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年简介
羌族简介()PPT课件
件的随身饰物。”
羌语支语言有明显的共同特点:语音方面复辅音丰富,单辅音声母有小舌塞 音和擦音,塞擦音有四套,元音有长短、卷舌、鼻化,但很少有松紧,韵尾大体 已丢失,声调的作用不大;语法方面,人称代词有格,量词与数词结合为数量型 ,但不如彝语支丰富,动词有人称、数、体、态、式、趋向等语法范畴,用前后 缀方式表达,各语言表示相同语法意义的前后缀有明显起源上的共同性,形容词 没有级的范畴,结构助词比藏语支语言丰富;词汇方面,有较多的汉语借词和藏 语借词,各语言之间的同源词一般在20%左右,最多达30%
传统节日
羌族的传统节日就是羌历年,羌语称 “日美吉”,根据地方的不同,又有 “羌历新年”、“过小年”、“丰收 节”、“还原节”等多种叫法,但名 称不同,内容却完全一样,都以庆祝 丰收和感恩还愿为主要内容,具有浓 郁的宗教色彩,在每年的农历十月初 一举行,持续三至五天。
传统节日
祭山会,这是羌族独有的传统节日, 时间在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一。这是一 种祈祝丰年的活动,到了这天,每家 每户的房顶上插着杉树枝,室内的神 龛上挂着剪纸花,点燃松光、柏枝, 祀祭天神“木比塔”。祭祀时,宰羊 作祭品,巫师敲着羊皮鼓,唱本民族 的史诗。当天,全寨男女老少,都要 喝咂酒、唱酒歌、跳锅庄舞,祈求年 景丰收
周代的羌族
周代所谓华夏之族,本以姬、姜、子三 姓为中心。姜和姬是基于羌族氏族婚配传统 发展起来的,并长期互为婚配,所以从源头 上讲,姜和姬文化上具有共同的渊源关系。 周之始祖名弃,为姜原所生。
异地安置羌民的“第一个羌历年”——四川省邛崃市南宝山木梯村羌历年田野调查报告
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族史。
陕西咸阳712082有关“5·12”地震后,南宝山异地安置区羌民们庆祝羌历新年方面的记录和研究,目前已有两篇论文。
一篇是田廷广、周毓华《羌历年节日志———以“5·12”地震后直台村为例》,一篇是四川大学王俊鸿《汶川地震羌族移民异地安置和生计方式转型———四川省邛崃市木梯村和直台村田野考察报告》。
前一篇主要介绍羌族相关的习俗和直台村羌历年的一些活动;后一篇重在讨论南宝山异地安置的羌民在新环境中生计方式的改变和适应,通过对安置地农业种植、安置民的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改变,分析生计模式改变后对他们生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意在提出现存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建议,属于典型的对策性研究。
以上的这两篇论文各有特色,但都没有涉及到羌历年的仪式过程以及过程中羌族宗教文化的解读。
本文以四川省邛崃市南宝山木梯村历年的仪式过程为出发点,旨在叙述古老仪式的流程,解读其蕴含的民族文化,并折射出古老的传统节日羌历年在新的环境条件和文化空间中,除了祈福、还愿外,又赋予了新的含义。
作为灾民、难民、移民的木梯村村民,渴望通过羌历年来表达他们的民族身份、政治认同和经济诉求。
木梯村原行政规划属于四川省汶川县龙溪乡,是该乡垮坡村的一个村民小组夕格组。
海拔2100米左右,属半高山羌寨。
因2008年“5·12”特大地震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2010年5月村民们告别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整体搬迁至四川省邛崃市南宝乡。
原来孤立、完整的居住环境和单一的民族成分发生了彻底的改变,搬迁至此的羌民也在努力地适应新的居住环境和文化环境,震后的第一个“羌历年”庆祝活动正是这种文化传承与调适的一个最佳考察对象。
羌历年,羌语称“日美吉”,意即羌族的好日子,节庆日或过年日。
它也是羌族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是羌族人民春季祭山会向神灵许愿,祈求保佑牲畜兴旺、五谷丰登之后,秋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羌历年的祭祀过程及宗教意蕴分析(一)祭祀准备过程1.祭祀场所准备羌历年之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有搭建饰神龛台选定刮师母;修建家中的神龛(祖先)和屋顶的小祭祀塔并为其“挂红”①;完成大型祭祀塔。
【51Talk-用英语介绍非遗文化】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羌年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羌年Qiang New Year festivalThe Qiang Year is a traditional festival of the Qiang people in Sichuan Province. It is celebrated on the first day of October of the lunar calendar every year to offer thanks and worship to heaven for prosperity, reaffirm their harmonious and respectful relationship with nature, and promote social and family harmony. During the festival, the Qiang people worship the gods and pray for prosperity. Under the careful guidance of Shibi (priest), the villagers wore festival costumes and held solemn mountain worship ceremonies, killing sheep and sacrificing gods.羌年是中国四川省羌族的传统节日,于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庆祝活动。
