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讲_所得税会计概述
所得税概述及会计核算
所得税的分类
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分为综合所得、经营 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 所得等。
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分为查账征收和核定 征收两种方式。
02
所得税的征收范围
应税所得的范围
财产租赁所得
生产、经营所得
个人出租财产所取得的租金收入。
财产转让所得
企业或个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所获得的净收益。
个人转让财产所取得的净收益。
06
所得税的筹划与风险管理
所得税筹划概述
所得税筹划定义
所得税筹划是指纳税人在法律允 许的范围内,通过合理安排和规 划经济活动,以达到减少或延迟
缴纳所得税的目的。
所得税筹划原则
合法性、预见性、整体性、风险 收益均衡。
所得税筹划目标
降低税负、延缓纳税、合理避税。
所得税筹划方法
合理利用政策
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税前 扣除政策等,降低应纳税所得
应纳税额的计算
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所得 税税率
所得税税率的确定
根据国家税收政策和经济发展情况, 由国家税务总局制定并公布。
应纳税额的调整
根据税收政策规定,对特定行业、 地区或特定类型的纳税人,可以给 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或减免,从而减 少应纳税额。
税收优惠的计算
1 2
税收优惠的种类
包括免税、减税、抵免等。
计算公式
税收优惠 = 应纳税所得额 × 税收优惠比例或额 度
3
税收优惠的适用范围
根据税收政策规定,不同类型的纳税人可以享受 不同的税收优惠,如高新技术企业、小微企业、 残疾人员等。
04
所得税的会计核算
所得税会计概述
所得税会计概述(2),资产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
第一节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一、所得税会计概述(二)所得税会计的一般程序所得税核算一般程序如下图所示:二、资产的计税基础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在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某一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
(一)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实际成本-会计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税法累计折旧【教材例15-1】甲公司于2×16年1月1日开始计提折旧的某项固定资产,原价为3 000 000元,使用年限为10年,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0。
税法规定类似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的折旧可予税前扣除,该企业在计税时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0。
2×17年12月31日,企业估计该项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2 200 000元。
分析:2×17年12月31日,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3 000 000-300 000×2-200 000=2 200 000(元)计税基础=3 000 000-3 000 000×20%-2 400 000×20%=1 920 000(元)该项固定资产账面价值2 200 000元与其计税基础1 920 000元之间的280 000元差额,代表着将于未来期间计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金额,产生未来期间应交所得税的增加,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
【教材例15-2】甲公司于2×14年12月20日取得某设备,成本为16 000 000元,预计使用10年,预计净残值为0,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2×17年12月31日,根据该设备生产产品的市场占有情况,甲公司估计其可收回金额为9 200 000元。
假定税法规定的折旧方法、折旧年限与会计准则相同,企业的资产在发生实质性损失时可予税前扣除。
分析:2×17年12月31日,甲公司该设备的账面价值=16 000 000-1 600 000×3=11 200 000(元),可收回金额为9 200 000元,应当计提2 000 000元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该减值准备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9 200 000元。
所得税会计详细概述
❖ 暂时性差异确认的时点在资产负债表日,特殊的交易或事项 则在确认资产、负债时。
三、会计与税收之间的差异
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永久性差异: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相同 •暂时性差异: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 •其他并非因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 同引起的视同暂时性差异处理的项目 。
❖ 负债的账面价值:账面价值=账面余额
(二)暂时性差异
❖ 2、分类:按照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的影响, 可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将导致未来期间应税所得和应交 所得税的增加。
❖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将导致未来期间应税所得和应 交 所得税的减少。
(二)暂时性差异
的确定 七、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
一、所得税会计
❖ 广义的所得税会计是指与企业所得税有关的所有会计处 理,包括税前会计处理和纳税过程中的会计处理两部分。 (本章)
❖ 税前会计处理是指在每一个会计期间内,对与所得税有 关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的会计处理;
❖ 纳税过程的会计处理是指期末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计算 交纳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也就是说企业与会计利润有关 的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及损失的确认、计量都属于 所得税会计的范围 。
价值为零 ❖ 税收:开始生产经营之日起分5年摊销计入应纳税所得
额
❖ [例1] 某企业开业前发生的筹建费用1250万元,06年 开始经营,于当期计入损益,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该 类费用可以在开始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后的5年内分期自 税前扣除。
❖ 账面价值=0(因以费用形式在经营当期计入当期损益, 不体现为资产)
所得税概述及会计核算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会计政策, 如存货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等, 以降低税负。
所得税筹划的风险与防范
政策风险
随着税收政策的调整,企业所得税筹划方案可能面临失效 的风险。应密切关注政策变化,及时调整筹划忽导致违反税收法规, 引发税务风险。应规范内部管理,提高筹划人员的专业素 质。
所得税会计的主要目标是确保企业按照税法规定及时、准确地计算和缴纳税款。
