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分析原始记录

合集下载

水泥化学分析试验原始记录

水泥化学分析试验原始记录
烧杯(m1)g
烧杯(m1)g
/
烧杯+样(m2)g
烧杯+样(m2)g
样(m)g
样(m)g
坩(m3)g
坩(m3)g
灼烧后坩+样(m4)g
灼烧后坩+样(m4)g
灼烧后样(m5)g
灼烧后样(m5)g
Xso3(%)=[m5×0.343/ m] ×100
Xso3(%)=[m5×0.343/ m] ×100
C3A含量
试料的质量(g)
氧化钙的质量百分数(%)
/
烧失量
坩(m1)g
坩(m1)g
/
坩+样(m2)g
坩+样(m2)g
样(m))g
灼烧后坩+样(m3)g
灼烧后样(m4)g
灼烧后样(m4)g
烧失量(%)=[(m—m4)/m] ×100
烧失量(%)=[(m—m4)/m] ×100
SO3含量
1
2
3
平均值
/
密度
序号
加煤油后刻度V1
水泥质量m(g)
加水泥后刻度V2
水泥密度(ρ)
平均值
/
1
2
备注:
/
主检:记录:审核:
试料质量(g)
/
1.773
氯离子的质量百分数(%)
碱含量
100mL测定溶液中氧化钾的含量(mg)
100mL测定溶液中氧化钠的含量(mg)
试料质量(g)
/
氧化钾的质量百分数(%)
氧化钠的质量百分数(%)
总碱量(%)
游离CaO含量
每毫升苯甲酸标准溶液相当于氧化钙的毫克数(mg/mL)
滴定时消耗苯甲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

环氧乙烷残留量检验原始记录

环氧乙烷残留量检验原始记录

常州奥尔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环氧乙烷残留量检验原始记录检测仪器:分光光度计环境温度:记录编号:1供试液的制备极限提取法。

室温放置1h,即得供试液。

2梯度标准液的制备C=W/50×1000 = 10.882.2乙二醇标准溶液的制备精确量取标准贮备液1.0ml,用水稀释至1000ml。

按下式计算乙二醇标准溶液的浓度(g/L):C1=C×10-3=10.88×10-32.3取5支纳氏比色管,分别精确加入0.1mol/L盐酸2ml,再精确加入0.5ml、1.0ml、1.5ml、2.0ml、2.5ml乙二醇标准溶液。

另取一支纳氏比色管,精确加入0.1mol/L盐酸2ml作为空白对照。

3作标准曲线于上述各管中分别加入0.5%高碘酸溶液0.4ml,放置1h。

然后,分别滴加1%硫代硫酸钠溶液至出现的黄色恰好消失。

再分别加入品红-亚硫酸试液0.2ml,用水稀释至10ml,摇匀,35℃~37℃条件下放置1h,于560nm波长处以空白液作参比,测定吸光度。

绘制吸光度-体积标准曲线。

4测定平行测定两份。

精确量取供试液2.0ml于纳氏比色管中,加入0.5%高碘酸溶液0.4ml,放置1h。

然后,滴加1%硫代硫酸钠溶液至出现的黄色恰好消失。

再加入品红-亚硫酸试液0.2ml,用水稀释至10ml,摇匀,35℃~37℃条件下放置1h,于560nm波长处以空白液作参比,测定吸光度,测定三次,取平均值。

以测得的吸5计算样品中环氧乙烷相对含量(μg/g):C EO=1.775VC1×1000C EO(1)=1.775×0.3425×10.88×10-3×1000= 6.61 C EO(2)=1.775×0.3472 ×10.88×10-3×1000=6.71结论:本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4233.1-2008检验,结果符合规定。

化学检验原始记录

化学检验原始记录

浙江德威不锈钢管业制造有限公司
送检单位:化学分析原始记录QR8.2.4-12
厚德载物,养威蓄锐
浙江德威不锈钢管业制造有限公司
QR 8.2.4-13 金相及晶间腐蚀原始记录No
厚德载物,养威蓄锐
浙江德威不锈钢管业制造有限公司
QR 8.2.4-14 理化中心检验台帐No.
厚德载物,养威蓄锐
浙江德威不锈钢管业制造有限公司
委托单位:成品力学性能原始记录QR-8.2.4-15
厚德载物,养威蓄锐
浙江德威不锈钢管业制造有限公司
厚德载物,养威蓄锐
浙江德威不锈钢管业制造有限公司
日期:年月日钢管产品表面检验原始记录QR-8.2.4-08
厚德载物,养威蓄锐
浙江德威不锈钢管业制造有限公司
QR8.2.4-09 钢管产品性能检验台帐
制单:
厚德载物,养威蓄锐
浙江德威不锈钢管业制造有限公司
合同号:钢管成品出厂检验记录
厚德载物,养威蓄锐。