在这一天,他们感谢和崇拜上苍带来的繁荣,重申他们与自然的和谐和尊重的关系,促进社会和家庭的和谐。
节日期间,羌族人民祭拜天神、祈祷繁荣,在释比(神父)的细心指引下,村民们身着节日盛装,举行庄严的祭山仪式,杀羊祭神。
Then,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Shibi, the villagers will dance skin drums and Salang dances. During the activity, Shibi sang the traditional epic of the Qiang nationality, while people sang, drank and enjoyed themselves. On New Year's Eve, the head of each family presides over worship ceremonies, offerings and offerings.然后,村民们会在释比的带领下,跳皮鼓舞和萨朗舞。
羌族节日:过小年(中国传统节日)
羌族节日:过小年(中国传统节日)农历十月初一小年,或称为羌年,是羌族自己的传统节日。
羌族十分重视过小年。
届时,全寨停止劳动,由巫师宰牛杀羊,祭祀天神;要请4个人抬着白石神,遍游全寨,有的人家,用面粉做成各种形状的小牛、小羊和小鸡等祭品,供奉天神和祖先。
有的地方神林里请巫师跳神,杀祭羊,将羊血撒在神坛前;羊肉分给各家带回食用,再邀请亲友喝咂酒跳锅庄和唱歌,表示庆贺一年劳动的收获。
羌族过小年,欢乐三五天不等。
春节。
羌族也过汉族的春节,这既体现了羌、汉文化的交融,也成为羌族文化向农业文化发展的一个标志。
从农历十二月下旬起,就杀年猪、祭祀白石神和祖先,吃团圆饭,过春节的活动,连续不断。
除夕晚上要守岁,正月初一忌出门。
初二始拜年,先拜祖先,再拜老人,然后外出拜亲属好友。
初五到初八,全寨人聚会喝咂酒,唱歌跳舞,欢庆一堂。
此外,诸如清明、端午、中秋等汉族的传统节日,也为羌族所接受,并作为自己的节日文化而传承着。
成年礼。
又叫冠礼,是羌族文化史中,颇具特色的部分。
旧时,羌族男子要举行盛大的成年礼仪。
八月间即请巫师来家兴法,祛除不祥。
到十至十二月,才择日举行成年礼。
届时,受礼人穿戴新衣帽,亲友们围火塘坐。
一位巫师执挂有纸制始祖像杉杆,让受礼人向像下跪。
另一位巫师将白公羊并系五色布条,围在受礼人脖上,代表始祖所赐。
接着,巫师和受礼人都跪祝始祖保佑。
然后,由族长讲述祖先的历史,再由巫师念经,祭祀家中诸神。
当祭羊神时,有着特别的内涵,用一只鸡和活母羊;祭后,这只母羊便如同家人一样,赐给一份始祖的赠品,并将此羊养老至老,不得宰杀和出卖,称之为“神羊”。
祭仓神时,则由受礼人的母亲主持。
祭屋顶上的白石神时,所用的白羊要挖心,黑羊则要宰杀。
云朵上的民族-羌族
三月三:已婚妇女每年三月三日敬娘娘菩萨,求神赐孩子,保佑孩子平安。 三月十二:寨子里要宰一只羊,祈求土地菩萨保佑丰收,并忌路一天,禁止过往行人进村寨,这天称为“青苗会”。 七月七:未婚妇女每年七月七日要做“巧牙会”。即邀约邻近的姑娘们,聚会在一起,唱歌跳舞,尽情欢乐。 十一月一:到牛王庙烧香、点蜡、烧纸钱,并宰羊一只,鸡一只,祈求牛王菩萨保佑耕牛平安。这天,全寨的耕牛休息一天,所以又称“牛王会”。 山王会:“山王会”是祈求山王菩萨保佑六畜兴旺,庄稼丰收。做会时,要宰一只羊。山王会的会期各村寨不同。 观音会:“观音会”,一年三次,第一次是三月十九日,第二次是六月十九日,第三次是九月十九日,祈求观音菩萨保佑村寨内大小人口平安。 川主会:“川主会”,每年六月二十四,以寨为单位举行,祭奉川主。当天全寨休息,穿新戴花,唱歌跳舞,大办酒席,是规模最大的庙会。 祭天会:传统每年统一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后来由于受汉区的影响,六月二十四日合并祭天会、玉皇会、川主会,规模十分宏大,常常有跳神活动,人数数百至上万不等。还有妇女敬神节与汉传娘娘会合并进行,内容与妇女节不同,以敬神和娱乐为主,皆为妇女参加。
人们十分怀念她,便于每年五月初五这天到海子边唱歌蹯,渐渐形成了领歌节。早晨,妇女们在一位资历较深的老大姐的率领下,带着祭品和食品,来到寨子附近的海子边,向沙朗敬献供品,祈求庇护。然后,围成一圈,手牵手跳起沙朗舞。黄昏时,妇女们踏上归程。到家后,男人们忙着向她们讨教唱歌跳舞的技艺。
*
羌族节日之其他节日
*
羌族的禁忌
羌族有许多禁忌,例如:
*
羌族的婚姻制度为一夫一妻制。解放前,婚姻由父母包办。妇女地位低,盛行入赘,还有指腹为婚、订娃娃亲、篼篼亲等。其他还有姑舅表优先婚,新娘婚后一年内返居娘家、兄死弟纳其嫂、弟死兄娶弟妇等遗俗。 从正式订婚到结婚一般要经过以下程序: 首先要办开口酒席。男方请介绍人到女方家正式提亲,如女方家同意,由其家长开口,定某日办开口酒席。届时,由男方在女方家办席,未婚婿拜见岳父母。 其次办斟订酒。开口酒过后一段时间,男方又到女方家办一次席,并送去部分礼。 再次办大订酒。男方在女方家宴请女方所有家族和该寨每户一人,交清聘礼,商订和宣布婚期。 最后是择吉日成婚。婚礼举行三天,第一天由女方家办女花夜,进行送亲和庆贺,此日,男方要派出迎亲队伍若干到女方家参加庆祝活动。第二天由迎亲队伍率领,女方亲朋、邻里送亲到男方家,男方要大宴宾客做正席,是夜饮咂酒、跳沙朗舞、唱酒歌,通宵达旦。第三天做谢客酒,送新娘回娘家,叫回门。
羌族的饮食节日习俗和婚礼风俗
羌族的饮食节日习俗和婚礼风俗羌族,自称尔玛,是中国西南的一个古老民族。
那么你知道羌族有什么风俗习惯吗?下面,店铺来为你介绍羌族的饮食节日习俗和婚礼风俗。
羌族的节日习俗羌族的传统节日就是羌历年,羌语称“日美吉”,根据地方的不同,又有“羌历新年”、“过小年”、“丰收节”、“还原节”等多种叫法,但名称不同,内容却完全一样,都以庆祝丰收和感恩还愿为主要内容,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在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举行,持续三至五天。
还有就是祭山会,这是羌族独有的传统节日,时间在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一。
这是一种祈祝丰年的活动,到了这天,每家每户的房顶上插着杉树枝,室内的神龛上挂着剪纸花,点燃松光、柏枝,祀祭天神“木比塔”。
