者驰悟八极之余往往定格于沉沉的尘世时空而其流失的过程也显得扑朔迷离六骏的被盗经过曾有许多文章论及。
而飒露紫和拳毛骗二骏被盗及最后流失异国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由昭陵到西安再到北京;由北京到纽约;由纽约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以前的记述主要集中在第一阶段,主要情节基本一致,但记述也有不尽相同之处。
对于其中二骏如何离开北京\东渡大洋到远隔万里美国的亦是众说纷纭,而第三阶段宾大博物馆收藏二骏过程有华裔学者周秀琴博士严谨的考证为凭。
关于昭陵六骏在国内被盗经过的各种说法,在裴建平先生的《昭陵六骏被盗再考》一文中对其进行了比较。
本文作者通过分析与综合各种各样的版本和说法,结合近几年来研究的新发现,试图将此研究再往前推进一步。
历史学家武伯伦先生在其《古城拾零。
昭陵六骏被盗记》中曾有这样的描述:民国三年(1 9 1 4年)闻知昭陵六骏盛名的美国文化商卑士博预谋来华盗运这一组大型文物。
他先在北京做了一连串活动,与当时在北京琉璃厂开“尊古斋"的大古董商黄鹤舫取得联系,黄托袁世凯的次子袁克文写信介绍卑士博来陕西,见陕西督军陆建章,运走了飒露紫、拳毛騧类似记述在李新民先生的《昭陵散记.昭陵六骏》也有提及。
而在陈重远先生所著的《古玩史话与鉴赏》一书中,那位古董商的名字为赵鹤舫(1881-1936),早年曾在北京琉璃厂寄观斋古玩铺当学徒,光绪末年又到上海古玩业游荡,1912年回到北京,在琉璃厂火神庙旁开设延古斋古玩铺。
此人善于交际,极力交接官宦权贵、政界要人,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关系密切,借袁之手取得了袁府运送物品的专用封条。
昭陵六骏的历史故事
昭陵六骏的历史故事咱来唠唠昭陵六骏的故事哈。
昭陵那可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
这昭陵六骏啊,就像是李世民的超级英雄战队,不过成员是六匹马。
先说说这六骏都是咋来的呢。
当年李世民可是个打仗的猛人,这六匹马可都是陪着他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好伙伴。
比如说“特勒骠”,这马啊,在李世民打宋金刚的时候,那表现可太亮眼了。
就像一道闪电一样,驮着李世民在战场上横冲直撞,把敌人都给吓懵了。
还有“青骓”,在虎牢关之战的时候,那也是相当英勇。
李世民骑着它冲入敌阵,就像一把锋利的剑直插敌人心脏。
青骓虽然身负重伤,但还是完成了任务,那身上的箭伤啊,就像它的军功章一样。
“什伐赤”也不简单。
在一场大战里,它浑身是血,但依然驮着李世民奋勇杀敌,那马蹄下不知道踏过多少敌人呢。
“飒露紫”的故事就更感人了。
在一次战斗中,李世民的军队陷入苦战,飒露紫不幸中箭。
这时候啊,有个叫丘行恭的将领,他心疼这匹马,就把自己的马让给李世民,然后自己牵着飒露紫,一边给它拔箭,一边还得抵挡敌人的攻击。
这个画面后来还被工匠给雕了出来,特别震撼。
“拳毛騧”呢,别看名字有点怪,它在战斗中的表现可不含糊。
陪着李世民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硬仗,身上也是伤痕累累,但就是勇往直前。
“白蹄乌”也很厉害。
它跑起来那叫一个快,就像一阵黑旋风,带着李世民追击敌人,那马蹄子就像踩了风火轮一样。
这昭陵六骏啊,不仅仅是六匹马的雕像,那可是李世民光辉岁月的见证。
它们就站在昭陵那儿,仿佛还在诉说着当年的金戈铁马,告诉人们李世民和他的伙伴们是多么的英勇无畏。
可惜的是,这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被盗运到国外,真是让人觉得痛心呢。
不过不管怎样,它们的故事永远都在,让人们对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充满了向往。
“昭陵六骏”之‘飒露紫、拳毛騧’
“昭陵六骏”之‘飒露紫、拳⽑騧’昭陵六骏近期中央电视台报道了“昭陵六骏”中飘零海外的 “飒露紫”和“拳⽑騧”的情况,虽多次路过陕西省礼泉县,由于到昭陵的交通不便,⽆合适的时机去拜谒唐太宗陵前“昭陵六骏”原放置地。