碘吸附值的测定原始记录

碘吸附值的测定原始记录

碘吸附值的测定原始记录碘吸附值的测定原始记录导言碘吸附值是用来衡量材料孔隙大小和表面积的重要参数。

它是指单位质量的材料能吸附住的碘的量。

碘吸附值广泛应用于催化剂、吸附剂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碘吸附值测定的实验步骤和原始记录的编写方法。

原始记录编写步骤1. 标题:记录的第一行应是实验的标题,即“碘吸附值测定原始记录”。

2. 实验条件:在记录的第二行,记录实验的日期、地点和使用的仪器设备。

3. 样品信息:接下来,记录样品的基本信息,包括样品名称、批号、分子量等。

还应该记录采样时间和样品的来源。

4. 实验步骤:此部分应详细描述实验步骤。

a. 准备操作:记录准备操作,例如将样品装入量筒,或在平衡滤纸上放置碘溶液。

b. 碘溶液配制:记录配制碘溶液的方法和所使用的浓度。

c. 操作过程:详细描述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包括浸泡时间、温度控制等。

d. 碘吸附值计算:如果有特殊的计算公式或方法,也应该在此部分进行记录。

5. 数据记录:此部分应对实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

a. 初始记录:记录起始时的处理结果,包括样品的初始质量和实验条件。

b. 中间记录:记录实验进行过程中的关键数据,例如浸泡时间和吸附量。

c. 结果记录:记录最终的结果数据,包括碘吸附值和相应的单位。

6. 结果分析:在记录的进行简要的结果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解释和总结。

7. 总结和展望:对整个实验进行总结,提出未来可能的改进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个人观点和理解碘吸附值作为衡量材料表面积和孔隙大小的指标,在化学领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过测定碘吸附值,我们可以了解材料的吸附性能,从而评估其适用性和效率。

碘吸附值的测定不仅需要准确的实验记录,还需要正确的实验步骤和数据分析。

只有通过严谨的实验操作和详细的记录,才能得到可信和有价值的结果。

在测定碘吸附值时,我个人认为要特别注意实验条件的控制。

温度对吸附过程有很大影响,因此在测定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和记录温度变化。

实验结果的再现性也是评估实验的重要指标之一,我们应该采取多次测定并计算平均值来提高结果的可靠性。

pH值测定原始记录表

pH值测定原始记录表
样品名称
样品性质
检测项目
pH值
检测依据
仪器型号及编号
pH计PHS-3C(259)
检测方法
玻璃电极法
湿度:%
标准缓冲溶液
苯二甲酸氢钾标准缓冲溶液、混合磷酸盐标准缓冲溶液、四硼酸钠标准缓冲溶液。(配置及标定见化学试剂配置及标定记录表)
水温(℃)
取样量(mL)
样品前处理
分析步骤
1、玻璃电极在使用前应放入纯水中浸泡24h以上。
2、仪器校正:仪器开启30min后,按仪器使用说明书操作。
3、pH定位
标准缓冲溶液名称
标准缓冲溶液pH值
标准缓冲溶液测定pH值
标准缓冲溶液名称
标准缓冲溶液pH值
标准缓冲溶液测定pH值
标准缓冲溶液名称
标准缓冲溶液pH值
标准缓冲溶液测定pH值
苯二甲酸氢钾
混合磷酸盐
四硼酸钠
4、用洗瓶以纯水缓缓淋洗电极数次,再以水样淋洗6~8次,然后插入水样中,1min后直接从仪器上读出pH值。
样品编号
pH值
样品编号
pH值
备注:
样品编号
pH值
样品编号
pH值
备注:

泛酸测定原始记录表

泛酸测定原始记录表
回归方程标准曲线Y=
样品测定
提取液定容体积V mL;P=Px/Vx ;X=P×V×f×100/(m×1000000)
空白
吸取酶空白液体积V1
吸光度
从曲线查得泛酸含量m3(ng)
酶液中泛酸含量
/
/
试样中泛酸
含量X mg/100g
A1
B1
C1
D1
序号
试样质量m(g)
稀释
倍数f
吸取试样液体积Vx
吸光度
曲线中得泛酸含量Px(ng)
泛酸浓度P(ng/ml)
泛酸浓度的平均值ng/ml
A2
B2
检验员:复核人:审核人:
将培养好的标准系列管、试样和酶空白系列管用漩涡混匀器混匀。用厚度为1m比色杯,于550m处,以未接种的0对照管调节透光率为100%(或吸光度值为0),依次测定标准系列管、试样和酶空白系列管的透光率(或吸光度值)。如果0对照管有明显的细菌增长,或者与0对照管相比,标准0管透光率在90%以下(或吸光度值在0.2以上);或标准系列管透光率最大变化量<40%(或吸光度值变化量<0.4),
样品编号
样品名称
检验项目
泛酸
检验依据
GB5009.210—2016食品中泛酸含量的测定
检出限
仪器名称
仪器型号
仪器编号
检测起止日期
环境条件
温度 湿度
分析步骤:称取试样_______按标准中5.1制备接种液,按标准中6.2进行试验提取。根据试样中泛酸含量用水对试样提取液进行适当稀释(F),使稀释后试样提取液中泛酸浓度约为 20 ng/mL.所用试管使用前洗刷干净,用水煮沸30min,沥干后放入盐酸浸泡液中浸泡2h,经170℃烘3h后使用。取4支试管,分别加入1.0mL、2.0mL、3.0mL、4.0mL试样提取液(Vx),补水至5.0mL,加入5.0mL泛酸测定用培养液,混匀。另取4支试管分别加入1.0mL、2.0mL、3.0mL、4.0mL酶空白液。取试管分别加入泛酸标准工作溶液0.00mL、0.50mL、1.00mL、1.50mL、2.00mL、2.50mL、3.00mL、3.50mL、4.00mL、4.50mL、5.00mL于试管中,补水至5.0mL,相当于标准系列管中泛酸含量为0ng、10ng、20ng、30ng、40ng、50ng、60ng、70ng、80ng、90ng、100ng泛酸,再加入5.0mL泛酸测定用培养液,混匀。为保证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应制备2套~3套标准系列管,绘制标准曲线时,以每个标准点的均值计算。将所有测定管塞好棉塞,于121℃高压灭菌15min。待测定系列管冷却至室温后,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向每支测定管滴加接种液50L。塞好棉塞,置于37℃士1℃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6h~20h,直至达到最大混浊度,即再培养2h后透光率(或吸光度值)无明显变化。另准备一支标准0管(含0g泛酸)不接种作为0对照管。

化学试验原始记录表

化学试验原始记录表
(2)比较三种加热方式效果的不同;
实验完成情况
各组都能在规定的时间按要求完成
实验的效果及
成败
实验现象明显,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本实验的改进 意见

仪器的使用
情况
正常,无损坏
学科:九年 班 实验分类:
实验名称
实验时间
实有人数
缺课人数
实验开出组数
24
使用仪器材料 (规格型号)
实验进行情况
(3)小结酒精灯的使用。
实验进行情况
(1组装仪器;(2)在燃烧匙里放入适量的红 磷,点燃;(3)伸入瓶中,塞紧塞子;(4)观 察红磷的燃烧;(5)红磷熄灭后,打开弹簧夹;
(6)观察,水面的变化。
实验完成情况
各组都能在规定的时间按要求完成
实验的效果及
成败
实验现象明显,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本实验的改进 意见

仪器的使用
情况
正常,无损坏
实验完成情况
各组都能在规定的时间按要求完成
实验的效果及
成败
实验现象明显,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本实验的改进 意见

仪器的使用
情况
正常,无损坏
学科:九年 班 实验分类: 探究
实验名称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

实验时间
实有人数
缺课人数实验开出组数24
使用仪器材料 (规格型号)
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火柴、水等。
实验进行情况
实验完成情况
各组都能在规定的时间按要求完成
实验的效果及
成败
实验现象明显,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本实验的改进 意见