祭祀时,宰羊作祭品,巫师敲着羊皮鼓,唱本民族的史诗。
当天,全寨男女老少,都要喝咂酒、唱酒歌、跳锅庄舞,祈求年景丰收节日礼祭每逢节日、婚丧、祭祀、聚会、待客或换工劳动,除饭菜丰盛外,还必备美酒。
正如一首羌谚所云:“无酒难唱歌,有酒歌儿多,无酒不成席,无歌难待客”。
结婚吃“做酒”,宴客吃“喝酒”,重阳节酿制的酒称为重阳酒,需储存一年以上方可饮用,重阳酒因储存时间较长,酒呈紫红色,酒醇味香,是重阳节期间必不可少的美酒。
另一种被称为蒸蒸酒的饮料是将玉米面蒸熟拌酒曲酿制而成,饮用时既有酒香又能顶饭,类似汉族的醪糟。
无论年节或待客,羌族都以“九”为吉,故宴席时都要摆九大碗,菜肴与川菜相同。
炖全鸡,习惯于用竹签撑起鸡头,使之昂起。
以鸡头飨上宾(如舅父等)。
农历十月初一为羌族年节。
年节的宴会又称“收成酒”。
年节这天全寨人到“神树林”还愿,焚柏香孝敬祖先和天神,要用荞麦粉做成一种馅为肉丁豆腐的荞面饺,有的还要用面粉做成牛、羊、马、鸡等形状不同的动物作为祭品。
次日,设家宴,请出嫁的女儿回娘家。
进行各项节日活动。
祈祷丰收的祭山会是全村寨的一种祭祀活动,除已婚的妇女不准参加外,全寨的人都要带上酒、肉和馍去赴会。
会首由全寨各户轮流担任。
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的政府参与——以震后的羌历年实践为例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进程中的羌族文化重构”(项目编号:09XMZ025)阶段性成果之一;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基地“羌学研究中心”资助项目“灾后异地重建中羌族民俗文化适应研究”(项目编号:11QXY04)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任萍(1980-),女,汉族,四川彭州人,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士研究生,绵阳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文化人类学与民俗学研究。
四川成都610041羌族在“5·12汶川大地震”后是最先进行文化重建的少数民族。
大地震使羌族的文化空间①、文化生态②遭到严重破坏,羌族文化的传承受到严重威胁,作为羌族重要民俗信仰的羌年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种种冲击与影响。
震后,有的羌族村寨原址重修家园,而有的村寨则不得不异地重建,面临全新的文化生态环境。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的羌年节将会怎样进行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同时,在“羌年”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及具体实践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政府、学界、商界、新闻界以及社团组织都积极介入,各自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其中,政府的行政行为一直是学者们讨论的热点,不乏批评之声。
本文试图以笔者先后参与观察的邛崃油榨乡直台村、理县桃坪、汶川县阿尔村白家夺寨三地“羌年”的节日实践过程为例,在纵向与横向比较的基础之上,说明在实际情况中,政府是否参与具体的实践活动,在客观上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产生重大影响。
一、羌年的概况羌年,又称“羌历年”,羌语叫“日麦吉”或“尔玛吉”,是羌族人民的新年节日,也是羌族一年中庆丰收、送祝福、祈平安的最为隆重的节日。
羌年作为一种节日民俗,负载着羌族的价值观和文化取向,人们通过庆祝新年使羌族的传统、历史积淀和文化信息得以继承和传播。
它于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庆典,一般点,颇有代表性。
理县桃坪羌寨,是灾后原址重建重点村寨,在政府主导下举办羌年;汶川县阿尔村白家夺寨,羌族传统文化保持较好,是自主主办羌年;邛崃市直台村,则属于灾后异地重建村寨,新的生态环境中其羌年实践同样值得关注与研究。
羌族历史与文化风俗词条汇释
羌族历史与文化风俗词条汇释【羌】古族名。
最早见于甲骨卜辞。
分布在今甘、青、川一带。
先秦时三四次进入中原。
汉代部分羌人南迁后分为三支:越嶲、广汉、武都,另有先零、烧当等部。
魏晋至唐宋,又有宕昌、邓至、白兰、党项等部。
原以游牧为主,与汉人杂处者渐事农耕。
善于山地战。
塞内多居土屋,塞外多居庐帐。
披发左衽。
饮食以酒、乳、牛羊肉为多。
有火葬之俗。
早期信巫术,公元5世纪后半叶传入佛教。
两汉至宋,不断反抗历朝统治。
东晋时烧当羌曾建立后秦,为五胡十六国之一。
北宋时,党项羌曾建立西夏。
羌人在历史发展中渐与其他民族融合。
今羌族为古羌人的后裔。
发羌与藏族有渊源关系。
【羌族】我国少数民族名。
公元前2世纪羌人的冉马龙部就在今川西北一带活动。
今天的羌族是古代羌人中留存下来的一支。
自称“尔玛”,意即土生土长的人。
分布在川西北茂县、汶川、理县、松潘等县。
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有南、北两种方言,多通汉语。
以农为主。
住房多为石砌平顶碉楼。
擅长刺绣、挑花、编织。
旧时崇拜万物有灵。
村寨都有禁砍伐的“神林”。
部分人信喇嘛教。
【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
分布在四川茂县以及汶川、理、黑水、松潘等县。
分南、北两个方言。
复辅音较丰富;北部方言无声调,南部方言动词和形容词作谓语时有人称、数、时间、体、态、式、趋向等语法范畴,主要用元音,声调变化以及用前加、后加成分等方式表示。
【羌族的饮食】以大米、青稞、洋芋和荞子为主食,辅以小麦和玉米。
青稞和小麦的吃法主要是做成炒面,供旅途或放牧食用。
玉米或磨成细颗粒,蒸成玉米饭,称为面蒸蒸。
或加蔬菜煮成玉米稀饭,称为面汤。
或掺入大米混蒸,称为金裹银或银裹金。
或磨成面,不经发酵,而加以麦面做成馍馍,先用锅炕而后再用火烧食,称为“锅塌子”。