所得税会计涉及到对税前利润的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税款的计算和缴纳等 环节。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
应付税款法
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缴税 款,并按照会计规定进行利润核算。
纳税影响会计法
将所得税视为一项费用,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 将税款与产生该税款的所得相配比。
其他所得税
除了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 得税外,还有一些其他类 型的所得税,如房产税、 土地增值税等。
02
所得税的征收范围
应税所得的范围
财产租赁所得
生产、经营所得
个人出租财产所取得的租金收入。
财产转让所得
企业或个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所获得的净收益。
个人转让财产所取得的净收益。
工资、薪金所得
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资、 薪金、奖金、津贴等收入。
成本风险
所得税筹划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筹划成本超 过筹划收益,则方案不可行。应充分评估成本效益,选择 最优方案。
对我国所得税制度的建议
完善税收优惠政策
针对不同行业和地区制定更加细致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创新和 转型升级。
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度
逐步实现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度的统一,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所得税筹划的方法
所得税会计概述(PPT 136页)
2020/3/10
10
5.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包括:当期应交所得税和递延所得 税两部分。 当期应交所得税——是指当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按照适用 的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当期应交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当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 负债金额或予以转销的金额的综合结果。
2020/3/10
2.确定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于资产和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方法 ,以适用的税收法规为基础,确定资产负债表中有关资产
、负债项目的计税基础。
2020/3/10
8
3.确定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存 在差异的,分析其性质,除特殊情况外,分别确定为应纳 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无形资产
(2)计提减值准 备产生的差异
2020/3/10
会计准则——可以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计提后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下降
税 法——计提的减值准备不能税前扣除
,计税基础不会随减值准备的计提发生变
化
18
金融资产
3.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会计准则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按公允价值计 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公允 价值变动损益)。
计税基础=成本-累计摊销(税收)
17
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产生差异的原因
(1)摊销产 生的差异
会计准则: 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当在使用寿 命内系统合理摊销。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与该 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 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
税法——企业取得的无形资产的成本,应在 一定期限内摊销,合同、法律未规定明确摊销 期限的,应按不少于10年的期限摊销。
所得税会计概述
质和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 计算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二、当期所得税费用的计量
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 当期所得税费用根据当期应交所得税额确定。当期
应交所得税额则根据应纳税所得额和适用税率计算 确定。 纳税时,需要以财务会计提供的会计利润为基础, 依据税法的规定进行相应的调整,确定纳税所得额, 再计算应纳所得税额。
当期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
四、所得税列报与披露
企业因发生暂时性差异而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 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当分别作为非流动资产和非流 动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
发生的所得税费用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 同时,应当在附注中披露
所得税费用(收益)的主要组织部分; 所得税费用(收益)与会计利润的关系; 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可抵扣亏
高级财务会计
所得税会计概述
所得税会计概念与特点 当期所得税费用的计量 递延所得税费用的计量 所得税列报与披露
一、所得税会计概念与特点
所得税会计的概念 所得税会计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对资
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会计准则规 定确认的账面价值与按税法规定确认的计税 基础的比较,将两者之间的差额区分为应纳 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据以确 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 进而确定每一会计期间期间利润表中所得税 费用的会计处理程序。
金额,进而确定应纳税所得额。 计算年度应纳所得税。根据应纳税所得额与适用税率计算。 计算第4季度应纳所得税。计算公式为:
第4季度应纳所得税=年度应纳所得税-本年累计已预交所得税
三、递延所得税费用的计量
第65讲_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企业所得税的其余考点
第六单元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一、应纳税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二、应纳税所得额1.直接法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提示】企业按照税法有关规定,将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和各项扣除后小于零的数额,为亏损。
2.间接法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三、应用举例【例题1·不定项选择题】(非考试标准题型)甲公司为居民企业,2018年度有关财务收支情况如下。
(1)销售商品收入5000万元,出售一台设备收入20万元,转让一宗土地使用权收入300万元,从其直接投资的未上市居民企业分回股息收益80万元。