2010年5⽉7⽇,由陕西省唐⼤明宫遗址⽂物保护基⾦会派出的三位⽂物修复专家,以志愿者⾝份来到美国参与修复唐“昭陵六骏”中的 “飒露紫”和“拳⽑騧”,经过中美两国专家历的努⼒,原本已经⽆法移动的“⼆骏”,如今则达到全球巡展的基本要求,为⼆骏的回归创造了条件。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和⽂德皇后的合葬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东北22.5公⾥的九嵕(zōng)⼭。
墓旁祭殿两侧有庑廊,“昭陵六骏”⽯刻就列置其中。
唐太宗李世民打天下时,每战必乘骏马冲锋陷阵。
在两军对垒中,他常亲率精骑冲击敌⽅战阵,每每穿阵⽽过,谓之“贯阵”。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李世民是在马上得的天下。
“六骏”原型,是唐太宗李世民在618年⾄622年五年间转战南北时所乘过的六匹战马,它们都曾伴随李世民在战场上纵横驰骋。
⽩居易诗中曾云:“太宗旨在振王业,王业艰⾟告⼦孙”,为了告诫⼦孙创业的艰⾟,同时也对与他相依为命的六匹骏马的怀念,李世民在贞观⼗年(636年)兴建昭陵时下诏,将“朕所乘戎马,济朕于难者,刊名镌为真形,置之左右。
” 世间传说,唐太宗令画家阎⽴本先把“六骏”形象画出,然后令⼯艺家阎⽴德刻在⽯屏上,置于昭陵北麓祭坛之内。
他还为每⼀匹战马赐名作诗,记述它们的战功和风采。
史传唐太宗还令⼤书法家欧阳询将每⼀匹战马的名字和御制颂词誊写于纸上,令⼯匠镌刻于⽯雕之上。
虽然每⼀幅⽯雕上都留有⼀尺见⽅的凿字处,但经过⼀千多年的风吹⽇晒、⾬打霜浸,如今却是看不出⼀个字样。
“六骏”分两列东西相对地放置在唐太宗陵前,马头均朝向南边的陵寝。
从南向北,西侧依次是“飒露紫”“拳⽑騧”“⽩蹄乌”;东侧依次是“特勒骠”“青骓”“什伐⾚”。
“六骏”每件宽204厘⽶,⾼172厘⽶,厚40厘⽶,重达3.7吨,均为青⽯质地。
昭陵六骏离散半世纪的国宝传奇
昭陵六骏离散半世纪的国宝传奇“昭陵六骏”家喻户晓,其中“四骏”现藏陕西省西安碑林博物馆,另外“两骏”却藏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如此珍贵的国宝,为何会流失海外?20世纪70年代,一个美国代表团准备访问中国,想给中国人民送一件礼物,可是送什么礼物好呢?一位美籍华人建议,将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收藏的“昭陵六骏”中的“两骏”还给中国,让“昭陵六骏”在离散半个世纪之后回故乡团聚!要说“昭陵六骏”,得先说说昭陵。
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唐太宗的皇后长孙氏去世,唐太宗将她藏在陕西礼泉县的九嵕(音zōng读“宗”)山,长孙皇后的墓就被称作“昭陵”。
按照长孙皇后的遗嘱,昭陵依山而建,形式非常简朴。
眼见爱妻的陵墓太简陋,唐太宗的心中有些过意不去,再说,自己去世之后也要葬在这里,于是,下旨扩建昭陵。
所谓“六骏”,本来是李世民的六匹坐骑。
这象征着唐太宗戎马一生的骏马雕像,在昭陵北麓祭坛旁两侧的庑殿内,静静地站立了1300年。
东侧第一骏,叫“特勒骠”。
此马是突可汗的某个儿子所赠。
“特勒骠”体形健壮,腹小腿长,是著名的“汗血宝马”。
公元617年,李世民曾骑着“特勒骠”一天一夜追击敌人200多里,共交战数十次,终于将敌军彻底击溃。
东侧第二骏,叫“青骓”。
“青”不是颜色,而是“秦”的音译,它来自“大秦”国(指罗马帝国),“骓”表示“顶级宝马”。
公元620年,李世民骑着“青骓”,率领一支精锐骑兵,冲入窦建德长达20多里的军阵。
“青骓”驮着李世民左突右奔,连中五箭,身负重伤。
李世民换上“什伐赤”继续作战。
“什伐”是波斯语中的“战马”,“什伐赤”就是“红色战马”的意思,它是东侧的第三骏。
李世民骑着这匹波斯名马继续冲锋陷阵,战斗中,“什伐赤”的臀部被射中五箭。
经过一福苦战,终于打垮了窦建德的十几万大军。
此役胜利,大唐王朝的统一大业基本完成。
西侧第一骏,叫“飒露紫”。
“飒露”是突厥语,意思是勇健,“飒露紫”就是勇健的紫色马。
昭陵六骏名词解释
昭陵六骏名词解释
昭陵六骏是指陕西醴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
每块石刻宽约2米、高约1.7米,描绘了李世民在开创唐朝百年天下时所骑六匹战马的雄姿。