多食酸菜或腌菜,喜欢“咂酒”,吸“兰花烟”、吃熏干“猪膘”等。
点评:与凤县有相同着金裹银、酸菜、兰花烟、洋芋、锅塌子、熏干“猪膘”【羌族“咂酒”】羌族饮料,以青稞、大麦煮熟后拌曲放入坛内酿成。
羌族传统节日
羌族传统节日羌族是我国西部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我们都知道所有的少数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民族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羌族也是一样,它也有属于自己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接下来店铺给大家介绍羌族传统节日,希望可以帮到大家!羌族传统节日羌历年羌族最重要的的传统节日是羌历新年。
时间是农历十月初一,一般为3-5天。
节日期间停止劳动、出门。
聚集家中,用面粉做成各种形状的小牛、小羊、小鸡等祭品,以祭祀祖先和天神。
有的地方还由端公跳神至神树林,杀羊撒血在祭坛前敬神,羊肉分给各家带回,再合家并请亲友饮自制的咂酒,唱酒歌、跳锅庄舞,共庆丰收。
羌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男女老少大都会唱本民族的民歌,不论是在劳动生产、婚丧嫁娶,都要唱歌跳舞。
而节日则是唱跳的最好时机。
因此,逢年过节,羌民都要尽情歌舞。
酒歌是年节时"咂酒"对唱的一种传统的歌唱形式。
唱时主客并排而坐,轮流对唱,节奏缓慢而旋律优美,声音高吭,拖腔婉转,具有典雅朴素的优美风格。
歌词长,多表达吉祥,视贺与酬谢谢意或叙述家史与追忆祖先业绩。
节日的歌唱常常伴以舞蹈。
羌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形式有"跳锅庄","跳盔甲"、"皮鼓舞"等,而以"跳锅庄"最为流行。
舞蹈时,一唱一落,男女互相变换位置,造成节日热烈欢乐的气氛。
约半分钟后,一阕才终二阕又起。
参加的男女多至数十人,并伴以唱咂酒,往往歌舞达旦。
歌舞时伴奏的乐器主要是羌笛。
这是一种古老的六声阶的双管竖笛。
此外是小锣、手铃、唢呐、羊皮鼓、胡琴、口弦等乐器。
这些乐器能吹、奏、弹出具有独特风格的民族乐调,使节日的人们异常欢乐。
羌族最早是以太阳历推算年月。
秦朝时期,太阳历改为月亮历(即现在的农历)。
因此,现在的羌历年均以农历推算,即每年的十月初一。
春节羌族过春节极为隆重且历时已久。
虽春节不是本民族传统节日,但羌族把羌年节的内容移入春节,使其别具特色。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自15至17世纪形成以来,随着“下南洋”和海上贸易,逐步从我国闽 南地区传播到东南亚地区。送王船传递着人们对先辈走向海洋的历史记忆, 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生命的理念,为推动包容性社会发展提供 了丰富的文化对话资源;其承载的观察气象、潮汐、洋流等海洋知识和航 海技术,是人们长期海上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送王船被中马两国的相关 社区视为共同遗产,是中华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传播与交融的生 动例证。
南音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发源于福建泉州,用闽南语 演唱,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汉族音乐。两汉、晋、唐、两宋等朝代的中原移 民把音乐文化带入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并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形 成了具有中原古乐遗韵的文化表现形式。南音起源于唐,形成在宋,南音 的唱法保留了唐以前传统古老的民族唱法,其唱、奏者的二度创作极富随 意性,而南管的演奏上也保持在唐宋时期的特色。其音乐主要由 “指”“谱”“曲”三大类组成,是中国古代音乐体系比较丰富、完整的 一个大乐种。“南乐”乃就流传地域而言,“弦管”指南管音乐以丝竹箫 弦为主要演奏乐器,古代大多称“弦管”;“郎君乐”“郎君唱”指的是 南管乐者祀奉孟府郎君为乐神。还有称“锦曲”“五音”等。
送王船是广泛流传于中国闽南地区和马来西亚马六甲沿海地区禳灾祈 安的民俗活动。是闽南人表达对海洋的敬畏和感恩而举行的一种祭祀活动, 拥有600多年的历史,通过一系列祭祀仪式以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 顺”。
羌年祭祀还愿考释
羌年祭祀还愿考释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为羌历新年。
羌语称“日美吉”“日麦节”,意为吉祥欢乐的节日,是羌族人民一年中最为隆重的节日,祭天、祭山、还大愿,甚是隆重与热闹。
一、羌族历法古代羌人以日、月、星、辰计数,逢十进一,万物起一,认为农历十月初一是最吉利的日子,于是将岁首定为羌历新年。
羌年又称“小年”,以区别于汉族的“大年”(春节)。
羌族十月历起源于人们对天体运行及四季寒暑交替等自然现象的长期观察。
在古代,释比既是原始宗教的掌门人,也是羌族历法的执掌者和传承人。
到明代,羌历已经是一种十分精准的历法,不仅推演岁时准确无误,而且还能非常准确推算出日蚀、月蚀,做到毫厘不差。
由于生存内在需求与外在因素干预的共同作用,大约从乾隆年间开始,羌人将羌年节从羌历十月初一改为农历十月初一,将羌族十月历置换为农历十二月历。
大量田野调查也有不少关于羌人历法的史料记载。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民族研究机构调查形成的《汶川县雁门乡社会调查报告》与《理县通化乡社会调查报告》、1920年前托马斯形成的《羌族的历史习俗和宗教》、1954年西南民族学院《羌族概况》、胡鉴民的《羌民的经济活动形式》等资料中均有对羌人历法的记录。
羌族释比经典也有大量关于羌族历法的信息,例如《安家神》、汶川雁门释比经典《木吉卓》、《木姐珠与斗安珠》、《还愿》、《热慈》、《凿》等均有“每逢十月初一日,还愿敬神敬祖先”的记载。