仪器的使用
情况
正常,无损坏
学科:九年 班 实验分类: 探究

COD分析法原始记录表 水和废水

COD分析法原始记录表 水和废水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分析监测中心原始记录表(ZHBIT/JB0025Ⅰ) 编号:
化学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表
样品名称:□水□废水收样日期:年月日分析日期:年月日
方法名称、依据:重铬酸盐法 GB/T11914-1989 方法检出限:5mg/L 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浓度C: mol/L 计算公式:COD = C(V1-V2)8000/V0
分析:校核:审核: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分析监测中心(ZHBIT/JB0025Ⅱ) 编号:
化学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表
样品名称:□水□废水收样日期:年月日分析日期:年月日
方法名称、依据:重铬酸盐法 GB/T11914-1989 方法检出限:10mg/L 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浓度C: mol/L 计算公式:COD = C(V1-V2)8000/V0
分析:校核:审核: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分析监测中心(ZHBIT/JB0025Ⅲ) 编号:
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原始记录表
标准溶液名称:硫酸亚铁按标准溶液
校核:审核:。

原始记录书写要求

原始记录书写要求

一.书写要求1. 记录表格使用炭素,蓝黑墨水填写或计算机打印(必须保证记录的原始性),字体要书写工整,不得使用圆珠笔、铅笔或纯蓝墨水填写;分析结果报告单要求必须打印。

所有打印的记录不能手工改错,如果改错,须重新打印。

2.每项监测任务的所有质量记录和技术记录表格,均应使用同一个编号,即本次监测任务的唯一性标识。

3.手写的记录表格如有空格,则划斜线和加盖“以下空白”印章:打印的记录表格如有空格,不得手划斜线,在最后一个监测分析数据下方如有空格,应在紧邻下一空格内加盖“以下空白”印章或手填“以下空白”。

4.记录表格整体框架和要素原则上不得变动,但可根据需要适当调整列宽、行高,也可进行个别相邻格的合并或拆分等。

如使用者认为整体框架和要素确需变动或修改,应按照有关程序规定进行。

5.原始记录填写应在一格中的下半部,不得涂改、刀刮。

如需修改,应在错误处划一斜线(应能看清原记录数据),并加盖本人私章,并在此格上部书写正确的数据,每页原始记录改错地方不应超过三个。

6.所有落款应签姓名不得盖章,签姓名用全称,签名字体工整、消晰、整齐原始记录单“分析人”一栏,未持证人员不能单独签名,应将姓名签在持证人员之后:分析人员只有1人时,该分析人员不得在校核或审核处签名。

7.原始记录中相对偏差取一位有效数字或整数,修约规则为只入不舍,加标回收率取整数。

8.原始记录和分析结果报告单中,当测试结果低于方法检出限或最低检出浓度时,应填报为“未检出”,并在记录中注明方法检出限或最低检出浓度。

容量及重量分析项日,如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悬浮物、氯化物、石油类,全盐量。

矿化度、溶解性总固体等低于检测下限时,以“<L”的形式填报,“L”为检测下限值。

9.气相色谱,液相(离子)色谱,GC-MS色质联用仪、原子荧光仪、测汞仪测试气态、固态样品原始记录可参照相应水质测试原始记录填写。

10.质控措施在任务通知单中下达,应具体到每个监测因子:采样原始记录单和分析项目原始记录中“质控措施”一栏填写实际质控情况。

化学分析试验数据的记录和整理

化学分析试验数据的记录和整理

GMP管理文件一、目的:阐述化学分析实验室原始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审核以及最后实验结果的报告规则。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化学分析实验室检验的全过程。