来历:1914年6月14日,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取出昭陵六骏中的两骏,将其运往美国,现在摆放在美国的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损害原因:1914年,昭陵六骏之一的“飒露紫”和“拳毛騧”被盗运到国外,现藏于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辨别不清: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开展“昭陵文物精华展”时,昭陵六骏中的“什伐赤”和“白蹄乌”等两骏被该馆从美国借展,可当时工作人员将两骏的名称和说明牌弄错了,将“什伐赤”和“青骓”弄反了。
昭陵六骏被盗经过调查
昭陵六骏被盗经过调查王世平2011-11-27 20:56:48 来源:《四川文物》(成都)2008年5期第119~126页【英文标题】Inquiry about the Whole Course of the Incident that the Six Stone Charger Sculptures of Zhaoling Mausoleum were Stolen【编者按】《四川文物》继贞观十一年(636年)唐太宗李世民下《九嵕山卜陵诏》之后不久,又诏曰:“朕所乘戎马,济朕于难者,刊名镌为真形,置之左右。
”从此,“昭陵六骏”便列置在九嵕山北阙,越1200多年,经时代沧桑,始终忠实地陪伴在其英主左右;历代朝野亦奉为神圣而祭拜防护之。
可是到了20世纪初叶,中国社会大动荡,一股污浊贪婪的中外势力,乘乱世而将六骏盗出九嵕山。
其中,《拳毛騧》、《飒露紫》二骏,被盗者非法倒手贩卖至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等四骏则在盗运过程中在陕西被截获,现定为国宝级文物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
自昭陵六骏被盗之日起,近100年来,各界人士从未间断过对猖狂盗窃国宝行径的谴责,也从未停歇过追讨流失国宝的努力。
我们坚信,流失的二骏一日未回归故里,这种努力便一日不会停歇。
为了揭示被盗真相,公证法理,已有好几代人士,对昭陵六骏被盗及流失过程做过多方面的调查与研究。
虽然时日久远,调研工作非常困难,但可以期待的是,随着研究工作的开展与深入,其真相不久将会大白于天下。
陕西历史博物馆研究员王世平先生曾于1985—1986年间,奉上级指示调查昭陵六骏被盗经过。
他一方面查找文献,一方面赴昭陵地区“遍访父老耆旧”。
获得不少重要信息,写成这一篇《昭陵六骏被盗经过调查》。
日前,王先生将这一份纸色已经发黄的旧稿交予我们,委托本刊首次发表。
我们以为,在诸多相关研究成果中,这一篇调查报告是不可或缺的一份比较接近原始真相的文件。
这六匹骏马是唐代宗李世民骑过的,有两匹被偷盗至国外
这六匹骏马是唐代宗李世民骑过的,有两匹被偷盗至国外
去过西安碑林博物院的朋友相信对碑林石刻展厅的“昭陵六骏”记忆深刻。
但是大家可能发现了:有四匹石马已经碎成块,这背后又有什么故事呢?
昭陵六骏
即唐太宗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
每块石刻宽约2米、高约1.7米,浮雕主题是李世民曾骑过的战马:
○东一特勒骠平宋金刚
○东二青骓zhuī平窦建德
○东三什伐赤战王世充、窦建德
○西一飒sà露紫平王世充,人像为丘行恭
○西二拳毛騧guā平刘黑闼
○西三白蹄乌平薛仁杲
其中“飒露紫”和“拳毛騧”在二十世纪初被盗卖到美国,现藏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不久另外四块被砸碎后,也准备运出国外,但幸未成功。
2001年10月28日国家邮政局发行《昭陵六骏》特种邮票,我们期待国宝重回故土的那一天。
唐太宗李世民薄葬之谜 盗墓贼无意之举揭真相
唐太宗李世民薄葬之谜盗墓贼无意之举揭真相本文导读:网络配图五代时,一盗墓贼无意中闯进昭陵“试手气”,结果竟然有了惊天收获。
发生盗墓事件后,昭陵暴露出宏大的宫室,其豪华程度不亚于唐太宗生前居住的宫殿。
昭陵中间为正寝,东西两边还放着石床。
石床上放着铁匣,历代书法家的真迹收入其中,至发掘时还笔墨如新。
由此可见,昭陵的宏大规模绝非一般皇室陵墓能够比拟。