二、羌年传说相传,羌历年起源于秦汉以前。
据羌族民间叙事长诗《木姐珠与斗安珠》记载:天神木比塔的小女儿木姐珠执意下凡与羌族青年斗安珠成亲。
临行时,她的父母陪奁了树种、粮种、牲畜。
她来到人间与斗安珠辛勤劳作,农牧业年年丰收。
这时,她怀念天上父母的恩泽,就把丰收的硕果、粮食、牲畜摆在原野,向天祈祷。
木姐珠祭天的这天,正是羌历的十月初一。
从此,她们的子孙后代就把每年的十月初一定为新年。
这一习俗,羌族人民沿袭至今。
三、祭祀活动1、祭祀天神羌历年羌民们要祭天还愿。
羌族风情习俗简述
羌族风情习俗简述羌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早在3000多年前殷代的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他们主要活动在我国的西北部和中原地区。
今天的羌族主要聚居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及其附近地区,以茂汶羌族自治县最为集中。
唐时,一部分羌人同化于藏族,一部分同化于汉族,今天四川西北部的羌族人是古代羌人中保留下来的一支。
羌族人自称“尔玛”或“尔咩”,意思是“本地人”。
羌族人使用羌语,大多数通汉语。
1、宗教信仰普遍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少数与藏族人居住在一起的羌族人信仰喇嘛教。
2、节日最隆重的是两个,“祭山会”和“羌年节”。
第一,“祭山会”(又称转山会)。
祈祷风调雨顺。
祭山会的时间各地并不统一,有正月、四月、五月之分,亦有每年举行1次或2—3次不等,祭山程序极为复杂,所献牺牲因各地传说不同,图腾不同而有差异,大致可分“神羊祭山”、“神牛祭山”利“吊狗祭山”三种。
大典多在神树林一块空坝上举行。
一些地方祭山后还要祭路三天,禁止上山砍柴、割草、挖苗、狩措等。
第二,羌年节(又称羌历年)。
答谢天神赐予的五谷丰登。
于每年家历十月初一举行庆典,一般为3-5天,有的村寨要过到十月初十。
按民间习俗,过羌年时还愿敬神,要敬祭天神、山神和地盘业主(寨神)。
全寨人要吃团圆饭、喝咂洒、跳莎朗,直到尽欢而散。
整个活动仪式由“许”主持,咂酒则由寨中德高望重的长者开坛。
节日期间亲朋好友可互道祝贺,相互迎请。
(在茂县一带,过羌年有特殊规定:当年全寨没有成年人死亡过羌年,否则只能过春节。
)其他节日还有:“牛王会”,羌族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十一月一日举行,节期一天。
此日,要让耕牛休息,喂以面馍和麦草。
有的地方,要做日月形馍馍挂在牛角上,然后放其出圈自由活动。
主人到牛王庙焚香烧纸,并宰羊一只、鸡一只,祈求牛王爷保佑耕牛平安不遭瘟疫。
“颔歌节”,主要流行天茂县北部的羌族聚居山寨。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只有妇女参加。
“羌族端午节”,也是羌族传统节日。
羌年活动策划方案
羌年活动策划方案一、活动背景羌年是中国羌族传统的新年之一,是羌族人民在农历正月初三举行的盛大节日,也是羌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护和弘扬羌族民俗文化,增强羌族人民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心,特举办羌年活动,以吸引更多人了解和关注羌族文化,促进不同民族文化交流。
二、活动目的1. 保护和传承羌族文化。
通过羌年活动,展示羌族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习俗,弘扬羌族文化,使羌族人民和其他民族更好地了解和传承羌族文化。
2. 提高民众对羌年的认识和参与度。
通过活动宣传和互动体验,增加公众对羌年的了解,提高羌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观众的参与度。
3. 促进不同民族文化交流。
通过邀请其他民族参与羌年活动,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增加各族之间的理解和友谊。
三、活动时间和地点活动时间:农历正月初三,持续5天。
活动地点:羌族聚居区县城主要场地和周边乡村。
四、活动内容1. 开幕式:在活动地点举行盛大的开幕式,邀请当地政府官员和重要嘉宾致辞,进行传统礼仪表演,展示羌族文化特色。
2. 羌族民俗展览:在活动期间举办羌族民俗展览,展示羌族传统服饰、工艺品、饮食文化等,提供观众了解和购买。
3. 传统舞蹈和音乐演出:邀请羌族青年艺术家进行传统舞蹈和音乐演出,展示羌族的舞蹈和音乐艺术。
4. 乡村旅游活动:组织观众参观羌族乡村,了解乡村风貌,品尝当地特色美食,体验羌族民俗活动,如婚礼仪式、烤羊宴等。
5. 羌族传统体育竞技:举办羌族传统体育竞技活动,如抓马比赛、射箭比赛,吸引观众参与并了解羌族体育文化。
6. 羌族文化论坛:邀请专家学者和羌族代表,举办羌族文化论坛,探讨羌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和方法。
7. 儿童羌年活动:为儿童专设活动区域,组织儿童参与羌年活动,通过趣味游戏和表演,向儿童介绍羌年的传统故事和习俗。
8. 摄影展:举办羌年相关的摄影作品展,展示摄影爱好者记录的羌族习俗和风景作品,增加观众对羌年的了解和兴趣。
9. 爱心公益活动:开展与羌族文化相关的公益活动,如明信片义卖、捐资助学等,用实际行动关注和帮助有需要的羌族群众。
羌族文化的展演——由桃坪羌寨羌历年想到的
羌族文化的展演——由桃坪羌寨羌历年想到的作者:高佳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6年第7期高佳第五届羌年花儿纳吉赛歌节在阿坝州理县的桃坪羌寨隆重举行。
作为羌族地区著名的旅游地,百年来经历了“5·12”等三次特大地震仍然雄伟屹立,成为不倒的世界抗震和防御奇迹,桃坪羌寨借由本次举办羌年花儿纳吉赛歌节的机会,尽情向全世界展演它所独有的羌文化。
本文以羌历年这一特定的节日形式为落脚点,结合在理县进行田野考察的实际经历与所见所闻,简要论述了笔者本人对羌族文化展演的理解。
一、羌历年羌历年,为每年农历十月初一。
节日一般为三天。
节日的社会功能非常全面及完善,各个国家或民族通常总会有属于自己的特定节日。