(2)税收滞纳金5万元,赞助支出30万元,被没收财物的损失10万元,环保罚款50万元。
(3)其他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成本、费用、税金合计3500万元。
已知:甲公司2012年在境内A市登记注册成立,企业所得税实行按月预缴。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分析回答下列小题。
(1)甲公司取得的下列收入中,属于免税收入的是()。
A.出售设备收入20万元B.销售商品收入5000万元C.转让土地使用权收入300万元D.从其直接投资的未上市居民企业分回股息收益80万元【答案】D【解析】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不包括连续持有居民企业公开发行并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个月取得的投资收益),免征企业所得税。
(2)甲公司在计算2018年度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的项目是()。
A.环保罚款50万元B.赞助支出30万元C.税收滞纳金5万元D.被没收财物的损失10万元【答案】ABCD【解析】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下列支出不得扣除:(1)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2)企业所得税税款;(3)税收滞纳金(选项C);(4)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选项AD);(5)国家规定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以外的捐赠支出;(6)与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非广告性质的赞助支出(选项B);(7)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8)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
企业会计所得税概述
主要特点: • 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 •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 • 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4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
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一)确认递延税款的必要性
某些收入和费用在会计上和纳税上的处理不同, 从而造成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不同
• 递延税款的设置使得: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
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2.预收账款 如果税法规定的收入确认时点与会计准则保持一致 ,则上例中会计处理确认为负债的情况下,税收处 理亦不能计入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 则该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80万元-可从未来 经济利益中扣除的金额0=80万元
27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
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
一、所得税会计概述 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 确认递延税款的必要性 • 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 • 暂时性差异及与时间性差异的关系 •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
三、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 四、列报和披露
1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
一、所得税会计概述 • 所得税的开征与立法促进了所得税会计
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如果不确认递延税款,则:
税收: 利润总额 预计保修费用 应纳税所得额
2003 1000 200 1200
会计: 所得税费用 净利润
(396) 604
2004 1000 (200) 800
(264) 736
8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
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如果确认递延税款,则:
税收: 利润总额
19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
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8.应收股利 会计: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时确认
所得税会计的基本原理概述.ppt
(三)、所得税会计的基本程序 所得税核算的应用程序1: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资产 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 例如,企业持有的应收账款账面余额 为2000万元,企业对该应收账款计提了 100万元的坏账准备,其账面价值应为 1900万元。
所得税会计核算的程序2:
按照税法有关规定确定资产、负 债的计税基础
[例7]甲公司2007年预收账款账将来实际取 得销售收入时则不再纳税。该预收账款计 税基础为0万元(负债账面价值600万—其 在未来期间可以税前抵扣的金额600万); 因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形成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其计税基础一般为取得成 本,即企业为取得某项资产支付的成本在未来 期间准予税前扣除。在资产的持续持有期内, 其计税基础则为取得成本减去以前期间按税法 规定已税前扣除金额后的余额。 资产的计税基础 =取得成本-已在税前扣除的金额 =未来可税前扣除的金额
举例
【例1】甲公司2007年末存货账面余额100 万元,已提存货跌价准备10万元,则存货 账面价值为90万元;存货在出售时可以按 其购入成本(账面余额)抵税100万元,所 以,存货的计税基础为100万元。 通俗地说,资产的计税基础就是将来收回 资产时可以抵税的金额
②对于与联营企业、合营企业等的投资相 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如果有关的暂时 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转回并且企 业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该可抵扣暂时性差 异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应确认相关的递延 所得税资产。
三、所得税核算的确认与计量
在计算出应交所得税后,如何确定所得税 费用,关键是确定暂时性差异影响额。在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对于可抵减暂时性 差异的影响额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对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影响额应确认为 递延所得税负债。
所得税会计简要概述(doc 12页)
所得税会计简要概述(doc 12页)的收入和费用上的差异。
该差异一旦发生,即使不进行人为调整,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动纠正。