无独有偶,《五代史·温韬传》的记载,照陵从墓道口到墓室深达230米,前后安置了5道石门。
由此可见,昭陵的墓道应当是极为深长,而地宫必定是极为宏大的。
至此,人们终于知道,唐太宗的薄葬之说,竟是一个弥天大谎。
问题来了,唐太宗为什么要撒下这个弥天大谎呢?原因很简单:为防止死后被盗墓。
唐太宗下旨薄葬,以及因山为陵的真实目的,绝非想标榜自己的节俭,而是想借山势的雄伟气势来断绝世人的盗墓之心。
昭陵薄葬的谎言被揭开后,其随葬品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这其中,有着比金银更为珍贵的名家书法和绘画作品。
网络配图唐太宗酷爱书法,是唐代书法收藏家。
而其中,唐太宗视王羲之的作品为国宝。
据说,唐太宗临崩前,安排人将他收藏的一些名家书法作品葬入墓中,这其中还包括王羲之的临世奇珍——《兰亭序》。
据说,唐代著名绘画家阎立本也在墓穴的墙壁上绘制了大量的壁画。
除了掩埋了不为人知的书画真迹外,昭陵还有一组驰名中外的浮雕——《昭陵六骏》。
昭陵六骏是唐太宗经常骑的六匹战马,它既象征着唐太宗所经历的六大主要战役,也是为了表彰它们在伴随唐太宗南征北战时立下的赫赫战功。
网络配图据说,昭陵六骏是著名画家阎立本绘制画稿,挑选优秀工匠刻在高1.7米,宽2.05米的六个石屏上。
李世民亲自为六骏题写赞语,然后由大书法家欧阳询书写在右上角,殷仲容用隶书刻于座上,史称“三绝”。
作为旷世珍宝,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昭陵六骏》自然也逃不掉被盗掘的命运。
1914年和1917年,美国文化间谍卑士博勾结陕西军阀盗窃《昭陵六骏》的案件震惊了全国。
盗掘中国——李世民昭陵六骏的离散
盗掘中国——李世民昭陵六骏的离散公元636年的11月,李世民把和自己朝夕相伴的长孙皇后埋葬在九嵕山上(今陕西省礼泉县),一想到自己将来也要在这里安身,他的心情就变得复杂起来。
虽然长孙皇后对身后的事情有过详细而由衷地交代,可依照李世民的心性,他对钟爱的人物怎么能敷衍和潦草呢。
他开始精心地筹划着怎样把昭陵建设得更有大唐威势。
他详尽地构思了昭陵的规划和布局,选择很有才气的阎立德作为昭陵的总建造师并主持昭陵的建设。
房玄龄已经托人把他牵心了很久的《兰亭序》弄到了手中,这让他了却了一桩心思,他要把王羲之墨宝枕在头下铺垫棺材。
他还想起了十几年前征战南北时的一桩桩往事,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特勒骠、青骓和什伐赤机智神勇的样子历历在目,这六匹骁勇善战的坐骑,像体贴心思的战友一样,神助过大唐的政权。
(唐太宗李世民昭陵远眺)他要把这六匹骏马雕刻出来,把它们竖立在昭陵北玄武门内的阙门前,好让大唐的后人和历史记住他的开国之功和戎马一生。
他诏令雕刻六骏。
六块高1.70米,宽约2.05米的六骏石屏很快就树立在昭陵。
(飒露紫——现藏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拳毛騧——现藏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白蹄乌——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特勒骠——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青骓——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什伐赤——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六骏的画稿由阎立本绘制出来,李世民还亲自给每匹马题写了颂词,命书法家欧阳询书丹,选能工巧匠雕刻出来。
他称与薛仁杲在浅水原(今陕西长武县、彬县一带)作战时骑过的“白蹄乌”是:“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
”称收复河东失地,消灭割据马邑(今山西朔县境)的刘武周势力时坐骑的“特勒骠”是:“应策腾空,承声半汉,入险摧敌,乘危济难。
”称东征洛阳,铲平王世充势力时,自己骑乘的“飒露紫”是:“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詟三川,威凌八阵。
唐昭陵到底有没有被盗?《兰亭集序》真的被撕毁了吗?