节日的社会功能通常包括:弘扬传统文化,展现现代文化;塑造形象,提高举办地的知名度;促进和加强民族、地区间的交流;以及给参与者带来精神上的愉悦等等。
因为这些完善的社会功能,节日通常都被人们所重视。
二、理县桃坪羌寨的羌历年第五届羌年花儿纳吉赛歌节在阿坝州理县的桃坪羌寨隆重举行。
此次羌历年共包括祭山还原、祝福太平;花儿情深、吉祥欢歌;和谐盛世、铭恩奋进三个环节,最后是全体演员一起演唱《欢迎您到桃坪来》的谢幕曲。
表演内容丰富多彩,包括祭祀活动、迎亲歌、拐把子、花儿纳吉赛歌、生活场景展示、羌笛口弦、桃坪羌舞、羌族原生态情歌对唱、羊皮鼓舞、原生态歌曲《尼玛啦啦耶》等。
桃坪羌寨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始建于公元前111年,历经战乱和若干次大地震但完整地保存下来,沉淀了深厚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桃坪羌寨位于理县东部,紧邻国道317线,距省会成都仅130公里。
桃坪羌寨具有清凉避暑和阳光暖冬的独特气候并孕育了丰富的物产,尤其以甜樱桃和大白菜等高品质果蔬最具知名。
桃坪羌寨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在200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桃坪羌寨将掀起和引领全球消费羌文化的旅游浪潮,是全景展示原生态羌族的生产、生活、文化、艺术、体育、军事、宗教的最佳窗口。
2022年南方春节过年习俗
2022年南方春节过年习俗2022年南方春节过年习俗少数民族四川:“羌年节”羌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
现主要聚居在四川阿坝州境内的茂县、汶川、理县以及松潘部分地区。
羌年节于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庆典,一般为3-5天,有的村寨要过到十月初十。
按民间习俗,过羌年时还愿敬神,要敬祭天神、山神和地盘业主(寨神)。
全寨人要吃团圆饭、喝咂洒、跳莎朗,直到尽欢而散。
整个活动仪式由“许”主持,咂酒则由寨中德高望重的长者开坛。
节日期间亲朋好友可互道祝贺,相互迎请。
客家人对农历新年极为重视。
家家户户挂彩灯、贴门神,并在粮仓、家禽牲畜圈上贴写吉祥的语言,以示来年的丰收吉祥。
有条件的客家乡镇从正月到二月要耍灯舞,灯的种类有龙灯、狮灯、蚌灯等,这是客家人在原籍的彩灯习俗流传至今。
此外,还要举行大型庆典活动--舞龙,有彩龙、火龙、水龙、脱节龙和和上川龙之分。
灯会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民间文化活动,每逢过年过节时很多地方都有挂灯笼、办灯会的传统。
而对爱热闹、尚祥和的四川人来说,过年不可无“灯”,灯会成了川人过年不可少的“年货”。
因此之故,四川灯会历史悠久,水平高,被誉为“天下第一灯”、“中国灯会之首”。
尤其是成都灯会和自贡灯会,气势之磅礴、构思之奇巧、工艺之精湛、地方风情之浓郁,成了中国地方灯会之翘楚。
福建闽南农村的过年习俗有着自己的特色。
在农村,农户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的意思。
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
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门外,点燃待其烟绕火旺,男人依辈分跳过这堆火焰,边跳边念:“跳入来,年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
”这叫“过火群”,象征烧掉旧岁的邪气,消灾过运,迎来干干净净、大吉大利的新年。
“家长率子女围坐炉旁,叫“围炉守岁”,最好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
试谈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试谈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作者:文红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4年第11期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传承和保护历来都是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重点。
本文以羌文化为例,重点介绍了羌年的基本概况和发展的现状,并以阿坝州汶川县、茂县和绵阳市北川县为田野点,调查研究羌年传统习俗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行性的保护措施。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逐渐在消失,羌民族是众多少数民族中极具特色的一支,但在汶川大地震之后,羌民族文化受到严重的影响和破坏,其中羌年更被列入了《亟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此引起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形成了一种“羌文化”抢救热潮。
一、羌年的基本概况和(一)羌年的基本概况。
羌年,俗称羌历年,羌语叫“日美吉”,也有“丰收节”“过小年”等名称,是羌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主要以庆祝丰收和还愿为内容,在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举行盛大庆典,节日持续三至五天,尤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北川县的羌族为甚。
节日期间,全寨子的村民都要来参加庆祝仪式,在释比的引领下上山祭祀还愿,祈求丰收,下山后各家进行敬神仪式,之后家人们一起吃团圆饭、跳锅庄、喝咂酒,而亲朋好友在节日期间也要相互祝贺,相互迎请,十分热闹。
二、羌年习俗的演变羌年——为羌民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一种人类社会独特的文化现象,它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羌民族长期的心理认同和沉淀,在羌民族心中形成了“我们感”。