具体有以下四种类型:①会计先确认收入,税法后确认②税法先确认收入,会计后确认③会计先确认费用,税法后确认④税法先确认费用,会计后确认2、从影响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程度不同划分(1)暂时性差异。
从资产和负债看,是一项资产或一项负债的计税基础和其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随时间推移将会消除。
该项差异在以后年度资产收回或负债清偿时,会产生应税利润或可抵扣金额。
因此,该项差异既影响资产负债表中的数据,又影响利润表中的数据。
账面价值是指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有关资产、负债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应列示的金额。
计税基础则是指按税法规定允许抵扣所得税的数额。
(2)其他差异。
除暂时性差异以外的差异。
该差异仅影响当期的利润表,不影响资产负债表和以后期间的会计报表。
从性质上看,属于第1种分类中的永久性差异,但其范围要小于永久性差异的范围。
(三)暂时性差异的分类1、按产生的原因不同(1)时间性差异。
由于会计和税法在收和费用的确认时间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该类差异应于资产负债表日确认。
(2)其他暂时性差异。
由于会计和税法在收入和费用的确认、计量方式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该类差异应于交易发生时确认。
2、按对未来应交所得税的影响不同(1)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该差异将导致使用或处置资产、偿付负债的未来期间内增加应纳税所得额,由此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差异。
(2)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该差异将导致使用或处置资产、偿付负债的未来期间内减少应纳税所得额,由此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差异。
(四)时间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的比较时间性差异是由于会计规范与税法在收入与费用确认和计量的时间上存在差异而产生的差额,该差额可在随后的一个或几个期间内转回。
所得税会计概述及账务处理
所得税会计概述及账务处理其次,所得税是一种法定费用。
它的发生额取决于国家的所得税法,具有无偿性、固定性和强制性,这与由股东大会决定的按股权比例分配的利润不同。
第二节所得税会计概述(一)所得税会计的概念所得税会计是税务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财务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国家现行所得税法为准,在按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确定,计量和记录涉税会计要素的基础上,进行纳税调整,反映计税差异,并按一定会计方法计算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应交所得税额,应计所得税费,编制并报送所得税会计报表的专业会计。
(二)所得税会计基础最初只有现金收付制;后来,由于越来越多的企业广泛采用权责发生制用于财务报告的目的,由于账簿记录转换的不方便,在会计界的努力下,税务当局也接受了权责发生制用于纳税目的。
现在是现金收付制和权责发生制均使用。
(三)所得税的计算1.计算公式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税收益)×税率(1)税率的确定目前我国采取比例税率。
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应税收益)>30万元,税率?%; 30万元<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应税收益),税率?%; (2) 应纳税所得额(应税收益)的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应税收益)=会计利润(利润总额)±调整项目(此处掌握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的区别)调整项目包括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两大类。
2. 永久性差异(1) 永久性差异的性质它是由于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与税法在确认收入、费用等计算口径上的不同所产生的差异。
(2)特点这类差异永远存在,不会消失,除非修改会计制度或税法。
(3)类型①会计上确认为收入,但税法上不确认为收入。
如: 国债利息收入;投资企业从国内其他被投资单位分回的税后利润,但双方的所得税率相同,不需要补交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②税法上确认为收入,但会计上不确认为收入。
如:在建工程耗用本企业生产的产品等视同销售行为。
③会计上确认为费用,但税法上不确认为费用。
A、范围不同(项目差异)违法经营的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各项税收的滞纳金、罚金和罚款;各种非救济性、非公益性捐赠和赞助支出;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有赔偿的部分等。
所得税会计简要概述
所得税会计一、所得税与所得税会计〔一〕所得税所得税是以企业按照一按期间的经营成果为计税依据而向国家缴纳的一种税。
企业所得税采用比例税率,因此,影响所得税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经营成果确实定。
企业经营成果的大小取决于收入和费用两个因素。
由于会计尺度和税法的目标不同,会计尺度的目标是确保企业收入和费用能如实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而税法那么强调财务收入的实现,所以,两者在收入和费用确认时采纳了不同的会计原那么。
会计确认收入和费用采用的原那么包罗:权责发生制、配比原那么、本色重于形式、谨慎原那么。
税法确认收入和费用采用的原那么包罗:权责发生制、配比原那么、形式重于本色、实现原那么。
由于确认原那么不同,必然导致按会计尺度和税法计算出两种不同的经营成果,即利润总额和应纳税所得额,而所得税确实定又必需以税法规定为依据,对此,在计算应交所得税时,必需以利润总额为依据,对按会计法规和税法确定的收入和费用的差别进行纳税调整,两者的关系是: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计税差别〔二〕所得税会计所得税会计就是研究如何措置按照会计尺度计算的利润总额和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税所得之间差别的会计理论和方法。
二、计税差别及其类型〔一〕计税差别计税差别是指由于会计尺度和税法确认收入和费用时采用原那么不同而发生的会计收入和费用与应税收入和费用之间的差别。
〔二〕计税差别的类型1、从利润表的角度划分〔1〕永久性差别。
在某一会计期间,由于会计尺度与税法在收入与费用确认和计量的口径不同而发生的收入和费用上的差别。
该差别一旦发生,以后各期不克不及转回或消除,即该项差别不影响其他会计期间。
具体有以下四种类型:①会计确认收入,税法不确认②会计不确认收入,税法确认③会计确认费用,税法不确认④会计不确认费用,税法确认〔2〕时间性差别。
由于会计尺度与税法在收入与费用确认时间不同而发生的收入和费用上的差别。
该差别一旦发生,即使不进行报酬调整,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动纠正。
所得税会计概述
第十三章所得税本章考情分析项目内容主要变化( 1 )删除“特殊交易或事项产生的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相关的知识点表述;( 2 )删除“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合营企业投资等相关的暂时性差异” 相关的知识点表述;( 3 )删除“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产生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 相关的知识点表述;( 4 )删除“与企业合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 相关的知识点表述考试形式本章在考试中既可以单独出题,也可以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前期差错更正等结合出题。