唐昭陵到底有没有被盗?《兰亭集序》真的被撕毁了吗?昭陵是否被盗,这是人们颇感兴趣,也常常提及的问题,且追随历史的痕迹,浅谈昭陵被盗之谜。
按照唐太宗最初的想法,帝王陵寝要完全效仿汉高祖刘邦的长陵,务从丰厚。
但精通经史的虞世南提出反对意见,认为汉制既劳费了民力,还使盗贼生心,所以汉陵大都被盗,帝王的尸骨也被抛弃荒野,实在是百害而无一利。
他建议太宗应当向尧帝那样,因山为陵,陵内不藏金玉,并在陵外立碑予以说明。
李世民深感两汉帝陵被盗严重,帝王尸骨不全。
因此,以山为陵的目的,很重要的原因是为了利用雄伟山势防盗。
为了打消盗墓贼的盗墓念头,在文德皇后下葬后,李世民在陵墓上竖了一通石碑,上刻圣旨曰:“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己有。
今因九嵕山为陵,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几好盗息心,存没无累。
”意思是,我这个陵墓里什么宝贝都藏,想盗墓的人就别费心了,省得白费力气!据史书记载,昭陵地下玄宫建筑在山腰南麓,穿凿而成。
初建时架有栈道,文德皇后先葬玄宫,栈道没有拆除,并在栈道旁上建造房舍,派人为皇后守灵。
李世民死后,栈道拆了,玄宫才正式被封。
从墓室到墓口的通道上,用3000块大石砌成,每块石头重2吨,石与石之间相互铆住。
李世民苦心经营,把陵墓建得固若金汤,又把忠告碑立在山上,有没有防盗,保他千年安眠呢?一唐末,黄巢起义,攻入长安。
黄巢本是流寇,一路破关夺城,劫掠富豪之家。
因没有稳固根据地,无法保证40万军队的给养,盗墓便成为他获取财富的手段之一。
根据史料记载,黄巢在长安到处盗掘汉唐帝陵,还指挥全军挖掘武则天的乾陵,挖出一条深40米的“黄巢沟”。
虽然黄巢没挖开乾陵,但唐代各帝陵大多遭到其破坏。
尽管没有黄巢盗开昭陵的记载,但作为“天下第一陵”,昭陵的地面建筑遭到洗劫与损毁,这是肯定的。
二唐灭亡后,五代梁国人温韬担任耀州节度使,所辖关中之地,此人率领军队用七年时间挖开了十七座唐朝帝陵,所掠诸陵宝物不可胜算,是中国历史上盗掘帝陵最多的盗墓贼。
昭陵六骏被盗 道出李世民戎马生涯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昭陵六骏被盗道出李世民戎马生涯导语: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和文德皇后的合葬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昭陵六骏”是原置于昭陵北麓祭坛两侧庑廊的六幅浮雕石刻,立于贞观十年(636年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和文德皇后的合葬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昭陵六骏”是原置于昭陵北麓祭坛两侧庑廊的六幅浮雕石刻,立于贞观十年(636年)。
约1985年底国宝昭陵六骏其中两骏的被盗,引起了国人乃至世界的关注。
昭陵石刻中的“六骏”是李世民经常乘骑的六匹战马,表彰他创建唐王朝的戎马生涯。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和文德皇后的合葬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
墓旁祭殿两侧有庑廊,“昭陵六骏”石刻就列置其中。
昭陵石刻中的“六骏”是李世民经常乘骑的六匹战马,它们既象征唐太宗所经历的最主要六大战役,同时也是表彰他在唐王朝创建过程中的戎马生涯,立下的赫赫战功。
六匹骏马的名称:一是飒露紫,二是拳毛騧,三是青骓,四是什伐赤,五是特勒骠,六是白蹄乌。
石刻所表现的六匹骏马三作奔驰状,三匹为站立状。
六骏均为三花马鬃,束尾。
这是唐代战马的特征,其鞍、鞯、镫、缰绳等,都逼真地再现了唐代战马的装饰。
据传说“昭陵六骏”石刻是依据当时绘画大师阎立本的手稿雕刻而成。
为表彰唐太宗李世民创建唐王朝的戎马生涯。
昭陵六骏是原置于昭陵唐太宗北麓祭坛两侧庑廊的六幅浮雕石刻。
昭陵六骏采用高浮雕手法,以简洁的线条,准确的造型,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战马的体态、性格和战阵中身冒箭矢、驰骋疆场的情景。
每幅画面都告诉人们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刻画了李世民的戎马生涯。
“昭陵六骏”雕刻在高二点五米,宽三米的石板上,分两组东西排列。
生活常识分享。
中国著名国宝“昭陵六骏”被盗前的唯一照片,实在是太珍贵了