然而,这种“我们感”在与“他者”的你来我往之中,传统的文化模式正悄然发生了变化。
为了研究所需,本人于2013年1月前往汶川县、茂县和北川县进行了田野调查。
以下按照年龄段划分为三部分,通过对比分析、提炼,选取了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访谈,概述如下:(一)祖辈过羌年的习俗。
通过采访汶川县映秀镇的一位羌族老奶奶,大致了解到,老一辈羌民过羌年前家家户户就要打扫房屋,添置新衣服,就像汉族人民过新年一样采购年货,过年当天早上,每家每户要将自己家里的牛羊赶到田地里,在这一天即便是牲畜吃了田里的庄稼也不用赔偿,在羌年中最重要的一项活动就是祭祀活动,由端公宰牛羊来祭祀天神,有些寨子还要祭祀地神,祭祀结束后,端公还要进行跳神,跳神完成之后由每家的代表围坐在一起吃煮熟的羊杂羊肉,在所有的祭祀活动完成之后,就将剩下的牛羊肉分发给每家每户带回去享用,在傍晚的时候,大家聚集在坝子里由老人领唱庆祝歌,围着篝火跳莎朗、锅庄,喝咂酒。
梵净山漆树坪羌寨过羌年传统习俗
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是贵州省唯一的羌族群众聚居村寨——漆树坪羌寨的过羌年传统节日。
家家户户杀猪宰羊、载歌载舞喜迎新羌年。
地处梵净山东面的桃映乡漆树坪羌寨,位于海拔1200米的香炉山上,寨子海拔也有1030米,交通十分不便,近两年才修通了毛路。
与松桃苗族自治县沙坝接壤。
整个羌寨有65户人家285人,其中羌民有200人,全部都姓胡,其余的田姓、石姓均为苗族,至今仍保留着本民族的风情习俗。
据漆树坪一些羌族老人介绍,他们祖先由四川茂汶辗转迁徙而来,是目前贵州省唯一的羌族群众聚居村寨。
过羌年时男女老少围在一起跳羌族沙郎舞、唱山歌,鞭炮声此起彼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羌年简介“十月过羌年”是羌民族的传统佳节。
羌语叫Rrmea jea(日麦吉)相传羌历(夏历)最早为平阳历。
古羌人以羊角卜推历时,计羌年,一年分为十个月,是根据羌人所居住的高纬度实际地理位置和实际气候制订的。
所以,羌历法与羌族地区的实际气候和农时相符合的,故羌族人民自夏朝起沿袭了五千多年。
十月是羌族人民的金秋时节,粮食丰收,牛羊肥壮。
为了庆祝丰收:定俗“十月过羌年”。
为了答谢天神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举行“过羌年、祭山、还愿、放生”。
为了给牛感恩,报答耕牛的辛勤劳作,让耕牛也过节。
因此羌年也是“牛王会”,人畜同乐。
九月二十八日至九月三十曰,羌族人民以家族为单位吃团圆饭。
这一天,羌寨张灯结彩,炊烟四起,烟雾缭绕,咂酒飘香,爆竹声声,鞭炮齐鸣,充满了节日气氛。
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盛装,不出远门,不下地干活,团聚家中筹办年饭,用面粉制作半月形肉馅大蒸饺。
有的家庭还用面粉做成牛、羊、鸡、、马等武装的祭品,祭祀天地、祖先。
吃团年饭是羌族人民最为隆重和讲究的场面,宴席前,先请神入席,主人手擎九品香烛,敬酒,刀头焚香。
神台灯火通明,主人面对神台答谢天地之祖先赐给家人四季平安,风调雨顺,消灾祛祸,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今天家人团聚,庆贺丰年是托天神、祖先的福。
天神、祖先在上,一如既往保佑家人安康,但愿明年又是一个好兆头……”鞭炮声催促着家人入席就餐,第一轮是上糖食(用蜂蜜制作的五谷杂糖);第二轮上干盘(又名“下酒菜”,心、腰、肝、舌、凉拌猪头、耳朵、香肠、肚条等);第三轮上荤菜(花碗、肘子、咸盐烧白、甜烧白、膀);第四轮上炖菜(排骨、蹄花、炖鸡),专为老者准备。
吃完第二轮菜后,在老者们的提议下,高举酒杯,下桌围火塘一周,挪动脚步,边舞边唱“足索”(年歌),三圈后,继续回到原位连吼三声,同饮一杯酒,方才坐下继续用餐。
先有老,后有小,儿女们依次给老人敬酒,用宏亮的嗓子唱起了酒歌,表达对老人的敬意,酒敬到哪里,酒歌就唱到哪里,祝老人们健康长寿。
这种热闹的场面驱散了老人们的倦意,歌声振奋了他们的精神,老人们心情愉快,喝酒也就不在话下了。
数小时后,大家酒足饭饱,扶老携幼,各自就寝。
十月初一清晨,女性擎香背水,为感谢上天赐给寨人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四季平安,免受病痛之苦、灾害之忧。
男性祭山杀羊还愿,祭山结束,羌人有放生的习俗,把鸡放回大自然,是古羌人保护动物,禁止打猎杀生的一种方式。
通过祭山,保护野生动物,禁止乱采滥伐,充分表明古羌人十分懂得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羌人需要世事万物生生不息。
回到羌寨,男女老少欢聚一堂,载歌载舞,欢庆丰收,庆祝羌年,喝团圆酒,团圆饭,举行丰富多彩的歌舞表演和体育活动。
最令人赞叹的是舞草龙,舞龙是二人扛着祭山还愿的羊,走在草龙前面,草龙制作精美,舞龙手熟练自如,首尾呼应,动作优美整齐,显得栩栩如生,就像一条活龙。
在舞龙的过程中,妇女们用锅烟灰抹在舞龙小伙子的脸上,把小伙子们打进草丛,变成草丛中的虫子,虫子会糟蹋庄稼,所以,妇女们看似打击,其实在共享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快乐。
羌历年简介羌历年,为每年农历十月初一。
节日一般为三天。
关于羌历年的来源。
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
相传玉皇大帝的幺女木姐珠。
因看上人间羌族小伙子斗安珠。
执意要下凡同斗安珠结婚。
临行前,父母陪奁了树种、粮食、牲畜等。
木姐珠来到人间,很快繁衍了人类,所带的树种很快长成了森林,粮种给人间带来了五谷丰登。
她怀念父母恩惠,把丰收的硕果、粮食、牲畜摆在原野,向天祝祈。
这一天,正好是羌历年十月初一。
以后,羌族人民就把这一天作为自己的节日。
2起源羌历年其实起源于对大自然的敬畏、感恩与崇拜,即所谓“祭天还愿”羌历年据说来源于一个美丽的故事。