三、责任者:质量管理部负责人、质检员、质监员。

四、正文:1样品的核对:着手分析样品前,应核对样品标签上的名称、批号、批产量和数量等。

2 样品的使用:按照下列通则试验样品。

2.1 鉴别试验作单一性试验。

2.2 含量测定、干燥失重、灰分等做双份(半量)试验。

若该批号的样品由2个混合样品所组成(如1和2),按下列规定处理每个混合样品:a 鉴别试验进行单一性试验,试样由每个混合样品中各取一份混合均一而成。

b 含量测定,分别取混合样品进行平行试验。

3 原始试验数据的记录:按规定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

3.1 检验项目应按批检验记录的规定进行。

3.2 全部原始记录(加减)直接记入相应检验记录附录中。

3.3 原始记录需用墨水或不褪色的圆珠笔书写,字迹应清晰。

更正错误的方法是在错误的原始数据上划一条单线以保证其清晰可见,记录更正的理由并签名。

3.4 检查所用实验方法是否有误,记录分析数据和答案。

记录鉴别所用指示的图表,应注明品名、项目、日期并签名。

3.5 当要求的试验完成后,将全部文件记录和剩余的样品送至主管人员处进行检查。

4 特定检查的记录:4.1 按照有关规程检查印刷材料的外观。

4.2 将每一批印刷包装品的样品与相应的印刷包装材料的标准作比较,检查是否符合标准。

检查后将一盖质检专用章的样品附到该批包装材料检验记录后。

5 审核:5.1 按规定的试验方法,保证质检员所得的所有原始数据、计算和试验结果的准确度和完整性。

5.2 根据质量标准,审查每一质量指标的试验结果是否符合标准并应签名。

5.3 最终试验结果:每一分析项目最后结果应填写在批检验记录的相应栏内。

5.4 用红笔记录不符合质量标准的最终结果。

每一项最终结果均签名。

5.5 审核后的批检验记录经评价后在质管部归档,印刷包装材料由包装管理人员评价及归档。

砂检测原始记录范文

砂检测原始记录范文

砂检测原始记录范文砂检测是对砂样本进行化学和物理性质测试的过程。

以下是一份砂检测的原始记录。

------------------------------检测日期:2024年10月1日1.样品信息:-样品地点:XX河段-采样日期:2024年9月30日-采样人员:张三2.样品准备:-样品重量:500克-样品清洗:将样品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去离子水,用电动搅拌器搅拌30分钟,然后倒掉水分。

-样品干燥:将清洗后的样品均匀铺展在干燥皿中,置于恒温箱中,在50摄氏度下烘干24小时。

3.化学性质分析:3.1.粘土含量测定:-使用粘土含量测定仪器测量样品粘土含量。

-结果:样品粘土含量为25%。

3.2.碳含量测定:-使用燃烧-红外测定仪器测量样品碳含量。

-结果:样品碳含量为0.5%。

3.3.溶解物测定:-使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量样品的酸溶解物含量。

-结果:样品酸溶解物含量为0.3%。

4.物理特性测试:4.1.粒径分析:-使用激光粒度仪测量样品粒径分布。

-结果:样品中粒径分布如下:- 0.063mm以下:10%- 0.063-0.125mm:35%- 0.125-0.25mm:30%- 0.25-0.5mm:20%- 0.5-1mm:5%4.2.比表面积测定:-使用比表面积仪测量样品的比表面积。

-结果:样品比表面积为150平方米/克。

4.3.孔隙度测定:-使用压汞法测量样品的孔隙度。

-结果:样品孔隙度为35%。

5.结论及建议:根据上述测试结果,样品来自XX河段的河流沉积物,其中粘土含量为25%,碳含量为0.5%,酸溶解物含量为0.3%。

样品的粒径分布主要集中在0.063-0.25mm之间,占总体的95%。

样品比表面积为150平方米/克,孔隙度为35%。

根据所得结果,建议该砂样品适合用于建筑材料生产或土壤改良等领域。

------------------------------以上是一份砂检测的原始记录,包括样品信息、样品准备、化学性质分析、物理特性测试,以及最后的结论和建议。

水泥化学分析检测原始记录

水泥化学分析检测原始记录
水泥化学分析检测原始记录
委托单编号:任务单编号:报告编号:
检测依据:试验环境
检测项目
称取试样的质量
滴定时消耗硫氰酸铵标准溶液的体积(ml)—空白滴定时消耗硫氰酸铵标准溶液的体积(ml)
空白滴定时消耗硫氰酸铵标准溶液的体积(ml)
氯离子含量(%)
氯离子
检测项目
吸取氧化钙标准溶液的体积(ml)
滴定时消耗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ml)
EDTA标准溶液的的体积(ml)
EDTA标准溶液对氧化钙的滴定度
EDTA标准溶液对氧化镁的滴定度
氧化镁
检测项目
编号
试样质量(g)
EDTA对氧化钙的滴定度
滴定氧化钙消耗EDTA的体积(ml)
含量(%)
平均值(%)
备注
氧化钙
1
2
检测项目
编号
试样质量(g)
EDTA对氧化钙的滴定度
滴定氧化钙消耗EDTA的体积—滴定氧化钙消耗EDTA的体积(ml)
含量(%)
平均值(%)
备注
氧化镁
日期:年月日