中国著名国宝“昭陵六骏”被盗前的唯一照片,实在是太珍贵了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和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墓。
在陵墓旁的祭殿两侧有庑廊,著名石刻“昭陵六骏”就列置其中。
六骏是李世民平定唐末群雄时乘坐的六匹战马,是画家阎立本先画出六骏的图形,再由雕刻家阎立德依形复制雕刻的。
20世纪初,中国正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有些居心不良的外国人便勾结不法商贩盗取了六骏。
所幸,六骏中的“四骏”被国人中途拦截。
图为放置昭陵六骏的破败房屋,1907年拍摄。
飒露紫是六骏之首,是唐太宗东征王世充时的坐骑。
六骏中,唯有飒露紫伴有人像,此人即是唐将丘行恭。
洛阳青城宫之战,李世民和大部队失散。
眼见飒露紫中箭,李世民摔落马下,丘行恭当即献出坐骑,并步行紧随李世民杀出重围。
回营后,丘行恭亲自为飒露紫拔箭,石刻即是描述的当时场景。
可惜,飒露紫受伤太重,敌箭刚被拔出,飒露紫便倒地而亡。
1918年,飒露紫像被盗运至美国,至今仍存放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博物馆。
拳毛騧是一匹毛作旋转状的黑嘴黄马,曾随李世民征讨河北刘黑闼。
621年12月,李世民和刘黑闼决战洺水。
此战异常激烈,拳毛騧竟身中九箭,当即战死阵前,图中的石刻即是拳毛騧中箭后忍痛坚持不倒的神姿。
1918年,拳毛騧像被盗运至美国,当时的卖价是15万美元,堪称天价。
现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博物馆。
什伐赤,据传是龟兹国王进献给隋炀帝的“汗血宝马”。
此马倔强难训,来到长安后思念故土,不但日夜悲鸣还拒绝正常饮食。
李渊攻克长安后,此马已骨瘦如柴。
李世民爱马如命,听闻此马矫健如龙,便牵入府中精心喂养。
不久,什伐赤恢复往昔风采。
620年李世民东征王世充时遭敌军包围。
千钧一发之际,什伐赤载着主人冲出重围。
回营后,身中五箭的什伐赤因流血过多倒地而亡。
石刻即是描写什伐赤中箭飞奔的矫健身姿。
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
白蹄乌,周身毛色乌黑,唯有四蹄俱白。
618年,李世民率军迎战薛仁杲。
浅水原之战,李世民坚壁不出,使粮少兵多的薛仁杲进退两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昭陵六骏被盗经过调查王世平2011-11-27 20:56:48 来源:《四川文物》(成都)2008年5期第119~126页【英文标题】Inquiry about the Whole Course of the Incident that the Six Stone Charger Sculptures of Zhaoling Mausoleum were Stolen【编者按】《四川文物》继贞观十一年(636年)唐太宗李世民下《九嵕山卜陵诏》之后不久,又诏曰:“朕所乘戎马,济朕于难者,刊名镌为真形,置之左右。
”从此,“昭陵六骏”便列置在九嵕山北阙,越1200多年,经时代沧桑,始终忠实地陪伴在其英主左右;历代朝野亦奉为神圣而祭拜防护之。
可是到了20世纪初叶,中国社会大动荡,一股污浊贪婪的中外势力,乘乱世而将六骏盗出九嵕山。
其中,《拳毛騧》、《飒露紫》二骏,被盗者非法倒手贩卖至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等四骏则在盗运过程中在陕西被截获,现定为国宝级文物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
自昭陵六骏被盗之日起,近100年来,各界人士从未间断过对猖狂盗窃国宝行径的谴责,也从未停歇过追讨流失国宝的努力。
我们坚信,流失的二骏一日未回归故里,这种努力便一日不会停歇。
为了揭示被盗真相,公证法理,已有好几代人士,对昭陵六骏被盗及流失过程做过多方面的调查与研究。
虽然时日久远,调研工作非常困难,但可以期待的是,随着研究工作的开展与深入,其真相不久将会大白于天下。
陕西历史博物馆研究员王世平先生曾于1985—1986年间,奉上级指示调查昭陵六骏被盗经过。
他一方面查找文献,一方面赴昭陵地区“遍访父老耆旧”。
获得不少重要信息,写成这一篇《昭陵六骏被盗经过调查》。
日前,王先生将这一份纸色已经发黄的旧稿交予我们,委托本刊首次发表。