在很早很早以前,天神的幺女儿木姐珠爱上了人间的羌族小伙子斗安珠后,便不顾天条律令,执意下凡和他结婚,一到人间,她就把出嫁时父母赠送的树种、粮种种植在山野田园,把牲畜放入草地,到了秋天,树种很快就长成了森林,粮种带来了五谷丰收,畜禽也生长兴旺,人类繁荣昌盛,大地一片生机,她为了感谢父母恩惠,就在一天把丰收的果实、粮食、牲畜摆在原野祭祀上天,表达心中的感恩情怀,以后又在每一年的那天都要举行相同的仪式,而那天正好是十月初一。
以后,羌族人民就把这一天作为自己的节日。
同时,天神木比塔也觉得人间辛苦了一年,在万物归仓之时应该放松欢庆一番,就指点羌人说:“你们应该过年”。
在得到了天神的授意后,羌人就以使用的太阳历(夏历,一年按十个月计)为依据,由释比用羊角卜挂和用铁板算推算出十月初一是个好日子,就让那天作为了新年的开端。
因中国历算到了秦汉才改为使用一年十二个月的月亮历(农历),所以羌历年早在秦汉以前随着羌人从游牧文明进入农耕文明时就存在了。
直到明清时期羌族人开始过春节并把它称为“过大年”而称羌历年为“过小年”之前,羌历年一直是羌族人最隆重的节日,因为到了农历十月初一,经过了春天的耕种和秋天的收割,辛劳了一年的人们已进人农闲时节,耕牛也被放上山野享受着悠闲时光,所有的都是让人高兴的事情,除了载歌载舞欢庆丰收,已没有什么方式能表达心中的喜悦了,加上羌族实行多神信仰,相信万物有灵,认为风调雨顺、吉祥安康是众神保佑的结果,所以过年是欢乐而神圣的,“祭天还愿”总是贯穿始终。
3分布区域“羌历年”主要分布于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松潘、汶川、理县以及其他羌族聚居区地。
北川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隶属四川省绵阳市,幅员面积2869平方公里,总人口16万,其中羌族9.1万,占全县总人口56.9%羌族总人口占全国羌族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北川羌族生活在相对独立的封闭的环境中,因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
在节日庆典方面,便鲜明地反映了羌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其中最为盛大隆重的就是“羌历年”。
4风俗习惯羌族最早是以太阳历推算年月。
秦朝时期,太阳历改为月亮历(即现在的农历)。
因此,现在的羌历年均以农历推算,即每年的十月初一。
据传,在秦汉前,羌族已有这个习俗。
羌族原始宗教巫觋上坛经典《木姐珠》的口碑传承了一个关于羌历年习俗的颇具神话色彩的解释。
说阿巴木比塔幺女木姐珠,执意下凡与羌族青年斗安珠结婚,父母拗不过女儿,以粮种、树种、牲畜作为陪奁。
至此,结合的年轻人,繁衍了后代,树木成材,农牧年年丰收。
女儿感恩父母,供置丰收硕果,向天祈祷,这天正是十月初一。
还愿,祈祥,庆吉,是许多民族年节的重要内涵。
而羌历年的传统过法,是非常有特色的。
节前,家家户户清扫房屋,赶制新衣,备办年货,也有选择年节举行婚礼的。
年节这天早晨,主人要给辛勤操劳为夺取丰收立下汗马功劳的牛马以最好的饲料犒赏。
过去,从这天开始,牛马羊敞开放了,甚至到地头吃了懒人未收割的庄稼,也勿须赔偿。
祭祀是羌历年最重要的活动,寨上村民盛装参加,这期间劳动停止。
祭祀仪式也因地域支系不同而大同小异。
由许(端公)宰牛、羊祭祀天神,各家则以面做的小禽畜作为祭品供奉天神和祖先。
有的村寨要祭山神。
每家派人携面制祭品参加。
当神林中敲击的皮鼓声响起神杖彩带激烈挥动时,端公的跳神便把村民带进了庄重肃穆充满虔诚和期冀的气氛中。
宰羊时,端公用冷水淋洒羊头,羊头不停摆动,说明山神领受了,可杀;不摆动,则不敢杀。
羊血洒于神坛前,羊头躬敬山神。
敬神的肉将分给各家各户带回享用。
跳神后,各户代表,于神林中围坐吃煮熟的羊杂羊肉,豪饮咂酒。
有的村寨当年若无成人死亡,还将在墙上绘制白色吉祥符号以庆人畜兴旺,庄稼丰收。
祭祀活动结束后,全寨青壮男子汇同老人组成庆吉队伍,载歌载舞到每家每户祝贺,并由老人领唱,众人合唱喜庆歌。
有的则汇聚寨子坝中,欢跳沙朗、锅庄,畅饮咂酒。
也有相邀家中,围着锅庄火塘跳舞唱歌,尽兴方休。
羌历年的庆吉活动,少则两三天,多则六七天。
由于历史的原因,羌历年曾被极左的尘烟抹去。
1988年10月,阿坝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出《关于羌历年放假的通知》,这是根据阿坝藏族自治州更名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后的“自治条例”有关规定研究决定的第一个羌历年,全州放假两天。
这天,州府马尔康数千藏、羌、回、汉各族人民聚济一堂欢度佳节。
茂县、汶川、理县、北川四县,并在茂县举行了庆祝羌历年暨经济、文化、技术交流会。
1989年的羌历年,五万余人欢聚汶川县,古老的传统节日,将民俗、文化、商贸、科技活动融合一起,促进了文化、经济、科技的交流发展和繁荣。
和汉族一样,羌族也过春节。
过法与汉族农村场镇大同小异。
但宰杀年猪却从十月开始至冬腊月。
一般宰杀两三头,富裕羌民要宰四、五头。
所宰年猪自家消费至来年乃至更长时间。
春节要吃团年饭,酒宴摆“九大碗”,开宴前先敬祖先放鞭炮,喝咂酒、白酒,春节家家户户贴门神,喜门签和春联。
大年三十团年一般不接待客人。
有的村寨初一开始跳锅庄、沙朗唱酒歌,也有的玩龙灯。
初三一早上坟祭祖,之后开始串门走亲戚接待亲朋好友。
过年期间,无论到哪家,主人都会摆上肥而不腻香滑可口的猪膘肉和洋芋糍粑款待客人,并劝饮咂酒或白酒,热情备至,足可领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的羌家古风。
5羌历年现状1987年农历十月初一,省民委在成都举行了庆祝羌年大会。
自次以后,羌族地区就统一以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为“羌年”,开展庆祝活动。
1988年茂县、汶川、理县、北川4县政府联合举办了为期4年的“日麦节”(羌历年)活动,同年,该活动被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确定为羌族同胞的法定节日。
自此,羌族传统节日“日麦吉”(羌历年)方得到了有效保护。
十几年来北川的羌历年庆祝活动从未间断。
和过去不同的是,庆祝活动不仅以村寨为单位,还以乡镇组织,在县城举行的全县庆“羌年”活动尤为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