氯化物原始记录

氯化物原始记录

氯化物原始记录二次供水检测原始记录检验项目:氯化物检验日期:年月日检验方法:硝酸汞容量法室内温度:℃室内湿度:% 检验依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5.2—20061.试剂标准溶液(自配)浓度:c[1/2Hg(NO3)2]= mol/L ;配制过程:称取g硝酸汞溶于含mL 硝酸(ρ20=1.42g/mL)的纯水中,用纯水稀释至mL;c(NaCl)= mol/L :配制过程:称取经700℃烧灼1h的氯化钠(NaCl)g,溶于纯水中并稀释至mL。

吸取mL,用纯水稀释至mL。

2. 仪器:锥形瓶,250mL;滴定管,25mL;无分度吸管,50mL。

3. 分析步骤3.1水样的预处理3.2取氯化钠标准溶液25.00mL加纯水至50mL,水样及纯水各50mL,分别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0.2mL指示剂,用硝酸(1.0mol/L)调节水样PH值,使溶液由蓝色变成纯黄色,再加硝酸(0.1mol/L)0.6mL,此时溶液PH值为3.0±0.2。

3.3用硝酸汞标准溶液滴定,当溶液呈淡橙红色,泡沫呈紫色时即为终点。

记录氯化钠标准溶液消耗硝酸汞的量V1mL,水样消耗硝酸汞的量V2;标定时,纯水消耗硝酸汞的量V0 mL。

滴定样品时,纯水消耗硝酸汞的量V0′ mL。

4结果计算硝酸汞标准溶液的浓度:m=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mg/mLm—1.00mL硝酸汞标准溶液相当于以mg表示的氯化物(Cl-)质量V0—标定时,纯水消耗硝酸汞的体积,mLV1—滴定氯化物标准溶液消耗的硝酸汞的体积,mL校正硝酸汞标准溶液浓度,使1.00ml含氯化物0.50mg:需取纯水mL加原硝酸汞标准溶液定容至mL。

氯化物计算公式:ρ(Cl-)=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ρ(Cl-)—水样中氯化物的质量浓度,mg/LV—水样体积,mLV0′—滴定空白消耗的硝酸汞的体积,mLV2—滴定氯化物标准溶液消耗的硝酸汞的体积,mL检验者:复核者: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本法检出限: 1.0mg/L检验者:复核者: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

细骨料检验原始记录

细骨料检验原始记录

细骨料检验原始记录一、检验目的:了解细骨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

二、检验对象:细骨料样品。

三、检验仪器设备:1.高精度天平:测量细骨料的质量。

2.水泥标准砂槽:用于检测细骨料的筛分分析。

3.干燥箱:用于细骨料的水分含量测试。

4.酸碱度计:用于测定细骨料的pH值。

5.X射线荧光光谱仪:用于测定细骨料的化学成分。

四、检验步骤:1.细骨料样品采集:根据规定的采样方法,从工地或供应商处采集细骨料样品,并对样品进行编号和记录。

2.检验细骨料样品的水分含量:将细骨料样品放入干燥箱中,在设定的温度和时间条件下进行干燥,直至样品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记录干燥前后的样品质量差,计算出细骨料的水分含量。

3.细骨料样品的筛分分析:取一定质量的细骨料样品放入水泥标准砂槽中,用洗石机进行分离筛分。

根据筛孔的大小,将细骨料分为不同粒径的级配。

记录每种级配细骨料的质量和占总质量的百分比。

4.细骨料的pH值检测:取少量细骨料样品,并添加适量的水,搅拌均匀后,用酸碱度计测定其pH值。

记录检测结果。

5.细骨料的化学成分分析:将细骨料样品送至实验室,使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其进行化学成分的分析。