我们以为,在诸多相关研究成果中,这一篇调查报告是不可或缺的一份比较接近原始真相的文件。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和文德皇后的合葬墓,位于陕西省醴泉县。
墓旁祭殿两侧有庑廊,“昭陵六骏”石刻就列置其中。
六骏是李世民在打江山时驰骋疆场时所乘过的六匹骏马,它们都为大唐帝国的奠基立下了丰功伟绩。
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十年(公元636)十一月诏令画家阎立本先画出六骏的图形,再由雕刻工艺家阎立德依形复制,刻于石上,唐太宗亲自书写的四言赞美诗,由当时的大书法家欧阳询书写,并由殷仲容刻在原石右上角,刻成后放置在昭陵北麓的祭坛之内。
“特勒骠”毛色黄白嘴微黑。
“特勒”是突厥部落的官名此马可能是突厥某特勒所献。
公元619年李世民与宋金刚作战时的乘骑。
李世民对它的赞语是:“应策腾空,承声半汉,入险摧敌,乘危济难。
”现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的“特勒骠”1985年底,我受陕西省文物局和陕西省博物馆领导指示调查昭陵六骏被盗的经过,除查阅到一些过去未为人知的文献外,又于1986年3月5日至8日赴醴泉作实地调查,遍访父老耆旧,了解到一些新的线索。
报告如下。
一、六骏原在陵前保存状况民国七年(1918年)出版的《苏庵杂志》卷三“昭陵六骏”条记:“唐昭陵在醴泉县东北四十里九嵕山上,陵北存石室三楹,六骏列于左右,石高可四五尺,马躯可三尺,虽半刻而棱棱露骨。
西第三石已仆,五马亦多断裂,然气不凋丧,《昭陵志》言之甚详。
……武威刘梦惺大令(及第清咸丰癸丑进士——原注)宰县时有诗云:王气盘盘郁九嵕,文皇陵据万山中。
于今石马无征汗,终古苍鹰守閟宫。
奕世菁茅王用荐,埋尘断碣字犹雄。
金轮底事移唐祚,太息佳儿负乃翁。
自辛亥后,石骏为师长张云山取其二,移置长安旧督署(俗称南院——原注),然断泐不堪矣。
”同书卷三“石骏再记”条又记:“余既记昭陵石骏于前矣,乃未几,复为某洋商所觊觎,竟举陵北所余四石,辇之而去,当道者急追之,始璧还,今存图书馆陈列所中,石骏旧多断泐,经此往返输运,益形破碎。
”宋伯鲁,字子纯,号芝田,醴泉人,清末陕西名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并身历当时祭昭陵仪式。
其《与祭昭陵》诗中道:“……神骏祗今余断石……”以上文字记载,都说是石骏在陵前已断泐。
在实地调查中,发现出入较大:1、高窑三队(按:高窑是距离昭陵北阙最近的村庄之一,“队”是“人民公社”化以后一段时期农村政权组织的最低层级,在公社、大队之下。
下同)袁庭福(84岁)说:“马没拉走以前,六个马都在那里立着,只有一个前腿弯曲的马裂了一条缝,其它的都是好的。
”经查,六骏中“特勒骠”、“拳毛騧”二骏均系前腿弯曲。
“特勒骠”现已破碎,所谓裂缝无可探迹;“拳毛騧”在美国保存状况未详。
2、上峪南村郭信恒(80岁)说:“马打破以后搁了很长时间。
在山门里第二个平台上搁着,我没有见过新的。
”郭现年八十岁,他说没见过新的,如从他七八岁能记事时算起,即马打破至少在七十二、三年前,即1913—1914年期间。
3、高窑三队高维岳(86岁)说:“原来六骏都是好的,拿走时移不动,打碎了,分两次打碎。
六骏原来是立着的,当时马身上的箭都已经看不见了。
”高维岳一直当小学教师。
不仅一贯关心时事,是方圆十几里内最有学问、知事最广的“学问人”,而且也是年龄最大的长者。
同他交谈时,发现他思路清晰,叙述井井有条,对所叙述事件显得很有把握,当地群众也一致公推说唯有他才能说清六骏事。
“白蹄乌”此马周身乌黑四蹄俱白。
公元618年深冬李世民在陕西长武平定薛仁杲时的乘骑。
据说李世民乘此马在追歼薛仁杲时一昼夜间奔驰二百多里。
石刻画面上白蹄乌昂首怒目,四蹄腾空,鬃竖立迎风,可想当年在黄土高原上奔驰的神态。
李世民对它的赞语是:“依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
”现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的“白蹄乌”综前诸说条析之,比较合理的可能是,六骏原在陵前除第三石已仆外,其余应基本完好,虽有裂缝,但在不经黏补的情况下能够站立,而打碎应是以后且经人为破坏的结果,即盗运时打碎的。
其中郭信恒的说法值得注意。
如果他所述不误,那就意味着马是第一次盗运时全部打碎,但只运走了两匹,郭所见到的就是劫后之状。
另,关于六骏在陵前的排列方式,众人的说法也不一致,暂从略。
二、六骏下山的经过1、高维岳说:“第一次来人,没有队伍上的,可有县政府的人。
第二次县政府那个人又来了,第二次也没有队伍上的人,两次都没有洋人。
有省上的人。
第一次四个大车,二一次五六个大车,大车是下边赶上来的。
