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人工气道吸痰临床操作指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海淀医院ICU 建立人工气道患者的痰
液引流操作指南
一、使用呼吸机患者
概述:
经人工气道吸引痰液是肺部护理和治疗的必需组成部分,对于防止肺部感染的发生、和对已经存在的感染控制与治疗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说如果痰液引流不通畅不彻底,那么所有其他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的措施都将丧失作用。因此,每个医护人员都应认识到,痰液引流是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存还是死亡的重要问题。指南包括以下内容:患者准备,吸痰方法,后续看护。
1. 患者的准备:
1.1 吸痰对于患者来说是一个痛苦经历,应在吸痰前向患者告知,使患者
有心理准备;
1.2 对于之前进行了翻身拍背等促进痰液引流措施的患者,应立即进行吸
痰以获得最佳效果。
1.3吸痰前应给予患者100%纯氧至少30 秒,以增加患者氧储备,减少吸痰
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低氧血症损害。通常采用的方式是开启呼吸机上的
吸痰模式;或者调节呼吸机给氧浓度;带管脱机的患者增加氧流量至
10L/min。不建议采用短暂增加潮气量、PEEP、呼吸频率、或手控呼吸
方式增加氧储备。
1.4 对正在机械通气的患者,吸痰期间建议采用不脱开呼吸机的闭合吸引
方式,以维持患者连续机械通气和給氧,呼吸机将在吸痰期间为维持
预设的压力或容量而进行漏气补偿,可以降低肺萎陷的发生。
1.5 建议在吸痰期间和操作后监测血氧饱和度。
1.6 可以在吸痰前进行气道盥洗,给予少量生理盐水或生理盐水与5%碳酸氢钠1:1 混合液,有助于稀释粘稠的痰液、防止气道内形成痰痂、和促进咳嗽反射利于深部分泌物引流;对于咳嗽反射丧失或力量微弱的患者,这项操作应慎重。对于持续气道内滴注液体的湿化气道和痰液的做法不应常规采用,因为过度湿化或湿化不足、以及增加感染风险的报道均存在,滴注液体量必须根据患者的自身分泌物产量、通气量、咳嗽反射能力决定。
2. 吸痰过程:
2.1 吸痰操作前的准备主要包括:数量充足的吸痰管、无菌手套、有效的可调节压力的负压设备。
2.2 不带负压放置吸痰管进入气道,直到开始准备撤出时才给予负压吸引。2.3 注意无菌操作。
2.4 每次吸引时间控制在10-15 秒,除非痰量很大。
2.5 负压应选择能够吸出痰液的最小压力(最佳的压力尚没有相关研究结论,一些教科书列举100-150 torr为压力上限但缺乏临床研究基础
3. 后续看护: 3.1吸痰后,应给予患者100%纯氧至少1 分钟。
3.2 采用短暂增加潮气量、呼吸频率或PEEP,以及其他肺复张方法以减少肺萎陷和重建吸痰前端PEEP水平,目前尚无一致意见。
3.3吸痰后应密切监测不良反应。
4. 吸痰的适应症:
4.1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提示需要引流蓄积的痰液:
4.1.1 直接听见或听诊器听见患者呼吸音粗糙;
4.1.2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容量控制模式时气道峰压增加、或采用压力控制模式时潮气量减少;
4.1.3 患者不能进行完整有效的自主咳嗽(如痰液连续刺激呛咳;
4.1.4 人工气道内可见痰液;
4.1.5 呼吸机流量或压力曲线呈锯齿状振荡(排除了呼吸机管路积水;
4.1.6怀疑误吸;
4.1.7 明显的呼吸费力;
4.1.8 血氧饱和度恶化;
4.1.9 胸片改变与分泌物蓄积一致;
4.2 需要留取痰标本检验时;
4.3 需要确证人工气道通畅时;
4.4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损伤或药物抑制患者,需要刺激患者咳嗽时;
4.5出现肺膨胀不全或肺不张推测可能与痰液蓄积有关时
5. 禁忌症:
吸痰是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必需的操作,大多数禁忌症与吸痰相关的不良反应和恶化临床状况有关。但是实际上吸痰没有绝对禁忌症,因为为了担心不良反应而禁止吸痰的决定可能对患者而言是致命的。
6. 并发症:
6.1 缺氧和低氧血症
6.2气管支气管粘膜损伤
6.3心跳骤停
6.4呼吸停止
6.5心律失常
6.6肺膨胀不全
6.7支气管痉挛
6.8感染(患者或看护人员
6.9肺出血
6.10颅内压增高
6.11 中断机械通气,恶化肺呼吸力学
6.12血压增高或降低
7. 吸痰方法的局限性:
吸痰对患者而言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操作者应对可能存在的风险熟悉,并尽可能
采取措施确保患者安全。经人工气道吸痰不能清除远端气道内的分泌物
8. 吸痰需求的评估:
护理人员应常规把吸痰需求评估作为患者/呼吸机系统检查的一部分。
9. 吸痰效果的评估:
9.1呼吸音改善;
9.2容量控制模式时可以降低气道峰压,降低峰压-平台压差值,降低气道阻
力,改善肺顺应性;压力控制模式时可以使潮气量增加;
9.3 改善血气分析数值或SpO2;
9.4 移除肺分泌物而改善胸片浸润影像;
10. 监测:
10.1呼吸音
10.2氧合状况
10.2.1皮肤颜色
10.2.2脉搏氧饱和度
10.3呼吸频率和呼吸动度
10.4血流动力学参数
10.4.1心率
10.4.2血压,如果必须和条件许可
10.4.3心律
10.5痰液性状
10.5.1颜色
10.5.2产量
10.5.3浓稠度
10.5.4气味
10.6呛咳能力
10.7颅内压,如果必须和条件许可
10.8呼吸机监测参数
10.8.1峰压和平台压
10.8.2潮气量
10.8.3压力、流量曲线,如果必须和条件许可
10.9 血气分析,如果必须和条件许可
11. 吸痰频率:
经人工气道吸痰应在任何有适应征时及时进行,当然,因为其潜在的风险和局限性,以及患者的差异,尚不能确定最佳的吸痰频率。可能应在能够维持气道通畅、尽可能引流痰液的前提下,采用最小的吸痰频率。
12. 感染控制:
12.1 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部门制订的无菌、隔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