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知觉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知觉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知觉是以感觉为基础的。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在大脑产生的对这个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之所以能够反映一切客观事物的整体,是因为在知觉之前已经有了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感觉,并在大脑中储存着相应的感觉信息组合。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觉。感觉只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属性,见图1。

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3 大类[1]。空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空间属性的反映。如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客观世界中的事物,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形状。形状是由轮廓及其所包围的空间组成。人借助于视觉、触摸觉和动觉的协同活动,可以形成形状知觉。而人的形状知觉之所以能保持相当的稳定性,一方面由于有了多次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的经验,另一方面由于经常得到触摸觉的验证。当然,在某些情况下单凭触摸觉也能形成形状知觉。

时间知觉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人除了在一定空间中活动以外,也总是在一定的时间中活动。时间无始无终。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如太阳起落,月的圆缺、四季变化等,成为人们时间知觉参照系。[]在此基础上人们又创造了日历、时钟等计时工具,使时间知觉更精确。

所谓运动知觉,是人对物体在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的知觉。人要想产生运动知觉,首先要确定参照系。参照系可以是某些相对静止的物体,也可以是观察者自身。没有参照系,人便不能产生运动知觉或者产生错误的运动知觉。例如在暗室里注视一个光点,过了一段时间后,会把静止的光点看成是运动的。这是因为在视野中缺乏参照系之故。

人们对世界的知觉在很大程度上要受被知觉物体或事件所处的背景的影响。曾有人假定背景对于知觉的影响仅限于有意识知觉到的信息,并对此进行了实验研究。他给被试呈现一些刺激序列,每个序列由3 个单词组成:第1 个词是清晰可见的背景词(如hand 或tree),第2 个词是双义词(如paim),第结果表明,当双义词清晰可见时,被试的判定作业只在一致背景下得到促进。人们将之解释为:双义词的有意识知觉导致了与背景一致的意义的选择。而在无意识条件下,只要目标词与双义词有语义联系,被试的判定作业就会得到促进,而不管背景是否一致。人们认为这表明了:当双义词的知觉是无意识的,则它的多重意义都被自动激活,背景限制不了意义的选择。这一结果支持了他的假设:一个刺激的有意识知觉受背景的限制,而同样刺激的无意识知觉却引起不受背景限制的自动反应。

知觉对象具有多种可被观察到的性质,比如,它的颜色可能很具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它的形状可能与背景的形状有很大的差别,也或者它要表达的内容与其所处的环境非常不同,这就是知觉对象的特殊性。背景具有它的普遍性,它作为知觉对象的衬托,即要达到一定表现目的,又不能过于眩目而喧宾夺主,绿色的衬托合理地铺垫了红色,即不会使红色的出现显的过于突兀,它的柔和的性质又可以为红色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万绿丛中一点红”的例子只是从颜色一个方面表现了感知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关系,但是现实生活中对于知觉对象的感知会从很多方面来尝试,比如知觉主体会从感知对象的形状,大小,位置,以及包括声音等多个方面观察从而得到一个综合的最全面的结论,这个经验在以后的实践中就会比较持久的保留。

一件完美的工艺品,如果摆在洁净的桌面上,它的所有优点都会展现出来,可是如果将它摆在一片杂乱的废物中,人们的目光就会被周围各种次要的因素吸引而忘却了最终所要投入注意力的对象,“万绿”如果换为“万紫”,它的衬托作用就会转化为扰乱观察者的主要因

素,这样,整个知觉所感知的对象就会因为缺乏重点显得混乱而难以令人接受,见图2。同样一个道理,如果知觉对象的特点不够鲜明,不能展现出与众不同的特点,那么它就失去了作为被观察的主要对象的特征,也就是说,它与其它普通的背景物体或图片毫无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