本章曾在多年考试中以主观题考察, 2017 年、2018年、 2019年连续涉及综合题考点目录第一节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第二节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与计量第三节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基本知识链接应交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应纳税所得额= 税前会计利润 +纳税调整增加额 -纳税调整减少额【小新点】“所得税费用”与“递延所得税负债” 同增同减,与“递延所得税资产” 增减相反。
基本知识思路引导【核心思路】将资产看做“收入”,将负债看做“费用”。
第一节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一、所得税会计概述二、资产的计税基础三、负债的计税基础四、暂时性差异一、所得税会计概述所得税会计是研究处理会计收益和应税收益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
《企业会计准则第 18号——所得税》采用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
在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情况下,企业一般应于每一资产负债表日进行所得税核算。
企业进行所得税核算时一般应遵循以下程序 :1.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资产负债表中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的其他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
【提示】确定账面价值时应注意“备抵科目”。
2.按照会计准则中对于资产和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方法,以适用的税收法规为基础,确定资产负债表中有关资产、负债项目的计税基础。
【提示】税法“计税基础”可能与会计“账面价值”不一致。
【小新点】应补提的 =应有金额 -已提的( >0补提, <0冲减)【举例】假设资产负债表日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为变),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为 60万元:100万元,企业所得税税率预期不变为25%(预期不递延所得税负债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税率=100×25%=25 (万元);应有金额 25-期初已提 60=-35万 <0,冲减:借:递延所得税负债35贷:所得税费用35【小新点】应补提的 =应有金额 -已提的( >0补提, <0冲减)4.按照适用的税法规定计算确定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将应纳税所得额与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的结果确认为当期应交所得税,作为利润表中应予确认的所得税费用中的当期所得税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所得税
本章考情分析
项目内容
主要变
化
( 1 )删除“特殊交易或事项产生的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相关的知
识点表述;
( 2 )删除“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合营企业投资等相关的暂时性差
异” 相关的知识点表述;
( 3 )删除“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产生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
税” 相关的知识点表述;
( 4 )删除“与企业合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 相关的知识点表述
考试形
式
本章在考试中既可以单独出题,也可以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前期差
错更正等结合出题。
本章曾在多年考试中以主观题考察, 2017 年、
2018年、 2019年连续涉及综合题考点
目录
第一节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
第二节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与计量
第三节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基本知识链接
应交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 税前会计利润 +纳税调整增加额 -纳税调整减少额
【小新点】“所得税费用”与“递延所得税负债” 同增同减,与“递延所得税资产” 增减相反。
基本知识思路引导
【核心思路】将资产看做“收入”,将负债看做“费用”。
第一节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
一、所得税会计概述
二、资产的计税基础
三、负债的计税基础
四、暂时性差异
一、所得税会计概述
所得税会计是研究处理会计收益和应税收益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
《企业会计准则第 18号——所得税》采用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
在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情况下,企业一般应于每一资产负债表日进行所得税核算。
企业进行所得税核算时一般应遵循以下程序 :
1.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资产负债表中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的其他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
【提示】确定账面价值时应注意“备抵科目”。
2.按照会计准则中对于资产和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方法,以适用的税收法规为基础,确定资产负债表中有关资产、负债项目的计税基础。
【提示】税法“计税基础”可能与会计“账面价值”不一致。
【小新点】应补提的 =应有金额 -已提的( >0补提, <0冲减)
【举例】
假设资产负债表日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为变),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为 60万元:100万元,企业所得税税率预期不变为25%(预期不
递延所得税负债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税率=100×25%=25 (万元);应有金额 25-期初已提 60=-35万 <0,冲减: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35
贷:所得税费用35
【小新点】应补提的 =应有金额 -已提的( >0补提, <0冲减)
4.按照适用的税法规定计算确定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将应纳税所得额与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的结果确认为当期应交所得税,作为利润表中应予确认的所得税费用中的当期所得税部分。
5.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包括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个组成部分。
企业在计算确定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后,两者之和(或差),即为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小新点】
所得税费用 =当期要交的 +递延没交的 -递延可以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