记录分析结果,包括各种元素的含量和占比。

五、检验结果:1.细骨料的水分含量为XX%。

2.细骨料的筛分分析结果如下:- 级配1:质量为XXkg,占总质量的XX%。

- 级配2:质量为XXkg,占总质量的XX%。

- 级配3:质量为XXkg,占总质量的XX%。

(继续记录其他级配的结果)3.细骨料的pH值为XX。

4.细骨料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如下:-元素1含量为XX%,占比为XX%。

-元素2含量为XX%,占比为XX%。

-元素3含量为XX%,占比为XX%。

(继续记录其他元素的结果)六、检验结论:根据细骨料的检验结果,可以判断其是否符合建筑材料的使用要求。

根据细骨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可以决定其在具体建筑工程中的使用范围和方式。

以上是一份细骨料检验的原始记录,通过这些记录可以对细骨料进行全面的检验,并从中获取相关的性能参数。

2016水质分析原始记录(带公式与计算)

2016水质分析原始记录(带公式与计算)

80 75
G 蒸发皿和溶解性固形 物的总质量质量 (g)
200000 250000
C 溶解性固形物含量 (mg/L)
((G-G0)*1000) /V*1000
试样
测定结果 (mg/L)
1 2
34.82 37.44
34.94 37.56
1200 1200
1200


校核: 试验:
C 水中悬浮物浓度 mg/L
202.68225 测定结果 (mg/L) 225000
悬 浮 物 浓 度 测 定 溶 解 性 固 形 物 测 定
试样 1 2
B 滤膜+称量瓶重量, (g)
((A-B)*106)/V
100 100
V 水样的体积 (mL) 100 100
100 100
G0 蒸发皿的质量 (g)
湖 北 韩 宇 检 测 有 限 公 司 水质化学分析原始记录⑴
委托编号 试验序号 收样日期 检验日期 检验条件℃
检验依据
水 质 采 样
DL/T5152-2001
仪器设备
分析天平、PH比色计、滴定管等
试样 1 2 试样 1 2 试样
日期
地点
样品编号
采样时间
水温℃
环境条件℃
P H 值 测 定
室温℃ 20
H C1 V1 EDTA标准溶液的浓 消耗EDTA标准溶液 硬度(以CaCO3计)mg/L (C1V1*100.09)/V*1000 度(mol/L) 的体积(mL)
100 100
V 试样体积 (mL)
0.05 0.05
A 悬浮物+滤膜+称量瓶 重量, (g)
4.05 4.0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样品编号:
***************公司
光度分析原始记录
分析项
试样量
仪器
温度

g(ml)
型号
(℃)
分析日 期
样品名 称
波长 (nm)
湿度
方法编 号
比色皿 (cm)
引用 标准
测量方 式
标液浓度 (μg/ ml)
序号 1 2 3 4 5
6
78 9
0
读数 (A)
参比 (A)
含量 (%)
计算公式:
含量==(m1*V1/m0*V0 )*100%
沉淀重/g
减空白重/g
含量/%
检测:
审核:
********************公司
容量分析原始记录
样品编号:
分析项目
分析日期
方法编号
标液名称
标准溶液 的标定浓 度或滴定 度(mg/ml)
序号
1
试样量/ g(ml)
终读数 (ml)
初读数 (ml)
滴定数 (ml)
减空白数 (ml)
含量/%
计算公式:
波长 (nm)
延时时间
背景处理
温度
湿度 观测高度 (mm) 量程扩展
检测序号
1
2
3
4
浓度 标准曲线:
检测:
审核:
标定人 2345
6
空白
空 白
样品编号:
分析项目
检测:
审核:
**********************公司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原始记录
试样名称
试样量 g(ml)
分析日期
方程选择
方法选择
引用标准
灯电流 (mA) 空气流量 (l/min) 光谱通道 (nm)
积分时间
溶液介质
负高压 (V)
乙炔流量 (l/min)
m1——从工作曲线上查得的量,g;V1——分取试液的体积,
ml;
m0——试样量,g;
V0——试液总体积,ml;
检测:
审核
***************公司
质量分析原始记录
分析日期:
分析元素
计算:
引用标准
序号
1
2
3
4
样品编号
试样重/g
1
灼烧 2
或烘 干后
3
重/g 4
恒重1Βιβλιοθήκη 空坩 2 锅3 重/g 4
恒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