人也是下边带上来的,没用当地人,早上来,晌午就走。
一次大概有十几二十个人,不知道有没有人带枪,当地人怕拉夫,没人敢上前。
下山走的是天桥、凉窑、韩窑大路。
”2、袁庭福说:“第一次不是队伍上的人,是公家的人。
不知道有没有洋人,没敢太靠近。
运了不是一两天,是好几天。
来人不少,有一百多人,没叫村里人,也没见带枪的人,走天桥、凉窑、韩窑大路下去到北屯。
”3、高窑二队高凯(76岁)说:“是用骡子拉的,一车套四个骡子,硬轱辘车,拿不上的打碎再运走,能拿上的就没打。
听说有洋人,没见有队伍上的人,也没见背枪的。
来的人都不认得。
洋人的话是听老人说的,说那是洋人,我没敢到跟前去。
走的是老路,从胡同(按:指山上水冲成的沟道)里穿过去(按:与前述二条路线相同),走北屯,再到咸阳。
大约当天一天就拉完了,还在我家门头老槐树底下饮骡子。
”4、曹骥观(字道符,醴泉城关人,清末庚戌年朝考一等,曾任国民政府陆军部主事)在其《昭陵六骏歌》中说:“……何物奸人居奇货,大车捆载咸阳过……”5、阎振维(56岁,醴泉县政府文史资料办公室主任)说:“据说那两个马从山上运下来后还在泔河南岸上放了很长时间。
”6、曹寿田(82岁,现退休,民国时曾任本县法院院长,陕西名士曹骥观的孙子)说:“张云山是张凤翙的部下,副总指挥。
当时的醴泉县长是贾赞绪。
那时县上正乱,队伍百姓不分。
张云山本人没到醴泉来过,县上也没派人到陵上去过。
当时县上是由士绅组织的政府,只求保境安民,都是些老先生。
没人敢出头。
”(按:这里提到的张凤翙,是陕西辛亥革命的发起人,起义主要指挥者,起义后任秦陇复汉大统领,后投靠袁世凯,于1912年被袁任命为陕西都督,1914年为陆建章所代。
)7、前引《苏庵杂志》(文略)综以上诸说,由于年代久远,两次盗马的细节已无从详知,且抵忤处也无法区分,但有几点说法比较一致:盗马共两次;都是用大车运;没有队伍上的人(即没有军人)及未见带枪的人;有公家的人:谁也没见过有洋人,但听说与洋人有关;来的人都是下边的人,没用当地人;下山走的路线是天桥、凉窑、韩窑一线。
“青骓”毛色苍白,公元621年李世民在河北献县虎牢关与窦建德作战时曾乘骑。
马身在冲锋陷阵时被敌人射中五箭,前一后四。
浮雕中的马呈疾驰飞奔状。
李世民对它的赞语是:“足轻电影,神发天机,策兹飞练,定我戎衣。
”现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的“青骓”三、关于若干不同说法的简析1、揆以情理,这两次盗马即使都为洋人幕后主使,似乎也都没有亲赴现场直接参与的必要,故当时现场不出现洋人是可能的。
但高凯说听老人讲有洋人,表明当地确实流行盗马与洋人有关的说法;前引《苏庵杂志》说“复为某洋商所觊觎”,更可肯定这一说法在当时很普遍而不是无中生有、空穴来风。
不过,按目前所有资料都无法说清楚,是否两次盗马都是洋人主使,或者究竟哪一次与洋人直接有关。
2、张云山,陕西长安人,曾为清末之新军军官,又是哥老会头领。
辛亥革命时参加起义,光复后任副总指挥,1912年任国民革命军陕军第一师师长,属陕西最高军事长官之一,以其身份之高似亦只需幕后操纵而不必亲至现场,曹寿田说张没有来过醴泉应当可信。
其他高级军阀均当如是。
3、在陵上盗马时肯定有公务人员出面。
曹寿田说老先生们没人敢出头,但不能排除有人借政府名义至陵上指挥盗马。
如仅有商人或洋人,甚或没有洋人而只有商人,盗马一事是难以进行的。
高维岳说县政府同一人两次都来,这一点值得注意,表明两次盗马有连续性,主要参与者是同一伙人,甚至第一次时已打算好了要进行第二次。
4、为运输方便而碎马是完全可能的,反之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要把完整的、重达二顿余的石马装上车是很困难的。
5、没有动用军队及武装,正说明盗马一事是经“当道者”同意、默许的,所以无人敢拦阻。
6、按诸说盗马历时一至多日,这难以确定孰是;但运二马或四马,似乎一日已足,不必拖延多日。
且所有受访者均未提到盗马者在陵上有过夜事,故以一日说较可信。
7、诸说山下来人一二十人至百余人不等,现也难以判断,但似乎百余人太多,姑存疑。
“什伐赤”“什伐”为波斯语“马”的意思。
毛色纯赤。
来自波斯,是李世民与窦建德在虎牢关作战时的乘骑,身中五箭可见战斗之激烈。
李世民对它的赞语是:“瀍涧未静,斧钺申威,朱汗骋足,青旌凯归。
”现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的“什伐赤”8、阎振维说马运下山后在泔河岸放置有日不可靠。
这除阎并未亲见当时情状、与其他人所述相反外,也不合当时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